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折固定后的搬运教案

骨折固定后的搬运教案

骨折固定后的搬运教案
骨折固定后的搬运教案

《骨折固定后的搬运》教案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九年级第16课

/ 江夏区五里界中学蔡娟\

教学活动背景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些安全常识,具有一定的自救自护能力,但学生安全意识不够强。在教学设计中增加趣味性,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救人

的过程,提高自救、救人能力,培养安全意识。

\

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骨折固定后搬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搬运伤员。

道德目标:能面对伤员沉着冷静,具有生命第一、救死扶伤的精神。

教学活动重难点:

重点:常用的骨折固定后的搬运方法

难点:能够正确对伤员进行搬运救助技术

描述本活动最适合的教学对象年龄以及参加者数量:

十五岁左右学生,参加人数35人左右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

课件、任务卡、摔倒垫子、三角巾、纱布、夹板

教学活动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两名同学演示上课迟到了慌乱进教室摔倒骨折了,另一位同学进行救助。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做的对吗?哪些地方对?

(二)学习新课

1、板书:骨折固定后的搬运

问:遇到这类病人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生:自由回答

师:骨折固定后搬运的目的:

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实施现场救护;尽快使患者获得专业医疗救治;正确的搬运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防止损伤加重;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2、骨折固定后的搬运原则

(1)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做好伤病患者现场的救护和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2)在现场救护后,不要无目的地移动患者,要根据患者的伤情轻重和特点进行救助。

(3)搬运中,须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并将患者妥善固定在担架上,防止头部、脊柱和伤肢的扭动,以免损伤加重。

师:现场救助根据场地,人员,伤员情况进行救助。我们可以采用哪些不同的

方法。

生:举手回答

师:骨折固定后的搬运方法(重点讲清楚方法)

(1)单人搬运法是用搀扶、背、抱等方法。

(2)双人搬运法是用双人椅式、平托式、拉车式等方法。

(3)多人搬运法是用平卧托运等方法。

(4)担架搬运法:用于病情较重,路途较远又不适合徒手搬运的伤员。常用搬运工具有帆布担架、绳络担架、被服担架、门板、床板等。伤员上担架时,要由3-4人分别用手托住伤员的头、胸、骨盆和腿,动作一致地将伤员平放到担架上,并加以固定。

(5)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搬运方法

上肢骨折多能自己行走,可用搀扶法。

下肢骨折伤员,可用普通担架搬运。

脊椎骨折伤员,用硬担架或木板,并要填塞固定。

劲椎和高位胸脊椎骨折伤员,除要填塞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头部,避免晃动。

师:我们知道救助的方法那伤员搬运时采用什么体位?

生:举手回答

(1)仰卧位对所有重伤员,均可以采用这种体位。它可以避免颈部及脊椎

的过渡弯曲而防止椎体错位的发生;对腹壁缺损的开放伤的伤员,可防止腹腔脏器脱出。

(2)侧卧位在排除颈部损伤后,对有意识障碍的伤员,可采用侧卧位。以防止伤员在呕吐时,食物吸入气管。伤员侧卧位时,可在其颈部垫一枕头,保持中立位。

(3)半卧位对于筋有胸部损伤的伤员,在除外合并胸椎,腰椎损伤及休克

时,可以采用这种体位,以利于伤员呼吸。

(4)俯卧位对胸壁广泛损伤,出现反常呼吸、缺氧的伤员,可以采用俯卧

位。以压迫、限制反常呼吸。

师:在搬运过程中注意事项

(1) 在转运过程中,伤者及担架必须严格固定,防止途中颠簸、摆动造成的伤害。同时密切关注伤者的神志、呼吸、心跳,出现异常立即抢救,做好保暖措施。

(2) 颈椎受伤以后,搬动要特别的小心,注意保持头颈和躯干成为一条直线。

脊椎骨折以后不能随意的搬动,应该保持脊椎的稳定,将病人轻巧的搬动到担架上,再用三角巾固定。

(三八能力提高

每个小组讨论搬运方法,组内同学上台演示。

教学小结:

每个组表现都非常好,动作要点,救护者手型等掌握的非常好。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骨折固定后的搬运知识与技术,骨折后一定要固定之后才能搬运。面对不同的骨折病人,我们要知道如何进行救助。我们要懂得正确的办法去帮助病人。

教学反思与建议:

由两名学生迟到慌忙进教室,一名同学突然摔倒,另一名同学进行救助。复习前面的骨折包扎、固定过渡到这节课内容固定后的搬运。两名学生胆子较大,在操作中动作不熟练。在新授课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学习很认真,老师讲到的一人、双人、多人的搬运方法。从学生上来展示的情况来看,他们掌握较好。

在小组上来展示时,有两组女生力气较小,所以没有很好的展示,我当时给予了评价,因为时间来不及所以没有重新让另外的学生展示。有点遗憾。在小结部分,让小组讨论进行小结,老师再总结,这个效果比老师一人小结要好一些。

附:板书设计

骨折固定后的搬运

该课课件链接: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的急救知识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的急救知识 (一)止血 1、出血的种类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外出血——体表可见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还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三种: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与脉搏节律相同。危险性大。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状,不断流出.危险性较动脉出血小。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口创面渗出,一般不易找到出血点,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小。 2、失血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当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时,伤者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当出血量达1500毫升以上时,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症状。 3、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 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4)止血带止血法。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4、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二)包扎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及其它临时代用品(如干净的毛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绷带包扎一般用于支持受伤的肢体和关节,固定敷料或夹板和加压止血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 常用的包扎法如下: 1、环形绷带包扎法。此法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部位的包扎。 方法: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最后用扣针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剪成两头打结固定。 注意事项: (1)缠绕绷带的方向应是从内向外,由下至上,从远端至近端。开始和结束时均要重复缠绕一圈以固定。打结、扣针固定应在伤口的上部,肢体的外侧。(2)包扎时应注意松紧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不妨碍血液循环为宜。 (3)包扎肢体时不得遮盖手指或脚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4)检查远端脉搏跳动,触摸手脚有否发凉等。 2、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全巾:三角巾全幅打开,可用于包扎或悬吊上肢;

骨 折 固 定 与 搬 运

---------------------------------------------------------------最新资料推荐------------------------------------------------------ 骨折固定与搬运 骨折固定与搬运一、骨折固定(一)、骨折的定义: 骨头受到外力冲击,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断裂时,称骨折。 (二)、骨折的种类: 按骨折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 (1)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完整,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 (2)开放性骨折: 外伤伤口深及骨折处或骨折断端刺破皮肤露出体表外。 (3)复合性骨折: 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或其它脏器,或伴有关节脱节等。 (4)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未完全中断。 (5)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完全中断。 (三)、骨折的症状: 疼痛、肿胀、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大出血。 (四)、骨折固定的目的: 止痛、制动、减轻伤员痛苦,防止伤情加重,防止休克,保护伤口,防止感染,便于运送。 1 / 5

(五)、骨折的固定材料: 夹板(六)、骨折固定方法(1)前臂骨折固定法:夹板放置骨折前臂外侧,骨折突出部分要加垫,然后固定腕肘两关节,用三角巾将前臂屈曲悬胸前,再用三角巾将上肢定于胸廓。 (2)上臂骨折固定法夹板放置骨折上臂外侧,骨折突出部分加垫,然后固定肘肩两关节,用三角巾将上臂屈曲悬胸前,再用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伤员胸廓。 (3)小腿骨折固定法将夹板放置骨折大腿外侧,骨折突出部分要加垫,然后固定伤口上下两端,固定膝、踝两关节(8 字固定踝关节)夹板顶端再固定。 (4)大腿骨折固定法将夹板放置骨折大腿外侧,骨折突出部分要加垫,然后固定伤口上下两端,固定踝、膝关节,最后固定腰、髂、腋部。 (5)脊椎骨折固定法: 伤员仰卧木板上,用绷带将伤员胸、腹、髂、膝、踝部固定与木板上。 (6)颈椎骨折固定法伤员仰卧木板上,颈下、肩部两侧腰加垫,头部两侧用棉垫固定防止左右摇晃,然后用绷带将额、颏、胸固定于木板上。 (七)急救原则和注意事项: (1)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包

骨折固定后的搬运教案

《骨折固定后的搬运》教案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九年级第16课 / 江夏区五里界中学蔡娟\ 教学活动背景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些安全常识,具有一定的自救自护能力,但学生安全意识不够强。在教学设计中增加趣味性,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救人 的过程,提高自救、救人能力,培养安全意识。 \ 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骨折固定后搬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搬运伤员。 道德目标:能面对伤员沉着冷静,具有生命第一、救死扶伤的精神。 教学活动重难点: 重点:常用的骨折固定后的搬运方法 难点:能够正确对伤员进行搬运救助技术 描述本活动最适合的教学对象年龄以及参加者数量: 十五岁左右学生,参加人数35人左右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 课件、任务卡、摔倒垫子、三角巾、纱布、夹板

教学活动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两名同学演示上课迟到了慌乱进教室摔倒骨折了,另一位同学进行救助。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做的对吗?哪些地方对? (二)学习新课 1、板书:骨折固定后的搬运 问:遇到这类病人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生:自由回答 师:骨折固定后搬运的目的: 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实施现场救护;尽快使患者获得专业医疗救治;正确的搬运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防止损伤加重;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2、骨折固定后的搬运原则 (1)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做好伤病患者现场的救护和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2)在现场救护后,不要无目的地移动患者,要根据患者的伤情轻重和特点进行救助。 (3)搬运中,须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并将患者妥善固定在担架上,防止头部、脊柱和伤肢的扭动,以免损伤加重。 师:现场救助根据场地,人员,伤员情况进行救助。我们可以采用哪些不同的

骨折固定后的搬运教案

《骨折固定后的搬运》教案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九年级第16课 江夏区五里界中学蔡娟 教学活动背景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些安全常识,具有一定的自救自护能力,但学生安全意识不够强。在教学设计中增加趣味性,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救人的过程,提高自救、救人能力,培养安全意识。 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骨折固定后搬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搬运伤员。 道德目标:能面对伤员沉着冷静,具有生命第一、救死扶伤的精神。 教学活动重难点: 重点:常用的骨折固定后的搬运方法 难点:能够正确对伤员进行搬运救助技术 描述本活动最适合的教学对象年龄以及参加者数量: 十五岁左右学生,参加人数35人左右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 课件、任务卡、摔倒垫子、三角巾、纱布、夹板

教学活动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两名同学演示上课迟到了慌乱进教室摔倒骨折了,另一位同学进行救助。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做的对吗?哪些地方对? (二)学习新课 1、板书:骨折固定后的搬运 问:遇到这类病人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生:自由回答 师:骨折固定后搬运的目的: 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实施现场救护;尽快使患者获得专业医疗救治;正确的搬运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防止损伤加重;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2、骨折固定后的搬运原则 (1)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做好伤病患者现场的救护和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2)在现场救护后,不要无目的地移动患者,要根据患者的伤情轻重和特点进行救助。 (3)搬运中,须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并将患者妥善固定在担架上,防止头部、脊柱和伤肢的扭动,以免损伤加重。 师:现场救助根据场地,人员,伤员情况进行救助。我们可以采用哪些不同的方法。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的急救知识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基本技术得急救知识 (一)止血 1、出血得种类 出血可分为外出血与内出血二种: 外出血——体表可见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经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体表见不到。血液由破裂得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根据出血得血管种类,还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及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与脉搏节律相同。危险性大。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状,不断流出、危险性较动脉出血小。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口创面渗出,一般不易找到出血点,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小。 2、失血得表现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得症状。当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时,伤者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当出血量达1500毫升以上时,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症状。 3、外出血得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就是一种简单有效得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根据动脉得走向,在出血伤口得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得目得,然后再选择其她得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与四肢得动脉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就是急救中最常用得止血方法之一。 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得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得血液循环为合适。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3)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上肢与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与关节伤时可采用。 (4)止血带止血法。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常用得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4、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 (2)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得时间,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 (4)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得时间与放松止血带得时间。 (二)包扎常用得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及其它临时代用品(如干净得毛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绷带包扎一般用于支持受伤得肢体与关节,固定敷料或夹板与加压止血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固定

骨折固定现场急救

手指口述部分(随机选两项进行考试) 骨折固定的目的: 1.避免骨折端刺伤血管、神经、皮肤; 2.固定肢体,减轻疼痛,使病人安静; 3.便于运送,避免在搬运和转运过程中增加病人痛苦。 判定骨折的几种简单方法: 1.疼痛:突出表现是剧烈疼痛,受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点,移动时有剧痛,静止时则疼痛减轻。根据疼痛的轻重和压痛点的位置,可以大体判断骨折的部位。无移位的骨折只有疼痛没有畸形,但局部可有肿胀或血肿。 2.肿痛:出血和骨折端的错位、重叠,都会使外表呈现肿胀现象。 3.功能障碍:原有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4.畸形:受伤部位或者伤肢与健侧相比失去正常形态,呈现短缩、成角、旋转等。※ 5.反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骨折后有不正常的活动。 6.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端摩擦时可以听到或感到。 备注:骨折类型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或体内空腔脏器不相通。骨折处的皮肤、黏膜完整。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或体内空腔脏器相通。骨折处的皮肤、黏膜破裂损伤,骨折端与外界接触,暴露在体外。 骨折程度分为完全性骨折(骨断裂成三块以上的碎块又称为粉碎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和嵌顿性骨折(又叫嵌插骨折,断骨两端相互嵌在一起)。 固定材料有哪些: 夹板、绷带、三角巾。四肢骨折需特制的夹板,临时没有特制夹板可就地取材,使用硬纸板、木板条、甚至书本、杂志、树枝(粗)、雨伞等。 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项: 1.有伤口和出血时,应先止血和包扎伤口,然后再进行骨折固定。如有休克,同时进行抢救。 2.固定力求稳妥牢固,要固定骨折上、下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 3.对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处的上端,后捆绑骨折处的下端,以免导致骨折端面错位。 4.夹板和就便器材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在固定时用一些棉花、碎布、毛巾等软的物品垫在夹板和肢体之间,尤其是夹板两端和有间隙的地方,防止松动及引起皮肤损伤。 5.绷带松紧要适宜,过松达不到固定目的,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坏死。 6.在四肢固定时,要露出手指或脚趾,以便随时观察有无苍白、青紫、皮温降低等现象。如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