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偏瘫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于脑血管意外发病后1-3个月内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一般分为III期,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持续约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会很快转入II期、III期,一旦进入III期,将无法控制病情,可能落下终身残疾。

临床表现

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

I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常伴指、腕关节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且屈曲的可动范围受限;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屈曲时疼痛加重;X线片多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II期:营养障碍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或减轻,手及上肢皮肤菲薄、皮肤温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手掌筋膜肥厚。

III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X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但不典型的形式也可只表现为其中的某一期或受累的肢体远端或近端的某一部分。

只要一出现水肿、疼痛、运动受限,应立即给与治疗。一旦发生实变,将很难改变手的挛缩。因此,肩手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是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关键。

诊断

(1)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

(2)手和腕部水肿;

(3)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4)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上述肩和手的症状全部出现为临床确定的肩手综合征,若仅有手部症状而肩部不受累或仅出现手部肿胀伴掌指关节和/或腕部触痛为临床可能的肩手综合征。

康复治疗

加强对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手指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至关重要。

1、体位摆放

无论患者处于何种体位,均要注意良肢的正确摆放,避免长时间手下垂,避免腕部屈曲,减轻及消除患者手部的肿胀。保证患者每天24 小时腕关节背屈,手指伸直并外展。如果患者患手肿胀明显,可采用上翘夹板使腕关节保持背屈位,以利于静脉回流。

坐位时,其上肢要置于前面的桌子上,保持腕关节背屈。当患者坐轮椅在医院内活动时,应在轮椅上放一桌板,或保证患者的手不悬垂在一边。仰卧位时,患者患侧肩胛骨下方要垫上枕头,患侧的下肢也要垫上枕头,掌心向上,呈伸展状;患者的患侧上肢也要伸直有支撑,保持掌心向前伸位;患侧卧位时,患者的患侧上肢要伸直、掌心向健侧、肩胛骨要前伸。

早期应适当应用肩吊带,以防肩关节脱位,并应防止肩关节的过度牵拉。

2、压迫性向心缠绕

对肿胀的手指可采用向心性压迫缠绕法,通常是用直径1-2mm 的线由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缠绕开始于指甲处,并作一小环,然后快速有力地缠绕至指跟部不能缠绕为止,缠完后治疗师立即从指端绳环处迅速拉开缠绕的线绳。从拇指开始,每个手指都缠一遍,最后缠绕手掌。该方法简便安全。

3、物理治疗

(1)冰疗

冰与水按2 :1 混合后放入容器内,将患者的手浸泡 3 次,两次浸泡之间有短暂的间隔,治疗师的手一起浸入,以确定浸泡的耐受时间。该方法可以消肿、止痛、缓解痉挛,但应注意避免冻伤和血压升高。

(2)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

可有效促进血管收缩以及微扩,改善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取50度的温水一盆,另外10度左右的冷水一盆,先将患手放在温水里浸泡10-15 min,拿出来放在冷水里浸泡10min,照此方法,每天早晚各一次。

(3)物理因子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光疗、超声波疗法、温热磁场治疗、电反馈治疗、气压治疗,以及早起矫形器等等,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4、运动疗法

一旦生命体征稳定,立即开始进行床上适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尤其是肩关节外展、外旋和腕、指关节屈伸。

(1)主动运动

治疗中尽可能让患者做主动运动,即使手完全瘫痪,也应结合有主动功能的肌肉进行锻炼。例如让患者仰卧,上肢保持上举,往往能刺激伸肘肌活动。肌肉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良好的泵的作用。

任何可以刺激患肢功能恢复的活动,特别是抓握活动,都可以应用,如在治疗师帮助下拧毛巾,抓握木棒再放松。在疼痛和水肿消除之前,不要做伸肘负重练习,这些活动可促进综合征的发生。应避免任何能诱发疼痛的活动和体位。

(2)被动运动

小心地进行肩关节的被动运动可以防止出现肩痛,手和手指的被动活动也应该非常轻揉,不应引起疼痛。在手水肿时,治疗量要适当控制,治疗师应在患者仰卧位,上肢上举有利于静脉回流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水肿减退,疼痛减轻后门关节活动度会很快恢复。

5、作业疗法

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性质以及范围,进行功能性作业训练,比如:磨砂板、肩梯、肩关节旋转器、滚筒、肋木等等。

6、药物治疗

(1)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2)钙通道拮抗剂;

(3)兴奋性谷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兴奋剂;

(4)其他还有α-神经节阻滞剂、抗惊厥药物、神经安定药物、降钙素等。

7、中医疗法

(1)口服中药:以祛风除湿、补肝益肾、舒经活络、益气活血方法为主。

(2)中药熏洗: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热能使皮肤腠理疏松,药物更加有效地通过皮肤黏膜吸收,深入肌表腠理、脏腑、通过药物和温热双重作用,达到活血化瘀、调和气血、通脉止痛的疗效,并避免内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

(3)针灸疗法: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减少患肢水肿和疼痛。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毫针针刺基础上灵活采用温针、电针、火针、穴位注射等方法。

8、神经阻滞及手术方法

交感神经封闭和切除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肩手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交感神经阻滞方法包括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外周交感神经阻滞,常用药物有0.2%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混合液,胍乙啶、利血平也有良好疗效。

经交感神经阻滞等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交感神经切除术,包括药物性切除(主要用6%碳酸和50%乙醇促使神经变性,中断交感神经冲动)和手术切除。

9、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认知意识

通过各种途径以及方式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正确认识了解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时刻帮助患者有意识的提高康复水平,鼓励患者,不要因为疼痛而拒绝锻炼。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进行疗效评定:

治愈:关节疼痛消失,主动、被动活动达正常范围,无痛感,水肿消失,无手的肌肉萎缩;

显效:关节疼痛减轻,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水肿基本消失,手的小肌肉萎缩不明显;

有效:关节疼痛稍好转,关节活动受限明显,仍有水肿,手的小肌肉萎缩不明显;

无效:患者体征、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手部肌肉的萎缩现象逐渐加重,关节活动受到很明显的限制。

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体会

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体会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是中风后的一种并发症,常伴有肩手疼痛、肿胀以及运动障碍。一般发生在中风后1~3个月,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一般分为III期。I期的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会持续大概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并且采取有效地治疗,会很快的转入到II期以及III期,一旦进入到III期,根本无法控制其病情,手可能会完全废掉,落下终身残疾。本科对I期的患者进行了早期的康复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具体的做法介绍如下。 标签:肩手综合征;早期康复训练;体会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是由Keen和Morehead在1864年首先报告出来的,它的发病通常与上肢创伤有关[1]。但是也有患者上肢并没有创伤史,这类患者通常伴有心脏病、脑损伤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精神性疾患等。它是中风后的一种并发症,常伴有肩手疼痛、肿胀以及运动障碍。一般发生在中风后1~3个月,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一般分为III 期[2]。I期的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会持续大概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并且采取有效地治疗,会很快的转到II期以及III期,一旦进入到III期,根本无法控制其病情,手可能会完全废掉,落下终身残疾。本科对I期的患者进行了早期的康复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具体的做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2012年来我院就诊的60例(男35例,女25例)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63.4± 2.35)岁;其中脑出血34例,脑梗死26例;病程15~50d;所有的60例患者均符合肩手综合征I期的评定标准[3]。 1.2方法 1.2.1正确摆放良肢位正确摆放良肢位,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腕部屈曲,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以及消除患者手部的肿胀。及时指导患者正确的坐位方式,让患者24h保持腕关节背屈;仰卧位时,患者患侧肩胛骨下方要垫上枕头,患侧的下肢也要垫上枕头,掌心向上,呈伸展状;患者的患侧上肢也要伸直有支撑,保持掌心向前伸位;患侧卧位时,患者的患侧上肢要伸直、掌心向健侧、肩胛骨要前伸。 1.2.2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认知意识通过各种途径以及方式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正确认识了解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如个别指导、讨论、讲解、提问等。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时刻帮助患者有意识的提高康复水平,让患者不要因为疼痛而拒绝锻炼,鼓励他们能够持之以恒的锻炼下去。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偏瘫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于脑血管意外发病后1-3个月内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一般分为III期,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持续约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会很快转入II期、III期,一旦进入III期,将无法控制病情,可能落下终身残疾。 临床表现 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 I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常伴指、腕关节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且屈曲的可动范围受限;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屈曲时疼痛加重;X线片多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II期:营养障碍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或减轻,手及上肢皮肤菲薄、皮肤温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手掌筋膜肥厚。 III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X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但不典型的形式也可只表现为其中的某一期或受累的肢体远端或近端的某一部分。 只要一出现水肿、疼痛、运动受限,应立即给与治疗。一旦发生实变,将很难改变手的挛缩。因此,肩手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是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关键。 诊断 (1)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 (2)手和腕部水肿; (3)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4)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上述肩和手的症状全部出现为临床确定的肩手综合征,若仅有手部症状而肩部不受累或仅出现手部肿胀伴掌指关节和/或腕部触痛为临床可能的肩手综合征。 康复治疗 加强对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手指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摘要】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200万人,每年直接医疗支出超过97亿元人民币。因中风死亡人数已超过全国总死亡人数的20℅,其中2∕3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和劳动能力的丧失,需要长期护理,无法重返社会。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中风后患者存有各种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情感障碍等。其中肩手综合征较为常见,发病率为12.5%-70%,仅有1/5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以前的正常活动功能。有研究表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不仅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疼痛,而且还影响上肢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本论文通过阐述中西医的各种康复手段,对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做一个综述。主要有其发病机制,如何对其功能评定和治疗。其中治疗包括中医针灸、推拿以及西医的物理治疗法和作业治疗法。 【关键词】中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 一、理论链接 (一)现代医学的认识 肩手综合征是偏瘫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根据Davis 等的统计,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常在中风后1-3个月内发生,而由Braus报告的发生率甚至高达27℅。严重的疼痛将影响患者进行全面康复,如果不予以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的畸形,影响手的功能,甚至有更严重的后果,其发生,不但严重阻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也是其残存的功能再次丧

失。[1] 1、分期标准 Ⅰ期(早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胀,出现发红、皮温上升等血管运动性改变,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时受限,被动屈曲时引起疼痛。Ⅱ期(后期),肩手的自发痛和手的肿胀消失,皮肤萎缩,手的小肌肉萎缩日趋明显。手指活动范围日益受限;Ⅲ期(末期或后遗症期)疼痛肿胀完全消失,手的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手指完全挛缩,畸形僵硬。[2] 2、诊断标准 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标准:瘫手部疼痛、皮肤潮热、发凉、发紫,伴肩、肘、腕关节活动受限,掌指关节局部无外伤、感染等;X线及其它相关检查排除肩周炎、关节肌肉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疾病。 3、病因病机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西医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目前一般认为: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影响血管运动中枢,可直接引起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的痉挛性反应,产生局部组织营养障碍,出现肩胛周围和手腕部水肿、疼痛;而疼痛刺激又进一步经末梢感觉神经传至脊髓,引起脊髓中间神经元的异常兴奋,造成血管运动性异常的一种恶性循环的病变,其诱因为:(1)患肢长时间处于非良肢位;(2)过度掌屈位;(3)患肢未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4)患肢输液时渗漏至血管周围组织诱发水肿;(5)手的过度牵拉或意外损伤诱发水肿疼痛。[3] (二)中医学的认识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出现患者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 色改变其早期常表现为患手出现肿胀产生明显的运动受限手指变粗皮纹消失皮肤呈粉红色或紫红色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手被动旋后腕背伸受限手指间关节处于伸展位屈曲时受限被动活动时可引起疼痛 按照病情演变分为三期: I 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常伴指腕关节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 且屈曲的可动范围受限;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屈曲时疼痛加重;X线片多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II 期:营养障碍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或减轻手及上肢皮肤菲薄皮肤温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手掌筋膜肥厚 III 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X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但不典型的形式也可只表现为其中的某一期或受累的肢体远端或近端的某一部分 对于本病的治疗有三个环节分别是:控制病程进展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和减小畸形发生 对本病的患者应给抗炎药物如保太松衍生物(phenylburazone derivatives)和颈星状神经 节反复封闭手指动力性夹板有助于防止发生畸形和恢复手指手的肌力使用皮质类固醇尤其在疾病早期不仅可减轻疼痛而且可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疾病预后对情绪不稳精神忧郁的患者要引导身心健康适当用安定(valium)和利眠宁(librium)避免长期使用麻醉剂和镇静剂请精神科医师会诊协助治疗止痛功能锻炼和颈星状神经节封闭(0.5%~1% sylocain)均有助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恢复血管扩张药也可采用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为公认的机制是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影响到运动中枢前方的血管运动中枢血管运动神经麻痹引发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痉挛反应末梢血流增加产生局部组织营养障碍从而出现水肿疼痛疼痛刺激又进一步经末梢感觉神经传至脊髓引发脊髓中间神经的异常兴奋性刺激造成血管运动性异常的恶性循环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 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影响中风患者的上肢康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防治方法及治疗机制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治疗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如体位摆放、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向心性加压缠绕和支具的应用),药物和脊髓刺激疗法对疼痛的处理,交感神经阻滞,针推及中药疗法等多综合应用,并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提出参考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和临床特征,评价各种疗法的作用,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发挥中医药疗法的优势,提高诊疗水平。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防治进展

肩手综合征的物理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物理治疗 3.1 运动疗法 在进行运动疗法干预后,患者的大脑神经的细胞功能得到恢复,使病人的大脑左右侧功能重组,进行了补偿和功能代偿,并加强病人的麻痹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大多数研究表明,接受运动疗法的病人疼痛和水肿症状得到了很大改善,关节的活动性得到显着改善。受累肢体的放置确保患者的肩关节不受压力或拉伤,并且通过运动锻炼使病人的运动功能得到很大改善,还可以加速体内的血液地流动,使肌肉挛缩得到改善,促进水肿的吸收缓解。在运动疗法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以及内容:第一,体位的摆放要根据患者实际的病症以及特点,使患者能够摆放到比较正确的姿势,在进行患侧卧位的时候使上肢主要保持一个前伸的状态,其和躯干的夹角要保持>90°,这样才能使得肩胛骨内缘贴在病人的胸壁上;健侧卧位的病人则要使躯干和床面角度呈现出约90°,将不正常侧的上部分肢体用辅助器物来维持;仰卧位的病人在患侧肩胛骨的下面垫放软垫,让患侧上肢维持在抬高状;坐位时病人则要确保躯干和地面之间的角度表现出垂直状。第二是肩关节活动:引导患者进行学习肩关节的控制和活动,并给予患者肩关节的被动运动,让病人健康侧的上肢逐渐驱动病人患侧的上肢运动,来促使患者的积极活动改善患者的麻痹的肢体活动。第三是支撑辅助:患者采用上臂吊带和肩吊带辅助坐位和站立姿势,逐步锻炼提高患者地体肢活动范围,避免患者的肩关节出现半脱位以及病情恶化[7-8]。 3.2镜像疗法 镜像神经元是当个体执行某种行为并且观察到了其他个体在执行相同行为 时传出冲动的神经元。通过镜像神经元论理的效果研究,输入镜像错觉的视觉反馈的形成对人体中存在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产生了作用,使得在病理条件下形成的大脑质皮模式得到重建,促进了患者的疼痛减轻。中国唐朝正等[9]人直接采用镜

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 在我接触的偏瘫患者中,常见的一例并发症肩手综合征,今天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肩手综合征。 首先我们先知道什么是肩手综合征,是指患者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并使手功能受限。因疼痛较重并发孪缩,成为康复的阻碍因子,引起肩手综合征的其他疾病如心梗,颈椎病,上肢外伤,截瘫,肺疾病,肩关节疾病还有原因不明者。 然后我们在看它有哪些临床表现,第I期(早期):患手骤然出现肿胀:水肿以手背明显,包括掌指关节和手指,皮肤皱纹消失,水肿处柔软膨隆,向近端止于腕关节,看不清手上:的肌腱。手的颜色发生变化,呈粉红或淡紫色,尤其是患臂垂于体侧时更明显,手温热,有时呈潮湿状,指甲较健侧白或无光泽,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手指关节呈伸展位,被动屈曲可引起剧痛。此期可持续3-6个月,20%是两侧性。如在症状出现时立即治疗,常可控制其发展,并且痊愈;如不及时治疗很快转入第二期。第Ⅱ期(后期):若早期没有进行正确的治疗,症状会越来越明显,疼痛加重,直至不能忍受任何对手和手指的压力。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此期水肿和疼痛有所减轻,皮肤和手的肌肉呈现萎缩。平均持续36个月预后不良,为了把障碍减少到最低程度,必须积极治疗。第Ⅲ期(末期或后遗为期):未治疗的手变成固定的典型畸形,水肿和疼痛可完全消失,但关节活动度则永久丧失。令此期是不可逆转的终末阶段,病侧手完全废用,成为终身残疾。 它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无论病因为何,均影响自律交感神经,造成末梢神经血管障碍。潜在的其他因素:伴发关节退行性病变,肩关节微小损伤,长期不运动造成的废用性萎缩,造成血管神经反射异常。长时间的腕关节强制性的掌屈。过度腕关节的伸展可产生炎症样的浮肿和疼痛。长时间病则手背静脉输液。患侧“忽略症”致手部外伤。 那么我们该如何治疗肩手综合征呢,下面就告诉大家以下几个方法。1.保持良肢位的摆放,防止肩和手的损伤,将患肢抬高各种体位摆放均应避免腕屈曲。患者坐位时,其上肢要始终置于前面的桌子上。当坐轮椅活动时,应在轮椅上放一桌板,要确保患者的手不悬垂在一边。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得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就是脑血管病偏瘫常见得并发症之一,常于脑血管意外发病后1-3个月内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一般分为III期,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持续约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会很快转入II期、III期,一旦进入III 期,将无法控制病情,可能落下终身残疾。 临床表现 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得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 I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常伴指、腕关节得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且屈曲得可动范围受限;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就是屈曲时疼痛加重;X线片多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II期:营养障碍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或减轻,手及上肢皮肤菲薄、皮肤温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手掌筋膜肥厚。 III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X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但不典型得形式也可只表现为其中得某一期或受累得肢体远端或近端得某一部分。 只要一出现水肿、疼痛、运动受限,应立即给与治疗。一旦发生实变,将很难改变手得挛缩。因此,肩手综合征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就是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得关键。 诊断 (1)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 (2)手与腕部水肿; (3)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4)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上述肩与手得症状全部出现为临床确定得肩手综合征,若仅有手部症状而肩部不受累或仅出现手部肿胀伴掌指关节与/或腕部触痛为临床可能得肩手综合征。 康复治疗 加强对肩手综合征得康复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手指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得康复至关重要。

肩手综合征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肩手综合征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 导语:导致肩手综合征出现的病因比较复杂,它有可能是原发的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疾病引起的,这让很多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都比较困难,因为不知道自己 导致肩手综合征出现的病因比较复杂,它有可能是原发的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疾病引起的,这让很多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都比较困难,因为不知道自己为何患病所以治疗方法选择就比较困难了,不过有很多朋友因为之前对于肩手综合征没有什么了解,所以即便是自己出现了肩手综合征的症状也不知道自己患上了这种疾病,那么,在这里首先就来了解一下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吧。 肩手综合征(RSD)是指患者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并使手功能受限。因疼痛较重并发孪缩,成为康复的阻碍因子,引起肩手综合征的疾病:中风,心梗,颈椎病,上肢外伤,截瘫,肺疾病,肩关节疾病,还有原因不明者。RSD是引起残疾的主要原因,它通常影响一个肢体,但也可影响多个肢体或身体的任何部分,仅有1/5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以前的活动。 临床表现 第Ⅰ期(早期):患手骤然出现肿胀:水肿以手背明显,包括掌指关节和手指,皮肤皱纹消失,水肿处柔软膨隆,向近端止于腕关节,看不清手上的肌腱。手的颜色发生变化,呈粉红或淡紫色,尤其是患臂垂于体侧时更明显,手温热,有时呈潮湿状,指甲较健侧白或无光泽。关节活动度受限:手被动旋后受限,并常感腕部疼痛;腕背伸受限,当被动增加背伸活动度时及做手负重活动时均可出现疼痛;掌指关节屈曲明显受限,看不见骨性隆凸;手指外展严重受阻,双手越来越难以叉握到一起;近端指间关节强直肿大,只能微屈,也不能完全伸直,若被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 一、概念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 hand syndrome,SHS)现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常见并发证。其发生率为12.5%~70%。此综合征的表现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累及同侧的手.初期表现主要有手部浮肿、皮温升高、肩手痛,并在屈曲腕关节和手指时加重;后期可表现为手肌肉的萎缩和畸形。如不予适当治疗,将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 二、病因 此综合征的原因尚未明了,有人认为本病由于植物神经系统障碍导致血管舒缩机制改变引起的,另有人提出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引起肢体血液循环改变,致使手和肩的组织产生水肿而因发的病变。 三、临床诊断与分期 1 诊断:目前中风后SHS 的诊断尚没有金标准,也缺乏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很高的诊断性试验,现阶段SHS 的诊断仍主要依靠临床。引用较多的是Tepperman 等1994 年提出的SHS 临床诊断标准:(1)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2)手和腕部水肿;(3)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4)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上述肩和手的症状全部出现为临床确定的SHS,若仅有手部症状而肩部不受累或仅出现手部肿胀伴掌指关节和/或腕部触痛为临床可能的SHS。 2 按照病情演变分为三期 I 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常伴指、腕关节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且屈曲的可动范围受限;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屈曲时疼痛加重;X 线片多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II 期:营养障碍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或减轻,手及上肢皮肤菲薄、皮肤温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手掌筋膜肥厚。手指ROM日益受损。 III 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X 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已无可能恢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