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卫《妇产科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人卫《妇产科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人卫《妇产科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人卫《妇产科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人卫《妇产科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人卫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数字教材,源自医学“干细胞”教材——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套53种。本套数字教材编写团队由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体编委,联合医学数字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总计1300多位组成,覆盖近百所医药院校。教材内容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内容为蓝本,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触控等技术,整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习题、扩展阅读等媒体内容和交互效果,支持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类移动阅读终端。

《妇产科学》数字教材在纸质教材基础上增加约一千张图片、上百个视频、三十多个动画,并将纸质教材黑白线条图全部彩色绘制,提供全新生动的阅读体验。本数字教材覆盖需要本科生掌握的基本技能,难于理解的知识配有3D或2D动画阐释。每章增加辅助理解和记忆的素材和同步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学习要点。全书适当增加拓展知识和典型病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理论联系临床。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立体生动的妇产科学教材,希望大家更加热爱妇产科学的学习。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5

第一节外生殖器 5

第二节内生殖器 6

第三节血管、淋巴及神经8

第四节骨盆9

第五节骨盆底10

第六节邻近器官11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13

第一节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13

第二节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15

第三节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15

第四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21

第五节月经周期的调节24

第六节其他内分泌腺功能对月经周期的影响26

第四章妊娠生理28

第一节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28

第二节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29

第三节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32

第四节妊娠期母体的变化36

第五章妊娠诊断42

第一节早期妊娠的诊断42

第二节中、晚期妊娠的诊断43

第三节胎姿势、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44

第六章异常妊娠47

第一节自然流产47

第二节异位妊娠51

[附1]子宫残角妊娠58

[附2]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58

第三节早产58

第四节过期妊娠62

第七章妊娠特有疾病64

第一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4 [附]HELLP综合征71

第二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73 第三节妊娠期糖尿病75

第四节妊娠剧吐79

第八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82

第一节心脏病82

第二节病毒性肝炎87

第三节贫血92

第四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6 第五节急性阑尾炎97

第六节急性胰腺炎99

第九章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101

第一节淋病101

第二节梅毒102

第三节尖锐湿疣103

第四节生殖器疱疹104

第五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05 第六节支原体感染106

第七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07 [附]TORCH综合征108

第十章胎儿异常与多胎妊娠111

第一节胎儿先天畸形111

第二节胎儿生长受限113

第三节巨大胎儿116

[附]肩难产117

第四节胎儿窘迫118

第五节死胎120

第六节多胎妊娠121

第十一章胎盘与胎膜异常126

第一节前置胎盘126

第二节胎盘早剥129

第三节胎膜早破133

第十二章羊水量与脐带异常136

第一节羊水过多136

第二节羊水过少138

第三节脐带异常139

第十三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142

第一节产前检查142

第二节胎儿健康状况评估148

第三节孕妇管理153

第四节孕期营养154

第五节产科合理用药155

第六节孕期常见症状及其处理156

第十四章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与胎儿干预158 第一节遗传咨询158

第二节产前筛查161

第三节产前诊断164

第四节胎儿干预165

第十五章正常分娩168

第一节分娩动因168

第二节影响分娩的因素169

第三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174

第四节先兆临产、临产与产程176

第五节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177

第六节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180

第七节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182

[附]手取胎盘术184

第八节分娩镇痛185

第十六章异常分娩187

第一节产力异常187

第二节产道异常191

第三节胎位异常197

第四节异常分娩的诊治要点207

第十七章分娩期并发症211

第一节产后出血211

第二节羊水栓塞215

第三节子宫破裂218

第十八章正常产褥220

第一节产褥期母体变化220

第二节产褥期临床表现222

第三节产褥期处理及保健223

[附]母乳喂养225

第十九章产褥期并发症226

第一节产褥感染226

第二节晚期产后出血228

第三节产褥期抑郁症230

第二十章妇科病史及检查232

第一节妇科病史232

第二节体格检查233

第三节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236

第二十一章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241

第一节外阴鳞状上皮增生241

第二节外阴硬化性苔藓242

第三节其他外阴皮肤病243

第二十二章外阴及阴道炎症245

第一节非特异性外阴炎245

第二节前庭大腺炎246

第三节前庭大腺囊肿246

第四节滴虫阴道炎247

第五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248

第六节细菌性阴道病250

第七节萎缩性阴道炎252

第八节婴幼儿外阴阴道炎253

第二十三章子宫颈炎症254

第一节急性子宫颈炎254

第二节慢性子宫颈炎255

第二十四章盆腔炎性疾病及生殖器结核258

第一节盆腔炎性疾病258

第二节生殖器结核264

第二十五章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268

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268

第二节子宫腺肌病274

第二十六章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276

第一节女性生殖器官的发生276

第二节常见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277

第三节两性畸形281

第二十七章盆底功能障碍性及生殖器官损伤疾病284 第一节阴道前壁膨出284

第二节阴道后壁膨出285

第三节子宫脱垂286

第四节压力性尿失禁290

第五节生殖道瘘292

第二十八章外阴肿瘤296

第一节外阴良性肿瘤296

第二节外阴上皮内瘤变297

第三节外阴恶性肿瘤298

第二十九章子宫颈肿瘤301

第一节子宫颈上皮内瘤变301

第二节子宫颈癌304

第三十章子宫肿瘤310

第一节子宫肌瘤310

第二节子宫内膜癌313

第三节子宫肉瘤317

第三十一章卵巢肿瘤与输卵管肿瘤321

第一节卵巢肿瘤概论321

第二节卵巢上皮性肿瘤326

第三节非卵巢上皮性肿瘤328

第四节输卵管肿瘤331

第三十二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334

第一节葡萄胎334

第二节妊娠滋养细胞肿瘤338

第三节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342

第三十三章生殖内分泌疾病344

第一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44

第二节闭经352

第三节多囊卵巢综合征359

第四节痛经362

第五节经前期综合征363

第六节绝经综合征364

第七节高催乳素血症367

第三十四章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369

第一节不孕症369

第二节辅助生殖技术372

第三十五章计划生育374

第一节避孕374

第二节输卵管绝育术381

第三节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383

第四节避孕节育措施的选择385

第三十六章性及女性性功能障碍386

第一节性欲、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386

第二节女性性反应和性反应周期387

第三节女性性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节388

第四节女性性功能障碍389

第五节女性性卫生和性健康教育392

第三十七章妇女保健394

第一节妇女保健的意义与组织机构394

第二节妇女保健工作的任务395

第三节妇女保健统计指标、孕产妇死亡与危重症评审制度399 第三十八章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402

第一节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402

第二节羊水检查403

第三节生殖道脱落细胞学检查404

第四节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检测409

第五节妇科肿瘤标志物检查413

第六节女性生殖器官活组织检查417

第七节女性内分泌激素测定420

第八节输卵管通畅检查427

第九节常用穿刺检查430

第十节影像检查434

第三十九章妇产科内镜442

第一节胎儿镜检查442

第二节阴道镜检查443

第三节宫腔镜检查与治疗444

第四节腹腔镜检查与治疗446

参考文献449

附录451

[附录1]妇产科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参考值451

[附录2]药物名称对照455

[附录3]常用妇产科专有名词英文缩写470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475

“人卫教材”特色纸质教材升级为新媒体数字教材

◆创新阅读方式

开创医学教材新媒体移动阅读模式,“人卫教材”APP 客户端支持Ios 和Android 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开启阅读模式。

◆创新媒体形式

从纸质到全媒体,人卫数字教材融合图表、视频、动画、文字、音频等媒体形式,更易于学习理解医学知识点。

教材中插入视频:

教材中插入图片:

◆创新互动模式

添加云笔记功能,独享多媒体互动、自主学习、社会化学习模式,更高效的管理教学、系统学习。可直接添加笔记:

药理学人卫八版

一、序言 药物: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以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互相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 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新药研究过程: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上市后调研 二、药物代动力学 离子障:分子型的药物可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生物膜的一侧,称为离子障 意义: 首过消除:药物通过胃肠壁和肝脏时可被代、失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以口服途径给药最为常见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对药物的影响:药理活性暂时消失,不能跨膜转运 药物与血浆结合特点:可逆性、非特异性、差异性、饱和性、竞争性 体过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和排泄的总称,又叫药物的处置 消除:代和排泄的总称,是药物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 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通过胆汁排入小肠,在小肠被水解,部分药物可被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肝药酶:存在肝细胞质网中,促进药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主要是C色素P450 酶诱导剂(酶促剂):能使肝药酶合成增加或活性增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利福平 酶抑制剂(酶抑剂):能使肝药酶合成减少或活性减弱的药物.如西咪替丁、异烟肼 酶促剂意义:使药物代加速,药效降低,常需增加剂量才能维持疗效。一旦停用药酶诱导剂,可是同服的药物浓度过高,药效增强,甚至中毒,是停药敏化现象的原因之一;还可加速自身代,是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 因之一;利用药酶诱导剂的酶促作用,可诱导新生儿肝药酶活性,促进血中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经胆汁排出,用于预防新生儿脑核性黄疸 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意义:确定给药时间;估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所需时间;估计停药后药物体消除所需时间;按半衰期时间的长短对药物分类;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按血浆药物浓度C来计算进入体药物总量A应占有的血浆容积,其计算式为Vd=A/C,Vd值大说明药物分布广泛 生物利用度:经肝脏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A占给药量D的百分率F,F=A/D×100% 清除率:单位时间有多少毫升血浆含药物被清除 三、药物效应动力学 局部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吸收作用(全身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后,分布到全身各部发生的作用 直接作用:药物对机体先产生的作用

《内科学》第八版人卫教材变更部分

一、肺癌 1、肺腺癌: 已超越鳞癌成为最常见的肺癌(第七版为鳞癌)。 旧称的细支管肺泡癌是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起源于肺泡上皮,影像学呈特征性的摩擦玻璃样病灶(GGO),显微镜下见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不侵犯间质。 2、临床表现: (1)早期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大多在行胸片或胸部CT检查时发现。 (2)局部晚期肺癌压迫或侵犯临近器官时可产生下列症状和体征: @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肺上沟癌;@副癌综合征:骨关节病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Lambert-Eaton综合征(肌无力样综合症)。 3、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症I、II、IIIA期(如T3N1M0)的非小细胞肺癌。已明确纵隔淋巴结转移(N2)的病人,手术可考虑在(新辅助)化疗/放化疗后进行。IIIB、IV期肺癌,手术不应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医学|教育网整理。 肺癌手术方式首选解剖性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 (2)靶向治疗:对于中国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最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是EGFR 的小分子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对于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肿瘤,EGFR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时间远高于传统化疗。东亚肺腺癌病人

中,特别是女性和非吸烟者,EGFR基因突变比例超过50%,高于其他人种。 二、尿石症(黄健教授主编,P577): 上尿路结石治疗: (1)药物治疗:结石<0.6cm (2)体外碎石治疗:直径《2cm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治疗的成功率比输尿管镜取石低。 (3)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2cm的肾结石,以及部分L4以上较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医学|教育网整理。 术中术后出血是最常见及最危险的并发症,术中如出血明显应终止手术置入肾造瘘管压迫止血。术后出血常发生在拔出肾造瘘管后,如出血凶猛应立即行经血管介入止血。确实无法止血时应切除肾以保存病人生命。 下尿路结石治疗: 1、经尿道膀胱镜取石:结石<2-3cm 2、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为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膀胱感染严重者,应先做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待感染控制后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 三、上尿路肿瘤(P584) 膀胱肿瘤 【病理】 原位癌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不良,向肌层浸润性进展,属于高度恶性的肿瘤。 【临床表现】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少数广泛原位癌或浸润性癌起始即有膀胱刺激症状,预后不良。 鳞癌和腺癌为浸润性癌,恶性度高,病程短,预后不良。 【治疗】 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灌注化疗。 2、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浸润性鳞癌和腺癌、原位癌细胞分化不良,癌旁原位癌或已有浸润并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状时:膀胱全切除术,同时行尿流改道(非可控回肠膀胱术,对年轻

(完整版)有机化学复习(人卫第八版)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立体化学 1、费歇尔投影式书写原则 连接原子或原子团的水平线代表伸向纸面前方的化学键,垂直线代表纸面后方。 2、外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内消旋化合物概念(区别和联系) 3、R/S构型标记法 第四章烷烃和环烷烃 一、烷烃 1、构象异构(锯架式和纽曼投影式的书写) 2、化学性质①稳定性 ②卤代反应(自由基的反应)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二、环烷烃 1、化学性质取代、开环加成(一般为三元环或四元环)原则(连氢最多和连氢最少的两个碳原子之间) 2、构象环己烷的构象:椅式和船式(书写<两种>椅式的顺式和反式以及取代反应的稳定性即优势构象) 第五章烯烃和炔烃 一、烯烃 1、顺反异构及其命名 2、化学性质①亲电加成反应 (1)与卤素加成(在四氯化碳中进行):反应机制烯烃与氯或溴的加成反应通常生成反式加成产物 (2)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HI>HBr>HCl>HF 不对称加成(马氏规则)正碳离子的稳定性诱导效应 (3)与硫酸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烷基硫酸氢酯在水中加热可以水解生成醇稀硫酸下即可反应,硫酸越浓越不易加成不对称加成也遵循马氏规则 (4)与水加成在酸催化下(如磷酸或硫酸)与水加成生成醇 ②催化加氢常用Pt、Pd、Ni等金属作催化剂主要生成顺式加成产物取代基增多空间位阻增大越不利于加成 ③自由基加成反应 (1)过氧化物存在下加溴化氢只有溴化氢反马氏规则 (2)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④氧化反应 (1)高锰酸钾氧化酸性条件下、稀冷条件下(顺式、褐色MnO2沉淀) (2)臭氧氧化最终生成醛或酮以及过氧化氢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3版)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 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基本理论依据。(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规律(2)药物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理的规律(3)药物: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2.选择题药物作用的1方式:兴奋、抑制2治疗效果:治疗作用、不良反应--1)副反 应:如氯苯那敏(扑尔敏)治疗皮肤过敏时可引起中枢抑制。2)毒性反应:如尼可刹米过量可引起惊厥,甲氨蝶呤可引起畸胎3)后遗效应:如苯巴比妥治疗失眠,引起次日的中枢抑制4)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如抗癫痫药突然停药可使癫痫复发,甚至可导致癫痫持续状态5)变态反应:如青霉素G可引起过敏性休克6)特异质反应:少数红细胞缺乏G-6-PD的特异体质病人使用伯氨喹后可以引起溶血性贫血或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药物1)效应: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相互作用而引起机体在功能或形态上的改变2) 最大效能:是指在量效曲线上,随药物浓度或剂量的增加,效应强度也增加,直至达到最大效应(即为最大效能) 3)效应强度:是指在量效曲线上达到一定效应水平时所需的剂量(等效剂量)大小 4.药物安全性的评价能够引起50%动物产生效应或引起50%最大效应的剂量称为 ED50;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LD50。药物的安全性可用治疗指数(TI)来表示: TI= LD50/ ED50。用TI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完全可靠 5.1)激动药: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的药物。它们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 在活性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在活性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可拮抗激动药的效应。(3)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既有亲和力也有在活性,但是在活性较弱的药物。它们能激动受体并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与激动药并用时

第八版人卫出版社生理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 生理学physi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围绕在许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稳态homeostasis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生理功能的调节regulation 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体内一些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活动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以应这些变化,最终恢复内环境的稳态。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 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最主要的形式。 反射reflex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体内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前馈feedforward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经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 第二章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一些脂溶性(非极性)小分子或少数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指物质在膜蛋白(生物泵)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供能,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跨膜转运。 被动运输 胞吞 通道扩散 载体扩散 伴随运输 出胞exocytosis 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入胞endocytosis 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细菌、死亡细胞和细胞死亡碎片等被细胞膜包裹后,以囊泡的形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转换和传递,并产生效应的过程。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安静情况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相对平稳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是兴奋标志。 电紧张电位

《医学免疫学》人卫第9版教材--高清彩色_41-80

第四章抗体31 解,产生不同的水解片段(见水解片段部分)。不同类或亚类的Ab絞链区不尽相同,例如IgGl、IgG2、 IgG4和IgA的絞链区较短,而IgG3和IgD的絞链区较长。IgM和IgE无皎链区。 二、抗体的辅助成分 除上述基本结构外,某些类别的Ab还含有其他辅助成分,如J链和分泌片。 (—)J 链 J链(joining chain)是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糖蛋白(图4-3),分子量约15kD, 由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将单体Ab分子连接为二聚体或多聚体。2个IgA单体由J链连接形成二 聚体,5个IgM单体由二硫键相互连接,并通过二硫键与J链连接形成五聚体。IgGJgD和IgE常为单 体,无J链。 IgM 分泌型IgA 图4-3抗体分子的J链和分泌片 分泌型IgA(SIgA)二聚体和IgM五聚体均由J链将其单体Ab分子连接为二聚体或五聚体。分泌片(SP,图中橙色球 组成的肽链)为一含糖肽链,是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lgR)的胞外段,其作用是辅助SIgA由黏膜固有层,经黏膜上 皮细胞转运,分泌到黏膜表面,并保护S I g A皎链区免遭蛋白水解酶降解 (二)分泌片 分泌片(secretory piece, SP)又称分泌成分(secretory component, SC )(图4-3),是分泌型IgA 分 子上的辅助成分,分子量约为75kD,为含糖的肽链,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并结合于IgA二聚 体上,使其成为分泌型IgA(SIgA)。分泌片具有保护SIgA.的饺链区免受蛋白水解酶降解的作用,并 介导SIgA二聚体从黏膜下通过黏膜上皮细胞转运到黏膜表面。 三、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 在一定条件下,抗体分子肽链的某些部分易被蛋白酶水解为各种片段(图 4.4)。木瓜蛋白酶(papain)和胃蛋白酶(pepsin)是最常用的两种蛋白水解酶,借此可研究Ab的结构和功能,分离和纯 化特定的Ab多肽片段。 (一)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从钗链区的近N端,将Ab水解为2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Fab)和1 个可结晶片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Fc)(图4-4)。Fab 由V L^C L和V H^C H 1 结构域 组成,只与单个抗原表位结合(单价)o Fc由一对C/和C H3结构域组成,无抗原结合活性,是Ab与 效应分子或细胞表面Fc受体相互作用的部位。 (二)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胃蛋白酶在絞链区的近C端将Ab水解为1个F(ab>片段和一些小片段pFc,(图4-4)o

卫生学考试重点(人卫第8版)

1、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预防疾病不仅是预防医学的目标,也是临床医学的目标。预防疾病既包括防止疾病发生也包括防止疾病的发展和组织伤残。 3、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指在疾病前期或无病期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综合性预防措施目标是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指在临床前期或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标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对于传染病的二级预防除三早外,还应早隔离,早报告以便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流行蔓延。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积极采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标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4、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包括自然环境(由理化,化学,生物学因素构成)和社会环境(由上层建筑,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因素构成)自然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5、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大要素构成。 6、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7、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连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8、生物富集作用: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通过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得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 9、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 10、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 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11、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没有发生改变的叫做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称二次污染物。来源:生产性污染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工业三废生活性污染包括生活性三废’粪尿,污水,垃圾” 12、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分为污染物在空气中迁移,污染物在水中迁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污染物在生物间迁移。 13、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该过程被称为环境污染物的自净。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七版)

一名词解释 1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 4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6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8内在活性(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内在固有的,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9 不良反应:指不适合用药目的而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0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11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12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3 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便药物效应减弱。 14 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15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16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7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18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 19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若事先给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药物(若氯丙嗪)再给肾上腺素,此时由于β2受体作用占优势,使升压转为降压。 21 抗菌谱: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22 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23 化学治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 24抗病原微生物:是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的总称。 25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由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所产生的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半合成药物。 26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27杀菌药:不仅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病原菌的药物 28抑菌药: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29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30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外抗菌实验中,杀灭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31抗菌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后,在抗菌药物被清除情况下细菌生长仍受抑制的现象。 32化疗指数:是衡量化疗药物安全性的评价参数,一般可用感染药物的LD50/ED50或LD5/ED95表示。 33灰婴综合征:由于新生儿和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含量和活性转低,解毒功能差和肾脏功能发育不全,排泄功能低下,而引起氯霉素蓄积中毒 34 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值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 35 强度:又称效价强度,是指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36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37 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38反跳现象: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疾病的恶化或复发,可能是受体向上调节所致。 39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40疫苗;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41安全范围: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第8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一) 主要任务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 ◆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 (二)地位桥梁学科 (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

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 ★概念要清楚 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 ◆动物的自发性疾病 2、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第二章疾病概论 ◆病因学 ◆发病学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 1、生物性因素: 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毒力(toxicity):是指致病因素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的能力。 生物性因素作用于机体具有的特点: (1)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2)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致病 (3)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各自都可能发生改变。

第八版人卫教材变更内容(部分)

第八版人卫教材变更部分 一、肺癌 1、肺腺癌: 已超越鳞癌成为最常见的肺癌(第七版为鳞癌)。 旧称的细支管肺泡癌是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起源于肺泡上皮,影像学呈特征性的摩擦玻璃样病灶(GGO),显微镜下见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不侵犯间质。 2、临床表现: (1)早期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大多在行胸片或胸部CT检查时发现。 (2)局部晚期肺癌压迫或侵犯临近器官时可产生下列症状和体征:@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肺上沟癌;@副癌综合征:骨关节病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Lambert-Eaton综合征(肌无力样综合症)。 3、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症I、II、IIIA期(如T3N1M0)的非小细胞肺癌。已明确纵隔淋巴结转移(N2)的病人,手术可考虑在(新辅助)化疗/放化疗后进行。IIIB、IV期肺癌,手术不应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肺癌手术方式首选解剖性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 (2)靶向治疗:对于中国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最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是EGFR的小分子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对于携带EGFR

基因突变的肿瘤,EGFR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时间远高于传统化疗。东亚肺腺癌病人中,特别是女性和非吸烟者,EGFR基因突变比例超过50%,高于其他人种。 二、尿石症(黄健教授主编,P577): 上尿路结石治疗: (1)药物治疗:结石<0.6cm (2)体外碎石治疗:直径《2cm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治疗的成功率比输尿管镜取石低。 (3)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2cm的肾结石,以及部分L4以上较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 术中术后出血是最常见及最危险的并发症,术中如出血明显应终止手术置入肾造瘘管压迫止血。术后出血常发生在拔出肾造瘘管后,如出血凶猛应立即行经血管介入止血。确实无法止血时应切除肾以保存病人生命。 下尿路结石治疗: 1、经尿道膀胱镜取石:结石<2-3cm 2、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为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膀胱感染严重者,应先做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待感染控制后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 三、上尿路肿瘤(P584) 膀胱肿瘤 【病理】 原位癌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不良,向肌层浸润性进

《医学免疫学》人卫第9版教材--高清彩色_81-120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71 (-)单体型和连锁不平衡 MHC的单体型(haplotype)指同一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MHC等位基因的组合。MHC等位基因的 构成和分布还有两个特点。 1.等位基因的非随机性表达群体中各等位基因其实并不以相同的频率出现。如HLA-DRB1 和 HLA-DQB1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分别是2122和1152(表8.1),其中两个等位基因DRB1 *09:01和DQB1 * 07 :01在群体中的频率,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应该是0. 047% (1/2122)和0. 087% (1/1152),然而, 在我国北方汉族人群中它们的频率分别高达15.6%和21.9%。在斯堪的纳维亚白种人中,DRB1 和DQB1 基因座位上高频率分布的等位基因是DRB1 *05:01和DQB1 *02:01。说明不同人种中优势表达的等 位基因及其组成的单体型可以不同。 2.连锁不平衡不仅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不均一,两个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机 会,往往也不是随机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 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概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例如上面提到北方汉族人中高频率表达 的等位基因DRB1 *09:01和DQB1 *07:01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概率,按随机分配规律,应是 其频率的乘积为3.4% (0. 156x0. 219 = 0. 034),然而实际两者同时出现的频率是11. 3%,为理论值的 3. 3倍。 非随机表达的等位基因和构成连锁不平衡的等位基因组成,因人种和地理族群的不同而出现差 异,属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其意义在于,第一,可作为人种种群基因结构的一个特征,追溯和分析 人种的迁移和进化规律;第二,高频率表达的等位基因如果与种群抵抗特定疾病相关,可以此开展疾 病的诊断和防治;第三,有利于寻找HLA相匹配的移植物供者。 第二节HLA分子 经典的HLA I类分子和II类分子在组织分布、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表8-2)。 —、HLA分子的分布 I类分子由重链(a链)和白m组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表8.2)。 I[类分子由a链和B链组成,仅表达于淋巴组织中一些特定的细胞表面,如专职性抗原提呈细 胞(包括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等。 二、HLA分子的结构及其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一)HLA分子的结构 I类分子重链链)胞外段有3个结构域(al.a2.a3),远膜端的2个结构域al和a2构成抗原

【精品】药理学重点(人卫第七版)

【精品】药理学重点(人卫第七版)

一名词解释 1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 4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6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8内在活性(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内在固有的,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9 不良反应:指不适合用药目的而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0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11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12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3 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便药物效应减弱。 14 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15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16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7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18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 19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若事先给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药物(若氯丙嗪)再给肾上腺素,此时由于β2受体作用占优势,使升压转为降压。 21 抗菌谱: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22 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23 化学治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 24抗病原微生物:是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的总称。 25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由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所产生的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半合成药物。 26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27杀菌药:不仅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病原菌的药物 28抑菌药: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29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30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外抗菌实验中,杀灭供试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 31抗菌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后,在抗菌药物被清除情况下细菌生长仍受抑制的现象。 32化疗指数:是衡量化疗药物安全性的评价参数,一般可用感染药物的LD50/ED50或LD5/ED95表示。 33灰婴综合征:由于新生儿和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含量和活性转低,解毒功能差和肾脏功能发育不全,排泄功能低下,而引起氯霉素蓄积中毒 34 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值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 35 强度:又称效价强度,是指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36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37 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38反跳现象: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疾病的恶化或复发,可能是受体向上调节所致。 39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人卫第八版教材口腔医学考前复习重点(原版)(2014年12月整理)

1 口腔医学 1.口腔颌面部的常用检查器械包括:口镜、镊子、探针。 2.牙齿的组织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 3.牙周的组织结构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4.恒牙名称,从中线起向两旁,分别是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5.龋病(dental caries/tooth decay )的病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 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蔗糖等适宜的细菌底物,敏感的宿主,在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 6.龋病根据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7.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 浅龋:窝沟龋的龋损部位色泽变黑,用探针探查时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平滑面龋一般呈白垩 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对冷、热、酸、甜刺激也无明显反应。X 线片检查有利于发现隐蔽部位的龋损,还可采用荧光显示法或氩离子激光透射法辅助诊断。 2) 中龋:龋坏达牙本质浅层形成龋洞,洞内牙本质软化呈黄褐或深褐色。有主观症状,刺激后有酸痛感 觉,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颈部牙本质龋的症状较为明显。 3) 深龋:龋洞深大,达牙本质深层。位于临面的深龋,外观略有色泽改变,洞口较小而病损破坏很深。 无自发性痛,若食物嵌塞于洞中,可出现疼痛症状。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是,产生较为剧烈的疼痛,去除刺激后症状立即消失。 8.急性牙髓炎(acute pulpitis )的临床表现:(特别是疼痛特点) 1) 剧烈疼痛: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疼痛加剧,温度刺激疼痛加剧,疼痛不能定位。 2) 患牙可查及极近髓腔的深龋、充填物、深牙周袋或外伤等。 3) 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 4) 患牙对温度刺激极为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进行牙髓活力电测时,患牙在早期炎症阶段,反 应性增强,晚期炎症则表现为迟钝。 5) 晚期炎症的患牙有垂直向径叩痛。 9.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方法: 开髓引流:局麻下直接进行牙髓摘除,完全去除牙髓后,放置无菌小棉球暂封。 10.成人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1) 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少数患者仅发生于一组牙或个别牙。 2) 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进行,病程长达十余年甚至数十年。 3) 牙龈呈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大量牙石,菌斑,暗红色,松软,水肿,边缘钝圆。 4) 牙周袋形成:袋内壁出血、溢脓。 5) 牙槽骨吸收。 6) 晚期可出现牙齿松动,疼痛,急性牙周脓肿。 7) 其他症状:牙移位,食物嵌塞,继发性颌创伤,牙根暴露对温度敏感或发生根面龋,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口臭。 11.牙周炎晚期的四大特征: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牙松动。 12.复发性阿佛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C )的临床表现: 1) 轻型阿佛他溃疡(MiAU ):1-5个孤立散在的溃疡,直径2-4mm ,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好发于唇、 颊。溃疡中央凹陷,表面有黄色假膜,疼痛明显。愈合不留痕迹,需1-2周,具有自限性。 2) 重型阿佛他溃疡(MjAU )/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腺周口疮:溃疡大而深,直径10-30mm ,深达 粘膜下层、肌层,“弹坑状”。单个发生,周边红肿,边界清晰。病程长达数月,自限性。疼痛较重,愈合后留瘢痕。 3) 疱疹样阿佛他溃疡(HU ):溃疡小而多,直径小于2mm ,散在分布,黏膜充血,疼痛较重,溃疡可融 合,唾液分泌增加,伴全身症状,愈合后不留痕迹。 13.口腔白斑病与口腔扁平苔藓鉴别: 口腔白斑病特点:由长期外来刺激引起。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口内颊部,外形为不规则的白色斑块,稍高于正常粘膜,质地较硬,缺乏弹性,表面粗糙无光泽周围粘膜无炎性反应。属于癌前病变。 口腔扁平苔藓特点:病因不明,与精神、内分泌、免疫、感染因素有关。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于颊部,

诊断学试题(人卫版第九版)

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属于哪种热型(B)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波形热 E.回归热 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置(E) A.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1.0~1.5cm B.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1.0~1.5cm C.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侧0.5~1.0cm D.第5肋间,右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E.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血小板破坏过多(C)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关于肾源性水肿,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延及全身 B.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C.可见于各种肾炎和肾病。 D.主要是肾排泄钠、水减少,导致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引起的水肿 E.常伴尿常规、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下列问诊内容正确的是(D) A、你心前区痛反射到左肩吗 B、你右上腹痛反射到右肩痛吗 C、解大便有里急后重吗 D、你觉得最主要的是哪里不适 E、腰痛时反射到大腿内侧痛吗

在心脏结构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下列关于心脏各瓣膜听诊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二尖瓣听诊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 B.肺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C.主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D.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3肋间 E.三尖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4、5肋间 关于血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一天3次测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认为有高血压 B.正常成人血压<120/80mmHg C.正常双侧上肢血压差别达5~10mmHg D.正常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血压达20~40mmHg E.脉压≥60mmHg,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硬化 腹部九区分法,不正确的是(B) A.肝右叶、胆囊、结肠肝曲位于右上腹部 B.盲肠、阑尾、回肠末端、右侧精索、右肾位于右下腹 C.胃、肝左叶、胰头、胰体位于上腹部 D.乙状结肠、输尿管、充盈的膀胱位于下腹部 E.脾、胰尾、左肾位于左上腹部 常见典型异常步态,不正确的是(D) A.慌张步态可见于帕金森病病人 B.醉酒步态可见于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 C.共济失调性步态可见于脊髓病变病人 D.蹒跚步态可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E.剪刀步态可见于脑性瘫痪与截瘫病人 下列各种神经反射,对应的反射中枢不正确的是(C) A.肱二头肌反射:颈髓5~6节 B.肱三头肌反射:颈髓6~7节 C.中腹壁反射:胸髓7~8节 D.膝反射:腰髓2~4节

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详细版)

眼科学基础 一、.眼球的构成. 二、角膜的组织学结构及生理特征 组织学结构:1.上皮细胞层: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整齐,易受外界损伤,但修复快,24小时即可生长,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均匀无细胞成分,损伤后不能修复,遗留瘢痕 3.基质层:占角膜厚度90%,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组成,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与前弹力层厚度大致相等,修复能力强 5.内皮细胞层: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 生理特点:排列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 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 富含感觉神经,感觉非常敏锐 角膜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 上皮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快速修复,不留瘢痕 三、房水循环途径. 睫状体产生→后房→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循环四、瞳孔光反射路径. 传入路:与视觉纤维伴行,在外侧膝状体前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至中脑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神经元,一部分纤维绕中脑导水管,到同侧E-W核,另一部分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E-W核

传出路:两侧E-W核发出的纤维,随动眼神经入眶,至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由节后纤维随睫状短神经到眼球内瞳孔括约肌 五、视网膜的组织学结构. 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六、眼眶骨的构成. :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 七、泪器的组成. 八、六条眼外肌的名称及功能. 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 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 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 九、视路的定义及组成. 定义: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 组成: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 眼睑病 一、睑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1.患侧眼睑红肿,疼痛,硬结,压痛 2.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3.反应性球结膜水肿 4.2~3天后脓肿局限,形成黄色脓点 5.眼睑蜂窝织炎,伴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表现 治疗:1.局部热敷,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炎症消散 2.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 3.症状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 4.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二、睑板腺囊肿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定义: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表现:1眼睑皮下肿块,无疼痛及压痛,无急性炎症征象 2相应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 3肿块较大,患者眼睑沉重感,压迫眼球,产生散光,视力下降 4可自行吸收或破溃 5继发感染,临床类似内麦粒肿 三、三种睑缘炎临床特点的比较。 鳞屑性溃疡性眦部睑缘炎 病因睑缘皮脂溢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莫-阿双杆菌感染 诱因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 不良 屈光不正,视疲劳,不良卫生 习惯 维生素B2缺乏 临床睑缘充血潮红,表面有鳞睫毛根部小脓疱,去除痂皮有发生于外眦部,痒,异物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第一章 绪论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 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 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研究方向?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 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现场试验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 k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