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缺损关节软骨损伤演化力学机制的数值研究

缺损关节软骨损伤演化力学机制的数值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实验研究 (2)

1.2.2 有限元仿真研究 (4)

1.3 目前国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7)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8)

1.5 本论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8)

第二章软骨损伤理论及粘弹性力学基础 (10)

2.1 关节软骨的组织结构 (10)

2.2 关节软骨的损伤原因及类型 (11)

2.3 粘弹性力学理论 (13)

2.3.1粘弹性概述 (13)

2.3.2 ANSYS中粘弹性属性的表述形式 (14)

2.4 软骨损伤演化的判据准则 (16)

2.5 本章小结 (17)

第三章软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粘弹性参数的确定 (18)

3.1 软骨的蠕变实验 (18)

3.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8)

3.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19)

3.2 粘弹性参数的确定 (20)

3.3 微缺损软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

3.3.1 关节软骨有限元模型 (21)

3.3.2 模型材料参数 (22)

3.3.3 创建接触对与预制缺口 (23)

3.3.4 施加约束和载荷及选项设置 (25)

3.4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25)

3.4.1 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的数值仿真比较 (25)

3.4.2 滚压载荷下本研究与部分实验的比较 (28)

3.5 本章小结 (31)

第四章多种载荷下软骨损伤演化的有限元分析 (32)

4.1 软骨损伤演化的模拟方法 (32)

4.2 滚压/滑压载荷下软骨的损伤研究 (32)

4.2.1 载荷形式对损伤演化的影响 (32)

4.2.2 滚压载荷下软骨的损伤演化过程 (35)

4.2.3 损伤演化的方向和速率变化 (36)

4.2.4 滚压速度对软骨损伤扩展的影响 (39)

4.3 均布压缩载荷下软骨的损伤研究 (41)

4.3.1 压缩载荷下软骨的损伤演化过程 (41)

4.3.2 压缩量对软骨损伤的影响 (43)

4.3.3 损伤演化的方向和速率变化 (44)

4.4 软骨损伤状态的数值研究 (45)

4.4.1 纤维单向破坏对软骨承载的影响 (46)

4.4.2 内部裂纹对软骨应变分布的影响 (50)

4.5 本章小结 (52)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53)

5.1 全文总结 (53)

5.2 前景展望 (54)

参考文献 (55)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58)

致谢 (59)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及意义

关节软骨是由胶原纤维和蛋白聚糖固体相以及孔隙液相组成的多孔生物材料,其独特的力学特性能有效地抵抗关节冲击力、减轻关节面间的摩擦磨损[1,2],膝关节软骨由于使用频繁,承受应力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软骨损伤后通常伴随着关节机械应力的改变,导致退行性关节炎的发生[3],常表现为关节活动障碍、顽固性疼痛,严重者可丧失关节功能,随着软骨损伤演化的发展,其承载能力不断下降至丧失,给病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4]。由于软骨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没有血管、淋巴等为损伤的软骨进行营养传质,所以说软骨损伤后很难单纯靠自我修复。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高达53%[5,6],而目前的组织工程修复疗法也是与损伤区的力学环境紧密相关的[7]。所以,清楚认识软骨损伤扩展力学机制对治愈软骨损伤疾病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率也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肥胖者由于自身体重的增加,也加大了对关节软骨的承载力,若在运动的情况下,软骨更易损伤。而且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社会,患有关节骨病的老年人逐年增多,也就是说关节软骨的损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而从临床诊断来看,很多患者在软骨缺损初期并无明显症状[8],但随着损伤累计将引起疼痛、滑膜炎和关节变形等病症,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最终能导致关节功能的丧失[9,10],所以研究载荷与关节软骨损伤之间的关系,揭示缺损软骨损伤演化的机理对于深入认识与软骨损伤有关的软骨疾病,预防疾病的发生,指导软骨损伤后的治疗和康复,以及设计治疗修复软骨的药物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鉴于目前对损伤软骨扩展演化过程研究较少的现状,此课题也是一个对软骨大课题研究的很好补充。

目前,由于体内软骨缺损处力学环境不易测量,很难通过检测得到缺损后的力学响应,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模拟缺损的有限元模型来研究分析软骨损伤与力学载荷间的关系,以获得不同损伤程度软骨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进而研究其损伤扩展规律。鉴于软骨损伤后的复杂性,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12.0建立模拟软骨的纤维增强多孔弹性有限元模型来研究损伤软骨与力学载荷间的关系,综合考虑软骨的分层结构和纤维分布的特点,获得不同损伤程度软骨基体和纤维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以多种加载方式揭示其损伤演化的力学规律,从理论上探索关节软骨缺损后缺损周围的力学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节软骨损伤

关节软骨损伤 TAMARAK.PYLAWKA RICHARD W.KANG BRIAN J.COLE 关节软骨在关节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有润滑、缓解压力并提供光滑关节面的功能。急性、反复性外力和关节扭力均能够造成膝关节软骨面损伤。关节软骨损伤可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并可加速关节退行性病变。保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佩戴支具和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包括从简单的关节镜下清创到复杂的组织修复,以及自体软骨细胞种植等多种方法。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关节活动度和损伤特点。本章节概述了关节软骨损伤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 在美国每年约有900,000人出现软骨损伤,其中大约200,000名患者为重度损伤(Ⅲ级或Ⅳ级)需接受手术治疗。Curl等人对31,516名接受关节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63%的患者确诊存在关节软骨损伤,其中41%的患者为3级,19%为4级。Hjelle等人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对1,000名接受膝关节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61%的患者确诊有软骨或骨软骨损伤,其中55%为3级,5%为4级。研究同时显示不同程度的软骨和骨软骨的损伤,在单个关节内可表现为简单损伤也可表现为复杂损伤;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最常见部位在股骨髁内侧的承重区域(58%的软骨损伤发生在膝关节);股骨髁外侧和髌股关节处亦可发生软骨损伤。 组织结构 关节软骨由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和唯一的细胞类型---软骨细胞组成,其中软骨细胞稀疏地分布于组织间,占整个组织重量的10%左右(见图30-1)。软骨细胞对关节软骨内环境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包括合成、分泌和维持细胞外基质(ECM)稳定等作用。软骨细胞在代谢过程中维持关节软骨内环境的动态平衡与各种因素有关,包括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以及流体静力和化学压力感受等作用。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由水(占总重的65%-80%)、蛋白多糖(聚蛋白聚糖,占总重的4%-7%)、胶原蛋白(主要是2型胶原蛋白,占总重的10%-20%)和其他一些寡蛋白、糖蛋白组成。组成关节软骨的水份根据与关节软骨面的距离呈不均性分布。大部分水份分布于细胞外基质(ECM)的分子间隙,部分水份聚集于软骨面起到润滑作用。当存在压力梯度或组织压缩时软骨内水份可在组织内移动。软骨内蛋白多糖大部分以蛋白聚糖聚合物(聚蛋白聚糖)形式存在(见图30-2)。Core 蛋白聚糖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大分子糖复合物,主要由糖胺聚糖共价连接于核心蛋白所组成。蛋白聚糖具有亲水性,能够结合水份来抵抗外界压力。胶原(主要是Ⅱ型胶原)作为结构性分子主要分布于软骨组织内,通过其分子表面的微纤维连接并聚集于组织内不同位置。胶原分子的这种特殊结构能够给软骨组织提供足够的抗拉强度来抵抗外界剪切力。自关节面向深部,关节软骨可分为浅表区、过渡区、深区以及钙化软骨区。(见表30-1,图30-3)。骨性关节炎可加速关节软骨的退变,患者在50岁以后其病变程度呈非线性增长。一般来说,骨性关节炎可引起弥散性功能障碍、蛋白纤维形成和关节软骨变薄等病变。软骨软化多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软骨破坏,如不同深度软骨的软化、出现裂缝等(如表30-2)。软骨软化的程度还可根据关节镜检查结果并利用Outerbridge分级法来确定(如图30-5)。但目前较为常用的软骨损伤分类法是国际软骨修复协会的5级分类法(见表30-3)。 病理 正常的关节软骨厚约2-4mm,能够承受5倍体重的重量。关节软骨损伤分为3种类型:局部损伤、全层损伤和骨软骨骨折。局部关节软骨损伤指仅限于关节表面细胞和基质成份的

MRI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

MRI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一、介绍关节软骨属于透明软骨,表面光滑,呈淡蓝色,有光泽,厚度约1-5mm。关节镜检查只能看到形态,MRI是目前唯一日常性成像方式,已经发展成检查关节软骨主要的主要技术。二、关节软骨的组织结构关节软骨属于透明软骨,关节软骨根据细胞胶原介质分四层结构第一层是浅表层,也称为切线层。胶原纤维排列方向与关节面相互平行;第二层是附着层;胶原纤维成斜线排列;第三层是辐射层;胶原纤维排列方向与关节面相互垂直;第四层是钙化层;与骨性关节面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辐射层和钙化层之间有一条线,称之为潮线,是关节软骨成熟的标志。 三、MRI对关节软骨的成像技术MRI对关节软骨的成像技术分为形态学成像技术和分子影像学成像技术。分子影像学成像技术涉及关节软骨的组织成分。分为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包括电解液、5%蛋白多糖、20%胶原纤维等)。分子影像学从分子角度检测钠离子浓度变化、蛋白多糖变化以及蛋白多糖中糖原多糖变化情况,然后通过分子结构的改变来重建图像。从组织学上说,软骨损伤的因素包括外伤、配电以及其他非理化性因素等。软骨的损伤包括浅层、附着层、辐射层甚至钙化层的损伤。关节软骨无神经血管乃至淋巴,因此关节软骨受到创伤很难愈合。软骨损伤不是单一的疾病,还涉及邻近组织一些静态的改变,如韧带的损伤、组织下变化以及骨性关节炎的变化等。最终导致患者的功能障碍。核磁有很强的空间和密度

分辨率,能够早期探测出软骨的变化,进而做出适当的处理。因此核磁在软骨的探测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一)形态学成像技术形态学成像技术,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技术,可以清楚的显示关节软骨形态、大小以及厚度。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对关节软骨的分度如局限性缺损、全层的缺损以及关节软骨修复术当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关节软骨从形态学上分类:0级:正常关节软骨。如右图A 1级:形态正常,信号略有增高。如右图 B 2级:关节软骨表层缺损,但未及关节软骨厚度的50%。如右图C 3级:关节软骨表层缺损,超过关节软骨厚度的50%但未达到100%。如右图D 4级:全层关节软骨的缺损。其中4级分为 1 累及关节软骨下骨质的缺损(如上图F)和未关节软骨下骨质(如上图E)两类形态学成像技术临床上常用的有T1WI、T2WI以及T2WI-fs。如上图。它们显示骨性结构,关节软骨和关节腔积液方面都具有各自的优势。 T1WI显示解剖细节有图特的优势。 T1WI下可以看见解剖结构序列、关节软骨以及软骨下的骨质、骨小梁以及骨髓分层的对比度都能很好地显示。因为关节积液在TI加权图像上显示低信号,关节软骨显示中等信号,低信号的关节积液和中等信号的关节软骨之间缺乏明显的对比,因此TI加权像对软骨表层浅层缺损的显示不敏感。但因为T1WI关节软骨和关节软骨下骨质对比明显,则T1WI显示关节软骨深层缺损比较敏感。 T2WI以及亚真像对关节积液和游离水的信号非常

MRI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

MRI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 一、介绍 关节软骨属于透明软骨,表面光滑,呈淡蓝色,有光泽,厚度约1-5mm。关节镜检查只能看到形态,MRI是目前唯一日常性成像方式,已经发展成检查关节软骨主要的主要技术。 二、关节软骨的组织结构 关节软骨属于透明软骨,关节软骨根 据细胞胶原介质分四层结构 第一层是浅表层,也称为切线层。胶原 纤维排列方向与关节面相互平行; 第二层是附着层;胶原纤维成斜线排 列; 第三层是辐射层;胶原纤维排列方向与 关节面相互垂直; 第四层是钙化层;与骨性关节面紧密结 合在一起。在辐射层和钙化层之间有一条 线,称之为潮线,是关节软骨成熟的标志。 三、MRI对关节软骨的成像技术 MRI对关节软骨的成像技术分为形态学成像技术和分子影像学成像技术。分子影像学成像技术涉及关节软骨的组织成分。分为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包括电解液、5%蛋白多糖、20%胶原纤维等)。分子影像学从分子角度检测钠离子浓度变化、蛋白多糖变化以及蛋白多糖中糖原多糖变化情况,然后通过分子结构的改变来重建图像。 从组织学上说,软骨损伤的因素包括外伤、配电以及其他非理化性因素等。软骨的损伤包括浅层、附着层、辐射层甚至钙化层的损伤。关节软骨无神经血管乃至淋巴,因此关节软骨受到创伤很难愈合。软骨损伤不是单一的疾病,还涉及邻近组织一些静态的改变,如韧带的损伤、组织下变化以及骨性关节炎的变化等。最终导致患者的功能障碍。 核磁有很强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能够早期探测出软骨的变化,进而做出适当的处理。因此核磁在软骨的探测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一)形态学成像技术 形态学成像技术,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技术,可以清楚的显示关节软骨形态、大小以及厚度。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对关节软骨的分度如局限性缺损、全层的缺损以及 关节软骨修复术当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节软骨从形态学上分类: 0级:正常关节软骨。如右图A 1级:形态正常,信号略有增高。如右图B 2级:关节软骨表层缺损,但未及关节软骨 厚度的50%。如右图C 3级:关节软骨表层缺损,超过关节软骨厚 度的50%但未达到100%。如右图D 4级:全层关节软骨的缺损。其中4级分为

MRI和关节镜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的一致性

MRI和关节镜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的一致性目的:探究MRI和關节镜在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的一致性及诊断价 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62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对所有患者先后进行膝关节MRI和关节镜检查,以观察软骨缺损数量并测量缺损面积,比较MRI和关节镜对诊断软骨缺损数量及测量缺损面积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膝关节MRI和关节镜均发现软骨缺损共150处,平均每例软骨缺损 2.4处,MRI和关节镜在诊断软骨缺损数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测量平均软骨缺损面积为(2.04±1.43)cm2,关节镜测量平均软骨缺损面积为(2.98±2.34)cm2,MRI测量的平均缺损面积小于关节镜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平均差值为(1.32±1.03)cm2,MRI 测量结果占关节镜的(71.2±13.1)%。其中MRI测量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和股骨滑车的缺损面积均小于关节镜测量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测量的髌骨关节面缺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诊断膝关节软骨缺损数量上与关节镜具有极高的一致性,适合该病的初步定位、定性诊断,在测量软骨缺损面积上优势虽不及关节镜(尤其表现在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和股骨滑车等部位),但仍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缺损面积,且MRI检查方便快捷、普及范围广,故值得临床推广。 膝关节软骨缺损大多是由于长时间不科学运动锻炼、或其他疾病共同造成的,大多发生在青少年及中老年群体,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1]。起初患者多表现为膝关节红、肿、痛及活动受限,随着病程延长、软骨损伤程度加重,患者可出现步行、上下楼梯时疼痛加剧,甚至伴严重膝关节内、外翻畸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关节镜作为一种直观关节内部结构的光学仪器,具有病情判断全面、診断准确性高等特点,已被临床广泛运用[3]。但是关节镜属有创操作,会增加损伤邻近组织的风险、带来额外创伤,因此在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定位、定性诊断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和不合理性[4]。据文献[5]报道,MRI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式,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普及范围广,可清晰观察软骨缺损部位,对关节软骨缺损定位、定性诊断较确切。但由于膝关节软骨缺损大多为裂隙性不全缺损,因此MRI对缺损面积的定量判断仍有一定局限性[6]。本院为进一步探究MRI 和关节镜在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的一致性,选择62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进行膝关节软骨缺损诊疗的62例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膝关节软骨缺损的诊断标准[7];MRI和关节镜检查间隔时间小于1个月;关节镜检查提示膝关节软骨缺损在Outerbridge 3~4级者;患者意识清晰,自愿配合MRI和关节镜检查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疾病或其他膝关节病变;基础疾病多、体质差、重度营养不良;MRI及关节镜检查前6个月内有膝关节手术或外伤病史;有关节镜和MRI检查相关禁忌证;MRI或关节镜图像显示模糊,无法准确判断病情;关节镜检查提示膝关节软骨缺损在Outerbridge 1~2级者;拒绝MRI

膝关节常见损伤

第三节膝关节常见损伤 一、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在胫骨关节面上有内侧和外侧半月形状骨,叫半月板,其边缘部较厚,与关节囊紧密连接,中心部薄,呈游离状态(图3-131)。内侧半月板呈“C”形,前角附着于前十字韧带附着点之前,后角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和后十字韧带附着点之间,其外缘中部与内侧副韧带紧密相连。外侧半月板呈“O”形,其前角附着于前十字韧带附着点之前,后角附着于内侧半月板后角之前,其外缘与外侧副韧带不相连,其活动度较内侧半月板为大。半月板可随着膝关节运动而有一定的移动,伸膝时半月板向前移动,屈膝时向后移动。半月板属纤维软骨,其本身无血液供应,其营养主要来自关节滑液,只有与关节囊相连的边级部分从滑膜得到一些血液供应。因此,除边缘部分损伤后可以自行修复外,半月板破裂后不能自行修复,半月板切除后,可由滑膜再生一个纤维软骨性的又薄又窄的半月板。正常的半月板有增加胫骨髁凹陷及衬垫股骨内外髁的作用,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起缓冲震荡的作用。 图3-131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结构 (一)致伤机理及分型 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当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时,身体及股部猛然内旋,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

撕裂。如扭伤时膝关节屈曲程度愈大,撕裂部位愈靠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机制相同,但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破裂的半月板如部分滑入关节之间,使关节活动发生机械障碍,妨碍关节伸屈活动,形成“交锁”。 在严重创伤病例,半月板,十字韧带和侧副韧带可同时损伤。 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可发生在半月板的前角、后角、中部或边缘部。损伤的形状可为横裂、纵裂、水平裂或不规则形(图3-132),甚至破碎成关节内游离体。 图3-132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各种类型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数有明显外伤史。急性期膝关节有明显疼痛,肿胀和积液,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急性期过后,肿胀和积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动时关节仍有疼痛,尤以上下楼、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动作时疼痛更明显,严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碍,部分病人有“交锁”现象,或在膝关节屈伸时有弹响。 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1.压痛部位压痛的部位一般即为病变的部位,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及确定其损伤部位均有重要意义。检查时将膝置于半屈曲位,在膝关节内侧和外侧间隙,沿胫骨髁的上缘(即半月板的边缘部),用拇指由前往后逐点按压,在半月板损伤处有固定压痛。如在按压的同时,将膝被动屈伸或内外旋转小腿,疼痛更为显著,有时还可触及到异常活动的半月板(图3-133)。

完整word版,关节软骨损伤组织工程修复

关节软骨损伤组织工程修复进展 关节软骨的损伤和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由于关节软骨没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组织,本身不含祖细胞,所以自身修复能力十分有限,一旦发生损伤,会导致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速骨关节炎的进展,必须进行修复或置换,如何有效地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始终是医学界尚待解决的难题之一1。1987 年,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加福利亚举行的专家讨论会上提出了“组织工程”的概念:运用工程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从根本上了解正常和病理的哺乳动物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并研究生物学替代物以恢复、维持和改进组织功能。Hunziker将其描述为是一种从结构和功能上重建哺乳动物组织的艺术。内容主要包括:(1) 细胞外基质替代物开发;(2) 种子细胞性质研究;(3) 组织工程化组织对各种病损组织的替代。软骨组织工程技术是在体外培养、扩增软骨种子细胞,并且以较高浓度将其种植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的支架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然后植入到组织缺损部位,完成组织的修复和重建。软骨组织工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得到高质量的修复组织和长期有效的功能,为病人最终解决痛苦。从这种意义上看,组织工程方法是目前治疗关节软骨损伤最有希望的方法,是目前软骨损伤修复研究的主要方面。组织工程软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代组织工程软骨技术:骨膜覆盖自体软骨细胞移植。首先通过软骨活检取材后体外分离培养受体自己的软骨细胞,单层培养扩增,将扩增后的细胞再植回到软骨缺损部位。通常取胫骨内侧近端的骨膜,切成与缺损吻合的片状,缝合在缺损边缘,将骨膜移植覆盖缺损处表面以防止软骨细胞露出,自从瑞典的

膝关节的常用体格检查

膝关节的常用体格检查 全网发布:2011-06-23 21:37 发表者:袁锋(访问人次:1722) 膝关节的常用体格检查 一压痛压痛部位往往是病变部位,所以检查压痛是最重要的检查,为手术前对病 变得初步判定具有重要价值. 无论如何强调压痛检查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压痛与损伤的关系 1.外侧副韧带损伤 2.半月板损伤 3.脂肪垫损伤 4.上胫腓关节损伤 5.髌前滑囊炎 6.内侧副韧带钙化 7.股骨髁软骨病 8.内侧副韧带深层损伤 9.内侧副韧带浅层损伤 10.髌腱下滑囊炎 11.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侧副韧带损伤时,压痛点在其起止点,也可在其通过的关节间隙处. 半月板损伤: 关节间隙半月板边缘的任何一点, (阳性率88.74%). 脂肪垫损伤: 膝关节伸直位髌韧带旁压痛最明显. 压痛和病变关系 髌韧带区及周围压痛—髌腱腱围炎、髌腱下滑囊炎、胫骨结节皮下滑囊炎髌骨表明压痛--髌骨骨折、髌前滑囊炎、伸膝筋膜炎 髌骨压痛 国窝后垫枕或以手托起以防止膝关节过伸痛而出现假阳性。 意义:髌骨软骨类疾病、滑膜皱襞综合症 髌骨缘指压痛 意义:髌骨软骨类疾病、髌骨旁筋膜炎,伸膝筋膜炎,髌旁滑膜炎。 髌骨抽动痛 意义:同髌骨缘指压痛 应两侧对比,不然易出现假阳性 磨髌试验 意义:髌骨软骨类疾病、OA、滑膜皱襞综合症。 主动伸屈受限 关节积液、关节交锁、粘连 过伸痛或伸直受限

脂肪垫炎、滑膜炎、半月板前角损伤交锁、内侧副韧带钙化、关节内游离体 屈曲受限 半月板后角损伤、交锁、滑膜炎、内侧副韧带钙化 膝关节粘连时伸屈明显受限 主动屈伸痛 髌骨处痛-髌骨软骨痛(30-60度) 外侧痛:膝外侧痛症候群 内侧痛:鹅足下滑囊炎或内侧副韧带下滑囊炎 半月板损伤、滑膜皱襞嵌入 单足半蹲试验 1.髌骨或股骨软骨病 2.假性髌骨软骨病 3.骨软骨切线骨折 4.半月板区股骨软骨病 5.髌腱腱围炎 6.伸膝筋膜炎 全蹲痛 后侧痛-半月板后角损伤 前侧痛-髌腱腱围炎 抗重力直腿抬高试验 髌骨骨折、髌腱断裂、股四头肌腱断裂 伸膝抗阻力试验 髌骨髌骨软骨病、髌腱腱围炎、伸膝筋膜炎、股四头肌腱损伤、髌腱损伤、胫骨 结节骨软骨炎 髌骨软骨病-(30-60度) 髌腱-90度左右 髌骨软骨镜像损伤-在某一角度突然失力 推髌伸膝抗阻(推髌半蹲起)试验 髌骨或股骨关节软骨病变 浮髌试验 节积液诱发膨出试验 外翻试验 伸直位外翻试验-内侧副韧带纵束损伤 屈曲30度位侧翻试验-内侧副韧带斜束损伤 屈曲30度应在床边做,如果下肢抬高做由于肌肉痉挛、紧张易出现假阴性。

关节镜下微骨折重建膝关节软骨缺损

关节镜下微骨折重建膝关节软骨缺损 陈又年 刘 莉 (黄石市中心医院骨科,湖北 黄石 435000) 中图分类号:R68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567(2008)06-0040-02 随着四肢关节MRI及关节镜的临床应用,使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其损伤最终导致骨关节炎和关节病废。由于微骨折技术具有微创、技术简单、并发症少和较高的性价比,常被选为一线治疗方法用于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1-3]。本文就本院2004年4月~2006年9月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79例,男38例,女41例;年龄19岁~43岁,平均28岁。左膝35例,右膝44例。术前膝关节症状持续时间平均11个月(3个月~23个月)。关节镜检查79例患者共发现软骨损伤117处,平均每例存在软骨损伤1.4处,其中股骨外髁32处(27.4%),股骨内髁47处(40.1%),股骨滑车12处(10.3%),髌骨关节面26处(22.2%);软骨损伤程度按Outerbridge分级:Ⅱ级15处(12.8%),Ⅲ级54处(46. 2%),Ⅳ级48处(41.0%);软骨损伤面积大小平均2.1cm2 (0.7cm~5.6cm2),其中损伤面积小于1cm211处(9.4%), 1cm~2cm257处(48.7%),3cm~4cm239处(33.3%),大于4cm210处(8.6%)。 2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存在膝关节疼痛症状,上下楼梯或下蹲起立时症状加重。有明显外伤史52例,占65.8%。临床查体存在不同程度关节间隙或髌骨缘压痛。所有患者下肢无明显内外翻畸形及屈曲挛缩畸形,X线片检查膝关节内外翻角<5o,其中57例患者术前MRI检查显示股骨髁或髌骨关节面软骨信号改变。 3手术方法:关节镜为德国Storz关节镜系统。患者仰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不用止血带。在膝关节做三个标准的关节镜入口分别用于放置入水套管、关节镜和手术器械。 首先进行全面的诊断性关节镜检查以确认关节内所有的异常,如半月板撕裂、韧带断裂或多部位软骨缺损等。然后完成必要的关节镜手术,包括清除浑浊悬浮的颗粒状物质和软骨碎屑,蓝钳取出关节腔内游离体,刨削或射频消融清理增生滑膜组织,修整损伤半月板边缘、行半月板部分成形术,重建韧带等。最后在确认软骨缺损区进行微骨折处理:用刨刀或环形刮匙清除不稳定的软骨裂瓣直至稳定、健康的边缘,形成一个池子状的结构;缺损区基底的钙化软骨层用刮匙仔细清除;采用微骨折尖锥在暴露的软骨下骨板上打孔,打孔的方向应与软骨下骨板垂直;微骨折打孔从缺损边缘开始,沿有计划的连续螺旋形路线到达中心部位。保留3mm~4mm的孔间骨桥可以保护软骨下骨的完整性和功能。当有脂肪滴自骨孔内溢出时,说明微骨折孔的深度合适。整个缺损区完成后,用刮匙或刨刀清除微骨折孔周边的骨碎屑,降低关节灌注压力进一步确认自微骨折孔有血液和骨髓脂肪滴溢出。确认无误后撤除关节镜。不用引流。常规使用加压包扎和冰敷控制术后肿胀。 4术后处理:股骨髁病变的患者术后即开始0°~60°的持续被动活动(CPM),逐渐增加到正常范围。每天最少进行持续被动活动(CPM)6小时,持续6周,至少6周内避免负重,根据病变的大小和部位以及症状逐渐过度到完全负重。术后2周在避免接触损伤修复区的范围内进行控制弧度的增强肌力训练。术后4个月允许跑步,5个月~6个月允许急转和旋转运动,6个月~8个月完全恢复日常活动。 髌股病变的患者(髌骨和股骨滑车)不负重持续被动活动(CPM)0°~30°,活动48小时,然后戴铰链支具固定在完全伸直位负重,以避免屈膝产生的接触力和剪切力。持续被动活动在可忍受的情况下强化至每天至少6小时,共6周。根据术中发现病变的位置和髌骨接触的部位个体化决定关节活动度及增强肌力训练。3个月~4个月去除支具主动运动,6个月~8个月恢复至日常运动功能。 5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54个月,平均24.2个月。未见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随访结果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Tegner运动评级[4]及HSS膝关节评分标准[5]综合评定。优: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Tegner运动评级4级以上,HSS膝关节评分>85分;良:主要症状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Tegner运动评级3级~4级,HSS膝关节评分≥60分;差:和治疗前比较,症状和功能无明显改善,Tegner运动评级2级以下,HSS膝关节评分<60分。本组优38例(48.1%),良29例(36.7%),差12例(15.2%),优良率84. 8%。 讨 论 由于关节软骨的生理解剖特性,使得关节软骨病损的治疗存在一定困难。目前临床上对单纯关节软骨缺损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关节镜下灌洗术、关节清理术、软骨下骨钻孔术、微骨折术、自体或异体骨软骨移植及软骨细胞移植等,这些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对缓解损伤所带来的疼痛症状、延缓关节退行性变和恢复一定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6]。其中微骨折技术属于骨髓刺激方法之一,具有微创、技术简单、并发症少和较高的性价比,常被推荐为治疗膝关节软骨的首选方案[1-3]。 1微骨折术的优点[3]。(1)微骨折是一项微创手术,能在关节镜检查时进行。(2)微骨折保留了软骨下板的完整,改善了愈合时的愈合物理学特性。(3)微骨折控制了穿孔的深度,防止力学支撑结构的破坏。(4)采用手锥穿孔,避免软骨下钻孔的热损伤。(5)能使用各种角度的尖锥,以便控制穿孔的深度和位置,并能达到关节软骨的全部负重和接触区。(6)创造粗糙的软骨下骨面便于修复组织附着。(7)不同于骨软骨、软骨膜、骨膜和软骨自体移植,无供区患病率。(8)手术设备和消耗品微小,操作方便,不需要特殊器械,在有关节镜的医院均可开展。 2术中注意的问题:(1)手术时,患者仰卧位,不用止血带,且患侧膝关节的活动不受限制,以便在镜下对不同病损部位有较好的视角观察和手术操作。(2)依据软骨病损部位选择最便捷的关节镜入路。标准的前外和前内入路可用于股骨髁中心区软骨病损。髁后部缺损时,入路要低,以便观察,如有必要可增加内侧或外侧入路。外上入路对于处理髌骨和股骨滑车病损有帮助。(3)首先进行全面的诊断性检查和完成必要的关节镜手术,如半月板撕裂的处理和韧带的重建,微骨折处理必须在最后阶段进行,以防止脂肪滴和血液经微骨折小孔进入关节,影响视野。(4)确认软骨缺损区后,用刨刀或环形刮匙清除不稳定的软骨边缘裂瓣直至稳定、健康的边缘,

常见的可以引起膝关节疼痛的损伤有几种情况

常见的可以引起膝关节疼痛的损伤有几种情况: 1.脂肪垫劳损脂肪垫充填于膝关节前部的间隙,有加强关节稳定和减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垫劳损的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伤或者是长期摩擦引起脂肪垫充血、肥厚并发生炎症,与髌韧带发生粘连,从而使膝关节活动受限。这种损伤多发生于经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运动较频繁的30岁以上人群。患者会觉得膝关节疼痛,完全伸直时疼痛加重,但关节活动并不受到限制。劳累后症状明显。 2.半月板损伤是运动员的一种常见损伤,在下肢负重,足部固定,膝关节微屈时,如果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运动中,队员在防守时突然转身鱼跃救球的动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损伤会有明显的膝部撕裂感,随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走路跛行。关节表现出肿胀和滑落感,并且在关节活动时有弹响。 3.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滑膜是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之 一。"滑膜细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关节软骨面的滑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由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等因素损伤滑膜,会产生大量积液,使关节内压力增高,如不及时消除,则很容易引起关节粘连,影响正常活动。患者会感觉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滑膜有摩擦发涩的声响。疼痛最明显的特点是当膝关节主动极度伸直时,特别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运动时,髌骨下部疼痛会加剧,被动极度屈曲时疼痛也明显加重。 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种病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负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关节会肿胀而疼痛,有时活动关节会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现内翻畸形并伴有内侧疼痛。 5.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微屈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此时突然受到外力导致外翻或内翻,则有可能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上内侧副韧带损伤占绝大多数。以这种损伤为例,患者会有明确的外伤史,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膝内侧有肿胀,几天后会出现瘀斑。膝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 以上引起膝关节疼痛的5种损伤单靠日常保健是无法自愈的。专家提醒: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12T16:08:23.2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彭小春黄祖贝 [导读] 广西桂林兴安界首骨伤医院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彭小春黄祖贝 广西桂林兴安界首骨伤医院广西兴安 541306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65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清理灌洗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15.8±3.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关节镜;微骨折术;膝关节软骨缺损 膝关节软骨损伤为骨科常见病,因关节软骨无血管、神经及淋巴组织,故在受到损伤后,难以自行修复,易引起关节疼痛、不稳和僵硬,并可加速关节退变,严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1]。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具有操作容易、康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2]。本研究通过对33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微骨手术,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65例,均经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屈膝畸形者,排除韧带损伤引起膝关节不稳者,排除手术禁忌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8.5±4.6)岁;病变部位:左膝17例,右膝12例,膝3例。观察组33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7.8±4.3)岁;病变部位:左膝18例,右膝13例,膝2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局部浸润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对照组采用关节清理灌洗术,于关节镜下探查软骨损伤区,以刨刀清理病灶,并去除周围松动软骨,后以等离子刀处理软骨下骨表面及病灶边缘,反复冲洗残留碎屑。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以刨刀和等离子刀出病变部位及周围组织、软骨,以微骨折锉于缺损区凿孔,孔深与直径均为3.5mm左右,以凿孔见渗血为度,后反复冲关节腔洗残留碎屑。术后24小时制动,后可行康复训练。 1.3疗效判定 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劳动无碍,膝关节运动评级(Tegner评级)超过4级;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Tegner评级超过3级,但小于4级;无效: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无改善[3]。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5.0,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组间χ2值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15.8±3.3)个月;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5%,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χ2=4.986,P=0.026)。 3讨论 由于膝关节软骨自我修复能力较差,如何修复膝关节软骨成为膝关节软骨损伤治疗的难点。既往关节清理灌洗术虽然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是该手术未能有效组织病程进展,其远期疗效不甚理想。 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作为新型微创手术,主要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诱导分化形成软骨,通过微骨折锉于软骨下骨表面凿孔,使软骨下骨骨髓细胞、软骨源性细胞等渗透到病灶,并附着于软骨边缘正常组织,进而形成纤维软骨对病区修复,使膝关节功能恢复[4]。值得注意的是,在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时,要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加强术后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本研究观察组经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后,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伏治国,瞿玉兴.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联合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2):196-198. [7]张洪涛,张继文,姜波.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软骨损伤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3):270-271. [8]伏治国,瞿玉兴.关节镜下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股骨髁软骨缺损[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2):4094-4095. [10]杨文华,曹怀民.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43 例临床探讨[J].吉林医学,2013,34(11):2023-2024.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临床与病理杂志 J Clin Pathol Res 2015, 35(3) https://www.doczj.com/doc/b84795124.html, 455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徐敬 综述 赵建宁,徐海栋,张雷 审校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南京 210000) [摘 要] 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关节软骨缺乏血供,一旦受损,其自愈能力十分有限,甚至遗留永久性病变。所以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力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方面又有了诸多发现。本文就目前各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方法,包括新兴的组织工程软骨与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综述 Progress of resear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XU Jing, ZHAO Jianning, XU Haidong, ZHANG Lei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linical College of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is 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s. Due to its limited self-healing ability, cartilage injury is difficult to be treated. So the repair of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remains a focus problem to be concerned. In recent researches, with the biology, biomechanics, material science development and cross, many new kinds of articular cartilage repair methods are gradually applied.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pair of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Keywords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repair; review 收稿日期(Date of reception):2014-12-23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赵建宁,Email: zhaojianning.0207@https://www.doczj.com/doc/b84795124.html, 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资助(BL2012002),南京市科研课题(201402007)。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BL2012002), China and Research Projects of Nanjing(201402007), P. R. China. 关节软骨属于透明软骨,它覆盖于关节的表面,由软骨细胞和基质构成,软骨细胞占软骨组织的5%或更少,基质主要有蛋白多糖凝胶以及II 型胶原构成,蛋白多糖约占软骨干重的35%,胶原约占软骨干重的60%,起着缓冲应力、吸收震荡、润滑关节表面、防止磨损等重要作用[1]。造成关节软骨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关节受到暴力挤压或撕裂受到的急性损伤以及长期大运动量、高负荷运动对关节造成的慢性磨损[2]。也有研究[3]表明,关节长期缺乏活动也会造成关节软骨退行性变。 根据软骨损伤的深度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部分厚度的软骨损伤,即缺损深度不超过软骨钙化层和全层关节软骨损伤,即缺损超过软骨钙化层[4]。临床上常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15.03.024 View this article at: https://www.doczj.com/doc/b84795124.html,/10.3978/j.issn.2095-6959.2015.03.024

膝关节检查法

与膝关节镜手术相关疾患的膝关节检查法 虽然每个患者都必须接受详细的检查,但有经验的医生首先能从准确的病史获得体格检查方面的切入点。无论是急性损伤还是劳损伤(overuse injury),都应该详细询问患者受伤的时间、地点(包括场地情况)、伤时情况(伤时的活动情况、受伤机制、膝关节的位置、直接撞击伤或非撞击伤、疼痛情况、有无响声、有无交锁以及关节的肿胀情况)、能否接着活动,反复损伤的患者还应询问清楚各次受伤的情况、治疗情况、伤情转归及目前的主要症状。 在膝关节损伤中需要注意的以下一些重要病史(第一次损伤时情况尤为重要): 1、响声(Pop):受伤时有无听到响声。在膝关节损伤中听到听声,可能性最大的是前交叉韧带断裂。内侧副韧带断裂、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有时也可以伴有响声。 2、脱膝感(Giving way):有些患者常常叙述觉得自已大腿和小腿分开,好象膝关节错位的感觉,在交叉韧带断裂、髌股关节疾患及后外侧不稳的患者中最多见。 3、交锁(Locking):交锁最常见于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有时游离体、剥脱性骨软骨炎以及髌股关节紊乱的患者也常有类似情况发生,每次交锁出现的位置和解锁的情况均要详细询问。一个频繁出现且固定于内或外关节隙的交锁常指示该关节隙内的半月板损伤,而关节游离体的交锁感则多是随其移动不断变换位置。有的髌股关节软骨明显损伤的患者,也会有交锁感,但并不是真正的关节交锁。 4、疼痛的部位(Location of pain):准确检查患者所述的疼痛部位也有助于医生了解其损伤结构。 5、积液情况(Effusion):要详细记录患者从伤后到发现关节肿胀的时间,伤后立刻发生的肿胀多提示关节内骨折、骨软骨骨折、软骨切线骨折、髌骨脱位等损伤,而前交叉韧带损伤多在伤后4-12小时内出现关节积液,而半月板损伤引起的关节积液则多在伤后1天或数天内发生。而肿胀的消退时间也可能会有所差异,半月板损伤的积液多在2-3周内消退。而前交叉韧带损伤等严重的关节内损伤积液在伤后1个月后仍然可能存在。 6、伤后能否坚持活动(Disability):如半月板损伤、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等膝关节损伤患者在伤后仍能坚持活动,如行走、运动等;而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联合伤、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则几乎不能再坚持活动,多主诉有剧烈的疼痛或无力感。 7、多次重复损伤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恢复行走、运动的时间,恢复的运动强度等),以及症状(如积液、交锁、弹响)的转归情况:是否出现不稳感,对剧烈运动及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治疗后的情况也要详细了解。 在仔细询问了解上述情况后,我们应有重点地开始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物理检查。 膝关节检查最重要的几点:①要按一定的次序以防遗漏;②双侧对比,最好先检查健侧;③不应孤立膝关节,而要把它作为下肢整体中的一部分来检查,有时一些髋关节及踝关节的疾患也会引起膝部症状,要注意区分,所以检查前要简单检查髋关节予以排除;④尽量多暴露肢体;⑤按望诊、触诊、测量、动诊以及特殊检查顺序进行。 望诊 1、畸形(Deformity): ①膝内、外翻畸形:正常膝关节有10°-15°的外翻角度,如果大于此角度,即为膝外翻畸形;相反,小腿翻向内侧成角,即为膝内翻畸形。多为幼时佝偻病所致,亦可由于炎症或外伤后骨骺早期融合,或骨折畸形愈合所致。老年骨关节病患者也常有此改变。

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缺损的修复

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缺损的修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吴宏斌

目前临床常用的修复方法是什么?其各有什么有缺点? 由于骨关节炎确切的发病机制和 病理进展过程还不清楚,又由于软骨细 胞及软骨基质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目 前的许多促软骨修复的方法还处在 “前途光明,道路异常曲折”的阶段。 膝关节是垂直负重的关节,其关节软骨长期受高压应力的作用,是骨关节炎(OA)患者最容易受累,也 是对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最多的关节。软骨退变缺损是骨关节炎最主要和始动性的病理改变,有关其修复的研究比较多,本文主要从常用的促软骨修复方法、机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目前有关骨关节炎软骨修复的研究做一简单介绍。 制约软骨修复的软骨生物学因素 促骨关节炎软骨修复方法较多,但仍存在问题 (一)自体组织移植 关节软骨修复报道最早见于1908年Lexer对新鲜异体骨软骨移植的临床应用,当时认为移植后关节功能良好,但术后16年对该组14例患者中2例移植物的组织学研究表明,关节软骨完全被纤维组织替代。随后的动物实验表明,自体关节软骨移植于其他部位时能良好存活,而异体关节软骨则被纤维组织包裹吸收,说明是免疫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失败。 不过自体骨软骨很难获得,1959年Lester发现肋软骨缺损区在缝合软骨膜后能被软骨组织充填,1972年Ritsila发现骨膜移植成骨的中间阶段是软骨组织,说明骨膜或软骨膜可能成为软骨修复材料。但是这两种修复材料获得的软骨组织质量和生物力学性能均不及正常关节软骨。虽然持续被动运动能够让修复组织的质量更接近于透明软骨,但它们仍然多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出现软骨退变。另外,不管是骨膜或软骨膜的成软骨能力都与患者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能力越差。因此,这两种材料不适用于年龄较大的骨关节炎患者。由于远期效果不佳,对年龄偏小的软骨缺损患者应用之后疗效也不能保证,所以自体组织移植没

髌骨软骨损伤一辈子就废了

髌骨软骨损伤一辈子就废了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连接于股四头肌与髌腱之间,位于膝关节前方,股骨下端前面。正常的髌骨是在股骨的滑车内这个预订轨道活动的,当髌骨由于外力因素导致外移或者髌骨不稳定,就会脱离固定轨道,发生异常的磨损,逐渐龟裂,剥落,退化,形成髌骨关节炎。髌骨软化是指在膝关节活动的时候,髌骨处于不正确的位置上导致的髌骨软骨损伤。 髌骨软骨软化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1、髌骨压磨试验:检查时使髌骨与其相对的股骨髁间关节面互相挤压研磨或上下左右滑动,有粗糙的磨擦感、磨擦声和疼痛不适;或检查者一手用力将髌骨推向一侧,另一手拇指按压髌骨边缘后面可引起疼痛。有关节腔积液时,浮髌试验可呈阳性。 2、单腿下蹲试验:病人单腿持重,逐渐下蹲到90°~135°时出现疼痛,发软,蹲下后单腿不能起立。 3、X线检查:照膝关节正、侧位及髌骨切线位X线片,早期无异常所见、晚期可因软骨大部磨损,髌骨与股骨髁部间隙变窄,髌骨和股骨髁部边缘可有骨质增生。 髌骨软化症的治疗 1、平时避免着凉,避免持续性蹲位和剧烈的运动,如爬山、爬楼梯等膝关节屈曲位用力的锻炼,可以热敷理疗按摩。 2、可以做一些康复训练,多锻炼会比较好加上外敷掏宝的济愈堂髌骨顺古安玉贴,症状就会慢慢的减轻。 3、口服止痛药治疗,比如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以及活血的药物。 4、改变不良的姿势,避免过度劳累配合针灸治疗。 髌骨软化症注意事项 1、避免持续性蹲位和剧烈的运动,如爬山、爬楼梯等膝关节屈曲位用力的锻炼。避免突然改变锻炼的强度,增强力量和耐力的活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加量。 2、合适体重能降低作用于膝关节上的重力,肥胖则会增加膝关节的退行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