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战争与文明关系

浅析战争与文明关系

浅析战争与文明关系
浅析战争与文明关系

浅析战争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历史系

李家琪

摘要

文明,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伴随历史发展而传承延续的一种文化产业,记载历史发展的文化符号。一段文明时代的开启与终结,都代表着一定时期相对范围的文化产业及其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程度。我国古、现代文明是如此,世界各地文明亦是如此。在历史和平时期,两个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区域之间进行文明交流的往往是原始的经济交换、贸易互补、外交等为主的交流形态。而在政局不稳的历史时期,战争则替代了和平时期单纯以经济、外交、外贸、文化为主的传统形态,用一种暴力冲突的接触和交往融合不同地区间的文明成果。

关键词:文明扩展战争

一.文明与战争之间的关系

(1)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文明与战争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

相互促进的。一个地区文明的发展程度越低,则战争发生的可能性会相对较大,就两个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两个区域而言,生活市场之间供需矛盾的不平衡会导致战争的出现,矛盾程度越深,则战争表现的规模相对较大,与之则相反。为了获取足够用于生存的生活品、文明品和较少的社会消费品,抢掠则成了获得这些东西的可行途径之一。在抢掠的次数增多,数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最初以抢掠为目的的非法占有逐渐演变成了战争的形态。在中国古代两宋时期,北宋与辽、南宋与金及周围地区其它民族政权对立状态,集中反映了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特点。在文明发展程度较低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特别崇尚先进优秀的中原农耕文明成果。在极其严峻、紧张的民族关系对立时期,战争发生的次数也相对较多,文明的融合程度也相对较高。不论在政治制度、文化形态、思想领域以及其它社会的很多领域,两种处于不同文明形态地区始终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就具体方式而言,则是一个学,另一个教而已,而出现这种形态的契机包含了众多因素,其中战争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战争对文明的扩展也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战争成了文明冲撞融合的

有效契机,为文明的远播和扩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小农经济社会,闭塞、保守的经济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明发展程度的高低。从战争的结果来看: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往往成为战争成败的首要因素,因而也决定文明传播扩展的方向。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发达程度始终与经济发展类型和程度互有相关性。也正是由于封建农耕经济的发达,才使得在中国古代出现一系列高度辉煌灿烂的封建农耕文明,众多的封建“盛世”横空出现。在农耕文明逐渐走向辉煌的过程中,也是不断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吸收着其它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可以说中国古代任何一个“盛世”都包含了同时期众多的优秀民族文化类型,是当时所有文化成果的一种“融合体”。即使是这样,在秦汉、隋唐、宋元和明清高度文明出现的过程中也是通过数不清的大小战争实现的。以隋唐文明为例,“隋唐盛世”的出现,也是在中国古代称得上最为“民主”的时代,其高度繁荣文明的产生也没有避免同周围的少数民族间战争的发生,通过战争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其它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以“开放、博大、兼容”为主的华夏新文明。同时通过战争,也把高度发达的“盛世”文明传播到了其它各个民族地区,其它少数民族在保留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加以借鉴吸收、发扬广大,改变其原本相对较为落后的文明形态,逐渐开始扩大统治政权,扩展地域,增加人口,为开启一个新时代的“盛世”文明而积淀力量。

二.以市场化的经济角度看待战争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1.市场与战争之间的关系

古代“战争市场”是优化各种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在古代中国

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为主的自然经济社会中,虽无具体的“市场”概念,但

它在社会中的各个方面都起着一个“平衡”社会分配的作用。市场无形的

存在,时时调解着劳动力与报酬之间的合理关系比例。如果这种关系比例

一旦扩大,分化极剧严重,则必然会出现矛盾,矛盾的逐渐滋生扩大最

后往往结局是演变成战争形态,不平等的阶层通过战争方式获取其生存

资料的来源。纵观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战

争,都具有一种共性:“都是当时社会出现了不平衡的市场分配原则,社会

最底层的阶层连最基本的生存资料难以保障”,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深处社

会最下层的“贫民”才开始以武装斗争的极端暴力方式反抗,用来争取自

身生存的空间。在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度,或许会采用一种安抚的手段来调

节由于“市场”造成的这种分配不均关系,维持正常的社会统治秩序。在

古代社会里著名的改革和变法也就相应出现了,这都是战争调节社会矛盾,

推动文明的发展。

2.市场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1)传统的农耕经济时代

市场是滋生、孕育文明的“摇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市场在

文明传承、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历史时

期,文明的交流在市场提供的传统形式下也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在保守、闭塞的经济形态所创造的社会环境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不同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很多历史时期,由于统治阶层内部市场过于狭小,

不利于经济的良好发展,于是不得不采用暴力的方式去扩大市场,平息

社会矛盾,维持统治秩序,开启一种新高度的文明。从中国古代三国鼎

立到魏晋时期,市场的变化经历着一个由小变大的渐变过程,文明程度

的高低也在同时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小农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狭隘、保守、

自闭使地域狭小,市场较小的蜀、吴两国率先而亡,最终由市场较大

的魏统一了中原,开辟了统一的中原王朝,继而两晋不断继承发展辉

煌灿烂的古代东方文明。在这段历史时期中,中原与周围各个民族政权间

的战争不断发生。一方面给社会和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另一方面为经济

程度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以及文明的交流融合、扩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

良好时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被一些

史学家成为“第二个春秋战国时代”。通过战争,各民族间的不同优秀文

明成果相互交流、融合,为华夏文明向更高程度的提升增添了新的

风格和元素,同时也为各个少数民族融合中原农耕文明搭建了一个平台,

这种互补性的交流,是通过战争来促进和实现的,所以战争在某种程度

上看来是时代文明进步的“催化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历史

作用。

(2)古代扩张战争对文明扩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对外扩张的战争对中华文明的扩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蒙古的

征略,扰动了亚欧大陆的整个文明世界。这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对中华文明

的远播所做的一次最大的贡献。不可忽视的是它在造成巨大杀戮和残酷战争

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改变了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和民族构成,更以

其独特而强硬的手段和方式促进了东西交通和文化交流,不仅重新恢复了崩

溃多年的古代亚欧大陆的交通,并且大大扩大了其范围。蒙古在通过强大的战争机器建立起一个国家之后,东西交通的畅通无阻,使西亚等地自然而然的接触到了自我国传入的印刷术、火药、罗盘以及纸币等文明成果,而这些成果,显然对西亚,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产生于我国两汉,影响波及世界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政府间和民间的传统商业活动而产生的“商业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它促进了我国汉王朝文明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正是由于这条著称后世的“大路”,才使我们的文明日渐成熟,日渐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具有东方文明特色的多样性特点。

三、对先进文明的接受程度与战争的辩证关系

1.以战争为目的的外交活动促进文明的扩展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一种政权为联合其它政权而对付另一种政权的外交

活动会促进文明的交流与传播。西汉王朝曾以“夷”而外称各国,即使

是处于封建文明高度繁荣的盛唐时代也不会例外这样称呼周围各个民

族政权。“夷”的称呼观念的产生,在实际上代表了当时文明发展的一

种高度。东方的“秦汉文明”“隋唐文明”在价值观念上标尺着一种盛

世文明的高度发达与繁荣水平。为保护中原先进的文明成果,汉王朝联

合西域各国夹击时不时南下骚扰中原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派遣汉使张

骞出使西域,如典史所述:“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

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

正是处于这样外交活动,才促使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发展。当时的

汉文明发达程度较高,而西域各族的发展情况从张骞给汉武帝的话中可

以看出在与中原文明存在差距的同时也有自己民族优秀的成分。“天子既

闻大宛、安息之属皆为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

贵汉财物”。这样的状况对于促进双方在社会各个领域内的交流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文明发展程度不同间的双方都有向对方进行交流的“心态”

这样的外交方式加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明互换交流,使处于不同地域之间的不同文明类型体现着不同的特色。在保留本地区,本民族文明原型基

础之上的借鉴吸收,都是一种质变的文化升华。

2.拒绝先进文明的进入必然会导致战争的出现

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历史,古老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开始逐渐衰落。在经

历了一系列战争后,在发展了几千年巅峰文明的浩大国度里,开始

遭受历史变迁的屈辱。存在于我们国人传统观念中的“天朝上国”观念

由于遭受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打击而逐渐淡化。当我们保守自闭的以自

己为中心勾画世界文明中心版图时,在西方却兴起了以海洋工业文明为

动力的新一轮的文明扩展,替代了长久以来东方古老文明的世界位置。

在工业时代的世界,华夏文明开始落伍。我们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

理中开始抛弃骄傲自大的心理,虚心地向先进的西方海洋工业文明学习,

逐渐融入世界文明发展更新的潮流中。在战火不停的硝烟里一批又一批

富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开始恢复古老东方大国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把我

们的优秀文明成果重新放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去。在一次次的探索实践

求真务实中还原着我们中华文明本来的世界地位,引领新时期的文化发

展动向。

结语

文明历史辉煌的标志在于有“盛世”典范的文明高峰出现。我们民族所创造

的文明在古老的东方、以及世界尽情体现其悠久性、传奇性、独创性的一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着不同特色,却又极其优秀的文明成果。从东方有统

一政权体制的产生起,传承悠久的华夏文明在经历了长达几千年时期的发展

变化。在经历了无法计量的大小战争后逐渐融合、统一、创新。我认为通过

战争,使处于不同自然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类型的文明有了相互交融,共同

发展的机会。再加之一些开明统治阶层的大力倡导,才可创造了在其不断扩

展的过程中,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为其提供了巨大的良好契机。那些在战争

中出现的先进文明成果首先被统治阶层采用,随之而伴的生产技术、生产流

程都会被逐渐采纳推广,加以利用,从而使先进文明得以发展扩大。在古代

社会,文明的扩展在依靠经济、政治、文化、外交、贸易等形式的正常传播

方式之外,很多也同时依靠战争这种暴力的,非正常的方式去实现。我们应

该看到战争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在另一方面为人类文明的传播

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汉书》张骞传

老北大讲义:《中国史学通论》朱希祖注,时代文艺出版社; 第1版

《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经史关系论卷)吴怀祺福建人民出版

《唐代政治史略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1出版)

《中国文化要略》(第三版)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08出版)

《文明》尼尔.弗格森、曾贤明、唐颖华中信出版社(2012-01出版)

《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06出版)

《文化与社会》(1780-1950)雷蒙?威廉斯、高晓玲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战争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一直至今。战争是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历史现象,是人类自己制造的一种灾难。但就象自然灾害一样,它促使人类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可以这么说,战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首先,它最初起源于人类诞生之初争取生存的狩猎活动,进而演变成不同群体之间的争夺利益的战争。从这个层面上讲,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其次,战争的组织与进行,促使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向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国家的出现,常备军队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也是战争的推动。 第三,战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弓箭的使用、掷石器的发明、铁器的煅造、火药的应用、火炮、导弹与原子武器的发明使用、计算机的出现,人类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代表之作,无不与战争有紧密的联系,这些发明都是人类自身能力的延伸与加强,科技的发展不仅过去、而且将来都会受战争的推动而不断前进,现代国家之间的科技的竞争也是战争的延伸,是对《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追求和实践。 第四,战争是各大文明由隔绝走向联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重要方式之一,促进了人类社会进程中的质变与飞跃。历史中的伟人,多数是有赫赫战功者,从亚历山大到成吉思汗、从凯撒到拿破仑、从华盛顿到毛泽东,都是旧时代的终结者、新时代的开创者,是什么使他们走进的行列?战争,对人类发展有进步意义的战争。战争在他们的伟大理想指挥下,成了拓荒的犁铧,成了照亮黑暗的火把,整个世界由分散走向联合,由未知变成已知。 第五,战争使人类意识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于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灾难,促使人类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复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使人类由感性走向理性,使国家制度和国际关系走向成熟。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这所以能成为主流,正是由于对战争的理性思考而得出的经验教训,总之,战争以它固有的方式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它仍在推动着人类发展的进程,它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方式,是人类社会内部能量的释放。它可以避免,但不会消失 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战争,但影响文明的战争就是先进文明跟落后文明之间的战争拉,这样的战争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保住了文明的成果,同时也使得落后的文明得到发展,二是落后的战胜先进的,但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落后文明破坏先进文明,使得人类文明遭受损失,第二种是落后文明学习先进文明的制度,文化,使的落后文明进化为先进文明,如蒙古统治中国,大清朝等..至于其他战争,不外乎两个结果一个是保住了文明的成果,第二个是破坏了文明... 文明与战争,野蛮形影不离,但人类历史究竟是一部文明史,还是一部战争史,野蛮史呢? 战争是正义的光荣的伟大的,为其牺牲也是可引以自豪的,而且战争带给我们的前景也是美好的,光明的。可以让我们重新更换一个国家政权。 但是战争带给人类的唯一的结果,只有灾难。将会有多少各生命个体战死沙

浅析战争与文明关系

浅析战争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历史系 李家琪 摘要 文明,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伴随历史发展而传承延续的一种文化产业,记载历史发展的文化符号。一段文明时代的开启与终结,都代表着一定时期相对范围的文化产业及其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程度。我国古、现代文明是如此,世界各地文明亦是如此。在历史和平时期,两个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区域之间进行文明交流的往往是原始的经济交换、贸易互补、外交等为主的交流形态。而在政局不稳的历史时期,战争则替代了和平时期单纯以经济、外交、外贸、文化为主的传统形态,用一种暴力冲突的接触和交往融合不同地区间的文明成果。 关键词:文明扩展战争 一.文明与战争之间的关系 (1)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文明与战争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 相互促进的。一个地区文明的发展程度越低,则战争发生的可能性会相对较大,就两个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两个区域而言,生活市场之间供需矛盾的不平衡会导致战争的出现,矛盾程度越深,则战争表现的规模相对较大,与之则相反。为了获取足够用于生存的生活品、文明品和较少的社会消费品,抢掠则成了获得这些东西的可行途径之一。在抢掠的次数增多,数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最初以抢掠为目的的非法占有逐渐演变成了战争的形态。在中国古代两宋时期,北宋与辽、南宋与金及周围地区其它民族政权对立状态,集中反映了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特点。在文明发展程度较低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特别崇尚先进优秀的中原农耕文明成果。在极其严峻、紧张的民族关系对立时期,战争发生的次数也相对较多,文明的融合程度也相对较高。不论在政治制度、文化形态、思想领域以及其它社会的很多领域,两种处于不同文明形态地区始终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就具体方式而言,则是一个学,另一个教而已,而出现这种形态的契机包含了众多因素,其中战争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战争对文明的扩展也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战争成了文明冲撞融合的 有效契机,为文明的远播和扩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小农经济社会,闭塞、保守的经济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明发展程度的高低。从战争的结果来看: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往往成为战争成败的首要因素,因而也决定文明传播扩展的方向。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发达程度始终与经济发展类型和程度互有相关性。也正是由于封建农耕经济的发达,才使得在中国古代出现一系列高度辉煌灿烂的封建农耕文明,众多的封建“盛世”横空出现。在农耕文明逐渐走向辉煌的过程中,也是不断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吸收着其它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可以说中国古代任何一个“盛世”都包含了同时期众多的优秀民族文化类型,是当时所有文化成果的一种“融合体”。即使是这样,在秦汉、隋唐、宋元和明清高度文明出现的过程中也是通过数不清的大小战争实现的。以隋唐文明为例,“隋唐盛世”的出现,也是在中国古代称得上最为“民主”的时代,其高度繁荣文明的产生也没有避免同周围的少数民族间战争的发生,通过战争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其它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以“开放、博大、兼容”为主的华夏新文明。同时通过战争,也把高度发达的“盛世”文明传播到了其它各个民族地区,其它少数民族在保留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加以借鉴吸收、发扬广大,改变其原本相对较为落后的文明形态,逐渐开始扩大统治政权,扩展地域,增加人口,为开启一个新时代的“盛世”文明而积淀力量。 二.以市场化的经济角度看待战争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对阿富汗战争的浅析

对阿富汗战争的浅析 学院:农学院 学号:20094011323 姓名:陈新

阿富汗战争在历史上有两次,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发生在1979 年,是指1979 年12 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 年的战争。这次入侵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发生在2001 年,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阿富汗盖达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为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著反恐战争的开始。联军官方指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盖达成员并惩罚塔利班对恐怖分子支援。 美国发动的以9-11事件为直接导因的阿富汗战争,既是一场反恐怖战争,也是一场由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长期互存偏见而引发的一定范围的文明冲突; 恐怖与反恐怖只是其 表现形式。美俄等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积极合作实际是出于反恐怖的共同需要所促生的策略之举,它并未使相互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全面化解,所谓“后冷战” 结束的说法尚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阿富汗战争中有限的国际合作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多年来所奉行的单边主义,但它将使美国今后在单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选择问题上更为实用和灵活,分别或合并使用二者。阿富汗战争也将使反恐怖及其国际意义成为美国今后推行新干涉主义的新的“正当理由”。 9 ? 11事件的发生使全球反恐怖问题备受关注,人们的目光也为随之而来的阿富汗战争 所吸引。随着塔利班政权的垮台和阿富汗临时政府的成立,阿富汗战争已进入尾声,但人们对反恐怖问题和这场战争的议论并未结束,它的影响似乎才刚刚开始。阿富汗战争究竟是否是 文明的冲突,是否意味着后冷战时代的结束和单边主义的抛弃,可谓见仁见智。 一、阿富汗战争是以反恐怖形式表现出来的文明的冲突 阿富汗战争的直接起因是9 -11事件,因而阿富汗战争作为一种对恐怖分子的报复行动,无疑是一场反恐怖战争。但它在事实上又不仅仅是一场反恐怖战争,而且是由不同文明之间 的相互偏见引发的以恐怖与反恐怖形式表现出来的文明的冲突。自亨廷顿提出文明的冲突问 题后,人们对亨氏的观点褒贬不一。9 ? 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爆发后,文明的冲突问题被再次 提起,甚至亨廷顿本人也站出来就此发表看法。不少人认为,9 ? 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虽发 生在个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但还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国际反恐力量对恐怖分子的打击。其主要理由: 一是亨廷顿本人不认为这是文明之间的冲突,他也希望不要把反恐战争扩大成文明的冲突。 二、是9 ? 11事件发生后,在准备反恐战争的过程中,布什三番五次讲战争不是针对阿富汗人民和全体穆斯林,而是针对恐怖分子,恐怖主义也不是穆斯林的信仰,美国是全世界穆斯林的朋友。布什甚至还到一座清真寺去给穆斯林以安慰。 三、是认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只是看到了文明发展中的一个侧面而忽视了更重要 的“融合” 的一面。所有这些的确都有一定道理,但真正理论起来,都难以否认阿富汗战争具有文明冲突的性质。首先,亨廷顿的言论并不等于事实本身,他不讲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是文明的冲突,并不表明战争本身的进程就不具有文明冲突的性质。他的讲话事实上也有其政治考虑,如果他明确承认这是文明的冲突,可能会在国际上引起某种混乱,从而给美国的反恐行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作为一个美国公民他不会不考虑国家利益的需要,更何况他并没有否认反恐战争发展为文明冲突的可能性,而是提醒人们存在这样的“危险” 和“可能” ,希望美国政府设法阻止。但愿望改变不了现实,控制战争进程。 其主要理由: 一是亨廷顿本人不认为这是文明之间的冲突,他也希望不要把反恐战争扩

战争使文明倒退

战争使文明倒退、进步 楼认为战争只要是正义的就能够推动人类的历史文明进程, 首先,你把战争局限了,辩题只在于战争而没有介定战争的正义与否!其实正 义的战争必然能推动吗?朝鲜战争的时候,中国抗美援朝——是正义的战争, 结果是什么?1.中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浪费,生产被拖滞~牺牲了大量的战士啊战争是可怕的.再说战国朝鲜和韩国,经历了战争到现在,朝鲜民族依然希望团员如同我们希望台湾能够回家!战争的结果带给大家的是骨肉分离~朝鲜民族文化的分裂我们说,文化是多样的!对方一再的强调文化的吞并上必然,那么 某天当我们全吃肯德基,喝咖啡,奶茶,忘记中国的煎,炸,煮,炒的饮食等 等文化的时候,我们是该说文化的不够强大还是说我们都需要一种强大的文化呢?文化的消逝与合并本身就是一种后退,兼容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才是前进!因此战争对文化的毁灭更加是残酷而巨大的!!你觉得呢? 拿个远古的战争来说吧,大家肯定知道七国时期吧?那时候各国交战,战火连连,而最后秦朝脱颖而出统一了中国。乍看一下是没关系,可试想想,在战争中,各国都努力提升自己的战斗实力,实行改革,制定新制度,谋士也在当时后成为非常重要的一员。正因为战争,才会有百家争鸣,许多学家的出现,进一步地推动了人类的历史文明。再想想看,若没有战争,世界就不会有改变,没有地理大发现,没有民族国家的形成,更不用说什么现代文明了。所以说,战争虽是带来破坏,但另一方面,它是破坏了腐败的原貌,而却推动了文明进程的 战争还有正义与不正久的之分吗?有,那么区分的标准是什么?那么我们今天是讨论所有战争还是仅仅停留某个特定的范围内? 战争的争议与否怎样才是判断的标准?战争到底能否推动人类的历史文明的进 程
本身的主体就是战争!对方一开始就说战争带来的毁灭是负面影响,那么负面影响到底是毁灭还是推动文明呢?战争是疯狂的,打个比方来说,在战场上,一枚子弹他是无法选择性的攻击的,只要打出去了,他就是攻击,无论被攻击,被毁灭的是好还是坏!对方又告诉我们说,推动进程就要负面的牺牲作为代价,那么我想请教,当美国告诉你他愿意将自身所有先进的科技文化作为代价给你,但是你必须把自身国家的文化抛弃,你愿意这样的“牺牲”吗?用特殊法无法论证普遍存在的事物。比如你可以论证女人可以分娩,但是你不能用这个论证来证明人类都能分娩,我们知道人类当中还有男人是不能生孩子的,是不是? 问题是很难说何者是正义的?如果站在民族国家的立场上,保卫祖国不被殖民,侵略,无疑是正义的。但是站在生产力的角度上,无疑生产力先进的一方是更文明的,更先进的。因此仅仅靠界定争议与否还不能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战争”本身来说,当先进战胜落后的时候,落后被同化。可以理解为后者被“文明”了,但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少数或者说相对不同的文明被消灭了,人类的文明多样性被破坏了。这也可以被理解为破坏了人类历史文明。因为“历史文明”指得应该不是一般的“文明”吧?是“漫长历史时期内的人类文明”的意思么。(我觉得这个提法有点问题。)
如果是落后战胜先进,先进的反而被落后一方给同化掉了,那就是说前者“野蛮”了。但也可以被理解为文明之间的融合过程,某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rD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 [编者按]2007年4月13—15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学科主办了以”世界历史 上的文明:文化的比较与交流”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个高等院校,研究 机构,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一百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盛会.学者们围绕着世界文 明进程中的战争与和平,不同文明/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文明 交流的机制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并对”全球化”,全”球史观”和”全球史”等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期刊发几位学 者提交研讨会的文 章,意在进一步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徐蓝(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近代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 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 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发生在具

有主权性质的民族国家出现之后.随着 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发展,市场和经济中心的形成,欧洲的政治区域化进程也在发展, 其特点是不断否定教 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威,不断加强王权和主权意识,最终使民族国家应运而生.在这一过 程中,以1648 年结束席卷欧洲的30 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其形成的威斯特伐利 亚体系为标志,以主权国家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也初具雏形.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了 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开创了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 恢复和平的先例;建立了外交使团制度.这一切在人类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表明了以王权为代表的民族国家开始取代基督教的神权,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 一个以正式邦交形式和召开国际会议为互动模式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欧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它所确立的有关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教案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教案 张永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在文明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探讨,使学生能够对战争后果作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通过阿拉伯数字与部分国家使用的数字的比较、马可·波罗在沟通中西方文明中的贡献的分析,使学生初步确立世界各地区和平交往与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的共同发展的基本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联,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从而增强学生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各区域之间两种交流方式的共同作用——文明的传播与融合。 本课教学难点:对暴力冲撞作用的辩证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文明的冲撞与融合》。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解释一下文明的概念。文明的概念,因其不同的角度和界定有不下数百种。我们这里所说的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产品。 古代世界人类生活的各个区域之间是闭塞的,大河流域的四大文明以及地中海地区文明的发展是相对独立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区域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一般来说,文明的交往方式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一说到暴力冲突,我们便会想起战争。战争与文明的传播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请看第一目:战争与文明的传播。 一、战争与文明的传播。 1.希波战争与波斯帝国时期文明的交流 师:(结合活动地图边演示边讲解)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经过不断征战,公元 前6世纪初,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史称“希波战争”。战争历时近半个世纪,最终希腊军民击败了强大的波斯。马拉松战役是希波战争中著名战役之一。体育项目马拉松长跑就源于此战役。那位同学能够给大家讲一讲马拉松长跑的由来。 生:讲述马拉松长跑的由来。 师:希波战争已希腊的胜利而告终,在世界历史上影响深远。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变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希腊的胜利不仅使希腊各邦得以继续发展,尤其使雅典达到空前的繁荣,遂为日后的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希波战争波斯虽败,对整个帝国来说仍只是局部的边境事件,希腊人还无力越过小亚进入东方,因此波斯帝国仍在继续发展,它所继承的古代东方文明的传统后来又经安息、萨珊波斯和伊斯兰文明而持续不断,

浅析古希腊城邦战争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关系

浅析古希腊城邦战争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关系 摘要:古代奥林匹克从公元前776年举行第一届,到公元393年结束,持续1169年,共举办了293届。在这1000多年中,希腊的200多个城邦之间的战争更是此起彼伏,从未停止过。然而,古奥运会从未因战事而停办,反倒规模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本文根据文献资料法,针对古希腊的战争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出两者之间相互促进而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希腊;城邦战争;古奥运会;影响 引言: 原始战争对体育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在每个古代文明地区都有发生,然而体育竞赛形成规模,并定期举行赛事,恐怕只有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且持续1000年之久。期间,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事不断,奥运会却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其“神圣休战”同时还可以停止战争,倡导和平,另一方面,旷日持久的战争又间接的导致了古奥运会的消亡,说明希腊城邦战争与奥运会之间有着相互促进有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1 城邦战争对古奥运会的影响 1.1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所谓城邦,是指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中心城市,是完全不同于国家的城市联盟。古希腊城邦位于爱琴海地区中心,包括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和其他地区的希腊移民。爱琴海地区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城邦分布于地中海中沿岸及黑海沿岸。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形成希腊城邦制度的重要因素。 在古希腊,公民是指在城邦中享有自由和平等权,有资格、有权利参与希腊城邦公共政治生活的人。正因为城邦与公民共同营造出正义、自由、平等和开放的精神,才使得希腊文化和体育竞技在古希腊绽放出绚丽的色彩。[1]在古希腊的领土,共有超过200个城邦,他们从来没有坚定地团结统一的政治制度,城邦之间战争不断。因此,战争几乎成了希腊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1.2古奥运会的起源 体育与军事产生的时候起,就存在着难解难分的关系。[2]奥林匹克运动首先是必须以体育为基础的,它是诞生在体育之后,在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评《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

评《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6级博士宋保军[提要]伯克模式——“文明斗争冲突模式”,把社会学理论与历史学研究结合起来,在研究的论题、视域、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并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与思考。[关键词]文明斗争冲突模式学术继承启示 欧洲国家体制,曾给予欧洲崛起以一种体系性的制度和结构支持,推动着欧洲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因此,对于欧洲国家体制形成的研究是探索欧洲崛起原因的重要内容。到底什么导致了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并使这种政治体系给予资本主义扩张以动力支撑呢?对该问题的研究,如同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一样,是西方学术界长盛不衰的课题。历代西方学人孜孜以求,探索不息,也因此各种理论、学说层出不穷。其中,传统的经典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理论一般认为,它是欧洲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产物。 但是,20世纪后期,对于欧洲的崛起是欧洲自身社会内在伟大特点产物的这种西方中心论式的解释,受到一些学者的挑战,这些学者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理论,而美国社会学者维克多·李·伯克的《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王晋新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就是这些挑战西方学术传统观念的有限著作中的一部。

维克多·李·伯克(Victor Lee Burke)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学院的副教授,曾师从美国社会学理论大师查尔斯·梯利(Charles Tilly)和梅耶·扎尔德(Mater Zald)攻读博士,后又跟随英国社会学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从事博士后研究。作者在吉登斯等人社会学理论的影响下,对现代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文明斗争冲突模式”(在这里,笔者称之为“伯克模式”)。笔者将在该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其写作特点,并说明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该书的主要内容 伯克模式,也即文明斗争冲突模式,是作者借鉴和吸收当代西方各种历史学和社会学学说而提出的理论。该模式认为:8到17世纪诸文明间的战争推动着欧洲国家的起源与转变。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该模式,将该书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在导论中,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了自己的研究目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理论,要对欧洲现代国家体制的起源和形成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另一方面,作者要用这种理论对“战争与文明其他方面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究竟如何促进了西欧统 治体制的发展进行历史经验式的考察”[i]。紧接着,作者说明了自己理论创新所依据的各种社会理论与学说,以及自己的写作重点和创新之处。 在全书六章中,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现代欧洲国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参考答案)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等基本史实。 2.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3.列举古代文明之间交往方式的类型,说出他们之间的区别。 【自主学习】请你阅读课文后,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共同探究】 1.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有哪两种主要的类型?二者之间有何区别? 类型:暴力冲撞、和平交流。 都是古代文明相互交往的方式,但是暴力冲撞对社会和人类生命造成很大的破坏。 2.为什么说暴力冲突也是文明交往的重要形式? 因为暴力冲突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 【归纳整理】

记住上面的表格即可。 【拓展练习】 1.(2011·山东青岛)英国人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说:“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坎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文中“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5 世纪后期,它是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在世界古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你判断,“这一战”是 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罗马内战 D.十字军东征2.(2011·牡丹江中考)和平交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主流。下列不属于人类和平交往的是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C.亚历山大东征 D.马可·波罗来华 3.(2011·乌鲁木齐)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B.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 D.拜占廷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4.(2009·烟台中考)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 A.马其顿人B.阿拉伯人C.中国人D.法兰克人5.(2009·太原中考)反映古代中西文明交往的史实是() A.大化改新B.北魏孝文帝改革C.鉴真东渡D.马可波罗来华6.(2010·青岛)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它的创造者是() A.古代苏美尔人 B.古代印度人C.古代埃及人D.古代犹太人7.(2009·河池中考)13世纪时,有一位意大利人到中国生活了17年,他认真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他的东方经历和见闻记述在一书中,此书是() 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战争与和平》 D.《马可·波罗行纪》8.(2011·广西南宁)(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练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历史研究》中三种文明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探究《历史研究》中三种文明模式的内容 和特点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历史研究》是一部历史哲学名著,作者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以文化形态史观贯穿全书,是“历史综合研究领域里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此书“从分析外显于历史活动之表面和精神观念,转入考察深含于文明社会结构之底层的宗教信仰,力求深入反思文明形态生成演变的文化动因”,强调了人类文明的三大模式,即:希腊模式、中国模式和犹太模式。笔者根据《历史研究》中对这三种模式的阐述,分析它们各自的内容和特点。 一、希腊模式 汤因比在一开始就说:“我的希腊模式在构成上不只包括希腊文明的内部史,还包括该文明与同代文明之间的关系,包括它与基督教的关系,最后还包括它通过基督教与后来的东正教、再后来的西方文明的关系。”这就点明了希腊模式主要由希腊文明自身的发展和它与宗教的关系这两大部分构成。 对于希腊文明自身的发展,汤因比认为:“我的希

腊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成分是由分裂到统一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连串破坏性更大的战争的产物,这些战争在政治统一实现之前已经把文明拖入凄惨的境地。”汤因比认为,希腊模式让人们了解从区域性小邦到大一统帝国的情形。各自为政的城邦体制为人们创造力的焕发提供了条件,但国际冲突的加剧、攻伐不已的战争使之大伤元气。大一统帝国的建立虽然带来了和平和秩序,却扼杀了丰富多彩的创造性,从而为文明的衰亡埋下了祸根。由列国纷争到武力统一使社会受到了难以弥补的破坏,进而导致了文明的衰亡。古代希腊在世界古代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文明。从古希腊人民创造的由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结合成的爱琴文明,到希腊神话、文学、哲学、体育、建筑与雕刻、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无不令世人瞩目。尽管没有统一的国家体制,但希腊人却发挥了自由的创造力,形成了统一的希腊文明。在希腊文明趋于统一的同时,希腊的政治呈现分裂的局面。希腊人的创造力在混乱中被一点点地销蚀掉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在战火中被催毁,如阿基米德等伟大的科学家也在战争中丧身。公元前146 年,整个希腊被罗马所征服,但希腊文明却没有被征服。虽然罗马人建立起空前庞大的帝国,但它的文明却是希腊文明的发展和延续。“光

浅论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文化战争

浅论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文化战争—以电影产业为例 —读《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有感 文学院新闻学 2013012058张桂云在过去的近百年中,全球文化基本只有美国独占鳌头,在全球化日益显著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能在闭塞的环境中走上长久发展的道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任何一种文化,都只有融入到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竞争中,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主流:谁将打赢世界文化战争》就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论述。 要谈到这本书,就要先了解什么是主流文化,有人说主流文化就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文化,有人说主流文化就是能影响一个时代的精英文化,更有人说主流文化就是美国文化,但大部分认为主流文化就是大众文化(基于最多数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表达的共识)。《主流:谁将打赢世界文化战争》的作者,法国人弗德雷德里克?马特尔在书中的序言里给主流文化下了这样的定义“主流文化并非精英文化,而是一种大众文化中,主流文化是经过设计与标准化的商业文化。”马特尔的观点一出,就有人不赞同,主流文化怎么能是商业文化呢?但仔细想想,主流文化是拥有更多社会资源支撑的文化导向,没有政治、经济的硬实力,就不可能拥有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而有了政治、经济软实力也不一定有文化软实力,唯有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做到软硬兼施,才是实力,才会有竞争力,才会被人们认可。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文化被一部分人认可为全球主流文化了。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各方面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唯独文化弱了点,作为正在崛起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才能视为中国的全面复兴,可是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在中国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的进程中,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受到了以美国文化为主的世界文化的挑战与冲击,当前更多的中国人热捧美国文化体系下的电影、电视剧等。以2014年内地电影票房的数据为例,排名前10的电影中,美国电影占据了半壁江山,分别是《变形金刚4:绝地重生》(排名第1,票房19.79亿元)、《星际穿越》(排名第4,票房7.51亿元)、《X战警:逆转未来》(排名第5,票房7.24亿元)、《美国队长2》(排名第6,票房7.21亿元)《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排名第7,票房7.11亿元)共计48.86亿元,而中国前十的总票房为91.61亿元。在内地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中,美国电影的票房占到了份额的53.33%。仅仅一年的数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2013年的内地电影票房排名前20的电影中,美国电影占到了12个;2012年的内地电影票房排名前20的电影中,美国电影占到了13个。从简单的数据来看,美国电影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而我们不禁要问,美国电影是如何做到这么成功的?马特尔得出了美国电影文化得以占据全球统治地位的原因,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各所大学准产原创性研究; 2、将公共资金的权力下放; 3、向传统文化价值挑战; 4、让人才流动以发挥其能量;

第十二讲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文明

第十二讲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文明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20世纪上半期(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及两种现代化模式探索调整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特点。 政治: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 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探索并建立,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初步调整,并行发展,相互借鉴。 文化:现代主义艺术兴起,反映人类精神空虚和迷茫,电影电视艺术发展进步 整合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 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社会矛盾尖锐,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社会的矛盾,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2)过程: ①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 ②“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③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巩固政权: ①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②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4)历史意义: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②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国内外敌人的严重威胁。 ②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③特点: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 (2)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内容:向农民征收粮食税;运用商品交换,促进市场的繁荣;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废除实物分配制。 ③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3.“斯大林模式” (1)形成的原因: 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②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内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浅析三体战争与人类战争的异同

浅析三体战争与人类战争的异同 发表时间:2018-08-28T11:53:31.487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作者:邱雪宜[导读] 太空战争与人类战争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在这差异的背后,又折射出两种文明战争的相似之处。 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在《三体》中,三体文明与人类文明多次进行碰撞与交锋,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这种战争叫太空战争。研究发现,太空战争与人类战争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在这差异的背后,又折射出两种文明战争的相似之处。 一、战争目的之不同 三体文明战争——为之而生,愿乞而为之星际战争的目的一般有两种,一是要获取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是要确保自身安全。与低级的星战不同,较高等次的星战,在技术上已经能够大规模生产反物质,比低级别的核聚变的工质推进要高很多,这使得他们的活动范围从十几光年扩张到几十,甚至上百光年。理论上,这样的文明不缺少生存空间,他们能达到光速的百分之四十以上。除非遇上了像三体那样的“大麻烦”,否则他们不会贸然向其他同级别文明开战。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他们要执行黑暗森林生存法则,彻底毁灭可能对其产生一切威胁的其他文明。 然而,三体文明展开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仅仅是为了生存。歌者文明和边缘世界之所以敢那么大张旗鼓的进行星际战争,是因为他们以上的神级文明已经脱离了基本的生存限制,想要更高层次地追求宇宙空间的重启。而三体文明却面临脱水的危险,所以他们乞求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繁衍生息。人类文明战争――光芒万丈,万丈深渊人类战争目的的实现,受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国际战略形势等客观因素和主观指导等因素的制约。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和集中表现。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切之间相互进行的战争,都有着各自的政治目的。而人类战争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革命战争与反革命战争的博弈。 就拿中国近代战争来说,人民革命战争、阶级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的政治目的,是谋求人民、阶级、民族的彻底解放。一切剥削阶级进行的反革命战争,其政治目的,都是为了镇压革命,维护其反动统治。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进行侵略战争的政治目的,显然是为了瓜分殖民地、争夺势力范围、夺取地区或世界霸权,以扩大、巩固其反动的政治统治。新兴的封建势力推翻奴隶制度的战争,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的战争,虽然达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政治目的,但仅是剥削制度的更替。最终历史表明,只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才能达到消灭剥削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的政治目的。列宁的“十月革命”,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等,都实现了这一政治目的。 战争的经济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为了攫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自古以来,一般战争都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原始状态的战争,就是为争夺天然资源等生存条件引起的。到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公社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就已经蜕变成抢劫财富和奴隶的行为。进入奴隶社会以来的战争,攻城略地,掠夺资源财富和奴隶的行为日益加剧。16世纪的英国自推行殖民主义战争政策以来,便到处进行掠夺。仅对中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就迫使清王朝赔款白银1600余万两。 二、战争性质之相似 各文明空前统一——众志成城,只求生存近现代时期的中国,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以上两次战争有着清晰的指向,当敌人侵略到自己国家领土时,各党派众志成城,空前统一,共同抵抗外来侵略。 在《三体》中的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也即如此。当人类文明面临最后的存亡时,三体文明向人类伸出了援助之手。但这仅仅是在敌对关系上的同情,亦或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尊重。当然这种帮助是不在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进行的。在面对更高级的文明——歌者文明的时候,三体文明和人类文明停止交战,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文明,于是两个文明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更高级的文明。在准备战争的过程中,人类对三体文明从害怕,变成了敬畏、依赖,以乞求生存的希望。各文明发展技术——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人类在对付三体文明过程中,因为维德一句话“送大脑”,云天明的大脑被送上太空。“送大脑”这个决定是人类很偏激的想法,却为人类对付三体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云天明在三体世界所创造的三个童话,帮助人类破解三体世界的秘密,如黑域、二向箔、曲率运动等,其中曲率运动的发现,为程心和艾AA逃离二维化世界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 三体文明与人类文明结束敌对关系后,他们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危险,来自宇宙中未知的黑暗森林的打击。于是三体向人类伸出了援助之手,告诉人类避免宇宙黑暗森林的打击,只有逃亡,但是星际逃亡是不可能的,能够逃离的人不到千分之一。智子邀请罗辑和程心去喝茶,并给等待中乞讨希望的人们带来了一些希望:发布避免黑暗森林打击的安全声明。发布方案可分为两种:声明派和自残派。大多数的自残派方案都着眼于技术,主张人类主动退出太空时代和信息时代,建立一个低技术声明。从中可以看出,人类和三体文明面临生存威胁时,大多都着力发展技术。 再说冬眠技术,可以说人类的冬眠技术贯穿了三体整部小说,这一技术在整部小说中占重要地位,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冬眠技术,也在战争中充分展示了重要性。冬眠技术在《三体》小说上的不断发展,也是人类应对战争的一大准备。 《三体》战争的故事越往后就越绝望,太阳系在星际战争中终于消亡在二维空间之中,作者再不吝惜时间,故事发展加速加速再加速,短短几句话之间穿越几百亿年。我想大约作者也绝望了,再怎么挣扎下去,结局都是一样的,宇宙终于会在黑暗森林之中死去,是绝对的死去。

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战火燃烧在古老的伊拉克土地上。随着新闻媒体多种方式的连续报道,人们在对这场战争的观察和思考中,增强了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之心和对和平生活的珍惜之情,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但是,在对战争的认识上,也有值得注意的现象。比如,有人在某媒体上大谈美英联军采用精确打击等高技术手段,大大避免了伊拉克平民的伤亡,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人道主义的战争”。按照这种说法,似乎当今的战争,因为有了高技术这支“魔棒”的点化,已经变得“文明化”、“人道主义化”了。这种看法很容易把人们引入模糊战争本质的认识误区。 诚然,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精确制导武器、软杀伤武器、非致命武器等新概念武器崭露头角,它们打击的精确性显著提高。那么,使用这些武器,那种血流漂杵的战争场面是否就与这个世界告别了呢?事实无情地告诉我们,诸多新概念武器,只是科技文明成果在战争工具上的物化,将其用于杀戮之中,谈不上什么温情脉脉的“文明化”!看看伊拉克平民住宅上冒起的滚滚浓烟和那些缠着渗血绷带的儿童,人们很难再想到“文明”二字。这还只是眼前可见的灾难,更不要说重磅炸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在地下积聚可能引发的地震,更不要说因使用贫铀弹而对水、土壤、作物产生的生态污染,更不要说战争对伊拉克经济、社会及民众心理所产生的破坏。这些由战争而衍生的危害,将长久地留在伊拉克的土地上。因此看来,高技术战争对人类的灾难性影响,并不比刀矛剑戟的冷兵器时代战争低,也不比大炮坦克的热兵器时代战争低,而是危害更巨大、更长远了。心存善意的人们,绝对不能被高技术战争略带温情的面纱所迷惑,而要透过纷繁芜杂的战争现象,看清战争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战争观。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在天下仍然很不太平的当今时代,要想求得和平与安宁,单纯依靠美好的愿望和善良的呼吁是不够的,更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所谓的战争“ 文明化”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霸权主义的高技术杀伤工具面前,人们只能相信一个结论: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去摧毁,防止战争的出路只能是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求得和平与安宁的根本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尽快地让国家强大起来,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巩固的国防,以应对可能面临的战争和武力威胁等各种变故,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宁。 树立正确的战争观,离不开国防教育。我们必须通过大力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现代战争的特点和本质,增强反侵略、反分裂的意识,坚定人民战争必胜的信念;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所处的安全环境,自觉增强忧患意识,强化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现代国防观念,焕发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营造为巩固国防贡献力量的良好氛围。总之,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发愤图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筑就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我们就一定能够捍卫祖国的安全统一,保卫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战争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说课材料

战争与人类文明的关 系

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一直至今。战争是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历史现象,是人类自己制造的一种灾难。但就象自然灾害一样,它促使人类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可以这么说,战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首先,它最初起源于人类诞生之初争取生存的狩猎活动,进而演变成不同群体之间的争夺利益的战争。从这个层面上讲,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其次,战争的组织与进行,促使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向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国家的出现,常备军队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也是战争的推动。 第三,战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弓箭的使用、掷石器的发明、铁器的煅造、火药的应用、火炮、导弹与原子武器的发明使用、计算机的出现,人类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代表之作,无不与战争有紧密的联系,这些发明都是人类自身能力的延伸与加强,科技的发展不仅过去、而且将来都会受战争的推动而不断前进,现代国家之间的科技的竞争也是战争的延伸,是对《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追求和实践。 第四,战争是各大文明由隔绝走向联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重要方式之一,促进了人类社会进程中的质变与飞跃。历史中的伟人,多数是有赫赫战功者,从亚历山大到成吉思汗、从凯撒到拿破仑、从华盛顿到毛泽东,都是旧时代的终结者、新时代的开创者,是什么使他们走进的行列?战争,对人类发展有进步意义的战争。战争在他们的伟大理想指挥下,成了拓荒的犁铧,成了照亮黑暗的火把,整个世界由分散走向联合,由未知变成已知。

第五,战争使人类意识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于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灾难,促使人类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复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使人类由感性走向理性,使国家制度和国际关系走向成熟。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这所以能成为主流,正是由于对战争的理性思考而得出的经验教训,总之,战争以它固有的方式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它仍在推动着人类发展的进程,它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方式,是人类社会内部能量的释放。它可以避免,但不会消失 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战争,但影响文明的战争就是先进文明跟落后文明之间的战争拉,这样的战争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保住了文明的成果,同时也使得落后的文明得到发展,二是落后的战胜先进的,但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落后文明破坏先进文明,使得人类文明遭受损失,第二种是落后文明学习先进文明的制度,文化,使的落后文明进化为先进文明,如蒙古统治中国,大清朝等..至于其他战争,不外乎两个结果一个是保住了文明的成果,第二个是破坏了文明... 文明与战争,野蛮形影不离,但人类历史究竟是一部文明史,还是一部战争史,野蛮史呢? 战争是正义的光荣的伟大的,为其牺牲也是可引以自豪的,而且战争带给我们的前景也是美好的,光明的。可以让我们重新更换一个国家政权。 但是战争带给人类的唯一的结果,只有灾难。将会有多少各生命个体战死沙场,也正是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也许会有人说,现代战争几乎可以不用人亲临战场,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灾难。因为现代武器的杀伤力更大,破坏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