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肌电图课件大全

肌电图课件大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作者:以岭医院肌电图室王主任,有删节) 一、肌电图: 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 (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 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的电位,这就是插入电活动。持续时间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 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 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的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 (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的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MUP。 2、异常肌电图 (1)插入活动的异常: ①插入活动的减少和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 放电)、肌纤维颤搐 ③肌强直放电。 (2)异常MUP ①短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常见于肌肉疾病和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这些MUP的波幅增高,时限的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的 再支配等。 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 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的MU数量以及MU发放的频率,下运动神经元 病变时MU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是减少型。表现为单纯相、混合相。 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1、神经传导检查是测定神经传导功能的一种方法。主要研究周围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兴奋传导功能。 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刺激周围神经的某个刺激点,在该神经支配的远 端肌肉产生一个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即M波。在一个神经干两个不同

肌电图检查与临床应用

肌电图检查与临床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200040)陈向军 定义 肌电图检查是记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以判定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从而有助于运动神经肌肉疾患诊断的检查方法。 肌电检查的内容 包括直接记录肌电图(EMG)、刺激神经记录肌肉诱发电位(MCV、SCV、重复电刺激)、记录各种反射活动(牵张反射、屈肌反射、H反射等)。 肌电检查应用范围 应用于临床诊断,科学研究,运动医学等。 一、临床诊断: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定损伤部位和程度,决定治疗方案,推断预后,提供客观指征,判定疗效。 1、内科及神经内科:肌电检查主要应用于区别神经元性肌萎缩及肌源性肌萎缩,有助于各 类神经肌肉疾患的鉴别诊断,以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提供鉴别诊断。 2、骨科,神经外科:确定神经损伤和神经压迫征的存在,判定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判定神 经再生以估计预后。 3、耳鼻喉科:诊断耳源性原因引起的周围面神经麻痹,判定损伤程度及恢复情况。 4、眼科:区别神经元性受损或肌源性受损引起的麻痹性斜视,分析眼肌功能。 5、口腔科:研究咀嚼肌的功能 6、泌尿科:可测膀胱括约肌功能 7、妇产科:有助于子宫肌功能的研究 二、科学研究:在针灸和针麻机制的研究中帮助针灸、针麻、药物药理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用的数据,在药物、药理的研究中提供有用的方法。 三、运动医学:分析各科运动时肌肉的作用、力量、疲劳 检查方法: 一、肌电图检查适应症: 1、神经元性疾病:(1)脊髓前角C受损疾病 (2)神经根、丛及周围N病 2、肌源性疾病 3、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4、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统病 二、检查前准备: 1、病人准备:取得病员的配合 2、针电极的选择与消毒:引导范围小,可引导出单个单位电位,其时限、电压、波形可供 测量,临床应用最普遍。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1、体位:使肌肉得到自然放松又能作各种运动 2、插针:使用针电极检查时,将针电极插入皮下,按顺时针向三点、六点、九点、十二点分别更换方向,提插探查 3、检查程序:放松状态,轻用力收缩,重收缩;MCV/SCV/H反射/RNS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基本知识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基本知识 尽管“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制定了《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详细规定了常用的肌电图检查项目的规范检测” ,但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至今的临床应用价值仍未显现出来。 临床工作十多年以来,从接触到使用肌电图以后,感觉她和TCD一样,其临床意义真的很神奇:一、神经科有助诊作用的疾病范围较大——(1)、单神经受累如:正中、尺、桡、腓神经等;(2)、周围神经病变如G-B-S、面瘫、糖尿病神经损害、酒中毒、药物神经损害等;(3)、神经肌肉接头病如MG、L-E-S等;(4)、脊髓病变如MND、脊灰炎等;(5)、遗传及变性、肌肉疾病如DMD、C-M-T 病、MS、肌病等等。 二、骨科某些疾病的确诊需要肌电图的鼎力支持,如单神经嵌压、骨折神经断裂与否、颈腰椎病变范围等。 三、皮肤科及免疫风湿科的某些疾病如皮肌炎、结缔组织病的助诊、治疗效果与预后评判,更需要肌电图的帮助。 四、诱发电位对眼科、耳鼻喉科应用价值不可或缺。 五、儿科、肿瘤科、放疗科的一部分疾病也少不了肌电图的检查。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是神经科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但我发现园中好像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多,以下是整理的肌电图应用的总结,请大家指正。 肌电图检查 病人准备:①了解病史和检查目的,确定检查的肌肉及步骤和项目。②根据病情检查需要取合适的卧位或坐位。③向病人讲清检查目的和方法,以取得病人合作。 检查程序:肌电图检查无固定的程序,依各个病例的具体情况而异。做肌电图之前应认真采集病史,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提出临床诊断的初步意见及希望肌电图解决的问题。肌电检查者尚需熟悉神经肌肉解剖生理,能确定各肌内的部位、并了解其神经支配。在检查前根据其病史和体征,制定一个初步检查计划。一般地说,希望肌电检查时能确定哪块肌肉有异常电位,此肌肉属于哪条神经支配?异常肌电图的性质如何?为此,必须在选定的肌肉上,至少做如下几项观察: ①插人电位; ②自发电位; ③运动单位动作电位。自发活动一定要在所有各检查点上寻找,在检查过程中,必须确定所看到的电位是否为自发的。在记录单个运动单位电位时,为了测定电位的平均时限,要求肌肉作很轻微的收缩,以免引起各个运动单位的干扰,为了确认一个运动单位,最好连续记录三次。不宜在荧光屏上判断运动单位,因为荧光屏上一些微小的变化难于辨认,容易作出错误判断。在检查最大用力收缩时,正确估计病人的肌力是否正常或减低。这项检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检者的合作程度,如受检者未用最大力量收缩肌肉,则不能获得干扰相。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是研究神经在传递冲动过程中的生物电活动。利用一定强度和形态(矩形)的脉冲电刺激神经干,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用同心针电极或皮肤电极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M波),然后根据刺激点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肌收缩反应与脉冲刺激后间隔的潜伏时间来推算在该段距离内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定量检查神经功能的方法。神经冲动按一定方向传导,感觉神经将兴奋冲动传向中枢,即向心传导;而运动神经纤维则将兴奋传向远端肌肉,即离心传导。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1. 电极

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 肌电图检查是神经电生理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它依据神经系统解剖学定位原则,对周围运动和感觉障碍进行定位、定性,判断神经损伤的类型(脱髓鞘或轴索变性),辅助临床明确病变部位,发现临床下病变,鉴别中枢和周围病变,判断病变累及范围,从而为临床提供详细的客观证据。肌电图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针极肌电图、神经电图、诱发电位检测等项目。 对肌肉的检测可用于区分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并可进行新生电位和功能的检测,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 一、肌电图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神经内科、脑外科、骨科、康复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内分泌科、手足外科、儿科、肛肠科等,以及法医鉴定事项。 二、肌电图应用范围包括: 1、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2、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症。 3、肌源性疾病(肌纤维):各类型的慢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强直性综合征、先天性肌强直、萎缩性肌强直、其他疾病的肌病等。 4、周围神经疾病:颈腰椎病、脊柱病(累及神经根及脊髓)、各种周围神经损伤、病毒感染、肿物压迫等。格林巴利综合症、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肘管综合症。 5、神经丛疾病:臂丛神经损伤、上下臂丛神经麻痹综合症、腰骶丛、马尾神经损伤。 6、脊髓疾病:下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病变、小儿麻痹后遗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脊肌侧索硬化病、脊髓空洞及各种外伤、炎症、肿块压迫等病变、截瘫损害功能的评定。 7、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8、脑干病变:通过视觉和听觉通道的功能检测,了解脑干部位神经传导功能,判断视交叉部及交叉前后部位和听觉通道的疾病。 9、皮层功能检测。了解皮层功能的态、体感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检等。 三、应有肌电图普通针极肌电图用于: 1、区别神经源性、肌源性和废用性肌萎缩,在神经源性肌萎缩中,与神经传导速度相结合检查可对脊髓前角、神经根、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神经根的定位提供帮助。 2、辅助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评价,为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观察神经再生进程,可作为神经吻合移植术后的客观观察指标。 3、研究肌肉的运动功能,如便秘病人盆底括约肌的功能。 四、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对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结合肌电图将神经损伤分度,从而用于估计其预后;对神经损害可提示主要病理改变(脱髓或轴索变性);对单神经嵌压征的早期诊断更具特别意义,如腕管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五、特殊检查:H反射、F波、瞬目反射、重复神经电刺激等项目。H反射、F波可以反映近端的神经功能,补充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不足,为神经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一、肌电图: 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 (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的电位,这就是插入电活动。持续时间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的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 (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的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MUP。 2、异常肌电图 (1)插入活动的异常: ①插入活动的减少和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维颤搐 ③肌强直放电。

(2)异常MUP ①短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常见于肌肉疾病和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这些MUP的波幅增高,时限的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的再支配等。 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 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的MU数量以及MU发放的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是减少型。表现为单纯相、混合相。 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1、神经传导检查是测定神经传导功能的一种方法。主要研究周围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兴奋传导功能。 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刺激周围神经的某个刺激点,在该神经支配的远端肌肉产生一个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即M波。在一个神经干两个不同部位进行刺激,测定两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然后以两个潜伏期的差除该段距离,得出这一段运动传导速度。 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用环状电极刺激手指或足趾,在相应的神经近端记录动作电位(SNP),为顺向法;相反,在神经的近端刺激,手指或足趾记录为逆向法,用传导时间除相应的距离,就得出该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 2、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提示是轴索的损害。但要注意综合分析,严重的轴索的损害运动传导速度可以轻度减慢。

肌电临床应用资料

肌电临床应用资料 一、什么是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是应用电子放大技术,包括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和肌肉动作电位的采集、放大、测量以及解释。疾病和损伤可改变神经肌肉的结构及生理,从而导致这些电位在时间过程(起始、时限)、幅度以及形状的变化。 肌电图检查诊断(electrodiagnosis)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 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围神经及肌肉病变。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 二、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的临床应用 1、开展项目: 肌电图 1)运动单位自动分析(MUP) 2)干扰相(重收缩)自动分析(IP) 3)扫描肌电图(EMG) 神经电图 4)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5)感觉神经传递速度(SCV) 6)多节段传导(SSCT) 7)F波(F-wave) 8)H反射(H-reflex) 9)重复电刺激(RNS) 10)瞬目反射(BR)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得临床应用 一、肌电图: 狭义得肌电图就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得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得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得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 (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得短暂得电位,这就就是插入电活动、持续时间就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得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得一群肌纤维所兴奋得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得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 (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得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得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得MUP。

2、异常肌电图 (1)插入活动得异常: ①插入活动得减少与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维颤搐 ③肌强直放电。 ? (2)异常MUP ①短时限得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得正常范围、常见于肌肉疾病与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得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得正常范围。这些MUP得波幅增高,时限得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得再支配等、

(完整版)肌电图应用领域与适应症

肌电图应用领域与适应症 通过肌电图、诱发电位、神经传导等检测人体的神经、肌肉功能。由神经系统引发的颈部、腰部、四肢疼痛,手指麻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可疑单发性周围神经病,可疑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等内科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骨折或其他外伤引发的神经损伤,腰椎神经、大脑神经及大脑的认知功能检查等。 1.主要用途划分 A.临床检查:根据应用的科室对象,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检查服务 B.功能评价:跟踪评价病人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状态及其他健康指标(以神经及肌肉 系统为主) C.运动研究:用于运动生理研究 2.临床应用科室与对应检查项目 仪器可用于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儿科、康复科。也可以用于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研究,类似于康复学,自然医学,职业医学,运动医学等。 1)功能检查室: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室、诱发电位室 2)神经内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3)神经外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4)骨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5)眼科:视觉诱发电位仪,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诱发电位 6)耳鼻喉科:诱发电位仪,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 7)精神科: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P50 8)儿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9)康复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表面肌 电 3.为多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思路 各种周围神经、肌肉以及中枢神经疾病的定位诊断及甄别诊断等;听阈测定,听通路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主要见于周围神经疾患;脊髓前角细胞疾患时传导速度一般无改变,但如果伴有周围神经变性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有不同程度减慢,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肌源性疾病时,传导速度在正常范围。一般认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敏感,周围神经疾患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可出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神经根压迫症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改变,这是因为每个神经内含有多个神经根,一个神经根的受损,并不影响神经传导。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下运动神经元疾患的肌电诊断 下运动神经元疾患的共同临床表现是:该单位支配的肌内发生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和无病理反射,由于病损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有其特征。因此,对患者进行细胞的肌电检查,是较易作出定位诊断的。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的肌电图 1. 放松时①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呈节段性分布;②束颤电位常见。 2. 随意收缩时①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显著增宽,常超过12.0ms;②运动单位电位电压显著增高,常出现巨大电位;③多相电位增加,且以群多相电位多见;④慢性病程可见巨大同步电位,同步实现阳性;⑤最大用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减少,呈单纯相或混合相。 3. 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4.反射肌电图病变的脊髓分节范围内反射都减弱或消失,而在没有病变的脊髓分节的反射均正常。 5. 异常肌电位的分布特点①脊髓灰质炎时多选择性损伤腰膨大,且不对称,多为单侧性; ②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时,多先选择损伤颈膨大,且多为对称性。 (二)神经根压迫症的肌电图 1. 放松时病变神经根所支配的躯干、肢体、椎旁肌可出现纤颤电位、正相电位,这是因为受压神经发生变性,肌肉失神经引起的。束颤电位以颈椎病较多见,但比纤颤电位出现的机会要少。 2.随意收缩时①多相电位增加,运动单位电位电压降低、时限延长。神经根后支支配的椎旁肌和骶棘肌出现多相电位增加,对诊断根性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②最大用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但并不显著。 3. 传导速度传导速度无显著改变,即使有明显的肌肉萎缩时也是如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