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5篇

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二

一、说教材

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15 课的内容。本课由“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与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与佛教”四个子目组成,主要讲述了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对文化传播的重大影响、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佛教与道教在两汉时期的传播,与前面所学的经济繁荣遥相呼应。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所把握。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低学段学生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趣味,并进行系统归纳,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我的课堂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教学行为的指路灯,因此我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复述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了解佛教与道教的发展历程,分析造纸术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提高总结、归纳、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意识;通过讨论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学生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两汉时期的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通过对司马

迁等人的认识,学习其坚忍不拔,为理想奋斗终生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的相关史实。

【难点】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文化传播的重大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此,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法。我会先展示五禽戏的视频,并提问学生:视频中模仿的分别是哪几种动物 ?学生回答出虎、鹿、熊、猿、鸟。之后我会继续引导:它是古代人用以强身健体的方式,是由华佗发明,除了五禽戏他还发明了什么 ?与他同时代的还有那些科技成就 ?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视频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设置的思考问题增加了课程的悬念,

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造纸术的发明

为了让学生对造纸术发明的背景有个简单的认识,我会出示在纸发明之前的书写材料,并提问纸之前的书写材料主要是什么?有何弊端?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之前的竹简笨重,不便阅读搬运,帛造价昂贵,仅限达官贵人使用。接着为了让学生对蔡伦改进造纸术有深刻的认识,我会采用视频史料、文字史料相结合的方式,引

导学生认识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并且认识到使用便宜的树皮、麻头及破布、鱼网以来造纸,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文化的传播,这种纸称为蔡侯纸。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在意义部分我会使用史料教学法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从而理解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史料,设置问题的设计,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造纸术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二)医学成就

在医学成就这一子目,我会通过播放视频来展示华佗、张仲景的人物生平与医学成就,让学生通过填表格的方式,来认识二者的突出贡献,学生通过视频能够总结出华佗的主要贡献是麻沸散与五禽戏,张仲景的主要贡献是《伤寒杂病论》,二者都对中医作出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填表格的方式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史学成就

在讲述史学成就时,首先我会展示司马迁游历路径图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史料,让学生总结概括司马迁的生平,并把它复述出来,在学生了解司马迁生平后,可以得出司马迁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紧接着我会出示《报任安书》中的片段与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史记的历史价值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优点是能帮助学生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并加

深对于重点内容的理解。

(四)佛教与道教

对于佛教与道教的讲述,我会先请学生来讲述他在课前搜集到关于佛教与道教的历史,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我会展示四川青城山与洛阳白马寺的图片,以此为切入点来讲述佛教与道教的发展历程。通过讲述,学生可以了解到佛教产生于印度,西汉时期传入中原,对整个中国影响巨大,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最初的创立者是张陵

的五斗米道与张角的太平道。之后我还会引导学生对于宗教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宗教是封建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手段,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发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为了更加明确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引导的方式梳理本课知识点进行小结。这样更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纸的发明对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主动

的投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内容的浓缩和提炼,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

难点:道教和佛教。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个奏本,这个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看得那真是累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期

2、东汉时候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二、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

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华佗(神医):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三、史学:历史巨著《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作者司马迁。《史记》记述

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四、宗教:道教和佛教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期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造纸术的发明

1.材料展示:

材料: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范晔《后汉书》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

提示: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教师过渡: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4.材料展示:“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

5.问题思考:

(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提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2)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

提示:蔡侯纸。

(3)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提示: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6.图片展示: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7.教师讲述:《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

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材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8.图片展示:蔡伦

9.教师补充:蔡伦,东汉和帝时任掌管制造宫廷使用器物的尚方令,负责建造宝剑和其他器械。他于105年采用新技术制造出了质地细软、价格低廉耐用的纸。汉和帝封他为“龙亭侯”,人们称他造的纸为“蔡侯纸”。

10.造纸术的传播: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探究二:张仲景和华佗

1.图片展示: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2.教师讲述:张仲景是东汉末年我国一位伟大的临床医学家。他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3.图片展示:华佗

4.教师强调: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创造出“五禽戏”。

探究三:历史巨著《史记》

1.图片展示:司马迁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司马迁的著书过程,理解《史记》的重要贡献和文学地位分别是什么?

提示:《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3.教师提问:从司马迁的著书过程可以看出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提示:勤奋好学、爱憎分明、秉笔直书、意志坚强。

探究四:道教和佛教

1.图片展示:《青城山》

2.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思考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是谁?道教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道教起源于我国。时间是东汉末年。创始人是张角、张陵。

道教的兴起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政局动荡,人民苦难,渴望解脱,张角、张陵分别创立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术,宣传平均思想,对贫苦民众有很大吸引力,受到民众的信奉。青城山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2)阅读教材,思考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佛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提示:古印度。西汉末年。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以,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3)佛教的传播有什么影响呢?

提示: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并建立白马寺。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1. 下列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传播影响最深远的是(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司马迁编写《史记》

C.华佗发明了“五禽戏”

D.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2.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3.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创造“五禽戏”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4.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创作的史书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里的“他”是( )

A.董仲舒

B.司马迁

C.曹雪芹

D.司马光

5.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参考答案:1.A 2.A 3.B 4.B 5.B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教学的重点,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教师讲述等形式,突破了本课重点。为了突破难点,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分析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领域取得新成就的原因,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整节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造纸术的意义: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造纸术、“麻沸散”、《伤寒杂病论》及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自主预习】

一.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1甘肃天水汉墓出土了一张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二.张仲景和华佗?对医学上有哪些贡献?

1.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

2.东汉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三.历史巨著《史记》?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史记》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两三千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四.道教和佛教的起源?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东汉明帝时兴建起佛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合作探究】

1、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2、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请谈一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中国早期拥有世界最早的造纸技术,在文化上奠基了基础。

温馨提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五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造纸术的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

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科技与

文化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

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造纸术、“麻沸散”、《伤寒杂病论》及农业生产进步、

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自主预习】

一.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1甘肃天水汉墓出土了张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2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二.张仲景和华佗对医学上有哪些贡献?

1.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

2.东汉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三.历史巨著《史记》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史记》叙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两三千年的史事,是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四.道教和佛教的起源?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东汉明帝时兴建起佛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优质教案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2、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辩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2、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3、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今天看来大量生产纸张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写字呢?印度用桦树皮和棕榈树叶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写字,欧洲用羊皮来写字。据说当时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那么,中国以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始于何时?造纸术是谁发明的?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进入新课 (一)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 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020人教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体会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简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以学生的讨论与自主探究为基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对《史记》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一目,可以通过简要介绍其内容和其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对佛教传入一目,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佛教传入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汉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教学,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教学方法】 采用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二者的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知道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含反思)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标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知识线索: 一、造纸术的发明 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 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 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 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 职业:医学家

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 职业:医学家 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历史巨著《史记》 作者:司马迁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 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职业:史学家 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3.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4.佛教传播的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主要问题 一、造纸术的发明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医学成就和著作;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佛教的产生与传入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学生依据张仲景、华佗和司马迁的生平及著作,分析其人物的成就和著作的影响;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两汉时期的科技,对于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情况;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这一时期科技文化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呢?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那些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讲授新课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以前的书写方式: 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 原始社会甲骨文汉简帛金文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把文字刻画在、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者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是用简帛写成的。 后人用“册”、“编”、“卷”来称书籍的篇幅,就是从简的变连方式和保存特点得来的。 因为当时还没有纸,人们只好把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竹片称“简”,木片称“扎”或“牍”。这种竹片或木片,通称为“简”。一块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载一件事,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人们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称之为“册”。“册”字是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如今“册”已演变为量词。 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携带不方便;帛虽然很轻,但是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2、纸的发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5篇 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二 一、说教材 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15 课的内容。本课由“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与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与佛教”四个子目组成,主要讲述了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对文化传播的重大影响、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佛教与道教在两汉时期的传播,与前面所学的经济繁荣遥相呼应。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所把握。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低学段学生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趣味,并进行系统归纳,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我的课堂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教学行为的指路灯,因此我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复述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了解佛教与道教的发展历程,分析造纸术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提高总结、归纳、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意识;通过讨论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学生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两汉时期的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通过对司马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 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明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干: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良;〝蔡侯纸〞;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和五禽戏;司马迁和«史记»;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进程与方法: 1.经过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发明相关的图片、图表等历史资料,探寻造纸术发明、改良的轨迹,在比拟中畅谈造纸术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学会比拟剖析效果的方法。 2.经过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张仲景、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提高表达才干,学会搜集和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先生看法到两汉时期文明与科技的魅力,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决计,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改良;司马迁和«史记»;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 难点:科技与文明的兴盛是树立在国度一致、经济兴盛的基础上的。 三、教学方法:情形教学法、讲述法、效果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两汉是中国重要的大一统时期,两汉历史对中国的历史发生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明更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这节课就让我们翻开光阴隧道去感受一下两汉科技与文明的魅力吧! 〔二〕、讲授新课 同窗们,假设让你以这课内容为资料,举行一次〝两汉文明与科技的开展〞的展览,你会将两汉的科技与文明分为哪几个展区停止引见,会展出哪些能代表这一时期科技与文明繁 荣的成就? 1.科技展区。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建一种探求、协作的教学气氛,共同完成教学义务。〕 〔1〕科技展区你以为最能代表汉代成就的是什么? 生:造纸术。 〔2〕你能说出纸有哪些用途吗?你以为纸最大的用途是什么? 生1:书写、做卫生纸。 生2:印刷、做面巾纸。 生3:做手提袋、海报、绘画。 生4:合历、名片、书籍、样本、儿童写字垫板及标签。 生5:纸最大的用途是书写,传达文明和知识。 教员小结:纸被普遍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纸在我们任务和学习中是离不开的。纸对文明的传承至关重要。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优质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 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个奏本,这个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看得那真是累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 (一)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和缺点 1.【材料研读】 材料一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遗传后世子孙者知之。——《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先王寄理于竹帛。——《韩非子·安危》 材料三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范晔《后汉书》 2.教师设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 提示:(1)书写材料:甲骨、简帛、青铜器等。 (2)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二)造纸术的发明 1.图片展示最早的纸 此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大麻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2.设问:我国造纸术是何时发明的?到东汉,造纸术有何变化? 提示:(1)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术的基本方法。缺点:这种麻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由于麻纸不太适合书写;东汉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达,对纸张需求强烈。 (三)蔡伦改进造纸术——方法、原料、优点 1.材料研读: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范晔的《后汉书》 2.教师设问: (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提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2)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 提示:蔡侯纸。 (3)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提示: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3.图片展示: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4.教师讲述:《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材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5.造纸术的传播: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目标导学二:张仲景和华佗 1.【图片展示】,介绍张仲景、华佗个人简历 2.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成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2.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3.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 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通过两段视频让学生熟知造纸术和《史记》的有关问题;通过图片、材料和表格等形式,掌握在该时期医学和宗教方面的成就。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查找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料。 学生:预习背景知识,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故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两个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 教师过渡:这种情况是如何改变的呢?今天让我们通过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 1.造纸术的发明 (1)历史回顾:在纸张出现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 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基础知识;图片能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2)动脑筋: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学生: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教师过渡:既然如此,需要有一种新的书写材料出现,而这种材料在西汉产生了。(3)西汉造纸术的发明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教师过渡:纸虽然出现较早,但早期的纸比较粗糙,不太适合书写。纸真正用于书写和推广使用是在蔡伦造出质地优良的“蔡侯纸”之后。 (4)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①谁改进了造纸? ②造纸的原料有哪些? ③用此原料造成的纸有哪些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看完视频,能够很轻松地回答出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更加容易记住所学的知识;问题的设置,可以提高观看视频的针对性。 (5)造纸术的影响 ①在中国纸传入西方以前,他们在什么材料上书写? 设计意图:第一幅图片是古埃及的莎草纸、图二是羊皮纸。通过对这两种书写材料的介绍,了解他们的缺点,为后面讲述纸的传播埋下伏笔。 ②造纸术的传播 ③阅读材料分析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材料一 “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美国德克·卜德材料二 “没有纸的发明,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纸,世界将会怎么样。造纸术改变世界面貌。” ──美国M.H.哈特学生: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6)知识小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小总结,让学生从总体上对知识把握,从而有效掌握本部分的内容。教师过渡: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做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吗?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做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产生知道了从哪些方面分析。本课的知识点如造纸术的发明、中医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利于开展探究活动。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分别反映的是两汉时期的科技、中医学、史学、宗教思想。要思考这些文化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 首先要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时代背景。同时要联系春秋战国和秦朝的科技文化、注意文化的继承性。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示意图展示、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记住造纸术发明的时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通过教材材料研读,初步了解纪年法的运用。观看教材造纸工艺流程图,能够说出造纸的流程。通过与造纸前书写材料的比较,理解“蔡侯纸”的优点,并进而分析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树立民族自豪感,并且培养分析、总结归纳问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重点) 目标3:搜集资料,阅读教材(包括教材中相关史事),掌握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培养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重点) 目标4:搜集司马迁生平事迹材料并阅读教材,记住《史记》的体例、内容、地位。体会《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重点) 目标5:阅读教材,了解佛教和道教的产生、教义及影响。观察佛教东传路线图,培养时空观念。(难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展示图片:屠呦呦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贺辞中称,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 同学们想知道东汉时期中医的领军人物,及他们有哪些贡献吗,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及对社会的影响。 2、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3、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是重点。 2、《史记》、道教和佛教是难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 造纸术的发明 先提问学生:①纸在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携带方便。 ②假如没有纸会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带来生活不便。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学生阅读(p.73)造纸的工艺流程 材料研读(p.73) 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 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年号为元兴的。105年,东汉和帝刘肇,第二个年号元兴,用了9个月;264---265年,三国东吴末帝孙皓,年号元兴;402---404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元兴。显然,这里的开兴元年,指的是105年。 张仲景和华佗 中医是通过长期和广泛的临床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人体生理机能和各种病因进行斗争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的较量,“正气”是指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机能,“邪气”是指病因。最简明的诊断术就是望、闻、问、切四法。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博览群书,广泛吸收先人的成果,总结伤寒发展规律和辩证施治原则,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和张仲景、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 1.系统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2.认识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史记》。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其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作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作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 归纳导入:在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不仅有著名的四大发明,还有很多很多。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这一课,一起自豪吧!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探究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介绍:纸的出现。展示:甘肃天水麻制纸的发现。指出: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的一张纸上有墨绘的山、川、路等。而且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欧洲用纸代替羊皮纸做书写材料,已是公元12世纪以后的事了。 【小组讨论】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哪些材料书写或刻写文字?有什么缺点?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有什么优点?想一想,纸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归纳】书写材料有:石头、龟甲、兽骨、陶器、青铜器、铁器、竹简、木简、丝帛等。 缺点:要么笨重,要么昂贵,不能持久。 【小组讨论】东汉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蔡侯纸”与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或刻写材料相比有哪些优点?说说纸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1.引导学生翻开教材,看《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一下造纸都需要哪几道工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这是根据汉代造纸过程绘制的示意图。这幅图的内容反映了汉代造纸的复杂过程。上一排分别为洗涤原料、切割和浸渍沤制、焚烧草木灰,即把麻头、树皮、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 2.学情分析:本课是文化课,有很多科技成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初一学生是一个热情奔放的群体,他们愿意展示自我;也是一个自信、有思想的群体,他们敢于发表见解。基于以上的考虑,教师可以选择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对话交流中获得心灵的沟通和感悟,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 3.核心素养: 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识记东汉时期医学成就及地位,掌握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基本史实,知道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重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难点:两汉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和文化成就,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时代背景。他们对于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了解较少。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和文化成就; (3)能够分析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和文化成就; (2)分析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通过讲解文本、展示实物、观看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教师展示两汉时期的实物,如青铜器、陶俑等,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它们是属于哪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2.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导:“这些实物来自于中国古代的两汉时期,那么你们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第二环节:学习新课 1. 教师呈现教学目标:“今天我们的目标是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和文化成就,并分析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师通过讲解文本,介绍两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和文化成就,如造纸术、指南针、青铜器等。同时,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科技和文化成就。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指南针的发明对航海有什么帮助?”学生再次回答后,教师总结两汉时期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4. 教师展示两汉时期的实物,如造纸术的原始纸张、指南针等,并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些科技成果,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 1. 教师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相关的视频,如两汉时期的农业发展、医学成就等。 2.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技或文化成就,设计一个展览来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学生可以搜集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识读《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史记》。 教学难点:理解佛教和道教的创立、教义和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图片法、创设情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说起工匠,你们会想到谁?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吗?谈谈你的理解。工匠精神应该包括四层内涵:高超的技艺、追求突破的创新、追求卓越的恒心、坚忍不拔的品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汉,认识当时科技和文化领域出现的巨匠,并试着体会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篇工匠精神之高超的技艺 1、小组合作:三分钟时间自学课文,根据表格提示,整理两汉科技和文化领域的杰出人物及其成就,。 2、然后请几位同学带领大家完成表格,初步体会蔡伦、张仲景、华佗和司马迁在各自领域中的高超技艺。

3、老师引导学生了解“纪传体通史”的概念 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以编年和纪事。《史记》全书130篇,其中以本纪、世家和列传为主,都是人物传记,再辅以篇幅较少的表和书。所谓通史,顾名思义就是贯通的历史,一般所记时代比较长,《史记》就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内容如此丰富,可见司马迁确实具有非常高超的史学功底。 第二篇工匠精神之追求突破的创新 1、蔡伦的创新——改进造纸术 (1)提问:如何理解“改进”一词? (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完善,说明蔡伦之前,中国人已经发明了造纸术) (2)出示图片《西汉的麻纸》,老师介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绘地图,但是质地粗糙,因而没有得到推广,后来蔡伦在造纸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革新。 (3)出示材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根据材料思考:①蔡伦造纸术的创新之处是什么?(原料新) ②新原料有什么优点?(便宜、易找、易推广) (4)出示《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让学生尝试描述造纸流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舂捣、打浆、抄纸、晒纸、码放)老师适当补充:浸泡草木灰水是为了进一步去除杂质,只留下纤维;蒸煮的目的是软化纤维,便于舂捣时能尽量地破坏和细化纤维;抄纸时要让纸浆均匀地附着于网面;揭纸层层平铺并压上木板和大石头,是为了保证纸张平整。 总结:由于造纸技艺革新,所以蔡伦带着工匠们制作出了轻薄柔韧且价格低廉的纸。 (5)了解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的书写材料有哪些? (原始时代陶器→商周时期甲骨片和青铜器→战国时代竹木简和布帛)思考:简帛为何使用不便?(简重,帛贵) 总结:纸的发明,是书写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6)演示《造纸术的传播》简况 思考:纸的发明为人类社会文化和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总结:纸的使用方便书写与携带,促进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解决人类清洁卫生问题,提升生活品质。所以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 2、统治者的创新——道教和佛教的传播 (1)思考:统治阶级为什么要扶植道教和佛教?(符合统治者利益) 认识道教创立背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百姓处于苦难之中 认识道教教义:忍受苦难得道成仙,炼丹治病求长生 提问:佛教教义?(人生如苦海,消灭欲望,忍受苦难就会来世幸福) 提问:如果你是百姓,这样的宗教对你有吸引力吗? 如果你是帝王,宗教在哪些方面符合你的利益? 总结:宗教广泛传播的原因是可以给百姓精神支持,且符合统治者的利益;

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 课的内容。本课由“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与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与佛教”四个子目组成,主要讲述了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对文化传播的重大影响、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佛教与道教在两汉时期的传播,与前面所学的经济繁荣遥相呼应。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所把握。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低学段学生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趣味,并进行系统归纳,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我的课堂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教学行为的指路灯,因此我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复述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了解佛教与道教的发展历程,分析造纸术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提高总结、归纳、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意识;通过讨论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学生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两汉时期的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通过对司马迁等人的认识,学习其坚忍不拔,为理想奋斗终生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的相关史实。 【难点】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文化传播的重大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七年级历史第 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优秀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开展的情况。 2.概括造纸术的意义: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创造是我国人民对 世界。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开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造纸术、“麻沸散〞、《伤寒杂病论》及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创造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造纸术的改良对社会开展的奉献。 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开展的原因.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开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商业和都的新气象。 【自主预习】 一.造纸术的创造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1甘肃天水汉墓出土了一张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的最早的纸。

2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良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二.张仲景和华佗对医学上有哪些奉献? “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 《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三.历史巨著《史记》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史记》表达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两三千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四.道教和佛教的起源?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明帝时兴建起佛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开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合作探究】 1、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2、两汉经济开展的原因是什么?请谈一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小结提升】 中国早期拥有世界最早的造纸技术,在文化上奠基了根底。

七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说课稿新人教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标要求: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考纲编写的依据,同时也是本课学习的导航。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从世界科技文化史上来看,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文化科技,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3、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农村中学学生身心发展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概况,了解华佗和张仲景及其医学成就,理解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知道司马迁生平以及《史记》,掌握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情景创设等方法,学习分析造纸术的过程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通过角色体验司马迁,学会用历史眼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佗,张仲景,司马迁以及《史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通过对造纸术的认知,是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司马迁和《史记》 依据:1、课标要求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不仅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中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之后九年级甚至高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司马迁和《史记》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突破:农村学生的学情的限制,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活动,感受造纸术发明和改进,通过情景创设,感受司马迁严谨勤奋的作风。 教学难点: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依据: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世界史,本身的知识储备不够以及学习能力的欠缺,因此从全球的角度掌握造纸术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是困难的。 图片:利用学生讨论以及视频,材料等直观的的方式,来突破本课难点。 二、教学和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优势: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中的古代文化史尤其感兴趣,通过对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历史的理性认识明显增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