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用克隆和转基因技术育成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

运用克隆和转基因技术育成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

运用克隆和转基因技术育成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

摘要

彩色棉花是一种具有丰富色彩的棉花品种,吸引了广泛的

注意。本文介绍了运用克隆和转基因技术育成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对该品种的研究意义和潜在应用。

引言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纤维被广泛用于

纺织品制造。传统的棉花品种主要以白色为主,而彩色棉花则具有丰富的色彩,可以为纺织品增添视觉效果。本文介绍了一项运用克隆和转基因技术育成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的研究,以期推动棉花品种的多样化发展。

1. 克隆技术在彩色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在彩色棉花育种中,克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繁殖彩色棉花

种子。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快速、大规模地复制彩色棉花种子,提高繁殖效率。此外,克隆技术还可以有效避免品种间的杂交,确保彩色棉花新品系的稳定性。

2. 转基因技术在彩色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组来引入新的性状或改

良已有性状的技术。在彩色棉花育种中,转基因技术被用来引入彩色基因,以实现彩色棉花的培育。通过转基因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将来自其他植物或动物的彩色基因导入到棉花中,从而实现彩色棉花品系的培育。

3. 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的培育过程

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的培育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收集彩色棉花材料

在培育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之前,首先需要收集不同颜色的彩色棉花材料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材料可以来自自然界的野生品种,也可以是已经培育出的彩色棉花品系。

步骤2:进行克隆繁殖

收集到的彩色棉花材料通过克隆技术进行繁殖,以保持其遗传稳定性和纯度。克隆繁殖可以通过离体培养、组织培养等方法来实现。

步骤3:应用转基因技术

对克隆繁殖得到的彩色棉花材料进行基因分析,确定其基因组信息。然后,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彩色基因导入到目标棉花种子中。

步骤4:筛选和选育

经过转基因处理后的种子进行筛选,以确定是否成功引入彩色基因。同时,科研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种子进行后续培育。

步骤5:测试和验证

对筛选出的彩色棉花新品系进行测试和验证,评估其彩色性状的表现和稳定性。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其与传统棉花品种的差异,验证其在纺织品制造中的应用潜力。

4. 彩色棉花新品系的研究意义和潜在应用

彩色棉花新品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丰富棉花品种:传统的棉花品种以白色为主,彩色棉花的培育丰富了棉花的品种,为纺织品制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提高棉花纤维附加值:彩色棉花的出现可以提高棉花纤维的附加值,增加纺织品的商业竞争力。

•推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彩色棉花的培育过程中,转基因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促进农作物遗传改良的研究:彩色棉花的培育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对棉花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和改良,促进了农作物遗传改良研究的进展。

结论

通过克隆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得以成功培育。这一研究在棉花遗传改良和纺织品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随着对彩色棉花性状的进一步研究和培育,我们有望看到更多丰富多彩的棉花品种在纺织品市场中亮相。

SSR棉花育种

SSR分子标记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摘要:近几年来,分子标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是由1至6个核苷酸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具有高度多态、共显性、保守性、且仅需少量的DNA、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稳定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育种。文中介绍了SSR分子标记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包括遗传图谱的构建及QTLs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品种鉴定,系谱验证,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等等。 关键词:SSR标记; 棉花;应用 Applications of SSR Marker Technology in Cotton Genetics and Breedi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lecular markers have been utilized for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Among the available molecular markers, microsatellites o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which are tandem repeats of one to six nucleotide long DNA motifs, have gained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in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 It had advantages of high polymorphism, codominance, conservative, only a few of the DNA, simple operation, good repeatability, stability, reliability and so on. This paper described briefly applications in construction of genetic map, location of function geneand QTLs,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pedigree verificati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Key words:SSR marker; cotton; application 近年来,培育和审定棉花新品种的速度逐步的加快,使得棉花品种类型十分丰富。同时,由于少数亲本的集中应用,棉花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越来越小,且随着转基因等新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在原品种基础上仅改良少数甚至单个性状的依赖性派生品种大大增加。上述的诸多因素使得完全根据形态性进行棉花品种的鉴定筛选及品种选育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诞生了一系列DNA分子标记技术。其中,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 SSR) 分子标记,建立在PCR基础上,广泛应用于棉花育种中。 1.SSR研究 SSR序列也叫微卫星DNA[1],由1~6个核苷酸(一般为2~5个)组成的短序列,在基因组中串联重复排列,其重复长度有高度的变异性,而两端的序列多是相对保守的单拷贝序列。在农作物种最常见的二核苷酸重复单位是(AC)n和(GA)n,每个微卫星DNA的核心序列结构相同,重复单位数目是10~60个,其高度多态性主要来源于串联数目的不同。因此,根据两端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以所研究的植物总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不同长度的PCR产物,然后用高浓度的琼脂糖凝胶或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核心序列的长度多态性。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SR序列存在于基因组的转录区域[2]。由于复制延误或者减数分裂中不均等分裂造成重复序列的变化。SSR分子标记通过显示重复序列数量变化以反映等

转基因抗虫棉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包括抗虫基因的研究、载体构建技术的研究、转化技术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等,并展望了转基因抗虫棉未来发展前景。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花研究进展 引言 棉花生长周期长、虫害多,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据统计,在转基因抗虫棉商品化之前,全球每年用于防治棉花虫害的费用高达20亿美元,约占所有农作物防虫费用的四分之一。[1]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不仅费用高,且已引发了棉虫的抗药性,同时化学杀虫剂的过量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转基因植物所产生的杀虫蛋白主要是通过抑制害虫消化等生理功能而达到抗虫的目的。与施药防治棉田害虫相比,转基因技术具有较多优势:不会在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残留;不会被雨水冲刷流失;对非靶标生物无毒性;保护作用无盲区;减少农药及用工投入[2]等。雪花凝集素(Gu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 gene,GNA)是第一个转入重要作物、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抗性的基因,转GNA的水稻可降低害虫的存活率,阻止害虫的发育[3]。另外烟草阴离子过氧化物酶[4]、昆虫几丁质酶基因[5]也被用于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迄今为止在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领域,最成功的例子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基因的应用,其次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另外,凝集素、α-淀粉酶抑制剂、胆固醇氧化酶等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所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自1996年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开始,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已由1996年的170万hm2猛增到2008年的1.25亿hm2,增长了73倍,2008年全球市场价值已达75亿美元,约占全球商业种子市场的22%,其市场价值优势明显,转基因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印度Bt棉2002年引入,连年种植面积快速增加,至2008年达760万hm2,产量翻番,曾经是全球棉花产量很低的国家,现已成为棉花出口国。转基因棉回报率高,生产成本低,市场需求大,到2005年我国通过国家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已增至26个[6],到2007年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已达380万hm2,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69%。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12%,达到了1.143亿hm2,成为过去五年来种植面积增加第二快的一年。[7] 2008年至2010年,我国新型转基因抗虫棉培育和产业化全面推进,新培育36个抗虫棉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效益160亿元,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彻底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的垄断地位。这是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取得的成就之一。我国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然而,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也不断涌现出一些问题,如棉花质量问题,抗虫性持久问题,对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等,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包括抗虫基因的研究、载体构建技术的研究、转化技术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等,并展望了转基因抗虫棉未来发展前景。 1.几种抗虫基因的介绍 1.1 Bt基因 Bt基因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简称,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在地球上分布十分广泛。Bt基因是抗虫棉中研究最多、进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基因,它对鳞翅目昆虫有专一杀伤作用。大部分Bt杀虫蛋白具有杀虫专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杨金惠 812031001 作物领域 2012级 摘要: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培育转基因棉花被看作是解决产量和生态环境问题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式。本文介绍了转基因棉花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转化方法以及转入的基因等,并对转基因棉花的发展趋势作了相关探索。此外,本文总结了转基因技术在棉花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包括棉花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以及品质改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棉花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棉花;育种 1973 年美国科学家科恩等人第一次将两种不同的DNA 分子进行体外重组, 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以来, 基因工程技术发展飞速, 该技术正在极大地改变着地球生物固有的进化进程。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球已有60 多种转基因园艺植物和大田作物相继问世, 其中转基因工程技术在棉花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成效卓著。 自从1983年人类首次获得转基因烟草、马铃薯以来,植物重组DNA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中获得了显著进展,培育成功一批具有抗虫、抗病、耐除草剂和高产优质等外源优异性状的农作物新品种,对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效益产生了深刻影响。棉花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遗传改良最为成功的作物之一,仅我国自主研制的,CryA+CPTI双价抗虫等基因就已被转育到41个棉花品种中。美国转基因抗虫棉大田种植已超过其棉田总面积的70%,澳大利亚和中国超过30%,全球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80万公顷,占世界棉花种植面积的20%。 1.转基因技术 棉花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DNA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导入棉花细胞并得到整合和表达的过程。在棉花遗传转化体系中,主要有农杆菌介导、花粉管通道和基因枪3种转化方法。本研究拟对. 种方法的主要技术特点及研究和应用动态进行综述,旨为棉花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1.1.农杆菌介导法 1.1.1农杆菌转化技术的理论基础 与棉花遗传转化有关的根癌农杆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在自然状态下能感染棉花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营养器官的伤口,导致冠瘿瘤的发生。根癌农杆菌含有一种Ti质粒,侵染时通过棉花器官的伤口进入寄主组织,但其本身不进入寄主植物细胞,只把Ti质粒的T-DNA片断导入棉花的基因组中并得以表达,且外源DNA 表达通常表现出典型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由于Ti质粒本身能插入大到50kb的外源DNA,因此利用此转化载体,将Ti质粒上致瘤基因切除,代之以有益的外源DNA 序列,并插入由真核型启动子和细菌抗生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或报告基因组成的嵌合基因,将改造后的农杆菌侵染棉花器官或细胞,在加有相应选择因子的培养基上选择转化再生植株,进而可得到转基因植株。 1.2.花粉管通道法 1.2.1花粉管通道转化技术的理论基础 从整体上说,远缘亲本间的染色体结构是不亲和的。但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任何生物DNA均由4种核苷酸组成,这样就可能在顺序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相同排

转基因棉花的综述

转基因棉花的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参考各参考文献对转基因棉花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等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研发现状;存在问题;品种类型;前景展望 1.前言 自1996年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开始,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已由1996年的170万hm2猛增到2008年的1.25亿hm2,增长了73倍,目前已有25个国家1330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近年来,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并且在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农作物基因图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目前已批准棉花、番茄、辣椒、番木瓜、矮牵牛为商品化的转基因作物。其中,转基因棉花育种及产业化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为增加我国植棉的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维护棉农身体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扭转了美棉公司垄断我国转基因棉种市场的严峻局势,为保障我国棉纺织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 2.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状况 棉花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其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在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改善棉花纤维品质改良及其生态影响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啕[2]。1992年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内首次人工合成了Bt杀虫基因,并与有关单位合作,将该基因导人中

棉所l2号、泗棉3号、晋棉7号等大面积推广品种中,获得了国产GK 系列转基因抗虫棉,成为世界上学握该项技术的第二个国家,进而又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和Bt基因重组,成功地导入棉花,育成了转双价基因(CpTI+Bt)SGK系列抗虫棉[3-4]。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增大,棉田次生害虫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雒琚瑜等人通过对棉盲蝽发生日趋严重的原因及发生程度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防治盲蝽策略、防治指标与防治适期,并简单介绍了防治棉盲蝽各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5]。柏立新等人通过转基因棉花品种对棉大卷叶螟抗性水平的鉴定评估,提出在棉大卷叶螟重发地区,培育种植高抗棉大卷叶螟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可有效地控制棉大卷叶螟危害,减少农药的使用[6]。棉花黄萎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也是长期困扰我国棉业的一种病害,我国很多学者对其病发的规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报道[7-8]。近期在抗黄萎病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了解天津市农业部门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科技合作,引进该校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高抗黄萎病棉花育种技术这一重大科技成果,不仅使棉花转基因抗黄萎病、耐盐碱、耐旱等优良品种覆盖天津,并且使转基因高抗黄萎病棉花育种产业化。 3.转基因棉花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以抗虫为主要目标的转基因棉花已经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孟山都公司推出的第二代双Bt基因抗虫棉,已在美国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陶氏益农公司也培育成功结合了2个Bt蛋白基因Cry1F和CrylAc的抗虫棉品种。

我国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棉花种子产业化是棉花行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实现棉花优质高产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棉花种子产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棉花种子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棉花;育种;对策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它既是我国 2 亿棉农的重要经济来源,又关系到1900 多万纺织工人以及近千万棉花科研、加工、流通队伍的生存和就业问题。我国不仅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棉花种植面积36.7 万hm2 占世界棉花种植总面积的30%,平均单产1300kg/ hm2比世界平均单产712.5 kg/ hm2增产75%),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用棉消费国,其单产水平在主要产棉国中居中上游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共育成各类棉花品种818个(1995年前404个,1996-2007年,414个),其中抗枯黄萎病品种361 个,抗棉铃虫品种99个,优质棉品种67个。棉花育种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我国棉花育种进展 建国以来,我国棉花科技工作紧密结合生产, 一方面将传统的植棉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一方面吸取国外先进科技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应用。新品种的选育、先进实用的栽培、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棉花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1.1 品种改良品种是棉花增产的内因,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良种占增产份额的20%~30%。50年来, 在我国主要棉区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品种换代, 每次都使棉花单产提高10%以上。自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我国自育棉花良种种植面积由8.8%上升到80%以上,对促进我国棉花单产和总产提高有重要作用。80 年代以来,随着纺织工业技术改造,棉区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棉花病虫害的发生蔓延等。相应地育成了一批优质、早熟、抗病虫及低酚等棉花品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纺织工业和棉区生产发展的要求。针对这种现状,我国自育棉花品种的丰产性和抗枯萎病性在国际上达到较高水平,纤维品质居中等水平,抗黄萎病性也正在不断改进之中。 90年代以来,转基因抗虫棉、杂种棉获得新的进展,彩色棉正在兴起。90年代后期,种子产业化获得飞跃发展,1998年全国棉花优良品种推广率达90%以上,统一供种率达70%以上,脱绒包衣棉种种植面积占51%。 1.2 品种更换第一次换种:始于20世纪20年代,1919年引入金字棉,1920年引入脱字棉和隆字棉,以陆地棉改良品种代替一部分原来种植的中棉,后来分别在辽河及黄河流域成为当地的主要栽培品种[1,2]。第二次换种:在同一世纪40年代进行,于 1935~1936年引进斯字棉与德字棉,1946~1947 年又引入岱字棉,取代了占全国棉田1/2面积的中棉。黄河流域种植斯字棉4号,长江流域种植德字棉531,后为岱字棉所代替[1,2]。第三次换种:在前一世纪50年代进行,1950 年继续引种岱字棉和斯字棉,全部取代了长期在我国种植的中棉与退化洋棉,实现了棉花品种良种化。首先于黄河流域推广斯字棉2B及5A,长江流域推广岱字棉15;而后岱字棉又普及到黄河流域,最高年种植面积达350万公顷(5250万亩)。在新疆于1953~1956年曾引种108夫,克克1543推广种植。同时,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重视棉花育种工作,历经40年的努力取得重大成就。我国自行育成推广面积百万公顷以

运用克隆和转基因技术育成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

运用克隆和转基因技术育成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 摘要 彩色棉花是一种具有丰富色彩的棉花品种,吸引了广泛的 注意。本文介绍了运用克隆和转基因技术育成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对该品种的研究意义和潜在应用。 引言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纤维被广泛用于 纺织品制造。传统的棉花品种主要以白色为主,而彩色棉花则具有丰富的色彩,可以为纺织品增添视觉效果。本文介绍了一项运用克隆和转基因技术育成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的研究,以期推动棉花品种的多样化发展。 1. 克隆技术在彩色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在彩色棉花育种中,克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繁殖彩色棉花 种子。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快速、大规模地复制彩色棉花种子,提高繁殖效率。此外,克隆技术还可以有效避免品种间的杂交,确保彩色棉花新品系的稳定性。 2. 转基因技术在彩色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组来引入新的性状或改 良已有性状的技术。在彩色棉花育种中,转基因技术被用来引入彩色基因,以实现彩色棉花的培育。通过转基因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将来自其他植物或动物的彩色基因导入到棉花中,从而实现彩色棉花品系的培育。 3. 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的培育过程 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的培育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收集彩色棉花材料 在培育彩色棉花新品系种子之前,首先需要收集不同颜色的彩色棉花材料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材料可以来自自然界的野生品种,也可以是已经培育出的彩色棉花品系。 步骤2:进行克隆繁殖 收集到的彩色棉花材料通过克隆技术进行繁殖,以保持其遗传稳定性和纯度。克隆繁殖可以通过离体培养、组织培养等方法来实现。 步骤3:应用转基因技术 对克隆繁殖得到的彩色棉花材料进行基因分析,确定其基因组信息。然后,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彩色基因导入到目标棉花种子中。 步骤4:筛选和选育 经过转基因处理后的种子进行筛选,以确定是否成功引入彩色基因。同时,科研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种子进行后续培育。 步骤5:测试和验证 对筛选出的彩色棉花新品系进行测试和验证,评估其彩色性状的表现和稳定性。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其与传统棉花品种的差异,验证其在纺织品制造中的应用潜力。 4. 彩色棉花新品系的研究意义和潜在应用 彩色棉花新品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第十六章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第十六章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转基因育种:就是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 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育种在技术上较为复杂,要求也很高,但是具有常规育种所不具备的优势: (1)转基因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使可利用的基因资源大大拓宽。(没有物种局限性) (2)转基因育种技术为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适应各种不良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 (3)利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可以对植物的目标性状进行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很强的目的性 (4)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 (5)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还可将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等生物制品。 第一节作物的转基因技术 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转基因植物研究与现状 1.自从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创建到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烟草获得以来,至今已有35个科120种植物转基因获得成功。(植物) 2.先后有30多个国家批准了3000多例田间试验,涉及的植物种类有40多种,2000年已有13个国家种植了商品化的转基因植物。(国家数量) 3.1996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约为280万hm2,1997年增加到1100万hm2,1998年为2780万hm2,1999年增加到3 990万hm2,2000年达到4420万hm2。(面积增长) 4.1996-2000年,转基因作物大部分(85%)种植在发达国家,其中美国种植的面积最大,2000年为3 030万hm2,占全球的68%。其次为加拿大,2001年为320万hm2。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所占份额不断增加,从1997年占全球转基因面积的14%,到2000年占到了24%。其中以阿根廷和中国较多。 5.目前所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为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等,其中以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不同农作物) 6.目标性状: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目标集中在培育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其次为培育抗虫和毒病新品种上。 (二)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与利用概况 1.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 2.主要目标性状是抗虫、抗病、耐盐、抗冻、耐储藏和抗衰老等。已批准环境释放的有49项,包括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番茄、甜椒、线辣椒、棉花、杨树、烟草等10种。 4.目前经农业部审查并经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批准商品化生产的作物已有我国自行 研制开发的抗虫转基因棉花(转Bt及Bt+CpTI双价抗虫棉)、美国Monsanto公司开发的Bt抗

转基因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附件1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8年度课题支持范围 根据转基因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和“十三五”实施计划,针对我国动植物转基因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协调推进技术研发与产品熟化,拓展转基因研究领域,进一步遴选新型重大产品、重要基因和关键技术,2018年拟启动实施11个重大课题和一批重点课题,提升我国转基因动植物研发水平和能力。 一、重大课题 (一)早熟抗病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 1. 研究目标:根据我国棉区结构调整,通过聚合早熟、抗黄萎病、抗虫、抗除草剂和株型等主要性状,培育适宜油后、麦后直播, 以及西北内陆无膜种植的早熟多抗转基因棉花新品系(种),改良棉花品种早熟、抗病和抗除草剂等特性,并示范推广。 2. 研究内容:利用转vgb等基因的早熟材料、转iap和p35等基因的抗黄萎病材料以及抗草甘膦等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

材料,围绕早熟、抗病虫、抗除草剂等重要性状,采用分子聚合育种等技术,创制早熟、抗病虫、抗除草剂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棉花新材料和新品系,培育早熟抗黄萎病转基因棉花新品种。 3. 考核指标:创制早熟、抗黄萎病、抗虫、抗除草剂等转基因棉花新材料30份,筛选转基因棉花新品系30个,转基因抗黄萎病新品系的黄萎病相对病情指数20以下;培育早熟转基因棉花新品种10—12个,累计推广面积1500万亩;申报发明专利10—15项,获得发明专利8—10项,申报品种权10—12项,获得品种权5—6项。 4. 实施期限:2018—2020年。 5. 组织实施方式:采取“择优委托、专家论证”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二)高品质转基因奶牛新品种培育 1.研究目标:以功能型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为重点,完成食用安全评价和功能性产品开发研究,完成安全证书和产品生产许可证书申报,制定转基因奶牛的品种、饲养管理、繁殖

棉花育种资料

课件 (一)我国棉花生产概况 1.三大棉区 黄河流域棉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两省大部,陕西关中,山西晋南,江苏徐淮地区、安徽淮北地区,京津郊区 长江流域棉区: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及河南省南部 新疆棉区 (三)我国自育棉花品种改良过程 1.亚洲棉及陆地棉改良阶段(20-50年代) 2.以提高丰产性为主(50-70年代) 3.丰产、优质、抗病性的综合提高阶段(80-90年代) 4.高强纤维、转基因抗虫棉育种阶段(90年代后) (二).产量与面积 全国8500万亩,单产78公斤/亩,自给率65%, 新疆面积1980万亩,单产114公斤/亩 三纺织工业发展 我国占世界纺织贸易额24.1%,06年的产值2.4亿元,利润928亿 元.06年纺纱1722万吨,较05年高20%,耗棉系数0.6, 棉花用量 1000万吨. 苏新棉858新品系介绍 苏新棉858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新洋试验站新近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系。该品系为杂交棉,生育期128天。出苗好,长势强。株高中等,株型疏朗,通透性好,叶片较小,铃卵圆形,丰产性、稳产性、早熟性好,纤维品质优,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 江苏省2006~2007两年区试的平均结果:铃重5.61克,大样衣分40.01%,小样衣分41.20%,霜前花率90.30%,籽棉产量较对照增产2.70~10.60%,皮棉产量较对照增产2.35~11.50%。2.5%跨长30.20mm,比强度30.40cN /tex,马克隆值4.80。2008年进入江苏省杂交棉生产试验。 一、产量组成 铃数、铃重、衣分、籽棉、皮棉 二、品质指标 长度、细度、比强度、成熟度 三、抗病性 枯萎病、黄萎病(病株率、病指) 四、早熟性(播种-吐絮的天数) 五、抗虫性 棉铃虫、红铃虫 主要概念 籽棉、皮棉、衣分(40%) 生育期:播种-吐絮的天数 铃数,铃重,籽指,衣指 六、四大栽培种 陆地棉、海岛棉、草棉、亚洲棉 陆地棉,2n=4x=52,(AD)1起源于墨西哥南部及加勒比地区,又称高原棉(upland cotton) 18-19世纪引入美国,选出大量的品种,故又称为美棉 常异花作物:遗传纯合难 棉酚:种子蛋白利用难 棉花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产、抗病、优质协调困难 2、黄萎病抗源缺少 3、优质棉品质指标不协调 4、棉花抗高温、后期低温、抗旱、抗涝等较差 5、适于简化栽培品种少 棉花生产面临的问题: 1、花工多、机械化操作难,农民不愿种 2、棉花品质单一,不适合纺织工业要求 3、棉花中杂质多,三丝含量高,不适合纺织工业要求 4、抗病性特别是抗黄萎病性差 一、目标 1、产量高 结铃性强,脱落率低 棉铃大,吐絮畅 衣分高 上述三个指标有负相关。例如,江苏省品种铃小 2、抗病性 枯萎病、黄萎病抗性差、抗源缺 3、抗虫性 转基因抗虫棉、其它抗虫性 4、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品质单一、细度、长度、强度不协调 5、专用棉 低酚棉、彩色棉、早熟、特早熟棉 二、育种策略 1、创造资源、收集资源 2、优中选优、突出重点 3、掌握信息,明确目标 4、杂交种、常规种并重 5、多点鉴定、海南南繁 1.分类概况 锦葵科(Malvaceae),棉族(Gossypieae),棉属(Gossypium) 51个种,其中有41个二倍体种(2n=26),5个四倍体种(2n=52) 4个栽培种:海岛棉(G.barbadense)、陆地棉(G.hirsutum)、草棉(G.herbaceum)、亚洲棉(中棉,G.arboreum) 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细胞学(染色体数目,配对,核型,)、地理分布染色体组A、B、C、D、E、F、G、K 染色体基数X=13 Ⅰ组:Sturtia 1.斯特提棉G.Sturtianum J.H. Willis 2.南岱华棉G.Sturtianum var. nandewarense (Derera)Fryxell 3.鲁宾逊氏棉G.Robinsonii F. von Mueller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一、概述 从70年代重组DNA技术创建,到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烟草获得以来,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接受?抵制?随着技术日趋成熟,转基因作物由实验室进人大田中试,不少作物已向商品化发展。与此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转基因产品作为食品对人体健康问题、产品贴标签问题、运输问题、国际贸易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已引起世界性的所谓“生物安全”的论战。转基因技术实际上已由学术观点分歧,发展到知识产权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甚至政治问题 二、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又名"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 三、几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 遗传转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花粉管通道法是中国科学家提出的。 1.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自从技术瓶颈被打破之后,农杆菌介导转化在单子叶植物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水稻已经被当作模式植物进行研究。 2.花粉管通道法 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并进一步地被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带转基因的新个体。该方法于80年代初期由中国学者周光宇提出,中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来的。该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依赖组织培养人工再生植株,技术简单,不需要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常规育种工作者易于掌握。 3. 基因枪法 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加速(这一加速设备被称为基因枪),将包裹了带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植株,选出其中转基因阳性植株即为转基因植株。与农杆菌转化相比,基因枪法转化的一个主要优点是不受受体植物范围的限制。而且其载体质粒的构建也相对简单,因此也是目前转基因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四、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标记基因(包括选择标记基因及报告基因)用于帮助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筛选和鉴定转化

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探究

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探究 棉花育种的生物技术当前主要在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两方面获得了较显著的进展,通过细胞工程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种质材料,利用基因工程对棉花抗病虫害以及抗除草剂等育种得到了很大的成功,获得的新品种也已经投入到了商品化的生产之中,对我国的棉花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实现生物技术的更加完善的发展与应用,促进棉花育种工作的良好进步。 标签:生物技术;棉花育种;应用 棉花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是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及纤维作物,常规育种在棉花生产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在近几年的棉花育种中对抗虫、抗旱以及抗黄萎病等方面没有较大的进展,生物技术在新材料的创造方面优势较大,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1 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1.1 农杆菌介导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通过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棉花已经成为经典技术,在至今发展起来的棉花转基因技术中,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占据主导地位,应用最为普遍[1]。在使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的获得珂字棉转基因植株之后,这一技术就在国际上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进展也很迅速。并且珂字棉中的几中类型还在还成为了转基因实验中模式品种,提高了转化效率,但是在实际的转基因棉花材料的应用中还需要经过系统选育或者杂交选育的方法去进行处理。通过我国科学家的努力,农杆菌介导技术获得了简单化及具体化的进步,对技术应用的关键点进行了明确,棉花瓶中的规模化转化体系也得到了快速的、多样化的建立,实现了不同转基因技术之间的结合应用,达到了流水线生产的效果,使得棉花转基因技术体系更加的高效,显著的提高了棉花的成株规模,降低了生产成本。 1.2 花粉管通道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花粉管通道技术属于我国科学家独立创造的一种转基因技术,并且在棉花转基因技术中也应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一技术的发明首先是通过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作物进行实验的,然后在棉花上进行转移抗枯萎病DNA大片段取得了成功,后来转基因棉花品种植株由谢道昕等人研究完成,随后科学家又在陆地棉中实验成功,研究出了具有吐絮集中、高产、耐枯萎及抗逆性强等特点的棉花新品种,称为湘棉12号。海岛棉DNA道路陆地棉之后又出现了三种新的棉花品系,随后转基因抗虫棉也得到了应用,而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李付广等人则将双价抗虫基因转入到了中棉所23之中,使得双价转基因材料sGK9708得到了研发与应用。另外,我国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棉花转基因技术体系,花粉管通道技术在实际的使用中不会因为棉花基因型号而产生不良影响,独立自主性较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一致,当前我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还建立了专门的转基因技术

棉花育种

棉花育种 棉花属于锦葵科棉属,是常异花授粉植物。棉花是唯一由种子生产纤维的农作物,也是其最基本最突出最重要的特性。根据Fryxell 的最新分类,棉属Gossyp ium共分4 个亚属、8 个组、9 个亚组、50 个种,分别原产于非洲、中美洲、南美洲、亚洲、澳洲、加拉帕哥斯群岛(位于厄瓜多尔西部)和夏威夷群岛。棉属中有4 个栽培种,2 个四倍体种陆地棉G.hirsu tum L.和海岛棉G. barbad ense L. ,2 个二倍体种草棉G. herbaceum L.和亚洲棉G. arboreum L.。陆地棉和海岛棉分别提供了90% 和5% 的世界棉花产量。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和纺织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棉花皮棉产量、改良棉花纤维品质以及提高棉花的抗病、抗虫性是当前我国棉花育种的重要目标。 所以棉花育种就成为焦点,现国内外棉花育种包括: 1、常规育种(品种间杂交系谱选择法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育种方法) 2、改良回交法(在棉花远缘杂交和受主效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中, 回 交育种得到了广泛应用) 3、随机互交法(理论研究指出, 在自花授粉作物中采用多个亲本进 行一至几轮随机互交可望打破边锁区段, 增加基因重组的机会) 4、轮回选择法(轮回选择法是一种群体改良方法) 5、改良互交法(改良互交法可以说是在随机互交法和轮回选择法基 础上的发展, 它综合了两者的优点。)

6、选择指数法(在棉花中, 构成丰产、优质品种的因素多, 且关系 错综复杂, 进行单项选择难于对多个性状的作用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而选择指数则可协调有关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通过综合选择提高选择效率, 涉及产量和品质的选择指数更易使两者达到理想平衡。) 7、分裂选择法(为克服性状间不良的连锁效应, 施, 一和仆浏提出 在育种上应用分裂交配和选择) 8、单倍体育种(在棉花中产生单倍体的途径有双胚、人工诱发的孤 雌生殖和半配生殖等途径) 9、生物技术 10、诱变育种 11、杂种优势利用 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随着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在育种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早在1991 年就已有将外源Bt 基因导人棉株中的报道[2], 1992 年郭三堆等[3]在国内首先人工合成了全长1824bp 的CrylAb 和CrylAc 融合的GFMCry1A 基因,并于1993 年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外源基因胚珠直接注射法成功导入晋棉7 号、中棉12、泗棉3 号等主栽品种,获得了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株系[4],吴家和等[5]合成的包含CryIAc 和AP 基因双价抗虫基因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冀合321 胚性愈伤组织,经6 代筛选后培育出抗棉铃虫90%的纯合品系,且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此后,多家单位先后获得了不同的抗虫棉。到2009 年底,我国已育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

基因克隆技术与转基因生物

基因克隆技术与转基因生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克隆技术和转基因生物成为了一个热门 话题。基因克隆技术是通过将一个个体的基因与另一个宿主细胞 结合,制造出具有相同基因的个体。而转基因生物则是人工将外 来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内,从而改变其遗传性状。两种技术都涉及 到基因组的修改,因此在讨论这两种技术时,首先应考虑安全性 和伦理问题。 一、基因克隆技术 基因克隆技术对于医学和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医学上,基因克隆技术可以帮助医学研究,帮助了解基因特性,预测 疾病,对疾病的治疗也有密切关系。在农业领域,基因克隆技术 可以用来培育新品种。但是,基因克隆技术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Etika的角度来看,基因克隆技术可能会给生物带来伦理 问题。其次,基因克隆技术制造出的克隆体长得与其它相似,但 由于不同的生长环境或不同的外界刺激,也可能导致体内某些变化,这意味着克隆体具有不完全相同的遗传特征。 二、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生物的定义是指通过改变某个生物的基因,使得生物可 以执行新的行为,或用于新的目的。目前,农业方面的作物使用 转基因生物技术非常普遍。例如,转基因主要用来防范各种病虫害。同时,转基因也可以让人造三文鱼富含omega-3脂肪酸,而 这种脂肪酸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转基因生物 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其次,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转基因生物也可能会导致政治问题。 三、结论 在总结基因克隆技术和转基因生物的优点和缺点后,我们应该 认识到,这两种技术都给带来了科研不小的进展。但是,我们仍 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监管来确保技术的安全性。我们也应该始终 牢记伦理道德的问题,在开展基因克隆技术和转基因生物研究的 过程中,应该多加考虑风险,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同时保护环境 和人类健康。

2016年度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2016年度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棉花提质增效技术创新工程 (一)棉花优质、抗逆功能基因研究与育种新材料创制 1.棉花纤维品质调控基因资源创制及分子改良 重点支持:研究棉纤维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品质特性的纤维细胞蛋白质组学,构建纤维发育的功能蛋白质网络;鉴定棉纤维发育中特异高效表达的启动子及其调控原件与作用机理;研究棉花纤维细胞发育的功能基因和调控机制,构建不同的转基因载体,进行功能验证和棉纤维品质与产量同步改良。 考核指标:分离克隆目标基因5个,鉴定功能蛋白5个;创制筛选出遗传稳定的优质等特异种质材料50份;培育棉花品质与产量同步显著改良的新品系2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SCI论文5篇。 (二)棉花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 1.优质机采棉新品种选育与高质量种子生产加工技术研发 重点支持:围绕自治区机采棉需求,选育一批适宜于机械化作业的品质与农艺、产量性状相互协调且优异的多类型棉花新品种;研发、集成应用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的规模化高质量种子繁育、加工与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创制适宜机械采收的育种新材料(品系)60份(个);选育适宜机械采收的优质高产多类型新品种3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3项;研发规模化良种生产加工质量控制技术规程(标准)草案2套;新品种推广应用100万亩以上。 2.机采棉机艺融合高效关键配套技术及产品研发 重点支持:研发机采棉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的种植模式和田

间配置方式;研发机采棉群体塑造田间诊断及水肥药一体化调控技术与产品;研发抗低温冷害保苗技术及产品;研发机采棉打顶、脱叶催熟等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机采棉化肥减施与替代增效技术及产品。 考核指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研发新产品、新装备4个(台、套);研制标准(技术规程)草案5套;新技术、新产品应用100万亩以上。 3.棉田主要病虫防治及农药减施增效新技术与产品研发 重点支持:研发主要害虫种群控制的新技术及产品;研发棉花重大潜在性害虫牧草盲蝽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农药投入在棉田土壤、棉产品及其衍生制品中的蓄积效应,研发棉田农药施药阈值与安全生产控制及多残留、高通量验证技术及产品;研发棉花主要根部病害防治新技术与产品;研发农药减量增效的施用新技术及产品。 考核指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研发新产品、新装备3个(台、套);研制标准(技术规程)草案3套;新技术、新产品应用50万亩以上。 4.互联网+棉花流通技术创新与平台研发应用 重点支持:强化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棉花流通环节的应用,研发新疆棉花数据库应用与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棉花流通系统及平台构建技术;构建数据库--电子商务—流通物联网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棉花流通平台并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3项;研制新疆棉花数据库应用与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棉花流通系统,构建互联互通的互联网应用平台3个,并开展示范。 (三)棉花提质增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应用 1.棉花节本增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应用

中考生物专题08 生物技术(第01期)-2019年中考真题生物试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08 生物技术 1.(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下列生物技术中,不能改变生物体基因组成的一组是 ①嫁接技术②杂交技术③扦插技术④组织培养技术⑤转基因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嫁接技术、③扦插技术、④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生殖,都不能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 ②杂交技术用不同品种杂交获得杂交品种后,在杂交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⑤转基因技术是将目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基因组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 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因此能改变生物基因组成。 2.(2019年新疆)研究人员把抗稻瘟病的基因连接到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细胞的DNA分子上,培育出抗稻瘟病水稻。这种生物技术是 A.转基因技术 B.克隆技术 C.微生物发酵 D.仿生技术 【答案】A 【解析】研究人员把抗稻瘟病的基因连接到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细胞的DNA分子上,使该水稻获得了抗稻瘟病的能力。这种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下列科学研究和探索发现工作中,不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的是A.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制 B.转基因抗虫棉的独立研制 C.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 D.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答案】B 【解析】2007年10月11日我国科学家对外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绘制完成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因此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制,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

成,A不符合题意;美国是第一个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中国是独立自主研制成功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转基因抗虫棉的独立研制,不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B符合题意;1929年周口店的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独立主持,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C不符合题意;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是由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完成,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4.(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鲜牛奶在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一定能变成酸奶 B.克隆技术的原理是遗传基因在不同生物间相互交流 C.袋装蔬菜保鲜时减少氧气浓度的首要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D.无土栽培可实现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农业生产模式 【答案】D 【解析】鲜牛奶在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不一定能变成酸奶,如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鲜奶煮沸后没有冷却就接种,乳酸菌在高温下失去了活性不能发酵,A错误;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原理是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在贮存蔬菜、水果时降低氧的浓度,目的是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蔬菜的储存时间,不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C错误;无土栽培节约了土壤资源,节省了占地空间,可实现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农业生产模式,D正确。 5.(2019年江西省)我国利用外源DNA片段转化技术,培育出能向细胞外分泌蔗糖的蓝藻。该技术属于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 【答案】C 【解析】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内巧妙地进行拼接组装,然而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从而改造其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我们需要的新品种。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能够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6.(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下列哪项不是基因工程应用的实例 A.抗虫棉的培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