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部地区利用外资承接产业转移的博弈分析

中部地区利用外资承接产业转移的博弈分析

中部地区利用外资承接产业转移的博弈分析
中部地区利用外资承接产业转移的博弈分析

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

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法律系2011级经济学1班11040104 董雪丹 【摘要】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便捷途径,是实现充分开放合作的重要突破口,是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要强抓机遇,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增强承接能力,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我国经济加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与水平,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可以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承接地区 【正文】 一.产业转移的基本状况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区域间经济关系的优化具有重要义意,并进而影响部分企业的战略决策。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地区,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过程和现象。产业转移在本质上是现有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的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以及产业较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进行产业转移可以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与水平,产业转移可以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减少劳动力的剩余,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改变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可以促进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可以促进产业区域结构调整,可以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二.承接产业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是指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主动做好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抓住历史性重大机遇促进产业聚集,增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三.影响承接产业的因素 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的政策、地价的昂贵、环境的污染等,其中最重要的有: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3.市场因素 四.承接产业转移与就业 产业转移给承接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有利于承接地区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各个区域的优势,更新承接地区观念,促进承接地经济的发展。

中西部产业转移能力的干扰体

中西部产业转移能力的干扰体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区位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发展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从此引领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出现“民工荒”、“电荒”等现象,以及地价房价不断上涨和交通拥挤等问题,生产要素供给趋紧,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急需“腾笼换鸟”把部分产业转移至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与此同时,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作出重大调整,鼓励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而中西部各个省市区也无不希望承接产业转移,藉此快速大规模地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有关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关注的是国家层面,其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是由赤松(Akamatsu,1962)提出,经大来(Okita,1985)、Vernon(1966)和小岛(Kojima,2000)等人不断完善的雁型模式理论,该模型指出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特征(Vernon,1966)、要素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是雁阵式的产业转移发生的主要原因。[1]刘易斯借鉴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提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同样把产业转移与比较优势的变化相

联系,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产业转移的主体,指出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是由于非熟练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2]在产业区域转移的微观层面的理论研究上,邓宁(Dunning,1977)认为产业组织决定的所有权优势、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区域优势和交易成本决定的内部化优势是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上述理论分别从产业、产品、企业的角度考察了产业转移的原因,其实质是反映了新古典分析框架内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假设条件下比较优势的转移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转移。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Krugman(1991)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NEG),更加关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并存的现实世界中的产业转移现象,基于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的相互作用更为深入地探讨了产业集聚和转移的微观机制,他们强调区域之间的运输成本是决定区域产业转移的关键变量,认为运输成本的下降也能促进产业的集聚、扩散和转移。[3]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同地区间经济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因此上述理论虽然多为国家层面的产业转移理论,却可以作为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的借鉴,如蔡昉等(2009)提出大国雁阵模式并指出中西部地区具有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能性和可持续性[4],刘志彪等(2008)从构建国内价值链的角度提出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内迁入中西部地区。[5] 产业区际转移作为发达地区实现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追赶发达

承接产业转移要在五个必须上下功夫

承接产业转移要在“五个必须”上下功夫 李建民 近三年分管招商引资等工作以来,我多次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招商,亲身感受到了这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滚滚浪潮,真切感受了他们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冒”、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和气魄。他们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是:观念“新”、气魄“大”、办法“活”、措施“硬”。一路走来,我感触颇多。启发最大的就是祁阳必须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进一步加快承接“长珠闽”等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实现资源、资金、市场共融共享。具体来讲,要在“五个必须”上下功夫: 一、承接产业转移必须要抓住机遇,抢占先机 当前,我们在发展上面临的最难得的历史机遇,就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近年来,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等一些企业受环境、用电、用地、用工等问题的影响,尤其是《劳动法》出台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冲击很大,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利润空间大受挤压,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要求非常迫切。据商务部门统计,近三年,“长珠闽”地区将有近1.4万亿资金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这对于承东启西的祁阳来说,是一次弥足珍贵的机会,必须抓紧抓牢。一要快行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产业转移一般就是3-5年,机会稍纵即逝。目前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绝招、怪招层出不穷,竞争十分激烈,谁在这轮竞争中抓住机遇,谁就会争得头阵,抢到“红绣球”。要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增强主动性和紧迫感,变“坐等客商”为“敲门招商”,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变封闭清高为礼贤客商,南下东进,广撒“英雄贴”,诚邀天下客,引发一轮又一轮招商引资“冲击波”。二要大力度。坚持全党发动、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将广大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兴奋点聚焦到招商引资上来。要借鉴清城区每个镇成立招商办,安排5-8人专门招商的经验,迅速将赴广州、东莞、深圳等地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思路和举措调研报告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思路和举措调研报告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进入调整期,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拉开了序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呈加快发展之势;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明确加快曲靖煤电及新能源基地、重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基地和省内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建设。由于曲靖是能源保障基地和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因此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县必须进一步加快培育特色生态产业、加快建设滇东北开放重地。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从**县情出发,剖析现状、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思路和举措的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县承接产业转移基础现状及特征 **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空虚。冲破思想藩篱,树立开放意识,“借鸡生蛋、借力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县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始终坚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统筹城乡改革等重大机遇,着力建设基础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大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规模逐年增长、层次逐步提升,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目前投

资5亿元的众诚爨玉石材有限公司、投资亿元的丰瑞油脂公司、投资亿元的原乡酒业、投资亿元的**县磷化工公司、投资亿元的**县南磷电冶公司、投资亿元的新海丰渔业公司等大型企业招商引资企业成功落户**特色工业园区,稳步健康发展,近期已签订协议项目有福建省莆田市湄艺实业公司的旅游工艺品加工项目,计划投资亿元;秸杆发电项目。 (一)**县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优势 1、政策优势 近年来,**县委、政府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区位优势 **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东沿黄泥河与贵州兴义市接壤,南与广西西林县隔南盘江相望,是云南进出沿海地区的东大门,素有“滇黔锁钥”之称,是云南的东大门。交通便利,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2016年9月建成通车,距离出海口广西防城港公里,昆明至**高等级公路提质改造2016年开工。南昆铁路、国道324、省道曲西公路横穿境内。距昆明机场220公里,距兴义机场90公里。县内乡镇、行政村通油路、水泥(弹石)路率和自然村通路率分别达100%。 3、资源优势: (1)、水资源:全县水能资源隐藏量丰富,水资源

产业转移格局中的不同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分析(老稿)

产业转移格局中的不同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分析 区域经济学江朦朦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为了寻求最有力的生产经营地点,降低生产成本,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无论是国际间还是国内地区之间,都出现了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趋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本文分析的重点在于产业承接方的承接能力,试图构建一组指标,对国内东中西三大地区产业承接能力进行衡量。 关键字: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产业转移承接力主成分分析法 一、问题提出和文献综述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为了寻求最有力的生产经营地点,降低生产成本,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无论是国际间还是国内地区之间,都出现了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趋势。 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是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其前提是不同地区处于产业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即处于不同的梯度,高梯度地区的产业因成本上升而往低梯度地区转移的趋势。产业梯度转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地区的边际产业在内外部力量的驱动下,借助企业的跨区投资活动,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从而使产业在国内不同区域间发生空间转移的过程和现象。从微观看,产业转移无疑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从宏观上看,它对转入区和转出区将产生不同影响,而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有利的,也有可能是不利的。在现实经济中,为争夺各种有利资源,吸引企业迁入或防止企业迁出,各地区招商引资的竞争近年来也日趋激烈。 国内的学者认为我国地域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序选择应当是:由东向西,按技术梯度,由先进技术地带东部逐渐到中间技术中西部地带。根据梯度推移理论,发达地区的产业可以通过梯度推移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从而缩小两地区差距。 在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本文分析的

(完整版)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 1、因地制宜承接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吸引内外资参与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2)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加强资源开发整合,允许资源富集地区以参股等形式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3)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4)装备制造业。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所需的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5)现代服务业。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大力承接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积极培育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质量检验、科技成果转化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相关产业的销售、财务、商务策划中心,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依托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省会等中心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培育和建立服务贸易基地。(6)高技术产业。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创新要素对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支持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园”,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7)加工贸易。改善加工贸易配套条件,提高产业层次,拓展加工深度,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局。发挥沿边重点口岸城镇区位和资源优势,努力深化国际区域合作,鼓励企业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加快发展。 2、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 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增强重点地区产业集聚能力。 (1)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把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供电、防灾减灾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各

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

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 【摘要】: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化作用的结果,产业转移是导致区域综合实力变化的基本因素。鉴于其对区域经济实力、区域功能、区域就业、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产业集群成长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理应成为缩小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事实上,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国际四波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浪潮以及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的东南沿海等国家和地区的先后崛起也在实践中印证了这一理论命题的可行性。耦合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而联合起来,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作为产业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产业空间集聚已成为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渐也呈集群化路径的规律与趋势。在此背景下,促进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的交互耦合发展逐渐成为理论界、决策部门和实业界的共识。相关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创新效应以及网络效应等既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跨国公司投资和区域产业转移的重要决定因素。珠三角、长三角的实践也昭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往往与以产业集群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空间集聚联系紧密。可见,产业集群是产业转移的结果,产业集群本身包含着产业转移的因素,从而形成“吸引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入产业集群—集群成长—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产业转移”的耦合发展效应。国际经验和我国的现实表明,区域产业转移和产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业集群均是区域发展图景中的重要因素,而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之间 存在着交互耦合的关系。但隐含的问题是:二者交互耦合的机理是什么?能否从时空角度予以定量模拟?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实事求是予以回答的问题,也是本文的宗旨所在。本文运用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借鉴国内外有关产业转移、产业集群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沿理论成果与先进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相结合及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以分析其耦合机理为主线,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分析了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系统耦合的内容与路径、动因与驱动力机制、模型设计与度量及其效应。第1章为导论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对相关概念作了界定,介绍了研究方法和思路。第2章是有关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与进展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从国外有关产业集群的创建性研究和国内的探索性研究入手,对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比对,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的耦合模式—产业集群化转移的概念、内涵、动因、模式及效应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第3章是对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内容、模式和路径进行的深入分析。从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区域产业转移集群化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区域产业转移系统和产业集群系统的复杂性,从集聚、非线性、流、多样性和创新角度阐释了区域 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系统耦合的内容,指出产业集群化转移是 腹有诗书气自华

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总结

一、我县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一)办好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载体。2005年以来,我县以基础设施与长三角接轨为出发点,累计投入资金10余亿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初步建成了9平方公里“七通一平”的开发区。形成了一个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体、3个特色工业园为补充的投资平台,为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包括土地、税收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洼地”效应明显。 (二)将招商引资作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抓手。针对长三角地区资本外溢的机遇,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实际工作中坚持“三个不变”,即全民招商不变、分解任务不变、考核奖惩不变,成立专业招商小分队,在长三角重点地区设立招商办事处,各乡镇拿出1/3人员抓招商、1/3人员为招商搞服务,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2007年全县到位省外资金18亿元,是2002年的7倍,今年预计将完成内资27亿元、外资2200万美元。 (三)有选择地将重点产业作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主攻方向。根据我县产业发展导向,我们把招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产业招商上。通过研究长三角资本的流动及投向,确定把机电产业板块、纺织服装劳动密集型产业板块作为主攻方向,编制了重点产业招商引资目录,出台优惠政策,以促进我县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以优质的服务和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在努力改善硬

环境的同时,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投资者”的理念,全力抓好软环境建设。县行政便民中心建成行政审批办证、招投标交易、“二个平台”,提供快捷、高效和方便的“一站式”全程服务,帮助外商开展全程代理服务和投诉受理服务,坚决为外商在*******发展保驾护航。此外,还出台了“鼓励引荐外来投资兴办奖励办法”、“******优惠政策18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公开承诺让利于商、取信于商。真诚的服务、丰厚的投资回报和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产生了强大的集聚效应。 二、金融危机影响 全球经济在美国次贷危机和高通胀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正面临滑坡,呈现衰退趋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很多沿海中小企业因原材料成本、汇率上升而出口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出现倒闭或停产,也影响到外地客商在我县投资项目的进展。从今年9月和10月投资情况看,9月份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同比增长30.2%;10月份4.91亿元,增长29.6%,环比和增幅均呈现下降态势。金融危机直接降低了客商的投资意愿和能力,从而延缓了其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并影响到已投产企业的效益,降低了投资者信心。 三、进一步做好我县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 (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园区经济发展的良好平台。完成开发区一期规划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二期开发建设步伐,设立电子产业园区;继续加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拓展开发空间。 (二)紧抓长三角地区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的资源、产业、体制的比较优势。继续推进招

六大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较分析

为促进地方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近年来国家共批准设立了 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湖南湘南、湖北荆州、黄河金三角(跨山西、陕西、河南3省)等6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本文对各示范区之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六大示范区基本情况 从地区分布来看,皖江城市带、湖南湘南和湖北荆州示范区属于中部地区,广西桂东和重庆沿江示范区属于西部地区,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横跨中西部地区的山西、陕西、河南3省。 ——广西桂东。2010年10月设立,范围包括梧州、贵港、贺州、玉林4市;土地面积4.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0.2%;2010年末总人口172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3.4%。 ——皖江城市带。2009年1月设立,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市全境和六安市舒城县、金安区;土地面积7.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4%;2010年末总人口3079万人,占全省45%。 ——重庆沿江。2011年1月设立,范围包括涪陵、巴南、九龙坡、璧山、永川、双桥、荣昌等7区县;土地面积0.6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2010年末总人口550万人,占

全市16.6%。 ——湘南地区。2011年10月设立,范围包括衡阳、郴州、永州3市;土地面积5.7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7%;2010年末总人口1797万人,占全省25.3%。 ——荆州地区。2011年12月设立,范围包括荆州、荆门、仙桃、潜江、天门5市;土地面积3.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2010年末总人口1388万人,占全省22.5%。 ——黄河金三角。2012年5月设立,包括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土地面积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00万人。 二、六大示范区发展现状 从各示范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具有以下共性特征: 一是大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截至2010年,广西桂东、皖江经济带、重庆沿江、湘南地区等4个示范区工业化率分别为42%、47.3%、47.6%和41.4%,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黄河金三角地区各市多数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湖北荆州示范区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 二是都重点围绕对接区域主导产业进行承接。各示范区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均十分注重发挥原有产业优势和承接区域的

承接产业转移

推动中部崛起、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具体化。 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势在必行, 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在减弱,外延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广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已成为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而专门制定的规划,规格高,意义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于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承接是一种手段,承接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首要的是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结合起来,坚持高起点引进、高水平承接,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政府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软硬环境营造等,可以有效避免产业承接和转移中的无序无度,同时要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让企业成为产业转移的主体。 “承接”和“示范”,是未来示范区建设的关键。 规划中的示范区,应当是深化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重要板块,努力实现以区域对接促产业转移,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它将开辟科学承接的新路径,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当前东部地区存在的“区域内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存在的无序承接、低水平重复承接等问题;它将成为产业承接的平台,增强产业承载力,它要在着力加快自主创新的进程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它将是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和谐新区,亦是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和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先行区。 准确定位是确立整个地区发展战略方向的基础。“立足安徽、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的区域定位,以及“建设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的功能定位,决定了示范区当建设成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战略定位。 “一轴双核两翼”,创意空前的产业空间格局构想,铺展了皖江发展的宏大篇幅,彰显出安徽人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量。

产业转移(教案)

适用学科地理适用年级高二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 主干考点 1.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案例,考查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意义 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近三年考情2019年海南卷第6-7题;2019年江苏卷第21-22题;2019II卷3-5.; 2019江苏卷27 分析预测 高考还将利用区域图来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通过两地产业转移,来分析总 结产业转移的规律。或者利用产业转移案例,考查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精讲 1 一、产业转移 1.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2.目的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销售市场 追求更高利润 3.产业转移的原因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 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深化探究】 1.产业转移的规律 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一、知识讲解

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 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 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例题1】 【题干】(2019年江苏卷21-22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 西移,1993 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图12为“2019 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 ~2题。 图12 1. 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B. 东部地区环境退化 C. 广西生产成本较低 D. 广西消费市场广阔 2. 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技术 B. 资金 C. 地形 D. 气候 【答案】1.AC 2.CD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1.蔗糖产业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发展需要以甘蔗种植为依托,东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地价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已经不适宜蔗糖产业的布局,广西低价,劳动力成本均较低,所以选择AC 2.广西与东部地区比较,资金和技术都不占优势,排除AB,选CD 【例题2】 【题干】(2019年海南卷第6-7卷)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 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2019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 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019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010亿元。据此完成3~4题。3.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A.南康资金雄厚 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C.南康木材丰富 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 4.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承接产业转移(1)

承接产业转移 1清远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产业转移是伴随着国际制造业的升级和零售业壮大而生的,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地区间的产业转移。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 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哪个地方的环境适宜,投资商就飞到哪里,产业集聚也就孕育而生。靠什么争夺产业转移的落地权,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清远的优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优势。清远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下游,地处珠三角与粤北山区结合部,为粤、湘、桂“三省通衢”,是接受港澳和珠三角经济辐射的最前沿。清远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106国道、107国道纵贯南北,大、小北江通达港澳。随着清连、广乐、漳昆、二广等四条高速公路、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及延伸至清远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等的建设,清远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资源优势。清远拥有丰富的土地、矿产、水力、旅游、农副产品和人力资源。全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土地开发率仅占国土面积的4.7%,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以上,可为发展大工业提供充足的土地。全市总人口400多万,劳动力充足富余。 (3)环境优势。清远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美丽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成为全省生态旅游的新“亮点”。近年来,清远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漂流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龙舟之乡”、“港澳及海外华人眼中最具魅力的休闲度假之都”、“中国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等称号。清远空气质量良好,环境综合指数居全省前茅。

产业转移教案优质课比赛(供参考)

第二节产业转移(教案)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运用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认识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产业转移案例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意识,认识区域协调,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学会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区和产业迁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有了区域联系、产业结构升级的知识储备,又对区域分析、区域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产业转移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让学生想思考,敢探究,进而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达。【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会学”达到“学会”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力求把引导学生如何学贯穿始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图文材料,怎样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从哪些方面归纳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这样设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图文材料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投影本课学习的课题和主讲人信息幻灯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并播放背景音乐(恩施利川民歌《龙船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富士康大举内迁》视频) 问:富士康公司经历员工的13连跳后大举内迁,是那些因素促使其内迁,企业的内迁又会给区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产业转移(板书)。 ●设计意图: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能够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三、结合视频材料和图片,明确概念,比较分析,区分类型,寻找规律 师:那么何谓产业转移?——概念(板书)(投影《什么是产业转移》)深圳富士康内迁反映出这样一种现象,即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过渡: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世界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先播放《世界产业转移史》视频,再投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图) 师:结合视频和图片,请同学们思考: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带答案)

芭比娃娃销售遍及了全世界150多个国家的市场,每一秒钟就有两个芭比娃娃在世界 年以来,出售整套芭比娃娃及其家庭成员的数量加起来,比绕地球 目前制造芭比娃娃的头发、塑料,产自日本与中国台湾省,模子、油漆及关键装饰材.劳动力:具有充足、高素质且⑤___________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

、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污染严重 B. 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我国服务业发达 D. 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这使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其有利条件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A.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C.国内经济合理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化

图甲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B. 长江三角洲 C. 环渤海地区 D. 闽南地区 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制造和生产环节 B. 品牌和核心技术 山东省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域构成示意图(1)①、②、③的产业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型产业为主。(2)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答案: 【即时训练】 B A 【合作探究1】 (1)产业转移 原因: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进行产业转移。 (2)劳动力丰富、廉价,内部交易成本低 (3)市场因素,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 【合作探究2】 1.经历了从轻工业到重化工业到高科技工业的变化。 自50年代开始,台湾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每一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或区外转移,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2.产品生产环节包括设计、加工和营销,但各阶段的附加值是不同的,设计和营销的附加值较高,而加工环节的附加值较低。这种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但长期这样发展下去,会使发展中国家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 3.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课堂练习】 1-5 A A A D A 6-10 C B A D B 11-16 D B C B B D 17.(1)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劳动密集 (2)缩小日本本国的生产规模,使大量工人失业。 (3)距离日韩近;劳动力成本低;政策优惠(或土地地价低);消费市场广阔;有一定工业基础等。

产业转移的新形势及承接对策

产业转移的新形势及承接对策 武珺 (中共开封市委党校,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随着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积极承接国际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于中部各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形势和特点,探讨了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承接对策。 关键词:产业转移形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浪潮,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中部各省在能源供应、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基本设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产业层次较低,就业压力较大,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加快发展特别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因 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国内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之间都客观存在着产业梯度差异,产业适时转移是高梯度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需要。 首先,国际产业转移持续推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目前,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全球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国际产业转移层次不断提高;服务业成为产业转移的热点,高新技术产业出现转移趋势;国际产业转移方式不断创新,项目外包日益成为主流方式;产业链条整体转移趋势明显,关联产业协同转移现象增多;跨国公司投资日益多样化,主导着全球产业调整转移。在全球产业调整转移的大背景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一些产业呈现“挤出效应”,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其次,沿海地区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压力促使产业加快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突出问题

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配套能力较弱。我县工业不够发达,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目前落户XX县的优势项目太少,而且带动性不强,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资源类产品比例过高、高科技产业比重偏低,发展方式粗放,工业增长过分依赖煤炭、电石、铁合金等传统产业,产业链不长,产业配套服务能力不高,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产业的上、下游服务企业,物流配送、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功能配套等严重不足。 (二)专业技术人才供应不足。我县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大批流向发达地区,具有产业专业技能的劳动力相对缺乏,高科技人才更是稀少,制约我县经济的发展。 (三)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从XX实际看,当前农业、制造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集聚度不强,产业体系尚不完善,生产经营相对落后;农业、制造业的结构矛盾仍很突出,资源型产业仍然占主体地位,附加值和商品率不高,对服务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少行业提供的服务项目和产品较为单一,产业之间、服务之间、地区之间对接不够,难以形成互为补充、互为发展的产业体系,服务业发展不能形成集约优势;城市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动性不强,成为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四)项目审批手续繁多。我县的工业项目,以高载能、化工项目居多。按照现行国家的审批体制,其立项、环评、安评等手续均在自治区办理,县上只有申报权,增加了审批难度和审批时间。近年来,国家又实行了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一宗土地最快审批下来,也要在半年以上,致使一些项目错过了最佳投资期而流产。 (五)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仍然是我县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现有中小企业的全部负债资金构成中,比重最大的前三项来源分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亲朋好友(民间)借款以及信用社贷款,在融资过程中,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商业银行贷款,单一、狭窄的融资渠道严重制约了我县企业的融资能力。

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衡阳具有交通区位优越、工业基础厚实、劳动力资源充足等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提高产业承接的有效性,促进我市加工贸易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最近,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调研,得到了一些有益启示。 一、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省发改委支持下,衡阳市充分发挥珠三角“大后方”的区位优势,“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和人口大市的资源优势以及老工业城市的产业优势,大力实施湘南大开发战略,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我市共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家,发展加工贸易企业家。特别是年到年两年时间,我市承接产业转移企业从家递增至家,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从万美元递增到万美元,今年月份我市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家,发展加工贸易企业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层级显著提高。承接转移的产业由资源型、劳动密集型逐步向高端制造型及生产服务型转变,承接企业逐步由沿海企业向央企、国企转变。年来,我市承接的企业中,高科技、高端制造企业明显增多,日本欧姆龙、台湾富士康、中兴通讯、德国西门子、荷兰帝斯曼、深圳瑞达等一批知名

企业成功落户我市,制造业所占比重将近。一些大型央企如中钢、中建材、中核、中盐、中航、中石油、中石化、中兵装、中国五矿、国电集团、国机集团、中国一拖、国药集团等已进驻衡阳。目前,已有家世界强、家央企在进驻我市。同时,我市还引进了广发、民生、交通、招商、中兴、光大等家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商务服务企业。引进企业规模上,总投资超过亿元的有余家。 (三)平台有效提升。一方面,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改善。我市现有工业园区个,其中省级工业园区个,市直“一区两园”(高新开发区、白沙洲、松木工业园),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完成“七通一平”面积平方公里。近三年来,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建成园区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万平方米,为承接产业转移打下了很好基础。另一方面,工作平台明显提升。年,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我市华新开发区、耒阳经济开发区等成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基地或示范园区,衡东县和耒阳市成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或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试点县。目前,我市与深圳共建的白沙洲工业园得到了很好发展,年我市还新建了台湾工业园。 (四)服务更加到位。建立大通关协调机制。商务、海关、外汇、检验检疫等部门加强联络协调,保证加工贸易企业货物快捷通关。衡阳海关实行小时预约便捷通关服务,推行特派员驻地监管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为加工贸易企业节省了以上的时间和成本。加强口岸基础设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