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煜《相见欢》教案

李煜《相见欢》教案

李煜《相见欢》教案
李煜《相见欢》教案

相见欢

教学目标:

1体会无形情感有形化的表达效果

2.西楼、梧桐意象的把握

3.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教学过程:

导语: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人,只要经历了世事,就不可能没有愁绪。在我们刚刚学过的唐诗中,就有李白寄托与明月的“愁心”;有韦应物因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淡淡的忧伤;更有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极度苦闷——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另一类愁绪——亡国之愁。

一、文学常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词:是诗的别体,起于唐,盛于宋。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李煜《相见欢》教学设计

李煜《相见欢》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李煜及其作品风格,熟读并背诵。 2、细读品味,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凄楚的情思和绵延不绝的愁绪。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型:新授课。 一、释题导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表现词人满腔幽愤,悲愤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 二、整体感知: 1、关于作者: 李煜,我国古代杰出词人,南唐最后一个皇帝。精于书画,妙于音律,文学方面才能尤为突出。他25岁继承王位。15年后,宋师南下,他国破家亡,肉袒出降,被押送至汴京,成为阶下囚。赵匡胤因他曾拒命违抗,守城不降,便封他为违命侯。三年的囚徒生活,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在此时,他写下不少真挚沉痛,深切而又凄恻动人的词篇,占他一生词作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相见欢》等几首词最为人传诵,成为他的代表词作。 李煜入宋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义无穷,被称为是“神秀”之作。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翻译:一年的时光何时才是尽头?往日的事情记得很多很多。昨夜里春风又吹到了我居住的小楼,明月下故国又浮上了我忧愤的心头。雕绘栏杆和玉石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教学设计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本诗,并且可以背诵。 2、学习诗文中出现的生字,可听写。 3、理解诗词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有曹操,今有毛泽东。他们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而且在文学领域均有建树。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都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位国君在文学领域被称为词中之帝、天才的词人。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然而李煜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唐后主李煜和他的《相见欢》。 二、教师范读 三、学生自由读 四、学生范读,师生共评 五、齐读 六、内容分析 1.通过反复朗读,你读出了词人的何种情感? 明确:用词中的语言表达就是“离愁”。然而,此词的“离愁”,沉重哀伤,不是单纯的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而应该包含着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这还得从李煜的人生经历说起。 2.李煜的人生经历(或本词的创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第六子。961年6月李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15年,史称南唐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975年,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被送解到汴京,宋以他屡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为违命侯。太宗即位后,晋封他为陇西郡公。 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这种药,人吃后状如机弩,前仰后合,就像被拉开又放手的弓,一会儿直,

一会儿弯,如此数十回,便一命呜呼)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作为降王,宋太宗在生活上并没有难为他。但是他们却剥夺了李煜的人身自由,并且百般凌辱他的人格和尊严。他有时拼命饮酒,为的是暂时麻醉一下痛苦的神经,但酒力一过,哀愁忧苦又一齐涌来;他有时又寄情梦幻,一晌贪欢,而一梦醒来,终究是幽凄寂寞。“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他只有用笔,用颤抖的心音,填写一首又一首小调,长歌当哭。 3.在了解了作者之后齐读(语速稍慢)。 4.再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抒发了深切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5.词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 (1)分析上阕所绘之景。 词人独自凭栏,抬头是残月一钩,俯首是寂寞梧桐。梧桐,在古典诗词中,从来就是个表现愁情的物象,“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等等,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秋天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是由君主沦为囚徒的李后主呢?想当年为君主之时,所居之地是“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而如今,却被锁在深院之中,怎不生亡国之痛。 (2)你从“无言独上西楼”一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苦闷、孤独之感了吗? 词人独上西楼的“独”字与从前形成鲜明对比。从前上“凤阁龙楼”陪伴着的是“春殿嫔娥鱼贯列”。爱妃宫娥,前呼后拥。还有大周后、小周后的陪伴,其乐融融,欢声笑语自不待言。而如今却无人共语,有一肚子的苦楚没处诉说。凭栏远眺,“三千里地山河”均成了别人的,何时还我自由之身。想罢不禁泪如雨下,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一齐涌上心头。 (3)下阕直抒愁情妙在何处? 愁本是抽象的,如何把抽象之物具体化,让读者可感?很多诗人词人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6.总结。 这首词作者善于用平常、朴素而又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表现出深刻而又真挚的思想感情。虽然这个亡国之君是个不称职的皇帝,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词作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读读李煜的词吧,也许你也会“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教学设计

词三首 教学目标:1、有感情背诵这首词。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的情感。 3、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同上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相见欢》 一、导语 古有曹操,今有毛泽东。他们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而且在文学领域均有建树。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位国君李,他虽然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但在文学领域被称为词中之帝、天才的词人。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南唐后主李煜和他的《相见欢》。 二、教师范读 三、学生自由读 四、学生范读,师生共评 五、齐读 六、内容分析 1、通过反复的朗读你读出了词人的何种情感? 用词中的语言表达就是“离愁”。然而,此词的“离愁”,沉重哀伤,不是单纯的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而应该包含着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这还得从李煜的人生经历说起。2、李煜的人生经历(或本词的创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961年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975年,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宋以他屡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为违命侯。太宗即位后,进封他为陇西郡公。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这种药,人吃后状如机弩,前仰后合,就像被拉开又放手的弓,一会直,一会弯,如此数十回,便一命呜呼。)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作为降王,宋太宗在生活上并没有难为他。但是他们却剥夺了李煜的人身自由,并且百般凌辱他的人格和尊严。他有时拼命饮酒,为的是暂时麻醉一下痛苦的神经,但酒力一过,哀愁忧苦又一齐涌来;他有时又寄情梦幻,一饷贪欢,而一梦醒来,终究是幽凄寂寞。“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他只有用笔,用颤抖的心音,填写一首又一首小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相见欢》教学设计

相见欢 教学目标: 1体会无形情感有形化的表达效果 2.西楼、梧桐意象的把握 3.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教学过程: 导语: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人,只要经历了世事,就不可能没有愁绪。在我们刚刚学过的唐诗中,就有李白寄托与明月的“愁心”;有韦应物因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淡淡的忧伤;更有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极度苦闷——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另一类愁绪——亡国之愁。 一、文学常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词:是诗的别体,起于唐,盛于宋。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赏析 1.词的段落称为“阕”或“片”,此词分上下两阕。在表达方式上,上阕下阕分别是哪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或叙事,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上阕是描写——写景,下阕是抒情。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无言,为何无言? ——因为“独”,即“独自”。词人此时是阶下之囚,无人陪伴,与谁言说?自然“无语”。由此可见,此处之“独”,虽解释为“独自”,却包含了“孤独”之意。 ——西楼。西楼未必在西边,西楼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传统意象,带有哀愁哀伤之意(因西方是日落之地,日落象征衰弱或死亡)。同时,西楼是望月之地(相对于东升的月亮来说,什么楼都在西边),西楼又具有怀人思乡之意蕴。在此时,词人登上西楼他想到了什么? ——故国,想到自己当皇帝时的奢华生活。 ——月如钩。如钩之月就是残月。残月后半夜才出现,作者此时登楼,说明什么?残月有何何象征? ——说明作者夜不能寐。为什么?愁。囚徒之愁。残月,象征了残缺,象征了词人故国和人生。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深院、清秋”这些意象,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寂寞,悲凉。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之《相见欢》教学设计语文版

《相见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作写愁情的绝妙之处,积累写愁词句。 2、能力目标:学会品析鉴赏诗词。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 教学重点 1、品字析句,鉴赏诗词。 2、体会词作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 教学难点 把握词作情感基调,进而体会主旨,师生共同分析写愁情的绝妙之处。多媒体演示等帮助理解。 教学过程 1、深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跟我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975年,仿佛看到,在清冷的深秋之夜,一位双鬓斑白、面容憔悴的男子,踏着深院中满地的梧桐落叶,独自登上西楼,他默默无言,面对深院中紧锁的重门,面 对树枝上稀疏的秋叶,面对如钩的寒月,面对故国三千里地山河,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听他吟诵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教师: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学生:李煜 教师:大家对李煜了解多少呢? 学生明确:他是南唐后主、词中帝王的李煜。我们知道他的词以南唐亡国分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写 奢侈豪华的宫庭生活;后期主要是回忆往事,怀念故国,描述被囚禁后的苦闷生活。 今天,我们学习他后期的一首词作《相见欢》。 2、学生自由朗诵词作,进一步体会词作感情。 【媒体演示】 3、让学生自己理解词意与作者的感情。(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把握主旨)【小组自由讨论】

明确:词题必须扣住“离愁”。【板书】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闺房中的相思之愁,也不是游子的羁旅之愁,而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故国的愁绪。【媒体演示】 4、教师:大家找找词中有哪些意象(景物)? 明确:意象:【媒体演示】 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 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 梧桐——隐含家国之悲 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西楼”、“残月”可联系“月满西楼”或“西楼望月几回圆”理解) (“梧桐”可联系“梧桐更兼细雨”理解) (院深大而显人少,可见寂寞、孤单) 5、具体研读、品字析句鉴赏词作 教师:大家看看除了意象之外,还有哪些字词有助于表现主旨? 明确:“无言”、“独”、“寂寞”、“锁”【媒体演示】 “无言”、“独”——因为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但更表现了后主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 愿与人说,说了又有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呢?从“无言”、“独”可看出后主那孤独、寂寞的身 影。 “寂寞”、“锁”——并非梧桐寂寞,而是人;被锁者并非清秋,而是人。被锁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 有清冷的秋天相对,怎会不感到寂寞。“锁”字暗点了身世。(这是一种修辞手法:移用。) 6、这首词被誉为千古名篇,不朽之作,那么这两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是历来为人所称道,同学们看见这一句,有什么特点吗? 明确:它们将抽象的感情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具体分析:如: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愁写得恣肆汪洋、绵延无尽。 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

《相见欢》教案

《相见欢》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 3. 体会词的艺术特点, 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关键词,体味词人情感; 2. 了解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3. 结合词人生平把握"长恨"的内涵; 4. 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设想 1. 本词是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线,结合评议,抓住词义要旨, 分组讨论意境构成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2. 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另外,可以引入他的另一首《相见欢》进行延伸阅读。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相见欢》,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简介李煜其人 《相见欢》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词是其在亡国被俘后所作,可以看成是其生命的绝唱。师: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二、讲读诗词 1、初读; 2、齐读;读通顺。 3、对照注释自学。 4、讲解

"林花谢了春红":林花是春天最美好的事物,春红是春天最美丽的颜色。这样美好的事物,美丽的颜色,突然间竟自"谢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 "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是的,不但美好的春红谢了,而且是"匆匆"地谢了,匆匆地,让人来不及回头,来不及细想,连悼念也来不及,就在你无心地闭目间从你眼前消失殆尽,只留下满地伤残。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林花是美丽的,但又是柔弱的,朝是雨打,晚是风吹,风风雨雨??摧残,岂能消受这几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人无回天之力,既不能常护花而不使之零落,也不能挡住风雨对花的摧残,这便是这九字中"无奈"二字的含义。无力回天任风雨,自然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了;面对美化事物之陨落, 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不堪。这些虽是对自然的伤痛感概,可是又处处沾满了人的眼泪。当面对着国家的破亡,他无能为力,除了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又能做什么呢接着便由写花的零落,转到写人思想感情之痛苦。 "胭脂泪":指的是什么三字是由花转入写人的交接点。胭脂,是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比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泪,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带雨" 的" 雨" ; 就人而言, 是" 感时花溅泪" 的"泪"。花之雨滴犹人之泪点,人之泪点犹花之雨滴。 "相留醉":三个字,含蓄蕴藉,情意婉转。醉,有何含义非指酒醉, 而是如痴如醉之意。相留醉,是写人与花与人互相留恋到了如痴如醉的情境。林花带雨如???,对美好的人生留恋不忍离去,而自己的心上人和自己也是执手相看泪眼,难舍难分。 "几时重":永远也不会重合了。于是,词人发出了深深的哀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啊!人生中绵绵不尽的长恨啊,就象滔滔的江水一样,滚滚东去,永不回头。 5、品味诗词 这首《相见欢》,写的只是林花,实际象喻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写的只是个人的悲哀。但又不局限于一己之悲哀,词的形象表现的是对人生的无常,世事多变,年华易逝的无可奈何的种种复杂情绪,这种情绪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身世之戚",有着更普遍,更广泛的内容, 好像包容了人类所有的悲哀。不管是什么人读它,都会激起情感的共鸣。 三、引导诵读、背诵。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李煜及其作品风格,熟读并背诵。 2.能力目标:细读品味,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凄楚的情思和绵延不绝的愁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凄楚的情思和绵延不绝的愁绪。【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凄楚的情思和绵延不绝的愁绪。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表现词人满腔幽愤,悲愤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 二、整体感知: 1.关于作者: 李煜,我国古代杰出词人,南唐最后一个皇帝。精于书画,妙于音律,文学方面才能尤为突出。他25岁继承王位。15年后,宋师南下,他国破家亡,肉袒出降,被押送至汴京,成为阶下囚。赵匡胤因他曾拒命违抗,守城不降,便封他为违命侯。三年的囚徒生活,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在此时,他写下不少真挚沉痛,深切而又凄恻动人的词篇,占他一生词作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相

见欢》等几首词最为人传诵,成为他的代表词作。 李煜入宋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义无穷,被称为是“神秀”之作。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翻译:一年的时光何时才是尽头?往日的事情记得很多很多。昨夜里春风又吹到了我居住的小楼,明月下故国又浮上了我忧愤的心头。雕绘栏杆和玉石台阶,应当还在吧,昔日宫殿已斑驳褪色,面目全非了。要问我长歌当哭,有多少愁苦吗?就像那一江春水,东流不断,无穷无尽。 三、合作探究: 1.词的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以问天起句,有何作用? 明确:词人借对春花秋月的诘问,道出自己悲苦之情,转而向人们发问,回到现实,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2.如何理解结尾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含义? 明确:悲苦感慨之情如滔滔江水冲出峡谷奔向大海,愁思如春水一样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江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两句词把词人感情升腾流动的深度和力度充分表现了出来,可谓是以春水喻愁的名句。 3.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对比,请具体指出一例说明。 明确:“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与人间“往事”的短暂无常作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幻想与“朱颜改”的现实对比,折射出词人面临国破家亡情景时的痛苦、无奈。 4.这首词是李煜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词,可以称之为“绝命词”,具体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三首之李煜《相见欢》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词三首之李煜《相见欢》教学设计(长春 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的情感。 3.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古有曹操,今有毛泽东。他们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而且在文学领域均有建树。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都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位国君在文学领域被称为词中之帝、天才的词人。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然而李煜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唐后主李煜和他的《相见欢》。 二、教师范读 三、学生自由读

四、学生范读,师生共评 五、齐读 六、内容分析 1.通过反复朗读,你读出了词人的何种情感? 明确:用词中的语言表达就是“离愁”。然而,此词的“离愁”,沉重哀伤,不是单纯的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而应 该包含着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这还得从李煜的人生经历说起。 2.李煜的人生经历(或本词的创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第六子。961 年6月李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15年,史称南唐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李煜性 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 慰精神。975年,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 出降,随即被送解到汴京,宋以他屡召不降,又起兵抗拒, 封之为违命侯。太宗即位后,晋封他为陇西郡公。 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这种药,人 吃后状如机弩,前仰后合,就像被拉开又放手的弓,一会儿直,一会儿弯,如此数十回,便一命呜呼)将他毒死。追封 吴王,葬洛阳邙山。作为降王,宋太宗在生活上并没有难为他。但是他们却剥夺了李煜的人身自由,并且百般凌辱他的

相见欢 李煜阅读试题附答案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答:“无言”二字写出了词人的愁苦神态,“月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睛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2、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下片词意作简要赏析。答:“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 3、“相见欢”是词曲牌,又名乌夜啼。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亡国哀思的感情。 4、“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纷繁的离愁比做难理的麻丝,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的心绪。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心情特别烦乱. 5、你怎样理解末句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举例说说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答:运用白描手法,表达出“说不清、道不明”“欲说还休”的沉痛和辛酸之情,尤为感人。 6、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愁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它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7、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答: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答成“亡国哀思”也可)【解析】本题考查在准确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诗句所展现的内容。此词作于李煜归宋以后,细腻地描绘了他亡国后溺于悲伤的心情。“月如钩”从视觉上告诉读者当时的时间,缺月正象征着作者人生的失意。自比“梧桐”,终日和冷冷清清的秋色作伴,深深地刻画出作者内心的寂寞。“别是”这二字用得极妙。它把作者那种真切的愁的滋味婉转地表达了出来。无言哀伤,却让读者的思绪停留在“愁”的想象中,让气氛更加沉重。不言离愁却让你深深地陷进离愁别绪之中。9、“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前面三句的景物描写都围绕着“独”字展开,体现出作者当时凄凉的心境。由于身份的特殊,对于“被囚”的感受也会越发不同,题眼是“孤独”,难度不大。10、任选角度,赏析千古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答:示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因“丝”与“思”谐音,以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这里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这三句是说,离愁之萦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以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解析】本题考查对名句的赏析。任选角度放宽了答题的限制,可以从写法、内容、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赏析。围绕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相见欢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作写愁情的绝妙之处,积累写愁词句。 2、能力目标:学会品析鉴赏诗词。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字析句,鉴赏诗词。 2、体会词作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 教学难点 把握词作情感基调,进而体会主旨,师生共同分析写愁情的绝妙之处。多媒体演示 等帮助理解。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深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跟我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975年,仿佛看到,在清冷的 深秋之夜,一位双鬓斑白、面容憔悴的男子,踏着深院中满地的梧桐落叶,独 自登上西楼,他默默无言,面对深院中紧锁的重门,面对树枝上稀疏的秋叶, 面对如钩的寒月,面对故国三千里地山河,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听他吟诵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教师: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学生:李煜

教师:大家对李煜了解多少呢? 学生明确:他是南唐后主、词中帝王的李煜。我们知道他的词以南唐亡国分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写奢侈豪华的宫庭生活;后期主要是回忆往事,怀念故国,描述被囚禁后的苦闷生活。 今天,我们学习他后期的一首词作《相见欢》。 2、学生自由朗诵词作,进一步体会词作感情。 【媒体演示】 3、让学生自己理解词意与作者的感情。(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把握主旨)【小组自由讨论】 明确:词题必须扣住“离愁”。【板书】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闺房中的相思之愁,也不是游子的羁旅之愁,而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故国的愁绪。【媒体演示】 4、教师:大家找找词中有哪些意象(景物)? 明确:意象:【媒体演示】 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 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 梧桐——隐含家国之悲 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西楼”、“残月”可联系“月满西楼”或“西楼望月几回圆”理解)(“梧桐”可联系“梧桐更兼细雨”理解) (院深大而显人少,可见寂寞、孤单)

相见欢教学反思

相见欢教学反思 相见欢教学反思 相见欢教学反思 这首《相见欢》是后主李煜的作品,是他归宋以后所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全词36个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叙有议,叙议结合。作为五代南唐的最后一代君主,当他成了亡国之君拘于汴京之后,“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亡国的悔恨,对江南的思念,伴随着孤独,悲凉的心境,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这首词,我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亡国之痛和人生悲慨。其难点是对作品“愁”的内涵的准确理解。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网络链接周子寒演唱的歌曲《相见欢》,烘托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伴随着音乐走进李煜的作品《相见欢》,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借助网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走进文本的背景和主题。 要读懂这首词,首先要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所以课前我就布置了学生网上搜集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然后课上检查,让学生明确创作背景: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这首《相见欢》

就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也正是他愁的所在,以此突破了难点“愁”的内涵,也抓住了重点即这首词的主题: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三、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词的上片,我引导学生抓住“西楼、钩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意象的共同点,去体会作者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自己变为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态。词的下片,我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写作背景理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其中的“离愁”、“滋味”包含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这首词的主题: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四、利用简易多媒体,分享文本,增大课堂容量。 由李煜的这首《相见欢》,我又利用多媒体分享了另外两个文本,一个是李煜的同一词牌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个是李煜的与本节课所学的《相见欢》同一主题的《虞美人》,这样的知识迁移,既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词的理解,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通过课堂实践,学生突破了难点,抓住了重点,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足之处是,教学时间略显紧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少。为此,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应做如下调整:首先,调整时间,开头的歌曲可在课间就开始循环播放,只占用课堂一两分钟即可,

人教版高中语文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罗定中学东校区高二语文备课组黎思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教学设想 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手法来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另外结合课后习题引入他的《浪淘沙》进行拓展阅读。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整体感知——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生齐读) 2、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评价。 3、师: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感情基调:凄凉哀伤 节奏:低沉缓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教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忧国之情。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诗词。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二、朗读诗词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倩(qìng):借助。 三、写作背景 此词写于靖康之难,汴京沦陷,朱敦儒南逃金陵时。 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四、诗词理解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 五、诗词赏析 1、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六首》之《相见欢》教学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六首》之《相见欢》教学设计语文版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作写愁情的绝妙之处,积累写愁词句。 2、能力目标:学会品析鉴赏诗词。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 教学重点 1、品字析句,鉴赏诗词。 2、体会词作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 教学难点 把握词作情感基调,进而体会主旨,师生共同分析写愁情的绝妙之处。多媒体演示等帮助理解。 教学过程 1、深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跟我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975年,仿佛看到,在清冷的深秋之夜,一位双鬓斑白、面容憔悴的男子,踏着深院中满地的梧桐落叶,独自登上西楼,他默默无言,面对深院中紧锁的重门,面对树枝上稀疏的秋叶,面对如钩的寒月,面对故国三千里地山河,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听他吟诵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教师: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学生:李煜 教师:大家对李煜了解多少呢? 学生明确:他是南唐后主、词中帝王的李煜。我们知道他的词以南唐亡国分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写奢侈豪华的宫庭生活;后期主要是回忆往事,怀念故国,描述被囚禁后的苦闷生活。 今天,我们学习他后期的一首词作《相见欢》。 2、学生自由朗诵词作,进一步体会词作感情。 【媒体演示】 3、让学生自己理解词意与作者的感情。(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把握主旨)【小组自由讨论】

明确:词题必须扣住“离愁”。【板书】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闺房中的相思之愁,也不是游子的羁旅之愁,而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故国的愁绪。【媒体演示】 4、教师:大家找找词中有哪些意象(景物)? 明确:意象:【媒体演示】 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 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 梧桐——隐含家国之悲 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西楼”、“残月”可联系“月满西楼”或“西楼望月几回圆”理解) (“梧桐”可联系“梧桐更兼细雨”理解) (院深大而显人少,可见寂寞、孤单) 5、具体研读、品字析句鉴赏词作 教师:大家看看除了意象之外,还有哪些字词有助于表现主旨? 明确:“无言”、“独”、“寂寞”、“锁”【媒体演示】 “无言”、“独”——因为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但更表现了后主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又有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呢?从“无言”、“独”可看出后主那孤独、寂寞的身影。 “寂寞”、“锁”——并非梧桐寂寞,而是人;被锁者并非清秋,而是人。被锁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冷的秋天相对,怎会不感到寂寞。“锁”字暗点了身世。(这是一种修辞手法:移用。) 6、这首词被誉为千古名篇,不朽之作,那么这两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是历来为人所称道,同学们看见这一句,有什么特点吗? 明确:它们将抽象的感情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具体分析:如: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愁写得恣肆汪洋、绵延无尽。 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教学设计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诵。 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3.模仿齐读。 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意境。 二、理解内容 1.释词 锁:锁住,笼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意思是离愁别恨像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 聊:姑且。 2.古文今译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正是新月如钩的时候。栽种着梧桐的深院笼罩在秋天的肃杀气氛之中,更显得孤寂冷漠。剪也剪不断,越理越凌乱,那是深重的离愁别恨。(这真是)一种痛苦的滋味萦绕在心头。 3.概括上下片内容 三、欣赏诗歌

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 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句中“滋味”指什么? 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 四、写作特点 用字准确,寓意深刻。如“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寂寞”“深”“锁”。 【教学反思】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颂这之中一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我国的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光彩夺目,我们可自学一些名篇,继承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课外阅读李煜诗词。 【板书设计】 相见欢 李煜 寂寞→离愁→在心头 抒发亡国之愁

相见欢教学设计定稿版

相见欢教学设计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相见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词。 2、了解并能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 3、品味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4、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全词 2、品味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正缓缓地向我走来,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来通过他的一首词《相见欢》,一起来走近李煜。 二、朗读造境 1、拿到一首词,首先我们从何入手(读) 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自由大声朗读。

2、既然这首词缺少一个题目,根据你的理解和体会能够为它补个题目吗? PPT:你可以自由拟题,也可以直接使用词中那些你觉得能够表达这首词的味道的词语。 (展示,例如《天净沙秋思》) 示例:相见欢离愁;相见欢寂寞;相见欢独上西楼…… 3、下面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同学们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比较,看谁朗读得 好,看看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指导朗读) 三、赏读入境 (一)同学们刚才都读到了一种“愁”,那么,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种“愁”的? ①(她心中的愁绪向人倾诉了吗) “无言”——为什么会“无言” 作为王国之君,阶下囚,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无人陪伴,无人倾诉——可见他孤独、寂寞、无人共语的落寞

纠结在他心中的愁绪太多,如亡国之恨、思家之愁等等,太多涌上心头,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用“无言”来写当时复杂的心理。 身为阶下囚,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他生活在监视中,自当处处小心,以免招致杀身之祸。 ②“独”——勾勒出任务孤身登楼的身影 试着想象李煜登楼时的步履和神情 (步履缓慢、滞缓、呆板;神情很哀伤、很绝望) 此时孤独的他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内心有数不尽的孤寂与凄婉! (有句话说:“情乐则景乐,情爱则景哀”,诗人向我们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借助了哪些景物看到这些景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③PPT:“西楼”——为什么上西楼为什么不是东楼而是西楼 在古诗词里有很多关于“西楼”的诗句: 李清照在西楼上妖王爱人时:第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