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

美国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

美国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
美国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

美国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

好莱坞的电影企业及制片政策

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的好莱坞,这片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先是由摄影师们在寻找外景地时所发现的。大约在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的拍摄者,而后一些为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的一段时间,由于格里菲斯和卓别林等一些电影艺术大师们为美国电影赢得了世界声誉,又由于华尔街的大财团插手电影业,好莱坞电影城的迅速兴起,这恰恰适应了美国在这一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电影则进一步纳入了经济机制,成为谋取利润的一部分。资本的雄厚,影片产量的增多,保证了美国电影在世界市场上的倾销,洛杉矶郊外的小村庄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电影城,好莱坞也无形中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企业共有5个大公司和3个小公司,面五大公司的确割据称雄,各有特色:派拉蒙公司,在阿尔道夫·楚克曲领导下,于本世纪10年代就建立了“一揽子租片”的方法,并在20年代控制了全国1000多家影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导演和作家的公司,它拥有象思斯特·刘别谦、冯·斯登堡、比莱。怀尔德、西席·地密尔和里奥·哈莱等众多著名的电影制作者。由于该公司雇用了大量的欧洲导演,因此影片也稍具一定的欧洲味道。米高梅公司,在路易斯·梅育和欧文。萨尔堡的控制下,虽然它的年产量和首轮影院等相对低于派拉蒙公司,但它却以明星公司而著称;格列塔·嘉宝、袭蒂·嘉伦、克拉克。盖博、李昂耐尔·巴里摩和米奇·尼龙等等大明星都在这家公司。米高梅公司的影片讲究浪漫、热闹和表面的光彩,耗资巨大、气派豪华,《飘》便是这家公司的突出标志。华纳兄弟公司,比较前两个公司显得有些财力不足,但却不自觉地获得了“真实”的好名声(时常在户外拍摄)。还有那个有声电影的“发明”,也为他们赢得了声誉。这家公司最拿手的是强盗片和音乐片。20世纪福斯公司,由于有著名的导演约翰·福特、亨利·金等;有著名的明星亨利·方达、约翰。

韦思,以及小童星秀兰·邓波尔等,因此,他们最具特色的是西部片、喜剧片和音乐歌舞片。雷电华公司,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霍华德·霍克斯和威廉,惠勒等在这个公司,而他们最重要和最令人难忘的影片则是由奥逊。威尔斯拍摄的《公民凯恩》。以上是五大公司。而环球公司、哥伦比亚公司和联艺公司3个小公司,虽然年产量并不算少,也有一些成功的影片,但是相对而言就不那么具有风格化了。大、小公司之间的区别还在于大公司各自拥有自己发行权和放映网络,是一个垂直系统,而小公司则不同于他们,完全需要依附于大公司。8个公司每年要生产五百部左右的影片,所谓来自好莱坞这个小村庄的电影帝国,就是由这八个电影公司所组成和控制的电影帝国。

美国人“很早就意识到标准化操作和为一个确立的市场系统化生产影片的需要”。托马斯·哈伯·英斯,这个独立制片人兼导演,曾于1913年就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电影的生产管理上,并建立了类似工厂流水线的制片生产模式;事实证明,这一模式后来成为美国电影工业的制片厂体系的原型。在好莱坞的鼎盛时期,制片厂体系和制片厂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度精细的组织分工

在英斯的方法中,制片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期制作)首先由编剧部门按照制片人所选择的故事写出文学剧本,导演们写分镜头本,井送英斯审查后盖上“按写下来的拍”。然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拍摄阶段,在制片人的监督下由导演执行制作。第三个段,组合阶段(后期制作)由剪辑师去完成,这种集成体系在三、四十年代的分工变得更加精细,制片厂设有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术、洗印、录音和剪辑等,各类部门和各种专业人员,他们相互制约,各司其职。甚至,在各部门的分工中还有具体地划分,比如:编剧,有分管情节的、分管嚎头的、分管对话的等等。精细分工的目的就是要使‘个完美的故事在摄影机前面竖立起来。

二、制片人制度

如此之细的分工,就需要有一个人来管理,而制片人就充当了这个总管家,他把制作影片的所有权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从题材的选择、摄制人员的确定,以至于拍摄的角度和剪辑的取舍等,整个生产程序全部控制起来。好莱坞的制片人是制片厂政策的执行人员,是组织和监督影片生产的管理人员,他对上向公司负责,对下控制着一切,他决定着影片的摄制人员的命运,如若哪一个人工作不合他的意,便随时有可能遭到解雇,

《飘》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制片人塞兹尼克曾在这一部影片中先后撤换了三、四名导演。

演员也一样,制片人可以发现和占有明星,可以为自己的明星大作广告宣传,使之成为一种社会崇拜的偶象,但他同时也可以毁掉明星,使明星一夜之间坠落下来。吹捧明星其实是制片人工作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使公司赚得票房、获得盈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制片人制度。

三、明星制度

最早是由环球公司的老板卡尔·莱默尔发明的,他在默片时曾发现一位名叫范兰·梯的演员在死后却有很多的人前去为他送葬。此后,莱默尔便以高薪聘请演员,并让他们改变过去使用艺名的作法,在影片上开始用自己的真名。各公司发现其中的奥妙,即观众对某一明星的喜爱可以创造更高的票房价值,便相互挖墙角,争夺明星,明星的身价越来越高。明星制度也由此产生。影片的制作也开始一切围绕着明星转,编剧为明星写剧本;导演以类型化人物树立明星。摄影、灯光服从和塑造明星;制片人以各种宣传手段捧红明星、制造明星。最终,观众到影院为的是去看明星。在明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影迷群,明星决定了影片的价值,决定了票房价值。然而,对于明星本身类型则意味着艺术的僵化,在好莱坞只有极少数的才华横溢的大明星才能够冲破类型模式,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

导演在好莱坞是没有地位的,他夹在制片人和明星中间,不过是制片厂的一个雇员。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结果成为高效率的,但却是缺乏想象力的技师。他们严格地、按照剧本所规定的情节和台词去拍摄影片,之后把胶片交给剪辑去完成最后的制作。据说也只有几个导演有幸证实了自己的独特才能,才可以在开拍前修改剧本和在后期参与剪辑工作。

当制片人在幕后指挥,明星们出头露面地统治着好莱坞的时候,一些宗教团体对明星们的行为和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出于特有的责任心而感到不安,并加以攻击。为了维护好莱坞的声誉,一个名叫“美国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的立法和执法机构被组织起来。

这个机构由共和党的领袖和虏诚的清教徒威廉·海斯来领导。

1931年’,海斯与耶酥会神父埃尔·劳、’德草拟了《伦理法典》,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海斯法典”。“法典”严格地规定了电影不准表现床上镜头、残废等十二大类的内容。。表面看上去,所谓“伦理法典”起着限制低级、色情影片的作用,面实际上“对于海斯来说,与其说是一种目的倒不如说是一种手段,用来把电影变成一种颂扬美国生活方式及其主要工业产品的工具”,成为为美国政治服务的工具。而海斯则也被人们看成是好莱坞“电影界沙皇”。“法典”与我们前面所谈到的好莱坞的制片厂制度,以及与我们下面将要分析的类型电影观念结合起来,所生产出的标准化商品,就形成了人们所给予好莱坞的那个绰号“梦幻工厂”。

好莱坞在政策方面另一点与众不同的地方,便是在大量地向外输出影片的同时而向内输人人才。刘别谦第一个到达了好莱坞,各制片厂纷纷注意扩大他们对新的有才能的人的寻求。德国的弗立茨·朗格,茂瑙和保罗·兰尼等,瑞典的史蒂勒和斯约斯特洛姆都先后移民美国。从欧洲来的还有雷内·克莱尔、冯·斯登堡和希区柯克等。这些导演们还带来了一些演员,后来这些人成为好莱坞的大明星,像玛琳·黛德丽、英格丽,褒曼、嘉宝和费雯丽等等。这种政策本身并没有错,但值得思考的是,这些在默片时代曾为电影艺术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电影制作者们,来到好莱坞之后却很少有人能够按照自己的个性、风格继续发展下去,他们几乎患上了水土不服的不治之症,完全被纳入到了好莱坞的商业化的类型电影的模式中去。好莱坞虽然拥有了众多优秀的人才,拥有雄厚的财力、物力,然而,却没有形成美学上有影响的电影流派或学派。甚至,当电影史学家和理论家们在对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影片进行分析的时候,针对它那受制于标准化生产的商业化的类型电影,而不得不称好莱坞影片为“零“度风格。尽管在好莱坞也出现过一些优秀的作品,然而,正如雷内·克莱尔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傻瓜才会相信这样的偶然现象”。

附:类型电影观念及其模式

所谓的“类型电影”,是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所形成的不同的影片范式。在20年代末,美国类型电影:西部片、喜剧片、强盗片、恐怖片、歌舞片和战争片等,已经初具规模。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的制片商们在稳固的制片厂制度下,为适应于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为迎合观众的欣赏趣味,为攫取票房的高额利润,愈加强化了类型电影观念。类型规范了影片的叙事时空和形式技巧,凡是不适应类型要求的题材和处理手法,均

被视为有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类型和票房也变为衡量创作者能力的尺度,创作者必须抑制个性的发挥,就范于一定的类型模式。对于类型电影观念,在电影发展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看法和分歧,60年代前,电影史学家和艺术家们把好莱坞的“类型电影”看作是在电影工厂里按照固定的模式,成批量地生产出来的相互雷同的娱乐品而不是艺术品。60年代以后,“作者理论”则认为,在一部好的作品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个“作者”,并声称如果你没有看过某位导演的全部作品,你便不可能真正地看懂他的某部影片。这种极端的观点不过是对前一种理论的否定,是要显示美国电影类型观念的重要性。因为,在他们看来一部影片的成功往往得益于某种类型的传统,而不是导演的独特贡献。这与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电影不是去追求艺术流派,而是为确立类型电影的观念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在好莱坞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类型电影:喜剧片、西部片、强盗片和音乐歌舞片。

喜剧片:我们这里所要谈到的喜剧片亦被称作为“疯颠喜剧”或“爱情喜剧”。由弗兰克·卡普拉拍摄的《一夜风流》(1934年),是这一时期这类影片的最初范本。影片描写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工业大亨的女儿(克劳迪·考尔伯饰)一个是玩世不恭的新闻记者(克拉克·盖宝饰)。两个人在经济萧条时期,一起经历了一次横跨大陆的长途旅行。由于他们之间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使得他们在不得已同宿于一间农舍时,在两床之间桂起了一张具有象征意义的毛毯。然而,当他们的差别在不断发生着的矛盾中逐渐崩溃的时候,那张毛毯也最终瘫塌了。两个不同经济、文化环境的代表,在影片最后的高潮中大团圆。这种喜剧往往具有一个不确定的虚构的空间,作为叙事空间在起作用。其中突出表现的是那种特有的美国人的求爱方式,剧情和人物开始以对抗性的叙事布局出现,将滑稽戏和社会讽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主题的效果的目的。

这类作品更多关心的是人物性格的完整性。萨杜尔曾注意到‘dd((一夜风流》确立了一种新的风格,它的主题已成为30年代的上百部爱情喜剧片的样板”。的确,在《一夜风流》之后,出现了大量的这类影片,如:乔治。库克的《假日》(1938年)、《费城的故事》(1940年);霍华德.霍克斯的《抚养婴儿》(1938年)、《他的姑娘星期五》(1940年)等等。托马斯·沙兹在《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中曾指出:虽然他们的喜剧各有不同“卡普拉的是疯疯颠颠的喜剧,库克的是爱情喜剧,而霍克斯的是疯狂的喜剧——但是所有这些影片对人物性格、社会态度和叙事格局的处理都是公式化的描写,这成为一种明显的类型”。这种类型虽然缺少相类似的图像符号——场景、服装和确定的空间,但他们仍旧有自己“最基本的成规化要素:在任何社会情境中的那对喜剧人物。”

西部片:也被称作牛仔片,它与喜剧片相比较符号特征十分明显:那个可以看得到地平线的茫荒的原野,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形象和那个跃马驰骋持枪格斗的激烈场面等等。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是关于美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树干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并将文学语言的想象的幅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西部片的神化,并不是再现历史的真实写照,而是创造着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去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任何一种神化都是通过特定的戏剧性程式表现出来的。在西部片的神化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善良的白人移民受到暴力的威胁,英勇的牛仔以及执法者除暴安良,结果几乎总是群敌尽歼。而那个牛仔大多是外省人,他见义勇为,并在做完好事之后就走掉,常常是使人感到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面来,也不知道他将到什么地方面去,像游牧民一样。在此之中,影片还要用一定的长度去表现,牛仔的邂逅,对纯洁的姑娘或女人一见钟情等等。而在暴力的冲突中去尽可能地表现牛仔的风度。由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又名《驿车》(1938年),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西部片之一,这部影片既表现了个人的风度、道德规范,又充分地表现了一种社团的价值。影片的全部冲突在动作中表现出来。而开阔的荒野、封闭的驿车和黑暗的小镇,都为冲突提供了不同的环境。西部片的神化,也是关于马的神化。可以说没有马就没有西部片,马为西部片带来了强烈的运动形式和节奏效果。西部片有着极易辨认的图像符号,情节和人物的处理也是完全模式化、公式化的,托马斯·沙兹曾这样描述到:“一个孤独的西部人骑:

马来到一个田园般的河谷,并被一名焦虑不安的农民指控为受雇于无政府的牧场主的枪手(《原野奇侠》,导演乔治·史蒂文斯,1953年);孤独的骑者在山腰上停下来观看铁路工人在他上面炸隧道,在他下面则是一批匪徒在抢劫一辆驿车(《强尼·吉塔》,导演尼柯拉斯·雷伊,1954年);远处传来一声火车汽笛声,一条黑蛇

般的火车在平原的广阔空间里蜿蜒而行(《打死自由勇士的人》,导演约翰·福特,1962年)”。西部片的开头段落便会明显地看到它那将要展开的叙事冲突和基本叙事特征。这也代表着标准化生产的形式特征。

强盗片:一是关于强盗的、二是关于犯罪的影片。强盗片与西部片似乎有些相同之处:片中同样具有强烈的追逐和持枪格斗的场面,而剧中人物也同样是一个类似西部牛仔那样的具有复仇心理的、强悍而又孤独的男人,他一样是用“硬汉”类型明星来塑造的,从而显示着一种力量。所不同的是,在西部片中起着明显作用的是大自然与文化的矛盾,而强盗片则突出了社会秩序的冲突。在强盗片中,那个被水泥墙包围的、看不到地平线的现代城市,那个雨渍湿禄的柏油马路,以及那个摆来摆去的黑色汽车,既构成了这类影片的符号特征,又作为对抗、竞技的叙事空间体现出来。托马斯·沙兹在对强盗片与西部片的基本矛盾进行分析时指出:它们同是“有关社会秩序的势力和无政府的势力。但是西部片描写的是赢得社会秩序的斗争,而强盗片则是关于社会为了维持社会秩序所做出的努力。社会秩序正如在那异化的、具体有形地不可抗拒的现代城市所表明的那样,在这一类型中起着远比西部片中更为暧昧的作用:它那城市的环境和基本的社会态度的价值系统既制造了强盗,又最终消灭了他”。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如此,强盗片在创造着类似牛仔的神化般人物形象的同时,使人物更富有令人同情的悲剧色彩。约翰·加尔比曾指出:“电影中的强盗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体现着难以置信的邪恶;另一方面,他实现了移民通过献身与辛勤劳动所造成的美国梦想。”托马斯·沙兹称“强盗人物是经典的孤独的狼和唯利是图的美国男性的缩影”。强盗被那个社会所造就,而又被那个社会所消灭。强盗片在当时最突出的代表作品:茂文,洛埃导演的《小凯撒》(1930年)、威廉·威尔曼导演的《人民公敌》(1931年)和霍华德·霍克斯导演的《疤脸大盗》(1932年)等。美国人曾认为:强盗片的历史,也正是美国社会的犯罪史。因为,这类影片的人物原型大都是来自当时报纸的头条新闻。当然,影片绝非是真人真事的表现。但是,由于强盗片普遍地采用了半记录式的风格来加以表现,因此使人产生了一种幻觉,联想到它的头条新闻的来源,从而具有了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两部分冲突。

音乐片:与电影声音同时诞生的音乐片,在有声电影初期十分盛行,最初是把百老汇的东西搬上银幕,后来则发展为具有特殊形式的类型片,并在四、五十年代走向了“最受欢迎的顶峰年代”。用沙兹的话来说,音乐片的类型的典型特征,只需要提出一个形式特征,便可以辨认得十分清楚。“音乐片不是那些把音乐作为外部的手段从情感上来支持情节的影片,相反的,它是把音乐结合在叙事的关联之中,并且实际上是由叙事内的人物具体演出或直接反映的”。音乐片将音乐与叙事结合起来,以一种特殊的演出形式去体现。这类影片往往是在大型的交响乐队的伴奏下进行。然而,人们却不会注意这个音响的背景是否真实可信,而是把它当作一种特有的美学形式接受下来。“有音乐的地方就有爱情”,这是出现在勃斯贝·勃克莱导演的《为我和我的姑娘》(1942年)中的一句话。

在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音乐片中,影片的基本矛盾是两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影片对于那两个相爱的主要人物的突出描写,使得叙事和主题的处理降为了陪衬。音乐片中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不过是些花样翻新的爱情纠葛的重复。当然在这类影片中、有些还涉及到美国人对于功名成就和个人幸福等观念的理解。在当时,音乐片将它所颂扬的东西和大众电影的叙事要求结合起来,迎合了众多观众的趣味。

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事实上,是在主题和题材、图像和符号、人物和情节以及形式和技巧等方面所进行的雷同的比较。而特别是那些明星,当他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被作为影片叙事欣赏的主体,吸引着观众视线,并因此而夸大了他们的才能的时候,人们的确是把他们理想化了。而他们不过是“静态的叙事媒介”,作为图像符号和类型姿态的体现者,作为类型形式的一部分在起着作用。如若让西部牛仔——约翰·韦思、侦探——亨弗莱·鲍嘉、强盗——

凯格尼去演音乐片,他们肯定不会具有弗莱德·阿斯泰尔的那种特有的类型本质。然而,好莱坞类型片的规范也并不是没有它的积极意义,它对于一些有才能的、好的制作者,在一定的叙事形式和叙事语言的表现上,是一种积累、提高、精益求精的过程。约翰·福特和希区柯克等就是这样。这也是好莱坞能够创作出一些精品的原因。对于观众就范那些容易辨认的、熟悉的惯例的类型片,这本身对于他们就是一种快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好莱坞把电影视为大众化艺术的一种传统,而类型电影在这方面则强调了艺术家与他的素材的关系,以及素材与观众的关系。

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制作和类型电影观念的发展,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电影的叙事形式和叙事语言,但从整体上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叙事模式,仍旧隶属于戏剧性的叙事模式。类型片强调影片故事情节取胜,人物关系也从属于情节关系。“电影叙事的发展是人为的、形式主义的,并且像它的人物——样是定型的”。好莱坞强调连贯性的剪辑和流畅性的时空组合,以利于一环扣一环的封闭的因果关系的线性发展。影片的情节和镜头也遵循着逻辑的发展,竭力造成时空的连贯性,便于得到观众的认同。封闭的结构模式造成了影片大团圆的结局,也决定了影片人物和环境的假定性和不真实性。这一叙事模式还带来了一系列技巧和手段的封闭性:画面构图的全部信息集中在银幕主人公的中心位置上;灯光照明造成通堂亮的效果,使人物与真实环境隔绝开来等等。而“三镜头”法作为好莱坞分镜头的程式化手法,谁说话镜头就给谁,代替观众的思维,让观众跟着故事走,诱使观众简单地认同影片及人物的观点和态度。剪辑方法则不过是完成分镜头的任务,并使影片顺畅、连贯和光滑地让人看不到剪辑的痕迹。这种顺畅往往是台词接台词,因此声音也是封闭空间的表现。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是为了褒扬那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属性。景和物、人物和动作是稳定的,L是不可改变的文化属性的一种概念。正是这种封闭的态度创造出了一个自满自足的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世界。使电影成为某种仪式,在观众的心目中造成一个具有真实表象的幻觉世界。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经济大萧条时期,好莱坞一直为人们勾勒着那个神话般的、理想的,或者说是完全不存在的“现实空间”。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

奥逊·威尔斯似乎是一个好莱坞的陌生人,他以不寻常的电影观念,以纯电影化的角度,形成了他的《公民凯恩》的影片叙事,形成了好莱坞的叛逆者的艺术家形象。

《公民凯恩》在影片的叙事结构上是较复杂的。甚至就是在今天,影片也不能算是一部通俗的作品。影片巧妙地从那部由汤姆逊制作的有关报业大王凯恩的纪录片“前进中的新闻”,开始进入了影片本文的叙事。在将近10分钟长度的纪录片中,威尔斯几乎为我们明确了影片将要采取的叙事方式。此后,影片通过汤姆逊寻找凯思的临终遗物——玫瑰花蕾,以及通过赛切尔、伯恩施坦、李兰、苏栅以及雷蒙分别对凯思的回忆和叙述,最终形成了凯思这个剧中人物形象,同时也完成了电影本文的叙事。这里显得更为复杂的是,每个人所分别进行的叙述之间都是相互矛盾的,都是从不同的阶段来看凯恩的不同侧面。而每个人又都认为自己所讲述的是正确的、是肯定无疑的。这与《罗生门》的叙述方式有所相似,但所不同是,《公民凯恩》不是关于道德的“相对论”的探讨,而是以一个人在一生中主要的生活经历作为不同的叙事线索,从而揭示凯恩的性格、命运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影片表面上是在寻找着“玫瑰花蕾”的答案,而深层却是展示了凯思这个人物形象。《公民凯恩》与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影片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属于任何一种类型模式。影片虽然具有侦探片、纪录片、传记片、新闻片、歌舞片等诸多类型片的特点,但它却不属于任何一种类型。在它面前没有任何模式可寻。但影片却能与历史产生共鸣,并表现出了30年代的某种情调。影片既有纪实主义的真实表现,又有表现主义的抽象隐喻。奥逊,威尔斯将客观的现实和主观的视象,这两种不同传统倾向揉合在一起,在忠实于外面世界的整体表现的同时,又极富有想象力地表现了幻觉的过程。比如:在“前进中的新闻”中那种纪实片风格的运用,以及那个梦幻般城堡的形式主义的设计等等,威尔斯几乎开辟了电影的一个崭新的领域。它不仅表现了我们所能看到的东西,而且把我们的观察方法象征化了。影片通过强调事实的客观性,从而又突出了观点的主观性。因此,给予我们一个暧昧的现实。从这一点上看,《公民凯恩》称得上是美国第一部现代主义的杰出的电影作品。

在影片风格的表现方面,摄影的创新是十分突出的。奥逊·威尔斯运用大景深、仰拍和阴影逆光等许多的摄影技巧,其效果是成功的。

一、关于景深镜头

巴赞曾认为景深镜头是场面调度手法上至关重要的一项收获,是电影语言发展中具有辩证意义的一大进步,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进步。景深镜头不仅影响着电影语言的各种结构,同时影响着观众和画面之间的思想联系,使画面空间的张力得以增强。巴赞在对《公民凯恩》等影片的分析中,发展了电影美学的观念,在他看来:A,景深镜头使观众与画面的关系比他们与现实的关系更贴近,视觉结构更具有真实性。换句话

说,画面空间与实际空间更接近,从而减少了人为的痕迹。B、景深镜头的表现,画面多信息的处理,要求观众更积极地投人思考,甚至参与到场面调度中去。C、景深镜头的观念影响着对影片的构思,摒弃了蒙太奇的分割空间的形式因素,冲突在一个镜头内产生。这里我们对巴赞的景深镜头的理论加以认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威尔斯的电影观念。

二、关于仰拍

在这部影片中,仰拍镜头的运用,使画面中出现了天花板的表现,这是空间形式的变化:A、改变了以往影片在摄影棚里拍室内戏时,房间不表现天花板的模式,这一形式的变化,首先是作为空间真实的观念被体现出来。B、天花板的出现增强了影片画面构图的造型感,特别是投射在天花板上街头霓虹灯等,画面中的光影的变换,既丰富了画面内部的造型空间,又扩大了画面外部的环境空间。C、天花板的设计衬托了人物形象的刻划。那个以极低的视角大仰拍而形成的所谓的“高大的形象”,以一种辩证的形式,塑造了凯恩这个失败的巨人的人物形象。

三、阴影逆光的表现

在《公民凯恩》中,光的运用与通常好莱坞影片的通堂亮布光方式也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区别。阴影逆光在影片中所起到的作用:

A、光的使用不是为了表现明星的光彩,而是为了突出人物所处的空间环境的真实感。

B、参与影片的叙事发展,特别是在表现凯思写他的头版“原则宣言”时的那场戏,凯思几乎是在半阴影的光线下完成了那份后来由他自己所背叛的“宣言”‘光在这里做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表现。‘

C、光同样作为人物心理和人物命运表现,这在凯思和苏栅两个人物身上的运用是十分突出的。

四、移动摄影

影片中摄影机的运动始终像一个人一样跟随着凯思,从而更为有效地展开了叙事,揭示了人物及人物的命运。A、摄影机在影片一头一尾的移动表现:片头摄影机向前推,跃进了有巨大“K”宇标记的上都庄园的铁栅栏;片尾摄影机又向后拉,跳出了铁栅栏,在写有“禁止人内”的牌子前停下来。这里移动摄影的运用,如同《最卑贱的人》一头一尾的摄影机运动一样,从视觉结构上为影片的完整叙事做了非常清楚的、富有视觉化地交待。B、在摄影机跟随着凯恩第一次来到苏栅的住所时,当凯思随苏栅进入房间后,他却把一直跟随在他后面的摄影机关在了门外,之后,苏栅把门打开:“我的房东是个正派人……”,这时摄影机又慢慢地运动起来,像一个好奇的窥视者进入了苏栅的房间。同时也使观众的感受如同摄影机一样,深入到叙事的发展中去。C、苏栅的第一次演出,摄影机不断地向上升,声音也随之出现着变化,最后摄影机看到了两个工人在做怪脸,这一视觉表现突出了人们对于苏栅声乐才能的评价。

《公民凯恩》的摄影师是美国著名摄影师托兰特·托莱思(他也是那部由威廉·惠勒于1946年导演的非常重要的影片《我们生活在美好的年代》的摄影师)。托莱思与威尔斯的合作,使得影片的叙事方式、场面调度获得了一种真实感,一种失去导演控制痕迹的未经加工的真实感。

《公民凯恩》的剪辑师是罗伯特·怀斯,他后来成为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即1967年的《音乐之声》的导演)。怀斯在这部影片上的剪辑处理,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描写凯思的第一次婚姻的破裂时所创造的那段“快速蒙太奇”的处理。据怀斯自己讲,这在剧本中已经有所暗示,但他仍旧用了近一周的时间剪辑出了这个段落。二是,镜头在移动中所产生的叙事空间的变化。这在影片中有许多精彩段落的剪辑,仅举一例,在接收《记实报》的全套人马时,镜头从一个厨窗里的一张照片开始,在摄影机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人物化人为活动的状态,等等。剪辑形成的绝妙风格,对影片创作的成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影片富有创造性的、成功的方面还有许多,比如:声音在空间音响的表现上就很典型,那个博物馆的门声和在上都庄园中凯恩与苏栅的对话,都创造出了一种空旷的声音空间感,前者用于表现环境空间的真实,后者则描绘出剧中人物在上都的孤独生活。而那个在剧院中表现凯思处于孤单境遇的掌声;苏栅颤抖的歌声和灯光熄灭的对位,等等,又都以声音的造型感为环境、状态和人物的心理表现做了十分巧妙的处理。

关于影片的主题,由于结构方式和风格手法的表现,也使得影片的主题变得丰富和复杂。就是现在看,

那个巨大的矛盾仍不亚于五十年前。影片既深刻、严肃地进行了社会性地批判,又具有超现实的风趣和机警。影片最初的片名叫《美国人》,凯恩宣称:我现在、过去和将来也永远是一件东西——美国人。《公民凯恩》一片中的矛盾,就是整个美国社会的矛盾的回响,象这个国家——样,影片的主人公在一个漂移不定的、令人神魂颠倒的悬念中保持着矛盾。凯恩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影片原形,他是一个拥有神话般的财富的人,然而,他却缺少样东西,那就是真正的爱。因此也可以说〈公民凯恩〉是关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冲突。在美国电影的梦幻世界中,往往是既要物质成就,又要爱情的成功。但是,这在《公民凯恩》中,二者是相互排斥的,影片表现了一个人当他致力于物的时候,他本身也就成了一种物。这是一个十分尖刻的主题,是一种不知道什么是真正价值的结果,凯恩在死之前就已经死了。

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在影片叙事结构、主题、镜头运用、灯光照明、剪辑和声音等方面,几乎都与好莱坞的类型电影观念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区别。这就是人们称他为好莱坞的叛逆者的原因。威尔斯在影片中所体现出的实验和探索精神,以及对于电影美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使他在世界电影史中留下了辉煌的足迹。

与狼共舞导演:凯文.科斯特纳 Costner, Kevin

主演:凯文.科斯特纳 Costner, Kevin 玛丽.麦克道尼尔 Mcdonnell, Mary

格拉汉.格里尼 Greene, Graham

获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等共七项大奖。

赏析:

影片《与狼共舞》是凯文.斯科特纳的导演处女作。该片长达3个小时,耗资1800万美元,是部动用了3500头野牛、300匹马、130多名技术人员和400名临时演员的大型史诗式西部片。它也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配有印第安语字幕的影片。凯文.斯拉特纳认为:“我所要表现的是印第安人在那个时代的遭遇,是一部土著人的历史。”他坚持影片必须打上印第安语字幕,并且自信它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和关注、支持。果然他成功了。

在首映式上,他邀请了许多印第安人观看影片。三个小时过去了,电影院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与狼共舞》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内涵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与狼共舞》在第63届奥斯卡评奖活动中一鸣惊人,荣获12项奖项提名,并最终夺取了,令世界为之瞩目。凯文.斯科特纳大胆地采用了十几年来不被看好的西部片样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考察文化、历史、种族与和平的复杂主题。影片所表现出的多元化显现,为西部片注入了新鲜而强劲的活力,他复兴了一个片种,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辉煌的成功。

影片虽然采用了传说的叙事式的故事结构,但与众不同的是影片巧妙地将写实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色彩情调融为了一体,使整部影片有了大放异彩的艺术魅力。而影片在拍摄技术上也有着极可称道的精彩之笔。把浑厚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氛与雄浑壮美的西部大草原的风光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丰富的摄影角度,巧妙的动态节奏和复杂而又出色的场面调度,使影片达到了极其出色的视觉效果。但是影片真正的成功原因还应归结到其深刻的主题内涵。随着二战的结束,人道主义在文学艺术上被提到了相当的地位。历史的反思使战争题材和西部开拓史成为电影的两大主题。《与狼共舞》反映的就是这种极难把握和表现的西部拓进的历史和思考。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本片一反以往影片特别是西部片中将印第安人一律写成野蛮民族的作法,肯定了印第安人的纯朴真挚和善良。影片还提出了民族间应放弃斗争,和平共处的理想,并以邓巴与苏族人各善相处体现了这种理想的自由与美好,奏起了友爱、平等、和平的旋律。这些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最终使影片在奥斯卡奖的角逐中取得辉煌的胜利。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_齐瑾

收稿日期:2008-09-08 作者简介:齐瑾,女,勃海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公共英语教学。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 齐 瑾 (渤海大学外语教研部,辽宁 锦州121000) 摘 要:电影是现代文明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莱坞电影的种种银幕形象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电影中所强烈透露出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人的个人价值观。一方面这种价值观崇尚个人和独立,追求正义和尊严;另外一方面这种追求里面又隐含着个人与社会秩序、暴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反映。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使命感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09)01-0022-02 个人主义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他们崇尚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以及自由空间。而英雄主义来说其实是源于我们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畏惧,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未知世界和生存危机的感应,所以期待那些拥有绝对好的品质,过人的能力,于是总是能在最危险的关头给予最有利的支持和保护。只是个人理想和英雄品质完美重合的人在现实中不存在,所以就需要虚构一个完美的形象给予自己心灵的抚慰,而美国人正是把这种模式根深蒂固地反映在他们缔造的电影王国好莱坞上。下面我们就谈谈好莱坞式的美国电影塑造的各种英雄形象。 一、追求自由是英雄的理想 在美国电影中银幕上英雄都是孤独的:他们傲立独行,伸张正义,化解一场又一场的危机,到最后却只有一个孤独的身影。《蜘蛛侠》的出现抓住了全球人们内心中最深层的渴望———渴望一旦有灾难时,英雄就会出现在自己的身边。这是美国人心中的英雄,也是世界上多数人心中的英雄渴望。《空军一号》是一部意义重大的影片,比总统更像总统的麦克·马歇尔将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了一种极致。再一次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作了一次应证,而这个思想的基础就是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身为总统,麦克·马歇尔在面临属下及家人性命受到胁迫,国际和平受到威胁,美国的大国形象受到极大考验的三重困境时,只身在一架飞机上成功地解决掉了一帮恐怖主义军人,挽救了国家和自己的幸福。这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作品少有的十全十美的形象,作为一国之主和一家之主,他拥有了国家和个人的双重幸福,完美得让人无法企盼。从这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同时也希望在政治上 与现实中将这种自由的梦想和谐统一起来。 二、领导更需要英雄 基辛格曾经这样说过:“美国人特别欣赏那种一马当先带领车队的牛仔,那种单枪匹马进入村庄或城镇的牛仔。他可能甚至连一把手枪都没有,因为他进去不是为了交火的”。基辛格博士的话将美国文化中对个人主义的推崇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发挥。好莱坞电影不光见证了美国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又延续了美国人心中的“英雄”梦想史,所有的影片无不看到“拯救”的主题。也正是这样一个具备了世界终极关怀和人文教化的英雄,让美国电影经久不衰。《飞越疯人院》塑造的是一个反常规的银幕英雄,没有激烈的火药与生死搏斗,更多的是贴近现实的生活英雄。导演把作为正常人的墨菲放入医院这个特殊地,即一个病态的环境中去。墨菲在这个环境中陪大家打篮球、看电视,最后鼓励病人参与民主投票,这是墨菲在引导病人为自己的民主和自由斗争,而不是单纯的尔虞我诈。墨菲得到了病人的支持和厚爱,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威胁了代表病态势力的护士长的权威。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代表黑白两个世界的领导争斗。墨菲在最后被护士长陷害致白痴,跟随墨菲的酋长不忍心让病人看到他们心中的英雄被毁灭,为了维护英雄的尊严和形象帮他结束了生命。这是美国文化追求民主、自由和个人空间的表现。影片的英雄价值在于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一个真正的深入民心的领导式人物的言传身教影响、唤醒周边的人,引导他们为自由民主而战的独立意识和信念。 三、英雄需要勇气 英雄的勇气来自恢弘的厮杀场面,而是以良知去做崇 · 22·  第11卷第1期2009年2月 安顺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SHUN UNIVERSIT Y Vol .11 No .1Feb .2009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著名导演4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著名导演 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1902年7月1日—1981年7月27日) 生平简介: 威廉·惠勒是美国好莱坞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都非常活跃的大导演,出生在法国的阿尔萨斯,1922年在法国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学习的时候,碰见了美国明星制的创建人卡文·莱默尔,莱默尔刚好是美国环球影业公司

老板的亲戚,所以莱默尔就极力地怂恿和推荐威廉·惠勒到美国环球影业工作,他也觉得美国新大陆意味着机会和成功,于是,威廉·惠勒很快就来到了美国。 在环球制片公司担任了一些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副手之后,1925年他开始担任导演,这个时候,有声电影时代很快就要来临了,正是默片时代的尾声。他一开始导演的大都是西部片,代表作是1929年导演的《地狱英雄》。没有过多久,在整个三十年代,他进入了自己电影生涯的辉煌时期。三十年代是美国经济衰退时期,有过一个大萧条,但是给大众营造梦想的好莱坞的制片业,却并没有衰落,相反却十分繁荣。这个时候,他主要是根据一些文学名作改编拍摄成电影,1937年,他根据海尔曼的话剧,改编拍摄了影片《死角》,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一年,他拍摄的电影《红衫泪痕》,影片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前夕,一个美国南方姑娘的生活悲剧。主演贝蒂·戴维斯因为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而获得了第1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39年他根据英国女作家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改编拍摄了同名电影,主演是英国杰出的演员劳伦·奥立佛,影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1941年他执导了电影《小狐狸》,1942年执导的影片《忠勇之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这个时候美国因为珍珠港事件,已经对日本和德国宣战,影片的诞生真是恰逢其时。它讲述了在1 939年德国疯狂轰炸英国时期,一个在后方支持英国对德国作战的家庭女主人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高尚勇敢的英国妇女形象。这部影片在二战期

(完整版)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好莱坞对电影有着一套成熟的商业文化运作模式。电影在好莱坞,是一条欲望的生产和满足的文化流水线。在多年摸打滚爬的历练中,好莱坞掌握了一套“勾兑”大片、名片和“奥斯卡”影片的酿造秘方,就像可口可乐神秘的“7X”秘方一样,它能使普通的碳酸水与众不同、身价倍增,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淡为“可口”和“可乐”。虽然好莱坞的这个配方是个高度机密,但里面至少含有这样一些基本元素:欲望、爱情、自由、正义、神话和美国梦等等,这些我们在几乎每一部好莱坞大片里都能找到。事实上,这个神秘的配方才是好莱坞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它作为全球“梦工厂”和“印钞机”的最大源泉。 凭借着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好莱坞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现代的传奇。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交融沟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观众的接受心理和偏好也随之多元化。好莱坞追求欲望和利润的痴心脚步已经越来越追不上观众变心的翅膀了,他们渴望有更新颖、更奇异的视觉体验来刷新自己的艺术期待,满足自己高企的审美预期。他们急切地需要世界题材来踏勘和拓展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盈利能力的新边疆。现在,这只文化大鳄开始向世界张开了大口,在世界各国开设“灌装分厂”,开始梦想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样的运作策略和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公司有着惊人的相似。 影视资源的枯竭和观众审美疲劳带来的焦虑,是好莱坞“文化入侵”其他国家民族素材的重要原因。“欲望工厂”的生产要得以延续,最重要的就是新奇。这不仅仅指电影拍摄技巧和电影明星的不断更新。经过一个世纪的生产,西方市场出现了原料紧缺的状况,好莱坞曾尝试向太空、史前和未来等幻想空间进军,虽然也取得了类似于《星球大战》、《魔戒》等片的巨大成功,但卡通和动漫带来的冲击令它如芒在背,不敢大意。于是,到异域的陌生文化中去寻找宝藏,寻找新的欲望原料,成了好莱坞的新战略。他们把目光瞄向了东方,盯住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好莱坞来了,留给我们最大的悬念就是: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题材会被美国人演绎成什么样子?他们将会“戏说”还是“正说”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其实,欲望也好,想象也好,说到底好莱坞是一个文化工厂,他们挖掘新题材的冲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利润的追求和攫取,是为了分食世界电影市场的大蛋糕,并不是在从事文化保护计划,他们是好莱坞,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们将会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标准来打量和改造传统的民族题材,并按照他们娴熟的商业逻辑来进行运作,推向世界。首先,他们不会“正说”,其次他们也不会“戏说”——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想象,不符合他们的文化理解——但他们会“西说”,将一个东方的、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题材处理成一个西方的、美国的、好莱坞的和后现代的电影文本。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逻辑的更改。以此前运作的《花木兰》为例,动画片《花木兰》并不是一个充分尊重中国人印象中那个传统“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的模式和版本,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习惯的艺术夸张和改编,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典型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没有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矜持和谨慎。这样的花木兰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兰,而非传说中的花木兰。是用自己的文化想象和演绎装进了这个名叫“花木兰”的瓶子里,然后大声吆喝着,出口到中国来大赚其钱。这将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孩子们对这一中国历史上经典的女性形象的认同和接受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当好莱坞陆续对《杨家将》、《西游记》、

推荐三十部好莱坞经典电影

好莱坞经典电影 1.《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好莱坞经典电影) 中央6套刚刚播放的,呵呵,相信不少人关注过吧.1994年这部被称为《刺激1995》的电影在中国影迷间也有极好的口碑,可见电影超越国界的神奇之处. 2.《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好莱坞经典电影) 长达三个多小时哦,耐心看.1993年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夺宝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与奥斯卡失之交臂后,终于在辛德勒和无数犹太难民的帮助下捧得金像. 3..七宗罪(Se7en)(1995)(好莱坞经典电影) 虽说是惊悚片,但不是很恐怖,更多的是心灵的刺激.对人性恶的探析极为通透,深刻,不能错过. 4.《卡萨布兰卡》(好莱坞电影) Casablanca 1942年永远的《北非谍影》,永远的英格丽·褒曼 5.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 (好莱坞经典电影)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6.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好莱坞经典电影) 奥斯卡"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好莱坞电影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7.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1940)(好莱坞电影)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8.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1)(好莱坞经典电影)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美国好莱坞电影排行榜

好莱坞电影票房排行榜 (截止2007年)名次电影名出品年份北美总票房全球总票房 01 泰坦尼克号1997 $600,788,188 $1,845,034,188 02 魔戒3:王者归来2003 $377,027,325 $1,118,888,979 03 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2006 $423,315,812 $1,066,200,651 04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001 $317,575,550 $976,475,550 05 魔戒2:双塔奇谋2002 $341,786,758 $926,287,400 06 星战前传:魅影危机1999 $431,088,301 $924,317,558 07 怪物史莱克2 2004 $441,226,247 $920,665,658 08 侏罗纪公园1993 $357,067,947 $914,691,118 09 加勒比海盗3 2007 $296,454,390 $905,354,390 10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05 $290,013,036 $892,213,036 11 蜘蛛侠3 2007 $333,790,022 $882,602,779 12 哈利•波特2:消失的密室2002 $261,988,482 $876,688,482 13 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2001 $314,776,170 $871,368,364 14 海底总动员2003 $339,714,978 $864,625,978 15 星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2005 $380,270,577 $849,997,605 16 蜘蛛侠2002 $403,706,375 $821,708,551 17 独立日1996 $306,169,268 $816,969,268 18 外星人E.T. 2002 $435,110,554 $792,910,554

好莱坞电影故事类型和母题剖析

“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不太关注现实生活,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经济危机、工人失业、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等等,鲜有正面的反映。有些影片,即便涉及到上述事件,也是作为背景处理。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承载的大多是些虚幻的白日梦般的世俗神话。这与美国人把电影长期点位于商业娱乐行业有关,也与发生在好莱坞的迫害进步人士的“黑名单”事件有所关联。三是套用一个个经过市场验证、深受观众喜爱的叙事模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重复和模仿之作很难入流。但事实也已证明,某种相对固定的电影样式确实能够争取到相对稳定的观众。结合观众观看的习惯,把某种电影样式和影像特征予以强化并实施局部翻新,是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又一个谋略。如果说好莱坞电影人也还是有一些个性和创造精神的,那也只能在类型化电影的总体框架内追求丰富多彩了。四是展示几个光彩照人、容易引起观众认同感的理想化人物。 能否让观众对银幕上的人物形象产生认同感,是决定一部饮片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黄金时代”的好莱坞深谙个中三味。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主要人物,既不是富得流油的金融寡头,也不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的劳工或农民,而是不太穷也不太富,知书达理、有点幽默感也有开拓精神的中产阶级。对于大资产阶级,主人公会给点讽刺与调侃;对于平民阶层,主人公会给点同情与怜悯;对于法律与准则,则采取总体尊重、局部戏弄的态度。显然,这样的人物是最容易在广泛的人群中获得认同的。有人说,好莱坞多年来推销的是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动机,出于为了获得普遍的认同感。 叙事指的是讲故事的方法,通常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把时间组织起来——也就是编剧和导演如何把一个股市的原始内核用最吸引人、最有趣的方法讲出来。好莱坞关于电影的

好莱坞电影特点

新好莱坞电影: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美学观念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电影或迟或早地都在产生着新的变化。而在这一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电影与新德国电影的变化。虽然,这一变化在今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由他们自己所颠覆,或以新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但它仍旧是世界电影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和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它使半个世纪以来旧的电影制片体制产生了动摇,使传统的美学观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击。它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证实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电影美学革命的真正意义 第一节新好莱坞电影所产生的背景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酗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60年代,美国社会处于一系列严酷的社会现实:谋杀丛起、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经济衰退、政治危机等等。 1962年,约翰·肯尼迪当选为合众国的总统,他是第一个主张同劳工对话并被南北方美国共同认可的总统,也是第一个主张宗教自由的天主教总统。人民充满信心和希望,向往着社会和改革的进步。然而,1963年,约翰·肯尼迪遇刺。肯尼迪之死标志着「美利坚精神信念大厦」的坍塌。此后一系列政治谋杀出现:1965年4月,马尔科姆被刺;1965年5月,罗伯特·肯尼迪被刺;1968年,马丁·路德·金被刺;1970年,肯尼迪兄弟的母亲又惨遭遇难。这些造成了长期的社会动乱、人心浮动。 就在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美国军事代表团进驻越南,从此拉开了这场发生在遥远的亚洲的战争序幕。1964年,美军轰炸越南; 1965年,地面参与战争;直到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战争才宣告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美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36.5万个年轻的生命被恶魔吞噬。这个数字几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金争的总和(二战:20万人;朝鲜战争:10万人),成为美国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这使得曾经普遍坚信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的人们开始产生了疑问。好莱坞,这个曾以《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向世界电影挑战,并以《飘》等影片征服了世界银幕的电影之都,在此期间战争这一类型的影片几乎彻底遭到了破产,美国人民以他们青年人的热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对美国精神的思索和批判,同样是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在美国爆发了由20万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民权示威游行。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曾起源于贩卖黑奴,共和国的历史则起源于黑奴的解放o。虽然,曾于1954年又颁布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法令」,但仍旧发生了10名黑人女大学生遇难的「小石城事件」。1962年,3个美国黑人考入大学,但市长和校长却站在门口阻拦他们入学,当时的肯尼迪总统下令,调动了3000联邦军护送这三个人入学。1963年,由上而下的艰难的社会变革,结果变成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民权运动。 1965年,洛杉矾黑人住宅区暴动,面这一惨状空前的事件通过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体——电视的形式得到了及时的转播,激起人民意识的觉醒,甚至待中间立场的白人也站到黑人一边。1967年,民权运动升级,黑人要求「种族隔离」,提出将路西安娜州变为「黑人州」,施行「黑人自治」。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还带头火烧兵役证,以示对越战的抗议。15万

电影《黄金时代》观后感

电影《黄金时代》观后感 电影《黄金时代》是一部人物传记版的故事片,整部影片风格略显沉寂,体现了导演对已故女作家萧红的深切缅怀与追忆,通过真实的故事还原了一位饱受生活之苦却仍然天真大气的女作家。从她生平事迹看虽然文章的创作风格上“离经”,但感情生活并不”;叛道”,反而还总被那些薄情寡义的负心汉所叛,就像她遗弃自己的孩子那样,自己也总是被男人遗弃,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她那个想做一名普通女人过平凡日子的心愿。 自古文章憎命达,大多的优秀文章必须是经历过苦难的那些潇洒落魄的文人才能感受得到的,世态炎凉再加上落魄文人所散发出的那种独有的悲情色彩就更能很好的发酵成一壶陈年佳酿醉倒荧幕下的观众。而落魄文人大多都有一刻抛去私心杂念摈弃功名利禄后的纯洁之心,这纯洁之心就像是呼兰河上游坚冰融化的水,冰凉通明清无杂质,从远方而来又流向远方,任时光荏苒却永不枯竭,具有一股生生不息的魔力! 萧红一生都渴望能找一个体贴爱护她的男人,但是最终都只是个幻想。第一个男人由于好马不吃回头草的“面子问题”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黄了。第二个由于男人嫉妒心强,在女人面前深感自卑而最终选择去前线抗战离开了她也慢慢疏远忘记了她。第三个是由于胆小怕死,逃难的时候撇下了萧红自己先溜之大吉了。而且最令人为之流泪的是每次她都怀孕的时候被男友遗弃。

其实作为女人她只是希望能有个名正言顺的归宿,体贴爱护她就心满意足了。可就这心愿也终究未能如意。因为她所希望要的和男人给他的或者男人以为她想要的之间总是错位,不禁令人感叹,在那样的时代里,女人的这些基本愿望原来显得是那样的奢侈啊! 她一生都在漂泊流浪躲避战乱,甚至挺着大肚子时也照样是笔耕不辍漂泊继续,这真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种薄命红颜总令人想到李清照说的”;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那种漂泊,她的创作灵感游走于童年记忆里家乡的菜园和小说创作之间,生活的希冀游走于对男人的幻想和被抛弃的残酷现实之间。可以说在那样的一个特殊时代里的这名普通女子,终其一生也未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但后人却在文学祠堂里给了她一个名分,也算是对她在天之灵的一丝慰借吧。 她的文学造诣颇受人们认可,尤其鲁迅对她的才华更是青睐有加。小说《呼兰河传》里的呼兰河这个地名总令人联想到北方的丛林草场山田溪流,咋听上去感受到了一派浓郁的乡土气息。我没有生活过乡下并未亲眼见过电影中那样浪漫的画面,然而反而更加体会理解萧红笔下“呼兰河”的那番意境。可能是人对于没见过的事物有更加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也可能是”;久在樊笼里”更容易被激起动物那熟悉并乐于回归自然的天性和本能的缘故。看了几段虽有点代沟,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那股灵气与清新之风还是蛮好的,就如同他本人那样大气纯洁不拘于俗!

美国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组图)

第1页:米高梅影业:5头狮子演过 随着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中国观众也开始熟悉好莱坞的几大电影公司,熟悉出现在片头的电影公司的标识,比如,梦工厂那个坐在月亮上垂钓的男孩,米高梅的雄狮,华纳兄弟标有WB字样的盾牌等。但你知道隐藏在这些标识背后的故事吗?梦工厂影业公司标识中那个坐在月亮上垂钓的男孩到底是谁?派拉蒙影业公司标识中的那座雄山原型究竟位于何方?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标识中手持火炬的女人又是何方神圣? 米高梅影业:5头狮子演过雄狮利奥 米高梅影业 1924年,电影公司宣传人员霍华德-迪斯为塞缪尔-高德温的高德温影业公司设计了“雄狮利奥”标识。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体育队——雄狮队。几年之后,高德温影业公司与米特罗影业公司以及路易斯-梅耶影业公司合并,组建一家新公司,也就是现在的米高梅,并保留了雄狮利奥这个标识。 自此之后,共有5头狮子扮演“利奥”这个角色:最初的狮子名叫“斯拉特斯”,“统领”米高梅1924年至1928年的无声影片;第2头狮子名叫“杰基”,是米高梅“雄狮军团”中第一个被观众听到怒吼声的成员。由于仍处在默片时代,当雄狮利奥的标识在大银幕上出现时,相关人员会用留声机播放杰基的咆哮。值得一提的是,杰基也是在1932年染印法彩色影片中出现的第一头狮子;第3头狮子名叫“坦纳”,可能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当时杰基仍然出现在米高梅的黑白片中;第4头狮子没有名字,鬃毛非常浓密,但被使用的时间也非常短暂;第5头狮子就是自1957年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真正意义上的利奥。 米高梅的座右铭是“为艺术而艺术”。 [1] [2] [3] [4] [5] [6] [下一页]

浅析《黄金时代》的叙事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814820040.html, 浅析《黄金时代》的叙事模式 作者:何怡庆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6期 摘要:许鞍华导演在《黄金时代》中想要让观众注意到实验性的地方,所以在影片结构 上采取了多人旁白插叙的方式,以数位与主角萧红相关联的亲人、作家朋友的评论叙述作为连接故事的彩线。许导演以为这会让很多熟悉了商业片叙事模式的观众们产生距离感,但对一部分熟悉萧红,熟悉那一年代的观众而言,并没有产生观影障碍。本文将通过以下三点来简单分析这种电影手法的特别之处。 关键词:《关键词》;叙事模式;旁白插叙 一、对逼真的塑造 对于《黄金时代》这部电影,观众与媒体都有很大的期待,影片上映后的评论也是十分激烈的。虽然与同期影片相比,票房并不尽如人意,但笔者认为《黄金时代》是一部诚意之作,它试图以从萧红一人的生活反映出民国一批知识青年所处的环境与他们的写作状态,主创人员进行田野调查,尽可能的还原当时的时代氛围,这样的努力使它与同样档期的一些偏娱乐快餐特性的影片拉开了距离。 旁白与叙述加强了观众的在场感,虽然这些插叙手法以一种“伪纪录片”的形态呈现,但它们或多或少也增添了影片的逼真性。说它“伪”是因为它毕竟是演的,与真正的纪录片所不同。《黄金时代》的主创人员对萧红生活过的地方都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考察,演员汤唯更在片场一遍遍书写萧红的文字以求更贴近角色。在旁边叙述的这些人当中,有萧红的弟弟,有与她共同工作生活过的白朗、聂绀弩等等,在影片的开头甚至出现了已逝的萧红本人对自己的叙述。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导演想要的真实不是完完全全照本宣科的真实,而是一种艺术化的真实,一种对生活、对角色高度的凝练。许鞍华导演自己也说,要考据,但考据好了就要丢掉,让人物是鲜活的。 二、统一的宿命氛围 这种特殊的叙述方式确实打乱了时空,然而对于一部传记形式的影片而言,故事结果是大家都知道的,或者说是平铺直叙的。穿插其中的旁白叙述并不能构成故事情节的干扰影响,相反会形成一种别有意味的符号感,通过这些巧妙的叙事安排使影片产生出特殊的意蕴。 影片中进行旁边叙述的人似乎处于一个并不存在的时空,就美学上而言,这种营造方式构成了一种结构的对称与时间的对称而显得圆满。戏剧的三一律讲求时间、空间与情节的统一,在电影中这样古典的要求虽然并不是必须但是氛围的整一性还是需要考虑的。许鞍华导演采用的这种夹叙夹议的手法就使得整个片子的格调统一的,通过这种旁白叙述将各个段落组织起来

美国好莱坞知名电影公司介绍1

美国好莱坞知名电影公司介绍:派拉蒙 https://www.doczj.com/doc/b814820040.html,2008-05-06 14:58:55来源:爱词霸资讯官网 作为电影业的老牌巨头,派拉蒙以群星环绕雪山的标志为人所熟知,事实上,用高山来比喻派拉蒙在电影业的地位也是非常恰当的,在创立的最初三十年,这家公司以众多的明星,高质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连锁影院,一直坐在好莱坞霸主的宝座上。 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派拉蒙的实权人物更迭速度很快,不过这没有影响公司的影片品质,无论是罗伯特·埃文斯,还是巴里·迪勒,雪莉·兰辛主政,这家公司总能制作出《教父》、《周末夜狂热》、《夺宝奇兵》和《阿甘正传》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1993年,娱乐业巨擎维亚康姆公司和前派拉蒙首席执行官巴里·迪勒为得到派拉蒙展开激烈竞争,最终,维亚康姆以100亿美元的出价赢得了这场战役,这也证明了派拉蒙的巨大价值,而在2005年合并了梦工厂之后,派拉蒙解决了公司在影片开发上已经陷于疲软境地的问题,2007年,发行了《史莱克3》和《变形金刚》这些超级卖座片的派拉蒙一举成为好莱坞票房收入最高的大公司。 目前,在各大巨头中,派拉蒙是唯一仍据守好莱坞的(地理意义上的好莱坞)。派拉蒙是1927年落户好莱坞的,而早在1930年,华纳兄弟就从好莱坞搬到了伯班克;而雷电华在1957年宣布倒闭,哥伦比亚1973年也离开了好莱坞,追随华纳兄弟跑到伯班克,1989年再次搬家,把总部设在了卡弗市;卓别林和大卫·格里菲斯创立的联艺则成了华纳兄弟的电影后期制作基地和录音棚。派拉蒙简史: 1、1912—1948 巨头中的巨头 派拉蒙电影公司创建于1912年5月,比环球电影公司还要早上一个月,在好莱坞八大公司中资格最老。创建之初,派拉蒙就拥有大量的电影院,同时兼营制片业务。派拉蒙的两位创始人阿道夫·楚科尔和杰西·拉斯基都是目光远大的杰出人物,他们最早认识到明星的威力,早期电影明星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丽亚·斯旺森和鲁道夫·瓦伦蒂诺都是他们的签约演员。 出生于匈牙利的阿道夫·楚科尔是靠经营杂耍剧场起家的,而在他进入电影业之后,便下决心改变电影只拍给那些受教育程度很低的移民看的惯例,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的名演员公司制作的电影便成功地吸引了中产阶级观众,而在名演员公司和杰西拉斯基的公司合并到新成立的派拉蒙公司之后,他凭借强硬的手腕得到了公司的管理权,从而能够大施拳脚。 三十年代初,派拉蒙的扩张非常迅速,但随着大萧条的来临,这家巨大的电影公司几乎陷入到破产的窘境,银行团接手了公司,而创业元老阿道夫·楚科尔只能靠边站了。不过,到了1935年,阿道夫·楚科尔卷土重来,帮助公司从破产边缘脱身。 整个三十年代,派拉蒙都是众星云集,签约明星有梅·韦斯特、玛琳·黛德丽、马克斯兄弟、宾·克劳斯比、加里·库珀和克劳黛·考尔白,出品的影片包括获得首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翼》、喜剧片《鸭汤》、《她委屈了他》和《我不是天使》。 派拉蒙因为过于强大,所以在二十年代就被政府的反垄断部门盯上,到了1948年,联邦最高法院颁布派拉蒙判例,禁止好莱坞大公司垂直经营制片、发行和放映业务。派拉蒙不得已出售了一批电影院,这家老牌公司因此元气大伤,雪上加霜的是,五十年代电影观众大量流失,派拉蒙又开始削减电影制作的数量。 2、1949—1992 从落伍到东山再起

好莱坞电影100大全

英雄本色(1):吴宇森代表作。 真实的谎言:阿诺演的最温情和幽默的电影。 生死时速(1):充满动感,耳目一新! 虎胆龙威系列:呵呵他怎么总是一身伤却不死啊!!! 勇闯夺命岛(石破天惊)动作片颠峰作品!演员表演出色。 刀锋战士(1、2):新式吸血鬼动作片,非常另类和华丽。 神秘的黄玫瑰系列:呵呵因为看的时候年纪小,觉得比西部片还经典。 复仇:也是罗马尼亚的老电影,这部影片的枪战让人百看不厌。 三步杀人曲系列:干净利落的墨西哥风格枪战电影。 ) 第一滴血(1):有内涵有力度有故事,是史泰龙为数不多的好片。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励志影片。 教父(1、2):经典黑帮片,有此作品,其他同类一概低头。 美国往事:整个人生都在里面。 天堂电影院:每个男人的童年回忆,太经典了。 无主之城:人家怎么能拍出这么牛的电影! 活着:也许是中国目前最伟大的电影。 阿甘正传:教导所有的人要去宽容别人,傻就是福气。 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爱中国。 楚门的世界:探讨人的价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音乐之声:音乐的力量、音乐的快乐! )辛德勒的名单:震撼人心的历史、充满感染力的摄影和杰出的演员。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实反映战争和人性的超级巨作。 猎杀红色十月: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兵临城下: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二战的巨片,演员表演到位。 大逃杀归入战争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残酷。 巴顿将军: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演员表演出色。 u-571:效果出众的新型海战片,拍得很有特点。 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看过后使人对战争产生恐惧。 星际舰队:科幻性质的战争片,士兵的训练和战斗的描写很有煽动性和争议性。9)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随时看起来都心潮澎湃的好电影! 野战排:反思越战的经典影片。 夺宝奇兵-------------------这个更多的是冒险~不用说了~经典的一塌~ 第一滴血系列---------------导演特德.科特切夫不但将动作场面的气氛拍得紧凑逼人,也将小人物打倒建制恶势力的内蕴拍得太快人心.. 虎胆龙威系列---------------又是老一代经典动作电影~~永远忘记不了那个浑身是胆满身带伤的硬汉。 极限特工系列---------------这是一部"范·迪塞尔影片"... 非常人贩系列---------------弗兰克·马丁是个专门为黑道人物送包裹的“地下送货员”这次他发现包裹里面竟然是一个东方女子,他决定帮这个女孩逃生。 X战警系列------------------X战警1是为了被大众接纳而战,X战警2是为了生命而战,而X 战警3则是为了全球的变种人而战...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

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二)关于旧好莱坞的类型片 20世纪30—40 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的全盛时期,这期间在好莱坞影片创作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则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实质上它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电影的实质就是运用一切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和心理的电影表现程式,它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有意识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和道德标准。类型片是好莱

电影《黄金时代》:纪录时代的自由与生死-2019年精选文档

电影《黄金时代》:纪录时代的自由与生死 《黄金时代》这部聚集了文艺片最佳编剧李檣、金像奖导 演许鞍华和三十多位明星的文艺巨制,描述了上世纪天才女作家萧红短暂又传奇的一生。唯美的影调,严谨的剧本,精准的表演, 被外国影人称为“中国壁画电影”。精致的海报宣传和前期的话题营销让影片未映先热,可尽管影片选择了十一黄金周档期却没有迎来票房的黄金时代。但《黄金时代》无疑是一部诚意之作, 也是当下环境里一部有追求有情怀的文艺片。影片忠实于史料, 萧红的作品和人生经历互为见证,口述历史与人生故事交错编织,客观克制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自由与生死。 、客观立场纪录:还原人物形象 传记片的导演大多极力刻画与渲染人物形象,但电影《黄金 时代》却用了审慎克制的叙事忠实还原了萧红的人物形象,没有 过多的虚构和渲染,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当然一方面是由于萧红短促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精彩且极富戏剧性;但另一方面也代表了电影的创作立场:没有把萧红的情感经历作为票房噱头和大众消费的对象,客观还原了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的生存处境, 还原了一个想独立又不得不倚靠男性的女性形象。 影片一开始,女作家肃红黑白的特与镜头慢慢显现在银幕上,凝望镜头片刻,轻声开始叙述,寥寥数语,概括了她短暂而 凄惶的一生。这里的叙述者萧红像一个漂泊在半空中的魂灵,俯

瞰着自己的命运。正如人物传记片《公民凯恩》的开头运用新闻纪录片概述凯恩波澜壮阔的一生一样,《黄金时代》开头这段黑白影像的萧红自述,也试图冷静客观地概述她人生的起点到终点。萧红一生命运多舛,父亲冷酷,疼爱她的祖父早早离世,19 岁逃婚与表哥私奔,成为家族的耻辱。从乡下逃出来,投奔之前的未婚夫汪恩甲,与萧军同居时,怀着汪恩甲的孩子;跟端木蕻良结婚时,怀着萧军的孩子,最后病重客死异乡。影片中,萧红在弥留之际也有自知:“我不知道我写的那些东西,以后还会不会有人去看,但我知道,我的绯闻将会永远流传……”萧红极具争议性的一生导致人们纷纷为她立传。但是,这些叙述大多出于他者的立场,而电影一开场由萧红自己来叙述的方式,体现了创作者少有的试图以萧红自身立场为一个视角的尝试。 萧红的一生,是女性追求自由和写作的历程,这些经历也被 电影《黄金时代》如实地呈现在银幕上。萧红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萧军的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情,也离不开鲁迅先生的提携之恩。胡风评价萧红比萧军“更有天赋,是凭个人感受和天才在创作”;端木评价她的作品“更接近文学的本质”;聂绀弩对萧红说:“你是《生死场》的作者,是《商市街》的作者,你要想到 自己文学上的地位。”张梅林为萧红撤退搞到一张去重庆的船 票,蒋锡金向书店借款帮助身怀六甲的萧红逃离战火导演许 鞍华同为女性,但她并没有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简单的将男性与女性对立,而是如实地呈现了萧红命运中那些欣赏、提携和帮助她 的男性,通过他们的视角还原了萧红的形象和她在文坛的位置, 这里的“他们”正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坛。 二、建构与解构并存:重塑时代群像 《黄金时代》是一部传记片,但又不仅仅属于女作家萧红个人,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灿若星辰的人物群像。萧军、东北作家群、鲁迅、胡风、梅志、端木蕻良、丁玲、聂绀弩……这些民国文坛出类拔萃的人物,出现在萧红的生命里,也被导演呈现在电影中, 或惊鸿一瞥,或寥寥数笔,或狭路相逢,或雪中送炭……他们在 萧红的命运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缘际会,或多或少地推动了她生命的行进,共同形成了萧红完整的生命图景。电影中的这些人物, 像他们,又不是他们。电影在建构时代人物的同时,也是对人物固有形象的一种解构。 萧军是萧红生命中的爱侣,是改变她命运的人,一直以革命作家、

影视概论复习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 电影 2 无声电影 3 3D电影 4宽银幕电影 二、单项选择题 1.电影史上第一部公开放映的收费电影是()。 A《火车进站》B《工厂的大门》C《爵士歌王》D《战舰波将金号》2.下列影片中,部分内容属于立体电影的是()。 A《战舰波将金号》B《苏乞儿》C《闪闪的红星》D《红高粱》 3.3D电影中的“3D”指的是()。 A三种基础色彩B三个方面C三种方向D三维空间 4.遮幅电影俗称()。 A假宽银幕B巨幅电影C遮盖电影D随意电影 三、简答题 1.观众在观看《火车进站》时,为什么会吓得惊慌逃散?

2.简要解释什么是视觉暂留现象 3.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电影 四、论述题 1.关于是谁发明了电影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是卢米埃兄弟发明了电影,也有人认为是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请阐述你的观点 2.《工厂的大门》这部电影在电影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3.《火车进站》放映时观众被吓得逃跑,谈谈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第二章世界电影流派 一、名词解释 1.类型电影 2.法国新浪潮电影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4.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二、单项选择题 1.雷乃和马克1952年拍摄的()被禁演长达12年之久。 A《雕像也会死去》B《东方之珠》C《乱世佳人》D《洛丽塔》 2.新浪潮的三位“主将”不包括()。

A戈达尔B阿伦·雷乃C特吕弗D克罗德·夏布罗尔 3.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导演是()。 A大岛渚B陈凯歌C阿伦·雷乃D张艺谋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历史,一般从1945年罗西里尼拍摄的()算起。A《游击队》B《偷自行车人的人》C《罗马,不设防的城市》D《大地》 三、简答题 1.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三位“主将”是谁?请简要列举他们的代表作品。 2.美国的类型电影时期娱乐工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法国“新浪潮”的理论主张是什么?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分析《罗生门》对人性本质的揭示。 2.谈谈你对日本电影三个流派的认识。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4.《偷自行车的人》中,安东从丢自行车的人变成偷自行车的人。影片情节简单,却是一部公认的世界名片,原因何在? 5.谈谈你对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的认识。

美国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美国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20世纪初,美国的电影业都集中在纽约,由于东部大财团的垄断,一批中小电影企业家纷纷往西部迁移,在加利福尼亚州这个风景优美的阳光地带建立了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好莱坞。加利福尼亚州的夏日比较长,阳光充足,早期电影大部分采用的是自然光,而纽约的阴天居多,阳光并不充沛。所以寻找阳光也是电影业西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的一段时间,由于格里菲斯和卓别林等一些电影艺术大师为美国电影赢得了世界声誉,又由于华尔街的大财团插手电影业,好莱坞电影城迅速兴起。而所谓的美国好莱坞“黄金时代”就是针对三、四十年代好莱坞所摄制的六、七千部影片和所获得的巨额利润,并因此称霸于世界影坛的事实而言。 在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好莱坞生产的影片有95%是由八家制片厂摄制的。这八家制片厂分为“五大三小”,在长期的发展竞争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局面。 所谓五大厂主要是指这些制片厂形成了生产、发行、放映的一条龙体系,并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影剧院。 在这五大制片厂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最财大气粗的当属米高梅电影公司。提到米高梅电影公司乍一听大家可能还有些陌生。但如果提到在影片片头出现的那只吼叫的雄狮也许无人不晓。米高梅公司这个雄狮标志一度成为美国的象征。据说狮子的吼叫声是有讲究的:叫一声的影片一般都是小制作,叫两声的属于一般的制作,叫三声的就是着急打造的大片了。米高梅以明星公司著称,旗下明星云集,号称“拥有比天上星星还多的电影明星”,克拉克.盖博格丽泰.嘉宝,凯瑟琳.赫本,伊丽莎白.泰勒都服务于此。在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米高梅佳片迭出,曾创造出每周推出一部电影的神话。〈百老汇的旋律〉、《绿野仙踪》、《魂断蓝桥》、《费城故事》等也是在这一时期拍摄的。当然最让米高梅引以为豪的还是那部旷世巨作〈乱世佳人〉,在以后的日子里米高梅还创造了历久不衰的银幕经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猫和老鼠,发起并成立了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并推出了学院奖——即奥斯卡。以上几个成就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这个公司不朽,更何况几个神话集于一身。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来自电视业的压迫、公司管理者梅耶的离去,米高梅公司在挣扎中日渐衰落。去年年底,索尼公司以50亿美元的高价将米高梅买下,从此,好莱坞八大公司中的最后一个独立制片公司消失了。如今,米高梅与哥伦比亚公司同属索尼旗下,开始了新的征程,但它拥有的170座奥斯卡金像却仍在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如果说米高梅是美国化的代表,在阿道夫.楚克长期领导下的派拉蒙电影公司是则以出品“欧式”电影而出名。一战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壮大,并且相对和平,许多欧洲的导演纷纷来到美国试图施展自己的才华。但当时的好莱坞,在《党同伐异》失败后,导演们失去了曾经的地位。电影艺术的支配权开始掌握在制片人手里,所谓制片人就是公司的老板,从题材的选择,摄制人员的确定,以至于拍摄的角度和剪辑的取舍都是由制片人决定,导演只是一名一切都要听从于制片人的雇员。在《乱世佳人》拍摄的过程中更换了六七位导演,导演在当时好莱坞的地位可见一斑。制片厂的风格淹没了导演的风格,这就是好莱坞当时的艺术态度。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多欧洲导演在好莱坞并无用武之地。但在派拉蒙电影公司,由于阿道夫.楚克将主要精力放在影片发行上,因此相对来说对摄制工作的控制比较放松,而派拉蒙公司又雇佣了大量欧洲导演,所以派拉蒙的影片带有更多欧洲导演的个人色彩。英国的西区可可就是派拉蒙旗下最有建树的一位欧洲导演,他影片的最大特点就是化平凡为惊奇。十分善于抓住人们好奇和恐惧的心理,在银幕上营造能引起观众产生惊恐慌张的艺术情境,达到惊忪的效果。在好莱坞“黄金时代”后,派拉蒙公司还拍摄了《壮志凌云》、《人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