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盟农产品贸易壁垒情况

欧盟农产品贸易壁垒情况

欧盟农产品贸易壁垒情况
欧盟农产品贸易壁垒情况

欧盟农产品贸易壁垒情况

一、我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概况

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一体化组织,也是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近年来,我对欧盟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9个月,我对欧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83.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48.6亿美元,同比增长17.4%,进口34.7亿美元,同比增长49.7%。对欧盟农产品进出口增长速度略低于我农产品进出口整体增幅0.8个百分点。累计贸易顺差13.8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18.2亿美元)下降23.8%。目前,欧盟在我农产品出口市场中排名第3位(占比14.3%)。

表4. 2002年~2010年9月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情况

我国对欧盟出口排名前十位的商品分别为:其他冻鱼片、盐渍猪肠衣、冻、干、盐腌或盐渍墨鱼及鱿鱼、盐渍绵羊肠衣、部分或全部去梗的烤烟、重量大于五千克的番茄酱罐头、冷冻蔬菜、鲜或冷藏的蒜头、冻小虾仁以及芦笋罐头。与2009年同期相比,我向欧盟出口水产品、蔬菜类产品有所增长,水果、坚果类产品略有下降。2010年1-9月,我对欧盟地区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中,水产品累计出口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冻鱼片25.1万吨、8.7亿美元,数量和金额比上年均增长7.8%;墨鱼及鱿鱼4.8万吨、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1.1%和164.7%。蔬菜类产品累计出口8.3亿美元,同比增长22.1%,其中,番茄酱罐头19.3万吨、1.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1.2%和16.7%;鲜冷大蒜4.7万吨、8890万美元,数量下降23.1%、金额增长129.4%。苹果汁出口降幅较大,前三季度累计出口6.7万吨、5453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2.6%和40%。

表5. 2010年1-9月中国对欧盟出口主要农产品(分类别)

二、我国对欧盟出口农产品面临主要贸易壁垒

(一)关税管理措施

1、关税高峰

欧盟实行共同关税制度,执行统一关税税率和管理制度。成员国在欧盟内实行关税同盟,也就是从第三方进口的货物,在欧盟内实行统一的关税。一旦某种进口货物在某成员国清关后,即可在整个欧盟内部自由流动。

欧盟农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受关税保护程度最高的,平均关税达17.9%,其所有100%以上的税率均施与农产品,主要涉及肉、蛋、糖、谷类。欧盟对动物制品、奶制品、水果、蔬菜、谷物类、糖和糕饼、烟草、鱼及鱼类制品等产品征收15%左右的关税或者每百公斤200欧元左右的从量税。中国向欧盟出口的蔬菜、水果、鱼肉、食品、烟草等优势产品均属欧盟关税高峰涉及的产品。欧盟通过设置高关税的做法来保护其缺乏竞争力的相关产业,阻碍了相关产业通过合理竞争良性发展,也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行。

表6. 2010年1-9月中国对欧盟出口主要农产品(分税号)

2、关税配额

欧盟对中国蘑菇罐头、大蒜以及禽肉等产品实行进口关税配额限制。欧盟农产品的关税配额管理对敏感农产品提供了有效的保护。

(1)大蒜

欧盟自1994年起对中国大蒜进口实行单边关税配额数量限制。对大蒜进口配额内关税为9.6%,配额外进口的大蒜征收9.6%的从价税和1200欧元/吨的从量税。根据欧盟2002年4月2日颁布的欧盟委员会第(EC)565/2002号法规,中国大蒜进口配额数量为13,200吨,阿根廷大蒜配额数量为19,142吨,其他国家大蒜配额数量为6023吨。2005年欧盟东扩后,欧盟为中国增加了大蒜进口配额20,500吨。因此,目前欧盟进口中国大蒜配额数量为33,700吨。

2009年,欧盟给予中国大蒜的配额量与往年持平,并且继续沿用旧的中国大蒜进口配额分配方式,即分为四个季度分配,不得跨季度使用。每个季度欧盟会微调传统进口商和新进口商之间的分配系数。最终每个进口商拿到的配额很少,很多进口商每季度甚至只能获得几吨的配额。这些进口商从中国进口大蒜时,每个货柜只能装几吨大蒜或者拼柜,造成中国输欧大蒜的单位成本大大提高。欧盟对进口大蒜实施的进口配额管理方法,导致部分配额轮空,使配额的执行缺乏商业意义。中国是大蒜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欧盟是中国大蒜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欧盟应确保配额管理不构成中国大蒜对欧出口的障碍。中国希望欧盟充分考虑中国大蒜出口的实际情况,增加对中国相关产品的关税配额、合理公正地分配关税配额,并且准许配额累积和转让。

(2)蘑菇罐头

1981年欧盟的前身欧共体认为,来自欧共体外第三国的蘑菇罐头占据其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报价明显低于欧共体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为防止出现供过于求及市场受到破坏,欧共体决定对进口蘑菇罐头征收附加关税,导致该产品进口价格明显上升。此后,欧共体根据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框架中农产品协议的规定,承诺在一定条件下对蘑菇罐头实行关税配额管理,使进口数量受到限制。关税配额管理通过颁发进口许可证的方式来实施,现行进口许可证措施主要受1291/2000/EG,2125/95/EG和2332/2003/EG等法规的管辖。

目前欧盟对蘑菇罐头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并征收关税。尽管欧盟对我国蘑菇罐头的需求量很大,但给中国的配额却明显不足。对关税配额内的进口,欧盟对来自保加利亚的蘑菇罐头免征关税,对罗马尼亚的蘑菇罐头仅征收8.4%的关税,但对中国蘑菇罐头征收的关税为12%,明显构成歧视。欧盟的种种不合理做法限制了我国蘑菇罐头对欧出口,导致中国产品在欧盟的市场份额明显下降,在国别配额量的确定上,欧盟在多次因扩大而增加配额总量时,拒不增加给予中国的配额量,但却持续增加给予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亚尼亚等第三国的国别配额量。以波兰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波兰尚无对欧盟的蘑菇罐头出口,而从1992年至2001年间,欧盟给波兰的年配额量从28,840吨增至42,630吨,远远超过波兰的实际生产和出口能力。在内部配额分配方面,欧盟进口商反映,欧盟重大国、轻小国,给予大国的配额多,小国的少。这种分配方法导致大国获得的配额用不完,而小国因配额太少,无法进口或不得不从大国转口进口中国的蘑菇罐头。这种分配办法也使中国蘑菇罐头在部分欧盟成员国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以芬兰为例,中国蘑菇罐头在芬兰市场的占有率由芬兰入盟前的98%锐减至入盟后的18%。

目前欧盟进口我国的蘑菇罐头大部分属于关税配额外进口。按照欧盟相关规定,关税配额以外

的进口蘑菇罐头需支付高额附加关税。需缴纳附加关税的中国产蘑菇罐头有盐水小白蘑菇、小白蘑菇罐头和其他小白蘑菇罐头等。盐水小白蘑菇在支付6.1%的关税的同时,每100公斤必须再加191欧元的附加关税;小白蘑菇罐头需支付14.9%的关税,每100公斤另加191欧元的附加关税;其他小白蘑菇罐头缴纳14.9%的关税后,每100公斤还须再加222欧元的附加关税。

欧盟虽已多次扩大,但一直未按我国对新增成员国的出口实绩相应增加自中国的进口配额量。特别是两德统一,1995年瑞典、芬兰、奥地利三国入盟,2004年5月斯洛伐克等十国加入欧盟,我国对上述国家蘑菇罐头出口均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广大菇农和蘑菇罐头加工及出口企业经济利益受损,许多蘑菇罐头企业减产或倒闭。

由于此前我国不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欧盟对我方提出的增加相应配额的合理要求长期不予理睬。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2004年9月,中国商务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启动了与欧盟的补偿性贸易谈判。2004年6月8日,欧盟曾在《官方公报》上发布第1076/2004号法规,宣布当年增加1200吨从中国进口蘑菇罐头的关税配额,作为欧盟东扩后对中国的补偿。经过中欧双方多轮艰苦的谈判和磋商,以新入盟十国2000年至2002年三年间从中国进口蘑菇罐头的实际数量为参照,中欧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即在原有给予中方22,750吨进口配额的基础上再增加5200吨。

(3)禽肉制品

2002年1月31日,欧盟以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动物源食品中含有氯霉素残留和中国农药残留体系未达到其要求为由,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食品。经过政府、行业及企业多年共同努力,欧盟委员会分批解除了对中国农产品的进口禁令。2008年7月30日,欧委会批准欧盟成员国恢复进口中国熟制禽肉制品。然而,从表7可以看出,对欧禽肉恢复出口以来,我国对欧盟禽肉出口量一直被进口配额政策所束缚。

表7. 中国对欧盟出口禽肉数量及金额

欧盟禽肉进口的国别配额中大部分给予了巴西和泰国。而中国同是世界禽肉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却没有单独的国别配额。中国只能与其他国家共享每年仅11,443吨的熟制鸡肉配额,配额外关税为1024欧元/吨,这对我国极为不公。

表8. 欧盟禽肉进口国别配额

如欧盟放开配额限制,预计我国每年出口欧盟10~15万吨的禽肉熟制品,品种以油炸鸡胸肉为主,平均价格大概4000美元/吨,出口总额预计4~6亿美元,大概可以解决15~23万养殖农民的生计,带动屠宰、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及相关产业工人5~8万人就业。

3、农产品的关税升级问题

依据加工程度的深入而提高关税被称为关税升级。关税水平随着产品加工程度的加深而增加,这导致附加值高的产品与原材料相比,关税水平明显增加,从而减少对出口国加工品的需求。关税升级为发达国家国内加工业提供了额外的保护,使其国内生产成本高于国际成本时仍能继续维持生产,人为地增加了发达国家国内加工品的附加值。发达国家的关税升级,对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的国家来说,意味着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会变得更加困难,而且

还有可能影响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品出口的垂直多样化。

欧盟的关税升级也比较明显,主要以零关税或很低的关税进口原料型产品,而以高的关税进口较少的加工程度深的产品。一般来讲,欧盟在肉类产品、谷物产品、咖啡、水果及蔬菜等产品的进口上存在明显的关税升级。

4、季节性关税

欧盟对一些水果、蔬菜或园艺产品在不同季节除按从量税或复合税征收关税外,还征收季节性进口关税。在欧盟内出产同类产品的情况下,欧盟按时令调整进口关税。欧盟农业和园艺产品的关税税率变化频繁,这一做法导致计税方式复杂,给相关产品的进口带来不便。

5、附加关税

欧盟在对部分糖产品、可可食品、饼干、面包、马铃薯征收进口关税时,不仅以从价税征收部分进口关税,还根据其成份的不同含量(如无水乳脂肪、乳蛋白、蔗糖、淀粉)部分征收附加关税,并每年公布一次具体征税办法。这种征税办法增加了出口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二)技术性壁垒以及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欧盟的技术法规体系是世界上最完整、最复杂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近年来,欧盟颁布了大量技术法规和标准,并制定了相应的合格评定程序,其中有的要求苛刻,甚至缺乏充分科学依据,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对第三国,特别是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性壁垒。

而在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方面,欧盟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较大的关注。欧盟依靠其较强的科技实力,制定了较高的食品安全标准,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日益繁杂。同时欧盟要求无论食品是在本地生产还是来自任何欧盟以外的其他国家,必须满足欧盟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这样对很多出口国,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国家而言,其产品有时很难达到欧盟的要求。欧盟较高的食品安全标准就构成了实质性的进入限制。

1、《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

《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nd

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简称REACH法规),于2006年12月13日由欧盟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它取代了欧盟旧的《危险物质分类、包装和标签指令》等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对欧盟市场上和进入欧盟市场的所有化学品强制要求注册、评估和许可,实施安全监控。

该法案将欧盟市场上约3万种化工产品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500多万种制成品全部纳入注册、评估、许可3个管理监控系统。欧盟自己生产的、用于出口的和从国外进口的所有化工及其下游制品都必须进行注册并被许可后才能在欧盟市场流通。为了保障该法案的有效实施,欧盟已经成立了欧盟化学品管理局来对所有在欧盟市场上流通的化学品及其相关制品进行管理。整个注册、评估、许可的过程繁复、琐碎、漫长,充满未知性,令诸多企业望而生畏。

该法案的流程,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企业必须收集和报告其与化学品有关的活动的数据,包括该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各种参数、在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流向和用途;第二步,对于被要求进一步做实验进行检测的物质,必须在欧盟认可的实验室里进行检测并提交检测报告;第三步,在基本数据和实验数据都完整的情况下,由欧盟授权允许该企业在欧盟市场销售这

种化学品。

据估计,该法案影响我国大概3万多家企业,使我国出口欧盟产品的成本提高约5%,进口欧盟产品的成本增加约6%。我国农产品受该法案影响的主要为林化产品。

2、花生黄曲霉菌检测

1998年7月16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1525/98号指令,公布了欧盟国家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新限量和与之配套的抽样方案,该指令于1999年1月1日起在所有欧盟成员国实施。其具体内容包括:

(1)对花生进口黄曲霉毒素检验规定

a、接受货物:黄曲霉总量不超过4微克/千克,趴型黄曲霉不超过2微克/千克;

b、总限量(B1+B2+G1+G2)不超过15微克/千克,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不超过8微克/千克的货物可在卫生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再加工。如复加工后清除了黄曲霉污染,可用于食品消费;

c、黄曲霉总量不超过20微克/千克的货物可用作鸟食;

d、超过20微克/千克的货物退回原产国,或销毁。

(2)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和抽样方案

欧盟委员会通过的1525/98号指令公布了欧盟国家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新限量和与之配套的抽样方案。新限量规定人类直接食用或直接用做食品原料的花生、坚果及干果中,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为2微克/千克,总限量(B1+B2+G1+G2)小于4微克/千克;而在需经分类或其他物理方法处理的花生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为8微克/千克,总限量小于15微克/千克;其抽样方案为15吨以下抽取10~100件,样品量少于30公斤;15~125吨,以25吨作1批,每批抽取100件,样品量为30公斤;125~500吨,分5批,每批抽取100件,样品量为30公斤;500吨以上,100吨作1批,每批抽取100件,样品量为30公斤。每份样品分为3等分(10公斤)后粉碎检验。

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因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而加强对某些第三国进口食品进行特殊控制的决议》对不同进口国的抽样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比例进行修改,特别是对来自中国的花生及制品的抽样比例由以前的10%提高到20%;对整批花生毛重不超过20千克的产品和花生、坚果成份含量低于20%的产品免于黄曲霉毒素检测;对进口国官方签发的健康证书的格式进行了修改。

花生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一直是欧盟关注的重点,大幅提高中国花生及制品的抽样比例,无疑加大了对我输欧花生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检出力度,造成出口欧盟花生通报率高,出口风险增大,极有可能使我出口企业被迫缩减欧盟市场份额,企业出口前景堪忧。

3、有关茶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欧盟是目前世界上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制定得最严格的地区之一。自1999年以来,欧盟连续7次扩大茶叶农残检验范围,从7种扩大到了210种,绝大多数农药在茶叶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都在0.02~0.1毫克/千克。特别是自2001年7月起,欧盟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标准进行修改,氰戊菊酯的残留量由每千克10毫克改为0.1毫克,甲氰菊酯的残留量仅允许0.02

毫克/千克。2005年8月起,欧盟将茶叶中硫丹的残留限量从30毫克/千克调整到0.01毫克/千克。欧洲大部分国家均执行欧盟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德国还单独制定了90种农药的标准。与欧盟相比,德国的标准更加严格。

欧盟对茶叶中农药残留最高限量的监控是按照欧盟食品法(178/2002/EC)的规定实施的。欧盟食品法从健康和植物保护两个方面对此做出了相应规定。根据欧盟食品健康法令(852/2004/EC),从2006年1月1日起,食品贸易和生产企业均需申请“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HACCP)”体系认证。此外,欧盟还从植物保护剂使用的角度对农药残留的最高限量做出了规定。根据欧盟植物保护剂法令(91/414/EEC及其更新版)和欧盟食品农药残留限制法令(90/462/EEC及其更新版)的规定,目前已经禁止430种农药在欧盟销售。估计还会有更多的品种被禁止或限制。按照规定,新的农药必须在欧盟注册才能使用。

欧盟以保护消费者为由,制定了茶叶和食品中农药残留最高限量的法规。据此,各成员国有义务对产业和食品进行监控。监控由食品监督部门实施。目前欧盟仍然根据1998年的98/82/EG 号农药残留最高限量的有关规定,坚持对干茶叶(固体物)中的农残进行检测,即检测每公斤干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含量,而不是检测茶汤中的农残含量。按照风险评估相关规则,食品中化学物质的最高残留限量应根据人均日摄入量确定。因为茶叶是用开水泡后饮用,所以其最高残留限量应根据茶叶所含农药残留向茶汤的释出量而确定。茶叶中的农残只有约10%溶入茶汤,因此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相差甚远,欧盟对干茶叶末取样检测的方法导致茶叶出现农残大量超标现象。欧盟实施产业农残检验标准越来越严苛,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逐年下降。

4、欧盟对水产品进口的有关限制

1993年1月欧盟实行了统一的进口规则,整个欧盟采用统一的质量标准。总的来讲,欧盟对水产品质量制定了较高的标准。欧盟委员会负责制定欧盟水产品法令,各成员国分别负责实施。所以,虽然各种技术标准是由成员国制定和实施的,但欧盟委员会仍发挥着主要作用。欧盟关于水产品的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欧盟91/493/EEC法规

该法规专门规定了水产品投放市场的卫生条件,是欧盟关于水产品法规的基本指令。该法规主要规定所有从第三国进口到欧盟的水产品,不论是新鲜、冷冻、罐装、腌制、熏制或是干货,其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藏设施都必须由相关国家的认证机构认定其符合标准。获得认证的公司最后由欧盟委员会批准允许出口到欧盟,公司名单将在欧盟官方杂志上刊登。进行认证批准和登记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欧盟的消费者能够食用达到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

欧盟对水产品加工厂的厂房、设备、清洗中心和储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水产品清洗中心必须专设实验室,进行必需的微生物检测。每一批来货的记录都必须仔细保存,并且在每一批货物上都必须有健康标志,上面列明产品的品名、产地、发运单位和包装时间等。

欧盟91/493/EEC法规是根据“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HACCP)”制定的。该法规认为,微生物危害可能会存在于水产品的加工和处理过程中,但通过合理的方法和一些必须的措施,控制这些微生物的危害是可能的。该法规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货物在进入欧盟时被海关扣留、大量取样及分析检验等。因此对水产品质量的实际控制是发生在第三国,而不是在欧盟的进口港。所以出口商应注意关注欧盟对水产品的规定,提升水产品加工厂的检测能力,改善水产品的加工和生产条件,在产品出口之前就做好准备工作,避免出现海关扣留等上述情况。

欧盟要求,凡是对欧盟出口水产品的企业,都必须向欧委会递交完整的审议事项,其主管机构

职责的完整报告及其生产单位基础设施条件的报告。欧委会仔细审议这些资料,如果对资料满意的话,将派考察团前往水产品出口国,随机考察公司。根据考察团在第三国的考察发现,欧委会将签发永久的进口许可证或有时间限制的暂时许可。如果企业的控制措施达到一定的标准,欧委会会在第三国指定一主管机构,由其负责监督和检查企业是否正确实施内部控制措施。同时,该机构还必须向欧委会递交清单,说明企业的哪些措施符合或正在实施欧盟的法令,只有这样,欧盟才会将企业的设施登记并给出登记号,从而授权该企业出口到欧盟。

然而欧盟中的一些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实行不同于欧盟规定的本国法规。因此虽然第三国出口的水产品符合欧盟规定,但仍有可能被这些国家拒绝进口。除了欧盟已批准可以对欧出口的国家名单以外,还有一个欧盟批准可暂时对欧出口的国家名单。欧盟当局保证,这些被批准暂时出口的国家至少享有同91/493/EEC法令中相同的规定。对于这些被欧盟暂时批准的国家,欧盟成员国仍可对他们强加一些特殊的进口规定,而且欧盟还没有为这些国家拟定可以对欧出口的企业名单。我国被列入暂时对欧出口国家清单。

(2)欧盟95/328/EC法令

该法令规定所有进口水产品都必须附有卫生健康证明,对于那些来自适用欧盟单独规定的国家除外。欧盟对水产品卫生健康证明检查得非常严格,因此,必须准确完整地填写此证明书。卫生健康证明应以货物目的地国的官方语言印制。适用于水产品加工业的一个更具体及必须强制实施的标准是“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体系,它与欧盟对水产品的规定密切相关。欧盟食品卫生法(93/43/EC)于1996 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规定,食品公司必须认识到他们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应负责食品安全,并确保在“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实施维持和修正适当的食品安全措施。所有欧盟食品加工商都应实施“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体系,或者必须开始实施“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体系。“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体系适用于那些从事食品加工、处理、包装、运输或经销的公司。

(3)检验检疫规定

欧盟对进口水产品质量和卫生要求非常严格,对进口产品实施合理的抽样计划和检测方法进行化学检测,以确保相关产品不危害人类健康。尤其是针对兽药残留、杀虫剂残留、污染物和禁用物质残留的检测,要求必须从原料生产开始,保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达到质量要求,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即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欧盟对进口水产品的检查包括新鲜度化学指标、自然毒素、寄生虫、微生物指标、环境污染的有毒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农药残留、放射线等63项,其中氯霉素、呋喃西林、孔雀石绿、结晶紫、呋喃唑酮、多氯联苯等为不得检出;六六六、DDT、组胺等有严格的限量指标,而且有越来越严格的趋势。一些国家不仅对产品增加检测项目,而且扩大检测范围。我国对欧盟水产品出口贸易中对重金属及渔药、抗生素的残留量检测及微生物尤其是致病微生物的要求将越来越多。

欧盟对中国水产品的检测,除项目增加外,还提高了检测标准,部分农药残留量检测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我国质检部门现有的技术状况及能力同一些发达国家的检测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我们的检测手段、方法跟不上,缺少相应设备,达不到进口国的要求,也可能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品对欧盟出口的因素。

2005 年欧盟委员会发布了2005/34/EC决议。该决议对从第三国进口的动物源性产品中检出药物残留问题做出了新的规定,尤其是针对检出禁用物质残留,但低于欧盟制订的最低执行限量的情况,虽允许产品进入食物链,但将被记录在案。一旦在6个月内同一来源、同一禁用物质

出现4次或以上的记录时,欧委会将向输出国进行通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转基因食品标签的新规定

从2004年4月18日起,欧盟执行有关转基因食品标签的新规定。这项规定是世界上同类规定中最为严格的,它要求凡含有转基因成分超过0.9%的食品都要贴上相关标签,以确保消费者有充分的知情权。该项规定同样适用于饲料和动物食品。规定确立了备案制度,要求能跟踪转基因产品的来龙去脉,并要求将产品的产地、成分和去向等资料保存5年。

(三)贸易救济措施

1、我对欧盟出口农产品遇到的主要反倾销案件

(1)桔子罐头反倾销案

欧盟桔子罐头案件可谓“由来已久”。欧盟早在2003年7月11日就对我国出口的桔子罐头同时发起特保和一般保障措施调查,此特保为欧盟对我国产品发起的第一例特保调查案。经过我国政府的努力以及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企业的积极配合,欧方于2003年12月10日正式宣布终止特保调查程序这一违背“非歧视性原则”的调查,进入一般保障措施调查程序。就个案而言,成功地促使欧盟对该案提前终止特保程序,使得我桔子罐头的其他主要出口市场如美、日等国,就没有可能以“贸易转移”为借口对我发起“特保调查”。

2004年4月7日,欧委会发布一般保障措施调查终裁结果,从2004年4月11日起对桔子罐头采取最终保障措施,实施为期4年的配额管理,第一年配额量为30,843吨,配额年增长率为5%,配额之外征收301欧元/吨的从量税,配额的75%分配给传统进口商,25%分配给其他进口商。在终裁公布之前,欧委会公布的对我桔子罐头保障措施的终裁披露文件中,欧方拟设定的年配额量为29,085吨。后经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提出抗辩并与欧委会进行谈判,欧方最终同意将对华第一年配额由披露的29,085吨提高到30,843吨(增长6%),并表示可以在期中复审时对措施水平重新考虑。从规则上讲,虽然一般保障措施是针对所有进口国,但对欧盟出口桔子罐头的只有中国,因此该措施实际上即针对中国。就一般保障措施的最终裁决结果而言,出口企业普遍认为终裁配额数量、分配方式、配额外关税及增长率等尚可接受。我国桔子罐头对欧盟出口并未受到严重影响。

然而,就在桔子罐头保障措施尚未最终到期时,2007年10月20日,欧委会应西班牙加工水果与蔬菜协会联盟的申请,又开始对桔子罐头进行反倾销调查。共有12家企业参加无损害抗辩,16家企业参加分别裁决部分抗辩。2008年12月30日,欧盟委员会做出反倾销终裁,没有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待遇,16家合作的中国企业获得361.4欧元/吨~531.2欧元/吨的分别税率,全国平均税率为531.2欧元/吨。该税率实施之后,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我对欧盟桔子罐头出口,使我出口商利益受损。

桔子罐头案从特别保障措施开始至反倾销,持续时间长,牵扯方面多,涉及因素复杂。保障措施以配额的方式结案使欧盟进口商成为最大获利方。反倾销终裁结果不理想,一方面是由于进口商力图维持配额制度,因此未能与我方统一认识,组成合力对抗欧委会。另一方面是因为欧委会在面临全球金融风暴时裁决案件更为谨慎严苛,在整个案件调查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公正做法。因此,有一家企业针对欧委会的不公正做法在欧盟法院提出上诉。

(2)冷冻草莓反倾销案

波兰冷冻产业联盟于2005年12月5日向欧委会提交申请,声称,鉴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草莓存在倾销,造成了对欧盟产业的实质损害,要求对中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欧委会于2006年1月19日发布公告正式立案。共有10家企业参加损害部分抗辩,5家企业参加分别税率的应诉并各自聘请代理律师。

在此之前,欧委会曾于2005年7月6日启动了冷冻草莓保障措施调查程序。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组织企业应诉,针对波兰的申诉做出了强有力的抗辩。2006年4月4日,波兰申诉方被迫撤诉,欧委会就此终止了保障措施调查程序。

2006年8月15日,欧委会初步同意授予烟台永昌食品有限公司市场经济待遇。欧盟有关市场经济待遇的测试条件十分苛刻,烟台永昌食品有限公司能够获得市场经济待遇非常不容易。这也是我国农产品应诉欧盟反倾销案件中获得的第一个市场经济待遇,有着极为重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2006年10月17日,欧委会做出冷冻草莓反倾销案的初裁,决定对中国的冷冻草莓生产企业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初裁之后,欧洲进口商和下游产业反应强烈。欧委会经过调查发现,如果反倾销措施一旦实施,不仅会使进口自中国的冷冻草莓成本上涨34.2%,而且会引起欧盟产业以及其他来源的冷冻草莓价格的连锁上涨,使得这些下游产业的成本增长6%左右,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的下游生产商不得不退出市场。出于对欧盟利益的考虑,欧委会曾一度想要终止本案,并向应诉各方发送了拟终止案件的内部文件,以征求评论意见。

然而,波兰方面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欧委会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压力。为平衡欧盟内部各方的利益,欧委会于2007年4月17日最终裁定对进口自中国的冷冻草莓采取最低限价的反倾销措施。除烟台永昌食品有限公司的最终税率为0以外,其他公司的终裁结果以最低限价的形式做出,具体如下:

表9. 欧盟对中国冷冻草莓反倾销终裁结果

(3)蜡烛反倾销案

2008年2月16日,欧委会发布官方公报,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蜡烛提起反倾销调查。

2007年我国对全球出口蜡烛7.5亿美元,其中对欧盟出口3.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8%,欧盟是我国蜡烛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2009年5月14日,欧委会就蜡烛反倾销案发布终裁裁决,我国5家应诉企业获得零税率,3家获得分别裁决的企业将被征收每吨171.98欧元~367.09欧元不等的从量税,其他30家未被抽样应诉企业的从量税为每吨345.86欧元,所有未应诉企业为每吨549.33欧元。

2、欧盟反倾销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拒绝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目前,欧盟在审理反倾销个案时仍然坚持对中国企业适用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推定。应诉企业如果没有申请到市场经济地位,只能用替代国价格来计算生产成本,这使得产品成本和价格被人为地提高,从而导致倾销幅度被估高。

(2)替代国的选择和替代价格的确定

欧盟反倾销法的替代国选择标准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特别强调替代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出口国所具有的可比性,也不把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替代国选择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而是强调市场的竞争性,并强调这种选择只要是以“适当的、不是不合理的方法”确定即可。所谓适当,在实践中是指应考虑到产品的类似性、市场的竞争性以及产品制造过程、结构。这样的规定就导致了欧委会在选择替代国时存在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例如在桔子罐头反倾销案中,欧委会并没有尽其全力选择一个公正合理的替代国,而是选择西班牙作为替代国来计算中国产品正常价值,这是极为不合理的。

(3)答卷时间

由于欧委会对我国应诉企业有条件审核“市场经济”地位,这使得我国企业不得不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局面。如立案起10日内需就替代国的可比性、实用性提出书面评议或者选择另一替代国提交欧委会;21日之内申请市场经济地位调查表和所有的支持资料、账目、数据统计以及公司章程(全部英文翻译)等提交欧委会;40日之内将反倾销调查表提交欧委会,其中还交叉进行市场经济地位核查等程序。每一个进入反倾销调查程序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时间表提交所有材料,而在这一过程中,还有可能遇到欧委会要求提交补充材料等。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中错过时限,都将会被认为非合作。企业显然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寻找更多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和信息,使应诉企业很难受到完全公正的对待。

(四)补贴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自从实施以来就对全世界农产品市场造成扭曲,恶化了国际农产品市场环境,损害了发展中国家农业利益。虽然欧盟对其共同农业政策一直进行调整,但2003年通过的共同农业政策改革方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国际农产品市场造成扭曲的现状。一方面,欧盟长期对农业的巨额补贴已经严重压低世界农产品价格,目前改革方案还不足以使得世界农产品价格回归;另一方面,欧盟对谷物、肉类、乳制品等重点产品保护程度仍然较高。即使欧盟的改革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农产品市场矛盾,其重要受益者也将是具有补贴能力的美国和具有农业比较优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出口国。而既没有补贴能力,又没有竞争优势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仍然继续受到欧盟高补贴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 -------------------------------------------------------------------------------- 案例1 中国玩具出口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 【概要】 1999年12月7日,欧盟正式发布1999/815/EC指令(以下简称“禁令”)。采取措施禁止销售供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放入口中的包含以下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聚氯乙烯软塑料玩具及儿童用品。该“禁令”将严重影响包括我国玩在内的WTO成员国的玩具出口,但其是符合《TBT协定》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的合法目标的。这又一次体现了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的观念差异。 【案情】 1999年12月7日,欧盟正式发布1999/815/EC指令(以下简称“禁令”)。采取措施禁止销售供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放入口中的包含以下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DINP、DEHP、DBP、DIDP、DNOP、BBP)聚氯乙烯软塑料玩具及儿童用品。欧盟称,该“禁令”特别强调“确保一个高水平的儿童健康和安全保护”,委员会可以作出决议要求成员国“采取临时措施阻止、限制投放到市场上的产品,或使产品服从于特定的条件”,如果该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有严重的和直接的危害,委员会也可以要求“将产品从市场上回收”。该“禁令”将严重影响我国玩具出口。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玩具出口第一大国,年出口金额5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每年解决约150万劳动力就业。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到欧盟各国,金额14亿美元。据保守统计,出口欧盟的玩具约有60%使用了PVC原料,其中供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占50%,因此“禁令”将直接影响我国4亿美元的玩具出口。 在2000年2月的TBT委员会会议上,巴西代表提请大会关注欧盟关于禁止销售某些使用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软PVC塑料制作的玩具的草案。她表示该决定是根据欧盟有毒物质、环境有毒物质与环境科学委员会(SCTEE)的技术报告制定的,修改了邻苯二甲酸酯(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和邻苯二甲酸双酯)安全限量。但是,技术报告在结论中建议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以了解更多的情况。巴西代表认为,由于欧盟技术报告中现有数据的不确定性,为了她认为欧盟目前还缺乏实质性的科学证据来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评估有关的风险, 证明欧盟禁止销售措施的合理性。 巴西代表表示,根据欧盟SCTEE的技术报告,不是所有的邻苯二甲酸酯都具有同样的毒性。例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双酯(DEHP)的毒性程度不同,后者在巴西也被禁用。而且,根据1999年9月SCTEE的另一份报告,邻苯二甲酸酯代用品的风险还不确定。她认为欧盟对邻苯二甲酸酯的禁令过于草率,并质疑欧盟是否考虑过《TBT协定》第2.2条关于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规定。 中国香港的代表说,作为主要玩具出口地区,中国香港支持巴西的意见。 加拿大代表也表示赞同巴西代表的意见。他认为欧盟不能采用欧盟内部科学界的建议来证明其邻苯二甲酸酯禁令的合理性。 欧盟代表指出,邻苯二甲酸酯问题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欧盟在1998年已经收集了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玩具可能被3岁以下儿童放入口中并危害儿童健康的科学依据。这些科学依据表明最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及我国的对策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及我国的对策 随着关税壁垒逐渐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这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技术壁垒则是非关税贸易壁垒中最重要的一个。欧盟国家是最先意识并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同时其成员国也是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尤其在有关汽车、电机、机械和制药产业更为明显。概括起来,欧盟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有以下四个方面: 1.技术标准和法规。欧盟各国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普遍较高,因而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较高,法规较严,尤其是对产品的环境标准要求,让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望尘莫及。在欧济一体化过程中,迫切需要协调各国的技术标准。欧盟不仅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而且各国也有各自的严格标准,它们对进口商品可以随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从总体来看,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必须至少达到三个条件之一,即:(1)符合欧洲标准EN,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认证标志;(2)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3)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Is09000合格证书。同时,欧共体还明确要求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凡涉及欧共体指令的,必须符合指令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允许在欧洲统一市场流通。 2.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欧洲以外的国家的产品要进入欧洲市场,必须符合欧盟指令和标准(CE),才能在欧洲流通。欧盟12个新指令把市场上流通的产品都做了规定这12个新指令覆盖的产品都必须有CE标志,在国家之间互相承认检验(认证)结果之前,外国产品要进入欧洲市场,就必须取得一个欧洲国家的认证。这12个指令覆盖的产品生产厂,要想把产品卖到欧洲,生产厂要有较好的质保体系,在取得cE标志之前是否应取得体系认证,这要看具体情况。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对输入盟的产品加强安全检查,不管从哪个成员国的口岸进来,均需根据统一标准接受安全和卫生检查,任何一个海关,只要在检查时发现进口的产品不符合欧盟的标准,可能会危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仅有权中止报关手续,还应该立即通知其他海关口岸。欧盟主要加强对进口玩具、食品和药品的卫生和安全检查。 3.标签、包装壁垒。欧盟一直通过产品包装、标签的立法来设置外国产品的进口障碍。如对易燃、易爆、腐蚀品、有毒品,法律规定其包装和标签都要符合一系列特殊标志要求。 欧盟对纺织品等的进口产品还要求加贴生态标签。目前在欧盟最为流行的生态标签为0KOTex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是纺织品进入欧洲纺织品市场的通行证,对服装和纺织品中的某些物质的含量要求高达PPb级。这无疑给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贸易造成很大的困难,一方面由于技术有限,很难控制到PPb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实验条件有限,而无法检测出PPb级的物质。如果让发达国家的检测机构检测,其费用相当昂贵,这势必加大了出口商的成本支出。 4.绿色技术壁垒。这是欧盟最为严厉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下述几种:(1)绿色生产。要求进口商品的生产企业严格执行他们制定的清洁生产标准,控制生产过程中化学物料尤其是有害物料、清水和有 机溶剂的用量,采用他们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2)绿色技术标准。欧盟制定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的环境标准,限制国外产品进口。1995年4月,由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际环境监查标准制度》,要求产品达到Is09000系列标准体系。欧盟也启动一项名为Isol4000的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3)绿色环境标志。它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发展中国家产品为了进入欧盟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才能得到绿色通行证,即绿色环境标志。1992年5月欧共体正式实施所谓生态标签制

欧盟农产品进出口政策解读

欧盟农产品进出口政策解读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2005年农产品出口达到272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但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多边农业贸易规则和各国农产品贸易政策不断调整,进口检验检疫要求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持续增加。 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近1.8万家,其中年出口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不足500家,而年出口低于1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占全部出口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些企业特别是县域中小企业进入农产品出口市场时间短、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特别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农产品出口政策、市场方面的信息。 为帮助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及时迅速准确掌握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帮助企业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从本期起我们陆续刊登国外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和信息。 农业生产情况 欧盟土地资源丰富,食品的生产可以自给自足。2005年,欧盟农业和渔业的产值只占其GDP的2.5%,但欧盟仍然是一个主要的食品出口地区,也是世界最大的食品进口地区。 25国食品及农产品进口占所有商品进口的比例为6.4%,食品及农产品出口占所有商品出口的比例为6.5%,进出口大致相当。但欧盟25国进口额总体上大于出口额,2003年的贸易逆差为21.59亿欧元。 欧盟农业生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生产的主要农产品包括家畜、谷物和奶制品,这三类产品的产值占到欧盟农业产出的近一半。另外,其他重要的农产品有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地区)、新鲜蔬菜和水果、蛋和禽等。大田作物的种植在欧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包含的范围很广阔,主要指一些重要的一年生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玉米、黑麦、菜籽、向日葵、豌豆等。大田作物的种植占了欧盟耕种面积的40%。1992年以来,大田作物被列入欧盟基于面积的支持体系,也适用于对退耕土地的“休耕”措施,对大田作物的支持是欧盟预算中最多的一项,因此,也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欧盟谷物产品的内部价格高于世界价格,导致了欧盟对谷物产品提供大量的出口补贴。 近年来,欧盟有机农业发展非常迅速。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日益关注及其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欧盟的有机食品市场开始发展起来。当前,欧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 农村发展政策 农村发展问题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一个大的部分。欧盟预算增加的部分也主要用于农村的发展。欧盟扩大后,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覆盖了欧盟90%的区域,这使得农村发展成为欧盟基础性的重要政策。当前欧盟的农业政策已经从支持农业生产转向对生产者的直接支付,面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食品安全、食品品质、产品多样性、动物福利、良好的环境、保持自然和乡村景观。 欧盟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 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是通过共同市场组织、产品共同价格制度、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EAGGF得以实施的。具体来说,就是对内统一农产品市场和价格、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对农产品出口予以补贴;对外则设置随市场供求变化而调整的差价税、配额等贸易壁垒,使欧盟农业免遭外部廉价农产品的竞争。这些机制一方面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提供了

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雒虎军 2009年5月

论文摘要(中文) (2)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3)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3) (二)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3)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3)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 (4)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5)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现状 (5) (二)影响分析 (6)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原因分析 (7)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7)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8)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8)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8) (二)强化企业的微观管理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加入WTO推动了农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在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农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凭借他们在科技、管理、资金及环保方面的优势,为达到保护贸易的目的,推出了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即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入手,对绿色贸易壁垒理论进行概述,从正负两方面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剖析了我国农产品受阻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和国际原因,最后,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绿色贸易壁垒,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策略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日益成熟,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都一直处于稳固增长状态。然而,这其中依旧存在如出口种类单一、出口市场集中、低价竞争等诸多咨询题。通过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比较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引出了产生这些咨询题的缘故。提出了应该加大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国际贸易规则的了解,调整好出口结构,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规范为先、品质为本,树立国际品牌形象,对其进出口贸易进行战略性调整,以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健康稳固的进展的差不多应计策略。并结合实际情形,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中国,现状,应计策略,前景展望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domestic productive f orces level and the policy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become maturi ng day by day,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are both in continuously growth condi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 many questions, such as the exportation types are rare, the markets of exportatio n are centralism, the low price competition and so on. Through the analy 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and the c omparison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drew out the reason of there q uestion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 er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rule, adju sts the exportation structure well, displays own comparison advantage full y, take standard and quality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setting up good

浅谈欧盟贸易壁垒新动态(一)

浅谈欧盟贸易壁垒新动态(一) 论文关键词:欧盟;绿色贸易壁垒(GBT);REACH法规;国际标准;“绿色护照”论文摘要:欧盟(EU)是极具吸引力的发达经济市场,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地。EU近年来出于产业市场保护等多方面的考虑,发布了“绿色”系列指令,构筑起“合法”的“绿色屏障”,即绿色贸易壁垒(GBT,GreenBarrierstoTrade)以限制进口。我国出口因之损失巨大,对EU的出口在成本、技术方面,遭遇到严峻的挑战与考验。要保持我国对EU的出口优势,需要多方联合行动、多方面入手,积极应对。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国际趋势,WTO下的多边贸易谈判,使关税的贸易保护作用变得极其有限,传统的非关税政策也仅能在特定条件下使用。于是,因技术体制、经济技术水平差异等产生的技术性措施以其“合法性”、隐蔽和灵活性演变成贸易壁垒,这种技术性贸易壁垒(TBT,TechnicalBarrierstoTrade)将成为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而“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维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共同目标使得以环保标准支撑的GBT 成为了TBT的核心。 近年来,欧盟发布了一系列与环保相关的“绿色指令”,包括:PPW指令,《包装及包装废弃物指令》(DirectiveonPackagingandPackagingWaste);WEEE指令,《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DirectiveonWasteElectricalandElectronicEquipment);RoHS指令,《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DirectiveontheRestrictionoftheUseofCertainHazardousSubstancesinElectricalandElectronicEquip ment);ELV指令,《关于报废汽车的技术指令》(End-ofLifeVehicle);REACH法规,《化学品登记,评估及授权法规》(RegulationCoveringtheRegistration,evaluationandAuthorizationofChemicals);EuP指令,《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DirectiveonEnergy-usingProductDesign),这些指令构成了EU整合性产品政策的基础,对外形成了GBT。 一、欧盟发布系列绿色指令的动机 1、利用WTO协议绿色规则缺口构筑贸易壁垒 WTO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其一系列的相关协定中,虽然这些协定规定“不得妨碍正常国际贸易”,但另一方面却肯定各国的“环保例外权”,而在行使此种权力时,WTO有关环境贸易规范一般都比较概括和抽象,含混其词、模棱两可,缺乏有效和明确的约束性,导致了GBT在世界范围内盛行。 EU正是利用这点,制定出一系列严格、繁多、苛刻的绿色环保标准,构筑起“绿色贸易壁垒”,名正言顺地达到既有利于EU商品出口,又有利于限制别国商品进口的目的。 2、出于产业保护,培养竞争力的考虑 EU现有25个成员国,人口超过4.5亿,是极具吸引力而有价值的市场。EU担心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力量出口迅速增长,连年对其巨额贸易顺差,2006年高达916.6亿美元,会挤占了其市场并对当地经济产生冲击。而EU东扩后,新进成员竞争力还很弱,加之近年EU经济增长乏力,为保护对国民经济、国际贸易、就业综合影响大的相关产业,培养和提升竞争力,需要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TBT。如REACH法规的立论之一就是为了提高EU化学工业的竞争力,化学工业是eU的三大产业之一,直接雇工超170万人,年产值约5000亿欧元(高全德,2003),显然EU要极力保护这个重点产业和市场,保持自己在该行业的优势地位。3、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环境问题已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EU等发达国家的环保组织、消费者尤其关注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人身安全、环境保护、动植物健康等相关的产品质量与性能。 二、欧盟最新系列绿色指令解析及影响 1.EU最新绿色系列指令内容概要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班级学号:10012222 姓名:赵秀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环保浪潮高涨,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攀升,绿色贸易壁垒也成为了人们的课题之一并日益深刻的影响着国家贸易的发展。据估计,我国每年至少有价值7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并且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如何正确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已日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外贸出口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从国际金融危机演变过程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矛盾的积累在局部触发,主要特征:金融领域或战略资源出现局部性危机。第二阶段,危机的爆发向各领域辐射,主要特征:经济领域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第三阶段,影响程度放缓,主要特征:部分先行指标向好的方向修复,滞后因素继续释放,但都程递减趋势。第四阶段,构筑底部,回稳,开始向复苏方向发展,主要特征:多项主要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在底部同时出现拐点。从国际金融危机发展的进度看,已进入底部(第四个阶段)。今后一个时期,即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困难仍将继续,最艰难的时间可能缩短,我国已先于国际走向复苏。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各国采取“自扫门前雪”的政策取向,由此引发的绿色壁垒等贸易壁垒更为突出,我国的贸易环境面临新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由于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其对环保资金的投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形成了各国环境标准的差异性,造成了国际贸易的障碍。尤其在国际贸易中,环境标志产品标准正在替代关税与配额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绿色壁垒———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等为名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其内容有国际环保公约、国际环保法规标准、自愿性措施、加工生产方法标准和环保成本内在化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我国出口产品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我们可以从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来看出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课程名称: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任课教师:李丽娅 开课学年/开课学期:2012-2013-2 学时/ 学分:30/2 所在教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食品加工与安全 学号/姓名:2121454/王璐 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章):_________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 (3) 1.1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基本状况 (3) 1.2中国农业生产与消费 (3) 1.3中国农产品贸易措施主要变化 (4) 2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调整思路 (4) 3影响进出口的WTO协议分析 (5) 4倾销调查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5) 5我国农产品遭遇反倾销的成因分析 (5) 5.1反倾销发起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5) 5.2众多国家仍未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待遇 (5) 5.3我国农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竞争 (6) 5.4农产品企业应诉不力 (6) 6我国应对农产品反倾销的有效策略 (6) 6.1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6) 6.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调帮助出口企业应诉 (7) 6.3农产品企业自身的完善 (7) 参考文献: (9)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摘要:随着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尤其是2009年欧债危机后,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抬头趋势,对华贸易政策也日趋强硬。近年来欧盟颁布了大量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并制定了相应的合格评定程序,对中国产品出口造成很大不利影响。欧盟对华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中国产品出口难以逾越的障碍。我国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应积极采取对策,攻破欧盟对我国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关键词: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对策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 1.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贸易壁垒中非关税壁垒的一种,主要是指货物进口国所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一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檔有两个,分别是“技术技术性贸易壁垒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它是目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 涉及到贸易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信息产业、家电、化工医药,包括它们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制成品,涉及到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 1.2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1)维护该国的利益是一切国际关系的根本目的。虽然为了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在保持现状下逐步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但现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为了维护该国的贸易利益,在逐步取消明显有违WTO精神的一些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又不断推出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且名目繁多,要求越来越苛刻。在发达国

欧盟农产品进出口政策解读(Interpretation of EU agricultural 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policy)

欧盟农产品进出口政策解读(Interpretation of EU agricultural 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policy) 欧盟农产品进出口政策解读(Interpretation of EU agricultural 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policy) Interpretation of EU agricultural 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policy Article source: China County Economic News Editor's note: In recent years,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 continued to grow. In 2005, expor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ached 27 billion 200 million US dollars, ranking fifth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 is changing rapidly. Multilateral agricultural trade rules and agricultural trade policies of various countries are constantly being adjusted, and impor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requirements and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continue to increase. At present,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enterprises nearly 1.8 million, the annual export amount of more than $10 million in less than 500 years, while exports less than $1 mill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more than 1,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70% of all export enterprises. These enterprises especiall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county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market entry time is short, small scale, weak anti risk ability, poor information channels,

探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探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日益削减,绿色贸易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西方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筑起绿色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从绿色壁垒产生的条件及特点出发,分析了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影响;对策 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受绿色壁垒限制的产品范围由水产品、禽肉等动物源性产品扩展到蔬菜、水果等植物产品和加工产品,几乎涵盖了我国出口的所有农产品。尤其是2006年,欧盟、日本相继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和农残检测标准,大大抬高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门槛,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下降,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进而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 一、绿色壁垒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进口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维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或禁止进口的贸易措施。由于发达国家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复杂而严格,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构成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点:①名义上的合理性。绿色壁垒是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建立起来的,有效利用了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抓住了人们关心生态问题的心理,迎合了绿色消费的浪潮,从而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姿态为发达国家所利用。②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绿色壁垒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回避了分配不合理的分歧,不易产生贸易摩擦。③保护内容上的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近年来产品贸易范围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因此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④实施效果上的歧视性。有些国家根据在贸易过程中掌握的对方实际情况,不断更换检验标准和检验设备,通过制定更高的标准来达到抑制进口的目的,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严重扭曲了国民待遇原则[1-2]。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在绿色贸易壁垒实施中,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采取的绿色壁垒措施,由于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而演变成一种技术壁垒,从而限制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等

欧盟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年论文 题目:欧盟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 学号: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2012年 11月 10 日

欧盟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国贸091班:樊雪梅指导老师:张彤璞 (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本文阐述了机电产品越来越多的受到欧盟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外部和内部分析了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越技术贸易壁垒的对策。 关键词:机电产品;欧盟;技术贸易壁垒;对策 The research about EU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n China's export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ABSTRACT:The paper expounds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more and more subject to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EU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nd had a great shadow on China's economy. Encounter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from external and internal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cross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n this basis. KEYWOR DS: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European Uni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countermeasures 1.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现状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机电产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1995年开始取代纺织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伴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形势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一些国家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纷纷采取一些非常措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在技术贸易领域形成了一些壁争.对我国机电企业的产品出口及企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导致我国机电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对产品的创新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使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成本进一步提高,在短期内这种影响很难得到根本改善。 2.欧盟的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欧盟国家是最先意识到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国家,同时其成员国也是设置技术壁垒最严格的国家,尤其是针对机电产品方面更为突出,欧盟在产品安全认证、技术法规和标准方面使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受阻。2001年l0月温州打火机出口欧盟一案是中国加入WTO后在国际贸易方面第一次遭遇来自WT0成员方的技术壁垒。根据欧盟拟定进口打火机CR法规规定,进口价格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设有防止儿煮开启装置即带安全锁。中国的打火机价格在2欧元以下,也没有设置安全锁,是此法案受阻的对象之一,影响程度也是最深的。因为安全锁的设置专利已被国外获得,安置安全锁无疑是成本的大量增加和竞争力的大量丧失.即使出口到欧盟也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而在欧盟原有的市场也会消失。相比之下,同样令中国企业关注的是《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中有关产品回收费用和回收率的规定。欧盟提出的80%回收率标准非常苛刻,目前日本对相关产品的回收率规定在50%一60%,我国目前也正在制定相同的法规,而回收率拟定为40%。欧盟目前已成为我国家用电器出口的主要市场,约占我国家电出口市场的四分之一。如果将回收成本转嫁到制造商身上,可能使回收成本接近甚至高于制造成本.从而降低我国相关产品的竞争力。可见,欧盟的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造成了减少市场份额、失去贸易机会、退出市场、损害企业信誉等不利影响,并使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机电产品信心下降,给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中国农产品贸易数据

中国农产品贸易数据 (一)严重限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 近年来,我国一些出口产品频频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受阻,有的甚至退出 了市场,损失趋于上升。中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TBT的影响,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受到发达国家TBT的限制,造成每年约90亿美元的损失。[6] 日本从2019年5月29日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的标准极其严格,导致我国2019 年6月份对日农产品出口额大幅减少,为5.6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7]据测算,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最大的农产品包括:茶叶出口涉及就业310万人,蔬菜涉及314 万人,烤鳗涉及43万人。[3]2019年,日本将我国出口的大米检测指标由1993年的47项增加到现在的116项,致使无锡的大米出口由1980年代每年的10多万吨下降到零。 [8]2019年5月9日和5月28日,日本厚生省实施批批检验呋喃它酮和呋喃唑酮,有13 家企业的16批产品分别被检出呋喃它酮和呋喃唑酮超标,这使企业通关时间加长,出口 量进一步萎缩。[3] 近年来,发达国家实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加大对进口茶叶的农残 检测,提高检测标准,对福建乌龙茶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日本对进口的茶叶设置了108 种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而实际检测项目多达142种。与欧盟的比较,不仅量多,有的 指标还严于欧盟。2019年5月29日,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对茶叶农残的检测要 求大幅提高。有限量的农残项目从原来的83项增加到144项,无限量标准实行“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mg/kg。日本对设限外农药采用统一标准,大大增加了福建出口的乌 龙茶农药检出的概率。这使得福建乌龙茶的出口量从2001年的14296吨/年下降到2019 年的12626吨/年,出口金额从2001年的3476万美元下降到2019年的2976万美元。 [9]1999年7月以来,欧盟大幅度增加了出口茶叶农药检验的项目,同时提高了标准的严 格度。在数量上由1999年的6种增加到2019年的216种,其中93.6%农药的最大残留限 量为0.01mg/kg,为仪器的最低检出限,大大增加了我国茶叶出口的困难。而且,欧盟仍 然根据1998年第98/82/EC号规则中有关农药残留最高限量的规定,坚持对干茶叶(固体物) 中的农残进行检测,即检测每公斤干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含量,而不是按照消费习惯对 茶水中农残进行检验,对干茶叶取样检测的方法导致出现农残大量超标现象。随着欧盟实 施的茶叶农残检验标准越来越苛刻,中国对欧盟茶叶出口逐年下降,1998年中国对欧盟(25国)出口茶叶4.3万吨,2019年出口茶叶1.8万吨,九年间下降幅度达58.1%。[3] 在禽肉进出口方面,中美禽肉贸易面临的严重问题是贸易不平衡,我国进口量大,出口量少,2019年中国自美进口禽肉超过60万吨,出口为零。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2019财年综合 拨款法案》第733款规定,不得将该法案拨款用于制订和实施有关允许中国禽肉产品进口,这严重影响了中美禽肉贸易。2019年3月10日,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涉及限制进口中国 禽肉产品的《2019财年综合拨款法案》第727条款,继续关闭了中国禽肉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大门。[3] (二)提高出口成本,削弱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从经营成本角度来分析,TBT措施对农产品出口企业会产生成本障碍作用,具有负面 影响,从而进一步削弱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出口农产品受阻在很多情况下是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与案例讲解

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录: 一、定义 二、壁垒形式 三、原因 四、我国受国外技术壁垒影响现状 五、对策 附录:案例

一、定义 1、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2、它是目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 3、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文件有两个,分别是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 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 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 二、壁垒形式 1、严格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利用技术标准作为贸易壁垒具有非对等性和 隐蔽性。在国际贸易中,发达 国家常常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他们凭借着在 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和技术优势,率先制定游戏

规则,强制推行根据其技术水平定出的技术标准,使广大经济落后国家的出口厂商望尘莫及。而且这些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常常变化,有的地方政府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使发展中国家的厂商要么无从知晓、无所适从,要么为了迎合其标准付出较高的成本,削弱产品的竞争力。 2、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 在贸易自由化渐成潮流的形势下,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对于出口竞争能力的提高和进口市场的保护作用愈益突出。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质量认定标准是ISO9000系列标准。此外,美、日、欧盟等还有各自的技术标准体系。 3、严格的包装、标签规则 为防止包装及其废弃物可能对生态环境、人类及动植物的安全构成威胁,许多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包装和标签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生态环境。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来看,包装制度确有积极作用,但它增加了出口商的成本,且技术要求各国不一、变化无常,往往迫使外国出口商不断变换包装,失去不少贸易机会。 三、我国产品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 (一)外因 1、维护该国的利益是一切国际关系的根本目的。虽然为了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在保持现状下逐步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但现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为了维护该国的贸易利益,在逐步取消明显有违WTO精神的一些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又不断推出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且名目繁多,要求越来越苛刻。在发达国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案例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总体来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份额、贸易机会、企业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对我国出口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具体地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缩小。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韩国等国家,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0%,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销路极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从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相对单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场销路受到影响,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的某些商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该商品的出口会立即出现停滞,如不及时采取对策,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 (二)企业的出口成本上升和出口效益下降。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要想实现其环境标准、获取其环境标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将增加有关的检验、测试、认证和公关等手续以及相关的费用,从而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大大削弱,丧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出口效益日渐下降。 (三)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摩擦不断。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冲击。 正面影响 (一)带动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在绿色浪潮的冲击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而我国出口产品绝大多数为非绿色产品,在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促使产品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2003-3-25 一、入世一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 在WTO框架中,农业是最敏感最弱势的领域。中国农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随着关税降低和进口配额增加,许多人担心中国农业会经不起加入WTO之后的冲击。但是从入世一年来的情况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虽然不断遭遇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却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出口实现了自2000年以来的连续第三年增长,且增幅显著,进口变化不大,入世冲击没有形成。 1.出口总额显著增长,进口总额微增,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截至2002年10月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40亿美元,同比增长7.6%。尤其是农产品出口取得可喜成绩,出口额达到142亿美元,同比增加16亿美元,增幅达12.6%;进口98亿美元,同比增长1%。农产品贸易顺差扩大到44亿美元,同比增加15亿美元,增幅达51.4%。 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为5.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4.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占全国顺差的17.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2.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增减不一 (1)粮食出口大幅度增加,进口减少。2002年1-10月中国粮食累计出口1098万t,同比增加400万t,增幅达57%;进口239万t,同比减少13万t,降幅达5%;粮食净出口859t,增幅达92%。 粮食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和小麦出口大幅度增加。1-10月玉米累计出口842万t,同比增加355万t,增幅达73%;小麦累计出口90万t,同比增加37万t,增幅达72%。粮食进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大米和大麦进口减少。1~10月玉米累计进口0.76万t,同比下降77%;大米累计进口16.5万t,同比下降15%;大麦累计进口159万t,同比下降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