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摘要:随着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尤其是2009年欧债危机后,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抬头趋势,对华贸易政策也日趋强硬。近年来欧盟颁布了大量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并制定了相应的合格评定程序,对中国产品出口造成很大不利影响。欧盟对华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中国产品出口难以逾越的障碍。我国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应积极采取对策,攻破欧盟对我国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关键词: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对策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

1.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贸易壁垒中非关税壁垒的一种,主要是指货物进口国所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一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檔有两个,分别是“技术技术性贸易壁垒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它是目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

涉及到贸易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信息产业、家电、化工医药,包括它们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制成品,涉及到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

1.2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1)维护该国的利益是一切国际关系的根本目的。虽然为了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在保持现状下逐步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但现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为了维护该国的贸易利益,在逐步取消明显有违WTO精神的一些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又不断推出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且名目繁多,要求越来越苛刻。在发达国

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都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是由于在技术水准上,发展中国家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

(2)《WTO协议》中的许多例外条文和漏洞,也为技术性壁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如《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规定:“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范围内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只要这些措施不致认为在具有同等条件的国家之间造成任何不合理的歧视,或成为对国际贸易产生隐蔽限制的一种手段。”又如《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缔约方有权采纳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而且只要缔约方确认其的措施有科学依据和保护水平是适当的就“可以实施或维持高于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措施”。这意味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立具有很大的合法性。

(3)各国和国际性环保组织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各国政府在实行有关政策时,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声音,在有关方面做出让步,增加贸易壁垒。由于地球环境在不断地恶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性的环保组织纷纷成立,比较有名的,如绿色和平组织、国际环境影视集团、世界自然基金会等。他们在许多国家都设有分机构,拥有众多的会员,进行广泛的环境保护宣传,并极力反对各国政府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欧盟就曾在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多次提高环保标准要求,以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增加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障。

(4)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为各国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理论支持。如前所述,世界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人民及政府的重视,可持续发展正深入民心。所以,各国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在逐步消除一些明显违反WTO精神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祭起了可持续发展大旗,越来越多地转向了卫生检疫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等与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非关税壁垒。由于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尤其在发达国家)。因此,各国实施起来是有恃无恐,而且标准越来越苛刻,种类越来越多。这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1.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

(1)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

技术法规是指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在内的檔。该文件还包括或专门关于适用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卷标要求。技术标准作为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表明特性文件,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法律属性上的不同。前者是强制性的,后者是自愿性的,在市场经济国家,技术标准一般为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约束力。

技术标准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居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为了打破产品出口所面临的TBT,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制定标准化发展战略,让本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是主要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为了提高本国或本地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它们不遗余力地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以确保国际标准能够反映本国的技术水准和需要。在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技术标准往往以法规形式出现,而且技术法规引用标准时非常灵活,既可全部引用,也可只引用标准中的部分条款并可随着国家经贸政策和市场形势的改变而随时修改法规,二不必顾及标准的技术属性,因此给实施国带来贸易保护的方便和好处。

(2)质量认证及合格评定程序

国际合格评定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关税与贸易总协议(以下简称GATT)制定TBT协议之时,1980年版本的《TBT协议》规定了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GATT改组成立WTO后所使用的1994年版本的《TBT协议》则将“认证制度”一词更改为“合格评定制度”,并在定义中将内涵扩展为“证明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而进行的第一方自我申明、第二方验收、第三方认证及认可活动”,并且规定“合格评定程序”,明确其定义为:任何用于直接或间接确定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要求的程序。合格评定程序应包括:抽样、检测和检查程序;合格评价、证实和保证程序;注册、认可和批准程序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

合格评定过程包括在实验室进行的旨在测定某一产品或工艺是否满足其标准要求的一切有关的活动。通常规范的合格评定包括下列四个步骤:(l)通过内部测试和质量程序协调制造商的自我申报;(2)通过独立的实验室对不见材料和最终产品进行测试;(3)通过第三方的正式认证;(4)通过独立的审计和制造业质量制度的认可,可获得质量制度注册管理部门批准予以注册。'通过发达国家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合格评定程序为他们带来了远不止是产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保障,

还给发达国家带来了附加收益——将他国产品拒之于门外。

(3)产品检验检疫制度和措施

《SPS协议》是第一部调整、理顺国际贸易与动植物检疫关系的多边国际公约,对于保护人类生命和健康、促进各国农业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协议针对两大领域:动植物携带疾病的传播或输入,以及添加剂、污染物、毒素、食物饮料及饲料导致疾病的有机物的含量,赋予了成员方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健康采取措施时有较高的自由度。而且允许国家在处理国际环境标准上享有更大的灵活性,鼓励国家采取已有的国际标准、指导原则和建议,也允许采取比国际标准更严格的措施,只要它们被证明有科学依据,或者该国认为根据本国情况是适合的。并且,如果这些措施对贸易造成限制,那么这些限制措施应该在保护健康所必需的限度内实施。

检验检疫是判断进出口货物质量、包装、卷标及运载工具等,是否符合技术法规、标准和实施卫生检疫措施的直接且有效的方法,所以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是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WTO/TBT、WTO/SPS协议对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即检验检疫措施做出了种种限制,但检验检疫措施特有的高技术性、隐蔽性、强制性,使它成为了最快捷、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国际贸易壁垒。发达国家更是基于其技术优势,将检验检疫措施作为调控对外贸易的最常用手段。

1.4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

(1)合法性

世贸组织设立技术法规、标准及检验程序,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因而由其合法的一面。

WTO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议并不否认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只是要求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不得具有歧视性。贸易保护者“是在国际贸易中,某些发达国家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进口的贸易障碍。”这样为贸易保护冠上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美名——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

(2)复杂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因其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其比配额、许可证等其它非关税壁垒更为复杂,而WTO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如地理及消费

习惯等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因此,要证明技术标准是否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并不容易。

(3)隐蔽性

发达国家设置的准入标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以高科技手段进行检验,使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这种方式表面上是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不直接体现歧视性,但发展中国家厂商为了获得市场准人资格,不得不改进生产技术、调整原材料、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4)灵活性

不断发展的技术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式的多样化为灵活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条件,技术性贸易壁垒也较其它关税壁垒更容易实施。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很容易被发达国家用来对外国产品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标准.对进口产品随心所欲地刁难和抵制。而且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是以建立在高科技水平上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对此难以做出判断。一些技术标准还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涉及面广,令人无法把握,很难全面顾及。从而具备了实施灵活性的特点。

(5)影响的双重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经济社会进步和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可以有效提高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从而受到社会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另一方面又容易被用来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手段,以保护消费者、劳工和环境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从而对某些国家的产品进行有意刁难或歧视,给推动公平贸易和自由贸易带来隐患和阻碍。

2.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况

2.1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的。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空前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产品对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2)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心身边的地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无论是市场内部还是外部的贸易,其生产加工过

程、销售过程以及消费过程都不要破坏环境或以环境为代价,同时要求生产这些产品时,也不要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技术规定和标准的巨大差别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4)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灵敏和高技术检测仪器的发展,使检测精度大大提高,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5)近几年,欧盟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的趋势,而传统的贸易壁垒例如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的使用,不仅会受到国际公约的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也容易遭到对等的报复,在WTO框架下,传统的技术壁垒难以实施,这就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2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过程

欧盟作为最早认识到滥用和随意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可能会导致贸易壁垒的区域性组织,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为产生阶段:早在1962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就对食品中的着色剂作了定义和限定,后来欧共体的一些成员国又发现,由于成员国在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上的差别已经影响到欧共体成员之间贸易的发展,同时也阻碍着欧洲共同体建立统一大市场蓝图的实施。为此1969年欧共体制定了《消除商品贸易中技术性壁垒的一般性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在国际贸易中制定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规定。

(2)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统一大市场前是欧盟TBT发展时期:随着成员国环保意识,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欧共体各成员国纷纷制定技术法规、环保法规:

1> 1976年7月27日欧共体制定了针对消费者保护和人类健康的化学物品立法,该法令禁止或者进一步限制使用某些化学物品,如PCBs和PCTs,并建立专门机构,例如,建立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在杀虫剂的效果及对植物、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安全性方面,给欧洲执委会提供建议。

2> 1978年6月26日又制定了危险制剂(杀虫剂)的分类、包装和标签法律的第78/631号指令。

3> 1979年3月和1986-1994年4月欧共体分别参加东京回合,乌拉圭回合谈判。《东京回合》通过了《关于TBT协议草案》并于1980年1月生效。《乌拉圭回合》

谈判又从内容、结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对TBT进行进一步进行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正式定名为(《TBT协议》,同时签订了《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

4> 1985年欧共体发布了《关于技术协调过程和标准化的新方法》,改变了以往的做法,该办法规定,欧委会按照欧盟的法律程序发布指令。指令是对成员国有约束力的欧盟法律,各成员国需要制定相应的执行法令。指令的内容仅限于与卫生和安全有关的基本要求,只有涉及产品安全、工业安全、人体健康、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时才制定相关的指令。技术标准的制定完全根据市场决定,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也可以采用欧洲标准、协会标准或行业标准,由厂商根据市场需要做出选择。

5> 1990年7月29日欧共体制定了有关向环境中慎重排放转基因有机物的第90/220号指令,该指令于1991年10月23日生效,指令对所有的转基因微机物、植物和动物加入环境的全部过程实行申报制度,从小范围的温室到大范围的田地种植或销售。

在这一期间欧盟做了一个研究报告,发现欧盟内部流通的商品由于技术壁垒带来的重复检验和认证,每年开支高达1000亿欧元,消除这些技术壁垒后每年可增加效益达2000-3000亿欧元。

(3)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是欧盟TBT大力发展时期:这期间欧盟的TBT措施名目繁多。从产品角度看,不但包括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准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来看,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例如1993年1月制定的欧盟海产品质量标准与法规,对所有从第三国进口到欧盟的海产品,不论是新鲜、冷冻、罐装、腌制、熏制品还是干货,其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藏设施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检测;从涉及的领域看,已从有形商品领域扩大到金融、信息、投资、知识产权等服务领域,如信息技术壁垒。欧盟的TBT 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既涉及国际或区域性协议、国家法律、法令、规定、要求、指南、准则、程序等强制性的措施,也包括非政府组织等制定的资源性措施等方方面面。

2.3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特点

1、着力建立欧洲标准体系,并推向全球

1999年10月28日,欧盟通过了欧洲理事会的“欧洲标准化的作用”战略决议,核心是建立强大的欧洲标准化体系,对国际标准化产生更大的影响,努力将欧洲标准推荐为国际标准,力争国际贸易的主动权。2004年10月21日,欧盟委员会在提交给欧洲议会和理事会的《欧洲标准化在欧洲政策和立法框架下的角色》通告中,再次肯定了欧洲标准化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作用,明确了其在全球化经济中的重要性。

除制定相关战略外,欧盟还积极实践将欧盟标准向全球推行。其中包括:(1)加强与国际或区域标准组织的合作,以扩大欧盟标准化组织在国际上的影响;(2)加强在互认领域的合作,以便允许依据相同目标但不同法规生产的产品可以自由流动,扩大国际市场份额;(3)加强在标准化领域的技术援助。

2、技术性贸易措施愈发复杂和严格

近年来,欧盟不但广泛采用技术性贸易措施,而且制定比国际标准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同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涉及的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有形物质产品,而是扩大至金融、服务、劳工标准等各个领域。目前,欧盟的绿色壁垒主要体现在绿色生产、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5个方面。

3、不断更新和整合技术标准和法规,在国际市场的扩散效应不断增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一直把技术标准作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首要战略,通过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成功地将欧洲技术标准向全球推行,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随着国际战略的成功实施,欧盟技术标准和法规带来的扩散效应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1)申请加入欧盟的国家都须将欧盟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转化为国内法,欧盟借此将其标准体系扩散至整个欧洲经济区;(2)通过签订互认协议来扩大其技术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3)发展中国家争相效仿欧洲标准,使欧洲标准成为全球标准的“代名词”。例如,欧盟玩具安全新规定推出后,印度宣布对中国玩具实施为期6个月的禁令,并着手制定一系列针对玩具的卫生标准;巴西也针对玩具、鞋子、服装和照相机等24种产品启动了一项新的进口许可证制度。

2.4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2.4.1技术标准与法规

1985年,欧盟理事会批准、发布了“关于技术协调和标准化新方法”决议。该决议的基本原则就是将技术立法和制定标准结合起来,通过新方法指令和标准的结合来规定产品的技术要求。欧盟发布的指令是对成员国有约束力的法律,欧盟各国需制定相应的实施法规。指令内容仅限于卫生和安全的基本要求,只有涉及到产品安全、工业安全、人体健康、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时才制定相关的指令。目前.欧盟已制定的新方法指令有25个。指令只规定基本要求,具体内容由技术标准规定。这些技术标准被称为“协调标准”:协调标准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现在已制定了3000多项,计划制定6000项。各成员的国家标准必须与协调标准一致,或修订,或废止。由于这些指令和标准的技术要求很高,即使美国的一些产品也难以达到。

欧盟技术标准分为二级。一级是欧洲标准,即包括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在内的欧洲区域标准化组织制定、发布的标准。另一级是各国标准,包括各成员的国家标准,出及各国行业协会、专业团体制定的标准。目前,这类标准有10万多项。通常,标准是推荐性的,企业自愿执行,进口商品也不一定要全部符合这些标准。但是,许多欧洲客户喜欢符合这些标准的产品。因此,进口商品符合他们的标准,成为推销商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欧盟一些成员国还为某些产品制定了法规性技术要求,或者制定法律规定必须符合指定的标准。例如,德国规定电气用品必须符合VDE安全标准;以气体燃料为动力的设备必须符合DVGW标准,机器、工具、家用器具、运动设备、玩具等,必须遵守目前德国承认的有关安全的机器工程条例。英国法律规定所有在英国销售的电热毯必须符合英国BS 3456标准的安全要求,标签上应说明人躺在床上时这种毯子是否可用,必须注明是毛毯还是床垫;禁止化妆品使用类固醇结构的抗雄激素i限制染发剂内乙酸铅的含量。法国政府规定,凡进口或在法国销售的汽车或某些汽车设备型号都要符合1969年修订的《法国公路法》;所有进口彩电必须符合法国政府颁布的电视机NF C92—250强制性标准。所有进口玩具必须符合政府颁布的NF S51—202和NF S51—203法令中强制性安全标准,奥地利法律明确规定。必须服从强制技术规章的产品包括电子技术设备、工厂机械、采矿和石油生产设备、运输设备、药品、化肥、杀虫药、种子、民用武器、度量衡器械等,这些产品在进口销售或使用前必须由当局检验井批准,并且必须免费

向有关实验所提供用作检验的样品。

欧盟认为谁控制标准制定权,谁就主导市场。因此,欧盟各国积极争夺制定国际标准的控制权。德国目前承担了ISO和IEC中约40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50个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和300多个工作组(WG)的工作。德国对与己有关的ISO和IEC的会议和活动都积极参加。德国每年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数量已占当年新制定数量的30%左右,每年参与制定欧盟标准的数量占当年新制定标准数量的28%左右。法国承担了ISO和IEC中约40个标准技术委员会, 120多个分技术委员会,250多个工作组工作。美国承担了ISO和IEC中30多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00多个分技术委员会和200多个工作小组工作。由欧洲国家承担的ISO和IEC秘书工作,分别占66%和54%, 它们针对新的开发研究成果,制定欧洲标准,并努力将其推荐为国际标准,力争贸易上的主动。

2.4.2合格评定程序

欧盟以外的国家, 其产品必须符合欧盟指令和标准才能进入欧盟市场。欧盟指令规定了哪些产品要经过第三方认证、哪些可以自我认证, 对不同产品有不同要求。实行自我认证的, 要保存一套完整的数据并且要先寄样品到该国检验。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直接或间接用以确定是否满足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有关要求的程序,主要包括:抽样、测试和检查、评价、证实和合格保证,注册、认可和批准以及它们的组合运用。凡是要市场的产品必须达到三个条件之一,即:①符合欧洲标准NE,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NE 认证标志;②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③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ISO9000 合格证书。

2.4.3包装、卷标和标志

包装和标签要求是指进口国在对进口商品的包装和卷标方面,就图形表述、图案标识和文字说明等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例如欧盟对纺织品等进口产品还要求加贴生态标签,目前纺织品进入欧洲纺织品市场的生态标签为OKO-Tex Standard 100。

2.4.4 产品的检验检疫制度

欧盟是一个独立国家组成的经济政治联合体,奉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包括检疫政策,这种特殊的环境产生了特殊而有效的检疫管理模式。农业在欧盟经济中

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 -------------------------------------------------------------------------------- 案例1 中国玩具出口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 【概要】 1999年12月7日,欧盟正式发布1999/815/EC指令(以下简称“禁令”)。采取措施禁止销售供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放入口中的包含以下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聚氯乙烯软塑料玩具及儿童用品。该“禁令”将严重影响包括我国玩在内的WTO成员国的玩具出口,但其是符合《TBT协定》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的合法目标的。这又一次体现了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的观念差异。 【案情】 1999年12月7日,欧盟正式发布1999/815/EC指令(以下简称“禁令”)。采取措施禁止销售供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放入口中的包含以下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DINP、DEHP、DBP、DIDP、DNOP、BBP)聚氯乙烯软塑料玩具及儿童用品。欧盟称,该“禁令”特别强调“确保一个高水平的儿童健康和安全保护”,委员会可以作出决议要求成员国“采取临时措施阻止、限制投放到市场上的产品,或使产品服从于特定的条件”,如果该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有严重的和直接的危害,委员会也可以要求“将产品从市场上回收”。该“禁令”将严重影响我国玩具出口。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玩具出口第一大国,年出口金额5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每年解决约150万劳动力就业。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到欧盟各国,金额14亿美元。据保守统计,出口欧盟的玩具约有60%使用了PVC原料,其中供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占50%,因此“禁令”将直接影响我国4亿美元的玩具出口。 在2000年2月的TBT委员会会议上,巴西代表提请大会关注欧盟关于禁止销售某些使用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软PVC塑料制作的玩具的草案。她表示该决定是根据欧盟有毒物质、环境有毒物质与环境科学委员会(SCTEE)的技术报告制定的,修改了邻苯二甲酸酯(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和邻苯二甲酸双酯)安全限量。但是,技术报告在结论中建议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以了解更多的情况。巴西代表认为,由于欧盟技术报告中现有数据的不确定性,为了她认为欧盟目前还缺乏实质性的科学证据来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评估有关的风险, 证明欧盟禁止销售措施的合理性。 巴西代表表示,根据欧盟SCTEE的技术报告,不是所有的邻苯二甲酸酯都具有同样的毒性。例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双酯(DEHP)的毒性程度不同,后者在巴西也被禁用。而且,根据1999年9月SCTEE的另一份报告,邻苯二甲酸酯代用品的风险还不确定。她认为欧盟对邻苯二甲酸酯的禁令过于草率,并质疑欧盟是否考虑过《TBT协定》第2.2条关于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规定。 中国香港的代表说,作为主要玩具出口地区,中国香港支持巴西的意见。 加拿大代表也表示赞同巴西代表的意见。他认为欧盟不能采用欧盟内部科学界的建议来证明其邻苯二甲酸酯禁令的合理性。 欧盟代表指出,邻苯二甲酸酯问题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欧盟在1998年已经收集了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玩具可能被3岁以下儿童放入口中并危害儿童健康的科学依据。这些科学依据表明最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技111 姓名:缪梓强 学号:2011301030128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2.中欧直接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及我国的对策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及我国的对策 随着关税壁垒逐渐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这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技术壁垒则是非关税贸易壁垒中最重要的一个。欧盟国家是最先意识并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同时其成员国也是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尤其在有关汽车、电机、机械和制药产业更为明显。概括起来,欧盟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有以下四个方面: 1.技术标准和法规。欧盟各国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普遍较高,因而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较高,法规较严,尤其是对产品的环境标准要求,让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望尘莫及。在欧济一体化过程中,迫切需要协调各国的技术标准。欧盟不仅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而且各国也有各自的严格标准,它们对进口商品可以随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从总体来看,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必须至少达到三个条件之一,即:(1)符合欧洲标准EN,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认证标志;(2)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3)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Is09000合格证书。同时,欧共体还明确要求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凡涉及欧共体指令的,必须符合指令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允许在欧洲统一市场流通。 2.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欧洲以外的国家的产品要进入欧洲市场,必须符合欧盟指令和标准(CE),才能在欧洲流通。欧盟12个新指令把市场上流通的产品都做了规定这12个新指令覆盖的产品都必须有CE标志,在国家之间互相承认检验(认证)结果之前,外国产品要进入欧洲市场,就必须取得一个欧洲国家的认证。这12个指令覆盖的产品生产厂,要想把产品卖到欧洲,生产厂要有较好的质保体系,在取得cE标志之前是否应取得体系认证,这要看具体情况。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对输入盟的产品加强安全检查,不管从哪个成员国的口岸进来,均需根据统一标准接受安全和卫生检查,任何一个海关,只要在检查时发现进口的产品不符合欧盟的标准,可能会危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仅有权中止报关手续,还应该立即通知其他海关口岸。欧盟主要加强对进口玩具、食品和药品的卫生和安全检查。 3.标签、包装壁垒。欧盟一直通过产品包装、标签的立法来设置外国产品的进口障碍。如对易燃、易爆、腐蚀品、有毒品,法律规定其包装和标签都要符合一系列特殊标志要求。 欧盟对纺织品等的进口产品还要求加贴生态标签。目前在欧盟最为流行的生态标签为0KOTex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是纺织品进入欧洲纺织品市场的通行证,对服装和纺织品中的某些物质的含量要求高达PPb级。这无疑给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贸易造成很大的困难,一方面由于技术有限,很难控制到PPb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实验条件有限,而无法检测出PPb级的物质。如果让发达国家的检测机构检测,其费用相当昂贵,这势必加大了出口商的成本支出。 4.绿色技术壁垒。这是欧盟最为严厉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下述几种:(1)绿色生产。要求进口商品的生产企业严格执行他们制定的清洁生产标准,控制生产过程中化学物料尤其是有害物料、清水和有 机溶剂的用量,采用他们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2)绿色技术标准。欧盟制定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的环境标准,限制国外产品进口。1995年4月,由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际环境监查标准制度》,要求产品达到Is09000系列标准体系。欧盟也启动一项名为Isol4000的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3)绿色环境标志。它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发展中国家产品为了进入欧盟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才能得到绿色通行证,即绿色环境标志。1992年5月欧共体正式实施所谓生态标签制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现状

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现状评估——经济外交视角的考察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与欧盟双边关系,还是中国与欧盟各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从经济外交视角来看,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战略提升、贸易突破、瓶颈制约、难题待解”。 一、战略提升:中国与欧盟及其主要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其他国家建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和不针对第三方为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为构筑面向21世纪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与欧盟伙伴关系战略的提升源于2003年相继发表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份文件:一份是2003年9月欧盟发表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之共同利益和挑战》的战略文件,阐述了欧盟对华政策和行动的指导方针及发展框架;另一份是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对欧关系文件——《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旨在昭示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规划今后5年的合作领域和相关措施,加强同欧盟的全面合作,推动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进入2004年,中国与欧盟双边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得到了确立,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5月随着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欧洲政治与经济的地缘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更加凸现了建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2005年欧中庆祝建交30年,进一步展现了二者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家层面上,中国与欧盟最重要的国家也逐一建立了相应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各个新老成员国的经贸关系在新的框架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由于欧盟的不断扩大,新老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欧盟的对外经济决策的实施,从而也对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变数。 二、贸易突破:欧盟成为中国首位贸易伙伴带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特别指出“中国致力于发展中欧富有活力和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并期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与投资伙伴”,以欧盟东扩为契机,这一良好愿望得以提前实现。在2004年中欧双边贸易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欧双方进出口贸易达1772.8亿美元,增幅为33.6%,欧盟超过美国日本和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

浅论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关系

浅谈中国和欧盟贸易关系 摘要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日益紧密,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然而中欧贸易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未来,中国除应关注欧盟对华经贸合作的共同政策和指导原则外,更应注重拓展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我们也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欧盟;贸易关系;现状;

Introduction to 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trade relations Abstract China and the Eu i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up, the world's stage two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Since China and the Eu established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change of the pattern, increasingly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s trade, the European Union the strategic position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cooper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owever, there exists a trade imbalance, trad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levant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focus on the Eu's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China common policy and guiding principles, mor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xpand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Eu member states. We also ne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China-Eu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 two sid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results. Key words: China; Eu;Trade relations;Current situation;

专业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及案例汇总

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录: 一、定义 二、壁垒形式 三、原因 四、我国受国外技术壁垒影响现状 五、对策 附录:案例

一、定义 1、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2、它是目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 3、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文件有两个,分别是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 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 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 二、壁垒形式 1、严格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利用技术标准作为贸易壁垒具有非对等性和隐蔽性。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常常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他们凭借着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和技术优势,率先制定游戏规则,强制推行根据其技术水平定出的技术标准,使广大经济落后国家的出口厂商望尘莫及。而且这些技术标 准、技术法规常常变化,有的地方政府还有自己的 特殊规定,使发展中国家的厂商要么无从知晓、无 所适从,要么为了迎合其标准付出较高的成本,削 弱产品的竞争力。 2、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 在贸易自由化渐成潮流的形势下,质量认证和 合格评定对于出口竞争能力的提高和进口市场的

保护作用愈益突出。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质量认定标准是ISO9000系列标准。此外,美、日、欧盟等还有各自的技术标准体系。 3、严格的包装、标签规则 为防止包装及其废弃物可能对生态环境、人类及动植物的安全构成威胁,许多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包装和标签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生态环境。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来看,包装制度确有积极作用,但它增加了出口商的成本,且技术要求各国不一、变化无常,往往迫使外国出口商不断变换包装,失去不少贸易机会。 三、我国产品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 (一)外因 1、维护该国的利益是一切国际关系的根本目的。虽然为了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在保持现状下逐步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但现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为了维护该国的贸易利益,在逐步取消明显有违WTO精神的一些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又不断推出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且名目繁多,要求越来越苛刻。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都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是由于在技术水平上,发展中国家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 2、《WTO协定》中的许多例外条文和漏洞,也为技术性壁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如《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规定:“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范围内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只要这些措施不致认为在具有同等条件的国家之间造成任何不合理的歧视,或成为对国际贸易产生隐蔽限制的一种手段。”又如《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规定:“缔约方有权采纳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而且只要缔约方确认其的措施有科学依据和保护水平是适当的就“可以实施或维持高于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措施”。这意味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立具有很大的合法性。 3、各国和国际性环保组织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各国政府在实行有关政策时,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声音,在有关方面做

1.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 - 全球价值链

2010-2016年中欧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 中国全球价值链课题组 2017年5月

1.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1的增加值核算及变动分析 自2004年5月1日,欧盟扩大至25国以来,欧盟已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2013年7月1日起,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盟,成为欧盟的第28个成员国,因此本报告中核算的2010-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出口增加值,2010-2013年仅包含当年的欧盟27个成员国数据,而2014-2016年则包含了克罗地亚在内的欧盟28个全部成员国,但克罗地亚自身经济体小、且与中国的贸易量较小(2016年中国与克罗地亚进口、出口分别占对欧盟总进出口的0.07%和3.0%),因此报告中直接进行了年度间的比较。 2010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值为1684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总进口的12.06%;至2016年,中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值达到2081亿美元,占当年中国总进口的比重提高至13.17%,中国从欧盟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基本稳定,2010年来未出现较大变动。2010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3112亿美元,至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略有上升,为3390亿美元,中国向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在2010年以来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由2010年的19.7%降至2016年的16.2%。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16年,中国对欧盟的进口和出口波动趋势大致相同。虽然中国向欧盟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略有下降,2016年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本章中欧贸易数据均指货物进出口,不包含服务贸易。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摘要:随着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尤其是2009年欧债危机后,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抬头趋势,对华贸易政策也日趋强硬。近年来欧盟颁布了大量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并制定了相应的合格评定程序,对中国产品出口造成很大不利影响。欧盟对华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中国产品出口难以逾越的障碍。我国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应积极采取对策,攻破欧盟对我国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关键词: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对策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 1.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贸易壁垒中非关税壁垒的一种,主要是指货物进口国所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一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檔有两个,分别是“技术技术性贸易壁垒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它是目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 涉及到贸易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信息产业、家电、化工医药,包括它们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制成品,涉及到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 1.2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1)维护该国的利益是一切国际关系的根本目的。虽然为了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在保持现状下逐步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但现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为了维护该国的贸易利益,在逐步取消明显有违WTO精神的一些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又不断推出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且名目繁多,要求越来越苛刻。在发达国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一、双边贸易投资概况 2010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也是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479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1.8%;自欧盟进口168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9%;中国顺差1427.6美元。 中国近年来对欧投资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2010年,中国对欧投资流量5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1%。二是行业分布广。涉及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十几个行业大类。三是覆盖国家多。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涉及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四是社会融合度高。中国对欧投资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扩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共同点。 中欧关系目前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在中欧关系的各个领域中,经贸合作始终是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年度欧盟商会提出的最重要问题包括在市场准入方面遭到限制、政府决策透明度、政府审批效率以及知识产权问题。对此德古赫特表明他认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四个问题: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对国有企业的补贴。陈德铭说,双方重点讨论了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问题。双方商定尽快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欢迎双方企业到对方扩大投资。 中国希望欧盟决策者着眼中欧关系发展大局,继续坚持开放、透明、友好的投资政策和体制,不断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欧投资兴业。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欧洲企业家与中国同行们精诚合作,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融入欧洲市场,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二、欧盟投资环境 欧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对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中欧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欧盟的合作日趋频繁,企业已经把对欧盟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发展战略,开拓欧盟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1、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含义和特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是非关税壁垒中发展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及健康、阻止欺诈、保护环境、保证质量为目的,或以贸易保护为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在主观或客观上成为自由贸易的障碍。 技术性壁垒标准既包括决定一种商品特性的规格,如质地、纯度、营养价值、尺寸、用途等,也包括设计和说明、证书、标记、商标及检验程序等。 这些标准不仅日益复杂,而且经常变化,手续繁杂,标准也不透明,使外国商品难以适应。这些规则的制订有其保护人民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等完全合法的理由,其本身可能不是有意设置贸易壁垒,但这些规则往往可以产生贸易壁垒的作用,形成非关税壁垒。有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工业的利益,对进口品规定特殊的严格要求,实行双重标准。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 1、技术标准即工业产品的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s)日益复杂。

由于各国工业化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各国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差异,有些国家的厂商则有意识的、有针对性地制定某些技术标准并通过法律的形式过定下来形成技术法规,把这些标准作为进口入门的通行证,成为贸易保护的工具,使得出口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而形成贸易障碍。 例如日本消费品安全法引用的强制实施的金属棒jis标准,就长期把美国的铝制垒球球棒挡在了日本的国门之外。诸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900,欧盟的eu9002成为欧美国家的工业品的进口通行证。 2、卫生检疫措施(healthandsanitaryregulation)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是指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而采取的措施。 包括保护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免受食品和饮料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及外来病虫害传入危害;保护植物的生命免受外来病虫传入的危害。但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维护人生健康、安全及生活环境,特别是收入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往往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近乎苛刻的要求。 3、商品包装和标签(packagingandlabelingregulation)规定等标记、商品和包装要求也能成为贸易壁垒,如对包装物料要求,填充物不能用稻草,废棉絮等。美国对木质包装要求经过高温处理、熏蒸或防腐剂处理,这就大大增加了进口成本。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类别 相关规定 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分为技术法规、

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中欧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通信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着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在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方面,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华为、中兴、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优秀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到欧盟国家投资创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中国在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十分有限,远远低于欧盟国家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5亿美元,累计投资存量为14亿美元。双方合作尚存在巨大潜力和空间。 二、中欧经贸关系的突出特点 1.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

浅谈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一)

浅谈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一)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壁垒;绿色营销;预警监测机制论文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壁垒即将扩展到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技术壁垒将成为保护贸易的主要手段,将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文章具体阐述了我国成为技术保护壁垒受害国的主要原因,进而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并在最后指出了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注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平,建立绿色营销和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监测机制等措施。 在国际贸易领域,随着数量限制的取消和关税的降低,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不少WTO成员国,尤其是少数发达国家,将技术和卫生要求作为重要的保护手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技术壁垒将成为保护贸易的主要手段,将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的障碍。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广泛性 从产品到生产过程,技术壁垒无处不在。从初级产品到制成品,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性,进口国有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正在逐步的扩大,从生产过程看,它涵概了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全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壁垒即将扩展到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 (二)形式上的合法性 贸易壁垒大多以国内国际公开立法的形式存在。由于国际上目前还没有关于技术壁垒的统一立法,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大多由国内立法规定。这些法规是要求进口商强制遵守,这样外国厂商被合法的排除在外。 (三)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发达国家的设置标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以高科技手段进行检验,使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这种方式表面上是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不直接体现歧视性,但发展中国家厂商为了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不得不改进生产技术,调整原材料,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二、我国成为技术保护壁垒受害国的主要原因 (一)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外汇储备逐年增加,随着科技的发展,外贸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出口大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为了维护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TBT的力度和密度,以达到限制我国出口,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的目的。 (二)认识和管理不够 我国出口企业大多没有认识到TBT的重要性,对产品质量没用清醒地认识,不注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一味的强调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的优势。这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不能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予以指导,这不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三)我国出口产品与产业的相对弱质性 由于我国总体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许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相对于国外同类产品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与标准的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弱质性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即非复杂、苛刻,也足以将我们的许多出口产品拒之门外。

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发展前景及方向

中国与欧洲贸易发展方向: 一、正确认知欧洲政治关系从理论到实践: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欧洲的2020战略虽然是为了不同体制制定的战略计划,但是却充满同样的和平与发展诉求。他们一发布,就调动了众多蕴藏在中欧多重不对称夹缝中的火力和动力。围绕中欧合作的前景,中欧之间进行着无数的的对话,研讨、交流、谈判和交易,展现了中欧借助对方又是,创造合作共赢并实现各自的战略构想潜力。 二、充分重视双边贸易关系: 1中欧双方对对方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优势互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谈判 3求同存异 三、建立有效的双边对话机制 1用磋商的方法解决经贸问题 2多层次全方位进行互相对话 3.提高谈判能力,善于驾驭国际规划 四、未来经贸关系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法律基础: 2.合作机制;今后欧盟将作为一个整体与第三国缔结投资协定。因此上千种欧盟投资协定影视下一阶段我国对欧洲工作的重点。 3军手解禁: 2010年9月,欧盟出台了5关于建立两用产品及技术出口控制体系的第(EC)1334/2000号理事会规则修订提案,对禁止出口茶农品清

单、出口授权体系、信息交换条例、成员国磋商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建议对受控产品清单进行定时更新。可以说,这个问题不解决,蒋志杰影响到双边高新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五、中欧贸易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1.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2.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3.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 问题:1.中欧贸易的不平衡性不容忽视。从2002年起,中方对欧盟的逆差规模开始呈加速上升的态势。据中国海关统计,到2005年中方对欧盟贸易顺差为701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32,26%,顺差同比增长89%。2006—2007年,中欧贸易顺差更是急剧上升,分别约为805亿美元和1014亿美元。对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中国轻纺等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欧盟在华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欧盟因对华军售禁令限制对华两用产品与技术出口等。 2. 欧盟对华反倾销力度不断增强。欧盟是最早发起对中国反倾销的地区,就当前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发展态势而言,自1979年开始对华反倾销调查以来,到2007年4月,欧盟共对华发起139个贸易救济案件调查,其立案频率和涉案金额均大大超过往年水平。 3. 有关“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分歧仍然存在。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深层原因无外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就经济利益而言,欧盟认为,中欧之间巨额的贸易失衡主要是由于中国

中国欧盟国别贸易报告

2010年欧盟货物贸易 及中欧双边贸易概况 一、2010年欧盟货物贸易概况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0年欧盟(27国下同)货物贸易进出口37639.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7.2%。其中,出口17862.7亿美元,增长16.6%;进口19776.6亿美元,增长17.7%;逆差1913.8亿美元,增长29.0%。 分国别(地区)看,2010年欧盟对美国、中国、瑞士、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欧盟出口总额的17.6%、8.3%、7.7%、6.4%和4.5%,为3135.3亿美元、1489.4亿美元、1382.0亿美元、1137.8亿美元和803.2亿美元,增长11.6%、30.4%、14.0%、25.8%和31.9%;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瑞士和挪威的进口额分别占欧盟进口总额的18.9%、11.2%、9.5%、5.6%和4.4%,为3731.5亿美元、2204.7亿美元、1880.5亿美元、1105.3亿美元和872.8亿美元,增长25.0%、2.6%、27.6%、7.9%和12.5%。欧盟前五大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俄罗斯、挪威、日本和利比亚,逆差分别为2242.1亿美元、742.8亿美元、325.2亿美元、286.2亿美元和276.0亿美元,其中,对中国、俄罗斯、挪威和利比亚的逆差分别增长21.6%、30.4%、25.3%和35.9%,而对日本的逆差减少4.4%;顺差主要来自美国、阿联酋和瑞士等,分别为930.6亿美元、288.4亿美元和276.7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和瑞士顺差增长40.6%和47.2%,而对阿联酋的顺差则减少1.9%。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是欧盟的主要出口商品,2010年出口额分别占欧盟出口总额的28.2%、15.7%和14.4%,为5029.9亿美元、2809.7亿美元和2574.4亿美元,分别增长12.1%、12.1%和30.3%。另外,贵金属及制品的出口额增长最为突出,增幅为48.8%。矿产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是欧盟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2010年进口额分别为5304.4亿美元、4563.4亿美元和1662.0亿美元,增长26.8%、23.1%和8.4%,另外,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和贵金属及制品的进口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7.4%、28.0%和32.6%。 二、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概况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220.9亿美元,增长26.5%。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1489.4亿美元,增长30.4%;自中国进口3731.5亿美元,增长25.0%;欧盟逆差2242.1亿美元,增长21.6%,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0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5%,分别为601.5亿美元、317.8亿美元和130.0亿美元,增长21.6%、72.9%和7.9%。另外,矿产品、食品饮料和皮革制品的出口额增长较为突出,分别增长78.5%、44.5%和49.1%。 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0年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9.5%,分别为1783.3亿美元、463.6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及对策

对策与战略 摘要:随着贸易自由化、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在国际贸易领域,数量限制和高关税已经成为历史,技术贸易壁垒正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品的新手段。在中欧贸易中,欧盟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制定并实施了大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本文从欧盟CR法案入手,介绍了欧盟技术贸易壁垒的状况,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产生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欧盟;技术贸易壁垒;措施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trade,the global integration is deeper and deeper.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field,quantitative restriction and high custom has become a history.TBT becomes a new method in the developed country to protect home-made products.In China-EU trade,EU’s TBT influenced China’s home-made products very seriously.Based on EU’s CR bill,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dition of EU’s TBT, the influences on China’s export products and th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words:EU;TBT;strategies 一、由欧盟CR法案引发的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非关税壁垒已逐渐取代关税壁垒成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的工具。非关税壁垒的广泛存在阻碍了各国的对外贸易及其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程度和技术水平都不高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为突出。欧盟CR (即儿童安全)法案就是一例,从2007年3月11日起,我国出口欧盟市场的一次性打火机必须加装防儿童开启装置,所有新奇打火机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我国打火机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CR法案是2002年4月30日欧盟通过的一项法规,规定售价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安装防儿童开启安全锁,否则不准进入欧洲市场。该法案原定于2004年6月19日正式实施。ENISO9994标准是欧盟2002年制订的打火机安全规范标准,主要涉及机械保险装置的耐用性,同时须通过儿童测试小组的测试,证明不易被儿童成功打火。实施的具体时间表为:2004年6月19日起,生产商和进口商均不得在欧盟推出不符合儿童安全打火机规定的产品;2005年6月19日起,零售商不得向消费者出售不符合儿童安全打火机规定的产品。2006年2月9日,欧盟方面以投票的方式通过了新的CR法规,并在欧盟官方网站上进行了公布。新的CR法规,在内容有了多处改动:一是不再设2欧元的价格限定;二是设定豪华打火机不用带安全锁,其他打火机都必须加安全锁,并对豪华打火机进行一定的解释;三是所有玩具型打火机被禁止进入欧洲市场,涉及面广泛。 然而,目前CR法案所要求的安全锁的知识产权大多数掌握在欧、美、日等国的生产商手中,我国企业如需采用则必须缴纳相应的专利费,这使得我国打火机出口受挫。欧盟CR法案的制定,无疑是想通过法案,形成一道技术壁垒。 二、我国遭受欧盟贸易壁垒的主要出口产品 欧盟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随着加入世贸后我国对外贸易深度、广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出口欧盟的产品结构已从传统的轻纺、玩具、农副土特产品转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为主。但近年来,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遭到了重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行业: 1.纺织品 从1996年起,我国对欧洲的服装出口开始趋缓,这主要源于欧盟针对我国纺织品设置了许多绿色壁垒。这些绿色壁垒主要有两种:一类针对纺织品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所设置的,主要是要求企业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及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和声明,如IS014000体系认证。另一类是由于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影响所引发的。如,2007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REACH法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对出口欧盟的纺织品的安全监控将间接使企业出口成本可能提高5%。REACH法规已被公认为是今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走向。 2.电子电器设备 2003年2月13日欧洲议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共同批准了《电器与电子设备废料指令》(即WEEE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即ROHS指令)。前一指令除对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回收和处理作出特殊规定外,还规定回收费用由生产者承担。后一指令要求自2006年7月1日起在欧盟市场禁止销售含有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和聚溴联苯6种有害物质的电子电气设备。两指令的产品适用范围包括家电、通信等十大类电子电气产品。WEEE指令和ROHS指令被业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及对策 □庞晓雪 (许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236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09年12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