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高中物理 第3章 6实验:验证力的平形四边形定则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物理 第3章 6实验:验证力的平形四边形定则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物理 第3章 6实验:验证力的平形四边形定则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物理 第3章 6实验:验证力的平形四边形定则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物理第3章 6实验:验证力的平形四边形定则课时作业(含

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1.“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 )

A.使弹簧测力计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

B.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C.使两次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等

D.使两次橡皮条与两绳套的结点都与O点重合

【解析】“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两次拉伸橡皮条时,伸长的长度及伸长的方向均相同,两分力与合力的作用效果才相同,才具有等效替代关系;因此C错误,D正确;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可以改变的,A错误;合力与分力间一定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不是人为造成的,故B也错误.

【答案】 D

2.(xx·郑州质量检测)某同学利用如图3-6-5所示的装置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图中GE是橡皮条,图甲表示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拉力牵拉橡皮条,图乙表示用一个拉力牵拉橡皮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6-5

A.图甲中两个拉力的方向必须相互垂直

B.甲、乙两图中,橡皮条拉伸方向EO必须水平

C.甲、乙两图中必须将橡皮条拉到相同位置O

D.图甲中实验完成后,可更换橡皮条,继续进行图乙中实验

【解析】两次测量中拉力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必须将橡皮条拉到相同位置O,不需要两个拉力相互垂直,拉伸方向也不需要必须水平,实验中不能更换橡皮筋,故选C.

【答案】 C

3.(多选)在做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后,某同学将其实验操作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在笔记本上记下如下几条体会,你认为他的体会中正确的是( ) A.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绳套间的夹角为90°,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

B.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合力的图示F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图示F′不完全重合,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

C.若F1、F2方向不变,而大小各增加1 N,则合力的方向也不变,大小也增加1 N D.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

【解析】用两只弹簧拉橡皮条时,两细绳套的夹角约在60°~120°范围,实验中不需要计算出合力的大小,没必要非得把绳套间夹角设定为90°,A错.实验中F与F′的图示不一定完全重合,只要两者长度差不多,夹角很小,就可以近似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B对.F1、F2夹角不确定,它们的大小与合力F的大小关系不确定,不能通过F1、F2大小的变化来确定F大小的变化,C错.为减小读数和作图的误差,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且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沿橡皮条或细绳套方向,D 对.

【答案】BD

4.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力的图示,如图3-6-6所示,图上标出F1、F2、F、F′四个力,其中________(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若F与F′的________基本相等,________基本相同,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了验证.

图3-6-6

【解析】位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上的那个力是理论值,不是真正实验测量所对应的力,只要作出的对角线方向、长短与实验得到力的有向线段差不多重合且等长,则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了验证.

【答案】F′大小方向

5.某同学在学完“力的合成”后,想在家里做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A.在墙上帖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测力计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B.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C.将一根大约30 cm长的细线从杯带中穿过,再将细线两端分别拴在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手对称地拉开细线,使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在白纸上记下细线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3-6-7甲所示.

D.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弹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根据力的平

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F′.

3-6-7

(1)在步骤C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 N.

(2)在步骤D中,合力F′=________ N.

(3)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1)弹簧测力计读数时需要估读,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形式给出,根据题图甲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可读出力的大小为3.00 N.

(2)根据力的大小可以用线段的长度来表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在题图乙上,由已知的两个力作出平行四边形,测量出两力之间的对角线的长度,与标度为1N的长度进行比较,可求出F′的大小为(5.2±0.2)N.

(3)若F′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F近似相等,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1)3.00 (2)(5.2±0.2)(3)F′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F近似相等

6.(xx·江苏高考)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记录纸如图3-6-8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

图3-6-8

(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图3-6-9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

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

图3-6-9

图3-6-10

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3-6-10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3)(多选)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 )

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

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解析】(1)用直尺作出如图所示的力的示意图,得到F合=4.6~4.9N都算对.

(2)根据力的平衡F=mg tan θ,所以F a=F b,θ为橡皮筋被拉伸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3)选B、D.根据题图,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B项正确;根据题图,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即oa=ob,根据F=mg tanθ,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小,C项错误;从题图可以看出,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D正确,A错误.

(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答案】(1)见解析图(2)F a=F b(3)BD

(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27851 6CCB 泋24363 5F2B 弫30530 7742 睂 34271 85DF 藟M29275 725B 牛32931 80A3 肣?t28020 6D74 浴22939 599B 妛37312 91C0 釀32762 7FFA 翺C

高中会考物理实验操作考查试题(供学生使用)

高中会考物理实验操作考查试题(一)(供学生使用) 长度的测量 学校会考证号班级座号考生姓名 总评成绩(合格或不合格) 实验器材:刻度尺、游标卡尺、金属管 考查要求满分值得分 1写出桌面上:刻度尺的准确度__________________ 游标卡尺的准确度_____________ 2 2 用刻度尺测量金属管的长度:L=_________________ L 1=______________ L 2=_______________ L 3=_____________ 2 3 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管的内径:d = ________________ d1 =______________ d2 =____________ d3 = _______________ 2 4 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管的外径:D=__________________ D1=_____________D2 = _________D3 = __________________ 2 5实验素养:态度认真、尊重事实、器材布置合理、 操作有序、整理复原等 2 监考人签字总分

高中会考物理实验操作考查试题(一)(供教师使用) 长度的测量评分标准 考评得分班级 满分值 座号 评分点 姓名 1 1 正确写出刻度尺和游标卡尺的 准确度(含单位) 2 2A 用刻度尺在不同方位测 量管的长度,并求其平均值。 1 B 记录数据时符合有效数字 要求 1 3 A 会使用内测量爪测量金属 管内径 1 B 分别在管两端测出两个 互为垂直方向的内径,求出平 均值。 1 44A 会使用外测量爪测量金属 管外径 1B 分别在管两端测出两个 互为垂直方向的外径,求出平 均值。 1 5 实验素养:态度认真、尊重事实、器 材布置合理、操作有序、整理复原等。 2考评总得分 总评成绩(合格或不合格)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人教版答案

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 ①方木板一块②测力计两个③细绳两段④橡皮条一段⑤白纸⑥铅笔⑦刻度尺⑧量 角器⑨图钉 点拨:测力计可以只用一个,分别测出两个分力,虽然操作较麻烦,但可避免两个测力计的不一致性带来的误差。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若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称这个力是这两个力的合力。在本实验中,我们先用两个力将橡皮条的结点拉至某一位置,再用一个力也将橡皮条的结点拉至同一位置(作用效果相同),看在误差范围内,这个力与根据两个分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是否相同,来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 (1)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 (2)用两条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 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伸长到O点(如图2-1) 点拨:经验得知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出 的合力F的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θ角取得太大,一般不 大于90°为最佳。 橡皮条、细绳、测力计应在同一平面内,测力计的挂钩应避免与纸面磨擦。 (3)用铅笔记下O点位置,画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并记下两个测力计的读数。 点拨: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每条细线方向的方定是使视线通过细线垂直于纸面,在细线下面的纸上用铅笔点出两个定点的位置,并使这两个点的距离要尽量远些。(4)选定标度,在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F1、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点拨:作图要用尖铅笔,图的比例要尽量大些,要用严格的几何方定作出平行四边形,图旁要画出表示力的比例线段,且注明每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5)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上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点,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的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比较合力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同。

实验 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实验目的: 探究力的合成规律 —— 平行四边形定则;理解等效替代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 相同 的效果,看它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 三、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若干、 橡皮条 、细绳、弹簧秤(2只)、三角板、 刻度尺 ,等. 四、实验步骤: ① 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 方木板 上,如图所示; ②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两个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 结点到达某一点O ; ③用铅笔描下 结点O 的 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 方向 ,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21F F ,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边形,画出对角线所代表的力F ; ④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实验中的相同 位置O ,记下弹簧的读数F ′ 和细绳的方向; ⑤比较F 和F ′,观察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 相等 . ⑥改变21F F ,的大小和方向,再做两次实验。 五、误差分析: 实验误差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主要来源于 读数 误差和 作图 误差两个方面.

① 减小读数误差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 大 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 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② 减小作图误差的方法:21F F 与夹角适宜,且比例要恰当。 六、注意事项: ①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 结点 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②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 小 ,也不宜太大,以60°~120°之间为宜. ③ 尽量减少误差: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④ 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考点1〗对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的考查 【例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 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一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⑴ 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 .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 .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 .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E .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⑵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 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示意图. ① 图乙中的F 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______; ②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⑶ 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 1和F 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 N ,两力的合力用F 表示,F 1、F 2与F 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关于F 1、F 2与F 、θ1和θ2关系正确的有________ A .F 1 = 4N B .F = 12 N C .θ1 = 45° D .θ1 < θ2

实验 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实验目的】 1.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2.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 1.等效法: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以一个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 2.平行四边形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 3.验证: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同,则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套、三角板、刻度尺、图钉、铅笔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好实验器材,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下两弹簧的读数F1 F2,及两条细绳的方向。 (2)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同时记下细绳的方向.(3)按照相同的标度作出F1,F2及F~的图示,比较F与F′的差异。(4)做完实验,整理仪器,有序退场。 .

五、【实验数据处理】 ①作力的合成图,要使用刻度尺和圆规作图,将图画的适当的大 一些、美观、准确,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合力。 ②由作平行四边形法得到的F和实际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重 合,一般大小和方向的偏差在10%以内(角度在5度以内),即可认为验证了平行四边形定则。 六、【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否则要调零;再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如果两个示数相同可使用(另外本实验不需要量角器,按照拉力角度作图即可) 2、试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适当长度即可;两个拉力的夹角不宜太大或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拉力角度不需要垂直。 3、在同一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每次一定要同时记下拉力的大小和对应的方向。 4、拉力应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弹簧测力计中弹簧轴线、橡皮条、细绳套应该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 5、在同一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 特别提醒:记录每一次结点O的位置(保证作用效果一样) 每次拉力的大小以及它的方向 F是理论值(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F′是实验值,与OA共线。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情况

新课标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教案资料汇总 隆回一中物理组周宝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包括: A.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 B.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C.知道如何实验、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容和重要的物理概念,以形成物理思想, 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培养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2、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①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 ②了解仪器性能,熟悉操作步骤 ③设计记录表格,掌握注意事项 (2)实验中必须手脑并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 ①仔细调整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②保证满足实验条件,注意规实验操作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客观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 ①尊重实验客观事实,正确分析记录数据 ②合理做出实验结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 (一)测量仪器使用常规 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测量仪器的量程、精度、使用注意事项和读数方法。 1.关于量程问题:这是保护测量仪器的一项重要参数,特别是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等,超量程使用会损坏仪器,所以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仪器。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选用量程过大的仪器,采集的实验数据过小,会造成相对误差较大,应选择使测量值位于电表量程的1/3以

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和胡克定律

.. 讲义编号: 2.5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实验原理 ①等效法: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所以一个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 ②平行四边形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 ③验证:比较F和F′的大小和向是否相同,若有误差允的围相同,则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4.实验步骤 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Word资料.

③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 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的向. ④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⑤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⑥比较力F′与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大小和向上是否相同. ⑦改变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5.实验注意事项 ①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 ③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与测力计外套、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卡之间有摩擦.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刻度,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橡皮条在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测量数据尽量大一些. ④细绳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向画直线,应在细绳两端画两个射影点.取掉细绳后,连直线确定力的向. ⑤以调零后的弹簧测力计的两挂钩互钩后对拉,读数相同为宜. ⑥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6.实验误差分析 ①读数误差 减小读数误差的法: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刻度尺,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②作图误差 减少作图误差的法:作图时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F1、F2间的夹角取得太大.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实验目的 ①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②学会用列表法和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③培养用所学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2.实验原理 在竖直悬挂的轻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平衡时弹力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用刻度尺量出弹簧的

高考物理 实验专题: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考物理实验专题: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含答案)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里作用效果是指() A.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被拉长 B.固定橡皮条的图钉受拉力产生形变 C.细绳套受拉力产生形变 D.使橡皮条在同一方向上伸长到同一位置 答案D 2.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下面列出的措施中,不利于改进实验结果的是() A.橡皮条弹性要好,拉到O点时拉力应适当大些 B.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测力计平行贴近木板面 D.拉橡皮条的绳要细,而且要稍长一些 答案B 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 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筋,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 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筋。 (1)(多选)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筋的要求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将橡皮筋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筋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测力计都拉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筋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多选)在操作过程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有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筋都应与木板平行 C.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D.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3)若用F表示两个分力F1、F2的合力,用F′表示F1和F2的等效力,则可以判断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符合事实的。

2020年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质量分析

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1、试题符合《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大纲》,试题命制注重基础、强调动手能力,重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留意考查利用高中物理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考试内容与要求”中的实验,考查学生是否独立地、认真地、带有研究性的做过。了解实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熟悉并掌握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了解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掌握消除系统误差和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能灵敏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 2、试题分析 (1)试题一:描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非常严重的实验仪器,它的正确使用也是高考所要求的必须掌握的仪器之一,而测瞬时速度、加速度也是其基本应用。通过瞬时速度描绘v-t图线,对图像的处理能力考查 (2)试题二:测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此实验简单基础、学生比较熟悉,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 (3)试题三: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操作较繁复,作为会考实验,难度较大。实验器材的选取、操作、作图如果不到位,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 (4)试题四: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是高中物理一个很严重的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操作较繁复,还有平均摩擦力,小车与砝码盘的质量关系,测加速度也是其基本应用之一,本题加速度的求解,采用了持续相等的位移差平均值比值代替了加速度比值,数据处理均是难点,作为会考实验,难度较大。 (5)试题五: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本实验简单易操作,实验器材少,操作简单,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动手以及处理数据的能力。

(完整word版)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之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完整版)

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考试 一、操作实验 二:分组:

连接线。 注:若实验需要将位移传感 器放置在小车上,则小车质量中应 包含位移传感器质量。 实验二: 研究感应电 流的产生条 件 灵敏电流计1个,1号碱性干电池 2节(装在电池盒内组成串联电池 组),线圈A(附铁芯)1个,线圈 B 1个,滑动变阻器1个,电键1 个,条形磁铁1根,导线6根。 (1)灵敏电流计与线圈B连接成串联电路, 其他元件、导线等均不连接; (2)电键处于闭合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 居中。 实验一: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实验目的: 研究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 图板、图钉、白纸、带绳套的橡皮筋、弹簧测力计(2个)、刻度尺、量角器 实验步骤: 1.固定:如图a所示,根据给定的器材,现在图板上固定一张白纸,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纸边,将带有两个绳套的另一端放在纸面上,测力计可以拉住绳套使橡皮筋 伸长。 2.第一次拉:如图b所示,先用一个弹簧秤拉住绳套将橡皮筋拉长至某位置,标记此时橡皮筋末端位置为O点,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的方向F(即合力的大小 和方向) 3.第二次拉:如图c所示,再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同时拉住两个绳套将橡皮筋拉长至O 点,记下此时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方向F1、F2(即两个分离的大小和方向)。 4.作图:取下白纸,用力的图示法分别画出表示分力F1、F2和合力F矢量的有向线段,以分力F1、F2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以及它的对角线F’,如图d所示。 最后比较F’和F。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得出,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F1和F2所夹的对角线表示。 注意事项: 1.弹簧使用前要调零,明确量程和最小分度。 2.弹簧秤在拉力时,弹簧秤、橡皮筋、细绳应在与纸面平行的平面内。 3.拉力应适当的大些,当不要超过量程。

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实验目的 1.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2.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 1.等效法: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 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以一个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 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 2.平行四边形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 3.验证: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 同,则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四、实验步骤 1.在水平桌面上平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 把白纸固定在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 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各系上细绳套. 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 点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 4.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并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按一定的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 6.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用刻度尺从O点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7.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8.改变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再做两次实验. 五、注意事项 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调整或另换 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 4.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套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与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卡之间有摩擦.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

高中物理实验手册

首届北京市中小学教职工实验技能比赛 培训手册 (中学物理单项) 目录 第一章基本物理实验仪器使用规范 (1) 第一节力学实验仪器得使用规范 (1) 一、托盘天平得使用规范 (1) 二、刻度尺得使用规范 (1) 三、游标卡尺得使用规范 (2) 四、螺旋测微计得使用规范 (2) 五、弹簧秤得使用规范 (3) 六、打点计时器得使用规范 (3) 七、气垫导轨得使用规范 (4) 八、量筒得使用规范 (4) 第二节热学实验仪器使用规范 (5) 一、温度计得使用规范 (5) 二、酒精灯得使用规范 (5) 第三节光学实验仪器使用规范 (6) 一、透镜得使用规范 (6) 二、干涉仪得使用规范 (6) 第四节电学实验仪器使用规范 (7) 一、学生电源得使用规范 (7) 二、电流表得使用规范 (7) 三、电压表得使用规范 (8) 四、滑动变阻器得使用规范 (8) 第二章中学物理实验操作规范 (11) 第一节零位调整 (11) 第二节水平、铅直调整 (11) 第三节消除读数装置得空程误差 (11) 第四节仪器得初态与安全位置 (12) 第五节逐次逼近调整 (12) 第六节消视差调节 (12)

第三章中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规范 (13) 第一节误差分析 (13) 一、偶然误差处理 (13) 二、系统误差处理 (14) 第二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4) 一、仪器正确测读得原则 (14) 二、关于“0”得问题 (14) 三、数值表示得标准形式 (15) 第三节数据处理方法 (15) 一、列表法 (15) 二、作图法 (15) 三、逐差法 (16) 四、最小二乘法 (17) 附录1:中学物理典型实验(初中物理部分) (17) 一、二力平衡 (17) 二、做功过程就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得过程 (18) 三、阿基米德定律 (19) 四、不同物质得比热容不同 (20) 五、探究焦耳定律 (21) 六、滑动变阻器得构造及使用 (21) 七、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得关系 (22) 八、平面镜成像特点 (24) 九、反射定律 (25) 十、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6) 附录2:中学物理典型实验(高中物理部分) (27) 一、验证力得合成得平行四边形定则 (27) 二、牛顿第二定律 (28) 三、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9) 四、光得折射定律 (30) 五、描绘小灯泡得伏安特性曲线 (32) 六、用电流表与电压表测电池得电动势与内电阻 (33) 七、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35) 八、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得规律 (37) 九、变压器电压与匝数关系 (38) 十、传感器得简单使用 (40)

高中物理选修3-4实验操作及试题

物理选修3-4实验 实验1.测得玻璃的折射率 【知识要点】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2.学会用插针法确定光路. 二、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当光线AO 1以一定的入射角θ1穿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跟入射光线AO 1对应的出射光线O 2B ,从而求出折射光线O 1O 2 和折射角θ2,再根 据n =sin θ1sin θ2或 n =PN QN ′ 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三、实验器材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图钉、量角器(或圆规)、三角板、铅笔. 四、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把白纸铺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一直线aa ′作为界面,过aa ′上的一点O 画出界面的法线NN ′,并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 3.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并使其长边与aa ′重合,再用直尺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边bb ′. 4.在线段AO 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 5.从玻璃砖bb ′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 1、P 2的像,调整视线的方向直到P 1的像被P 2的像挡住.再在bb ′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能挡住P 1、P 2的像,P 4能挡住P 3本身及P 1、P 2的像. 6.移去玻璃砖,在拔掉P 1、P 2、P 3、P 4的同时分别记下它们 的位置,过P 3、P 4作直线O ′B 交bb ′于O ′.连接O 、O ′,OO ′就是玻璃砖折射光线的方向.∠AON 为入射角,∠O ′ON ′ 为折射角. 7.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 五、数据处理 1.计算法: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 和sin θ2.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sin θ1 sin θ2 ,并取平均值. 2.作sin θ1-sin θ2图象:改变不同的入射角θ1,测出不同的折射角θ2,作sin θ1 -sin θ2图象,由n =sin θ1 sin θ2 可知图象应为直线, 如图实-13-3所示,其斜率为折射率. 图实-13-3 3.“单位圆法”确定sin θ1、sin θ2,计算折射率n .以入射点O 为圆心,以一定长度R 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OA 于E 点,交折射光线OO ′于E ′点,过E 作NN ′的垂线EH ,过E ′作NN ′的垂线E ′H ′.如图实-13-4所示,sin θ1=EH OE , sin θ2 =E ′H ′OE ′,OE =OE ′=R ,则n =sin θ1sin θ2=EH E ′H ′ .只要用刻度尺测出EH 、E ′H ′的长度就可 以求出n . 4.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 cm 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七、误差分析 1.入射光线、出射光线确定的准确性造成误差,故入射侧、出射侧所插两枚大头针间距应大一些. 2.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测量造成误差,故入射角应适当大些,以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八、实验改进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 .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 .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 代号). A .两细绳必须等长 B .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 .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解析 (1)该实验的关键是等效替代,故选B 、D. 答案 (1)BD (2)BD 2.如实图3-1所示,用A 、B 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其伸 长到O 点? ???α+β<π2,现保持A 的读数不变,而使夹角减小,适当调整弹簧测力计B 的拉力大小和方向,可使O 点保持不 变,这时: (1)B 的示数应是 ( ). A .一定变大 B .一定不变 C .一定变小 D .变大、不变、变小均有可能 (2)夹角β的变化应是 ( ). A .一定变大 B .一定不变 C .一定变小 D .变大、不变、变小均有可能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作图法求解力的合成问题,只有规范 作图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切忌作图时随意乱画. “使O 点保持不变”即表明A 、B 拉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 实图3-1

实验报告: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报告班级:高一()班姓名座号 (一)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 结点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F1与F2之合力必与橡皮条拉力平衡,改用一个拉力F′使结点仍到O点,则F′必与F1和F2的合力等效,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F,比较F′与F 的大小和方向,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 刻度尺、图钉若干、细芯铅笔. (四)实验步骤 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放于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 套.

③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标记,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个细绳套的方向. ④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⑤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⑥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⑦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1次.

(五)注意事项 1、实验时,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且拉力应沿轴线方向,以 减小实验误差.测量前应首先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注意使用 中不要超过其弹性限度,弹簧秤的读数应估读到其最小刻度的下一 位.弹簧秤的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 摩擦. 2、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的 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 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 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 4、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5、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验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 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是F和F′符合即可. (六)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报告 班级:高一()班姓名座号 (一)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 结点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F i与F2之合力必与橡皮条拉力平衡,改用一个拉力F'使结点仍至VO点,则F'必与和F2 的合力等效,以F i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F,比较F'牙的大小和方 向,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 刻度尺、图钉若干、细芯铅笔. (四)实验步骤 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放于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

③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 某一位置0,如图标记,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用铅笔描下0点的位置 及此时两个细绳套的方向. ④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0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 这两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 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0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 合力F的图示. ⑤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0, 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0点按选定的标度沿 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⑥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⑦改变两个力F i与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1次. (五)注意事项 1、实验时,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且拉力应沿轴线方向,以减小

实验误差.测量前应首先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注意使用中不 要超过其弹性限度,弹簧秤的读数应估读到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弹 簧秤的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摩擦. 2、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的条件 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 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 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 4、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0位置一定要相同. 5、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验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 范围内可认为是F和F '符合即可. (六)数据处理

第13讲: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13讲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基本概念 实验目的 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此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即: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 定的长度),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 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细绳,弹簧秤两个,三角板,刻度尺, 量角器。 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条的另一 端。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 一位置O (如图所示)。 4.用铅笔描下结点O 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在白纸上按比例 作出两个弹簧秤的拉力F 1和F 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椐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 。 5.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 ,记下弹簧秤的 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O 点起做出这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6.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7.改变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比较每次的F 与F'是否在实验 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 注意事项 1.用弹簧秤测拉力时,应使拉力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橡皮条、弹簧秤和细绳套应位于与 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O 必须保持不变。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名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得到的结果。 若按实验中要求的符号表示各个力,则可判定其中哪一个实验结果是尊重实验事实的( ) 例2、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使用弹簧秤必须注意: A 、测量前检查弹簧秤的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B 、在用弹簧秤拉橡皮条时,秤壳不要与纸面摩擦 C 、在用弹簧秤拉橡皮条时,要使弹簧秤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 D 、在用弹簧秤拉橡皮条时,细绳和弹簧秤的轴线应在一条直线上 例3、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只弹簧 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 点,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O

高一级物理“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报告

实验:验证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目的】 1. 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学会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测出力的大小与方向. 3.运用力的图示法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________,所 以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 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明互成角度两个力合成时遵循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________、细绳套(两个)、________、________、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实验步骤(参照课本P.62图3.4-2) 1.在桌上平放一个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上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好. 2.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G点(G点的位置应该靠近顶端中点),在橡皮筋的另外一端拴上轻质小圆环,小圆环上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外一端是绳套. 3.用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伸长,小圆环到某一位置O. 4.用铅笔记下O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绳的方向按照一定的标度作出两 个力F1和F2的图示. 6.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小圆环拉到相同的位置O 点,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按⑤中同一标度作出这个 力F′的图示. 7.探究这三个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关系。(建议用虚线把合力 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分力的箭头端连接,也许能够得到启示。) 8.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秤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秤勾好后对拉,若两只弹簧秤在拉的过程中,读 数相同,则可选。使用时弹簧秤与板面平行 ...........。

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查试题

物理学科实验操作考查试题(一)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 (20分钟内完成) 考号姓名成绩 一.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小车、铁架台、木板。 二.实验操作要求:应用上述器材,测定纸带的平均速度。 1.正确组装实验器材; 2.接通电源,将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释放,打出一 条纸带; ﹙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用手按住小车。﹚ 3.在纸带上以秒为周期标注计数点,分别量出OA、OB两段位移; 4.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计算出纸带在这两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三.实验数据记录: O A B 实验次数运动时间/t s位移/m υ? s平均速度-1 /m s 1 2

考号姓名成绩 高中物理2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一、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固定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 二、实验操作要求:应用上述器材,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按图正确组装实验器材. 2.接通电源,释放小车,让打点计时器在纸 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三、实验数据记录、处理: 1.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先确定一个合 适的点做为计数起始点为O,然后选择时间间隔为的若干相邻的点为计数点.2.测量出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计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把结果 计数点 瞬时速度v/(c m·s -1) 3.在下坐标系中,按实验数据描点,作出速度—时间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v/(c m· s -1) /s

a= m· s-2 考号姓名成绩 高中物理3 探究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一、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三个)、小铁环、细绳(三条)、三角板(一副)、刻度尺、图钉(几个). 二、实验操作要求:应用上述器材,探究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正解组装实验器材; 2、先将两个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图板上,再沿某一方向拉第三个弹簧测力计,当铁环平衡时,分别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和它们的方向; 3、按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同一标度作出力的图示; 4、按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12 ; 5、比较F12和F3 大小、方向的关系; 6、找出三个力F1、F2、F3的关系. 三、实验数据记录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以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明互成角度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 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2.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 拉像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1所示, 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 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3.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 到同样的位置 .....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 方向. 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5.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 .....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6.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白纸钉在木板处,两秤同拉有角度,读数画线选标度,再用一秤拉同处,作出力的矢量图.)交流与思考 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的位置保持不变,这体现了怎样的物理思想方法?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长度相同,能否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事项】 1.不要直接以橡皮条端点为结点,可拴一短细绳连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结点,应使结点小些,以便准确地记录结点O的位置. 2.使用弹簧秤前,应先调节零刻度,使用时不超过量程,拉弹簧秤时,应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 3.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伸长时的结点位置要相同. 4.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不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 5.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6.两拉力F1和F2夹角不宜过小,作力的图示,标度要一致. 交流与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探究两力合力随角度的变化规律?如何观察合力的变化规律? 保持两力的大小不变,改变两力之间的夹角,使两力的合力发生变化,可以通过观察结点的位置变化,判断合力大小的变化情况,结点离固定点越远,说明两力的合力越大. 【误差分析】 1.用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测力计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两个测力计的水平分力的实际合力比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