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苏囊的使用

复苏囊的使用

复苏囊的使用
复苏囊的使用

复苏气囊和面罩的使用

学习目标:

一、了解常用复苏气囊的种类与基本的构成。

二、知晓不同复苏气囊使用的注意事项与优缺点,从而合理选择使用气囊。

三、重点掌握气囊使用的操作方法,并能测试和修理各种气囊故障。

四、熟练掌握新生儿面罩放置的正确操作方法,避免造成其他部位损伤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五、学会对通气效果进行评估,并能根据不同指征做适时的调整。

气流充气式复苏囊 (A) 在不用时是瘪的,像一个放了气的气球。只有当氧气被压入囊内,关闭气囊输出口,同时将面罩紧贴新生儿面部时才膨胀(图1)。

自动充气式复苏囊 (B) 不必依赖压缩气源而能自动充气,且始终处于充气状态(图2)。二、气流充气式和自动充气式气囊的区别

新生儿复苏气囊和面罩的一般特点为:新生儿用的气囊容量应在 200~750ml 之间;足月儿每次通气只需要 15~25ml (5~8ml/kg);出生时需要正压通气的新生儿最初应输送高浓度的氧(90%~100%);为了减少通气压力过高引起的并发症,复苏气囊应具有一定的安全装置以防止不希望出现的过大的压力;每次分娩都应准备有不同型号的面罩,以适应不同体重的新生儿,最好是有软垫并能符合面部解剖形状的。

1. 气流充气气囊

(1)优点:输送 100% 浓度氧;容易确定面罩是否密封良好;可感知肺顺应性;可用于常压给氧。

(2)缺点:要求密封,为了使气囊充气,面罩必须紧贴着婴儿的面部;需要有压缩气源来充气;可能没有一个安全的减压阀门。

(3)组成部分

气流充气气囊有四个组成部分(图

3):

1.氧输入口:由此氧从加压氧源进入

到气囊

2.至病人的输出口:由此氧从气囊到

患者

3.流量控制阀:提供了一个可调节的漏孔来调节气囊内的压力

4.压力表连接处:可连接压力表,用于显示给新生儿通气的压力。

浓度一致。一旦面罩紧贴在新生儿的面部,所有来源于壁式储氧系统或氧气筒的氧会流入气囊并从气流控制阀流出。这样,气囊就会充盈。气囊内的压力可以通过气流计调整有多少氧气进入气囊,或者通过气流控制阀调整氧逸出气囊的量来调节。

2.自动充气气囊(1)优点:无压缩气源也可充盈;有减压阀。

(2)缺点:没有密封也会充盈;需要储氧器;通过面罩来常压给氧不可靠。

(3)基本组成部分:自动充气气囊有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图 5):

1.空气入口:是一个单向活瓣,可以安置在气囊的任意一端,压缩后的气体通过它流入。

2.氧入口:是一个小突起,连接氧气管。自动充气气囊不需要靠氧的压力充气。

3.病人侧气体出口:通过面罩或气管内导管,氧从这里由气囊流向新生儿。

4.通气瓣:位于气囊与病人侧气体出口之间。在通气时,挤压气囊活瓣打开,氧和空气通向病人。当气囊重新扩张时活瓣关闭,能预防患儿的呼出气进入气囊。

5.储氧器:是可连接在气囊空气入口的设备,接上储氧器可以防止氧被室内空气稀释,从而得到 100% 的氧。

6.减压阀(pop-off):防止气囊内压力过大。

7.气压计连接处(可选):靠近病人侧气体出口的一个小孔或突起,用于测量通向患者的压

力。小孔必须堵住或者接上压力计,否则气

储氧器是一个可连接在气囊空气入口的设

备。连接储氧器能给患者输送 90%~100% 浓

度的氧(图7)。

体会从这个开口逸出,影响足够的压力生成。

5)储氧器的类型(图8)

储氧器有多种类型,其作用都一样。有些开口是完全开放的,而有些则有一个活瓣控制气体进入储氧器。

(6)压力

输送的气体压力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挤压气囊的力度;面罩和新生儿面部间是否有气体泄漏;减压阀。

三、气囊的操作

给新生儿通气时所用压力过高时可以造成肺部的过度充气,从而导致肺泡破裂和空气泄漏或气胸。任何类型的复苏囊,无论是气流充气式还是自动充气式,都应具备一种或两种安全措施来防止压力过高,例如应具备减压阀或压力计和流量控制阀。

. 1.带气流控制阀和压力计的气流充气气囊(图9)1. 带气流控制阀和压力计的气流充气气囊(图9)有气流控制阀的气流充气气囊能调节期望输送的最高压力。与气囊连接的压力计可以帮助适当调节阀门。

2. 带减压阀的自动充气气囊(图10)

自动充气式气囊应设有减压阀(通常叫做顶出阀 pop-off valve ),一般设为 30~40cmH2O。如生成压力 > 30~40cmH2O,阀门打开,从而限制了输送到新生儿的压力。有些自动充气气囊的减压阀能暂时堵住或避开以便提供高压力。特别在最初的几次呼吸时,用以扩张新生儿未充气的肺,有时是必要的。很多自动充气气囊还设有 1 个连接压力计的端口。

3. 常压给氧

气流充气气囊和面罩可以用于常压给氧。面罩应轻轻罩在新生儿面部,气体可由其周边逸出。用于常压给氧时,气囊不充盈。

用自动充气气囊和面罩常压给氧不可靠。流入自动充气气囊的氧一般被分流到气囊的空气入口,经连接着的储氧器,从储氧器的另一端或从储氧器的阀门流出。

四、面罩的放置

1. 面罩的类型:(1)按边缘分:

?有软垫(图11)

?无软垫

(2)按形状分(图12):

?圆形

?解剖形

(3)按大小分:

?小

?大

2. 不同类型面罩的特点:

无软垫的面罩边缘无柔软的衬垫结构。这种面罩通常边缘较硬,由于不易与新生儿面部轮廓适配无软垫的面罩比有软垫的较难密封。无软垫的面罩放置不当时易伤患儿眼睛,且如果罩得过紧可能造成新生儿面部损伤。有软垫的面罩边缘是由一种柔软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如泡沫橡胶或充气垫圈。有软垫的面罩易与新生儿面部轮廓适配,较易密封。有软垫的面罩罩在新生儿面部不用压力太大就可以得到密封的效果,而且即使放置不当也很少能损伤新生儿的眼睛。

圆形的面罩在通气时可以有效的获得密封效果,但是如果选择的型号不合适,则得不到密封效果,因为面罩不能充分贴合口和鼻。

如果面罩太大,压力可能压在眼睛上从而造成损伤(图13)。解剖形的面罩适合面部的轮廓,尖形部分与鼻相配。该面罩很少能损伤眼睛,因为它的边缘适合眼睛和鼻间的轮廓。应备有适用于小的早产儿及足月儿的面罩。

面罩应覆盖:颏端、口、鼻(图14)。面罩应该大小合适,边缘能够覆盖颏端、口和鼻,不能覆盖眼睛。如果面罩太大,可能损伤眼睛。如果面罩太小,将不能罩住口和鼻,而且可能堵塞鼻。

3. 面部安置气囊和面罩

通常用拇指、食指和 / 或中指压住面罩大部分边缘,而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颏往上推以保证患儿气道畅通。解剖形面罩应将其尖的一端置在鼻根上。面罩安置妥后,轻轻向下压住其边缘便能形成密闭空间。

手握面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图15):不可将面罩用力压在新生儿面部;不可将手指或手置于新生儿眼部;不要压迫喉(气管)。

4. 面罩的密封性

面罩和面部间的密封对于维持肺部充气时需要的正压非常重要。气流充气气囊需要密封才能充盈,只有密封时挤压气囊肺部才会充气。另外,如果无良好的面罩 - 面部间的密封,气流充气气囊就不能充盈,因此挤压气囊不能产生希望的压力。

五、测试和修理每种气囊的故障

1. 准备工作

用复苏囊辅助通气之前,选择适当型号的面罩,面罩应该覆盖住新生儿的口、鼻和颏端,不能罩住眼睛(图14)。可以吸引口腔和鼻腔多次以保证无异物堵塞。新生儿颈应轻度伸展以保持呼吸道开放。其中一种方法是在肩下放一小卷毛巾。可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侧,这样能方便地使用复苏气囊及舒服地把面罩固定于患儿面上。可以旋转气囊上的面罩达到与新生儿面部和操作者位置最匹配的角度。放置面罩时不要挡住你观察新生儿胸部的视线,因为通气时你需要观察它的起伏。

气囊应被组装好,并连接到氧源,使之能提供 90%~100% 浓度的氧。如果使用的是自动充气气囊,要确定连接上储氧器。一旦选择和组装好设备,应检查气囊和面罩,确定其功能正常。有裂隙的气囊、粘连或闭合不全的阀门、漏气或破的面罩都不能再使用。

2. 测试自动充气气囊(图17)

检查确定输氧管和储氧器的连接,调节流量到 5~10 L/min 。为了检查自动充气气囊的工作情况,先用手掌封住面罩来堵住病人侧输出口,然后挤压气囊。手能感觉到压力产生,压力计显示 30~40cmH2O 。用力能够使减压阀打开。松手时气囊能够迅速的再次充盈。

3.检查气流充气式气囊时接上氧源。调整气流量表至 5~8L/min 。用手掌封住面罩来堵住病人侧输出口,检查气囊是否充盈。调节气流控制阀使气囊不过度扩张。

O 压力,气囊充分挤压时,观察压力表,气囊未受到挤压时,调节阀门到近 5cmH

2

调节到 30~40cmH

O 的充盈压峰值。以 40~60 次 /min 的速度挤压气囊,压力

2

O ,如气囊充盈得不够快,调节气流控制阀或提高气流表的氧气流量。40cmH

2

六、评估通气效果

1. 挤压气囊的力度

明显的胸廓起伏是密封良好和肺部充气的最好指征,新生儿就好象在正常“自如”地呼吸。胎肺充满了液体,而新生儿的肺必须充满气体。为了在初生的新生儿肺内建立一定的气体容量(功能残气量),最初几次呼吸常需要比以后呼吸更高的压力和更长的充气时间。如果气囊连接有压力计,就能够看到输送的氧气压力大小。通气时应使用能够使肺部运动的最小压力。

如新生儿呈现深呼吸状态,肺将有可能充气过度。使用太大的压力有造成气胸的危险。记住正常新生儿的呼吸量比复苏气囊内的气体量要小得多:是 240ml 自动充气气囊的 1/10 ;750ml 气流自动充气气囊的 1/30 。

腹部运动可因气体进入患儿胃引起,不要误认为是有效呼吸。

通气频率

每分钟 40~60 次呼吸;在给新生儿通气时进行记数,念“呼吸”时挤气囊,念“2,3”时放气可望获得合适的频率(图18)。

3. 胸廓扩张不良的原因及措施

可能的原因为:

?密封不良(图19)

?气道阻塞

是2通气频率每分钟 40~60 次呼吸;在给新生儿通气时进行记数,念“呼吸挤压气囊,念2.3时放气可望获得希望的频率。

33. 胸廓扩张不良的原因及措施

可能的原因为:

?密封不良(图19)

?气道阻塞

?压力不足

胸廓扩张不良的原因及相应措施22

情况措施

1. 密封不良重新放置面罩

2. 气道阻塞纠正患儿头部位置, 检查分泌物,如果有吸引通气时使患儿口微张

3. 压力不足增加压力直到胸廓起伏自如考虑气管内插管

4. 设备运转失

检查或更换气囊

.4 改善的指征

?心率增加

?肤色改善

?自发呼吸

5. 持续的气囊面罩通气

应用气囊面罩通气时,挤入口咽的气体既可进入气管,也可进入食道。气体进入胃内后可以因阻碍肺的完全扩张而影响通气,并且可能造成返流而吸入胃内容物。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插入胃管来解决。

6. 插入胃管

通气时插胃管所需器械包括 8F 鼻饲管和 20mL 注射器。测量应插入的胃管长度,该长度等于从鼻梁到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图20)。在胃管上做好测量的标记。

从口腔插入,而不是鼻腔 ( 继续通气之用 ) 。接上 20ml 注射器,轻轻地将胃内容物吸出,取走注射器,使胃管末端对空气开放,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患儿颊部. 改善的指征?心率增加

?肤色改善

?自发呼吸

5. 持续的气囊面罩通气

应用气囊面罩通气时,挤入口咽的气体既可进入气管,也可进入食道。气体进入胃内后可以因阻碍肺的完全扩张而影响通气,并且可能造成返流而吸入胃内容物。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插入胃管来解决。

6. 插入胃管

通气时插胃管所需器械包括 8F 鼻饲管和 20mL 注射器。测量应插入的胃管长度,该长度等于从鼻梁到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图20)。在胃管上做好测量的标记。

从口腔插入,而不是鼻腔 ( 继续通气之用 ) 。接上 20ml 注射器,轻轻地将胃内容物吸出,取走注射器,使胃管末端对空气开放,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患儿颊部。

7. 新生儿无改善

若 30 秒正压通气后心率仍小于 60 次 / 分,说明病情无改善(图21),下一步则需要进行胸外按压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新生儿复苏气囊的使用

新生儿复苏气囊的使用 一、适应症(10分) 1.触觉刺激后新生儿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 2.或心率<100/分; 3.或持续性的中心性紫绀. 二.操作顺序(15分) 1.选择器具:选好复苏囊接上氧气(如无氧源可直接用空气),选择大 小合适的面罩接气囊上,必要时选一适当的口管;(2分) 2.检查气囊:检查气囊的性能,不行则换一个再查;(2分) 3.检查新生儿体位:仰卧,颈部轻度仰伸(在肩下放一个肩垫有助 于达到此目的;(2分) 4.操作者位置:可位于患儿一侧或头侧;(1分) 5.放置面罩,检查密闭性:右手握气囊,左手持面罩,将面罩置患儿面上形成密闭,捏气囊 2-3次检查是否漏气,胸廓是否随进气而扩 张,听诊呼吸音;(2分) 6.频率为40-60次/分,吸呼比为1:2,首次呼吸所需压力为30-40cmH20,以后 一般为15-20cmH20;(1分) 7.正压呼吸30秒后开始评价心率:①若心率≥100次/分且有自主呼吸,可逐 步减少并停止正压人工呼吸,但要常压给氧,至新生儿身体红润;②若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分,应继续进行正压呼吸。③若心率<60次/分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立即胸外按摩。(5分)

三、熟悉程度(10分) 根据操作和回答情况斟情评分。 四、无菌观念(5分) 1.注意衣帽整齐、戴口罩。(3分) 2.进行操作前,应常规洗手。(2分) 五、注意事项(10分) 1.面罩安置时,应使其覆盖鼻与口,使下巴下缘位于面罩边缘之内,并注意不 要过分用力,以免面部损伤;(2分)2.通常用拇指、食指、中指压住面罩,用无名指把罩的边缘固定在下巴缘上, 不可压迫颈部;(2分) 4.气囊正压给氧,呼吸仍无改善,需检查面罩和面部之间的密闭性,及是否有气道阻塞 (可调整头位,清除分泌物,使新生儿的口张开)或气囊是否漏 气,必要时气管插管;(2分)5.使用面罩气囊正压呼吸超过2分钟,应插胃管并留置到正压呼吸 结束,以防胃肠扩张及胃内容物的误吸;(2分) 6.面罩气囊不能用于常压给氧;(1分) 7.可疑膈疝时不用面罩气囊给氧。(1分)

新生儿复苏囊使用

新生儿复苏气囊的使用 1.应用指征:(1)呼吸暂停或抽泣样呼吸; (2)心率100次/min; (3)持续的中心性紫绀。 2. 方法:(1)正压呼吸需要20~25cmH2O(1cmH2O=0.098kPa), 少数病情严重的初生儿起 初可用2~3次30~40 cmH2O以后维持在20cmH2O。 (2)频率40~60次/min(胸外按压时为30次/min)。 (3)有效的人工呼吸应由心率、胸廓起伏、呼吸音及肤色来评价。 (4)如正压人工呼吸达不到有效通气,需检查面罩和面部之间的密闭性,是否气道阻塞(可调整头位,清除分泌物,使新生儿的口张开)或气囊是否漏气。 面罩型号应正好封住口鼻,但不能盖住眼睛或超过下颌; (5)经30s 100%氧的充分人工呼吸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min,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人工呼吸。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min, 须继续用气囊面罩或气管导管施行人工呼吸。如心率60次/min,继续正 压人工呼吸并开始胸外按压; (6)持续气囊面罩人工呼吸(>2 min)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插入8F胃管,用注射器抽气和在空气中敞开端口来缓解。 3.使用注意点:(1)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充分的正压人工呼吸。用90%~100%氧 快速恢复缺氧症状,如不能得到氧可给新生儿用空气进行正压通气。 (2)国内使用的新生儿复苏囊为自动充气式气囊(250 ml),使用前要检查减压阀。有条件最好配备压力表(包括最大吸气压PIP及呼气末正 压PEEP调节)。要达到高浓度氧(90%~100%)需要连接储氧器。40% 氧浓度则不需要连接储氧器,适宜于暂时无空气-氧混合仪的单位对早 产儿复苏时的使用。 4.应用面罩-复苏囊有效的标志为:心率回升,肤色转红,随后出现自主呼吸。 5.面罩-复苏囊的优点:简洁、迅速、安全、有效。

复苏囊的使用

复苏气囊和面罩的使用 学习目标: 一、了解常用复苏气囊的种类与基本的构成。 二、知晓不同复苏气囊使用的注意事项与优缺点,从而合理选择使用气囊。 三、重点掌握气囊使用的操作方法,并能测试和修理各种气囊故障。 四、熟练掌握新生儿面罩放置的正确操作方法,避免造成其他部位损伤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五、学会对通气效果进行评估,并能根据不同指征做适时的调整。 气流充气式 复苏囊(A) 在不用时是瘪的,像一个放了气的气球。只有当氧气被压入囊内,关闭气囊输出口,同时将面罩紧贴新生儿面部时才膨胀(图1)。 自动充气式复苏囊(B) 不必依赖压缩气源而能自动充气,且始终处于充气状态(图2)。二、气流充气式和自动充气式气囊的区别 新生儿复苏气囊和面罩的一般特点为:新生儿用的气囊容量应在200~750ml 之间;足月儿每次通气只需要15~25ml (5~8ml/kg);出生时需要正压通气的新生儿最初应输送高浓度的氧(90%~100%);为了减少通气压力过高引起的并发症,复苏气囊应具有一定的安全装置以防止不希望出现的过大的压力;每次分娩都应准备有不同型号的面罩,以适应不同体重的新生儿,最好是有软垫并能符合面部解剖形状的。 1. 气流充气气囊 (1)优点:输送100% 浓度氧;容易确定面罩是否密封良好;可感知肺顺应性;可用于常压给氧。 (2)缺点:要求密封,为了使气囊充气,面罩必须紧贴着婴儿的面部;需要有压缩气源来充气;可能没有一个安全的减压阀门。 (3)组成部分 气流充气气囊有四个组成部分(图 3): 1.氧输入口:由此氧从加压氧源进入 到气囊 2.至病人的输出口:由此氧从气囊到 患者 3.流量控制阀:提供了一个可调节的 漏孔来调节气囊内的压力

单人简易呼吸球囊操作流程1

单人简易呼吸球囊操作流程 护理目标: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 操作流程 要点说明

单人呼吸球囊操作流程的相关知识 1、呼吸球囊的定义是针对心肺复苏及一般呼吸道窒息需要急救,尤其是呼吸 困难,或需要提高氧气补充的病患所使用医用设备。呼吸球囊由气囊,送气阀体,空气混合器,面罩几部分组成。呼吸面罩,能与口鼻紧密吻合;送气阀体装有鱼嘴式阀门,呼气时自动关闭,不倒溢;限压阀可自动调节送气的压力和流量,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呼吸囊的特点是经久耐用,并可高温高压消毒。 2、原理氧气进入球囊和储氧袋,人工挤压气囊打开前方活瓣,将氧气压入病 人口鼻紧贴的面罩内,以达到人工通气的目的。 3、适应症心肺复苏,新生儿呼吸暂停,各种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呼吸抑 制,神经及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机麻痹,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呼吸抑制,各种大型手术。 4、禁忌症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活动性肺结核,张力性气胸,肺大泡,大量 胸腔积液等。 5、注意事项 (1)面罩内冲气约2/3-3/4,成人面罩冲气110ml-120ml,小儿面罩冲气50ml-60ml,目的是确保与面部皮肤紧密不漏气。 (2)通气频率有3种情况:有心跳无呼吸的病人10~12次/分,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病人 8 ~10次/分,心跳呼吸均停止病人按压与通气比为30:2 (3)潮气量:有氧源400~600ml/次,无氧源700~1100ml/次,一般成人按8-12ml/kg,儿童10ml/kg。 (4)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分,儿童酌情增加,新生儿40-60次/分。(5)呼吸时间为1:1.5-2,呼吸窘迫综合症1:2-3 (6)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胸腹起伏,皮肤颜色,听诊呼吸音,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有无胃部胀气等情况。 (7)挤压球囊时,压力不可过大,不可时大时小,时快时慢,以免损伤肺组织,造成呼吸中枢紊乱,影响呼吸功能恢复。 (8)发现患者有自主呼吸时,应在患者吸气初顺势挤压球囊,达一定潮气量时完全松开,让患者自己完成呼气动作,按病人的呼吸动作加以辅助,以免影响患者的自主呼吸。 (9)用过的球囊的处理:拆开,用清水冲去污物后,用75%的酒精或健之素500~1000mg/L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球囊不宜挤压变形后放置,以免影响弹性,疑呼吸道传染病者,球囊按传染病废物处理。 (10)无氧源供应时,呼吸球囊不连接氧气连接管和储氧袋。 6、球囊的测试 (1)压缩数次后,如果球体无法恢复至原先位置,请检查储氧阀是否工作正常(2)将储气阀及储氧袋取下,压下球囊后,将手松开,球囊很快地自动弹回原状,如果无法恢复,请检查进气阀和单向阀是否工作正常。 (3)将出气口用手堵住,压下球囊后,将会发现球囊不易被压下,如果发现球囊慢慢向下漏气,请检查球囊是否破裂,进气阀是否组装正确。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1 评估 适应症: 1.心肺复苏 2.各种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 3.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肌麻痹 4.各种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呼吸抑制 5.各种大型的手术 6.配合氧疗作溶疗法 7.运送病员适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作特殊检查,进出手术室等情况 8.临时替代呼吸机遇到呼吸机因障碍,停电等特殊情况时,可临时应用简易呼吸器替代 禁忌症: 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心肌梗死、大量胸腔积液等。 及时评估面罩的大小及充气面罩的充气量,选择合适的面罩是决定通气的效果,面罩分为5种型号,成人一般使用3-5号,应根据患者脸型和面部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罩,以充分罩住患者口鼻为佳。备用时充气面罩内的气体不能太满,以1/2-2/3满为宜[2],太少、太满都易使面罩和脸部的吻合性差而导致漏气。 2 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松解病人衣领等,操作者站于病人头侧,使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颌,疑有颈椎损伤时不仰起头部和颈部,注意保护颈椎。 3 正确使用简易呼吸器

?连接面罩、呼吸囊及氧气,应调节氧气流量>10L/min,至储氧气袋充满氧气后再使用。有储氧袋时,氧浓度可达99%,无储氧袋时氧浓度为45%,如无氧气源,应该取下储气袋和氧气连接管(此时氧浓度为大气氧浓度21%) ?抢救者位于病人的头部后方,将面罩罩住病人口鼻,正确使用“EC”手法,单人使用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按压面罩的上、下各式各1/3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放要患者下颌角处,将下颌向前托起,用右手挤压气囊。二人操作时使用“EC”手法,一个固定面罩,一人挤压气囊。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使用简易呼吸器,应先将痰液吸净,气囊充气后再应用。 ?简易呼吸器加装了压力安全阀,当气道压力大于40-60cmH2O时会自动开启压力安全阀,以避免肺内压力过高,引起气压伤。因此在建立人工气道前,应关闭安全阀;建立人工气道后,打开安全阀。 ?双手挤压呼吸囊的方法 ?两手捏住呼吸囊中间部分,两拇指相对朝内,四指并拢或略分开,两手用力均匀挤压呼吸囊,待呼吸囊重新膨起后开始下一次挤压,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呼吸囊。而对自主呼吸微弱病人就必须严格顺应生理需要辅助通气从而真正发挥简易呼吸气囊的作用 ?患者有微弱自主呼吸时, 人工呼吸应与自主呼吸同步化,即患者吸气初顺势挤压呼吸囊,达到一定潮气量便完全松开气囊,让患者自行完成呼气动作.挤压吸呼时比为1:,应注意气囊的频次和患者呼吸的协调性。在患者呼气与气囊膨胀复位之间应有足够的时间,以防在患者呼气时挤压气囊。严格执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