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字画修复工序及技巧

古代字画修复工序及技巧

古代字画修复工序及技巧
古代字画修复工序及技巧

作用很强或带毒性,即使反复冲洗也很难完全清除。这会使文物在以后的保存中一直受到残留药剂的侵害,使纸绢发脆甚至粉化。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对于字画文物的污渍处理要非常慎重。污渍不严重的最好不去作处理。霉菌的生长主要是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同时,湿度也是水渍生成的条件,所以,保持环境相对的干燥,就能抑制侵害,使其不再发展。即使是污渍比较严重,如不影响观赏,也不应该处理,要是原装裱已出现脱糊断裂、糟朽的,进行一下揭裱就行了;去掉旧托纸和水洗时,也会去掉一部分污渍,在文物字画去污的问题上,我的看法是能不处理就不处理,非得处理的应尽量降低损害,这样才能使珍贵的文物不至于断送在我们的手里。

三、揭心去命

要裱好旧字画,揭托纸是一项关键的工作,揭是指揭尽原裱的背纸和托纸,托纸与画心直接粘连,起着保护画心的作用,所以有“命纸”之称。在整个修裱工作中,揭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疏忽大意,或揭掉画心半层,或掉粉、掉色,使原画失神,或者揭得厚薄不匀,使画成为花斑,或者揭伤画面,无洞造成有洞,小洞成为大洞,还有的揭完托纸后,画心粘在案上起不了台,就是勉强起台,已是支离破碎,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揭前必须把画心湿透,如果淋湿过的,可趁湿将画心翻扣在案面上刷平,纸本画心如破碎严重或断裂很多,必须在画案上衬垫稀薄绢,把衬绢铺平在案面之后,再把画心反扣铺在上面。有的纸本画心,看起来较完整,但纸质已糟朽,为防止揭后起不了台,也要衬绢,以防万一。

绢本画心,揭心前画面要糊水油纸固定部位。水油画纸可用原书纸或毛边纸或薄皮纸,在此纸上刷生桐油加少许煤油,待油浸透,晾干后即可使用,切忌不干就用桐油粘在画上,油迹不容易去除。现在也有用塑料薄膜代替水油纸的。先将画心向上,平铺在画案上润湿,趁水份少的时候用棕刷轻轻刷平,逐步往四边推滚,将水份从边上挤出,使画心展平吸在画案上,把事先准备好的水油纸刷上较稠的浆糊,并用排笔顺浆,使浆糊均匀。晾到一边,等水油纸渗透,再往画心上刷平水油纸。全部刷完后,再在水油纸上刷一层稀浆水,加刷一层宣纸,然后整个翻身,使宣纸、水油纸这面吸在干净的案面上,这样固定了画绢的部位,揭时就不会移动,这叫翻水油纸。翻水油纸时,如果画心破碎严重,浆糊要稍稠;画心不太破,浆糊则要稍稀些。翻好水油纸后即可揭背纸及托纸。揭去原裱件的背纸要谨慎、耐心,“命纸”能不揭就不揭,否则会使原画失去神采笔韵,减少画心寿命。

揭背纸和命纸的难易,与旧裱所用的材料粘合料、裱托方法、保存情况等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画心材料比较结实完整,托心纸坚韧、浆糊适当,揭起来就比较容易,如果画心破碎、浆糊太厚,粘连霉烂,揭起来就很困难。也有因旧裱用浆稀稠不匀,排刷力量有轻有重,有虚有实,揭时出现某处易揭某处难揭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只有一面施工,一面摸索,通过试验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揭背纸及托纸的一般过程,是将画心润湿闷透,铺平,先揭掉背纸,再揭托纸。先用中指轻轻搓磨,搓出一部分试探能否一片片、一块块地揭下原托纸,绝对不能揭伤画心,如发现揭起原画心纸或绢,应立即停止,用大毛笔蘸浆水刷在损伤处,再将损伤处按部位复原,改换方向再搓,如不可能一片片揭下,就用手指轻搓,搓一点揭一点,如揭有困难,就得用手指轻轻在托纸上磨擦,将托纸搓成极小的细条。搓时不仅要用眼力,还要用手指的触觉来掌握力度,搓的力量要适当,切不可将画心搓伤。搓的方向左右、上下都可,但必须有顺序地揭清,不要东揭一块,西揭一块,把画心揭花,厚薄不匀,全部揭清揭匀后和毛掸掸去纸屑,掸不掉的用镊子轻轻夹下,不要带伤原画。命纸揭完后,有时会发现原画心纸厚薄不匀,这可能是画家用的本来就是厚薄不匀的旧纸,也可能是上一次揭裱时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要耐心地把太厚的部分搓薄一些。

有的绢本画心原裱托用的浆糊太厚,揭掉托纸或托绢后,还留有一部分浆糊,可用热毛巾闷一下,在其将干未干之时用手指搓掉。搓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搓,蹭。就好像手在上面“扫”浆一样,使浆糊搓成条状、粉状或粘在手指上,手指上有了浆糊,把手擦干净后再继续搓。但不要来回磨擦,使浆搓到绢纹里,除不干净。纸本的只能用毛笔蘸热水来回轻刷,使稠浆稀释,再用清水洗掉。卷本破碎严重的也宜用毛笔蘸热水轻刷,用毛笔一部分一部分地粘去浆糊。有一种画是用稀绢托纸绘制的,凡是这样的画心,托纸就不应揭掉,揭掉托纸会使原画失去神采。托纸已有脱落的,可用滚浆法加固,即从正面施一些稀浆糊,使绢与纸粘合结实。在旧画的揭托过

程中,有时会遇到浓墨处出现龟裂离纸的问题。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书画用墨过浓,年深日久,纸张纤维脆化,墨失胶引起龟裂。为了使字墨复原,可用酒精加入淡胶水,涂刷在字墨龟裂处,涂刷多次,使酒精和淡胶水渗入墨迹,使墨迹软化,并与托纸粘合在一起。

四、修补托心

修复破碎的字画使它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补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补配材料的质、色、光合适与否,接补手法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修复的质量,画心经过洗净,揭掉命纸成单层后,画心上的大小破洞,破裂缺损等处都显露出来了。补就是弥补这些缺陷,纸本画心要从纸的质、光、纹、色方面挑选配补的材料,原件是棉料纸,就要棉料纸配补,是皮料纸,就要皮料纸配补。纸质有的发暗、有的发亮,新纸的光和旧纸的光也有区别,旧纸的光柔和滋润,有一层自然形成的“保浆”。新纸的光泽浮而不突,补纸的光泽不同,容易看出补洞,由于造纸用的帘子不同,纸纹的大小宽窄也不同,在配补时也要注意帘纹的一致,有的纸甚至看不出帘纹,补配时也要寻找相似的材料。配补材料的颜色要浅于原件本色,不足的色可在补全颜色时增添。至于绢本画心,选择配补材料时,还要注意到经纬的密度。双丝单丝、粗丝细丝、旧绢本画心的补料,最好和画心一样,色泽要宁浅勿深,质地宁可稍细薄一点。配补材料的来源,除了收购一些无文物价值的废旧字画储存备用处,也可自己制作,可多选几种新绢或近代绢,放置于风吹日晒处,使它陈旧老化,存放备用。

补破洞的补法有碎补、整托心以及镶补三种。碎补的范围只限于有洞及破裂处,补齐后托心,步骤是在原作的破口处,用刀刮成或打磨成斜坡。然后用毛笔在洞内斜坡面上浆,纸本浆糊要稀,绢本浆糊稍稠,将补料对准纹丝粘住,大块用粽刷刷上,小块则可手指按紧。纸本,趁湿时用刀轻轻刮掉补料的多余部分,绢本则待干后再刮掉。搭口处的补料也要刮磨成一个斜坡面,和原作的斜坡面粘接,上的浆糊不但要稀稠合适,而且要干净,否则会产生黄口。

整托心是把原件破洞断裂处刮好斜口后,上浆,用大幅的补料托画心,不单补洞,托好后晾干,再在托纸的后面用白纸垫在破洞处衬平。有的旧画,残伤破损十分严重,遍体碎洞,绢质或纸质也很糟朽,

一个一个地补洞极费工时,这类画心只能找相似的补料进行整托。托心的材料,颜色宜浅不宜深。有的旧画心,大小洞很多,也可以先把大洞配相似材料补好,留下若干小洞不补,进行整托,不论是整托还是先补一部分大洞,都要把破洞或断裂的边口刮好。

镶补是因为有的原件不能刮口,只能把洞的边口切割整齐,镶嵌上一块补料。镶嵌的补料要求丝纹对准,四口碰缝不重叠,不留隙缝,这也叫“铡啄”。可能是因为补缀时口缘不是斜坡,而是像铡断一样,直上直下。镶补绢本画,先将补绢翻在水油纸上贴平备用。然后将补绢衬垫在洞口下面,对准经纬,用快而尖薄的手术刀按洞的大小切割成洞口形状,下面的补料也是同时割成同样形状,要切割得利落,拼得严密,不易使人看出补痕。镶补纸本画,如珊瑚笺、冷金笺、粉笺口缘厚或黄口,不易作斜破口补也可用“铡啄”的方法。采用“铡啄”法,必须在画心和材料既平又干的条件下进行。镶补拼好后,为防止以后露出隙缝,在接缝处的后面用薄绢贴0.3~0.4厘米的条加固,然后托心。修补旧字画时还要注意,如果旧补的质量、光泽、色彩、破口本来处理得较好,就不必揭去重补。

五、过矾镇墙

画心托好晾干后,必须过矾、镇墙后方可全色,过矾即将画心用矾水刷一遍,重新揭托的画心一般都是生纸,托画心的命纸一般也生熟不一。生纸容易将颜色晕染开去,即使命纸是熟纸,画心是生纸,也要过一次矾,以免偶尔不慎将颜色碰到画心而晕染开去。所以揭好的画心必须过矾。制做胶矾水时,先将胶倒入水中熬化后,再将矾粉倒入胶水中,其比例为胶∶矾∶水=1∶2∶25。画心为什么必须要镇墙后才全色呢?因为晾干后的画心紧缩在一起,无论全色多么仔细,再经过镇墙就会发现,破洞处基本上都会出现“白眼圈”,即破洞边缘处没有全上颜色,所以画心镇墙后全色才能全面周到、细致。

旧绢本画心与旧纸本画心揭、洗、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纸本画心揭前要衬绢,绢本画心揭前要翻水油纸固定绢丝,起保护画心和便于起台的作用。绢本画心托好后,将水油纸去掉,要搓掉画面上的浆糊。纸本画心可以在湿的时候刮口,补洞,补好随即修平,绢本画心刮口要干了才能进行,湿时则会越刮越起毛,边口不利落,给以后全色造成困难。

六、方裁镶嵌

画心镇墙后,要方裁,同时准备镶料。所谓的镶,这其中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在画心的四周镶上配好的镶料,如镶局条、隔界、牙子、两边,天地头及通边等,为镶活的部分,另一部分根据装裱的原品式需要,来配加一些必要的辅助材料和再加工如卷边、沿边、贴定角、折夹口、贴夹口纸、上护口等,为攒活的部分,以上两个部分统称为镶活。镶活可分正镶和反镶。原画用什么镶法,最好就用什么镶法,传流于民间年画,书法条屏、对联等一般采用正镶,这种正镶法对于重彩、黑拓等画心及书画的题字印章过分靠近边口的,都不易在正面直接上浆和镶接,而应采用反镶的方法。

七、复画上背

复画上背的过程主要分三个程序组成,即上浆于复背纸,复画于背纸,挑刷平实后上墙,统称为“复活”。下墙后的裱件质量要求是:正面干净整洁,无褶不板,接口不开,两边不卷,软硬适中。复活的技法又分直复法和正复法两种。直复法是指复背纸刷匀浆水,平贴在案面上,再将润湿后的画心背件平复在复背纸上,然后翻过来用力排实、再上墙绷平晾干的一种常用的复活法。正复法是针对一些大幅的画卷和墨色软浓的画卷的加工处理,是将复背纸先刷匀浆水,再用干衬纸相吸托,然后揭起来翻盖在经过润性的画卷背面上,再用排刷将复背纸从中间开始向四周排实刷平。画幅一经复背排贴后,将画面翻上,仔细察看是否有皱褶,有则用手摁平然后再上壁,晾干后方可全色。

八、整体全色

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全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要求我们不光具有丰富的装裱经验,同时还要具有美术基础。尤其需要对色彩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全色要从所用颜料、用笔方法、操作方法及技巧这几个方面加以叙述。

全色所使用的颜料是中国传统的国画颜料,藤黄、花青等是从植物提取的,赭石、石青、石绿、朱砂等为矿物质,金粉、银粉、铅粉等为金属,胭脂、洋红等为动物质颜料。这些颜料中,赭石、藤黄是用得最多的两种颜料,赭石为矿物质颜料。它的特点是单独使用时不稳定,时间长了会变暗,但若和其他颜

料混合使用时,又会变得稳定,不会因为时间的延长发生变化,所以使用赭石时,可能当时看上去很协调,但要考虑以后这些地方会变暗。藤黄是一种叫“海藤树”的常绿小乔木割开树皮后流出来的黄色树脂,有一定的腐蚀性,容易使画的质地发生变化,所以全画时尽量少用。全色的主要难度是在颜色的“旧气”的掌握上,为使所补的颜色呈“旧气”,办法是在调配的颜色中加墨,如果旧墨不好找,可用墨汁代替。同样,补配墨色时,为使墨色显旧色,可在墨中加赭石一色,清画家蒋延锡在绘墨花卉时常在墨中加赭石一色,所以他的墨花卉的墨色很有旧气。调配颜色时,应先观察整个画面的色调,如宋、元画多呈茶褐色,可用赭石藤黄墨等调出基调色,因为画面每个部位的颜色会有所差异,那么,用笔时就可在基调色中,或加墨、或添赭石等,在每个局部加以调整。很多人认为书画的颜色只是平面的。其实,书画也是有立体色的,如画中人物的衣饰上使用石青或石绿时,常会涂抹得很厚形成立体色,石绿、石青最初的形式是粉末,只是在使用时加胶调和,而调和用的胶是动物胶,是用动物的骨皮等熬制而成的。动物胶很容易受潮生霉失去粘合性,加之书画经常舒卷,所以这些立体色很容易与画脱离,并有掉色现象。遇到这样情况,可用稀骨胶水点到颜色块下,轻轻按拉,使其粘牢,然后在颜色部分刷胶水,使颜色得到固定,最后调和颜色进行填补。

全色者必须掌握好点、勾、染、波进等几种全色笔法。点法适用于小洞、磨伤处。“勾”多用在刚下得去笔尖的小缝。对于大面积残缺用羊毫笔施烘染法,效果又快又好。“波进法”则多用在大洞处,其方法为手执斜笔从右往左一笔挨一笔上下行进全补。全色时工作台必须选择在光不夺目而又明亮的地方,操作才能得心应手,不致走眼、误笔。接笔画意难度大,接笔一定要符合原作用笔,不能用笔太湿。要接画意用笔,要求落笔起笔有锋,转笔有波,切忌涂涂描描。若仅见其黑不见其笔,必然伤神脱趣。如遇大面积缺损,特别是关键部位缺损,需请资深书画家接笔。或者空出不接,因为不管怎样细致,也很难达到与原作品一致的效果,弄不好还会失去其特色。书画因质地不同,吸着颜色的性能也不一样。纸比绢容易吸着颜色,用笔时就可以湿一点。绢本,吸附性稍差,用笔可以干一些。当然在同一画心中多个局部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不论干笔湿笔,要注意的是逐层加色,直至合适,不能一下全得太深。全画时,要

注意画的整体色调,不能总盯着一个地方死全,这样总会感觉全的颜色与周围不符。处理每个局部时,要考虑它的连贯性,点面结合,逐步调整,做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协调。

全色时配制颜色要以画心本色与补洞的补纸或补绢相比较,缺什么颜色就加添什么颜色,缺多少加多少。颜色调配好后,用毛笔蘸色先在白纸上试涂,不合适再调配,直到颜色相当再往补洞上色,毛笔蘸满颜色后,在调色碟边刮去多余的颜料,直到刮不出时,再用边角宣纸吸去一部分,并把笔毛调顺就可以全色了。执笔不要像写毛笔字那样,而要像写铅笔字那样。为了不弄脏画心,手臂下方应垫上干净的纸,开始总是从上方的边缘处着笔,笔尖对着边缘处左右来回移动,下一笔应衔接上一笔,边缘处不易涂到,要特别注意画心与命纸边缘交接处,既要全到位,又不要全到画心上。全边缘处,要用笔尖对着,小心进行,每全完一处,待颜色干后再全第二遍、第三遍。每一遍全色,都要尽量把颜色涂匀,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当颜色与画心非常接近时,就不要再全面涂色。而要仔细观察所全之色有没有不均匀的浅点,把这些浅处用极淡的颜色将浅点补全至旁边的色度一致。操作不当时,就会出现“白眼圈”或“黑眼皮”。所谓的“白眼圈”就是全色时,颜色没有涂抹到洞口边缘交接处,洞口四周缺少颜色。所谓“黑眼皮”即将颜料涂过了边缘部分,使画心部分的底色加重了颜色。这两种情况都应极力避免。面积较大的全色,应把颜料的浓度调得更淡些,先用小笔将洞口边缘部分全上一周,趁颜色未干时,用小排笔蘸上较多饱和的颜料,在洞口从上至下左右来回有序地涂刷,每一下都应与边缘涂上的颜料衔接,下一笔应与上一笔重接住,全在洞口的颜料不要集聚,否则会不均匀。全第二遍颜色时,不用等第一次的颜料干透即可进行,如果出现不匀,最后可用小笔补全。最后等到整个画心全完色,干透后还要统观全局。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再用小笔全一次,尽量做到精益求精。

九、装轴上杆

这是整个修复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主要包括:画背的上蜡和砑光、裁边和齐口,配杆和装轴、安铜鼻子,上天地轴杆、拴纲绳和结丝带等,有人往往忽视对这些细小程序的重视,总觉得无关紧要,完成得马马虎虎,没有看到正是这些细小的工作成效,才使一幅装裱作品达到尽善尽美的水平。这道工序都是按照现代装裱手法进行,在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

十、双层保护。传世古旧字画原来的保存环境都是直接挂墙与处界的空气、油烟、灰尘接触,容易污损老化。能不能找到一种既能隔离一切空气、水气、灰尘等不利于保护的因素,同时又能展示而不影响世人欣赏的办法呢?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我,工作之余我也曾做过大量的实验,效果都不尽人意。去年冬天,当我看到北方房屋的塑钢窗户上的双层中空玻璃时,突然来了灵感!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成功地找到了字画保护的方法,笔者在这里首次公布于众,以期在文博系统得到推广,最大限度地保护流传下来的珍贵字画。双层保护的具体方法是:画心修复全色后,不装轴上杆,而是裁两块稍比字画大一些的玻璃,擦洗干净后,用双面胶带把修复好的字画固定在其中的一块玻璃的中央,在玻璃四边安放双层中空玻璃专用胶条,上边把另一块玻璃对齐平放,用专业压制双层中空玻璃的机械压制,在胶条封口之前最好在中空层注入氩气趁热封口,这样就能隔离保护了,然后特制一个外边较宽的画框,画框的宽度最好遮住胶条,把加了双层玻璃封护后的字画镶在画框中,后面玻璃的外面托一层宣纸就完工了。

上述仅是我在修复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中国古字画修复装裱技术除了需在理论上继续提高外,更需要使用新的工艺、新的材料以及现代化的手段。以上是我对古代字画的修复中的一些问题的看法,我是想与搞文物修复工作,特别是搞古旧字画修复工作的同行一起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以期古旧字画在修复过程中减少损害,尽量保持原貌,并能永久保存。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怀仁县文物管理所)

中国书画装裱与修复书籍(附部分装裱书籍图片)_朕就这样的汉子

中国书画装裱与修复书籍(附部分装裱书籍图片)_朕就這 樣的漢子 X 《中国书画装裱大全》杨正旗著《中国书画装裱》冯增木著《图说中国书画装裱》严桂荣著丁国兴摄影《中国书画装裱技法》冯鹏生著《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杜伟生著《古文献的形制和装修技法》童芷珍著 《书画装裱工-初级中级高级》高建平主编《实用书画装裱款式图例》冯增木著中国宣纸著作《中国书画纸》刘仁庆著《传拓与传拓技法问答》贾双喜著《中国传拓技艺通解》马国庆著《速成书画装裱技法》田维玉著《中国书画装裱款式百例》杨正旗等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术》吴学英著《中国书画装裱最新款式255例》田淑国著《怎样裱画》上海书画出版社裱画组著《中国书画装裱概说》冯鹏生著《书画装裱浅说》冯增木著《药物与书画装裱》夏冬波著《中国书画装裱款式艺术大典》凌波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康建国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第二版》康建国著《中国书画装裱》蒋保兴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编著者不详)

《中国书画装裱》冯增木著 《中日装裱款式一百例》杨凤兰编著 《中国书画装裱》(编著者不详) 《中国书画装裱款式艺术大典》(编著者不详) 《中国书画装裱最新款式200例图集》田淑国著 《中国书画装裱概说》冯鹏生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修订本》唐昭钰著《中国书画装裱艺术》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学院书画装裱教研室著《中国书画装裱》刘懿著《书画装裱艺术》刘珀著 《中国当代书画装裱艺术界博览》张野著 《装裱艺术》汤麟著 《书画装裱》杨正旗著 《书画的装裱与修复》故宫博物院修复厂裱画组著

《书画装裱技法》谢友生著 《中国字画装裱》王栋著 《书画装潢学》杜子熊著 《中国书画装裱》杜子熊著 《书画装潢学》杜子熊著 《书画装裱技艺辑释》杜子熊、杜秉庄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传统与创新》李喜梅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术》吴学英著 《装潢志图说》(明)周嘉胄著;田君注释《书画装裱简易技法》辛舟编著 《怎样裱画》史良黻著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案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毛宏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内容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识能力: 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法家以及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等画家。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功能和意义。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增强欣赏,发现,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可以以作品,表演,介绍,等多种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多中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另外现有教材有明显的缺点: 1、内容的偏、难:教材有关中国古代绘画的:工具;题材;表现技法;艺术风格。尤其绘画的表现技法、艺术风格、山水画的介绍远远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能力,感觉就像美术课。 2、知识系统性不明显:历史是非常强调过程、脉络及阶段性特征。 二、学情分析 杭州市余杭区是浙江省国家课程改革第一批试验区,余杭高级中学2008届高一学生是课程改革后的第二届学生。 优势:第一、表现欲强,活跃,合作学习气氛浓。 第二、知识面广,文科相对于理科来说强些。 弱势:第一、基础比较弱,初中学科知识,强调是面,知识缺少知识系统性。 第二、活跃,合作学习气氛浓的另一面就是浮躁。 三、教学设计

传统书画修复主要步骤

传统书画修复主要步骤: 一、润揭画心 即揭除原画背纸和托纸。“揭”的水平如何将会给书画寿命带来决定性影响。陆时化在《吴越所见书画录》中所述“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 润画心 将画件正面朝下平铺,润清水并以棕刷排平。绢本及丝、棉质画心,需以水油纸进行封固,即“翻水油纸”:将润潮的画心,正面朝上平铺于裱台,以略大于画心规格裁配水油纸,在水油纸上刷稠浆糊,待浆糊渗透后,与画心排实,翻至洁净裱台上。 揭画 通常先揭背纸,再揭托纸。根据具体情况可用镊子揭或用手指摩、搓,每次所揭范围不宜过宽过长,在保证画心安全的前提下,揭除背纸和托纸。需循序渐进,心平气和。 二、补画心 周嘉胄在《装潢志》中以“女娲炼石补天”来比喻补缀时补料选配的关键性。根据画心质地,选配粘补材料,关键是质(质地)、纹(帘纹、丝纹)、光(包浆)、色(颜色)四大要素。但这其实是很困难的,以纸为例,经历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纸的原料、帘纹以及抄造工艺等都发生

了变化,宫廷与民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呈现出差异。还有一些“特种纸”的产生,如明清时期的泥金笺、粉笺、蜡笺等。这就要求人们在选择补料时,要全面地考虑情况,“帘纹宁窄勿宽,绢纹宁细勿粗”。 补料选配后,需根据画心的颜色染配托纸,其一般标准是略浅于画心最浅处调色染配。有的人为了眼前利益,将画心空余处裁切下来当作补料,这种“挖肉补疮”的做法实则是对画心的严重破坏。 补残缺 补料选配之后,就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粘补,主要有碎补、整补、镶补的方式。碎补和整补需先“刮口子”,即用锋刀依残破边缘刮出0.1-0.2厘米的坡度,以利粘补的接口平坦无痕。镶补则无需刮口子,以刀裁切,并按碰缝的方法粘补破洞。 托画心 古旧书画,多选用平托或覆托两种方法,简单的理解平托为画心背面上浆,以托纸覆于画心;覆托为托纸上浆撤水后,以浆面覆于画心背面。托合、排刷之后,将画心面朝上水平翻至高丽纸上,湿润表层,将表面水油纸等衬料揭除,整补的画心由于破损处只有一层托纸,还需进行隐补。 画心托好晾干后,需在其断裂缝的背面粘贴折条——宽为0.3厘米左右的宣纸条,防止画心继续损伤。

2017拍卖年鉴--中国古代书画十大天价

2017拍卖年鉴中国古代书画十大天价 2017拍卖年鉴2017年,是全球古董艺术品拍卖市场蓬勃发展的一年。艺术品拍卖行业都发生了哪些大事?让艺狐君陪您共同回顾。首先感谢一路支持与陪伴的读者们,2016拍卖年鉴在各大平台发布后创造了百万人次的阅读佳绩。我们正在推出的2017拍卖年鉴将更加全面与细化,收藏这部电子年鉴,相信它会成为您随时随地查阅资料的好帮手。2017年中国古代书画市场佳音频传,年初佳士得纽约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四件古代书画过亿成交,预示着中国古书画此后会爆发出更多的高价认同,并且刚刚完美收官的中国嘉德古代书画专场拍出市场最强音,今年古画市场有如此佳绩说明藏家们对中国古代艺术史的认识与接纳逐步 提升,并且对作品承载的文化、历史价值也十分关注。虽然古代书画不如近现代书画成交价格高,但相信随着社会逐渐对古代文化的追逐,公私博物馆不断推出关于古代书画作品展,并与大家分享古代书画带来的熏陶,相信古画的未来会更好,这些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中,此类作品的价值也将会有很大提升空间。TOP 1石渠宝笈记载为陈容六龙图水墨纸本手卷尺寸:画34.3 x 440.4 cm、书法35.1 x 82.8 cm成交价:48,967,500 美元2017年3月15日佳士得纽约宗器宝绘─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Lot 507)

纽约当地时间3月15日晚七点,纽约笼罩在暴风雪肆虐之中,备受瞩目的“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在佳士得纽约拍场如期开槌。全场最高价拍品为南宋陈容的《六龙图》,作品刚一开拍就被从100万美元直接叫到了1000万美元,在长达16分钟的激烈争夺后,最终被场内买家以4896.75美元(约合3.38亿人民币)成交。《六龙图》的名字颇为直白,就是画面中依次画着六条在云雾中腾飞的巨龙。后人赞美曰:“云蒸雨飞、天垂海立、腾骧夭骄、幽怪潜见”。从流落海外到刷新拍卖纪录,《六龙图》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南宋,有个画家叫陈容!陈容的真迹流传下来的并不多。清宫《石渠宝笈》记载,乾隆皇帝曾收藏有陈容的《九龙图》、《六龙图》、《霖雨图》等,说明陈容的画受到皇家收藏者的重视。如今,陈容的传世作品有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九龙图》,广东省博物馆的《墨龙图》(也称为《云龙图》)、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五龙图》和故宫博物院的《霖雨图》等。TOP 2石渠宝笈记载为赵令穰(上等)鹅群图设色绢本手卷尺寸:32.6 x 93.1 cm成交价:27,127,500 美元2017年3月15日佳士得纽约宗器宝绘─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Lot 511)纽约当地时间3月15日晚七点,备受瞩目的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在佳士得纽约拍场 开槌。其中,石渠宝笈著录赵令穰(上等) 鹅群图最终以2400万美元落槌,成交价27,127,500美元,约合人民币1.87亿元,

中国古代书画

中国古代书画 教案背景 1、学科:初中美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收集书法作品(教师的、同学的、书法爱好者的、挂历上的、报刊书籍上的等); ②利用微机课、历史课寻找相关资料资料;与爱好书法人交流,听他们对书法的理解与心得; 4、书法工具(笔、墨、纸等)等。 二、教学课题: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点及个书体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地能力;通过讨论、分析书写体验 初步掌握中国古代书法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点,掌握各书体的字体特征。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评述,培养学生对传统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增强民 族自豪感。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苏少版第十四册第十课《中国古代书画》——书法 教材分析:书法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教材在第十课《中国古代书画》中的第一课时关于“书法”的教学,其以汉字书体特点的变化为主线,通过一些图片展示了各书体的代表作,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国书其以汉字书体特点的变化为主线,使学生大致了解中国书法发展演变地大致脉络。各种书体代表作品的介绍,帮助学生对汉字书体的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初中年级学生介于小学与高中之间,对于事物的理解少了一部分天真和幼稚,却又没有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地能力,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离开小学的那种童真地氛围,想表现地成熟却又保留了极强的好奇心。同时,在小学学习了汉字唐楷(欧、颜、柳、赵)部分书体的学习,自认为中国书法艺术已知一二,而对其他书体(篆、隶、草)心存疑念。因此,让学生通过欣赏老师、学生、网络展示及其他作品,再自己动手书写一番,更有真实感、更容易引起学习兴趣。

清末民初书画修复

清末民初时期古旧字画修复 姓名:唐大伟 班级:2007级古画修复与装裱学号: 207406048# 指导教师:张清 提交日期:2011年4月30日 答辩日期: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5) 引言 (6) 一、清末民初时期书画艺术风格特点,书画作品的保存环境和艺术载体 (7) (一)绘画风格及特点 (7) (二)书画保存环境 (8) (三)艺术载体和颜色 (9) 二、清洗作品 (10) (一)浮灰与易去污渍的处理 (10) (二)油渍的处理 (10) 1、火烧去油法 (11) 2、高温去油法 (11) (三)浸入画面中的昆虫大便和难以洗掉的污渍处理 (11) (四)清洗 (12) 1、水洗 (12) 2、化学方法清洗 (12) 三、揭命纸和腹背纸 (13) 四、修补残缺 (14)

(一)选纸与宣纸做旧 (14) (二)引补与挖补 (15) 1、整托引补 (15) 2、局部挖补 (16) 五、全画 (16) 六、装裱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摘要 在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遗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上这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它们延至明末清初,由于历史各因素的影响,这一宝贵财富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然而,清末民初时期文化繁荣昌盛,与近现代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历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所以,保护这一时期的文化精髓急不可待。 本研究以中国传统书画修复与装潢技艺作为基础,结合清末民初这一时期艺术特点和毕业创作,对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的修复与保护做进一步的说明。课题在书画修复与装裱的各个步骤中详尽的介绍了本时期书画作品的保护方法,达到了延续书画艺术的目的。 关键词:清末民初绘画风格书画修复书画装裱

中国古代书法解读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文字之始,即书法之始。在人类艺术的宝库中,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一门独步世界的艺术奇葩,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中国书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离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书法则无从谈起。古人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人们书写汉字,作为记录的手段时,具有文化交流、传播的实用价值,而在书写过程中对汉字进行艺术创作时,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价值。 书法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运动的艺术。我们透过书法的线条表象,窥探种种不同的生命运动和心灵轨迹。书法史,实际上就是运动史、生命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本书书法流派传承线索清晰,书法理论阐释与艺术鉴赏并-重,作者的个人见解则穿插于广征博引和美学追问之中。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誉为“世界上最高的艺术”。书法是文字艺术。文字是文明的标志,文字艺术是文明的奇葩。汉字始,书法始。中华民族第一个用线条表示汉字意思的人,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书法家。 书法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运动的艺术。我们透过书法的线条表象,窥探种种不同的生命运动和心灵轨迹。书法史,实际上就是运动史、生命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本书论述了自上古至清末数千年中国书法的发展,并以其特有轨迹进行历史分期:混沌萌生(史前至夏);浑然入序(商至西汉);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崇规隆法(隋唐五代);尚意宣情(宋至明中);抒性扬理(明中至清)。全书书法流派传承线索清晰,书法理论阐释与艺术鉴赏并重,作者的个人见解则穿插于广征博引和美学追问之中。 两晋时期 魏晋名家-书圣王羲之书法魏晋名家-书圣王羲之书法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鉴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

书画修补清理等几大技术操作

书画修补清理等几大技术操作 洗 包括洗淋、去污,主要是针对书画物质层进行清洗,去除有害物质。 《装潢志》言:“洗时,先视纸质松紧,绢素历年远近及画之颜色,霉损受病处,一一加意调护。损,则连托纸洗,不损,则揭净,只将画之本身副油纸置案上,将案两足垫高,一边泻水,用糊刷洒水,淋去尘污,至水净而止。” 技术操作 干洗 使用毛刷、棉花、橡皮擦、海绵或专用吸尘器等机械方式清除画心污染物。 水洗 积尘的画心色暗气沉,或遭水浸形成水渍痕,使用40℃~50℃温热水闷浸或漂洗去污,可除去大部分水渍痕,水温愈高洗涤效果愈好,但超过80℃的水温会破坏纸纤维并损及颜料。水洗之前备两张素净保护纸覆盖于画心上下,若能以网架夹紧可增加漂洗的安全性与方便性。 目的要求 “画复鲜明,色亦不落”为淋洗要旨。去除非书画表层及形象层之外的各种有害物质(其中画面的石青、石绿、花青、洋红等重彩不宜直接接触化学药品,清洗去污时尤要注意),尽可能不损害纸张绢素的机体、质地及应有的古旧气色,尽可能保留书画表面由于多年形成的“包浆”。基本原则:先水后剂,先土后洋。 揭 揭去画心背面的背纸与托纸。这道工序是整个揭裱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揭”的水平如何,将会给书画寿命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这一点早已成为人们共识,“书画不遇名手装池,虽破烂不堪,宁包好藏之匣中……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拙工谓之杀画刽子。”这样的告诫屡见不鲜,不少古书画作品正是因为“揭”之不当而断送了性命。《装潢志》言:“书画性命,全关于揭。绢尚可为,纸有易揭者,有纸质薄,糊厚难揭者,糊有白芨者尤难。恃在良工苦心施迎刃之能,逐渐耐烦,致力于毫芒微渺间,有临渊覆冰之危。一得奏功,便胜淝水之捷。” 技术操作 揭|摩|搓 两种衬垫方式 对于残损以及质地糟朽、松散的纸本画心,一般是将其正面飞茬及颜色固定后,以清水闷润,还需贴附上略大于画心的新闻纸,刷平排实,然后反置于裱案上待揭。 对于绢本及丝、绵质地画心,现在还运用另一种衬垫方式,即张彦远所描述的“水油纸衬垫法”,“补缀抬策,油绢衬之,直其边际,密其隙缝,端其经纬,就其形制,拾其遗脱,厚薄均调,润洁平稳。”

《中国的古代书法》教学设计

《中国的古代书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内容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识能力: 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法家。能概括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功能和意义。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增强欣赏、发现、鉴赏美的能力。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学生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可以以作品,表演,介绍,等多种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书法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 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古代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原因。 另外现有教材有明显的缺点: 1、内容偏难:教材有关中国古代书法的:工具、题材、表现技法、艺术风格。尤其各个书体的表现技法、艺术风格、远远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能力。 2、知识系统性不明显:历史是非常强调过程、脉络及阶段性特征的。 二、学情分析 海南屯昌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我县边远落后地区和撤并学校。学生基础比较弱,没有系统地学习书法这门课程,初中社会学科知识强调是面,缺少知识系统性。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差。学生不活跃,主动性不够。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定位

2020年中国古代书画类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

2020年中国古代书画类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难易程度级别--【易】(共23题) 1.马王堆汉墓在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这句话表述正确吗?(正确) 2.在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制陶技术,这句话表述正确吗?(正确) 3.中国绘画体系中山水画、花鸟画和(C)画,并称三大画科。 A、风景画 B、静物画 C、人物画 4.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运笔章法严谨,流畅洒脱 B线条变化自如,粗细适当 B布局整齐有序,彰显楷书气势 5.下面三幅图片中的汉字,按照顺序依次是(C)。 A 、楷书草书行书 B、草书楷书行书 C、楷书行书草书 6.宣纸得名于它的(C )。注:产地为安徽宣城

A、用途 B、材质 C、产地 7.书法是下列哪一项的书写艺术( B ) A、绘画 B、汉字 C、篆刻 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是描写下列哪幅画中的植物的( B)。 A、梅 B、竹 C、菊 9.下列书法家哪一组不是父子关系?(B) A、王羲之、王献之 B、康熙、乾隆 C、米芾、米友仁 10.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有效手段,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临帖的六法?( B) A、实临法 B、意临法 C、笔临法 11.文房四宝中被称为“玄香太守”和“乌玉玦”的是(墨)。 12.被称为“无形之音乐,有形之舞蹈”的艺术是( A )。 A、书法 B、绘画 C、雕塑 中国画所使用的画笔和画纸分别是什么?(毛笔、宣纸) 14.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请问最有名的宣纸产地是(A )。 A、安徽宣城 B、安徽宏村 C 、安徽亳州

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画保存修复考研参考书、真题解析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b78326160.html, 1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考研招生信息、考试科目、导师育明教育提示: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实践类)考生须知 一、第四门专业创作业务课二【511专业创作】考试时间为6小时: 中途不得离开考场,考生自备饮用水和食物。 二、美术实践类各研究方向考生自备材料及工具要求: (一)中国画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颜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国画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画架等由考点提供)。 (二)书法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砚台、颜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书法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画架等由考点提供)。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 32中国书画保存修复陸宗润助理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711艺术概论 ④511专业创作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b78326160.html, 2(三)书法篆刻创作及篆刻艺术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篆刻工具、印泥、砂纸、拓边款用的工具与材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书法、篆刻材料与工具(石料、宣纸、印签纸等由考点提供)。 (四)油画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画笔、油彩、调色板、图钉、裁纸刀等适用的素描及油画材料与工具(画板、画架及统一规格的画框由考点提供)。 (五)雕塑创作方向考生,自备泥塑工具、铁丝、钳子、素描用笔(雕塑泥、纸张、画板、喷壶由考点提供)。 (六)陶艺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考生,自备笔、墨、颜料、笔洗、尺、裁纸刀等设计用绘图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由考点提供)。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711艺术概论】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内部提供 一、名词解释 1、彩陶 2、随类赋彩 3、题跋 4、南桃北柳 5、米洛的维纳斯 6、塞尚 7、苏州园林 8、敦煌写经 二、简答

中国历代书画家名录

中国历代书画家名录 秦汉魏晋南北朝著名书画家 安弘嵩蔡邕曹不兴程邈曹仲达戴逵顾恺之皇象李斯陆探微陆机仇靖索靖张僧繇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王献之王珣王僧虔王微卫铄卫协卫恒韦诞卫瓘谢赫萧绎杨子华姚最羊欣宗炳郑道昭钟繇张芝 隋唐五代时期著名书画家 边鸾褚遂良曹霸董源丁道护戴嵩刁光胤董伯仁杜牧戴峄冯承素顾闳中顾德谦关仝贯休高文进胡瓖怀素黄筌黄居寀韩滉韩幹贺知章怀仁荆浩巨然柳公权陆柬之梁令瓒卢稜伽李阳冰李昭道李思训李邕李白李赞华李隆基李世民李煜欧阳询阮郜石恪孙位孙过庭滕昌祐吴道子韦偃卫贤王知敬王齐翰王维徐熙徐浩薛稷虞世南阎立本杨凝式杨广颜真卿智永展子虔张璪张旭张萱钟绍京周昉郑法士周文矩赵幹赵嵒 南北宋辽金元时期著名书画家 陈琳鲜于枢崔白蔡京蔡襄陈容陈汝言崔嗀曹知白范宽范仲淹范成大冯大有法常方从义顾安龚开郭熙郭畀勾龙爽宫素然郭忠恕管道升高克明高克恭何澄惠崇黄庭坚黄公望姜夔贾师古柯九思林椿李公麟李嵩李成李唐李建中李安忠李衎李迪李安忠刘松年刘贯道梁师闵梁楷陆游米芾米友仁马琬马和之马兴祖马君详马远倪瓒钱选祁序屈鼎乔仲常任仁发司马光苏轼盛懋孙君泽苏汉臣孙知微王居正王庭筠王诜王冕王瓘王渊王振鹏王希孟王绎王蒙吴元瑜吴镇吴琚吴说文天祥文同武洞清武宗元卫九鼎夏圭薛绍彭许道宁徐禹功徐铉徐崇嗣萧照阎次平易元吉扬补之颜辉姚月华岳飞燕文贵赵孟頫赵麟赵雍赵伯驹赵佶赵构赵昌赵孟坚赵令穰张择端张渥张中张即之郑思肖邹复雷朱敦儒朱锐朱熹朱德润翟院深周朗陈居中 明清时期著名书画家 边文进(景昭) 陈淳(白阳) 陈录(宪章) 陈栝(白阳子) 陈洪绶(老莲) 陈继儒(眉公) 仇英(十洲) 崔子忠(青蚓) 戴进(静庵) 杜堇(柽居) 丁云鹏(南羽) 董其昌(玄宰) 杜琼(东原) 归昌世(文休) 文壁(征明) 郑燮(板桥) 唐寅(伯虎) 吴昌硕(俊卿) 陈洪绶(老莲) 郎世宁陈师曾(衡恪) 八大(朱耷)

中国古代书画---人物画欣赏

中国古代书画---人物画欣赏 教学目标 1.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教学方法: 欣赏、多媒体辅助,讲解提问,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特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2.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3.欣赏讲解 《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1)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古旧书画修复方法

古旧书画修复方法 古旧书画怎么修复,书画修复,美化书画作品和抢救、保护古旧残损的纸本或绢本字画的特种技艺。又称“裱褙”、“装褫”、“装池”、“装界”或“装潢”。中国装裱技术有悠久的历史。西汉初期,帛画上端就粘裹有竹杆,系有丝带,便于悬挂。 一、揭旧。揭前在画心正面用排笔蘸清水或温水刷湿,并覆盖新纸一张,反置案上待揭。古旧字画多有断裂,如在揭心之前,不附加垫纸,揭托之后,不易起案。画心局部颜色不稳定的,应稍施淡胶矾水,干后,再行闷水。有些残破糟朽的画心,当日揭不完时,应在已揭过的部位,均匀地放置些湿纸团,然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防画心干裂错位。揭画心上的旧纸,一般应根据字画的薄厚、残状、颜色以及质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揭旧方案。 二、全色。字画经揭托,待干后,务使补纸补绢的矾性适度。否则,矾轻则透色,矾重则滞笔。全色时,应将颜色调兑得浅些,复次全就,使颜色渗进纸纹纤维,取得画面色调统一的效果。画心有缺笔的,补全时,需先审视画心气韵及用笔特点,然后轻勾轮廓,调兑颜色,进而全之,力求使补全的一笔一点、一墨一皴均与原画浑然一体。对于一些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的经卷、书籍、契证等文物,经过洗污补托,如有残缺,不必求其复原,只把残缺处的色调全补得与通幅基本一致即可。 三、去污。画心因烟熏尘染,质地变黄变黑,如画面颜色稳固,可将画心放入清水内浸泡,隔时换水,即可明净。污迹较重,可用热水浸泡,或缓缓浇淋开水。画面颜色受潮返铅的,可用双氧水涂抹消除。画心生霉,有黑有红,黑霉易涂,红霉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涂在霉处,稍时再涂双氧水和淡草酸水,如霉不严重,一次即可除掉。用药物去污后,务必用清水冲淋画心,免蚀纸绢。 四、托补。已揭好的画心,如完整,可调兑稀糊,托一层比命纸命绢稍浅的旧色纸。如有残缺,可用手将画心残处边际揉出薄口,选好补纸,端正纹理补上,并在补口边际搓出薄边。使接缝处厚度适宜。补缀残缺的绢本字画,一种方法是揭毕待干,用刀将残处刮成薄口,上糊补绢,浆口干后再修刮补绢边际,使补口相合。另一种方法是托上一层与原命绢质地、丝纹相近的薄绢。正面如有残缺,可用素纸补在托绢的背面,使画心薄厚统一,干后再用刀修磨画面残缺处的边际。托旧绢画心时,要用干纸吸去正面的溢糊,以免留有浆迹,影响古旧作品的“褒光”。

中国古代书画名家名作鉴赏

中国古代书画名家名作鉴赏 中国古代书画名家名作鉴赏 书法名家名作: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帖》。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帖》《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隋朝智永的《真草千字文》 传智永曾写千字文八百本,散於世间,江东诸寺各施一本。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墨迹本为日本所藏,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后有杨守敬、内藤湖南所写两跋,论者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唐代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颜真

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 唐代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由刻玉册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镌。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书28 行,满行54字,总(1302)字。《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好。 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书画装裱折皱的处理方法

书画装裱折皱的处理方法 作者:邓阿兵 古代书画在修复过程中,通常都要经历贴折条这一工序。何谓贴折条?就是古书画在已经产生断折裂痕缝隙的中间,贴上相匹配的宣纸细条,其作用是起到加固的作用。装裱界称之为门闩作用,意谓像门闩那样牢牢地顶住,使断折处不再断裂。 本文由断折的成因、贴折条的材料、查折条的方法、贴折条的技巧、环境及其他五个方面分别来阐述。 一、断折的成因 1、由装裱所引起的断折 (1)宣纸起皱:宣纸在排刷过程中产生皱折或宣纸在加工过程中本身已经有皱折,这样的皱折一旦夹在裱件中,就为日后书画产生断折埋下隐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皱折就是一个断折痕,只是反映在画面上的严重程度有所区别而已。 (2)漏浆问题:一幅书画裱件一般由画芯纸、命纸、二层覆背纸经上浆排刷黏结而成,也包括画芯命纸与绫绢镶料的镶接。它们中间只要某一局部漏了浆,就会出现开壳现象,而使裱件发生断裂。另外,用浆薄了,裱件易开壳,特别是绢本画;用浆厚了,裱件发硬,易折断。

3 镶缝问题:由镶缝而引起的书画断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笔者曾经调查过多家收藏、陈列古旧书画的文博单位,发现常发生断折开壳的部位为包首接缝、天地、诗堂镶缝。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一是镶缝黏接太宽或拍浆太厚,造成镶缝发硬,使镶缝的边缘发生折痕。同样,添加锦眉的或者画芯与绫绢镶料厚薄悬殊的,都存在类似问题;二是用浆过稀,造成黏结不牢,镶料起皱而产生开壳、折痕等病因。 (4)操作不当:当镶缝拍浆镶上材料后,一般要等待至基本干后才翻身。如果未干即翻身,常会在干湿交接处发生变形而产生折痕。同样,裱件下墙及在砑装过程中的失误,也会造成折痕,有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2、由陈列所引起的折痕 (1)张挂的原因:书画张挂时需要舒卷,操作时手要拿稳,动作要舒缓,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2)系绳的原因:裱件的系绳常被人忽视。不当的操作是把画卷得很紧,并且把扁平的系绳变成卷绳来缚。 (3)环境的原因:陈列环境温湿度的变化,特别是大起大落的剧烈变化,常常导致书画的开壳变形。聚光灯在一幅书画中的局部照射,引起该局部发热,而使纸绢发脆,强度下降。

浅谈中国古代书法字体的分类和鉴赏

摘要: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中国书法字体有篆书体、楷书体、隶书体、行书体、草书体。中国书法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最初的甲骨文是历史上最早的文字,其中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自古以来伟大的人民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 关键字:书法、字体、历史、代表人物、特征。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换句话可以说是人类历史发展最好的诠释,自古以来通过对汉字的研究也给我国考古学带来了巨大的科考价值,是研究人类历史不可或缺的工具。 不同的书法字体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历史顿悟,一些书法字体慷慨有力,一些字体婉转优雅,不同的字体给人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艺术遐想。从中也可可以看出伟大书法家的一些性格特征。其中蕴含的信息是很多的。所以说书法不仅仅给我们传达的是表面的文字信息,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对历史的感悟和复现带来了很大的价值。 古代书法往往是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它具在很大的实用价值,它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简练的线条造型可以表达复杂的思想情趣。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吸引成千上万的观赏者,能够使观赏者象欣赏优秀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等一样,联想起美好的生活,得到各种美的的享受。这也是中国汉字和其他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也是其他语言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的传统字体有哪些和他们的特点。 篆书体,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

用挖补的办法修复宣纸字画

可以用挖补的办法修复,通常对某个局部不甚满意时,也可用此方法修补或重新绘制。具体方法是:1、将需要裁切部分润湿,然后轻轻撕下;2、将画心翻过来背面朝上,撕去部分的边缘用小刀稍微刮去少许,使之由内向外逐渐变薄;3、在边缘处修薄的部分薄薄的涂上一圈稀释胶水或糨糊;4、准备一块同等质地、稍微大点的宣纸作补丁,将其平整地贴在画心后面,并确保敦实无气泡;5、凉置平整处待其自然干燥。干燥后首先检查是否粘贴可靠。6、如确实粘贴可靠,则可将补丁纸与画心粘贴处的外缘稍微沾上点清水,润湿后将多余部分撕下即可 字画装裱好的可以流传上千年而真正不坏,但是一点都不破损的也是千幅字画中的一幅而已。因为天气,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字画不同程度的受损是非常常见,机会各位藏友都会遇见的事情,如果当您手中有一件您珍爱的字画藏品发生内部损坏,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最主要要通过什么方法补救字画的破损呢,下面教您字画画心件的修补方法。1整托隐补法,当破损比较严重或质地糟朽的画心,宜采用整托隐补,具体操作就是把画心破洞的边缘刮成斜坡形,把断裂处拼齐上浆,用预备好的大幅补料托画心,不另行单补破洞。托毕画心并晾干后,再在托纸的后面用宣纸在破洞或残损处补纸垫干,这种整托画心的修补方法,在装裱术语种称之为“隐补”,这种修补过的部位坚实牢固,修补面大,节省时间。 2细补法,适用于破洞较少,破裂范围较小的画心,其具体操作是顺着破损的原有洞大小,用锋利的小马碲刀在四固刮出斜坡,用毛笔蘸薄浆涂在刮好的洞口中,然后用相似的补料,对准心子的经纬接贴,上面再涂一层薄浆加固,等干燥后,用刀刮去补足洞口以外的涂料,要注意不能刮得太净,以免破口再现,因此必须以刮到眼看手摸到平复为此。在破洞完全补好后,还要仔细检查一遍,以防遗漏,这样补后,不但能收到天衣无缝的效果,又可以画心精神健好,舒展柔顺平挺,不易断裂,利于保存,可以达到“仿真”程度,使古字画益寿延年那么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就学习到了遇见破损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去修复,应该怎么争取的完整自己手中藏品。 齐白石第三代传人子海--汤发周,友情提醒您:当你手中真正是有价值的藏品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去找专业修复破损字画的师傅。以免您的艺术品遭受第二次损坏。

故宫书画的修复

故宫书画的修复 《五牛图卷》,唐,韩滉作,纸本,设色,纵20.8cm,横139.8cm。 此画卷于1977年 1月28日送原文物修复厂(现文保科技部),由专家孙承枝主持修复。经过对该画破损情况的研究,制订修复方案为:揭去旧裱,保留原补(因原补处画意接笔较好),把原补颜色变深处尽量洗淡,使之与整体统一。仍用原签条,原玉别,另加尾纸二段,以宣和式装裱成卷。 修复过程: 1、首先对该画进行淋洗,洗去脏污。该画为纸本,纸本画心与绢本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绢本画揭前要翻水油纸固定绢丝,而纸本画揭前要衬垫稀薄绢,目的是避免画心粘在案台上无法起台,起到保护画心和便于起台的作用。 2、经过细心揭取,原褙纸和托纸被揭去,露出原补,将无画意并且颜色变深处揭掉。此图质地为麻料纸,纸面又用浆加过工,纸质较光滑,而补配材料的质、色、光合适与否,又都直接影响修复的质量,所以在故宫所存的旧纸中挑选出类似的纸作为破洞处的补纸。 3、为便于补全画心破洞处的颜色,使所补的颜色不渗透到托纸上,在已托好的画心背面刷胶矾水,胶矾水的比例以在补全色时着色不漏不浮为宜。托纸的颜色染成比画心色浅一点为好,太深、太浅都不利于全色。全色时使用的颜料为中国画颜料,常用颜料有藤黄、花青、赭石、墨等,使用时按全补时所用颜色加以调和使用。经过全色、接笔,使该画恢复了原有的完整、统一的效果,最后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 该画于1977年 9月28日修复完成,经专家组验收,认为该画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观,达到了较高的装裱修复水平。 (撰稿人:杨泽华) 《游春图卷》的修复 《游春图卷》,隋,展子虔作,绢本,设色,纵43cm,横80.5cm。 此画卷于1977年 4月23日送交修复。原裱破旧,折伤甚多,质地老化酥脆,又是青绿重彩,容易掉色,所以修复、装裱较为复杂。为确保此画卷的安全修复,由修复专家杨文彬先生等人组成专家组对此画卷研究并制订修复方案,确定:揭去旧裱,保留原绢托,更换绫天头、旧锦包首,原隔水不动,保留原鉴条,另加尾纸一段,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 1977年 5月17日,杨文彬先生发现原裱并不是“绢托”,而是“绢补”后再托的命纸,所以将原“保留原绢托”去掉,并补充:揭去命纸,另配旧命纸。在翻水油纸时,用薄一点的浆水,并用排笔顺浆等操作方法,使浆糊均匀,避免粘掉画意。修复前、中、后进行照相备查。 修复、装裱过程: 1、先将画面进行淋洗,去除污迹和霉迹。 该画是青绿重彩,年久颜色失胶,容易掉色,所以先用胶矾水轻刷于画心正面,将颜色加以固定,淋洗时用温水清洗画面,避免了掉色现象。 绢本画揭裱时经纬易移动,造成画意错位。处理方法是将画心展平吸在案台上,把刷上薄浆水的水油纸刷在画心上,然后在水油纸上刷上一层宣纸。水油纸可使画心得到固定,画意不会移动,刷宣纸的目的是为了揭完画心后起台和裁心的方便。 2、该画有许多旧补绢条,原画意、印章和文字很多在补绢条上,所以原补条不能更换,只能对原补条上浆进行加固,上浆时要避免补条移动。揭去旧托纸后,使用乾隆时期的棉料宣纸染成比画心色稍浅的颜色作新托纸。局条采用的是乾隆时期高丽纸,更好地保证了画心和局条的一致性。 3、画心托好后,在半干时除去画心上翻水油纸时留下的浆糊。 4、之后再将画心隔水、尾子修好,再经全色、覆褙、砑装等。 5、最后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珍贵文物多采用这种作法。此卷的撞边纸是用乾隆高丽纸,用故宫所存清中期锦做此卷的包首。 该卷于1977年10月5日修复完成,经过精心修复,该画原补得以加固,接笔、全色,使原画气韵贯通,恢复了原有的艺术风采。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 练习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单选题 1.乾隆帝酷爱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此三帖也被后人称为“三希帖”。(下图)下列对其书体特征介绍最准确的是( ) A.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D.结构简省,勾连不断.纵任奔逸 2.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3.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结论 A 郭守敬编订《授时历》,集前代 各家历法之大成 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 B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随后与湖 北汉剧融合,形成京剧。后来涌 现了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艺 人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 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 D 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A.A B.B C.C D.D 4.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为对宇宙自 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最密切相关的是( )

A.理学思想的兴起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政治上重文轻武 5.下图是元代画家倪瓒的作品,对此他曾解嘲道:“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这说明倪瓒( ) A.思想中有辩证法特点 B.作品属文人写意画 C.直斥社会不合理象 D.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6.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后吸收了京、秦等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7.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 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8.“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李白的上述诗句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应是( ) A.柳公权 B.怀素 C.欧阳询 D.颜真卿 9.清代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中有这样一段批语:“迨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人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 10.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