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师的三种专业精神

现代教师的三种专业精神

现代教师的三种专业精神
现代教师的三种专业精神

现代教师的三种专业精神

XXX

年月日

现代教师的三种专业精神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三种专业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一、敬业精神:

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教师要达成职业与事业的一致,关键是要认清教师劳动的特点,努力在精神境界上提高自己。一是要安于平凡,二是要淡泊名利。

事业型的职业观就是我们所要强调和弘扬的敬业精神,光提倡凭良心教书是不够的,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崇高性、神圣性和未来性,要求教师要有敬业精神。①乐业: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喜”、“爱”的情感。有乐业感的教师其期望和乐趣在于自己教育的成功,学生的成才。

②勤业:教师不仅要勤教,更要勤学。教师往往放弃自己许多生活上的需求,废寝忘食地工作。③创业:教师要在教育上建功立业,就必须有创业精神。④献业:献业就是对事业的奉献、献身。

二、人文精神:

人道精神:浅层的表现是同情心,深层的表现是博爱。

人文精神:主要指情感,它要求教师要有非常丰富的

情感。表现在:一是情感的对象应广博宽泛;二是情感的触发应敏感细腻;三是情感的内涵应浓烈厚重;四是情感的表露应灵活生动;五是情感的形态应五味俱全。

人本精神: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教育上的人本思想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

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第一,童年意识。让每个儿童的人格、个性都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个儿童的天资、兴趣、爱好、专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让每个儿童的校园生活都充满童真、童趣。第二,学生意识。学生区别于“非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属性是向师性。学生就好像花草树木之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学生无论学习哪一门功课,都希望有一个好老师;不论在哪一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学生的这种希望表明,教师,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或者说,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同教师在一起或在教师的支配下度过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掌握在教师的手里。第三,生命意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敬畏生命,教师要有生命意识,一定要善待每个儿童,每个生命。教师要珍惜教学生涯中的每一天,珍惜每一节课甚至于跟学生的每一次短暂的接触

和谈话。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教师绝对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教师既要尊重学生,又要塑造学生的个性。有大慈大悲的情怀,善待每个学生,就连批评学生也是充满了仁爱之心,绽放了艺术之花。“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洛克)。

三、科学精神:

客观精神:首先要承认客观实在性和客观规律性;第二要承认科学是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三要自觉避免主观意志对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影响。反映在意识上即是公正,教师要有公正心,反映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科学性错误。

理性精神:理性精神强调“学”和“术”并重,“思想”和“技能”并重。教师要始终怀有理智好奇心和批判意识。只有教师是“热爱自己学科的人”,才能“点燃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的火花”。

教师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4篇

全文共计6152字 【篇一】奢谈一知半解的理念,执迷于建构教育派流或教学模式,轻视学科教学知识打磨和积淀,最终将导致教学荒芜。 教师教育:重拾“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及“供给侧”改革时,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众多媒体的关注热点。其实,不仅是经济改革需要培养工匠精神,教师教育改革也要重拾工匠精神。 轻视工匠精神将导致“教学荒芜” 几千年来,工匠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艺经验与“知识”“真理”无缘,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精英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思想中,孔子对“学稼、学圃”不以为然。孟子更将它称为“劳力”,断言其被“劳心”者统治。这并非“中国特色”。杜威曾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差很大,却共同地贬低技艺。柏拉图把手艺人安置于“理想国”的金字塔底层。亚里士多德把技艺称为“制作”,认为只是达成外部目的的手段。随着近现代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日益兴盛,人们对工匠技艺经验的批判,就愈演愈烈了。在此背景下,“教书匠”几乎成了教育领域的“过街老鼠”。“教书匠”和“教育家”间的虚假对立,诱使“要教育家,不要教书匠”之类口号出炉。在它们的误导下,有些一线中小学教师,如宗健梅所言,“不去做具体的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甚至鄙视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把扎扎实实的教育教学轻蔑地称之为‘教死书’,把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者轻蔑地称之为‘教书匠’,却进行宏观的、不切实际的理论研究,说一些专家们常说的话,写一些学者们已经写过的文章。”奢谈一知半解的理念,执迷于建构教育流派或教学模式,轻视学科教学知识打磨和积淀,最终将导致教学荒芜。 故而,教师要重拾工匠精神。这是我国时代精神的需要,也得到了当代学术研究的印证。上世纪哲学研究的实践转向及其对社会学、教育学的影响,都为技艺经验的合法性、奠基性和重要性做了“背书”。 这些学术思想资源包括:存在论层面,海德格尔对“用具透明性”的现象学描述;认识论层面,波兰尼对缄默知识与名言知识之关系的“冰山比喻”;语言哲学领域,赖尔对“知道什么”和“知道怎么做”的区分和维特根斯坦的“相似的看待”“相似的

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 当代教师能否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及时准确的发现社会需求并根据需求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关系到每位教师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是否振兴的关键,作为一名专业化的教师,一定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具体来说主要是 1.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即师德 提高教师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水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师德,大多数人认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这无可非议。不过,从教师承担的社会重任,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对教师的人格期望评价可以看出,师德不仅含有道德,也含有世界观、人生观、政治立场和态度、法纪观念和行为等。 “德为师之本”,但是学生的未来与发展,需要从教师身上学习的不仅限于职业道德,而是社会上普遍需要的优良的思想、政治、法纪和道德方面的素质,这样,拓宽的师德应包括:其一.思想方面,具有马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于鉴别真善美及假丑恶,摒弃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一个思想先进有品位的人。其二.政治方面,能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拥护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的统一大业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法纪方面,能自觉学法、守法、护法。其三.道德方面,诚意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的所有规范,讲义务,讲良心,严以律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上述几方面是所有道德的共同基础,教师的特殊职业道德是所有公民的优良道德素质在教育活动在集中统一的具体表现,概括的说,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教育事业。在深刻理解现代教育的地位、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自觉选择教育事业,以为教育事业立功、立德、立言而自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少一点物欲,多一点艰苦奋斗的精神。 (2)热爱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持之以恒,要理解、尊重和信任他们,严格要求他们。 (3)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列,面对时代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激增以及社会、学生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

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2

浅谈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我想,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身心健康,完美的人格态度。 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担负起繁重、艰巨的工作,并按时完成任务。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的身体素质要全面发展.而重点应体现在耐力较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等方面。 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予人健康”,首先要“自己健康”,要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坦荡宽广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确的角色认知、饱满的工作热情、融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这些都是为人师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第三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个性即特色.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良好的个性是一种优势资源,与创新能力和事业成功关系密切。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任何一位教师,都会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挥洒着自身个性。教师良好的个性特征、人格魅力会如春风化雨,在教育活动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忠于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位师德上失衡的教师远比一个教学水平低下的教师可怕。因此,教师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较高的政治素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堂上,教师所传授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学识.而且代表着社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人格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引导。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品格、道德修养,以国家所提倡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体现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为执教的根本。 三、育人为本,良好的职业操守。 “育人为本”是党和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办学宗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是教师的职责,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就是说“育人”是我们教师的根本职责所在。 在教育中,要做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教学能力与育人能力的统一、学高与身正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就是教师的职业操守。 四、学高身正,高尚的品德言行。 品德内在,言行外显。个体品德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言语和行动的优与劣来体现。“学高为师,

教师的工匠精神作文

教师的工匠精神作文 导读:关于教师的工匠精神作文篇1 “匠人精神”近几年来大爆发,可能缘起与有一年春节期间,中国人跑到日本抢购马桶盖,造成马桶盖几乎断货。这样一个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普通产品,竟然和寿司、日本武士刀并列在一起,又一次打上了匠人精神的烙印。 在日本,有一个传统词汇指代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叫“职人”。“职人”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现在,许多掌握尖端技术的制造业者也被称作“职人”,甚至遍及社会各个行业,在日本媒体报道中常见“政策职人”、“相扑职人”、“科学职人”和“教育职人”等称呼,都指在本领域掌握高超技艺的能人。 本质上,匠人起源于手工业,匠人精神首先意味着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匠心”独运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线生产。反观我们教育,教育不是工业,而更像是农业,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师真的需要有“匠心”。 “匠心”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专注、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在教学中,“匠心”可以让孩子们莞尔一笑,学习瞬间变得幸福而快乐;能

够使枯燥的知识立刻展现神奇,终身难忘;更会令师生的交流,欢快顺畅,浑然一体。在教学中追求“匠心”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职业意识。 做教师,就得像个手艺人一样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在激情飞扬和挥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幸福。慢慢地陪伴,静静地等待,悄悄地聆听,不浮躁,不显摆。 匠心”就是用简单的心做单纯的事。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过:“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如果教师都能始终潜心教育,那么就能摒弃浮躁、功利,回归教育本真。人的一生,需要选定一把椅子,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年轻时读过师范,毕业时他问父亲自己该干什么?父亲告诉他,如当教师,就好好当,不要做歌唱家的梦;若是想当歌唱家,那么你就去做歌唱家的梦,不要在两把椅子中间彷徨!他的歌声,至美,至纯,他的一生,至简,至定。生活中的确有许多把诱人的“椅子”,但不是每一把“椅子”都适合每一个人,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条件与特点,摒弃浮躁,抵御诱惑,坚守定律,坚持只坐那一把适合自己的椅子,才会有希望获得成功,它或许不是最美的,却是承载你最多喜怒哀乐的物品。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人的内心简单了就会快乐,专一了就会强大。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人的一生要做许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太复杂、太繁琐、太神秘,应当多一点“留白”,让学生轻松一点,多一点自主选择,让学生有兴趣一点,多一

现代教师的素养有哪些

现代教师的素养有哪些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有研究表明,现在每18个月产生的信息,相当于人类社会有文明记载以来所有信息的总和。信息每天都汗牛充栋般产生,假如哪一个教师还死守着“术业有专攻”“闻道在先”的信条,以为学生不了解的你了解、学生没掌握的你掌握,用师范教育的几年知识就可以“包打天下”的话,就无法适应学生的要求,也无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的学生,每天都接受着大量的信息,他们的信息素养甚至比教师都高。融入信息社会,提高信息素养,已成为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 “信息素养”一词,是美国图书馆学会1989年提出的,如今已被普遍接受。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素养至少表现为以下内容: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的研究发现,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的创造性写作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一发现表明,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没有教师教育教学上的持续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很难发展起来。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单一注重知识传授和再现的行为,不能再把知识点的分解和讲解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目标甚至

是唯一指向,需要切实将教育教学看作持续创新的过程,将每次教 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当作创意生成的过程。 教师的这种创新素养主要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具有挑战心、好奇心、想象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把学生当作创新主体,促进学生在学 习中张扬创新的主体性;宽容学生的失败,鼓励学生适当冒险,营造 教学中激励创新的氛围;把教育教学看作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反思、 变化更新的创新过程;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形成 激活学生创新欲望、培育学生创新潜能的作用力;自己在教学中持续 不断创新,把每次教学都当作创意设计和实施的过程等。 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既需要为学生提供单学科知识,也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学科间的联系,在学科与学科的有机关联中形 成对问题的真正掌握。 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指向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另外,从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中也可看出,所有问题的解决都 不是靠单一学科,都是基于不同学科的有机结合综合性地分析和探讨,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进一步扩大和提升跨学科素养,不仅要系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跨语文、跨 数学等方面的素养,要对生活的各个层面(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科 技动态、乡土人情……)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有所把握,要细心研究如 何从学科相联系、相交叉、相渗透之处提出探究问题。 非语文、非数学的老师要研究本学科应用语文、应用数学的特点,在提高学生本学科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数学素养的提升。美国当前正在蓬勃兴起的“共同核心标准运动”,即制定和实 施各州通用的全国性统一核心教学标准。 目前已出台了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的核心标准。其中语文核心标准除了本学科的要求外,还有跨学科的语文素养标准,对6-12年级 的其他文科(包括历史和社会研究学科)和理科(包括科学和技术学科)的阅读和写作提出了要求,具体明确地提出了在其他文科和理科的 情境下学生需要掌握的各项语文能力。

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欢迎参考! 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有幸品读了罗永浩先生力荐湛庐文化的《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读后使我眼前一亮,对工匠精神本质有很深的感触。本书没有采用教科书的讲法来定义工匠精神是什么,如何培养工匠精神,而是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以美国在20世纪的崛起和21世纪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以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为核心,从他们身上的故事和性格来探究工匠精神的本质,更适合工匠精神发展的土壤是什么。下面是我读此书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共勉。 此书讲解的工匠精神与我之前认为的工匠职责有很大的区别。之前认为工匠就是手艺人,用固定的工具使用固定的技能做出可预见的产品,属于熟练工种,而本书定义的工匠是使用现成的技术工具利用创新精神解决各种问题的发现者和发明家。他们不是一成不变的生产线上的工人。本书中介绍的大多数工匠都有这样一种精神: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热情,永远在寻找更好的解

决办法,办求更精,利用现有的技术工具进行资源整合,所以作者说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状态,是一种信仰。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像技术这种硬技能方面,也体现在各种软技能上,比如在人际沟通、纳税服务等;不仅在实体行业内,在金融这些虚拟行业内也有体现。 工匠精神,是美国家族企业历经百年倒的秘诀,是瑞士品牌屹立世界之巅的利器,更是生命的态度。其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发明家迪恩.卡门曾说:“工匠的本质—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并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简单地来说,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且去努力实现,他就可以被称为工匠。书中精彩的案例告诉我们什么表人是真正的工匠,并提示了美国的工匠们如何影响了整个国家的产业和社会环境,以及未来他们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工匠们是一帮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搞出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工匠精神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中有单打独斗的英雄,也有共同协作的团队,甚至产生了资助发明家的专门企业,企业的核心就是寻找并创造一批发明家,吸引风投资金,以出售专利获取专利费为盈利模式,可以想见这种企业的利润必定比不上自己使用专利生产出产品的企业利润,有

一名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要求

一名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要求 发言人:抚顺市第一中学窦人镜 曾经年少追梦,如今年过不惑!回首来时路,迷茫、担心、努力、失望、思考、调整、再出发、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这种种情绪和经历萦绕脑海。作为过来人,今天我要把我的几点心得和体会与年轻的老师分享! 一、做好角色转换 1、身份的转换: 新教师从大学校门出来便迈进了中学的大门,身份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调整的过程。新教师在家里还是孩子,曾经是学生,现在是教师,而每天面对的是孩子、是学生,有时还要和学生家长过招。不同的场合,我们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的心态、言语、行为等等都要适合教师的身份,甚至可以小到像衣着都要做很大的调整。教师在自己的外表打扮上,服装要干净整洁,大方得体;在语言谈吐方面,要做到文明亲切,生动易懂;在举手投足间,要端庄、自然、有礼貌。这对学生的审美、言行举止模仿,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2、职业定位的转换 社会对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为此,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应该想到我们是一名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生活,教给学生知识。身教重于言教,当一名新教师真正的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那么他就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加强业务能力 俗话说:“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信息数据出现在网络上,学生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们所需的知识点,从网络中去学习,那么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权威性就受到了挑战。为了使每一节课都上得有意义,学生都有所收获,教师对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应该做到胸有成竹。专业的知识结构如何,学科的特点是什么,都应该明晰,更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探索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确保课堂效益最大化。此外,还要注意到,知识是不断深入发展的,所以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时刻关注学科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只有精通本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顺手拈来。 1、精心准备,深挖教材 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一定准确到位,所以更要通览教材,理清思路。新教师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急于求成,各种教辅资料往往会左右教师的思路,教师自己的教学节奏不明朗,容易让学生吃夹生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的授课也得层层深入。比如对摩擦力的教学:概念→平衡状态→有加速度的相对静止状态等。 2、虚心学习,博采众长 听课是一名新教师成长最有利的方式。不同的教师身上具备的教学特点是不同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新教师最好多听老教师的课,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妨也去学习学习。新教师听课听什么?不光是听老教师讲什么,更要学习的是如何讲清楚,对教材和教法的掌控,对教学节奏的掌控,对学生的学习程度的掌控。

教师工匠精神心得6篇

教师工匠精神心得6篇 【篇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书育人的特殊“工匠”。教师如果缺乏爱心,就不可能把自身融化到学生的灵魂深处。鲁迅先生曾说“教师植根于爱”。可见离开了爱,教书育人就失去了前提与基础,教书育人只会成为枯零零的劳作,这样就难以达到塑造、升华学生灵魂的境界。教师对待学生要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怀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身体,对学生要从内心深处迸发出赤热的爱。教师在和学生相处之中,要勤于体贴,多于宽容,善于帮扶。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爱,才能与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识,求知上的共振。教师济于学生的爱心应博大怀柔,不仅惜爱优异之材,倾爱求进之生,而且对后进学生也要持有真爱之心。爱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感召、是一种哺育,也是一种教诲。一代名师杨昌济先生“欲栽大树拄长天”,以其博大之爱,造就出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时代精英,国之栋梁。应该说,爱也是一种抚慰,青少年学生稚嫩的心灵不但需要得到家庭之爱,而且需要得到教师爱的滋养。 通过观看直播课程的内容感触颇深。教师必须重拾工匠精神,工作中踏踏实实的备课,认认真真的上课,勤勤恳恳的为学生付出。工匠精神应该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把自己的业务做到精益求精。匠人之心,匠人之能,匠人之德。发展之愿,求知之心,创新之能。只有力弘扬“工匠”精神,做有匠心的人民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更好的服务学生。教育需要下功夫,持久的下功夫,真的不是急于求成的一项工作。做有匠心的老师要有持久的下功夫,耐心的教,手把手的教,学生刻苦练习,才能掌握技能。教育看似重复劳动,其实重复中充满了各种可能与变化,决定了这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劳动。师者只有心中有“源头活水”,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天光云影”。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用教师博大怀柔的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做教书育人特殊的工匠,让自身享受这种人生并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为学生们开创美好的未来! 【篇二】 “匠人精神”近几年来大爆发, 可能缘起与有一年春节期间,中国人跑到日本抢购马桶盖,造成马桶盖几乎断货。这样一个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普通产品,竟然和寿司、日本武士刀并列在一起,又一次打上了匠人精神的烙印。 在日本,有一个传统词汇指代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叫“职人”。“职人”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现在,许多掌握尖端技术的制造业者也被称作“职人”,甚至遍及社会各个行业,在日本媒体报道中常见“政策职人”、“相扑职人”、“科学职人”和“教育职人”等称呼,都指在本领域掌握高超技艺的能人。 本质上,匠人起源于手工业, 匠人精神首先意味着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匠心”独运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线生产。反观我们教育,教育不是工业,而更像是农业,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师真的需要有“匠心”。 “匠心”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专注、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在教学中,“匠心”可以让孩子们莞尔一笑,学习瞬间变得幸福而快乐;能够使枯燥的知识立刻展现神奇,终身难忘;更会令师生的交流,欢快顺畅,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追求“匠心”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职业意识。【篇三】 这次与各位老师一起观看了专家顾老师的直播课《做匠心教师,践行教师工匠精神》,感觉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我想,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身心健康,完美的人格态度。 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担负起繁重、艰巨的工作,并按时完成任务。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的身体素质要全面发展.而重点应体现在耐力较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等方面。 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予人健康”,首先要“自己健康”,要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坦荡宽广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确的角色认知、饱满的工作热情、融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这些都是为人师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第三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个性即特色.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良好的个性是一种优势资源,与创新能力和事业成功关系密切。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任何一位教师,都会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挥洒着自身个性。教师良好的个性特征、人格魅力会如春风化雨,在教育活动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忠于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一位师德上失衡的教师远比一个教学水平低下的教师可怕。因此,教师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较高的政治素养,能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堂上,教师所传授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学识.而且代表着社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人格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引导。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品格、道德修养,以国家所提倡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体现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为执教的根本。 三、育人为本,良好的职业操守。 “育人为本”是党和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办学宗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是教师的职责,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就是说“育人”是我们教师的根本职责所在。 在教育中,要做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教学能力与育人能力的统一、学高与身正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就是教师的职业操守。 四、学高身正,高尚的品德言行。 品德内在,言行外显。个体品德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言语和行动的优与劣来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端庄的容貌、整洁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文明的谈吐、优雅的风度、振奋的精神、严肃活泼的工作作风。 每一位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但作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遵从教师这个职业的规范,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要中规中矩.甚至于参加社会活动时也要有一定的约束.使自

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师德修养 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1、热爱教育事业。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他关系到国家的振兴、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教育事业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事业,它使人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教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这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每一个投身于这一事业的人,都应该感到无尚光荣,都应该为之倾注毕生精力,都应象孔子那样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象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要正确认识教育事业对祖国人类未来的巨大作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爱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能使学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师爱也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师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与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相反,厌恶学生,使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到教师的漫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生的残酷,人情的淡薄,就会滋长学生冷漠甚至畸形的心态,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而且师爱还可以换来学生的爱,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教师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学好它。所以师爱可以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去热爱学生,去塑造学生的人生。热爱学生应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还要将爱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培养出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为人师表。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还应具有宽广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品格,严谨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正人、正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自觉,进行严格的自我监控,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以自己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学生。 二、知识修养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课程、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这些都促使教师要勤于学习,孜孜以求,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一个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最新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1 2 根据本人在高中的短短的几年的工作经验原本不敢谈什么优 3 秀教师的基本素养,只能说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作为一个合格的4 班主任。应该努力做到以下的几点。 5 一、能力素养 6 1、优秀的组织能力。作为一个教师,他首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7 应当具备优秀的组织能力。只有这样,他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领8 导学生,引导学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获得较大的成功。否则,9 他的教学过程和育人过程都会成为一盘散沙,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10 效果。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提倡让学生自主11 发展,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12 仍然需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组织者和引路人。 13 2、杰出的教学能力。教师具备渊博的学识和全新的教育理念,14 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是,光有这还不够,他还必须具备杰出15 的教学能力。因为教学过程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16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艺术,要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艺术17 特色。要使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18 得到凸现和发挥。要能够全面地把握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19 学重难点,要有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气势来驾驭教材、驾20 驭学生、驾驭自己的教学过程。要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在自己的教学21 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要让你的学生和你自己在你的教学过22 程中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这样,你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枯23 燥,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你教的课程无味。 24 3、优秀的育人能力。教师的工作不仅是要教书,而且是要育人。 25 是要通过教书为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无论是哪一个科目的教师,26 都不能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教死书而不育人。这样,你的书也是27 教不好的。教师应当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学过程为形式,对学生产28 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育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要讲究育人29 的方法,淡化育人的痕迹,达到育人的效果。教师在育人的同时,30 要注意良师的楷模功能,益友的合作功能,严父的管理功能,慈母31 的呵护功能,全方位的育人,让学生全方位的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师与“工匠精神”

教师与“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也需要有“工匠精神”吗?我们可以把工匠精神运用到教学中。 1.潜心钻研,提升自我。 “潜心”就是要远离浮躁,把心沉下来。独具匠心地“钻研”就是要数学教师肯下一股拙劲儿去干工作。老话说“勤刷锅的媳妇碎碗多”,试问哪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不是从千万件失败的作品中磨练出来的? 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过:“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如果教师都能始终潜心教育,那么就能摒弃浮躁、功利,回归教育本真。做教育需要潜心修炼,“静能生慧”,“静能生乐”,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拥有不知疲倦的快乐。让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耐心教育,静待花开。 学生是有差异的、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如果教育不当,就容易使他们产

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有一种新的学生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哪怕是所谓的“问题学生”。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不要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大惊小怪,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去看待学生,看不到学生的可塑性、发展性。要不断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让“破旧立新”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个以创造为生活、以创造为生命的人。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的“未来”,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在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时,要做巧妙引导。有时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微笑,或有意为之,或无意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让学生的创造活动焕发精彩。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工匠,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教育是一门慢艺术,需要小火慢炖,急不得,需要不厌其烦,诲人不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可能会出现“反复”现象,教育不容浅尝辄止。我要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将“工匠精神”带到工作之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每天踏实,用心,精细,严谨的将工作做到极致,每天反思反省,实务精进,磨炼灵魂,修炼心智,修正内心的误差,改变行为的偏颇。做一个快乐的教书匠。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下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下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 [摘要]文章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背景,分析了教师专业素质评价的意义和现状,阐明了教师专业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教师专业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师生交互程度、作业与答疑情况、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效果、资源建设;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同事评价、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 [关键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素质评价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构筑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又不同于第一代和第二代远程教育,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是师生凭借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优秀教育资源,通过远程开放教育体系保持双向联系,并按这一模式进行交互式教学活动的教育方式。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因此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下教师素质的评价也应有一整套相应的理论评价体系。本文拟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下教师专业素质评价的意义、现状、内容、方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下教师专业素质评价的意义 1.教师专业素质评价是全面提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对教师专业素质进行评价能够提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它可以促使教师自觉地按照教学规律办事,通过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调控,促使教学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保证。 2.教师专业素质评价是推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巨大动力。教师专业素质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描述,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不仅要运用现代教育的观念,而且要求评价内容、标准、方法都要符合教学改革的需要。具体来说,在教学思想上,教师要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注重处理教学与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现行教材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善于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科学的教师素质评价对于改革同现代远程教育不相适应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巨大动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剖析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及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 一、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文社会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艺体类知识、劳技类知识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真务实、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人文素养,也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创新型教师的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等,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三、教师要具有系统的条件性知识。 即教育形态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知识和教育评价知识等,它是教师从事职业行为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也才能发展教师的个人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四、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

谈谈教师的“工匠精神”(20200521102803)

谈谈教师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字面上看来,就是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作为一名在职教师,通过此次在线学习,对“工匠精神”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新的时代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须深入把握其基本内涵、当代价值与培育途径。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育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的要求,肩负着为国家、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 才的历史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弘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传承技 艺的作用。一个大国的崛起,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教育的崛起。民国时期, 中国的文盲率高达80%,我们国家从建国之后,教育开始大发展。从普及小学教育,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再到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今天,大学教 育已经大众化。教育的大发展,是国家重视的结果,教育普及离不开教师 队伍的壮大,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会有一流的教育质量。要打造高 质量的教师队伍,必须让教师具有工匠精神。 重拾工匠精神,对教师教育的启示有一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者师之魂。”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只

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和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 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做一名好老师应该有职业之爱。干一行,爱一行,既然自己选择了教 师这一职业,就要把自己的这份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来对待,从而会产生一种对 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并且具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 热爱,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油然而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才会热爱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一切服从工作需要,自觉地积极地 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做一名好教师,还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而敬业与爱学生是分不开的。要爱学生,要让学生喜欢你。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他成为 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他成为 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师爱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爱的 权利,充分沐浴爱的霞光。留有死角的师爱是一种不公平的师爱,不成熟的师爱,因此我特别关注那些有“问题”的特殊孩子,我用心去体体会孩子的心情。? 二、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要做一名好老师,甚至要有一 河的活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 师必备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此外, 教师更应具有渊博的知识。有学者说“教师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他要教给学生的范围,要具有宽阔的科学视野,否则,他就不能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所学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十大基本素质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十大基本素质 窦贵君 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 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我想,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身心健康,完美的人格态度。 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担负起繁重、艰巨的工作,并按时完成任务。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的身体素质要全面发展,而重点应体现在耐力较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等方面。 其次是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予人健康”,首先要“自己健康”,要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坦荡宽广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确的角色认知、饱满的工作热情、融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这些都是为人师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第三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个性即特色,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良好的个性是一种优势资源,与创新能力和事业成功关系密切。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任何一位教师,都会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挥洒着自身个性。教师良好的个性特征、人格魅力会如春风化雨,在教育活动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忠于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