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幼小衔接》文本文件下达后,我园就为什么做,做什么及怎样做?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在家园、社区三位一体互动研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现与大家一起进行分享!

一.为什么做?

9月初通过家长问卷、小学教师座谈两种方式了解问题的症结及各角色的不同观点,从而寻找突破口。

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传统观念中的角色定位:

幼儿园——知识的传递者,幼小衔接工作中在大班应关注孩子知识能力的建构。如:拼音、识字教学。

家长——教师的配合者,幼小衔接工作中主要跟着老师走,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

小学——幼儿园工作的协助者,孩子五、六月份来园参观小学时配合幼儿园做好接待、告知等活动。

2.不同角色持有各自的立场:

小学教师的期待:

(1)倾听、专注习惯第一

(2)时间观念、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第二

(3)生活学习等行为习惯重要第三

家长的焦虑:

(1)担心孩子入学后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不适应;

(2)担心孩子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动作慢;

(3)担心小学课业负担重,希望提前教孩子识字、拼音、算术

(4)担心孩子因不适应造成心理畏惧、因信心不足而厌学

这些各自为政的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学校与家庭、幼儿园三者之间还未曾建立起一种真正的良好伙伴关系。

显然,搞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庭面临的共同课题。

二.做什么?

对问题揭示分析后,我园从“整合、自主、快乐”的新理念出发,借助“基地活动开发与运用项目的研究”,与实验小学胡校长共同签定了共建基地的协议书,明确由小学教师联络员与我园高级教师共同构建“幼小衔接和乐共同体”。

首先,创新组织体制:

形成一个体现“以幼儿园为核心,以家长为基础,以基地(实验小学)为平台,以促进幼儿发展需要为目标”特点的非行政性的组织架构。

其次,明确衔接定位:

内容上包括:社会适应、良好习惯、学习能力、任务意识四方面

目标确立时:依据《幼小衔接指导意见》,参照我园课程方案中对大班幼儿的培养目标,细化成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四个主要培养目标。

(1)培养儿童自我服务的能力,有一定的责任感,使其学会关心别人,友爱别人,能与人分享、协商和合作。

(2)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3)增强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能理解并听从指令,乐于与人交往并学会与同伴合作,能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4)建立幼儿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能自我控制,遵守规则,做事有坚持性。

最后,思考实施对策:

注重衔接中的家、园、基地“研”“行”同步。

三.怎样做?

于是,围绕着幼小衔接的一个个活动应运而生,做法不断也丰富。

做法一:衔接过程小步化:

本着小步推进、稳扎稳打的研究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突变”现象,依据《纲要指南》及《幼小衔接指导意见》,将幼儿的培养目标及教育内

容细化到每学期每个月中,以“快乐、自主、整合”理念带动幼儿园基础性课程的深入。

做法二:实施过程活动化:

设计系列主题活动,渗透活动价值。

活动一:小红帽礼仪服务队活动

培养目标:

哥哥妹妹手牵手——感受成长,增强责任

文明有礼我先行——礼貌招呼,互动交往

帮助弱小我能行——服务意识、增强责任

安全秩序我更行——张扬自信、专注认真

每天早上,在我们人乐幼儿园的大门口总是能看到几个带着小红帽的大班孩子,他们有的在向来园的小朋友热情的打招呼,有的帮助弟弟妹妹洗手时卷袖子,有的监督小朋友到保健老师处检查,有的维持检查时的排队秩序,还有的帮助把胆小的小朋友送到班级。他们就是我们人幼的“小红帽礼仪服务队”,通过这样一个礼仪活动,使得大班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活动也使孩子们有了任务意识与责任感,为入小学做好积极的准备。

活动二:小记者活动:

培养目标:

写新闻——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提高书写、绘画等多种表征能力

案例:“写新闻”活动

大一班教师根据每月制定的计划,策划了小记者的活动,活动以写新闻为切入口,关注“孩子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家长在过程中的指导过程”两方面内容。于是,在11月5日孩子离园时向孩子布置了看新闻、记新闻的任务,同时,借助家长QQ群,也向家长进行了宣传。11月6日一早,孩子就陆陆续续地将自己记录的新闻带来了,在本次任务布置后,共收到了16份孩子的记录。

我园教师从本次活动中,一方面也观察到了本班的孩子在接到指令后完成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家长不同的教育观念,因此,现在大一班孩子当老师布置任务后,第二天有98.8%的小朋友都能按时完成。

活动三:混龄活动

9月份——了解幼儿园环境、生活习惯养成(吃饭、穿衣)活动

10月份——“乐乐小世界”专用活动室活动

11月份——玩具大家一起玩活动

在整个过程中,大班大部分的孩子都能主动和小班的弟弟妹妹结对、手拉手,而且能够在大带小的过程中,他们友好的交往,并对弟弟妹妹们的体贴照顾都得到了小班老师和阿姨的一致表扬。而这样的混龄活动在人幼的各个班级中,一直以不同的内容进行着。

活动四: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

“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是我园的特色活动,也得到了家长们的一直欢迎与支持。特别是在本学期,当大班家长共同参与了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探讨后,大一班张月妈妈及时将自己的优势资源在家长会上向家长进行了宣传,于是,围绕着“实验小学基地”的特色小主人家庭互动组活动也随之开始了。

9月份——参观小学的教室,孩子对课程表产生了兴趣,生成了集体教学活动“我们的课程表”。

11月份——张月自己发起邀请同伴进课堂开展“模仿小学生”活动。

12月份——发挥家长优势资源,开展了我学小学生活动。

在一系列小主人互动组活动中,不仅让孩子模仿小学生的坐姿。而且由不同的老师给小朋友进行十分钟一片段的活动。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知道了小学生上

课的时候是怎么坐的、怎样举手、发言、懂得别人在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倾听,而且与小学教师建立了情感。

做法三:互动交流达共识:

策略一:“高级教师讲师团”帮助家长达成共识

在幼小衔接家教指导中,我园成立了高级教师讲师团,由高级教师担任家教指导工作者,运用互动的形式,开展主题式的家庭论坛活动。活动前,由三方共商活动方案,活动中,幼儿园高级教师引出话题,家长之间正反双方的辩论,小学教师适时的巧妙引导,形成了三方共同参与主持、辩论的互动交流达共识的氛围。

策略二:“家教qq群”吸引家长参与培养

为了能够更好的和家长就“幼小衔接中,如何做好幼儿入学准备”这一话题的探讨,我园大一班教师率先利用网络平台,组建了班级QQ群,在群上发起了“入学适应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做些什么?”的问题大讨论。

通过家长们在QQ群上针对自己孩子在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的欠缺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建议,如:为帮助幼儿养成守时观念,我园教师建议家长能按时7:50分将孩子送进园,并请家长引导孩子在档案中记录每天来园时间,每周做出统计,评选出“遵守时间小明星”。……此外,我们还和家长一起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进行了培养。这样的交流,不仅是“教师引家长、家长促发展”,更可喜的是“家长引家长,经验共分享”。

策略三:“基地互动”挖掘资源开展活动

活动来源——幼儿的需求:10月初,由于建立了家教qq群,孩子们围绕着小学的话

题也逐渐增多,如“小学的教室跟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呢?小学生的课桌是怎么样的呢?”

以往的做法——组织参观实验小学(包括操场、教室、采访小学生……)集中在一次活动中进行

基地的联络——时间(小学生上体育课);地点(空一年级教室);接待人员(一年级教师);内容(参观教室环境,由小学一年级教师为孩子上一堂课)

分析与反思:

1.园方主动引领,提升基地(小学)活动的价值内涵。

2.园方争取(小学)的理解、认同、支持,形成共赢氛围。

3.小学基地教师了解了幼儿园的工作与幼儿活动,小学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丰富了,情感密切了。

策略四:《园报》宣传架起沟通桥梁

我们还通过《园报》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理念、方法,请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家长一起参与投稿,版面有“小学教师对您说”、“幼小衔接大家谈”、“焦点话题”等,从理论到实践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指导。《园报》为家、园、校的进一步沟通搭建了平台,家长们反响强烈,积极踊跃参与投稿,对我们的工作给以了充分肯定。

(四)生活衔接日常化:

从孩子的一日活动为切入点,关注孩子日常的共同生活行为,将我园的一日活动细化梳理成幼小衔接的操作细则,指导教师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在幼儿园教育阶段,这一工作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1、培养主动性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研究证明,富于主动性的幼儿思维活跃,做事有信心,能主动与人交往,他们入学后比较快地适应小学新环境,学习成绩也较好。 2、培养独立性 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幼儿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培养幼儿自理、自觉的能力,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同时,这一能力与主动性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幼儿园里必须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小学环境中有大量的新规则出现(如进老师办公室要报告、上课前书要摆在书桌右上角、上课不能喝水、手要放好不能搞小动作,等等),幼儿难以记住和遵守,这成为不少新生在学校受批评的主要原因。同时,入学后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幼儿却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还很轻松地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针对这些问题,除小学的改革之外,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在大班阶段。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许多人认为这些是小事,“树大自然直”嘛。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习惯不好,以后很难纠正,对学习的危害是很大的。教师和家长应当从日常生活的每件事情上严格、一致、一贯地要求,使之养成习惯。

幼小衔接教学方案精选五篇

幼小衔接教学方案精选五篇 为了更好地让大班的孩子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接下来橙子给大家带来幼小衔接教学方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幼小衔接活动优秀方案(一)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回忆、讲讲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已经长大。 2.乐意表达自己对老师、幼儿园的一份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的师生情、同伴情。 活动准备 2019年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 小班时候幼儿的照片,鸡心(签名)、爱的密码卡片、幼儿的签名本。 活动过程 1.一起看照片,帮助幼儿回忆自己初来幼儿园的情景。 2.说说我的前后表现?哪些地方我进步了,长大了? 3.对幼儿的回答,老师以即兴创编诗歌帮助幼儿进行总结。 4.引导幼儿说说你最不舍得幼儿园的什么? 5.在次基础上,引导幼儿试着想老师说说心里话。 6.老师也要送一件礼物给你们――爱的密码

(1)制作一个大鸡心展现在幼儿面前,里面放置一些色纸(上面写有“我爱你”,“祝你进步”……等字样) (2)旁边放有长放形的色纸,色纸上各有红、黄、蓝的小圆点,表示三个字、四个字等等含义 7.幼儿每人一本签名本,邀请同伴,老师签名。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可请其他班的弟弟、妹妹和阿姨去签名。 幼小衔接活动优秀方案(二) 设计意图 本活动是在“我要上小学”主题中的一个生成的内容。是实施新课程,实践新教材,并尝试着自我创新的内容。 针对大班下学期幼儿即将上小学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参观了小学;采访了哥哥姐姐;认识了书包、书本……但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孩子做事拖拉、计划性差,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上小学以后怎么办,特别怕早上迟到。所以我选择了符合他们实际问题与需求的切入点,希望通过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积累粗浅的生活经验,同时学着安排计自己的时间,有一定的时间意识,知道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 1.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部分时间,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并具有初步的计划做事的意识。

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让孩子能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而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帮助孩子们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孩子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某些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甚至为了应付小学在招收新生时的摸底考试,幼儿园在大班阶段对幼儿进行过重的突击训练,在安排其课程时,掺进了相当比例的应属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教学内容。 一些家长教育理念不正确,只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而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急于拔苗助长,对孩子进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致使幼儿在初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其实,要想幼儿很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一般说来,在大班下学期,除了通常的幼儿园的活动和游戏,教师可以给幼儿安排一些类似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集体授课学习某些预备性知识,诸如认识拼音字母的形状和读音,认识数字和学写数字,学写自己的名字,认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汉字等。集体授课的时间可在25~30分钟。但这样的做法更多是形式上的预备,要真正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就要从小班开始,循序渐进地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生命的前4年中,会开发出50%学习能力,并能在头脑中构建了主要的学习途径。以后的学习将以这些途径为基础、为核心而开展。)因为在小学学习的许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书本知识,幼儿如果缺乏相应的感知经验,理解就会有困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体会

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体会 凌英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

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目前我国在实现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幼儿园与小学缺乏联系、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材编写的问题以及对于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的策略分析。 关键字:幼小衔接儿童小学幼儿园 幼小衔接,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其核心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而要真正实现幼小衔接,使幼儿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关键是幼儿园,家庭,小学之间的配合。 一.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人们渐渐走向了一个极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在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主要体现在:

1.1 在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分为健康、科学、语言、艺术和社会五大领域。这表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方位的,是启蒙性的。而一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幼儿园把原本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简单的划分为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几门文化课程,片面的强调知识的掌握。教育内容强调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以及十以内加减法等,而忽略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1.2 在教育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 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以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游戏为主的。游戏是幼儿天性所在,游戏本身就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形式。然而在一些幼儿园中常常采用小学的班级授课制来实施教学内容,采取跟读式的教育方式——老师读一个字,学生跟读一个字。 1.3 在教育测评上,偏重技能和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注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在日常活动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1] 幼儿园的测试包括识字、计算、英语单词、拼音、语言、艺术。在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往往拿出一张准备好的“试卷”来对幼儿进行“考核”。 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是现在幼儿园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实现

浅析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的衔接,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纵向教育关系,我们不能把幼儿园的教育等同于学前教育,把教育更多的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对能力的培养,使幼儿的知识和能力往往相隔离,从而造成新生入学,对小学学习生活产生种种不适应情况。为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幼小衔接的概念、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在幼小衔接问题中,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幼儿园关注小学情况多一些,小学则不关注幼儿园形成了单向衔接的局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小衔接的概念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对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三、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联系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1、在学习生活上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如:学期过了一半,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 2、在人际关系上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学习、生活,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教授知识,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如: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课间活动10分钟,10分钟的时间小朋友们上个厕所就没有了,更别说和同学们交流了。3、在教师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上 幼儿园教师较重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小学教师较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如: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程的展开,首先授课教师先把教材中的四幅卡通故事画按照顺序说了一遍,然后又把已准备好的一幅范画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临摹。课堂纪律很好,同学们在聚精会神地画老师的范画,从他们那股认真劲来看,总担心自己画得不像。可是,有一位旁听老师发现坐在他身旁的一位男同学却按自己的想法,画了一幅跟老师范画不一样的画,他认为,虽然没有其他同学按照老师范画画的构图完整、色彩鲜艳,但也别有一番“童味”,小男孩满怀希望把自己的作业拿到讲台给老师看看,只见老师右手接过孩子的画,语调不快不慢地说:

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主题二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2、了解幼儿入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3、掌握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4、具有在理论指导下认识教育实践中不正确幼小衔接工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幼儿入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教学准备:幼小衔接的案例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自学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大班的幼儿有强烈的成长欲望,他们已不满足于幼儿园三年的生活模式,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别是当看到比自己大一点小伙伴系上红领巾,背着书包,自由愉快地去读书,他们又羡慕又好奇:这些哥哥姐姐到哪里去?他们的书包怎么那样大?脖子上系的是什么呢?……再加上每个家长都可能在这个阶段经常嘱咐:“你长大了,要当小学生了!”,这就更加强化了孩子们入学的意识,同时他们也更加迷惑: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小学的老师会喜欢我吗?小学好玩吗?……这些疑问困扰着孩子。为了让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开展了“我要上小学了”这一主题。主题活动网络图如下:

2、学生自学 3、分析讨论:请分析以上主题活动中幼儿园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通过参观、调查、游戏、讨论等自主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基本情况,从生活作息和心理适应方面做些适当准备,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消除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信心。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培养主动性 培养独立性 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培养幼儿对小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几点建议

幼小衔接应以终身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幼儿教育阶段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不仅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准备,更要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两者虽然相互连接但存在较大差异。幼小衔接便是在两者的差异中寻求某种联系,侧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其具备基本的能力,以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只有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才能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幼儿园与小学存在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生活环境不同。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温馨、舒适、富有童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小学教室中则是固定的桌椅摆放。 作息制度不同。幼儿园中每日开展的教学活动不过1小时,且幼儿在园每日有2~小时的午睡时间;而小学的学习生活则较为紧凑,不仅取消了午睡,每天还要按照课程安排学习各科课程。 师生关系不同。幼儿教师不管是在教学活动还是在生活活动中,都要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关怀,要照顾到每一位幼儿的吃、喝、拉、撒、睡;而小学教师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较少。 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蕴含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无论是专门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分散的区域活动,甚至是楼道与班级的环境布置,处处蕴含着教育的内涵;另外,除了预设课程,生成教育与随机教育也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小学则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完成既定的课程。 教学方法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并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大部分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体验、感受与表达;而小学的教学则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评价方式不同。幼儿园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评价,并不设立专门的考试;而小学则通过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来考察幼儿的学习成绩。 二、全面发展,能力为重 许多人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在幼儿园大班教孩子读拼音、识汉字、学算术、说外语,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幼小衔接存在较为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只重视知识技能的片面衔接,忽视对幼儿各

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误区和走出误区的思考 罗英智,辽宁教育研究院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它涉及到家庭和社会各个领域,对此,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缩小衔接的坡度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看,幼小衔接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衔接工作已走入了误区,表现在: 1.片面衔接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儿童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已经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当进入新的学习知识阶段时,“储备”用完,以往的知识优势不在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

难,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使儿童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读拼音不能“直呼”等,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2.形式上的衔接 双方多是在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如桌椅摆放形式,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上下功夫,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往往被忽略。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也多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而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很少沟通。一些一直在幼儿园受表扬、鼓励和在商量的氛围中长大的儿童猛然听到小学教师的指令、批评就接受不了,甚至因此而厌学。 3.突击衔接 一些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这些做法是必要的,但远远不够。很多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应加以培养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都在最后时期进行强化训练,忽视了日积月累,急于求成,致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 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北京顺义电大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策略 论文作者:杨茜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 指导老师:王新洁

目录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内涵 (1) 二、幼小衔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 (一)突出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明显 (2) (二)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 (2) (三)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幼小衔接的专业授课教师 (3) (四)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恰当,阻碍孩子幼小衔接过度 (3) (五)三、解决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3) (一)转变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3) (二)相关部门完善学前教育法规,加强管理检查力度 (4) (三)园校之前加强合作,培养专业方向的教师团队 (4) (四)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5) 四、总结 (6) 参考文献 (6)

【内容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在注重幼小衔接教育的同时也要深刻认清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我们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关键词】: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综合能力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 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我认为在大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小衔接做得不好或不正视它,就很难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在年龄上只差几个月,但在休息时间、学习内容、教育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们进入了一个转折。所以替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为他们进入小学新的集体生活和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在陶行知《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非常重视的工作,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重点培养。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小学的纪律比幼儿园严格,要初步使孩子了解在学校里要遵守哪些纪律,并要告诉孩子遵守纪律的道理,让孩子懂得应该接受纪律的约束,并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还要教育在学校里关心同学、帮助他人、尊敬老师,要主动为大家做好事,讲文明、有礼貌……我们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与学习常规,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爱护学习用品,养成整齐干净的学习习惯。从开始我们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另外,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 在幼儿园大班,每周课堂学习节数可以适当增加,使之接近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时间。

幼儿园在安排作息制度时,除了考虑适应小学的学习条件外,更重要地要立足于幼儿当然, 本身的特点,以避免儿童学习负担过重。为儿童建立过渡期的作息制度,循序渐进地训练儿童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比如说,制定他们就寝、起床、就餐和活动等方面的时间表,并督促他们自己按照时间表去做等等。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 兴趣是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动力源泉,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可以发展智力,开拓视野,强健身体,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虽然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有一定的爱好,但不持久、不稳定,容易见异思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样,不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中语言理解能力也十分重要,因为小学教师的语言与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有本质的不同,小学教师的语言是逻辑性较强,非生活化的语言,语言的内容是传授知识,这种语言要比幼儿教师的语言难理解得多,如果儿童语言理解能力不强,那么他将很难听得懂教师的讲课内容。语言理解能力的高低和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有直接联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将要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讲述、情景表演、故事会形式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获得了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由于在小、中班重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始重点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读写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交谈,一起到公

浅谈幼小衔接班重要性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知识衔接:拼音、书写、算数知识的衔接 ●关于认读识字: 识字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拼音识字和形意识字。拼音识字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到初中阶段,孩子现在学会了拼音,也就掌握以后的文字认知方法。目前,很多孩子都能熟练掌握拼音的认、读、写、拼读四个基础环节,而在最后的“拼认”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当汉字和拼音在一起时会拼读,会认字,但是当拼音和汉字分开后就不认得了。 ●关于写字: 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大多采用“生产线”的方式教授孩子写字,结果是:每个孩子写的字都如出一辙。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写字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而目前学写字的方式多是临摹文字,不能帮助孩子做到表达的目的。不仅教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更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个性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重要的是通过书写,培养孩子表达的欲望。 2、能力衔接:听课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衔接。 ●关于表达: 表达是幼小衔接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重点小学选拔学生必考科目。很多学前机构利用这样的环节,在教授表达时多使用“记忆式”表达。譬如,根据学校考试题目教授孩子“记忆式”表达。而没有真正教会孩子的表达方法。从会听开始,到会说,敢说,再到怎样说,说什么?完全顺应孩子思维,让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表达的方法,完成自己思考的表达方式。 3、思维衔接:数学思维、观察思维 ●关于数学思维: 目前,在训练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常见的方法是借助实物来帮助孩子识数和加减乘除法。但是常常的情况下,当孩子脱离了实物之后,就不懂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1个苹果是3个苹果,但当问到2+1的时候,他就会反应不过来或者掰手指计算。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只会“记忆数学”,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数学学习方法转化为形象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真正拥有正确的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让孩子感到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

试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1]

试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摘要: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以来备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地影响,使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否则,会对幼儿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摆在幼教工作者及家长面前急需了解和研究的课题。从幼儿园工作的视角来看,幼小衔接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有: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的衔接。 关键词:幼儿;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1.绪论 1.1概念界定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过程,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若处理不好,会影响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儿童不但会出现身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体重下降等现象;在心理方面,儿童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过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社交不良、厌学、学习困难。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重视幼小衔接。 1.2研究背景 幼小衔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幼儿在学习方式、人际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易发生“陡坡效应”,2001年7月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是单方面的谁想谁靠拢,而是双向性的互动衔接。但是,现实工作中的有效衔接形式并不乐观。对于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小学和家长没有达成统一见解,合作也就无从谈起,甚至面对幼儿的不适应现象相互推卸责任。如很多家长把幼小衔接问题当作是幼儿园和小学自己的事情,并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幼儿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这个阶段的重要作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转折时期,而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个过渡阶段是关系到儿童将来顺利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较大,这给幼儿和教育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既有连续性的要求也有阶段性的要求。连续性要求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幼小地连接与过渡,幼儿园教育要为小学教育做准备。阶段性要求教育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使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都符合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不同时代的儿童在身心发展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上大同但也有小异,社会条件和独生子女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因此,有效衔接问题一直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001年3月,在全国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为原本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庞丽娟教授,连同26位政协委员,发起了一份提案,郑重提议:“加强学前教育理发与科研”。这意味着幼小课程衔接的开发更需要有较强的立法与科研。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76955563.html,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策略 作者:张琼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29期 摘要:幼小衔接,旨在帮助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快速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顺利进入到成长的新阶段。但幼小衔接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使得具体落实效果不理想。文中分析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联系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促进幼小衔接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幼小衔接主要问题解决措施 幼小衔接在缩短幼儿适应小学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到幼儿园、教师及家庭的重视。具体落实效果不理想,对幼儿小学生活、学习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本课题全面分析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此展开相关论述。 一、小学阶段与幼儿园阶段的不同 幼儿园教室布置的美观、形象且具有童趣,物质环境丰富,且有着和谐的心理环境。幼儿教师就像父母似的对幼儿进行照顾,并参与到幼儿各项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但小学教师只有桌椅,墙上再有几幅挂画,这种固定的座位无法吸引幼儿注意力,同时操场的运动器械低年级学生使用的机会较少。同时小学教师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很少或不关注学生生活,师生之间除过课堂外接触的机会较少,幼儿之间出现困难或发生事情后,大部分无法得到教师的帮助,只能依托自己解决问题,使得幼儿初入小学后感到压抑、生疏。 幼儿园中一天活动都是通过游戏完成的,可以说游戏贯穿整个学习、生活,互动内容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幼儿实现“玩中学”。小学生每天都要上5-6节课,每堂课的时间时35min,主要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学习内容不论自己是否感兴趣,幼儿都要完成规定的课程;幼儿教学呈现出直观性、趣味性及多样性的特点,多是“玩中学、学中玩”。小学阶段学习强调系統性,训练学生文化知识教育、读写及算术,这需要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会让部分幼儿觉得枯燥、无趣。 二、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小衔接表面化问题 部分幼儿园不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使得这方面工作停留在表面上。如,幼儿园大班时改变桌椅摆放形式,适当延长课堂时间、减少游戏与活动时间,并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或请小学生介绍小学生活。但却没有考虑幼儿适应能力、注意力的持久性,甚至忽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等因素。

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主题二幼小衔接工作得内容与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小衔接工作得主要内容 2、了解幼儿入学后面临得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3、掌握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得问题 4、具有在理论指导下认识教育实践中不正确幼小衔接工作得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得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幼儿入学后面临得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教学准备:幼小衔接得案例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自学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幼小衔接工作得主要内容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大班得幼儿有强烈得成长欲望,她们已不满足于幼儿园三年得生活模式,她们渴望了解外面得世界,特别就是当瞧到比自己大一点小伙伴系上红领巾,背着书包,自由愉快地去读书,她们又羡慕又好奇:这些哥哥姐姐到哪里去?她们得书包怎么那样大?脖子上系得就是什么呢?……再加上每个家长都可能在这个阶段经常嘱咐:“您长大了,要当小学生了!”,这就更加强化了孩子们入学得意识,同时她们也更加迷惑: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小学得老师会喜欢我吗?小学好玩吗?……这些疑问困扰着孩子、为了让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开展了“我要上小学了”这一主题。主题活动网络图如下: 2、学生自学 3、分析讨论:请分析以上主题活动中幼儿园开展了哪些方面得幼小衔接工作?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通过参观、调查、游戏、讨论等自主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小学得基本情况,从生活作息与心理适应方面做些适当准备,进一步培养幼儿得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与良好得学习习惯,消除幼儿对小学得陌生感与恐惧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得向往与热爱,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得信心、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得热爱与向往 培养主动性 培养独立性 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得规则意识与任务意识 培养良好得学习习惯 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得学习准备 培养良好得非智力品质 丰富感性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二、幼儿入学后面临得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问题讨论】幼儿入学后面临得主要困难就是什么?该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这些困难? 归纳总结: 儿童上小学后所面临得主要困难就是主体适应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身体适应、社会适应与学习适应等方面得困难,而不就是知识与智力方面。具体教育策略: (1)身体适应方面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得生活卫生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 (2)社会适应方面 提高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得能力;提高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得能力;提高独立意识与独立生活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学习适应方面 培养幼儿阅读得兴趣与技能,使她能感受到读书得乐趣;通过绘画与其她手工活动,提高幼儿用笔得灵活性,为其入学后得书写打好基础;提高幼儿得注意力与自制力及坚持性;利用幼小衔接工 作的主要内 容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巨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欢愉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工作呢?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大凡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盛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调和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不变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没趣。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调和、亲切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劳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优良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逊、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例外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博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确凿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解放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繁复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

浅谈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浅谈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幼儿园和小学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布置得富有童趣,孩子们没有固定的位置;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孩子缺乏吸引力。 第二,学习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必修课程,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来学习书本知识。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照顾幼儿的生活,师生关系和谐、亲密;而小学教师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较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会感到生疏。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儿童进入小学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身体方面的睡眠不

足、食欲不振等现象,心理方面的压力大、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等现象。这些问题不能很好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初入小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幼儿园和小学共同配合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儿童入学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纪及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它既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题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不关注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等。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幼儿园小朋友顺顺利利地进入小学开展学习生活,为小朋友们做一个充分的学前准备。

1061浅谈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

浅谈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小衔接并不单单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工作, 家长的作用也不能忽略。因为幼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水平、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与能力包括环境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直接教育。当孩子从幼儿园正式步入学校这一阶段,他们心理上对于家庭的依赖性体现的格外强烈。根据以往经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家庭与学校的通力合作能促进孩子对对最初的学习适应,家长在还的幼小衔接中扮演者至关紧要的角色,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态度与能力直接作用于衔接的成果。探究幼小衔接现阶段不足的目的就在于让孩子在正式入学前增强自己身心发展水平, 学习了解一部分知识和技能, 这将有效降低幼小衔接的坡度, 进而减少他们进入小学后的压力与负担。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庭教育;问题策略 目录 引言 (2) 1.幼小衔接的现状 (2) 2.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现存问题 (2) 2.1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意识不足 (2) 2.2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3) 2.3家长教育方式不全面 (3) 2.4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与校方沟通不足。 (3) 3.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策略 (3) 3.1加强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的思想意识 (4) 3.2家长教育观念与方法全面综合化 (4)

3.2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5) 结语 (5) 参考文献 (5) 引言 探讨这一课题的意义就在于有效衔接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阶段,让孩子在正式入学前增强自身的发展水平, 学习了解一部分知识和技能, 改善和处理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状况。让家长意识到,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教育也起着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 并且让家长懂得怎样帮助儿童处理这个过渡时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不适应。这样做能够将家庭教育重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有利于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 1.幼小衔接的现状 “幼小衔接”相关问题一直都被世界各国教育界严加重视,同时也是教育领域一个紧要的研究课题。不少家长们也愈加关注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近年来,国外为解决“幼小衔接”问题采取的举措以及我国的相关政策,对我们实际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但实际操作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现存问题 2.1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意识不足 目前环境下多数家长没有意识到, 在幼小衔接阶段中孩子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认为反正幼儿园会定制有关的教育策略, 自己只要确保孩子的充足营养、做好物质内容方面的准备就可以了。家长对此缺少足够的关注。经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家长对此一般持有几种不同态度,一是撒手不管,不管幼儿园还是学校,孩子有谁教育,谁就要负责。二是“这事问题不大”,以前没有这种教育方式时,孩子一样学习,也没发现有什么毛病。换句话说,换个新环境就是成年人也会不适应,没啥大不了,过些日子自然就好了。三是“大家都这样”,幼儿园学小学的学习内容多会一点肯定有好处,谁家都这样,你学的少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我也是为孩子的将来作打算。三种态度中尤其最后一种居多。这其中体现的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应试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