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说杭州话三部曲

学说杭州话三部曲

学说杭州话三部曲
学说杭州话三部曲

学说杭州话三部曲

一、了解杭州话的由来

公元1126年,金兵两次南下攻破了北宋都城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徽宗的儿子登基为高宗,但是仍然抵抗不住金兵连续南侵,只得逃到江南,最后定都临安(今杭州)。跟随高宗皇室南逃的有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优伶巨贾、能工巧匠和大批的平民百姓。后来客籍的北方人竟然超过了杭州本地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与人口的优势,以汴梁(今开封)为主的北方官话深深地影响了杭州土话。清朝时又有北方官兵驻扎杭州,与居民混居200多年。杭州话再次受北方话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与杭州本土话明显不同的语种。说官话也成了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于是大家争相模仿。原属吴语的杭州话,因受北方话的渗透失去了原有的特点。在语法、语音上都有了改变。在用字上,一般吴语中的“侬”,在杭州话中就变为“你”;“勿要”就说成“不要”;“小人”就说成“小伢儿”等。杭州话里的“儿”字特别多,如花儿、鸟儿、豆儿等等。这乃是学习模仿北方话儿化音的结果。但是又学不像,因为南方人的舌头不习惯发卷舌音。北方话的儿化音是把主字和儿化音融合发成一个音,到杭州人这里就拆成了两个音。比如把“花”发成“花”加上“儿”、把“鸟”发成“鸟”加上“儿”。可是北方话中有许多字是不用儿化音的,比如筷、鸭、梨、姑娘等等。杭州人却弄巧成拙,画蛇添足地一股脑儿加上“儿”,成了“筷儿”、“鸭儿”、“梨儿”、“姑娘儿”。杭州话于是成了本地话与北方话的“混血儿”。

二、杭州话VS普通话

都保持着杭州其实想到写杭州话也比较难下手,虽然杭州话有较厚的文化底蕴。由于吴越和南宋两朝在杭州建都,杭州话曾经有过“官话”的地位,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三言两拍”中就有许多杭州话。但是杭州话有好多“胎里疾”,一是地盘小,使用人口少,不能与沪、粤、川诸语种相匹。二是在形声上的缺失。好多杭州话口头上的常用词汇,如今只有审美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三是杭州话的流弊显而易见,创造力往往在亚文化上,是杭州小市民精神的暴露。而且,城市越开放越流动,高等文化程度的外来定居者越多,普通话作为强势语种的市场占有率越大,杭州话就越不入流。因此,杭州话应该随遇而安。当然,杭州话在北宋之前,基本上是以吴语为主,吴语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土越语音。就像我学说普通话,不经意间,总要漏出几句杭州方言出来。明代嘉靖年间的老杭州人田汝成,在他《西湖游览志余》的“委巷丛谈”中收集了不少这方面的文字,可惜,有不少的方言,至今已经绝迹。比如把“恰好”说成“木契”;“茄子”说成“落苏”;“虚伪”说成“楼头”;“邂逅”说成“豆凑”等等。这里,除了“豆凑”尚有可能是现在的杭州方言“豆进豆凑”的出处(仍需考证),其他已经无据可寻。由于在南宋时期时,杭州曾一度是南方的政治中心,所以不少的杭州方言,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汉语的书面语词,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没有一一收入。比如,形容人如潮流的“一曹一曹”的“曹”(要是换作“潮”,那是把人群的气势比作浪潮,与“群”的本义相去就远了)。比如,把煎好的中药倒在碗里叫“滗”;称绳子为“索儿”;称“借”为“假”;称“折”为“拗”;称“窄”为“狭”;称“冷”为“瀴ying”;称“淋雨”为“涿zhuo”;称小酌小饮为“渳mi”。翻翻古汉语,翻翻《集韵》杭州话在使用中的音、义、语境的准确程度,几乎连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都难以企及。此外,宋、明、清话本小说中的不少俚语俗言,往往也可以在杭州话里找到它们的遗留,比如“拐棒儿”、“敲板儿”、“没脚蟹”、“三不知头”、“皮外卵子”等等。还有一个在话本中使用得最频繁的词“恁地”,这个“恁地”,也就是现在市井口语中“什格的”原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早年的杭州方言,除了对官话书面文字的吸收以外,更多保留着的还是当时中原地带的市井佰坊的俚语。有人说正宗的杭州话在市郊留下一带,也有说在灵隐梅家坞一带。这有两方面,一是最早的杭州人确实在那一带生活过;二是那里的人一直以来也保留着一种“自说山话”的口音。这也说明,在杭州城里,也不是处处话的纯正。

三、杭州话对照表

杭州话词语丰富,随着普通话影响的扩大,杭州话词语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与变化,而其中仍有很大部分保持其地方语言变体的独立性,较为典型的词语有:

早上、早半日——上午日里——白天日中——中午晚快边儿——傍晚夜里头、晚上头——夜晚头毛——刚才葛毛——现在上毛、上毛子——前回旧年子——去年辰光、时光——时候豁闪——闪电落雨——下雨落雪——下雪雪烊得来——雪化了男人家——男人女人家——女人小伢儿——小孩子男伢儿——男孩子女伢儿——女孩子阿爸——父亲姆妈——母亲

爹爹——祖父

奶奶——祖母

阿哥——兄

阿弟——弟

阿姐——姐

阿妹——妹

伯伯——伯父

大姆妈——伯母

小伯伯——叔父

婶娘——叔母

娘舅——舅父

舅姆——舅母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老头儿——泛指老年男人;妻子对别人称自己的丈夫(限于中老年人) 丈人——岳父

丈姆娘——岳母

老倌——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那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郎中——多指中医师

烧饭师父、厨房师父——厨师、厨子

贼骨头——贼

跷拐儿——瘸子

喉咙——嗓子、喉

面孔——脸

额角头——额

鼻头——鼻子

眼乌珠——眼珠

头颈——脖子

手膀——胳膊

大脚膀——大腿

脚踝头——膝盖骨及其周围赤膊——光膀子

菜蔬——指下饭的菜

菜馒头——菜包子

肉馒头——肉包子

烧酒——白酒

老酒——黄酒

温吞水——温水

六谷——玉米

黄豆——大豆

番茄——西红柿

洋番薯——马铃薯、土豆沙核桃儿——山核桃

雄鸡——公鸡

婆鸡——母鸡

麻巧儿——麻雀

曲蟮——蚯蚓

胡蜂——马蜂

犭+活狲——猴子

弄堂——胡同

窗门——窗户

茅坑——厕所

天井——院子

扶梯——楼梯

抽斗——抽屉

戏文——戏剧

造话——假话

高头——上头

下底——下头

好看——美

难看——丑

土+奉(音近“风”)——骯髒薄(如:粥太薄)——稀

厚(如:粥太厚)——稠

壮(指动物)——肥

长(人长)——高

狭——窄

阔——宽

尽该、蛮蛮、木佬佬——很蹩脚、起泡、推板——差不乖——顽皮

吃力——累

发靥——可笑、好笑

难为情——害臊

滥滥湿——很湿

冰冰瀴——很凉

墨墨黑——漆黑

慢慢交——慢慢地

好好交——好好地

糊达达、糊里达喇——粘粘糊糊讨老婆——娶媳妇

嫁老公——出嫁

生病得来——病了

肚皮尸+查(音同查)——泻肚子发寒热——发虐疾

看医生、看毛病——看病捞痒——搔痒

做事体——干活儿

吃酒——喝酒

吃烟——抽烟

吃茶——喝茶

洗浴、汏浴——洗澡

倒霉——丢脸

寻事儿——找岔

闹架儿——吵架

拎起来——提起来

睏觉——睡觉

歇力——休息

耍子——玩儿

晓得——知道

有数——懂了

记牢——记住

粘牢——粘住

特为——故意

打呃得——打嗝

吃不落——不能胜任

摆、安、搁——放

用场——用处

跌了得来——遗失了

寻着得来——找到了

啥时光——什么时候

啥地方——什么地方

啥花头——什么花样,什么东西做啥——做什么

晏歇会——等会儿见

一毛、两毛——一次、两次

一道——一块儿

一床被——一条被

一部车——一辆车

一桄鱼——一条鱼

打一记——打一下

一滴滴——一点儿

一息息——一会儿

杀瘟猪一敲竹杠

毒头——指脾气古怪的人

瘟孙——指无用的人

吃相——谓态度,如“吃相难看”,即态度不好藤头——喻人固执己见,不可说服

勒格——形容善于挑剔的人,难与相处

汪颡——用以称蛮不讲理、态度凶恶的人

寿头——称不合时宜的人

枣儿瓜——喻不知好歹的人

别苗头——与人竞争,比高低

上轧头——喻遇棘手事,两面受挤

牵煞煞——谓忸妮作态,取悦于人(多指女性)

大青娘——少女的一种旧称

空老老——无事找事干,无话找话说

起搁头——作梗,或寻衅

木榔豆腐——从前指包头鱼头烧豆腐,现成为骂人很笨的意思

牵头皮——因某人或某事受牵连,被人背后议论

门分账——原指应得之分,后引申为指应做之事

半吊子——对某事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接口令——指回答别人说话的本领,如说:某人接口令好,即称赞该人答人之言敏捷而且得当

碰鼻头——指做事碰壁或寻人未遇

吃盾白儿——受人驳诘

桂花师傅——指初出茅庐、没有本事的师傅

头大心慌——指人自以为了不起

敲瓦片儿——指大家聚集吃饭,大家分摊出钱

碰头磕脑——做事不顺当,挫折多

三不知头——忽然之间,出其不意

挖脚底板一说别人以前不光彩的事

吃空心汤糊——比喻向别人许了愿而不能兑现

钉头碰铁头——比喻硬碰硬,互不相让

为好跌一跤——意谓出于好的愿望办了某事,不仅不被理解,反遭人怨回汤豆腐干——指人被辞退而复人

吃隔夜螺蛳——喻人说话哼嗦,纠缠不清

蚂蚁扛鲞头——比喻人多活少,许多人聚在一起做少量的工作

歪了头由自己说——意谓听不进意见,自以为是

常用杭州话与普通话对照表

常用杭州话与普通话对 照表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用杭州话与普通话对照表 早上、早半日——上午 日里——白天 日中——中午 晚快边儿——傍晚 夜里头、晚上头——夜晚 头毛——刚才 葛毛——现在 上毛、上毛子——前回 旧年子——去年 辰光、时光——时候 豁闪——闪电 落雨——下雨 落雪——下雪 雪烊得来——雪化了 男人家——男人 女人家——女人 小伢儿——小孩子 男伢儿——男孩子 女伢儿——女孩子 阿爸——父亲 姆妈——母亲 爹爹——祖父 奶奶——祖母 阿哥——兄 阿弟——弟 阿姐——姐 阿妹——妹 伯伯——伯父 大姆妈——伯母 小伯伯——叔父 婶娘——叔母 娘舅——舅父 舅姆——舅母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丈人——岳父 丈姆娘——岳母 郎中——多指中医师 烧饭师父、厨房师父——厨师、厨子贼骨头——贼 跷拐儿——瘸子 喉咙——嗓子、喉面孔——脸 额角头——额 鼻头——鼻子 眼乌珠——眼珠 头颈——脖子 手膀——胳膊 大脚膀——大腿 脚踝头——膝盖骨及其周围 赤膊——光膀子 菜蔬——指下饭的菜 菜馒头——菜包子 肉馒头——肉包子 烧酒——白酒 老酒——黄酒 温吞水——温水 六谷——玉米 黄豆——大豆 番茄——西红柿 洋番薯——马铃薯、土豆 沙核桃儿——山核桃 雄鸡——公鸡 婆鸡——母鸡 麻巧儿——麻雀 曲蟮——蚯蚓 胡蜂——马蜂 犭活狲——猴子 弄堂——胡同 窗门——窗户 茅坑——厕所 天井——院子 扶梯——楼梯 抽斗——抽屉 戏文——戏剧 造话——假话 高头——上头 下底——下头 好看——美 难看——丑 土奉(音近"风")——骨亢骨葬 薄(如:粥太薄)——稀 厚(如:粥太厚)——稠 壮(指动物)——肥 长(人长)——高 狭——窄 阔——宽 尽该、蛮蛮、木佬佬——很 蹩脚、起泡、推板——差 不乖——顽皮 吃力——累 发靥——可笑、好笑 难为情——害臊 滥滥湿——很湿 冰冰氵婴——很凉 墨墨黑——漆黑 慢慢交——慢慢地 好好交——好好地 糊达达、糊里达喇——粘粘糊糊 讨老婆——娶媳妇 嫁老公——出嫁 生病得来——病了 肚皮层(音同查)——泻肚子 发寒热——发虐疾 看医生、看毛病——看病 捞痒——搔痒 做事体——干活儿 吃酒——喝酒 吃烟——抽烟 吃茶——喝茶 洗浴、氵大浴——洗澡 倒霉——丢脸 寻事儿——找岔 闹架儿——吵架 拎起来——提起来 目困觉——睡觉 歇力——休息 耍子——玩儿 晓得——知道 有数——懂了 记牢——记住 粘牢——粘住 特为——故意 打呃得——打嗝 吃不落——不能胜任 摆、安、搁——放

《现代汉语》(周一民版)简答题汇总

《现代汉语》(周一民版)简答题汇总 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引论 1.语言是什么?语言和文字是一回事吗? 2.口语和书面语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3.语言符号具有哪些性质?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什么现象? 4.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哪些语系?我国的语言分为哪些语系?汉语属于什么语系? 5.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有哪些门类? 6.汉语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和汉语有同源关系的有哪些语族?汉藏语系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7.汉语的历史可以分成哪几个时期? 8.汉语对世界语言产生过哪些影响?为什么说汉语是一种具有很强适应性和包容性的语言? 9.有人说“21世纪是汉语的世纪”,谈谈你的看法。 10.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分为哪三门学问?今天的汉语言文字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11.现代汉语有哪两种含义? 12.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解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 第二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1.什么是共同语?什么是方言?共同语和方言二者是什么关系? 2.汉语在历史上出现过哪几种共同语?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两个来源是什么? 4.简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 5.现代汉语有哪些方言,各方言以什么话为代表?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6.兰州话、蚌埠话、杭州话、建瓯话、海口话各属于哪一种方言? 7.举例说明什么是方言岛现象。 第三节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1.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规范化?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3.现代汉语为什么要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4.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个标准? 5.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消除哪些不必要的顾虑? 6.20世纪50年代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是什么? 7.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 8.《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通用语言文字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9.国家在普及提高普通话方面有什么重大的措施? 10.什么是规范汉字?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什么?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表现?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1.什么是语音?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语音的四要素?他们各是由什么决定的?在普通话中起什么作用? 3.声音的音色是有哪几个方面决定的? 4.画一个发音器官示意图,在上面标出发音器官各个部位的名称。

萧山话简介

萧山话简介 据《萧山县志》,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萧山话,有临绍小片鼻化韵丰富的特点,除萧山话外,临绍小片还包括临安、绍兴、诸暨、余姚等地的方言。萧山话以原萧山长河一带(现杭州市滨江区)语音为标准。 语音 萧山话有29个声母,45个韵母,8个声调。现在单个字读6个调的较为普遍,读8个调的人已较少。 表一:萧山话声母 塞音p p’ b d t t’ g k k’ 塞擦音dz ts ts’ d?t?t?’ ? 擦音v f z s ??h 鼻音m n ?? 边音l ? 表二:萧山话声调 声调(一)8个调声调(二)6个调 调类调值调类调值 阴平445 平声445 阴上44 阳平23 上声13 阳上13 阴去53 阴去53 阳去31 阳去31 阴入 5 阴入 5 阳入 2 阳入 2 词汇 萧山方言词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普通话同形同义的词,如“太阳”“风”“山”等;第二类是与普通话同形异义的词,如“顺手”(右手)等;第三类是普通话里不见或偶见,而在萧山话里常用的词,如雪雹子”(冰雹),“年脚边”(年底)等。 人称代词:萧山话的人称代词是由韵母的曲折变化构成复数,单、复数的形态变化显得较为规则。 形容词:萧山方言中AAB式重叠式形容词在口语中使用很普遍。 2萧山话历史 吴语是汉语历史最为悠久的方言,其祖语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上层人士习用的汉语方言。现代的吴语,仍然保存着一些在多数现代汉语方言中已经消失的古汉语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保持了浊音和清音声母的分别,所谓“浊音”,现在吴语中的“浊音”包括“清音浊流”(分布在北部吴语区)和“真”浊音(分布在浙南)。浊音的发音需要振动声带,比如英语中的b、d、g、z都是和吴语一样的浊音,普通话的b、d、g、z则是清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萧山人学普通话特别难的原因之一,但是方言有方言的优势,有他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萧山方言,他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特点,这对我们学习古汉语知识有相当大的帮助。萧山方言不仅与古汉语有联系,与现代汉语也有相同之处。萧山话中的“何”(hò)无论是代人、物、事、空间,原因、目的、行为等,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除语音外,语义与语法结构可以说是能基本对应,没有多大的差别,只有语调有点有不同。 萧山话流行的地域不小,萧山话在浙北、萧绍平原地区都能听懂,北至上海,南到诸暨,东

上海话学习3(2011整理版)

普通话和吴语读音对照表 1, 本篇中“”用在古“日”母的文读上,读音和“”一致。 2, 本篇中凡“”类,主要是古“澄、床(崇)、从、神(船)”母字,浙北方言及旧上海话中相当“[dz]”,苏南方言及现上海话中相当“[z]”。(“澄、床、神”母,古为塞擦音,普通话中部分归入塞音声母(sh),相反部分古塞音声母“禅”母归入塞擦音声母(ch)。) 3,本篇尖团音是分开的,即“”声母的启齿呼、撮口呼(以i ,u(ü)为介音者和韵母者),实际读音相当“”。 4,本篇标为“”声母者,是古“匣[?n ]”的齐、嘬部分,吴语原来读为“[j ?n ]”声母;现受普通话影响向“[?]”发展。(字母“j ”在德语中读为“[j]”)但是有部分字读音相对固定,所以人标为“”声母,如“现”等。 5,本篇标为“”声母的齐、嘬(以i ,u(ü)为介音者和韵母者)部分,因苏南方言“[dz]、[z]”不分,故原上海话读音相当“[zi]→[?i]”;现受普通话和浙北方言影响向“[d ? ]”发展。 6,上海话中“”韵可以相互转读,本篇按照苏州话分开。 7,上海话中“”韵部分字,可以相互转读。本文中按照普通话归属于“(iong)和(un)”分开。 8,上海话“”行声母本来不分“开口呼”和“合口呼”(“双、桑”同音);受普通话影响,“合口呼”以一种文读形式出现(“双”读为),这有利于减少同音字。 9,另外,(e,eu)韵对应普通话(an)韵的字(古“寒、山”韵),在浙北方言中分属于(aign,eugn)韵;(-y)韵对应普通话(u,ui)韵的字(部分(-i)韵,古“鱼”韵,都是翘舌音声母),在苏南方言中属于(-uy)韵。 10,本篇中阳平声、阳仄声未区分开,可以根据普通话的声调分开。 11,吴语比较符合古汉语声韵结构,故而生辟字基本可以根据《说文解字》和《切韵》拼出读法。 12,为便于在电脑中检索,本文不用“(ü)”的注音方式。(u)相当于普通话(ü)。 A (a-):阿:。 啊:。 (a/):嗄(里):。 啊:。 (a\/):啊:。 (a\):啊:。 (ai-):哀:。 哎:。 唉:。 埃:。 挨:。 (ai/):挨(捱)~ 辰光;~打。 癌:。 皑:。 (ai\/):矮:。 蔼:。 霭:。 (ai\):艾:。 唉:。 爱:。 暧:。 叆:。 隘:。 碍:。 (an-):安:。 鞍:。 氨:。 鹌:。 庵:。 谙:。 (an\/):俺(阿拉: )。 铵:。 (an\):按:。 案:。 胺:。 岸:。 暗:。 黯:。 (ang-):肮:。 (ang/):昂:。 (ang\):盎:。 (ao-):凹:。 熬:。 (ao/):熬:。 敖:。 遨:。 嗷:。 螯:。 鳌:。 翱:。 鏖:。 (ao\/):袄:。 拗:。 媪:。 (ao\):傲:。 奥:。 澳:。 懊:。 拗:。 B (ba-):捌:。 八:。 叭:。 朳:。 巴:白读;文读。 吧:。 芭:白读;文读芭(蕾)。

杭州话对照表

早上、早半日——上午 日里——白天 日中——中午 晚快边儿——傍晚 夜里头、晚上头——夜晚 头毛——刚才 葛毛——现在 上毛、上毛子——前回 旧年子——去年 辰光、时光——时候 豁闪——闪电 落雨——下雨 落雪——下雪 雪烊得来——雪化了 男人家——男人 女人家——女人 小伢儿——小孩子 男伢儿——男孩子 女伢儿——女孩子 阿爸——父亲 姆妈——母亲 爹爹——祖父 奶奶——祖母 阿哥——兄 阿弟——弟 阿姐——姐 阿妹——妹 伯伯——伯父 大姆妈——伯母 小伯伯——叔父 婶娘——叔母 娘舅——舅父 舅姆——舅母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老头儿——泛指老年男人;妻子对别人称自己的丈夫(限于中老年人) 丈人——岳父 丈姆娘——岳母 老倌——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那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郎中——多指中医师 烧饭师父、厨房师父——厨师、厨子 贼骨头——贼 跷拐儿——瘸子 喉咙——嗓子、喉 面孔——脸 额角头——额 鼻头——鼻子 眼乌珠——眼珠 头颈——脖子 手膀——胳膊 大脚膀——大腿 脚踝头——膝盖骨及其周围 赤膊——光膀子 菜蔬——指下饭的菜 菜馒头——菜包子 肉馒头——肉包子 烧酒——白酒 老酒——黄酒 温吞水——温水 六谷——玉米 黄豆——大豆 番茄——西红柿 洋番薯——马铃薯、土豆 沙核桃儿——山核桃 雄鸡——公鸡 婆鸡——母鸡 麻巧儿——麻雀 曲蟮——蚯蚓 胡蜂——马蜂 犭+活狲——猴子 弄堂——胡同 窗门——窗户 茅坑——厕所 天井——院子 扶梯——楼梯 抽斗——抽屉

戏文——戏剧 造话——假话 高头——上头 下底——下头 好看——美 难看——丑 土+奉(音近“风”)——骯髒 薄(如:粥太薄)——稀 厚(如:粥太厚)——稠 壮(指动物)——肥 长(人长)——高 狭——窄 阔——宽 尽该、蛮蛮、木佬佬——很 蹩脚、起泡、推板——差 不乖——顽皮 吃力——累 发靥——可笑、好笑 难为情——害臊 滥滥湿——很湿 冰冰瀴——很凉 墨墨黑——漆黑 慢慢交——慢慢地 好好交——好好地 糊达达、糊里达喇——粘粘糊糊 讨老婆——娶媳妇 嫁老公——出嫁 生病得来——病了 肚皮尸+查(音同查)——泻肚子 发寒热——发虐疾 看医生、看毛病——看病 捞痒——搔痒 做事体——干活儿 吃酒——喝酒 吃烟——抽烟 吃茶——喝茶 洗浴、汏浴——洗澡 倒霉——丢脸 寻事儿——找岔 闹架儿——吵架 拎起来——提起来 睏觉——睡觉 歇力——休息 耍子——玩儿 晓得——知道 有数——懂了 记牢——记住 粘牢——粘住 特为——故意 打呃得——打嗝 吃不落——不能胜任 摆、安、搁——放 用场——用处 跌了得来——遗失了 寻着得来——找到了 啥时光——什么时候 啥地方——什么地方 啥花头——什么花样,什么东西 做啥——做什么 晏歇会——等会儿见 一毛、两毛——一次、两次 一道——一块儿 一床被——一条被 一部车——一辆车 一桄鱼——一条鱼 打一记——打一下 一滴滴——一点儿 一息息——一会儿 杀瘟猪一敲竹杠 毒头——指脾气古怪的人 瘟孙——指无用的人 吃相——谓态度,如“吃相难看”,即态度不好藤头——喻人固执己见,不可说服 勒格——形容善于挑剔的人,难与相处 汪颡——用以称蛮不讲理、态度凶恶的人 寿头——称不合时宜的人

常用杭州话与普通话对照表

常用杭州话与普通话对照表 早上、早半日——上午 日里——白天 日中——中午 晚快边儿——傍晚 夜里头、晚上头——夜晚 头毛——刚才 葛毛——现在 上毛、上毛子——前回 旧年子——去年 辰光、时光——时候 豁闪——闪电 落雨——下雨 落雪——下雪 雪烊得来——雪化了 男人家——男人 女人家——女人 小伢儿——小孩子 男伢儿——男孩子 女伢儿——女孩子 阿爸——父亲 姆妈——母亲 爹爹——祖父 奶奶——祖母 阿哥——兄 阿弟——弟 阿姐——姐 阿妹——妹 伯伯——伯父 大姆妈——伯母 小伯伯——叔父 婶娘——叔母 娘舅——舅父 舅姆——舅母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丈人——岳父 丈姆娘——岳母 郎中——多指中医师 烧饭师父、厨房师父——厨师、厨子贼骨头——贼 跷拐儿——瘸子 喉咙——嗓子、喉 面孔——脸额角头——额 鼻头——鼻子 眼乌珠——眼珠 头颈——脖子 手膀——胳膊 大脚膀——大腿 脚踝头——膝盖骨及其周围 赤膊——光膀子 菜蔬——指下饭的菜 菜馒头——菜包子 肉馒头——肉包子 烧酒——白酒 老酒——黄酒 温吞水——温水 六谷——玉米 黄豆——大豆 番茄——西红柿 洋番薯——马铃薯、土豆 沙核桃儿——山核桃 雄鸡——公鸡 婆鸡——母鸡 麻巧儿——麻雀 曲蟮——蚯蚓 胡蜂——马蜂 犭活狲——猴子 弄堂——胡同 窗门——窗户 茅坑——厕所 天井——院子 扶梯——楼梯 抽斗——抽屉 戏文——戏剧 造话——假话 高头——上头 下底——下头 好看——美 难看——丑 土奉(音近"风")——骨亢骨葬 薄(如:粥太薄)——稀 厚(如:粥太厚)——稠 壮(指动物)——肥 长(人长)——高 狭——窄 阔——宽 尽该、蛮蛮、木佬佬——很 蹩脚、起泡、推板——差 不乖——顽皮 吃力——累 发靥——可笑、好笑 难为情——害臊 滥滥湿——很湿 冰冰氵婴——很凉 墨墨黑——漆黑 慢慢交——慢慢地 好好交——好好地 糊达达、糊里达喇——粘粘糊糊 讨老婆——娶媳妇 嫁老公——出嫁 生病得来——病了 肚皮层(音同查)——泻肚子 发寒热——发虐疾 看医生、看毛病——看病 捞痒——搔痒 做事体——干活儿 吃酒——喝酒 吃烟——抽烟 吃茶——喝茶 洗浴、氵大浴——洗澡 倒霉——丢脸 寻事儿——找岔 闹架儿——吵架 拎起来——提起来 目困觉——睡觉 歇力——休息 耍子——玩儿 晓得——知道 有数——懂了 记牢——记住 粘牢——粘住 特为——故意 打呃得——打嗝 吃不落——不能胜任 摆、安、搁——放 用场——用处 跌了得来——遗失了 寻着得来——找到了

上海方言

上海方言 门槛精 MONKEY,英语“猴子”加上汉语词根“精”,猴子精,引申为聪明的、精明的,构成典型的洋泾浜英语。其构词法得基本规则,就是英语读音的中文译名,再加上一个汉语词根。其它与此均可依次类推。 赤佬 CHEAT,欺骗,和中文“佬”的混生词语,一个鲁迅时代最流行的洋泾浜俚语。 小(老)开 小(老)KITE,大小“骗子”之意,以后引申为对有钱人的泛称。 戆大 GANDER,傻瓜,呆鹅,糊涂虫,引申为受骗者,现被北方人读作“港都”。 混枪势 “混CHANCE”,CHANCE,机会,混枪势就是混机会,也引申为浑水摸鱼,等等。 发嗲 “发DEAR”,DEAR,亲爱的,可爱的,引申为娇柔的,撒娇的,媚态万千的。

轧朋友 "GET朋友",GET,搞,得到。搞女人,结交异性。“轧”是一个普遍运用的动词,可以进行各种自由组合,如“轧闹猛”(凑热闹)。拉三 LASSIE,少女,情侣,引申为妓女、卖淫者或生活不检点的青年女子。慕客 MUG,流氓,引申为嫖客。 大班 大BANKER,大银行家,引申为大老板、富豪。 退灶私 "退JUICE",JUICE为油水和钱财,“退JUICE”的本义,是流氓退还敲诈得来的油水与钱财,后引申为丢脸、失面子。 克拉 COLOUR,色彩,引申为时髦的、衣着光鲜的,现仅由于形容上海老小资――“老克拉”(又记为“老克腊”) 接(划)领子 "接LEADS",LEADS,LEAD的复数形式,意为提示,暗示,线索。接LEAD,即得到暗示或暗示(“划”为上海方言,意为给出、抛出)。着台型 (衣)着DASHING,DASHING本义指穿着打扮很漂亮,后引申为出风头、自我表现,自我炫耀等。 落佻

常用杭州话与普通话对照表

精心整理 常用杭州话与普通话对照表 早上、早半日——上午 日里——白天 日中——中午 晚快边儿——傍晚 夜里头、晚上头——夜晚 头毛——刚才 葛毛——现在 旧年子豁闪——落雨——落雪——雪烊得来男人家女人家小伢儿男伢儿女伢儿阿爸——姆妈——爹爹——奶奶——阿哥——阿弟——阿姐——阿妹——伯伯——大姆妈小伯伯婶娘——娘舅——舅姆——舅母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丈人——岳父 丈姆娘——岳母 郎中——多指中医师 烧饭师父、厨房师父——厨师、厨子 贼骨头——贼 跷拐儿——瘸子 喉咙——嗓子、喉 面孔——脸 额角头——额 鼻头——鼻子 眼乌珠——眼珠 头颈——脖子 手膀——胳膊 大脚膀——大腿 戏文——戏剧 造话——假话 高头——上头 下底——下头 好看——美 难看——丑 土奉(音近"风")——骨亢骨葬 薄(如:粥太薄)——稀 厚(如:粥太厚)——稠 壮(指动物)——肥 长(人长)——高 狭——窄 阔——宽 尽该、蛮蛮、木佬佬——很 蹩脚、起泡、推板——差 不乖——顽皮 吃力——累 歇力——休息 耍子——玩儿 晓得——知道 有数——懂了 记牢——记住 粘牢——粘住 特为——故意 打呃得——打嗝 吃不落——不能胜任 摆、安、搁——放

用场——用处 跌了得来——遗失了 寻着得来——找到了 啥时光——什么时候 啥地方——什么地方 啥花头——什么花样,什么东西做啥——做什么 晏歇会——等会儿见 一毛、两毛——一次、两次 一道——一块儿 一床被——一条被一部车——一辆车 一桄鱼——一条鱼 打一记——打一下 一滴滴——一点儿 一息息——一会儿 杀瘟猪一敲竹杠 吃盾白儿——受人驳诘 毒头——指脾气古怪的人 瘟孙——指无用的人 寿头——称不合时宜的人 枣儿瓜——喻不知好歹的人 别苗头——与人竞争,比高低 上轧头——喻遇棘手事,两面受挤 大青娘——少女的一种旧称 空老老——无事找事干,无话找话说 起搁头——作梗,或寻衅 藤头——喻人固执己见,不可说服 勒格——形容善于挑剔的人,难与相处 半吊子——对某事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头大心慌——指人自以为了不起 碰鼻头 桂花师傅 汪颡—— 牵头皮 门分账 敲瓦片儿 碰头磕脑 三不知头) 吃相—— 牵煞煞 接口令

上海话与普通话对照表

上海话与普通话对照表! zz 2008-11-16 11:19 | ( 分类 : 默认分类 ) 上海方言 ---------- 发音 --------- 意思 人称 吾 WU 我 阿拉 ALA 我们 侬 NONG 你 那 NA 你们 伊 YI 他 一拉 YILA 他们 拧 NING 人 撒拧 SANIN G 谁 呀 YA 爸爸 娘 NIAN G 妈妈 泥子 NIZI 儿子 女恩 NVEN 女儿 代词 个饿 GEE 这个 艾饿 AIE 那个 啊里只 ALIZE 哪个 啊里的 ALIDE 哪里 时间 捏里 NIELI 白天 呀到 YADAO 晚上 今朝 JINZAO 今天(明天就不用翻译了 吧) 辰光 SENGGUA NG 时间 日常用语 哪能 NANENG 想怎么样 侬想哪能 你想怎么样(打架前的起手技能 ~~ ) 晓得 XIAODE 知道 拧得 NINGDE 认识 做撒 ZUSA 干什么

错气CUQI 讨厌 泥心NIXIN 恶心 哦错OCUO 脏 清爽QINGSANG 干净 ** CENA **# ¥% (请尽量少用)老卵LOLV 牛,很牛

结棍 JIEGUN 厉害 困高 KUNGAO 睡觉 刚 GANG 讲、说 表 VIAO 不要 伐 FE 不(在句末出现为语气词 “吗”) 伐来塞 FELAISAI 不行 躺伐老 TANGFELAO 受不了 十三点 SESANDI 脑子有问题的人 饿 E 的(在句末出现为语气 词) 马相 MAXIANGHA O 外表 嗲 DIA 怎么翻译呢?就是形容 “好、棒 ” 要是 YAOSHI 如果 么 ME 没 小** BIYANG 很没腔调的小子(贬 义) 老** LAOBIYANG 很有腔调的老男人(褒 义) 闹 NAO 语气词无意义 叉头 CATOU 出租车 眼乌子 。。。 眼睛 噶三胡 GASANHU 聊天 了 LE 在 拉刚 LAGANG 瞎说 哈七吧得 HAQIBADE 胡说八道 西 XI 死 赤老 CHILAO 鬼 句 JU 同上 铃子 LINGZI 暗示(名词) 花铃子 HUALINGZI 暗示(动词) 接铃子 JIELINGZI 明白对方暗示的意思 拎不清 LINGBUQIN G 不识抬举 捣糨糊 JIANGHU 。。。这个有难度,就是不好好做事,瞎 搞。 哈来来 HALAILAI 做事情不计后果(捣糨糊是 ER ,哈来来是 EST ) 王撕王 WANGSIWA NG 不要命了 搓 CU 嘲笑 搓女拧 CUNVNING 追女孩子 -- │ 搓进 CUOJIN 追到手 │-- (3 连 招) 弄特 NONGTE 干掉 ------ │ 吃桑活 QIOSANGH UO 被别人揍了(连招的 后果)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江山话第一,老铁没毛病!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江山话第一,老铁没毛病! 关于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的争论从好几年前就开 始了,万千网友经过无数论战,得出了江山话、双峰话、运城话、高淳话、温州话,共同排名第一的无奈结果。直到度娘收录“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词条,确定了江山话和温州话并列第一。当然,争论从未停止过。 排名第一:江山话难懂指数:10 颗星 江山话是指浙江省衢州江山市的方言,此外福建省浦城 县部分人使用,是吴语的一种,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与普通话不能进行直接交流。江山话词汇丰富,表现力极强,能表达许多普通话难以表达的意思,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与普通话、与其他方言不同的语音体系,这套语音体系基本接近中古汉语的语音体系,它的声母可以说与中古汉语基本相同,韵母相同的也很多,声调完全一样,所保留的入声字也基本相同。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江山属于吴地,受吴语的影响 分大,其中夹杂了许多吴音。还有,江山的人口主要迁移于北方,因此在语音上还受到不同时期汉语共同语的影响。 首江山话唱的歌~~体会下江山话的博大精深。 排并列第一:温州话难懂指数:10 颗星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是天不怕地不 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这里所说的鬼话并不是侮辱温州人的意思,据说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部队相互之间联系由于保密需要,都是派两个温州人,进行电话或者步话机联系,而日本鬼子的情报部门,总是也翻译不出这发音极其复杂的

温州话,可以说当时的温州人就像美国大片中的风语者样,为抗战胜利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说鬼话并不是说温州人说的话是鬼话,而是日本鬼子听不懂的话。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温州话有多么难懂。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福建, 广东海陆丰地区、潮汕地区,台湾等,潮州话跟温州话是公认最难听懂的方言,估计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就是在这些地 区待上一辈子都可能都听不懂闽南话,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么来的,闽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我们最熟悉的该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句歌词了。 爱拼才会赢》 排名第三:广州话(粤语)

2018年[推普周]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100题---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100题(答案) 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由江泽民主席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C 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B 。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 。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标准文字 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 A.义务B.权利C.责任 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B。 A.便利B.条件C.培训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C 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教育行政部门C.有关部门 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C。 A.法制建设B.现代化建设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B的组织和个人。 A.重大贡献B.突出贡献C.特殊贡献 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 B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B.发展C.使用和发展 1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 A 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B.宪法C.民族区域自治法 11.国家机关以B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中文 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 B 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 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C 。 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C.规范和标准 1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B批准。 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C.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 15.公共服务行业以A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常用汉字 16.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 A 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B.当地方言C.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17.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 C 。 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范汉字 18.B在需要使用方言时可以使用方言。 A.各种艺术形式B.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C.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 19.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C 。 A.繁体字B.异体字C,繁体字、异体字 2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A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VIP专享]杭州话学习宝典

杭州话学习宝典 杭州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吴语的一般特征,但受官话的影响很大,其人称代词、名词等中的官话成分相当大,成为吴语中的“异类”。杭州话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区和杭州近郊,不包括杭州远郊以及新近并入的萧山、余杭两区。保守估计,中国以杭州话为母语的人口在120 万~150万之间。三种城区话:属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特点:说话加个“儿”字北郊话:属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特点:湖、河分不清南郊话: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特点:说话鼻音比上述两片重。 贱儿饭 —— 蹭吃别苗头 —— 与人竞争,比高低 吃相 —— 谓态度,如“吃相难看”,即态度不好 毒头 —— 脾气古怪的人杀猪 —— 敲竹杠 一息息 —— 一会儿一滴滴 —— 一点儿 晏歇会 —— 等会儿见吃不落 —— 不能胜任 打呃得 —— 打嗝特为 —— 故意 有数 —— 懂了耍子 —— 玩儿 歇力 —— 休息困觉 —— 睡觉 寻事儿 —— 找岔糊达达、糊里达喇 —— 粘粘糊糊墨墨黑 —— 漆黑冰冰溲 —— 很凉

滥滥湿 —— 很湿发靥 —— 可笑、好笑 麻巧儿 —— 麻雀钉头碰铁头 —— 比喻硬碰硬,互不相让 为好跌一跤 —— 意谓出于好的愿望办了某事,不仅不被理解,反遭人怨回汤豆腐干 —— 指人被辞退而复人 吃隔夜螺蛳 —— 喻人说话罗嗦,纠缠不清 蚂蚁扛鲞头—— 比喻人多活少,许多人聚在一起做少量的工作 歪了头由自己说 —— 意谓听不进意见,自以为是 高头 —— 上头造话 —— 假话 抽斗 —— 抽屉天井 —— 院子 弄堂 —— 胡同曲蟮 —— 蚯蚓 沙核桃儿 —— 山核桃温吞水 —— 温水 赤膊 —— 光膀子大脚膀 —— 大腿 手膀 —— 胳膊眼乌珠 —— 眼珠 额角头 —— 额跷拐儿 —— 瘸子 贼骨头 —— 贼郎中 —— 多指中医师 老倌—— 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那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 奶奶 —— 祖母爹爹 —— 祖父 姆妈 —— 母亲阿爸 —— 父亲 落雪 —— 下雪落雨 —— 下雨

常用杭州话与普通话对照表

常用杭州话与普通话对照表 早上、早半日一一上午 日里一一白天日中——中午晚快边儿一一傍晚夜里头、晚上头一一夜晚头毛一一刚才葛毛一一现在上毛、上毛子一一前回旧年子一一去年辰光、时光 ----- 时候 豁闪一一闪电落雨下雨 落雪一一下雪雪烊得来一一雪化了男人家一一男人女人家——女人小伢儿——小孩子男伢儿一一男孩子女伢儿——女孩子阿爸一一父亲姆妈一一母亲爹爹一一祖父奶奶一一祖母阿哥一一兄阿弟一一弟阿姐一一姐阿妹——妹伯伯一一伯父大姆妈一一伯母小伯伯一一叔父婶娘叔母娘舅一一舅父舅姆一一舅母老公——丈夫老婆一一妻子丈人一一岳父丈姆娘一一岳母郎中一一多指中医师烧饭师父、厨房师父一一厨师、厨子贼骨头一一贼跷拐儿瘸子喉咙一一嗓子、喉面孔一一脸额角头一一额 鼻头一一鼻子眼乌珠眼珠头颈一 一脖子手膀一一胳膊大脚膀——大腿脚踝头一一膝盖骨及其周围赤膊一一光膀子菜蔬一一指下饭的菜菜馒头一一菜包子肉馒头——肉包子 烧酒——白酒老酒一一黄酒温吞水 --------- 温水 六谷玉米黄豆一一大豆番茄西红柿 洋番薯一一马铃薯、土豆沙核桃儿——山核桃雄鸡一一公鸡婆鸡一一母鸡麻巧儿麻雀曲蟮蚯蚓胡蜂——马蜂犭活狲一一猴子弄堂一一胡同窗门窗户茅坑厕所天井一 一院子扶梯一一楼梯抽斗——抽屉戏文戏剧造话一一假话高头上头下底一一下头好看一一美难看一一丑 土奉(音近"风”)一一骨亢骨葬 薄(如:粥太薄)稀 厚(如:粥太厚)一一稠壮(指动物)一一肥长(人长)高狭一一窄阔宽 尽该、蛮蛮、木佬佬一一很蹩脚、起泡、推板一一差不乖顽皮 吃力累 发靥一一可笑、好笑 难为情一一害臊滥滥湿一一很湿冰冰氵婴一一很凉墨墨黑一一漆黑慢慢交慢慢地 好好交一一好好地糊达达、糊里达喇一一粘粘糊糊讨老婆一一娶媳妇 嫁老公出嫁生病得来病了 肚皮层(音同查)――泻肚子发寒热一一发虐疾看医生、看毛病 看病 捞痒一一搔痒 做事体一一干活儿 吃酒——喝酒吃烟——抽烟吃茶喝茶洗浴、氵大浴一一洗澡倒霉--- 丢脸 寻事儿找岔闹架儿一一吵架拎起来一一提起来目困觉睡觉歇力休息耍子一一玩儿晓得一一知道有数一一,懂了记牢一一记住粘牢——粘住特为故意打呃得打嗝吃不落一一不能胜任摆、安、搁一一放用场——用处跌了得来一一遗失了寻着得来找到了 啥时光一一什么时候啥地方——什么地方啥花头一一什么花样,什么东西

上海话对照表

. ---------意思上海方言----------发音 人称我WU吾我们阿拉ALA 你NONG侬你们NA那 他YI伊 他们YILA一拉 NING人拧 撒拧谁SANING 爸爸呀YA NIANG娘妈妈儿子NIZI泥子 女恩女儿NVEN 代词这个GEE个饿 艾饿那个AIE 哪个啊里只ALIZE ALIDE啊里的哪里 时间 NIELI白天捏里呀到YADAO晚上今天(明天就不用翻译了吧)JINZAO今朝辰光时间SENGGUANG 日常用语 想怎么样NANENG哪能 你想怎么样(打架前的起手技能侬想哪能~~) 知道晓得XIAODE 认识NINGDE拧得做撒ZUSA干什么 讨厌CUQI错气 恶心NIXIN泥心 脏哦错OCUO 清爽干净QINGSANG CENA%**(请尽量少用)¥**#老卵牛,很牛LOLV 厉害结棍JIEGUN 困高睡觉KUNGAO .' . 讲、说GANG刚 不要VIAO表

吗”)不(在句末出现为语气词“FE伐不行FELAISAI伐来塞 受不了TANGFELAO躺伐老 脑子有问题的人SESANDI十三点 的(在句末出现为语气词)饿E 外表MAXIANGHAO马相 怎么翻译呢?就是形容“好、棒”DIA嗲 YAOSHI如果要是 没么ME 小**BIYANG很没腔调的小子(贬义)很有腔调的老男人(褒义)**老LAOBIYANG 语气词无意义闹NAO 出租车叉头CATOU 眼睛。。。眼乌子 聊天噶三胡GASANHU 在LE了 瞎说拉刚LAGANG哈七吧得HAQIBADE胡说八道 死西XI 鬼赤老CHILAO 同上句JU 铃子LINGZI暗示(名词) 暗示(动词)HUALINGZI花铃子 接铃子JIELINGZI明白对方暗示的意思 LINGBUQING不识抬举拎不清 JIANGHU捣糨糊。。。这个有难度,就是不好好做事,瞎搞。做事情不计后果(捣糨糊是ER,哈来来是HALAILAI EST )哈来来王撕王WANGSIWANG不要命了 CU嘲笑搓 追女孩子--│CUNVNING搓女拧 3│--(连招)追到手CUOJIN搓进 │弄特NONGTE干掉------吃桑活QIOSANGHUO被别人揍了(连招的后果)工作,做事情(名词)桑活SANGHUO拍马屁PMP MPMP猛拍马屁 拼命拍马屁PMPMP 杠头就是冲头,出头鸟GANGDOU 自己去做冲头顶杠头DINGGANGDOU SEYI色一舒服、爽 ---心里挖色心情郁闷 .' . 天气闷热潮湿天气厚司--- 号头--月 刚总滑子--锅 找死寻西- 讨打吃生活- 1 VOL

常用杭州话与普通话对照表

. 常用杭州话与普通话对照表 早上、早半日——上午 日里——白天 日中——中午 晚快边儿——傍晚 夜里头、晚上头——夜晚 头毛——刚才 葛毛——现在 上毛、上毛子——前回 旧年子——去年 辰光、时光——时候 豁闪——闪电 落雨——下雨 落雪——下雪 雪烊得来——雪化了 男人家——男人 女人家——女人 小伢儿——小孩子 男伢儿——男孩子 女伢儿——女孩子 阿爸——父亲 姆妈——母亲 爹爹——祖父 奶奶——祖母 阿哥——兄 阿弟——弟 阿姐——姐 阿妹——妹 伯伯——伯父 大姆妈——伯母 小伯伯——叔父 婶娘——叔母 娘舅——舅父 舅姆——舅母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丈人——岳父 丈姆娘——岳母 郎中——多指中医师 烧饭师父、厨房师父——厨师、厨子贼骨头——贼 跷拐儿——瘸子 喉咙——嗓子、喉 面孔——脸 额角头——额鼻头——鼻子 眼乌珠——眼珠 头颈——脖子 手膀——胳膊 大脚膀——大腿 脚踝头——膝盖骨及其周围 赤膊——光膀子 菜蔬——指下饭的菜 菜馒头——菜包子 肉馒头——肉包子 烧酒——白酒 老酒——黄酒 温吞水——温水 六谷——玉米 黄豆——大豆 番茄——西红柿 洋番薯——马铃薯、土豆 沙核桃儿——山核桃 雄鸡——公鸡 婆鸡——母鸡 麻巧儿——麻雀 曲蟮——蚯蚓 胡蜂——马蜂 犭活狲——猴子 弄堂——胡同 窗门——窗户 茅坑——厕所 天井——院子 扶梯——楼梯 抽斗——抽屉 戏文——戏剧 造话——假话 高头——上头 下底——下头 好看——美 难看——丑 土奉(音近"风")——骨亢骨葬 薄(如:粥太薄)——稀 厚(如:粥太厚)——稠 壮(指动物)——肥 长(人长)——高 狭——窄 阔——宽 尽该、蛮蛮、木佬佬——很 蹩脚、起泡、推板——差 不乖——顽皮 吃力——累 发靥——可笑、好笑 难为情——害臊 滥滥湿——很湿 冰冰氵婴——很凉 墨墨黑——漆黑 慢慢交——慢慢地 好好交——好好地 糊达达、糊里达喇——粘粘糊糊 讨老婆——娶媳妇 嫁老公——出嫁 生病得来——病了 肚皮层(音同查)——泻肚子 发寒热——发虐疾 看医生、看毛病——看病 捞痒——搔痒 做事体——干活儿 吃酒——喝酒 吃烟——抽烟 吃茶——喝茶 洗浴、氵大浴——洗澡 倒霉——丢脸 寻事儿——找岔 闹架儿——吵架 拎起来——提起来 目困觉——睡觉 歇力——休息 耍子——玩儿 晓得——知道 有数——懂了 记牢——记住 粘牢——粘住 特为——故意 打呃得——打嗝 吃不落——不能胜任 摆、安、搁——放 用场——用处 跌了得来——遗失了 寻着得来——找到了 啥时光——什么时候 啥地方——什么地方 啥花头——什么花样,什么东西

上海话对照表教案资料

上海话对照表

上海方言----------发音---------意思 人称 吾WU我 阿拉ALA我们 侬NONG你 那NA你们 伊YI他 一拉YILA他们 拧NING人 撒拧SANING谁 呀YA爸爸 娘NIANG妈妈 泥子NIZI儿子 女恩NVEN女儿 代词 个饿GEE这个 艾饿AIE那个 啊里只ALIZE哪个 啊里的ALIDE哪里 时间 捏里NIELI白天 呀到YADAO晚上 今朝JINZAO今天(明天就不用翻译了吧) 辰光SENGGUANG时间 日常用语 哪能NANENG想怎么样 侬想哪能你想怎么样(打架前的起手技能~~)晓得XIAODE知道 拧得NINGDE认识 做撒ZUSA干什么 错气CUQI讨厌 泥心NIXIN恶心 哦错OCUO脏 清爽QINGSANG干净 **CENA**#¥%(请尽量少用) 老卵LOLV牛,很牛 结棍JIEGUN厉害 困高KUNGAO睡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刚GANG讲、说 表VIAO不要 伐FE不(在句末出现为语气词“吗”) 伐来塞FELAISAI不行 躺伐老TANGFELAO受不了 十三点SESANDI脑子有问题的人 饿E的(在句末出现为语气词) 马相MAXIANGHAO外表 嗲DIA怎么翻译呢?就是形容“好、棒” 要是YAOSHI如果 么ME没 小**BIYANG很没腔调的小子(贬义) 老**LAOBIYANG很有腔调的老男人(褒义) 闹NAO语气词无意义 叉头CATOU出租车 眼乌子。。。眼睛 噶三胡GASANHU聊天 了LE在 拉刚LAGANG瞎说 哈七吧得HAQIBADE胡说八道 西XI死 赤老CHILAO鬼 句JU同上 铃子LINGZI暗示(名词) 花铃子HUALINGZI暗示(动词) 接铃子JIELINGZI明白对方暗示的意思 拎不清LINGBUQING不识抬举 捣糨糊JIANGHU。。。这个有难度,就是不好好做事,瞎搞。 哈来来HALAILAI做事情不计后果(捣糨糊是ER,哈来来是EST)王撕王WANGSIWANG不要命了 搓CU嘲笑 搓女拧CUNVNING追女孩子--│ 搓进CUOJIN追到手│--(3连招) 弄特NONGTE干掉------│ 吃桑活QIOSANGHUO被别人揍了(连招的后果) 桑活SANGHUO工作,做事情(名词) PMP拍马屁 MPMP猛拍马屁 PMPMP拼命拍马屁 杠头GANGDOU就是冲头,出头鸟 顶杠头DINGGANGDOU自己去做冲头 色一SEYI舒服、爽 心里挖色---心情郁闷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很有用的方言

中国八大方言,看看你说的是哪种鸟语 最近对各地的方言产生了兴趣,到网上搜索了一下才发现原来大家说的普通话居然还不是正宗的国语,郁闷。现在说的国语其实是以前胡人说的语言,古时候的人说的是现在的广东话。黄瓜把搜索出来的结果整理了一下,给大家交流交流。 一、普通话 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雅言以洛阳雅言为标准。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 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管共同语叫做通语。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这是古代的情况。 晋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後,中原雅音南移,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官话逐渐分为南北两支。北方以洛阳雅言为标准音,南方以建康雅言为标准音。洛阳雅言属于中原话,建康雅言属于吴语。主流上以南方的建康雅言为正统。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编著《切韵》,音系为金陵雅音为主,参考洛阳雅音的综合系统,因以南朝为正统政权。隋朝末期,扬州成为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因此,扬州吴音也曾成为南方雅言的代表,但是,没有得到官方语言的地位。 降及唐宋,即使在北方,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别显著增大了。富丽堂皇的唐诗中,已经采纳了一些当时的口语。唐朝开始,江南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江南的苏州吴音也成为南方雅言的一种通行语。由于政治中心在长安,长安话属于中原话。因此,长安雅言也是北方雅言的标准音。到了宋代,汉文更出现了口语化的倾向。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的弟子所编的《朱子语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朱熹使用宋代口语讲授和谈话的原貌。这证明即使像他那样文化修养很高的士人,尽管还是用古文写作,但平日的言谈,甚至讲授儒家经典,也已经不可能像六七百年前的北方庶民那样,“其辞多古语”,但他作为“读书人”,说的还是洛阳话。及至南宋,首都建在临安,因此,临安雅言也成为标准音的一种。临安雅言属于吴语,但是临安雅言中有很多中原话的痕迹,直至今天的杭州话也有中原话的痕迹。 元代时,首都在大都,因此,大都话也是一种通行语。由于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不熟悉汉族文化,汉语的通行语继承了宋代的南方雅言。 明代的时候,南京由于战争等动乱,南京话从吴语(南方雅言)转变为江淮官话。明代以南京话为正统,南京话也是南方官话的代表。后来迁都北京,北京话也有一定通行度。明代北京话是在元大都旧北平话的基础上,和移居北京的南京移民的南京话融合后形成,到清代又受到满语的影响。江南的吴音开始以苏州白话为主要代表。吴音继承了南方雅言的地位,并且以当地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中国通行的语言之一。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吴音最流行的时候,上至士大夫,下至歌妓以说苏白为荣。和官方“普通话”京白相对而言,苏州白话在当时社会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当时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 清代一开始,仍然以南京官话为正统。雍正年间(1728年)清设正音馆,确立北京官话为官方地位。到了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国语这个词本来是中国古代一本书的名字,日本人把国语当做民族共同语的名称。19世纪末中国的文化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国语这个名词得到传播。由于太平天国的战争,江南经济开始衰落,吴音开始失去了标准音的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