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

【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

【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
【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吧?那大家知道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那西天指的是哪里?对,是印度。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非常神秘的一面。印度舞、泰姬陵大家都应该知道,除了这些之外,印度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这节课我们就到印度去旅游。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地理位置和范围

印度地形图根据东南亚的地图,可以总结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印度的地形与河流

考点2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印度的气候

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分为旱、雨两季。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每年6—9月为印度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非配。印度东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乞拉朋齐平均年降水量11430毫米,为世界“雨极”。

2.水旱灾害的原因、危害及对农业的影响

3.两次“绿色革命”

第一次“绿色革命”发生在20世界60年代,印度引进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施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

第二次“绿色革命”发生在2004年开始,印度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运用等,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4.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东北部及其半岛沿海地区,降水丰沛,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生长水稻。恒河上游德干高原西北部,降水较

少,起伏和缓,灌溉便利,利于生长小麦。

考点3 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产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化团队来完成。

2.发展条件

(1)人力资源丰富

(2)劳动力成本较低

(3)英语普及

(4)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3.设及的主要领域

保险、制药、工业设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会计

4.发展现状

目前,印度每年承包全球服务外包市场1/2的业务,其中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印度被形象的称为“世界办公室”。

三、例题精析

考点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例1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居发展中国家第三位,却又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原因是( )

A. 交通不便,出口产品少

B. 贫富不均,贫困人口多

C. 人口数量多,增长快,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D. 工业发达,但农产品产量不稳定

【答案】C

【解析】印度人口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人口增长快,所以印度的人均生产总值低。所以正确的是C。

考点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例2下图是世界局部图,f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 地势低平,平原广阔

B. 东侧降水量多于西侧

C. 旱季盛行西南季风,雨季盛行东北季风

D. 气候炎热,旱涝灾害频繁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f半岛是印度半岛,该半岛地形高原面积广大,平原在北部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盛行西南季风,旱季盛行东北季风,气候炎热,旱涝灾害频繁。所以正确的是D。

考点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例3印度被誉为“世界办公室”,主要原因是,该国________产业发达

A. 对外贸易

B. 服务外包产业

C. 农业

D. 工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印度的软件产业。印度被世界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的原因是发展了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其信息产业中心是班加罗尔。

过关检测

1.印度粮食作物分布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 水稻分布区降水多

B. 小麦分布区降水多

C. 小麦分布在沿海

D. 水稻分布在内陆

【答案】A

【解析】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水稻需要大量的雨热分布在降水多的地区,小麦不需要太高的温度,故分布沿海。

2.下列有关地理信息,属于印度的是( )

①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的国家②汽车轮子上的国家③被称为“世界的办公室”的国家④工农业现代化程度高、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⑤首都是新德里的国家⑥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答案】A

【解析】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印度的软件产业发达,被称为“世界的办公室”的国家,首都是新德里的国家。所以正确的是A。

3.今年5月,印度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

东南部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甚至达到48 ℃以上,部分地区因高温已导致上千人死亡。读印度孟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孟买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是( )

①全年高温②全年温和③降水年际变化大

④降水季节变化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读气温曲线图可知,印度全年高温,各月气温都在20℃以上,降水集中在6-9月份,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正确的是B。

4.在印度,牛受到尊敬并且把牛看作是幸福吉祥的象征。下列哪个宗教将牛视为圣物,不得加以伤害( )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印度教

D. 犹太教

【答案】C

【解析】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将牛视为圣物,不得加以伤害,印度人把牛看做幸福的象征。故选C。

5.印度的小麦主要种植在( )

A.印度河流域

B. 恒河三角洲

C. 德干高原

D. 恒河平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印度的农作物的分布特点。印度的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的恒河平原上游。

6.印度容易发生水旱灾害,其主要是受( )

A. 东南季风的影响

B. 西北季风的影响

C. 西南季风的影响

D. 东北季风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印度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印度洋在印度的南部,印度容易发生水旱灾害,其主要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7.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有望在五年内超过印度,成为服务外包第一大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空间变化特点是( )

A. 由软件中心扩展到内陆

B. 由首都扩散到首都周边

C. 由软件中心扩展到西部沿海中小城镇

D. 由软件中心扩展到矿产资源地

(2)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要赶超印度,必须做到( )

①提高人口出生率,增加劳动力数量②吸引人才,注重创新③与制造业紧密结合,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④降低工资,使劳动力成本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C (2)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印度服务外包产业,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空间变化特点是由软件中心扩展到西部沿海中小城镇,故答案选C。

(2)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要赶超印度,必须做到:②吸引人才,注重创新和③与制造业紧密结合,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故答案选B。

8.据《印度商报》报道,2017年印度雨季结束时间晚于往年,但雨季降水量连续四年低于常年平均水平。受此影响,主粮、棉花的产量预计都低于政府此前设定的水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印度连续四年雨季低于常年平均水平,最有可能是因为()

A. 东北季风强盛

B. 东北季风较弱

C. 西南季风强盛

D. 西南季风较弱

(2)报道中提到的受影响的“主粮”是( )

A. 水稻和小麦

B. 高粱和谷子

C. 小麦和青稞

D. 大麦和燕麦

【答案】(1)D (2)A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印度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和主要粮食作物,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1)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每年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风进退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纪变化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印度连续四年雨季低于常年平均水平,最有可能是因为西南季风较弱,故答案选D。

(2)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和小麦,棉花、黄麻,故答案选A。

9.读印度主要矿产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上图判断,加尔各答发达的工业部门是( )

A. 石油加工业

B. 钢铁工业

C. 电子工业

D. 棉纺织工业

(2)班加罗尔有“印度硅谷”之称,下列有关该工业区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当地丰富的能源资源基础上形成的

B. 平原地形,地势低平、环境优美

C. 海运发达,便于产品出口

D. 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为主

【答案】(1)B (2)D

【解析】(1)读图例可知,加尔各答的主要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和麻纺织工业。附近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燃料。故选B。

(2)班加罗尔有“印度硅谷”之称,是印度软件产业的发源地,软件产业是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为主的产业,是在较高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选D。

10.印度大部分地处和,以气候为主,降水量丰沛,但季节分配。

【答案】热带;亚热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不均

【解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印度大部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气候为主,降水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

11.印度的“绿色革命”,主要措施是。

【答案】改进粮食生产技术

【解析】20 世纪60年代,印度进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施使印度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2004年开始,印度进行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改进粮食生产技术,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运用等。这次“绿色革命”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12.中国人民解放军舰艇编队某次从海南三亚启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任务。读图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1)中国舰艇编队从三亚航行到索马里海域,途经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这两大洋的A为马六甲海峡。()

(2)舰艇编队此次途经印度洋期间,印度半岛此时盛行西南季风,可判断此时是夏季。()(3)中南半岛地形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

(4)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集中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附近。()

(5)印度半岛地形自北向南分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三部分。()

【答案】错误、错误、正确、正确、正确

【解析】读图可知,(1)中国舰艇编队从三亚航行到索马里海域,途经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这两大洋的A为马六甲海峡。故错误。

(2)舰艇编队此次途经印度洋期间,印度半岛此时盛行东北季风,可判断此时是冬季。故错误。

(3)中南半岛地形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故正确。

(4)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集中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附近。故正确。

(5)印度半岛地形自北向南分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三部分。故正确。

13.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近年来在南亚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世界大约有75家资质为5等(资质的最高级)的软件开发企业,目前印度已经增至45家,而这其中又有将近30家在班加罗尔。据业内估计,在海外服务外包产业日益增长的支持下,班加罗尔很有可能取代美国的硅谷成为全球雇佣IT人员最多的地区。

材料二

(1)判断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首都),B____(河流)。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推行控制生育计划,目前人口增长速度非常缓慢。( )

②印度地形自北向南分成三部分,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

③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地区。( )

④由于印度地形高原面积大,加上气候炎热干燥,耕地面积少。( )

(3)材料一说明了印度产业发展迅速,被形象地称为“”,请说明该产业具有的特点:。【答案】(1)新德里;恒河

(2)× √ × ×

(3)服务外包(或电脑软件,或软件外包);世界办公室;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特点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读材料和印度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和印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读图可知,A是新德里,B是恒河。

(2)①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推行控制生育计划,目前人口增长速度非常较快,故错;②印度地形自北向南分成三部分,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故对;③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故错;④由于印度中部地形平原面积大,加上气候炎热多雨,耕地面积较广,故错。

(3)材料一说明了印度服务外包(或电脑软件,或软件外包) 产业发展迅速,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说明该产业具有的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特点。14.读印度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从“孟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印度东北部降水量大的原因有________(双项选择填空)。

A. 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

B. 地处东北季风背风坡

C. 深受来自于印度洋的季风影响

D. 深受来自于亚欧大陆的季风影响

(3)某年的4月份,印度提前进入雨季,给印度带来了丰富的降水,使印度发生严重水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西南季风________(双项选择填空)

A. 来得早退的晚

B. 来的晚退的早

C. 风力不足

D. 风力强盛

(4)印度传统美食有我们熟悉的手抓饭、薄面饼恰巴提(印度抛饼),由此推断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2)AC (3)AD

(4)小麦;水稻

【解析】(1)由孟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判断出,孟买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2)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其成因是地处暖湿气流的背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到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形成的地形雨。所以选AC。

(3)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明显,受西南季风不稳定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的晚的年份,易形成水灾,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的年份,易形成旱灾。(4)印度大部分位于热带,耕地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也是恰巴提的主要原料。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印度的气候和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分析即可。

15.如图示意南亚主要经济作物和重要城市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城市①为印度的首都(填首都名称)。

(2)图中③为印度最大海港城市(填城市名称)。

(3)6~9月,图中城市⑤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背风坡),降水量大,有“世界雨极”之称,利用当地经济作物易发展工业。

(4)图中城市④ (填城市名称)为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5)印度是世界优质铁矿石产区,其铁矿石输送到我国上海最短海上航线必经的海峡依次是、。

【答案】(1)新德里

(2)孟买

(3)迎风坡,茶叶加工(或制茶)

(4)班加罗尔

(5)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了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农业、降水等相关知识。完成该题,需要结合题目所给的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以及需要我们识记印度的工业城市等相关知识。

(1)读图可知:城市①是印度的首都新德里,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

(2) 读图可知:图中③是位于最大海港城市的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3)读图可知:图中城市⑤是印度的的乞拉朋齐,6~9月,乞拉朋齐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大,有“世界雨极”之称,当地的经济作物是茶叶,利用当地经济作物易发展茶叶加工工业。

(4) 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高兴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是印度电子软件中心,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5)印度是世界优质铁矿石产区,其铁矿石输送到我国上海最短海上航线必经的海峡依次是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16.读印度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D附近的粮食作物是。

(2)城市B 是印度最大港口,其面临的海是。

(3)城市 C 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印度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其次是发达国家。因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所占世界市场份额大,印度被称为“”。

(4)城市A是印度首都,其附近粮食作物是,判断依据是该地位于高原的西北部,降水较。

【答案】(1) 水稻

(2)孟买;阿拉伯海

(3)班加罗尔;美国;欧洲;世界办公室

(4) 新德里;小麦;德干高原;少

【解析】(1)印度是传统农业大国,耕地面积广大,粮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中下游及其沿海平原地带,读图可知:城市D位于恒河平原中下游及其平原地带,故城市D附近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2)读图可知:城市B是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孟买,是印度最大港口,也是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其面临的海是阿拉伯海。

(3) 城市 C 是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高兴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是印度电子软件中心,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印度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是欧洲发达国家。因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所占世界市场份额大,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的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便宜、英语水平高、计算器操作能力强。

(4)读图可知:城市A 是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印度是传统农业大国,耕地面积广大,粮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中下游及其沿海平原地带,小麦、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新德里位于德干高原西北部,降水较少,其附近粮食作物是小麦,故城市A是印度首都新德里,其附近粮食作物是小麦,判断依据是该地位于德干高原的西北部,降水较少。

17.读日本主要工业地带分布图(图甲)和印度略图(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两国中,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印度隔山脉与中国相邻,首都是。

(2)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对外交通便利,工业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

沿岸和沿岸。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是,周边盛产棉花。

(3)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带,多灾害;印度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灾害频繁。

【答案】(1)日本喜马拉雅新德里

(2)港湾太平洋孟买

(3)火山、地震水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工业和气候,掌握日本和印度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由图可知,在日本与印度中,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是日本,印度隔喜马拉雅山脉与中国相邻,印度的首都是新德里。

(2)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外交通便利,工业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印度的最大棉纺织中心是孟买。

(3)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带上,多火山地震,印度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

18.下图示意南亚主要经济作物和重要城市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城市①为印度的首都__________(填首都名称)。

(2)图中③为印度最大海港城市________(填城市名称),利用当地经济作物易发展____________工业;②为印度最大城市____________(填城市名称),利用当地经济作物易发展__________工业。

(3)6~9月,图中城市⑤位于西南季风__________(迎风坡/背风坡),降水量大,有“世界雨极”之称,利用当地经济作物易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

(4)图中城市④____________(填城市名称)为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5)印度是世界优质铁矿石产区,其铁矿石输送到我国上海最短海上航线必经的海峡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新德里(2)孟买;棉纺织;加尔各答;麻纺织

(3)迎风坡;茶叶加工(或制茶) (4)班加罗尔

(5)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解析】(1)印度首都是新德里。

(2)读图可知,③为孟买,盛产棉花,为发展棉纺织工业提供了原料。②为加尔各答,盛产黄麻,为发展麻纺织工业提供了原料。

(3)6~9月,图中城市⑤乞拉朋齐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有“世界雨极”之称。读图可知,城市⑤附近盛产茶叶,为发展茶叶加工(或制茶)工业提供了原料。

(4)城市④是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5)印度到上海的航线需经过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

1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孟买

(1)读“孟买各月的气温、降水量分配图”,从月平均气温看,孟买的气温特点是______。(2)孟买的降水量集中在________月至________月,属于________气候。

(3)图中1月盛行________季风,7月盛行________季风。

(4)能给南亚带来大量降水的是________季风,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南亚农业有重要影响的是________季风,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终年高温(2)6 9 热带季风(3)东北西南(4)西南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水汽,登陆后形成降水(5)西南季风的不稳定容易造成水旱灾害,直接影响印度的农业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读“孟买各月的气温、降水量分配图”和1月、7月盛行季风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孟买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能给南亚带来大量降水、对南亚农业有重要影响的季风,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1)读图可知,读“孟买各月的气温、降水量分配图”,从月平均气温看,孟买的气温特点是各月气温都在20℃以上,终年高温。

(2)读图可知,孟买的降水量集中在6月至9月,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读图可知,图中1月盛行东北季风,7月盛行西南季风。

(4)读图可知,能给南亚带来大量降水的是西南季风,因为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水汽,登陆后形成降水。

(5)读图可知,对南亚农业有重要影响的是西南季风,因为季风的不稳定容易造成水旱灾害,直接影响印度的农业。

课程小结

印度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靠中国大陆,南部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临太平洋,西邻印度洋。地势中部低南北高,印度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注入孟加拉湾。印度是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印度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过快,给其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分为旱、雨两季。目前,印度每年承包全球服务外包市场1/2的业务,其中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印度被形象的称为“世界办公室”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大河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形成的意义,大河文明相对应在政治上多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难点:对于种姓制度的认识;佛教产生的背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印度的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印度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东北倚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介印度塔尔沙漠,西北为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西南为俾路支高原,南临阿拉伯湾。 2、气候特点: 印度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但由于东北部高山山脉的影响,使气候通常介于干燥与半干燥、热带与亚热带之间。一年分为四季。恒河和印度河,河水,定期泛滥,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3、古文明遗址 约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两岸出现了一些城市国家。已发现的古代印度城市遗址中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最为著名。两个城市各有数万居民,城市经过规划,有下水道系统,对外贸易发展。 哈拉巴,印度河流域上古文明的城市遗址。在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 考古学家在此发现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代的青铜器文化遗物,包括火砖建筑、下水道、工具、陶器、艺术品等。有卫城。还发现刻在印章上的文字符号,迄今尚未完成解读。其文明昌盛期已经入奴隶制发展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 教案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通过读图了解地形, 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 农业发展与人口的压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文明古国 [导入] 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1991年至2019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三、地形、气候同农业节 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作业] 搜集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 谭万新高龙中学 教学目标页 1 第 1、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服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

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 算上. .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课时分配课时内容 1 正数和负数1 . 1 4 有理数 2 . 1 5 有理数的加减法 3 . 1 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 1 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从而使学

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 2在此,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案.doc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数学是研究数量、构、化、空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学 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小整理的数学教案供参考! 教学目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掌握正数 和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数; 3体数学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的需要激学生学数学的 趣 教学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的量知 重点:两种相反意的量 教学程:(生活)理念置情境 引入上开始教通具体的例子要明在前两个学段我已学 的数并由此学生思考:生 活中有些“以前学的数” 用了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今天我已是七年的学生了我是你的数学老.下 面我先向你做一下自我介我的名字是XX身高 1.73 米体重 58.5 千克今年 40 .我的班是七 (13) 班有 60 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 22 个占全班人数的37%? 1:老才的介中出了几个数分你能将些数按以前学的 数的分方法行分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授课教师: 一,学习目标 1、据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主要的邻国。(重点) 2、据图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并依此说说印度的地势特征。(难点) 3、结合资料及媒体,知道印度的一些特殊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主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活动:依据自己对《西游记》故事的了解,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依据学生回答,总结相关信息,得出“唐玄奘西天取经”确有其事,进而得出“西天”即“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总结印度名称的由来,然后过度到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印度。 2、媒体展示世界地图 问:大家能不能找到印度这个国家?它位于哪个大洲? 答: 问:那么这个位置应该属于亚洲六大地理分区的哪一分区?(回顾亚洲地理分区的知识)答: 总结: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属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媒体展示印度政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北回归线,以及穿过印度最北和最南部的两条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在图上找出相关纬线,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 教师总结:印度大部分位于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属于热带和北温带。 4、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绘出喜马拉雅山脉,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印度的海陆位置。 学生: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归纳印度的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5、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的地形。 北部:山地,主要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 中部:平原,恒河平原为主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函数》教案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函数的概念,弄清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函数概念的过程,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体会函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认识函数的概念. 2.难点: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3.关键:从实际出发,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函数的模型.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升函数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聚焦问题 1.变量(P94)中5个思考题. 【教师提问】 同学们通过学习“变量”这一节内容,对常量和变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变化的实例,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先归纳出5个思考题的关系式,再举例) 【教师活动】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联想, 2.在地球某地,温度T(℃)与高度d(m)的关系可以挖地用T=10-来表示(如图),请你根据这个关系式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这个关系式中的变量和常量. (2)填写下表. 高度d/m 0 ,200,400,600,800,1000 温度T/℃ (3)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______. 3.课本P7“观察”.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互动交流,踊跃发言 二、讨论交流,形成概念 【函数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教师活动】归纳出函数的定义.强调在上述活动中的关系式是函数关系式.提问学生,两个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呢?哪个是这个自变量的函数? 【学生活动】辨析理解,如:T=10-这个函数关系式中,d是自变量,T是d的函数等.弄清函数定义中的问题。 三、继续探究,感知轻重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印度(第二课时) 【课标解读】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3.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内容分析】 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是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表现出来的。国家内部自然和人文特征的联系与差异、发展与演变需要探讨、分析才能获得结论。印度这节课突出了国情与特色,侧重于宗教与文化、人口与环境、经济与发展等方面的探讨,涉及到的大量图表、资料、实例等地理素材需要处理,难度相对会大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和印度的粮食生产状况。 2、能利用地图说明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3、运用地图说明印度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地区分布,分析工业中心及原料产地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地图和资料,了解印度粮食生产有大量进口到自给自足的变化原因。 2.通过对印度工业的发展与工业部门今昔的变化,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后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懂得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2、了解印度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技术在工业中的比重和在世界上的地位,激发学生 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振兴祖国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2、印度的工业部门及分布、工业中心及原料产地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2、印度的工业部门及分布、工业中心及原料产地的关系。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人教版七地下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知识梳理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印度》 首都:新德里著名的建筑:泰姬陵 1、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南部,南邻印度洋,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N~30°N,属于热带和亚热带。 (3)相对位置:北临中国(与我国有不连续疆界)、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布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人口:印度人口超过了12亿,目前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3、自然环境 (1)印度地形分布特点:南亚自北往南,分为明显的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

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地势整体上由北至南呈现“高-低-高”的变化。 (2)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特点: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降水的变化主要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 (3)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原因是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不稳定。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形成水灾;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形成旱灾。 (4)河流:印度的母亲河是恒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孟加拉湾。 4、粮食生产 (1)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2)作物分布:深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3)生产现状:受水旱灾害的影响而不稳定。 (4)粮食增长:得益于两次的“绿色革命”,粮食已经自给有余。 (5)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印度半岛东北部)、茶叶(东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最大麻纺织工业中心为加尔各答,最大棉纺织工业中心是孟买,其中孟买还是印度最大的港口。 5、宗教与文化 南亚是一个宗教复杂的地区,印度主要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斯里兰卡和尼泊尔主要信奉佛教。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 3、+2、-1、+ 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3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 * 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

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 * 的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 * ,后者是国家的世俗 *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 * 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练习题

第三节印度 一、选择题 1.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 A.恒河B.布拉马普特拉河C.红河D.印度河 2.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恒河流人阿拉伯海D.印度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3.印度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4.给印度带来丰沛降水的季风是( ) & A.6—9月盛行的西南季风B.6—9月盛行的东南季风 C.10一次年5月盛行的东北季风D.10一次年5月盛行的西南季风 5.下列情况中,易形成印度水灾的原因是( ) A.东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B.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 C.东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D.西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 6.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小麦、玉米B.水稻、玉米C.小麦、谷子D.水稻、小麦 7.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是( ) A.加尔各答B.新德里C.孟买D.班加罗尔 8.印度水稻主要分布在( ) ? A.恒河上游地区B.阿拉伯海的西岸 C.德干高原西北部D.德干高原东北部和恒河中下游地区 9.印度农产品的产量很大,而出口量很少,其原因是( ) 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大 C.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D.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不合格 10.以下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独立后大量引进国外人才,发展本国工业 二、综合题 B.钢铁、机械、化学和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C.印度是世界第一软件大国 ( D.印度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所以几乎没有高科技工业 二、综合题 11.读印度略图7-8,回答下列问题: (1)把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 空格上: 邻国名称:① ②③ ④ 河流名称:⑤ 地形区名称:⑥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26.1 二次函数(1)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 AB 的长为 xm,先取 x 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 3.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2 . x 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 ? 有限定范围吗 ? 3 .我们发现,当 AB 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 是 x 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 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 AB 的长,填出相应的 BC 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 的长为5cm,BC 的长为 10m 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50m2。 对于 2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 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 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

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三个区域,基本知道了学习一个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而现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印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动笔的机会多了,填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填,重点让学生自己注明,练习让学生自己先动笔解答,学生动手就会动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使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运用了导学案效果就不一样,能够杜绝学生上课不听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活动一: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满下伏笔,下课之前要检测学生一下这节课完成了几个教学目标,这样让学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找出该地区的位置、范围、国家首都,读图说出该国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面剖面图,归纳该地区地势以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是关系;运用图标说出当地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形图说明该地区城市分布的影响;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该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举例说明当地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运用资料描述改地区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学习内容与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学习认识国家的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况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5、举例说明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联系。 【学习目标】 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以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人口特点。 3、对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以及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 【评价设计】 1、3指图检查; 2、 3、4文字表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知识点整理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我国西南面有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印度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地位也居南亚首位。印度是南亚唯一掌握一箭十星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⑴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10°N和30°N之间的低纬度地区,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②海陆位置:印度位于亚欧大陆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南到印度洋 ⑵印度的邻国 印度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2.印度的地形及河流 ⑴地形 印度地形自北往南可分为三部分: ⑵河流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3.人口 ⑴人口数量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2011年,印度人口达到12.1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⑵人口问题: 印度人口数量多,目前,人口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众多的人口,较快的增长速度,给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印度的耕地、水等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为生产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但是因人口激增,使印度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 ⑶解决措施 人口问题已成为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开始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政府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退休后提供退休金。但是,该政策只在城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广大的农村,多生子女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4.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⑴气候 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 教案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通过读图了解地形, 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 农业发展与人口的压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文明古国 [导入] 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1991年至2019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三、地形、气候同农业节 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作业] 搜集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 高龙中学谭万新 教学目标 1、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

【经典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 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 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 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 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 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 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 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 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 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 过的数的类型, 归纳出我们已经 学了整数和分 数,然后,举一 些实际生活中共 有相反意义的 量,说明为了表 示相反意义的 量,我们需要引 入负数,这样做 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 生来说,更多地 感到了数学的枯 燥乏味为了既复 习小学里学过的 数,又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创设如下的 问题情境,以尽 量贴近学生的实 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 学生探究的欲 望,学生自己看 书学习是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重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印度(第2课时)教学案4(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的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 济的实例。 2.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重点) 2.运用地图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说明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分布的关系。(重点) 3.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竞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一组印度蓬勃发展的图片。 航天工业机械厂 纺织厂炼钢厂 让学生从视觉上直接 感受印度今天的迅速 发展,感知它是印度 经济增长的新生力 量,为下面的新课做 准备。

天然气厂 化工厂 师:印度自1947年独立后,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20世界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进入持续快速的发展条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现在,印度已成为和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大国。 板书:第三节 印度----发展中大国

自主探究(一)印度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师: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纲及要求: 读课本图8-3-4及72-73页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1、印度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什么?。 2、填表比较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需水较多,平原降水 _______ 小麦耐旱性强,后期生长需 要更多热量,这些地区 光照足,降水__ 棉花 黄麻地势低平,气候暖湿 3、阅读印度“绿色革命”资料,找出印度推行“绿 色革命”的措施及效果;除此之外,印度还实施 了哪些彩色革命? 学生答完之后,是出示几幅图片给学生 自给有余的粮食 问题探究: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 示:从印度的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 追问: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利方面? 展示几幅有关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图片 自主学习,完成学习要 求。 1.粮食作物:水稻、小麦 经济作物:棉花、黄麻、 茶叶 2. 读图,完成表格,并 根据表格内容了解不同 作物的习性及相应的自 然条件。 3.自己阅读,解决问题。 措施:1)引进、培育新 品种并在全国推广2)化 肥代替粪肥3)兴修水利 设施4)推广农业机械化 生产。 效果:实现了粮食的自给 “彩色革命”还包括 白色革命—乳畜产品 蓝色革命—渔业产品 黄色革命—果蔬产品 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前面 所学知识来讨论分析 总结汇报 简单知识,学生自己 去发现。 培养学生的读图、表 达、分析能力。 锻炼阅读分析能力, 感受印度农业生产的 积极举措。 图片能增强学生的直 观感觉。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印度》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古代文明古国古印度兴起,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地位作用】 古代印度位于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代印度是古代亚非文明之一,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材分析】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以后所形成的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它把人分成世袭不变的等级,并且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强化。种姓制度在今天的印度虽然已经被废除,但它的消极影响至今依然存在。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但是,这种“众生平等”的观念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对人民有很大的麻痹作用。种姓制度和早期佛教都是古代印度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自学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关于文明的兴起和佛教的产生这两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种姓制度及其影响、佛教产生的背景学生了解的较少,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侧重讲述。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森严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难点:种姓制度及其影响,佛教产生的背景。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预习法、提问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进行学习。 1.预习法。课前先预习,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提问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把控。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侧重训练。 4.合作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取长补短,达到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媒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