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教案

课题: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知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大国。

2.读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地形种类和地形单元,知道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根据阅读材料说出印度“绿色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印度人口问题、水旱灾害的原因等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

频繁发生的关系;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方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和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泰姬陵等图片,提问:这些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呢?(印度)。教师简述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我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新课教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进入主页的位置和范围,课件演示:图7.32“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图7.34“印度的地形”,提问印度的位置,学生描述: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学生回答略)。阅读“阅读材料南亚大国—印度”重点突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 2、课件演示:图7.34“印度的地形”,引导观察: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3、课件展示印度交通图,目前,印度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承人口问题。 4、进入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演示:“世界人口数前六位国家”,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截至2017年中国人口数13.8245亿,印度人口总数为13.3594亿。

5、课件演示:图7.36“印度人口数量变化”,思考:2000年印度的人口数,从1951年到2000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读图分析印度人口每隔10年的增长速度,师生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征

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6、学生阅读“印度的人口政策”和数据表,分组讨论人口过度增长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课件演示人口压力的图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印度人口如果继续按照年均近160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个南亚大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避免人口爆炸的危机,印度政府正逐步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推广。印度除了人口压力外,还面临着水旱灾害威胁。转承。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7、展示印度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思考:印度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8、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7月风向”,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风向和源地入手,简单分析出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并组织学生讨论:西南季风的强弱和登陆时间的早晚对印度降水的影响,并完成教材的填表练习。 9、在历史上郑和利用东北季风下西洋,学生读相关材料,做到知识迁移。

10、展示印度主要的饮食,引出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学生读印度地形图,水稻小麦分布图和降水图,分析水稻和小麦的分布。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都用了哪些地图,在地图上获得的知识有哪些。教师引导地理的学习与地图密切相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精品教案(2课时含反思)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印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水旱灾害贫乏的原因 教学难点:地形气候对水旱灾害的影响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幻灯片中放映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图片。唐僧师徒四人,不辞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取经的地点西天。这“西天”就是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既是第七章第三节的印度。 二、讲授新知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文字和“印度在世界的位置”,看看印度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它在中国的哪个方位?面积跟中国比较怎么样?所面临的海洋和临近国家有哪些? 提示:亚洲;南亚;中国西南方;面积比中国小;面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印度地形图”,分析归纳印度主要的

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特征。 3.教师提问:读“1993年—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观察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的趋势是怎样的? 4.教师过渡:我们都知道印度的面积比中国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是印度吗?大家讨论猜想一下为什么印度人口会那么多? 提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 5.教师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历史知识,人类文明起源地有哪几个地方? 6.教师讲述: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的,其实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那么我们现在在图上找找看,是什么优越的地理条件促使印度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呢?(提示:印度的主要河流、地形分布的特点) 7.小结: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地形优势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水旱灾害频繁 1.教师提问:大家回想我们学过的世界气候类型,结合印度的纬度位置,大家可以看出印度处于什么气候带?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少,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分析理解印度的气候特点 提示:印度的降水主要是受季风影响,旱季盛行东北季风,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3.由于受不同风向的影响,印度的降水也由此不一样,在西南风来的早,退的迟的月份,降雨量特别大,而在西南风来的迟退的早月份,陆地干旱少雨,大家想想这会给印度的农业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洪灾、旱灾。 4.为了预防这些灾害,印度政府每年要建设庞大的防灾减灾工程。结合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我们国家,与之有什么不同?大家课后讨论这个问题。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授课教师: 一,学习目标 1、据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主要的邻国。(重点) 2、据图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并依此说说印度的地势特征。(难点) 3、结合资料及媒体,知道印度的一些特殊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主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活动:依据自己对《西游记》故事的了解,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依据学生回答,总结相关信息,得出“唐玄奘西天取经”确有其事,进而得出“西天”即“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总结印度名称的由来,然后过度到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印度。 2、媒体展示世界地图 问:大家能不能找到印度这个国家?它位于哪个大洲? 答: 问:那么这个位置应该属于亚洲六大地理分区的哪一分区?(回顾亚洲地理分区的知识)答: 总结: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属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媒体展示印度政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北回归线,以及穿过印度最北和最南部的两条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在图上找出相关纬线,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 教师总结:印度大部分位于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属于热带和北温带。 4、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绘出喜马拉雅山脉,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印度的海陆位置。 学生: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归纳印度的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5、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的地形。 北部:山地,主要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 中部:平原,恒河平原为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 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三个区域,基本知道了学习一个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而现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印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动笔的机会多了,填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填,重点让学生自己注明,练习让学生自己先动笔解答,学生动手就会动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使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运用了导学案效果就不一样,能够杜绝学生上课不听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活动一: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满下伏笔,下课之前要检测学生一下这节课完成了几个教学目标,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这是我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一)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 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 难点: 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二)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第一课时: 一、文明古国(概况) [导入] 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 1991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讨论: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 三、地形、气候和农业

七年级下册地理 印度 教学反思

第三节印度 东山小学李媚清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运用视频和摘抄新闻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二、失败之处 1、运用印度泰姬陵的爱情故事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本意是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文本设计过于冗长,精彩部分不够突出,使效果不如预想。 2、在运用“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时,没有通过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运用颜色分析地形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多媒体上展示三大地形区时,用圈勾出的形式不够准确。 3、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三、反思 1、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什么时候该放手

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并快乐的学习?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先引导再教? 2、探索在地理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做活动来提起学生兴趣。 3、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并且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学习。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七年级下册地理 印度 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 印度不仅是金砖国家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珍惜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环境、人口、经济价值观,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地理思维全局观念 在幻灯片中放映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图片。唐僧师徒四人,不辞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取经的地点西天。这“西天”就是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既是第七章第三节的印度。 二、讲授新知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文字和“印度在世界的位置”,看看印度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它在中国的哪个方位?面积跟中国比较怎么样?所面临的海洋和临近国家有哪些? 提示:亚洲;南亚;中国西南方;面积比中国小;面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印度地形图”,分析归纳印度主要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特征。 3.教师提问:读“1993年—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观察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的趋势是怎样的? 4.教师过渡:我们都知道印度的面积比中国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是印度吗?大家讨论猜想一下为什么印度人口会那么多? 提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 5.教师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历史知识,人类文明起源地有哪几个地方? 6.教师讲述: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的,其实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那么我们现在在图上找找看,是什么优越的地理条件促使印度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呢?(提示:印度的主要河流、地形分布的特点) 7.小结: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地形优势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理教案-印度

地理教案-印度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2、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5、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印度”的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印度”的教法建议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 2、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及其对环境、社会的影响,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3、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4、了解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发展理念。 5、通过比较学习印度,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 重点难点 本节教材有两处重点,一是印度的人口及人口问题;二是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难点是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自学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手填图,动口说图,使学生借助地图充分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 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4、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5、实际操作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开拓创新,这是教育的真谛。通过学习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模式,在我国进行推广学习,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电教设备及课件; 2、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与分布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创设:故事引入,同学们都看过我国的古典名著《西游记》,它描述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的故事,西天指的是天竺,古代的天竺就位于现在的印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印度。 二、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说说印度的位置、地形、及气候。 2、运用材料,说说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劣势。

初中七年级地理:印度 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印度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Indian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印度教案 课题第8课印度(一)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执教教师: 教学目 标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能力目标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2. 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法学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板书:第8课印度 重难点教学过程1.课件展示:图9.27“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

七年级地理:印度尼西亚(教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印度尼西亚(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城市,知道的人口分布特点;知道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 2、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读图问题: 1、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 2、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通过读图,强调位置、组成的重要性,为学生对下面有关印尼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物产和经济状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概述了的自然环境特征。这种比喻与它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紧密相关。位于东南亚热带海洋中,由13000多个大小岛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这些岛屿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为热带雨林景观。印尼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岛有由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部分介绍了印尼的人口状况,这是印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印尼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居第四位。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1/5在苏门答腊,其他岛屿丛林密布,人口稀少。全国有100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华人和华侨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介绍了印尼丰富的物产,这对于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一、首先围绕着图回答问题: 1、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 2、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从而,概括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明确印尼的自然特征。然后,提问的另一重要自然特征,多火山、地震及原因。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又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首都和邻国。 (2)明确印度的主要地形区及其地形特征。 (3)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4)读图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5)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带来的新契机。 (6)了解工业部门分布与原料产地分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收集到的资料、地图进行探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明确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讲述印度的工业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独立自主发展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 二、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印度的地形特点;西南季风与印度水、旱灾害的关系;印度农业的新契机;印度主要的工业部门,原料产地的分布对工业部门分布的影响 (2)难点:西南季风与印度水旱灾害的关系 三、教学手段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及教学设备情况,我选择利用多媒体“图、色、声、像”的功能,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的地理事物、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教法 (1)自学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手填图、动口说图,使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多种地理智能。 (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4)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五、学情、学法 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3印度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3印度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 A. 孟买 B. 班加罗尔 C. 新德里 D. 加尔各答 2.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下列哪一组 A. 水稻小麦 B. 玉米小麦 C. 水稻大豆 D. 玉米高粱 3.古代印度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为() A. 恒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恒河、印度河流域 D. 沿海平原 4.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大量出口 B.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快 C. 人口少,增长慢 D.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 5.丽娅说:“我的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那儿,美丽的泰姬陵静静地矗立在南亚的艳阳下,悠悠河水缓缓流淌而过。”你知道丽娅的祖国是() A. 日本 B. 缅甸 C. 俄罗斯 D. 印度 6.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B. 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C. 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D. 孟买位于恒河河口附近,是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7.印度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8.如图是印度的一处名胜古迹,它是() A. 金字塔 B. 布达拉宫 C. 泰姬陵 D. 巴特农神庙 9.印度的首都是() A. 新德里 B. 孟买 C. 班加罗尔 D. 加尔各答 10.印度人口位居世界第二位,它的优势是() A. 劳动力资源丰富 B. 消费市场匮乏 C. 环境污染 D. 资源短缺 11.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印度每年分为旱季和雨季,1,6月为旱季,7,12月为雨季 B. 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C. 目前印度已能出口一定的粮食 D. 目前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减缓 12.被称为“世界雨极”的是()

初中地理-印度教学案 最新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能力目标 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板书:第三节印度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1

印度1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2、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难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熟悉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5、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熟悉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印度”的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熟悉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熟悉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印度”的教法建议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对于印度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

印度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2、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5、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印度”的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

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印度”的教法建议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对于印度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2、读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归纳表格 4、世界第二大人口国,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人口增长过快对农业生产压力大 对于工业生产与主要的城市,可以采用谈话讨论法,重点培养观察、分析“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的能力: 1、印度有哪些工业部门? 2、印度工业区主要分布何处?为什么? 3、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 4、归纳表格 关于“印度”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印度景观图片;印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 教案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通过读图了解地形, 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 农业发展与人口的压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文明古国 [导入] 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1991年至2019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三、地形、气候同农业节 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作业] 搜集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 高龙中学谭万新 教学目标 1、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

七年级地理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教案

七年级地理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教案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 第二课时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印度的气候特点以及主要粮食作物。 2.理解西南季风的不稳定给印度造成旱涝灾害。 3.能够根据作物的习性,能够选择作物生长区域。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及南亚每年1、7月盛行风向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了解频繁的水旱灾害对印度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 2.利用作物分布图与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农作物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发展农业与环境相协调的观念,培养因地制宜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难点: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分组:齐天大圣组、天蓬元帅组、卷帘大将组、白龙神马组。纸板与星星 【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教学法,任务导向型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课件呈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图片 引入新课: 师:徒儿们为师来了 班长:起立,师傅我们去哪儿, 师:当然是去西天(印度)取经喽~ 生:let’s go 师: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与地形,这节课我们具体来探讨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的关系。 任务三探究自然环境与粮食生产 环节一:印度的热带气候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读出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主要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 根据气温降水量统计图与风向图分析出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展示1月风向图与7月风向图,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 冬季风盛行东北风,干燥少雨;夏季风盛行西南风,湿润多雨。展示印度雨季与旱季图片 环节二:水旱灾害频繁跟什么有关系 过渡:我们刚刚分析降水主要与湿润的西南季风有关,所以在印度发生的旱涝灾害又与西南季风有什么关系呢, 展示季风图,探讨西南季风不稳定与旱涝灾害的关系。填写表格:洪灾:来得早——退得晚——风力盛行;旱灾: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总结:降水量过于集中与年际间变化极不稳定导致水旱灾害频繁承转:旱涝灾害会对我们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呢,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②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能力目标:①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②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服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我们应珍惜和爱护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重点:印度的水旱灾害及印度的人口特点。 难点:分析造成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今天就让我和同学们随着唐僧师徒去印度看一看。请同学汇报课前搜集到的印度的相关资料 讲授新课 展示课件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 展示课件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提问:①印度位于我国的什么位置?南部濒临哪个海洋? ②印度位于亚洲的哪个地区? 总结:位于我国西南面,南临印度洋,位于南亚。 展示课件南亚政区图 提问:①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临国,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②读出印度的首都? 总结: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展示课件印度的地形 提问:①找出印度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②地形分布有哪些特点? 总结:西北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绝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 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印度人呢? 展示课件印度的人口增长图 提问:①2000年印度有多少人口? ②从1951年到2000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多少亿? ③读图分析最近印度人口增长速度是加快了还是放慢了? 讨论:阅读课本36页材料和自学材料,说一说人口增长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影响? 总结:人口的增长制约着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使粮食、土地、水资源、环境、就业、教育等成为难题。2000年2月15日,印度颁布新的人口政策,希望到2045年实现人口零增长。 展示课件印度水、旱灾害的景观图片 我们多么不希望看到这些画面!然而大自然是无情的。印度人民采取了很多措施和自然斗争,如庞大的灌溉系统、防旱贮水池等,但灾害仍不断,损失惨重。是什么原因造成印度多水、旱灾呢? 展示课件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提问:①孟买各月气温有什么特点、属哪个温度带? ②孟买各月降水量分布有何规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 课题 印度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本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 教材分 析 学情分 析 部分。在本节中应当侧重学习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尤其出其现代人文地理特征。本 节教材主要内容有(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学习本 节知识,可将印度同我国相比,从另一侧面加强学生对我国的国情认识。 本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 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 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了解地形、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 系,,使学生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最基本知识。 2、 教学目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对比、探究、讨论等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多媒体 标 教案增加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 经济的增长相适应。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 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1.自学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 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手填图、动口说图,使 教学方 法 重难点 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多种地理智能。 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 突破。 4.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难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2.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教具 印度地形图 1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其古文明光彩照人,曾备受殖民统治蹂躏,独立后的发展举世瞩目。在第一章亚洲的学习中,学生对印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避免重复,在本节中应当侧重学习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尤其应突出其现代人文地理特征。 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有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水旱灾害频繁; (3)自给有余的的粮食生产; (4)发展中的工业。教材中还安排了泰姬陵、印度舞蹈等人文景观图和印度地形图、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其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了人地关系。 学习本节知识,可将印度同我国相比,从另一侧面加强

学生对我国的国情认识。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及其对环境、社会的影响,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3、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4、了解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5、通过比较学习印度,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 重点难点 本节教材有两处重点:一是印度的人口及人口问题;二是发展中的工业。难点是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自学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手填图、动口说图,使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多种地理智能; 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