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茯苓丁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茯苓丁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茯苓丁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茯苓丁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茯苓丁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茯苓全身都是宝,都含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茯苓丁也是这样,现在茯苓也经常的用于饮食当中没用途非常的广泛。一般茯苓丁的功效也有这样的一些,比如说可以帮助患者治疗水肿还有治疗小便不畅。这个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茯苓本身的药性就能够治疗这些疾病,在加上茯苓丁的本身药性很温和,很多时候都能够治疗疾病,不必担心患者本身。

茯苓丁的功效与作用

1.《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2.《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3.《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4.《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5.《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6.《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还有的比如说茯苓丁能够帮助抗肿瘤,这是因为茯苓丁里面含有抗癌的成分,也就是一些抗癌的微量元素还有维生素等等,如果经常服用茯苓丁的话对于抑制癌细胞的产生是有很大的作

用的,所以也常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上面。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宜忌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宜忌 白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本草衍义》:白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闹也。《用药心法》: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汤液本草》:白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本草衍义补遗》: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雍。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白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 抗肿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白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各种白茯苓多糖体在体内均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白茯苓有镇静作用。 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 白茯苓的宜忌 ①《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②《药性论》:"忌米醋。" ③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④《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⑤《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白茯苓的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根状茎粗厚,坚硬,为不规则的块状,粗2-3厘米。茎长1-3米,少数可达5米,疏生刺。叶薄革质或坚纸质,干后通常红.褐色或近古铜色,圆形、卵形或其他形状,长3-10厘米,宽1.5-6 (-10)厘米,下面通常淡绿色,较少苍白色;叶柄长5-15毫米,约占全长的1/2-2/3具宽0.5-1毫米(一侧)的鞘,几乎都有卷须,少有例外,脱落点位于靠近卷须处。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几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总花梗长1-2厘

赤小豆健脾祛湿

赤小豆健脾祛湿与红豆易混淆 核心提示: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在外形上,赤小豆和红豆两种色泽接近易生混淆。 本周谈祛湿,不得不说赤小豆。赤小豆和我们平常说的红豆很类似,但是却有差别,赤小豆的功效较强,而红豆主要供食用。中医认为赤小豆健脾利湿,消肿解毒,我们接着来熬一剂祛湿健脾汤。 主题:赤小豆鳞鱼汤 食材:赤小豆100克、陈皮1/4个、鲮鱼400克、生姜少许、食盐、食用油适量。 做法: 1.把赤小豆、陈皮分别洗净;鲮鱼宰洗净,去脏杂待用;生姜切片; 2.把锅烧热,放入食用油,用慢火煎鳞鱼至微黄,捞出; 3.把2中的鲮鱼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用大火煲沸后,改为小火煲1小时左右,调入适量食盐便食。 此粥可清热下火、祛湿润燥。 39食神特别提醒: 一、赤小豆健脾祛湿和鲮鱼同煮更好 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主治水肿、脚气,而有产后缺乳、腹泻、黄疸或小便不利、痔疮也可通过用赤小豆熬汤或研磨成粉服用辅助治疗。 在西方营养学里,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而且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且富含叶酸,产妇、乳母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针对需要祛湿健脾的朋友来说,可用鲮鱼和赤小豆共煮来调理,因《纲目拾遗》里提到,鲮鱼有“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湿”的功效,两者一起煮汤,对祛湿有较好的效果。 二、赤小豆和红豆易混淆吃前分清楚 赤小豆,除了赤豆、红小豆、饭豆等别名,又称为红豆。在外形上,赤小豆和红豆两种色泽接近易生混淆,赤小豆呈细长形,颗粒比红豆小;红豆呈圆柱状,表面为暗棕红色。在熬煮时,赤小豆比较难煮不烂,一般适合煮汤;而红豆久煮会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 赤小豆的药材分两种,一种叫赤小豆,一种叫赤豆,前者品质好,可惜现在很少了,基本都是赤豆,也都统称赤小豆。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主治利水消种,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入心、小肠经。 赤小豆能解热毒 根据《朱氏集验方》记载:“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命道士赞宁治之”,这个痄腮就是现在的腮腺炎,这位道士“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其实,道士是故弄玄虚,因为赤小豆本身有解毒的功能。当时,有个叫任承亮的人,他“患恶疮”,他的朋友“投以药立愈”。这个任承亮很好奇,就问:“您用这是什么药呢?”结果,朋友的回答得很痛快,说:“这个,赤小豆也。” 如果宝宝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那么就可以利用赤小豆的解毒作用来治疗,用赤小豆五六十粒,研磨成粉,然后用鸡蛋清和清水,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然后敷在患处,对腮腺炎的恢复很有好处,可以起到迅速消肿的作用。 赤小豆能利水湿 赤小豆利水湿,在生活中善用赤小豆能帮助我们解除身体的不适。 赤小豆冰糖水:在夏天的湿热天里,妈妈可以给用赤小

豆熬水来喝,给宝宝除湿利水。一次用30克左右,可以稍微的放入一点冰糖,如果宝宝脾胃不是虚寒型的,也可以放入一点绿豆,就可以增加祛暑的作用。 赤小豆鲤鱼汤:孕妈妈在后期有水肿的情况,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食疗方子,即用赤小豆100克,然后用一条一斤以上的鲤鱼,一起熬汤,尽量少放盐和其他调料,喝汤吃鱼,中医认为,鲤鱼本身就是利水的食物,和赤小豆一起煮以后,作用就更加强了。但是不要一直喝,如果浮肿消了,就不用喝了,因为孕妇饮食的原则是多样性,不要一直使用什么食物坚持不变。 赤小豆能通乳 赤小豆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通乳。新妈妈在生产之后,乳汁的分泌出现问题,这时,也可以用赤小豆来解决问题。在南宋著名医家陈自明写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中,他提到自己的妻子生孩子以后,没有奶,“产后乳脉不行已七十日”,结果身为妇科大师的陈自明也是没有办法,用了很多药都无效,把孩子搞得瘦弱不堪,很痛苦。 这时,有朋友偶然地送给他们家一些赤小豆,结果陈自明就煮了赤小豆汤给妻子喝,结果没有想到的是“当夜乳脉通行”。陈自明是大吃一惊,于是赶快翻书,结果看到本草书里面记载过,说赤小豆有通乳的作用。产后的妈妈们又多学了一招通乳的妙招呢!

黄芪茯苓煮水功效

黄芪茯苓煮水功效 当人体当中湿气比较重的时候,会觉得身体非常的沉重。懂得养生的人会利用黄芪和茯苓煮水来喝,帮助人体除湿。黄芪在中药当中是补益药,具有一定的补气效果,当人体气不足的时候,会导致身体的水分无法正常的进行代谢。配合利水渗湿的茯苓,可以很好的将人体多余的水分代谢出去,让身体保持轻松。 ★  一、祛湿还需健脾土茯苓需要配黄芪 脸上泛油、身体有沉重感、昏昏沉沉、做事无力、经常有痰并且不太咳得出来的感觉、肥胖、水肿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体内有湿的症状,就需要我们来祛湿。 从中医上讲,脾主运化,能运化体内的水湿,所以,祛湿首要方法就是健脾。因此,健脾祛湿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最好双管齐下。 今天介绍的“黄芪土茯苓猪骨汤”的搭配,就是遵循此原则。

如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生肌等功效,可用于气虚乏力、自汗、水肿等症;而土茯苓可解毒除湿、利关节,能辅助调理筋骨挛痛、脚气、疥疮等。 二者搭配炖汤,能起到健脾益气祛湿的功效。 ★二、夏天脾好状态就好 中医有句老话说“脾乃后天之本”,脾不好,胃口不好,那吃不好饮食,药也吸收不了,何从谈起养心、补肾?因此要在后天不断地保护好脾胃,不断给它给养。 有些年轻女性一味追求苗条、骨感美,减肥成功了,却伤了脾胃,导致肾虚,甚至怀孕困难,这都是没有保护好脾胃的典型例子。

除了今天推荐的搭配,其实还可以用也有补气益脾功效的五指毛桃和祛湿的薏米或扁豆搭配炖汤。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的功效 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黄芪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 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 1、高血压病: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生活小常识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1、利水消肿 茯苓有利水、消肿、固精、安神、健脾胃等多种功能。 2、提高人体免疫力 茯苓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防癌抗癌之功效。 3、降血压 茯苓可使平滑肌收缩振幅减少,张力下降。茯苓可影响体内代谢,对电解质的平衡有调解作用,并能降低血糖,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茯苓的营养价值 茯苓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和三萜类等物质,还含有钾、钙、镁、磷、铁、硫及二氧化硅等矿物质。 茯苓适合人群: 1、适宜小便不利、脾虚食少、大便泄泻、水肿涨满、癌症、肝病、糖尿病患者。 2、阴虚而无湿热、虚寒精滑、气虚下陷者慎服。 茯苓食疗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气微性和,可升可降。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的功效。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食少脘闷,呕吐,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茯苓食物相克:茯苓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忌米醋。 用法禁忌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2、《药性论》:“忌米醋。” 3、《医学启源》:“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损元气,夭人寿。” 4、《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5、《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

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 很多人分不清楚赤小豆和红豆这两种豆子,因为两种豆子都是暗红色的。赤小豆和红豆是一个样的吗?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 其实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虽然颜色相同,但是形状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赤小豆是扁身的,而红豆是圆身,而且两种豆子功效不同,吃起来口感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两种豆子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赤小豆,又名红豆、红小豆等,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味甘、酸、平,归心、脾、小肠经,有健脾益气、利水除湿、解毒排脓之功。能补脾,性善下行而利水,为滋养性食疗佳品,对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等,疗效甚佳。《神农本草经》言其“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及肌胀满”。《食疗本草》言其“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 红豆,又名相思豆等,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成熟种子,广布于热带地区。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苦、平,有毒,入心、肺经,有清热解毒,祛痰杀虫之功,适用于疮痈肿痛,腮腺炎等。《本草拾遗》言其“通九窍,治心腹气。止热闷头痛,风痰。杀腹藏及皮肤内一切虫”。

一、赤小豆和红豆的外形特征 赤小豆,除了赤豆、红小豆、饭豆等别名,又称为红豆。在本地市场,赤小豆和红豆则是两种色泽接近,长相却不一样的干豆。赤小豆呈细长形,颗粒比红豆小;红豆呈圆柱状,表面为暗棕红色。 红豆,又称相思豆,体积比较大,最常用的就是用来做美味的红豆沙糖水。而赤小豆体积比较小,最适合用来煲汤或者煮粥来吃,有利尿消除水肿的作用,非常适合产妇食用。 二、赤小豆和红豆的功效 赤小豆,性质平和、味甘、酸,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小干豆。在每100克的赤小豆中,含蛋白质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58克,粗纤维4.6克,钙67毫克,铁5.2毫克,还有磷,维生素B1、B2、烟酸以及皂草甙等营养物质。由于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质,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的作用,所以常吃赤小豆,可以清血、消除内脏疲劳,对心脏病和肾脏病患者特别有益。此豆还有“久食瘦人”的说法,对老年性肥胖症,有一定的减肥效用。 红豆,五味属甘酸,酸甘化阴,故能补阴血。有疏风清热,燥湿止痒,润肤养颜的功效。 三、赤小豆和红豆的食用方法 赤小豆做粥、做馅、做小吃皆宜。用赤小豆、粳米煮粥,

茯苓的四种食用方法

推荐:茯苓的四种食用方法 1、茯苓饼 材料:茯苓、糯米饭、白砂糖 做法:将茯苓研磨成为粉末,然后加入糯米饭以及白砂糖,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最后将糊状物质放入平底锅中烙饼。建议平时可以经常服用,对身体效果好。 功效:茯苓饼的主要作用就是健脾补中,同时宁心安神的效果也很不错。小编建议一些身体比较虚,身体出现失眠、心悸、气短以及神经衰弱的人群服用,能够很好的促进身体健康。 2、薏仁茯苓粥 材料:薏苡仁、茯苓粉、粳米、干香菇、鸡胸脯肉 做法:首先我们需要将干香菇放入清水中泡发,然后切丁备用;鸡肉则是去皮去脂后放入锅中煮,四十分钟之后取出切丁备用;薏苡仁放入水中搓洗,用开水浸泡一个晚上,然后沥干水分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熬烂,加入粳米以及其他材料,最后熬煮成为黏稠就可以服用了。 3、白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粳米、食盐、胡椒、味精

做法:将粳米淘洗干净后和白茯苓粉一起放入锅中熬粥,大火烧开之后小火熬煮直到粳米变烂,最后加入其他的调味料,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功效:建议每天吃两次,早晚餐的时候服用。这道食谱具有保健脾胃、治疗水肿的作用,老年性浮肿也可以通过这道食谱来获得治疗。 4、枸杞茯苓茶 材料:取枸杞子50克,茯苓100克,红茶100克。 做法: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粗末,每次取5~10克,加红茶6克,用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每日2次,代茶饮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尿通淋。适用于慢性肾炎、少尿、尿痛、尿道炎等。 茯苓的食用注意事项 1、阴虚火旺以及咽喉干燥的患者不适合服用,如果这类型的患者将茯苓泡水喝不仅不能够令身体不舒服的症状得到缓解,反而有可能病情加重,不利于身体健康。 2、老年人,特别是肾虚的老年人,最好不要喝,避免损害肾脏健康。 3、小便比较多经常尿频的患者以及女性遗精患者,也最好不要服用茯苓。 以上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茯苓的食疗方,你知道了吗?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编辑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菌核含多种成份: 三萜类:茯苓酸(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 [3β-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 (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乙酸(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多糖: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2]

赤小豆的最佳吃法是什么

赤小豆的最佳吃法是什么 赤小豆也叫赤豆,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谷物类豆子,此类谷物的营养是非常丰富的,其富含维生素B9,以及钙铁锌等稀有元素,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体免疫力,多食用赤小豆有着强身健体的作用。而赤小豆的食用方法有很多,既可以熬粥也可以做馅料。那么赤小豆的最佳吃法是什么呢?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除热毒,散恶血,消胀满,利小便,通乳。痈肿脓血,下腹胀满,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烦热,干渴,酒病,痢疾,黄疸,肠痔下血,乳汁不通;外敷治热毒痈肿,血肿,扭伤。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赤豆可整粒食用,一般用于煮饭、煮粥、做赤豆汤或冰棍、雪糕之类。用于菜肴有“红豆排骨汤”等。由于赤豆淀粉含量较高,蒸后呈粉沙性,而且有独特的香气,故常用来做成豆沙,以供各种糕团面点的陷料。赤豆还可发制赤豆芽,食用同绿豆芽。 用途:用于水肿、脚气;产后缺乳,腹泻、黄疸或小便不利;痔疮,肠痈。 1.赤豆可整粒食用,一般用于煮饭、煮粥、做赤豆汤或冰棍、雪糕之类。用于菜肴有“红豆排骨汤”等。由于赤豆淀粉含量较高,蒸后呈粉沙性,而且有独特的香气,故常用来做成豆沙,以供各种糕团面点的陷料。赤豆还可发制赤豆芽,食用同绿豆芽。 2.现代研究认为,红豆中含有多量对于治疗便秘的纤维,及

促进利尿作用的钾。此两种成分均可将胆固醇及盐分对身体不必要的成分排泄出体外,因此被视为具有解毒的效果。赤豆还可用于治疗心脏性和肾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脚气病浮肿和外用于疮毒之症,都有一定效果。赤豆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赤豆煮汤饮服,可用于治疗肾脏、心脏、肝脏、营养不良、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通过以上的一些分析过程,让我们对赤小豆认识得更全面了,赤小豆有清热解毒、解除烦燥与通乳等方面有诸多的作用,赤小豆可以做成粥或者是饭也可以做成雪糕来吃都是非常不错的。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阳性淋巴细胞数。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茯苓能够使得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血细胞的耗竭。实验表明,茯苓可使小鼠血浆皮质酮明显升高。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茯苓煎剂有镇静作用。 抗癌 茯苓对人体是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补气健脾 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脾虚泄泻。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治痰 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利尿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降低血糖 茯苓能降低血糖,对于高血糖人士来说,茯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心脏的作用

赤小豆薏米红枣汤的功效

赤小豆薏米红枣汤的功效 赤小豆、薏米和红枣都是深受人们喜欢的食物,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因此许多人喜欢将三者搭配熬汤,会有诸多的营养效果。其中包括利尿解毒、补肾消肿、补血益脾等。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长期食用,对身体保健大有裨益,也可以在其中加入适量主食食用。 一、赤小豆 1.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 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 2.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 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3.赤小豆是富含叶酸的食物,产妇、乳母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二、薏米 1.薏米因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可作 薏米赤小豆汤为病中或病后体弱患者的补益食品; 2.经常食用薏米食品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效果。薏米能增强肾功能,并 有清热利尿作用,因此对浮肿病人也有疗效;

3.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中包括硒元素,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 4.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体轻捷,减少肿瘤发病几率; 5.薏米中含有一定的维生素E,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作用; 6.薏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对防治脚气病十分有益。 三、功效作用 红豆薏米加了红枣有补血、祛湿、益脾的功效的。还能加些桂圆,一般会煮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心细的人,我自己喝的是比农红豆薏米粉,冲泡着喝不用自己煮的那么麻烦。味道也比想象中要好得多,薏米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要选用功效更强的赤小豆)红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红枣,红枣味甘,性平,具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等功效。桂圆有益脾、健脑的作用,故亦入药。

茯苓粉的功效和茯苓粉的吃法

茯苓粉的功效和茯苓粉的吃法 资料来源:中华食品信息网 茯苓粉的功效其实很多,比如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有抗癌和养肝的作用,将茯苓粉配以各种中药,更可以治疗各种疾病。一起来了解下茯苓粉的功效和能充分发挥其功效的一些吃法吧! 茯苓粉的功效及治病方子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一)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二)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三)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四)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茯苓粉的吃法有哪些 一般适合水湿运行欠佳的人吃,其面可以用开水冲泡焖十几分钟再吃,也可以与米面合做饼蒸着吃,做粥要先浸泡湿润再往已开锅的水里放,及时搅开拌匀才好。 1.准备:白茯苓100克(药店有卖的,有的地方还能给研成面呢!),鲜牛奶50克,蜂蜜(来一瓶一点不多!!)。 2.做法: (1)找一个大碗啊大盆啊,把茯苓掰成小块,放进盆里,凉水没过茯苓,再多放些水!!泡2个小时. (2)2个小时之后,拿一大锅放上笼屉,铺上屉布,再把泡好的茯苓放在纱布上,用中火蒸40分钟,40分钟之后,把蒸好的茯苓取出来.

白芍、白术和白茯苓的美白功效方法

白芍、白术和白茯苓的美白功效方法 中药讲究配伍和辩证施治,不是简单地说什么药能吃与否,如果是用来补气血和健脾燥湿当然可以,白芍、白术、白茯苓符合这几位中药的适应症。美白只是一种间接的作用,气血充盈,自然肤色就好 白芍、白术和白茯苓是传统的润泽皮肤、美白的药物,它们与甘草一起还可以延缓衰老。看看中医是怎么利用它他来美容的吧。 流传比较广泛的中医美容方,可能要数明代(16世纪)医学著作《医学入门》记载的三白汤,“白芍、白术、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温服”。这个方子最初治疗伤寒虚烦,后来发现可以补气益血、美白润肤,遂在民间流传开来。此方配伍精当,适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黄褐斑、色素沉着等。中医认为人的皮肤悦泽与否和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脏腑病变,气血不和则皮肤粗糙,面部生斑。因此,该方剂从调和气血、调理五脏的功能入手,从而美白祛斑。 白芍、白术和白茯苓是传统的润泽皮肤、美白的药物,它们与甘草一起还可以延缓衰老。在中医理论中,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无光泽; 白术性温,味甘、苦,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白茯苓味甘、淡,性平,能祛斑增白;甘草性平,味甘,有润肤除臭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口臭以及皮肤皲裂等。 现代的药理研究也证实了上述各药的美容作用:白芍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白术、白茯苓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甘草有免疫调节作用,外用可以防晒,增白消斑,防止皮肤粗糙等,因此不少美白护肤品中都含有甘草提取液。女性朋友可以到药店购买这4种药,用水煎汤喝。如果嫌麻烦,还可以自制袋泡茶,取白术、白芍、白茯苓各150克,甘草75克,分别研成粗粉末,混合均匀,装入30个小包中,每天取1包用沸水冲泡,当茶喝。其实,中药美容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除了三白汤,晋代葛洪的《肘后救卒方》首创了用鸡蛋、香粉、杏仁制成的美容面膜。有美白、祛斑作用的方剂也不少,如《洪氏集验方》中记载的琼玉膏(由人参、生地黄、白茯苓、白蜜组成)有益气养阴、润肤增白的作用。 白敷脸法: [材料] 白芷6克;蛋黄1个;蜂蜜1大匙;小黄瓜汁1小匙;橄榄油3小匙。 [做法] 1、先将白芷粉末,装在碗中,加入蛋黄搅均匀。 2、再加入蜂蜜和小黄瓜汁,调匀后涂抹于脸上,约二十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脸洗净后,用化妆棉沾取橄榄油,敷于脸上,约5分钟。

土茯苓地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甘、淡,性平。功效: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传统应用】 主治湿热疮毒,痈肿梅毒,瘰疬疮肿,筋骨挛痛。《本草纲目》载其能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 本药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土茯苓、金银花、薏米仁、白鲜皮、防风、木瓜、木通、皂荚子,治疗梅毒,筋骨挛痛;②土茯苓汤(经验方):土茯苓、金雀根、黄芩、黄连、甘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病、银屑病、天疱疮、湿疹等免疫性黏膜皮肤疾病。 【主要成分】 含落新妇苷、异黄杞苷、胡萝卜苷、琥珀酸、β-谷甾醇,还含黄酮、皂苷、树脂、多糖、淀粉、挥发油等成分。 【药理作用】 (一)免疫和抗炎 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有抗炎、抗菌、抗真菌作用。 (二)解毒 对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有保护作用,但不影响棉酚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 【临床应用】 1.病毒感染性口腔溃疡。 2.过敏性皮疹、皮肤溃疡或有继发感染。 3.白塞病口腔、阴部溃疡,关节痛。 4.病毒、螺旋体等引起的性病感染、溃疡。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15~60g。 临床常用剂量:15~60g。 大剂量:30~60g。 使用方法:水煎服,外敷。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免疫病溃疡和关节炎 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免疫病临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白塞病、银屑病之口腔溃疡和阴部、眼部、皮肤之炎症、皮疹、疱疹、溃疡,常与黄连、白鲜皮、苦参同用。土茯苓为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本品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二)关于治疗感染性炎症 本品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咽喉的炎症、溃疡有较好的效果,与大青叶、黄连等同用。 (三)关于治疗性病 古人用土茯苓治疗梅毒。现常用于梅毒、淋病、湿疣、衣原体和病毒等引起的性病,与苦参、蛇床子等同用,也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毒性反应:用含有土茯苓的银屑灵流浸膏240g/kg一次灌胃小鼠,无副作用。幼犬4.03g/kg连续给药60天,心、肝、肾、脑、血液均未见毒性反应。 说明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红豆的功效与作用

? ?红豆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润肺排毒解毒健脾养脾调理肠胃养胃健胃补血解暑 禁忌人群:红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之人忌食;如若被蛇咬伤,百日之内不宜食用红豆。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红豆,红豆对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肝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适宜体质:湿热质痰湿质 详细信息相生相克 目录 ?红豆的介绍红豆的营养成分(营养素含量/每100克) 红豆的营养价值红豆的使用效果红豆 的适用人群如何挑选红豆红豆的储存方法红豆的介绍 赤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它具有“津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的功能,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赤小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营养、多功能的杂粮。 红豆的营养成分(营养素含量/每100克) 营养素含量(每100克) 热量(大卡) 330.00 碳水化合物(克) 65.80 脂肪(克) 0.70 蛋白质(克) 20.80 纤维素(克) 5.80 维生素A(微克) 15.00 维生素C(毫克) 一 维生素E(毫克) 一胡罗卜素(微克) 90.00 硫胺素(毫克) 0.45 核黄素(毫克) 0.12 烟酸(毫克) 0.70 胆固醇(毫克) 一 镁(毫克) 一钙(毫克) 134.00 铁(毫克) 8.10 锌(毫克) 2.68 铜(毫克) 1.55 锰(毫克) 一

钾(毫克) 1055.00 磷(毫克) 304.00 钠(毫克) 3.30 硒(微克) 10.58 红豆的营养价值 1. 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 2. 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3. 赤小豆是富含叶酸的食物,产妇、乳母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红豆的使用效果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 具有健脾利水,解毒消痈,消利湿热的作用。 红豆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各类型水肿之人,包括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如能配合乌鱼、鲤鱼或黄母鸡同食,消肿力更好;适宜产后缺奶和产后浮肿,可单用赤小豆煎汤喝或煮粥食;适宜肥胖症之人食用; 2. 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之人忌食;蛇咬伤者,忌食百日。 如何挑选红豆 1.把红豆倒在淡盐水里,完全浸没在水中就是好的红豆,浮在水面是不好的红豆。 2.红豆有没有生虫一眼就可以看出了,如果生虫了,会有很多虫屎等小颗粒,然后看颗粒大小均匀饱满的为上品,再看色泽,如果是去年或前年等不新鲜的,它的红色不鲜艳很干涩或像什么东西褪了色, 红豆的储存方法 和干草木灰混在一起密封保存,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吃时用筛子筛去灰洗净即可。

炒红小豆功效与作用

炒红小豆功效与作用 红豆这种五谷杂粮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是大量存在的,因为红豆作为五谷杂粮之机,他自身有很高的膳食纤维,多吃红豆对人的消化有很好的帮助。而且红豆也是一味不错的中药材,它主要有红小豆和赤豆之分。一般人在食用红豆的时候都是食用的红小豆,所以炒红小豆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红小豆的功效与作用 红小豆的功效 第1步祖国医学认为,红小豆性甘平,具有除热毒、消胀满、利尿、通乳、补血之功效,主治心肾脏器水肿、腮腺炎、痛肿脓血、乳汁不通等症,尤以妇科中配药方使用最多。外敷治扭伤、血肿及热毒痈肿等病症。 第2步据考,红小豆入药最早载于《本草经》,说红小豆可以“下水肿,排痈肿脓血”。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运用红小豆与其他药物配伍创制了“瓜蒂散”、“麻黄连翘红小豆汤”、“红小豆当归散”等方剂。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 第3步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把红小豆称为“心之谷”,《本草纲目》说,红小豆“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和鲤鱼、蠡鱼、鲫鱼、黄雌鸡煮食,并能利水消肿”。并说:“赤小豆小而色赤,心之谷也。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呕,而治下痢肠澼,解酒病,除寒热

痈肿,排脓散血……”《药性本草》记载:“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通气,健脾胃,令人美食。捣末同鸡子白,涂一切热毒痈肿。煮汁,洗小儿黄烂疮,不过三度。” 第4步历代医药学家的临床经验也说明:红小豆具有消热毒、利水消肿、健脾止泻等功能,可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烦热口渴、酒病诸症。 第5步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红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质成分,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于肾脏病和心脏病,均有一定疗效。 红小豆的作用 红小豆 第1步利尿消肿:赤小豆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 第2步祛压降脂:赤小豆具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作用,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 第3步通乳生乳:有补气血、生乳作用,对产妇有通乳汁、补身体、促康复的功效。产妇、乳母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第4步解毒:清理身体内长期淤积的毒素,增进身体健康。 第5步抑癌抗瘤:延缓和抑制癌细胞生长、扩散。使癌细胞退化、萎缩。 第6步降脂瘦身 红小豆中含有较多的皂角苷,它能阻止过氧化脂质的产生、

茯苓的功效与适用人群

茯苓的功效与适用人群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茯苓的功效与适用人群》的内容,具体内容:茯苓饼很多朋友都比较熟悉,是北京的特产,深受老百姓喜爱。茯苓有什么作用?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茯苓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 茯苓饼很多朋友都比较熟悉,是北京的特产,深受老百姓喜爱。茯苓有什么作用?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茯苓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健忘等症。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

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抗肿瘤作用 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6、提高体液免疫功能 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3、羟乙基茯苓多糖-4、腹腔注射可以明显增强小鼠腹膜渗出细胞(PEC)的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PFC)以及 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SRFC);可以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可以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茯苓多糖体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即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并因此而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督系统,这与其抗肿瘤活性密切相关 茯苓适合的人群 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经。《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白茯苓与茯苓的区别,今后千万别再弄错

白茯苓与茯苓的区别,今后千万别再弄错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茯苓是一种中药,这种中药对人体健康有诸多好处,而茯苓有白茯苓和赤茯苓之分,两种茯苓的功效是有区别的,使用方法也不一样,所以今后要区分使用。 ★一、茯苓与白茯苓的区别 茯苓有赤茯苓和白茯苓分别,赤茯苓就是茯苓皮里面的红色部分,功可利尿泻心火,白茯苓是赤茯苓里面的白色部分,可以利湿健脾安神,一般茯苓是指白茯苓。 茯苓的各个部位都能治病,为了入药方便,人们为它都起了相应的名字:外表被覆的一层褐色外皮叫茯苓皮,断面靠外淡红色疏松的一层叫赤茯苓,内部白色致密的部分称白茯苓。 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

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治疗上述症状可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称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不利,以疗效稳健著称,后世的许多补气益脾的方剂都依此方而来。 ★二、土茯苓与白茯苓的区别 1、土茯苓 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2、茯苓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 ★三、两者的功效区别 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 茯苓:健脾利湿。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 ★四、两者的口感区别 土茯苓:偏于味苦。

茯苓:味淡。 ★五、白茯苓是什么 白茯苓属百合目,具有祛斑美白,润泽皮肤,增强免疫功能等功效。 白茯苓的性味 白茯苓的味甘、淡,性平。 白茯苓的形状特征 白茯苓的根状茎粗厚,坚硬,为不规则的块状,粗2-3厘米。

红小豆的功效和作用

红小豆的功效和作用 红小豆的功效 1、红小豆可整粒食用,一般用于煮饭、煮粥、做赤豆汤或冰棍、雪糕之类。用于菜肴有“红豆排骨汤”等。由于赤豆淀粉含量较高,蒸后呈粉沙性,而且有独特的香气,故常用来做成豆沙,以供各种糕团面点的陷料。赤豆还可发制赤豆芽,食用同绿豆芽。 2、与赤豆相宜的食物有:鸡肉,补血明目,驱风解毒,营养全面。鲢鱼,祛除脾胃寒气,消肿去淤。南瓜,健美润肤。鲤鱼,利水消肿。乌骨鸡,滋阴养血,利水消肿。花生、红枣,补益心脾,利水消肿。 3、现代研究认为,红小豆中含有多量对于治疗便秘的纤维,及促进利尿作用的钾。此两种成分均可将胆固醇及盐分对身体不必要的成分排泄出体外,因此被视为具有解毒的效果。赤豆还可用于治疗心脏性和肾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脚气病浮肿和外用于疮毒之症,都有一定效果。赤豆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赤豆煮汤饮服,可用于治疗肾脏、心脏、肝脏、营养不良、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 4、《本草纲目》说它“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治呕,而治下痢肠,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中医认为红小豆性平味甘酸,无毒。有滋补强壮,健

脾养胃,利水除湿,和气排脓,清热解毒,通乳汁和补血的功能。不仅可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且对于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丹毒)也有消毒功用,特别有利于各种特发性水肿病人的食疗。 5、红小豆以粒紧、色紫赤者为佳,健脾利水,解毒消痈,清利湿热。红小豆煮粥食之,有健脾胃、利水湿的作用。凡脾虚不运、腹水胀满、小便不利、黄疸、泻痢者,皆可食之。小豆煎水或入药,有清热利水的功效,可治急黄、肠痈、痔痢下血、风疹瘙痒等。生豆杵末,鸡蛋清调匀外涂,可治热毒痈肿。 红小豆的作用: 1、红小豆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2、红小豆煮汤饮服,可用于治疗肾脏、心脏、肝脏、营养不良、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 3、红小豆中含有多量对于治疗便秘的纤维,及促进利尿作用的钾。此两种成分均可将胆固醇及盐分对身体不必要的成分排泄出体外,因此被视为具有解毒的效果。 4、红小豆还可用于治疗心脏性和肾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脚气病浮肿和外用于疮毒之症,都有一定效果。 5、红小豆配赤茯苓,清利下焦湿毒力大,可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肿,或泻痢。 6、红小豆配当归,渗湿清热,活血行瘀,使热去湿除则出血自止,可用于湿热便血,腹痛,尿血。 7、红小豆配麻黄,二药均可利水,但赤小豆清热利湿而消肿,并能解毒,麻黄宣畅肺气下达膀胱而利水,相配有宣肺利湿,清

茯苓泡水喝的功效及禁忌有什么

茯苓泡水喝的功效及禁忌有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茯苓泡水喝的功效及禁忌有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茯苓是我们常见的中药材除了做药之外,如果用来泡水饮用会有一定的功效,那么茯苓泡水喝有什么功效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茯苓泡水喝的功效,希望能帮到你。茯苓泡水喝的功效第... 茯苓是我们常见的中药材除了做药之外,如果用来泡水饮用会有一定的功效,那么茯苓泡水喝有什么功效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茯苓泡水喝的功效,希望能帮到你。 茯苓泡水喝的功效 第一:利尿 如果身体出现了水肿以及小便不利等毛病,可以通过茯苓来促进身体健康。老中医告诉我们,茯苓的主要功能就是利水渗湿,并且药效平和,在利水的同时也不会伤害到身体中的正气,能够有效的保健身体健康。身体出现水湿停滞以及小便不利的情况,无论是属于湿热症状还有寒湿症状,都可以服用茯苓,同时还能够快速促进身体健康。如果是属于寒湿体质出现小便不利等毛病,可以在服用茯苓的基础上搭配一些白术以及桂枝;而如果是湿热症状患者,那么应该讲泽泻还有猪苓和茯苓仪器搭配服用。不同的身体体质在服用茯苓的时候所搭配的中药材是不一样的,建议在服用茯苓之前能够咨询专业的医生,这样对身体更加有好处。 第二:抗菌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茯苓进行煎煮或者是泡水,则是具有对于多种细菌

的抑制作用,例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变形杆菌等,抑制效果都非常的不错。所以说,平时将茯苓泡水喝能够起到非常不错的抗菌作用,大大提高身体体质。 第三:保护肠胃以及肝脏健康 科学家在家兔身上进行了实验,发现服用茯苓能够有效的预防肠胃溃疡,还能够治疗肠管松弛的情况,并且对于胃酸也有一定的下降作用。除此之外,茯苓中所含有的一些物质对于肝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治肝细胞出现坏死的情况。所以说,茯苓泡水喝的功效除了抗菌以及利尿的作用之外,还能够保护肠胃以及肝脏健康。 第四:降低血糖 茯苓进入身体之后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糖含量,适合高血糖患者服用。这些患者平时应该多将茯苓泡水喝,能够降低身体中的血糖含量,促进身体健康。 第五:保护心脏 中医方面认为,服用茯苓能够治疗失眠以及心悸等症状,所以说茯苓还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平时将茯苓泡水喝,能够起到安神养心的作用,对于一些心神不宁以及失眠多梦等情况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也可以将茯苓和酸枣仁、人参以及远志等中药材一起服用,能够提高保护心脏的作用。第六:抗肿瘤 茯苓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科学家通过临床试验发现,服用茯苓对于肝癌、食道癌、肺癌以及鼻咽癌等多种癌症都有很不错的治疗效果。为什么茯苓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呢,这是因为茯苓中含有多糖体,这种物质具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