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故意论文:犯罪故意 明知含义 违法性认识 明知推定

犯罪故意论文:犯罪故意 明知含义 违法性认识 明知推定

犯罪故意论文:犯罪故意 明知含义 违法性认识 明知推定
犯罪故意论文:犯罪故意 明知含义 违法性认识 明知推定

犯罪故意论文:犯罪故意明知含义违法性认识明知推定

【中文摘要】故意犯罪中的明知问题向来是犯罪构成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明知的判断直接关系着犯罪与否和此罪与彼罪的认定,对于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历来为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所关注。但是刑法理论上对于明知的研究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在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中,也出现了许多与明知意思相近的用语,导致了歧义并直接影响了明知的司法适用。鉴于明知的重要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期有助于刑法主观罪过理论的完善和刑事司法实践。本文将从实践中明知及其相关用语引起歧义的几种现象入手,引出明知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明知的含义、内容和认定等方面,对明知进行系统的探讨和研究。传统的刑法理论将明知的含义解释为仅仅包括明确知道这一情形,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僵化的理解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打击犯罪和保护社会秩序的需要。此外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中,出现了诸如可能知道、应当知道等与明知相近的用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实际是扩大了明知的含义,并引起了不少歧义。本文总结了明知引起歧义现象,评析了明知含义争议观点,以哲学的认识本质原理和风险社会理论为指导来探讨明知含义,并运用刑法解释原理讨论明知与相关用语区别,从而得出明知包括明确知道和可能知道的结论。对于明知的内容,通说认为应当包括客观事实要素和规范性评价认识两方面的内容,争议在于这两方面中具体要素的取舍,尤其是对于违法性认识是否是故意犯罪认识因素的内容,一直在刑法理论界争议巨大。本文立足于明知的含义,并结合故意犯罪的立

法和罪过原理,探讨了明知的客观事实要素的具体内容,并认为明知

的内容既要包含社会危害性认识,也要包括违法性认识。认定故意犯罪的主观方面历来是刑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难题,鉴于本文将明知的含义进行了扩充,并赞成明知的内容包含违法性认识,这无疑对明

知的认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运用特殊的辅助方式来认定明知。本文在总结了实践中明知推定的现状后,探讨了明知推定的概念和适用价值,倡导运用推定的方式来认定明知。但考虑到推定方式固有的两面性,本文着重从明知推定的创设和适用两个方面来加以规范,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明知推定的合法、准确和有效。

【英文摘要】In the theory ofsubjective fault,the knowledge issue of criminal intentio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knew perfectly well the judgment direct relation crime or not and this crime and other crime’s recognizing,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regarding the criminal law theory and the criminal justice practice, always pays attention for the criminal law theorists and the judicial practical realm. But the criminal law regarding knew perfectly well theoretically the research still has many disputes, in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lso appeared many with had known perfectly well that the meaning close terminology, has caused the different meanings and the immediate influence the judicature which knew perfectly well

has been suitable.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knew perfectly well importance,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more thorough research to it, is helpful by the time to the criminal law subjective crime theory perfect criminal justice practice. This article will know perfectly well and the related terminology from the practice causes different meanings several kind of phenomena to obtain, to draw out knew perfectly well in the theory exists the question, and from the meaning which, the content knew perfectly well and recognizes and so on aspects, to knew perfectly well that carries on system’s discussion and the research.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law theory will know perfectly well the meaning explained that to include merely knows this situation explicitly, however along with society’s development, this ossification’s understanding already could not adapt the attack crime and the protection social order need obviously. In addition in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ppeared such as had possibly known that must know and so on and knew perfectly well the close usage, this expanded the meaning which actually to a certain extent knew perfectly well, and has caused many different meaning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had known perfectly well that caused the different meanings phenomenon, evaluated had known

perfectly well that the meaning dispute viewpoint, discussed take the philosophy understanding essence principle and the risk society theory as the instruction knows perfectly well the meaning, and using the criminal law explained that the principle discussion knew perfectly well with the related terminology difference, thus obtained knew perfectly well that including knew explicitly with conclusion which possibly knew.Regarding the content which knew perfectly well, the logically coherent argument thought that must include the fact essential factor and the regulated appraisal knew two aspects the contents, disputed lies in these two aspects the concrete essential factor choices, particularly regarding illegal knew whether is the intentional offense understanding factor content, has been huge in the criminal law theorists dispute. This article bases on the meaning which knowing perfectly well, and unifies the intentional offense legislation and the crime principle, has discussed the fact essential factor actual content which knew perfectly well, and thought knew perfectly well the content must contain the social hazardous nature to know, must include the illegal understanding.Recognized that the intentional offense subjective aspect is always in the criminal law theory and a practice difficult problem,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is article will know perfectly well the meaning has carried on the expansion, and approved knew perfectly well the content contains illegal to know, this to knows perfectly well without doubt recognized set a higher request, therefore needs to utilize the special auxiliary way to recognize knew perfectly well. This article after summarizing in the practice to know perfectly well estimation present situation, discussed had known perfectly well that the estimation the concept and was suitable the value, initiated to recognize using the estimation way knew perfectly well. But considered the estimation way inherent dual character, this article from knew perfectly well emphatically the estimati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is suitable two aspects to perform the standard, thus the greatest degree guaranteed that knew perfectly well the estimation legitimate, is accurate and is effective.

【关键词】犯罪故意明知含义违法性认识明知推定

【英文关键词】Criminal Intention Knowledge Illegal Cognition Presumption

【目录】论故意犯罪中的明知摘要

4-6Abstract6-7 1 引言10-11 2 明知的含义11-22 2.1 明知争议的立法表现11-13 2.2 明知含义

的理论分歧13-15 2.3 明知含义的再认识15-22 2.3.1

哲学中的明知16-17 2.3.2 风险社会中的明知

17-20 2.3.3 明知与相关概念辨析20-22 3 明知的内

容22-36 3.1 立法的体现22-24 3.2 明知因素的判断

24-36 3.2.1 相关学说评析24-28 3.2.2 构成要件事

实的明知28-31 3.2.3 违法性认识与明知31-36 4 明

知的推定36-46 4.1 明知推定概述36-42 4.1.1 明知

推定的现状36-38 4.1.2 明知推定的概念38-40 4.1.3

明知推定的价值40-42 4.2 明知推定的规则

42-46 4.2.1 明知推定的创设规则42-44 4.2.2 明知

推定的适用规则44-46 5 结论46-47参考文献

47-50致谢50-51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与研究成果51

【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作者如有异议请与总库或学校联系。

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可能性》教案

《认识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谁能告诉老师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出示水晶小苹果)这是什么?我把它藏在一只手里,请你猜一猜会在老师的哪只手里面呢?(猜三次) 总结:刚才游戏中,苹果可能藏在左手里,也可能藏在右手里,藏在哪只手里面这件事是不确定的,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事情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可能会这样,也可能是那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可能性) 二、自主探究 1、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下面事件。 (1)两枚骰子一起掷一次,求朝上两面的点数和。 ①和是5。 ②和是1。 ③和为2~10中的一个数。

(2)用四张卡片分别写有数字6,4,8,6,闭上眼睛任意抽一张,抽到的数。 ①大于9。 ②是偶数。 ③是4的倍数。 2、滴滴、佳佳、聪聪、强强做摸球游戏。迪迪和佳佳轮流摸球,聪聪和强强负责记录。每次摸球并记录后,把球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再摸。下面是迪迪和佳佳摸球的记录单。 摸到哪一种球的可能性大? 师:我们刚刚通过玩一玩、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游戏中的各种情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时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老师带来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想一想哪些是一定发生的,哪些是可能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三、练习巩固 1、在下面括号内填上“可能”、“一定”、“不可能”。 (1)抛弃的石块()落下。 (2)铁块放入水中()融化。 (3)明天登上黄山()会看到日出。 (4)太阳()从东边升起。 (5)雨后()出现彩虹。 2、下面是三(1)班同学调查140夹豌豆粒数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时间发生的可能性。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能性的认识》教案精编版

2020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能性的认识》教案精 编版

可能性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9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摸球游戏活动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并能作出判断;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性的结果。 2.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方法。 4.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知道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及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难点: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性的结果。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袋子、红色、黄色的小球、统计表格、转盘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故事引入,揭题课题。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课件出示)阿凡提的故事: 快过年了,做了一年长工的阿凡提想向财主要回他十个金币的工钱,贪心的财主却不想给他,心想:怎样做才能使阿凡提得不到金币又无话可说呢?财主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很好的办法。对阿凡提说:“不要说十个,我这里有一箱子

的金币,你把里面的金币往上一抛,如果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这些金币你就可以全拿走了”。于是阿凡提把箱子里的金币全都倒出来,玩弄了一会儿…… 故事听到这儿,大家猜一猜阿凡提可能赢吗?(随学生的猜想,揭示并板书课题:可能性)为了更好地认识有关可能性的问题,我们可借助下面的摸球游戏来研究。 2.创设摸球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这里有甲、乙、丙三个袋子(不透明),里面分别装有不同颜色的小球(甲袋装6个颜色一样的球,乙袋装3个红球和3个黄球,丙袋装5个红球和1个黄球)。如果我们进行摸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从甲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2)从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3)从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谈话:每个小组都有和老师一样的甲、乙、丙三个袋子,老师相信:通过摸球活动,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1.游戏一: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1)小组活动。 提问:从甲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课件出示红点1) (课件出示)活动规则:

精选作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作文范文汇编

校园景色(1单元) 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冰雪融化,万物复苏,那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给校园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在校园的草坪上,可以看见嫩绿的小草从土壤里探出头来,高兴地望着我们,仿佛在说:“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一个个圆圆的蘑菇,在春雨的浇灌下,也露出了笑脸。 校园的主道两旁,杨树挺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位站岗的哨兵。枝条上长出了圆圆的新叶,远远望去,像一个绿色的小桃子。那一朵朵美丽鲜艳的花儿,争齐开放,使人感到格外舒服。 每当下课的时候,悦耳的铃声传来,同学们就像一只只鸟儿一样“飞”出了教室,校园里顿时一片欢腾。兵乓球台前,围满了人,一阵阵叫好声,一阵阵欢呼声,使校园里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欢乐。 美丽的春天,美丽的校园,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校园春色(1单元) 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冰雪融化,万物复苏,那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给校园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在校园的草坪上,可以看见嫩绿的小草从土壤里探出头来,高兴地望着我们,仿佛在说:“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一个个圆圆的蘑菇,在春雨的浇灌下,也露出了笑脸。 校园的主道两旁,杨树挺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位站岗的哨兵。枝条上长出了圆圆的新叶,远远望去,像一个绿色的小桃子。那一朵朵美丽鲜艳的花儿,争齐开放,使人感到格外舒服。 每当下课的时候,悦耳的铃声传来,同学们就像一只只鸟儿一样“飞”出了教室,校园里顿时一片欢腾。兵乓球台前,围满了人,一阵阵叫好声,一阵阵欢呼声,使校园里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欢乐。 美丽的春天,美丽的校园,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爸爸,我想对你说 爸爸,我想对你说:你的父爱我能感受到,但你能不能不要太严了呢? 每天,我都要写一篇日记,但有时候作业太多,你还硬逼着我写日记;你不知道,我每次写完作业都很累很累,好想看一下电视,放松一下,但你硬逼我写,没办法,我只好受点委屈了。其实,我有时很不想学,但你又非要我学不可,我又不能不听你的话,只好跟你学,你不知道,我不想学的时候,你讲的知识,我一点也没听进去,所以你等于白讲了。你还把我心爱的漫画书藏起来,买来一大堆的试卷,叫我学到哪课就做到哪课,那里我是多么想看漫画书啊!有时,我放学回家把电视机打开看,但你却叫我过去写作业,那时我是多么不乐意呀!因为你不让我看电视,而你却在那里看电视。你知道吗?我人虽然在这边,但心却飞到电视机那里去了,所以作业才会出现一些不该错的地方。每天晚上,我叫你讲故事给我听,但你却拒绝了,叫我自己看,但睡着看书容易损伤眼睛,所以又看不成,你不知道,我那时是多么想听你讲那动听的故事呀! 爸爸,你说过,我们既是父子也是朋友,那你能不能给我一个自由的天地,让我自由地发展呀!

关于表扬领导工作认真的文章

关于表扬领导工作认真的文章 精品文档 关于表扬领导工作认真的文章 表扬,是对先进的思想、行为进行赞许和奖励,使之得到肯定并巩固和发扬。对于工作认真的领导做一各表扬,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关于表扬领导工作认真的文章,仅供参考。 关于表扬领导工作认真的文章篇一:时不我待,精工出奇他英姿舒爽,干练利落,事事为人先;他追求完美,对工作细节严格要求。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北京公司项目类工作飞速推进,短短小半年时间,顺利完成覆盖全国的项目战略规划布局,一个个优质的资源迅速累积。他带着北京公司项目中心的各位兄弟姐妹一起度过了2012年我们最为艰难的时期,每当风雨将临之际,他总满腹豪情,自信地对我们说:“跟着我干!”这就是北京公司项目总监——**。 北京公司坐落于北京清华科技园,一个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是机会和竞争并存的战略要地。2012年,公司初建,当地社会资源匮乏、人员配备不齐,连项目和各类产品的基础条件几乎都处于空白。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老梁前进的信念和步伐,他发出豪言状语:“这里的舞台如此之大,怎能没有我们腾挪的空间!”没有社会支持,我们自己去找。人才不够,我们自己去招。项目条件不成熟,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摸索、去垫基。6个多月以来,他带着兄弟们找资源、聘人才、下基层、写材料……带着大家一起碰过无数钉子,熬过数 1 / 8 精品文档 十个不眠之夜。 天道酬勤!在他的带领下,如今北京公司项目中心已经和清华、北大等高等院校的经济专家们建立了优质的沟通渠道;和北京市沐浴行业协会等机构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项目中心人员从2~3人扩张到了10多人;完成了北京公司项目整体基础构架方案和落地的各项执行标准;并顺利和优仕风、尚泉等企业合作、进入了项目的试运营阶段。这一切收获都离不开老梁的辛苦付出,每一位来访者、每一位客户、每一份文件,事无巨细,精确把控,亲力亲为。当和我们一起为每一份成功相互庆贺时,大家看着老梁,不禁感叹:“不禁一番寒澈骨,何来梅花傲骨香!” 关于表扬领导工作认真的文章篇二:又红又专、能文能武、上下认可他是我们的部门经理,高大帅气,英姿飒爽,干练利落,事事为人先;他追求完美,对工作细节严格要求。他是我们整个部门的领头羊,是我们的火车头,正因为有他的带领,我们这个团队才团结一致,在困难重重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 008年年初,**就来到了我们公司,这一干就是5年,从最初的土建工程师到现在的工程部经理,他一直诚信正直、表里如一、身先士卒、忠诚敬业。无论是周

认识可能性(一)

《认识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抛硬币、猜谜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 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 “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 2、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推理,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3、在判断可能性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4、能判断一个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是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 进入到可能性的学习中来。 2、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事情发展的可能性 进行判断,并简单的说明理由。 3、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本节所学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5、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反思追问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知道可能性的大小和数量有关系。 【教学准备】 1、一元硬币一枚,信封,纸条,装有6个黄色2个白色小球的箱子若干。 2、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 1、师:老师手里有一个红球(边说边转身将球放入一只手中)。 (1)猜一猜,球可能在我的哪个手里呢? 生1:可能在左手。 生2:可能在右手。 (2)教师将右手伸开,学生发现球不在右手。 生:一定在左手。 (3)师:刚才同学们在猜的时候,用到了“可能”和“一定”。 教师板书:可能一定

2、师:接下来,老师要将一张纸条放到3个信封当中的一个里面(边说边在课桌下面完成)。 (1)师:猜一猜,纸条可能在几号信封里? 生1:可能在1号。 生2:可能在3号。 生3:可能在2号。 生4:可能在1号,可能在2号,也可能在3号。 (2)教师将1号信封打开,学生发现没有。 师:现在纸条可能在哪个信封里? 生1:可能在2号。 生2:可能在3号。 (3)教师打开2号信封,学生发现纸片在2号信封里。 师:现在纸条还可能在2号信封里吗? 生:一定在2号信封里。 师:纸条可能在3号信封里吗? 生:不可能在3号信封里。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最新名校模拟题作文及例文汇编(附解题范文)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名校模拟题作文及例文汇编 四、写作(60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某中学举行了一场以“拥有了实力,行事是该高调还是该低调”为主题的辩论赛。 正方的观点是:拥有了实力,行事就应高调。因为拥有了实力,你也掩盖不了,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 反方的观点是:拥有了实力,行事也应低调。因为做事必先做人,低调是一种姿态,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智慧,一种谋略。 时代发展到今天,无论个人、集体还是国家,你觉得拥有了实力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呢?请你在正反双方中选择一方观点作为自己的立场,写一篇辩论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注意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本文属于任务驱动型文章。写作时要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写作指令:选择辩题,写一篇辩论稿。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主旨并进行立意。本题材料的中心事件是某中学举行的一场以“拥有了实力,行事是该高调还是该低调”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拥有了实力,行事就应高调,反方的观点是拥有了实力,行事也应低调。考生可以选择正方观点,指出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可以选择反方观点,指出做事必先做人,低调是一种姿态,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最后还要分析文体,材料要求写成“辩论稿”,这就要求观点要明确,辩论要有力,论据要充足。无论选择哪一个辩题,分析都要有思辩性,切不可完全否定对方的观点(将对方说得一无是处)。 参考立意:1、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2、低调做人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 【解答】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是“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做人,我认为关键是要学会低调,低调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圆了所有中国人几个世纪的“诺奖梦”。但让人可歌

鼓励的作文

鼓励的作文 导读:关于鼓励的作文600字1 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浆;鼓励,是人生中相互互持的拐仗;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总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 有一次,一张“79”分的试卷映入我的眼帘,这可是我考试的“最高记录”呀!我不禁含泪想着:怎么办?这么低的分数怎么向妈妈交差呀!朋友也不相信我了:“哎呀!就连平常厉害的龙群道都考得这么低啊。”我羞愧的低下头。我拿着试卷回到家,妈妈看了我的试卷后,却改变了常态,不是向平常那样揍我了,而是拿着试卷耐心地鼓励我:“儿子,你这里怎么本来是7的,写成了4啊,白白扣去了两分,不过你不要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就算失败了,也总会有成功的。”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充满了信心,迎接下次考试。不过我没有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只是天天看着电视发呆,没有好好复习。然而,又一个不理想的成绩映入我眼帘,我顿时泪如泉涌,老师鼓励我:“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失败了一次也无妨,世界上又有几人能一次就是对的'呢?就像打仗,我们也不是输了很多场吗?最后也是成功了的,不成功的话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的自在生活。”我立即擦干眼泪,更加自信了,连神仙也打不烂我结实的“信心墙”,就读起书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以后每次考试,我都考得了90分以上。 由此可见,老师口中一句简简单单的表扬也许就能激发孩子内心

潜在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比自信心更重要的了,而老师的鼓励往往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关于鼓励的作文600字2 音乐家,需要鼓励才会唱出美妙的歌曲;钢琴家,需要鼓励才会奏出轻盈的乐谱;商人,需要鼓励才会收获最大的利益;而我们也需要给自己一些鼓励,不要一味的鼓励别人,其实自己也是需要鼓励的。 六年级开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网球,从此便爱上了网球这项运动。刚开始学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有很多困难,比如说接不到球,不会打反手,反应有些慢,不能够迅速的掌握球的位置。但是后来,我尽力的克服困难,终于修得了正果。这一切来源于我对自己的鼓励。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由于天冷,我们在室内打球,那天只有我和馨馨去了,到那时候我还不是打球很好,仍有许多缺陷。今天老师教我们练习打球时的脚步,单独练时我还很是高兴,因为我练的很快,老师也表扬了我,可是真正打球的时候,我却跟不上发球的速度,一头雾水,老师和馨馨一直的在为我加油,鼓励我,可是我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所以连打了五六个球,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我有些要放弃了,这时换了馨馨打,她打的就很好,我就想,她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于是又轮到我打了,我给自己加足了劲,深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一直在鼓励自己,终于,在球落地的那一刻,我瞄准了球,准备,垫步,上前,挥拍,一切动作忽然变得如此简单,等球落地那一刹那,

第八章 认识概率 复习

第八章 认识概率 复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2、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学习重点: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学习难点: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知识点回顾: 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__________事件。 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____________事件。 _________事件和_____________事件都是确定事件。 在特定条件下,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我们事先无法确定它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_________事件。 2、概率: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一个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_________,称为这个事件的概率。若用A 表示一个事件,则我们就用()A P 表示事件A 发生的概率。 通常规定,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是______,记作()___=A P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___,记作()___=A P ;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___和____之间的一个数,即____<()A P <____。 任一随机事件,它发生的概率是由它自身决定的,且是客观存在的,概率是随机事件自身的属性。它反映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般地,在一定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 n m 会稳定地在某一个常数附近摆动,这个常数就是事件A 发生的概率()A P 。事实上,事件A 发生的概率()A P 的精 确值,即这个常数还是未知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把试验次数很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概率的近似值。 在充分多次试验中,一些事件的频率总在一个定值附近摆动,试验次数越多,摆动幅度越小,这个性质称为频率的稳定性。 通过试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大小,必须要求试验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基础演练: 1.口袋里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红球的可能 性是( )( ) ,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 ) 。 2.八(1)班参加植树活动,班主任问班长出勤的情况,班长说:“我们班共有50人,没有全部到齐,但大部分来了。”出勤率可能是( )。 A 、48% B 、50% C 、100% D 、96% 3.A 、B 、C 、D 表示四个袋子,每个袋子中所装的白球和黑球数如下:如果闭着眼睛从袋子中取出一个球,那么从哪个袋中最有可能取到黑球?( ) A 、12个黑球和4个白球 B 、20个黑球和20个白球 C 、20个黑球和10个白球 D 、12个黑球和6个白球 4.在不透明的袋中装有大小一样的红球和黑球各一个,从中摸出一个球恰为红球的概率与一枚均匀硬币抛起后落地时正面朝上的概率( ) A 、摸出红球的概率大于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B 、摸出红球的概率小于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C 、相等 D 、不能确定 5.随机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两次正面都朝上的概率是( ) A 、 41 B 、21 C 、4 3 D 、1

2018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习题及范文汇编

2018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习题及范文汇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原创预测题8】《南方周末》报道,2016年4月14日,在山东发生了一起辱母杀人案。女企业家苏银 霞欠了当地涉黑团伙头目吴学占的高利贷,仍欠17万未还清。被于欢刺死的杜志浩等人有 涉黑行为,辱骂殴打、限制并侮辱于母等情节恶劣,警察调解无效后,于欢拿起办公室桌上水果刀,乱刺催债人员,至一死三伤,, 2017年3月17日山东省淄博城市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还需赔偿死者家属30598.5元和伤者53443.47元。在社会引起强烈深刻的反响。案件进展:全国高 检派人、山东高法介入指导工作。2017年6月23日山东高法二审裁定于欢犯故意伤害罪, 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经济赔偿。 比较情、理和法三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法律,高于情理的利剑 ①2016年,在山东发生一起辱母杀人案。由于嫌疑人于欢杀人合情合理,且受害者为 涉黑人员,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最终涉黑者被抓,于欢二审得到减刑。此案看似于欢为母出气,合情合理但不合法。法律是高悬情与理之上的利剑,它约束情与理,以免失控。 ②从事件本身看,我认为,于欢因母亲受辱,在多方求助无果的情况下挥刀,这个举动 似乎合情合理。哪一个孩子看见母亲受辱能无动于衷?但用刀伤人,属于防卫过当,造成严重后果就违法了,他被判刑五年,这是对冲动的惩罚。正因为于欢所为合情合理,因而才引

发社会强烈反响,减轻刑罚并惩处恶人。但合情合理不能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法律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它是约束情与理的尺度。情理不能大于法,否则社会就会混乱。 ③若没有法律约束,人便为所欲为。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入依法治国时代,任何事物都必须按章办事,一视同仁。就拿网购说吧,它是一件新鲜事,存在利润 空间。初期因法律不健全,假货次品充斥市场,诚信遭遇冰河,网购受到巨大损失。当相关 法律出台,市场秩序迅速恢复,网络经济成为我国支柱产业。因此,合情合理又守法,就会 得到保护,避免遭受损失。最近出台的“信联”措施就很好,严惩那些不讲诚信的违法者。 ④合情合理是谁都想要的但必须依法办事,以其道得之,最终不受处罚。其实,想要减少情与理的影响,依法办事也容易。首先,应明法懂法守法。懂法的途径是读法律条文;其 次,遇事时要冷静,不要完全被情理支配。当然了,法律建立在情理之上,在法律范围内, 保护合情合理的事情。本次事件,于欢正被情理冲昏头脑忘却法律,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⑤因此,我认为在处理看似合情合理的事物前,要理性与理智的思考,自己行为的利弊得失,然后在行动。最后,请时刻谨记康德的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我最敬畏的,一是天 上的星星,另一个是道德法律。知法明理,敬法守法。只有如此,才不会完全被情理支配, 依法办事,就不会出现问题。 ⑥然而,守法并不意味忘却情理。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出现“扶不扶”“救不救”的两难事情。试问那些不扶的人违法吗?没有。他们“不为”却践踏道德底线,伤害情理。那么 世界就会变得冷漠。好在新的法律保护讲道德见义勇者,他们要受到奖励和表彰。 ⑦法律是高悬于情理之上的利剑,遵法守纪是情理的红线。铭记教训,莫让悲剧重演。 辽宁省沈阳市第11中学2018届17班李浩然指导教师:孙延堂

作文范文之我被表扬了作文300

作文范文之我被表扬了作文300

我被表扬了作文300 【篇一:感谢信作文300字左右】 小学生感恩节作文300字:给老师的感恩信 摘要:我要感谢您对我的细心培育,我要感谢您给我建造的一个小小的知识宝库。还有许多许多,您都在努力的事情,我们虽没有看见,但是我们心里都知道...... 给老师的感恩信 尊敬的老师您好: 马上就要到您的节日了,我不想送您花和其他的小礼物,我只想给您一 封感恩信。老师,是您把我们这群刚刚开放的花朵长得更旺盛;老师,是您把我们这群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个祖国的栋梁!老师,谢谢您! 老师,您有时表扬过我,有时也说过我,当您表扬我的时候我会非常高兴,但当您批评我的时候我却很伤心,但我不埋怨您,你是最无私的,一个人付出的辛苦与努力,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爱护我们。 我要感谢您对我的细心培育,我要感谢您给我建造的一个小小的知识宝库。还有许多许多,您都在努力的事情,我们虽没有看见,但是我们心里都知道...... 老师,您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篇二:作文感谢信范文 尊敬的xx实验中学的全体师生、员工: 您们好!

您们的捐款我们如数收到,您们的爱心我们也如数收到!我们全家感谢您们!感谢您们伸出的仁爱之手,让xx同学增添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 感谢您们伸出的关爱之手,让我们看到了实验中学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未来!感谢您们伸出的真爱之手,让我们体验到了和谐社会里大家庭的温暖与牵挂!祝全体同学健康快乐!学习快乐! 祝实验中学领导健康快乐!事业有成! 祝实验中学老师、员工健康快乐!笑口常开! 祝实验中学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硕果累累!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首先,感谢***助学金对我们贫困大学生的关怀和关爱。我是***大学学生,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我心如所愿的来到了***大学——开始了我的大学之旅。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可能性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可能性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6页:信息窗2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3、在判断可能性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判断。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老师手里有一个红球(边说边转身将球放入一只手中)。(1)猜一猜,球可能在我的哪个手里呢?生1:可能在左手。生2:可能在右手。(2)教师将右手伸开,学生发现球不在右手。生:一定在左手。(3)师:刚才同学们在猜的时候,用到了“可能”和“一定”。教师板书:可能一定2、师:接下来,老师要将一张纸条放到3个信封当中的一个里面(边说边在课桌下面完成)。(1)师:猜一猜,纸条可能在几号信封里?生1:可能在1号。生2:可能在3号。生3:可能在2号。生4:可能在1号,可能在2号,也可能在3号。(2)教师将1号信封打开,学生发现没有。师:现在纸条可能在哪个信封里?生1:可能在2号。生2:可能在3号。(3)教师打开2号信封,学生发现纸片在2号信封里。师:现在纸条还可能在2号信封里吗?生:一定在2号信封里。师:纸条可能在3号信封里吗?生:不可能在3号信封里。教师板书:不可能3、教师根据板书:可能一定不可能讲述: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可能性”4、学生齐

读:可能一定不可能二、师:刚才我们做了两个游戏,知道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接下来,我们亲自动手来操作一下。1、教师出示游戏规则。(1)按要求将球放入盒中。(2)每位同学只摸一次,每次摸一个。摸出后,将摸到球的颜色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再将球放入盒中,摇一摇。其余同学轮流进行。(3)一人摸球时,其余同学注意仔细观察他摸球的结果。(4)小组内完成后,进行交流。用学过的“可能性”讲述盒内的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2、学生读游戏规则后,按要求将球放入盒中,并进行摸球游戏。(1)放入3个绿球。学生放入球,进行摸球游戏。并讲述摸到的可能性。(2)放入3个红球和3个黄球。学生放球,进行摸球游戏。并讲述摸到的可能性。(3)放入3个红球、3个黄球和3个绿球。学生放球,进行摸球游戏。并讲述摸到的可能性。3、学生依次进行摸球游戏后,小组内交流摸球情况后,全班进行交流:(1)一定摸到绿球。(2)可能摸到红球可能摸到黄球。(3)不可能摸到红球可能摸到黄球,可能摸到绿球,4、师:如果老师来摸,你来放,你会怎样放呢?(1)一定摸到红球。学生讲述:该如何放球。(2)可能摸到红球,可能摸到绿球。学生讲述,该如何放球。5、教师将两种颜色的球放入盒中,请全班同学进行摸球,并把自己摸到球的颜色讲给大家听,再交流:盒中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盒中一定是什么颜色的球。盒中不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三、生活中的数学1、师: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哪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哪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1)看图讲述:①明天太阳从东方升起。②今天下雨。③金

二年级数学下:可能性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可能性的认识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6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3、在判断可能性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老师手里有一个红球(边说边转身将球放入一只手中)。 (1)猜一猜,球可能在我的哪个手里呢? 生1:可能在左手。 生2:可能在右手。

(2)教师将右手伸开,学生发现球不在右手。 生:一定在左手。 (3)师:刚才同学们在猜的时候,用到了可能和一定。 教师板书:可能一定 2、师:接下来,老师要将一张纸条放到3个信封当中的一个里面(边说边在课桌下面完成)。 (1)师:猜一猜,纸条可能在几号信封里? 生1:可能在1号。 生2:可能在3号。 生3:可能在2号。 生4:可能在1号,可能在2号,也可能在3号。 (2)教师将1号信封打开,学生发现没有。 师:现在纸条可能在哪个信封里? 生1:可能在2号。

生2:可能在3号。 (3)教师打开2号信封,学生发现纸片在2号信封里。 师:现在纸条还可能在2号信封里吗? 生:一定在2号信封里。 师:纸条可能在3号信封里吗? 生:不可能在3号信封里。 教师板书:不可能 3、教师根据板书:可能一定不可能 讲述: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可能性 4、学生齐读:可能一定不可能 二、师:刚才我们做了两个游戏,知道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接下来,我们亲自动手来操作一下。 1、教师出示游戏规则。

中考作文范文汇编10篇

中考作文范文汇编10篇 一、作文写作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微作文。 学校准备为高一新生设计制作校服。原定为一款参照国外校服样式设计的校服,男式帅气,女式俏丽,大家很喜欢。但有家长提出,这样的校服穿上后容易使学生分心,甚至会助长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心。校方对此很为难。 请你给校长写一封短信,陈述自己的看法,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帮助。要求表达得体,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尊敬的校长: 关于高一新生的校服,我们希望学校能采用原定的设计方案。因为这款校服帅气美丽,能尽显青春气息,展示我们的阳光与朝气。至于有些顾虑,我们可以理解,但并不赞同。因为校服是每个人都穿,大家都美,天天都穿,很是平常。如果某一事物完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时,我们就不会因此而生出什么特别的关注,只有生活会因此多出一份美丽。我们期待着这份美丽。 祝您工作顺利,心情愉快! 高一学生:×××【解析】 这是一篇小作文。首先要仔细分析给出的材料,了解到学校定制的这套参照国外校服样式设计的校服深受学生的喜爱,可是学校方面有顾虑。给校长的信要申明学生的观点,观点要具体明确,符合题意,见解深刻,言之有理,有助于解决问题。注意字数的要求。 点睛:这是一篇微作文。“微写作”发源于“微博”“微信”,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的情景或要求,写作200字左右的“微作文”。“微写作”对考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考“微写作”要求考生文字的表达、意境的创造等诸多方面,均应超过网络“微写作”。完成这篇微作文,要明确情境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作。 2.作文。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诗人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往往会发现,那些过去了的都已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成为你“亲切的怀恋”。同学们,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吧?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要求:(1)题目自拟:(2)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3)有真情实感:(4)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5)不少于600字;(6)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亲切的怀恋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题记学习之余,我坐在窗边遐想,想我那遥远的未来、我那充实的现实和那往日的点点滴滴。回忆涌现出的都是那亲切的怀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姥姥教我骑自行车。笨拙的我却驾驭不了这高傲的自行车。我一次次地从自行车上摔落,姥姥一次次将我扶起。她不厌其烦地教我骑自行车的方法,又

我受到了表扬作文

我受到了表扬作文 篇一:我受到了表扬 记不清有多少次得到夸奖,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得到表扬而得意忘形。但是这一次妈妈对我的表扬却令我难以忘却。 “唉,真糟糕!回去又得挨批评了。”我一边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 自言自语。真希望时间停止脚步,可老天似乎在和我作对似的,平时感觉很长的一段路,好像变得短短的,眨眼间就到了家门口。我开门后,东张西望,看看妈妈在不在家。我把考卷拿了出来,看着红色的分数,我心中忐忑不安,心想:这次我该怎么办呢?藏起来,是不诚实的行为;给妈妈看,又怕挨批评。这使我想起了以前,我也是考了很差的分数,但是我把考卷藏了起来,结果被妈妈发现后挨了一顿批评。这次会不会也挨批评呀?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呀!妈妈回来了,怎么办?”就在我惊慌失措的时候,我想起了妈妈说的一句话“成绩固然重要,但好品德比成绩更重要。”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低

着头把考卷递到了妈妈的面前,我用余光看着妈妈的表情,原以为妈妈会皱紧眉头,狠狠的批评我一顿。但令我诧异的是,妈妈不仅没有批评我,还表扬了我的诚实:“虽然你这次没考好,但是你的诚实令我感到欣慰。看来经过上次的事你已经吸取了教训!” 被表扬的感觉真好呀! 篇二:我受到了表扬 从小到大我受到过许多表扬,每次受到表扬我都是喜滋滋的。但是有一次表扬却是苦涩的。 记得读三年级时,我期终考试失误了,导致数学成绩只得了89分。我看着那成绩单上的红红的、刺眼的89这个数,不知揉了多少次眼睛。眼睛都被我揉红了。我看着这个令我心酸心痛的数字,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心想;不会吧!不可能吧!我,我怎么只考了个89分呢?啊,按照约定,主科成绩达不到优秀,我暑假就去不成福建玩了?!不,不会的,我还可以补救!对了,改分!把89改成99,没错,就这么办!

认识概率知识讲解

认识概率知识讲解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认识概率--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的判断; 2.理解概率的定义,通过具体情境了解概率的意义; 3.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能利用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 1.不可能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事件. 2.必然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必然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事件. 3.随机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很多事情我们事先无法确定它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随机事件. 要点诠释: (1)一般地,要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首先要确定事件是什么类型. (2)必然发生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大,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能不同. 要点二、频率与概率 1.概率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这个事件的概率(probability).如果用字母A表示一个事件,那么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

事件A的概率是一个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的数,即,其中 P(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0<P(随机事件) <1. 所以有:P(不可能事件)<P(随机事件)<P(必然事件). 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由这个随机事件自身决定的,并且是客观存在的.概率是随机事件自身的属性,它反映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频率 通常,在多次重复实验中,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一个常数附近摆动,并且随着试验次数增多,摆动的幅度会减小,这个性质称为频率的稳定性. 一般地,在一定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m n 会在 某一个常数附近摆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把试验次数很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其概率的估计值. 要点诠释: ①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②频率和概率在试验中可以非常接近,但不一定相等; ③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实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实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两者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也是经常的. 【典型例题】 类型一、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 1.(1)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①若 a、b、c都是实数,则a(bc)=(ab)c; ②没有空气,动物也能生存下去; ③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 90℃时沸腾;

九上概率的进一步认识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一、本章知识结构图 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专题一 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1. 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有4个除标号外完全相同的小球,这4个小球分别标号为1,2,3,4. (1)随机摸取一个小球,求恰好摸到标号为2的小球的概率; (2)随机摸取一个小球记下标号然后放回,再随机摸取一个小球,求两次摸取的小 球的标号的和为3的概率. 2. 甲、乙两个盒子中装有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甲盒中有2个白球,1个黄球和1 个蓝球;乙盒中有1个白球,2个黄球和若干个蓝球.从乙盒中任意摸取一球为蓝球 的概率是从甲盒中任意摸取一球为蓝球的概率的2倍. (1)求乙盒中蓝球的个数; (2)从甲、乙两盒中分别任意摸取一球,求这两球均为蓝球的概率.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随机事件件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的计算 概率的应用 理论计算 试验估算 只涉及一步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涉及两步或两步以上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的概率 列表法 树状图法

专题二 概率的应用 3.(2009·重庆)有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被分成了4个相同的扇形,分别标有数1、2、3、4(如图所示),另有一个不透明的口袋装有分别标有数0、1、3的三个小球(除数不同外,其余都相同).小亮转动一次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某一扇形,扇形内的数是小亮的幸运数,小红任意摸出一个小球,小球上的数是小红的吉祥数,然后计算这两个数的积. (1)请你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这两个数的积为0的概率; (2)小亮与小红做游戏,规则是:若这两个数的积为奇数,小亮赢;否则,小红赢.你认为该游戏公平吗?为什么?如果不公平,请你修改该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 4.小婷和小英做游戏,她们在一个盒子里装了标号为1、2、3、4的四个乒乓球,现在小婷从盒子里随机摸出一个乒乓球后,小英再从盒子里剩下的三个乒乓球中随机摸出第二个乒乓球,如果摸出的乒乓球上的数字和为4或5,则小婷获胜,否则小英获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对她们公平吗?请说理由. 【知识要点】 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涉及两步实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方法技巧】 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概率问题要注意分清放回与不放回,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1 2 4 3

关于表扬的作文_1

关于表扬的作文 篇一:老师的表扬 生活就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被老师表扬的那种滋味了。 那天,是我刚刚踏入四年级的那一天,班里换了新班主任---李老师,没想到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布置了一篇日记,我的脸变成了“囧”字,在那以前,我有两个“怕”,一个怕是写作文,另一个就是写日记了,因为我总写不好,不是太罗嗦,就是不具体,所以,在我的日记本上“重写”的字样随处可见,但是,为了给新老师留一个好印象,我只能认认真真的写,绝不丢掉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终于,努力并没有白费,当老师让我把日记当做范文来朗读的时候,我幼小的心灵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老师还对我说,我的作文非常好,不仅题材新颖,而且有创新精神,算得上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了。听完老师对我的评价后,是我喜欢上了

写作文,我再也没有那两个“怕”了,当我写作文的时候,我觉得好像是自己显本领的时候,当我写作文的时候,我仿佛进入了我熟悉的世界。 我会永远记住,是谁让我走进了作文的世界,是谁让我喜欢上了课外阅读,是谁让我对作文的信心倍增,那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我要感谢李老师,是她给了我数不清的知识,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是她给了我对写作的信心和力量。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相信我吧! 篇二:表扬 “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肖洁同学的作文在邵陽晚报上发表了.”当老师宣布这一消息时, “哗”全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是真的吗?这是梦寐以求的愿望啊,今天,终于实现了. 我只觉得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慢慢的流淌下来,流进嘴,甜甜的,酸酸的.我不由得想起了半年前那件“小”事. 以前,我是个作文及差的学生.一写作文就头大,常常不知道写什么,

初二数学下册-认识概率-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认识概率达标检测卷 一、填空题(共10个小题,每题给出四个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 下面的方框内,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事件是必然发生的是 ( ) A. 水中捞月 B. 拔苗助长 C. 守株待免 D. 瓮中捉鳖 2.一个事件的概率不可能是( ) A.0 B. 21 C.1 D.2 3 3.小明和三个女生,四个男生玩丢手绢的游戏,小明随意将手绢丢在一名同学后面,那么这 名同学不是女生的概率是( ) A. 43 B.83 C.74 D.7 3 4.有六张卡片:上面各写有1、1、2、3、4、4六个数,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奇数的概率 是( ) A. 61 B.21 C.31 D.32 5.用1、2、3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则组成的数是偶数的概率是( ) A. 31 B.41 C.51 D.6 1 6.小刚掷一枚硬币,一连9次都掷出正面朝上,当他第十次掷硬币时,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 是( ) A.0 B.1 C. 21 D.3 2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彩票的中奖率只有三百八十万分之一,买一张根本不会中奖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 D.太阳绕着地球转的概率是0 8.一个袋中有4个珠子,其中2个红色,2个蓝色,除颜色外其余特征均相同,若从这个袋中任取2个珠子,都是蓝色的概率是( ) A. 12 B.13 C.14 D.16 9. (2009,荆门市)从只装有4个红球的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若摸到白球的概率是p 1,摸 到红球的概率是p 2,则( ) A.p 1=1,p 2=1. B.p 1=0,p 2=1. C.p 1=0,p 2=14. D.p 1=p 2=14 10.如图1所示是用相同的正方形砖铺成的地板,一宝 物藏在某一块下面,宝物在白色区域的概率是( ) A. 95 B.92 C.6 1 D.21 二、填空题(共6个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1.任意掷二枚均匀的骰子(六个面分别标有1到6个点) 朝上面的点数之和是数字7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12.为了促销,厂家在每一件纯净水中放有两瓶在瓶盖反面写有“再来一瓶”的奖励, 图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