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ZTT+2301.1-2015+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技术要求+第1部分:一体式+(V2.0)+

QZTT+2301.1-2015+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技术要求+第1部分:一体式+(V2.0)+

QZTT+2301.1-2015+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技术要求+第1部分:一体式+(V2.0)+
QZTT+2301.1-2015+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技术要求+第1部分:一体式+(V2.0)+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ZTT 2301.1—2015

代替Q/ZTT 1008—2014

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

技术要求

第1部分:一体式

版本号:V2.0

2015 - 12 - 23发布2015 - 12 - 24实施

目次

前言.................................................................................................................. I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总体技术要求 (4)

5硬件技术要求 (4)

5.1基本要求 (4)

5.2环境适应性 (6)

5.3电磁耐受(EMC)能力 (7)

5.4电磁干扰(EMI) (7)

5.5其他要求 (8)

6软件技术要求 (8)

6.1基本要求 (8)

6.2B接口通信协议 (9)

6.3A接口通信协议 (10)

6.4调测软件 (10)

6.5数据处理 (10)

6.6基站图片监控 (11)

6.7告警关联过滤及延时 (11)

6.8FSU重启机制 (11)

6.9网络安全 (11)

7其他技术要求 (12)

7.1接口精度 (12)

7.2自动升级 (12)

7.3可靠性 (13)

8其他元器件 (13)

8.148V蓄电池监测单元(2V单体) (13)

8.248V蓄电池监测单元(12V单体) (13)

8.3烟雾探测器 (14)

8.4温湿度变送器 (15)

8.5水浸电极式 (15)

8.6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16)

8.7网络摄像头 (17)

8.8智能门禁系统 (19)

8.9通信及位置服务模块 (19)

9统一编码及命名规范 (1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FSU监控对象及监控内容 (2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告警关联过滤及延时规则 (21)

B.1市电故障告警过滤规则 (21)

B.2红外告警过滤规则 (22)

B.3高频次告警处理规则 (22)

B.4告警延时(包括告警恢复延时) (23)

附录 C(规范性附录)FSU重启机制技术要求 (24)

C.1公网拨号判据及时间要求 (24)

C.2VPN拨号判据及时间要求 (24)

C.3FSU重启机制流程图 (24)

C.4FSU重启机制最长时序图 (24)

C.5其他要求 (24)

前言

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建设目标,提出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等设备的技术要求,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技术要求对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设备硬件、软件功能、A接口互联、B 接口互联、统一编码及命名规范、设备信号字典表等作出了规定和要求。

本次主要修订内容:对FSU的产品型式进行了重新定义,将FSU产品划分为一体式和主从式两类,前者以Q/ZTT 1008-2014规范为基础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宜应用于基站机房使用环境;后者为新增分类,宜应用于室外型一体化机柜使用环境。

本技术要求由以下2部分组成:

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技术要求第1部分:一体式

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技术要求第2部分:主从式

本册为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技术要求第1部分:一体式。

本册主要基于Q/ZTT 1008-2014修订了如下内容:重新定义了FSU的设备高度,明确了扩展板安装形式、12V输出功率和硬复位要求;统一规定了告警分级及关联过滤规则、FSU重启机制等相关软件功能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通信技术研究院。

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技术要求第1部分:一体式

1 范围

本部分技术要求主要适用于中国铁塔基站机房动环监控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也适用于对各厂家硬件设备研发和软件开发工作的指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凡本技术要求未作出规定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下列标准对于本技术要求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 4715-2005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GB 4943.1-201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干扰度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干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脉冲群抗干扰度试验

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干扰度试验

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7-200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GB/T 18380.11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试验装置

YD/T 1363.1-2014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1部分系统技术要求

YD/T 1363.2-2014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2部分互连协议

YD/T 1363.3-2014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

YD/T 1363.4-2014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4部分测试方法

YD/T 1363.5-2014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5部分:门禁集中监控系统

YD/T 1363.6-2015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6部分:图像集中监控系统

YD/T 1623-2007 通信局(站)图像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中国铁塔动环监控系统统一互联B接口技术规范

中国铁塔动环监控系统统一编码及命名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集中监控中心 Supervision Center(SC)

是对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进行集中管理的监控中心,即总部监控平台,通过开放的数据协议,连接全国的FSU。

3.2

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 Field Supervision Unit(FSU)

是由若干监控模块和其它辅助设备组成的,直接面向基站内设备、传感器等进行数据采集、处理的监控子系统,包含采样、数据处理、数据中继等功能。

一体式FSU指数据处理和全部数据采集功能均集中在1台设备体内的FSU。

主从式FSU指由多台设备体组成,即1台主机和多台从机(也称采集器)组成的FSU,主机兼具数据处理和部分数据采集功能;从机只负责部分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主机。

图1 基站智能监控系统架构图

3.3

通信协议 Communication Protocol

是规范智能设备实体之间进行标准通信的应用层规约。

3.4

A接口 Type A Interface

是FSU与智能设备、传感器等被采集端之间的通信接口。FSU通过A接口获取被采集端的各种数据,向被采集端发送指令控制设备进行某些动作。

3.5

B接口 Type B Interface

是FSU与SC之间的通信接口。FSU通过B接口实时或非实时上报设备的遥信和遥测数据;接收配置信息,如信号量的门限参数、对电源、空调等设备的遥调和遥控数据等。

3.6

监控对象 Supervision Object(SO)

是指被监控的电源、空调等设备及环境量等。

4 总体技术要求

a)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硬件的设计应以模块化、结构化、规范化和集成化的方式实现,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某一子系统、子网络发生故障时,不得影响其他子系统、子网络的运行。

b)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硬件设备的总体结构应充分考虑运输、安装、维护和扩容的灵活性,实现硬件模块化。设备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保证设备经常规的运输、储存和安装后,不产生破损、变形,其安装固定方式应具有抗震能力。

c)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硬件设备应具备支持固件在线升级的功能,设备异常时应能实现远程重启。

d)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产品,硬、软件版本应向下兼容,不同版本之间的硬件、板件配合使用不得降低产品性能指标。

e)监控对象及监控内容详见附录A。

5 硬件技术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环境要求

工作温度:-10℃~+50℃

存储温度:-40℃~+70℃

相对湿度:0%~95%(非冷凝)

海拔高度:≤5000m

5.1.2 电源要求

a)输入方式:1路直流电源

b)工作电压:-48V(-60V~-40V)

c)待机功率:≤20W

d)直流总输出:电源端口总直流输出功率≥24W

USB输出:具备硬复位功能

12V输出:应预留至少4路输出端子。其中2路应具备硬复位功能,且每路输出功率≥7.2W。

5.1.3 时钟保持

FSU应具备时钟保持功能,时钟电池后备时间≥3年。

5.1.4 外观要求

喷漆(塑)壳体的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一致,不允许有划痕、斑疵、流挂、脱落和破损。

设备的表面涂敷,应满足防腐的要求,喷漆(塑)面层下应有底漆或防锈层,防止面层损坏后锈蚀。

电镀零件的表面应有金属光泽,不允许有裂纹、斑点、毛刺和缺陷。

5.1.5 工艺要求

印刷电路板均不允许有飞线,应有插拔及锁定位置。同一型号的电路板应具有完全互换性。

5.1.6 尺寸要求

FSU应独立封装,高度1U,深度≤560mm,满足19英寸标准机架内安装或挂墙式安装。

5.1.7 接口要求

在各接口不复用的条件下,FSU接口数量应满足RS-485/232通用接口≥4个、RS-485接口≥4个、AI接口≥8个、DI接口≥16个、DO口≥4个、RJ45口≥4个、USB口≥1个,以上接口不含与扩展板连接的接口。

AI口应可支持电流型和电压型传感器的接入。

FSU应支持采用RJ45口进行联网注册。

5.1.8 扩展能力

FSU应具备扩展能力,扩展采用在FSU设备内插接安装的方式,在各接口不复用的条件下,扩展板接口数量应满足AI口≥8个、DI口≥8个、DO口≥4个、RS-485口≥4个。5.1.9 存储能力

RAM≥64MB,存储空间≥32GB,存储卡Class10及以上。

5.1.10 阻燃性能

a)PCB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 4943.1-2011中规定的V-0要求;

b)塑胶导线的阻燃等级应符合GB/T 18380.11的相关要求;

c)其他绝缘材料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 4943.1-2011中规定的V-1要求。

5.2 环境适应性

5.2.1 低温存储

按GB/T 2423.1-2008 “试验Ab”的要求进行试验,产品无包装,不通电。试验温度为-40℃±2℃,试验持续时间为8h。

5.2.2 低温工作

按GB/T 2423.1-2008“试验Ad”的要求进行试验,产品无包装,通电加额定负载。试验温度为-10℃±2℃,试验持续时间为2h。

5.2.3 高温存储

按GB/T 2423.2-2008“试验Bb”的要求进行试验,产品无包装,不通电。试验温度为70℃±2℃,试验持续时间为2h。

5.2.4 高温工作

按GB/T 2423.2-2008“试验Bd”的要求进行试验,产品无包装,通电加额定负载。试验温度为50℃±2℃试验持续时间为8h。

5.2.5 恒定湿热

按GB/T 2423.3-2006 “试验Cab”的要求进行试验,产品无包装,不通电。试验严酷等级为:温度40℃±2℃,相对湿度93%±3%,持续时间为2d。

5.2.6 冲击

按GB/T 2423.5-1995 “试验Ea”的要求进行试验,产品无包装,不通电。峰值加速度

为150m/s2,持续时间为11ms,脉冲波形为半正弦波。

5.2.7 振动

按GB/T 2423.10-2008 “试验Fc”的要求进行试验,频率为10~55Hz,振幅为0.35mm。

5.3 电磁耐受(EMC)能力

5.3.1 静电放电抗干扰度要求(ESD)

应满足GB/T 17626.2-2006中接触放电3级(试验电压6kV),空气放电3级(试验电压8kV)的静电放电抗干扰度的要求。

5.3.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干扰度要求

应满足GB/T 17626.3-2006中3级保护(设备)抵抗数字无线电话射频辐射的要求。

5.3.3 电快速脉冲群抗干扰度要求(EFT)

应满足GB/T 17626.4-2008中3级电快速脉冲群抗干扰度的要求。供电电源端口保护接地(PE)试验电压峰值2kV,重复频率5kHz;在I/O(输入/输出)信号、数据和控制端口电压峰值1kV,重复频率5kHz。

5.3.4 浪涌(冲击)抗干扰度要求(SURGE)

应满足表1中要求的各端口的浪涌(冲击)抗干扰度要求。

表1 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

5.3.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

应满足GB/T 17626.6-2008 中3级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干扰度的要求。

5.3.6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要求

应满足GB/T 17626.17-2005中1级(2%)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的要求。5.4 电磁干扰(EMI)

电源端子传导骚扰限值、电信端口传导骚扰限值和辐射骚扰限值应满足GB 9254-2008中A级设备水平要求,具体见表2、表3和表4。

表2 A级电源端口传导骚扰电压限值

频率范围(MHz)

限值(dBμV)

准峰值QP 平均值A V

0.15~0.50 79 66

0.50~30 73 60

表3 A级电信端口传导共模(不对称)骚扰限值

频率范围MHz

电压限值dBμV 电流限值dBμA 准峰值平均值准峰值平均值

0.15~0.5 97~87 84~74 53~43 40~30

0.5~30 87 74 43 30

表4 辐射骚扰限值

频率范围(MHz)准峰值限值(dBuV/m)测试距离(m)

30~230 40 10

230~1000 47 10

注:当测试距离为3m时,准峰值限值应增加10dB。

5.5 其他要求

a)FSU的任何故障不得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

FSU硬件采集回路应有良好的保护机制,不会因采集回路造成被监控设备的电路发生断路、过流和短路等故障,不会对被监控设备造成损害。

b)FSU硬件设备应有良好的电气隔离性能,不得降低被监控设备的交直流隔离度。

c)FSU各端口间应做好隔离防护,避免相互干扰,并具有抵抗噪声干扰的能力。

d)FSU应具备上电复位功能,上电复位后,原保存数据不丢失。

6 软件技术要求

6.1 基本要求

a)应能通过数据接口完成对与电源、空调等设备及各种环境量采集器等监控对象的数据采集,经过底端解析和智能处理后经无线网络上传至集中监控中心SC。

b)应能通过B接口接收集中监控中心SC传送的监控命令,并将接收到的监控命令发送至被监控设备及环境量采集器,实现监控中心SC对被监控设备及环境量采集器的监控。

c)应具备对各类监控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和打印的功能(应具备接入便携设备进行现场维护操作的功能)。

d)接收监控中心SC传送的时钟校准命令,并进行时钟校准。

e)应具备对采集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的能力,避免系统堵塞,提高系统反应时间。

f)应具备逻辑分析控制能力,按照既定策略自动执行相关控制。

g)应具备远程升级和加载程序运行的能力。

6.1.1 联网注册

FSU应具备基于L2TP/IPSec和PPTP的4G/3G无线上网和二次拨号组网能力,FSU 向SC发出注册请求,待SC向FSU发送注册确认后,SC管理界面应可查看已注册的FSU 信息。

6.1.2 本地存储

FSU应具有本地数据存储功能,当传输链路中断时,将历史数据和告警数据存储到本地,当传输链路恢复后上报到SC,存储本地数据的时间不少于15天。

本地存储的告警数据和性能数据宜存储在不同的目录下,并按被监控设备划分子目录。

6.1.3 通信接口传输速率

串行通讯RS-485/232、RS-485接口默认传输速率:9600bps

可选传输速率:1200bps、2400bps、4800bps、19200bps。

6.2 B接口通信协议

B接口互联规范、B接口定义、互联协议、报文协议和数据库协议等参照《中国铁塔动环监控系统统一互联B接口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执行。

动环监控系统的区域、基站、设备的统一编码及命名规范、监控系统统一的监控信号和告警信号编码定义等参照《中国铁塔动环监控系统统一编码及命名规范》的相关要求执行。

6.2.1 接口方式

FSU与SC之间通过WebService和FTP方式互联,二者同时形成完整的B接口协议标准。

6.2.2 接入双方要求

SC轮询FSU获取数据(慢数据):温湿度、电压、电流、电量、频率、开关状态等。此时,FSU为服务端,SC为客户端;

慢数据里的视频图像文件,采用FTP方式获取。此时FSU为FTP服务端,SC为客户端;

FSU主动上报设备事件数据(快数据):告警、状态切换等。此时,FSU为客户端,SC为服务端。

6.3 A接口通信协议

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应采用底端解析的方式对A接口通信协议进行解析和智能处理,具体要求如下:

a)监控厂家在解析通信协议时不允许删减智能设备的监控内容。

b)各监控信号上送准确,信号误差率小于1‰。

c)FSU应具备根据给出的协议库自适应完成协议解析匹配的能力。

d)具备通过远程FTP方式对A接口协议的解析文件进行管理的功能。

6.4 调测软件

调测软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FSU应具有连接调测终端进行调测的能力,宜使用RJ45口。

b)调测软件应提供详细的在线帮助。

c)调测软件应提供简体中文界面。

6.5 数据处理

FSU的数据处理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a)定期采集和处理被监控设备和传感器的数据,对开关电源的轮询时间宜不超过20s,其他智能设备的轮询时间宜不超过10s,传感器数据应实时采集;

b)具有数据过滤和压缩能力,减少B接口吞吐量;

c)具备门限设置、判断和上报能力,能通过B接口接收各信号量的门限参数;能根据设置的门限对采集到的各设备信号量进行处理,对超过门限的信号量进行过滤、归并和上报;

d)具备告警限值远程调整功能,FSU重启后限值保持不变;

e)具备图片传送能力,通过B接口传送本地图片监控信息;

f)FSU在上报告警信号时,应在描述字段上报告警量数值;

g)对于同一信号量,当FSU设定的限值与智能设备自身设定的限值不一致时,应以FSU设定的信号限值为准,判定和生成相关告警信息,并上报至SC。例如开关电源直流输出电压过低、过高告警等。

FSU信号限值应参照《中国铁塔动环监控设备信号字典表》的要求进行设定。

h)FSU应具备识别市电供电方式(单相或三相)的功能,单相供电时应屏蔽各设备的交流缺相告警。

i)有告警需上报时,FSU应向SC上报告警信息,SC返回确认信息。如FSU未收到返回确认信息,应继续向SC上报告警信息,直至SC返回确认信息。

j)FSU告警消除后,自动上报该告警结束,如在告警延时过程中告警已消除,则该告警不再上报。

6.6 基站图片监控

a)图片监控主要是监控基站的重要位置的图片信息。

b)基站图片监控通过FSU、监控摄像头和其他监控设备进行配合,对基站进行防盗、防火、防人为事故的监视。监控摄像头位于基站侧,为独立设备,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可控制门禁、照明和监控摄像头联动工作。

c)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应具有告警联动能力,即当出现了有危及基站安全的告警(如红外、振动、非法进入等)发生时,自动开启照明设备,联动监控摄像头拍摄图片。

d)图片监控设备应内置时钟,独立计时。

e)图片监控摄像头应内置32GB存储卡,Class10及以上。

f)图片监控摄像头应预留对实时视频功能的支持,便于后续增加视频功能。

g)图片应进行本地保存,并上传至《中国铁塔动环监控系统统一互联B接口技术规范》规定的FSU图片存储目录下。如传输链路故障,则待传输链路恢复后上传。

6.7 告警关联过滤及延时

告警关联过滤及延时规则详见附录B。

6.8 FSU重启机制

FSU重启机制技术要求详见附录C。

6.9 网络安全

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中数据应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保证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应满足表5中的相关要求。

表5 网络安全要求

一级类别二级类别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漏洞扫描

网络通信端口网络通信端口管理接入控制

ICMP

TCP

UDP

协议健壮性协议健壮性

敏感数据保护敏感数据的访问控制敏感数据的加密存储敏感数据的加密传输

安全管理协议管理接入控制账户口令安全安全日志

Web安全

身份安全认证

权限管理Web安全工具扫描

会话管理

验证码安全

未公开接口

禁止硬编码/固定密码

禁止隐藏帐户

禁止绕过认证鉴权的访问

7 其他技术要求

7.1 接口精度

AI:2V单体电池电压测量误差应≤5mV,12V单体电池电压测量误差应≤20mV;温度误差应≤1℃;在环境温度为25℃、湿度范围为30%RH~80%RH时,湿度误差应≤5%RH,当湿度超出30%RH~80%RH时,湿度误差应≤10%RH。

DI:准确率100%。

DO:准确率100%。

7.2 自动升级

FSU硬件设备应采用支持固件远程在线升级的产品,设备异常时应能自动重启或后端

远程启动,且重启后原有已上报的告警不再重复上报。

FSU应具有自动升级能力,当通过FTP或USB接口向FSU上传升级文件和FSU重启后,自动完成升级。升级过程中如设备停电,供电恢复后系统应能继续完成升级或恢复至升级前状态。

FSU应可自动识别错误配置,并具备自恢复能力。

7.3 可靠性

FSU使用寿命应不少于10年,设备年故障率应小于1‰。

8 其他元器件

监测环境使用的消防传感器、消防设备、门禁设备、安防监测设施等通用标准器件应通过国家专业机构入网测试,器件测试精度和准确性不低于国家标准。

8.1 48V蓄电池监测单元(2V单体)

(1)工作电源:DC 12V±10%

(2)输入电压:0~60V

(3)输出:电压型0~5V;电流型4~20mA

(4)监测方式:对每半组蓄电池组(共12节单体)电压进行监测

(5)单体电池电压测量精度:≤5mV

(6)物理接口:AI口

(7)输入端防雷指标:输入线对保护地3kA的标称放电电流,使用8/20us电流波形,正负极各5次。

(8)输出端以及辅助电源端承受浪涌电压:2kV,使用1.2/50us电压波形,正负极各5次。

8.2 48V蓄电池监测单元(12V单体)

(1)工作电源:DC 12V±10%

(2)输入电压:0~60V

(3)输出:电压型0~5V;电流型4~20mA

(4)监测方式:对每半组蓄电池组(2节单体)电压进行监测

(5)单体电池电压测量精度:≤20mV

(6)物理接口:AI口

(7)输入端防雷指标:输入线对保护地3kA的标称放电电流,使用8/20us电流波形,正负极各5次。

(8)输出端以及辅助电源端承受浪涌电压:2kV,使用1.2/50us电压波形,正负极各5次。

8.3 烟雾探测器

烟雾探测器应采用散射光、透射光工作原理的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8.3.1 基本要求

(1)工作电压:DC 12V±10%

(2)工作温度:-10℃~+50℃

(3)工作相对湿度:≤95%(40℃±2℃)

(4)静态电流:≤100μA

(5)报警电流:≤30mA

(6)输出形式:光电报警

(7)保护面积:60m2(安装高度小于6m)

(8)探测器应能防止直径为(1.3士0.05)mm的球形物体侵入探测室

(9)其他技术指标应满足GB4715-2005《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相关要求

8.3.2 电磁兼容

8.3.2.1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试验频率范围为150kHz~100MHz;

试验电压为140dBμV;

幅度调制:用1kHz的正弦波对信号进行80%调制。

试验按GB4715-2005《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4.18相关要求执行。

8.3.2.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空气放电电压为8kV;

接触放电电压为6kV;

试验按GB4715-2005《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4.19相关要求执行。

8.3.2.3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试验电压1×(1士0.1)kV;

正极性和负极性各施加5次。

试验按GB4715-2005《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4.21相关要求执行。

8.3.3 认证要求

(1)经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验合格。

(2)消防认证证书。

8.4 温湿度变送器

(1)测温范围:-20℃~80℃

(2)测湿范围:0~100%RH

(3)输出范围:电压型0~5V,电流型4~20mA

(4)测温精度:≤1℃

(5)测湿精度:≤5%RH(环境温度为25℃、湿度范围为30%RH~80%RH)

≤10%RH(环境温度为25℃、湿度范围<30%RH或>80%RH)(6)响应时间:<15s(1m/s风速)

(7)接线方式:四线制

(8)安装方式:壁挂式,葫芦孔挂装或螺丝固定墙面。

8.5 水浸电极式

(1)工作电压:DC 12V±10%

(2)工作温度:10℃~50℃

(3)工作湿度范围:20~90%RH

(4)绝缘电阻:2MΩ

(5)探测灵敏度:40kΩ±10kΩ

(6)接线方式:两线制

(7)电极探头应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

注:水浸专用电极应用绝缘基板和薄不锈钢板电极构成,在绝缘基板一侧嵌入薄不锈钢板电极,基板厚度约7.2mm。

(8)绝缘基板应选择无铅材料,并明确标识。

(9)可检测积水深度≤1.6mm。

(10)安装于地面,应采用螺栓加固方式,并预留螺栓孔。

8.6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探测器由微波单元、被动红外单元和信号处理器组成,三者应装在同一机壳内。

8.6.1 基本要求

(1)工作电压:DC12V±10%;

(2)工作温度:-10℃~+50℃,预热时间≤60s

(3)工作相对湿度≤95% RH (40℃±2℃)

(4)原理:双鉴(红外+微波双重鉴别),红外探测采用多元设计,避免误报

(5)探测器角度:90度

(6)探测半径:8米

(7)接线方式:四线制

(8)告警继电器:NC型(固态与线圈均可)

(9)功耗:工作电流<30mA;告警电流< 25mA

(10)告警继电器:NC型(固态与线圈均可),可承受0.1A/24VDC,接触电阻<15Ω(11)防拆开关:NC型,50mA/30VDC

(12)安装高度:2.15~4.50 米

(13)防护等级:IP51

8.6.2 功能要求

(1)探测器应能探测到参考目标在探测覆盖区域内相对于探测器0.3m/s~3m/ s的横向运动,在距探测器恒定距离条件下,参考目标作3m以内的单向运动时,探测器应产生报警状态。

(2)报警状态后及导致该报警状态的运动停止后,探测器应在10s内恢复到正常警戒状态。

(3)抗热气流干扰探测器在警戒状态下遇热气流干扰时应能正常工作,不应出现误报警和漏报警。

(4)抗小(动物)目标,当目标在地面上移动时,探测器的灵敏度应能调整不致产生报警状态,目标高度默认值100mm。

基站动环监控管理系统方案

基站动环监控管理 系统方案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动环监控事业部

1 概述 由于基站都是无人值守,为了保障基站安全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实时关注基站的动力设备、环境设备、门禁设备及防盗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为了了解基站的能耗情况,需要了解基站的用电情况,指导基站的节能减排,基站监控主要实现如下业务: 1、 动力监控:市电状态监测、开关电源监控、UPS 监控、油机监控; 2、 环境监控:温度、湿度、烟雾、水浸、空调监控; 3、 门禁:门状态、门锁状态、刷卡开门、远程开门、门禁授权等; 4、 防盗:红外、墙体振动、空调室外机防盗、图像/视频、告警联动; 5、 远程抄表:总用电量、设备用电量。 2 产品系统方案 监控中心 务器 前置机服务器服务器 服务器 烟雾 温湿水浸门禁 专 网 图像红外震动 电表直流电流 停电 蓄电池 方案说明:

FSU单元通过一体化采集设备将基站动力设备(市电状态监测、开关电源监控、UPS监控、油机监控)、环境设备(温度、湿度、烟雾、水浸、空调监控)、门禁设备(门状态、门锁状态、刷卡开门)、防盗设备(红外、墙体振动、空调室外机防盗、图像/视频)、智能电表(远程抄表)通过AI、DI、DO以及智能设备接口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告警数据采集,基站监控要求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通过传输组网(E1、IP、PTN、GPRS、CDMA、3G)将基站实时监控数据、告警数据上送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通过前置机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监控终端实现对基站实时数据、告警数据的接收、处理、存储和呈现实现基站的实时监控。 3系统软件说明 基站实时监控需要呈现以下功能: 1)实时数据呈现:对基站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呈现,如基站温度、湿度等; 2)状态数据呈现:市电状态、油机状态、开关电源状态等; 3)告警数据呈现:对设备产生异常情况的告警进行呈现,如市电停电告警、 空调运行告警、门禁告警等; 4)电子地图呈现:对整个区域的监控进行电子地图形式呈现; 5)组态呈现:对整个机房或基站进行组态方式呈现基站的实时数据和告警 状况; 6)告警处理:针对告警信息进行确认、派单、屏蔽等操作; 7)门禁管理:远程开门、刷卡开门、门禁授权等管理; 8)视频管理:实时呈现基站的视频图像,提供自动录像、告警联动录像、 录像回放等功能; 9)统计报表:提供告警统计、实时数据统计、系统操作统计、门禁开门统 计、设备用电量统计等基础报表。

动环监控软件操作手册

深圳市通讯威科技有限公司 EP-MEVP SYSTEM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安装使用说明书 版本

目录

第一章软件的安装、卸载、升级 软件安装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 CPU 主频或以上 内存最低要求256MB [推荐 512MB] 硬盘系统驱动器上需要 100MB以上的可用空间 显示 Super VGA (1024x768) 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颜色设置为 256 色或更高) 鼠标 Microsoft 鼠标或兼容的指点设备 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Windows 7 (管理员权限)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 软件的安装 首先将光盘放入光驱,执行光盘目录【安装软件】里面的,系统会弹出安装界面 (如下图) 注意: Framework 软件包和中文语言包,是必需安装的。如果不安装 .NET软件包,程序将无法正常运行。如果您的系统已经安装过语言包,系统会自动跳到下一安装环节,进行软件的安装。 单击【接受】系统将自动安装组件以及动环监控系统软件。如下图: 组件和中文语言包安装完成后会弹出如下界面安装动环监控系统软件。【如下图】 单击【下一步】选择你所要软件安装的目录【下一步】一般软件默认安装路径为C:\Program Files\综合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点击【磁盘开销】可以了解软件所安装目录的磁盘空间大小,如果选择的空间不够安装软件请选择其它目录安装,选择目录后点击【确定】。 点击【任何人】或者【只有我】,如果使用本电脑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此软件的话请选择【任何人】单击【下一步】 安装中选择安装动环监控模块,如下图 单击安装完成后,点击【关闭】即可。 桌面将自动增加快捷方式。 软件的卸载 首先,打开 [我的电脑] \ [控制面板] 双击 [添加和删除程序] 在[目前安装的程序]栏中找到动环监控系统软件,选中然后按[更改/删除]按钮。 单击【删除】可直接卸载动环监控系统软件。 备注: 以下几个是软件运行必须具备的控件,请勿删除,如果不小心删除了,请重新安装软件. 软件的升级 如果您从我公司获取了更新版本的软件想升级的话,对于使用Access数据库的用户,请安装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动环监控方案

河北联通“宽视界”业务运营平台项目 河北联通“宽视界”平台经过三期建设,完成了1个省公司中心管理平台和11个地市分公司中心管理平台以及28个县级平台的接入、存储、转发中心的建设,其平台容量已达到100000路视频,在石家庄建立中心管理平台,全省11个地市分别建立媒体管理平台。到2009年底,该项目共部署了300台接入、存储、转发服务器,磁盘阵列的承载容量达1100T,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运营级视频监控平台。 该系统具备与各类应用系统接口的能力,包括与110、119等报警系统的联动,与GIS系统的融合,与GPS系统的结合,并提供图像识别、移动侦测等增值功能,为公安、电力、交通、矿产、环保、检验检疫等提供电信级的综合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目前,河北联通“宽视界”平台发展了近万个行业及个人监控用户,接入监控点达到数万个,主要包括了邯郸、沧州、唐山、张家口等多个平安城市项目的用户接入,该项目已成为河北联通主要的宽带业务之一。 该系统网络图如下: 河北联通“宽视界”视频监控系统组网图 吉林联通“宽视界”业务运营平台项目 2006年中兴力维承建了吉林省联通“宽视界”视频监控系统,树立了全省联通统一的网络服务形象、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布局,并且该系统功能上不仅有视频监控,而且还有传感报警联动、语音交互、远程管理和设置、用户等级划分等多项综合功能,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成为吉林省联通典型的基础电信业务。该业务系统利用中国联通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跨区域、全网范围内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通过网通搭建的业务平台系统,满足企事业单位、公众用户网络化视频监控的需要,为各行各业的管理决策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的扩大视觉和听觉范围的管理工具。 中国联通宽带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采用两级中心平台、四层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如下图所示。未来随着业务需求的扩大,可发展为三级中心平台架构。

动环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管理办法

动环FSU(监控设备)与被监控智能设备通 信接口 协议及版本库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降低基站动环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互联互通的工作难度,总部特建立动环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 总部通信技术研究院负责对动环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进行管理。 第二条目前形成的动环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内容清单见附表;后续,总部通信技术研究院还会收集整理形成三家电信企业存量基站所属智能设备的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 第三条动环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的使用: (一)通信技术研究院对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使用需求进行管理,各使用单位向通信技术研究院提出需求,由通信技术研究院审核无误后,将申请方所需协议内容提供给需求单位; (二)相关智能设备协议的解析以及与北向B接口功能

字典的匹配,均由动环FSU厂家完成; (三)FSU厂家与智能设备厂家间由于接口协议沟通协调遇到技术困难时,可联系通信技术研究院进行协调。 第四条本办法发布后,凡各省级分公司再自行采购的新厂商被监控智能设备,均应要求厂家将相关互联互通的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先行提供给总部通信技术研究院,以免出现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不能互联互通的问题。 第五条总部通信技术研究院后续会对购买的被监控智能设备接口协议分类逐步进行统一,实现铁塔公司FSU设备协议的标准化。 附表:新建基站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总目录(V1.00)

附表:新建基站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总目录(V1.00) 专业资料

(1)新建基站开关电源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V1.00) 专业资料

动环监控系统FSU现场安装调测指导

中国铁塔-运维监控系统FSU调测指导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4月

修改历史

目录 1.概述 (5) 2.调测开通流程 (5) 3.准备工作 (5) 3.1资源信息配置 (5) 3.1.1站址信息 (6) 3.1.2铁塔信息 (7) 3.1.3机房信息 (8) 3.1.4FSU信息 (9) 3.1.5蓄电池 (10) 3.1.6开关电源 (13) 3.1.7空调 (14) 3.1.8摄像头 (15) 3.1.9红外 (16) 3.1.10烟感 (17) 3.1.11温感 (17) 3.1.12水浸 (18) 3.1.13门磁* (19) 3.1.14智能电表 (20) 3.2导出设备编码清单 (20) 4.入网调测申请流程 (22) 4.1提交测试申请 (22) 4.2提交测试报告 (23) 4.3专家组审核 (25) 4.4IT中心复核 (26) 5.现场调测指导 (29) 5.1开关电源测试指导 (29) 5.1.1电池熔丝故障告警 (29) 5.1.2电池充电过流告警 (30) 5.1.3电池温度过高告警 (30) 5.1.4电池供电告警 (31) 5.1.5直流输出电压过低告警 (31) 5.1.6直流输出电压过高告警 (32) 5.1.7交流输入电压过高告警 (32) 5.1.8交流输入电压过低告警 (32) 5.1.9交流输入停电告警 (33)

中国铁塔动环监控系统FSU入网操作指引 5.1.10交流输入缺相告警 (33) 5.1.11监控模块故障告警 (34) 5.1.12防雷器故障告警 (36) 5.1.13整流模块故障告警 (36) 5.1.14整流模块通信状态告警 (36) 5.1.15开关电源遥测信号 (37) 5.1.16均充控制 (38) 5.1.17浮充电压设定 (38) 5.1.18直流输出电压过低设定 (39) 5.1.19直流输出电压过高设定 (40) 5.2蓄电池组测试指导 (41) 5.2.1电池组中点电压不平衡 (41) 5.2.2蓄电池组遥测信号 (41) 5.3空调测试指导 (42) 5.3.1工作异常告警 (42) 5.3.2回风温度遥测 (43) 5.3.3远程开关机(遥控) (44) 5.3.4运行温度设定(遥调) (45) 5.4智能交流电表测试指导 (46) 5.4.1交流输入停电告警 (46) 5.4.2交流电表遥测信号 (47) 5.5门禁系统测试指导 (48) 5.5.1门磁开关状态告警 (48) 5.5.2远程开门 (49) 5.6机房环境测试指导 (50) 5.6.1水浸告警 (50) 5.6.2烟雾告警 (51) 5.6.3红外告警 (52) 5.6.4环境温湿度遥信(温度、湿度告警) (53) 5.6.5环境温湿度遥测 (53) 5.7监控设备测试指导 (54) 5.7.1空调通信中断告警 (54) 5.7.2开关电源中断告警 (56) 5.7.3智能电表通信中断告警 (56) 5.7.4智能门禁通信中断告警 (57)

iVMS-8800—机房动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1

机房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机房动环监控系统

目录 第1章背景与需求 (5) 1.1项目背景 (5) 1.2需求分析 (6) 第2章设计思路 (7) 2.1设计原则 (7) 2.2整体思路 (8) 2.3设计依据 (9) 2.4设计意义 (9)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11) 3.1监控系统结构 (11) 3.2系统组成 (12) 3.2.1机房前端系统 (12) 3.2.2传输网络 (12) 3.2.3监控中心 (12) 3.3功能设计 (12) 第4章机房前端系统设计 (15) 4.1机房概述 (15) 4.2机房监控系统概述 (15) 4.3机房典型构架 (16) 4.4视频监控子系统 (16) 4.4.1监控点分布 (17) 4.4.2摄像机选型 (18) 4.4.3视频处理单元 (18) 4.5动力环境监测子系统 (19) 4.5.1环境数据处理单元 (19) 4.5.2温湿度传感器 (20)

4.5.3水浸传感器 (22) 4.5.4供配电系统 (23) 4.5.5 UPS监测系统 (24) 4.6安全防范子系统 (25) 4.6.1红外对射 (25) 4.6.2电子围栏 (27) 4.6.3红外双鉴 (28) 4.6.4玻璃破碎探测器 (29) 4.7火灾报警子系统 (30) 4.8门禁子系统 (31) 4.9空调控制子系统 (33) 4.9.1精密空调控制 (33) 4.9.2舒适性空调控制 (34) 4.10语音对讲子系统 (35) 4.11智能控制子系统 (36) 4.12传输子系统 (37) 4.12.1网络交换机 (37) 4.13机房保障子系统 (38) 4.13.1抗干扰 (38) 4.13.2供电电源 (38) 4.13.3组屏与布线 (39) 第5章传输网络设计 (40) 5.1光纤直联方式 (40) 5.2带宽租用VPN专网 (40) 5.3传输方式综述 (40) 第6章监控中心设计 (42) 6.1监控中心系统组成 (42) 6.1.1监控中心系统 (42)

铁塔基站动环监控项目设备(EISU)安装接线指导书20150916

中国铁塔-中兴力维综合监控项目硬件设备安装接线指导书 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2015年9月16日

目录 1 工程概述 (1) 2 平面布点及线路设计 (1) 3 基站监控设备接线说明 (2) 4 设备安装接线工艺 (4) 4.1 开工前检查 (4) 4.1.1 检查工具 (4) 4.1.2 检查图纸资料 (5) 4.1.3 检查设备及辅材 (5) 4.1.4 检查安装环境 (5) 4.2 动环智能控制单元EISU安装工艺 (5) 4.2.1 产品外观及接口 (5) 4.2.2 安装步骤及要求 (5) 4.2.3 注意事项 (6) 4.3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工艺 (8) 4.3.1 产品外观及接口 (8) 4.3.2 安装步骤及要求 (9) 4.3.3 注意事项 (9) 4.3.4 接线说明 (10) 4.4 烟雾传感器安装工艺 (10) 4.4.1 产品外观及接口 (10) 4.4.2 安装步骤及要求 (10) 4.4.3 注意事项 (11) 4.4.4 接线说明 (11) 4.5 水浸传感器安装工艺 (11) 4.5.1 产品外观及接口 (11) 4.5.2 安装步骤及要求 (12) 4.5.3 注意事项 (12) 4.5.4 接线说明 (13) 4.6 红外微波双鉴传感器安装工艺 (13) 4.6.1 产品外观及接口 (13) 4.6.2 安装步骤及要求 (13) 4.6.3 注意事项 (15) 4.6.4 接线说明 (15) 4.7 直流电压变送器安装工艺 (15)

4.7.1 产品外观及接口 (15) 4.7.2 安装方式及要求 (16) 4.7.3 注意事项 (16) 4.7.4 接线说明 (16) 4.8 蓄电池总电压及中间电压采样 (16) 4.8.1 安装方式及要求 (16) 4.8.2 注意事项 (17) 4.8.3 接线说明 (17) 4.9 灯控监控单元安装工艺 (17) 4.9.1 产品外观及接口 (17) 4.9.2 安装注意事项 (18) 4.9.3 接线说明 (18) 4.10 摄像机安装工艺 (18) 4.10.1 产品外观及接口 (18) 4.10.2 安装方式及要求 (19) 4.10.3 注意事项 (21) 4.10.4 接线说明 (21) 4.11 无线传输模块安装工艺 (21) 4.11.1 产品外观 (21) 4.11.2 安装方式及要求 (22) 4.11.3 注意事项 (23) 4.11.4 接线说明 (23) 4.12 安装箱安装工艺 (24) 4.12.1 安装方式及要求 (24) 4.12.2 注意事项 (25) 附录1:工程安装通用原则 (26) 附录2:测点说明 (35) 附录3:配置清单 (36) 附录4:线缆配线表 (37) 附录5:线材辅材清单 (38)

动环监控系统运行维护方案

影响机房安全的隐患主要有:电源系统不稳定、室内温湿度过高过低、漏水、进出管理不当、空调设备出故障、机房明火不当等。为预防或发现这些机房运行中的难题,动环监控系统运行维护方案适时而生,通过对动力、环境、网络、安保等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来确保机房安全。 一、动环监控系统运行维护方案的介绍 动环监控系统运行维护方案与前端各智能环境设备进行实时通讯交互,通过智能监控、分析、控制,并以多样化的报警处理机制和友好的展现方式,使数据中心运维人员及时了解数据中心设备与环境的运行状况。 三、动环监控系统运行维护方案的主要功能 1、数据存储 系统具有超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空间,支持报警数据存储、按时间点存储、按时间间隔存储、按数据变化幅度存储等多样化的存储方式,满足不同客户不同需求。 2、权限管理 强大的交互性权限分配功能: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设备在不同时间段的可由具有不同权限的不同管理员进行管理,保证用户多系统交叉管理的稳步进行。 3、故障预警

故障预警机制可在故障产生前给管理人员发送通知,使得故障能免于产生或迅速解决,提前预防故障产生,减少财产损失。 4、报警管理 多样化的报警组、报警方式分配原则让您随时随地接收到报警,包括按时段分配,按设备分配等方式;报警方式包括微信、短信、电话、邮件、声光、语音、APP 推送等方式,保证及时发送,精确通知告警。 5、能耗管理 能耗管理功能实时展示机房各大/小区域、设备的电量、PUE等参数值,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机房能源消耗情况,是否达到建设标准,为节能减排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6、报表输出 系统将所保存的历史数据、操作记录、事件日志等记录生成各种图表方式进行管理。

高新兴通信监控动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高新兴通信监控动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通信监控/动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XXX年XXX月

目录

1项目背景 1.1项目需求 XXX 1.2系统架构 2机房动环监控技术方案 2.1主要业务 动力监控、环境监控、智能门禁、远程抄表、视频监控 2.2方案说明 本方案旨在实现对机房动力及环境远程实时监控,实现无人值守。考虑到每个机房设备配置不一样,本方案只从通用性角度说明,准确详细配置需勘察机房后项目经理/解决方案工程师给出。 方案基础业务范围(根据项目情况可选): ?动力监控:市电状态监测、开关电源监控、UPS监控、蓄电池监控、油机监控; ?环境监控:温度、湿度、烟雾、水浸、红外、空调监控; ?门禁管理:门状态、门锁状态、刷卡开门、远程开门、门禁授权等; ?远程抄表:总用电量、设备用电量; ?视频监控 2.3组网方案 图1 整体组网方案(数据+视频) 2.4各种组网说明 (1)2M环组网方案 高新兴在2005年在国内最早提出基于2M总线环传输组网模式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提出面向基站运维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技术解决方案,其特点集中在系统的创新性、开放性、实用性等方面。网络拓扑图如下:

2M 环组网架构 独立2M 组网架构 (3)全IP 组网方案 全IP 组网架构 SDH 路由器 E1 E1 E1 STM-1 IP L S C STM-1 STM-1 F S U IP F S U IP F S U IP IP Network 专有设备网管 区域监控中心SS 前置机 综合业务处理平台 维护台 交换机 市中心机房 分中心1 …… 分中心N E-OMS CSC IP Network 省网管中心

动环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管理办法

. 动环FSU(监控设备)与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 协议及版本库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降低基站动环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互联互通的工作难度,总部特建立动环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 总部通信技术研究院负责对动环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进行管理。 第二条目前形成的动环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内容清单见附表;后续,总部通信技术研究院还会收集整理形成三家电信企业存量基站所属智能设备的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 第三条动环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的使用: (一)通信技术研究院对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使用需求进行管理,各使用单位向通信技术研究院提出需求,由通信技术研究院审核无误后,将申请方所需协议内容提供给需求单位;

(二)相关智能设备协议的解析以及与北向B接口功能专业资料. . 字典的匹配,均由动环FSU厂家完成; (三)FSU厂家与智能设备厂家间由于接口协议沟通协调遇到技术困难时,可联系通信技术研究院进行协调。 第四条本办法发布后,凡各省级分公司再自行采购的新厂商被监控智能设备,均应要求厂家将相关互联互通的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先行提供给总部通信技术研究院,以免出现FSU与被监控智能设备不能互联互通的问题。 第五条总部通信技术研究院后续会对购买的被监控智能设备接口协议分类逐步进行统一,实现铁塔公司FSU设备协议的标准化。 附表:新建基站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总目录(V1.00) 专业资料. . 附表:新建基站被监控智能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总目录(V1.00) 设备名协议及版本 (1)开关电新建基站开关电源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V1.00) (2)空新建基站空调设备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V1.00) (3)蓄电池监控新建基站蓄电池监控仪(铁锂)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V1.00) (4)低压配电(交流配电箱新建基站低压配电(交流配电箱)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V1.00) (5)智能电表(交流独立电表新建基站智能电表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V1.00) (6)ATS新建基AT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V1.00) (7)发电机新建基站发电机组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V1.00) (8)直流远供系新建基站直流远供系统通信接口协议及版本库V1.00) (9)

高新兴通信监控动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通信监控/动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XXX年XXX月

目录

1项目背景 1.1项目需求 XXX 1.2系统架构 2机房动环监控技术方案 2.1主要业务 动力监控、环境监控、智能门禁、远程抄表、视频监控 2.2方案说明 本方案旨在实现对机房动力及环境远程实时监控,实现无人值守。考虑到每个机房设备配置不一样,本方案只从通用性角度说明,准确详细配置需勘察机房后项目经理/解决方案工程师给出。 方案基础业务范围(根据项目情况可选): ?动力监控:市电状态监测、开关电源监控、UPS监控、蓄电池监控、油机监控; ?环境监控:温度、湿度、烟雾、水浸、红外、空调监控; ?门禁管理:门状态、门锁状态、刷卡开门、远程开门、门禁授权等; ?远程抄表:总用电量、设备用电量; ?视频监控 2.3组网方案 图1 整体组网方案(数据+视频) 2.4各种组网说明 (1)2M环组网方案 高新兴在2005年在国内最早提出基于2M总线环传输组网模式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提出面向基站运维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技术解决方案,

其特点集中在系统的创新性、开放性、实用性等方面。网络拓扑图如下: 2M 环组网架构 独立2M 组网架构 (3)全IP 组网方案 全IP 组网架构 SDH 路由器 E1 E1 E1 STM-1 IP L S C STM-1 STM-1 F S U IP F S U IP F S U IP IP Network 专有设备网管 区域监控中心SS 前置机 综合业务处理平台 维护台 交换机 市中心机房 分中心1 …… 分中心N E-OMS CSC IP Network 省网管中心

(完整版)中国铁塔动环监控系统FSU现场安装调测操作指南_20150507

中国铁塔动环监控系统FSU现场安装调测指南 版本:V0.1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4月

修改历史

目录 1. 概述 5 2. 总体流程 5 3. 准备工作 5 3.1 资源信息配置 5 3.1.1站址信息 5 3.1.2铁塔信息 6 3.1.3机房信息 6 3.1.4FSU信息 7 3.1.5蓄电池7 3.1.6开关电源8 3.1.7空调9 3.1.8油机10 3.1.9摄像头11 3.1.10红外12 3.1.11烟感13 3.1.12温感13 3.1.13水浸14 3.1.14门磁* 15 3.1.15智能电表15 3.2 导出设备编码清单16 4. 现场安装16 4.1 出厂预配置16 4.2 FSU主板接口说明图16 4.3 FSU安装布线 16 4.4 FSU软件参数配置 16 4.4.1FSU基本配置 16 4.4.2SC平台配置16 4.4.3VPN配置17 5. 入网验证测试17 5.1 测试要求17 5.1.1现场拍照17 5.1.2遥信量测试17 5.1.3遥测量测试18 5.1.4遥控量测试19 5.1.5遥调量测试19 5.2 提交入网申请19 5.2.1填写入网申请单19 5.2.2提交测试报告20 5.3 现场测试指导20 5.3.1开关电源测试指导20

5.3.2蓄电池组测试指导25 1.25 2.25 1.25 5.3.3空调测试指导25 3.25 5.3.4智能交流电表测试指导27 4.27 5.3.5门禁系统测试指导29 5.29 5.3.6机房环境测试指导30 6.30 5.3.7监控设备测试指导33 7.33 附表:中国铁塔动环监控设备信号测试表0429-现场验证(样本站验证) 35

基站新型智能动环监控单元

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 S U) 技术要求

前言 本技术要求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对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等设备的技术要求,为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技术要求对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统一编码及命名规范、位置服务系统与FSU互联、FSU的测试、B接口互联、设备信号字典表等作出了规定和要求。

目录 1总则 (1) 2术语 (1) 3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技术要求 (2) 3.1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 (2) 3.2其他元器件 (10) 3.3智能门禁系统 (13) 3.4基站图片监控 (16) 3.5位置服务系统 (17) 4统一编码及命名规范 (18) 4.1机房及局站分类 (18) 4.2局站命名与编码规范 (19) 4.3告警分类及处理时限 (31) 4.4基站动环监控系统信号字典表 (31) 4.5告警关联过滤规则 (32) 5位置服务系统与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互联技术要求 (35) 5.1位置服务系统监控对象及内容 (35) 5.2通信接口和传输速率 (35) 5.3通信方式 (35) 5.4信息类型和信息结构 (35) 5.5数据格式 (37) 5.6编码分类 (39) 5.7通用命令 (39) 6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测试要求 (41) 6.1测试环境 (41) 6.2FSU和SC的对接测试 (41) 6.3FSU接入功能测试 (41) 6.4FSU其他功能测试 (47) 6.5监控系统功能测试 (48) 6.6FSU硬件设备的电磁耐受性(EMS)测试 (49) 6.7FSU硬件设备的电磁干扰(EMI)测试 (51) 6.8FSU硬件设备的防雷测试 (52) 附录A 位置服务控制模块通信协议 (54) 附录B 位置服务系统硬件结构图纸 (61) 附录C统一互联B接口技术规范 (63) 附录D 基站智能监控单元(FSU)测试记录表 (98)

QZTT 2301.1-2015 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技术要求 第1部分:一体式 (V2.0)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ZTT 2301.1—2015 代替Q/ZTT 1008—2014 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 技术要求 第1部分:一体式 版本号:V2.0 2015 - 12 - 23发布2015 - 12 - 24实施

目次 前言.................................................................................................................. I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总体技术要求 (4) 5硬件技术要求 (4) 5.1基本要求 (4) 5.2环境适应性 (6) 5.3电磁耐受(EMC)能力 (7) 5.4电磁干扰(EMI) (7) 5.5其他要求 (8) 6软件技术要求 (8) 6.1基本要求 (8) 6.2B接口通信协议 (9) 6.3A接口通信协议 (10) 6.4调测软件 (10) 6.5数据处理 (10) 6.6基站图片监控 (11) 6.7告警关联过滤及延时 (11) 6.8FSU重启机制 (11) 6.9网络安全 (11) 7其他技术要求 (12) 7.1接口精度 (12)

7.2自动升级 (12) 7.3可靠性 (13) 8其他元器件 (13) 8.148V蓄电池监测单元(2V单体) (13) 8.248V蓄电池监测单元(12V单体) (13) 8.3烟雾探测器 (14) 8.4温湿度变送器 (15) 8.5水浸电极式 (15) 8.6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16) 8.7网络摄像头 (17) 8.8智能门禁系统 (19) 8.9通信及位置服务模块 (19) 9统一编码及命名规范 (1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FSU监控对象及监控内容 (2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告警关联过滤及延时规则 (21) B.1市电故障告警过滤规则 (21) B.2红外告警过滤规则 (22) B.3高频次告警处理规则 (22) B.4告警延时(包括告警恢复延时) (23) 附录 C(规范性附录)FSU重启机制技术要求 (24) C.1公网拨号判据及时间要求 (24) C.2VPN拨号判据及时间要求 (24) C.3FSU重启机制流程图 (24) C.4FSU重启机制最长时序图 (24) C.5其他要求 (24)

5G基站免维护动环监控智能管理系统方案【最新版】

5G基站免维护动环监控智能管理系统方案 5G基站免维护动环监控智能管理系统方案可符合三大运营商及铁塔公司对5G基站运维的要求是我司根据基站信号发射塔运维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的。5G基站免维护动环监控智能管理系统方案能降低运维成本,减少人力成本减少人为的误操作。 方案特色 1.软件支持多级架构,支持大容量 2.多维度运行分析报告,为运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一体化数据采集器采用军工级RTOS操作系统,数据及告警响应快速、精准 4.一体化采集器集成电池仪功能,无需额外投入电池仪成本 应用场合 l 5G通讯基站 l 办公大楼/商超/社区设备机房 l 电信接入网机房 l 企业数据机房 l 各类需求免维护动环监控的小型机房等 功能特点

环境监控功能 可通过RS485、开关量输入/输出等接口,实现采集现场漏水运行和告警状态、温湿度范围等,通过各环境量的监测,可以实现与其它设备进行联动控制,如温度升高,自动开启空调等。确保工作环境处于健康状态,为设备可靠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设备监控功能 提供各设备的各运行参数、运行状态、报警记录、工单处理、设备资产信息等监控内容,设备包含但不限于采集设备(如一体化数据采集器)、被监控设备(如变压器温控仪、温湿度等)。 一体化数据采集器:通讯状态、网速、CPU使用率、系统分区存储容量、设备信息、告警记录及工单等。 汇总计算:功率、电量、总用水量、设备信息、告警记录及工单等。 被监控设备:涉及测点数据和曲线分析、设备信息、告警记录及工单等。

优势特点 1. 一体化设计,低功耗免维护 设备采用ARM架构+Linux系统设计,低功耗、无病毒、稳定可靠不死机,工业级硬件设计,防雷、防潮、宽温度工作及完善的端口保护,设计使用寿命高达10年。1G运行内存设计,自带4G硬盘存储容量(eMMC),同时还支持最大32G的TF卡进行容量扩展。 2. 设备高度集成、高性价比 设备高度集成,提供多路DI、DO、串口、USB、HDMI等丰富接口支持,提供串口或以太网通讯方式,快速满足各类智能设备的一站式接入。单主机支持10000个测点接入,在测点满载情况下,实时

动环监控

第十三章电源环境监控系统 电源环境监控系统是对通信机房内的智能开关电源、空调等动力设备以及各种环境量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确保通信机房安全,保证设备可靠运行,减少维护运营成本,维护通信网络的安全畅通。 电源环境监控的对象有开关电源设备、非智能空调、烟雾、水浸、窗磁、门磁、温度和湿度等。 电源环境监控系统的组网方式灵活多样,可利用数字公务通道(开销字节),也可以采用IP数据网,还能够通过拨号方式。 第一节电源监控 一、开关电源的结构及各模块作用、功能 1.开关电源的结构 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由交流配电、直流配电、整流模块、监控部分组成,其整体结构如图13-1所示。 图13-1 高频开关电源的整体结构 市电输入到交流配电,交流配电将电能分配给各路交流负载和整流模块,整流模块将交流电压整流成48V的直流电。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流汇集到直流母排,再进入直流配电,由直流配电将直流分配给各路负载(传输、交换机等设备),并给电池充电。监控模块是电源系统的大脑,实时监测和控制电源系统的各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各分担一定的功能,相互配合,保证对直流负载的可靠供电。 由于监控模块配有标准的通信接口,可以通过近程后台或远程后台监控电源系统的运行,实现电源系统的集中维护。 2.各模块作用及功能 (1)交流配电:输入市电或油机电,将交流电能分配给各路交流负载。当市电中断或市电异常时(过压、欠压、缺相等),配电屏能自动发出告警信号,并能自动切换到第二路市电或自动切断交流电源,保护系统。 (2)整流模块:从交流配电取得交流电能,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输出到直流母排。交流异常或直流输出异常时发出告警或自动保护。整流模块发生严重故障时,自动关机,退出工作。 (3)直流配电:将直流母排上的直流电能分配给不同容量的负载,并给电池充电。当直流供电异常时要产生告警或保护。如熔断器断告警、电池欠压告警、电池过放电保护等。

动环监控方案

机房环境及设备 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上海卓佑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 公司简介...............................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设计依据和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监控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系统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系统软硬件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系统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报警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监控系统的实现与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1. UPS监测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2.蓄电池监测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3.供配电监测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5. 4.精密空调监控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5. 5.漏水监测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5. 6.温湿度监测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5. 7. H2浓度监测及机房洁净度监测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5. 8.闭路监视及数字录像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5. 9.防盗报警监控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5. 10.门禁监控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11.消防监测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Cowin 监控系统软硬件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Cowin 系统软件平台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硬件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动环监控系统

动环监控系统 一、监控系统的运行、组网与控制技术原理 1、网络结构 根据邮电部YDN 023-1996《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暂行规定)》和电网综[1997]472 号文《通信电源,基站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暂行规定》以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0年以GF006-2000号文颁布执行的《中国移动通信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在一个本地网内,监控系统应按监控管理中心(CSC)、区域监控中心(LSC)、局(站)现场监控单元(FSU)、设备监控模块(SM)划分。其中监控模块是数据采集级,其他三个监控级是具有不同管理权限和功能的管理级。 整个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是按广域网进行连接的,即各级监控级自下而上逐级汇接, 每个监控级均按辐射方式与若干下级监控级连接成一点对多点的监控系统,最低的监控级与其监控的设备连接。构成图所示的集中监控系统网络图。 CSC LSC LSC LSC FSU SM SM FSU SM SM FSU SM SM FSU SM SM FSU SM SM FSU SM SM SM 层FSU 层 LSC 层 CSC 层 集中监控系统网络图 监控模块SM 监控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数据采集部分。装于被监控的设备附近,用监控模块的英文 Supervsion moduie 字头SM 表示。它是图像、声音、环境、电源、空调设备的智能控制 器或智能采集设备;具有数据的采集、压缩、控制和滤波作用;具有与监控单元(FSU),区域监控中心(LSC)或监控中心(CSC)进行通信的功能; 完成遥测,遥信数据的传送及实现系统的远端遥控。每个监控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数据采集子系统,这些数据采集子系统 一般地均由传感器、数据采集通道、数据处理与控制器、通信单元组成。 如下图所示:

动环监控实施方案

动环监控方案

————————————————————————————————作者:————————————————————————————————日期:

河北联通“宽视界”业务运营平台项目 河北联通“宽视界”平台经过三期建设,完成了1个省公司中心管理平台和11个地市分公司中心管理平台以及28个县级平台的接入、存储、转发中心的建设,其平台容量已达到100000路视频,在石家庄建立中心管理平台,全省11 个地市分别建立媒体管理平台。到2009年底,该项目共部署了300台接入、存储、转发服务器,磁盘阵列的承载容量达1100T,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运营级视频监控平台。 该系统具备与各类应用系统接口的能力,包括与110、119等报警系统的联动,与GIS系统的融合,与GPS系统的结合,并提供图像识别、移动侦测等增值功能,为公安、电力、交通、矿产、环保、检验检疫等提供电信级的综合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目前,河北联通“宽视界”平台发展了近万个行业及个人监控用户,接入监控点达到数万个,主要包括了邯郸、沧州、唐山、张家口等多个平安城市项目的用户接入,该项目已成为河北联通主要的宽带业务之一。 该系统网络图如下: 河北联通“宽视界”视频监控系统组网图 吉林联通“宽视界”业务运营平台项目 2006年中兴力维承建了吉林省联通“宽视界”视频监控系统,树立了全省联通统一的网络服务形象、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布局,并且该系统功能上不仅有视频监控,而且还有传感报警联动、语音交互、远程管理和设置、用户等级划分等多项综合功能,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成为吉林省联通典型的基础电信业务。该业务系统利用中国联通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跨区域、全网范围内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通过网通搭建的业务平台系统,满足企事业单位、公众用户网络化视频监控的需要,为各行各业的管理决策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的扩大视觉和听觉范围的管理工具。 中国联通宽带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采用两级中心平台、四层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如下图所示。未来随着业务需求的扩大,可发展为三级中心平台架构。

智能视频抓拍系统

智能视频抓拍系统 2009年10月18日 一、视频监控依托动环系统实现防盗、维护监督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省各地市的核心机房监控覆盖达到100%,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的覆盖率达到70%,随着14B工程和15A工程动环监控的实施,基站的动环监控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已经形成了1个覆盖全网基站的监控系统以及系统平台。 如果能利用现有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传输网络、系统平台将可以快速、经济、有效的完成基站的视频监控。 业通达公司结合动环监控的现状以及动环系统监控数据采集的处理模式,独创研发的2摄像头策略抓拍器,全面捕捉机房的视频信息,将视频信息依据网络情况进行本地存储和间隙上送,在不影响动环监控数据采集的情况下,将此视频设备作为智能设备接入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基站的视频抓拍图片存储、灯光联动,动环联动视频报警、非法闯入视频抓拍短信通知、巡检维护监督检查等功能,满足基站视频监控和维护巡检监督管理要求。 我公司研发的智能视频抓拍器,在监控现场作为智能设备接入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实现通信机房远程视频监控具有以下优势: 1、无需重建监控中心,与动环系统共享监控中心; 2、无需使用新的传输资源和增加传输设备,与动环系统共享2M资源,相比GSM彩信、GPRS方式不占号码资源,不增加传输模块; 3、与独立2M的视频监控传输方式对比,单个基站不仅节省1条2M传输链路,而且节省1对2M网桥转换设备; 4、基站视频监控与动环系统合用一个平台,将动环监控信息与视频监控存储图片结合,能有效进行防盗告警分析和告警短信通知,大大加强盗警的分析和预处理能力,为有效调动防盗力量提供甄别数据,大大优于动环的盗警报警信息; 5、结合基站动环门禁信息,视频抓拍信息为维护巡检工作提供检查、监督功能; 6、动环系统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合在一个系统中,不仅节省投资,而且维护方便、统一。 二、视频监控依托动环系统实现防盗、维护监督管理解决方案 实现基站远程视频监控可以充分利用动环监控系统的二级结构,即“监控中心(LSC)—监控单元(SU)”,监控单元(SU)负责对现场的视频抓拍器进行视频数据采集,采集的监控数据送到监控中心(LSC)的动环系统。 动环监控中心(LSC)提供合法进入时的基站视频信息提示,强行闯入时的视频告警信息以及短信通知非法闯入视频抓拍。根据提示信息或监控层次结构可以打开监控界面,系统立即弹出当前基站视频抓拍的最新图片,为了解当前进入机房现状提供直观的信息。 监控中心能够查询当前视频抓拍器的相关信息,包括机房现场设防、撤防状态、视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