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课例研修报告

初中生物课例研修报告

初中生物课例研修报告
初中生物课例研修报告

初中生物课例研修报告

一.前言

1.1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典型课例研究的意义

1.1.1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1.1.2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容乐观,学生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生物课的评价是:“生物课过于空洞,脱离实际”、“生物课是‘死物’课”、“生物考试就是记笔记、背习题,考试一过什么都忘”、“生物实验室只是摆设,不能发挥它的作用”、“我们真想去大自然中学习生物学”等等。

1.1.3初中生物课不受欢迎的原因分析

1.1.3.1中考指挥棒的影响

我省中考不考生物学,直接影响了初中生生物学教学。作为21世纪的前沿科学,生命科学的地位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在我省,特别是在初中教学中,生物课的社会认同率却极低。初中学生也明白生物科学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但在这个中考分数决定命运的时代,作为非中考科目的生物学与学生的升学关系不大。因此,不少学生不愿将时间“浪费”在生物学科上,各校的初中教学着眼点也在中考科目上。由此可见,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1.1.3.2情感因素的影响

情感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生物学动机的重要原因。情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调节、动力、选择和感情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受任课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影响。不少初中生物教师,由于任教的是初中生物学,因而在评先评优、晋级、升职中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进而把这种情绪带

到了教学工作中,消极怠工。还有少数生物教师,由于没有压力,不思进取,照本宣科,这样当然也不能吸引学生。

其二是家长因素。在家长眼中,初中生物学被列为“最不重要的课程”之一,这说明,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家长们对于生物学的认可率已经低到极点。毫无疑问,家长的这种价值观必然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语、数、外等中考主要得分科目的成绩,较少关心子女的生物学学习成绩,学生也就当然不会花大力气去学习生物学。

其三是兴趣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特别是对生物探究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初中生物实验室建设滞后,多数学校不能按照新课标把实验开足开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下去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使他们越来越不愿上生物课。

1.1.3.3学生自己心理的影响

较强的自我表现愿望是影响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功利性原因。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初中生更是如此。学习成绩排名自然成了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绝好机会,尽管教育行政部门禁止将学生学习成绩排座次,但无须讳言,仍有学校和班级在暗地里给学生排名,由于排名一般只排中考科目,一般不会把生物课成绩纳入其中。因此,学生自然轻视生物学的学习。

1.1.4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学生首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而非一个被动的“物”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教学活动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其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意义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实质首先应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生活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的生活中,通过体现这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属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理想、信念,直接触及人的内心世界、灵魂深处。而现行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普遍采取的方法往往将授课变成仅仅是传授知识,将学生视为无知无觉的机器。课堂上,教师经常摆出授道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试图把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凡是不同于课本观点、不同于传统理念、不同于课本已有的实验结果,要么斥之为错误,要么避而不谈、置之不理,以为这样就可以四平八稳,少犯错误,也能让学生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殊不知,这样的作法只会让学生口服而心不服;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会变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更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并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改变传统以本为本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把

学生当作真正的教学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教改理念的开放式的教学,以达到北师大新世纪版教材所倡导“领略生命的精彩、体验探究的乐趣”之目的。

1.3开展本实验研究的保障措施

本课题研究自提出之日起便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和相关学校领

导的关心和指导,并在研究的时间、经费、资料、设备等客观条件的准备上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这是我们开展这次实验研究的前提保障。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大多是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或教研员,他们先后参加国家级、省市各级北师大版教材培训,并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多年,都具备很强的教科研能力,形成了一个团结、合作、勤于钻研、富有创新精神、有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研究集体,这些主客观条件是开展和完成该实验课题的基础保障。

二.实验方法

2.1课前准备

分析与课例相关的材料,找出关键性问题,再仔细设计课例,使设计出的课例不仅能紧密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还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判断即将实施的课例是否存在着一种或多种课堂呈现形式,确定如何帮助学生按照认知规律去掌握生物学探究方法与技能。分析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是否会展开真正的讨论。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引发讨论,就要重新设计如何从课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发学生的思维。从对学生已有技能及背景知识的了解中,思考学生从这个课例中能做些什么。如果课例比较复杂,就要设法予以引导,进而督促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参与。以上述准备为基础,写出可行的课例教学详案(含课时、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及反思等八个方面)。

2.1.2课中的实施,明确相关的课例,在教学中适时运用。

在教学中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强调按照原设计进行教学,尽可能防止偏离目标;二是根据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与反馈,随时做必要的调整,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2.1.3效果分析及反思

让学生评课,通过书面问卷调查或学生写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进行。教师也应自我分思,通过评课、研讨活动或教学后记等形式进行。

2.2实验内容

2.2.1理论基础:素质教育的宗旨在于学生能掌握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而“灵活运用”正是课例教学的主导思想。典型课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在于“实践出真知”。每个课例提供学生特定的时间、背景材料、面临的难题和机会等。学生参与课例分析有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判断事务能力以及创新性,从而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这

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三.实验结果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和组织实施,典型课例教学法越来越成为学生欢迎并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且在课堂教学中日益显露出其独特的魅力。生物课堂越来越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在学生对教师的多次民意测评中,生物教师都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3.1典型课例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3.1.1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课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对相关课例的研究、讨论、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区别在于它侧重于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理论知识的获取。

3.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课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因此,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磨练自己的语言能力,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

3.1.3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现成答案,学生获取的是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课例教学采取的是以学生为主的进行讨论的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学生必须先充分准备,认真弄清课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是“演员”,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导演”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主动,而且通过自己参与讨论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学生还经常撰写生物小论文,运用课本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1.4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而课例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3.2典型课例教学对教师的影响

3.2.1典型课例教学促进了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课例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新过程。教师不再站在讲台前面“满堂灌”,而是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必要时也可

以参与讨论。

3.2.2典型课例教学能带动教师的成长。在课例教学中,教师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并且,如果手头上没有现成的可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因此课例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这样的课。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对生物学专业知识要全面掌握,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扩展知识结构,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总之,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课题组老师都踊跃参加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认识与思考

4.1典型课例教学实践中的几个误区

4.1.1教师仍受到传统教学法的束缚,在课例教学中只是充当“说故事者”,并未真正参与进去。实际上,教师作为课例教学中的组织者,其任务不仅是选择或创作案例,教师还必须肩负另一个重要责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引导、记录、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参与讨论。

4.1.2讨论不充分,教师无法确定课例教学效果,只能重新依赖讲授法。教师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若做不到,那么学生的讨论必然难以展开,学生可能会感觉时间有限而不愿意深入思考问题,可能会感到束手束脚,积极性大为削弱,甚至有可能又陷入往日被动的境地,过度依赖教师的讲授,这时,课例教学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4.1.3以课例教学法来排斥和否定其他教学法。任何一种教学法,如果将其模式化地加以滥用,都必然会带来诸多负效应。课例教学同样不例外。实际上,传统的讲授法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因此,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各自取长补短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2课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2.1课例来源渠道单一化,难以符合教学要求,由于缺乏财力、时间,教师难以进行大量调查和编写工作,客观上限制了课例教学法的应用和推广。

4.2.2从学生方面来看,以往的教学使学生严重依赖教师,他们更习惯于死记硬背,照搬知识,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考的课例教学方式,以

至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常会出现“冷场”,使教学目的不能充分体现。

4.2.3此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要求教师要经过良好的训练,否则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求教师能掌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4.3课例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4.3.1我们试图从知识习得、技能运用、科学探究、信息处理、抽象思维五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具体操作中,课题组成员普遍感到困难较大。由于生物教师带的班级多(一般都是8―10班),评价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评价更加科学,如何让评价更好得促进学生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4.3.2我们以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为评价的重点,尝试以开卷、写分析文章、学期论文、设计实验、课外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鉴定和评价。注重平时成绩,实行等级制考核;采用评语方式给出意见;收集学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建立档案袋。

五.展望

课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所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新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并发现新的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从而使生物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课例教学是在传统生物学教学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也符合我国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然我们的实验研究还正处在探索阶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而且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小学体育课例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体育课例分析 课例名称快速跑教材版本适用学科体育适用学段及年级小学三年级课例分析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适合水平三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强、活泼好动、好思考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快速跑是提高学生跑的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快速跑练习,能有效发展学生快速启动能力和奔跑能力。 本节课一方面着重让学生掌握快速跑的动作要领: 步幅大、步频快、直线跑;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 教学过程分析一、开始部分(10 分钟)(一)、课堂常规(3 分钟)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检查服装 3、宣布上课内容 4、安排见习生(二)、准备活动(7 分钟) 1、自然跑:跑圆圈(强调摆臂) 2、徒手操 a.扩胸运动;b.弓步压腿、侧压腿;c.踝关节、腕关节;d.高抬腿(师带领学生完成)。 二、基本部分: (25 分钟)(一)摆臂练习各个小组分别进行双手抱头、双手掐腰、双手放于背后、双手放于裤兜里进行快速跑一遍,再进行双手摆臂快速跑,从而亲身体会摆臂的作用。 (二)步长、步频练习让高个子与矮个子同学演示快速跑,其他同学说出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从而探讨出本课的重点。 学习目标: 1 / 4

认识到影响快速跑的因素,通过练习掌握快速跑的正确姿势。 (三)分组练习 30 米快速跑(30 米2)(四)游戏: 胯下传接球跑 1、教师讲解比赛方法和规则,师示范一次。 2、教师最后对游戏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结束部分: (5 分钟)(一)放松: 本节课主要是以跑为主的的学习,所以在课的最后我采取以静为主,引导学生体会放松。 (二)课堂小节 1、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老师再加以总结并提出期待(多练短途的奔跑,提高快速跑能力)。 2、回收器材,师生道别。 教学反思本堂课是以学生的快速跑练习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本课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及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指导思想,按水平二(四年级)课程目标要求,以快速跑为课例进行教学,发展速度和协调能力,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培养正确的奔跑姿势。 我想本课不但要让学生提高加速跑的能力,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一点跑方面的技术。 因为在《快速跑》的教学中,教他们掌握动作要领属于培养他们跑的能力。 只有放松才能跑得快,如果按照要求学生只能去完成任务而已,而提高不了快速跑的练习,为了让学生训练快速反应能力和使教学生

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修报告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例研修报告一、研修背景学校织金县少普乡中心校执教教师陈学典备课组少普中心校语文组研究学科与课题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究主要问题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主要教他们明事理、如何做人这是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写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那么如何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使课文内容得到升华是这次研究的主要问题。二、研究过程及方法一研修方法 1、“试教学设计”与“改进教学设计”的主要变化及差异 2、通过课堂教学教研组听课、评课、上课教师说课等方式进行 3、总结交流得出结论。二研究过程教学设计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志向。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教学准备学生1、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2、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

浅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教后反思如何撰写—基于中学历史典型课例的研究

浅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教后反思如何撰写—基于中学历史典型课例的研究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的教学理念与策略,具体如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等。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以来,校本教研活动重视开展“课例研究”,即教师重视分析、解决和反思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教后反思”就成为教学课例的基本表达形式。但从目前情况看,许多教师对撰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教后反思”的要求尚不明确或统一,本文结合中学历史学科典型课例,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定位与角度 1、教学设计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的“时间”定位是课前,是在教师理解把握“课标”,并分析教材、生情后,“预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研究课题、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和教学过程的方案。特别在“教学过程”部分,要体现教师对如何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组织活动、释疑解惑和归纳小结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高中历史必修Ⅱ、人民版)一节的“设计”片段: 1.导入新课:回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和特点等问题,承上 启下,为学习新课知识作铺垫。 2.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演示课件《荣氏家族百年发展史》、《民族工业曲线发展图》、 《大染坊》等,思考三个重点问题: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特点和影响 其发展的因素。 3.组织讨论:由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表达本组结论,各小组或同学个人评价、 补充。教师主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图表、数据、视频等),自主参与问题讨 论,在互动合作中多角度、多层次探究问题,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归纳小结:教师根据同学们所讨论的结果,对问题作归纳小结:中国民族工业的 发展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另设计几道选择题,若时间允许,让学生通过答题 来巩固提升新课。 2、实录是对课堂教学“现场”的真实描述 课堂实录是教师在课后回顾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整理成文的,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内容的描述性记录,也包括对课堂偶发事件的解释性记录,必须是真实的描述。如《了解联合国、评价联合国和参与联合国事务》(《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人教版)一课“实录”片段: 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1.在以往中东问题的处理过程中,联合国起到什么作用?

小学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英语课例研修报告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松柏中心学校:孙小艳 根据此次国培学习的要求,结合自己在平常教学中的做法,下面,我就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第四课时课题进行学习,具体情况如下: 1、学校: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松柏中心学校 、执教教师:孙小艳 、研究教师:英语教研组所有老师。 、研究课题: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第四课时 、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研修的目的:为了让全校教师提高素质、开阔视野、展现才能,探索和丰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我校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常规教学讲课、观课、说课、评课、校本研修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观课并议课,课后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教研组活动计划、记录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不断提高全校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主要研究过程及方法: 在这次研修中,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备课的方法,对于一

篇课文,老师们先讲讲自己的教法,比如如何导入,如何设计作业等等,听课后又进行评课,不断找出让让学生更能接受,教学效果更理想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围绕“问路和指路”这个话题展开的。首先通过“兔子舞”游戏,强调单词left和right,接着出示本课重点学习的四个方位名词,接下来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 (三)学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非常活泼,好奇心强,因此我采取“兔子舞”游戏,通过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听说认读四个方位词:south east west north 能够听说读写短语:Turn left ,turn right,go stright 能够听说认读句型:“How can I get to the museum?”“Go straight for five minutes Then turn left .”并能进行关键词的替换操练。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愿意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让学生简单了解国外地图的主要标识。

高中历史教学叙事实例 文档

高中历史教学叙事实例 高二历史组温宝婷 可以看一则案例:“辛亥革命” 课程导入:利用天安门广场节日所放的孙中山画像,提问为什么给予孙中山如此高的地位? 课程过程:将整课分为三部分:了解(基础)、理解(加深)、见解(新) 第一部分----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学生课前准备,课堂阅读提问为方式。让学生系统的知晓辛亥革命的五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①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 ②爆发(武昌起义----各地响应) ③成果(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⑤性质和意义 第二部分----理解:学生分小组,课前查阅资料作好准备,上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介绍三个问题: ①辛亥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武昌? ②《临时约法》体现西方资产阶级的哪些政治观? ③袁世凯为什么能篡夺革命果实? 第三部分----见解:方式与第二部分相同,解决三个问题: ①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②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③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提出怎样的救国方案? 这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重点、难点的讲解清楚、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引发,学习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合作学习的态度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要在一堂课上解决这些问题,时间是否仓促? 5、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常说高考从高一抓起。课程的难度、讲解的深度以及上课的具体过程受高考方式的影响极大,但目前高考方案及其细节不明,如何把握?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但是,目前历史教育仍存在着大量的“满堂灌”或“变相满堂灌”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领课堂。教师只是为让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教师在教学中属于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为被动的客体,故此,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变“教”为“导”,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有可学性。如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当然还有发现法、演示法、分组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如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 长期中学苏燕梅 有些学生感到生物很难学,怎样让学生愿意学生物、学好生物。在实践中我感受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等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还发现,把生物课教学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更会取得意外的收获。 一、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的乐趣 生物学知识源自大自然,大自然是真正的生物知识宝库。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虽然和大自然很亲近,却也往往不能把生活和生物学联系在一起。于是,我会常常利用各种时机,主动为学生们建立这种联系创造条件。比如,在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时,我事先发动学生到自己的家乡对生物的种类进行调查,使他们获得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上课时,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使学生们的印象深刻,再加上我的点拨引导,使学生们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把它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学到了"活"的知识,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二、把生活知识带进课堂 讲授"发酵技术"一课,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而我在教学中提前安排学生到酒厂参观酿酒车间,学生们兴趣高,积极发言,气氛热烈。经过大家相互讨论交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生活经历中提炼出了生物学知识,就使这些知识得到升华,真正成为在他们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宝贵财富了。 三、动手动脑,在生活中探究、运用生物学知识 学生学习的快乐,不全部在于考试得了理想的分数,更在于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去解决了具体问题。所以,我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作业,让学生们去完成。在学习了"发酵技术"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根据生物课本里学到的内容,自己回家制作一份酸泡菜,请父母做出评价。学生们对这样作业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用这样的情绪去进行学习,怎么会不使他们劲头倍增,加倍努力,取得好成绩呢! 总之,学习生物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学。把学到的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使学生乐学、会学,在生活中得到启迪。是我们每一个生物教师应该努力去做的。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体育课堂教学计划案例与评析 案例一学习排球双手下手垫球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体育健康课的新理念,积极调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通过积极的,主动的参与,提高健康水平,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双手下手垫球的基本技术 (2)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 (4)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观念 3、教学内容设计与安排 (1)开始部分以课堂常规,游戏和准备活动为主。通过游戏和准备活动培养学生对排球的感觉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为进一步的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2)基本部分通过让学生自己练习,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再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技术的要领,在大脑中建立动作的概念;最后通过鼓励与指导,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强化动作的概念。 (3)结束部分,在愉快的音乐中充分放松学生心情,消除疲惫,感受排球运动带来的无穷魅力。 4、体育课堂教学计划

【评析】 本课能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出发,用游戏和情景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例如:通过滚球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排球的兴趣,增强排球手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用探究学习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学生自己练习体会,从中体验出学前和学后动作质量和垫球数量的差别,一方面,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与探究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以积极的运动参与为前提,使学生逐步掌握垫球的知识技能,并得到身体的锻炼;同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练习中,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本课较好的运用了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不仅学到了垫球的基本知识技能,而且身体得到了锻炼,进而增进了身心健康,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案例二:复习分腿腾跃、学习屈腿腾跃 1、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牢固树立健康第

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报告 一、提出课例研究的背景 课例研究的提出是普教科研回归本原的一个举措。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就是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即教师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首选,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 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课程改革必须有教师的跟进;课程的理念必须让教师内化,才会转化为实际行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是自觉的研究者。 二、课例研究的价值取向 通过文献检索和实践经验总结,课例研究的校本培训是解决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课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指导、对话,通过专家、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的研究人员的引领,通过教师个人在反复讨论中做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实现设定的目标。 课例研究重视积累,重视增加教师的实践智慧,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强调面对教学共同分享,其意义十分明显。 三、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 1、选题。与任何一项研究一样,课例研究也要有一个研究的主题。 2、选课。有了研究主题,接着是选课。 3、设计。要思考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我对这节课的理解设计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施。把设计变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并仔细观察分析其效果。 课后反思。通过对课的分析,形成什么反思文本? 反思的结果是对后续研究的导引。教师再选择一节课,通过再设计、实施、课后讨论与反思达到新行为阶段,从而实现行为跟进。 四、课例研究成果表述 研究主题。完成一项课例研究后,会留下很多素材。研究者要对素材进行取舍。取舍的依据首先是主题的突现。一个课例研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这节课怎样上才好”,但这不是课例研究的主题,是一般意义上的评课。 研究过程的展示。在叙述课例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依据的是行动研究的要义,采用叙事研究,从研究材料中得出研究结论,而不是脱离材料,空发议论。 反思。反思是课例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缺乏反思的课例,不是完整的课例,甚至算不上课例,只是教学实录而已。 把教学实录转写成课例,不仅有主题、选材的问题,还有文章结构安排,语言表述等。 开展课例研究,十分强调研究者的理论学习。课例研究的基础是教师自觉的实践反思,而实践反思又往往依赖于理性精神、批判精神。 附表:课例研究与教学研究(公开课)的区别

高一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锦瑟》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科目语文 二、研究单位(年、组、人) 三、课例名称《锦瑟》 四、研究班级高一(11)(12)(3)(4)班 第一次研究 研究主题: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材料:诗歌《锦瑟》李商隐的人生经历 活动安排:我们(高秋艳、刘文华、贺海宁)三人认真研究了教材,探讨了备课思路,认真备写了教案,由高秋艳 3月11日在高一(11)班上课,刘文华、贺海宁听课。 成果记录 1、让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学习抓关键的词和典型的景,分析情景交融的意境。 3、赏析本课的典故的凄美和朦胧的特点。 4、从多角度来探究本诗的主旨。 第一次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牛李党之手”,辛酸的爱情与坎坷 的仕途。(2)起兴与典故的作用。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品味、讨论、点拔。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诗歌之美来自作者内心的情感的纯洁。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和塑造。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品出典故的凄美,探讨朦胧诗的多重性。 教学重点:四个典故的重组性和主题的多元性。 教学方法:诵读点拔探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对对联引出李商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二、知人论世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山,出身官僚家庭。”牛李党”之争给他的爱情和仕途蒙上了辛酸艰辛。生活的不幸诗歌兴。从此他的诗风发生变化, 格调沉郁,表达婉转,向纵深发展,体裁广泛,他是“朦胧派”诗的创始人。 三、解题 1、“锦瑟”是一侍婢。 2、“锦瑟”是一物(乐器)。 四、读诗歌、品其调。 学生默读品味情感。 伤心泪惘然梦美 四、参照注释与资料读内容(提问) 四个典故,起兴 庄周梦碟,望帝啼鹃。鲛人泣泪,暖玉生烟。 五、根据四个典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四个典故组成 一个故事,四幅画。(讨论) 老师分析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起兴,比喻)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典故) 直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既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相思之苦。(典故,解说)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之时,我的泪如珠,蓝田玉之上,那玉烟缕缕之上升腾,何尝不是我心中飘出的思绪。(典故、传说)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我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 学生:这是一首爱情诗吗? 老师:你认为呢? 学生:我认为是一首伤身之作。因为前面说作者生活在政治漩涡中,可以看出他对仕途的追着与迷恋,就像对爱情一样。 六、展示王蒙对此诗的评价; “情种从《锦瑟》中痛感爱情,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呤《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这就有点像历来人们看《红楼梦》那样见仁见智。” ------------《王蒙自选集》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相对应的却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这就是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却每况愈下,同时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有些体育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恰当、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等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开创新的体育教学局面,成了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次课题的研究主要是想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来逐步体育教学的质量,进一步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地增长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娱乐活动,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需要而产生的。由于它的趣味性比较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现在许多学校和教师把体育课视为传授有关身体运动的过程,过分强调技术技能的灌输,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因而造成体育教学日益枯燥,呆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从教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质;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提高他们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体育老师根据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以及教学内容,创编丰富多彩的

游戏,并逐步地积累形成了一套由各种类型游戏组成的学校体育游戏。通过这些游戏能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技能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它可以激发人体的智能、体能,间接有效的提高游戏者学习、生活、劳动的技能,它能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它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竞争性、科学性等特点。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 通过对体育游戏和体育教学的研究与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善传统体育课单调而呆板的体育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陈鹤琴的儿童教育理论 (1)游戏教育理论 “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儿童在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将全部精神拿出来,因此,“游戏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是发展儿童道德的利器”。 (2)关于“儿童健康”的主张

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教育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重庆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或教学理念。新课改和新高考都呼吁我们要进行有效教学。 2、现实状况:我们铜梁一中是一所重点中学,在铜梁区排位第二,由于有铜梁中学强大的压力,我校学生生源不是很理想,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我组教师4人,两位老教师两位新教师。而且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二、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三、师生互动不强,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四、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五、合作流于形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为了适应新的课改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真正落实。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就具有了实际意义:通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研究,促进历史教学改进原有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填鸭式”教学模式,改进教师照搬教材和教辅资料,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新情境,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主动、探究、批判、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将丰富“高效教学”的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有价值

对生物教学的案例分析及思考

对生物教学的案例分析及思考 对生物教学的案例分析及思考 我认真读了课标“课程性质”解读,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通过教学,使生物学课程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 科学教育课程:让学生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要在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后,个人认为不足的地方有:强调了本学科的科学课程属性,但未指出它区别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课程的属性。 还应该认识到生物学科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性质,即生物学科的独特性学科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其科学属性和学 科特殊性两个方面。 生物学的进化思想不仅体现在进化论的内容中,还体现在分子、细胞、个体、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研究中。 生态学思想也如是。如将人体的细胞作为主体,细胞外液特别是组织液就是它的`环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 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人体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进化思想与生态学思想纵横交错,浑然。 案例: 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1.教学过程: 请学生围绕问题“地球上生命起源?”展开讨论。这个 探究过程需要各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所以小组成员需要适当搭配,否则有些学生会被冷落。因

此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组员各尽其职,完成探究。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起指导作用,否则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 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励学生:看看哪组配合得最好、发表得最有见解。经过讨论,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其他各组补充或纠正。 2.反思: 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在这个案例中,我认为,应该注重在智育方面,如认知:认识生命世界,以及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的关系;了解自身。 第二,思维方式采用了讨论,不仅训练学生的形式逻辑 思维,在辩证思维、整体式思维(如生态学思维)、复杂性思维等方面更具有独到的价值。 第三还要注意学生个人的实践能力,如分析和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因而,注重生物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生物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学科的本质和特点学科本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课程性质及其育人价值。中学生物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育 人素材,有待于我们深入挖掘和整体把握。 让我们通过中学生物教学充分彰显学科本质及其育人价值,

体育教学中合作意识培养结题报告

体育教学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性课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与帮助。”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鉴于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的关怀,情感的呼唤,心灵的震憾,形式的互动和求知的自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这种模式有利于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与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之间 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之间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发掘学生个人内在的潜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能让每位

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去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由此可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课题选定了《体育教学中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行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假设 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把传统的单向性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原则,有效地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索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课题界定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的策略。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

如何写课例研修报告

如何写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究不能随课后研讨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执教者还需要综合群体研讨与自我反思的结果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对执教者而言,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可以对自身教学加以系统反思,有助于提升执教者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对课例研究小组而言,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有助于总结这一研究共同体所秉持的共同的专业信念和专业知识。换句话说,无论在个体维度还是在集体维度上,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都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常,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不必苛求统一的格式。但是,为了展现课例研究的过程与成果,课例研究报告确实需要向读者交代相关要素,如研究小组所选择的研究主题是什么、教学方案是如何规划的、教学实践是怎样展开的、所取得的教学成果有哪些等。本文拟以这些基本要素作为建构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框架,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要求。 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报告基本上由五部分组成。 一、阐述研究主题与内容。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撰写者需要交代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说明课例研究小组期望解决的教学课题是什么;第二,确定选择哪节课作为课例,阐述这节课的教学主题与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明确通过对这节课的研究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哪些。 如上海市某中学的语文课例研究小组认为,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这种做法抹杀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因此,该小组决定以“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为课题,以《卖油翁》这篇文言文为例开展课例研究。课例研究小组在报告中充分阐述了以《卖油翁》一文为例的原因:这一课文集趣味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文言文教学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加之该文短小精悍,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能够展现文言文教学的多个侧面,便于尝试文言文教学的多种策略。 同时,课例研究小组表示,试图通过对该课例的研究探讨文言文在字词教学、人物形象分析、哲理感悟等方面的具体教学策略。显然,上述基本信息的交代有助于读者把握报告的重点,在阅读中有明确的预期。 二、描述教学规划和方案。 第二部分展现研究小组所规划的教学方案。完整把握一堂课的教学情况离不开对教师原有教学预设的了解。因此在课例研究报告中,描述原有教学方案的规划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蓝本,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评议提供了参考背景。 这部分需要阐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情分析。更具体地说是让读者了解教师针对某一教学主题是如何开展课前测试的。学情分析要避免笼统,在规划教学方案时教师要力求针对某一教学主题甚至是某一堂课进行课前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学情分析是方案设计的基础,报告中对学情分析的展现有助于读者明晰方案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从中借鉴研究学生学习的方法。第二,方案的设计。方案的设计不是把教案照搬到研究报告中,而是重在阐明具体的教学流程,描述具体的教学方式,以便将课堂教学的情境与之进行比较,确定方案中需要改进的环节和做法。第三,课堂观察的重点与工具。这部分内容是课例研究在规划教学方案时所独有的,它意味着教学规划不仅是针对执教者而言的,同时也针对观察者进行规划,以便明确观察的重点和需要采用的工具。

历史课题研究成果

《初中历史“高效四步 十二式自读教学”研究》研究成果 我校实施“初中历史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研究”(以下简称“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课题研究以来,效果明显,主要成果如下: 1、解放和调动了学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 开展“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课题研究以来,学生感觉轻松和愉快,可喜的是学生学有所获,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受到师生普遍欢迎接受。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学会质疑探究,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解放了教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为我校培养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课题研究为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提供了有效平台和手段,真正实现课堂还给学生的生本教育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转变,切实推进了素质教育改革。同时为教师,特别为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一条捷径,让他们尽快学会驾驭课堂能力,为提高课堂效率指明了方向。 3.开展高效自读教学实验,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并使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升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出

具有较强信息能力、探究能力、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群体。以课改实验以来的中考成绩为例可以说明:2010年中考合格率为45﹪,优生率为43﹪,2011年的中考合格率为60﹪, 优生率为55﹪,由此可见,课改对学生的影响真的啊。 4.为便于课题研究,实行教案电子化,实现师生共享教案,利用学校网站,实现师生网上交流学习,教学资源共享。 5.课题取得有一定影响的教科研成果,包括教师论文、实验研究报告等。更可喜的是,“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模式已经被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尝试,效果不错,很受师生欢迎。

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在基地学校宜昌市实验小学的“影子”培训期间,我听取了指导教师李霞老师的多节单词课之后,想想自己学校的学生我发现:我所教的年级中,有大部分的学生在三年级四年级时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但是到了高年级之后,就渐渐变得不感兴趣,出现畏难情绪,甚至厌恶学习英语。对此我想求助过我的其他同事,他们都说以前曾对此进行过多种尝试,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指导老师教导我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单词的学习不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保持学习兴趣,使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十分扼要地说明了培养和保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是多么重要。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发,教师们越来越感觉到了小学英语的重要性。专家说过:“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激励学生始终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怎样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呢?”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和我的指导老师一道,开展了一次以“单词教学活动化,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活动。

基地学校英语教研组成员:翟秀菊(英语教研组长) 李霞(指导教师) 余苗杜章凤 (基地学校英语教师)等。 专业引领人员:吕国凤(基地学校教育教学副校长) 杨文军(教育教学发展中心主任) 刘敏(基地学校教务主任)刘德玲(基地学校教科室主任) 1.研究方式:课例研究 课例内容: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第四课时Let’s learn 作课教师:张家菊 2.行动流程。课前研讨→两次备课→课例展示→课后研讨→理论聚焦 12 月 12 日下午,基地学校英语教研组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单词教学活动化,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题的实施事宜。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困惑。如,1.教师如何使枯燥的英语单词教学变得有趣呢?2.应如何利用好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为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服务? 面对我的疑难与困惑,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一起交流从网上查到的各种关于“培养和保持学生英语兴趣”的教学资料,分析和比对名师名家优秀教学设计和课例展示。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把课改的风格定位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历史教学案例及反思

历史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三节课,九﹙1﹚班,一堂历史专题复习课《俄国﹙苏联﹚的变革史》。在学习了俄国﹙苏联﹚历史上的改革之后,在归纳改革的过程时我的思路本来是这样设计的: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社会制度改变→十月革命后→社会制度改变→列宁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社会制度改变﹚→苏联解体 在我引导学生归纳到十月革命后改变了社会制度后,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我认为:社会制度改变应该与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同时的,而不是在十月革命之后”。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通过做题我发现,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一般说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而不是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老师,社会制度和社会性质有什么区别?”。 面对两位同学的大胆提问,我改变了以往直接作答的方式,对他们说:“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一人带一小组,第一小组主要整理哪些改革或革命改变了社会性质?第二小组结合中国建国历史与苏联建国历史对比主要整理社会性质与社会制度的改变有何异同。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并交流汇报,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最终我们师生形成的共同思路是: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社会性质改变→十月革命后→社会性质改变→列宁政策→→斯大林模式后→社会制度改变→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社会制度改变﹚→苏联解体 通过这堂课我从学生脸上洋溢的笑容中发现,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此以后,我发现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也高起来了。“老师,我认为”这句话,勾起我对历史教学的深刻反思。 一:教师备课时,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及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及案例分析 在初中生物教学实施中,有许多值得教师关注的点,我们给学生讲什么?怎么讲?初中的生物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这些都是我 们必须思考的.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全面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的知识都是重要的,都是我们应该讲给学生的.那这些内 容怎么讲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呢?可以说,教无定法,但 作为生物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来说,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看得见 的是初中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 师一定要充分考虑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 式加以呈现,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能 较长时间的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是必 不可少的,所以,在教学实施中,问题设计也是很重要的点.什么类型 的课设计什么样的问题?问题在一节课中的什么时间出现?问什么?怎么问?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的班级,我们到底应该怎样 设计问题才最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效果呢?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应 该好好设计和准备的.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我有了不少这方面 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和更多的老师进行交流.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 谈“几个重点内容的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设计”两方面的学习 内容. 一、几个重点内容的教学案例分析 ?重点内容的确立 ?重点内容的教学策略 ?重点内容的教学实施案例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 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 三大课程理念.围绕着这样的理念,课标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确定了 初中生物的十大主题.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