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性赋(新版)

药性赋(新版)

药性赋(新版)
药性赋(新版)

药性赋(新版)

1、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此类专长

散寒发汗邪去体康

麻黄解风寒表实之证,平喘利水,

桂枝去汗出表虚之疾,温经通阳。

防风胜湿、祛风而解痉,

荆芥疏风、止血而消疮。

解表通阳用葱白,

温肺止呕以生姜。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紫苏可用于胎动不安。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香薷最宜夏日着凉。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于巅顶,

白芷消肿排脓,去疾于阳明。

羌活祛风湿,上身最有益,

苍耳通鼻窍,除痹以利行。

柽柳可透疹止痒,

辛夷疗鼻渊头痛。

2、辛凉解表药

疏风散热性味辛凉

温病初起风热所伤

清头目利咽喉无如薄荷,

解热毒消咽肿首推牛蒡。

蔓荆子治头痛,目赤多泪,

浮萍草消水肿,祛风止痒。

桑叶明目清肺热,凉血止血,

菊花明目息肝风,解毒力强。

发表解肌、解热生津,葛根见功于脾胃,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柴胡奏捷于少阳。

豆豉解表除烦,单用力弱,

升麻清热解毒,多入复方。

蝉蜕退目翳,息风止痉,

木贼愈眼疾,止血见长。

须知:薄牛蝉葛升浮能透疹外出,

葛根升麻柴胡可升举清阳。

3、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性皆寒凉

气分邪盛唯其可攘

石膏除烦止渴,外用须煅,

知母滋阴润燥,脾虚忌尝。

芦根生津,奏止呕除烦之效,

花粉止渴,入消肿排脓之方。除烦利湿,栀子可凉血解毒,

清肝降压,枯草除郁结诸伤。

鸭跖草解热毒,通淋利尿,

寒水石入气分,水火之伤。

除烦利尿以竹叶,

清肝退翳用青葙。

谷精草疏风明目,

密蒙花清肝目朗。

4、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最苦寒

湿热诸证服之立安泻火解毒芩连柏共效,

肝胆邪盛龙胆草功专。

止血安胎,去肺热宜黄芩,

攻毒疗疮,清中焦需黄连。

黄柏走下焦,去湿热而泻相火,苦参洗肤疾,利小便而除黄疸。

5、清热凉血药

发斑吐衄邪入营血

苦甘咸寒凉血清热欲透疹解毒以紫草,

用清心定惊以犀角。

养阴生津,生地疗烦渴多饮,

滋阴降火,玄参可解毒散结。

赤芍祛瘀止痛,可泻肝火,

丹皮活血散瘀,亦退虚热。

6、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用广

热毒诸证癌肿虫伤治肺痈用鱼腥,

疗肠痈须败酱。

利咽消肿,祛痰散结于射干,

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宜牛黄。

公英疗乳痈兼可利湿,

地丁解蛇毒善治疔疮。

大青叶凉血消斑,解毒力胜,

板蓝根功效略同,散结见长。

马齿苋主热痢之有血,

白鲜皮除皮肤之湿痒。

青黛凉血散肿,清肝胆郁火,

熊胆明目止痉,消痈肿毒疮。

轻宣疏散,疗时疫多用金银花,

清经通络,除热痹取效忍冬藤。

连翘消痈散结,常与双花并用,

豆根利咽消肿,每与射干同行。

治痢、截恶疟、蚀赘疣,取鸦胆子,

除湿、利关节、解梅毒,用土茯苓。

散痈消疮,拳参祛湿常用,

清肝明目,秦皮治痢见功。

半边莲愈毒虫所伤,浮肿之疾,

穿心莲疗温病初起,湿热之证。

马勃止血,清肺利咽,

蚤休散肿,息风定惊。

除肠痈入红藤有回春之妙,

疗乳疾加漏芦乃举手之劳。

山慈菇有消恶疮之功,

白头翁为治毒痢之药。

垂盆草可消痈散肿,利湿为最,

金荞麦宜清肺化痰,健脾功高。

地锦草止血活血且利湿,

四季青凉血敛疮而有效。

欲敛疮用白蔹,

用解毒以舌草。

7、清虚热药

骨蒸潮热下药主疗

配伍他药其效方妙

退虚热需养阴标本兼顾,

清疳热银柴胡指为要药。

凉血、通淋需白薇,

解暑、截虐必青蒿。

地骨皮凉血,热咳必除,

胡黄连燥湿,疳热自消。

8、泻下药

泻下通便消积除满

攻峻润下临证细参

泻叶小量缓,大量则峻猛,

芦荟除热结,杀虫亦清肝。

大黄泻火解毒,祛瘀血,攻下而荡涤肠胃,芒硝清热逐积,消肿块,泻下且润燥软坚。续随子退肿,破血消癥

牵牛子杀虫,最通二便。

芫花泻胸水,止痰咳,杀虫疗疮,

巴豆逐寒积,消腹水,夺门斩关。

润肠通便,李仁强而麻仁次之,

泻水逐饮,甘遂猛而大戟稍逊。

通二便散肿结,苦寒者商陆,逐肿满破癥瘕,辛温者千金。

9、祛风湿药

祛除风湿此类莫少

蠲痹通络止痛为要

独活走下除寒湿,尤可解表,

灵仙通络止痹痛,诸骨能消。

化胃浊、洗湿疹用蚕砂,

舒筋络、清虚热宜秦艽。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无虞,

宣木爪舒筋络,化湿浊,拘挛最效。

豨莶草解毒,通经络之用,

络石藤凉血,除热痹之施。

防已祛风湿、消水肿有木汉之分,

五加强筋骨、补肝肾有南北之异。

松节见功于寒痹,

桑枝通络而有益。

蔪蛇截惊定搐,透骨搜风,

虎骨强筋健骨,追风定痛。

通经络,洗疥癣,取效于海桐皮,

定诸痛,除疹痒,莫过于徐长卿。

祛风逐痹有千年健,

通络止痛宜寻骨风。

10、芳香化湿药

气味芳香运脾化湿

宣化湿浊疏畅气机

燥湿健脾,祛风湿必苍术,

行气消积,平咳喘需厚朴。

霍香佩兰化湿解暑,而霍香止呕疗湿困脾土,

砂仁草寇行气温中,且砂仁安胎治妊娠恶阻。

白蔻行气温中,可止寒呕,

草果燥湿温中,而化疟母。

11、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淡渗通淋

药有专功应病细审

灯芯通五淋且能清心,

萆薢祛风湿而治膏淋。

泽泻渗湿于下焦,性寒泄热,

茯苓利水而健脾,宁心安神。

排石通淋,退黄,解毒,取金钱草,

清热排脓,健脾,除痹,用薏苡仁。

瓜皮、胡芦甘淡利水,以热性为宜,

萹蓄、瞿麦苦寒通淋,乃常用之品。

通淋、解暑宜滑石,

利湿、退黄必茵陈。

金沙通诸淋,疗脾湿太过,

石韦止咳嗽,主热淋有血。

木通清膀胱湿热,通乳而泻心火,

冬葵疗乳汁不行,润肠且通淋涩。

大腹皮利水又且宽中,

方通草通乳亦能清热。

地肤子清热利水,可洗皮肤之风,

车前子通淋清肝,善治暑湿之泻。

猪苓淡渗,行水消肿而常用,

泽漆退肿,化痰散结之功多。

12、温里药

温散里寒止痛助阳

辛热而燥津液易伤

肉桂补火,治下元虚冷之药,

附子回阳,补诸脏真火之方。

吴萸止痛,疏肝下气,治脚气上冲,

干姜暖胃,温肺化饮,助附子回阳。

医寒疝冷痛有小茴香,

散脾胃寒邪宜高良姜。

细辛祛风止痛,温肺而通鼻窍,

荜茇辛热温中,止泻而暖胃肠。

川椒称杀虫妙品,亦温脾胃,

丁香为降逆要药,且助肾阳。

胡椒止冷痛,去疾于脘腹,

澄茄疗胃寒,驱邪于膀胱。

乌头除痹,散寒止痛效不旋踵,

炮姜温经,虚寒出血服之立康。

13、理气药

疏畅气机气行顺通

气滞气逆此类专功

陈皮调中,具燥湿化痰之用,

青皮疏肝,有破气消滞之功。

荔枝核祛寒散滞医疝肿,

川楝子止痛泄热而杀虫。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枳实枳壳之功近,舒肝理气,和中化痰,佛手香椽之用同。木香称气滞总司,调中止痛,

香附谓女科主帅,疏肝调经。

沉香降逆纳肾气,主寒凝气滞,

檀香醒脾宽胸膈,愈心腹诸痛。

薤白疗胸痹,通阳散结,

乌药温肾寒,顺气畅中。降气止呃,大喜柿蒂,

开郁醒脾,必须甘松。

青木香疗胸脘胀痛,解毒辟秽,

九香虫可温通寒滞,助阳有灵。

14、消食药

消食化积唯此为君

辅以理气开胃如神

山楂消瘀,实消肉积之要药,

麦牙退乳,为消面食之常品。

降气消痰、除胀宜莱菔子,

疗疳化石,止遗须鸡内金。

谷芽健脾开胃而力逊,

神曲养胃化积而性温。

15、驱虫药

驱杀诸虫此类专职

性多有毒慎伤正气

驱虫疗疳积莫若使君子,

杀虫除疥癣无如苦楝皮。i

消积除诸虫,行气利水槟榔必备,止血愈崩漏,清热解毒贯众宜之。榧子甘平,杀虫不伤胃气,

雷丸小毒,宜入丸散之剂。

鹤草芽杀绦虫研末吞服,

南瓜子驱绦虫生用为宜。

鹤虱驱肠虫,单复方皆效,

芜荑消疳积,除疥癣之疾。

16、止血药

止血诸药性分温寒

温凉收化功有所专

灶心土止呕、止泻、温中而利脾土,苎麻根凉血、利尿、清热而安胎元。棕炭止血而无瘀,

艾叶对证宜虚寒。

蒲黄甘平收涩,生行炒止功殊,

三七化瘀定痛,内服外用立验。

地榆苦降,止血于下焦,烫伤必备,槐花凉血,最宜于便痔,降压何难。仙鹤草收敛,杀滴虫而止痢,

大小蓟解毒,止热血之泛滥。

敛涩化瘀,内外皆宜有花蕊石,

止血散瘀,补阴利尿须血余炭。

白及消肿生肌,肺胃出血尤堪,

茜草活血祛瘀,血滞闭经首选。

白茅根凉血利尿,清蕴热于肺胃,

侧柏叶凉血止血,除咳喘而祛痰。

藕节涩平,止血化瘀各证均宜,

紫珠解毒,肺胃出血其功最显。

17、活血祛瘀药

促进血行消散瘀血

利痹定痛通经用多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利尿并引血下行,山甲下乳汁消癥瘕,排脓且通经活络。鸡血藤补血行血,舒筋活络,

降真香止血定痛,辟秽化浊。

五灵脂疗血滞诸痛无论男女,

王不留专通经下乳不问寒热。

延胡索秉止痛之效,

自然铜主骨伤之科。

三棱莪术祛痰消积,气血皆破,

乳香没药止痛生肌,伤科多用。

桃仁红花跌打损伤之用,且为通经要药,泽兰坤草妇科经产常备,兼消水肿之疴。丹参血热瘀滞最宜,养血而安心神,

川芎诸证头痛必用,祛风而行气血。

姜黄破血行气,走肢臂而利痹,

郁金凉血清心,解肝郁而利胆。

苏木通经,愈铁打损伤之苦,

庶虫祛瘀,有续筋接骨之验。

凌霄通经消癥,凉血祛风,

干漆下行力猛,破血攻坚。

水蛭虻虫破血逐瘀,峻猛而有小毒,

虎杖化瘀通经除痹,利湿而退黄疸。

刘寄奴破血通经,散瘀止痛,

月季花活血消肿,调经功擅。

18、化痰药

下药化痰性有温寒

经络脾肺散结软坚

半夏降逆消痞,燥湿痰于脾胃,

桔梗祛痰排脓,利肺气之开宣。

解毒散结,白附子去面风之游走,

祛风止痉,天南星除经络之湿痰。

海蛤、浮石清肺散结,

昆布、海藻消痰软坚。

旋覆花消痰行水,逆气可除,

白介子利气散结,阴阻自安。

风热郁肺之咳嗽须用前胡,

肺实气逆之痰喘必资白前。

川贝润肺,宜肺虚久咳痰少咽燥之疾,浙贝开泄,除痰火郁结瘰疬痈肿之患。瓜蒌清肺润燥而愈胸痹,

礞石平肝镇惊而涤顽痰。

天竹黄化风痰,清心定惊,

淡竹茹走阳明,止呕除烦。

皂荚祛顽痰,治口噤不开,

竹沥开清窍,主热咳痰稠。

黄药子秉消瘿解毒止血之力,

胖大海赋宣肺开音清肠之优。

19、止咳平喘药

止咳平喘多兼化痰

寒热虚实临证细选

冬花紫菀化痰止咳,相须而功倍,

桑皮葶苈泻肺平喘,利水之效显。

百部润肺,能杀虱灭虫,

杏仁润肠,治多种咳喘。

洋金花止痛镇痉而定咳喘,

矮地茶渗湿活血而愈多痰。

苏子消痰壅,降气润肠,

白果敛肺气,带下宜选。

马兜铃清肺止咳嗽,降压持久,

枇杷叶降逆除哕呕,化痰极验。

20、安神药

安神定志此类最验

养心重镇服之效显

琥珀定惊散瘀,血淋易除,

朱砂清心解毒,魂魄可安。

酸枣仁主心肝血虚,惊悸失眠可愈,

柏子仁疗血不养心,怔忡虚烦立痊。

龙骨镇静潜阳,收敛固涩,

磁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合欢解情志郁忿所伤,

远志消有形无形之痰。

21、平肝息风药

平肝息风潜阳镇静

介虫寒温临证细审

天麻入肝,为止眩治风通用之品,

羚羊咸寒,诚息风清热救急之药。

决明珠母平肝潜阳,止眩晕,明目有助,全蝎蜈蚣搜风止痛,除顽痹,疮毒能消。潜阳、软坚、收敛,牡蛎常取,

定惊、生肌、除翳,珍珠为妙。

双钩藤定惊痫,降血压,尤宜热动肝风,代赭石平肝阳,可止血,实以降逆为效。

僵蚕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地龙清热平喘,通络利尿。

决明子明目,通便,降醇降压必有功,刺蒺藜明目,止痒,平肝舒肝而可靠。镇惊清肝紫贝齿,

平肝解毒用玳瑁。

22、开窍药

通关开窍启闭醒神

辛香走窜用之当慎

冰片清热止痛,喉眼常用,

麝香活血散结,醒神回春。

苏合香辟秽,解胸腹冷痛满闷,

石菖蒲化湿,除清窍蒙蔽之因。

23、补气药

补气主疗脾肺二脏

滥用添疾辨证体康

党参平补中气,常用于一般虚证,

人参大补元气,救脱于垂绝之乡。

太子参清补力弱,疗气津两亏,

西洋参甘寒清火,主阴虚火旺。

黄芪升阳固表,秉生肌利水之效,

白术健脾燥湿,赋利水安胎之长。

甘草润肺缓急,调百药而解百毒,

山药甘平补脾,益肺肾而愈阴伤。

扁豆健脾化湿,更为解暑之良药,

大枣养血安神,尤数和药之用常。

24、补阳药

补阳诸药唯壮肾阳

性多温燥用当审详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用,

鹿茸固冲任,益虚损,大补精阳。

胡桃温肺寒,定咳喘,强腰健足,

续断行血脉,安胎元,更医折伤。

开胃摄唾,益智仁能固精缩尿,

活血止血,骨碎补宜铁打金疮。

仙茅补命门,祛寒湿辛热性猛,

狗脊补肝肾,强腰膝最利俯仰。

巴戟羊霍祛风除湿,主疗阳萎不起,

大云锁阳益精润肠,尤宜腰膝无力。

虫草益肺阴,主劳嗽痰血,

蛤蚧定喘咳,医肾不纳气。

菟丝子沙苑子固精,并称养肝明目之品,黄狗肾阳起石温肾,共为阳萎阴冷之施。紫河车大补精血,胡芦巴最逐寒湿。

补骨脂固精亦治肾泻,

韭菜子暖腰且医白浊。

25、补血药

此类补血其效最捷

质多粘腻误用助邪

熟地黄益精髓,养血且滋肾水,

何首乌补肝肾,乌发而截恶疟。

龙眼益心脾,魂魄可安,

阿胶补血虚,溢血自遏。

当归调经必用,活血补血功可立等,白芍养血敛阴,柔肝平肝其效神捷。

26、补阴药

滋养阴液生津润燥

甘寒滋腻对证为要

玉竹称养肺胃除燥之妙品,

枸杞谓补肝肾明目之良药。

龟板滋阴,养血补心,健骨可取,

鳖甲清热,软坚散结,退蒸尤效。

补肝肾,清虚热,明目必女贞子,

滋肾阴,乌须发,凉血需旱莲草。

天门冬降火,清肺热而愈消渴,

麦门冬清心,除燥渴而润肺燥。

胡麻益精血,乌须发,误用添疾,

黄精润肺燥,补脾胃,久服益妙。

石斛除热,养胃生津烦渴必愈,

沙参益胃,甘寒清肺燥咳自消。

百合医热咳劳嗽并可清心,

桑椹疗阴亏血虚且润肠燥。

27、收涩药

涩可去脱医家素诸

标本兼顾疾病方痊

五味子安心神、生津,宜久咳虚喘,五倍子降肺火、固精,可涩肠敛汗。椿皮燥湿涩肠,崩带可除,

乌梅止咳止痢,蛔厥自安。

肉蔻温中行气,医久泻不止,

诃子涩肠敛肺,可下气利咽。

罂粟壳止痛为最,久咳久痢用之立瘥,金樱子固涩专功,遗精崩带医之何难。麻黄根止汗,表邪未解勿用,

浮小麦益气,自汗盗汗立痊。

赤石脂禹粮石涩肠止泻,并走下焦,桑螵蛸覆盆子固精缩尿,共助肾阳。

欲补脾益肾莲子常服,

用去湿固精芡实堪尝。

山茱萸补益肝肾酸温固涩,

乌贼骨止血止带制酸敛疮。

28、涌吐药

吐药性烈虚弱勿施

毒宿痰涎中病即止

藜芦吐风痰,除疥癣秃疮之苦,

瓜蒂去黄疸,救热痰内扰之急。

常山除痰于胸胁,截恶疟易损正气,胆矾蚀疮而去腐,涤风痰解毒收湿。

29、外用药及其他

外用之药毒剧颇多

临证慎重以防不测

砒石大毒,去腐劫痰于须臾,

硫磺补火,杀虫止痒于顷刻。

升药疗痈疽难愈,去腐而生新,

轻粉医疮癣梅毒,利水而性烈。

硼砂清热、愈口舌咽喉之疾且可化痰,铅丹生肌、疗湿疮溃疡之患尤能截虐。炉甘石作眼科之用,

大风子起疠风沉疴。

明矾除癣痒疮毒,可止血止泻,

皂矾能解毒燥湿,亦杀虫补血。

大蒜愈痨止痢,肿毒易消,

毛茛发泡疗疾、蛆虫可灭。

斑蝥攻毒蚀疮,破血力猛,

蟾酥解毒消肿,开窍搜邪。

蛇床子壮阳散寒,燥湿而洗阴痒,

马钱子消肿定痛,通络而利百节。

除湿杀虫,开窍辟秽用樟脑,

止血生肌,散瘀止痛宜血竭。

雄黄解毒,杀虫良效,

瓦楞消痰,软坚散结。

收湿敛疮,生肌止血取孩儿茶,

祛风通络,解毒化痰须丝瓜络。

蜂房攻毒杀虫、痹痛、瘙痒易治,

守宫祛风定惊,瘰疠、肿互能克。

药性赋完整版(1)

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羚羊()泽泻();海藻()闻之菊花();射干()薏苡();藕节()瓜蒌子()车前子()是以黄柏();兜铃() 地骨皮();薄荷叶()(),枳壳()而枳实() (),干葛()而柴胡(); 百部();栀子()玄参()升麻()常闻腻粉()金箔()茵陈();瞿麦()朴硝();石膏();前胡();滑石()天门冬();麦门冬()

又闻()须用竹茹; ()必兹大黄。 宜黄连();淫羊藿()。茅根();石韦()。熟地黄();生地黄()赤芍药()白芍药()若乃()于牵牛;()于贯众金铃子();萱草根()侧柏叶();香附子()地肤子() 山豆根() 白鲜皮() 旋复花() 又况荆芥() 瓜蒌根(天花粉)()地榆();昆布()()淡竹叶之功倍 ()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牡蛎()贝母();桔梗()

若夫黄芩() 槐花()。 常山();葶苈()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也。 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以荜茇,()以生姜五味子() 腽肭脐()。 原夫川芎(); 续断()。 麻黄();韭子()川乌();天雄();观夫川椒(),干姜() 胡芦巴();生卷柏();白术();菖蒲();丁香();良姜()。肉苁蓉();石硫磺();胡椒();秦椒()

盖夫()须荜澄茄,( )用蓬莪术。 缩砂() 附子() 白豆蔻() 红豆蔻() 岂知鹿茸() 虎骨() 檀香();鹿角()()于米醋;()于紫苏扁豆()麝香()尝观五灵脂()麒麟竭() 鹿茸();当归()乌贼骨()鹿角胶()白花蛇()乌梢蛇()乌药();禹余粮()巴豆();独活()

厚朴()肉桂()是则鲫鱼(),代赭()沉香()橘皮()此六十种药性之热也。 平性药 详论药性,平和惟在。 以磠砂而(),用龙齿以()青皮(),芡实()原夫木贼草()花蕊石()决明()天麻()甘草()石斛()观乎()覆盆() 琥珀()朱砂()牛膝()龙骨()甘松()蒺藜()人参()蒲黄()岂不以南星()

《药性赋》背诵版

《药性赋》 (—)寒类药性赋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 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 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 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轻粉抑肺而敛肛门 金箔镇心而定神志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 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积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

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凉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 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 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 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瓜蒌根疗黄疸毒廱,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 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 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 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 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

《伤寒论》89味中药药性讲解

《伤寒论》89味中药 伤寒药性赋 麻黄发汗,最为雄骁;入足太阳之经络,启手太阴之皮毛。细辛温经而散水,少阴头痛而能疗。 柴胡为少阳之专家,在经主气而在藏主血。葛根为阳明之药,脾渴可解而胃热能消。 补脾胃而升其阳,须升麻兮为引;通阳气而发其表,用葱白兮焉逃。瓜蒂吐寒饮于胸次,桔梗引药力于至高。 发表吐涌,约此八条 桂枝上行,虚实两便:血气欲和,汗则自生;荣卫既调,汗亦自止。大热善走,厥惟附子:能退阴而还阳,可起死而回生。 干姜能去沉寒,性不走而莫比;又引气而入气分,亦引血而归血里。若欲止呕温中,则生姜可喜;人知其散风寒若彼,谁知其行脾津如此。 茱萸大温,三阴并理;止寒痛于腹心,下逆气于胸里。蜀椒引肾逆以归经;巴豆泄糟粕而消癖。至厚朴之除胀消痰,亦因其下气耳。 温热八种,约略尽矣 至于平补,亦有数端: 参能补气,而生土、生金,则生熟异用;术能益脾,而发汗、止汗,则苍白殊观。 生地补真阴而凉血热;当归入大厥而散内寒。甘草功大,止痛于咽,善泻心者,炙之能补;遇势急者,缓之能安。 萎蕤治风湿而兼代参芪,粳米益脾胃而仍补下元。健土胜水,饴枣一般,一入气分则不谋而然。 阿胶为肺家要药,虚实嗽皆可安痊;苟润燥而止痛,则须食蜜之甘。半夏止呕,又治寒痰;能燥津液,渴者忌焉。 杏仁下气而润肺;桃仁破血而缓肝。甘澜水主伤寒之阴症;麻子仁润阳明之便难。 鸡黄入阴而补不足;浆水化滞而解渴烦。又喜潦水发踪,而无助湿之偏。 若夫茯苓止渴而通小便,更利滞血于腰间;是生津缓脾之妙药,尤助阳除湿之神煎。 猪苓去湿而止水逆之吐;泽泻行水而除淋沥之艰。滑石去湿热而通阴窍;通草去肺热而开化源。 五者皆燥利之药,临时在用者之权 乃若芍药敛血,性味寒酸;白补赤散,腹痛可安。五味子亦收肺气,宜常服于暑天。 麦冬专入肺经,生津液而行血脉;天冬兼滋肾气,泄滞血而助其元。 枳实疗痞满而治胸痹,不独为功于下部;枳壳医血痔而利大便,非徒降气于高巅。 贝母则息嗽止渴,去心腹之结实;旋覆则软痞治噫,消胸膈之稠黏。小豆逐水,即排脓而亦用;乌梅云嗽,以治疣而能兼。 如收敛之诸药,得苦酒而乃全 且如泻热则宜苦寒,疗疾各有其道:黄芩泄大肠而入胆部,除热湿以有功;黄连泄心火而清中焦,入眼科而益妙。 栀仁泄肺火,故得津液之下行;黄柏泄膀胱,尤为滋肾之圣药。泄胃火则用石膏,热得白虎方效;知母清无根之肾火,又凉肺金而行水窍。

中药药性歌诀

中药药性歌诀 (一)解表药 1麻黄辛温,解表发汗。利水消肿,宣肺平喘。 2桂枝辛甘,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3紫苏辛温,表寒可用。解毒安胎,行气宽中。 4生姜解毒,温中止呕。解表散寒,温肺止嗽。 5香薷味辛,化湿和中。解表发汗,利水消肿。 6荆芥辛温,透疹止痒。祛风解毒,止血消疮。 7防风辛甘,胜湿止痛。祛风解表,止痉可用。 8羌活辛温,祛风胜湿。解表散寒,头痛更适。 9白芷解表,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鼻窍能通。 11藁本辛温,除湿止痛。祛风散寒,头痛常用。 12苍耳子温,宣痹止痛。发散风寒,鼻窍亦通。 13辛夷性温,发散风寒。性能通窍,善治鼻渊。 14薄荷辛凉,风热疏散。头目咽疹,行气舒肝。 15牛蒡苦寒,宣肺祛痰。利咽透疹,毒解肿散。 16蝉蜕透疹,利咽开音。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17桑叶苦寒,风热疏散。清肺润燥,明目清肝。 18菊花平甘,风热疏散。清热解毒,明目清肝。 19蔓荆子苦,风热疏散。清利头目,头痛能安。 20柴胡苦辛,疏肝解郁。解表退热,阳升陷举。 21升麻解表,透疹力强。清热解毒,举陷升阳。 22葛根透疹,解肌退热。升阳止泄,生津止渴。 (二)清热药 23石膏甘寒,止渴除烦。清热泄火,敛疮宜煅。 24知母甘苦,泻火清热。生津润燥,止咳止渴。 25芦根利尿,止呕止咳。泻火除烦,生津止渴。 26天花粉寒,泻火清热。消肿排脓,生津止渴。 27竹叶平淡,利尿除烦。清热泻火,上下焦安。 28栀子解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出血能安 29夏枯明目,眩晕头痛。清热泻火,散结消肿。 30决明子寒,眩晕可煎。明目清肝,润肠通便。 31黄芩止血,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亦适。 32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渴疮适。 33黄柏苦寒,解毒疗疮。清热燥湿,带下称王。 34龙胆苦寒,泻火肝胆。清热燥湿,目赤黄疸。 35苦参味苦,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带下尤适。 36银花苦寒,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疮痈能克。 37连翘苦寒,热清毒解。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38穿心凉血,消肿燥湿。清热解毒,虚寒不适。

《药性赋》背诵

( —) 寒 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 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 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轻粉抑肺而敛肛门 金箔镇心而定神志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 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积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 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治虚烦、除啰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凉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 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 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黄苓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也。 (二)热类药性赋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海狗肾疗劳瘵,更壮元阳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高中语文前六册【文言文】考点整理

高中语文前六册【文言文】考点整理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以文载道(文道合一,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本文选自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1.通假字 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同“滋”,繁殖、滋生 2.句式 1.判断句 以“……也”表示判断。 例:官理,非吾业也 2.倒装句 橐驼,不知始何名 苟有能反(于是者 3省略句 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 而卒以(之祸

苟有能反(于是者 然吾居(于乡 (主语鸣鼓而聚之 4宾语前置 故不我若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吾又何能为哉 3.词类活用 1、名我固当名,名词用作动词,称呼 2、驼业种树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3、且硕茂早实以蕃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实 4、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名词用作动词,用抓、掐 7、鸣鼓而聚之聚,动词的使动词法,使……聚集 4.一词多义: 虽 虽窥伺效慕。(即使 虽曰爱之。(虽然 故 其土欲故。(旧 故不我若也。(所以 实 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 其实害之。(实际 若

药性歌诀四百味

柴胡味苦,能泻肝火,退热疏肝,举陷升阳。 药性歌诀四百味 诸药之性,各有奇功,温凉寒热,补泻宣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相恶,立见吉凶。 麻黄温散,解表发汗,利水消肿,宣肺平喘。 桂枝辛甘,解肌散寒,温经通阳,诸痹可痊。 紫苏味辛,风寒可屏,安胎宽中,又使气行。 生姜发表,止咳温中,痰嗽呕吐,开胃极灵。 香薷味辛,化湿解暑,和脾散水,消肿止吐。 荆芥祛风,入肺肝经,透疹利咽,止血炭用。 防风甘温,止痉祛风,胜湿止痛,痹症可通。 羌活辛温,胜湿祛风,风寒湿痹,止痛如神。 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除湿止带,消肿排脓。 藁本辛温,除痛巅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苍耳子苦,辛温有毒,杀虫止痒,善治鼻渊。 葱白通阳,逐寒内外,捣烂调敷,疮毒自败。 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咽透疹,舒肝和络。 牛蒡子寒,风热多选,咽痛疮疹,肿消毒散。 蝉蜕疏风,治疹不齐,凉肝止痉,明目退翳。 豆豉辛寒,解表除烦,外感表证,懊不眠。 桑叶苦寒,归经肺肝,疏风清热,明目平肝。 菊花解毒,疏风明目,风热初客,肝阳亢入。 蔓荆子苦,善清头目,风热炎上,头目痛楚。 葛根解肌,生津升阳,消渴疹痢,外感项强。

丹皮苦辛,凉化斑疹,散瘀消癥,退热阴分。升麻辛甘,清胃解毒,透疹发斑,升阳举陷。 浮萍辛寒,解表发汗,透疹止痒,利水功擅。 木贼退翳,善治目疾,赤昏翳障,便血亦医。 石膏大寒,泻火除烦,肺胃两清,敛疮宜锻。 知母寒品,泻火滋阴,痰咳骨蒸,消渴引饮 芦根清热,生津止渴,利尿排脓,止呕缓咳。 天花粉寒,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疗痈引产。 竹叶甘寒,清热除烦,热淋溲赤,烦热口疮。 栀子苦寒,泻火除烦,吐衄黄疸,痈肿扭伤。 夏枯草寒,降压泄肝,头目可清,瘿瘰可痊。 寒水石咸,气分热燔,丹毒烫伤,喉肿火眼。 谷精草平,入肝胃经,疏散风热,翳消目明。 蒙花入肝,甘而微寒,清肝明目,赤涩昏暗。 青葙子苦,清肝明目,肿痛目赤,翳膜障目。 黄芩寒苦,湿热得除,止血安胎,泻火解毒。 黄连泻火,燥湿清热,厚肠止痢,痈疮肿毒。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热毒疮肿,虚热要药。 龙胆泻肝,其性苦寒,燥湿清热,目赤黄疸。 苦参清热,泻痢带黄,利尿杀虫,淋涩肤痒。 犀角咸寒,凉血消斑,安神定惊,抽搐昏谵。 生地凉营,养阴生津,热入营血,余热未清。 玄参寒苦,养阴解毒,营热阴伤,疮肿可服。

药性赋

药性赋 1、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此类专长 散寒发汗邪去体康 麻黄解风寒表实之证,平喘利水, 桂枝去汗出表虚之疾,温经通阳。 防风胜湿、祛风而解痉, 荆芥疏风、止血而消疮。 解表通阳用葱白, 温肺止呕以生姜。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紫苏可用于胎动不安。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香薷最宜夏日着凉。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于巅顶, 白芷消肿排脓,去疾于阳明。 羌活祛风湿,上身最有益, 苍耳通鼻窍,除痹以利行。 柽柳可透疹止痒, 辛夷疗鼻渊头痛。 2、辛凉解表药 疏风散热性味辛凉 温病初起风热所伤 清头目利咽喉无如薄荷, 解热毒消咽肿首推牛蒡。 蔓荆子治头痛,目赤多泪, 浮萍草消水肿,祛风止痒。 桑叶明目清肺热,凉血止血, 菊花明目息肝风,解毒力强。 发表解肌、解热生津,葛根见功于脾胃,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柴胡奏捷于少阳。 豆豉解表除烦,单用力弱, 升麻清热解毒,多入复方。 蝉蜕退目翳,息风止痉, 木贼愈眼疾,止血见长。 须知:薄牛蝉葛升浮能透疹外出, 葛根升麻柴胡可升举清阳。 3、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性皆寒凉 气分邪盛唯其可攘 石膏除烦止渴,外用须煅, 知母滋阴润燥,脾虚忌尝。 芦根生津,奏止呕除烦之效, 花粉止渴,入消肿排脓之方。除烦利湿,栀子可凉血解毒, 清肝降压,枯草除郁结诸伤。 鸭跖草解热毒,通淋利尿, 寒水石入气分,水火之伤。 除烦利尿以竹叶, 清肝退翳用青葙。 谷精草疏风明目, 密蒙花清肝目朗。 4、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最苦寒 湿热诸证服之立安泻火解毒芩连柏共效, 肝胆邪盛龙胆草功专。 止血安胎,去肺热宜黄芩, 攻毒疗疮,清中焦需黄连。 黄柏走下焦,去湿热而泻相火,苦参洗肤疾,利小便而除黄疸。 5、清热凉血药 发斑吐衄邪入营血 苦甘咸寒凉血清热欲透疹解毒以紫草, 用清心定惊以犀角。 养阴生津,生地疗烦渴多饮, 滋阴降火,玄参可解毒散结。 赤芍祛瘀止痛,可泻肝火, 丹皮活血散瘀,亦退虚热。 6、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用广 热毒诸证癌肿虫伤治肺痈用鱼腥, 疗肠痈须败酱。 利咽消肿,祛痰散结于射干, 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宜牛黄。 公英疗乳痈兼可利湿, 地丁解蛇毒善治疔疮。 大青叶凉血消斑,解毒力胜, 板蓝根功效略同,散结见长。 马齿苋主热痢之有血, 白鲜皮除皮肤之湿痒。

2018医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完整版】

2018医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复制---- 【范文引语】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和经过的过程,正确认识实习对大学生的意义,对以后的就业和工作都会起到非常有利的推进作用。大学生在学校通过自己学习的努力和付出获得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只有通过实习来稳固提升专业技术才能在以后的就业工作道理中更好的发展自己。作者为大家整理的《2018医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在经过烈日的烤验和台风的洗礼之后,一个个小分队满载着丰收的果实,用自己的行动在炎炎夏日里撑起一片片绿荫。 根据浙中团[20xx]8号、12号文件,紧扣团中央今年的活动主题服务和谐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院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既传承以往的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服务活动,又突出以广泛开展感知就业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紧密结合,开拓社会实践新领域。成立了三下乡实践小分队,突出送医送药下乡这一直是我院暑期社会实践的特色和重点,足迹遍布安徽、舟山、宁波、桐乡等地,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健康的春风。 活动特点: 特点一我院首次博士团暑期社会实践 在学院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研究生工作部组建的一支由博士研究生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代表队本着弘扬中西医结合理念,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通过在丽水市中医院、遂昌县中医院、遂昌乡间等地开展多次大型会诊活动、中医学发展研讨会、以及学术讲座与交流会等活动,为提升中西医结合理念、服务地方医学、加强临床经验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达到了提升研究生中医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以科研优势为依托,服务地方经济和文教卫生事业的双赢的效果。 特点二创建首家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农村

中医经脉中药归经歌诀

十二经脉中药归经歌诀+牙齿归经及用药+分类用药歌+五脏六腑用药简诀+ 一些虫石的药性+《引经药概述--引经药歌诀》+《经络药诀》 十二经脉中药归经歌诀 手少阴心经歌诀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合来大有功。 玄胡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手太阳小肠经歌诀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 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必须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 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足太阴脾经歌诀 补脾人参绵黄芪,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泻脾之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滑石玄胡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足阳明胃经歌诀 补胃必须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芪,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温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和大黄,多加石膏泻更急。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及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手厥阴心包经歌诀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手太阴肺经歌诀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苑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参苓。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蒄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马兜铃、瓜萎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足厥阴肝经歌诀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仁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足少阳胆以歌诀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凉用竹茹与黄连;用改善皆同肝经。 手少阳三焦经歌诀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芪;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120味中药药性记忆口诀

120味中药药性记忆口诀 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中药学歌诀

中药学歌诀 总论部分 一、中药学发展歌 神农本草后汉成,别录梁代陶宏景,新修本草唐苏敬,嘉佑补注宋苏颂,本草纲目明时珍,学敏拾遗启前清,近年中药大辞典,载药五千七百零。 二、中药炮制歌 炮制目的不一般,加工方法亦多端,使药洁净漂飞洗,便于制剂烘淬煅,制止减低毒烈性,煨炒去油随药变,改变药性增疗效,加辅料炙有多般.酒炙升提姜温散,入盐走肾能软坚,去燥和中米泔炙,加醋止痛且注肝,乳炙润枯并生血,蜜炙和缓又益元,陈壁土炙补中州,酥脂涂烧易脆断。 三、药当忌火歌 雷丸冰片与麝香,海金朱砂桂雄菖,研末服用方为妙,见火失效令人伤。 四、药当去毛歌 石韦狗脊与申姜,杷叶更有绒毛长,均宜去毛堪入剂,不尔射肺咳难当。 五、四气歌 寒热温凉为四气,寒凉属阴温热阳,大热口渴阳盛病,清热泻火用寒凉,形寒肢冷真阴症,急投温热助真阳,掌握四气阴阳理,临床自然有主张。 六、五味歌 能收能涩本是酸,苦泻燥湿又能坚,咸能软坚并能下,和缓补益须用甘,辛能行散发肌表,淡味渗利功偏擅,此是五味各所主,当与四气一同参。 七、升降浮沉歌

质地轻虚浮而升,沉而降者体必重,寒凉无浮热无沉,酸苦咸降辛甘升,升浮属阳发肌表,沉降为阴泻里功,此为升降浮沉义,更参炮制配伍中。 八、十二经引经药歌 太阳小肠与膀胱,藁本羌活是本乡,阳明大肠并足胃,葛芷升麻石膏当,三焦胆肝心包络,少阳厥阴柴青良,少阴心肾连独主,太阴肺脾桔芍苍。 九、七情合和歌 相须同类不可离,我之佐使为相使,恶者劫夺我之能,畏者是受彼之制,相反两者不可合,制彼之毒杀之势,独味使者为单行,七情合和审所适,十、十八反歌 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萎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一、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十二、妊娠禁忌药歌 芫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磠砂干漆蟹甲爪,地胆茅根与蟅虫。十三、产后禁药歌 产后最忌吃生梨,栀子芩连大不宜,黄芪腻膈麻黄烈,冷物伤脾清无益,若

(完整版)四小经典校对

药 性 赋 1 四小经典校对 药 性 赋 第一章 寒性药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 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 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 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 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 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 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 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 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 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 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 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 石苇通淋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 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 消肿满逐水于牵牛; 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 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出崩漏之疾; 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 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 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 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 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 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 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 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 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第二章 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新编药性赋医考必背

1、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此类专长 散寒发汗邪去体康 麻黄解风寒表实之证,平喘利水, 桂枝去汗出表虚之疾,温经通阳。 防风胜湿、祛风而解痉, 荆芥疏风、止血而消疮。 解表通阳用葱白, 温肺止呕以生姜。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紫苏可用于胎动不安。 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香薷最宜夏日着凉。 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于巅顶, 白芷消肿排脓,去疾于阳明。 羌活祛风湿,上身最有益, 苍耳通鼻窍,除痹以利行。 柽柳可透疹止痒, 辛夷疗鼻渊头痛。 2、辛凉解表药 疏风散热性味辛凉 温病初起风热所伤 清头目利咽喉无如薄 荷, 解热毒消咽肿首推牛 蒡。 蔓荆子治头痛,目赤多 泪, 浮萍草消水肿,祛风止 痒。 桑叶明目清肺热,凉血 止血, 菊花明目息肝风,解毒 力强。 发表解肌、解热生津, 葛根见功于脾胃,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 柴胡奏捷于少阳。 豆豉解表除烦,单用力 弱, 升麻清热解毒,多入复 方。 蝉蜕退目翳,息风止痉, 木贼愈眼疾,止血见长。 须知:薄牛蝉葛升浮能 透疹外出, 葛根升麻柴胡可 升举清阳。 3、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性皆寒凉 气分邪盛唯其可攘 石膏除烦止渴,外用须 煅, 知母滋阴润燥,脾虚忌 尝。 芦根生津,奏止呕除烦 之效, 花粉止渴,入消肿排脓 之方。 除烦利湿,栀子可凉血 解毒, 清肝降压,枯草除郁结 诸伤。 鸭跖草解热毒,通淋利 尿, 寒水石入气分,水火之 伤。 除烦利尿以竹叶, 清肝退翳用青葙。 谷精草疏风明目, 密蒙花清肝目朗。

4、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最苦寒 湿热诸证服之立安泻火解毒芩连柏共效, 肝胆邪盛龙胆草功专。 止血安胎,去肺热宜黄芩, 攻毒疗疮,清中焦需黄连。 黄柏走下焦,去湿热而泻相火, 苦参洗肤疾,利小便而除黄疸。 5、清热凉血药 发斑吐衄邪入营血 苦甘咸寒凉血清热欲透疹解毒以紫草,用清心定惊以犀角。 养阴生津,生地疗烦渴多饮, 滋阴降火,玄参可解毒散结。 赤芍祛瘀止痛,可泻肝火,丹皮活血散瘀,亦退虚 热。 6、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用广 热毒诸证癌肿虫伤 治肺痈用鱼腥, 疗肠痈须败酱。 利咽消肿,祛痰散结于 射干, 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宜 牛黄。 公英疗乳痈兼可利湿, 地丁解蛇毒善治疔疮。 大青叶凉血消斑,解毒 力胜, 板蓝根功效略同,散结 见长。 马齿苋主热痢之有血, 白鲜皮除皮肤之湿痒。 青黛凉血散肿,清肝胆 郁火, 熊胆明目止痉,消痈肿 毒疮。 轻宣疏散,疗时疫多用 金银花, 清经通络,除热痹取效 忍冬藤。 连翘消痈散结,常与双 花并用, 豆根利咽消肿,每与射 干同行。 治痢、截恶疟、蚀赘疣, 取鸦胆子, 除湿、利关节、解梅毒, 用土茯苓。 散痈消疮,拳参祛湿常 用, 清肝明目,秦皮治痢见 功。 半边莲愈毒虫所伤,浮 肿之疾, 穿心莲疗温病初起,湿 热之证。 马勃止血,清肺利咽, 蚤休散肿,息风定惊。 除肠痈入红藤有回春之 妙, 疗乳疾加漏芦乃举手之 劳。 山慈菇有消恶疮之功, 白头翁为治毒痢之药。 垂盆草可消痈散肿,利 湿为最, 金荞麦宜清肺化痰,健 脾功高。

中药学药性记忆口诀

中药学药性记忆口诀 解表药 01、发汗解表(发表) 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 【麻黄——水肿宣传(蚂蝗发表水中宣传)】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 【香薷——水肿和化(相如发表水中荷花)】浮萍: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透疹止痒 【浮萍——水肿透痒(浮萍发表水中偷羊)】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脉温阳化气 【桂枝——经通温化(鬼子发表精通文化)】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生姜——温止呕咳(生姜发表闻之OK)】02、祛风胜湿止痛(风湿痛) 防风:解表解痉祛风胜湿止痛 【防风——表痉(防风宝镜)】 藁本: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羌活——表寒(搞本枪火彪悍)】03、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细辛:温化(细心学文化)】 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白芷:湿带肿脓(柏芝十代中农)】 苍耳子:祛风散寒通窍止痛除湿止痒 【苍耳:湿痒】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04、解表透疹 西河柳: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西河:风湿 荆芥:解表透疹散风止痒止血 荆芥:风痒血(警戒风扬雪) 紫苏:安胎行气宽中发表散寒解鱼蟹毒 紫苏:胎中寒毒(自疏胎中寒毒) 05、疏散风热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蔓荆:清头风痛 薄荷:疏散风热疏肝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薄荷:疏肝利头咽疹(北河树干里头演阵)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透疹解毒消肿疗疮牛蒡:肺咽疹毒消(牛蒡飞烟疹毒消) 06、明目 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

蝉蜕:风痉疹痒目(残颓风景真养目)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木贼:退血(木贼退学) 桑叶: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桑叶:平凉止肺燥(桑叶屏幕两只肥皂)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菊花屏幕死)07、升阳解热 葛根:升阳止泻解肌退热透疹生津 葛根:泻疹津(哥根谢枕巾) 升麻:升举阳气解表退热透疹解毒 (升麻透疹毒) 柴胡:升阳举陷解表退热疏肝解郁 柴胡:举陷疏肝(柴胡锯树干) 淡豆豉:解表除烦(吃豆解表烦) 清热药 08、清热泻火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石膏:烦渴收疮肌血(石膏烦渴收藏鸡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知母淫灶)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天花省劲肥皂消) 09、清热除烦利尿

药性赋(中药药性口诀)

药性赋 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就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血、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衄,石韦通淋于小肠、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仲。金铃子治疝气而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

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通水气。此六十六种镪性之寒者也。 热性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欲温中以荜茇,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劳瘵,更壮元阳。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筯强脚。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胡芦巴治虚冷之疝气,生卷柏破癥而血通。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菖蒲开必气,散冷,更治耳聋。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肉苁蓉填精益肾,石硫黄暖胃驱虫。胡椒主去痰而除冷,秦椒主攻痛而去风,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灵砂定心脏之怔忡、盖夫散肾冷、助脾胃,须荜澄茄,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术。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白豆蔻治冷泻,疗痈止痛于乳香,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岂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祛、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

医学类实习报告模板实习报告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407-48 医学类实习报告模板实习报告模板(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医学类实习报告模板实习报告模板 (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7月5日上午,我们拜访了李世聪老师。打电话联系时,听得李老师声音浑厚,中气十足,我们按照约定时间到达时,他已经在小区门口迎接我们了。天气不错,我们便到玉渊潭公园找个树荫坐下来,开始了我们的访谈。李老师开朗健谈又朴实和善,此次访谈我们受益良多。 一、学医、从医经历 李世聪老师1948年出生于北京的中医世家,从小看着爷爷行医长大,听着爷爷与北京的老中医一起交流。5岁左右时就背诵汤头歌、药性赋,8岁左右学《医学三字经》,12岁左右就敢为伙伴们扎针灸,伙伴们也愿意,并且治得很好。

1969年知青上山下乡,李老师被分到云南。他待人热心,经常用自己学过的针灸、推拿等方法为周围的人治病,结果因为疗效好,附近的人就都来找他治病。由于病人众多,病因很多,有些病自己也没有见过,他就翻看从北京带来的医书,一边分析医理,一边临床实践,医术大进,还自创了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症、清凉油涂抹肚脐治疗腹痛腹泻等方法。 XX年成为马来西亚某慈善基金会医药顾问,在马来西亚为当地人民治愈地中海贫血症,癌症,癫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李老师本职工作乃是测绘工程师,目前在地铁九号线做监理工作。中医是业余爱好,同时也是继承祖父事业。目前,李老师每周在北京学知园的“长祯国术馆”坐诊并做中医讲座。 二、部分案例 (1)美尼尔氏综合症。李老师在马来西亚时,遇到某官员得了“美尼尔氏综合症”。这是一种疑难症,主要症状是眩晕,感到周围物品摇晃,甚至倒置,甚

药性赋原文

药性赋 《药性赋》,原书未著撰人,据考证约为金元时代作品。原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该书将248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药性赋原文: 第一章寒性药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瘿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僻;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檅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 ,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宜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温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药性赋--第二章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 原夫川芎怯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

药性赋寒性药

第一章寒性药(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1、4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2、8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nǜ)。 3、12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4、14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5、18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6、22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7、26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8、30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9、32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10、36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11、40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12、44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13、48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侧柏叶治血出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 14、52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15、56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16、62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17、66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1-100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赶紧收藏吧!1-100 00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00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00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00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00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006.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007.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008.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009.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010.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011.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012.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013.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014.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015.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016.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017.石膏大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018.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019.大黄苦寒,实热积聚,祛痰润燥,疏通便秘。020.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021.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022.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023.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024.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025.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026.葛根味苦,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027.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028.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噤。029.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淤。030.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031.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痛,疏筋活血。032.独活甘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033.知母味苦,热可能除,骨蒸有汗,痰嗽皆舒。034.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035.藁本气温,除头巅顶,寒湿可去,风邪可屏。036.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037.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038.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039.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040.白蔻辛温,能去瘴翳,益气调元,止呕和胃。041.青皮苦寒,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042.陈皮甘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043.苍术甘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去瘴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