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性赋白话解

药性赋白话解

药性赋白话解
药性赋白话解

药性赋白话解

(一)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多种药物的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本篇所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寒性,所以开始作一个总的说明,指出下列药物都属于寒性的一类。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的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的高热神昏诂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的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的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的心烦发热等症。“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既指出了这二味药作用上的特点,又说出了它们的区别。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火,利膀胱之湿,通利小便。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六味地黄丸方中用泽泻,其目的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为治痰凝气结而成的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的主药。对于疝气和睾丸肿痛等症,也较常用。此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反甘草,因而忌和甘草同用。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菊花性凉而清散,善清上焦和肝经风热。“肝开窍于目”,“厥阴之脉上行头目”,风热伤肝、多致目疾、头痛、头晕。本品清散肝经风热,故为要药。凡肝阳上升,或内有风热而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暗及迎风流泪;或头脑掣痛之“头风”头痛之症,最有良效。

射干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主治咽喉肿痛、喉痹不通、肺热咳嗽痰多等症。对于喉闭(治咽喉肿痛、气阻、声闭)以及咳逆痰涎壅塞等症,最为适宜。张仲景用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的“射干麻黄汤”即以本品为主,外敷治痈肿疮毒,有解毒消肿之效。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薏苡即薏苡仁(又称苡仁、苡米)。性味甘淡微寒,为清补利湿之品,善能清热补脾利湿。用治脚气、水肿、小便不利,湿痹拘挛等疾患,有较好疗效。如《金匮》“麻杏苡甘汤”用本品与麻黄等药配合,治疗风湿拘挛,周身疼痛。对水湿下注壅滞所引起的下肢(腿、足)浮肿之“脚气病”,本品更为要药。此外,又具消痈功效,以用治肠痈和肺痈。炒用则能健脾止泻,可治脾虚有湿的泄泻。

藕节味涩而性微寒,善收涩止血,兼能化瘀。临床主要用于咯血、喷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崩漏等多种出血症。止血而无留瘀之弊。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瓜蒌即括蒌。瓜蒌子即括蒌的种子,通称瓜蒌仁。性味甘苦而寒,能上清肺胃之热而涤痰,宽中下气以开胸散结。下润大肠之燥而通便秘,为肺燥咳嗽之良品,热痰喘满之妙剂。瓜萎古时多用全部果实,后人才将瓜萎仁和瓜萎皮分别应用。瓜萎仁偏于润肺下气,治咳嗽

气喘,还能宽畅中焦,治胸闷胸痹等症。

车前子味甘性寒,降泻滑利之品,善能通利小便,利湿止泻,清肝明目。所以,临床多用于治湿热泄泻、小便不利、水肿。并治目赤肿痛及咳嗽等症。本品之所以能止泻,是因为它具有泻湿热、利尿的功效,可以分清浊而使其各有所归,即所谓“利小肠、实大肠”的分利止泻法。故赋中说它能“止泻利小便”。此外,对肝火湿热所引起的目赤肿痛,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所以又称其“能明目”,为眼科良药。兼能化痰止咳,用治肺热咳嗽,亦有良效。

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黄柏性味苦寒,为清下焦湿热,泻火解毒良药。适用于湿热痢疾、黄疸、白带、足膝肿痛及淋浊等症。用治疮肿毒,湿疮湿疹等属湿热火毒之症,本品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效果良好。所以本赋中强调它的适应症为“疮用”,就是这个缘故。兼有退虚热作用,常与知母同用,以治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及遗精等症。

兜铃为马兜铃的简称。味苦辛性微寒,善能清肺降气,止咳平喘,为清凉性的镇咳祛痰药,专主肺热所致的咳嗽、痰喘之症。故赋曰:“嗽医”。若风寒咳嗽以及痰饮咳喘,则不能应用,是当注意。又兼能清大肠之热,故又能治痔疮肿痛出血等症。近世用于痰热性高血压,疗效也较好。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

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地骨皮甘寒,有补阴退虚热作用,所以善治骨蒸发热。其所主治的骨蒸发热,不同于一般的发热,多于午后和夜间定时发作,而且发作时病人自觉骨间有如热蒸熏灼之感,所以称“骨蒸发热”。《圣济方》“地骨皮汤”(地骨皮、鳖甲、知母、银柴胡、秦艽、贝母、当归)治虚劳骨蒸潮热,就以本品为主要。阴虚盗汗用之亦验。近世研究证明尚有抗结核和降血压作用,用于肺结核潮热盗汗、低热不退及高血压等症。

薄荷又称“苏薄荷”。药力以叶为胜,故一般多用薄荷叶。性味辛凉芳香,善宣上焦风热,清透作用较强,能散风热透疹、清利头目,消肿利咽喉。配伍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等药,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上焦风热症,有较好疗效。所以赋曰“宜消风清肿之施”。另一方面,薄荷芳香辛散,又有良好的和中宣滞解郁作用,用于夏季伤暑头昏、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及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等。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枳壳和枳实均为芸香科植物酸橙或香檬和枳的果实。未成熟,小坚果的叫枳实;已成熟,大而空虚的叫枳壳,二者本为一物,其性味功能基本相同,皆为苦,微辛,寒,气香。苦寒清降,辛香行散,行脾胃气分,功专降气,善能宽中下气止痛,消食导滞。主治食积痰滞、胸腹痞满胀痛、食少便秘等症。但枳实的功效较枳壳峻猛迅速,所以临床应用上,理气宽胸多用枳壳,散结破积,多用枳实。也正如本赋所云“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用“缓”、“速”二字来区分二药功能。此外,近代临床用大量枳壳(30克左右)煎汤内服与熏洗,治子宫下垂、脱肛之症。

干葛及葛根。味辛甘,性凉。主清散,善能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对外感表征发热无汗头痛、项背强痛,及麻疹初期之疹毒不透等症,有较好疗效。

柴胡性味苦辛性微寒,气味俱薄,性升散而疏泄,入少阳以和解退热,升阳解郁。善治感冒发热和往来寒热,故赋中论其主要功能,亦括为“疗肌解表”。此外,对少阳症胸胁苦满、口苦耳聋、肝郁胸胁胀痛,妇女月经不调及气虚下陷之气短、倦怠、脏器下垂等症,亦有较好疗效。

干葛与柴胡这两味药都能解肌退热,且能升举阳气。但葛根是阳明经药,常用于治疗项背强痛等阳明经表证;柴胡为少阳经药,常用于治疗潮热往来的少阳经症。它们的作用,在表里层次上有深浅之不同,中医治外感病一般应先阳明而后少阳,如果外感热病尚未见到少阳经主症(如口苦、胸胁胀满、往来寒热等),当先用葛根而不应当先用柴胡。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百部性味苦甘微寒,有毒。苦寒清肺热泻肺火,甘寒养阴润肺燥,对新久诸般咳嗽,特别是肺热肺痨咳嗽有较好疗效。所以赋中说它“治肺热,咳嗽可止”此外,并能杀虫治蛲虫、疥癣、头虱、阴虱等。临床一般认为百部有良好的润肺止咳功效,能治肺热肺燥咳嗽,为治疗肺结核咳嗽痰血、百日咳的良药。

栀子味苦性寒,善能泻火除烦,凉血利湿。对于热病心烦、胸中懊侬、躁扰不眠、吐血、衄血、黄疸、目赤肿痛、血淋尿血等症,均有良好疗效。所以前人称其为“上泻心肺之火,中清胃府之热,下利肝肾之湿,导高分而下行,通泻三焦实火,乃清热凉血之良药”。所以赋中说它“凉心肾”,最宜于鼻衄出血。栀子同生地、黄连、黄芩并用,名“栀子芩连汤”,治肝火上犯之目赤肿痛、心烦易怒、吐血衄血等颇获良效。配豆鼓名“栀子鼓汤”,治热病心中烦闷、懊侬不眠;陪黄柏、甘草等,为“栀子柏皮汤”治阳黄,功效均为卓著。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

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玄参又名“元参”。味苦甘咸,性寒。其质地滋润,既能清热泻火解毒,又能滋阴凉血,故对热毒实火或阴虚内热诸症均有较好疗效。尤其对热毒斑疹、咽痛、痛毒等症,是为要药。如消瘰丸(玄参、大贝、牡蛎,研末、蜜丸)治瘰疬;玄参解毒汤(玄参、栀子、黄芩、荆芥、桔梗、生地、葛根、甘草)治咽喉肿痛,均以本品为主药。

升麻性味辛甘微寒,气味淡薄,轻清上升,既有解毒功效,又有升透作用,疮肿初起表邪存在时,用之颇效。

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腻粉即轻粉,为水银、明矾、食盐等经烧炼而成的汞化合物。性味辛寒,有毒。外用,攻毒杀虫;内服,逐水腿肿通便。主治疥癣、恶疮、梅毒;又治痰积、水肿、二便不通之实证。因其能治痰水而制止肺气上逆,平痰喘:又有极强的杀虫作用,善治疳疮糜烂、肛门腐浊。所以说它能“抑肺”、“敛肛门”。但该药毒性很强,用之不能当引起口腔和齿龈蚀痛及中毒,故内服宜慎!

金箔性味辛平质重,无毒。“重可镇怯”。善能镇惊退热。对心肝实热和惊恐所引起的神魂不安,有较好效果。但,大都做丸剂包衣,多不单独使用。古方中用金箔多把它配入清热镇惊的丸剂中为衣,用以治疗高热惊狂的疾患。如金箔镇惊丸治小儿风痰惊狂,心神不宁等。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茵陈又称“茵陈蒿”。性味苦,微寒。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

疮痍;指疮疖而言。痍“yi音夷”,创伤。言皮肤因生疮而受伤也。

热淋:为一种小便不利,排便尿道热瑟刺痛的病症。为五淋之一。主治黄疸及淋病小便短赤等。黄疸一症分阳黄“身目黄而鲜明,如熟晒橘子色”和阴黄“身目黄而晦暗,如烟熏橘子色”,均以茵陈为主治药物。随症配伍,均可获得较好疗效。近代临床证明,茵陈用以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效果良好。并有利水作用。

瞿麦性味苦寒,主于清降,能清热利尿、利水通淋,并有清热凉血之功。为热淋小便不利、尿血症的良药。如系下元虚寒的淋病,则应禁用。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朴硝通称“皮硝”,为含有硫酸钠的矿物。由于它含有许多杂质,应用时需要经精制,处方中出现的“芒硝”、“马牙硝”、“元明粉”等。都是朴硝的提炼精制品。其性味苦咸寒----苦寒能清热泄下,咸寒可软坚,所以善能泻下软坚、清热泻火,主治湿热积滞、大便燥结、腹满胀痛等症。《伤寒论》里的“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治疗阳明实热、詀语腹满、有燥屎者,就应用芒硝,助大黄泻火通便,所以赋曰能“通大肠”。有因其咸寒入血分能软坚,有通经脉、散恶血作用,对腹中痞块疮疡肿痛之症,也有较好作用,故言其“破血”。《千金方》“指迷茯苓丸”(风化硝、茯苓、半夏、枳壳),治疗湿痰气郁凝结所致之结核痞块,臂痛肢麻,以及用芒硝内服治膀胱和胆结石等,尚有良效,表明本品能除痰饮消痰癖。

石膏味辛甘性大寒,能内清肺胃之火,外解肌肤之热,清气分实热是其专长。凡是肺胃燥热上攻,有头痛烦躁、汗出、口渴等症用为要药。石膏能使热邪由里达表而清解,所以有解肌的作用。因而赋曰“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但对外感之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等表症,又当忌用。不能因原文中有“解肌”二字,就误认为发汗解表之剂,须注意。

痰癖(pi)古病明,指水饮久停化痰,流移胁肋之间,以致不时胁痛的病症。此外,又可治肺热咳嗽、热毒发斑:煅石膏外用治金疮、烫火伤、湿疹等,用途颇广。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前胡性味苦辛微寒,辛寒以宜宣肺经风热,苦寒以清泻肺火、降气化痰,为肺经专药。既能治风热郁肺,肺气不降治痰稠喘满;又能治痰热郁结,气不通降指胸膈不利、胸痞呕逆。尤其对外实热症之痰嗽,有较好的疗效。

滑石味甘淡性寒,质重滑利,善能渗湿利窍,清解暑热。能导利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和膀胱”的湿热积滞,曲曲下行,从膀胱由小便排出,以利水通淋。祖国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故滑石对六腑所造成的小便黄赤、淋涩热痛、湿热黄疸、暑湿泻痢,中暑烦渴及皮肤湿疮湿疹等,均有良好的功效。如“六一散”(滑石、甘草)治疗暑热吐利泄泻、小便黄赤涩痛等,就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剂。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

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天门冬简称“天冬”。性味甘苦大寒,不仅能清肺火润肺燥,并且能滋肾阴,润下焦,为火旺阴血不足、肺肾阴虚有热病之要药。用于劳热咳嗽、咯血烦渴、气喘、消渴、肺痿等症。

麦门冬简称“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味重于气,以甘为用,善能养阴益胃,润肺清心。对温热病热传心营,或心阴不足,心失所养之心烦不眠,心悸怔重之症,能清热养心;对热伤胃阴之舌干口渴,心烦,本品可清中焦,养胃阴,除烦渴;对肺热阴伤之燥咳咯血者,又能清热养阴生津液。

天门冬与麦门冬的功用大致相同。均能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治疗肺阴不足、邪热内盛之咳嗽咽干咳血之症。但天门冬气大寒,兼润下焦,又治遗精盗汗;麦门冬寒轻甘重,兼清中焦,多用治口渴便秘。

血涸“he”:血枯的意思。

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

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竹茹又名“竹二清”。味甘性微寒,善清胃中无形热邪,长与除频止呕哕,对于热病后期的呕哕烦闷,以及妊娠恶阻的呕哕心烦,颇为有效,如《金匮》“橘皮竹茹汤”治胃热呕哕,就以本品为主药。此外,竹茹还能清热化痰,治疗痰热烦闷、咳痰黄稠之症。

大黄性味苦寒气味俱厚,苦寒降泻,力猛善走,药性峻烈,能直清下焦,即泻有形积滞,

又泻无形热邪,有推陈致新之功,号称为“将军”,凡属实热之大便秘结,瘀血阻滞之经闭腹痛,产后瘀血、甚则壮热、詀语、吐血、衄血等症,都有较好疗效。此外,对血热妄行之吐衄出血、目赤肿痛、湿热黄疸,及外伤瘀肿,疮痈肿痛、烫火伤等,功效亦良。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

夏枯草疗痰火瘰(luo)疬,且能明目而抑阳。

宣黄连,即黄连。宣黄连之名系从苏颂“黄连以宣城九节坚重者为胜”而来,本品苦寒,气味俱厚,专清热燥湿,为治湿积热郁之痢疾泄泻之要药。如同木香、黄芩、白头翁等,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配葛根、黄芩“葛根芩连汤”治下痢大湿兼表症者,所以赋中说它治“冷热之痢”、“止泻”。同时,黄连能泻积滞调和肠胃,又兼苦味健胃,故有能称“厚肠胃”。此外,其清热泻火作用颇强,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詀语、心烦不眠、口舌生疮;泻火凉血治血热妄行之吐衄失血,又能清胃火,疗胃热呕哕吞算、痞胀等;清热解毒以治热度疮疡、目赤肿痛等症,均有良效。

夏枯草性味苦辛寒,辛散结、苦降泻、寒清热,入肝经善清肝火抑阳,散郁结治痰火瘰疬,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耳聋、高血压等症;肝开窍于目,又治肝火目赤肿痛、乌珠胀痛等,为肝经实热郁火之主药。近代用治甲状腺肿瘤、纵膈肿瘤和淋巴肿瘤,有一定疗效。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于小肠。

茅根即白茅根。性味甘寒,善走血分,以清热凉血止血,对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有较好疗效,所以说它“止血与吐衄”。此外,又能清热、生津、利尿,治热病烦热口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及热淋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衄“nu”血,有两个含义;1、指出鼻血,2、指非外伤所致的某些外部出血症,如“齿衄、眼衄、肌衄”等,都属于衄血。

石苇性味苦,微寒,攻专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主治淋病、小便短赤,所以赋中说它“通淋”;湿热淋病不离小肠有热,尤其血淋一症。小肠为心之腑,心热移于小肠,则尿赤而淋痛。所以赋中在“通淋”之下,写明“于小肠”三字,即为此意。此外,尚有祛痰止咳之效,适用于肺热咳嗽。

软紫草凉血而疗斑疹;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紫草分软硬两种,软紫草即新疆紫草,是较好的一种。性味甘寒,归心肝,专入血分而凉血解毒,常用于热毒内盛,波及营血、灼耗真阴之斑疹紫黑,又治麻疹色黯、欲出不畅。

此外,尚可用治痈肿疮疡毒盛便秘,熬膏外敷治湿疮溃烂,冻伤,烫伤等症。

生地黄简称生地,性味甘苦寒,苦寒以泻热,甘寒质润以养阴,本品偏于清热凉血,能凉血散血消瘀,治一切热性出血症;又眼疮多因血热壅滞,治宜清热凉血,生地黄可治眼部红肿热痛的疾患。

另外,还多用于温热病邪入于营血,或热伤阴液,以及血热妄行,月经因热而不调,五心烦热等症。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疼,烦热亦解;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赤芍药简称“赤芍”。性味苦微寒,入厥阴肝经,走血分,凉血破瘀。故凡血痹关节痛、痈毒疮肿、经闭痛经、坚积腹痛等,一切因瘀血引起的疼痛和烦热,都可应用。

白芍药简称“白芍”。性味甘苦酸微寒,味甘能补血养阴,寒能清热,可养阴退热,祛瘀血生新血。用于阴血不足证之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及自汗、盗汗、阴虚发热等症。

此外,又能平抑肝阳、柔肝止痛,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肝气不疏之胸肋疼痛、腹痛和手足拘挛疼痛。

芍药古时不分赤、白,自陶弘景始分赤芍药和白芍药。临床应用又有“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的区别。说明白芍药长于敛肝补血,赤芍药善于清热活血祛瘀。

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牵牛即牵牛子的简称。有黑、白两种,别称为黑、白丑“十二生肖中牛为丑”。性味苦寒,有小毒。本品攻专利大小便,泄水的力量峻猛,所以善治水肿腹胀实证等水气肿满疾病。气虚及孕妇禁用。

此外,又能泻下去积、杀虫,治胃肠实热壅滞之大便秘结、脘腹胀满,及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等,亦有较好效果。

贯众即贯仲。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善能清湿热解毒杀虫,对疫毒传染病有较好的防治效能,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麻疹、流脑等传染病,及瘟疫壮热、湿热肿毒、腮腺炎等症效果显著。又能杀灭肠道寄生虫,用治蛲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

此外,还可凉血,用于热病发斑、血热妄行之崩漏下血。

金铃子治疝气而理气痛;

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金铃子即川楝子。味苦气寒,苦以胜湿,寒以清热。善能导利湿热之邪,对湿热下注之睾丸胀痛,湿热胃痛等有较好疗效。本品炒焦香,有较好的理气疏肝作用,用于肝郁气滞之肝胃气痛、疝痈及胸肋胀痛等。

另外,川楝子又能杀虫,治疗虫疾腹痛。研末或做软膏涂敷,可用治头癣。

萱草根味甘性凉,善祛湿利水,除热痛淋,解郁消肿,治淋病。对乳结红肿硬痛、乳汁不通等有良效。

此外,还能凉血止血、治崩漏、便血及衄血等。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益母草理血瘀妇人之用。

侧柏叶味苦涩,性微寒,炒炭用有较好的止血功效,是治疗崩漏出血的有效药物,对咯血、吐衄、便血、尿血等各种出血都可应用。赋中所指“治血山崩漏之疾”,是妇女子宫异常出血的病症,急性大出血,象山崩一样势不可挡,叫做“崩”,也称“血崩”;慢性小出血像渗漏一样,点点滴滴淋漓不断,叫做漏,又称“漏下”,均属于子宫出血证,祖国医学称“崩漏”。

本品尚有清热、止咳、生发之功,用治肺热咳嗽、干咳痰稠及血热脱发之症。

益母草味辛苦而性微寒,辛散苦降行散之中,兼有降性,入厥阴走血分,长于活血祛瘀生新,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血滞腹痛等经产诸病,为妇科经产主要,故有益母草之名。

此外,尚有利尿解毒作用,用治肾炎水肿、疮疡肿毒、皮肤痒疹等症。

五淋:即石淋、劳淋、气淋、血淋、膏淋。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地肤子味苦辛性寒,本品清利而疏散,能外散皮肤之风。内清膀胱湿热。故风湿侵袭所形成的皮肤瘙痒、风疹、湿疹、荨麻疹、疥廯等,内服、外用均有较好疗效;湿热蓄积膀胱而致的小便不利、赤涩热痛等,亦为主药。

山豆根性味苦寒,清热解毒作用很强,善消阳性疮毒以清热解毒,泻肺火治咽喉痛,为喉症要药。近代临床用于治疗肺癌、食管癌、胃癌等,有一定抗癌作用。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

旱莲草滋阴治白发,而治血有功。

白藓皮味辛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善除湿祛风,治疗顽固性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筋弱拘挛症,疗效见卓。

旱莲草味甘酸性寒。本品长于滋养肝肾之阴,凉血止血,治阴虚血热之须发早白、吐衄、便血、崩漏等失血诸症。

蔓荆子治风热头痛,疏风清头之用;

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蔓荆子性味苦辛微寒,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善于清散上焦风热、升发清阳、清利头目,为风湿邪热侵犯上焦头目之头痛头晕、目昏肿痛、耳聋耳鸣等症要药。

此外,对风热目赤肿痛,风火牙痛及风湿痹痛等症,亦有较好疗效。

瓜蒌根即天花粉。微苦微甘性寒,本品主要作用是生津止渴,对津伤口渴,以及阴虚火炽的消渴症最为相宜。又因其能清肺化痰、降膈上痰热,对于肺热咳嗽也很适应。至于治黄疸,消用痈肿、均取其清热通滞之功。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

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地榆微苦酸性微寒,本品苦寒清降,性善下行,能凉血止血,长于治崩漏、便血、血痔、血痢等下部出血,所以治下焦血热的出血症最为常用。另外,又有收敛解毒之功,对烧伤、烫伤、湿疹、皮肤溃烂等,亦有较好疗效。

昆布性味咸寒,质滑。本品咸寒,善于清热泻火、消痰软坚,为治痰火凝结之瘿瘤瘰疬之专药。近代临床表明,碘质缺乏是瘰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昆布含碘量较多,同海藻一样为治瘰疬之主药。又因能软坚破积行水,故又可治水肿疝气等症。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

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淡竹叶甘淡性寒。本品长于清心利尿,对于伤寒温热病、大热已去、余热未清、虚烦口渴之症,最为适宜。因其能清热利尿,所以又可用于心经有热之口舌糜烂生疮、小便赤涩等症。

牡丹皮,简称丹皮。性味苦辛微寒。本品善清血分之伏火、散瘀血、消气血凝结,治惊痌邪气、无汗骨蒸。又治跌扑损伤、瘀血作痛、吐衄等症。牡丹皮有同淡竹叶一样的卓功。

另外,对热病发斑,血瘀经闭、症瘕等,亦有殊效。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知母味苦甘性寒。质润,善能清热润燥,清泻三焦之火而润燥养阴。清肺热,润肺燥,治肺热咳嗽;泻肾经之火而滋肾水,治骨蒸盗汗;尚能清胃热,生津止渴,治壮热烦渴,故赋言其呢止嗽退骨蒸。

牡蛎性味咸涩微寒。善能收敛固涩,能涩精止汗,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尿频,及自汗、盗汗、虚汗不止等症。此外,又能平肝潜阳、软坚散结,对阴虚阳亢之头痛、头晕、瘰疬痰咳等症,亦有良好效果。

瘿瘤(ying liu):病名。瘿即大脖子,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瘤,又名瘤赘,瘿与瘤合称瘿瘤。或单指瘿。症多见颈前生长肿物。蒂小而下垂,称瘿;根大顶小者;名瘤。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

桔梗下气利胸膈而治咽喉。

贝母分川贝母和浙贝母两种。川贝母味苦、甘、微寒。浙贝母,辛、苦、寒。本品为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常用药。川贝多用于虚劳咳嗽、肺劳咯血者;浙贝多用于外感咳嗽,痈肿瘰疬。前者多用于虚证,后者多用于实证。二者都有清心润肺,清热化痰止嗽的功效。

桔梗味苦、辛、性寒。本品善于泻肺火,宣肺气(宣泄上焦,开提肺气)。凡肺气不舒而出现胸、膈、咽喉等上部疾患,如咳嗽痰多、咽痛失音等,用之最宜。由于本品能开能通,所以又有祛痰排脓利咽的作用,对于肺痈胸痛、咳吐脓血、咽喉肿痛、喉痹诸疾,疗效亦良。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黄芩性味苦、寒。为常用的清热燥湿药。主治一切湿热性的疾病。前人认为黄芩“寒能

胜热,折火之本”,表明它退热的力量很大,“五淋”指的是石淋、血淋,多为湿热实火,黄芩可主治。至于气淋、膏淋、劳淋,多属虚证,又无湿热者,黄芩苦寒伤阴,就不宜应用了。此外,本品还长于治肺火肺热咳嗽,又能止血安胎,治吐衄、崩漏、胎动不安等。

槐花味苦性微寒。为凉血止血药,善治一切出血。但以止下焦出血的作用较强。特别是对于大肠出血的疾患,更为专长。善治肠风便血,痔疮出血及赤白痢疾。

肠风:病名,即大便下血,血在粪前,色多鲜红。多因外风侵袭或内风下乘大肠所致。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

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常山性味苦、辛、微寒,有小毒。能涌吐痰涎、清热邪、截疟疾,为截疟要药。祖国医学认为疟疾由痰而成,有“无痰不成疟”之说。常山治疟是因其能涌吐痰涎之效。现代证实它能杀灭疟原虫、并能退热,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通过配伍,可治疗各种疟疾。如配合柴胡、黄芩等治疗疟疾寒热;配合石膏、知母等清热药,治疗壮热烦渴的温疟等。赋中所说“治温疟”,仅是常山所治疟疾的一种。但本品生用有小毒,能引起剧烈呕吐,所以治疟疾必须经过酒炒,以免涌吐有伤正气。

葶苈子性味苦、辛、大寒。能泻肺热行水消肿,特别对水饮在肺,而见咳嗽喘促,胸满气逆,肋痛,不能平卧等症状,用之效力卓著。《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痈、支饮、胸满咳喘不得卧,一身面目浮肿等症,即为此例。另外,对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水肿等肺经有热者,亦有良好疗效。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以上六十六种药,都是属于寒性药物。

注:以上寒性药赋中的“闻之”“是以“尝闻“又闻”“若乃”“又况”“若夫”等均为虚词。起乘上启下的连接作用,非为实际药性内容。

温疟:病名,疟疾之一种。发作时先热后寒,热多寒少。《素问?疟论》,“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日温疟”

(二)热性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中药的药性,有温性的和热性的,二者虽然属于同一类,但却有程度轻重之分。对此前人常记载为“微热”“大温”等,微热即温,大温则热,是有不同。所以本赋首先提出药有温有热,应当详细分别,不应混同。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

荜拔性味辛热,其性燥烈。有良好的温胃散寒止痛之功,对胃寒的脘腹有较好疗效。本品配伍干姜、丁香、茴香等药,治疗因寒而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清涎、呃逆等症,收效见卓。此外,本品研末擦牙或煎汤含嗽,能治因寒而致的牙痛。

生姜味辛,性微温。辛温发散,善于散寒解表,治外感表症,头痛、鼻塞不通等,所以赋中说“用发散以生姜”。此外,又能温胃止呕,治胃寒呕吐、腹胀冷痛、风寒咳嗽等症。亦可解鱼、蟹毒,又为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

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

五味子性味酸、甘、温。本品五味具备,以酸为主。善于敛肺滋肾、涩精、止汗、止咳,为收敛性补养药。对于肺肾两虚的咳嗽遗精等症,有较好疗效。如“都气丸”(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治肾虚喘咳、梦遗滑精;“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治汗出气虚、喘促消渴等,均用本品取其益肺滋肾之功。

腽肭脐即海狗肾。味咸,性热。益精壮阳的作用很强,配合阳起石、淫羊藿等壮阳药,治阴痿精冷有良效。“劳瘵”(zhai)为虚损重症,当辩其为阴虚、阳虚,若为阴虚、骨蒸、劳

嗽、梦遗失精等症,本品切不可用。所以赋中言其“疗劳瘵”之下,紧接着指出“更壮元阳”,说明它能补肾阳,治的是阳虚劳损重症,为辨证用药,指明了方向。

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

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川芎性味辛温气香,性善走窜,为血分中的气药,通行周身,无处不到。前人说它:“上达巅顶,为头痛面风治要药;下行血海,为调经试胎之妙品”。四物汤以其配伍生地、当归、白芍,为妇科补血调经处方,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本品配伍防风、荆芥穗、白芷、蔓荆子等药,治头痛;配合桑寄生、羌活、独活、秦艽等治风湿痹痛等,均有良好效果。故曰能祛风湿,清头目。至于赋中说它能“补血”,是指与其它补血药配合的作用,借其辛温气香,通行血中之气,使气行血生,从而增强补血效果,而它本身并无补血作用,是不可不知的。

续断又名川续断。味苦甘,性微温,能补肝肾,固冲任,治疗冲任不固的崩漏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又能通经脉、续筋骨、疗折伤、治疗肝肾不足、血脉不利所致的腰膝酸痛及风湿肢体疼痛症。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本品性温散寒,入肺达表,善能发汗散寒行表气,温祛肺寒宣肺气,所以为风寒外感症的第一要药,也是宣肺定喘的主要药物。如仲景“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等症,即以本品为君;治疗咳嗽,宜宣肺气壅遏之实证,通过不同配伍,其疗效卓著。

韭子即韭菜子。性味辛、甘、温。本品有较好的补肾壮阳作用,对色欲过度及老年阳衰,下元虚寒所引起的遗精、白浊,女子白带过多等症,有较好疗效。故曰“韭子助阳更医白浊”。白浊:病症名,指小便色白混浊或尿道口常滴出白色浊物,小便涩痛之精浊。

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

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

川乌又名川乌头,性味辛、苦、大热,有大毒。本品善能破寒积、消寒痰凝滞、搜风胜寒湿,治阳衰阴胜之沉寒冷结、腹痛坚积、风湿顽痹功效颇良,所以赋曰“川乌破积有消痰治痹之功。”

天雄与川乌本系一物所生,为其不生新根的独生者。它的性味功劳也与川乌略同。为祛寒回阳的主药。但其气味雄烈,助阳作用更强,偏补肾阳、散寒湿、益精气,治虚寒失精者多用。然而,本品辛热有毒,非确属阴寒,不能妄用。

川椒达下,干姜暖中。

川椒又称花椒。性味辛热。有小毒。入脾、胃。肺、肾经。本品善能温经散寒逐湿、畅气止痛、杀虫,治疗寒症吐泻、虫痛、疝痛等症,作用偏于下焦,故称“达下”,是与下面的干姜温中相对而言的。

干姜性味辛热,主要功能是温中散寒,治中阳不振之腹痛吐逆、下利、四肢厥冷等症。故张仲景“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治下利清谷,手足厥冷等脾阳虚衰证以其为主药。所以赋中说它能“温中”。此外,尚能温肺化痰,用治肺寒咳喘症。

胡芦巴治虚冷之疝气;

大枫子治疥癣而杀虫。

胡芦巴又名芦巴子。性味苦温,入肾经。本品入肾经走下焦,善治虚寒久疝、阴囊收缩、局部冰冷、寒湿脚气、睾丸肿痛。但对肝经湿热郁结而成的疝气,则不宜应用。本品外用,有散肿止痛之功,用于寒凝气结的腹痛,也有一定效果。

大枫子性味辛温,有毒。能祛风、燥湿、杀虫。有较强的燥湿解毒,祛风止痒作用,多用治疗梅毒、麻疹风病等。又因其毒性较强,能攻毒杀虫,所以多配复方外用,治疥廯恶疮。

很少内服、以防其对肠胃产生强烈刺激而中毒。

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

菖蒲开心气、散冷,更治耳聋。

白术味苦、甘、性温。本品气味芳香,甘苦而温,善于补脾祛湿,凡中虚脾阳不运而致的痰饮、痞满、泄泻等症,均可应用。以补脾温胃、化湿消痰,止泻治吐。例如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治痰饮,心下逆满;枳术丸(白术、枳实)治虚痞;七味白术散(白术、人参、茯苓、甘草、藿香、葛根、木香)治脾虚吐泻等,均取其健脾燥湿之功,为补脾益气、温中健胃的要药。

此外,又能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对风湿身痛、水肿、表虚自汗等也可应用。

菖蒲又名石菖蒲。九节菖蒲者为另外一种。性味辛温,芳香。本品善开心窍,醒神清脑,散寒除浊。治痰浊蒙闭心窍、神魂迷乱、痴呆、健忘、耳聋不聪。《千金》枕中方(菖蒲、龟板、远志、龙骨)治健忘。前人认为健忘责之于心,本品有“聪耳醒神,益智不忘”之功,所以赋中说它“开心气”。耳聋的原因有肾虚的、有邪秽闭塞所致的,菖蒲则治突然气闭所致者,以开窍宣气之功。古方有将其捣汁滴入耳中,治疗气闭耳聋,有较好疗效。

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

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

丁香分公丁香和母丁香两种,性味辛温、气香。本品善暖胃运脾,用治寒凝气郁而致之心腹冷痛、呃逆等症,最为快利。如配柿蒂,可治呃逆反胃;配伍肉桂,治微寒疼痛,配砂仁、白术,治脾胃虚寒、吐泻少食等,又丁香种类之分有公丁香和母丁香(又称鸡舌香),但临川应用古今皆用公丁香,且处方中如写丁香,习惯也多付给公丁香;母丁香少作药用,一般多用于香料。

良姜又名高良姜。性味辛热。本品为治寒性胃痛的良药。有名方剂“良附丸”(高良姜、香附)治疗微寒疼痛、屡发屡止,很有效验。故认为它善“止心气痛”。这里所说之“心气痛”,实指胃脘痛而言。脘部在心之下,故称心气痛。但其药性辛热,凡属胃火作呕、湿热作泻、气虚作痛者,又当禁用。此外,还能治微寒腹痛泄泻等症。

肉苁蓉填精益肾;

石硫黄暖胃驱虫。

肉苁蓉又名甜大芸。味甘、咸性温质润。即能补肾生津壮阳,又能益阴补血润便。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补而不峻,即可补阳、又可补阴。善于填精补肾,为缓和填补之药。对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女子不孕、腰膝冷痛、筋骨痿弱等症,有较好疗效。

石硫磺又称硫黄。性味甘温有小毒。本品系纯阳之品,能大补命门之火,又可暖胃、杀虫。用于阳衰之虚寒症,如寒性泄泻、便溏、寒痹等,疗效明显,又外用配合川椒、蛇床子大枫子等,治疥廯亦颇效验,表明有较强的杀虫作用。

胡椒主去痰而除冷;

秦椒主攻痛而去风。

胡椒大辛、大热,纯阳之物、气味俱厚,善能温中祛寒、下气祛痰。治疗微寒呕吐、腹痛泄泻、反胃、冷痢等症。

秦椒即辣椒。性味辛、热。辛辣刺激,热以胜寒、善于温中散寒、除湿发散、祛风行血。近代临床用其外敷治疗腰腿寒痛、冻疮及外伤瘀肿等,无不借其辛辣温热之功。

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

香佛手理气滞之脘痛。

吴茱萸味辛、苦,性大热,有小毒。主要作用为温中、散寒、燥湿、降逆。善能治中焦阳虚、阴寒内盛之呕吐吞酸、脘腹疼痛、头痛。

此外,又用于寒疝脚气、经寒腹痛和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等症,亦有较好的疗效。

香佛手即佛手。味辛苦性温、芳香。长于行气止痛、疏肝和胃,对肝胃气滞、胸肋和胃脘胀痛、痞满等症,有较好疗效。

此外,又能化湿痰、止咳喘,治疗咳喘胸闷痰多,效果亦佳。

散肾冷、助脾胃,须荜澄茄;

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术。

荜澄茄味辛苦性温,善能温中散寒、助脾强胃,治胃寒疼痛,食少呕逆,又可暖肾温下元治下焦虚寒、小便不利,前人认为它能治“肾和膀胱冷气”。

蓬莪术又称莪术、文术等。性味辛温苦,破气力猛,为攻坚破积之剂。善治气滞血瘀心腹作痛及症瘕积聚之症。

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

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力。

缩砂即砂仁,又称缩砂藌,缩砂仁。味辛性温,气芳香,善于行气温中、化湿醒脾,止呕止泻。临床多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或内伤饮食之食欲不振、脘闷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等症。又因其能健胃止呕,增进食欲而有安胎作用,治孕妇胃虚气逆、呕吐不食、胎动不安。并能帮助消化酒食。

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本品大辛大热,气味熊烈,走而不守,为祛寒回阳要药。用治虚寒性的呕恶反胃,疗效甚好,并能补肾壮元阳,回阳救逆。临床多用于挽救虚脱危症,治疗亡阳厥逆、脉危欲绝、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频数等肾阳不足症。

此外,又能燥湿祛寒止痛,用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

白豆蔻治冷泻,疗痈止痛于乳香;

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

白豆蔻性味辛温,芳香。善能行气化湿,温中止呕。对于胸脘痞满、不思饮食、气逆呕吐、湿温胸闷不饥、舌苔浊腻之症,疗效颇佳。前人又用其治冷泻下痢。

乳香味辛苦性温,本品辛温香窜,长于活血、消痈、止痛。善于治疗疮痈肿痛,内服,外用皆效。为伤科要药。

红豆蔻性味辛温。善祛脾胃二经寒湿,对寒湿腹痛,呕吐酸水之症,疗效见卓。

干漆性味辛温,有毒。善能破瘀通经,消积杀虫。对妇女闭经、症瘕、瘀血、虫积等症均有较好疗效。其能破血消瘀、杀虫。

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

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祛。

鹿茸味甘咸辛温,为血肉有情之物,能补养精血,强健腰脊,峻补肾命,对元阳不足、生机迟缓、发育不良、肾阳虚之阳痿遗精尿频、腰痛乏力等症,有良好功效;固冲任二脉,治下元虚寒,冲任不固之崩中漏下。

虎骨性味辛甘温。本品有追风定痛作用,《药性本草》说:“治筋骨毒风挛急,屈伸不得,走注疼痛”。又能强筋健骨、胜寒湿,治筋骨痿弱、肝肾虚弱而寒湿邪侵之足膝疼痛等症。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

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

檀香性味辛温,芳香。善能温中和胃、理气止痛,对吐利、脘腹冷痛有较好疗效。正如《日华子本草》所言:“檀香止心腹痛、霍乱??”所以赋中说它能“定霍乱”。古人所谓霍乱,实指“挥霍撩乱”上吐下泄的症候而言,包括了因饮食不洁而引起的急性吐泻在内,未必指现代所称的真性霍乱。“心气痛”即是胃脘痛和胸痹疼痛。本品辛温芳香,辟秽理气,宽中快脾,散寒止痛。治疗胃脘痛和胸痹疼痛,功效显著,故赋曰能愈“心气痛”。

鹿角性味咸温。同鹿茸一样能补精生髓,益血,治疗虚劳内伤和腰膝疼痛等症。惟不及

鹿茸作用强。此外,又善于活血消肿,用于疮疡毒、瘀血作痛等症。

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

米醋即醋,又名苦酒。性味酸、苦,温。能散瘀解毒消肿,治疮肿。至于“益血”乃为火炭沃醋,可免血晕之意。外用醋焠吸气治产后血晕。

此外,还可以下气消食,治饮食不消、心胃气痛等症。

紫苏性味辛、温。芳香。本品即能发散风寒,治外感风寒、头痛寒热,又能理气宽中,治寒湿伤中、气滞不畅、呕吐满闷、妊娠恶阻。

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血之用;

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

扁豆即白扁豆。性味甘,微温。本品长于健脾化湿,对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夏季伤暑、头痛寒热,吐、利及脾虚带下等症,效果良好。

酒味甘、苦、辛,性大热、能行药力、助其药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所以很多药物药用酒制,如酒当归、酒黄芩等。又能利气血、通经络、行血祛瘀,治胸痹疼痛等症。又常作为引导药,以引药上行。

麝香性味辛、温。芳香。本品芳香走窜,能开关利窍,通行上下十二经络。为醒神开窍要药,治热痰秽浊内闭关窍之神昏痉厥、风痰惊癎等症,有较好疗效。常用为急病闭证的救急之品。所以赋中以“开窍”二字,将其作用进行概括。

此外,它还能活血散结,催产下胎,对疮疡肿毒、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等,亦有良好作用。葱又名葱白。味辛性温,善于温中通阳,治寒凝气阻下利、肢冷、脉危、少腹疼痛、小便不通等症,又能发表散寒,治感冒风寒初起。

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痛;

麒麟竭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

五灵脂味甘性温。善于通利血脉,止痛;炒炭后,又有止血作用,可用于崩漏下血,齿衄,鼻衄等出血症。但以有瘀血阻滞症为宜。所以《本经》有“止血、消瘀”之说。朱丹溪则谓:“凡血崩过多者,半炒半生;酒服能行血止血,治血气刺痛”。指出了刺痛乃瘀血之征,行血止血是其特长。但对于气血亏虚、肝脾失统的崩漏症,又不宜盲目应用。另对其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心腹血气诸痛、胃脘痛等,亦有良好效果。

麒麟竭即血竭。性味甘、咸、平。本品能祛瘀生新、活血止痛、止血、生肌,为外科和伤科损伤疼痛、疮疡、出血等症要药。

羊藿壮阳以助肾,当归补虚而养血。

羊藿即淫羊藿,别称“仙灵脾”。性味辛、甘、温。本品能补肾阳以兴阳事、治阳痿,赋中说它“壮阳以助肾”,是指它壮肾阳、补命门火的作用。但本品虽可补肾壮阳,为温热动阳之药,易于动火劫阴,只可暂用。不可久服。又能外祛风湿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痿弱等症。

当归性味甘、辛、苦、温。入心、肝、脾经。即能补血,又能活血,有文武全才之用,故又名“文武”。对血虚证之头昏心悸、血枯经闭、胎产诸虚、血虚便秘;及血瘀之经滞痛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等症,均有较好疗效,为妇科要药。本赋以“补虚而养血”来概括当归的作用。惟脾虚及大便滑泄者慎用。

乌贼骨止带下,且除崩漏目翳;

鹿角胶住血崩,能补虚羸劳绝。

乌贼骨又名海螵蛸。性味咸、涩、温。本品为厥阴肝经血分药,具有止血收敛作用,前人多用于崩漏、带下、便血等症。近代临床则用本品配伍浙贝母等,治消化道溃疡出血、胃痛吞酸等症,有显著效果。此外本品外用,点眼能消目翳;吹鼻能止衄血;研末调敷可治皮肤溃疡,其应用颇广。不论内服外用,总不外“止血收敛”为功。

鹿角胶性味甘、咸、微温。能温补肝肾,滋养精血,与鹿角基本相同,惟其止血、补血的力量较鹿角为胜。所以是治疗崩漏失血及补益精血,治虚劳消瘦、内伤虚损劳嗽、吐血的良药。

白花蛇治瘫痪,疗风痒之癣疹;

乌梢蛇疗不仁,去疮疡之风热。

白花蛇分大、小两种,大白花蛇又名蕲蛇;小白花蛇又名“金钱白花蛇”。性味甘、咸、温,有毒。善能祛风通络,为治疗诸风疥癞、瘫痪不仁、疥廯、风疹等症的要药。又有祛风定惊之效,治破伤风等亦有显著效果。

乌梢蛇性味甘、咸、温。无毒。功用与白花蛇略同,而力量稍弱,常为白花蛇的辅助药。其也祛风要药,能治因风而致的麻木不仁,风热邪毒所致的疮疡外症。

虚赢劳绝:指虚劳赢廋而言。

乌药有治冷气之理;

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

乌药又称“台乌药”“天台乌药”。味辛性温,辛开温通以行气,善散肾和中焦之寒以止痛,对于气郁、寒凝冷气的心腹疼痛症最为适应。宋代明方“乌沉汤”(乌药、沉香、人参、甘草)治一切冷气之心腹疼痛、吐泻转筋、腰膝冷痛等,即以本品为主。

禹余粮又名禹粮石。味甘、涩性平。本品以涩为用、善于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涩固下焦,以治崩漏带下、泄泻痢疾。

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

独活疗诸风,不论久新。

巴豆性味辛热,有大毒。泻下力量极猛,为峻烈温下剂。适用于一切顽痰积聚,沉寒痼冷之邪留结所致的冲心暴痛、腹硬便秘、伏饮留痰、症瘕痃癖、水蛊腹水,痰壅喘急等症,即长于温下寒实急症,又能用来消坚磨积,逐水消肿。但本品究属辛热剧毒之药,用时必须去油,且非体质壮实者不可轻试。

独活性味辛、苦、温。善于祛风胜湿,为祛风湿主药。功能与羌活近似,主用于风湿痹痛。但羌活善能发汗解表,故治病邪在上在表的新病;本品长于祛除在里的风湿、故主病邪在下在里的久病。此外,尚能治风寒头痛及风火牙等症。

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

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

山茱萸又名山萸肉。性味酸、涩、甘、温。本品善能补益肝肾,涩精止汗,对于肝肾亏虚所形成的头晕目眩、耳聋耳鸣、以及腰酸遗精等症,最为适宜。故前人认为它是“强阴益精”的上品。所以本赋说它是“治头昏遗精之药”。此外还为治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月经过多,虚寒不止的有效良药。

白石英性味甘、温。归肺经。有温润肺气的作用,前人多用它治疗肺痈咳吐脓血之症。但属石类,只可暂用,不可久服,久服往往产生损害胃肠的流弊,近世已不多用。

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

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

厚朴又称川厚朴、川朴。性味辛、苦、温。芳香。本品主要功能是下气温胃散满,化痰消积除胀。用治一切饮食停积,气壅暴胀,以及胃寒呕逆,肠寒腹泻等症。如同大黄、枳实同用,可治实满;与陈皮、苍术同用,可治湿满;与杏仁、桂枝、麻黄、半夏等同用又治痰壅喘满等。治疗应用颇为广泛,总为赋中所说“温胃”“消痰”四字为功。

肉桂性味辛、甘、大热。纯阳之性,偏入血分,善能温暖养血,化寒凝,通行血脉,祛沉寒、疗心腹寒痛。又治亡阳症之冷汗淋漓不止,阳虚自汗。

此外,能补脾肾阳气,治肾阳不足之腰痛小便频数、腹痛寒疝、阴寒痛经等症。

砒霜剧毒蚀疮用;樟脑开窍除虫湿。

砒霜又名砒石、信石。性味辛、酸、大热。剧毒。外用,蚀疮去腐;内服,截疟劫痰,平喘。对痔疮瘘管、瘰疬、痈疽恶疮;疟疾,寒痰气逆喘息等症有较好疗效。因有较强的蚀疮杀虫作用,故多用于腐蚀顽硬死肌、瘰疬吗、瘘管等。但本品剧毒,内服宜慎。就是外用也不宜过多或持续使用,以防局部吸收中毒。

樟脑性味辛、热。芳香。辛香走窜、善于开窍醒神,用于湿浊闭窍之神昏朴倒,以使开窍苏醒;又长于化湿、胜寒、杀虫,以治疮疡疥廯。所以赋中说它“开窍除虫湿”。另外,尚能消肿止痛,用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等。

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痛;

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

沉香性味辛、苦、温。芳香。善能降气平逆。且可温补肾阳,纳肾气定喘,治疗气逆喘息;温中祛寒,治疗脾胃虚寒的呕吐、呃逆、心腹疼痛等症。

橘皮又称陈皮。性味辛、苦、温,芳香。为脾肺二气分药,可理气化痰,健胃和中,消积作用,善行气滞、除胀满,凡寒湿内阻、气滞不畅而引起之消化不良、脘腹痞满或痛、呕恶不食、咳喘、哕逆、胸满、咯痰不利等,均可应用。

此六十种药性之热者也

这是说以上六十种药物,大都属于热性药物。

注:以上热性药赋中的“原夫”“观夫”“盖夫”“岂不知”“尝观”“是则”等均为虚词,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非为实际药性内容。

(三)温性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

本篇所列药物,总括了常用的温性药。这些药物是每一个中医工作者平素所应该熟悉和了解的。

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湿痰。

木香性味辛、苦,芳香。为行气导滞主药,张洁古说它:“散滞气、调诸气、和胃气、泄肺气”。故善治一切气滞疼痛。但其主要作用,以入脾、理中气为主,对于食积气滞而发生的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泻痢厚重等症,最为适宜。

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其性温燥善于燥湿化痰,为祛痰止呕要药,以治湿痰证之呕哕呃逆、心下痞塞、痰饮咳喘胸闷等症。故赋中说它“主于湿痰”。但本品有毒!内服多经炮制后用,生用宜慎,以防中毒。

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

萝卜去膨胀,下气治面尤堪。

苍术性味辛、苦、温。芳香。即能燥湿健脾,又能外散风寒之邪,善燥脾湿治湿阻中焦之腹满泄泻,祛风湿,治痹痛及湿注下肢之肿痛、痿弱。湿邪祛、脾气健、生化旺盛、气血充足以上奉,夜盲雀目可愈。

萝卜即菜菔根。味辛、甘,性平。本品为日常蔬菜之一,医疗上也有很大的用途,捣汁生饮能止血、止渴、降气、定喘、除胀、并能消除面食积滞。前人认为它尤其能制止麦面类之毒,善除因食麦面类之热积毒邪。

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肾虚;

明雄黄善解毒,又杀虫积。

钟乳粉即钟乳石粉。性味甘、温。为温肺助阳药,治虚寒喘嗽有良效。以其性温而镇坠,有使气得归元之功,故赋中所说“补肺气兼疗肾虚”是指纯虚寒症而言。如若阴虚劳嗽、咳嗽咯血等症,又当禁用。

此外,又能壮肾阳、下乳汁,治阳痿遗精、腰脚冷痹、乳汁不通等症。

明雄黄即雄黄。性味辛、温。有毒。有较强的解疮毒作用,对痈毒疔毒、疮疖、疥廯、蛇伤及毒虫螫伤中毒,有较好疗效,有名的“二味拔毒散”(雄黄、白矾)外用治上述诸症,即本品为主药,又有杀虫治疗寄生虫的作用。

熟地而血虚能医;复花而痰嗽皆止。

熟地是熟地黄的简称。性味甘、微寒。为补血益肝肾的药。前人称其为“补血之君,壮水之主”。凡内伤不足以至阴血耗损,或由胎产崩漏失血及其它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各种血虚症候,均为其主治。

复花即旋复花之简称。性味苦、辛、咸、微温。善于宣肺行水、降气消痰,故主痰湿犯肺之咳逆上气,和痰湿胃失和降之呕恶噫气。

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泄,兼补崩中;

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更疗阴痿。

赤石脂性味甘、涩、温。味涩质重,有收敛、固下、止血、止泻之功。张仲景“挑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治伤寒下痢便下脓血不止,即本品为主。而对遗精、白浊、崩中、带下均有疗效,为其有“涩可固脱”之功。凡气虚失固而有滑泄者,均可应用。

阳起石性味咸、温。善温补命门之火。固下焦,暖子宫,兴阳事、以治子宫虚冷、阳痿遗精等。

诚以紫菀治嗽,防风祛风。

紫菀性味苦、辛、温。善于开泄肺气,下气逆,化痰涎,止咳嗽,为止咳平喘良药,通过配伍,可用于外感内伤,虚实等多种咳嗽。

防风性味辛、甘、温。善于祛风,能通治一切风邪,对外感风寒之感冒、头痛寒热、风寒湿痹及破伤风痉挛抽搐等,有较好疗效。

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

苍耳子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其性疏散宣通、善走窜通行、祛除一切风湿之邪,为治头痛鼻渊之要药。著名方剂“苍耳子散”(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即以本品为主药,治疗鼻渊、流浊涕有良好的效果。前人认为鼻渊浊涕为脑汁下流,因风湿遏郁脑窍所致。本品能上达巅顶,祛风湿郁闭之邪以透窍止涕、治鼻渊症。

威灵仙性味辛、咸、温。善于宣通经络,祛风胜湿,通痹止痛。对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等有较好疗效。其散风湿、行经络之气的作用很强,所以前人说它善治厉风、厉气而流走不定的痛风症。赋中以“宣风痛气”形容它的这种作用。此外,还能治鱼骨哽咽。

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

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

细辛又名“辽细辛”。性味辛、温。其性燥烈能外散风寒,内化寒饮,上疏头之风,下通肾气。所以风寒外感之头痛、身痛,头风头痛,寒饮内停之咳嗽气喘等症,是为主治。又由于细辛有搜风通窍止痛作用,根据“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本品配伍石膏用治浮热于上或阳明郁火的牙痛,有良好效果。

艾叶性味苦、辛。芳香。即能治虚寒性腹痛、泻痢,又可调经、安胎、止血、治崩;用治胃脘和腹部冷痛、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胎动下血及痔血、赤白下痢等症,每有良效。尚可用于疮疥廯癞,折跌金疮等。究其总功不外理气血、逐寒湿、温经血、杀虫等四个方面。此外,本品干捣成绒,名为“艾绒”,作艾炙用,有温散助阳,行气血之功,为针灸科的主要药料之一。

羌活明目驱风,除湿毒肿痛;

白芷止崩治肿,疗痔瘘疮痈。

羌活性味辛、苦、温。性善搜风湿,上达巅顶,对风寒湿痹、拘挛肿痛及风湿上犯头目

之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等症,有良好疗效。这里所说的“明目”,就是在“驱风”的基础上所达到的效果,是专指治风邪上犯的目赤肿痛而言的。如果因肝火上犯、肾水不足之目疾肿痛,则非本品所宜。

此外,又能散寒解表,治风寒表症、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

白芷又名香白芷。性味辛、温。芳香。善散风寒而化湿开窍,消肿止痛,为阳明主药。对疮疡肿痛、肠风痔漏、鼻渊、头痛、牙痛、崩漏、带下等症,有较好疗效。特别对阳明头痛(前额和眉灵骨痛)有殊效。

鼻渊:病名,主症为鼻流浊涕不止,香臭不闻。本病包括鼻窦炎。

红蓝花通经,治产后恶血之余;

刘寄奴散血,疗烫火金疮之苦。

红蓝花简称“红花”。性味辛、甘,微温。善于行血散瘀,调经止痛,为妇科药药。可治血滞经闭,产后恶血瘀阻腹痛,主治妇科经、产诸疾。

另外,又多用于外伤科跌打损伤,瘀血作痛,以活血祛瘀止痛。

刘寄奴性味苦、温。能破血痛经,消肿止痛。主治经闭症瘕、产后血瘀、心腹疼痛、善能祛瘀散血,为伤科要药。治折伤瘀血作痛、金疮出血、烫火伤痛、及溃疡病出血、便血等症,效果显著,均以其止血散血之功。

此外,能破血痛经,治疗经闭症瘕、产后血瘀、心腹疼痛等症。

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

疗折伤之症则骨碎补。

茵芋叶性味辛、苦、温。有毒。能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关节炎的良药,前人多用于治风湿寒痹、筋骨疼痛。《名医别录》说它:“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古方并有“茵芋丸”、“茵芋酒”,治风湿痹痛、风痌的记载。所以赋中以“减风湿之痛”句,来概括它的作用。由于本品有毒,服后中毒引起痉挛麻痹,甚或死亡,所以此药今已不常用。

骨碎补又称“毛姜”、“申姜”。性味苦、温。长于补肾和血通络,续筋接骨,为治疗筋骨折伤的常用药物。治疗骨折损伤,有良好效果,也因此得名为“骨碎补”。此外,本品鲜者折断可癣,酒侵汁搽之可治秃发、促毛发生长。又能补肾壮骨,治疗腰膝疼痛,肾虚阳浮之牙痛、耳鸣、久泄等。

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

草果仁温脾胃而止呕吐。

藿香又称“广藿香”。分取其叶入药,称藿香叶。性味辛、微温。芳香。藿香叶有芳香辟秽除恶气,调中和胃之效,善治夏秋间伤暑受湿之寒热头痛、胸膈满闷及寒湿伤中之恶心呕吐、脘痞懒食及霍乱吐泻等症。临床应用又有梗、叶之分,习惯上发散多用叶,和中多用梗,此外,本品煎剂、外用治疗念珠性阴道炎,有较好效果。

草果仁性味辛、温。香。入脾、胃经。本品温香入脾胃,善于化湿浊、温中焦、止呕哕,治寒湿痰浊之呕吐、胸腹胀痛、脘闷少食之症,疗效见卓。

此外,又能除痰截疟,治疗温疟、瘴疟。

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

玄胡索理气痛血凝,调经有助。

巴戟天性味辛、甘,微温。本品甘温入肾,能温补肾阳,治肾虚阳痿、遗精、白浊、腰膝酸痛、寒疝等症颇为有效。

玄胡索又称“元胡索”,简称“玄胡”或“元胡”。性味辛、苦,温。善能治血利气,散瘀止痛,治气滞血瘀诸痛,为止痛良药。前人谓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所以不论是气是血、瘀而不散、滞而不行所引起的脘腹诸痛、痛经、月经不调、疝痛、胸胁肢体疼痛等,均可应用。但属血热为病,月经先期,或血热妄行者,又当忌用。

款冬花润肺,去痰嗽以定喘;

肉豆蔻温中,止霍乱而助脾。

款冬花简称“冬花”。性味辛、甘,温。温而不燥,疏散之中又有润养作用,入肺经,所以能润肺定喘、化痰止咳。通过不同配伍,可用于各种咳喘,为止嗽定喘之良药。

肉豆蔻性味辛、涩、温。香。善能温运中焦脾胃,涩肠止泻,治脾胃虚寒泻痢、呕吐食少,脘腹胀痛。能调气和中,缓解疼痛,增进食欲。

伸筋草祛风湿活络;

何首乌治疮疥之资。

伸筋草性味苦、辛,温。长于祛风除湿,活血舒筋通络。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有较好疗效。

何首乌入药应分为首乌和制首乌两种。性味,生首乌苦,寒;制首乌甘、涩,微温。生者通大便、解疮毒;制者补肝肾、益精髓、乌须发。本品多制用,能补肝益肾、生精益血、乌须黑发,为治肝肾虚弱、精血亏损、须发早白的要药。但生首乌为苦寒之性,以清降为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以消痈肿、疗疮疥。

姜黄能下气,破恶血之积;

南星主风痰,治风癎痰迷。

姜黄性味苦、辛,温。能内行气血,外胜寒湿,长于破血行气、通经止痛,驱风疗痹。凡气滞血瘀而致胸胁疼痛、肢体串痛、跌打损伤、闭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少妇刺痛等,均有较好疗效。

南星又称天南星,性味苦、辛,温。有毒。本品性烈开泻,入肝经,偏驱风痰,为治风痰阻络之中风口噤、肢体麻木、口眼歪斜以及肝风挟痰之惊风颠痫等风痰症要药。所以前人有“诸风口噤,宜用南星”之说。

此外,又能祛风止痉,治疗破伤风、痉挛强直;祛痰消肿,治痈疽痰核肿痛等。

藁本除风,主妇人阴痛之用;

仙茅益肾,扶元气虚弱之衰。

蒿本性味辛、温善能散风,祛寒湿止痛。为太阳经风药,治风寒感冒头痛。煎汤熏洗,能治妇人阴中肿痛。

此外,又能治风湿痹痛、寒疝腹痛等症。

仙茅性味辛、温。有小毒。善补肾阳、益命门火。所以前人谓之“补命门,益阳道,助筋骨,去风痹”。能治阳衰精冷,老人遗溺,腰膝冷痹等元阳衰弱症。现代临床用它同淫羊藿(仙灵脾)等配伍,治妇女更年期高血压病等,有一定效果。

破故纸温肾,补精髓与劳伤;

宣木瓜入肝,疗脚气并水肿。

破故纸又名“补骨脂”。性味辛、苦,大温。善能温肾,补命门相火,能振阳以化阴,补肾而固脱,益命门真火以温运脾阳,为脾肾阳虚之要药。其能益火消阴,补肾生精髓,治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又治脾肾阳虚泄泻等症,若阴亏劳损,又非所宜。

宣木瓜即木瓜中质量较好者,主产湖北宣城,故称“宣木瓜”。性味酸,温。香。以香温为用,化湿为功。入肝经,偏走下肢,以祛筋脉之湿,故凡湿邪下注之脚气、膝肿、足膝疼痹、湿痹挛急等症,均可应用。

此外,又善于和胃化湿,治疗霍乱转筋等症。

杏仁润肺燥止嗽之剂;

茴香治疝气肾痛之用。

杏仁,又名苦杏仁。性味辛、苦,温。有毒。善能润肺燥,止咳嗽,为止咳平喘之专药。通过不同配伍,可治各种咳嗽。又能润大肠,而通便秘,治大便秘结。

茴香,又称“小茴香”。性味辛、温。芳香。功能理气止痛,和胃调中,祛寒疗疝。主治脘腹疼痛,善能疏肝理气,温肾祛寒,而能止痛,治寒疝偏坠,少腹疼痛牵引睾丸等症,有较好疗效。

此外,又能和胃调中,理气止痛,治中寒症之脘腹疼痛。

诃子生精止渴,兼疗滑泄之疴;

白附子去风痉,治面瘫偏头痛。

诃子又名“诃黎勒”。性味苦、酸、涩、微温。酸涩收敛,能敛肺涩肠、生津止渴、涩肠止泻,对咳嗽气喘、失音及泻痢日久、滑泻不固之症有较好良效。

白附子性味苦、辛、温。;有毒。长于祛风止痉,治中风口眼呙斜、破伤风、惊痫及风谈头痛。

此外,又能祛痰散结,治瘰疬痰核等症。

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寸白虫;

杜仲益肾而添精,去腰膝重。

槟榔性味苦、辛、温。味厚质重,善消逐水、杀虫去积。配常山、草果、厚朴等治疟疾;同吴茱萸、木瓜、苏叶、陈皮等治疗脚气肿痛;与使君子、川楝根皮、乌梅、雷丸等同用,治绦虫、姜片虫、蛔虫、蛲虫等肠寄生虫病。

此外,又可消积导滞,治食积胀满,便秘,痢疾里急后重。

杜仲性味甘、微辛、温。甘温入肝肾,善补肝肾之阳,肝肾阳复则筋骨自健,肾阳得补则精气旺盛,故可治腰膝无力重着、阳痿遗精等症。

此外,又能安胎、降血压,对肝肾虚损、胎动、胎漏及高血压等,亦多常用。

豁痰:豁(huo音霍)。即滑利气机,豁除痰浊之邪的意思。

寸白虫:中医病名,为九虫病之一。本病即绦虫病,所称寸白虫长寸许,实为绦虫的一个节片。

紫石英疗惊悸崩中之疾,

橘核仁治腰痛疝气之瘨。

紫石英性味甘、温。本品为氟化钙矿石,有补虚镇怯作用,主要功能为镇心、养肝、温经。善于治疗心神不宁,惊悸怔忡,血虚崩漏及妇女血海虚寒不孕等症。

橘核仁即橘核。性味辛、苦、微温。归肝经。本品入厥阴,善于理气散结止痛,为治疝气、睾丸肿痛专药,著名成方“橘核丸”治疝瘕、卵核肿痛,即以本品为主药。还能治疗腰及少腹胀痛等症。

金樱子兮涩遗精;

紫苏子兮下气涎。

金樱子性味酸、涩、平。味酸而涩,有收敛故摄作用,尤能固精缩尿,收摄精气,配伍龙骨、牡蛎、枸杞子、菟丝子等收涩补肾药,治遗精滑精,有较好效果。

此外,还能涩肠止泻,治疗久泄久痢等症。

紫苏子,简称苏子。性味辛、温。入肺经。善于宣肺气行津液,津液行则痰涎无生,痰涎消则咳逆喘息、上气自止。有名的“三子养亲汤”即本品配伍白芥子、莱菔子组成,治疗咳嗽痰喘、胸闷气逆等症,颇称效验。

淡豆豉发伤寒之表;

三七参除诸血之鲜。

淡豆鼓,简称“豆鼓”。性味辛、苦,微温。有较强的发汗作用,与葱白同用,即“葱鼓汤”,能通阳发表,治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无汗,与栀子同用,则为“栀子鼓汤、治虚烦不眠,亦取其轻宣透发作用。”

三七参,一名参三七,简称“三七”。性味甘、微苦,温。本品有良好的止血作用,用

治内外各种出血症。又兼能活血散瘀,所以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又能止痛消肿,对瘀血阻滞、肝胃疼痛、跌打瘀肿、痈肿疮疡等,也有良好作用。

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

青皮破气,除积滞又疏肝。

益智即益智仁的简称。性味辛、温。入脾、肾经。为暖肾温脾助阳之药,前人认为可“益气安神”,实为行阳退阴之剂。暖下元、固精缩尿,温中焦,止泻摄涎是其特点,所以与乌药等分为末,山药打糊为丸称“缩尿丸”,治下元虚寒、小便频数及老年虚溺不净等,有较好疗效。

青皮性味苦、辛、温。本品苦辛芳烈,偏疏肝胆气分,性刚悍而降泄,长于破气、疏肝、消积,为治肝气郁结、胸肋疼痛、乳房肿痛、疝气等症的良药。

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芪;

强腰脚、壮筋骨,无如狗脊。

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脾经、肺经。善补气生血扶弱,托疮排脓,凡气血不足、倦怠乏力、血脱气陷、脾虚泄泻、表虚自汗等诸症,均可应用。又能补气助生机,促使肌肉新生、脓疮早溃,治疮疡久败或溃后不敛,有良好效果。

狗脊性味苦、甘、温。入肝,肾经。善能补肝肾、强健筋骨,治疗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痹痿无力有良好效果。

此外,尚能祛风湿,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等症。

菟丝子补肾以明目;

紫河车补虚而有益。

菟丝子性味甘、辛、温,入肝、肾经。本品甘而微温,补而不峻,善能补肾生精,治疗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腰痛脚弱,又可益肝明目,所以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奉所致的目昏目暗、视物不清、头昏耳鸣等症,菟丝子为其要药。

紫河车为人胎盘,古代人称人胞。性味甘、咸、温。入心、肺、肾经。乃血肉有情之物,能大补人体精、气、血三宝,主虚损劳绝之症。如虚损劳伤,赢廋乏力,脾虚食少,肺虚喘咳,肾气不足、精血衰少之不孕不育,肝肾亏损,骨蒸潮热等症。

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

以上这五十四种药是温性的。

注:以上温性药赋中的“况夫”“诚以”“若乃”“尝闻”“乃曰”“当知”“抑又闻”等均为虚词,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非为实际药性内容。

(四)平性

详论药性,平和惟在。

详细分析讨论中药的性能,除寒、热、温三性药物外,还有一部分不太寒凉,也不过于温热的平和药物。本篇所列的这类药物,即以平性为主。

以硼砂而去积;用龙齿以安魂。

硼砂,性味甘、咸、平。能清热化痰。治肺热痰嗽、咯痰不利、久咳声嘶等症。前人认为本品有祛痰消癖去积作用,所以用治噫膈积聚,外用又能解毒防腐,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为外科眼科常用药。

龙齿为古代多种大型动物如恐龙等的牙齿化石。性味涩、平。本品味色质重,长于安神镇惊,治疗心悸怔仲、神昏不宁或惊狂不寐之症,以其“重可镇怯”之功。

麻仁滋养补虚弱,通便润肺;

芡实益精治白浊,兼补真元。

麻仁,即大麻仁,又称“火麻仁”。性味甘、平。富含油脂,能滋养补虚,其质润滑利,能润肺燥,通利六腑,治津枯肠燥便秘,以及老人虚秘、产妇大便不通等,有较好的效果。

芡实,性味甘、涩、平。善补脾肾而涩精止泻。(健脾止泻、固肾涩精、止带)。兼固真阳元气,治遗精白浊,小便不禁,大便泄泻等。

木贼草去目翳,崩漏亦医;

花蕊石治金疮,血行则却。

木贼草简称“木贼”。性味甘、微苦,平。善于疏风,退目翳,且能止血。治风热治目赤肿痛、多泪、目翳遮睛,以及妇女崩漏带下等,有一点疗效。

花蕊石味酸、涩、性平。即可止血,又能化瘀,可治内外出血诸症。如治吐血、咯血等内出血而有瘀滞者,及外伤出血等症。《十药神书》里的花蕊石散(本品一味),则为著名止血剂,临床效用甚佳。治外伤出血,以末掺之,也可很快止血,愈合快,且不化脓。

决明和肝气,治眼之剂;

天麻主头眩,祛风之药。

决明即石决明的简称。性味咸、平。入肝经。味咸质重,善能镇肝潜阳,平肝明目。故用治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之眩晕、惊抽、目赤翳障、青盲雀目等症,均有疗效。又本品水飞点眼,可消翳膜。

天麻味辛、甘、性平。本品专入肝经,善于平肝熄风,定惊。故主头晕目眩、痉挛抽搐,有偏行经脉,治风湿痰邪入于经络之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症。

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性平;

石斛(hu)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

甘草,性味甘、平。为缓中调补之要药,能调和药性,又善解毒,应用颇广。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咽喉肿痛、痈疽疮疡、咳嗽气喘、腹中挛急疼痛等症。古代成方用甘草者十有五六,前人说它“入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热,入峻气则缓正气,入润剂则养阴血,能调和诸药。使之不争,所以有国老之称”

石斛,性味甘、淡,微寒。主要功能是养胃阴,清胃热,平胃气,对于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舌光无苔,以及病后虚热等症,最为适宜;又能滋肾阴,治阴虚之腰脚酸软弱。

商陆治肿,覆盆益精。

商陆,味苦、辛、性平。有毒。为泻水峻剂,善能通利二便,峻泻水邪,消除水肿,故治水肿胀满实证;外用又可消肿,治实证疮肿,虚人水肿及孕妇,均应忌用。

覆盆即覆盆子的简称。性味甘、酸、微温。本品长于补肝肾,固涩、益精、缩小便,治阳痿遗精、肾虚尿频遗尿等,效果颇良。所以赋中说它:“益精。”

此外,又能明目,治肝肾虚,视物不清等眼病。

琥珀安神而散血;朱砂镇心而有灵。

琥珀,性味甘、平,芳香。入心、肝、膀胱经。其性走窜而和肠,善化瘀滞。入心经化心经之瘀以镇惊安神;化肝经之瘀,则通经止痛;化膀胱之瘀,则利尿行水。前人多以定惊治癎,有名成方“琥珀抱龙丸”(琥珀、朱砂、牛黄、雄黄、天竺黄、胆星、钩藤、人参、茯苓、金箔、麝香)治小儿惊风抽搐,即以本品为主。又有通淋化瘀之效,可治血淋症;同乳香、没药,名“琥珀散”,为产后瘀血腹痛良方。

朱砂味甘、性微寒。质重镇降而清热。入心经善能镇心安神,所以癫痫狂躁、多梦失眠、心悸怔仲,均可用之。李东垣的“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生地、当归、甘草)治心火内盛,心血不足,心悸怔仲、惊痫不眠等,是以朱砂为药,临床应用,每有良好效果。

此外,又能解毒,治疗疮疡肿毒、咽喉肿痛等。

牛膝强足补精,兼疗腰痛;

龙骨止汗住泄,更治血崩。

牛膝味苦、酸,性平。本品性善下行,通而能补,为补肝肾、通利关节、通经破瘀、引血下行的要药。配苍术,黄柏名“三妙丸”,治小便不利、痿证、足膝肿痛,有良好效果。

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标幽赋白话解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气未至,应根据虚实 而候气。气至,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饵的沉而浮动感。气未至,则手下如闲处幽堂深处没有感觉。气速至则速效,气迟迟不至则没有针效。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运用九针治病的方法,毫针最为微妙,它与天上北斗七星相应,在人体有众多穴位相助变化。毫针本身属金,有祛邪扶正的作用;针的长短变化如水,有疏通瘀滞凝结的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进针后针有斜正不同,如树木枝干;口中温针法如火,有助阳补虚的作用;抚循经脉,针毕按塞针孔如土之功。可知应用毫针合于五行。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虽然毫针只有三寸六分,细如毫发,但能贯通气血之通路,巧运神机,其理极奥妙。能调治五脏的寒热,补泻六腑的虚实。筋脉拘挛气血不通者,可以祛邪气通之,寒热痹痛者,可以通过开(合谷、太冲)四关而治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凡用针刺治疗,应使患者精神集中而后刺人;既刺人,应使患者精神安定,而后施针行气;精神不集中者,不应针刺,神气定而后可以针刺和行针施术。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针刺以调气血为要,下手施术补母泻子是基本方法。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药性赋》背诵版

《药性赋》 (—)寒类药性赋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 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 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 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轻粉抑肺而敛肛门 金箔镇心而定神志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 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积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

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凉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 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 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 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瓜蒌根疗黄疸毒廱,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 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 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 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 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

我背诵《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国庆献礼)

我背诵《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国庆献礼) 收藏分享xx/10/2 19:02|发布者:david9xx|查看数:201|评论数:8摘要:首先感谢仲景先师,我们大家聚集于此,都是仲景的恩泽。做对联云:仲景区区二百六十方,岐黄鼎鼎一千八百年!中医入门的唯一办法就是背诵记忆,这本来没什么好说的,舍此之外别无二法。历代名医莫不是扎实的背诵.首先感谢仲景先师,我们大家聚集于此,都是仲景的恩泽。 做对联云:仲景区区二百六十方,岐黄鼎鼎一千八百年! 中医入门的唯一办法就是背诵记忆,这本来没什么好说的,舍此之外别无二法。历代名医莫不是扎实的背诵基本功开始学起。这是最快最好最稳妥进入中医之门的办法。 列举名老中医之路里面的记载: (1)吴棹仙(四川名老中医)老师.中年弃儒从同乡李同庆公习医.以陈修园公余十六种为教材,命先师诵读。如是二年,先师对《伤寒论浅注》正文与注释,皆能背诵,为以后走上医学道路奠定了基础。…先师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不仅都能原文背诵,且字斟句酌,做到了解经字字有出处。

(2)陈鼎三(四川名老中医)十五岁从文学医,后拜师于邑之宿医陈颖川。陈老潜心歧黄,嗜书如命,不仅能背诵四大经典著作原文(其中《内经》是重要篇章),且能背诵一些名家的注释。陈老主张背诵一些经典著作和经典条文,他能全文背诵《伤寒》、《金匮》、《本经》、《温病条辨》及许多重要注家之注。对《内经》的重要篇章皆能大段背诵,对注家更是如数家珍。中年以后,据自己历年来的体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可囿于背诵,但又不可不背诵,应该有重点的背诵(这可不是那些不背书就要"灵机活动"者的借口)。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陈老为什么主张背诵呢?他认为临床经验用文字表现很难全面,而读书人对同样的文字之理解,又会受到文化水平、临床经验、阅历、判断力和想象力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还原到作者所需要用文字表达的实际情况,其准确性就比较差。我们根本不可能走到已经作古的前辈名家面前,由他们通过实际病例讲解总结成文字的东西,既无名师亲授的可能,那么就只有通过精读,反复读,以至背诵,再在临床上去反复揣摩,从中悟出真谛,这是其一。其二,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3)张珍玉(山东名老中医)我十六岁时,父亲便让我一面上学,一面在业余时问和哥哥一起学习中医。首先学习浅显的内容,背诵《医

中医名著99本

中医学的教科书能让你成为一个医生,但很难让你成为一个高明医生。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只是概括了中医学的起码知识,在临床最安全的范围内去运用辩证论治,包罗的也只是非常有限的信息量。千变万化的临证状态,数千种中药作用目标的不确定性,数万首成方配伍组方的千差万别,如何准确的体会、把握、得心应手的运用?只有你在多读书、勤积累的不懈努力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升华你的医术, 在临床运用自如,成为一代名医。 下面推荐99种中医名著,供同道中人参考,每种书根据其成就与价值以星号表示其必读的程度(☆~☆☆ ☆☆☆) 1.☆☆☆☆☆黄帝内经 2.☆☆☆☆类经明·张介宾 3.☆☆内经知要明·李中梓 4.☆☆☆☆☆濒湖脉学明·李时珍 5.☆☆☆☆☆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清·吴谦 6.☆☆☆三指禅清·周学霆 7.☆☆四诊抉微清·林之翰 8.☆☆望诊遵经清·汪宏 9.☆☆辨舌指南曹炳章 10.☆☆☆☆☆珍珠囊药性赋4卷金·李杲 11.☆☆☆☆本草备要清·汪昂 12.☆☆☆☆药征三卷日·吉益东洞附二卷 13.☆☆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14.☆☆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 15.☆☆☆☆☆医方汤头歌诀清·汪昂 16.☆☆☆☆☆删补名医方论8V 清·吴谦 17.☆☆☆医方考6卷明·吴崑 18.☆☆☆医方论清·费伯雄 19.☆☆局方发挥元·朱震亨 20.☆验方新编清·鲍相璈 21.☆☆☆☆☆伤寒论汉·张仲景 22.☆☆☆☆☆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吴谦 23.☆☆☆医宗金鉴·伤寒论注吴谦 24.☆☆☆伤寒来苏集八卷清·柯韵伯 25.☆☆☆☆伤寒类证活人书宋·朱肱 26.☆☆☆☆☆金匮要略方论汉·张仲景 27.☆☆☆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吴谦 28.☆☆☆☆金匱要略心典清·尤在泾 29.☆☆☆☆☆瘟疫论明·吴有性 30.☆☆☆☆温热论清·叶桂 31.☆☆☆☆温热经纬清·王孟英 32.☆☆☆☆温病条辨清·吴瑭 33.☆☆☆湿热条辩清·薛雪 34.☆☆☆时病论清·雷丰 35.☆☆☆☆☆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清·吴谦 36.☆☆☆☆☆杂病证治准绳8卷明·王肯堂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说课材料

标幽赋 【出处】本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本赋学术和艺术价值均高,是针坛文献的奇葩。 【歌诀】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观夫九针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

药性赋(背诵)

药性赋白话解 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热结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胆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疼,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胃肠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疼,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复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 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下气,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热性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茇,用发散以生姜。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劳瘵,更壮元阳。 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药性赋完整版(1)

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羚羊()泽泻();海藻()闻之菊花();射干()薏苡();藕节()瓜蒌子()车前子()是以黄柏();兜铃() 地骨皮();薄荷叶()(),枳壳()而枳实() (),干葛()而柴胡(); 百部();栀子()玄参()升麻()常闻腻粉()金箔()茵陈();瞿麦()朴硝();石膏();前胡();滑石()天门冬();麦门冬()

又闻()须用竹茹; ()必兹大黄。 宜黄连();淫羊藿()。茅根();石韦()。熟地黄();生地黄()赤芍药()白芍药()若乃()于牵牛;()于贯众金铃子();萱草根()侧柏叶();香附子()地肤子() 山豆根() 白鲜皮() 旋复花() 又况荆芥() 瓜蒌根(天花粉)()地榆();昆布()()淡竹叶之功倍 ()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牡蛎()贝母();桔梗()

若夫黄芩() 槐花()。 常山();葶苈()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也。 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以荜茇,()以生姜五味子() 腽肭脐()。 原夫川芎(); 续断()。 麻黄();韭子()川乌();天雄();观夫川椒(),干姜() 胡芦巴();生卷柏();白术();菖蒲();丁香();良姜()。肉苁蓉();石硫磺();胡椒();秦椒()

盖夫()须荜澄茄,( )用蓬莪术。 缩砂() 附子() 白豆蔻() 红豆蔻() 岂知鹿茸() 虎骨() 檀香();鹿角()()于米醋;()于紫苏扁豆()麝香()尝观五灵脂()麒麟竭() 鹿茸();当归()乌贼骨()鹿角胶()白花蛇()乌梢蛇()乌药();禹余粮()巴豆();独活()

厚朴()肉桂()是则鲫鱼(),代赭()沉香()橘皮()此六十种药性之热也。 平性药 详论药性,平和惟在。 以磠砂而(),用龙齿以()青皮(),芡实()原夫木贼草()花蕊石()决明()天麻()甘草()石斛()观乎()覆盆() 琥珀()朱砂()牛膝()龙骨()甘松()蒺藜()人参()蒲黄()岂不以南星()

如何自学中医

如何自学中医 经常看到很多热爱中医的朋友,想学习和了解中医,却由于自身的圈子和资源等原因,没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真正的中医,这里冒昧给未得门径的朋友排列一个学习次序。 不同于不少朋友对中医的误解,总认为有个牛叉的老师才能学好中医,其实古往今来有很多中医名家都是自学成才,比如近代的医学大家岳美中,已故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下面,我们就来排列一个学习中医的次序,希望对初学者和爱好者能有帮助。(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 对于初接触中医的爱好者来说,首先可以从医学三字经开始学起,这是类似于《三字经》一样的启蒙读物,可以通过这本书来了解基础的中医文化和背景 这套丛书是上个世界五六十年代一批老中医的著作,这是重印版,这本是解读医学三字经的。 医学三字经原文言辞比较简洁,这本书是很好的解读和延伸。而作者方药中也是中医名家,名家解读启蒙读物,有心得读者自然会有所获。

对于医学三字经,市面上还有一个版本也不错。 这一本是北中医的注解的白话版,也是老版非常受欢迎后重印的,有价钱不高,适合古文基础一般的朋友学习的特点。 这个书有一本就好,没必要都买,《医学三字经》本身只是给初学看的一个启蒙性的纲领读物,能够帮助大致了解中医的全貌,内容较浅。 市面上目前最好的就是这两个版本。 《名老中医之路》是记载一些名医学医的历程,实际价值不高,但是对于热爱中医的朋友能够提高学习兴趣,真心喜欢中医的话,看看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缺点是价钱比较高,最好是在图书馆看看就可。 当然,如果资金充足的话,就无所谓了。 《中医入门》适合想系统学习中医的初学者,该书作者秦伯未先生是上世纪沪上名医,一生行医教学,《中医入门》是他多年教学行医系统总结的中医基础性著作,能够帮助初学者初步掌握中医基本理论。

2018医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完整版】

2018医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复制---- 【范文引语】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和经过的过程,正确认识实习对大学生的意义,对以后的就业和工作都会起到非常有利的推进作用。大学生在学校通过自己学习的努力和付出获得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只有通过实习来稳固提升专业技术才能在以后的就业工作道理中更好的发展自己。作者为大家整理的《2018医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在经过烈日的烤验和台风的洗礼之后,一个个小分队满载着丰收的果实,用自己的行动在炎炎夏日里撑起一片片绿荫。 根据浙中团[20xx]8号、12号文件,紧扣团中央今年的活动主题服务和谐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院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既传承以往的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服务活动,又突出以广泛开展感知就业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紧密结合,开拓社会实践新领域。成立了三下乡实践小分队,突出送医送药下乡这一直是我院暑期社会实践的特色和重点,足迹遍布安徽、舟山、宁波、桐乡等地,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健康的春风。 活动特点: 特点一我院首次博士团暑期社会实践 在学院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研究生工作部组建的一支由博士研究生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代表队本着弘扬中西医结合理念,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通过在丽水市中医院、遂昌县中医院、遂昌乡间等地开展多次大型会诊活动、中医学发展研讨会、以及学术讲座与交流会等活动,为提升中西医结合理念、服务地方医学、加强临床经验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达到了提升研究生中医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以科研优势为依托,服务地方经济和文教卫生事业的双赢的效果。 特点二创建首家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农村

药性赋原文

药性赋 《药性赋》,原书未著撰人,据考证约为金元时代作品。原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该书将248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药性赋原文: 第一章寒性药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瘿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僻;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檅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 ,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宜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温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药性赋--第二章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 原夫川芎怯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

标幽赋白话解

标幽赋白话解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

治。 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气未至,应根据虚实而候气。气至,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饵的沉而浮动感。气未至,则手下如闲处幽堂深处没有感觉。气速至则速效,气迟迟不至则没有针效。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运用九针治病的方法,毫针最为微妙,它与天上北斗七星相应,在人体有众多穴位相助变化。毫针本身属金,有祛邪扶正的作用;针的长短变化如水,有疏通瘀滞凝结的作用;进针后针有斜正不同,如树木枝干;口中温针法如火,有助阳补虚的作用;抚循经脉,针毕按塞针孔如土之功。可知应用毫针合于五行。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虽然毫针只有三寸六分,细如毫发,但能贯通气血之通路,巧运神机,其理极奥妙。能调治五脏的寒热,补泻六腑的虚实。筋脉拘挛气血不通者,可以祛邪气通之,寒热痹痛者,可以通过开(合谷、太冲)四关而治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凡用针刺治疗,应使患者精神集中而后刺人;既刺人,应使患者精神安定,而后施针行气;精神不集中者,不应针刺,神气定而后可以针刺和行针施术。

陕西慈海教育,国内知名、专业的中医考证培训中心

陕西慈海教育 公司简介:陕西教育教育全称是陕西慈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所以教育培训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培训机构,一直秉承“用良心做教育”的理念。每年都有一大批学员受益于慈海教育组织的技术研讨会,技术培训课,网络公开课及免费教学视频。(慈海教育网校,国内知名的医学教育培训学校。专业做中医专长、中医师承、执业药师、健康管理师、小儿推拿、推拿针灸等考证培训。始终秉承“用良心做教育”的教育理念服务于每一位慈海教育学员,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光荣使命.) 慈海教育根据现代中医药技术发展和地方社会需求设置专长。设有中医专长、中医学(全科医生)、中医学(美容方面)、乡村全科、针灸推拿、小儿推拿按摩等10多个专业,以不断进取的精神用心服务于每一个学员。师资队伍主要由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省导师孙理军和高新彦为骨干的专家教学团队以及省内各著名中医药专家共同组成,共同承担着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光荣使命。 ?????????????????????????????????? 师资力量: 贾成文: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理事,陕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陕西省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陕西中医学院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陕西省卫生系统中医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陕西省中医药科研课题及科研成果评审专家。 高新彦: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与医学史教研室王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研究分会常委,科普分会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学术带头人,陕西省养生协会副会长,陕西健康养生专家讲师团首席专家,咸阳市优秀科普工作者,原陕西中医药大学专家门诊部负责人,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称号,2010年获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在陕西电视台、咸阳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宣讲中医养生保健知识,2015年8月受邀赴新加坡进行学术交流,受到普遍欢迎。主编、参编出版中医教材和学术著作53部,其中主编30余部,包括《男性养生保健揭秘》、《男性保健养生指南》、《古今名医医案赏析》、《血府逐瘀汤现代研究与应用》、《补中益气汤现代研究与应用》、《高脂血症中

药性赋白话解

药性赋白话解 (一)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多种药物的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本篇所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寒性,所以开始作一个总的说明,指出下列药物都属于寒性的一类。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的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的高热神昏诂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的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的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的心烦发热等症。“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既指出了这二味药作用上的特点,又说出了它们的区别。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火,利膀胱之湿,通利小便。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六味地黄丸方中用泽泻,其目的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为治痰凝气结而成的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的主药。对于疝气和睾丸肿痛等症,也较常用。此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反甘草,因而忌和甘草同用。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菊花性凉而清散,善清上焦和肝经风热。“肝开窍于目”,“厥阴之脉上行头目”,风热伤肝、多致目疾、头痛、头晕。本品清散肝经风热,故为要药。凡肝阳上升,或内有风热而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暗及迎风流泪;或头脑掣痛之“头风”头痛之症,最有良效。 射干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主治咽喉肿痛、喉痹不通、肺热咳嗽痰多等症。对于喉闭(治咽喉肿痛、气阻、声闭)以及咳逆痰涎壅塞等症,最为适宜。张仲景用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的“射干麻黄汤”即以本品为主,外敷治痈肿疮毒,有解毒消肿之效。

标幽赋原文

标幽赋原文 [标幽赋]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 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léi)。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

(完整版)四小经典校对

药 性 赋 1 四小经典校对 药 性 赋 第一章 寒性药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 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 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 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 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 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 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 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 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 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 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 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 石苇通淋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 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 消肿满逐水于牵牛; 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 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出崩漏之疾; 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 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 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 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 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 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 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 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 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第二章 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药性赋白话解

药性赋白话解 (一)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多种药物得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本篇所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寒性,所以开始作一个总得说明,指出下列药物都属于寒性得一类。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得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得高热神昏诂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得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得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得心烦发热等症。“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既指出了这二味药作用上得特点,又说出了它们得区别。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火,利膀胱之湿,通利小便。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得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六味地黄丸方中用

泽泻,其目得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为治痰凝气结而成得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得主药。对于疝气与睾丸肿痛等症,也较常用。此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反甘草,因而忌与甘草同用。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菊花性凉而清散,善清上焦与肝经风热。“肝开窍于目”,“厥阴之脉上行头目”,风热伤肝、多致目疾、头痛、头晕。本品清散肝经风热,故为要药。凡肝阳上升,或内有风热而引起得目赤肿痛、视物昏暗及迎风流泪;或头脑掣痛之“头风”头痛之症,最有良效。 射干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主治咽喉肿痛、喉痹不通、肺热咳嗽痰多等症。对于喉闭(治咽喉肿痛、气阻、声闭)以及咳逆痰涎壅塞等症,最为适宜。张仲景用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得“射干麻黄汤”即以本品为主,外敷治痈肿疮毒,有解毒消肿之效。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薏苡即薏苡仁(又称苡仁、苡米)。性味甘淡微寒,为清补利湿之品,

医学类实习报告模板实习报告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407-48 医学类实习报告模板实习报告模板(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医学类实习报告模板实习报告模板 (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7月5日上午,我们拜访了李世聪老师。打电话联系时,听得李老师声音浑厚,中气十足,我们按照约定时间到达时,他已经在小区门口迎接我们了。天气不错,我们便到玉渊潭公园找个树荫坐下来,开始了我们的访谈。李老师开朗健谈又朴实和善,此次访谈我们受益良多。 一、学医、从医经历 李世聪老师1948年出生于北京的中医世家,从小看着爷爷行医长大,听着爷爷与北京的老中医一起交流。5岁左右时就背诵汤头歌、药性赋,8岁左右学《医学三字经》,12岁左右就敢为伙伴们扎针灸,伙伴们也愿意,并且治得很好。

1969年知青上山下乡,李老师被分到云南。他待人热心,经常用自己学过的针灸、推拿等方法为周围的人治病,结果因为疗效好,附近的人就都来找他治病。由于病人众多,病因很多,有些病自己也没有见过,他就翻看从北京带来的医书,一边分析医理,一边临床实践,医术大进,还自创了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症、清凉油涂抹肚脐治疗腹痛腹泻等方法。 XX年成为马来西亚某慈善基金会医药顾问,在马来西亚为当地人民治愈地中海贫血症,癌症,癫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李老师本职工作乃是测绘工程师,目前在地铁九号线做监理工作。中医是业余爱好,同时也是继承祖父事业。目前,李老师每周在北京学知园的“长祯国术馆”坐诊并做中医讲座。 二、部分案例 (1)美尼尔氏综合症。李老师在马来西亚时,遇到某官员得了“美尼尔氏综合症”。这是一种疑难症,主要症状是眩晕,感到周围物品摇晃,甚至倒置,甚

熊继柏医生和彭坚医生的学徒生涯

熊继柏谈中医读书(一):苦抄与背诵 丹道养生中医书友会公众号熊继柏2015-05-20 10:16 文/熊继柏 讲讲中医从什么书读起,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有人曾采访过我,问我是什么派的,我说我既是学徒派,又是学院派;问我是什么文化水平,我说我就是学徒出身。 我记得二十年前,我校的彭坚教授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们湖南中医应该研究熊继柏现象。”确实是学徒出身,我倒不在乎什么研究我的现象,也没有谁研究过我的现象,我一直在考虑的是中医的教育问题,我不讲规律,我就讲讲我是怎么读书的。 苦抄与背诵:打好中医基础 《医学三字经》成为熊继柏学医的启蒙 学中医之初,虽然有着师傅的指导,但是打好基础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我用的方法是苦抄与背诵。 第一本书——《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我四个早上把它背完,一个早晨背一个药性,寒、热、温、平,就四个早上背完了,白天我就玩,没事干。 背完了接着就是《药性歌括四百味》,当时背了,但现在我不一定还记得。四大药性赋我还能背,要我写我还能写下来。《药性歌括四百味》我就写不下来了,连接不起来了。这就是第二本书。 第三本书——《医学三字经》。要说明的是,我读的书都是抄来的,不是原版的。第一,没有书买;第二,买不起。都是抄师傅的,抄了有错别字,师傅给你改正,改过来后再教一遍,让你去读,就这样的。

《四大药性赋》师傅没讲,《药性歌括四百味》也没讲,《医学三字经》讲了,讲得似懂非懂。“医之始,本岐黄”,岐伯和黄帝,就这么讲,那时我哪知道岐伯、黄帝是谁啊?“灵枢作,素问详”,灵枢是什么,素问又是什么,那时全不知道。“难经出,更洋洋”,“难经”是什么不知道,现在知道了。那时《医学三字经》全背。现在如果谁要我抄,我可以一个晚上给抄出来,不仅不要书本,而且绝对没错。这是第三本书。 第四本书是《脉诀》,包括《王叔和脉诀》和《濒湖脉诀》两本脉诀,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诊断学。这是第四本书。 第五本书是《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讲的是诊断学。 归纳起来,我当初苦抄和背诵下的中医基础分为中药学、三字经、诊断学三类。 师傅领进门:学习方剂与内科学 和解藿香正气汤,苏叶白芷共藿香 打下这三类书的基础后,我开始学方剂。首先是《局方》。《汤头歌诀》读完了,读陈修园的《时方歌括》,这两本书的方剂歌括我全能背,比如藿香正气汤:“和解藿香正气汤,苏叶白芷共藿香,陈半茯苓大腹草,厚朴桔梗引枣姜。”这是《金鉴》的。“藿香正气白芷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腹皮加姜枣,感伤岚障并能驱。”这是《时方歌括》的。这两本方剂书我都能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