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 古诗二首 教案

12 古诗二首 教案

12 古诗二首 教案
12 古诗二首 教案

12古诗二首

新课

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

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

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课件出示

5)

(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

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课件出示

7)【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板书内容

小娃偷采

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A.胆大

B.愚笨

C.天真

D.活泼

参考答案:

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

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3.C、D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2.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

钟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板书:《小池》)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池上》和《小池》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是叙事,后者是写景。《池上》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菜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小池》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

【作者介绍】

1.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技歌》等写出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疾苦,《歌四时词》《播秧歌》等写出农民的艰辛和欢乐。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界定池塘和湖泊的方法颇有争议性。一般而言,池塘是小得不需使用船只而多采竹筏渡过的。另一个定义则是可以让人在不被水全淹的情况下安全横过,或者水浅得阳光能够直达塘底。池塘也可以指人工建造的水池。

通常池塘都是没有地面的入水口的。它们都是依靠天然的地下水源和雨水或以人工的方法引水进池。因为如此,池塘这个封闭的生态系统都跟湖泊有所不同。池水很多时都是绿色的,因为里面有很多藻类。

在亚洲,池塘常见于庭院,小区之内;而在欧洲,池塘经常见于城堡之中;在加拿大,水资源丰富,池塘很常见。

【其他资料】

描写夏天的古诗:

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认真读一读,写一写。

首角

无采

爱尖

二、比一比,再组词。

首采

自菜

无角

天用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寥寥数字,生动逼真地描述了一个天真活泼、憨厚可爱的形象。

四、重点段落品析。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

2.“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小荷”指的是,这一句的

意思是。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读一读,注意画出停顿。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参考答案:

一、略二、一首自己采花白菜无法天地一角用处三、白居易儿童四、宋杨万里小荷叶水里的荷花还和小孩子一样,刚刚一点点。

《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古诗二首》优秀教案1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设计意图:让“现实生活”这一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让学生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 预设: 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 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 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

二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教案

1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古诗二首 参考教案 (1)

1 古诗二首 一、教材分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古诗描写的是春天诗人居住在乡村所看到的迷人景色和儿童放风筝的情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景人合一,相映成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天,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巧妙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本文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初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二是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二、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初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 ⒉识记“莺、拂、堤”等11个生字,借助图片识记“莺、堤、丝、绦”;利用字源识记“醉”;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拂、柳、咏、妆、裁、剪”。 ⒊指导书写“诗、村”等8个生字。重点指导横画多的字的书写。 ⒋重点指导学生运用借助图片理解“纸鸢、碧玉、丝绦”等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欣赏,引入新课 ⒈欣赏图片,交流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⒉板书诗题,理解诗题。 交流诗题意思: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指导书写“村”字。教师可先引导观察,左右结构,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左边木字旁的点和右边“寸”字的点相互避让。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评价交流。 ⒊简介作者高鼎。 (二)初读古诗,尝试自学 ⒈听老师范读,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字。 ⒉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⒊指导朗读,读好重音。 教师引导学生标画出诗歌的停顿,指导朗读。学生圈画出句末韵母是“ɑn”的字,这些字要读的响亮。学生自由练读,初步体会韵律美。师生合作读,进一步体会节奏与韵律。 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交流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从而初步感知古诗意思。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12 古诗二首 一、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首、踪、迹”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小池》两首古诗。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想象诗歌中包含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包含的画面。 四、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引申义,并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积累的文字、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文题目:村居) 1.学生朗读课文题目。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村居》是他写的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著有《拙吾诗稿》。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 。“鸢”不要读成yān。 2.课件展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 节奏划分: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学生反复读诗。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 3. 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学生汇报交流。 例:诗=讠+寺(寺庙旁有人在说话) 村=木+寸 童=立+里 3.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诗: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寺”不要丢掉最后一点。 村: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木字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童:按照上小下大的结构书写,“里”横画较多,注意在田字格里的布局。 4.交流快速背诗的方法。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二首(1)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二首(1)教案教学设计 1.古诗二首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 1.指导学生背诵 古诗《春晓》。 2.板书课题:村 居。指导齐读。 3.识记生字“村” “居”。 4.指导释题,介绍 作者。 1.背诵古诗《春晓》。 2.齐读课题,读准字 音。 3.村:平舌音,用“换 一换”的方法来识记:对 ——树——村。 居:半包围结构,用 “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 尸+古=居。 4.了解题目意思。 (村,乡村。居,居住。) 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1.《村居》的作者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村居”的 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用时:12分钟) 1.组织学生自读 古诗。 2.指导学生读古 诗,纠正字音错误。 3.播放古诗配乐 朗诵视频。 4.组织小组合作 识记生字。 5.指导学生巩固 识记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 诗,圈画生字,把字音读 准,把诗句读连贯。 2.读古诗,注意读准 音。 3.认真听读古诗,感 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 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或与同桌做部件组合游 戏。 2.把下列音节补充完 整。 y_____ f_____ d_____ 莺拂 堤 l_____ z_____ 柳醉 3.多音字组词。

结合课文插图,“杨柳”等词语, 四句,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散学: ___________________ 归来: ___________________ 纸鸢: ___________________ 5.给古诗划分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6.同桌互相背诵《村居》。 村、交流生字的书写要点。 7.按要求填空。 诗:__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笔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首、踪、迹"等生字,会写"首、采、无"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诗的韵味,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2.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里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

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3.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诗题) 1.《池上》这首古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四画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 3.生字娃娃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2.给下列汉字注音。 ()首()踪()迹 ()浮()萍3.描一描,写一写。 首 采三、诵读古诗,了解诗意

(完整版)新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1、古诗二首 (1)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认11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创设情景,进行层进式的引导与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悟诗意诗情。 教具准备: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生汇报。 4、(PPT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教案古诗二首

17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

一下语文12古诗二首(教案)

第六单元夏天 单元导语 夏天是火热的,热辣辣的太阳当空直照;夏天又是清凉的,晨风送来些许凉意。夏天是热闹的,蝉鸣声声,似乎不会停歇;夏天又是宁静的,午后,人们躺下休息,享受片刻安闲。夏天还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荷花池边,看小娃采白莲,蜻蜓立荷尖;轻轻扒开荷叶丛,看小水珠、小青蛙、小鱼儿快乐游戏;跟着小白兔,发现夏天下雨前的种种征兆............................... 本单元由两首古诗和两篇文章组成,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朗诵和积累。两首古诗要读出节奏感;《荷叶圆圆》在读出情趣的基础上借助课文句式相近、段落反复的结构特点进行背诵;《要下雨了》要重点 关注对话,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和答的语气。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文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此外,《荷叶圆圆》中可学习句子的多样表达,练习 仿写;积累“荷叶是我的摇篮”这样的比喻句,练习仿说;进一步体会《要下雨了》一文中“呢、吧、呀”等语气词的表达与运用。 教材分析

12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会写“首、采”2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小池》。 3.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了解夏天的特点,感受小孩儿顽皮、纯真的情态。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感知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夏季荷塘美景图)引导学生观赏图中风光,师生互说。 师:看,这是哪儿?这里的景色美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美景吗? 生:荷花池中长满了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一朵朵荷花从荷叶间冒出来,露出了笑脸。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古诗二首) (1)学习生字“首”:读“ sh du”,翘舌音,在文中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2)课题中的“二首”指的哪两首古诗?画出来,读一读。(《池上》《小池》。) 3.明确本课时学习任务: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板书:池上)齐读诗题。 4.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朗读诗句,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交流情况,重点解决生字的识记、书写。 (1)正音。“采”“踪”都是平舌音,“踪、萍”是后鼻音,“迹”的声调是四声。 (2)记形。

统编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名师教案

《古诗二首》名师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本课共有两首古诗。《村居》是由晚清诗人高鼎晚年闲居农村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两首古诗都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传达出春天的美好,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通读中积累传承,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本课两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咏春诗,语言精巧凝练,情趣盎然,其描绘的画面在春日中处处可见,语用价值很高。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在诵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是本课的教学方向。 本课教学,主要任务有如下四项: 1.识写生字。 本文要求会读的字有11个,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其中“妆、丝、剪”既要求认读,也要求会写。 认读“莺、堤、柳、丝、绦”,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随文识字。“莺、堤、柳”3个字可以让学生在图片中找一找这些事物,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理解。“丝、绦”2个字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延伸,出示实物,让学生理解丝绦为何物,加深对“绞丝旁”的认识,然后跟插图中的柳条比一比,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明白这里的“丝绦”是指柳枝。读音上,“莺”是后鼻音“堤”的声母是“d”,“绦”字的读音是“tāo”,学生容易读成“条”的音,要提醒孩子读准确。 认读“拂、醉、味、战、剪”,可以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理解和读记。这5个字都与动作有关,“拂”可以让孩子模拟动作,加深对“提手旁”的记忆,同时提醒读音是fú不能读成fó。“醉”,《说文解字》析解为“酒卒也”,“酉”似酒坛形,表示酒,“卒”有结束、到底之义,如某人死了说“卒于某年某月某日”。此处意为把整坛酒喝光,没掌控度量,自然醉了,由此可将“醉”视为会意字。有些版本视其为形声字,从酉,卒声,也可参考,“醉”在诗中是指陶醉、沉醉

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 计板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 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古诗二首》…………………………………………………………………………………………2课时 2.《找春天》……………………………………………………………………………………………2课时 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 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古诗二首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12、古诗二首

新课 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 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 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课件出示 5) (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 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课件出示 7)【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板书内容 小娃偷采 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A.胆大 B.愚笨 C.天真 D.活泼 参考答案: 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 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3.C、D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2.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 钟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板书:《小池》)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春天”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和《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古诗二首》教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想象能力;《找春天》重在通过指导朗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开满鲜花的小路》则要求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借助图画讲述故事;《邓小平爷爷植树》通过邓爷爷亲手植树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走近伟人。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 古诗二首2 1.认识5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背诵《古诗二首》。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孩子 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能借助插图,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4.感受春天的美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找春天 2 开满鲜花的 小路 2 邓小平爷爷 植树 2 口语交际 1 能用恰当的语气与别人交流,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语文园地一 3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 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 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 3.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 系。 4.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5.自主阅读《笋芽儿》,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字,积累由“堤、柳、拂”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重点关注易误读的字和难读的字,如“堤”,学生容易误读成“提”,可引导学生辨析“堤、提、题”的读音。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自主识记字形,结合插图和语境理解字义,在猜谜语等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 (2)写字。一是分类指导。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村、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二是重点指导。如,“绿、童、剪”笔画较多,要指导笔顺以及关键笔画的书写。 2.朗读教学 朗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3.理解运用 教学《村居》时,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教学《咏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15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得很透彻。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建议 古诗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以及多元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体验,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双方都能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共同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静夜思》,学会生字,理解“疑、举、思”等字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梅花》一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古诗的学习中体会《静夜思》一诗中体现出来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简短谈话,引入课题。 1、齐读课题。 2、释题。 3、介绍诗人生平。 二、自由读《静夜思》 1、学生字。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特点。 3、读通诗句。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评议。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3、跟录音读课文。 4、试读、评议。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更正。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好象。好象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第三句:举:抬。抬头望见了明亮的月光。第四句:思:思念。低下头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感觉像撒在地上的霜? 2、静夜是深夜,为什么深夜诗人还没睡? 3、诗人这样想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该怎么读出思乡之情呢? 4、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读。 5、背诵全诗歌。 六、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读背全诗3体会梅花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听课文录音 三、理解诗义 1、学习12两句。 2、正确朗读两句。说说带点字的意思:数凌 3、说说两句的诗意“墙角边有几枝梅花,因为正毛着严寒独自开放” 4、学习34句。 5、正确读。 6、理解带点字“遥为暗”。 7、试说两句的诗的意思“远远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飘来。”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五、指导背诵。

二下语文1 古诗二首(教案)

第一单元春天 单元导语 春天里,春风暖暖拂大地,草芽染新绿,柳叶弯如眉;春天里,春雨细细落大地,远山蒙水汽,大泽蓄春潮;春天里,春花朵朵竞吐艳,梨花白胜雪,桃花抹胭脂;春天里,春鸣声声唱春光,麻雀叽喳叫,燕子啁啾吟……。春天,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让人不禁迈开双脚,张开双臂,用满怀热情去拥抱她。 走进本单元,我们挽臂共赏春之美景:二月仲春时节,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散学归来放纸鸢;柳条轻垂,春风似剪,裁出细叶妆饰高树;奔向田野,寻找春天,万物焕生机,春情满大地……。看完春景,我们还可以听听春的故事:鼹鼠先生无意间漏掉花籽,来年小路上开满鲜花,给小动物们带来美好;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植树,挖坑、选苗、填土,亲力亲为毫不含糊…… 本单元既有经典古诗、写景散文,还有童话故事、名人故事,风格或典雅庄重,或活泼生动,或朴实无华,朗读时要注意语气和重音。 教材分析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课时 安排 课文古诗二首 课文安排了两首 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描 绘了春天的美景,抒发 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之情。 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能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 的春天的美景;背诵古诗。 2课时找春天 课文是一篇语言 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 散文,通过对“我们” 寻找春天的过程的描 述,让我们感受到了春 光的美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能 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 天是什么样的。 2课时

开满鲜花的小路 课文叙述了长颈 鹿大叔寄来的包裹被 鼹鼠弄破了,以至于里 面的颗粒状物品都漏 撒在去往松鼠太太家 的路上,鼹鼠很沮丧, 第二年春天那条路上 开满了鲜花,原来,长 颈鹿大叔寄来的是一 袋花籽。 能根据图画仿照例句 写句子;能借助插图讲故 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 什么,并了解生活中还有哪 些美好的礼物。 2课时 邓小平爷爷植树 课文叙述了1987 年4月5日83岁高龄 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 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 柏的事情。 朗读课文;默读第3 自然段,能借助图片说出邓 爷爷植树的情景。 2课时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 语气 通过引导语和两 组句子的对比朗读,引 导学生懂得不同的语 气会带来不同的交际 效果,恰当的语气能使 沟通顺畅、愉快。 与人交流时,能用恰当 的语气说话。 1课时 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 借助公园导览图, 借助生活经验,引导学 生识记10个生字。 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 6个词语,会认“亭、咨” 等10个生字;有生活中主 动识字的意识;能根据语境 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 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和感受;能根据提问读出句 子的重音;能根据提示,写 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 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 系;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 草送别(节选)》;自主阅 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 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 长过程。 2课时字词句运用 一是补充合适的 词语,再说说你在春天 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 了什么。二是根据不同 的提问读出句子的重 音。 书写提示 会写左上包围和 左下包围的字。 日积月累 背诵古诗《赋得古 原草送别(节选)》。 我爱阅读 阅读散文《笋芽 儿》,感受春天的美好。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4、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目的1、2 教学难点:目的3、4及背诵、默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叙述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 一、交流资料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三、讨论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板书) 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 四、学生小结 五、推荐阅读 xx——xx(一、二) xx——xx词 六、作业背诵默写 板书: 兵役的残酷 无限的凄凉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不尽的悲哀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导入: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

12古诗二首教案

12.古诗二首 一、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首、踪、迹”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小池》两首古诗。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想象诗歌中包含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包含的画面。 四、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引申义,并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