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至4岁幼儿性别意识教育实践与探索

3至4岁幼儿性别意识教育实践与探索

3至4岁幼儿性别意识教育实践与探索

步步高视频学习机:https://www.doczj.com/doc/b71334421.html,/index.php?c=detail&a=index&share_id=15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陈春晖姜晓燕

一、问题提出

研究表明,婴儿从出生第一天开始,便能从成人摸他和抱他的方式以及和他说话的音调到体会到爱。2-3岁的孩子开始了解“性”,大部分的儿童从3岁开始就会对“我”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大就会提出一系列与性有关的问题,比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样进到妈妈的肚子里去的?”当然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出于质朴的好奇心,同时,也反映出人的性认知和性意识的形成从小就开始了。

然而一直以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性是一个神秘、隐讳的代名词,正是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当3、4岁孩子对性疑问最多的时候,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以及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往往采取回避或训斥的方式匆匆结束与孩子的交流,而有些孩子对摆弄自己的性器官发生了好奇时,因未得到成人的正确引导与及时的干预而形成习惯性的动作……诸如此类的问题行为,如未及时地给予矫正,会使孩子从小对性就埋下“性羞耻”“性焦急”和“性神秘”等等的阴影,到孩子长大后极有可能形成扭曲的性心理,也可能发展成为性心理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家长进行“对性健康教育的看法”的调查结果中发现,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小孩不应该有性意识,性教育是青春期初中生的事,过早地对儿童进行性教育会将孩子教坏等。更多的家长则不知从何入手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甚至感到羞于启齿;而对教师进行“开展性教育的教法”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一责任应落实在家庭成员身上,对儿童的问题行为的处理态度也谈不上进行积极性、科学的矫治。由此可见,成人尚未能重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知识教育,也未能对存在的一些性心理及行为问题进行妥善的引导和解决。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儿童这一性健康的重要时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性别意识教育,帮助幼儿建构正确的性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及时的干预和矫治,以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教育的途径并总结出相关的教学经验,使孩子获得健康的性

心理教育。这不仅能使孩子的性心理和性行为获得健康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成人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得以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依据

1、张学门的“行为课程”理论

张雪门将行为课程称为“生活的课程”,它的最大特点是:生活性。而性意识教育的出发点正是由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性知识感兴趣而来,这是儿童的个性心理发展的标志,作为幼儿园及教育者应满足幼儿受教育的需求。

2、人文主义心理学

人文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理性,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需要,发展人的潜能,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的对待的积极态度。人文主义教育的课程设计中顾及儿童发展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儿童的生理及社会需要,承认儿童是具有人性的,3-4岁儿童对性问题感兴趣就表明人的性认知和性意识开始形成,虽然幼儿的年龄较小,但我们也必须把他们看作是独立的人,成人应以平常心态,坦然、接纳的态度,科学、自然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3、愉快教育

愉快教育形成于80年代中期,其主题是:是使每个学生有幸福的童年,使他们感到学习是愉快的、活动是愉快的、生活也是愉快的。游戏是最适合于幼儿特点的活动形式,开展性别意识教育也不例外。将幼儿性意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活动中,可使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有关知识。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性别教育的渗透,教育理论范文.doc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性别教育的渗透,教育理 论- 性别教育,是指引导和影响幼儿向适合于自己自然性别特征的健康个性品质、风格、行为发展的活动。良好而适当的性别教育,非但关系到幼儿今后正常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更关系到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对幼儿性别教育的缺失,往往会造成性别角色的错位,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定的扭曲和伤害。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正确引导幼儿学习习惯、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心智同步成长的重要使命。从现实环境看,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部分省市甚至达到1:400。再加上社会对性别教育的关注度、指引度和执行度还不够有力,导致当前幼儿教育中的性别教育出现大面积“缺氧”,男孩女性化的特征日益显现,必然会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中渗透性别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来设定的,男女生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合理的教学目标设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1.思维方式的差异 男女生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更多地表现在男女思维能力的各自特色上,从总体水平上看,则没有显著的差异。女性的思维大都属于形象型,而男性的思维则更具抽象特点。女生中模仿者居多,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处理问题时注意部分与细节,偏重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较弱,难以把握事物间

的内在联系;男生中爱独立思考者较多,分析处理问题时比较注重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事物间的联系,擅长于抽象思维,爱好逻辑推理,但不重视细节。所以,教师在制定教育目标之时,就要考虑男女的性别差异。 比如在《春天畅想曲》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我选择了一首优美、轻快的音乐,为了凸显性别不同对乐曲理解的不同,我让幼儿闭眼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情绪,除了让他们用语言描述对乐曲的理解,还请他们用画画来表达。结果,画作呈现出了性别特征,有的画了小鸟在飞,有的画了开满鲜花的草地、池塘和垂柳,还有的画了小朋友在草地上睡觉从布局来看,男孩的更大气,而女孩子的更细腻一些,给人的感觉很温馨舒适。在用色上,男孩会选择暖色和冷色相结合,女孩们以暖色为主。教师关注了性别的差异,教学目标“隐藏”在活动的过程之中,如小雨滋润,无声却沁于心。 2.行为指向的差异 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男孩的注意多定向于物,喜欢摆弄物体,并研究物体的奥秘,女孩则偏重于人,更在意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幼儿的这些特点。 比如科学活动“拓拓是个分离混合物高手”,以探索操作为主,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了解分离的方法。在活动之前,我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商量谁是组长,谁负责记录,哪些人负责操作。在他们商量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男孩子对操作更感兴趣,女孩子对于协调小组关系以及进行记录更有兴趣。合理的分工合作,既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考虑到了男孩女孩不同的行为兴趣点,以此作为契机深入活动,课堂也更加灵动起来。

解密孩子的性别意识发展

解密孩子的性别意识发展 当女孩开始爱打扮是对性别的认同和接纳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在步入青春期。性别认同是青春期的心理成长任务之一。青春期身体的性征开始发育,并且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在心理上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和接纳。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 不少女孩的儿时记忆中,都有趁妈妈不在时,偷偷用妈妈的唇膏等化妆品打扮自己的经历,在俞沨怡看来,这样的行为再正常不过了。“这个时期的女孩子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爱打扮了,偷着试用妈妈的化妆品给自己化妆,就是一种很典型的行为。” 俞沨怡提醒说:“孩子表现出性别认同是好事情,家长不需要过度担心,但是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比如,告诉孩子成人的化妆品对这个年纪的孩子肌肤非但没有好处,还有伤害作用。还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有关美的活动,比如看一些艺术展等等。家长要尊重孩子爱美的需求,也要引导孩子欣赏美。” 发展同伴关系阶段化妆和玩游戏机没有本质区别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社会化的加深,他们对于社交的需求,对于外在社会对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也越来越重视。“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内在的东西还比较弱,需要外在的评价来肯定自己——比如,我会不会成为受欢迎的人?”余智华说,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老师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会比较大,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到了高年级、进入中学后,同伴对他们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融入同伴,有自己的小圈子,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在咨询工作中,俞沨怡就曾遇过好几个在同伴关系上有困扰的个案。“有的孩子逃学,不愿意去学校,除了来自学业的压力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在学校环境中的人际相处上遇到了问题。” 从这个角度去看,韩国的小学生热衷于化妆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孩子喜欢玩游戏、玩iPad没有本质区别,“对孩子来说,如果周围的同伴都在玩,都在谈论这个话题,而自己却不知道,也参与不进去,那他就会失去同伴。”俞沨怡提醒说,“如果发现孩子开始对化妆感兴趣,家长要理解孩子的需要,化妆的实际需要是社交的需要,不化妆不好意思参加同学的聚会,实际上透露的是孩子对于失去社交圈的焦虑。” 社会环境和导向影响孩子的模仿行为 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模仿。俞沨怡解释说:“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是青少年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行为,也是青少年走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行为,本质上反映了青少年在自我确认中对理想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是其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在此意义上讲,生活需要偶像人物,偶像人物也为生活增添了色彩。依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青少年期的偶像崇拜源自个体的精神分割的需求,青少年需要认同特定的偶像来强化自我的力量,完成对父母依恋的分割,达到自我独立的一个过渡的过程。而埃里克森的分析心理学则指出,偶像是青少年探索自我同一性,融入社会的重要媒介,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在青春期避免易出现的角色混乱,保持心理平衡。” 韩国大规模的“造星运动”,发达的“美丽”产业促进了娱乐圈俊男美女的产生,而且,在韩国演艺圈,明星们并不介意承认自己通过高明的化妆术或者整容等手段,让自己的外表更迷人。对于韩国的青少年而言,明星们的示范效应很广泛,信息量也很大,很容易让他们去进行模仿。俞沨怡分析说:“一个行为得以存在并流行开来一定是基于获益的原则。比如美貌的确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更容易获得一些利益,因此人们会趋之若鹜。但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产生这样的风气和价值观,这多少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导向有关,比如宣扬这样的美丽,并告诉大家这个美丽是可以达到的,这就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大的获益。”

幼儿性别认同现状的研究

幼儿性别认同现状的研究 ——以成都市金苹果幼儿园为例 摘要 本文通过图片调查法,选取成都市一所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班,了解三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性别认同的现状。通过对比不同年龄班产生的性别认同的差异,以期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大中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性别角色认同提供理论依据,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概念的发展越来越稳定。 2、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稳定性的水平逐步提高。 3、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恒常在性别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女性发展水平略高。 关键词:性别认同,性别角色,性别教育 The Study on the Status of Children 's Gender Identity --base on Golden Apple infants' school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picture investigation method, select a kindergarten in Chengdu, three classes, to understand the three age stages of the status of child sex identity.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gender identity in different age classes, the study results can help the children 's gender roles in different ag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jor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orkers to provide advice and help.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study: 1, children with age, the development of gender concepts more and more stable. 2, children with age, the level of gender stability gradually increased. 3, children with age, gender constant in the gend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omen's development level is slightly higher. Key Words: Gender identity, gender stability, gender persistence 1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性别教育分析-教育文档资料

xx教学中幼儿性别教育分析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有自己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生理性别所决定的,男生和女生按照例外的标准来进行社会活动。性别教育是使得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接受优良的性别教育可以使得孩子在后期中有着比较平缓的发展,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产生。孩子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来提升自己,可以在社会活动中不断成长。 一、平均教师资源――xx相处融洽 在以往的幼儿园教育中一直是以女性教师为主,必须承认的是女性的确有一定的优势从事幼儿园教育,她们与孩子更加简易亲近,但是因为男女的性别差异还是会让教育产生一定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中也需要一定数量的男性教师,最佳是将男女教师的比例尽量调整好,使得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更加简易,关系更加融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女性教师更适合进行一些室内的活动,用很温柔的方式与幼儿之间建立优良的关系,这使得幼儿教学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像一些室外活动,可能会有比较激动的活动,这个时候女性教师可能不能很好的与幼儿进行互动,如果是男性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有挑战性、刺激惊恐的游戏。这对于幼儿来说也是极好的发展,幼儿园受到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至关严重的,他们接触到什么?拥娜硕运?们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故要将幼儿教育中男女教师的比例进行协调,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一些高校机构也可以通过对男性学生的扩招,使得在幼儿教育这方面有着良性的发展。 二、营造优良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步,而这其中的性别教育对孩子自身的性别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幼儿大凡都是与家长和教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故教师的行为语言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发展。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创造一个比较适合学习的氛围,幼儿可以自觉参与进来,课堂气氛得到活跃使得幼儿接收到的信息也会更多,相应的教学质量也进一步提升。营造出优良的气氛是让幼儿注意力集中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前的小游戏之类使得课堂的气

幼儿期性别认同的研究

幼儿期性别认同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 性别认同有两个方面的定义,一个以性生理为依据,认为性别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一个以社会性别为依据,认为性别认同意指个人认同他或她自己性别群体的理想的心理结构,具体表现在适合个人性别的行为、态度、情感上。一般来说,性别的心理发展是从三岁至成年期间,所以三岁是儿童形成正确性别认同的开始,也是他们形成正确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 在婴儿时期,宝宝便开始了对自己身体的探索,最早接触的“他者”是爸爸妈妈,在接受爸爸妈妈对待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发展自我认同,最先形成的概念是“我”,然后逐渐形成对“我”和“他”的认识。在认识“我”与“他”的区别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性别。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希望探讨一下问题: 1、幼儿各个年龄阶段性别认同的发展。 2、幼儿对性别的理解能力发展 3、影响幼儿性别认同形成的因素 二、方法 (一)被试 在威海、临沂、济宁市的三所幼儿园随机选择幼儿90人,其中,3岁、4岁、5~6岁幼儿各30人。被试均为正常儿童。(二)实验材料

幼儿照片若干张 (三)实验设计 让儿童根据对图片的认识将图片归于男女两类,从而观察幼儿各个年龄阶段性别认同的发展。 (四)实验流程 由老师向幼儿说明实验任务,并进行演示。指导语为:“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请你们看过以后,把它们归在你们认为它所属的一类中,并且告诉我为什么你要把它归在那一类中?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期性别认同的总体情况 我们对幼儿的图片正确归类进行了统计,详细结果见表。 被试正确率 3岁(n=30) 30% 4岁(n=30) 60% 5~6岁(n=30) 80% (二)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3岁前对性别的理解只是外部特征层面 3岁前的宝贝就能够很响亮的说出自己的性别,但他们对性别的理解只是外部特征层面的。开始时,宝贝会好奇的问妈妈,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是和妈妈一样,还是和爸爸一样。逐渐地,他们学会从

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某幼儿园为例

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某幼儿园为例 发表时间:2019-08-23T15:01:21.9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作者:高蕊王梦月[导读] 中班是幼儿掌握性别概念并形成良好性别偏好的初始和关键时期。近年来,幼儿性别教育日趋受到社会及家庭的重视,性别角色的形成正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西安市某所幼儿园的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根据调查中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剖析,提出提升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的教育建议。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为其日后处理性别关系奠定基 础。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项目名称运用绘本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合理性研究项目编号2795摘要:中班是幼儿掌握性别概念并形成良好性别偏好的初始和关键时期。近年来,幼儿性别教育日趋受到社会及家庭的重视,性别角色的形成正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西安市某所幼儿园的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根据调查中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剖析,提出提升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的教育建议。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为其日后处理性别关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班幼儿;性别;性别角色;性别概念 一、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现状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水平不平衡且存在认知偏差 从笔者的调查分析来看,中班幼儿已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但是性别稳定性与性别恒常性认知还有待提升;幼儿对自身性别认知的正确率要高于对他人的性别认知;幼儿之间因家庭环境、性格、年龄、理解能力等不同因素导致认知差异,幼儿性别认知能力高低不一,有的幼儿能很清晰地表达男女性别从生理上的差异,有的幼儿在对他人性别认同上依旧存在困惑,不同幼儿性别概念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受访的幼儿在性别概念认知上体现出了个体在发展水平中的不平衡。 2.中班幼儿对性别概念认知体现思维的简单性与直观性 在访谈结果整理中发现,幼儿对性别概念认知较为浅薄,他们的解释仅停留在表面,难以从事件的内在层面分析原因。例如在测查性别认同中,幼儿都能作出辨别自己或他人性别,但问起缘由,他们只能从外貌、发型等外显条件作出解释,他们难以从生理属性来解释性别不同的原因。在提问“为什么你长大后不能变成男孩子?”,幼儿的回答仅有明显主观色彩,多数幼儿会依据个人的想象或情绪来判断。这与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也有直接关系。 3.中班幼儿未形成完整性别恒常性认知,对性别角色存在刻板印象 研究结果表明,中班幼儿在这一时期,性别恒常性认知开始发展:大部分幼儿开始意识到一个人不论外在发生何种变化,其性别都保持一致,但当改变他人的外部双特征条件时,幼儿会出现严重理解偏差。幼儿回答多来源于刻板记忆,并不能从本质理解:因生理器官在自然状态下发生改变因而性别不会改变,并未形成全面的性别恒常性认知。在访谈中,在性别恒常性测量中,幼儿多以发型、装扮、玩具等外型因素来进行性别判断。 (二)中班幼儿性别概念认知问题的成因分析 1.中班幼儿自身年龄特点决定其性别认知能力有限 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需要结合具体的活动情景和活动形式来理解事物,对事物的认知较为直观且缺乏生活经验,因此他们会认为小雷穿了裙子梳了长发就会变成女生。这一时期幼儿好奇心强且富于想象,他们常常会把自己看到的内容融入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如部分幼儿会认为“施了魔法以后就能改变性别”。这一阶段幼儿基本树立了正确的性别认同,理解了性别稳定性,但对性别恒常性理解仍有偏差。 2.中班幼儿教师性别概念认知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有待提升 笔者在实习中观察发现,教师在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内容多在生活活动中体现,如:指导幼儿分性别排队,男女分厕等。这些教育内容仅涉及简单的性别角色认同,很少体现性别角色生理差异、性别平等的内容。笔者整理了中班一学期的集体教学活动方案,仅有5次活动与性别教育有关,总体开展次数少,且课程时间分布不均衡,随机性较高。幼儿教师在开展性别教育时,多体现在生活活动上,幼师会根据幼儿生理性别的不同引导幼儿分列排队取餐、如厕、挑选玩具等。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幼儿性别认同,强化性别意识,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并不利于他们双性化人格的养成。教师对幼儿这一时期性别认知教育的内容并不熟悉,重视程度不够,在访谈中也能发现教师不知道如何向幼儿讲授性别教育知识,讲授方式较单一,多以口头说教为主。 3.中班幼儿家长性别概念认知教育观念、方式、内容缺乏科学性 访谈结果表明:部分幼儿家长认为这一时期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可有可无,对幼儿性别教育的意识薄弱,缺乏对幼儿进行科学性别教育的重视。另一部分虽有教育意识,但是表示不懂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性别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羞于表达对幼儿隐私部位的解释,对复杂抽象的生理性别特征难以用幼儿听懂的方式解释,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一些错误性别认知与刻板印象,以及单一固化的性别角色期待。在性别教育内容上,也仅局限于口头告诉幼儿的性别,并不会更深入地帮助幼儿理解性别角色、性别生理差异等知识。 4.社会及其他因素 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也会让好模仿、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幼儿对性别认知产生错误认识。如幼儿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男性教师较少,也会对幼儿性别角色形成产生一定影响。笔者在对实习所在幼儿园中教师人数进行整理时发现,该园41名教师中,仅有2名(4.8%)为男性教师,这并不有利于为幼儿创设性别差异发展的环境。现代社会中,一些大众传播媒介也会传播相关性别角色的标准和规范,例如: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等。由于网络环境复杂,受一些日韩偶像人物形象影响,男孩子阳刚之气逐渐丧失,他们“男扮女装”的穿搭、言语行为,以及错误的性别角色观念,会误导幼儿觉得:性别可以依据外部条件进行改变,这些错误性别角色观念和行为,会使幼儿产生错误性别概念认知。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性别教育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71334421.html,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性别教育分析 作者:王晓艳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4期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儿童教育的关注也普遍增多。从目前来 看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家长由于忽视了对幼儿性别观念的教育,造成现阶段儿童性别缺失的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各种儿童早熟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于性别的教育,一方面能够强化儿童的性别意识,能够让儿童形成正确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性别教育也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学会保护自己,避免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侵害,本文对于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性别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性别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幼儿;性别教育;研究对策 引言:从目前我国大环境来看儿童的性别教育存在严重缺失的问题。一方面,当前的幼儿教育大多与女性幼师为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于幼儿阳刚之气的培养。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依然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的现象,很多的家长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意愿而忽视了对儿童的性别教育。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必须要在幼儿园阶段提高对于性别教育的意识,让儿童能够明确自己的性别,为今后的成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平衡教师比例 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都幼儿园主要以女教师为主,很少能够有男教师的身影。尤其是幼儿教育领域,女教师几乎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尤其是性别概念存在严重的影响。一方面长期经受女教师的教育,学生会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养成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而忽视了男子气概的培养。这样对于男孩子来说,如果长期的接触女性,忽视对于成年男性的阳刚之气的吸收,很有可能造成幼儿缺乏责任感、缺乏担当、缺乏了男人应有的性格特征。这样很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2]。例如在经受挫折的时候,如果为幼儿树立男 子汉的坚强品格和意识,让幼儿能够明确自己,作为男孩子必须要坚强勇敢而,而不是第一时间哭泣抱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对于困难和挫折的抵抗能力其次。要积极提高儿童的体育锻炼能力。由于当前幼儿园缺乏男教师,很多的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这样的室内活动。尽管能够保证幼儿的安全,但是却不能够有效的提高幼儿吃苦耐劳,活泼开朗的性格品质,在幼儿园增加男性教师的比例,让男性教师以身作则。在户外的环境下进行锻炼,让幼儿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观念,进一步形成强健的体魄鼓励幼儿更加的吃苦耐劳。 二、提高性别教育的理念 幼儿园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如果幼儿园阶段忽视了对于幼儿进行性别教育,那么很容易对幼儿对自身的性别认识模糊,从而导致在今后的人生发展中对于自己的性别观念缺乏清晰有效的认识。由于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非常的长,必须要提高幼儿园的性别教育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看法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10-10 15:34:00 ] 作者:彭燕杜学元 论文关键词:性别性别角色性别教育 论文摘要: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获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性别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的性别文化仍牢牢的束缚和限制着人的发展,这对现代社会中的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对在幼儿园进行合理的、适宜的幼儿性别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次去一个幼儿园大班观摩游戏,主题是游戏材料与游戏的开展,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一个关于“头巾”的细节。 在一个“餐馆”的区角游戏中,笔者注意到了老师为服务员准备的是可戴在头上的挺鲜艳的花头巾,为厨师准备的是白帽子。当三个幼儿(一女两男)走进这个区角后,三个人都拿起厨师帽戴在了头上。三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似乎想起了什么。一个男孩说:“没服务员呢!”女孩没说话,两个男孩一起叫女孩:“你去当服务员!我们戴那个花头巾又不好看!”女孩嘟嘟嘴,也只好去了。 看到这个场景,笔者比较深刻的体会到了游戏材料对幼儿游戏开展的影响,更吃惊于5~6岁的幼儿对性别差异、社会性别角色的初步理解。这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深思。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幼儿社会经验的限制(到外面餐馆吃饭看到的服务员基本上都是女性),更主要的是受到了我们传统性别教育的影响。 当人一出生,就有了生理性别(sex)上的差异,与此同时,人们又赋予了他们社会性别(gender)上的不同期望。世界被鲜明的分为男性和女性。人们毫不动摇的坚信这一信念,并为维护这一区分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从家庭、幼儿园到整个社会大环境,幼儿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性别文化的熏陶。孩子从出生以后,他或她就被期望拥有特定的行为模式:男孩是吵吵闹闹,不守规矩,喜欢捣乱的小淘气,他们穿素色衣服,打扮应该像个男子汉;女孩温柔可爱,顺从听话,她们可穿五彩缤纷的衣服,打扮应该像小公主。他们的社会角色及其身份早已为他们自身永恒的特征——“性别”所决定好了。男孩子头脑冷静,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思考问题,时常动脑筋,勇于创新,擅长推理,有领导能力,适合搞科研,当科学家,当管理者;而女孩情感丰富,多愁善感,逻辑思维能力差,不爱动脑筋,但做事细心谨慎,因此适合服务性行业,适合留在家里,应当做家务。 一直以来,我们都抱着“性别适合”、“定型的性别角色”这些根深蒂固的概念,将其渗入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在这种教育下,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他们初步的性别意识,这对他们以后性别角色的定位以及对社会角色的理解等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如现在常常听到“妇女回家去,给男人让出位置”这话,女大学生找工作难等现象,这些问题其实早在女孩的童年就存在了。因为当孩子一出生,社会对男孩女孩提出不同期待时,这种不公平就开始了。并随着旧的传统的性别教育的渗入而加强。当男孩女孩长大时,社会的要求已经内化为自我要求,再呼吁女性可以有能力和男性工作一样好,已经晚了。我们在上述游戏中看到的情景,就已经被烙上了传统性别观念的印子。 但是,男女之间某些天生的差异与优秀的男性和优秀的女性之间的差别及对其社会品质的不同期待有必然的联系吗?没有人能肯定这个事实。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走出了家门,从事于各行各业,甚至有许多的女性开始从事人们传统性别观念中只有男性才能做好的事。用传统的性别观念将男女分成的两个孤立的性别团体在现代社会的现实中开始频繁交集,而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像两

浅谈幼儿园中班幼儿的性别教育

浅谈幼儿园中班幼儿的性别教育 幼儿的性别教育是对幼儿进行自我性别意识教育的一种教育。它包括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观,发展事宜的性别特征行为。虽然幼儿生来就有男女性别之分,但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的观念却并非天生,需要通过教育的培养。进入幼儿园后,这种习得在幼儿园环境中继续,教师行为、伙伴组织、环境布置等的一些性别要求,都会对幼儿获得的性别角色行为发生影响。 性别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主要的地位。有一部分的幼儿是通过外貌来辨别一个人的性别。4―5岁幼儿处于中班阶段是幼儿个性、气质、性别养成的一个关键期,教育者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身边各种有利的资源,共同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性别教育。 一.性别教育贯穿于中班幼儿一日生活中 性别教育有别于性教育,性别教育是性教育的基础,幼儿园的性别教育就是要求性别的互补,对幼儿的性别差异补救劣势,发展优势,促使幼儿平衡、和谐发展。同时从小就对幼儿进行的性别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础,所以科学的性别教育要从小开始。

1.有效利用游戏资源,发挥中班幼儿性别优势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增进彼此性别的初步的了解,减少性别偏见,使不同性别的幼儿气质和性格取得互补,充实各自的心理内容,是一种较好的性别教育手段。 2.幼儿园男女生入厕环节采取分时间段进行 炎热的夏季,班上会有女生穿着连体服,中班的幼儿已有了初步的性别意识,这几名女生在入厕时会表现出害羞的表情,原因是她们如果要上厕所,必须将衣服从上脱到下,整个身体都会露出来,由于男女同厕的缘故,她们不好意思在男生面前将衣服脱下上厕所。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理成熟较早,性别意识也相应提早,很小就有性别差异。分厕是对性别教育的启蒙,可以组织男孩和女孩分时间阶段入厕,加强幼儿男女是有性别区分的意识,让孩子从小清楚自己的性别,形成早期的性别意识,有利于幼儿的生理健康发展。 3.教学活动,绘本阅读 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绘本《男生女生不一样》展开话题,根据这个话题来对幼儿进行提问,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身体的每个部位,可以通过这个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平时,教师可定期开展关于性别的教学活动,或是将相应的绘本投放至阅读区,供幼儿翻阅,以此加深幼儿

对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研究

在娃娃家观察小班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 性别角色是社会成员应发展的最基本的身份之一。幼儿对性别角色的意识对其以后的身心发展,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别概念是指儿童对自己及他人的性别认识和稳定性。关于性别概念的发生时间,一般都接受谢夫的研究结果:儿童对自我的认同出现于1岁半——2岁,对自我性别的稳定时间为3——4岁,儿童对他人性别的稳定时间是为6——7岁。小班在自我性别的稳定时间。 一、观察计划 观察重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言行,主要是在玩娃娃家游戏 1.会选择同性还是异性朋友 2.会选择扮演哪些角色 3.在角色扮演中他会倾向于哪些工作 4.会说些什么话 5.选择哪些玩具 6.在游戏中发生冲突时,幼儿是怎么解决的,是采取何种方式解决的 7.在游戏结束时,幼儿对于物品的整理 观察目的:小班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 观察对象:小班 观察时间: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 观察方法:采用自然观察法,(它的一个重要特点特点是必须在被试不知道或不发觉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这样使得被试的行为保持自然或正常状态) 观察注意事项:教师不能进行干预 二、观察结果 发现小班幼儿在性别角色意识上具有以下特点: 1.对于游戏对象选择没有区别,不分男女,只要有人玩即可。 2.一般男孩喜欢做爸爸,哥哥,女孩喜欢做妈妈或姐姐。但是当进入娃娃家大部分是女孩时,女孩也会去选择当爸爸的角色,同样那还会选择当妈妈。然而工作的时候,往往一会儿变爸爸,一会儿边妈妈,在根据游戏情境进行角色转变。

3.男孩女孩都喜欢进入厨房拿餐具进行烧菜做饭。 4.在言语中,发现男孩更倾向于命令式,如:我做饭,你去那边。女孩倾向于征求式。如:我来照顾娃娃好吗? 5.在娃娃家的客厅里有些玩具,男孩习惯去玩汽车,而女孩习惯去玩包包或者吃的包装盒子。 6.当游戏发生矛盾时,男孩、女孩都是抢、争吵,甚至动手、或者哭泣,寻求老师帮助。 7.当娃娃家游戏结束时,让孩子们进行整理时,女孩会很利索,快速进行摆放,而男孩不是不想整理,继续在那边玩,或者更多的是想马上离开,但是会被女孩叫回来整理,男孩还是比较听从的。 三、结论 从以上观察可以看出:小班男孩女孩对于性别角色意识有,但是不怎么强,能根据游戏情节的需要而改变角色。在很多的地方,如对于工作的选择、问题的解决、男女孩没有很大的区别,对于玩具的选择、说话的语气、整理物品时,反映出男孩女孩的性格差别,爱好的明显区别。 四、不足之处 下次可以尝试利用表格式进行言语记录,对具体事件进行描述。 余杭区东湖街道中心幼儿园罗亚芳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浅谈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培养作为职业中学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术,我认 为更重要的是职业意识,换句话说是职业生涯的规划。基于这个观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认识。一、快乐源于对本职工作的喜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是体现一个人自身价值的载体,一个 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一致的人是快乐的。对于我们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如果他的职业目标与自身的学习目标是一致的,那么,他在学校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当这种学习目标与未来的生活目标相接连起来,那么,这种快乐会不断延续下去,融入到他的职业工作中去,而成为永远的快乐。因此,在入学之初,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培养专业兴趣,使职业学校培养技术人才这一目标更加灵活化、具体化、深入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培养他们对工作的喜爱感尤为重要。 二、职业规划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感

职业中学的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迷茫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会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对自己的能力和职业选择进行探索,力求将自己的专业选择与个人爱好匹配起来,但在结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迷茫,因为这种探索只是职业生活的初体验,不可能深刻。他们有独立自主的需求,在各方面都摸索,尝试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教师要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引导他们将独立自主的需求体现于职业生涯规划上,尝试初步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三、教师(班主任)的职业指导重中之重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第一次提出“职业指导”这个概念,将其界定为:帮助求职个体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正确选择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的实践活动。职中阶段是奠定一个人职业规划的关键期,职业指导自然至关重要。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幼儿园大班教育教案:男女有别

幼儿园大班教育教案:男女有别 大班教案:男女有别 活动目标:1、建立性别不同,了解男孩、女孩在各个方面的不同知识。2、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别,欣赏男孩、女孩不同的优秀品质,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男孩、女孩范例图片 能表现舒缓和強劲音乐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男孩女孩的服饰 男孩女孩的玩具 活动进程: 教室以游戏“男孩女孩排排队”引入主题 教师和幼儿一起哼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边尽情的跳舞嬉戏。 音乐停,请男孩和女孩分别站到两边,以报数的方式统计今天班里来了多少男孩,多少女孩。 引导幼儿讨论男孩女孩在外形、相貌、穿戴、喜欢玩的玩具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出示范例图片来验证幼儿的发现结果。 男孩女孩面对面做好,教师以“我发现”为题,引导幼儿展开生活经验的交流。 如:男孩头发短,女孩头发长,喜欢梳辫子;男孩喜欢穿的酷,女孩喜欢穿的漂亮等。

教师采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幼儿总结经验和认识。如:有二说“男孩喜欢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手枪后接着问“女孩呢?”你发现男孩和女孩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 引导幼儿说说男孩、女孩各自的理想。 幼:我长大了,要当医生;我长大了,要做科学家;我长大了,要当老师-------。 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理想,要实现理想,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学习。 欣赏表现舒缓和强劲的不同风格的音乐,请幼儿说一说那段音乐能代表男孩或是女孩。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性别,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并把它叠好放到事先定好的男孩家、女孩家。 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男孩女孩都可爱,喜好不同不奇怪,男孩勇敢女孩美,一起成长乐开怀。 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请起立,男孩站成一对,女孩站成一对,我们一起到院子里做游戏吧!

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教育

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教育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而对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是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结果很容易造成儿童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他们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因此,对儿童进行早期性别角色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男孩子,会更有助于他们增强责任心和养成男子汉气质以及不怕困难、主动帮助他人的好习惯。许多家庭过于宠爱男孩子,故导致不少男孩子养成任性、暴躁、懒惰、轻视女性的坏习惯。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根除这些毛病,我们建议家长不妨借鉴世界各国的早期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早期性别角色教育。 传统的性别观念认为,女人是柔软的、被动的、感性的、善良的,男人是坚强的、主动的、理性的、攻击的,传统性别教育就是要让女人更像女人,男人更像男人。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会使人们把某些行为特征与特定的性别人群联系在一起,延伸至并不应简单归因于性别差异的其他方面。而现代性别观念认为,男人和女人的特点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化的产物,为了让两性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应该给两性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消除一切阻碍两性发展的因素,通过教育培养兼有两性优秀品质、和谐发展的人才. 幼儿园对幼儿的性别教育

卫生间的安排与设计在幼儿园里,经常孩子们几个人"躲在"厕所里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并且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小朋友在上厕所,几个小孩子站在一边看,而且一个个一脸的诡秘。且有位家长反映,她的的小孩自进园以来,一直都不敢在幼儿园上厕所,因为在幼儿园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是一起上厕所的,很多的女孩子看他,他不敢上。专家指出: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气质、性别意识形成的一个最关键的阶段,由于媒体的渲染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性别意识形成时期正在提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理成熟较早,性别意识也相应提早,很小就有性别差异,有的孩子 3 岁就已经有较强的性别意识了。如果这种蒙胧意识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会对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托幼机构卫生间进行男女分割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早的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的同时,正确引导教育他们互相尊重异性行动隐私 1.2.2 活动游戏中,教师对幼儿的性别角色教育活动游戏中,在 "娃娃家"角色游戏活动中,其中有一个幼儿扮演"妈妈",而"妈妈"并没有按老师设计好的妈妈形象进行活动,而是坐到椅子上,把它当车在教室里开来开去。另一扮演孩子的幼儿,对着老师大喊到:"老师、老师,她不像妈妈。"老师看了以后说到: "对啊!妈妈是不会到处开车的。妈妈都是买菜,在家洗衣服、拖地板、煮饭的。" 儿童生来虽有性别之分,但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的观念却并非天生,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来培养儿童。儿童很早就开始从大人的习惯行为中"习得"性别角色和相互的性别观

幼儿园性别教育

幼儿园性别教育 一次去一个幼儿园大班观摩游戏,主题是游戏材料与游戏的开展,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一个关于“头巾”的细节。 在一个“餐馆”的区角游戏中,笔者注意到了老师为服务员准备的是可戴在头上的挺鲜艳的花头巾,为厨师准备的是白帽子。当三个幼儿(一女两男)走进这个区角后,三个人都拿起厨师帽戴在了头上。三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似乎想起了什么。一个男孩说:“没服务员呢!”女孩没说话,两个男孩一起叫女孩:“你去当服务员!我们戴那个花头巾又不好看!”女孩嘟嘟嘴,也只好去了。 看到这个场景,笔者比较深刻的体会到了游戏材料对幼儿游戏开展的影响,更吃惊于5~6岁的幼儿对性别差异、社会性别角色的初步理解。这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深思。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幼儿社会经验的限制(到外面餐馆吃饭看到的服务员基本上都是女性),更主要的是受到了我们传统性别教育的影响。当人一出生,就有了生理性别(sex)上的差异,与此同时,人们又赋予了他们社会性别(gender)上的不同期望。世界被鲜明的分为男性和女性。人们毫不动摇的坚信这一信念,并为维护这一区分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从家庭、幼儿园到整个社会大环境,幼儿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性别文化的熏陶。孩子从出生以后,他或她就被期望拥有特定的行为模式:男孩是吵吵闹闹,不守规矩,喜欢捣乱的小淘气,他们穿素色衣服,打扮应该像个男子汉;女孩温柔可爱,顺从听话,她们可穿五彩缤纷的衣服,打扮应该像小公主。他们的社会角色及其身份早已为他们自身永恒的特征——“性别”所决定好了。男孩子头脑冷静,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思考问题,时常动脑筋,勇于创新,擅长推理,有领导能力,适合搞科研,当科学家,当管理者;而女孩情感丰富,多愁善感,逻辑思维能力差,不爱动脑筋,但做事细心谨慎,因此适合服务性行业,适合留在家里,应当做家务。 一直以来,我们都抱着“性别适合”、“定型的性别角色”这些根深蒂固的概念,将其渗入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在这种教育下,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他们初步的性别意识,这对他们以后性别角色的定位以及对社会角色的理解等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如现在常常听到“妇女回家去,给男人让出位置”这话,女大学生找工作难等现象,这些问题其实早在女孩的童年就存在了。因为当孩子一出生,社会对男孩女孩提出不同期待时,这种不公平就开始了。并随着旧的传统的性别教育的渗入而加强。当男孩女孩长大时,社会的要求已经内化为自我要求,再呼吁女性可以有能力和男性工作一样好,已经晚了。我们在上述游戏中看到的情景,就已经被烙上了传统性别观念的印子。 但是,男女之间某些天生的差异与优秀的男性和优秀的女性之间的差别及对其社会品质的不同期待有必然的联系吗?没有人能肯定这个事实。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走出了家门,从事于各行各业,甚至有许多的女性开始从事人们传统性别观念中只有男性才能做好的事。用传统的性别观念将男女分成的两个孤立的性别团体在现代社会的现实中开始频繁交集,而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像两条平行线,永远分开,没有交点。而我们的教育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大胆想象,让各种爱好和兴趣处于活跃状态。但是,我们传统的性别期待限制了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限制了个人广泛丰富的经验的获得。比如上面提

3-4岁幼儿性别意识教育实践与探索

3-4岁幼儿性别意识教育实践与探索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陈春晖姜晓燕 一、问题提出 研究表明,婴儿从出生第一天开始,便能从成人摸他和抱他的方式以及和他说话的音调到体会到爱。2-3岁的孩子开始了解“性”,大部分的儿童从3岁开始就会对“我”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大就会提出一系列与性有关的问题,比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样进到妈妈的肚子里去的?”当然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出于质朴的好奇心,同时,也反映出人的性认知和性意识的形成从小就开始了。 然而一直以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性是一个神秘、隐讳的代名词,正是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当3、4岁孩子对性疑问最多的时候,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以及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往往采取回避或训斥的方式匆匆结束与孩子的交流,而有些孩子对摆弄自己的性器官发生了好奇时,因未得到成人的正确引导与及时的干预而形成习惯性的动作……诸如此类的问题行为,如未及时地给予矫正,会使孩子从小对性就埋下“性羞耻”“性焦急”和“性神秘”等等的阴影,到孩子长大后极有可能形成扭曲的性心理,也可能发展成为性心理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家长进行“对性健康教育的看法”的调查结果中发现,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小孩不应该有性意识,性教育是青春期初中生的事,过早地对儿童进行性教育会将孩子教坏等。更多的家长则不知从何入手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甚至感到羞于启齿;而对教师进行“开展性教育的教法”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一责任应落实在家庭成员身上,对儿童的问题行为的处理态度也谈不上进行积极性、科学的矫治。由此可见,成人尚未能重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知识教育,也未能对存在的一些性心理及行为问题进行妥善的引导和解决。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儿童这一性健康的重要时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性别意识教育,帮助幼儿建构正确的性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及时的干预和矫治,以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教育的途径并总结出相关的教学经验,使孩子获得健康的性心理教育。这不仅能使孩子的性心理和性行为获得健康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成人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得以借鉴。

关于3——4岁幼儿性别认同的调查

关于3——4岁幼儿性别认同的调查 摘要: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的特征上属于男性或者女性的认知和接受,即 理解解性别。包括正确使用性别标签,理解性别的稳定性。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反映了文化或亚文化对不同性别的成员行为适当性的期望。在长沙师范附属幼儿园小五班的调查发现,幼儿在性别认同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有部分幼儿未能分清自己的性别或是对自己的性别认识模糊不清;二是部分幼儿产生异于自己性别的态度、情感、行为方式等。小班幼儿处于性别认同的重要时期,幼儿很可能因为性别认同偏差导致他们不能健康成长,所以应该引起教育界与所有的家长的重视。 关键词:幼儿、性别认同、性别认同偏差、性别认同教育 一、引言 性别认同有两个方面的定义:一个是以性生理为依据,科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指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一个是以社会性别为依据,海登认为,性别角色认同意指个人认同他或她自己的性别群体的理想的心理结构,它具体表现在适合个人性别的行为、态度、情感上。其他学者对性别认同也有一些观点,林崇德认为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者女的认知和接受,及理解性别,主要是从生物学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包括能够正确的使用性别标签,理解性别的稳定性,理解性别的坚定性,理解性别的发生基础。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与女子气的直觉与信念。认同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术语,指一个人接受并内化另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的过程。性别认同的发展大多数是从2-2.5岁开始,3到4岁幼儿是形成性别认同的关键期,但是3到5岁地幼儿还不能理解性别的坚定性。我在长沙师范附属幼儿园实习时观察发现,大多数幼儿能够分清自己的性别,并且能够做出符合自己性别的行为动作,但仍然有一部分幼儿尚不能分清自己的性别,或是对性别的概念模糊不清,又或者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不够坚定,容易受人暗示。更有一部分幼儿做出明显异于自己性别的行为、态度、情感等。出现此类现象,我们并不能一概地说就是幼儿没能分清性别,也许是出于好奇进行的模仿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重视此类现象,并且需要对此类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对教师和家长的访谈,我还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教师能够正确的对待幼儿的性别认同,家长更是不重视,他们认为这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幼儿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自然会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观。这样的态度和教育是很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的,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性别认同教育,家长和教师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开放式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非参与性观察法等。 1、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我选择的是我实习的长沙师范附属幼儿园小五班的30名幼儿,和3位老师包括两位带班老师和一位保育老师,以及3位幼儿家长。由于本次调查是以个案研究为主,所以我采取了强度抽样的研究方法,即抽取较高信息度和高强度的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对该班的观察我发现3岁半以下的幼儿在性别认同的混淆会多一些,而3岁半以上的幼儿对自己性别的认同会更加清晰一点。幼儿园教师的亲切、真诚,就能够最大限度的理解和配合我,家长对幼儿的成长很重视,所以也很配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