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源型城市界定主要指标和取值研究_以我国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

资源型城市界定主要指标和取值研究_以我国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

资源型城市界定主要指标和取值研究_以我国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
资源型城市界定主要指标和取值研究_以我国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替代产业的现实问题。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地区特点各异,其转型模式与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这里介绍几个具有典型特点的国外成功转型发展城市案例。 1、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经济史教科书中必提的老工业基地 衰落的典型。从上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传统的煤炭工业 和钢铁工业开始走向衰落,80年代问题越来越突出,到80 年代末期,鲁尔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 鲁尔区对此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设立劳动和经济促进机构。二是吸引外地企业前来投资。市政府对土地的使用进行规划,向投资企业提供价格优惠的土地。三是建立技术园区。从1985年起,分5个阶段投资1.3亿马克,建设了一 个技术园。四是大力发展手工业和中小企业。五是大力发展生产性企业。政府保护原有企业向新的生产行业转变,并积极资助建立新的生产性企业。六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在替代产业方面,以发展汽车、化工、电子以及消费品工业为接续产业,通过产业变革的力量改变了整个鲁尔地区的经济格局。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填充废井和环境整治提供资金,由联邦

政府承担2/3,地方政府负责1/3,启动了“煤炭补贴税”,煤炭公司转型后也是以私有资本为主体的股份制公司,在资本运营中发挥了很好作用。 2、美国匹兹堡 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基地,因为这里有储量丰富的烟煤,铁矿石可以很方便地从大湖区运来,加上熔剂石灰岩也很丰富,这就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20世 纪70年代,匹兹堡地区因资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企 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问题丛生,市区人口大量下降,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 匹兹堡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复兴,首先,得益于市政当局和工商界开始了第二次复兴运动,实施重大的建筑和改建计划。造成交通拥挤的无轨电车被地铁线路取代,新的摩天大厦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最惹眼的是以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的匹兹堡优质厚板玻璃公司建筑群,匹兹堡从实践中认识到恢复著名的古建筑物的重要意义。 其次,地方发展会议还提出了一份内城建房与复兴计划,被人们称作美国在解决贫民窟住房问题方面规划得最周密 和最全面的方案。20世纪60年代,匹兹堡历史古迹基金会开始鼓励保护有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使其免于遭拆房铁球撞击的威胁。但是,匹兹堡中产阶级和中下阶级缺乏像样的住房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和其他保护组织不

资源枯竭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2009年第7期总第185期 改革 R E F O R M 于立、于左在《改革》2009年第1期发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关联度》,对资源型城市可能的转型作了思辨式的分析。笔者对两位作者的立论前提(“资源枯竭”)不敢苟同,就此商榷。 一、存在“资源枯竭”吗? 从2001年开始,“资源枯竭”的呼声高涨,经济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大,贫困现象严重,主要发生在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成为当时的社会热点。在此背景下,笔者持续追踪研究了几个最困难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了解的深入,困惑的是,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旦得到中央政府或省一级政府的资助,很快就不再承认自己的“资源枯竭”,而是雄心勃勃地要建设“百年矿城”。 从经济学意义上,如果企业的收益弥补不了成本就会亏损,亏损如果成为长期现象,企业就会倒闭。“资源枯竭”到底是因为地下没有资源了呢,还是资源价格下降,资源型企业因无利可图而关门呢?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那些声称“资源枯竭”的企业和城市政府,面对这个问题时表现出的尴尬是难以掩饰的。 二、资源型城市发生了什么? 要想弄清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了解我国的改革进程。1998年,我国开始执行“国有企业三年脱困”改革战略,加大了改革步伐。具体措施是:中央政府不再为国有企业承担政策性亏损,而国有企业也不再“办社会”,可以根据经营需要 雇佣劳动者。在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都按照政府的要求,超过实际需要,雇佣了大量“冗员”,一旦必须与政府脱离“父子关系”,企业就会把这些“冗员”排斥出去。1996~2002年,超过6000万职工下岗失业。政府则建立三条保障线予以救助并保持社会稳定。 在计划经济时代,资源城市通常是“重工业优先增长”战略的执行者,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企业组织形式以国有企业为主。重工业背离比较优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国有企业缺少内部激励机制,技术效率低下。这些以资源开采、冶炼为主的国有矿业企业,一旦被“三年脱困战略”强行推到市场中,是没有承受能力的。这是第一个困难。 在资源型城市,有着更为严重的“条块分割体制”。矿业企业通常隶属于中央政府的某个部委,至少隶属于省一级政府。其行政级别与城市政府平级甚至更高。对城市政府来说,“大而全”的企业成了独立王国。这些企业的利润和税收直接上缴中央或省财政,对地方政府贡献小。正因如此,地方政府便会设法建立隶属于自己的“地方国有矿业企业”,甚至鼓励民营企业去开采矿产。因为这些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税收是归地方政府的。矿权不清晰意味着矿产是“公共物品”。同时,当中央直属国有矿业企业必须把冗员排斥出去的时候,地方政府不愿意接纳。这 是第二个困难。 其他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而矿业城市却举步维艰。中央政府看到矿业城市面临的特殊困难,于2000年6月出台了11号文件。基本思想是中央政府承诺,国有矿业企业的困难由中央政府来承 资源枯竭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吴要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100732 ) 学术争鸣 本期主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着力点 1 誅《改革》2009年第1期发表了于立、于左的文章《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关联度》。针对该 文观点,《改革》编辑部收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WTO 事务中心的专家学者的争鸣文章,现予编发。 ■探索与争鸣 141

2019年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

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 一、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资源型城市是随本身丰富的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利用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城市。我国存在较多的资源型城市。据统计中国现有矿业城市178座,占到全国城市总数的1/4以上。这些矿业城市按其开采年限,可分为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种情况。其中有29座城市发展时间不足**年,属于幼年期矿城;有131座城市建市在20-**年之间,步入中年期;还有18座城市建市时间超过**年,进入了老年期。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力和生活方式,一个城市亦然。也有其少年、中年和老年,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矿业城市中,有1/10的城市矿产资源开始枯竭,如辽宁的XX市、甘肃的白银等,已经亮起红灯,开始了从资源丰富型城市向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滑落,开始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转型,重振雄风。资源枯竭的定义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情况。按此分类,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划分为发展型、警戒型和危机型三类。其中第一类约有20多个,正在成长,前途风光:第三类也约有20多个,日子十分难过;其余的都在第二类之列,再过10-15资源开始枯竭,属于眼下不急,马上就难过的境地。全国有95座高度依赖矿业的资源型城市,其中58座是煤城。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解决好认识、规划和环境和调产问题。资源是资源型城

市的立身之本。资源型城市过去得以笑傲天下,依靠的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所谓人无我有。比较那些资源缺乏的地区,相对来讲处于较为优越的地位。但是,正因为如此,资源型城市大多依赖资源的开发,只是在扩大资源开发规模上想的办法比较多,在资源的深度加工上作的文章少。对本地优势资源以外的产业涉猎更少。过分依赖资源,靠山吃山的想法和做法都非常有市场,并且显得十分合理和可行。可是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他的可利用程度也是受到限制的,。一味靠山吃山,结果必将是坐吃山空,资源枯竭。要想使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走上正确道路,首先要设法改变根深蒂固的单纯依赖自然资源过日子的思想。这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但是不做就无法改变人们的认识。认识不改变。走转型之路就可能成为空话,或者被淡化和边缘化。其次我们要未雨绸缪,尽早对城市的发展和转型进行规划。俗话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如不及早动手,现在那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资源是有限的,不停的挖总有一天要采完的。我市的煤炭资源按现在的开采强度,大矿不到**年,盂县**年左右,郊区不到**年,平定也只是**年。而且现有的资源我们也不能吃干喝净,总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余地。第三、要尽早发展接续产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行。就好象人要老一样,资源型城市也要老的。我们人老了要享受社会保险,城市呢,就必须发展接续产业,延缓他的寿命。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全市的城市形象和人民身体健康。已经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需要大量资金治理。我市的支柱产业是煤炭,经济结构缺乏足够的弹性和回旋余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第27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7第3期Journal of Hubei Nor mal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3,2007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陈学章 (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湖北黄石 435002) 〔摘 要〕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型难题,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开始的比我国早,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欧盟等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应建立法规体系和组织机构、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投资、发展中小企业形成企业网络等措施,来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工作。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启示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733(2007)0320047203 资源型城市的出现是工业化进程中一种普遍的现象,资源的自然禀赋是导致资源型城市产生的初始动因,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总会有枯竭的一天,所以资源型城市迟早总要面临转型的问题。工业化最先在英、法和德等国家开始,资源型城市在那里最先发展起来,也最先开始转型。在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问题,一般叫衰退地区经济振兴或结构性问题地区的经济振兴。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在这方面就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特定地区而言的。如德国鲁尔区的振兴、日本九州地区的振兴等。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面临很大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因此分析研究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和经验,对寻找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路径具有借鉴意义。 一、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基本模式及评价 由于各国经济运行模式、资源的丰度、赋存条件、开采成本、区位等方面的差异,所采取的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由很大差异,比较由代表性的经济转型模式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模式,日本模式,欧盟模式三种[1]。 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转型模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特点是:幅员辽阔、矿藏丰富、人口稀少。尤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1995年末美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达2400亿吨,可开采年限为258年;澳大利亚储量为909.4亿吨,可开采年限375年。三国的矿业城市主要是煤铁矿区和石油产区,一般规模较小,只有几千人到几万人的规模,转型难度较小。美、加、澳三国的资源型企业绝大多数是私人企业,政府主要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对经济进行控制,很少直接干预企业经营。因此在处理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问题上,主要由企业自主决定何时进入,何时退出,如何退出。政府主要解决资源型企业迁移后留下的人员安置问题。由于美、加、澳都是移民国家,人们对于迁移习以为常,绝大部分的居民都能顺利迁移到适合发展的城市。因此美、加、澳的矿业城市就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前途:一种是如美国西部由于资源开发殆尽、人去城空而形成的“鬼城”,另一种就是类似休斯敦和洛杉矶这样的综合型城市。这都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 三国矿业城市的转型,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这些国家政府还是采取了一些政策。只是不起主导作用而已。短期政策如利用财政支持和社会福利保障而采取的紧急救援,使经济危机比较平稳的过渡;长期政策则是针对矿产开采不稳定社会结构循环本质而定的。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上述三国所采取的措施大致有以下几条[2]。 (1)建立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指提前公布公司的计划,给公司、地方政府、工人及其家庭留出足够的时间来逐步有序地关闭工厂或是放弃一个矿区城市。加拿大法律规定的预警时间是2~4个月。这可以避免工人惊慌失措。 [基金项目] 该成果为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200622008 [收稿日期] 2006—06—19 [作者简介] 陈学章(1974— ),男,湖北宜昌人,讲师、硕士、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 ? 7 4 ?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2008-12-2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各地解决的方式多种多样,即使对同一地区来说,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转型方式。笔者认为,对那些工业遗存具有丰富价值的城市,利用工业遗存实现社会经济转型不失为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 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自然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是随着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全国现有矿业城镇426座,其中地级市79座,地级区盟7座;县级市100座,市属县级区25座;县城179座,建制镇36座。其中,处于成长期的84座,鼎盛期的291座,衰退期的5l座。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会同财政部等单位在2007年底完成的《我国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城市界定研究》,国务院公布了首批12家资源枯竭城市,它们是: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和大兴安岭。随着2007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话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面临的严峻形势 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部分资源型城市的主打资源逐渐枯竭,面临摆脱经济困境、进行经济转型的问题。但是,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因此,转型涉及面广,难度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缺乏动力产业支撑,城市发展缓慢,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资源型城市一旦进入衰退期,将使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并以乘数效应的方式,蔓延到城市的方方面面,造成负的“马太效应”,积重难返。比如,2003年,阜新第一、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7.1%、19.9%,但第三产业增加值仅比上年增长12.8%,低于第一产增长34个百分点,造成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为21.6:39.5:38.9。而同期我国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为14.78:52.94:32.28,阜新这个煤电之城的农业增加值比重竟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将近7个百分点。

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青班)

赵海讲义: 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青班)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在国外一般叫衰退地区经济振兴,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在这方面就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特定地区而言的。如德国鲁尔区的振兴、日本九州地区的振兴等。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因是一些老资源型城市特别是建国前就进行大规模开采的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并且是很多城市带有共性的问题,这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等均对包括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资助,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开采相伴而生,一般来说资源储量的多少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加上传统体制割裂了资源开采企业和地方经济的联系,造成了地方经济规模偏小,替代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的现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资源型城市相继进入资源开采后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探明储量减少,开采成本上升,人员过剩,经济发展缓慢的区域性衰退现象,那些资源枯竭的城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同时,入世后,很多资源和原材料也将面临来自国外的竞争,这就给这些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大挑战。 资源型城市是指伴随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壮大,并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比重较大的城市。这里说的资源大多为矿产资源,当然也包括森林资源;资源型产业既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矿产资源开发,也包括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初加工,如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因此,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外延要比矿业城市宽,比如,森工城市、冶金城市不属于矿业城市,但属于资源型城市。 仅仅进行定性分析还不足以对资源型城市进行科学的分析,还必须进行必要的定量分析。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定量分析是近20年来理论界一直不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总起来说,主要以城市经济对资源型产业的依存度为依据进行界定,其界定指标主要包括:产值依存度(城市资源型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 ——孝义 一.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是指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 ① “先矿后城式”,如大庆、攀枝花、克拉玛依等。 ② “先城后矿式”,如大同、邯郸等。 资源城市多以煤炭、石油、铁矿、铜矿业为主。我国有118个资源型城市。 二. 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 ①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 ②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③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 ④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三. 我国资源型枯竭城市 ① 2008年3月17日确定了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被列入。 ② 2009 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 ③ 为进一步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的支持力度,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 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界定了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城市。 截止目前,国家已分三批界定了全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确定了大小兴安岭林区9个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53%10%4%

四.孝义的成功转型 ㈠.孝义城市简介 ①.“孝义”名字的来历: a.郑兴“割股奉母”的淳朴孝行 b.“义虎救樵夫”: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 ②.孝义的自然资源状况 A.土地资源 孝义有“土地沃饶,有西河之美着”的美誉。境遇宜耕面积6.977万公顷,宜林面积10159万公顷,垦殖指数较高。实有耕地面积3.376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5.6%,现有牧草地4000公顷,占总面积的4.2%。 B.矿产资源 孝义素有“三晋宝地”之称,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分布集中,地质条件好,便于开采。孝义的矿产资源尤以煤、铝为最,是中国第一 批50个和山西省35个重点产煤地之一,也是国家铝工业的主要开发基 地。 孝义境内的煤炭资源是霍西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储煤面积为783.5平方公里,占境域总面积的82.8%。探明的地质储量为71亿吨,远景储 量90亿吨。铝土是孝义市的另一个优势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孝义的西 部山区,埋藏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这里的铝土从质和量上均在全国乃 至亚洲占有重要地位。 ㈡.促使孝义转型的原因 ①.转型前的情况: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建国以来,孝义市先后被列入国家首批50个重点产煤地区和山西省十大产煤县市。 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孝义市的每个乡镇几乎都有煤焦企业,而且数量众多。拉煤的大车和烧焦的高炉在当时的孝义比比皆是。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孝义的经济呈现出井喷式发展,以煤焦为支柱产业的孝义市从2001年至2006年,以跨越式发展的势头顺利完成了“吕梁领先、三晋一流、全国百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2008年,孝义市取代河津成为了“三晋首富市(县、区)”。 山西省凡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或者县区,绝大多数都离不开丰富的煤炭背景。在我国能源供应偏紧的那段发展时期,这些地区的经济均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孝义也是这样。 目前,全市采掘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均占到工业总产值和从业总人数的45%以上,资源型企业税收占到全市财政收入的70%以上,全市45万人,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364-19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 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党的xx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xx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黄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地位重要、贡献很大 黄石市是以本地铁矿、铜矿、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生产钢、铜、水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资源型城市。黄石于1950年

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毛主席曾于1953年、1958年两度亲临黄石,察看了冶钢生产现场和大冶铁矿。黄石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 (一)黄石的历史地位重要。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石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一大批项目布点黄石。进入80年代,黄石成为全国科技体制等几项改革的试点城市。90年代被定为沿江开放城市。我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黄石作为大城市和鄂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来规划发展。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黄石是湖北经济发展“金三角”重要支点,随后又把黄石作为全省“一特五大”中的大城市来规划。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将宜昌、襄樊、黄石等中等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XX年,在省政府批准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将黄石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二)黄石的区位优势明显。黄石是国家134个公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精)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内容摘要: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城市。由于矿产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转型是每个资源型城市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淮北市的基本情况为例,从分析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问题入手,论述转型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为关键,从资源型城市政府和国家层面找寻推动转型的路径。 资源型城市,又称“资源性城市”、“资源城市”、“资源指向型城市”。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对资源型城市大致可从发生学和功能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从发生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的城市;从功能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要承担为国家输出资源性产品的功能,即资源性产业要在城市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因而所谓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目前,城市转型问题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从以上意义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18个资源型城市,主要包 - 1 -

括以煤炭、石油、冶金、森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中,资源型城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从50 年代到70 年代,我国实行封闭的重工业化战略,工业的发展依靠本国廉价的能源、原材料作为支撑。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为我国现代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淮北市的情况看,1960年因开采闸河煤田而建市以来,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就先后建成大小矿井37对,年产原煤2700多万吨,电厂装机容量155万千瓦,累计向国家提供原煤7亿多吨,输送电力100多亿度。但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型城市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的单一性、资源环境的耗竭性和空间结构形态的松散性。 首先,产业结构呈现单一性。资源型城市大都由资源开发基地演变而来,资源开发企业在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的多数其他产业都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展开,并和资源主导产业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三次产业结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具有二产比重高、一、三产比重低的特点。比如淮北市煤炭、电力产业一直是发展的支柱产业,2006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4:53.5:35.1。从产业结构变化幅度来看,产业结构都会有一个逐步趋向高级化的过程。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幅度都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变化水平。单一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脆弱性 - 2 -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国内外实践证明,资源衰竭是资源型城市难以避免的客观规律,中国现有的300 多座资源型城市中,有些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源衰竭、人员过剩、城市发展相对趋缓、甚至经济持续衰退等诸多问题。面对资源枯竭的压力、市场竞争的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要立足自身条件,调整城市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困境 煤城、油城、有色城……这些曾经伴随资源而兴,又由于资源衰竭而陷入困境的城市,今天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两个难点,一个是农村的贫困地区,一个就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的城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为面临资源枯竭的城市找到新的出路,成为党和国家所关心重视的一项事关全局发展的大事。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其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其一般发展规律: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 按照对资源产业的依存程度,2000年我国约有178座矿业城市,其中约95座对矿业的依赖程度极大,这部分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4%;人口约7千万,占全国城市人口的13%;矿业产值占全国矿业总产值的62%。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共有煤城58座,油城11座,铁城5座,有色金属城13座,其他非金属矿城8座;地级市50座,县级市45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华北、华中和东北。 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因为自然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生产量逐年减少,而且在开发建设各资源城市时只考虑资源的开采,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导致了诸多问题,资源型城市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出现危机。随着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退化、盐碱化和沙化,水资源需求告急等问题也接踵而至。 2、资源型城市区位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该类城市基本上都是依资源开采地而居,缺乏一般城市的开放性,经济体系处于封闭状态,城市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紧紧依附于主导资源产业,缺乏自主运营的空间。

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

资源型城市建设转型之路 ——德国鲁尔工业区经验的借鉴 杨勇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2) 摘要:进入本世纪能源危机日益严峻,传统能源日趋枯竭,全球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入瓶颈,如何能使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重新焕发活力。通过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资源性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结合山西省自身特点,大力发展煤炭附属清洁能源以及高科技新能源,充分利用山西省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工业文化资源,最终实现新能源强省和文化强省的目标。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 1.何谓资源型城市 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随矿产资源或森林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提供基础能源及其初加工等资源型产品。在我国,资源型城市是随着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资源型城市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发展到一定阶段,均会面临严峻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经济危机。尤其是一些资源枯竭或将要枯竭的城市,企业经济困难,下岗职工增多,社会矛盾增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大省,以煤矿开采业为支柱产业,如何成功实现城市转型,获得生态节能的持续发展,是山西省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山西作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已发展成为其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煤炭工业在山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也产生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2.1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山西经济结构是以高度依赖煤炭资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具有典型的资源型、初级化特征,全省三分之二的县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现在山西产业结构中的潜在矛盾和问题逐渐显

中国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公布

中国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公布(第一批+第二批)《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后,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文件精神,扎实落实相关政策,取得积极进展。目前,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已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也将于近期下达。 根据《若干意见》提出的"2007-2010年,设立针对资源枯竭城市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增强其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重点用于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贷款贴息等方面"要求,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会同财政部以东北办前期完成的《我国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城市界定研究》等课题为基础,提出了首批12家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已经国务院批准。 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包括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5个: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 西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 中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 典型资源枯竭地区1个:大兴安岭。 目前,财政部提出的2007年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方案也已经国务院批准,转移支付资金将于近期下达。在总结首批经验的基础上,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归集相关数据,积极开展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的界定工作。

根据《若干意见》提出的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的要求,目前各有关省区加强了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导,分别组织制定本地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也在积极制定、完善转型规划,提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具体方案,明确转型思路和发展重点,保证合理使用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 国务院确定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近日,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包括此前确定的12个资源枯竭城市在内的共44个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近年,暂不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城市。 国务院要求,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并强调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同时要求资源枯竭城市要抓紧制定、完善转型规划,提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具体方案,进一步明确转型思路和发展重点,切实做好相关工作,用好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为保增长、促协调,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探出一条新路。 具体名单如下: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1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国外的研究主要涵盖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资源型城市的社会问题、资源型城市(社区)的规划与建设、资源型城市劳动力市场、交通通勤模式以及资源型城市公共政策,研究学者来自于社会学、管理学、地理学、城市规划、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国内学者大多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集中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体系、转型评价体系、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视角和内容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前瞻性。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资源型城市的兴衰,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随着国内外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国内研究领域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归纳总结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脉络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可以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综述 1.关于资源型城市内涵及发展阶段的研究 1921年,英国学者Auronssean首次提出了矿业城镇的概念,1930年加拿大经济学家Innis分析了单一产业城市的发展轨迹,针对其随着资源大规模开发而迅速发展,又随着资源枯竭而快速没落的发展特征,Innis采用“飓风”一词来形容这种剧烈变化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此警醒世人,同时也正式开启了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的研究历程。 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资源型经济、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中包括经济的依赖性问题,资源型城市人口发展特征,资源型社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资源型城市的规划建设,资源型城市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等,主要研究方法为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于社会学、经济学、人口统计学、心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Robinson Ira以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工业城镇基蒂马特、安大略的埃利奥特湖、布拉多铁矿区的矿业城镇谢弗维尔等资源型城镇为例,分析了这些城镇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包括他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基础、城市的规划建设及管理模式等,总结了他们的经验教训,并对这些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Lucas系统地研究了资源型城镇人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环境因素,首次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的“四阶段发展理论”,他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建设期、发展期、转型期、成熟期四个阶段[2],“四阶段发展理论”对之后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资源型城市“四阶段发展理论”进行了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 Bradbury通过深入分析资源型城市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一步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机理,他认为非均衡发展理论应该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3],Bradbury认为Lucas的“四阶段发展理论”不能完整地表示资源型城市的整个生命周期,

中国 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中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全国共118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其中: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其他城市5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涉及总人口亿。69个典型资源城市名单中包含我省的大庆,七台河、鸡西、鹤岗、双鸭山、伊春、铁力。2008年、2009年、2011年,国家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为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国家发改委设立了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多元化产业体系培育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中央财政给予69座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投资有望超5000亿。 网友质疑: 1,我认为全国都应该列入资源枯竭城市,首都北京都没水喝了,空气也废了,他排第一吧。 2,景德镇,不是做陶瓷的么?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富足的自然资源中繁衍生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曾令人无限遐想。而如今,母亲河壮观不再、黄河变成十年八断流的干涸死河,沿流域干旱日渐严重;长江

源头干枯,水质深度污染;近40%的资源城市矿物枯竭,生态危机迫在眉睫…… 黄河几近断流 一九五五年,中国政府拉开“治黄大战”的序幕。全国人大以全票通过包括三门峡工程的“治黄综合报告”,使三门峡等水利工程轰然而起,但建成不久,就形成渭河下游拦门沙,十五亿吨泥沙淤死八百里秦川和千万亩良田。虽经多次排沙改造,仍无济于事。最终很多库坝废弃,给关中平原带来“枯水沙尘满天,汛期小水大淹”的环境灾难。 尽管几十年“治黄”改变了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局面,但在数千座水坝的拦截下,黄河变成十年八断流的干涸死河。黄河首次断流出现于一九七二年,此后二十六年断流年份就达80%,从九零年到九八年,年年断流。九七年更出现断流七次、二百二十六天断流的千古生态奇观。 专家当时断言,黄河成为内陆河及季节性河流已成定局,不可逆转。 旱灾日渐严重 从九九年开始,国家黄委实施黄河水统一调度分配水量,确保黄河下游利津站有一定的下泄流量,黄河断流得以缓解。可是,从此黄河流域的“枯水”及“旱灾”日渐严重。零二年夏季,黄委称黄河遭遇历史罕见的来水“特枯年”,零三年黄河流域遭遇五十年不遇干旱,兰州段黄河河床甚至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研究(完整资料).doc

此文 档下 载后 即可 编辑 编号2013190216 研究类型理论研究分类号 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Bachelor’s Thesis 论文题目黄石市城市转型研究 作者姓名肖华琴 学号2009119010216 所在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科专业名称地理科学

导师及职称王晓玲讲师论文答辩时间

黄石市城市转型研究 肖华琴(指导教师,王晓玲讲师) (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中国黄石435002) 摘要: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成果,认真总结黄石市这样一个以有色金属矿产开发 为主要工业基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中面临的问题。为了实现城市转型发展,黄石市在调整产业 结构、解决民生问题、进行城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举得了一定的转型发展成效。但在转

型发展中,资源枯竭城市还存在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协 调、解决就业难、环境治理难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 转型发展的步伐。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 展的成效,本文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资源枯竭城市转 型发展指标体系,采集近年来黄石城市转型发展的数据进行 无量纲化处理和计算,得出黄石市城市转型的效果。在此基 础上,本文针对黄石城市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 立可持续发展观、推进机制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 推广绿色生产与绿色生活等应对措施,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关键词:黄石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y drawing on the resources-exhausted cities with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some of the results, conscientiously sum up the Huangshi City in a non-ferrous metal mineral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industrial base resource depletion problems faced by urban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Huangshi City in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livelihood issues, urban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taken a series of measures, both had a certain degree of effectiveness of the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But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in the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the economy is small, uncoordinated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solve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s difficult, and many other issues, these problems have constrained the pace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ore directly refl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through the use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establishment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in transition development indicator systems, collecting the nondimensional Yellowstone urban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of data processing and computing in recent years, come to Yellowstone urban transformation effect. On this basi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of Huangshi City, promote sustainabl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