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大气的热力课时练习(一)

某气象台2011年10月12日7时10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3小时内,中卫市及以北大部分地区有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据此完成1~2题。

1.由材料知,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大气每时每刻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根据所学知识完成3~4题。3.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B.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作上升运动,气压较低

C.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的地方,高空的等压面向上拱起D.热力环流与气旋、反气旋一样都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4.城市和郊区之间设置炼油厂需要注意将其设置在城市与郊区环流的外围主要是因为()

A.防止将有污染的大气带到城区B.取材方便C.环境优美D.地价便宜

下图是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5~

6题。

5.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

6.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

A.③或④B.②或⑧C.⑥或⑧D.③或⑦

7.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

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程。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________→同一水平

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

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

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

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上

气压分布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

大气的热力作用课时练习(二)

一、选择题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不争的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请回答1~2题。

1.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

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25 ℃B.12 ℃C.10 ℃D.8 ℃

2.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

新华网2011年6月26日电25日,南京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6.1 ℃,

创下了今年的最高气温,市区有的观测站气温达到了38 ℃。不过这样的

高温很快就要到头了。明天开始梅雨登场,高温暂退。结合下图,回答3~5题。

3.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B.人口过多

C.纬度低,太阳辐射强D.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4.下列作用与“明天开始高温暂退”有关的是()

①梅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②冷空气到达③海洋气流带来冷空气④城市对流增强降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图中四点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M B.N C.O D.P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6~7题。

6.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

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7.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8.读“某时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图”,可知()

A.随高度升高,洋面风速增长迅速

B.利用相同风速的风能发电,风塔装置海洋高于陆地

C.20米以下的低空,洋面摩擦力小,风速远大于陆地

D.20米高空,海上与陆地风速相差最大

读“某气压场的分布图”,完成第9~10题。

9.当a处气流状况如上图所示时,图中b处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10.下列对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空:甲处气压高于乙处B.高空:乙处气温高于甲处

C.地面:甲处多阴雨天气D.地面:乙处气温日较差小

下图是某时刻地面气压(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分析上图,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甲地气流下沉B.乙地是高气压中心

C.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D.丁地出现暴风雪

12.下图表示对上图中E岛的天气情况分析,能正确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

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关系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二、综合题

13.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

题。

(1)从两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角越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

越________,被大气削弱得越________,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

________。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在不同的AB和AC两地区,太阳高度角

________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2)AB和AC地面辐射较强的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角度来说明,在南极极昼时期去那里进行科学考察,为什么仍然

很寒冷?

14.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是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E、F、G表示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风海流的

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补偿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A、B、C三支洋流中,最强大的洋流是________(填字母),该洋流名称为______________,

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4)E洋流沿着________大陆________(东或西)岸流动,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常年份,________(填字母)洋流经过的海域渔船云集,渔获量巨大。但也有些年份,因海面水温上升,海面常常漂浮着大量的死鱼,渔船稀少,可能发生了________现象。

(6)洋流G每年的6、7、8三个月特别强大,海面风浪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

解析:第1题,宁夏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深秋初冬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水汽易凝结;晴天多,表层土壤松散干燥,易产生扬尘,凝结核较多。第2题,雾的反射作用较强,使白天空气能见度降低。

答案:1.D 2.B

解析:第3题,高空气温较低,气压也比近地面低。近地面气温较高,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高压,高空则为低压,等压面下凹。气旋、反气旋不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第4题,炼油厂会污染大气,在郊区布局时应将其设置在城市与郊区环流之外。

答案:3.B 4.A

解析:第5题,若此图表示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右偏,跟气压梯度力方向成锐角(近地面,考虑摩擦力)或与等压线平行(高空,不考虑摩擦力),⑥或⑦正确。第6题,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③或⑦正确。

答案:5.A 6.D

解析:本题通过实验现象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相关知识的判断与应用。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冷热不均,因此应紧密结合冷、热对气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就气压分布和变化规律而言,应注意区分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变化及近地面与高空绝对气压值的差别。

答案:(1)画图如下所示。

大气的成分与垂直分层知识点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的。低 组成成分在地理环境中作用 干 洁 空 气 氮含量78%、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2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效应” O3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影响气温 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 注意: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和含量的变化。例如,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尽管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成分的变化缓慢的,但已直接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具有潜在的重大影响。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是不均匀的,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变化,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对流层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整个大气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有以下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因此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②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层即因此得名。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可达17~18千米;中纬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平均高度为12KM。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例题与讲解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基础过关】 读图,回答1~3题。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箭头a表示的辐射B.箭头b表示的辐射 C.箭头c表示的辐射D.箭头d表示的辐射 2.当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 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晚秋晴朗的夜晚,箭头b减弱,霜冻出现机会多 B.人造烟雾使箭头c增强,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C.月球因箭头c、f、d减弱,因此昼夜温差大 D.大气对箭头a和b几乎是透明的 答案 1.C 2.D 3.B 解析分析图中的箭头,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 e、f为大气的散射作用,g为未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其中对地面起保温 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加,导致c、e、f均增强;晴朗的夜晚c减弱导致霜冻出现机会多; 在月球上由于几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因此昼夜温差大。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

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

3℃。据此完成4~5题。 4.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5.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答案 4.D 5.B 解析该实验可看出,底部有土的玻璃箱里气温高,说明地面辐射的强弱影响气温高低。地面是对流层主要、直接的热源。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图回答6~8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高中地理: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人教版必修1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目的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 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 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内容要主要不要讲得太细,要点到为止,考虑到以后的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特殊的是它拥有生命,正是因为有了大气才使得生命的形成有了可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新课讲授: [板书]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读书第28页,思考: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 [板书]引言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成为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大气既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又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又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过渡: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的大气中,除了纯净的空气,还有些什么物质? 读表2-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大气中的微量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二

大气的组成及分层练习试题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例1: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地面辐射 B .CO2气体 C .臭氧气体 D .人类活动 3.有关该大气层的正确叙述有 ( ) A .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B .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 .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 .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左右 例2::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 .在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天空总是特别蓝 C .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的 D .早晨与傍晚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例3:读“气温垂直变化图” ,完成下列各题。 第1—3题图

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 判断依据是。 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层(填字母),原因是。 3.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原因是。 4.B层和D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分析其增温原因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例4: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1. 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学校:讲课人:日期: 课题专题八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识记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大气 垂直分层的各层名称; 2.了解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在大 气中的作用; 3.理解各层的气温变化、气流运动、 天气状况等主要特征以及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大气组成”相关内容 以及填写表格,归纳大气的组成 成分及其作用; 2.通过阅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图”,分析大气分层结构、各层气 温变化、气流运动方式以及与人 类的关系。 3.通过绘制大气温度垂直变化图, 充分理解大气温度变化的原因, 同时锻炼地理绘图、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气的存在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尤其是对流层和平流层、电 离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类 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 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难点重点:大气各垂直分层的名称;对 流层、平流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应用。 难点:对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变化 特征及成因 教学方法谈论法、讨论法 媒体运用PPT 教学过程 内 容 媒体教师活动教后记 导入“大家都知道月球表面遍布着环形山,请 问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样的地貌?” “没错,是陨石撞击造成的,但是资料显 示:每年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物质总 量达上万吨,同在太空环境中,为什么地 球上的景观与月球不同?” “是的,因为大气层的保护,大多数流星 体都在下落过程中因摩擦而燃烧殆尽,我 们的大气层就像一层结实的‘防弹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大气层,学习它 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Part 1 大气的组成“包围在地球外部的气体总称为大气,大气的组成和构成十分复杂,首先来看看大气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5页自学这部分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完成大气的组成部分学案,完成后请小组长将结果用ipad拍下来并用蓝牙传输给我,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一地理潘君萍 2017.9.6 新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基础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规律 (一)对流层 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原因:是近地面(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2. 运动显著。

原因: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多阴雨天气)。 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二)平流层 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大气温度升高。 2.气流以运动为主。 大气稳定,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利于高空飞行。 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提供天然屏障; 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三)高空大气 特点:1.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2.80—500KM处含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原因: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三、逆温 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特征:(1)天气稳定(上热下冷,没有空气的对流运动) (2)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3.最易发生逆温的时间:冬季日出前后

最易发生逆温的地形:盆地、河谷 4.影响:(1)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 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随堂练习: 1.读大气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 增加而_________。 (2)B层_______部冷,________部热,空气以________运动 为主。 (3)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_层, 现代飞机多在____层飞行,因为该层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 天然屏障。 (4)______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5)某地近地面气温是28℃,这里的对流层高度为17千米,那么,这里对流层顶的气温是( ) A.—102℃ B.—74℃ C.—130℃ D.—158℃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2~3题。 2.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面辐射减弱 B. 大气逆辐射减弱 C. 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 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3.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学校:讲课人:日期: 课题专题八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识记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与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名称; 2.了解干洁空气、水汽与尘埃在大气中的作用; 3.理解各层的气温变化、气流运动、天气状况等主要特征以及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大气组成”相关内容以及填写表格,归纳大气的组成 成分及其作用; 2.通过阅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分析大气分层结构、各层气 温变化、气流运动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绘制大气温度垂直变化图,充分理解大气温度变化的原因,同 时锻炼地理绘图、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气的存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就是对流层与平流层、 电离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的观念与意识。 重、难点重点:大气各垂直分层的名称;对流层、平流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应用。 难点:对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变化特征及成因 教学方法谈论法、讨论法 媒体运用PPT 教学过程 内容媒体教师活动教后记 导入“大家都知道月球表面遍布着环形山,请 问就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样的地貌?” “没错,就是陨石撞击造成的,但就是资料 显示:每年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物质 总量达上万吨,同在太空环境中,为什么地 球上的景观与月球不同?” “就是的,因为大气层的保护,大多数流星 体都在下落过程中因摩擦而燃烧殆尽,我 们的大气层就像一层结实的‘防弹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大气层,学习它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Part 1 大气的组成“包围在地球外部的气体总称为大气,大气的组成与构成十分复杂,首先来瞧瞧大气究竟就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5页自学这部分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完成大气的组成部分学案,完成后请小组长将结果用ipad拍下来并用蓝牙传输给我,瞧瞧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 “请一组的同学来给我们分享一下她们的成果。” “完成得很好,那老师有一个疑问,一般情况下,一年中城市出现雾的次数多于郊区,这主要就是什么原因呢?” “尘埃就是水汽的凝结核能促成雾的形成,由于城市里的废气排放量要比郊区的大,尘埃较多,所以城市出现雾多于郊区” “拿出ipad 完成大气的组成练习,有错题的同学可以打开书库中的相应的课本点击来观瞧视频” Part 2 大气的垂直分层“大家做的还不错,那大气形成的连续圈层称为大气圈或大气层。由于地球引力的影响,大气总质量的90%集中在15km高度以内,99、9%集中在50km以内,2000km高度以上,大气及其稀薄,逐渐向星际空间过渡,无明显上界。” “所以大气圈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除此以外,大气的温度、大气的运动状况也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大气的热力课时练习(一) 某气象台2011年10月12日7时10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3小时内,中卫市及以北大部分地区有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据此完成1~2题。 1.由材料知,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大气每时每刻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根据所学知识完成3~4题。3.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B.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作上升运动,气压较低 C.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的地方,高空的等压面向上拱起D.热力环流与气旋、反气旋一样都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4.城市和郊区之间设置炼油厂需要注意将其设置在城市与郊区环流的外围主要是因为() A.防止将有污染的大气带到城区B.取材方便C.环境优美D.地价便宜 下图是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5~ 6题。 5.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 6.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按热力学垂直分布对大气分层(热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 一,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赤道附近为17-18km;在中纬度地区为l0-12km,高纬度为8-9km。夏季较厚,冬季较薄。在对流层中,因受地表的影响不同,又可分为三层。在0.6~1.5km 以下叫扰动层(或者叫摩擦层);2m以下叫贴地层;扰动层以上称自由大气.这里平均温度在17~-52℃. 二,平流层(Stratosphere):从对流顶层(tropopause)到约55km的大气层为平流层,这里气流呈水平运动,25km以下温度随高度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2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在高约10~60km范围内,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因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故使这里的平流层温度升高。这里平均温度在-3℃. 三,中间层(Mesosphere):从平流顶层(stratopause)到距地面85km高度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这里也是电离层的底部,流星,极光都诞生在这里.这里平均温度在-93℃. 四,热层:从中间顶层(mesopauce)到约600km称为热层。顶部温度可达1000k°(太阳大年可达2000k°).电离层的中上部都在这里.这里平均温度在1727℃. 五,逃逸层(Exosphere):600km以上叫逃逸层又称外大气层.它的边界可达6400km.温度可达数千k°,这里有极光,流星. 按电磁学垂直分布对大气层分层(电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 一,中性层(Neutral layer):对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分子基本没有电离,以分子状态存在,空气呈中性. 二,电离层(ionosphere):在中间层,热层里,由于太阳紫外线强烈照射,气体分子中的电子挣脱了原子的束缚,形成了自由电子和离子,所以叫电离层.由于气体分子本身重量的不同以及受到紫外线不同强度的照射,电离层形成了四个(D,E,F1,F2)具有不同电子密度和厚度的分层,每个分层的密度都是中间大两边小。这里也是我们DXers非常关注的地方,掌握它们分布,变化的规律,才能了解无线电波在这里传输的特性. 三,磁层(Magnetosphere):在逃逸层外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地球大气物质,只分布着地球磁场和被其捕获到太阳风粒子,磁鞘(Magnetosheath)目前可以看作地球大气层的边界了,因为再向前(太阳方向)已经是太阳与星际物质的范围了.)的分布曲线图.Blue)与电离度(Red下面是一张大气层的温度(. 这张是中文的: 在太阳风作用下,地球磁场的变化,这个图对于理解太阳与电离层的关系非常重要!(下次继续

16.10.1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1.下列各层大气,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A.高层大气B.对流层C.平流层D.电离层 2.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 A.高层大气B.对流层C.平流层D.电离层 3.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A.始终在对流层 B.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4.(09上海文综)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A B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强烈的地方,在城市地域中,人类改变了自然环境面貌,影响了城市气候,引发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问题。下图为“某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5.根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分析该城市主要空气污染来源位于( ) A.Ⅰ B.Ⅱ C.Ⅲ D.Ⅳ 6.观察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该市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7. 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8.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判断1~3题。 9.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 分布情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辐射 B.CO2气体C.臭氧气体 D.人类活动 11.有关该大气层的正确叙述有()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左右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图回答6~8题。 12.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13.对短波通讯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 14.我国发射的“神舟”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20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 (2010·福建厦门质检)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 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 日气温垂直递减率(°C/100米)时空变化图” 15.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A.9~17时B.18时~次日7时 C.17时~次日9时 D.19时~次日6时 16.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100米 B.200米C.400米 D.500米 17.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 A.大气环境质量好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8.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 随高度变化的是判断依据是。 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 接热源是。 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层(填字母),原因是。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学校:讲课人:日期: 课题专题八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识记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名称; 2.了解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在大气中的作用; 3.理解各层的气温变化、气流运动、天气状况等主要特征以及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大气组成”相关内容以及填写表格,归纳大气的组成 成分及其作用; 2.通过阅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分析大气分层结构、各层气 温变化、气流运动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绘制大气温度垂直变化图,充分理解大气温度变化的原因, 同时锻炼地理绘图、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气的存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对流层和平流层、 电离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 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难点重点:大气各垂直分层的名称;对流层、平流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应用。 难点:对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变化特征及成因 教学方法谈论法、讨论法 媒体运用PPT 教学过程 内容媒体教师活动教后记 导入“大家都知道月球表面遍布着环形山,请 问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样的地貌?” “没错,是陨石撞击造成的,但是资料显 示:每年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物质总 量达上万吨,同在太空环境中,为什么地 球上的景观与月球不同?” “是的,因为大气层的保护,大多数流星 体都在下落过程中因摩擦而燃烧殆尽,我 们的大气层就像一层结实的‘防弹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大气层,学习它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Part 1 大气的组成“包围在地球外部的气体总称为大气,大气的组成和构成十分复杂,首先来看看大气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5页自学这部分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完成大气的组成部分学案,完成后请小组长将结果用ipad拍下来并用蓝牙传输给我,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 “请一组的同学来给我们分享一下他们的成果。” “完成得很好,那老师有一个疑问,一般情况下,一年中城市出现雾的次数多于郊区,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尘埃是水汽的凝结核能促成雾的形成,由于城市里的废气排放量要比郊区的大,尘埃较多,所以城市出现雾多于郊区” “拿出ipad 完成大气的组成练习,有错题的同学可以打开书库中的相应的课本点击来观看视频” Part 2 大气的垂直分层“大家做的还不错,那大气形成的连续圈层称为大气圈或大气层。由于地球引力的影响,大气总质量的90%集中在15km高度以内,99.9%集中在50km以内,2000km高度以上,大气及其稀薄,逐渐向星际空间过渡,无明显上界。” “所以大气圈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除此以外,大气的温度、大气的运动状况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目的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 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 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内容要主要不要讲得太细,要点到为止,考虑到以后的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特殊的是它拥有生命,正是因为有了大气才使得生命的形成有了可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新课讲授: [板书]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读书第28页,思考: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 [板书]引言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成为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大气既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又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又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过渡: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的大气中,除了纯净的空气,还有些什么物质? 读表2-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大气中的微量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知识点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的。低层组成成分在地理环境中作用 干?洁?空?气氮含量78%、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CO2?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效应” O 3?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影响气温 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 注意: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和含量的变化。例如,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尽管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成分的变化缓慢的,但已直接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具有潜在的重大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是不均匀的,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变化,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对流层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整个大气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有以下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因此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②对流运动显着。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层即因此得名。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可达17~18千米;中纬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平均高度为12KM。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这一层有以下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增高。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增温。在22~27千米高度处,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臭氧层以上,臭氧含量逐渐减少,但是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随高度迅速增加。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天然屏障;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而是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有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小,到2000~3000千米高空,大气密度已与星际空间的密度接近,这个高度可看作是地球大气的上界,天气稳定少变,有流星、极光等现象出现。 在该层大气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但会受到太阳活动(耀斑)的影响而减弱甚至中断。 高层大气气温自下而上气温先降后升,主要是高空有氧原子吸收太阳辐射。 (三)逆温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5地科1班王杰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主要层次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因果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气的存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对流层和平流层、电离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 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内容要主要不要讲得太细,要点到为止,考虑到以后的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本课抽象内容较多,但一方面对于重点中学生对本章有一点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经过本章节学习希望能提高学生的分折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都是通过分折和比较而得出的,学生学会在适应的时候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本节中我通过设计表格和对比分折得出大气垂直分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 本节知识点多且学习知识难度较大,讲授时通过精心设问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克服畏惧和厌烦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本课。学法分析 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分折地图的方法。本节许多知识都内含于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如大气各层的人类活动、地理现象等,本节可用多媒体和设问帮助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 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