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练习题

五(4)班数学家庭作业姓名()成绩()

一、填空:

2.4×0.5= 50×1.3= 0÷8.29= 1.25×8= 1.03×4=

2.9×0.1= 60×0.04= 0.5×0.4= 0.12×5= 88×1.25=

二、在做一些简便运算的题目时,我们经常把一些数进行拆分,但分后结果必须与原数相等。如:

9.9=10-() 4.4=4×() 4.4=4+()

8.8=8×() 8.8=8+() 9.96=10-()

99.9=100-() 12.6=12.5+()

3.2=0.4×()=4×() 101=100+() 104=100+()

100.1=100+() 0.63×820=6.3×()

三、根据以上拆分方法,试试用简便方法完成下面各题。

99.6×2.5 12.5×8.8 1.25×3.2×0.25 104×0.25

12.6×0.8 99.9×2.5 6.3×18+0.63×820 92×100.1

四、计算下图的周长和面积:

五、脱式计算:

8.7×6.4+3.6 9.3-1.3×2.8 245.9-45.9×1.2

六、解决问题:

1、一桶油连桶共重24.5千克,卖出一半后连桶共重13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3米,比宽多1.7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

第一学期单元学业质量检测题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命题人: 一、填空题 1、0.4+0.4+0.4+0.4+0.4写成乘法算式是()。 2、计算小数乘法时,先移动因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因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 位,最后把积的小数点向()移动几位。 3、3.64×1.7的积是()位小数,1.16×2.08的积是()位小数。 4、根据794×98=77812,填出下面各式的得数。 79.4×0.98=()79.4×980=()7.94×0.98=() 5、小凯做了几道题,忘记点了小数点,请你帮他点上小数点。 36×2.4=86413×0.25=32514.4×3.98=57312 6、根据运算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8×2.56=()×() 2.5×(1.32×0.4)=()×()×() 5.7×3.8+4.3×3.8=(+)×()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10 1 ,积不变。 2、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是小数。 3、8.2×9.5的积一定是两位小数。 4、3.6×1.4+3.6×8.6=3.6×(1.4+8.6)应用的乘法的结合律。 5、0.7×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三、怎么简便就怎么算. 0.125×320.78×1013.26×5.7-3.26×0.7 56.5×99+56.51.25×213×0.819.625-(4.716+9.625) 四、在○里填上“<”“>”或“=” 13.76×0.8○13.760.2○1.1×0.20.3×3○0.3×0.3 5.2×0.6○0.52×68.4×1.3○0.9×8.4 6.4×0.2○6.4×0.5 4.48×0.46○4.48×0.406 5.25×0.75○5.25+0.7535.4×44.2○35.3×44.3 () () () ()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单元课堂练习题

5.2.1 位置(一)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 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 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会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 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理解用数对 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你能用简单的语言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你在教室的座位的位置 吗? 2. 提问:在介绍中同学们都用到了哪些词语?在数学中这些词语都 是用来表示什么的?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用数对表示位置。 1.看课本例1主题图,能不能说说张亮所在的位置,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讨论:同样是张亮的位置,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表示方法?能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来表示呀?你会怎么表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小组讨论: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我们应该怎么写? 小结:张亮在第2列,第3行可以用(2,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这样的一组数就是数对。 讨论数对的写法。 归纳: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即先写(),再写()。 4.说一说图上其他同学的位置。 说一说在(4,3)中,两个 3的意思一样吗?

我的收获: 。 我的困惑: 。 三、课堂达标 1.右图中芳芳的位置在第3列第3行,可以表示为(3,3),孙悦的位置是( ),王晓的位置 是( ),张青的位置是( )。 小倩在班级的位置是(4,2),那么小倩坐在教 室的第( )列,第( )行。坐在(3,2) 位置的同学是( )。坐在(3,4)位置的 是( )。 2. 用数对表示A 、B 、C 、D 、E 所在的位置。 A ( , ) B ( , ) C ( , ) D ( , ) E ( , ) 四、知识拓展。 3.右图是五子棋,只要有五个旗子连在一起, 就能赢对方,黑棋放在(7,6)或(11,1) 的位置就能赢白棋,白棋如果想赢黑棋应放 在( , )位置或( , ),请你在图中 标出来。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李明 王宇 孙玉 李华 刘星 王晓 李坤 孙悦 杨荣 张青 魏娜 小倩 讲台 小亮 小兰 芳芳 李亮 4 2 12 11 10 9 8 7 6 5 4 3 1 2 1 0 5 3 7 6

部编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 教学资料

二位置 新知识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会看图确定方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1.在现实情境中教学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生已具备了从方位角度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也都有所提高。因此,根据主题图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学生有可能会产生有争议的描述,从而引出探索正确、简明地表示物体位置方法的必要性,并由此引出列和行的知识。因为数对是按列和行确定物体位置的,所以教学列、行的知识绝不能含糊,还要通过适当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列和行的认识。 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注意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它与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的次序是一致的;三是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用规定的书写格式。 2.应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在平面图中无论是找图形位置,还是找某一地点,都可以看成是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的思想。在呈现形式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各景点或建筑都画成一个点,点只反映景点或建筑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这些点分散在方格纸上,而且每个点都是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三是方格纸上的竖线表示列,从左往右依次标注了0,1,2……横线表示行,从下往上依次标注0,1,2……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这样就把确定景点位置等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了。 课时安排 位置...........................................................1课时 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综合测试题(一) 一、 填空。25% 1、4.5×0.9的积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 2、 11÷6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精确到十分位是( )。 3、14÷33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 ),精确到千分位是( )。 4、6吨20千克=( )吨 9.5小时=( )小时( )分 5、如果一个三位小数取近似值是5.86,那么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5、两个因数的积是156.48,其中一个因数是48,另一个因数是( )。 6、把0.3. .82、0. 3. .28、0..32.8、0.32.8、0.328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 7、计算2.352÷0.05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要向( )移动( )。 8、在○里填“>”、“<”或“=”。 7.6÷7.6 ○ 0.24×5 8.2×0.9 ○ 8.2÷0.9 4.8÷0.98 ○ 4.8 4.5÷0.5 ○ 4.5×2 9、2.5的( )倍是15的一半;( )除8所得的商正好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是8的10倍。 10、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38.5,加上丙数后三个数的和是110,丙数是()。 11、买2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应付8元钱,如果买4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应付13元每千克苹果()元,每千克梨()元。 二、判断题。6%(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 2、整数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3、10.0和10.00的大小相等,意义完全相同。() 4、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5、在除法运算中,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6、8.45×0.98的积有四位小数。() 三、选择题。5%(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与0.14÷0.03的商相等的算式是()。 ①1.4÷3 ②14÷3 ③14÷30 ④0.14÷3 2、甲数是8.4,比乙数的4倍少0.8,乙数是()。 ①(8.4+0.8)÷4 ②8.4×4-0.8 ③8.4÷4—0.8 ④8.4×4+0.8 3、(0.1÷0.1—0.1×0.1)÷0.1正确的得数是()。 ①0 ②1 ③9.9 ④0.9 4、从2里面连续减去()个0.01,还剩下0.5。 ①15 ②150 ③1.5 ④200 5、0.64与一个数相乘的积是8.432,这个数至少有()位小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测试题

年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题 (每空2分,共30分) 4排5号,用数对表示为(5,4)。张红与李军 (7,6),那么张红的座位是()排()号。 2.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表示;芳芳的位置用(5,2)表示,芳芳坐在第()列第()行。 3.如右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西瓜的位置记为()。 4.按指定的位置取字,拼成一副对联吧!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如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5,4) D.(3,3) 2.如下图,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格得到三角形A′B′C′,则新图形中顶点A′(点A平移后对应的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1) C.(7,1) D.(3,3) 3.音乐课上,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5,2) B.(4,3) C.(3,2) D.(4,1)

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为(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A.锐角B.钝角C.直角D.等腰 5.如果用(x,4)表示小强在教室里的位置,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强的位置一定在第4列 B.小强的位置一定在第4行 C.小强的位置可能在第4列 D.小强的位置不能确定 三、画图并回答问题。(1题11分,2题14分,3题10分,共35分) 1.(1)在方格纸上标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接起来,判断是什么封闭图形。 (2)将这个图形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在上面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 的图形,并用数对表示出各顶点的位置。观察一下,你发现有什么规律?2.(1)用数对表示下图中A、B、C、D、E、F六个点的位置。 (2)画出该图形关于虚线的对称图形,并写出各对称点的位置。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测 试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一、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10分) 30×0.5=0.78×0.2=0.5×0.28=0.8×0.9=1.5×8=1.9× 40=0.125×80=3.4×0.7= 2.8÷0.4= 3.2÷4= 二、耐心填一填。(每空1分)(16分) 1、2.4+2.4+2.4+2.4=2.4×()=() 2、根据56×1.3=72.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56×13=()0.56×1.3=()5.6×13=() 3、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填空。 3.12×0.5=□×□12.5×8.7×0.8=(□×□)×□ (2.5+0.6)×4=□×□+□×□4.1×1.5+5.9×1.5=(□+□)×□4、在○里填上>、<或= 924×0.6○9241×0.44○0.447.3×1.8○7.3 4.5×0.6○4.52.76×1.52○1.521.96×1○1.96 5、两个因数的积是8.45。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则积是()。 三、请你来当小裁判。(每题1分(5分)) 1、0.35×7的积是两位小数。() 2、48×0.2>48() 3、9.276保留一位小数大约是9.3。()

4、1.25×(0.8+1)=1.25×0.8+1() 5、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1。() 四、用心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4分) 1、0.25的12倍是()。 A、0.03 B、0.3 C、3 2、一个数乘0.01,也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到它的()。 A、1/100 B、1/10 C、10倍 3、0.7×0.2与7×0.02的积()。 A、相等 B、不相等 C、无法判断 4、0.065×45=2.925,如果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则是()。 A、3.0 B、2.9 C、2.93 五、细心算一算。 1、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10分) 4.2×0.8=1.5×62=2.7×0.11= 0.86×40.5=2.67×1.5= 2、按要求保留积的小数位数。(每题2。5分)(5分) 2.9×0.56(得数保留一位小数)6.23×4.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用简便方法计算。(每题4分)(16分) 3.45×1020.47×0.5×0.80.46×1.9+0.54×1.9 1.2×0.25+ 2.8×0.250.65×104 3.2×1.25×2.5 4、计算下面各题。(每题3分)(9分) 6.54×1.2-1.873.17+0.4×1.65.2×0.1×28.5

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乘法除法方程各60道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练习题 X+3.2=6.4 X-7.9=2.6 1.5X=4.56 X÷0.92=1.5 6X-3.9=8.4 6X+4.2=16.8 3X×4=26.52 3X÷9=8.1 0.4X +2×8=80 2.8X-1.5×0.2=1.1 2X+2.4X=13.2 5.6X-3.2X=10.5 4(0.8+X)=7.2 3(X-4)=6 (X-1.5)÷2=4 27.8-X=12.36 12.5÷X=0.05 4X+2(11-X)=42

3X=X+100 5X=3X+6 X+2X+18=78 7(6.5+X)=87.5 (200-X)+5=300 9.4X-0.7X=16.2 13.2X+9X=33.3 5X+12.5=32.3 6.7X-60.3=6.7 5X-4 ×1.8=0.3 5X+4×1.8=9.7 6.3X×4=50.4 6.3X÷4=2.52 1.2X-0.5X=6.3 10.5X+6.5X=51 7+X=19 X+120=176 58+X=90

X-6=19 X-3.3=8.9 X+2.5=100 8X-3X=105 X-6 ×5=42 X-0.8X=6 12X+8X=4.8 7(X-2)=49 (X+2)÷3=7 (X-2)÷3=7 X÷5+9=21 (200-X)÷5=30 48-27+5X=31 3X-8=16 3X÷5=4.8

3X-8=16 3X+9=27 5.3+7X=7.4 40-8X=5 X÷5=215 (X-2)÷3=7 42X+28X=140 3X-1=8-2X 25-5X=15

五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练习题 列竖式 2.45×0.69= 2.16×6.4= 1.44×0.25= 3.5×103= 0.702×5= 3.15×4= 12.4×0.7= 2.3×6.2= 0.58×0.09= 6.5×0.4= 56×1.33= 3.02×2.5= 21.2×0.22= 125×0.08= 7.37×2.6=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检查题 (40分钟完成) 班别学号姓名成绩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每空2分,共22分) 1. 电影院上的“7排16座”记作(7,16),则“15排10座”记作(,),(21,7)表示()排()座。 2. 小明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5,3)表示,(5,3)中的5表示第 5列,则3表示()。小英在教室里的位置是(3,6),小英坐在第()列,第()行。 3. 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记为(,),西瓜 的位置可以记为(,)。 4. 如下图,B点用数对表示为(5,1),A点用数对表示为(,),C点 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分) 1. 如下图,如果点M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N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 (5,4) D.(3,3) 2. 如下图,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格为三角形A'B'C',在A'的 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1) C. (7,1) D.(3,3) 3. 音乐课上,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 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5,2) B.(4,3) C. (3,2) D.(4,1) 4. 在同一幅图上,如果点A用数对表示为(1,5),则点B用数对表示为 (1,1),点C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等腰 三、“动手操作”画一画。(共28分) 1. 请你在下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成一个封闭 图形,你能发现什么?(12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一)激活经验 1.导入:我们在以前学习了用方位确定位置,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提问: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 课件) 4.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二)引入新课 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板书课题:位置) 【设计意图】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在此基础上,借用“现成”的情境,由“线”扩展到“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尝试和探究欲望。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演示PPT课件)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 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PPT课件) (二)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1)讲述: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 (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口算。 1.5?8= 2.4?5=1.25?8= 1.2?6=0.2?0.9=0.72?5= 二、填空题。 1、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用()计算比较简单。 2、5.0 .2?的积是()位小数,如果2.35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把0.5改为()。 35 3、4.032?0.8的积是()位小数,5.2 1.3?的积是()位小数。 4、由7个1,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数是( ),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5、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 )倍。 6>:”,”<”或者”=”。 4.7??43.4?27.6? 1.2 0.48??1.010.2575??7.5 7、根据924 44= ?,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积。 21 4.4?2.1=()0.44?0.21=() 0.924=()×()92.4=()×() 8、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3.3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三、判断题。 1、7.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7.6。()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0.7?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四、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 8?0.12=1.9?3.5=2.3?1.29=(验算) 2、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7? 3.7+0.37?731.4?25+3.451.25?0.4?80?2.5 1.5?1021.25?0.7?0.88.7?99 五、按要求保留小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新人教版完整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新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分数_________ 一、填空。(第1.10题每题1分,4题每题3分,其余每空1分,共23分) 1.4.5+4.5+4.5+4.5+4.5+4.5=( )×( )=( )。 2.0.57×2.05的积里有( )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 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5.8,这个数()为原来的(),与原数相差( )。 4.根据35×1.4=42直接在括号里填数。 350×12=()3.5×0.12=( )0.35×1.2=() 12×35=()12×3.5=() 3.5×1.2=( )。 5.两个非零因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为原来的80倍,则积(

)。 6.在○里填上“>”“<”或“=”。 25.4×5○125?4.05×10○45? 6.4× 7.9○7.9×6.4?2.8×5○140 7.不计算,说出各题的积是几位小数。 2.45×0.3() 6.32×0.51( ) 0.37×0.15() 8.4.9095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 9. 8.8×1.01=8.8+8.8×( )是简便算法。 10.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2.4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与25.8×5.5的积相等的算式是( )。 A.0.258×5.5? B.0.258×55? C.2.58×55 D.2.58×0.55 2.比0.72的5倍少0.7的数是(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单元课堂练习题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 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会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 物体位置,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你能用简单的语言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你在教室的座位的位置 吗? 2. 提问:在介绍中同学们都用到了哪些词语?在数学中这些词语都 是用来表示什么的?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用数对表示位置。 1.看课本例1主题图,能不能说说张亮所在的位置,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讨论:同样是张亮的位置,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表示方法?能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来表示呀?你会怎么表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小组讨论: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我们应该怎么写? 小结:张亮在第2列,第3行可以用(2,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这样的一组数就是数对。 讨论数对的写法。 归纳: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即先写(),再写()。 4.说一说图上其他同学的位置。 我的收获:。 说一说在(4,3)中,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

我的困惑:。 三、课堂达标 1.右图中芳芳的位置在第3列第3行,可以表示为(3,3),孙悦的位置是( ),王晓的位置 是( ),张青的位置是( )。 小倩在班级的位置是(4,2),那么小倩坐在教 室的第( )列,第( )行。坐在(3,2) 位置的同学是( )。坐在(3,4)位置的 是( )。 2.用数对表示A 、B 、C 、D 、E 所在的位置。 A ( , ) B ( , ) C ( , ) D ( , ) E ( , ) 四、知识拓展。 3.右图是五子棋,只要有五个旗子连在一起, 就能赢对方,黑棋放在(7,6)或(11,1) 的位置就能赢白棋,白棋如果想赢黑棋应放 在( , )位置或( , ),请你在图中 标出来。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李明 王宇 孙玉 李华 刘星 王晓 李坤 孙悦 杨荣 张青 魏娜 小倩 讲台 小亮 小兰 芳芳 李亮 4 2 12 11 10 9 8 7 6 5 4 3 1 2 1 0 5 3 7 6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1)认识场景图中的竖排和横排。 (2)认识列 ○1从这幅平面图上,如果从左往右数,你能指出第1竖排是哪里吗?第5竖排和第6竖排呢?(学生回答,教师指正) ○2揭示:其实每一竖排在数学里我们都把它叫做列,(板书: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我们一般都是从左往右数的。(板书:从左往右数) ○3想一想,张亮所在的这一列应是第几列?这幅图上一共有几列?(课件依次出示第1列到第6列) (3)认识行 ○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每一竖排叫做列,而每一横排在数学里我们把它叫做行。(板书:从前往后数) ○2想一想第1行在哪里?第3行呢?这幅图上一共有几行?张亮所在的行是第几行?(课件依次出示第1行到第5行) (4)用行与列表示位置 你现在能较准确清楚地描述张亮的位置吗?(学生思考后点名汇报,教师订正)张亮在第2列,第3行。 2、用数对表示位置 (1)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在数学里用数对表示为(2,3)。你知道这个数对的含义吗?数对中的2表示什么意思?3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集体汇报,教师说明: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3)教师指抽象图中的任意一个位置,请学生用数对表示。 (4)完成教材第19页抽象平面图下的填空及回答。(王艳(3,4),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五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五篇 【导语】要想学习好,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一、填空 1、5.74的10倍是();3.25的一半是()。 2、9.9554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3、666.66这个数的位和最低位上的两个“6”表示的数相差()。 4、张伟5分钟加工4个零件,平均每加工一个零件要()分钟,平均每分钟加工()个零件。 5、4小时15分=()小时6千米30米=()千米480厘米=()米 1.05吨=()千克 4.03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3600平方米=()公顷。 6、在循环小数1.10010203中,移动前一个表示循环的圆点,使新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地小,新的循环小数是()。 7、一只盒子可以装a个皮球,b盒子可以装一箱,一辆汽车装上了c箱皮球,那么 (1)ab表示() (2)3b表示() (3)bc表示() (4)abc表示() 二、判断 1、两个三位数的和一定是六位数。………………………………() 2、无限小数比有限小数大。………………………………………() 3、1.3除以0.3的商是4,余数是1。…………………………() 4、在被除数不为0的除法中,除数小于1,除得的商反而大于被除数。()

5、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一样,要把末位数对齐后再加减。() 一、用心读题,认真填写。 1、张军要写500个大字,他每天写X个,500X表示()。 2、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2个b相乘写成(),2个b相加写成()。 4、一个数除以a,商4余b,这个数是()。 5、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6,这三个数中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6、找规律:1,3,4,6,7,12,m,n,13,48,m表示的数是(),n表示的数是()。 7、如果x=y,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 x+()=y+7 xc=y()(c0) 8、当4x=9时,x=();则0.6x=()。 二、仔细辨析,正确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2、一件衣服减价c元后是100元,原价是100-c。() 3、当x=2时,x2=2x。() 4、若a-1.7=b+1.4,则a>b。() 5、mc-nc=(m-n)c。() 6、b个7相加,和是7b。() 一、我会填。 1、x的8倍比2.4的6倍多多少?用式子表示为()。 2、张老师买了5个篮球和5个排球,每个排球x元,每个篮球45元,共付()元。 二、列方程并求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提高练习题 一、填空。(15分) 1、13.5×0.5表示( )。 2、13.5÷0.5表示( )。 3、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 4、计算0.756÷0.18,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将除数转化为整数,变成()÷()再计算。 5、在○里填上>、<或=。 19.7×2.6○19.7 36×0.5○36÷2 35.6○35.6÷0.25 6、1200平方米=()公顷 5.2吨=()吨()千克 1.05米=()厘米 7、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为1.2分米,面积是()。 8、甲、乙两辆客车同时从安阳开往郑州,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经过1.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可以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列出综合算式是(),也可以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 二判断。在正确说法的后边()里打“√”,错误说法后边的()里打“×”。(4分)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2.5×4.4可以这样简单的计算:2.5×4×0.4。() 3、5.32727…….可写作5.327。() 4、两个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添在()里。(3分) 1、3.14×102的正确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①3.41×100×2 ②3.14×100+2 ③3.14×100+3.14×2 2、食堂运来10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正确的列式为:()。 ①10÷(10÷40-5) ②10000÷(10000 ÷40-5)③1000÷(40-5)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5倍,高扩大5倍,面积()。 ①扩大5倍②不变③扩大25倍 四、计算。(48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1.5×4= 0.12×3= 0.49÷0.7= 6.4×0.2+3.6×0.2=42÷0.6= 7 2.8÷0.8= 1.5÷30= 3×0.2×0.5= 2、用简便方法计算。(8分) 99×2.45 5.6÷1.6 1.25×32+215×9.76×0 9.85× 2.3-8.85×2.3 3、求未知数x。(6分)(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 位置知识点及习题

五年级上册第二章位置 知识梳理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3、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基础训练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3、如下图3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西瓜的位置记为(,)。 4、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B点用数对表示为(,),C点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第3题图第4题图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右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 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5,4) D、(3,3) 2、如右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1) C、(7,1) D、(3,3)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 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 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在右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你能发现什么? A(2,1) B(7,1) C(4,4) D(9,4)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练习题及答案 (5)

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练习题 一、单选题(注释) 1、小红面向西南方向时,她的左侧是() A.东南方B.西南方C.西北方 答案、据分析可知:小红面向西南方向时,她的左侧是东南.故选:A. 解析、【解析】略 2、第3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为() A.(3,5)B.(5,3)C.(3,3)D.(5,5) 答案、第3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为(3,5);故选:A. 解析、【解析】略 3、小兰面南而立,两手侧平举,向前走10米后,向后转,再继续向前走20米,这时,小兰左手指向()方.她现在所在的位置距离出发点()米. A.东B.西C.南D.北E.10F.20G.30 答案、先看方向:原来面向南,左手指向东,右手指向西:向后转之后:面向北,左手指向西方;距离:先向南走10米,再向北走10米回到原点,再向北走10米,此时在原点的北方10米处.故选:B,E. 解析、【解析】略 4、数对(4,6)和(6,6)表示的位置是() A.同一列B.同一行C.无法确定 答案、数对(4,6)和(6,6)表示的位置是同一行.故选B. 解析、【解析】略 5、下面关于位置的描述不对的是() A.在一条直线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就可以了

B.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用两个数来表示 C.在地图上确定某一个地方的位置只需要用经度表示即可 答案、在地图上确定某一个地方的位置只需要用经纬度两个数来表示,只用一个经度是不可以的;故选:C. 解析、【解析】略 6、李冬坐在教室的第二列第四行,用数对(2,4)来表示,王华坐在第六列第一行,可以用()来表示. A.(1,6B.(6,1)C.(0,6) 答案、王华坐在第六列第一行,用数对记作(6,1),故答案应选:B. 解析、【解析】略 7、一架朝东北方向飞行的飞机,接到指令后,朝相反方向飞行,这架飞机转向后,朝()方向飞行. A.西南B.东南C.西北 答案、西南和东北相对,所以一架朝东北方向飞行的飞机,接到指令后,朝相反的方向飞行.这架飞机转向后,应朝西南方向飞行;故选:A. 解析、【解析】略 8、图书馆在剧院的东偏南30°方向500米处,那么剧院在图书馆的() A.东偏南30°方向500米处 B.南偏东60°方向500米处 C.北偏西30°方向50O米处D.西偏北30°方向500米处 答案、图书馆在剧院的东偏南30°方向500米处,那么剧院在图书馆的西偏北30°方向500米处;故选:D. 解析、【解析】略 8、笑笑的座位是(2,3),淘气的位置是(2,5),笑笑、淘气、贝贝三人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贝贝的位置是[ ]

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小数乘小数 一、请给下面的竖式加上小数点。 3 . 6 5 2 . 3 6 0 . 0 2 9 × 0 . 4 6 × 4 . 7 × 0 . 8 4 2 1 9 0 1 6 5 2 1 1 6 1 4 6 0 9 4 4 2 3 2 1 6 7 9 0 1 1 0 9 2 2 4 3 6 二、根据28×65=18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0.28×65= 28×6.5= 28×0.65= 2.8×6.5= 0.28×0.65= 2.8×0.65= 三、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部分是几位小数。 ① 425×0.03()② 4.25×0.005()③ 3.458×0.29()④ 0.048×0.213()⑤ 4.48×3.4()② 0.349×4.4() 四、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0.48×1.7= 3.25×3.6= 1.05×0.08=

五、解决问题。 1、1千克小麦可磨面粉0.85千克,53.5千克小麦可磨面粉多少千克? 2、小明每秒走0.9米,从学校到家共走了3分钟,学校到家有多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个数除以小数 一、口算 8÷0.5= 0.92÷4= 0.32÷16= 6÷1.2= 6.8÷1.7= 0.4÷8= 0.48÷0.03= 0.56÷14= 0.48÷0.6= 6.3÷2.1= 0.32÷0.04= 0.64÷1.6= 二、填空。 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各数的()对齐,再按()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乘法的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 3、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移动除数的(),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 ()(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再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4、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36÷12=()÷12=() 87÷0.03=()÷3=() 375÷0.25=()÷25=() 2.4÷0.06=240÷()=() 三、计算 1.8÷0.24= 13.5÷0.03= 3.24÷1.8= 0.054÷3.6= 741÷0.13= 6.72÷6.4= (用乘法 验算)

【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分类专项练习题.doc

1、一个数的 5 倍加上 3.2 ,和是38.2 ,求这个数。 2、 3.4 比 x 的 3 倍少 5.6; 求 x 。 3、一个数的 3.7 倍加上这个数的 1.3 倍 , 和是 120, 求这个数 ? 4、一个数的8 倍比它的 5 倍多24, 求这个数 ? 5、 x 的 6 倍加上 2.5 与 4 的积 , 和是 25, 求 x? 6、某数的 5 倍加上 3 等于它的8 倍减去 9, 求这个数 ? 7、一个数的 6 倍减去 15, 正好等于这个数的 4 倍加 5, 这个数是多少 ? 8、一个数的 5 倍加上这个数的8 倍等于 169, 求这个数 ? 9、 9 个 0.6 比 x 的 2 倍多 2.7, 求 x? 10、 15 个 8 比一个数的 4 倍多 10, 求这个数 .( 列方程解答 ) 11、 12.5 减去一个数的 2.5 倍 , 等于这个数的 3.5 倍 , 求这个数 ? 12、 3.5 除 17.5 的商比一个数的 4 倍多 0.2, 求这个数 ? 13、 0.9 除 4.68 的商 , 乘 25 与 6.6 的差 , 积是多少 ? 14、一个数的 3 倍比 20 与 0.5 的和多 46.25, 这个数是多少 ?( 用方程 ) 15、一个数的 4 倍加上 4.5 的和在除以 0.3 得 111; 求这个数。 16、 4.5 加上 0.75 与 15 的积 ; 和是多少? 17、一个数的17 倍是 53.38; 这个数是多少? 18、 8.9 加上 4.8 除以 24 的商 ; 和是多少? 19、乙数是甲数的8 倍 ; 乙数是 1004.8; 甲数是多少? 20、一个数的 1.5 倍是 4.1 与 3.4 的和 ; 这个数是多少? 21、 3.6 减去 0.8 的差乘 1.8 与 2.05 的和 ; 积是多少? 22、一个数的7 倍减去这个数自己; 差是 42.6; 求这个数。 23、 20 减去 0.8 的差除以 4 个 0.3 的和 ; 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计算) 24、一个数的7 倍减去 2.6 与 4 的积 ; 差是 7.1; 求这个数。 25、一个数的 3 倍加上这个数的一半的商 ; 差是多少 ? 26、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 上学期级数学平均成绩是85 分。已知六(1)班 40 人 ; 平均成绩为87.1 分 ; 六( 2)班有 42 人 ; 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27、一条公路长 360m;甲乙两支施工队同时从公路两端向中间铺柏油。甲队的施工数度是乙队的 1.25 倍 ;4 天后纸条公路全部铺完。甲乙两队分别铺白有多少米? 28、甲乙两车从相距 272 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 小时后两车还相隔 17 千米。甲每小时行45 千米 ; 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9、李师傅买来72 米布 ; 正好做 20 件大人衣服和16 件儿童衣服。每件大人衣服用 2.4 米 ; 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30、某班 46 名同学去划船 ; 一共乘坐 10 只船 ; 大船坐 6 人 ; 小船坐 4 人 ; 全部坐满。问大船和小船各几只? 31、两城相距480 千米 ;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 3小时后两车相遇 ; 已知甲车每小时行85 千米 ; 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2、新岭要修一条长 3300 米的公路 ; 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施工 ;15 天完成 ; 甲队每天修 125 米 ; 乙队每天修多少米? 33、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28 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6小时相遇 ; 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6千米; 求甲乙每小 时各行多少千米? 34、甲乙两地相距350 千米 ; 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经过 3.5 小时后两车相遇 ; 甲车每小时行49 千米 ; 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35、两个施工队开凿一条隧道; 甲施工队每天开凿15 米 ; 乙施工队平均每天开凿12 米; 这条长 270 米的隧道需要多少天开凿?(用两种方法解答) 36、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相距800 千米的两城相向开出,8 小时相遇 , 已知甲车每小时行驶 45 千米 , 乙车每小时会驶多少千米 ? 37、 A、 B两城相距 150 千米 , 甲乙两人同时骑自行车从两地相对出发, 甲每小时行16 千米 ,4 小时后 , 两人还相距 30 千米 , 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38、两辆汽车从相距 400 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3 小时后还相距10 千米 , 已知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55 千米 , 求另一辆汽车速度 ?( 39、AB两城相距720 千米 , 一列客车从 A 城开往 B 城, 行 2 小时后 , 另一辆货车从 B 城开往 A 城 ,4 小时后与客车相遇 ,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80 千米 , 货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