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文学史笔记

当代文学史笔记

当代文学史笔记
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所用主教材是陈思和、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辅助教材是学林出版社出版的,陈思和、李平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开设时间为一学期。

本教材以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分篇布章,首先介绍某一阶段文学概况,然后介绍这一阶段文学的总体特征,代表性作家、作品,对重要作家、作品有全面的分析。在辅助教材中又选了原创作品,作品后有阅读提示。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当代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的能力,让他们系统地了解建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应考者的文学修养。同时,使应考者初步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特征、成就,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概貌。

当代文学的考核本着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考核的目标有两大方向:一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二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核的内容有两大方面:一是文学发展历史、文学现象的知识,二是作品阅读、分析、评价、鉴赏的能力。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目标是识记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所属文学流派。识记每篇课文所属的文体类别,识记课文中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发表时期,识记课文叙事作品的主要人物。理解并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小说、戏剧作品的题材、情节、主题思想,论说文中的中心论点,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歌和抒情散文的基本思想感情等)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并分析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绪论

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对当代文学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了解当代文学的两个主要传统以及对当代文学的发展的影响;当代文学史的阶段划分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1、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开放性和整体性。

2、掌握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

中国当代文学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65年

第二阶段:1966-1976年

第三阶段:1977-1985年

第四阶段:1986年以后

第一编 1949--1965年的中国文学

第1章 1949--1965年文学运动概述

1、了解"第一次文代会"简况。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这次大会被称为"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到会讲话,郭沫若作工作报告,周扬和茅盾分别作了总结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大会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中国文艺运动的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第一次文代会是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会议。第一次文代会对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了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界的主要成果。

1956年5月2日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就文艺界来说,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它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老作家。

(2)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

恢复人道主义传统等主张。

(3)出现了一批主要由年轻作家创作的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作品,这标志着社会

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第2章土地之歌

1、了解当代农村题材小说的一般特点。

2、了解《创业史》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1)《创业史》是柳青表现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2)识记《创业史》的主题意蕴。

(3)《创业史》中对梁三老汉、梁生宝形象的塑造。

(4)《创业史》的成就与局限。

3、掌握《锻炼锻炼》的情节冲突、人物形象。

(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本篇的双重主题。

(2)简析"小腿疼"和"吃不饱"的性格形象,并说明作者对她们的态度。

(3)分析本篇在情节结构、人物刻画和语言等方面的艺术特点。

(4)识记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

《锻炼锻炼》是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小说体现了"细节的现实主义"的特点,塑造了"小腿疼"、"吃不饱"以及杨小四等人物形象。《锻炼锻炼》也出现了作家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的错位。

1、掌握"山药蛋派"的主要作家和作品及艺术特征。

在赵树理创作的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作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相近的创作风格,逐步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文学史上称为"山药蛋派"或"山西派"。他们的作品都具有"问题小说"的特点,都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品都具有大众化、民间化的特点,在作品中体现出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民族风格。

2、掌握李准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

《李双双小传》历来被看作李准小说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在大办公共食堂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反映农村妇女新的精神面貌,表现农村家庭关系的变化,歌颂当时的农村政策和集体化劳动。小说在思想内容上也存在着时代的局限。

第3章战火中的诗情

1、掌握以杜鹏程、吴强、曲波为代表的现代战争题材小说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战争题材小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在创作意图上,以怀念战友、展示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等为作家们创作的重要起因和主要目的。

(2)在人物塑造上,努力歌颂在革命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战斗英雄。

(3)在创作题材上,选择了与中国革命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题材、重大战役。

(4)在创作基调上,确立了英雄主义基调,使作品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并由此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倾向和总体风格特征。

2、了解杜鹏程《保卫延安》的开创意义。

《保卫延安》在重大题材的处理和现代战争场面的描写,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1)它第一次在较大规模上正面地全景式地表现了整个战争进程。

(2)作家从英雄主义的审美原则出发,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等性格各异的英雄形象。

3、掌握《红日》的艺术成就。

(1) 《红日》中表现出的战争观念和创作思想。

(2)《红日》中对战争的描写。

(3)《红日》中对梁波、沈振新等形象的塑造。

作家在创作中,能够以职业军人的眼光,而不是职业文人的眼光来看待战争,敢于描写一支曾五战五捷的"长胜军"的失败,在当代战争小说中表现出一种崭新的战争观念和创作思想。

4、掌握《林海雪原》的浪漫传奇色彩。

(1)识记《林海雪原》是曲波战争小说的代表作。

(2)《林海雪原》在取材上的特点。

(3)《林海雪原》在取材上,在结构布局上,在人物塑造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4)《林海雪原》体现出的浓郁的浪漫传奇色彩。

5、掌握《百合花》的独特风格。

(1)分析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形象及作品的主题。

(2)简析本篇在选材的角度和刻画侧重上的特色及其作用。

(3)分析本篇运用对比、衬托及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

(4)简析百合花被子在表现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上的作用。

(5)识记茹志鹃的短篇小说集《百合花》。

第4章英雄的道路

1、了解现代历史小说的创作特点。

现代历史小说有三大特点:

(1)胜利者的主体定位以及英雄主义的乐观基调。

(2)将文学创作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

(3)努力追求一种史诗的风格。

2、掌握《红岩》对地下斗争的反映。

(1)《红岩》对英雄群像的描写。

(2)《红岩》是怎样表现狱中斗争的。

(3)《红岩》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3、掌握《红旗谱》的民族风格和英雄形象

(1)分析作品中对三代农民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描写。

(2)分析朱老忠形象及其意义。

(3)分析作品的民族化风格。

《红旗谱》被誉为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性"作品。在小说形式民族化、大众化方面的成就,一直被人们所称道。

4、掌握《青春之歌》对现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

(1)简析《青春之歌》的主题意蕴。

(2)分析林道静的性格变化,这一人物形象对揭示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意义。

(3)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反映林道静的性格变化的。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的优秀作品。小说中塑造了林道静的形象。

第5章早春的气息

1、了解50年代初"写真实"和"干预生活"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2、了解《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主要特点

(1)简析本篇的主题思想。

(2)分析刘世吾形象及其意义。

(3)分析本篇人物性格的对比关系。

(4)理解本篇的叙述结构特征。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以大胆揭露官僚主义现象、积极干预生活而著称,但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表现了新中国第一代青年人充满青春活力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和他们的个人理想与现实环境的冲突。

3、掌握《草木篇》的艺术个性

(1)识记本篇是一组咏物言志的散文诗。

(2)简析本篇的主题意蕴。

(3)分析组诗所采用的拟人化手法,以及白杨、藤、仙人掌、梅和毒菌等物象的象征寓意。

《草木篇》是一组充满哲理意味的散文诗,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4、掌握《红豆》对知识分子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的表现。

(1)《红豆》是怎样塑造江玫形象的。

(2)《红豆》中江玫与齐虹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3)《红豆》通过一个爱情悲剧,表达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如何选择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题。

第6章诗人的心声

1、了解五、六十年代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

2、了解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1)贺敬之诗歌的代表作。

(2)贺敬之诗歌创作类型与特点。

按内容和形式可将贺敬之的诗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歌体短诗",一类是"政治抒情长诗"。

"民歌体短诗"以《回延安》为代表。"政治抒情长诗"以《雷锋之歌》为代表。还有《放声歌唱》、《东风万里》、《中国的十月》等。这类作品感情奔放激越,构思宏大,视野开阔,富于节奏感和哲理性,可以明显看出受苏联诗人马雅克夫斯基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时代特色。

1、掌握郭小川的诗歌。

(1)郭小川诗歌创作的分期及其代表作。

(2)郭小川的《甘蔗林-- 青纱帐》、《望星空》等。

(3)郭小川对当代诗歌形式的探索。

郭小川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十分重视诗歌形式的学习和运用,总是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寻找适合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民歌体、新格律体、自由体、半自由体、楼梯式都有成功之作。最能代表郭小川诗歌特点和艺术成就的是以《甘蔗林-- 青纱帐》为代表的半自由体。

2、了解《阿诗玛》的艺术特点

3、掌握《天山牧歌》的特色

(1)《天山牧歌》怎样以牧歌的形式来表现颂歌。

(2)《天山牧歌》的地方色彩。

(3)识记闻捷的诗集《天山牧歌》。

《天山牧歌》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充满了强烈的时代特征,以"牧歌"的形式来表现"颂歌"的主题,这种异族风情与政治观念的融合,最集中地体现在作品的爱情诗中。与其说《天山牧歌》在颂扬爱情,不如说在颂扬劳动。

6、闻捷的《苹果树下》

(1)理解本篇的主题意蕴。

(2)简析作者善于通过摄取欢快的劳动生活场景,以象征及生动的心理描绘来表现诗意的艺术特征。

(3)识记闻捷的诗集《天山牧歌》。

第7章古今一台戏

1、了解五、六十年代历史剧繁荣的原因。

2、了解五、六十年代历史剧主要作家作品。

3、《关汉卿》的结构特色

(1)分析《关汉卿》一剧的主题思想。

(2)以本剧为例,简析作者在历史剧创作中如何辩证处理史料与艺术想象间的关系。

(3)分析关汉卿的形象,并体会在这一人物身上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析作者如何以《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为中心线索营造扣人心弦的戏剧效果的。(5)《关汉卿》中关汉卿形象的特点

4、老舍《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1)分析《茶馆》的主题思想。

(2)简析《茶馆》独特的结构形式。

(3)分析王利发的形象及其对表现全剧主题的意义。

(4)举例分析本篇的语言风格,并说明人物对话的个性化特征。

(5)识记老舍的多幕剧《龙须沟》和长篇小说《正红旗下》。

第8章纷繁的世界

1、掌握杨朔的散文创作。

(1)识记杨朔的散文名篇。

(2)杨朔散文的特色。

(3)结合《荔枝蜜》等作品分析杨朔的散文对诗意的追求。

2、掌握秦牧的散文创作。

(1)识记秦牧的散文名篇。

(2)秦牧散文的特色。

(3)结合《土地》等作品分析秦牧的散文对传统小品优点的继承。

3、掌握刘白羽的散文创作。

(1)识记刘白羽的散文名篇。

(2)刘白羽散文的特色。

(3)结合《长江三日》等作品分析刘白羽的散文对"哲理式"的"战歌散文"的特色。

4、了解巴金的散文创作。

(1)识记本文为一篇悼亡散文。

(2)简析本篇情感真挚、表达自然而不事雕琢的艺术特征。

(3)分析本篇的主题思想。

(4)识记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

第二编 1966~1976年的中国文学

第9章 1966~1976年文学运动概述

第10章墓地上的鲜花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学创作及作家的影响。

2、"文革"时期的公开创作。

3、样板戏的严沿革、主要作品。

"革命样板戏"的正式命名,是发表于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的一篇题为《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的文章,它首次将几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八个"革命艺术样板"、"革命现代样板作品"。之后,又出现了第二批"样板戏"。"革命样板戏"是"文革"时期最为显赫的文艺作品集合,是当时极左政治努力开创"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集中表现。

4、"三突出"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文革"期间,在极左政治路线的影响下,提出了所谓"三突出"的创作原则,也就是进行文学创作时,在所有人物着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是一种违背文学创作规律的文艺思想。在当时极左思潮和"三突出"创作原则的狂热鼓噪下,使得有些创作走上歧路,带有浓重的极左思潮的味道。

5、"文革"时期潜在写作的概况。

6、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

丰之恺的《缘缘堂续笔》是作家在1971至1973年间利用凌晨时分偷偷写成的。在一个举国狂乱的大浩劫年代,这些散文疏离于时代共名之处而保持了作家平和的风格,在对旧人旧事与生活琐事的满怀兴致的记忆与书写之中,它们体现了作家的生存智慧,并由此流露出在喧嚣与混乱之中人性的生趣与光辉。在丰子恺的笔下,浸透了一种对人生平和而亲切的真性情,这种真情表面看是一点也不伟大的,可是它却没有丝毫伪饰,在一个充满了虚假与夸张的革命激情的年代,这种平和的声音代表了人性的声音。

7、穆旦的《神的变形》的主要特点。

(1)识记《神的变形》是穆旦的代表作。

(2)《神的变形》的创作特色。

《神的变形》是一出小小的诗剧,可是其内涵却包蕴了历史上的各种权力运作的机密,而作品的直接针对性,更让人联想?quot;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达到社会现实。诗剧中有四个人物:神、魔、权力、人。通过这四个人物戏剧性的冲突与联系,它展示了一个人类历史悲喜剧的寓言,同时也是一个酸楚的预言。富于理性的思考、以思想入诗是穆旦诗歌一贯的特色,这首诗也不例外

8、食指的诗歌。

9、"白洋淀诗派"的创作。

(1)"白洋淀诗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2)"白洋淀诗派"的主要作家。

(3)"白洋淀诗派"的风格特色。

10、知青小说。

第三编 1977~1985年的中国文学

第11章 1977~1985年文学思潮概述

1、了解"伤痕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最先出现的创作潮流。"文革"结束之后,首先面对的是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人民和国家的沉重伤痛,这是"伤痕文学"产生的直接的社会原因。"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四人帮"罪行的揭露和提出令人警醒的社会问题的作品,如《班主任》(刘心武)、《伤痕》(卢新华)等;有对美好情操的赞颂和对人民遭遇的深切同情的作品,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灵与肉》(张贤亮)等;有歌颂面对恶势力进行吓屈不挠的斗争的,如《将军吟》(莫应丰)、叫、镇上的将军》(陈世旭)等。

2、了解"反思文学" 代表作家作品。

"反思文学"的出现略晚于"伤痕文学”;,但很快就取代了伤痕文学,在新时期的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社会内容上比之"伤痕文学"扩展和深化了,它把反映的社会内容向前推移至50年代以来,对我国三十余年所经历的历史过程进行反顾思考,这些作品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代表作有《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蝴蝶》(王蒙)、《人到中年》(谌容)、《李顺大造屋》(高晓声)、《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芙容镇》(古华)、《绿化树》(张贤亮)等等。

3、了解"改革文学" 代表作家作品。

"改革文学"即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这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粉碎"四人帮"不久,这股文学潮流就已兴起,它是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同时出现的,这是因为长期存在的社会弊端和不能忍受的落后状况,已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革。最先出现的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蒋子龙的系列改革题材小说如《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燕赵悲歌》等,都切进政治经济问题,反映出改

革的迫切性。《沉重的翅膀》(张洁)、《花园街五号》(李国文)、《新星》(柯云路)等作品

的涌现,是这一潮流的代表性成果。

第12章心灵的伤痕

1、了解卢新华的《伤痕》。

(1)识记《伤痕》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

(2)《伤痕》对传统文学模式的冲击。

(3)《伤痕》反历史理性主义的悲剧审美特点。

2、掌握北岛的诗歌。

(1)识记北岛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

(2)北岛诗歌创作简况。

(3)北岛诗歌创作的总体特色。

构成北岛80年代初以前作品的主要内容的,是一种批判性的激情。他很少象顾城那样,去编造、构筑梦幻的"天国",也很少流露舒婷那样美丽的忧伤。他的诗的色泽、质地,不是透明、晶亮、轻盈,相反,给人的感觉是黝黑、沉重、坚实。

第13章归来的歌

1、掌握巴金的《随想录》。

(1)《随想录》的创作出发点。

(2)《随想录》在创作上的独特之处。

(3)《怀念萧珊》

1)识记本文为一篇悼亡散文。

2)简析本篇情感真挚、表达自然而不事雕琢的艺术特征。

3)分析本篇的主题思想。

4)识记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

《随想录》在创作出发点上是对"文革"的清算与反省,它通过知识分子的忏悔,重新倡导了对"五四"精神的回归。

3、掌握牛汉《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

4、掌握艾青的诗歌。

(1)艾青的诗歌创作简况。

(2)以《光的赞歌》为例,说明艾青的抒情长诗的特点。

(3)以《鱼化石》为例,分析艾青哲理小诗的特点。

(4)艾青的诗歌无论是抒情长诗还是哲理小诗都体现了一种哲理的思索。

第14章历史的沉思

1、了解"反思文学"的基本特征。

(1)"反思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反思文学"特征。

(3)"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2、了解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1)简析本篇的主题。

(2)简析邢老汉的性格和他的命运。

(3)从取材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分析本篇是如何通过对邢老汉悲剧命运的叙述,采体现主题的。

(4)识记张贤亮的小说集《灵与肉》。

3、掌握古华的《芙蓉镇》。

(1)《芙蓉镇》的主题思想。

(2)《芙蓉镇》的艺术特色。

(3)试分析《芙蓉镇》中胡玉音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胡玉音是《芙蓉镇》中最重要的人物。她是一位淳朴、善良、勤劳、温和而富于同情心的山区小镇妇女。胡玉音的人生遭遇正是极左政治残害人民的真实写照。

《芙蓉镇》是一部采用"寓政治风云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的艺术构思,对中国当代的社会、政治进行历史反思的作品。

4、掌握王蒙的《杂色》。

(1)《杂色》对理性主义反思。

(2)《杂色》中曹千里形象的塑造。

《杂色》对革命里程的理性主义反思。《杂色》等作品保持了《布礼》等作品以个人人生道路和革命历程为历史反思的精神内核,以人物的心理感觉、情绪变化等为结构细节的特点,重在揭示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在个人命运的审视中,反映国家民族的历史命运。

5、《哎,大森林》

(1)理解本诗的主题意蕴。

(2)简析大森林的象征寓意。

(3)简析本诗所采用的象征、叠句式等手法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4)识记公刘的诗集《仙人掌》。

第15章人的觉醒

1、了解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

(1)简析本篇的主题意蕴。

(2)《爱,是不能忘记的》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3)《爱,是不能忘记的》的理想主义色彩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爱,是不能忘记的》发表于1979表第11期的《北京文艺》上。这篇作品是张洁的代表作之一,发丧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其焦点是伦理道德问题,兼及美学等范畴。

2、掌握铁凝《哦,香雪》。

(1)简析本篇的主题意蕴。

(2) 简析本篇善于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创造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的风格特色。

(3)分析香雪的性格心理。

(4)分析本文的精巧构思。

铁凝的成名作《哦,香雪》通过对现代文明的追求、向往与憧憬,展示出山村少女纯真质朴的美好心灵,表现出作家特有的女性的敏感和细腻,也代表着这一时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抒情化倾向。

5、了解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第16章沉重的翅膀

1、了解"改革文学"的基本特征。

(1)"改革文学"产生的原因。

(2)"改革文学"反映的主要内容。

(3)"改革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2、了解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3、掌握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

(1)分析陈奂生形象及其意义。

(2)分析本篇的心理刻画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简析本篇寓庄于谐、寓绚丽于朴素的风格特色。

小说成功地塑造出了陈奂生的形象,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社会历史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

9、掌握谌容的《人到中年》。

(1)简析《人到中年》的主题意蕴。

(2)分析陆文婷形象及其意义。

《人到中年》注重从正面揭示中年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塑造了陆文婷、秦波等形象。(3)《人到中年》的艺术特色。

10、掌握路遥的《人生》。

(1)分析高加林形象及其意义。

(2)为什么说《人生》体现了路遥的苦难意识与悲剧意识?

这部作品的深刻之处,在于作家不仅真实而可信地描写出高加林的人生奋斗过程和人生悲剧,而且深刻地剖析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根源。悲剧是《人生》的一种基本格调。作家在《人生》中真实而大胆地描写了社会的悲剧、人生的悲剧、文化与精神的悲剧。

《人生》在一个爱情故事框架的叙事里,蕴藏了复杂而深厚的社会人生内涵。《人生》充分体现了路遥的苦难意识和悲剧意识。

第17章喧嚣与骚动

1、了解高行健的《绝对信号》。

(1)分析本剧的主题意蕴和整体象征手法。

(2)简析黑子形象的性格意义。

(3)简析本剧以人物心理串联时空场景的结构特点。

2、了解沙叶新的《陈毅市长》。

(1)理解《陈毅市长》的主题。

(2)简析本剧的结构方式的独到之处。

(3)以第三场为例,分析陈毅市长的性格特点。

(4)识记:沙叶新的多幕话剧《假如我是真的》、《寻找男子汉》。

3、了解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4、掌握舒婷的诗歌。

(1)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呵,母亲》、《双桅船》

(2)识记《双桅船》为"朦胧诗"派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3)识记《双桅船》中"船"和"岸"的多重象征含义,以及全诗的主题意蕴。

(4)舒婷诗歌的风格特点。柔美而坚韧,爱人而自爱,形成了舒婷诗歌风格的重要特征。

5、顾城的诗歌。

(1)识记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

(2)顾城的《一代人》、《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梦痕》等。

(3)顾城诗歌的风格特点。纯净是顾城诗歌的重要特征。

第18章市井与乡土

1、冯骥才的《神鞭》。

(1)《神鞭》为冯骥才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2)以《神鞭》为例,分析冯骥才对民间文化的态度。

2、了解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的乡土气息。

(1)识记《蒲柳人家》是刘绍棠"乡土小说"的重要代表作。

(2)《蒲柳人家》的乡土气息。

3、掌握汪曾祺的《受戒》。

(1)理解这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

(2)简析本篇的主题意蕴和风格特色。

(3)简析本篇是怎样以平淡含蓄的方式来表现主题的。

(4)识记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大淖记事》。

《受戒》对"世俗理想"的表现。

4、掌握陆文夫的《井》。

(1) 识记陆文夫的《井》是一篇市井小说代表作。

(2) 以《井》为例,分析陆文夫"小巷文学"的"小巷风格"。

(3) 陆文夫"小巷文学"的特点。

第19章文化寻根

1、了解阿城的《棋王》、《孩子王》。

(1)简析小说通达的叙述态度和语言文字的生动传神对表达主题、刻画人物性格的意义。

(2)简析本篇的主题思想。

(3)分析王一生的形象及其意义。

2、了解韩少功的《爸爸爸》。

(1)识记韩少功的《爸爸爸》是一篇寻根小说代表作。

(2)结合韩少功的《爸爸爸》对丙崽形象和鸡头寨的描写,说明作家的文化批判意识。

《爸爸爸》是韩少?quot;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是他主张文学创作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辨,希望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之迷的具体实践。

3、掌握张承志的《黑骏马》与《残月》。

(1)识记《黑骏马》与《残月》是张承志小说代表作。

(2) 识记《黑骏马》的主题意蕴。

(3)《黑骏马》中的人物形象。

(4)《黑骏马》的诗化色彩。

(5)《黑骏马》的诗化倾向与《残月》的宗教情感。

第四编 1986~1996年的中国文学

第20章 1986~1996年文学现象概述

第21章军人的视野

1、掌握徐怀中的《西线轶事》。

(1)徐怀中的《西线轶事》是军旅文学的代表作。

(2)识记《西线轶事》掀开了军旅文学新的一页。

(3)《西线轶事》中刘毛妹的形象。

(4)试析《西线轶事》对过去战争文学模式的突破。

《西线轶事》掀开了军旅文学新的一页。它抛开旧套,另辟溪径,在战场与社会、现实与历史的交织中,融入了作家对社会、对军队和民族的深沉思索。作家摒弃了过去战争文学的模式,拓展了军事题材创作的艺术空间,给军事文学注入了新的美学观念,突破了以往军事题材作品表现战争和军队生活比较狭窄的格局,没有正面描写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以战争进程为纽带,在广阔的背景下,写出了战场内外、军队与社会、现实与历史的联系,这正是80年代军事文学社会化趋向的开始。

2、了解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

(1)识记《高山下的花环》是李存葆军旅文学的代表作。

(2)《高山下的花环》对英雄主义传统的丰富和深化。

(3)《高山下的花环》对当代军旅文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了解朱苏进的。

(1)识记《绝望中诞生》是朱苏进的军旅文学的代表作。

(2)《绝望中诞生》孟中天的独特形象。

(3)《绝望中诞生》在当代军旅文学中的有哪些独特之处?

第22章今日先锋

1、了解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2、了解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

(1)识记《冈底斯的诱惑》是马原的代表作。

(2)简析《冈底斯的诱惑》对于"元叙事"手法的运用。

3、了解余华《现实一种》。

(1)识记《现实一种》是余华代表作。

(2)余华《现实一种》在表现人的生存状况方面有哪些的主要特点?

4、80年代荒诞小说的特点。

第23章人生写实

1、了解"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1)在"写实"观念上:新写实小说更新了"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写实小说最基本的创作特征是还原生活本相,或者说是在作品中表现出生活?quot;纯态事实"。使生活现象本身成为写作的对象,作品不再去刻意追问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而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以及在生理层次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强烈体现出一种中国文学过去少有的生存意识。

(2)在创作方式上:这些作品在叙述方式上也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构成与人物塑造,以往小说必不可少的戏剧性情节转换为琐碎的"生活流"过程,使小说中的事件以看似未经加工的偶然无序的状态呈现出来,人物的思想行为也随生活状态的不同而随机变化,既然取消了典型性格,自然也就削弱了存在于人物背后的意识形态内容。这种叙述方式主要表现为叙述者的功能弱化倾向,即新写实小说的叙述者往往是比较单纯的旁观者,其中也存在着某种消极影响。

2、了解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3、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是怎样表现小林自我意识的丧失过程的?

4、掌握刘恒《够日的粮食》。

(1)识记《够日的粮食》是刘恒的代表作。

(2)《够日的粮食》与刘恒小说沉重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艺术。

刘恒在创作中总是侧重于把人物作为类的存在进行考察,进而对人的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以及人的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障碍进行深入的探究。他的作品显示了新写实主义小说共有的特色。

4、掌握方方的《风景》。

(1)识记《风景》是方方的代表作。

(2)在《风景》中,作家为什么要选择一位"死者"来担当叙述者?

(3)《风景》对于人的生存意义的探索。

《风景》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更具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这篇小说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小说对每段故事的叙写都集中于对生存景象的刻画,所有人物都为他们的生存境况所紧紧捆绑着,他们生活中任何跌爬滚打和生死忧乐都生成于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欲求与所处境遇之间的磨擦和冲突。

第24章走向世俗

1、了解王朔的《动物凶猛》。

(1)了解王朔的主要作品及其风格特色。

(2)识记《动物凶猛》是王朔的代表作。

(3)《动物凶猛》在王朔创作史上的特殊地位。

(4)《动物凶猛》中米兰等形象。

(5)《动物凶猛》在"叙事上的冒险行为"。

2、掌握苏童的《妻妾成群》。

(1)识记《妻妾成群》是苏童从先锋小说转向"新历史小说"后的代表作品。

(2)《妻妾成群》中的人物形象。

(3)《妻妾成群》虽然显露出商业化倾向,但仍可看出作家一直追求的先锋文学的许多特点。

第25章民间的历史

1、掌握莫言的《红高粱》。

2、掌握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

(1)理解本篇的主题。

(2)简析小说中黑孩形象的意义。

(3)简析本篇的艺术特色:对人物感觉的独特发现和细腻描绘、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4)识记莫言的系列小说《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的民间立场与新的历史叙述语言。

3、了解张炜的《古船》。

(1)识记《古船》当代文学

(2)张炜的《古船》在叙事艺术上有哪些探索?

(3)《古船》中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4、掌握陈忠实的《白鹿原》。

(1)识记《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

(2)《白鹿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态度和人物塑造。

(3)《白鹿原》在叙事结构和视角上有哪些特点?

5、王安忆的《长恨歌》

(1)识记《长恨歌》是王安忆的代表作。

(2)了解王安忆的表现都市生活的主要作品。

(3)《长恨歌》对王琦瑶形象的刻画。

(4)《长恨歌》对上海的文化精神和生活情韵的表现。

附:当代文学重点阅读作品目录

1、赵树理的《锻炼锻炼》

2、李准的《李双双小传》

3、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4、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

5、吴强的《红日》

6、曲波的《林海雪原》

7、茹志鹃的《百合花》

8、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9、梁斌的《红旗谱》

10、欧阳山的《三家巷》

11、杨沫的《青春之歌》

12、流沙河的《草木篇》

13、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14、宗璞的《红豆》

15、郭小川《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

16、贺敬之的《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

17、老舍的《龙须沟》

18、闻捷的《天山牧歌》

19、田汉的《关汉卿》

20、老舍的《茶馆》

21、杨朔的《荔枝蜜》

22、秦牧的《土地》、《社稷坛抒情》

23、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24、巴金的《怀念萧珊》

25、邓拓的《燕山夜话》

26、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27、北岛的《回答》、《履历》

28、巴金的《随想录》

29、牛汉《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

30、艾青的《光的赞歌》、《鱼化石》

31、古华的《芙蓉镇》

32、王蒙的《杂色》

33、张贤亮的《刑老汉和狗的故事》

34、公刘的《哎,大森林》

35、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

36、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37、铁凝《哦,香雪》

38、张洁的《方舟》

39、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

40、谌容的《人到中年》

41、路遥的《人生》

42、舒婷的《致橡树》、《呵,母亲》

43、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44、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45、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

46、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47、高行健的《绝对信号》

48、汪曾祺的《受戒》

49、邓友梅的《烟壶》

50、冯冀才的《神鞭》

51、刘绍棠的《蒲柳人家》

52、陆文夫的《井》

53、阿城的《棋王》、《孩子王》

54、韩少功的《爸爸爸》

55、张承志的《残月》、《黑骏马》

56、徐怀中的《西线轶事》

57、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

58、朱苏进的《绝望中诞生》

59、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

60、余华的《现实一种》

61、刘恒《够日的粮食》

62、方方的《风景》

63、张炜的《古船》

64、苏童的《妻妾成群》

65、莫言的《红高粱》

66、陈忠实的《白鹿原》

67、王安忆的《长恨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复习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预先,一版) 填空题大多为作品(人物、情节等)和作家,一些文学史内容 一、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 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其基调是愤懑不平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在新时期文学中起到了引领潮流、冲破束缚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代表作有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等。 2、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产生后出现的文学现象,超越暴露、控诉的情感式宣泄,引入思 考、理性分析的成分。其具有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揭露社会历史悲剧并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同时以启蒙式话语突出了极左政治与传统封建思想造成人的深刻异化,赞美不屈不挠的人性力量和知识分子的执着信仰。但也削减了伤痕文学的忏悔和绝望,一定程度上回避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性质。代表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开端标志),王蒙《布礼》、《蝴蝶》,古华《芙蓉镇》等。 3、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以追求国家现代化为灾难重建的途径。代表作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路遥《人生》等。 4、“三个崛起”:新时期有关朦胧诗讨论中出现的三篇文章,分别是谢冕《在新的崛起面 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这些文章倡导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为“朦胧诗”提供了理论支持。 5、《芙蓉镇》:古华所作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 书记黎满庚支持下,摆米豆腐摊子致富盖楼。“四清”运动时,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自杀。“文革”期间,胡玉音更饱受屈辱,但得到“右派”秦书田的同情并相爱,两人均收到惩罚。三中全会后,其冤案平反,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表现了1963-1979年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从民间的视角和立场反思中国民主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存在的悖谬和悲剧现象,在反思文学中占有重要作用。 6、《沉重的翅膀》:张洁所作长篇小说,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小说叙述重工业部副部长 郑子云支持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进行改革,却遭部长田守诚反对。田守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暗中也与郑子云展开较量,展现了改革进程和纠葛纷纭的矛盾,表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化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所经历的复杂而艰巨的斗争。该小说对改革的紧迫性与艰巨性以及所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入描绘,对改革大潮之下的种种人情世态有着全方位透视,笔墨饱满,议论精辟,独具风格。7、《古船》:张炜所作长篇小说,叙述了胶东半岛洼狸镇隋、赵、李家族在四十年间社会 历史事变中的浮沉纠葛,展开了作家对当代历史、政治、文化、人性的反思,塑造了赵炳、隋抱朴、隋见素等有深度的人物形象。 8、寻根文学:80年代中期形成的一股创作潮流,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 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小说长期以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观照现实的艺术视角,使追求小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扩大了当代小说艺术表现的空间,对小说艺术革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代表作有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等。 9、先锋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7.2-7.19 一、三次批判文艺运动: 1、1951.3~1951.8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3、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2年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出版; 1954年,李希凡、蓝翎(“两个小人物”)《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对俞平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提出批评。 二、在“双百”方针影响下出现的两股文学思潮: a、干预生活; b、写人性、写爱情 ·《重放的鲜花》(名词解释)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五十年代中期,在双百方针鼓舞下,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创作了“干预生活”的作品。后来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他们受到严厉的批判,作品被打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到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左泥,吴真从这些作品中选取了王蒙、流沙河、刘宾雁、耿简、邓友梅等17位作家的篇章,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 三、文艺政策调整时期的三次会议: 1、新侨会议:1961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周恩来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旨在克服文艺界“左”的倾向,正确认识和解决艺术民主和艺术规律两个重大问题,并制定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即《文艺八条》。 2、广州会议:1962年3月,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是一篇建国以来对知识分子做出全面估计、正确评价的光辉文献。 3、大连会议: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讨论文艺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邵荃麟提出“现实主义深化”和写好“中间人物”的理论思想。 四、“人物状态”——中间人物是指介于先进人物和落后人物中间的人物,即梁三老汉、亭面糊(盛佑亭)、赖大嫂、小腿疼、吃不饱、严志和等艺术形象。反面人物:张灵甫,余永泽。 五、赵树理小说艺术特色(举例论述) 1、人物塑造:(1)给人起外绰号(《锻炼锻炼》:小腿疼、吃不饱;《三里湾》糊涂涂、常有理、能不够),这是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加以形象的概括,画龙点睛。 (2)通过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3)善于通过景物、环境的描写来写人。 (4)利用道具塑造人物。 2、语言特色——群众语言的运用: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通俗化与艺术化的结合,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统一,朴素自然,明朗隽永,富有幽默感。 3、结构——具有民族传统形式的小说结构: (1) 故事完整,头尾齐全。多采用评书小说式的传统手法,讲究情节结构的故事性和连贯性。 ⑵情节上,大故事套小故事。不仅增强作品的波澜和布局上的变化,而且采用大故事套小故

中国文学史笔记(宋元)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西昆体 是宋初试探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派别。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内容大都是点缀升华歌功颂德应酬唱和,多使用七律等近体诗,对仗工整,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西昆体在艺术上也有很严重的缺点,西昆体大多专门效仿李商隐诗艺术外貌而,缺乏真挚的感情和深沉感概,往往徒有其表华丽外表而缺乏内在意蕴。(西昆体衰败的真正原因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且诗歌立于模仿缺乏自主精神但西昆体对后世创作有一定影响) 2江西诗派 是北宋末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人物以黄庭坚,陈师道为核心,及陈与义,吕本中等人,代表作有吕本中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该诗派在诗歌创作的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受到黄诗的影响,主张自成一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多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就因为这样导致脱离了现实。靖康事变使诗派风气发生转变,负面影响较大,但它们仍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辛派词人 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共同点是:1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坚定的爱国主义者2.注重内容表达大胆冲破词的格律和音律限制以文为诗进一步发展了词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3继承了稼轩词的豪放词风。缺点:辛派词人虽极力师承辛弃疾但缺乏战斗经历又无辛弃疾胸怀抱负文学素养,因而学习辛词往往流于表面得其豪放失其沉郁不免有粗疏率直之弊。 4四灵派(永嘉四灵) 南宋中后期出现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四位,因为四人都出自叶适之门四人的字号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称为“四灵”该诗派以贾,姚为宗。反对江西诗派晦涩诗风,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诸多作品内容多为题咏景物,专攻五律,以萧散野逸,平淡简远相雕榜,诗歌表现出清新恬淡,平易。写作手法上多使用精炼语言,白描刻画景物,很少用典。该派诗歌题材的主题多由于寄情山水反映失意文人的隐逸和闲适情趣,故作品多脱离现实,该诗派对此后的江湖诗派的创作产生一定影响。 5话本 说话活动的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后世统之为话本 6南戏 南曲戏文的简称,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南戏是在宋杂剧角色体系完备后,在叙事性说唱文学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它是民间艺人以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一种新兴艺术形式。 7四大传奇 即指元末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是以爱情婚姻和家庭纠葛为题材的戏文,侧重写封建社会妇女对纯真爱情、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她们在封建礼教禁锢和熏陶下形成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性格。四剧的主要人物都是妇女,剧本内容方面的共通之处是:不仅在婚爱纠葛或家庭矛盾的描述中表现了女主人公们对爱情的忠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她们受到的封建礼教的迫害和对其进行的抗争,还在人物的交往或事件的处理中,展示了她们正直善良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美的道德情操。她们大多性格坚毅,处世有主见,无论对个人婚爱的处理或家庭纠纷的解决,都表现得有胆有识,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秋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

秋《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 13秋《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1 一、单选题 1. _____________是“大墙文学”的代表作。 A. 《我应该怎么办》 B. 《大墙下的红玉兰》 C. 《小镇上的将军》 D. 《神圣的使命》 正确答案:B 2. ____在1949年10月《人民文学》创刊号上的发表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A. 何其芳 B. 赵树理 C. 老舍 D. 胡风 正确答案:A

3. _______不啻对于“文革”的控诉状。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喊出人民心声”。 A. 《将军吟》 B. 《伤痕》 C. 《我应该怎么办》 D. 《神圣的使命》 正确答案:B 4. ________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揭露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对于民族灵魂的戕害,对于祖国未来的戕害。 A. 冯骥才 B. 卢新华 C. 刘心武 D. 叶辛 正确答案:C 5. _____的组诗《时间开始了》抒发了诗人作为一个革命者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人类史上伟大的胜利”的欢呼、歌颂。 A. 闻捷 B. 郭小川 C. 艾青 D. 胡风

正确答案:D 6. “中间人物”是“两结合”框架中的现实主义内核。前承老通宝(茅盾《春蚕》),后启______,使中国文学终究没在这里彻底断裂。 A. “糊涂涂” B. “吃不饱” C. “小腿疼” D. 许茂 正确答案:D 7. _________以其对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赞颂,成为“十七年”反映体制思想的“压卷”之作。 A. 《苍生》 B. 《西沙儿女》 C. 《金光大道》 D. 《艳阳天》 正确答案:D 8. 曹禺发表的话剧__________,主题就是反文化侵略。 A. 《北京人》 B. 《明朗的天》 C. 《原野》

《中国文学史》的读书笔记

《中国文学史》的读书笔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郑振铎的这套书写于1930年代,所以整体上,有着明显的时代感,措辞、情绪,生发着“五四”后的感觉,用词新颖又古典,不经意地流露着除旧迎新的热烈,不太同于现代的书写方式。 上卷读完,极能感受到“郑氏风格”的特点,正如作者所说,有的文学史的写作是多人完成的,可能体例纷杂不统一,而一个人完成的作品会明显带有个人风格,体现个人学识态度。是的,透过他这本书,感受很深。 不知别人写文学史是否都会如此布置,但郑振铎的铺陈实在是过于全面摊开了,基本上是按人来一个个陈述,此人生平,代表词句,有名的人多说点,没什么名气的三两句带过,一个一个又一个人地这么平铺直叙着,颇有堆砌之感,看久了,会觉得累,觉得这些人都差不多,各人的代表性词句也都差不多的样子,作者怎么也不嫌累,还是在絮絮地介绍着。 但他并不是无自己喜好的,遇到喜爱的作家和文体风格,一连串的排比倾泻而下,反复比喻,言辞

轻快,喜爱之情满溢而出。他是抒情的、个人化的,能感受到他对陶渊明、杜甫、新乐府、变文等作者和形式的喜爱,比如他单拎出杜甫成一个小章节,详写他的遭际和不同时期的诗,在别的作者是没有这个待遇的,比如他用了快一页的奔腾不息的各种新奇美好比喻来表现新乐府的清新自然,滔滔不绝不加修整的情感铺面而来。这些时候的他是从漫无边际的陈列里蹦跳出来歌唱着的。 对大大小小诗人、词人、文章作者和作品,历来有很多的评论集囊括点评,所以郑振铎几乎是博采古代的评论来评价一个人,左一句诗品右一句诗话,文白夹杂,细碎分裂,而不是全然地出于他自己的感想。可以看得出他很下工夫,搜集了不同朝代的人的评述相互参照,当然,有时他也会对前人的定论持不同意见,直言他自己的见解。 只是,述那么多作者的生平,他的表达方式几乎都是凝结史书记载的“官位变迁”,三两句讲完一个人都做了哪些官,卒于什么官位和地方,什么谥号,有的会摘一点逸事趣闻讲一下。遇到一大串不太有名的作者,每个人都这么讲,连篇累牍的,读过以后,满脑子都是“著作郎、知制诰、吏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左拾遗、编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 理) 第一编小说部分 1,鲁迅:《在酒楼上》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文学史_袁行霈_超全笔记】第三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第三卷)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宋文学基本沿中唐的方向发展: 一.古文运动。道统与文统更紧密结合,形成具很强政治功能又实用宋代古文。 二.诗歌。重反映现实,题材风格倾向通俗化。三.词达到巅峰。 四.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形成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改变了古代文学长于抒情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一.崇文抑武的国策,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二.理学在元明清是官方意识形态。 (一)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 (二)宋士大夫较自觉的卫道意识,积极著书弘己斥人。北宋后期有王安石与司马光、二程等的新、旧学之争,旧学内部有以苏轼为首的蜀学与以二程为首的洛学之争,及朱熹与叶适、陈亮之争。 三.政治上和学术的使命感,重视政治教化功能。 (一)儒家重“文”“道”关系,“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文心?原道》。 (二)韩愈“文以贯道”思想,重视文学社会政治功能。 (三)宋代。 1.宋初柳开、穆修石介等观点矫激偏颇,欧阳修观点平正通达,总体认同“文以贯道”思想; 2.理学家:周敦颐率先提出“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新命题,强调“道”的第一性,“文”仅被视为负载工具;朱熹反对“文以贯道”说,对“文以载道”说作更深入的理论阐述。 3.苏轼蜀学文道观与“文以载道”接近,但其“道”内容较宽泛。 4.“文以载道”说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推向极端即是“作文害道”,从根本上否定文学;但宋作家强调“道”,未放松“文”。 四.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空前发展。 (一)私人藏书丰富;《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宋首次出现。 (二)学校数量和种类增加:除官办学校外,私立学校兴盛。如白鹿洞书院等。 (三)宋士人学术水平高度空前。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是学者型作家,学养提高使作家更善于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也更善于细密周详地议论。 五.宋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社会。 (一)宋文学作品,尤其被视为正统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最重要主题。 (二)继承杜甫、白居易等传统,描写民瘼或抨击时弊成为整个文坛的创作倾向。虽缺少名篇,但普遍程度高。 (三)社会政治功能加强使宋诗文具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负面影响是严肃有馀、灵动不足,有时还因过于注重社会性而削弱个体抒情意味。 六.上述历史背景对宋代文学的另一个影响——诗文中议论成分加强。 (一)奏议文总数多,单篇奏议篇幅扩展。 (二)不宜说理的题材如亭台记类,也多有议论。 (三)影响: 1.大量出现在诗歌中,会削弱诗歌抒情功能,如理学家诗歌往往变成押韵语录; 2.适度议论为诗歌开辟新题材范围和美学境界,如王安石咏史诗和苏轼哲理诗; 3.宋诗所以有重意倾向,议论成分增强是重要因素。 第二节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内忧外患的局面和忧患意识,影响: 一.少歌功颂德,多反映现实;二.表达个人抱负时拘谨收敛。 三.爱国主题的高扬。 第三节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一.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对宋人文化性的格影响: (一)整合传统处世方式,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互相排挤。 (二)采取新型生活态度: 1.传统观念和集体意识强,结盟结党得到普遍认同。 2.认为个人努力和贡献是传统或阶层中一部分,应受到理性和道德制约。 3.个体意识倾向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二.审美情趣转变。 (一)佛教: 1.禅宗是中国化、世俗化的佛教宗派,尤其慧能创南宗禅,经南岳、青原一二传后,更将禅味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 2.以内心顿悟和超越为宗旨,轻视甚至否定行善、诵经等外部功德。 (二)儒学。弘扬韩愈把儒家思想与日用人伦结合的传统,更重视内心道德修养。 (三)认为雅俗之辨应该注重大节而非小节,应体现在内心而非外表。 (四)审美态度世俗化;认为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辨关键在主体是否具高雅的品质和情趣,而不在于审美客体高雅还是凡俗。 三.审美情趣转变促成宋文学转向以俗为雅,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手段,也使诗歌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第四节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一.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二.宋朝财政措施是用物质享受笼络官员,使纵情享乐之风盛行。 三.宋文人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的整合的人生态度:用诗文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用词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诗文述志,词娱情。 四.词是宋代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社会对词作的需求,刺激了词人的创作热情,也促进了词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节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文体的多样化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风格的变化古文的普及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辽金诗文的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史

◆表示老师说的重点 1、当代文学含义: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当代文学一体化逐步形成 2、文革文学(1966~1976)文学一体化达到顶峰 3、新时期文学(1976~)80年代文学 逐步解体,走向开放90年代文学 4、文学思潮 ◆5、中国当代文学史开端: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 (1)三个主要报告:A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B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和雏形来论述的。 C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2)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3)新体制的组织建设:(1)建立了文联、作协等各种社团(2)创办《文艺报》(全国文联)、《人民文学》(作协) (4)文代会的意义:“当代文学”的起点。 6、建国后三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1954-1955)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与胡风集团冤案(1955年开始) ◆7、文艺界短暂春天:百花文学含义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干预生活”的作品,(1)加强了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刘宾雁 《在桥梁的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耿周《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国文《改选》 (2).创作题材突破了不能描写爱情等禁区,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 (3)讽刺和象征的诗歌形式体现了同样的现实战斗精神:流沙河《草木篇》 11、十七年诗歌(主题) 主要特点:(一)颂歌、战歌成为诗歌的主导潮流 (二)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异 主要诗人: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12、郭小川: (1)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组诗) ②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回避战争的直接描写,着力写主人公的心理和内心活动) 13、贺敬之:诗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18、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注意作者和作品,会有选择题)

《中国文学史》考研笔记

《中国文学史》考研笔记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整理) 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本编依据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先后顺序,重点论述介绍了以下内容:上古歌谣的保存、分类及特点;上古神话的保存、分类及艺术特点;《诗经》的名称、编集、内容、艺术特点及影响;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尚书》、《春秋》、《国语》、《战国策》等重要历史散文著作;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的阶段、特征及《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重要的哲理散文;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其《离骚》、《九歌》、《九章》等楚辞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等。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简答论述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

(大二上)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笔记(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几本《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册)朱栋霖丁帆 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黄修己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4、《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明教程》许祖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的建构历史(一) ?1922年,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最后一节,是“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可视为最早的以“史”的角度研究现代文学的尝试。 ?20年代末期始,少数高校以开设了新文学研究的课程和讲座。陈子展、周作人、朱自清、李何林等都讲授过现代文学的课程,并出版过文学史著作,如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之流源》、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来中国文艺思潮论》等。因此,现代文学的早期研究有很强的“当代性”。 ?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是1951年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的出版和他在北京大学所开的课。王瑶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 “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的建构历史(二) ?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这本文学史建构了一种激进的写作框架。在文学运动部分,用革命运动统摄文艺运动和现象;在作家作品部分,简单地使用了阶级划分的方法。 ?同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东北大学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第一卷。作家都被纳入“革命作家”、“进步作家”、“小资产阶级作家”、“右翼作家”等范畴进行评价。 ?1956年,作家出版社又出版了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上下卷,作者阐发了研究现代文学的三大目的:第一,叙述“五四”以来先驱者使用文艺武器与统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实况;第二,把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史实和经验加以正确的叙述和总结;第三,全面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史的“历史建构”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背景下有了“主流”和“非主流”的区别。“非主流”的作家在不断的过滤和批判的过程中被逐渐淘汰。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 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什么是现代文学? 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 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 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 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 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 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 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中国文学史笔记

《中国文学史》绪论 何谓文学 属“文学发生学”或艺术起源论 1、宗教说 2、劳动说:淮南子》“今夫举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3、模仿说 4、游戏冲动说:康德,跟劳动相比,艺术可以说是一种游戏。 席勒,艺术跟游戏同样都是不带实用目的的自由活动,基本上就是一种过剩精力的表现。 5、自我表现说:厨川白村,文学不是苦闷的象征。 6、吸引本能说:欧威尔(《一九八四》、《动物农庄》)在《我为何写作》中夫子自道A、纯粹的自大B、美学的爱好 C、历史的冲动 D、政治的目的 文学作品:是诗歌和一切从强烈情感出发的文字作品,这些作品都必须有相应的艺术形式。广泛地说,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个 形象的反应。 概念核心,要有美的规范|(即艺术形式)的参与。 卡西勒,把艺术的世界定义为纯粹形式的领域,文学的世界是一种形态和构质。它必须有有一套很特殊的组织, 跟它本身的一种内在的机理。它有它的趋势和节奏,有它独特的表现方式。当艺术家选择实在的某一方面来表现的 时候,他这个选择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客观化的过程。(进入透镜)

钱基博,(基于《易经》《说文解字》《周礼》《礼记》《释名》的考证)“文”指天文、地文、人文,有“复杂、组 织和美丽”三种含义。“复杂”即言之有物,“组织”即言之有序,“美丽”是“文”的止境。 如何理解文学 美Wellek和Warren《文学论》,指出有两种切入点 1、外部研究,社会内容,侧重作者本身及社会脉络研究,包括历史时代、创作背景等 以陈寅恪对元稹《莺莺传》中崔莺莺身份的考证为例 2、文学作品本身(“字质”,如“诗眼”),外部研究一定不能作为文本的依据。 什么叫文学史 布朗先生,面对学术问题,我们有两种解决的途径,一种叫共时性,一种叫历时性(贯时性)。“共时性”Synchronic,指同一个时代,同一个时间背景。“历时性”指在一个历史的流程当中有前后关系。 所谓文学史,就是文学历史演变的勾勒,就是指由作品构成的整个体系。文学史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不等于文学批评,后者是分析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 也不等于文学评论,后者是探讨文学的普遍规律。 文学史中的作品体系在一个时间序列里,去描写文学的发展,去阐释各种文学内容、形式、思潮、流派及其产生与进展、演变,去寻求它们前后的继承关系,沿革嬗变的过程及意义。简言之,文学史就是要勾勒出文学发展的历史图示。 文学史背后的史观 追踪猎迹文学史:1904年,第一本中文版,林传甲为京师大学堂的国文课程编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