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2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2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2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2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

论文部分

一、词类

刘丹青《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陆俭明《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马庆株《影响词类划分的因素和汉语词类定义的原则》《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

文炼《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

文炼《与分类有关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3年第3期

邢福义《词类问题的思考》《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

徐枢《兼类和处理兼类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

杨成凯《词类的划分原则和谓词“名物化”》《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

尹斌庸《汉语词类的定量研究》《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

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

张连生《词性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4期

朱林清《论词类的语法功能及词性的确定》《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4期

TOP

二、名词

陈宁萍《现代汉语名词类的扩大——现代汉语动词和名词分界限的考察》《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

廖秋忠《空间方位词和方位参考点》《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

邵敬敏《论名词的动态性及其鉴测方法》《汉语学习》2001年第6期

邢福义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

袁毓林《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

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其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

TOP

三、动词

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

郭锐《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中国语文》1993年第6期

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语法研究和探索》(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范晓《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及其再分类》《中国语言学报》(四)商务印书馆1991年

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

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国语言学报》(三)商务印书馆1988年

马庆株《能愿动词的连用》《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

马希文《与动结式动词有关的某些句式》《中国语文》1987年第6期

马希文《关于动词“了”的弱化形式/lou/》《中国语言学报》(一)商务印书馆1983年

王希杰华玉明《论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性及其语用制约性》《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

吴为章《“成为”类复合动词探讨》《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

吴为章《动词研究述要》《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尹世超《试论粘着动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方言》1979年第2期

朱德熙《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2年第5期

TOP

四、形容词、区别词

崔永华《与褒贬义形容词相关的句法和语义问题》《语言学论丛》(九)商务印书馆1982年

齐沪扬《区别词的语法性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

石毓智《现代汉语的肯定形容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

谭景春《双向和多指形容词及相关的句法关系》《中国语文》1992年第2期

张国宪《现代汉语的动态形容词》《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

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

吕淑湘、饶长溶《试论非谓形容词》《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

TOP

五、副词

白梅丽《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

聂仁发《否定次“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

沈开木《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探索》《中国语文》1984年

TOP

六、数词、量词

方梅《宾语和动量词的词序问题》《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

郭继懋《也谈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汉语学习》1999年第4期

马庆株《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中国语文》1990年第3期

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项选择》《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

宋玉柱《关于数词“—”和量词相结合的重叠问题》《现代汉语语法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张万起《试论现代汉语复合量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4期

TOP

七、虚词

陈刚《试论“着”的用法及其与英语进行式的比较》《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

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2期

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论丛》(六)商务印书馆 1980

黄国营《“的”字的句法、语义功能》《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

陆俭明《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马学良史有为《说“哪儿上的”及其“的”》《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

倪宝元《也谈“的、地、得”的分合》《汉语学习》1983年第6期

沈开木《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中国语文》1983年第1期

石毓智《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中国语文》1995年第1期

张炼强《人称代词的变换》《中国语文》1982年第3期

周刚《连词的范围和分类之再认识》《中国语学》(246号)日本中国语学会 1999年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顾》《现代中国语研究论集》日本中国书店 1999年

朱德熙《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的“的”字》《语法丛稿》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

TOP

八、词语的重叠

卞觉非《AABB重叠式的语义、语法、修辞和语用功能》《语法研究和探索》(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年

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

于江《动词重叠研究概述》《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国外语言学》1997年第2期

TOP

九、短语

范继淹《论介词短语“在+处所”》《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

马庆株《词组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齐沪扬、王爱红《形容词性短语与形容词的功能比较》《汉语学习》2001年第2期

TOP

十、句法成分

陈平《试沦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配位原则》《中国语文》1994年第3期

储泽祥《“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汉语学习》1996年第4期

范继淹《形名组合间“的”字的语法作用》《中国语文》1958年第5期

郭熙《“放到桌子上”“放在桌子上”“放桌子上”》《中国语文》1986年第1期

金立鑫《成分的定位和状语的顺序》《汉语学习》1988年第1期

李英哲《汉语语义单位的排列词序》(陆俭明译)《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3期

廖秋忠《现代汉语并列名词性成分的顺序》《中国语文》1992年第3期

刘月华《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一)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

刘月华《定语的分类和多项定语的顺序》《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

陆丙甫《定语的外延性、内涵性和称谓性及其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

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陆丙甫《汉语定语的分类及其顺序》《华文世界》1989年第4期

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

马庆株《动词后面时量成分与名词的先后词序》《语言学论丛》(13)商务印书馆1984年

马庆株《顺序义对体词语法功能的影响》《中国语言学报》1991年第4期

马庆株《多重定名结构中形容词的类别和词序》《中国语文》1998年第5期

孟庆海《动词+处所宾语》《中国语文》1986年第4期

屈承喜《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语言研究》1984年第1期

屈承喜《汉语词序与词序变迁中的问题》《语言学论集:理论、应用及汉语语法》台北艾鹤出版有限公司 1986年

邵敬敏《从语序的三个方面看定语的移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史有为《施事的分化与理解》《中国语言学报》(四)商务印书馆1991年

王光金《动词直接做定语时的位置》《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

项开喜《体词谓语句的功能透视》《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

徐枢《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十名施+动”句式》《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杨成凯《广义谓词性宾语的类型研究》《中国语文》1992年第1期

俞咏梅《论“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和语序制约原则》《中国语文》1999年第1期

余志鸿《补语在句中的语义联系》《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

袁毓林《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中国社会科学》

张伯江《关于动趋式带宾语的几种语序》《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

张伯江《动趋式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

郑怀德《“住了三年”和“住了三年厂”》《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

朱德熙《句法结构》《中国语文》1962年8月—9月号

朱德熙《“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1期

TOP

十一、句法分析

方经民《哈里斯的变换理论》《语言学通讯》1989年第1—2期

李临定《试谈汉语语法分析方法——从〈汉语句法的灵活性〉一文说起》《中国语文》1992年第5期

陆俭明《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管见》《国外语言学》1989年第2期

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3期

陆俭明《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汉语学习》1991年第1期

陆俭明《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中国语文》1992年第6期

吕冀平《两个平面,两种性质:词组和句子的分析》《学习和探索》1979年第4期

马庆株《层次、语法单位和分布特征》《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王维贤《句法分析的三个平面与深层结构》《语文研究》1991年第4期

吴为章《运用变换理论的先驱——〈中国文法要略〉学习札记之二》《汉语学习》

1994年第5期

徐枢《十多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述评》《语法研究与探索》(七)商务印书馆 1995年

朱德熙《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中国语文》1986年第2期

TOP

十二、句型

陈建民《如何整理与归纳口语句型》《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范芳莲《存在句》《中国语文》1963年第5期

范继淹《多项NP句》《中国语文》1984年第1期

范继淹《无定NP主语句》《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范晓《动谓句的定型问题》《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范晓《VP主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范晓《施事宾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范晓《“兼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胡裕树《如何确定句型》《中文自修》1984年第4期

李临定《谈谈句型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吕文华《“被”字句和无标志被动句的变换关系》(《句型和动词》)语文出版社1987年

马庆株《现代汉语的双宾构造》《语言学论从》(十)商务印书馆1983年

施关淦《动词谓语句型简论》《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商务印书馆1996年

宋玉柱《经历体存在句》《汉语学习》1991年第5期

宋玉柱《谈谈特殊句式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王还《英语和汉语的被字句》《中国语文》1983年第6期

王维贤《说“省略”》《中国语文》1985年第6期

文炼《句子的理解策略》《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

易绵竹《汉语把子句和被字句探析》《求是学刊》1992年第4期

殷志平《“被”字句研究综述》《中国语文天地》1990年第1期

詹开第《有字句》《中国语文》1981年第1期

周小兵《汉语“连”字句》《中国语文》1990年第4期

朱德熙《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

朱德熙《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

邢福义《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

TOP

十三、句类:

范继淹《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中国语文》1982年第6期

胡炳忠《有关“呢”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2期

黄国营《吗字用法研究》《语言研究》1985年第2期

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

李宇明《NP呢句式的理解》《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

李子凡《也谈“反复问句”》《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

林裕文《谈疑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2期

刘月华《语调是非问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2期

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的疑问语气词》《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

陆俭明《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2期

吕淑湘《疑问?否定?肯定》《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

邵敬敏《关于疑问句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邵敬敏《语气词“呢”在疑问举中的作用》《中国语文》1989年第3期

沈开木《反问语气怎样起否定作用》《汉语学习》1992年第5期

徐杰、张林林《疑问程度与疑问句式》《江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2期

于根元《反问句的性质和作用》《中国语文》1984年第6期

袁毓林《祈使句式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

朱德熙《关于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

TOP

十四、复句:

范晓《补重复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假设让步句》《语言文字探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年

梅立崇《现代汉语的“即使”假言句》《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1期

邢福义《“越X,越Y”句式》《中国语文》1985年第3期

邢福义《复句的分类》《句型与动词》语文出版社 1987年

邢福义《现代汉语的“要么P,要么Q”句式》《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第2期

邢福义《反递句式》《中国语文》1986年第1期

邢福义《汉语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

邢福义《现代汉语复句与单句的对立和纠结》《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1期

徐杰《“即使A,也B”句的语法逻辑问题》《汉语描写语法十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王维贤《论转折句》《中国语言学报》(4)商务印书馆 1991年

周换琴《“不但……而且……”的语用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 TOP

十五、句群:

田小琳《句群的修辞》《修辞学新探》论文集(香港)1995年

吴为章《句群研究兴起的原因》《汉语学习》1988年第3期

吴为章《解证句群的类型和作用》《学语文》1989年第6期

吴为章《汉语句群研究的价值》《中国语言学报》(6)商务印书馆 1996年

邢福义《选择问的句群形式》《汉语学习》1993年第6期

著作部分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1982年

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语文出版社 1995年

陈爱文《汉语词类研究和分类试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

陈建民《现代汉语句型论》语文出版社1986年

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方经民《汉语语法变换研究——理论、原则、方法》(日本)白帝社1998年范晓(主编)《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版社1998年

傅雨贤周小兵《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

傅雨贤《现代汉语语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

高更生王红旗等《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 1996年

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商务印书馆 1995年

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 1997年

郭志良《现代汉语转折词语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

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年

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综述》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6年

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

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

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

李珊《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年

李子云《汉语句法规则》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年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3年

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商务印书馆 2000年

吕淑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1979年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1984年

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年

孟琮、郑怀德等《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9年

缪锦安《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年

饶长溶《汉语层次分析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7年

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

邵敬敏《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

邵敬敏《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宋玉柱《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王国璋吴淑春等《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用法例释》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吴竞存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年

吴竞存梁伯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语文出版社 1992年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

邢福义(主编)《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徐枢《宾语和补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年

杨成凯《汉语语法理论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6年

俞如珍金顺德《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年

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于思《句法的逻辑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

张斌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9年

张斌《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1994年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淑湘译)商务印书馆 1979年

郑怀德孟庆海《形容词用法词典》湖南出版社 1991年

中国语文杂志社编《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周国光《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0年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1985年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年

各种参考文献格式

各种参考文献格式

(1)期刊 [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2)专著 [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论文集 [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8)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9)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现代汉语参考文献

“第一章语音”参考文献 1、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1991年版) 3、徐世荣《普通话语音知识》(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年版) 4、马琳《普通话语音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6、伊·克拉姆斯基(捷)《音位学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7、郭锦桴著《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8、徐世荣《普通话正音手册》(语文出版社版) 9、侯玉茹《普通话异读词汇编》(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10、周殿福《国际音标自学手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第二章文字”参考文献 1、苏培成《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版) 2、高更生《现行汉字规范问题》(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 4、许嘉璐《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版) 6、周行健《汉字简繁体字及通用异体字对照手册》(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7、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8、董琨《中国汉字源流》(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陈伟湛《汉字古今谈》(语文出版社版) 10、张书言《简化字溯源》(语文出版社版) 11、苏培成《现代汉字规范化问题》(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12、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曹先擢《汉字形义分析字典》(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14、刘志成《文化汉字学》(巴蜀书社2003年版) 15、张桂光《汉字学简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6、王玉新《汉字认知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8、冯寿忠魏进路等《汉字规范化教程》(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年版) 19、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0、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第三章词汇”参考文献 1、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 2、朱星《汉语词义简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任学良《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版) 5、周荐《同义词语的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周荐《词语的意义和结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周荐(周祖谟)《汉语词汇研究史纲》(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 K]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 -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 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 7,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摘要:本文以特定时期著名的语法理论和语法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在一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并试图找出语法研究方法演变与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语法研究、方法 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况 1898年,马建忠参阅西洋语法,写出了《马氏文通》,才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全面建立。1924年,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问世,这是以白话文为对象,全面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第一部力作。《新著国语文法》建立句本位,打破了《马氏文通》以来的“词类本位”的传统。他把句子划分成主语、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性的附加语、副词性附加语等六种成分,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了分析句子的方法,建立了完备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这个时期,语法专题论文较少,最重要的当推赵元任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1926)。1938年,陈望道等人在上海发起了关于文法革新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真正建立起新的汉语语法体系的是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此外,还有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1948)美国赵元任的《国语入门》(1948)(《北京口语语法》)等重要作品问世。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汉语语法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党和政府的提倡,社会上很快掀起了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这个

时期可以称作语法学的发展时期。毛泽东对有关人士指示:“在报上写文章及为学校写文法教科书”,要在全社会普及“文法教育”。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从此开始普及语法知识,重要的著作有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1951)、吕叔湘的《语法学习》(1951)和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1952)等。一些学者进行科学的语法研究,对当时及以后的语言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王力的《汉语史稿》和陆志韦的《汉语构词法》等。这个时期的语法研究还有一项引人注目的成果,即教学语法。中国第一次有了全国统一使用的教学语法体系——“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它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往往对每类词的语法特点都详加说明,分析句子时采用中心词分析法,在确定主语宾语时不依据施受关系,而大体依据位置的先后。到了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空前活跃,空前繁荣,空前深入,是语言学科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部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朱德熙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1980)影响深远。80年代以来,研究的实践越来越证明,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来说,“多角验证”的思路是既宽展又有效的。90年代以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比以往更加活跃,研究领域涉及汉语语法的各个方面,研究队伍更加壮大,取得的成果更加引人注目,新的理论、新的见解被提出来。“三个平面”理论、本位理论、配价语法、汉语的时体研究等问题都成为二十世纪末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这个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句法

【引用】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引用】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很多,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格式都要符合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但实际中很多出版社和期刊对论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发现周围的很多人对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不是很清楚,所以把规范格式贴出来。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1 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 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5.26~28(in Chinese) 例: [2]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2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Li Xudong, Zong Guanghua, Bi Shusheng, et al. Research on global vision system for bioengineering-oriented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system[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28(3):249~252(in Chinese) 3论文集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的格式

请大家注意,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按照下列格式来写,包括标点、空格等等。 参考文献 [2] 王继梅. 金连甫. Web服务安全问题研究和解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4年02期. P91-93 [3] 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 Web Services的安全性. 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webservices/0004/Course_pdf/chapter07.pdf [4] Mandy Andress. The road to secure Web services. January 10, 2002. 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articles/tc/xml/02/01/14/020114tcsecure.html [5] Martijn de Boer. Single sign on for web service. Apr 18, 200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thread.jspa?threadID=35990&messageID=343047 [6] Martijn de Boer. Single sign on for web service. Apr 18, 200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thread.jspa?threadID=35990&messageID=343047 [7] Frank Cohen. Using Web services for e-Commerce single sign-in. 01 Jan 2002. 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developerworks/webservices/library/ws-single/ [8] OASIS Security Services (SAML) TC. 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committees/security [9] John Fontana. Microsoft follows Liberty Alliance in SAML support. Network World Fusion. 2002. 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news/2002/0716msla.html [10] 马亚娜, 钱焕延. Passport单一登录协议及其安全性分析. 计算机工程. 2000年10月. 第 26卷. P138-142 [11] Liberty Alliance Project. "Liberty Architecture Overview, Vision 1.1".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docs/sso/liberty-architecture-overview-v1.1.pdf [12] Liberty Specs Tutorial. 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resources/tutorial_draft.pdf [13] 孙志永, 伊利贵, 丁勇, 李伟. 软件2002迎接新希望. 2002-1-8. 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zt68/200218/36195.htm [14] W3C,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1.0, W3C Recommendation 10-February-1998 [15] 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 XML入门. 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webservices/0004/Course_doc/chapter02.doc [16] XML的优点.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次序,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参考文献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2005)标准执行。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文后。“参考文献”四个字左顶格,黑体,四号,段前段后1行。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后面文字间空两格,如需要两行,第二行文字要位于编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参考文献序号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内容采用宋体,五号,行间距20磅。 (1) 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2)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示例 [1] 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5-18. [2]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 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471.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 术设计研究院,1997. [5]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1,32(1):51-53. [6]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8]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9]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10-04. [10] 万锦坤.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M/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 书出版社,1996.

常见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在文章标注:1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 另一部分在文章后面付出参考文献的所有信息:2 正文后的文献列列表的编排顺序: 1)先排中文,后排英文; 2)排序:由名字的首字母来排序,从A到Z的顺序来排,不需要加序号,不需要添加[J] [D]等符号。 参考文献:这四个字宋体四号; 参考文献列表,五号。要悬挂缩进2个字符。

1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是著者(外国人只写姓,中国人的中文需写全姓名)和出版年,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也可放在引用句尾的括号中,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一种方式。 在著者-出版年制中,文献引用的标志就是“著者”和“出版年”,主要有两种形式:(1)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如:Dell(1986)基于语误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音韵编码模型,……。汉语词汇研究有庄捷和周晓林(2001)的研究。 (2)也可放在引用句尾的括号中,如:在语言学上,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们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按照汉语的传统分析方法,汉语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和声调(胡裕树,1995;黄伯荣,廖序东,2001)。音韵编码模型假设音韵表征包含多个层次(Dell,1986)。 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其中一种。 1)只有一个著者的文献引用 示例: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人格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张三,2008) 如果同一篇文献连续引用,则第一次引用需给出出版年,第二次及以后的引用无需写出版年。如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张三还发现…… 2)多个著者的文献引用 如果有两个著者,正文引用时两个著者的姓(名)都要给出。如果引用标志是句子的一个成分,两个著者之间用“和”;如果是放在引用处的括号中,英文的两个著者之间则用“&”,中文不加“&”,用逗号隔开。 示例:张三和李四(2008)发现了……,这个结果在Wang和Sun(2009)的研究中得到重复。未来的研究还需关注环境的影响(赵一,陈二,2008;Wolchik & West, 2007)。 如果有3个、4个或5个著者,第一次引用时需给出所有著者的姓(名),第二次及以后再引用时,只写第一著者的姓(名),后面用“等”或“et al.”。引文标志作为句子成分,多个著者之间,中文用顿号,英文用逗号,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和”;引文标志放在引用处的括号中,多个著者之间用逗号,最后两个著者之间英文用“&”,中文仍用逗号。注意:英文的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倒数第二个著者后仍需逗号。 示例:张三、李四和王五(2008)发现了……,这个结果在Wang, Zhao和Sun(2009)的研究中得到重复。未来的研究还需关注环境的影响(赵一,周二,陈三,2008;Wolchik, Sandler, & West, 2007)。 如果有6个或更多著者,只写第一著者的姓(名),后面用“等”或“et al.”。(文后的文献列表中,6个著者的姓名都需列出)。 示例:张三等人(2008)发现了……,这个结果在Wang等人(2009)的研究中得到重复。未来的研究还需关注环境的影响(赵一等,2008;Wolchik, et al., 2007)。 注意:如果有两篇文献的第一著者和出版年都相同,那么只写第一著者将会混淆两篇文献,则需加第二著者以示区别。至于应该写几个著者,以能在正文中区分开两篇文献为原则。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

题目:论古代汉语中的“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的比较 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摘要:“者”“所”是古代汉语中两个十分重要的词语, 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 主要是与其它成分结合组成“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充当各种句法成分。“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是古汉语研究中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它们在词性、功能、结构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共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的学者对于这两者的看法有所不同,本文不能全部列出,仅选取其中一些观点进行归纳整理。本文从语法功能、结构的构成特点以及结构的性质三个方面尝试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者”字结构“所”字结构语法功能构成特点构成性质 一、从语法功能上看 从语法功能上看,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中“者”和“所”字都是特别的指示代词,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语法功能,即指代作用;具有共同的语法特点,即不能独立进入句子,充当句子成分。但二者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者”字的作用都是“指”指别而“代”代替 ,因此,“者”字的后面不会再出现所代的名词“所”字一般是“指”而“代”,但有时是指”而不“代”。指而代时,所字结构后面不

再出现所代的名词,指而不代时,所字结构后面另外出现名词。例如: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 大者王,小者侯。(汉书·高帝纪) 此二句的“者”,王力认为是特别的指示代词。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此二句中的“者”,王力认为是语气词。 君子所贵于道者三。(论语·泰伯)这一句中的“者”,王力认为仍是指示代词,但指示作用由“所”承担,“者”主要表称代。 天所立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史记·匈奴列传)中“所”为指而不代。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两个“所”恰好说明“所”字不仅可以指而代,有时也可以指而不代,前一个“所”是指而不代 ,后面另外出现“室 ,以示指别之对象 ,后一个“所”是指而代。正因为所字有指而不代的情况 ,因此可以出现“所……者”的结构,这时, “所”是指别, “者”是代替。如: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礼记·大学) 拱把之桐梓 ,人苟欲生之 ,皆知所以养之者。(孟子·告子上) 二、从结构的构成特点上看 从结构的构成特点上看,跟“者”、“所”结合的通常是谓词性成分。其中,“所”一般只跟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其构成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所+及物或不及物动词,例如: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荀子·劝学) (二)所+动词+者,例如: 狄人之所欲者, 吾土地也。(孟子·梁惠王下) (三)所+介词+及物或不及物动词,例如: 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者字结构则由形容词、动词、数词或动词性短语加“者”构成。例如: (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者不惧。(论语·宪间) (3)此五者, 邦之蠹也。(韩非子·五蠹) (4)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战国策·齐策四) 在固定结构里,“者”字放在组合词之后,所字放在组合词之前,这种词序、语序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它们共同的指代功能 ,恰恰相反,由于“所”的虚化较“者”更强,“所”在实施指代功能并使整个结构名词化的过程中似乎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往往求助于“者”构成“所…者”结构,从而巩固和加强其语法意义。 三、从结构的性质上看 从结构的性质上看 ,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都是名词性结构。者字结构表示的是具有某种特征意义的实体,如动词加“者”,表示具有某种动态特征的实体,形容词加“者”,表示具有某种性状特征的实体。 (1)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孟子·公孙丑上) (2)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史记·游侠列传) (3)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 (4)治国能使贫者富。(商君书·去强) 以上四例,(1)、(2)例为动词(短语)加“者”,分别表示具有“为此诗”、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2)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1.参考文献只列公开出版的书刊,按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序在正文右上角以“[]” 注明序号。 2.必须引用的历史文献,非正式发表文献作为当页脚注,并在文章的相应部位用 圆括号注明序号,按页编号。 1)期刊 【格式】 序号析出责任者. 析出题名. 刊名, 出版年, 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1]刘晓东,安芷生,方建刚,等.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J].地理科学,2002,22(5):513~519.(作者3位以内全写,4位以上写“3位,等.”) 注意:期刊文献的卷号用黑体数字,期号外用括号,如“22(5)”;只有卷号或只有期号的文献亦同此要求。 [2]OU J P, Yoshida O, Soong T T, et al.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 Earthquack Eng, 1997, 38(3): 358-361.(姓在前,名在后) 2)报纸 【格式】 序号责任者. 题目.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3]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3(5). 3)专著 【格式】 序号责任者. 书名. 其他责任者(如编者、译者,供选择). 版本(第1版不写).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4]陈述彭,童庆禧,郭华东.遥感信息机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论文集 【格式】 序号析出责任者. 析出题名. In: 文集编者. 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5]Kayeyama M. Incompatible displacement methods [A]. Spriet J A. Numer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Structural Mechanics[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3. 43-57. [6]赵魁义,刘兴土.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见: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C].

参考文献格式网页

参考文献格式网页 一、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 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编排。 二、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a. 主要责任者 (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 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 文献起止页码。 g.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三、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 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 (database) 、计算机程序 (computer program) 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参考文献类型标

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四、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 (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15-18. [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 [5]多纳德·霍杰斯.音乐心理学手册(第二版)[M]. 刘沛,任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

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规范与示例 (编写日期:2012-03-20) 1简介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作者对前人成果继承的反应,也是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线索。为了方便作者撰写、读者检索参考文献,特制订此参考文献著录规范,本规范采用GB7714-2005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 2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可将参考文献分为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其中纸质文献包括,图书(包括专著、译著等)、期刊、报纸、论文集、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等,电子文献包括数据库、计算机软件、电子公告等电子资源等。 按文献的存储介质不同,又可分为纸质、磁带、光盘和联机网络,没有特别声明的文献均属于纸质文献。 特别说明:对于论文集中析出的单篇论文,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 (2) (3)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 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格式】[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示例】 [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CP/CD] ——光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CD-ROM)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特别说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但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建议注明其载体类型。如: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4) 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进行标识。 3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 (1) 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 ]中,采用上标方式标注。 【示例】张三[1]指出……。此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李四[2]、王五[3]、赵六[4]等人的文章。 (2)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英文符号“,”分隔。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 【示例】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3) 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号,引文页码放在“[ ]”外,与“[ ]”同为上标,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 【示例】张××[4]15-17……;张××[4]55……;张××[4]101-105…… 4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1)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 (2)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文献表中的序号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要一一对应。 (3)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英文符号“.”结束。

【2018-2019】参考文献的引用-范文word版 (2页)

【2018-2019】参考文献的引用-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参考文献的引用 引用什么文章可以作为参考文献,通常见诸于下列情况:①有助于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的;②提供了技术或方法的;③作为重要数据来源的;④与表述自己的观点有关的,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或部分同意部分有分歧,都值得把这篇文章引出供读者分析、借鉴、判断、评说;⑤对科研工作有启示或帮助的。所以,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遵守新颖、准确、完整、规范的基本原则。因此,撰写医学论文时引用参考文献必须符合下述要求: 1.引用参考文献尽可能是最新和最主要的关键文献,除个别历史文献外,以最近3~5年以内的为好,少用旧的、次要的、年限长的或教科书中众知公用的,忌用无关的文献。引用年代较久的文献,一般是经典的或作者就某个结论与之进行学术争鸣和讨论的文献。将论文所涉及的历史渊源、技术方法、引用数据以及与作者的研究密切相关而观点相近或相反的论著列为参考文献,可为读者提供有关上述诸多内容的资料。 对于生物医学文献引用而言,普赖斯指数应在50%~70%。如果普赖斯指数高于70%,可说明本研究课题紧跟或代表了本学科当前的最高水平。普赖斯指数(price index)是用以评价被引用参考文献时限性的重要指标,可用来评价医学论文的发表价值,其定义是一篇论文中标注最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文献数与该篇论文引用文献的总数之百分比,用公式表达为: 普赖斯指数= ×100% 从公式可见,被引用的最近5年内文献数越多,普赖斯指数就越高。实际上,它反映的是被引用文献的老化程度。 2.引用参考文献必须是已正式发表的,主要是引用正式发表的原著。未经发表或非公开发表的论文、译文、文摘,或观察资料、内部资料以及个人咨询或通讯等均不可用作参考文献,必须引用时,其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次、期次、页码等可用圆括号的形式插入正文内。尚未公开发表如属某刊已通知作者将发表者,一般不可引用,特殊情况引用时可在刊名后用括号注明“待发表”或“in press”。 3.引用的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不要转引他人所用的文献,即不能从综述或其他论文的参考文献中直接摘取,以免徒有数量而降低有针对性文献的重要性。一般不能转引二次文献,对于未经查阅或未找到原文者,若非引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建议 1、资料查询建议大家可以利用图书馆数据库: 中文资料查阅中文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读秀学术搜索、万方医药信息系统等相对权威的学术资源; 英文资料查阅英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 EBSCO, PUBMED, MOSBY’S Nursing Consult(护理人员专用库),Springer LINk等,(读秀也有英文资料) 2、若是网络资源,可以参考一些官方的网站,如卫生部,卫生厅等政府网站, 其中会有一些政府政策文件、统计数据等。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注意:红色字体显示是较常用的)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及其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专 著 论 文 集 报 纸 文 章 期 刊 文 章 学 位 论 文 报 告 标 准 专 利 析出 文献 其 它 数据 库 计算机 程序 电子 公告 文献类 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A Z DB CP EB 二、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和示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和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471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和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s://www.doczj.com/doc/b67584280.htm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参考文献写法

参考文献写法 [1]邹新禧.超强吸水剂(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错误!!) 改为: 参考文献为书籍的写法 例如: 邹新禧. 超强吸水剂(第二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 书名. 出版城市: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注意: (1)文献中作者为不超过三个(包括三个),作者需要全部写上,如果超过三个就用下面的格式: ×××,×××,×××,等.(正确格式) ×××,×××,×××等. (错误格式) ×××等. (错误格式) (2)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写法。 例: [2] 常娟娟,王艳,张慧珍,等.三唑类超分子化学与药物研究新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09:1970-1985. (三个以上的作者) [3]季鸿渐,张万喜,潘振远.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高分子通报,1992,(2),11-15 (三个作者) [4] B lake,AJ, Cham pness NR, E asun TL, etal.Photo reactivity exam ined through incorporation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J] . Nat Chem, 2010, 2(8): 688. (三个以上的作者) [5] Narang S, Mehta R, Upadhyay S N.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montmorillonite clayanchored schiff base ligand–metal complexes[J]. Ind. Eng. Chem. es., 2013, 52 (11): 3967-3973. (三个作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