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律启蒙试卷4(含答案)

声律启蒙试卷4(含答案)

声律启蒙测试卷

黄市学校2011年度第一学期《声律启蒙》检测卷 五年级适用出题人:汪蓉 一、经典再现。(根据提示,写出上下句。15分) 1、晚照对 2、三尺剑, 3、习孔对 4、早暮对 5、,利口覆家邦 6、,一犁春雨甚知时 7、秋霜多过雁, 8、行无踪,,颂成酒德;,藏有节, 9、,朝露缀珠玑。 10、春棠经雨放,, 11、清风生酒舍, 12、秋风潇潇,;,扶疏绿竹正盈窗。 二、选择题(10分) 1、“陆绩怀橘”的故事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 B、要善待他人 C、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D、做人要诚实 2、爷爷要过生日了,我要会送()这样的对联给他 A、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椿树 B、同心同德同志,知暖知寒知音 C、千寻碧,蟠桃几度红 D、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3、“弟兄让国”的故事主人公是(),因不吃周朝的粮食,而被饿死在首阳山上。 A、疏广、伯夷 B、疏受、叔齐 C、伯夷、叔齐 D、疏广、疏受 4、阮籍是传说中的青白眼,对于()的人都以白眼相看。 A、谨遵礼法的俗人 B、趋炎附势的小人 C、打抱不平的人 D、公平正义的人 5、“六鱼”中的韵脚是() A、a B 、i C、u D、yu 三、经文互译(20分) 1、造律例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 2、嘉禾忧夏旱,衰柳耐秋寒 3、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4、阳光暖和时,随时可在园子里欣赏鲜花,雪花寒冷的时候,很难在村社买到酒。 5、下雨前庭院里的蚂蚁非常忙碌,落霜后成行飞过的大雁不时哀鸣。 四、连线题(根据你所掌握的对联知识,找出上下联连线。20分) 截发惟闻陶侃母藻密有潜鱼刘苓饮尽不留零鼠暑凉梁客咳惊 花残无戏蝶断机只有乐羊妻踏破磊桥三板石分开出路两重山 去妇因探邻舍枣闲爱登山穿谢屐烟沿艳檐烟燕眼贾岛醉来非假倒, 汉致太平三尺剑出妻为种后园葵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 醉思漉酒脱陶巾周臻大定一戎衣鸡饥盗稻童桐打树输数暑树书塾 五、仿联拟对(15分) 1、春对春风对春风吹皱一池 2、窗外几只黄鹂鸟 3、接天莲叶无穷碧 4、此木为柴山山出 5、, (自写一句对联) 六、美联欣赏。 《声律启蒙》中有很多语意优美,景色怡人的好对联,你是否注意到了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这句话中你的所见,展开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言之有理即可,字数不少于100字)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红

小学声律启蒙国学教案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 珙泉中心校邹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声律启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声律启蒙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领悟能力,教会学生欣赏。 三、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讲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对对子导入 1.大家还记得我们二年级学过的对子歌吗?一起来背一背。下面我们再来对几组对子,看看哪些孩子反应最快。(出示对子) 2.看你们对的这么开心,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声律启蒙》“一东”这一课,它也是很多对子组成的对韵歌。(指板书)(二)互动合作 1.初读韵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韵文。 2.齐读韵文,注意节奏与停顿,读出对仗的感觉。 3.师正音,难的地方多教读几遍。 4.多种方式练习读(打节拍读,同桌对读,唱读) 5.品读解意,参考课文译解,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体

会词语的意境。 (三)初识声律启蒙 1.刚才大家已经熟读了韵文,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则韵文有什么特点?(生说)孩子们可真会发现,对的《声律启蒙》的第一个特点(板书:韵)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相同,这就是押韵。最后一个字叫做韵脚,文章押韵,读起来就会使人觉得像旋律般优美(板书:律)律就是节奏。 2.听了我的介绍,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次就要特别注意押韵。(四)创作交流 1.完成我会填:小组评议,然后推荐出最佳作品参与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成果展示 (五)巩固拓展 1.对于我们的国学,我们不仅可以用通俗的方式来朗读、朗诵,我们还可以把它编成歌儿唱出来,请大家欣赏一段不一样的吟唱法。(放音乐)大家可以小声的跟唱。 2.课下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孩子们,古人能出口成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刻苦的训练,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大多是韵文。《声律启蒙》就是教人作诗吟对的入门教材,认真学了它,说不定很快你们也能自己作诗了。

四年级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四年级诵读《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文字精炼优美,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学生通过学习诵读最具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不仅能识记和掌握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更能逐步认识、领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逐步培养敦厚好学、通达事理、人格健全、明理诚信、孝敬父母的优秀品德,具备开放多元的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90%的记忆力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级的小朋友,反复诵读是他们的嗜好;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喜爱背诵极具音乐性和韵律性的经典诗文。只是他们活泼好动,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持之以恒的品行。 三、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一本指导儿童以及初学者认识声韵、掌握对偶技巧的启蒙读物。它以对子的形式表现,用活泼可爱、平仄协调的文句,让初学者认识什么是声调和谐,什么是对仗工整?本书按平声韵的韵部编排,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十五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

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合起来一共有三十个韵部。每一个韵部都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渐進,这种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编写方式不但让初学者容易接受,也易于记诵。同时它的句子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可以琅琅上口,在诵读中也可以得到语音、修辞的训练,所以是古代塾师传授声律,教导童蒙习作对联的基础教材。 四、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孩子们掌握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满意感和爱国主义情思,领略先哲的风范,从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开展人生;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加文化底蕴;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学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准备教案,根据新课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每周的诵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等多种游戏活动。诵读方式多样,如采用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加深对文句的理解,加快背诵的是速度。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由“教师、家长、小组、自评”四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之持久、有效进行。指导学生撰写诵读经典的体会和感受。 六、教学进度

最新声律启蒙试卷1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卷首语:同学们,声律启蒙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韵律优美,琅琅上口,大家在诵读中会自然而然受到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次考试,是对同学们的阶段小考验,相信你们一定行! 一、读经补句,现在考考你。(20分): 1、恭对,吝对骄,水远对。松轩对竹槛,雪赋对风谣。 2、风对雅,象对爻,巨蟒对长蛟。天文对地理,蟋蟀对螵蛸。 3、飒飒,度城头之筚篥;迟迟,动江上之琵琶。 4、人浴兰汤,事不忘于;客斟菊酒,兴常记于。 5、蜂腰对,宿醉对余酲。天北缺,日东生,独卧对。 6、琴对瑟,对刀,地迥对。峨冠对博带,紫绶对绯袍。 7、岂知欹醉帽,不觉烂樵柯 8、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谁家秋夜月华圆。(2分) 9、明蟾常彻夜,。(2分) 10、。螺髻青浓,楼外晚山千仞;鸭头绿腻,。(2分) 二、看联写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6分) 1、秋凉梧堕叶,春暖杏开花。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三、晓联识故。给下面的试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四、读联对句,根据课文的内容把下面的诗文用线连起来。( 4分) 酒阑对歌罢,日暖对风和。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 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梁父咏,楚狂歌,放鹤对观鹅。 仙宫对梵宇,小阁对长廊。何妥难,子云嘲,楚甸对商郊。 风声对月色,麦穗对桑苞。击石磬,观韦编,鼠目对鸢肩。 莺簧对蝶板,虎穴对龙渊。风月窟,水云乡,蟋蟀对螳螂。 五、品联悟境。(3分) 林下风生,黄发村童推牧笠;江头日出,皓眉溪叟晒渔蓑。 这幅对联中,展现了生动的生活瞬间,请你展开想像,联系地点、人物等要素来写一写对联中描写的场景: 六、学联拟对。(7分) 1、拟写对词(1分) 桃红对 2、根据提供的诗文进行组合,拟写下联。(2分) ⑴、墙畔佳人,飘扬竞把秋千舞;楼前公子,笑语争将蹴踘抛。 上联:佳人舞秋千 下联:

《声律启蒙》测试卷

《声律启蒙.》测试试卷 一、我会填。 分 、来鸿对( ),宿鸟对( )。 、( )晓烟杨柳绿,()春雨杏花红。 、沿对(),异对()。 、()讲经同泰寺,()置酒未央宫。 、半溪流水绿,() 、()云横,迢递八千远路;()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花灼烁,()。 、()对金缸。 、()安社稷,()覆家邦。 、茶对(),赋对() 、海棠(),杨柳()。 、(),密对稀。 、()灼灼,()柳依依。()对红稀。 、()浩然驴。 、千字策,()。 、金对(),宝对(),玉兔对()。()对短棹,()对双凫。 、曲沼鱼多,();(),漫劳耕者守株。 、狡兔对()。 二、我能判断正误。 分 、北朝梁武帝在京城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同泰寺。( ) 、台高名蟠龙,斋小号戏马。( )

、《文心雕龙》是刘勰写的。( 、叶公好龙是春秋时期的人。( ) 、晋代王献之聪慧异常,可以用“五总之龟”来形容他;唐朝殷践学识广博,可以称得上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三、互译题。 分 、贤才对圣人,智者对渔夫。扑白粉对抹胭脂。名声是束缚人的绳子,利益是拘束人的枷锁,拿着水杯对提着酒壶。 、秋霜多过雁,夜月有蹄乌。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愿上牧童归。 四、解答题。 分 、用一句话概括《阮籍青白眼》这个故事,说说生活中我们应该这样做马?为什么?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联系生活学习等实际情况。

五、提高题。(一起来大显身手吧!) 分 、文竹对( )比目鱼对( )水中月对( )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横批:欢度春节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 ) 、

《声律启蒙》节选二

2《声律启蒙》(节选二)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配乐简介《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今天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模仿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解析词语: 晚照、晴空、宿鸟、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弯弓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达成目标的策略 教师范读教师带读学生指读 释读、讲解重点点拨朗读背诵 朗读评价分组朗读比赛 师生对读 练习背诵 熟读课文 收集课外资料 2、根据注释,小组交流一起理解含义。 楼:阁: 户:窗: 巨海:长江:泽: 岌岌:淙淙: 故国:他邦: 3、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4、尝试背诵。 五、课外延伸:对对子游戏 地球上有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漂亮多变的花草树木,可爱有趣的小动物。我们都很喜欢他们。我们还把他们编成了有趣的对子。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 1、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对起。

《声律启蒙》测试卷精编版

《声律启蒙.》测试试卷 一、我会填。40分 1、来鸿对(),宿鸟对()。 2、()晓烟杨柳绿,()春雨杏花红。 3、沿对(),异对()。 4、()讲经同泰寺,()置酒未央宫。 5、半溪流水绿,() 6、()云横,迢递八千远路;()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7、花灼烁,()。 8、()对金缸。 9、()安社稷,()覆家邦。 10、茶对(),赋对() 11、海棠(),杨柳()。 12、(),密对稀。 13、()灼灼,()柳依依。()对红稀。 14、()浩然驴。 15、千字策,()。 16、金对(),宝对(),玉兔对()。()对短棹,()对双凫。 17、曲沼鱼多,();(),漫劳耕者守株。 18、狡兔对()。 二、我能判断正误。10分 1、北朝梁武帝在京城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同泰寺。() 2、台高名蟠龙,斋小号戏马。() 3、《文心雕龙》是刘勰写的。() 4、叶公好龙是春秋时期的人。() 5、晋代王献之聪慧异常,可以用“五总之龟”来形容他;唐朝殷践学识广博,可以称得上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 三、互译题。30分 1、贤才对圣人,智者对渔夫。扑白粉对抹胭脂。名声是束缚人的绳子,利益是拘束人的枷锁,拿着水杯对提着酒壶。 2、秋霜多过雁,夜月有蹄乌。 3、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愿上牧童归。

四、解答题。10分 1、用一句话概括《阮籍青白眼》这个故事,说说生活中我们应该这样做马?为什么? 2、《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联系生活学习等实际情况。 五、提高题。(一起来大显身手吧!)10分 1、文竹对()比目鱼对()水中月对() 2、春满人间百花吐艳()横批:欢度春节 3、()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一东1 ————————注释———————— 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2。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注释———————— 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

般的短暂停留。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1。白吏对黄童2。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4。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6 ————————注释———————— 1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革:变化、变革。2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黄,黄口,雏鸟的喙边有一圈黄色的边,长大就消失,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的。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论语·雍也》,颜指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孔子称赞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吃一竹筐饭食,喝一瓢凉水,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穷,颜回不改变他快乐的心情。颜回呀,真是个贤人!)下联出自《晋书·阮籍传》。阮指阮籍(字嗣宗),魏晋时代人,博览群书,好老庄之学,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记载,阮籍经常驾车信马由缰地乱走,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大哭而返。穷,到……的尽头,此处指无路可走之处。4濯(音zhuó)足水:屈原《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故濯足水指污水。打头风:行船时所遇到的逆风。5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他笃信佛教,经常和高僧们在同泰寺研讨佛经。汉皇: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他曾宴请群臣于长安的未央宫,接受群臣的朝贺。6尘虑:对尘世间琐碎小事的忧虑。萦:缠绕。绿绮:琴名,据说汉代的司马相如曾弹琴向卓文君求爱,卓文君就用绿绮琴应和他。霜华:即霜花(“华”为“花”的古字),借指白发。百炼青铜:借指镜子,古人用青铜镜照面。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1。 天浩浩,日融融2。佩剑对弯弓3。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4.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

声律启蒙作者 车万育,字与三,号鹤田(1632-1705),邵阳县人。 康熙甲辰进士,改庶吉士,官至兵科掌印给事中。有《怀园集唐诗》。 幼年家境贫寒,车万育父亲迷信风水,一天,请了一阴阳先生来选择墓地,阴阳先生指着某地说:“此地甚佳,但需五百年后始可发迹。”当时车万育年幼,随在父侧,插嘴说道:“那就把五百年前的祖宗,改葬到这里来,不就发迹了么?”阴阳先生见其聪慧,说道“此子日后,必定发迹。”此后,车万育发奋攻读,参加科考,一帆风顺,由秀才而举人,康熙三年(1665)中了进士,接着授户部给事中,后升掌印。车万育授户部给事中,常直言面对皇上,专拣当务之急、他人咋舌难言之事上奏,同僚为他担心,他说:“进言是我职责,竭尽忠诚,哪顾个人安危?”有人黑夜送金银托他办事,他铁面无情地说:“你不知道世上有个不爱钱的车与三吗?” 车万育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所撰《声律启蒙》一书,为清代家喻户晓之启蒙读物,至今仍在流行。

李渔《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和小说作家,他仿照《声律启蒙》写的旨在作诗的韵书因此叫《笠翁对韵》。 李渔一生著术甚丰,有诗文杂著集《笠翁一家言全集》,《闲情偶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戏曲创作有《十种曲》;短篇小说集有《无场戏》(别名《连城璧》)、《十二楼》;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等。

国学《声律启蒙》复习模拟卷

国学《声律启蒙》复习模拟卷 一,填空 1,云对雨,;来鸿对;,六钧弓;人间清暑殿,。两岸晓烟杨柳绿,。 2,暮鼓对;观山对;,;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3,宝剑对;忠心安社稷,;秋雨潇潇,; ,扶疏绿竹正盈窗。 4,茶对酒,;,落絮对游丝。,一犁春雨甚知时。5,来对往,;霜菊瘦,。夏暑客思欹石枕,。 春水才深,;夕阳半落,。 6,无对有,。伯乐马,。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 7,金对玉,。秋霜多过雁,。日暖园林花易赏,。 8,星拱北,。叔侄去官闻广受,。, 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 二,根据上连,连下联 池中濯足水斋小号蟠龙 半溪流水绿门外打头风 台高命戏马千树落花红 柳塘风淡淡白月照书窗 清风生酒舍花圃月浓浓 三,选择题 1,梁朝的()去做和尚 A,梁武帝B,梁文帝C, 萧纲 2,庄周活鲋的故事讲得是()救鲫鱼 A,孔子B,老子 C 庄子 3,阮籍是()的诗人 A,唐代B,晋代C,汉代 4,三尺剑讲的是()斩白蛇 A,汉文帝B,汉武帝C,汉高帝 5,只愁月堕对() A惟汉春归B燕我弟兄C爱见人长 6,缓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 A,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B, 斜排筝柱,类过雁之相挨。 C,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四,标出下列经文的韵脚并说出它押什么韵 明对岸,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也杵对村舂。

《声律启蒙》作业题及参考答案(一) 姓名得分 一、我积累,我会填。(15分) 云对(雨)异对(同)赋对(诗)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锦绣对(珠玑)(绿竹)对苍松 山明对(水秀)(绿窗)对朱户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千山对(万水)菊馥对(兰芬)龙舟对(凤辇) 虎踞对(龙蟠) 二、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18分) 1、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2、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3、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4、薰风生殿阁,皓月照楼台。 5、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 6、照耀八荒,赫赫丽天秋日;震惊百里,轰轰出地春雷。 7、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 8、巫峡夜深_,猿啸苦哀巴地月; 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9、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 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10、三月春浓,芍药丛中蝴蝶舞; 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 11、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12、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13、日暖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 14、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6、北岭几枝梅似雪,西郊千顷稼如云。 17、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 18、鱼游荷叶沼,鹭立蓼花滩。 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7分) 1、(D )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小小年纪,却有一片孝心,还让袁术感到非常惊讶,并对他刮目相看。 A、黄香 B、舜 C、张纲 D、陆绩 2、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叫(A ),他非常喜欢画龙。但见了真龙,竟吓得魂不附体,仓皇逃走。 A、叶公 B、唐伯虎 C、孙敬 D、齐白石 3、“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这句主要是讲只有(C )把车轮埋在洛阳都亭不肯动身,还返回朝廷向汉顺帝上疏弹劾专权的外戚梁冀等人。 A、项羽 B、刘邦 C、张纲 D、海瑞 4、(A )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A、蔺相如 B、狄仁杰 C、司马迁 D、岳飞 5、(B )通晓音律,非常擅于演奏羯鼓这种乐器。

(完整版)《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五微)

上:五微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①,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②。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③。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⑤。 【注释】 ①朗:月光明亮。 ②(jī)矶:水边的石滩或突出的大石头。 【原文】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译文】来和往相对,密集和稀疏相对,春燕轻舞和黄莺翻飞相对。清风和明月相对,浓重的露水和轻轻的炊烟相对,经霜的菊花冷峻清逸,经雨的梅子果繁叶茂。他乡的曲折小路和水边突出的岩石相对。 ③朝:早晨。珠玑:珍珠的统称。圆者为珠,不圆者为玑。 ④(qī)欹:不正、倾斜,这里是斜靠着、斜倚着的意思。念:想着。边衣:供戍守边防的战士穿的衣裳。古代军队战士的衣服(特别是寒衣)要由家中的妻子寄送。 【原文】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译文】七彩的晚霞,犹如锦绣铺满天空;早晨的露珠晶莹剔透,犹如大大小小的珍珠。盛夏的时候,身在他乡作客的人躺在石板上纳凉思念家乡,秋天转寒时,妻子为戍守边疆的丈夫捎寄棉衣。 ⑤莎:草名,即香附。其块茎叫香附子,呈细长的纺锤形,可入药。 【原文】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译文】春天的水面,天色刚刚暗下来,青草岸边的渔夫就回家去了;夕阳还在半山腰,绿绿的草原上已有牧童归来。 宽对猛,是对非①,服美对乘肥②。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③。 桃灼灼,柳依依④,绿暗对红稀⑤。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⑥。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注释】 ①宽对猛:宽指政策宽缓,猛指政策严厉,《左传》昭公二十年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宽缓的政令和严厉的政令互相补充调剂,国家的政局就能上下和谐。) ②乘:乘坐。此处动词做名词用,指乘坐的马匹。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也可能出自《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如此,则“服”和“乘”都应该是动词,而“美”和“肥”才应该看做借代,分别指“美丽的衣服”和“肥壮的马匹”。 ③珊瑚:海洋中一种腔肠动物的骨髓形成的树枝状的东西,颜色多样,可作装饰品。玳瑁:海洋中的一种动物,形状似大龟,背壳有花纹,四肢为鳍足状,甲片可作装饰,亦可入药。 ④此联两句均出自《诗经》。 上联出自《国风?周南?桃夭》,原文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树长得多么茂盛呀,它的花开得像火焰一样。)。夭:盛貌;灼:鲜明,灼灼:鲜明兴盛状。 下联出自《小雅?采薇》,原文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前我动身去打仗的时候,杨柳随风飘动)。 ⑤“绿暗”指绿叶颜色变深,“红稀”指红花凋谢变少,这都是晚春到初夏的景色。绿和红分别代指绿树和红花,是修辞中的借代手法。 【原文】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译文】宽容和严厉相对,是和非相对,穿着华丽的衣裳和骑着高头大马相对,形状如花如树,珊瑚和玳瑁相对,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和晶莹剔透的珍珠相对。桃花鲜艳夺目,柳树柔弱、随风摇摆,枝叶繁密茂盛和红花零星稀落相对。窗前两只黄营相对鸣叫,帘外一对燕子往来飞舞。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见一东注。 下联出自《尚书?武成》,书中说周朝“一戎衣,天下大定”,传统的解释是:周武王一穿上打仗的服装(戎衣),就消灭了商纣王,建立周朝,天下安定。(zhēn)臻:至、到。 【原文】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四年级第一学期《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四年级《声律启蒙》教学计划与教案 (第一学期) 学校: 教师: 日期:

四年级第一学期《声律启蒙》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文字精炼优美,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学生通过学习诵读最具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不仅能识记和掌握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更能逐步认识、领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逐步培养敦厚好学、通达事理、人格健全、明理诚信、孝敬父母的优秀品德,具备开放多元的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循序渐进,这种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编写方式不但让初学者容易接受,也易于记诵。同时它的句子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可以琅琅上口,在诵读中也可以得到语音、修辞的训练,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二)教材内容

《声律启蒙》按平水韵30个韵目分编,分上下卷,每卷有15个韵目。上卷:“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卷: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作者根据平水韵目表,选择相应的韵脚以对词、诗文、对句的形式编写而成的韵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孩子们掌握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满意感和爱国主义情思,领略先哲的风范,从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开展人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学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的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4、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内在修养,增加文化底蕴。 四、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识字量不够大,教学时要诵读为主,理解为辅,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三江)知识讲解.docx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 三江 )

上:三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①,玉斝对银釭②。 青布幔,碧油幢③,宝剑对金缸④。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⑤。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⑥。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⑦。 【注释】 ① 蓉裳:绣有芙蓉花的衣裳,这里指绣有荷花的衣裳,比喻高洁; 蕙帐:用惠草做的帷帐, 比喻芳美 . ②(ji ǎ)斝:古代一种铜制的饮酒的器具。( gāng)釭:灯。意思为镶嵌在车( gǔ)毂之中的用来插车轴的铁制套环。 ③ 幢:古代一种用羽毛作装饰的用于仪仗的旗帜。又指佛教用物经幢。经幢有两种:在圆形的长筒状的绸伞上书写 佛经叫经幢,在圆形石柱上雕刻佛经叫石幢。此字还另有一个意思,指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属于去声绛韵。这里 是用前者的读音、后者的意思来构成对仗,是“借对”的一种。 ④ 釭:原文作“缸”,疑误。东汉刘熙的《释名》说,函谷关以西的方言,称箭簇为“釭”。金釭,金属铸成的箭睐,只有此义方能与“宝剑”构成对仗。 【原文】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译文】楼和阁相对,户和窗相对,浩瀚的大海和滾滾的长江相对。蓉裳和蕙帐相对,玉制的酒器和银制的灯盏相 对。青色的布幔 ,碧绿的油幢,青绿色的油布帷幕,锋利的宝剑和金色的酒缸相对。⑤社稷:国家。社和稷分别指祭 祀土神和谷神的庙,是国家最重要的神庙,故用以代指国家。利口:能言善辩的嘴,代指只说不做的清谈家。家邦: 国家。邦:国。 【原文】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译文】忠诚之心能使江山安定,尖利的嘴使国家毁灭。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后汉书 ?马武传》。世祖,指光武帝刘秀,因其为首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朝,建立东汉,恢复了刘姓的 天下,故被称为中兴之主。马武字子张,骁勇善战,刘秀在一次宴会后,曾独自与马武一起登上丛台,延请马武为将 军,率领其精锐部队渔阳上谷突骑。马武十分感激刘秀的知遇之恩,所以忠心不二,在战争中功勋卓著。刘秀称帝后, 马武被封为捕虏将军扬虚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延:请。 下联出自《庄子 ?人间世》。(ji é)桀王指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据说他十分残暴。龙逄指夏朝的贤臣关龙逢(“逄”:为“逢”的俗字,音páng)。夏桀荒淫,关龙逢屡次直言进谏,后被囚杀。 ⑦ 黄花:此处特指菊花。扶疏:植物错落有致的样子。 【原文】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译文】秋风冷雨,黄花飘落,铺满山路,微微的春风,茂盛的绿竹正遮挡住窗户。 旌对旆,盖对幢①,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②。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③。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④。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⑤。 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⑥。 【注释】 ①(pèi)旆:一种旗帜。盖:车盖,古代竖立在车上用来遮阳蔽雨的器具,形状类似现在的雨伞。 幢: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此处是借对,参考前注。 ② 九泽:指占代分处于九州的九个湖泊,各书记载的名称小有差异,较为通行的说法是:具区(吴)、云梦(楚)、阳 华(秦)、大陆(晋)、圃田(梁)、孟诸(宋)、海隅(齐)、钜鹿(赵)、大沼(燕)。(见于《吕氏春秋? 有始》)三江:古代的三条江,其名称各书记载大不相同。《尚书 ?禹贡》中的“三江”,据唐陆德明《经典择文》的 说法,是指松江、委江、东江。 【原文】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译文】旌和旆相对,车盖和帷幔相对,故国和他邦相对。千山和万水相对,众多湖泽和许多大江相对。

学习《声律启蒙》的心得【精选】

学习《声律启蒙》的心得 :仰之艺术工作室 儿子是年入小学,刚把语文书拿回家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这是“部编本”的新教材,翻来翻去就发现了《对韵歌》:天对地,雨对风。花对树,鸟对虫......我看见了忍不住多读几遍,感觉朗朗上口,儿子有很多字不认识也跟着瞎念。后来他才知道,这第一句就来自《声律启蒙·一东》,教育部的专家也是节选《声律启蒙》的内容来改编的。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和声律有关的文字。 年秋,恰逢罗老师开班授课,我们幸运的加入"古典诗词基础班",系统地学习《声律启蒙》。到目前为止,已经学到了上平声的《声律启蒙·十五删》。这个学习过程既艰苦又有趣,艰苦的是距离比较远,每周日从城北转公交到城南书院路;有趣的是,课堂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观察到孩子的变化,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孩子的变化: (1)由于我们每次上课前都有预习,所以课堂背诵能够超过很多同学,这让他小小地满足了一把。罗老师也经常提醒各位同学和家长,课堂时间有限,在家多读多背,老师才能加快进度。 (2)作为二年级小学生,儿子很多汉字不认识,借《声律启蒙》课堂,认识了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由于没时间抄写,所以仅限于认识。小孩子有个特点,认识的字不一定会写,以后有空还是借助《声律启蒙硬笔书法字帖》练习写写。 (3)《声律启蒙》中有声调、音韵、格律等知识,比如"入声字"都体现在方言,不懂方言或入声字是无法理解古典诗词中某些押韵规则的。课堂上,罗老师经常用长沙话、湘乡话、益阳话、湘阴话来示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自己老家是湖南武冈,武冈话里"借书"的"借"就读作"假jià",《声律启蒙·六鱼》第二段:"共服宣尼休假盖"的"假"就是借的意思。由此联系小学课文《狐假虎威》,孩子很快就明白了标题含义:"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骗人",这对以后中学阶段学习古文是有帮助的。孩子对方言有了兴趣,我就在网络搜索粤语版的《唐诗三百首》来韵味一下。知名主持人汪涵就说过:"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是为了不让我们忘记从哪里出发的。"目前各地方言中还保留入声的有粤语、闽南话、吴语、客家话、旧湘语、江淮官话、赣语、晋语等。 (4)对联知识的运用。在《声律启蒙》课堂我们学了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等等。其中五字对和七字对,很多是有文采的对联。通过老师的分析,小朋友不知不觉就明白了对联的基本知识。到了寒假,孩子学习毛笔字,要写春联、贴春联。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上联、下联,不知道哪个贴左哪个贴右。当孩子学会看对联平仄,清楚的知道,上联的末尾肯定是仄声,应该贴在大门的右边(古人以右为上)。关于对联兴趣的引导,家长可以去"喜马拉雅FM"找到《幽默大师纪晓岚》放给孩子听。孩子心中有了对联的概念就会有兴趣,否则那些对联故事无法吸引小朋友。记得2019年正月,我们路过某某书法培训教室,看见大门口贴的颜体楷书大字春联,结果孩子仔细研究后发现该对联的上联贴反了,哈哈一笑!(照片为证)

声律启蒙试卷4(含答案)

三、晓联识故。给下面的试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在古诗《凉州词》中,这首诗的韵脚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A、催、回 B、杯、催 C、笑、回 D、杯、回 2、读《声律启蒙》的诗文,要有节奏,现在请你来读一读,()这一句的朗读节 奏是正确的。 A、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 B、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 C、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 D、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 3、“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横线里最合适的应填写() A、昏鸦 B、山花 C、远山 D、梧桐 4、“苏武节,郑虔毡,涧壑对林泉。”其中的苏武是()朝派往匈奴的使者,虽被 扣压,但始终不屈服投降。 A、秦 B、唐 C、汉 D、宋 5、爸爸的朋友新店要开张了,请你帮他选一幅最合适的对联来表示祝贺() A、财如晓日腾云起,利似春潮带雨来。 B、立鸿鹄壮志,惜寸金之阴 C、柳暗花明春正伴,珠联璧合喜成双。 D、鹤算千年寿松龄万古春 6、“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著名人物是() A、宋代范仲淹 B、晋代陶渊明 C、汉代刘邦 D、北魏寇谦之 7、对联要求词与词之间对仗工整,下面的三组对词,对仗不工整的是()。 A、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 B、花圃春残无客到,柴门夜永有僧敲。 C、李白能诗时秉笔,刘伶爱酒每哺糟。 D、雨打村童新牧笠,尘生绿草又著花。

六、学联拟对。(7分) 1、拟写对词(1分) 桃红对 2、根据提供的诗文进行组合,拟写下联。(2分) ⑴、墙畔佳人,飘扬竞把秋千舞;楼前公子,笑语争将蹴踘抛。 上联:佳人舞秋千 下联: ⑵、山寺清幽,直踞千寻云岭;江楼宏敞,遥临万顷烟波。 上联:宏敞江楼临烟波 下联: 3、根据上联拟写下联(4分) ⑴、拟写春景对联。 上联:花间粉蝶舞 下联: ⑵、拟写下联。 上联:行到水穷处 下联:

(完整版)《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一东)

“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二冬”、“三江”等情况相同。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①。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②。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③。 【注释】 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①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30斤),要用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原文】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译文】云和雨相对,雪和风相对,晚上的夕阳和晴朗的天空相对。飞来的大雁和离去的燕子相对,回巢的鸟儿和低鸣的虫子相对。三尺长的剑,六钩重的弓,岭北和江东相对。 ②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原文】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译文】人间有消夏的清暑殿,天上有凄冷的广寒宫。两岸晨雾弥漫,杨柳翠绿,一园春雨霏霏,杏花艳红。 ③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途次:旅途的意思。 【原文】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译文】两鬓斑白,清晨就有急于赶路的人了。傍晚烟雨迷蒙,老翁身披蓑衣在溪水边垂钓。 沿对革,异对同①。白叟对黄童②。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③。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④。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⑤。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⑥。 【注释】 ①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革:变化、变革。 ②黄童:即儿童。黄:指黄口。(chú)雏鸟的喙边有一圈黄色的边,长大就消失,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的。 ③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论语?雍也》,颜指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孔子称赞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下联出自《晋书?(ruǎn)阮籍传》。阮指阮籍(字嗣宗),魏晋时代人,博览群书,好老庄之学,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记载,阮籍经常驾车信马由缰地乱走,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大哭而返。穷:到……的尽头,此处指无路可走之处。 【原文】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 【译文】沿续和变革相对,差异和相同相对,白发老翁和黄口小儿相对。江风和海雾相对,牧童和渔翁相对。颜回甘居陋巷,阮籍哭于途穷,冀北和辽东相对。 ④(zhuó)濯足水:屈原《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故濯足水指污水。打头风:行船时所遇到的逆风。 ⑤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萧(yǎn)衍。他笃信佛教,经常和高僧们在同泰寺研讨佛经。汉皇: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他曾宴请群臣于长安的未央宫,接受群臣的朝贺。 ⑥尘虑:对尘世间琐碎小事的忧虑。萦:缠绕。绿绮:琴名,据说汉代的司马相如曾弹琴向卓文君求爱,卓文君就用绿绮琴应和他。霜华:即霜花(“华”为“花”的古字),借指白发。百炼青铜:借指镜子,古人用青铜镜照面。【原文】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学吟诵 诵古诗

读古诗,诵经典拓展吟诵教学设计 喀什十小袁艳梅 教学目标: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凝练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音韵,让人徜徉其中而留恋忘返;其蕴含的人生这;哲理让人深思并引为箴言;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更有责任继承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 1、让学生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 3、通过学习吟诵,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特别是识记古诗文的积极性。 活动地点:多媒体录课教室 教学过程: 一、古诗吟诵 导入:同学们,同学们每个周五快乐吟诵时间,我们或多或少接触到了吟诵,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吟诵规则。一段时间的吟诵既愉悦了我们的身心,又增长了我们的知识。这节课我们上古诗的拓展吟诵。继续深入学习古诗吟诵。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吟诵? 吟诵是汉诗文固有的声音、本来的声音、传统的声音。几千年来,我们的汉诗文就是这样的声音,它是汉诗文的活态。 守吟诵规则的就是吟诵。 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 吟诵是中国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吟诵是中国音乐之根。 3、换种方式,你来背诗我来吟诵。初步了解到的吟诵规则吧。(指名背古诗)教师吟诵 引导学生掌握吟诵规则: 平长仄短入声促;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韵字拖长音。 4、按照规则我们试着来吟一吟自己的名字。 5、吟诵不仅有格律美,还能吟出意境美。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吟诵《静夜思》这首古诗。 6、出示每张吟诵示意图,逐句给孩子吟唱古诗。 7、指名练习吟诵,小老师教吟诵 8、全班吟诵,感悟诗的意境。 9、谈谈你吟诵这首诗后,有什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10、学生交流汇报 二、对子歌吟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