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浅层平板载荷检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和变形系数。试验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 试验原理

载荷试验(Plate Load Test,简称PLT)是在现场用一个刚性承压板逐级加荷,测定天然地基、单桩或复合地基的沉降随荷载的变化,借以确定它们承载能力的现场试验。

在拟建建筑场地上将一定尺寸和几何形状(方形或圆形)的刚性板安放在被测的地基持

力层上,逐级增加荷载,由固定在基准梁上的变形测量装置测得相应的稳定沉降,直至达到地基破坏标准,由此可得到荷载沉降曲线,即p-s曲线。通过对p-s曲线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得到地基土的承载力f ak。

3 仪器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承压板、加荷装置和沉降观测装置。

1、加荷系统:

承压板

加荷装置:液压千斤顶,应力环

2、反力系统:

地锚、工字钢反力架

一般反力可以由重物、地锚单独或地锚与重物联合提供

3、量测系统:

支撑柱、基准梁、位移测量原件等

4 试验技术要求与操作步骤

1、试验技术要求

1)承压板尺寸一般为0.25-0.5m2,当在软土和粒径较大的填土

上进行试验时,承

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m2。

2)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试坑

底部的岩土应避免扰动,保持其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在

承压板下铺设不超过20mm的砂垫层找平,并尽快安装设

备。

3)加荷等级一般不小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地基土承

载力设计值的2倍,荷载的量测精度应控制在最大加载量

的±1%内。

4)每级荷载施加后,间隔10min、10min、10min、15min、15min

测读一次沉降,以后间隔30min测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

且每小时沉降量不大于0.1mm时,可认为沉降已相对稳定,

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5)试验终止条件:

a)承压板周边的土体出现明显的侧向挤出;

b)本级荷载的沉降量急剧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

现陡降段;

c)在某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d)总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6。

e)当满足a) b) c)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

载为极限荷载。

2、试验设备安装

下地锚、挖试坑以及横梁和连接件的安装已经都做好了。地锚用了4只,以试坑中心为中心点对称布置。由于我们是接着第一组做的试验,所以试坑深度就是第一组最后测得的沉降。用连接件将次梁安装在地锚上,以承压板为中心将主梁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次梁下,形成反力系统。

1)放置承压板:由于不均匀沉降,在第一组完成该试验后承

压板由倾斜,所以我重新进行找平,然后小心平放承压板,并用水平仪检测是否倾斜。

2)千斤顶和测力计的安装:先在承压板中心位置上放置一块

方形实心铁板以便安放千斤顶,然后以方形钢板为中心,

从下到上依次放置千斤顶与应力环,最后用几个铁块使千

斤顶跟应力环与钢梁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反力系统。要

注意各设备的重心应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直线上。

3)沉降量测元件的安装:基准梁已经架好。借助磁性表座,

在基准梁上对称安装4只百分表,百分表测头与承压板接

触且测量杆应垂直于承压板,并注意百分表的量测应能支

持我们完成试验。

3、试验操作步骤

1)加载操作:一共加载3.2吨,分8级,每级0.4吨,同时算

出每加载0.4吨时所对应的应力环上百分表的读数,根据读

数来施加。由于时间限制,我们一共施加了3级荷载。

2)稳压操作:每级荷重下都必须保持稳压,由于加载后地基土

沉降、设备变形和地锚受力拔起等原因,都会引起荷载的减

小,要随时观察百分表指针的变动,并通过千斤顶不断的补

压,使所施加的荷载保持相对稳定。

3)沉降观测:采用慢速法(试验技术要求中已叙述)

4)试验观测与记录: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载荷试验记录表中。我

们分了三个小组,每小组负责记录一级荷载下的沉降

5 试验资料整理与应用

绘制p-s曲线(进行必要修正)和s-lgt曲线

1、绘制lgp-lgs曲线

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如下:

1)拐点法:若拐点明显,直接从p-s曲线上确定拐点作为比

例界限压力p0,并取p0所对应的荷载值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极限荷载法:先确定极限荷载p u,当p u小于对应的比例界

限压力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p u/2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相对沉降法:以上两条方法不能确定时,若p-s曲线呈缓

变曲线,并且当承压板面积为0.25~0.5m2时,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4)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各试验实测值

的极差不得超过其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静载荷试验报告模板

(样式一,须另加专用封套) (这里提供两种样式,各单位具体执行时可以微调,但信息量只能增加,不得减少) ※※※※※※※※※※工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人员:(含上岗证号) 报告编写:(含上岗证号) 复核:(含上岗证号)(盖骑缝章) 审核:(含上岗证号) 批准人(含职务):(或技术负责人,各单位据质量管理手册自定)(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检测单位名称(须与专用章名称统一) ※年※月※日 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4.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5.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加盖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监督电话:联系人:

(样式二) (这里提供两种样式,各单位具体执行时可以微调,但信息量只能增加,不得减少,正式报告中须去掉本规定格式中的注释红字)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盖骑缝章)检测日期:※年※月※日 报告编号: 合同编号:(可缺省)

(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检测单位名称(须与专用章名称统一) ※年※月※日

※※※※※※※※※※※※工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人员:(含上岗证号) 报告编写:(含上岗证号) 复核:(含上岗证号) 审核:(含上岗证号) 批准人(含职务):(或技术负责人,各单位据质量管理手册自定) 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4.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5.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加盖技术资质专用章、CMA章等,分开或合一均可)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监督电话: 联系人:

平板载荷试验

平板载荷试验 1.1.1平板载荷试验适用条件 平板载荷试验可分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部地基土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承载力的确定。 这里所说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有关,一般可认为其影响深度在3m内,且在地下水位上。 (2)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部土层(包括软岩、极软岩)及大直径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承载力的确定。所谓深部一般是指埋深等于或大于3m,且在地下水位以下。 (3)岩基载荷试验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基岩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承载力的确定。 1.1.2基本理论 (1)一般地基土承载力设计的取值接近于比例界限。因此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按刚性平板作用于均质土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介质表面,由弹性理论可得 E—载荷试验的变形模量(无侧限)(kpa); I—刚性承压板形状系数,圆形板取0.785;方形板取0.886; —土的泊松比:碎石土取0.27,砂土取0.30,粉土取0.35,粉质黏土取0.38,黏土取0.42,不排水饱和粘性土取0.50; d—承压板直径或边长(m); p—p—s曲线线性段承压板下单位面积的压力(kpa); s—与p对应的沉降量(mm)。

(2)对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按刚性圆形压板作用于均质土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介质内部,由弹性理论可得式 ω—与试验深度和土类有关的系数。 深度载荷试验计算系数ω的取值 1.1.3国内平板载荷试验主要技术标准要点 国内平板载荷试验主要技术标准要点

1.1.4试验仪器设备 (1)承压板 1)承压板状为圆形或方形(圆形板应力条件较方形板简单)。2)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底面平整,在长期使用中不变形。3)钢质承压板厚度不小于25mm或采用加肋措施 (2)反力装置 (3)加载与量测设备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检测报告 检测内容:单桩静载荷试验 目录 一、前言 (4) 二、项目概况 (4) 三、地质概况 (4) 四、检测依据 (5) 五、现场检测 (5) 六、检测结果 (6) 七、检测结论 (7) 八、附图表 (7)

一、前言 受湖南金沙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贵高速公路第二施工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委托,我公司对其在建的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K76+940~K77+025段的复合地基进行抗压静载荷试验,用来检验复合地基承载力。该工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按合同约定此次共试验了三个试验点,试验采用单桩复合压板试验,承压板尺寸为1.0×1.0m。所试点位由甲方、监理选取,试点编号由甲方提供。外业试验于2010年12月02日至2010年12月20日进行。 二、项目概况 表1

三、地质概况 根据甲方提供的《不良地质地段表》,K76+940~K77+025属水田地段,为冲积灰色淤泥质粘土和褐黄色软塑状饱和粉质粘土,软土平均厚度6.0m,其下为可~硬塑状粉质粘土。 四、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2、广西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有关设计及变更文件。 五、现场检测 1、加载方式 现场试验最大加载量按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2倍即300kPa进行,分为10级,每级加载量为30kPa,总堆载量360kN。 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1.00m×1.00m,板底铺设50mm中粗砂找平层,试坑底开挖至基底标高,坑底面积为 6.00m×6.00m。采用电动油压千斤顶加载、工字钢搭设堆载平台、沙袋堆积提供反力,最大压重量360kN。 2、荷载及沉降测量 荷载值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试桩沉降则通过承压板四边对称架设的位移传感器,测试仪自动记录测量,所有位移传感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由脚手架钢管构成的基准梁上,基准梁在独立的基准桩上安装,基准桩中心与承压板中心

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H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第附录H.0.1条本附录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第附录H.0.2条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第附录H.0.3条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第附录H.0.4条加载方式: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第附录H.0.5条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 1/5,以后每级为1/10。 第附录H.0.6条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 读数一次。 第附录H.0.7条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第附录H.0.8条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 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 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第附录H.0.9条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

奇数,第一级可分为三倍。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 后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支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 时,即认为稳定。 第附录H.0.10条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1.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符合终止加载 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所得值 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2.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最小值作为岩石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3.岩石地基承载力不进行深宽修正。 附录J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第附录J.0.1条试料可用钻孔的岩心或坑,槽探中采取的岩块。 第附录J.0.2条岩样尺寸一般为∮50mm×100mm,数量不应少于六个,进行饱和处理。 第附录J.0.3条在压力机上以每秒500-800kPa的加载速度加载,直到试样破坏为止,记下最大加载,做好试验前后的试样描述。 第附录J.0.4条根据参加统计的一组试样的试验值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为: f rk=ψ.f rm(J.0.4-1) ψ=1-(1.704/√n+4.678/n2)δ(J.0.4-2)

桩基检测(自平衡检测) 检测报告

基桩质量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 报告编制:张三 审核:XXX 审定:XXX 报告编号:2017-XXX 工程地点:XXX XXXXXXXX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 (3) (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 (3) (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 (3) (三)、试验设备 (5) (四)、试验步骤 (5) (五)、静载检测结果分析 (6) (六)、自平衡检测结论 (7)

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 (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 自平衡测桩法的主要装置是一种经特别设计可用于加载的荷载箱。它主要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四部分组成。顶、底盖的外径略小于桩的外径,在顶、底盖上布置位移棒。在桩底部预先做好荷载箱的垫层,将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体放入桩底后,即可浇捣混凝土成桩。

试验时,在地面上通过油泵加压,随着压力增加,荷载箱将同时向上、向下发生变位,促使桩侧阻力及桩端荷载箱底板下土阻力的发挥,上图为试验示意图。 荷载箱中的压力可用压力传感器测得,荷载箱的向上、向下位移可用位移传感器测得。因此,可根据读数绘出相应的“向上的力与位移图”及“向下的力与位移图”,根据两条Q s -曲线及相应的lg s t -、lg s Q -曲线,可分别求得荷载箱上段桩及荷载箱下底板单位面积土层的极限承载力,将上段桩极限承载力经一定处理后与桩端土层对桩总的阻力相加即为桩极限承载力。 根据位移随荷载的变化特性确定极限承载力。陡变形Q s -曲线取曲线发生明显陡变的起始点;对于缓变型Q s -曲线,上段桩极限侧阻力取对应于向上位移s 上=10~20mm (桩端进入基岩取低值,土体取高值)的对应荷载;荷载箱下土阻力极限值取s 下=40mm 对应的荷载。 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下段桩取lg s t -下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上段桩取lg s t -上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上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根据上述准则,可求得桩的极限摩阻力和桩端土层极限承载力u Q 上、u Q 下。该法测试时,荷载箱上部桩身自重方向与桩侧阻力方向一致,故在判定桩侧阻力

静载试验---水平多循环试验报告(带数据)

****工程 基桩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 报告编号: 报告页数: **检测 ****年**月**日

****工程 基桩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 报告编写: 校核: 审核: 批准: 声明: 1.报告无计量认证章、资质专用章无效; 2.报告无报告人、审核人、批批准人签章无效; 3.报告涂改、换页、错页无效,无骑缝章无效; 4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因抽样方法不当或检测数量不足等非检测方原因导致检测结果不满足相应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及由此产生的后果,检测方不承担相应责任; 5.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日向本 检测单位提出书面意见,本单位将于5日给予答复。

地址:邮政编码: :联系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概述 (2) 2、设计要求 (2) 3、工程地质简况 (2) 4、试桩简况 (2) 二、现场检测 (2) 1、检测目的 (2) 2、检测依据 (2) 3、检测设备 (2) 4、检测方法 (2) 5、数据判定 (2) 三、试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2)

四、结论 (2)

一、工程概况 1、概述 由XXXX委托,对XXXXX项目工程的静压预应力管桩进行了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以确定该桩型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工程信息见下表。 2、设计要求 本工程桩基设计信息如下表1: 表1 基桩设计参数

3、工程地质简况 该工程桩端位于第⑤层细砂层中,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详见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表1地层物理力学性质表 注:本资料引自《***********总部基地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试桩简况 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及施工资料,各检测桩(点)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和有关成桩参数见表3,桩(点)位平面图见附图。 表3 试桩参数表 二、现场检测 1、检测目的 根据有关规及设计要求,采用接近于水平受力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的水平承载力。 2、检测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GJ 106-201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 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 94-2008)。 3、检测设备 ⑴反力装置:本次试验采用相邻锚桩作为反力装置;如图1。

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方案

住宅小区 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案 编写: 校核: 审定: 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号 二0一三年二月十八日

一、工程概况 公司拟在其位于路与路交界处的规划用地内兴建住宅小区项目。根据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工程场地内地层从上至下分别为耕土①、含粘性土中砂②、含粘性土砾砂③、含砾粗砂④、粉质粘土④1、粘土⑤、粗砂⑥、粘土⑦、粗(砾)砂⑧、粘土⑨和砾砂⑩。 根据项目的规划情况,地下室底板基底标高约为3.7m(高程)。住宅楼场地在该深度水平线上分布的土层为含砾粗砂④和粉质粘土④1,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含砾粗砂④层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粉质粘土④1层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该粉质粘土④1层于住宅楼场地中以透镜体形式分布。 受业主委托,通过对住宅楼场地内的地层进行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以了解地基土实际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极限承载力情况,为设计优化提供实际的土层力学参数和依据。 本次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结合设计要求进行,设计要求地基土实际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80kPa,预估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约为 660kPa。 二、试验依据和投检测数量 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2002)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5. 设计院提供的本工程设计图。 检测数量:

根据甲方要求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C.0.7“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因此,本次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共进行3个试验点。结合粉质粘土④1层在场地中的分布情况,建议其中1个试验点在勘察报告的钻孔zk23所在地段选取。 三、检测设备 试验专用千斤顶、大量程百分表、精密压力表一台套,整套仪器设备经过计量部门校准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四、试验方法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 2,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m 2”。 本次试验结合设计要求进行,承压板面积采用0.5㎡的钢性板,设计要求地基土实际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80kPa ,分8级进行加载试验,试验分级荷载取:280kPa ×0.5㎡×2倍÷8=35kN ,并逐级累加至破坏,以试验出实际极限承载力。 试验采用钢梁平台堆重反力装置。试验点用粗砂或中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 。然后安放承压板,加力千斤顶安置在承压板顶面,并保证压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出厂编号 检定证书编号 1 千斤顶 QYL100 力值字第120209138号 2 精密压力表 (0~100)MPa 16 号 3 百分表 (0-50)mm 412 号 4 百分表 (0-50)mm 001 号 5 百分表 (0-50)mm 415 号 6 百分表 (0-50)mm 002 号

静载试验报告模板

(CMA章)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盖骑缝章)检测日期:※年※月※日 报告总页数:25(含此页) 报告编号: (报告专用章) ※※※※※※※※※※检测站 ※年※月※日

※※※※※※※※※※工程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报告 现场检测人员:※※※(1234) (上岗证号) 报告编写: (上岗证号) 校核: (上岗证号) 审核: (上岗证号) 批准 声明: 1、本检测报告涂改、换页无效。 ???? 2、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可在报告发出后20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请复议。 3.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报告专用章) ????? ※年※月※日??地址:邮政编码: ??电话:联系人:

工程概况 ①方桩应为桩横截面尺寸,管桩应加壁厚。 ②可为标准值或极限值。

受※※※的委托,※※※※※检测站于※年※月※日至※月※日,对※※※※※工程(概况见表1)的基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目的是检测桩的竖向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经委托单位与有关单位研究协商,确定本次检测※根工程桩。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一、检测仪器设备、方法和标准 ????1、试验加载装置 ????本次试验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作为荷载反力,将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荷重在试验开始前一次性加上平台,试验时用油压千斤顶分级加载。 ????2、试验加载方法和沉降观测 ????(1) 试验加载:采用慢速或快速维持荷载法,每级加载为要求最大试验荷载的1/10,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载,在每一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在每小时小于0.1mm,可加下一级荷载。 ????(2) 桩的沉降观测:在桩顶两边装设2个百分表,按规定时间测定沉降量,百分表精度为0.01mm。 ????3、检测标准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附录C③(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附录十四)中有关试桩规定进行。 ③分GBJ7-89方法、JGJ94-94快速法、JGJ94-94慢速法,参照本格式拟定其它两种方法说明,对应标准根 据具体情况在GBJ7-89和JGJ94-94中选一种。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报告

表号:TSJL/JS-175-A 委托编号:2019-模拟-052 计量认证:160302340774 资质证号:(冀)建检字第11147号 检测报告 (换填地基静载荷试验) 工程名称:--- **** 2019年10月

注意事项 1、报告无“检验检测专用章”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2、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报告无报告人、审核、批准签字无效; 4、报告涂改和无骑缝章无效; 5、对检测签订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 向检测单位提出; 6、一般情况,委托检测鉴定,仅对委托项目负责。

浅层平板静载荷试验 检测报告 批准人:审核人:主检人:绘图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检测目的 三、检测依据 四、工程地质概况 五、检测数量及依据 六、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法简介 七、检测结果分析 八、检测结论 附图 1、各试验点荷载-沉降(p-s)曲线 2、检测现场影像资料

一、工程概况 拟建的工程由于其建筑场地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建筑物荷载设计要求,设计采用换填进行处理,要求换填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120kPa。 ak 受委托单位的委托,我公司对该工程换填地基进行了浅层平板静载荷试验承载力检测。外业检测工作于2019年9月30日进行。二、检测目的 检测换填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三、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四、工程地质概况 详见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五、检测数量及依据 六、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法简介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是模拟建筑荷载条件确定试验对象承载力的原位测试方法。将荷载分级施加到试验对象上,同时观测分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最后绘制荷载与沉降等关系曲线,依据规范确定承载力特征值。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施加荷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试验最大荷载加至240kPa。试验采用人工加荷、测读荷载及沉降。具体作法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有关技术要求执行。

基桩静载荷试验报告

基桩静载荷试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1、概述 工程名称:老西门公馆2#楼 工程地点:上海市黄浦区方斜路458号 建设单位:上海新浦市政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金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住安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上海新浦市政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2、设计要求 (1)桩型:钻孔灌注桩 (2)桩截面尺寸:Φ550mm (3)桩长:47.39m (4)桩尖持力层:⑦1 (5)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水下C30 (6)设计承载力:2000kN 3、工程地质简况 详见“黄浦区143号街坊西块部分地块商品住宅(1#、2#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浙江省工程勘察院上海分院,2005年1月14日】”。土层简况见表1。 土层简况表表1

4、桩基施工简况:本次抽检桩的成桩资料详见表2。 二、现场检测 1、检测目的 根据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通过对工程桩的静载荷试验,判定基桩极限承载力。 2、检测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 08―218―2003)。 3、检测设备: (1)反力装置:采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示意图见图1。 (2)荷载装置:试验荷载由两台3200kN油压千斤顶通过一台电动液压油泵施加于试桩桩顶。荷载大小由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0.4级精密压力表测读。 图1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设备安装示意图 (3)量测系统:试桩桩顶沉降量采用4只量程为50mm、精度为0.01mm 的百分表测读。 4只百分表对称安置在桩侧2个正交直径方向上,安置百分表的沉降测定平面在桩顶以下300mm。

固定和支撑百分表的磁性表支座安置在基准梁上。基准梁为10号“工”字钢,一端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简支在基准桩上。基准桩采用1.5m长的φ40mm钢管打入地下不小于1.0m,基准桩与试桩和锚桩中心距离均大于2.0m。 4、测试数量:共2根试桩,试桩位置见桩位平面布置图。 5、测试日期:2006年11月3日至11月6日。 6、荷载分级:本次试验最大加载量为3680kN,每级荷载增量为最大加 载量的1/10,第一级荷载为加载增量的2倍,共分9级加载;每级卸载量为分级加载量的2倍,共分5级卸载。 加、卸载顺序: 0→736→1104→1472→1840→2208→2576→2944→3312→3680 →2944→2208→1472→736→0(kN) 7、加载方式:慢速维持荷载法。 8、沉降测读时间 ①加载: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分钟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分钟测读一次。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平板载荷试验

平板载荷试验 1.1.1 平板载荷试验适用条件 平板载荷试验可分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 (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部地基土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承载力的确定。 这里所说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有关,一般可认为其影响深度在3m 内,且在地下水位上。 (2)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部土层(包括软岩、极软岩)及大直径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承载力的确定。所谓深部一般是指埋深等于或大于3m,且在地下水位以下。 (3) 岩基载荷试验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基岩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承载力的确定。 1.1.2 基本理论 (1) 一般地基土承载力设计的取值接近于比例界限。因此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按刚性平板作用于均质土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介质表面,由弹性理论可得 s d P I E ?-=) 1(200μ 0E —载荷试验的变形模量(无侧限)(kpa ); 0I —刚性承压板形状系数,圆形板取0.785;方形板取0.886; μ—土的泊松比:碎石土取0.27,砂土取0.30,粉土取0.35,粉质黏土取0.38,黏土取0.42, 不排水饱和粘性土取0.50; d —承压板直径或边长(m ); p —p —s 曲线线性段承压板下单位面积的压力(kpa ); s —与p 对应的沉降量(mm)。 (2) 对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按刚性圆形压板作用于均质土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介质 内部,由弹性理论可得式 s d P E ?=ω 0 ω—与试验深度和土类有关的系数。 深度载荷试验计算系数的取值

1.1.3国内平板载荷试验主要技术标准要点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案讲课稿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一、 适用范围及检测目的 1. 载荷试验适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2.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判定浅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二、 检测工程量 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点。 三、 检测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 《南京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2/112-95) 四、 检测人员

五、检测装置、仪器及设备 1.反力装置 加载反力装置根据现场条件可以有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等,南京市主要为压重平台反力装置,该种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②.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③.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 2.荷载、沉降测试装置 ①.分级荷载的提供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 应并联同步工作。并使: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相同;千斤顶的合力 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②.荷载的测量可用荷载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 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并使:传感 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不小于0.4级,试验用压力表、油 泵、油管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③.沉降测量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使:测量误差不大于 0.1%Fs,分辨力不小于0.01mm。

桩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桩基静荷载试验 报告编号:XXXXXXXX 检 测 报 告 XXXXXXX 2014 年7 月1 日

注意事项 1、报告无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无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审核人签字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非经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建设单位:重庆江城水务有限公司 设计单 位: 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监理单 位: 黄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 位: 重庆洪源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 位: XXXXXXX 项目参与人员: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桩基静荷载试验检测 报告 一、工程概况 XXX程地上2层。地基基础采用深层搅拌桩。桩径为巾70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经深层搅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于180KP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我中心于历时3日完成对该工程地基的静载荷试验检测工作,试验点(桩)总数为6个。(具体情况见下表1,平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1)。现依据试验原始数据提交本次试验检测报告。 各试验点具体情况一览表 表 、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5、《江西省桩基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6、《江西省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取样数量》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主要技术参数: 1、荷载板直径:φ300mm; 2、千斤顶加载能力范围:0~30t; 3、千斤项行程:120mm; 4、测桥跨度:3000mm; 5、手动油泵额定压力:70MPa; 6、压力测试范围:0~40MPa; 7、位移测试范围:0~10mm; 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前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 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2,对于软土和粒径较大的填土不应小于0.5 m2。 (1)方法要点。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找平。 加荷分级不应小于8级,最大加荷量不应少于设计要求的2倍。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min,10min,10min,15min,15min测读一次沉降,以后间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连续2小时内,每小时沉降量小于0.1mm 时,则认为已经趋于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最终得到载荷试验p-s曲线。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候,即可终止加载: 1载荷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2沉降s急剧增大,p-s曲线出现陡降段。 3.某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度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4s/d》0.06(d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2)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当p-s曲线上有明显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两点确定时,如承压板面积为0.25 m2~0.50 m2,可取s/d=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荷量的一半。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各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其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平板载荷试验操作规程

附录A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A.0.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A.0.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A.0.3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 A.0.4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A.0.5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A.0.6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A.0.7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1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2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子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A.0.8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A.0.9复合xx力特征值的确定:

1当压力一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 1)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 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5所对应的压力(为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和d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值大于2m时,按2m计算);当以粉土或砂上为主的地基,可取s/d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2)对上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可取5小或s/d等于 0.012所对应的压力。 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 3)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 4)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 5)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 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 A.0.10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C 第附录C.0.1条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 0.25m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m 第附录C.0.2条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 第附录C.0.3条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第附录C.0.4条每级加载后,按间隔 10、10、 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第附录C.0.5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2.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现陡降段; 3.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4.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 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第附录C.0.6条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2,2。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0.25-0.50m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第附录C.0.7条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2,附录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第附录D.0.1条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深部地基,土层及大直径桩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 第附录D.0.2条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采用直径为0.8m的刚性板,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的土层高度应不少于80cm。 第.0.3条加荷等级可按预估极限承载力的分级施加。 第附录D.0.4条每级加荷后,第一个小时内按间隔 10、10、 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第附录D.0.5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沉降量超过0.04d(d为承压板直径); 2.在某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3.本级沉降量大于前一级沉降量的5倍; 4.当持力层土层坚硬,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
第附录D.0.6条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2.满足前三条终止加载条件之一时,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完整报告一套

地基基础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检测项目:振冲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委托单位:/ 检测性质:委托检测 检测日期:

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地勘单位:/ 施工单位:/- 试验: 审核: 签发:

目录 一、前言 (4) 二、检测规范、原理 (4) 三、工程慨述 (5) 四、工程地质概况 (5) 五、检测的仪器设备 (6) 六、试验点位的选取 (6) 七、检测结果 (7) 八、结论 (8) 附图表 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及P~S曲线图动力触探检测结果汇总表及曲线图 桩位平面布置示意图 声明: 1、报告无计量认证章、资质专用章以及委托检验专用章或业务专用章无效。 2、复制报告未经重新加盖计量认证章、资质专用章以及委托检验专用章或业务专用章无效。 3、报告无报告人、审核人、批准人签章无效。 4、报告涂改、换页无效,无骑缝章无效。 5、对送样委托检测,检测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6、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

医疗中心医院建设工程纯地下室 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 一、前言 我公司受×××的委托,于年月日至日对×××工程纯地下室的振冲碎石桩桩体进行了动力触探检测;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了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检测目的:通过静载试验,模拟建筑物地基的实际受荷条件,测定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参数。通过动力触探,对桩体进行评价,判定地基振冲碎石桩桩体的施工质量。 现根据试验数据和资料综合分析提交试验报告。 二、检测规范、原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 1、静载荷试验:采用正方形承压板,压板面积为1.14m2,由千斤顶反力加荷,精密百分表测量沉降。根据沉降计算各测点承载力特征值。试验加荷共分8级,每级加荷后立即读记一次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每级荷载的维持时间均不得少于1.5小时,稳定标准为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 2、桩体检测:采用SH—30型钻机及N120动探配套设备,使用超重型动力触探,依据N120每10cm贯入的锤击数对振冲碎石桩桩体进行评价,判定成桩质量,其检测深度应与地基处理的深度相同。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法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法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方案 一、工程、场地地层简介及试验概述 1、工程概况 1.1“xx”项目(酒店核心组团)产地位xx市,拟建场地东侧紧邻曼景法村民小组,东南侧与新建的民族博物馆相望,南侧紧邻雨林大道,北侧紧邻规划曼弄枫大道(3号路),西侧紧邻勐泐大道环道。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58667m2,约238亩,总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拟建项目主要包括酒店核心组团、售楼部及大剧院部分。酒店核心组团部分,拟建建筑为6栋13~16层的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为39~55.5m,20栋3层的豪华公寓,1栋公共大堂及1栋SPA大堂,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拟建6栋高层建筑为剪力墙结构,其余为框架结构,基础型式预计采用桩基础及柱下独立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 2、试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xx”项目(酒店核心组团)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按岩土层分类原则将场地内各层土自上而下划分为7个主层,5个亚层,描述如下: 2.1、第四系人工堆积(Q ml)层 ①层—耕土:黑灰色,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大量植物根茎,结构松散,湿,强度低且不均匀,欠固结土。场地大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层厚0.40~0.80m,平均层厚为0.52m。 层—人工填土:褐红色,褐灰色,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碎石及角砾,稍① 1 湿,结构松散,未经压实处理欠固结,填筑年限约3~5年,人工堆积而成。场地局部地段揭露,揭露层厚0.50~6.10m,平均层厚为2.48m。 2.2、第四系冲、洪积(Q al+pl)层

②层——粘土:褐黄夹灰白、褐黄夹浅兰灰色,稍湿,坚硬状态,局部呈硬塑状态, 介于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土质均匀性一般,具中压缩性。该层为膨胀土,自由膨胀率δ ef 33.0~86.0%之间,具弱~中膨胀潜势。场地均有揭露,揭露层厚0.5~7.5m,平均层厚为4.24m。 层——粘土:褐黄、褐灰色,稍湿,硬塑状态,韧性及刚强度中等,土质均匀性② 1 一般,具中压缩性。该层为膨胀土,自由膨胀率δ 介于41.0~89.0%之间,具弱~中膨胀 ef 潜势。场地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层厚0.50~3.8m,平均层厚为1.41m。 ③层——粘土:褐黄色、棕红色,局部夹兰灰或灰白条纹,稍湿,坚硬状态,局部呈硬塑状态,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土质均匀性一般,具中压缩性。该层为膨胀土,自由膨胀介于34.0~92.0%之间,具弱~中膨胀潜势。场地均有揭露,揭露层厚0.5~16.7m, 率δ ef 平均层厚为8.54m。 层——漂石:兰灰、灰绿色,局部含灰黑斑点,湿,密实,岩性性主要为闪长③ 1 岩,以中风化为主,部分强风化状,漂石块径50cm以上,岩芯多数呈短柱状及块状产出,节长最长约为25cm。场地局部偶有揭露,揭露层厚为0.40~2.70m,平均层厚为 1.03m。 ④层——粘土:褐黄色、兰灰色,稍湿,坚硬状态,局部呈硬塑状态,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土质均匀性较差,局部夹有粉土薄夹层,具中等压缩性。场地大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层厚2.60~16.00m,平均层厚为10.77m。 层——砾砂:局部呈中砂、粗砂,褐黄夹灰白色,饱和,中密~密实状,圆~亚圆④ 1 形,粒径一般0.2~2cm,少量2~4cm,砾石含量一般为28.1~46.6%,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中~强风化状,以粉土及少量粘性土充填,颗粒级配一般,土质均匀性差,压缩性低。场区内局部有揭露,主要位于场地西北侧,层位及厚度变化较大,揭露层厚 0.410~12.30m,平均层厚为2.38m。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相关规范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相关规范 篇一:《浅层平板载荷检测规范》 浅层平板载荷检测( 4.1 适用范围 4.1.1 本章所规定的是浅层地基土承载力性能现场载荷检测方法与评定。 4.1.2 浅层平板载荷检测适用于浅层地基土、灰土垫层地基、砂石垫层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地基、粉煤灰垫层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垫层地基、预压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检测。 4.1.3 抽样数量按第3.3条的要求执行。 4.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4.2.1 检测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油压千斤顶的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重合,它所提供的最大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1.5倍。如不满足可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油压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联工作的油压千斤顶应采用同型号、规格的油压千斤顶,油压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线重合。 1 4.2.2 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油压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力,根据油压千斤顶校验率定值(曲线)换算荷载。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应合理选择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最大检测荷载不宜小于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量程的0.15倍。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最大试验荷载不宜小于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量程的0.25倍。检测用油泵、油管、多通联通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的容许压力应大于最大加载时油压千斤顶压力的1.2倍,测力计、荷重传感器容许测力最大值应大于最大加载值的1.2倍。

4.2.3 沉降测量宜采用大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量程等于大于3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2 应在其载荷板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 3 沉降测定平面应在承压板上,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承压板上。 4 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宜采用工字钢作基准梁,高跨比不宜小于 1/40。),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在基准桩上。基准桩应打入地面以下足够的深度,一般不小于1米。 2 5 承压板的刚度要足够大,在最大载荷下承压板中心与承压板边的变形差与承压板边长的比应在1/1000之内。 6 固定和支撑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 4.2.4 检测加载装置: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下列三种形式之一: 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锚桩横梁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应不得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 载的1.2倍。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进行验算。 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平台反力装置的容许承载能力不得少于预估最大检测荷 载的1.2倍,压重量不得少于预估最大检测荷载的1.2倍;压重应在检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压重支墩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2倍。 3 地锚横梁反力装置:横梁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应不得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地锚的上拔力应大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6倍。以承压板中心为中心点对称布置地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