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质量工程”和我校推进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 20 号)和我校《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工校发[2006]48号)的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基于“时间上留有余地,空间上保证场所,机制上彰显自由”的思想,以“问题探索和课题研究”为核心,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

第三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载体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项目分为国家级、校级和院(系)级共三级。

第四条项目由大学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设计和自主开展研究工作,以“研究过程”为主,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兼顾“研究成果”。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五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行校级和院(系)级两级管理。

第六条校级管理由“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简称“组织协调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委员会主任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资产管理处、财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及创新实验学院有关负责人组成。组织协调委员会的职责是:

1.制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方案及有关政策,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协调解决相关的重大问题;

2.负责审批国家级和校级项目,并确定经费资助额度;

3.监督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

组织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分管副处长担任。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2.组织专家对国家级和校级项目进行检查、验收、评价和总结;

3.定期检查院(系)级项目的开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第七条院(系)级管理由院(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委员会”(简称“工作委员会”)负责。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副系主任)担任,成员由主管科研、资产、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和部分骨干指导教师组成。该工作委员会的职责是:1.负责本院(系)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宣传、发动、申报和评审;

2.向学校推荐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候选项目;

3.检查和监督本院(系)大学生所承担的国家级和校级项目的执行情况;

4.组织专家检查、监督、验收本院(系)大学生承担的校级、院(系)级项目,并向学校提交评价和总结报告;

5.向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及指导教师,提出有关政策和建议等。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八条研究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由学生和导师共同拟定;或由导师提出,学生选择。

第九条项目申请人原则上为学有余力、学习成绩排在专业前50%,具备初步科研和动手能力的大学本科二、三年级学生。

第十条项目申请人必须选择一名相关学科的教师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项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学校在岗的教授、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原则上每年指导的项目不得少于一项,接受的大学生不得少于一人。

第四章项目评审

第十一条每学年秋季开学初,确定了研究课题和指导教师的项目申请人须填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经导师签字同意后送项目申请人所在院(系)。

第十二条各院(系)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并向组织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推荐国家级和校级项目的候选项目。

第十三条组织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院(系)推荐的候选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在校内网上公示,并上报教育部备案。

第十四条项目评审本着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注重项目的创新性、现实性、可操作性及应用性。

第五章项目运行

第十五条项目批准立项后,由项目负责人及指导教师提交项目执行承诺书,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按计划完成各项研究工作。

第十六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执行期原则上为一年。

第十七条学校有关部门应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所有示范性实验中心、各类实验室(含重点实验室)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开放,免收实验场地费、实验管理费。

第十八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项目负责人提交书面申请,经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同意,报学校审核:

1.变更项目负责人;

2.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3.申请延期(最多不得超过半年);

4.终止项目运行(无法克服原因)。

第十九条对不按时递交中期进度报告、项目无明显进展或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将终止该项目的运行。

第六章项目验收

第二十条项目研究工作必须在负责人毕业前一个学期末完成,并由负责人提交结题报告及有关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图纸、软件、仪器装置、学术论文、专利、获奖证书等。

第二十一条申请结题的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已提交结题报告书及有关研究成果;

2.已经归还所借用的房间、仪器设备、工具、资料等;

3.所资助的经费已经结算清楚。

第二十二条利用资助经费所购置的仪器设备(800元以上)必须办理校产,产权归属于项目指导教师所在单位。

第七章经费管理

第二十三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由学校每年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级和校级项目经费由组织协调委员会代管,院(系)级项目经费由工作委员会代管。

第二十四条国家级项目生均资助经费不低于1万元,校级项目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不低于2000元(数学、人文、经济、管理类每项不低于1000元),院(系)级项目由工作委员会自行确定,每个项目资助经费原则上不低于1000元(数学、人文、经济、管理类每项不低于500元)。鼓励指导教师利用科研经费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对有导师经费配套的项目在评审时优先考虑。

第二十五条项目资助经费分两次下拨,项目启动时下拨50%,通过中期检查后再下拨另外50%。未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停止其继续使用资助经费。

第二十六条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的资料费、调研费等必要开支,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由指导教师监管。

第二十七条项目经费报销工作应严格遵守学校财务制度,报销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资助经费总额。

第八章奖励政策

第二十八条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凭录用通知可以申请版面费。

第二十九条以学生为第一申请人在国内外申请专利的,凭专利受理书可以申请专利申请费。

第三十条参加项目的每名学生在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可获得3个个性课程学分。

第三十一条对在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达到免试推荐研究生基本条件的,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时可适当优先考虑。

第三十二条学生可根据项目进展和个人实际情况提出申请,经审批,可优先选学与项目有关的部分课程。优秀学生可申请免听相关课程或实验课,但必须参加课程考试。

第三十三条项目指导教师依据指导的项目数计算工作量,每年每指导一个项目相当于指导一个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工作量(按100小时计)。

第三十四条鼓励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指导教师在评职和考核时可视为并列第一作者。

第三十五条教师所指导的项目参加高水平的科技竞赛并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励的,学校给予奖励。获得国家级特等奖的奖励指导教师10000元/项,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的奖励指导教师5000元/项,获得国家级二等奖的奖励指导教师2000元/项。

第九章成果展示和交流

第三十六条学校通过校园网、论文报告会、项目沙龙、成果展览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宣传与经验交流,形成辐射作用。

第三十七条学校定期编印出版大学生优秀科研创新成果集,促进优秀成果的展示与推广应用。

第十章违纪处理

第三十八条凡属下列情形之一者,学校将视情节轻重收回部分或全部资助经费,扣除学生已取得的学分,并予以全校通报。情节严重的给与当事人以及相关负责人纪律处分:1.违反财务政策或经费使用不当;

2.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品或其它弄虚作假行为;

3.管理不善,造成国家财产巨大损失;

4.无故或无正当理由不完成项目研究或随意放弃项目。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负责解释。凡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二〇〇九年五月修订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代码:0824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新世纪现代化造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国防军工事业等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专业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能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验能力,掌握基本测试技术、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独立分析科学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和水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实力雄厚,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和轮机工程3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先进,拥有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拖曳试验水池、造船工艺实验室、船舶结构振动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设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转化一等奖2项,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获国家专利技术15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国际重要索引刊物SCI、EI和ISTP索引的有150余篇,出版了20部学术专著和教材。本学科与日本广岛大学和英国哥拉斯哥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并设立德国劳氏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和日本常石造船公司的研究生奖学金。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依托辽宁和环渤海地区造船与航运基地,与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了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了“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取得了突出的科技转化合作成果。批准成立了“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连市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学科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开展高层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2、轮机工程 3、水声工程

供电可靠性管理办法

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管理及统计分析工作,是我们农电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评价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我公司供电系统的供电能力和运行、维护水平,是我公司供电系统设备及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为进一步加强我公司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公司具体情况,重新修订了该管理制度。 二、制定本制度的目的 1、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 2、明确供电可靠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 3、统一供电可靠性的统计方法、标准及报表规定; 4、明确供电可靠性指标管理任务; 5、明确计划停电审批手续。 第二章管理体系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右中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企业经理担任,副组长由主管生产的经理和主管营销的经理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生技部、营销部、工程部、调度所、安监部、计量所和浩达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专工及各供电所所长组成。 2、生技部设供电可靠性管理专责工程师(以下简称公司专责人),在公司供电可靠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全公司的供电可靠性技术管理工作。

3、各供电所指派一到两名有生产经验的人兼职供电可靠性管理专责人员(以下简称专责人),负责本单位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原则上,没有特殊情况此人不得随意调换。 二、单位及人员职责分工 1、生技部 负责全公司供电可靠性工作的协调指导,指标分配,按期对下属单位的可靠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1)负责所管辖66千伏送变电线路及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指标统计及管理工作; (2)负责所管辖10千伏配电线路(包括专线)限电的统计工作。 2、各供电所 负责10千伏用户及配电变压器的可靠性指标统计及管理工作。 3、各级人员职责 各单位必须明确负责供电可靠性工作的归口专业管理,确定专职或兼职的专责人,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1)主管供电可靠性工作的各级领导应对供电可靠性予以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各种停电作业,做到准备充分、组织合理,减少停电时间和次数,并协调各部门做好相互间的配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研究解决。 (2)公司可靠性专责人职责: ①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管理部门颁发的各项供电可靠性管理规定,制定健全本公司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和体系;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大学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 法 为了加强****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的经费管理,保证立项项目顺利开展,现将经费划拨、使用范围及报销程序规定如下: 一、经费划拨 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学校对项目经费进行一次性审核,分三次拨付。立项后拨付经费总额的40%,中期检查合格后拨付经费总额的40%,结题后拨付剩余的20%。经费报销严格遵守学校财务制度,认真填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费报销单”(附件),报销单据须由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院(系)团委书记和院(系)分管实验室的副主任签字后方可报销。 二、经费使用范围及要求 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资料费、文具费、论文复印打印费;开展实验所需的原材料(包括耗材、药品、各类试剂等)购置费;差旅费、外聘指导费等。 (一)、购置费 原则应取得正规的发票,发票不能一一列明所购物品的,应附明细清单。购置费一般不超出项目经费的30%(不含500元以上设备购置费)。 (二)、邮电费

包括邮寄费、项目研究的资料查询、信息交流的网络通讯费、电话费,原则不超过项目经费的10%。 (三)、差旅费 1、城市间交通费:指执行该项目时所发生的交通费用。学生报销市内公交、长途汽车、火车硬座、轮船三等舱费用,不报销飞机票、出租车车票。教师陪同出差,按学校标准报销,费用出处由系部审定。 2、住宿费标准为120元/人.天,凭调研所在地的发票按标准报销,学生出市调研每天计发20元伙食补助。 3、公杂费标准5元/人.天。 4、学生参加会议,应经指导老师同意,教务处批准,持会议通知、相关票据到财务处按照会议通知规定报销参会费用。 (四)、外协费 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维修、租赁和加工制作等费用。 (五)、专项业务费 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版面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项目组成员必须为第一、二作者,必须在页脚处注明受福建省(福建工程学院)20――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基金资助。审核报销时,必须凭期刊出版单位、专利认证单位出具的合法正规发票以及该文或专利证书的复印件。国家级项目版面费不能超过项目总经费的30%。 (六)、外聘指导费

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华中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公司)负责经营管理电网和本区域内保留的电力企业。为加强和促进华中电网电力可靠性管理,提高网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根据中国电力...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公司)负责经营管理电网和本区域内保留的电力企业。为加强和促进华中电网电力可靠性管理,提高网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颁发的《〈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华中电网的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可靠性管理目标:建立完善的可靠性管理网络和科学的评价、分析、预测体系,提高华中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水平。 第二条可靠性管理基本任务:指导和监督各企业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体系,评价和分析本企业电力设备及系统可靠性,研究和制订本企业电力设备、系统最佳可靠性目标,拟订改进方案并加以实施。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网公司本部、公司所属各电力企业及受委托管理的电力企业。 第二章可靠性管理体系 第四条建立和完善网公司系统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 第五条组建网公司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网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担任,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网公司生产运营部,由生产运营部负责归口开展网公司可靠性管理的各项日常工作。 第六条网公司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 贯彻国家、电力行业有关可靠性管理的法规、制度及标准,制定适合华中电网实际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接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可靠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可靠性管理中心)的指导,并开展有关工作。 (二) 建立健全华中电网可靠性管理体系,定期采集各企业的发电、供电和输变电可靠性数据,建立华中电网可靠性信息库,按规定和要求审核所有数据、整理并上报可靠性管理中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三) 检查、监督、指导系统各企业建立可靠性管理组织机构及可靠性管理信息网络,开展可靠性有关工作。 (四) 定期分析设备、机组和电网的运行可靠性状况,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全网发电设备、输变电设施的年度检修计划。 (五) 推行电力可靠性的目标管理,对有关企业下达可靠性考核指标,并把可靠性指标作为评价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 (六) 与有关方面签定生产运营合同、购售电合同、并网调度协议、安全管理协议等文件中,对设备、机组和电网的可靠性水平提出具体要求。 (七) 组织有关可靠性应用课题研究和技术进步活动,开展国内外可靠性管理先进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华中电网和系统各企业可靠性管理水平。 (八) 每年召开一次电力可靠性指标发布会,全面评价规划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检修质量等因素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并制定年度可靠性管理目标。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校教发[2007]317号 XX农业大学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精神,保证“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通知》精神(教高厅函[2007] 20 号),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通过组织本科生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使其尽早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整体过程,促进本科生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严格遵循“强调兴趣、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公开立项、自由申报、择优资助、规X管理”的程序,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

目。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科技处、实验室与基地处、计财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统筹规划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项目申报、评审、运行、验收、经费管理等具体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四条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导小组。指导小组由各学科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及实施方案提出论证意见;参加项目的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提出其他咨询性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各学院成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组,具体负责本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组织实施。 第三章申报与评审 第六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申请者必须学业优秀、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强、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每个团队由3-5人组成。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院系、跨专业,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100519_2010916102646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2010年5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动向;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四会(听、说、读、写)水平。 二、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博士研究生导师可根据课题需要聘请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协助工作,也可吸收学有专长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指导小组。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中期考核、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进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博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学位论文工作需要及个人的特点适当安排学习若干课程,以拓宽专业基础、掌握开拓性、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方法。鼓励博士研究生跨学科选修专业课程。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4年,直接攻

博研究生总学制为5年,硕博连读研究生总学制为5-6年(含硕士阶段),在职博士研究生为5年。在职博士研究生为5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辩,研究生本人需在学制期满之前6个月向研究生院提交延期毕业申请。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含休学时间),超过5年需向研究生院提交超期确认申请,限期毕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8年,超过7年需向研究生院提交超期确认申请,限期毕业。 对于极少数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具体按照《大连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的要求执行。 四、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不低于6学分,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学术活动4学分。 五、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选修课。 1、公共必修课是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 (1)公共必修课包括下列课程: ①现代科技与马克思主义(3学分,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研究生); ②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3学分); ③博士外语(3学分); ④体育课(不计学分)

(完整版)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

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提高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可靠性水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力监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可靠性定义)本办法所称电力可靠性管理,是指确定和满足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可靠运行、电能可靠供应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计划、规划、控制、协调、监督、决策等活动和功能的管理。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电力企业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以及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国家能源局电

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中心(以下简称“可靠性中心”)对电力可靠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指电力企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发电、输电、供配电、电力建设为主营业务并取得相关业务许可或按规定豁免电力业务许可的电力企业。 第四条(工作原则)电力可靠性管理应当坚持科学、规范、客观、真实的原则,建立“行业统一标准、企业具体负责、政府监督管理、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纲领条款)电力可靠性管理应以保障电力安全生产和电力可靠供应为目标,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推动电力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装备制造与工程质量,提升电力企业管理水平。 第六条(监管职责)国家能源局负责全国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可靠性中心负责全国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派出机构”)负责辖区内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 第二章电力企业的可靠性管理职责

第七条(主体责任)电力企业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本办法、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程,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 第八条(管理职责)电力企业应当履行下列电力可靠性管理基本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规定、制度和标准,制定本企业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制度; (二)建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落实电力可靠性管理岗位责任; (三)按照国家颁布的电力可靠性评价标准,组织开展电力可靠性分析、评价工作; (四)准确、及时、完整地向可靠性中心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 (五)对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及时上报可靠性分析报告,并落实整改防范措施; (六)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创新及成果应用,提高电力系统和设施可靠性水平;

技术创新管理办法

技术创新管理办法(初稿) 1、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技术创新的名词定义、组织管理、评审程序、建议和改进的内容、奖励标准及考核。 3、名词术语及定义 3.1合理化建议:指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 3.2技术改进:即过去讲的小改小革。是指对企业或系统的生产设备、装置、工具、仪器、工艺技术等方面所作的改进和革新,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物料的浪费,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行费用,有利保护环境、防止事故发生。并在并通过车间或班组得到实施并取得成功。 3.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或通过自主研发得到先进技术、以及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集成形成新的技术,实施后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形成市场竟争力。 3.4管理创新:通过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改变做事的方式、及办事流程,最终取得好的效益并增进组织的绩效。管理创新包括思想与理念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与模式的创新、运作流程创新、技术与方式方法创新、市场与产品创新等内容。 3.5进步性:指所采取的方案和措施相对原有的方案和措施有所进步和完善,实施后可使效率有所提高。 3.6可行性:指建议和技术改进的方案措施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容易

实现。 3.7效益性:指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实施以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能 4.1公司成立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评审委员会。负责审定技术创新的各种制度,审议评定奖励项目,协调各种关系。 4.2公司评审委员会组织机构 组长李康杰总工程师 副组长生产副总设备副总 成员各单位厂长、副厂长、技术装备部、财务部、工会等相关人员。 4.3技术装备部是评审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主要办理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项目的评审奖励项目的收集、登记、整理、传递、评审、奖励、异议处理、建档存档等日常工作。 4.4技术装备部负责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的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制定具体措施,经评审委员会讨论后负责实施。 4.5经讨论采纳后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项目由分管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组织实施。 5、报送审议程序 5.1凡各单位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项目都必须认真填写《技术创新项目登记表》,《技术改进项目登记表》《合理化建议登记表》必要时附报有关详细数据、图纸、设计研究的技术文字资料等,经各单位生产技术科及厂部领导签字后及时送技术装备部登记。 5.2技术装备部在收到《登记表》和有关文字资料后,组织评审会给与评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4培养计划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执行院系: 电气工程学院2014年入学适用四年制本科生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和专业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信息处理、科学试验、研制开发、经济或科技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要的电路理论、电磁场原理、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等基础理论,以及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器学、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等专门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的系统与设备的分析、实验、科技开发与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对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相关系统与设备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3)工程要求:受到电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了解国家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领域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毕业生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要求具备以下能力: 1. 具有较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管理知识; 3. 掌握扎实的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磁场原理、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等; 4. 掌握扎实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专门知识,包括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 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分析、设计、试验、仿真等基本技能,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6.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进行有效的技术沟通和国际交流; 7.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8. 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9.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10.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规定

凌源小城子光伏电站管理制度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规定

凌源小城子光伏电站电力设备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凌源小城子光伏电站(以下简称“电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使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进一步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的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制度规定,结合本电站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凌源小城子光伏电站各部门以及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和统计工作。 第二章电厂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第三条坚决贯彻可靠性准则和统计评价规程,使可靠性管理理念被电厂职工所认知。依据可靠性准则和统计评价规程,对电站范围内的电力设备进行可靠性数据的采集、统计。 第四条用可靠性指标对电站电力设备的运行、检修、维护以及设备改造等工作进行指导。为电站提供设备大小修、临检、运行、维护、消缺以及技改等各个环节的可靠性数据。 第五条用可靠性指标分析和评价电力生产过程的可靠性水平。并为上级提供电站可靠性管理的各类报表、总结。 第六条结合电站情况,拟订和实施可靠性目标管理。 第七条建立符合电站特点的可靠性效益评价系统,开展项目的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并积极摸索综合效益最佳的可靠性目标,目的旨在完成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可靠性、经济性的职能。 第三章管理结构 第八条为加强电力设备可靠性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电站设立可靠性管理工作小组直接受电站技术监督领导小组管理,全面负责电站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一切事务,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 第九条可靠性管理工作小组设置,由项目公司运维主管担任组长,管理成员主要包括电站运维

人员及其它相关负责人 第十条可靠性管理工作实行电站、部门和班组三级网络管理,并建立电站可靠性三级管理网络。电站可靠性管理网络成员由电站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以电站文件形式签发确定。 第四章工作职能 第十一条电站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能 (一)负责贯彻上级方针政策、执行原电力部及网省局颁布的各项可靠性管理规定和落实下达可靠性管理的文件、规定、通知、细则等,制定电站可靠性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二)负责电站可靠性管理的目标控制,并通过承包合同形式分解到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保证完成所实施的必要细则、考核惩奖条例。 (三)负责主、辅设备可靠性数据报表的审批,以保证上报数据的准确性。 (四)负责电站可靠性管理设备检修三年滚动计划、进度与当年度大小修计划的审批工作。 (五)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可靠性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网络的活动情况,对可靠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提出提高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六)负责可靠性指标的目标管理,以可靠性指标指导全电站检修和运行工作,确保电站全年可靠性指标的完成。 (七)负责对电站可靠性指标计划的分解、下达及检查考核工作。 (八)对采集的各项数据,进行定期分析主辅设备可靠性指标的完成状况,制定提高设备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定期组织可靠性网络活动,并进行专题分析。 (九)重大技措项目的立项、重要设备的更新改造等用可靠性指标进行评估和论证。对电站的重大技改项目进行可靠性管理的论证和目标管理,以便提高设备的可靠运行水平。 第十二条电站可靠性专职职能 (一)在电站可靠性管理小组组长领导下,电站可靠性管理小组成员做好可靠性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负责电站可靠性指标的统计及上报广核集团、省公司工作。负责采集统计、保送各项可靠性数据和信息,并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三)负责组织参加网、省局开展的可靠性管理工作专业竞赛报表的报送。 (四)负责电站的主、辅设备检修的三年滚动计划、进度与当年度大小修计划汇总编制工作,并

苏州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常州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总则 第一条常州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为加强和规范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和公益性特征,向社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的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旨在围绕我市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长期需求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解决各类关键性、共性技术难题,为我市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提供高质量的各类技术服务,全面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条平台建设主要依托具备一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创新服务机构和科技服务型企

业等建设。 第四条平台的主要任务是: (一)对外提供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科技条件资源共享、产品检验、测试分析、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科技创业服务、科技融资服务、管理咨询等各类服务。 (二)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资源管理与技术支撑服务的人才队伍。 (三)开展技术交流、技能培训、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等活动。 (四)探索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机制。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市级平台的组建工作,由常州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根据全市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情况统筹规划,统一管理。辖市、区科技局(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归口管理的平台建设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各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市科技局 1.负责制定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

2.负责编制平台年度建设计划与经费预算; 3.负责组织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和验收; 4.负责制定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组织绩效评估和考核; (二)主管部门 1.负责本地区拟建平台的组织和推荐工作; 2.负责本地区的平台的组建和运行管理服务工作; 3.负责落实配套经费。 4.负责协调平台建设单位与共建或合作单位的关系。 立项与实施 第七条市科技局根据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编制并发布年度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指南,依托单位可通过主管部门推荐或招标投标方式申请。 第八条平台建设应符合总体规划和布局原则,申请组建平台的依托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和业绩,具备承担科技服务的能力,拥有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教育部2005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精神,结合我校实行“学分制”的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日制本科生(双学位、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参照此规定执行)。本科生学制分为四年或五年。本科转专科毕业,学制为三年。四年制本科专业修业期限为3至6学年;五年制本科专业修业期限为4至7学年;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生修业期限以一学期为单位计。 第三条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学籍管理由学生处负责,入学三个月之后学生学籍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与各学院(系)共同管理。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入学 1. 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及有关证件,按学校规定日期到校办理报到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及时向校方请假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假期一般不能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而逾期未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2. 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内容包括审查入学资格、体检),复查合格后取得学籍;经复查不符合条件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入学资格,或取消学籍,予以退回。情节恶劣的,应当报有关部门查究。 3.新生取得学籍后,由教务处负责进行电子注册。 4. 新生复查后对患有疾病者,经我校指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暂不宜在校学习的,由本人申请,主管校长批准,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要在二周内办理离校手续,由学生处发给保留入学资格证明,在规定期限内离校回家治疗。治疗期间不享受在校生一切待遇。保留入学资格的

供电可靠性管理考核办法

附件1: 供电可靠性管理考核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司两会会议精神,提高我公司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向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结合省、市公司有关文件的规定、同业对标体系相关要求和公司《可靠性指标计划分解表》,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各部门职责 1、安全监察质量部 1.1 安全监察质量部是我公司供电可靠性管理归口部门,设供电可靠性管理专工。 1.2负责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区供电公司的可靠性管理办法和考核措施。 1.3负责制定分解公司及各相关单位的供电可靠率指标,并下达供电可靠率指标。 1.4负责我公司供电可靠性的管理工作,校对各种报表数据、记录和资料,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基础资料,掌握我公司设备供电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1.5抓好可靠性管理网络的各种活动,对兼职可靠性人员进行培训,对中、低压用户基础数据、运行数据和10kV及以下开

关、变压器、线路等配电设施基础数据、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及统计。 1.6负责审核临时检修申请单,工作单位应在工作日前一天提报临时检修申请单,经供电可靠性专工、相关部门主任、分管经理分别签字后执行。 1.7负责公司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以及公司供电可靠性管理的统计、分析、考核、报表等工作。 1.8监督、检查有关单位供电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和上报供电可靠性基础资料及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并进行考核。 2、运维检修部 2.1负责县域未集约至市公司的35千伏及以下电网设备运维检修、故障抢修和技术改造管理,对所辖围设备的停运及检修质量负管理责任。 2.2负责电网实物资产管理、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电网设备技改大修管理和电网设备运检业务外包管理。 2.3掌握设备运行状况,负责编制运检计划(包括春、秋季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运检绩效管理,减少电网设备的计划外检修。 2.4合理安排停电检修计划,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线路及设备的检修工作,确保检修质量并尽量缩短停电检修时间,努力提高

创新性实验管理办法

创新性实验管理办法 一、创新性实验的基本性质和要求 1.创新性实验的课程性质 自2009级起在电气信息类本科学生中开设“创新性实验”课程。该课程为选修课,第4、5、6学期每学期可安排1次课。每次计划学时为1周。学生选做一个创新性实验,完成一个创新性实验可获得1个创新学分。 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前必须获得4个以上创新学分。除参与创新性实验外,也可以通过参加其它课外实验、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科研项目,申报专利、发表论文等获得创新学分,创新学分计算办法见附录。 2.创新性实验的基本属性和要求 (1)研究性:具体实现方法有多样性,得到的具体实验结果有多样性。学生只要独立完成,不可能出现雷同结果。 (2)自主性:学生根据总体题目要求,自拟具体的实验题目,自主提出实验方案,自主完成实验,自主完成实验报告。指导教师的任务主要是管理和提供基础支持。 (3)开放性:通过实验室开放活动完成。指导教师要确保阶段性检查督促和最终结果把关。 二、创新性实验的基本流程 1.创新性实验的总体安排 按照学期划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第4学期)为基础层,主要覆盖电路、模电、数电等基础课程。第二阶段(第5学期)为新技术层,主要覆盖单片机、EDA、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PSOC、MSP430、新型电子器件等新技术。第三阶段(第6学期)为综合创新层,涉及DSP、ARM、PLC、传感器、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课程和前期课程。 2.创新性实验的基本流程 每一次创新性实验时间期限为四周,基本流程如下: 第1周,选题。通过中心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发布选题指南(题目、指导教师名单和联系方式),学生在一周内完成选题,每组学生不超过3人。鼓励学生自拟题目。 第2周,进行方案设计,提交实验设计报告。如果选老师提供的题目,需要根据实验内容自行拟定专题。 第3周,完成创新性实验。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完成。 第4周,撰写实验总结报告(主要包括题目、专题、摘要、实验原理、实验

教学大纲-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

目录 《机械设计基础A》 (1) 《机械设计基础B》 (8) 《**模型设计概论》 (15)

阅后删除:请以学部下设学院为单位将全部课程编辑在同一个文档内 《机械设计基础A》教学大纲 (学分4 学时64) 一、课程说明(200字以内,简单说明本课程的地位及教学内容等,阅后删除红色字体) 本课程是工科近机械类(包括机械类某些专业)和非机械类专业大类课程之一,是工科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也是工科学生将来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的理论基础。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基本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二、课程目标(对应毕业要求:1-○1、1-○2、1-○3) 1. 学习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等基本知识,了解各种机械的传动原理,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设备中基本机构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 2. 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等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 3. 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对应毕业要求:1-○1); 4.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机械设计过程中国家有关的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政策和制约因素(对应毕业要求:1-○1); 5.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典型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 6. 了解机械设计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对应毕业要求:1-○1)。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 1 一、基本概念 1. 研究的对象、内容; 2.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 求和一般设计过程。 1.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 容 2.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般设计过程。 2 讲授2、4 2 二、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和速度分析 1. 机构运动简图 2. 平面机构自由度 1. 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 绘制。 2.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 算以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 3 讲授、上 机 1、5

设备可靠性管理制度

设备可靠性管理制度(试行)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本制度规定了设备可靠性管理在数据录入、汇总、分析、发布和考核、职责分工等方面的要求。 1.2 本制度适用于******* 公司对设备可靠工作的管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规程、规范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制度中引用而构成本制度的条文。本制度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下述所有规程、规范都会被修订,以最新有效版本为准。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4 号令《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火力发电机组可靠性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电力行业标准DL/T793-2001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电力行业标准DL/T837-2003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 3 管理内容和要求 3.1 职责分工 3.1.1 技术部是公司可靠性管理的归口部门,其职责是: (1)贯彻执行有关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国家规定、技术标准,制定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标准及要求; (2)建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落实电力可靠性管理岗位责任; (3)建立并维护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并分析电力可靠性信息; (4)按有关规定准确、及时、完整地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 (5)开展电力可靠性成果应用,提高电力系统和电力设施可靠性水平; (6)开展电力可靠性技术培训。 (7)定期召开可靠性指标分析会,分析指标完成情况,研究原因、制定措施。 3.1.2 在技术部设置可靠性管理工程师,负责可靠性管理的日常工作,其职责是: (1)具体负责可靠性指标的制定,经部门经理审定, 报公司领导批准后下达,并

对可靠性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出考核建议; (2)负责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对可靠性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汇 总; (3)按规定负责设备可靠性数据的发布和上报; (4)负责对可靠性数据录入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3.1.3设备注册数据的录入由技术部各专业负责,各专业指定1名专业工程师具体 负责。其分工如下: 3.1.3.1发电主机设备(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主变)注册数据的录入由技术部可靠性管理工程师负责; 3.1.3.2发电辅机设备注册数据的录入由技术部各专业按分管范围分别负责; 3.1.3.3输变电设备(按本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下同)注册数据的录入由技术部电气专业负责。 3.1.4发电主机设备运行事件的录入由发电市场部总值长负责,发电辅机设备运行事件的录入由发电市场部各专业工程师按分管范围分别负责,输变电设备运行事件的录入由发电市场部电气专工负责; 3.1.5技术部计算机专业协助可靠性管理工程师对可靠性管理系统数据库的维护,并负责系统网络软硬件系统的维护,确保可靠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3.2 统计评价范围 3.2.1发电设备分发电主机设备(以下简称机组)和主要辅助设备,其统计评价范围 是: 3.2.1.1机组的统计范围包括锅炉、汽轮机、汽轮发电机和主变压器(包括高压出线 套管)及其相应的附属、辅助设备,公用系统和设施; 3.2.1.2 主要辅助设备为磨煤机、给水泵组、送风机、引风机、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循环水泵、凝结水泵、一次风机、给煤机、空气压缩机、捞渣机、启动锅炉、除氧器、电除尘、脱硫系统等,其中: 32121 磨煤机(含电动机):磨煤机进出口门之间的所有部件及装置(含润滑油系统、减速装置、监测和保护装置等)。 32122 给水泵组(含前置泵、液力偶合器、电动机或辅助汽轮机):给水入口阀至出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一、目的任务 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通过开展实施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原则 1.兴趣驱动。参与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 2.自主实验。参与计划的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 3.重在过程。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三、计划内容 1.计划的组成。计划由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组成。其中,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包括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对其项目的管理。 2.计划的运行方式。自治区教育厅负责批准申报学校,监督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申请参与计划,负责组织评审和管理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本科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向学校申请项目,并接受学校的管理。 四、计划管理 1.学生项目执行时间为1~3年,学校每年向自治区教育厅报告项目进展情况。自治区教育厅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项目结束后,在学校组织项目验收的基础上,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专家验收。 2.学校要成立校级的组织协调机构,包括教务、科研、设备、财务、学生、团委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提供支撑条件。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配备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学校要认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学号姓名日期2015-09-24 导师学院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专业工程力学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学时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必修课2070110059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公共必修课16 1 秋、春20703100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 究 公共必修课 36 2 秋、春2100010011 口语交流I (基础口语表达)公共必修课16 1 秋2100010033 阅读与写作I (基础读写技能)公共必修课32 2 春2040120013 有限元方法与应用大类基础课48 3 春2040120023 连续介质力学大类基础课48 3 秋2040130029 结构优化理论和方法专业基础课48 3 秋2040130079 现代实验力学专业基础课48 3 秋2040130119 计算流体力学专业基础课48 3 春 选修课2040140041 波动分析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081 非线性有限元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121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161 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专业选修课32 2 秋2040140181 工程流体力学计算与分析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191 柔性结构动力学与控制专业选修课32 2 秋2040140201 工业装备结构设计与分析概论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251 现代结构抗震设计专题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70150021 自然辩证法概论公共选修课18 1 秋、春207035003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公共选修课18 1 春 必修课学分:21.00 总学分39.00 导师签字:院长签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