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德版组织行为学大纲

张德版组织行为学大纲

张德版组织行为学大纲
张德版组织行为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2学分/32课时

适用对象:财务管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

开课单位/教研室: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目标

1、课程设置目的

《组织行为学》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组织行为学是本专业的一门的专业理论课。

2、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员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解决管理中涉及到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问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四、教学基本要求

闭卷考试,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五、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序号]主编.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名称.出版时间)

[1]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2第三版

2、参考资料:

[1]周三多等.管理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2]孙彤.组织行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月

[3]苏东水.管理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

[4]黄速建.现代企业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5][美]P.Senge.第五项修炼.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6][美] 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7][英] E.C.Eyre.管理基础(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

[8][美] 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

[9]徐国华,赵平.管理学基础(第1版).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7月

六、大纲说明

本大纲依据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编制。对于课程中部分内容与管理学课程内容重复部分,建议课堂授课时带领学生复习方式进行。对于实验部分内容不在此大纲之列。

执笔:邹纯和审核:制(修)订时间:2011/9/1

《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张德

#组织的含义: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条件;1人组成的集合2成员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3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实现目标 组织和环境:环境: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经济。不同组织对其依赖程度不同;组织和环境二者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组织和管理关系1任何组织度需要管理2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4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 #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1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因人成事2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技术、概念、人际3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4成功管理要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应对人事。 #组织行为1个体: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情感 2群体:特征、行为、凝聚力、团队 3组织:结构、效率、文化、领导、变革”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含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社会人”理论、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权变理论、文化管理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知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社会知觉的分类: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一知觉者主观因素(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知识经验.个性特征)二知觉对象的特征(人们会对对象特征进行整合组织,包括接近率.相似率.闭锁率.连续率。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高低运动状态)三直觉的情景因素(适应.对比.敏感化.感受性降低) 社会知觉的若干效应(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

组织行为学复习笔记--张德版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要点----张德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一是在组织内部的组织行为,即怎样的组织行为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组织管理;二是对组织外部的组织行为,即怎样的组织行为才能使组织在社会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概括起来,及组织中的个体、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组织:含义:是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一些人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具有什么功能?答:1、能够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许多需要。2、能够形成比单独个人力量简单相加的强大得多的整体力量,完成单个人完成不好的任务。3、组织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良好组织所具有的特点:1、通个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把组织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2、通过科学的分工和有效的协调来合法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管理和人的管理有何区别?答:组织管理包括对物(组织财产)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但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 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通常而言,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三个方面。技术技能是指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战士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如工程师。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能力。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尤其重要。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工事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科学现代化:组织行为学对管理科学现代化的影响:1、从忽视人的作用变为重视人的作用。2、管理由以事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3、由注重“纪律”变为注重人的“行为”的研究。4、由“监督”管理发展为“激励”管理。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已达到组织既定目标。 第二章: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 一:需要与行为问题:男女之间为什么会有相互表达爱慕的行为?这些行为为什么又因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答:1、生物本能论:行为是个体的生物本能,2、环境决定论:强调行为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德国生物学家卢因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动机是由需要和环境支配。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注意:客观刺激不只是指身体外部的也包括身体内部的心理学上吧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愿望、欲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需要并不必然产生动机。需要转变为动机条件有二:一是需要到一定程度,产生满足需要的愿望;而是需要对象目标的确定。需要在某种水平以上,才可能成为动机并引发行为。 不同人有不同的需要结构,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需要结构。不同的需要结构,必然导致不同的动机结构。有的动机比较强烈而稳定,而另一些动机比较微弱而不稳定,那种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叫优势动机,其他动机叫辅助动机动性。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又是支配的,辅助动机对行为存在着影响,但不起支配作用。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目标导向行为,指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的行为,有了动机就要选择和寻找目标,目标导向行为代表寻求、到达目标的过程。二是目标行为,指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也即实现目标,达到满足的程度。三十间接行为,指与当前目标

张德《组织行为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导论 1.1 复习笔记研究组织行为,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组织 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方式,二是组织各个成员 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一、组织与 组织行为 1.组织 (1)组织的含义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 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不同学派对组织的定义见仁见智。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由人构成,组织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 。 ②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任何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 命和目标。 ③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组织的存在是由于有自身的使命和目标。为了完成目标,组织中的 活动实现了专业化分工——作业和管理两 大类。 分工和协作使组织活动形成互相联系的层次网络结构,组织的成员也根据各自的权利、责任制度形成正式的层级指挥体系,即组织的层级制内部结构。 (2)组织和环境 ①组织环境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 一定影响作 用的外部事物和现象构成组织环境,包括: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法律等自然、科技、人文、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要素。 ②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a.组织的产出、服务为环境所接受的程度是限制组织活动的边界条件。组织活动的效率受制于环境条件的优劣。组织活动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 b.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和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这些其他组织和个人构成了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实际是通过和它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换实现。 c.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准确地感知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改革,同时要始终保持结构的灵活性,才能获得发展。 d.组织也会影响环境。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组织活动的结果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组织对环境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都必须以对环境的适应为前提。 (3)组织的演变 ①组织形态:结构和过程、存在和演变是组织的两种形态。 a.静态地看,组织的存在表现为在某些特定目标下形成的职位、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式结构。它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动态地看,组织结构形成后,必然展开活动以完成组织目标,同时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提高组织的效能,这种运作、变革、发展的过程即为组织的演变过程。因此组织既是一种维持结构,又是一种创造结构,并使结构发挥作用的过程。 ②组织的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a.取决于它与环境(实际上是利益相关者)协调、适应的程度,它决定 了组织工作成果的有效性;b.取决于组织内部的制度和工作效率,它决定了组织能否以较少的资源耗费实现较多,较好的工作成果。 ③组织演变中分工结构日益复杂的内在机理:改进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完成组织目标必然要求组织内部分 工的深化度、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分工的深化

组织行为学张德第三版考试笔记整理

管理者的工作和角色 管理的功能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的角色观:1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传递角色: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者,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技能观: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1、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在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具备三个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组织活动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许多组织失败的原因在于不能适应环境。 当然,组织也会影响环境。成功的组织会对社会产生示范效应,组织失败的教训也会增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但是,在一般的意义上,组织对环境都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都必须以对环境的适应为前提。 动态地看,组织结构形成后,必然展开活动以完成组织目标,同时要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调整,提高组织的效能,这种运作、变革发展的过程即为组织的演变过程。 行为是指生命体由内在心理支配和外在目标驱使而形成的行动和作为。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组织行为的研究以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研究为核心。 组织三层次:个人、群体、组织 组织行为学定义为: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有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新组织的特点1、网络化2、扁平化3、灵活性4、全球化5、多元化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有效性、可信性、普遍性

张德版组织行为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2学分/32课时 适用对象:财务管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 开课单位/教研室: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目标 1、课程设置目的 《组织行为学》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组织行为学是本专业的一门的专业理论课。 2、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员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解决管理中涉及到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问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四、教学基本要求 闭卷考试,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五、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序号]主编.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名称.出版时间) [1]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2第三版 2、参考资料: [1]周三多等.管理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2]孙彤.组织行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月 [3]苏东水.管理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

[4]黄速建.现代企业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5][美]P.Senge.第五项修炼.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6][美] 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7][英] E.C.Eyre.管理基础(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 [8][美] 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 [9]徐国华,赵平.管理学基础(第1版).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7月 六、大纲说明 本大纲依据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编制。对于课程中部分内容与管理学课程内容重复部分,建议课堂授课时带领学生复习方式进行。对于实验部分内容不在此大纲之列。 执笔:邹纯和审核:制(修)订时间:2011/9/1

组织行为学__资料_张德

第一章导论 组织的含义: 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条件: 1人组成的集合 2成员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 3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实现目标 组织和环境 环境: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经济。不同组织对其依赖程度不同;组织和环境二者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组织和管理的关系 1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2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3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 4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 #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 1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因人成事 2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技术、概念、人际 3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 4成功管理要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应对人事。 #组织行为: 1个体: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情感 2群体:特征、行为、凝聚力、团队 3组织:结构、效率、文化、领导、变革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社会

人”理论、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权变理论、文化管理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眏。社会知觉的分类: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知觉者主观因素(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知觉对象的特征(人们会对对象特征进行整合组织,包括接近率.相似率.闭锁率.连续率。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高低运动状态)、直觉的情景因素(适应.对比.敏感化.感受性降低) 社会知觉的若干效应(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与我相似效应,严格、宽大与平均效应,定型效应)归因理论: 1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 2社会推论问题 3行为的期望与预测 判断个体行为的原因(即归因时考虑的因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 考虑这些因素的原因: 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有表现不同的行为; 个体面对相同情境的相同反映程度不同; 个体行为的一贯性程度不同。 人格的特征: 1整体性和层次性 2独特性和一致性

组织行为学的认识 张德

参考教材 ?《组织行为学》第二版 –张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组织行为学》第三版 –(美)德博拉·安科纳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行为学精要》第九版 –(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内容纲要: ?1、组织行为导论: ?2、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3、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 ?4、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5、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6、群体动力与激励: ?7、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 ?8、行为的有效性: 1、组织行为导论 重点内容: ?1、组织和组织行为含义;关于组织的几个问题;?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思考题: –说明组织行为的内涵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哪些道德问题 1?1组织与组织行为 ?一、组织: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关于组织的说法很多:组织是为了实现目标;组织是开放的输入-产出系统;组织是契约集合体;组织是权力集团的组合,是权力平衡体;等等。 –组织存在的必要:满足人的需要;超越个体能力极限;技术的不可分性; 更高的效率; –作为组织必须具备的条件:人的集合(主体);实现个体和群体目标(凝聚力);分工与协作(作业和管理) –关于组织的几个问题: ?组织与环境:一方面组织依赖于环境(决定性的),另一方面组织会影响环境(非 决定性的) ?组织与管理:组织活动即作业加管理,管理使资源有效利用,保证组织 的效率和效能。不同的组织目标不同,管理特点也不同。 ?组织与组织中的人:1要理解和把握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激励等);2 组织管理者要具备相应技能(技术、概念、人际);3明确组织成员的 各种角色;4管理者的成功与有效。 ?组织与规模:规模大或小各有特点,适度。 ?组织的演变:任何组织都有自我稳定倾向,减少组织与外界的交流联系。 但环境的变化会促进组织演变。 1?1组织与组织行为 ?二、组织行为:探讨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规律,研究组织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因素,增进组织活动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