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文化与建筑

日本文化与建筑

日本文化与建筑
日本文化与建筑

日本文化与建筑

【摘要】:建筑常常受到文化的影响,其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产物,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建筑中融入文化的思想在世界各国是很常见的现象,本文就日本文化与建筑进行探讨,通过了解日本建筑特点,进而更深刻的了解日本文化。

【关键词】:日本文化,日本建筑,文化思想

1、前言

建筑是一个与时代社会状况相吻合的文化内容,能够展现出一个时代的特征。日本的建筑很早以来就有尊崇与文化融合的传统,日本建筑师们也在努力的找到一种和日本文化相关联的方法,进而将文化与建筑进行融合。本文就日本文化与建筑的融合进行探讨,希望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日本的建筑文化

现在,日本的建筑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地位,比如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中就具有很多建筑的典范,其在设计理念和建筑施工技术方面堪称一流。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日本所有的建筑所具有的特征。在日本的建筑领域,仍然把传统风格的建筑风格保存了下来,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在经历了全盘西化、帝冠式与和风样式的传统复兴等多种风格后,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是通过对日本民族深层文化的不断探究,从建筑与环境的对话,空间意象的把握和材料性能理解等方面找到的。日本传统建筑和其文化是有很大联系的,简约,清冷,对空间和光的追求,对材料属性及个性的精确把握,这些都和现代建筑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所以一个完全现代的建筑能够透出极为传统的意味。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的国家,他们的房屋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所以日本的建筑力求与自然相协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而营造一种令人温暖和安全的氛围。日本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很大,在公元12世纪由日本高僧茶西禅师将禅宗临济一派介绍到日本,其后在公元13 世纪又有日本高僧道远禅师将禅宗曹洞一派引进到日本。经过镰仓、室町和德川幕府时期后,禅宗已经深深地渗透在建筑中,已经成为了日本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禅宗追求自然,将自然作为悟道的媒介,这也是禅宗容易被日本人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3、日本的建筑代表

在日本比较出名的建筑代表是庭园、神社和寺庙。它们在日本的文化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要想了解日本的文化就要先了解这些建筑。

3.1 庭园

对日本庭园进行了解,对于了解日本的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日本的庭园独特的地方在于把自然作为主题,各种美丽的风景是根据不同的意匠所创造出来的,日本的庭院不是直接的把具体的自然景物呈现出来,而是通过抽象的方式来

日本文化体验课心得

日本是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度,我们要了解日本,不光要从日本的语言中去了解,更多 的时候要以亲自感受日本本国文化为切入点,全面的了解日本。我特别特别荣幸能够选上 这门日本文化体验课,可以说是我大学四年里上过的最最有趣和生动的一门课。在此首先 要感谢王老师和来自日本的北村老师为我们传道授业,并多次组织了深度的日本文化体验项目,让我们亲自动手,体验或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更进一步的提升了我对于日本文化 的认知和喜爱。 找寻心中的禅意,日式插花体验 日本插花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它不单要表达花的美态,也是形神兼备品味造型的插花。它将人的思想转嫁在插花之中,表现出东方人的细腻、富于内含的特点与文化。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选材简洁为主流,它或以花的盛开、含苞、待放代表事物过去、现在、将来。日本人强调花与枝叶的自然循环生态美姿是宇宙永恒的缩影。若常以宽 宏意境和深邃内涵从事插花艺术的表达,让人自然直接体会到园艺家对植物本性认识以至 尊重的境界。 我觉得插花是一种关于“静”的艺术体验,不仅插花时的环境应当是安静的,同时插 花时人的心态也应是安静而不浮躁的,插花的过程本质是感受人与自然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我们感受绿色,感受生活,我们解读美,也随心所欲地创造美。正如老师在 课上所讲,每个人对于美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同一插花作品肯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差异 并无好坏高低的评判,它仅是反映了我们当时的一种的心境,我想这或许也是插花艺术的 美妙之处。 试穿日本和服,感受礼仪文化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和服给人的印象是美丽高雅。通过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原 来和服不仅价值不菲而且穿起来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一般一个人是很难穿上的。和服种类 繁多,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也变化万千,有男性和服、女性和服、儿童和服,每 种和服都有对应的正装、便装和介于正装和便装之间的种类。还有有浴衣、振袖、和装裤 裙和巫女们穿的绯色裤裙装等很多类别。 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我在此次课上有幸成为了老师的模特,老师非常仔细地给我穿戴了 美丽的和服,我也带着些许的紧张向同学们展示了这套和服。穿上和服后,我感觉自己的 气质都变得优雅起来,举手投足也不自觉地礼仪规范起来。我向同学们展示了立礼、座礼,还有不同角度的鞠躬礼仪。我也愈发深切地感受到和服与礼仪密不可分,每一套优美的和服,都经精心裁制,讲究穿着时的每一个细节及步骤,经过完整的礼仪训练,让优雅气度 与深层内敛本质相融,从而成为内外在兼具的完美礼仪。 飘飞樱花瓣,诉说樱花情。 课上播放的关于樱花节的视频让我印象深刻。每年的3月15日到4月15日是日本的 樱花节,樱花自开花至花残只有七天,因而也有称作樱花七日的说法。日本是个热爱樱花 的国度,瞬时灿烂,瞬间凋零的樱花之美,就如同川端康成追求的年轻少女之美,让人感叹,让人惊艳。人们会早早去公园占位,然后在樱花树下摆上丰盛的酒宴,或合家欢聚一堂,或邀请三五好友,一边吟诗作画,一边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虽然没有去过日本的樱花节,但南航校园樱花广场的八重樱也曾让我留恋驻足。落英 缤纷的季节,置身浪漫樱花海中,尽情感受着“花纷飞,心起舞”的独特情怀,令人思绪 万千。一年一度樱花节,花开花谢,岁岁年年,无声见证着人们的故事与成长,观赏过校 园这四年的樱花,也代表我们终于要毕业了。 东操体验日本棒球

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

[摘要]作为第一个非白人的工业化发达国家,日本能给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与其相似的东亚国家的现代化提供怎样的激励和样板呢?很多 国人将日本的成功归功于外在因素。本文力图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的企业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展开论述,以探究日本崛起的奥秘。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人文价值 一、儒家思想与日本的企业文化 东西方的界定,主要在于文化的划分。尽管日本曾经历过全盘西化的维新,东方文化还是对他有深深影响。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人”的定位。西方文化,可以被归结为一种个人主义文化,而受儒家精神濡染的东亚诸社会的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社群文化。东亚的社群文化主张企业、经济和社会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的运作。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视角来看,东方文化下的人简直就是“无我”。与这种精神资源中的“无我”意识联系的是在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中的“克己”即“自我舍弃”。每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的个人“人格”,从而变成了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上的一个“结”。社会秩序已把人的“人格”甚至“人性”内涵于其中,从而变成了这些社会中注重人事关系、人互相牵制的秩序网络。这种“无我”在日本经济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企业中强烈的团队本位主义。日本人重 视他人的评价、暗示、期待和赞许,即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中行善。这在企业中,就表现为鼓励员工之间的公开竞争,并把企业的诚信摆在首要位置。 正是这些日本特有的文化和制度特征保证了外在机制的成功运作。比如说,日本产品之所以能以“高质量、低价格”出口到国外,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竞争与日本的历史传统是相契的。这种竞争不同于西方以个人为单位的竞争,而以集团为本位,在整体上形成了“对外竞争、对内和谐”的格局。日本人公认的观点是:社会并非个人竞争的场所,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集体竞争的地方。一个公司的雇员组成的队伍应该像一个统一体那样行动,以便与另一个公司所建立的团队竞争。于是为了在一场无休止的集体竞争中击败所有对手,最重要的是保持企业内部的亲密和谐。这样,日本儒教中的忠诚精神就成为每个企业的绝对律令。企业在雇用雇员时,如同挑选夫婿一样,要估计他的性格、忠诚感和从长远看它对公司可能做出贡献的潜在能力,这些特征要比员工的“专业本领”更加重要。这种雇用就像结婚一样,是一种终身承担的义务。于是类似中世 纪那些超家族的封建集团,一种强烈的“家长式的”、“家族的”、“同事的”气氛弥漫于公司之中。 引申至国际竞争圈中,日本人觉得国家就像一个放大的企业,它作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参与世界贸易竞争。而企业对于政府犹如雇员对企业一样,信奉的仍是传统的儒教的忠诚原则。在日本的民主中,渗透着协调一致的集体传统。他们觉得,决定不应有任何个人做主,而应该通过协商由集体共同做出。开会的目的在于达成一致,其意义在于达到普遍统一和没有人持强烈的异议。等级制度和集体决策在日本的传统中相辅相承成为统一体。如果说中国的等级观念往往与官位的高低相联系、带有冷冰冰的行政隶属意味的话,日本的等级观念则染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家族色彩。这种纵向、横向间反反复复的协调商量、集体决策,对于日本的经济腾飞和企业的做大做强是十分有益的。日本通过自身顽强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在积极引进外来管理文化的基础上,日本人对自己的传统进行了创造性地转化,进而获得了巨大实效。 二、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日本人的忌讳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习俗,在日本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忌讳了。 语言禁忌 日本人有不少语言忌讳,如“苦”和“死”,就连谐音的一些词语也在忌讳之列,如数词“4”的发音与死相同,“42”的发音是死的动词形,所以医院一般没有4和42的房间和病床。用户的电话也忌讳用“42”,监狱一般也没有4号囚室。“13”也是忌讳的数字,许多宾馆没有“13”楼层和“13”号房间,羽田机场也没有“13”号停机坪。在婚礼等喜庆场合,忌说去、归、返、离、破、薄、冷、浅、灭及重复、再次、破损、断绝等不吉和凶兆的语言。商店开业和新店落成时,忌说烟火、倒闭、崩溃、倾斜、流失、衰败及与火相联系的语言。交谈中忌谈人的生理缺陷,不说如大个、矮子、胖墩、秃顶、麻子、瞎聋、哑巴等字眼,而称残疾人为身体障碍者,称盲人为眼睛不自由者,称聋子为耳朵不自由者等。 信仰忌讳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还忌讳3人一起“合影”,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 社交禁忌 日本人送礼时,送成双成对的礼物,如一对笔、两瓶酒很受欢迎,但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忌讳送2万日元和2的倍数,日本民间认为“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万、5万或7万日元。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日本人接待客人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会议室、接待室,他们不会轻易领人进入办公机要部门。日本不流行宴会,商界人士没有携带夫人出席宴会的习惯。商界的宴会是在大宾馆举行的鸡尾酒会。日本人没有互相敬烟的习惯。进入日本人的住宅时必须脱鞋。在日本,访问主人家时,窥视主人家的厨房是不礼貌的行为。在日本,没有请同事到家与全家人交往的习惯。日本人从来不把工作带到家里,妻子也以不参与丈夫的事业为美德。 行为禁忌 日本有纪律社会之称,人们的行为举止受一定规范的制约。在正式社交场合,男女须穿西装、礼服,忌衣冠不整、举止失措和大声喧哗。通信时,信的折叠、邮票的贴法都有规矩,如寄慰问信忌用双层信封,双层被认为是祸不单行;寄给恋人信件的邮票不能倒贴,否则意味着绝交。日本人在饮食中的忌讳也很多: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鸭子;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讳客人吃饭一碗就够,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忌讳用餐过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抚摸、整理头发,因为这是不卫生和不礼貌的举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时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在日本,招呼侍者时,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并摆动手指,侍者就懂了。谈判时,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点头同意,日本人就会认为你将给他一笔现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头皮是愤怒和不满的表示。

日本文化特性浅谈

董叶飞(1041051009)5.对日本文化的一点认识 日本文化特性浅谈 摘要:基于中日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了解日本文化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阐释日本文化的特点以及中日文化的异同,旨在深入剖析日本的民族性格,了解日本文化特征。 关键词:日本文化文化特性文化比较日本文化双重性 中国、日本一衣带水,千百年来恩怨相系,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着各自相通而又迥异的文化。我们曾以天朝上国的姿态睥睨东方的小小番邦,我们也曾背负东亚病夫的耻辱忍受近代数次战争的欺凌。时至今日,多极化的世界中,两大国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矛盾的状况更是纷繁复杂。近来,围绕钓鱼岛问题中日矛盾升级,一度走向缓和平稳的外交关系又陷入僵局,在成都也出现了反日游行和抵制日货的号召。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无论是怎样反对他攻击他,总而言之,非晓得他不可。” ----戴季陶 无庸置疑今后中日间将有更多的摩擦与碰撞也会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可无论怎样我们都有必要了解日本熟悉日本文化。下面是我对日本文化特性的一些认识。 日本文化中包含对等级制的绝对信仰。 日本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保持着严密的封建等级制度;即使在明治维新后走向资本主义等级制也是组织社会结构的主导形式;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现代文明和西方民主传统的影响和冲击下,旧时代那种金字塔式的鲜明的阶级划分已不复存在了,但等级观念在其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性格中是难以磨灭的。 对等级制的绝对信仰从根本上促使日本形成了与西方民主国家完全不同的战争观。即建立以日本为核心的大东亚国家体系,让落后国家和外部强国各得其所。基于这种观念,日本认为二战的动机是合理而纯洁的,因此堂而皇

我眼中的日本影视文化

我眼中的日本影视文化 谈到文化,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日本又是在很早的时侯传入了中国的文化思想,日本文化中可能没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我认为虽然日本吸收了中国的文化,却是与中国文化相区别的。西方思想的传入同样也大大影响了日本民族。他们在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通过吸收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丰富了自己的文化。 首先,从地理角度讲,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中日两国是搬不开的邻居。这些中日很多电影中都有提到。同样,日本影视文化中也不乏这样的因素。凭借如此优越的地理优势,不断发展了两国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日本的国家电视台NHK就与中央电视台合拍了《话说长江》、《敦煌》、《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与《布达拉宫》的多部纪录片。NHK 的节目内容十分重视国内和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纪录片的制作而且制作水平是很高的。经济和文化的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的改善。 然后,从历史角度来说,中日交流在汉朝开始。公元1世纪时在班固所著的书《汉书》中在《地理志》中提到“乐浪海中有矮人,分为百余国”,即指生活在日本南部的九州岛上的居民。为了加速吸收中国文化,圣德太子(574年至622年)于公元7世纪也就是隋王朝时期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节及留学生、学问僧等,从此两国使节往来络绎不绝,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日本影视发展于1896年,迄今为止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因为日本也有一段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所以日本影视中以三国为题材的影视有很多。由于佛教的传入日本影视中以西游记为题材的电影也是不在少数。这些和佛教与神幻有关。在日本可以随处见到与中国风格类似的建筑物和风俗习惯。总的来说,日本受中国影响很深,方方面面都有中国文化的印记。 其次,日本影视中非常注重人性的描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看出的东西在日本人眼中却能将人性的善恶美丑描写地那么淋漓尽致。他们总是能将人性的描写刻画地入木三分。比如说《杀手啊一》、《情书》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关于日本影视中人们的忧患意识是由于日本地质条件复杂,多火山和地震。日本远远无法和中国相比较,所以日本民族骨子里就有一种忧患意识。可能一次小小的地震、火山喷发就足以灭绝一个或者几个村落。这肯定会让日本民族产生忧患意识,所以影视中不乏这样的精神。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日本文化中应该具有很高的地位。樱花很美,但是樱花往往是凋零的一瞬间才能将美展现到极致。这就在某些方面表明了日本人对美的观点。一方面,日本影视文化崇尚美,但是另一方面,日本影视文化又非常喜欢灭绝美。日本影视文化的双重性格使无数的叹息,血液,死亡成为电影中的主要内容。这让日本的电影生长出一种病态的美,充满了忧郁与凄厉。但是日本的动漫却是童真与善良。 借助日本的影视文化,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反思一下中国的文化。中国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的发源地,日本文化就是从中国文化中传承的。但是,目前中国文化不只是在物质方面没有良好地保留下来,特别是精神方面更是严重缺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日本影视文化保留着自己特色文化的同时成功地借鉴了西方的发展经验。同样对于中国来说,既应该发展自己民族的特色为文化,又应该吸收西方成功的发展经验,而不是全盘西化。中国应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之路! 2012年8月4日 日语班张乐乐

日本社会与文化汇总

日本的国土 .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是个岛国 –组成部分:北海道、本州岛、四国、九州四大岛和约3900个小岛 – 国土面积 –总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中国的1/26 –从地形上看:山地61%、低地13%、丘陵11.7%、台地11%、水域2.4% –国土面积狭长,南北相距3000公里 –国土面积战前扩张,战后急剧缩小的历史 ?1886-1941 扩张 ?1951后缩小 人口 –2002年统计:1亿2692万5843人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位居世界第8位 –人口分布极不均衡:都市集中,山林偏远稀少 –低出生、低死亡 地形 –地势起伏、山脉纵横、河流、湖泊众多 –受地势的影响,日本的河流有短小、湍急的特点 –日本列岛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火山地震多发 ?1923年关东大地震 ?1995年阪神大地震 山脉、湖泊和河流 –“北湾山系”山脉:日本东北、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南部走向的山脉 –“南湾山系”山脉:西南四国和本州岛南部东西走向的山脉 –本州的飞禅山脉、木兽山脉素有“日本阿尔卑斯”之称(1896年由英国人威斯顿命名) –富士山:日本第一高山。海拔3776米 行政区划1 –行政区划为都、道、府、县制 –1都、1道、2府、43县 –八大地方:北海道地方、東北地方、関東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国地方、四国地方、九州地方 海岸线和海洋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内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内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范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内容需要富有文化的内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内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

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也已延伸到“创意产业”领域,并将其分为商品、服务和知识产权三项。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将创意产业解释为,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总和”。由于其文化内涵性,在一些地方,创意产业也被称为“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的内涵十分丰富,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都不太相同。大体上,世界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主要有四种:日本、英国和新加坡的创意产业;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版权产业;中国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国香港特区的创意工业。 表1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分类

日本文化论文

中日文化认识的差异 摘要: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被遗忘了,被西洋节日入侵了。大多数人没有想着去过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特别是青年人都不愿意过传统节日。而日本人却用他们的灵活性把东西方的两大文明有机的融合、吸收、消化,最终创造出了独特的日本文明。 关键词:中国日本茶胡服节日 正文: 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向西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北面与库页岛、西伯利亚隔海相望。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能使传统民族文化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而且与亚欧大陆国的交流也变的更加方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自从日本国对外开放以来,在无形之中形成了再吸收提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保存自己原有的文化基础这种社会制度。 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是个大国,自中国而来的东西历来都是受到重视的,因为他们坚定的认为中国这个大国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有价值的,所以有时候,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笃信甚至超过了中国人自己,在日本有一个江户医学,把中国传入的医书几乎本本奉为经典,尤其是对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真的是奉为圭臬,已经到了一个字研究的地步,这也是受了清代乾嘉学派考据学的影响,可以说日本人恪守中国学问准则的程度几乎天下第一。很多中国古籍的保存和整理都得益于他们,这一点是历代中国人都应该惭愧的。但是这也是日本人求真的结果,同时可以看出这个民族做事很认真。 日本人的席地而坐,木屐、踏踏米、和服什么的都是由中国传入的,其原产地在中国南部的云南省,而喝茶的习惯则是在纪元前数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大约是前汉的时代,而茶的兴盛大约是在唐朝,日本人好多风俗习惯都是仿照唐朝的:日本人利用汉字的偏旁创造了他们的文字,日本当时的都城平城京,城市建造布

我眼中的日本文化

我眼中的日本文化 提起日本文化,首先我要说的是,我是一个日本动漫迷。因此,我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于动漫。其余的对日本的印象,则是通过我们国内的报道,引进的日本电视电影得来的。 由于日本的那段不光彩历史,以及近年来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令人不齿的行径,令很多中国人为之愤慨。所以,每当我说我喜欢看动漫,或是说我要学习日语时,我的很多好友都会用一种很轻蔑的语气说:“小日本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好学的)。”之类的话。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会想,我们的想法会不会太极端了,难道所有日本人或日本文化都是不好的吗难道他们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不见得吧。 我喜欢日本动漫,并且深受动漫的影响,所以我并不“仇日”,但我也没有因为动漫而“哈日”。我希望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日本文化。任何一种文化只要存在就一定有它的价值所在。正如中国文化有它的精华也有糟粕一样,日本文化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其可取之处。 首先要说的是日本人很有礼貌。中国虽然自称是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礼仪之邦,但是在礼仪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不如日本。日本人非常注重对小孩子的礼貌教育。我曾看过一篇去日本大阪生活的中国人的文章,写的是每天早晨他送孩子去幼儿园,都会看到幼儿园的园长站在学校的大门口,满面笑容的对走进校园的学生大声招呼说:“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进学校大门,而

站在校门边的园长,就一个接一个的对走进校门的每一个孩子面带笑容地大声问候,不疏忽其中的任何一位。一开始他还觉得奇怪,后来也就习惯了,因为他的孩子上小学后也是如此,校长也会站在校门口问候每位学生,而且日本的学校似乎大都如此。如果学校有300名学生,那么校长每天早晨最多说300次“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但如果学校有800名学生呢也就是说,校长每天要第一个到学校,守在学校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有800名学生的话,校长每天就要问候800次!而且不仅仅是一天,而是风雨无阻,天天如此。这就不得不令人心生敬意了。这每天早晨的800此问候,不是给领导,也不是给上级,而是给自己的学生。试问中国的哪位校长会如此呢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学生没礼貌,虽说不是全部,但至少有一大部分如此。可是仔细想想,这“没礼貌”难道不是由学校、家庭、社会造成的么中国现行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幼儿园本应该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地方,可是现在的幼儿园并不是很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反而提前开发孩子的智力。家长们也是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争先恐后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忽视了最基本的礼貌教育,以至于后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低下头,谦虚地向日本人学习学习。中国有句老话,叫“身教重于言教”,与其用语言去指点孩子说要如何如何才是懂礼貌,还不如从我们自己开始,用实际行动示范给孩子们看,什么是礼貌。因为在礼貌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大人告诉他“什么叫礼貌”,他也同样会做得很好。 暂且不说这篇文章,从动漫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人有多么的懂礼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影响 摘要: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强国,文化产业是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日本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来自文化产业和企业集多重创新于一体的产业综合创新。而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日本的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日本文化产业历年和最新统计数据,主要分析了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对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 正文:日本文化发展对日本国家整个进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已基本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层次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早在1993年日本文化产业产值就已经超过汽车产业,仅次于制造业。日本逐渐成为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大强国。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一) 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本进行了新一轮的发展战略调整,最终在20世纪末正式明确提出文化立国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借此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1990年到1997年,日本对文化的年度财政预算投入增加了近1倍,由432亿日元增加到828亿日元,2003

年首次突破千亿日元。文化产业总体上进入了产业化转型与升级的新阶段,文化产业创新与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2004年经济产业省推出新产业创造战略,选定了7个产业,其中包括文化产业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中指出,能将广义的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发展到什么样的高度是新增长中最重大的课题。 企业通过利用IT进行经营革新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服务业部门的高效化依靠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商业模式革新及其产业化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等是其核心内容。根据这一战略,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动力的发展引擎,提出要将强大制造业的高科技引入服务业,实现服务产业创新,通过发展文化产品和商业支持服务,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两者相互促进融合,相得益彰,使其进化成混合产业变为可能。为使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服务业成为与制造业比肩的另一个发展引擎,日本提出建立产官学联合体制,广泛开展提高生产率的运动,最终使日本开创出一条不同于美国那样将重心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的路子。2007年,日本出台了文化产业战略,提出了促进创新环境的形成并传播其魅力,创造向海外传播日本魅力的基础。以海外展开视野强化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等六大政策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在财政预算上不断增加对文化的投入2009年日本提出了日本品牌战略,加大力度将酷日本国家品牌推广和植入到日本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强化产业高依存度和产品形式多样化,向海外受众宣传日本文化,扩大日本软实力影响。2010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面向文化产业立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围的经济部门,认为、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容需要富有文化的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

浅谈日本人的数字禁忌与喜好

2011年1月第24卷第1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H e il ong ji ang V ocationa l Insti tute o f Eco l og ica l Eng ineer i ng Jan.2011 V o.l24N o.1浅谈日本人的数字禁忌与喜好 李 萍 (鸡西大学东方语言系,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 要:数字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透过数字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日常生活、文化和历史。通过对日本人的数字禁忌与喜好,管中窥豹,透视日本的文化一角。 关键词:数字;日本;喜好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1)01-0157-02 所谓数字,就是记数用的记号、文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能够缺少数字,因为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但是,即使是同样的数字,由于和一个国家的人民的日常生活、文化和历史紧密相连,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因此,各国人对数字的理解也不一样。数字不仅仅是传递数字信息,对人们的思想、人生观和感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关于日本人的数字喜好的询问调查,喜欢的数字的顺序如右表: 日本由于受到我国古代视阳数为吉祥数字观念的影响,对奇数颇为偏爱。认为奇数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和财富的数字。在庆祝节日、结婚典礼、婴儿起名等喜庆活动中,都用奇数进行祝贺。比如,三月三是女儿节,五月五是男孩节,七月七是七夕节。 七五三 节就是日本人为七岁、五岁和三岁的孩子祝岁的节日, 七五三 也是节日待客上菜的数字,即第一道菜上7个,第二道上5个,第三道上3个。 三三九 收稿日期:2011-01-02 基金项目:关于中日两国对数字喜好的文化研究 作者简介:李萍(1980-),女,黑龙江鸡西人,助教,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教学。 日本人喜好的数字统计表(n=100)排 序日本人喜好的数字人 数所占百分比 1728人28% 2824人24% 3317人17% 46,511人11% 52,99人9% 617人7% 70,44人4% 度 是结婚典礼上新郎和新娘喝酒的数字,即用三只酒杯,新郎和新娘互相交杯换盏,每杯三次,共九次,象征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在日本12个重大节日中,除了不可避免的10月10日体育节外,其余全是奇数。日本运动员也多偏好使用奇数号码。日本的和歌、俳句也是遵循5、7、5的音数律。 下面我们详细地介绍一下日本人的数字喜好。 1,看来既像粗壮挺拔的大汉,又似亭亭玉立的少女。但日本人却对它没感觉,1虽然是奇数,但是太过孤单,对喜欢从众的日本人来说缺乏吸引力,好在它是奇数,所以就有了不被讨厌、也不受喜欢的独特地位。 日本人在婚礼等一些喜庆场合送红包,送的是3、5、7等奇数数额,一般不送 2 ,日本人认为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新 becom e i ncreasi ngly accep ted.N o t a ll discourse ana l ysts use Functiona lG ramm ar as set out here,but the vastm ajor it y re l y on recognizably si m ilar models o f language.A s probab l y t he mo st full y deve l oped v ers i on of a tex t o riented f unc tiona l approach, Functiona lG ramm ar has t he great advantage that it is t here ready for use by ana l ysts whose m a i n focus may be on diff e rent aspects. W ith the deve l op m ent of FG,t he most recent ed ition Func tional D iscou rse G ra mm ar(FDG)appears.Itsm a i n develop e rs are K eesH engeve l d and https://www.doczj.com/doc/b62737596.html,chlanM ackenzi e,but m e mbers o f the Amsterdam based Functiona l G ra mm ar Co lloquiu m w ere acti ve l y i nvo l ved fro m its incepti on.Be i ng mo re su i tab l e for the analysis o f pheno m ena t hat ex ceed the level o f the clause than it predecesso r,wh ile re ta i ni ng m ost o f its m erits,Functi onal D is course G ra mm ar has graduall y co m e to replace the use o f Func ti onal G ra mm a r,although the t wo coex i st qu ite happ ily. References: [1]Y ang Y uchen.Introduci ng D iscourse Ana l y si s:fro m T heory to P ractice[M].N o rt heast of N or m a lU n i versity,2004. [2]G eo ff T hompson.Introduci ng F uncti onal G ra mm a r[M].Fo r eign L anguage T eachi ng and R esearch Press,2000. [3]H a lli day.An Introducti on to F uncti onal G ra mm ar[M].L on don:Ed w ard A rno l d,1985. [4]Cou ltha rd.A n Introduction to D i scourse A nalysis[M].L on don:Long m an,1977. [5]http://m i nerva.li ng.m https://www.doczj.com/doc/b62737596.html,.au/resource/V irt ua ll L i b rary. 特约编辑:易 殊 157

谈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我看日本 大和民族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民族。无论是《菊花与刀》还是《樱花与武士》 ,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似乎都想靠着二手三手的资料和几年的旅日经历, 清晰的描述日本社会的演进, 但这似乎太难了。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也好, 民族的劣根性也罢, 似乎不是旁观者能够准确体会的, 也不是身在其中的该国国民所能准确概括的。就我个人而言, 日本, 是一个让我敬佩让我愁的国家。 之所以敬佩。原因有三。 其一,日本人好学。谁强跟谁学,学得也很灵活,见风使舵,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古代中国强,那跟中国人学。学制度,大化改新;学宗教,弘扬佛法;学文化,文字、服装、舞蹈、饮茶。但是有一点他没学好, 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没学, 这给日本后来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没科举意味着官职是世袭罔替的,这也是导致日本天皇式微,幕府强大的原因之一。到了近代,中国不行了,美国鬼子找上门了,那人家就跟美国学。人家不耻“上学” ,不惜一切代价的学,学最好的,哪个国家的好东西都藏着掖着想垄断是吧,那我“偷师” 。比如说, 德国啤酒最好是吧, 那人家就派个人去德国慕尼黑的啤酒工厂里工作, 那哥们也忠于天皇, 成天下了班没事就往厂子门口等着, 等着往总经理的汽车上撞, 只为了尽快结识总经理, 进入管理层,拿到配方。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这种不择手段的“学习”真的是让我大受刺激。我个人认为这种学习精神值得全世界学生、学徒发扬光大。可是感觉中国的传统总是在宣扬“不耻下问”的难能可贵,历史书上动不动就说古代多么多么辉煌,什么什么领先,不知是适度的民族自豪感还是过度的民族自卑感。 其二,日本人能创新(但不是原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学生考试一样,我刚开始抄你的是吧, 但是全盘照抄之后我再自己琢磨琢磨, 稍微一改进就把你超越了, 考出来的分数比你还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起点高,发展快啊。刚开始不知道怎么造汽车、造电视吧,但我几年之后就比你强,东芝、松下、索尼、夏普……带电的、顶级的全是日本货。我质量比你好,款式比你新,用料比你少,价钱比你高,就是卖得好!

我眼中的日本

我眼中的日本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是从小学的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日本这个国家的。对日本文化的最初印象来自于九一八事变,八年的抗日战争,很多人一开始对日本都是抱有偏见的吧。我们无法去改变历史,也无法只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里看它的未来。 其实在理解日本之后,很多观念会变得很不一样,即使最初是带着偏见看这个国度的。日本文化中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很学习的地方。 印象最深的是日本的移植能力。与很多国家不同,日本在学习借鉴别国制度文化时,是完全的移植,虽然在以后的发展中,会有些许改变,但是这种移植在日本的文化中根深蒂固。 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历史中看到这一点,大和民族统一日本后,不仅吸取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开始吸取中国的政治制度,特别在推古朝改革进程中,以圣德太子为首的改革派精心研究中国经典,博采从中国和朝鲜传入的各种先进思想和文化,尤其是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更是兼取中国法、儒、墨及佛家等思想,结合日本具体情况制定的。在大化革新中,孝德天皇则仿照唐代官制,全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从而把日本社会推进到法制完备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可以说,日本进入封建社会完全得益于中国的制度。 日本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进程中,则得益于对西方国家制度的移植。日本这种彻底移植的能力让它迅速地成为世界强国。另一方面,日本之所以完全移植成功,在于它对旧文化的摒弃。说实话,移植觉得日本文化中存在着一种狠劲,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狠狠心,就什么都有了。日本的武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日本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饮食文化。日本菜肴虽不讲究吃出什么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说日本菜肴是用眼睛吃的。吃日本料理,先不说它的味道,只是看,就能让人觉得满足。中国有个成语说“秀色可餐”,形容女子,这里用来形容日本的饮食也不为过,恰到好处。日本饮食中,生鲜海味占了大部分。这应该和日本海岸线绵长有很大关系,地理环境造就的日本饮食是世界不可多得的文化。日本饮食基本以清淡新鲜为主,这很适合养生人士。不过,最好吃最好看的日本料理仍然是最爱。 很多文化虽然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似乎比中国更为丰富多彩。以“茶道”为例,茶道是以沏茶、品茶为手段,用以联络感情且富有艺术性,礼节性的一种独特活动。现在茶道文化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日本人心灵的寄托。茶道的内容是丰富的,它几乎将东方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囊括在一个小小的茶室里。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阴阳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筑、书画、雕刻、礼仪、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饪、缝纫等内容。茶道被称为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因此,我们才得以通过茶道来一窥日本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实际上日本茶文化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受中国唐朝的饼茶煮饮法影响的平安时代,其次是受宋朝末期的茶冲饮法影响的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最后则是受明朝的叶茶泡饮法的江户时代。其中第二个时期是茶道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但茶道的成熟期则在第三个时期。那时茶道普及到了各个阶层,茶道内部也分出许多流派,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这样说来,日本在对外来文化的移植中,对其精华的发展也做到了尽善尽美。 日本有一个别称,樱花之国。把富士山作为旅游目的地很久了,那里的雪,那里的樱花,那里不一样的人文,相信很多人都很向往吧。日本历来有樱花节,樱花盛开的季节,到处都能够看到一边赏花一边举行宴会的情景。在日本,樱花被视为吉祥之物。在传统的婚礼等喜庆场合,经常要饮用一种在盐浸的樱花瓣里加入开水的樱花汤,便是取樱花的吉利之义。樱花盛开的四月,也正是入学、就职的时节,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因此樱花又代表了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未来形象。除此之外,在日本到处都是用樱花命名的街道、车站、市镇、商标、饭菜、茶点、汤饮。文学家写咏樱诗,画家绘樱花图,音乐家谱赞樱曲,银行印出樱花图

日本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现状与传承

日本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现状与传承 日本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克服了来自于地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困难,逐渐发展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从社会、经济、文化的角度来说,日本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更有着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一、日本社会的现状与传承 1.高度的法制化 高度的法制化是日本社会显著的特点之一。在日本,法律工作者具有很高的地位,司法考试也是十分严格的,这样严格的机制使得日本社会具备了高度法制化的特点 2.极高的诚信度 在日本人的心中,诚实守信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日本国土面积小,工业化早期的产品生产流通都是在熟人圈里进行的,如果一个人缺乏信誉就意味着无法生存,这一信誉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是一种社会传承的体现。 3.政治问题的困扰 日本政坛上有十个左右的合法政党,他们分别代表着各个阶层利益。自民党是最大的政党,其政治目标倾向保守,派阀林立是此党的特色,自民党有七个派系注册在案。官僚制度也是日本政坛重要组成部分。要成为一名官僚要参加如中国的公务员考试,通过考试后再根据资历进行一级级晋升。由于年功序列制,官僚大多需要通过熬年头来获得晋升。这样的模式使得政治家政策的实施受制于官僚,于是政治家与官僚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一方面因为政治家是通过选举产生,官僚是通过公务员考试后熬年头产生,所以二者没有相互的利益输送;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家的选举一般由财阀出资,使得政治家、官僚、企业形成同一利益上的链条却又相互牵制与利用。 总的来说,日本是一个高度法制化的国家,也是一个备受各种问题困扰的国家。从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传统,如诚实守信等,都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现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日本的经济现状与传承 1.稳定中保增长 1990年到现在日本的gdp数据虽然没有明显增长,但是一直比较平稳。1991年到2009年日本gdp以平均0.8的速度增长,虽然与日本中高速增长期的数据相比很低,但是日本实力犹存。再看日本失业率数据,按照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失业率在4%以内就是充分就业,20 年来日本失业率最高的年份是2002年,为5.4%,2013年8月为4.1%,与欧美国家相对比,日本近年来失业率也非常低。 海外资产状况方面,2013年5月28日日本财务省公布了到2012年底日本海外净资产为296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连续22年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海外资产是中国的两倍。 个人金融资产方面,根据日本银行2013年9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6月底日本个人金融资产达1590万亿日元,日本政府的长期债务为977万亿日元,这意味着若是日本政府持续在国内发债,还有613万亿日元的空间。 2012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是日本的7倍,这间接反映出了日本产业结构的情况和设备技术水平。日本这样一个缺乏能源的国家在40年中还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是十分不易的。一个现实的例子是占日本发电量近30%的核电站在日本大地震后全部关闭,国民经济却依然良好运转,这样的情况是很难发生在其他国家的。 2.对于危机的合理应对 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股票、土地价格下跌厉害,但是动乱却发生的很少,原因一是做股票和土地的商人经济上一般比较宽裕,本身具有很强抗压能力,国民素质比较高,有强烈的契约意识;二是稳固的社会结构,也保证着社会稳定。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