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单元布局

生产单元布局

生产单元布局
生产单元布局

生产单位的配置与生产系统的布局概述

第四章生产系统的布局 小组成员:盛佳工商11 01081006 邱晓坚 尹振龙工商12 01081096参与成员:刘静静工商11 01081005 郑芳芳工商11 01081009 生产系统的布置包括企业厂址选择,平面布置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单位布置,以及车间内部设备的安装排列等内容。这些治理活动差不多上生产系统组织职能的前期工作,工作质量的好坏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效果有长远阻碍,需要企业认真考虑。该项工作总的要求是运用科学方法,使建成的生产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经营战略的需要。

第一节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不仅仅是新建企业所面临的决策,关于老企业在考虑企业进展时,企业改建,扩建,搬迁以及扩张兼并,选择合作伙伴时都会遇到那个问题。选址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步,具有专门大风险。厂址的优劣,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直接的阻碍。 一、阻碍厂址选择的因素 阻碍因素专门多,大概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自然条件方面的,另一类属于社会环境方面的。 (一)自然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积、地价等; 2.气候条件。尤其是对气候有专门要求的企业; 3.水资源。兼考虑数量与质量问题; 4.物产资源。是否接近原料产地等。 (二)社会环境条件 1.劳动力资源。 2.基础设施条件。 3.工业综合化基础。

4.市场空间。 5.公众态度。 6.地点政府的政策法规。 7.生活条件。 二、选址的原则 全面评价各因素的阻碍作用,需要作科学的定量分析。但在选址问题上,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在做定性分析时,有以下几项原则: 1.费用原则。 2.集聚人才原则。 3.接近用户原则。 4.长远进展原则。 三、厂址选择的方法 基于厂址选择的重要性和高风险性,选择场址时必须提供较多的备选方案,因此它是一个多方案多因素的决策问题。厂址选择方法一般有优缺点比较法、分级加权评分法、因次分析法、重心法、线性规划—运输法、德尔菲分析模型和层次分析法。解决这类问题差不多上计算出一个综合性的数值,从中挑最好的。 (一)分级加权评分法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1、要求 1)生产设备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配置,在保证生产要求、安全及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厂房面积与空间,减少各种管道的长度。2)保证车间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各个工作地点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3)保证车间内交通运输及管理方便。万一发生事故,人员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4)厂房结构要紧凑简单,并为生产发展及技术革新等创造有利条件。 2、原则 1)各工序的设备布置要与主要流程顺序相一致,是生产线路成链状排列而无交叉迂回现象,并尽可能自流输送,力求管线最短。 2)注意改善操作条件,对劳动条件差的工段要充分考虑朝向、风向、门窗、排气、除尘及通风设施的安装位置。设备的操作面应迎着光线,使操作人员背光操作。 3)辅料制备车间应与适用设备靠近,但如液氯汽化、制漂等有污染和粉尘部分,应有墙与车间隔开,应有通风等必要的设施。 4)冬天无严重冰冻地区的工厂可考虑把不适宜在车间内布置的设施,布置在室外。高压容器等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布置在室外。并有安全报警和事故排空等安全措施。 5)设备布置在楼面还是布置在底层,要视楼面荷载及是否利用位差输送等因素而定。一般洗浆设备布在楼面,黑液槽及浆池布在底层。

6)相互联系的设备在保证正常运行、操作、维修、交通方便和安全条件下,尽可能靠近。 7)设备与墙柱之间的间距,无人通过最小500mm,有人通过最小800mm 8)泵与泵之间间距一般1000mm,泵组之间间距约1500mm。 9)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应骑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上。 10)发散有害物质、产生巨大噪音和高温的生产部分应同一般的生产部分适当的隔开,以免互相干扰。 11)要统一安排车间所有操作平台、各种管路、地沟、地坑及巨大的或震动大的设备基础,避免同厂房基础发生矛盾。 12)操作平台的宽度应大于500mm,平台向上距梁底或楼板的距离应大于2000mm,平台下若走人或有设备需检修,平台底部净高不应小于2000mm。 13)合理安排厂房的出入口,每个车间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厂房大门的宽度应比所需通过的设备宽度大200mm左右,比满载的运输工具宽度要大600~1000mm,总的宽度不应小于2000~2500mm。14)要考虑必要的锥料面积。 15)遵守国家的有关劳动卫生及防火安全等方面的各项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6)要考虑到厂房扩建的需要。 17)在满足生产工艺需要的同时,设备布置要尽量符合建筑结构标准化要求,18m以下,采用3m的倍数,18m以上采用6m的倍数,多

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原则:优良的车间布置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 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2. 应符合生产操作的要求 3. 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 4. 应符合厂房建筑的要求 5. 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的要求 6. 应符合安全、卫生和防腐蚀的要求 7. 应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 厂房建筑结构 常用结构型式有两种:排架结构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是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成,柱与屋架铰接,而与基础钢接。 这种结构是目前单层厂房结构的基本形式。跨度可超过30m,高度可达20—30m或更大,吊车吨位可达150t或更大。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所组成。在多层房屋中,它们形成多层多跨框架。框架可以是等跨的或不等跨的,层高相等或不相等的。 框架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将预制构件就位后再连成整体的框架。由于它兼有现浇式与装配式框架的一些优点,所以应用最为广泛。 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厂房结构可分为如下几种: (1)混合结构用砖柱承重,钢筋混凝土屋架或木屋架或轻钢屋架。 (2)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部承重构件都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构件。在发酵工厂应用十分普遍,一般主要车间都采用这类结构。 (3)钢结构厂房的柱、梁和屋架都由各种形状的型钢组合连接而成的结构物,主要用于大跨度建筑和高层建筑。 1.建筑物的视图 表达建筑物正面外形的主视图称为正立面图,侧视图称为左或右侧立面图。 将正立面图或侧立面图画成剖视图时,一般将垂直的剖切平面通过建筑物的门、窗。 这种立面上的剖视图称为剖面图。 建筑物的俯视图一般都画成剖视图,称为平面图。 2.绘制建筑图应注意的问题 (1)凡未被剖切的墙、墙垛、梁、柱和楼板等结构的轮廓,都用细实线画出; 被剖切后的剖面轮廓则用较粗的实线画出。 这些结构,以及门、窗、孔洞、楼梯等常见构件的规定画法,可见图5-2的立体图。需要时,可查阅《国家标准建筑制图》。 (2)厂房建筑图中的墙、柱或墙垛,一般用点划线画出它们的定位轴线并编号。 平面图上的纵向定位轴线,应按水平方向从左至右顺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横向的定位轴线,则按垂直方向由下而上顺次用大写英文字母编号。 在立面图和剖面图上,一般只画出建筑物最外侧的墙或柱的定位轴线,并注写编号。 轴线编号一般排列在图面的下方和左方。 (3)建筑物各层楼、地面和其他构筑物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称为“标高”。 标高数值以m为单位,一般标注至小数点以后第三位。 (4)基准面。例如某层的楼,地面,某标高为零,并标注为±0.000。

食品工厂设计生产车间工艺布置模板

第六节生产车间工艺布置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 1、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 ( 1) 配置厂房; ( 2) 排列设备; ( 3) 确定车间的长、宽、高和结构型式; ( 4) 确定各车间之间的相互联系。 2.生产车间布置的重要性 ( 1) 车间布置影响着生产的正常顺利进行。如: 设备的操作维修不便; 人流、货流紊乱; 动力介质不正当损失; 增加输送物料的能耗; 增加建筑和安装费用; 引起成品污染损失等。 ( 2) 车间布置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 复杂而细致的设计内容。要求工艺设计人员要了解生产操作、设备维修和安装知识, 而且要具备其它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布置时, 要提出不同的方案, 进行比较, 以取得一个最佳方案。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 1) 生产工艺图; ( 2) 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 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 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 ( 3) 设备资料, 包括设备的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保温情况及其操作条件, 设备一览表等; ( 4) 公用系统耗用量: 供排水、供电、供热、供冷、压缩空气、

外管资料等; ( 5) 土建资料和劳动安全、防火、防爆资料等; ( 6) 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 ( 7) 厂区总平面布置, 包括本车间与其它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设施的相互关系, 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等; ( 8) 国家、行业有关方面的规范资料。 三、食品工厂车间组成 ?生产车间→工艺设计人员完成 ?辅助车间 ?动力车间配套专业人员承担 ?仓库和堆场 ?三废治理 ?厂前区行政管理以及福利设施 四、生产车间的内部组成 ( 1) 生产部分: 包括原料工段、生产工段、成品工段、回收工段等; ( 2) 辅助部分: 包括变配电、热力、真空、压缩空气调节站、通风空调、车间化验、控制系统、包装材料等; ( 3) 生活行政部分: 包括车间办公室、更衣室、休息室、浴室以及厕所等。 五、生产车间工艺布置的原则 ( 1) 要有总体设计的全局观点:

SMT生产车间布局方案

2016.04.29 SMT生产车间规划事项

目录 1.基本概述 1.1车间现状 (3) 1.2 预留产能可扩展空间要求 .................................................................... ..3 2.车间布局 2.1细节要求................................................................................................ . (4) 2.2 车间布局........................................................................................ . ... ... .5 3. 工作条件 (6) 3.1 电源 (6) 3.2 供电线缆 (7) 3.3 电气控制箱 (7) 3.4气路配置 (7) 3.4气管 (7) 3.5压缩空气 (7) 4.安装条件 (8) 4.1 温度.......................................................................................................... .8 4.2 湿度 (8) 4.3 空气 (8)

5. 地面条件 (9) 5.1 地面强度 (9) 5.2 地面材料 (9) 6. 费用 (10)

1. 基本概述 1.1车间现状 生产中心一楼车间长度是44米,宽度为27米,总面积为1152平方米(不包含工装治具房),目前厂车前间面地为普通的水磨石地面,且没有建立起防静电系统,无法满足SMT 车间的防静电要求,车间预留两个接地端子,后续可以建立SMT 车间的静电防护系统。车间无调空和加湿设备,无法满足SMT 车间对温湿间控度制的要求。目前2条线备用车间电力充足,够满车足车间所有设备的电力需求。车间进入部分规划为后续的线边仓库,实现物料的快速配送。 1.2预留产能可扩展空间要求 车间前期规划两条全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尺寸示意图如图所示: 生产设备最大的宽度为1.6M ,总长度为18米,依据SMT 标准的配置,如图所示: 5.6M 1.6M 1.5M 1.5M

生产单元布局

工艺专业化布局和产品专业化布局 生产设备的布置通常有两种形式,工艺专业化和产品专业化。 1. 工艺专业化布置形式 机群式布置,这个概念与厂区布置的工艺专业化是相同的,只是工艺的概念更小一些,指把同种类型的设备和人员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这种布置方式常常用于用同样的设备来制造和装配各种不同的部件。比较是用于品种多产量小的生产类型。 其特点是:同类设备集中,加工技术单一,生产系统柔性大;加工对象多,工艺路线差别大,物料搬运有交叉,难以使工件搬动自动化;在各工序之间成批搬运,加工周期长;周转环节多,不易管理。 车间 门 工艺专业化布置车间 2. 产品专业化布置形式 流水线布置,按产品的加工过程顺序配置设施,布置成一条专门的加工生产线。这种形式适合于品种少产量达的生产类型。 其特点是:生产效率高;生产流程连续性好,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搬运费用;计划管理简单,生产易控制;但加工线应变能力差,缺乏柔性。 输入

输出 产品专业化布置 除上述两种布置形式外还有混合布置,固定布置,存储布置,销售布置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生产车间内部的布置也应该遵循工艺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具体有以下要求: 1.尽可能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工件加工中的运送路线要短; 3.车间内要留出足够的通到面积,通道要直; 4.充分保证生产用面积,提高利用率; 5.设备布置要保证安全。 传统生产线的弊端 直线型生产线的生产方式下,人员在一个周期内的来回时间及行走距离较多,如图2 所示。某个单元生产周期不能够得到合理限制造成整个系统的周期过长,产品成本增加,如局部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生产线的连续性,形成在制品堆积的严重现象。 面向产品族的“制造单元” 制造单元是以柔性设备为核心的若干台设备的组合,将这些设备按照每一个产品“族”相类同的工艺顺序排列,在制造单元内完成制造这些产品/零件族的全部过程。制造单元不是针对每一个零件的,这样就不是精益制造了。制造单元起码有以下几个特征和功能: a)面向一个“产品/零件族”。“族”是一组形状和制造过程相同或相似的 零件。因而精益的制造单元是柔性的,大大地减少了由于换型造成 的生产停滞。 b)制造单元内的设备顺序是按工艺流程排列的,考虑到零件进出单元 方向的一致性,经常排列成U形,所以又称其为U形单元,从而 保证了物流>物流的流程距离最短,而消除了多种形式的浪费。 工件在制造单元中按流程顺序自然流转,从而简化了管理,节省了 信息的传递和信息流距离。 c)制造单元内的工人是多能的,单元团队的成员之间是相互支持和相 互替代的,使更加发挥工人和团队的积极性, 所以建立制造单元是实行精益生产的关键步骤之一。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的基本原则与程序 摘要:介绍了车间布置的内容、依据、方法步骤、平立面布置规则、设备布置规则Abstract:Introduced the content,basis,method,progress of plant arrangem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level elevation arrangement,equipment arrangement 前言 在化工工程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中,当工厂总图、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及其主要尺寸确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车间厂房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工作。车间布置设计是否合理,事关重大,它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及操作、安装、检修是否方便,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车间的安全以及车间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在进行布置设计时,要全盘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布局,才能完成既符合生产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布置设计。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 车间布置设计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只是初步确定厂房的尺寸、高度,完成主要设备的布置工作,还不能达到施工、操作的要求。 车间布置设计包括车间厂房布置设计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两部分。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1.标准、规范和规定 车间布置设计所要遵循的标准有很多,以下只列出所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及规定的名称,详细内容可参见文献[1]第一章内容。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 87—19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12348—1990 工业企业界噪声标准

食品生产车间布局标准

食品生产车间布局标准 原料(半成品)仓库 要求:1、应有架空托架,离地10cm离墙20cm有序摆放整齐,原料放在架空托架上。2、有温度湿度表(有的还应配防爆防火器材),配记录本记录每次检查数据。3、计量用称(在有效期内)。4、每种原料进库,都应标注相关原料信息及进出信息。5、有防蝇、防雀、防鼠设施。 辅料(添加剂)仓库 要求:1、应有架空托架,离地10cm离墙20cm有序摆放整齐,原料放在架空托架上。2、应有温度湿度表,并有记录本,记录每次检查数据。3、每堆原料都应标注有原料情况牌,内容包括:进货时间、数量、规格型号、原料生产来源、仓库收货人。5、添加剂通过物流通道进入生产车间。6、有消毒溶剂的要单独隔离存放 预处理车间(准洁净区) 要求:1、合格原料才能进行预处理。才能进入生产车间或配料间。2、有防蝇、防雀、防鼠设施。 配料间: 要求:1、对原料和辅料进行调配,有相关工作用工具及称量器具。2、每次的配制比都应有车间负责人签字,下达的配料方案都应有具体投料通知单。 生产车间(洁净区) 要求:1、人流物流严格分离,设人流洗手更衣间通道和物流进入通道。2、生产工序流畅,门窗墙地顶灯符合GB14881要求(消毒溶器,应隔离使用)。3、有空气洁净度要求的,应添置相关设备。4、设置关键控制点。5、各工序作业指导书上墙 内包装车间(洁净区) 要求:1、需包装杀菌的,应配不低120度的高压锅。2、应设立二次洗手更衣间或独立洗手更衣间。3、空气洁净度达到要求。4、作业指导书上墙。5、设置关键控制点。 内包材料存放间 要求:1、设内包材料传递口。2、要求进行封闭杀菌消毒 后,从封闭式投递口进入内包装车间。 外包装车间(一般作业区) 要求:1、所用包装物产品信息应完整齐全合法。2、包装应过多好无破损,生产日期真实。3、外包装完成后要迅速进入成品仓库。 化验室(检验室)

生产单元布局完整版

生产单元布局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工艺专业化布局和产品专业化布局 1. 机群式布置,这个概念与厂区布置的工艺专业化是相同的,只是工艺的概念更小一些,指把同种类型的设备和人员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这种布置方式常常用于用同样的设备来制造和装配各种不同的部件。比较是用于品种多产量小的生产类型。 其特点是:同类设备集中,加工技术单一,生产系统柔性大;加工对象多,工艺路线差别大,物料搬运有交叉,难以使工件搬动自动化;在各工序之间成批搬运,加工周期长;周转环节多,不易管理。 车间门 计划管理简单,生产易控制;但加工线应变能力差,缺乏柔性。 2. 工件加工中的运送路线要短; 3. 车间内要留出足够的通到面积,通道要直; 4. 充分保证生产用面积,提高利用率; 5. 设备布置要保证安全。 传统生产线的弊端 直线型生产线的生产方式下,人员在一个周期内的来回时间及行走距离较多,如图2 所示。某个单元生产周期不能够得到合理限制造成整个系统的周期过长,产品成本增加,如局部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生产线的连续性,形成在制品堆积的严重现象。 面向产品族的“制造单元”

制造单元是以柔性设备为核心的若干台设备的组合,将这些设备按照每一个产品“族”相类同的工艺顺序排列,在制造单元内完成制造这些产品/零件族的全部过程。制造单元不是针对每一个零件的,这样就不是精益制造了。制造单元起码有以下几个特征和功能: a)面向一个“产品/零件族”。“族”是一组形状和制造过程相同或相似 的零件。因而精益的制造单元是柔性的,大大地减少了由于换型造成的 生产停滞。 b) c)制造单元内的设备顺序是按工艺流程排列的,考虑到零件进出单元方向 的一致性,经常排列成U形,所以又称其为U形单元,从而保证了 >物 流的流程距离最短,而消除了多种形式的浪费。 d) e)工件在制造单元中按流程顺序自然流转,从而简化了管理,节省了信息 的传递和信息流距离。 f)制造单元内的工人是多能的,单元团队的成员之间是相互支持和相互替 代的,使更加发挥工人和团队的积极性, g)所以建立制造单元是实行精益生产的关键步骤之一。 单元生产模式是一种基于追求无浪费理念,以工作单元(机械设备、生产人员和在制品 的物流系统)为基本组成,对生产线合理布置,进行单一或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单元式生产 可根据人员配备情况将生产线分为单人、多人循环类型,即U 型布置。单元生产方式的基本目的就是消除浪费,该生产模式主要消除七大浪费中的搬运浪费、等待浪费、生产线平衡浪费。同时可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及工作效率,增强系的柔性能力 通常单元式生产线采用U 型或C 型生产线的模式,在这种生产线模式中设备和工作地点按照流程步骤的顺序紧密配置,这样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走动和物料的搬运时间,使得生产线的运行更加顺畅,U 型生产线的最大特征就是实现生产线的平衡,该生产线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由于生产线布局不当所造成的行走时间浪费现象,把生产的投入点,即原材料的放置点与半成品或成品的产出点的位置,尽可能的缩短其二者间距离,叫做“IO 一致”原则 构建制造单元需要有以下技术的支持: 利用成组技术(Group?Technology)的相似性原则,将产品和零件分成为若干“族”。在这个过程中,采用成组技术分类编码是必要的。但是很多企业径直采用目测和经验的方法分类,也取得可行的效果。 利用工艺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形成与零件族工艺设备相对应的设备组。这个过程可以凭经验完成,最好用专业的应用软件实现。 绘制产品族的价值流图(valuestreammapping)。价值流图是借鉴日本的经验在美国广泛应用的一种识别浪费的方法。利用价值流图分析现行过程存在的过程停滞和浪费,计算不增值过程所占用的过程时间。按照分析结果重新设计。 在车间现场按经过优化的族的工艺流程布置设备组,形成U形或直线的生产单元。 不断的进行工艺路线的改进和优化,不断的进行制造单元设备类型和位置的调整。

车间平面布置图

车间: 车间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企业生产行政管理的一级组织。由若干工段或生产班组构成。它按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各个阶段或产品各组成部分的专业性质和各辅助生产活动的专业性质而设置,拥有完成生产任务所必需的厂房或场地、机器设备、工具和一定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车间有四个特点:(1) 它是按照专业化原则形成的生产力诸要素的集结地。(2) 它是介于厂部和生产班组之间的企业管理中间环节。(3) 车间的产品一般是半成品(成品车间除外) 或企业内部制品,而不是商品。(4) 车间不是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单位,一般不直接对外发生经济联系。 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图是建筑物布置方案的一种简明图解形式,用以表示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等的相对平面位置。绘制平面布置图常用的方法是平面模型布置法。 工厂总平面图布置: 工厂总平面图布置是指厂区范围内的车间、仓库、运输线路、管道及其他建筑物的空间总体配置。主要任务是把整个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根据厂区地形和生产工艺流程要求,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企业内各建筑物的位置,以利于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经济效果的提高。 目标:

一的流向,最短的距离,最大的利用空间,满足生产、运输、动力、环保、安全及建筑工程的经济、美观和适用等多方面要求。工厂总平面图布置将长期影响企业的生产经济效果。 满足情况: ①生产过程的要求。将辅助车间、材料库尽可能布置在接近其所服务的主要车间;按照生产性质、工艺流程、动力需要、货运方向和人行线路等要求,把一些同类车间和设施布置在一个地段内;②运输的要求。使货物运转线路尽可能为直线,运输距离最短,并减少运输线路和工程管道的交叉点;③动力供应和上下水连接的要求;④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的要求;⑤建筑经济要求。尽可能避免建筑大量小型厂房;⑥防火、通风、采光、绿化、卫生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⑦企业远景发展的要求。

生产车间布置规范标准——

生产车间布置规范标准: 车间布置应按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管理制度去实行: 一、对于生产间的地面通道线、区域分线 1、线宽的定位; 2、线的颜色识别要求;警示范围线的定义; 3、工具、车间物料标识牌; 4、管道整理、整顿; 5、设备整理、整顿; a、线宽5cm:所有辅通道和区域划分线,中小仓库和小型房间的主通道线,四角定位线; b、红色虚线:对于不良品摆放区的划分线 c、绿色实线:合格品摆放区的划分线和成品仓库的通道线 d、明黄色与黑色组成的斜纹斑马线(45度):危险区域的禁入警示线,消防通道线,凸起部位(如:路肩石等) 2、定位线 a、设备的定位:所有设备与工作台的定位均用黄色四角定位线,工作台的四角定位线的 内容部分注明“XX工作台”字样; 物料码放架与形状规则的常用物品、所有可以移动或容易移动的设备定位

b、不良品区(废弃物回收桶、箱、不良品放置架)定位:用红色线;如果定位范围小于 40cm*40cm,则直接采用封闭实线框定位。 c、消防器材、油类、化学药品等危险物品的定位:使用红白警示定 d、消防栓、配电柜等禁放物品的开门区域的定位:使用红白相间的斑马填空线: e、台面物品定位:待加工零件、己加工零件、作业工具,检查工具、记录表、小物盒;

生产车间需要统一订制工具柜、模具架、物品柜标识牌(贴在柜门左上角),标明工具类别,负责人。 车间内部的物料放置点、待加工、己加工物料放置点,对物料名称、数量、规格以及最大上限的控制。

质量文化建设主要是宣传质量文化、建立质量环境、倡导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等工作。企业只有打造了一流的质量环境,才能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实现质量目标,减少质量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质量标语 生产部: 整洁有序有品质的保证。 每项操作求质量,产品质量有保障。 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减轻。 要想效益好,就要质量高。 检验记录要可靠,统计分析才有效。 产品批次能鉴别,问题产生能解决。 人人有专职,工人有程序,检查有标准,做好留证据。 杜绝一切不合格是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品质最重要,每个环节要做到。 质量上,成本降,占领市场有希望。 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交付不合格品。 品质管制人人做,优良品质有把握。 质保部: 创质量第一,让顾客满意。 确立标准是品质管制的第一步。 公司公共区域: 顾客满意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

车间布置图

车间布置图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生产车间的现场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车间的日常卫生清理、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管理要求: 车间卫生要求 1、每班生产结束后,必须彻底将生产设备、工器具、地面、墙壁、排水 沟等打扫干净,所用物品摆放整齐,车间内不得堆放杂物,保持一个卫生、 干净、整洁的环境。生产过程中不间断随时清扫、整理。 2、车间内所有的门窗、玻璃、窗台应随时保持清洁干净,每星期彻底清 扫车间卫生。 4、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带入车间,严禁在车间内吃零食、吸烟, 不得随地吐痰、闲聊、打斗、大声喧哗、玩手机、翻阅书报画册。 5、车间内不得堆放废弃物,装溶液用的桶必须加盖。 6、工作时落地原料必须及时清扫妥善处理。 7、工作中产生的垃圾,必须放入车间内的临时存放袋、箱中,每天上午、 下午(下班前)二次将生产区域的垃圾清理出车间。 8、未用的原料、辅料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9、各种半成品用转运箱、输送平板及垃圾箱保持清洁。 10、产品包装(塑料包装袋、产品标签和纸板箱)保持清洁、摆放整齐。 车间应做到: A、地面清洁、无灰尘、无垃圾、无污迹、无积水、无死角。 B、墙壁(角)和天花板清洁、无污染、无蛛网、无死角。 C、门窗明亮干净、无积灰、无污迹、无蛛网。 D、桌凳保持干净,物品堆放整齐。 E、水池及地下水道清洁、排水畅通、无阻塞现象。 F、车间四周责任区内清洁、无垃圾、无烟蒂。 各卫生区负责人: 学习室: 机装区 线装区 月考核表 姓名上月分数本月分数总分数备注 注释: 1.各卫生区负责人《按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中规 定要求负责该区的日常卫生。 2.由不同的卫生区相互负责人相互检验,例:A检查 B,B检查C,C检查A。合格则再日检查表格内打√ 不合格则打×。 3.公司不定期对车间卫生进行检查,并列入部门考核 计划。 车间每日卫生区检查考核表

生产车间规划设计(经典)

目录 一、主要内容简介 (2) 1、改善主要内容 (2) 2、制约因素 (2) 3、推进方法 (2) 二、改善方法运用 (3) 1、生产车间整理、整顿 (3) (1)整理: (3) (2) 整顿: (4) 2、人、机、料、法、环管理优化 (4) (1)对人员的管理——OJT (4) (2)对设备的管理——TPM (5) (3)对物料的管理 (5) (4)法、环管理 (5) 3、工序优化 (5) 4、设施布局优化 (7) 5、流程(排产、流水线设计)优化 (7) (1)排产设计 (7) (2)流水线设计 (9) 6、执行力的提升 (10) 三、各任务间的关系 (10) 四、管理上的其他问题 (10) 1、员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10) 2、建立责任制 (11) 3、改善推进注意事项 (11) 五、进度安排 (12) 六、总结 (12)

生产车间规划设计 一、主要内容简介 生产车间规划设计是从科学管理角度出发,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运用数学、运筹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进行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置)。 1、改善主要内容 我认为今后生产车间改善主要内容如下: (1)生产车间5S,三定,目视化管理; (2)人、机、料、法、环管理优化; (3)工序优化; (4)设施布局优化; (5)流程优化[排产、加工方式(流水线)设计]; (6)执行力的提升; 2、制约因素 改善计划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目标正确、领导支持; (2) 管理制度健全、执行坚决; (3) 方法科学、操作人员支持; (4)管理上的科学; 3、推进方法 改进永无止境,坚持先易后难、逐步、全面的推动改进工作,由粗到细,由细到精,进而精益求精。

生产车间布局优化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车间布局设计概述 1.1.1布局设计概述 从一般意义上说,布局设计就是将一些物体按一定的要求合理放置在一个空间内,它是一个涉及参数化设计、人工智能、图形学、信息处理、优化、仿真等技术的交叉学术领域,实践证明它还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它存在于现实生活的许多行业和方面: 1) 航空航天工业中,航天器上各种仪器的布局摆放问题; 2) 造船、汽车等交通工具内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放置问题; 3) 集成电路设计中,各种元件的合理布置问题; 4} 建筑设计中,各房间的合理布置及厂房、设备等布局问题; 5) 机械设计领域中,各种基于装配的机床布局设计问题; 布局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布局结果的好坏对整个行业生产的合理性、经济性、安全性等都有重大的影响。本课题主要研究制造系统中车间布局设计问题。生产车间是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直接承担着企业的加工、装配任务,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部门。所谓车间布置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合理地确定车间内部各组成单位(工段、班组)及工作地,设备之间的相互位置,从而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车间的具体功能和任务。车间布置一般包括:基本生产部分、辅助生产部分、仓库部分、过道部分、车间管理部分、生活福利部分等。 由于车间布置决定了以后车间的物流方向和速率,从而从结构上限定了车间的功能潜力,因此车间布置是构造一个有效车间系统最为重要的环节,相同车间地址、相同的人员、相同的设备和技术,仅仅是由于布置的方式不一样,生产系统的功能可以有天壤之别。高效率的车间布置作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1. 2 物流设计概述 物流系统的设计是整个车间布局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本文考虑的问题之“物流”是指社会物质资料从生产一直到消费前的全部流通过程。“工厂物流”是指工厂从原料进厂,经过存储、加工、制造、装配厂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包括原料、材料、半成品、配套件、、包装直至成品出成品)的每个环节流动、储存的全过程。“工厂物流技术”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实现车间内部的物流系统(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MHS)合理化技术车间布局的实质就是对制造资源(包括人、机具和物料)在空间上密切有机结合,时间上适当连接、减少物料搬运工作量,减少自制零件和外购件的损坏,节省费用。在布局设计的过程中考虑物流因素,不仅能降低其过程中的运输成本而且还能加快生产流程,最终达到提高生产能力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