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五腧穴(二)

浅谈五腧穴(二)

浅谈五腧穴(二)
浅谈五腧穴(二)

浅谈五腧穴(二)

医师简介:申永寿

主治中医师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硕士)

现任职务:

延边中医医院主治中医师

益源健康培训机构——培训讲师

医师履历

吉林省中医药针灸科医师

延吉市现通医院骨伤科住院医师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主治中医师

龙井市医院康复科主治中医师

擅长徒手手法及中医正骨手法配合针灸、针刀治疗颈腰椎病等骨关节运动系统疾病。西医康复理念及中医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及内科病。

房大海老师专研《黄帝内经-灵枢》,悟出人迎寸口脉与针法融为一体的针道,从而整理出千年古针法《太极脉针》系统,太极脉针易学易用取穴精简但效果宏大且立竿见影,适用于疼痛,内科,妇科等病症,其治疗篇中五腧穴占重要部分,五腧穴:顾名思义则是五个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腧”。

上期我们讲了五腧穴的井、荥、输、经、合的概念,这期我们接着讲五腧穴的特点和与临床的关系。由于五腧穴取穴简便,操作安全,疗效宏大,在临床中使用次数最多的取穴方法之一。《难经·六十八难》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仅寥寥数语,却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和启迪。历代医家在研究和应用五输穴时,多从这一主治作用入手,这是五腧穴的重要特点,也是临床中应用的重要根据。上述经典语句在简单解释是如

下:

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整脊术中的摸法详情点击上方

五输穴的效用非常广泛,这里只是简单地略述其皮毛,让大家有一个简单的印象。知道了穴位的临床特点,就可以试着用在日常保健上了。如白天倦怠嗜卧,无精打采,可选脾经俞穴“太白”,肾经俞穴“太溪”。若是感冒引起的肢体酸痛,可选膀胱经的俞穴“束骨”,这就是所谓的” 输主体重节痛”的具体治疗法。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

中式按摩与泰式按摩区别详情点击上方

学会了五输穴的用法,您可以灵活地搭配出许多免费的中成药来。而且是最正宗且无毒副作用的良药。不要着急,穴位很多,但不用一下子都掌握,学中医,一定要一点一点渗透进去。中医的精髓,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人性化的科学,需要灵感,需要领悟,需要身心交融,更需要宽大的胸怀。今日篇幅较多,但这篇是五腧穴临床应用中的重点,便于各位看官门的浏览,所以分上下部,这篇是上部,希望大家走进益源健康,与我们交流,共同提高,更加透彻的了解此篇中的临床含义,共同为中医临床的回归,也为埋没千年的古针法——太极脉针的进一步学习而一起努力。

下期我们继续学习五腧穴的临床应用(下部)。

特约讲师申永寿在益源健康为您报道。

五输穴的作用

五输穴的作用 《难经·六十八难》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 一、井穴治疗与肝之病机有关的疾病 1、井主心下满 “井主心下满”,阴井属木,内应于肝,肝主疏泻。 肝气郁结,横犯脾胃,可见心下满闷;阳井属金,内 应于肺,金可制木,肺可调气,故阳井有抑木调气之 功。故肝气郁结于心下满闷、胁肋胀满、急躁易怒、 头胀头痛等可取井穴治之。 文献记载如,涌泉:《素问·缪刺论》治无故 善怒,气上贲门。少冲:《备急千金药方》治太息烦 满,少气悲惊。商阳:《铜人》治胸中气满。 2、治疗风证 井穴在阴属木,内应于肝,肝主风;在阳经属金, 内应于肺,肺主皮毛。故内风、外风之疾如惊风抽搐、 癫痫等均可取井穴治疗。 文献记载如:大敦:《甲已经》治小儿痫瘈。少商: 《针灸滋生经》治咽喉肿塞,谷粒不下;《杂病穴法歌》 治小儿惊风;关冲:《针灸大成》治喉痹舌卷。 3.治疗出血证 肝藏血,若功能失职可见出血证。

文献记载如:厉兑:《甲已经》主鼻衄。大敦:《针灸大成》主妇人血崩不止。 4.治疗急性热病高烧、中暑、肝风内动之惊厥、神志病(昏迷、癫狂),有泻热开窍、镇惊宁神的作用。 但也有用于治疗虚证的情况,如隐白治疗脾虚崩漏(灸法),涌泉治疗肾阴不足的咽干喉燥、声音嘶哑。 癫痫:双商阳、关冲、少泽、少冲井穴点刺放血,能调整阴 阳,激发经气,醒脑开窍,以平息抽搐,可达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风急性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脑血流有良性调整作 用,可明显改善缺血组织的急性缺氧状态,降低脑水肿,保护脑 细胞,阻止脑内不可逆损伤的发展。 脑梗塞后头痛:取健侧肢体井穴少泽,关冲,商阳,至阴, 足窍阴,厉兑,点刺放血。 二.荥穴治疗与心之病机有关的疾病 1.荥主身热 “荥主身热”,阴荥属火,内应于心,心属火,火为热之甚,故凡心或热病均可取荥穴治之。阳荥属水,水可以制火,故阳荥亦可用于火热之病。“身热”一方面是指心火亢盛,另一方面也包括其他脏腑、经脉的多种热症(包括阴虚火旺之证)在内。 诸如:热伤神明引起的心悸、心烦、狂躁不安;热伤肺卫导致的发热、咽喉肿痛;肝火上炎引起的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热伤津液导致的口干舌燥、干咳无痰、尿少、便秘;心火下移小肠导致小便黄赤、

十二原穴的临床应用

十二原穴的临床应用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有一原穴。《难经·六十六难》阐述原穴的意义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气)。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上焦、中焦、下焦),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穴)也。”这是指原穴关系到原气,原气来自“脐下肾间”,通过三焦散布于四肢,当其驻留的部位就称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一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在矣。”近代对经络的研究,也常以原穴作为本经的代表穴。 《灵枢·九针十原》所说的十二原,是指两侧阴经(五脏)的原穴再加上腹部“膏之原”(原称“膈之原”)鸠尾和“肓之原”气海(脖映)。至《难经》以后,才列举十二经的全部原穴。其中阴经的原穴与五腧穴中的“输”穴相同,阳经则另有专穴。 动力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Yuan-primary point),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置一原。 穴位 胆经——丘墟;肝经——太冲;小肠经——腕谷;心经——神门;胃经——冲阳;脾经——太白;大肠经——合谷;肺经——太渊;膀胱经——京骨;肾经——太溪;三焦经——阳池;心包络同属丁——大陵。 原理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原输穴相配治疗本经疾病;原合穴相配,治疗脏腑间相关疾病等。 应用 原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当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在原穴表现出来,根据原穴部位出现的异常变化,可以推测判断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盈亏的变化。临床取用原穴能使三焦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主要用来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在临床上,原穴有祛邪和扶正补虚的功能。取用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临床主要用来治疗五脏的病变。 原穴在具体应用时,还可与其他腧穴相配伍。常用的配伍方法有脏、腑原穴相配,原、络相配,原、俞相配,原、合相配等。具体如下:

五腧穴的母子关系和五行的关系

五腧穴的母子关系和五行的关系 五腧穴分别为:井,荥,输,经,合。 五腧穴的母子关系是根据其腧穴的五行属性而定的。 所有阳经五腧穴属性: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所有阴经五腧穴属性: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五行按相生关系分别为:木、火、土、金、水、木(即木生火、火生土等) 五行按相克关系分别为:木、土、水、火、金、木(即木克土、土克水等) 所生为母,即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以此类推。 所以无论阴阳经、根据五行属性可知,井为母、荥为子;荥为母、输为子……合为母、井为子 举例: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井金,二间荥水、三间输木、阳溪经火、曲池合土,从左至右依次为母、子关系(商阳母、二间子;二间母、三间子……) 五腧穴 开放分类:穴位、经络、特定穴、腧穴 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简称五腧。《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用水的源流来比喻各经脉运行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特点。其临床应用,《难经·六十八难》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阴经五腧穴表 经脉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手三阴 手太阴肺经(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君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手少阴心经(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足三阴 足太阴脾经(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足厥阴肝经(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足少阴肾经(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阳经五腧穴表 经脉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手三阳 手阳明大肠经(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关冲液门中诸支沟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_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其具体方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②子母补泻取穴法,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子穴进行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病经的时辰,取病经母穴进行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辰已过,取病经的本穴或原穴进行针灸。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目时辰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大肠的,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且以一个时辰为取穴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具体方法是:①取穴原则。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日天干属

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日天干属阴)取阴经穴。 ②合日互用。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应时辰的开穴。为提高自己的针灸水平,我曾数次赴北京学习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典高级针刺手法,行针时,结合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融入运气学说和纳甲纳子法,可提高临床疗效。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子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穴,选择气血旺盛的经脉或穴位来针刺,而 不能调动整个人体的气血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通过阅读调气、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手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 可以提高针刺水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祖国医学认为任督二脉一为阳脉之海,一为阴脉之海。滑伯仁曰:“任督二脉,一原二歧。一行于身之前,一行于身之后。 一身有任督犹如天地之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无间。一而二,二而一”。可见人身经脉十二,要以任督二脉为总纲。督脉属阳,行人身腰背;任脉属阴,行人身胸腹,各统其两旁阴阳经络营卫而循行也。因此十二经脉依附于任督二脉,《难经》认为十二正经犹如沟渠,奇经犹如河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反之亦然,所以只要运用针法打通任督二脉,其它十二经脉也就自然疏通,并有补十二经气血不足之功效。修炼小周天的主要内容为采、封、炼、止。采即采先天一,使其升华的过程。封即采药后将下行之精气摄归于下丹田内封固。炼即

五输穴巧记(特选参考)

针灸学考试辅导:如何巧记针灸五输穴 注:1,【】代表十二经脉。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1)【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2)【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3)【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4)隐【土】都,李太白,商孔丘,隐山林。 4)隐【土】都,李太白,商孔丘,阴山陵。(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5)【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6)【小】火烧着前后养孤和小孩。 6)【小】火少泽前后阳谷和小海。(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7)【防】止痛,速捆胃。 7)【膀】至通,束昆委。(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8)【水】涌泉,然太稀,留阴谷。 8)【水】涌泉,然太溪,溜阴谷。(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9)中军冲劳宫,斯大林使人去则【保】护。 9)中军冲劳宫,斯大陵使人曲泽【包】护。(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10)心【焦】关夜门,家中住,只看天井。 10)心【焦】关液门,家中渚,支看天井。(三焦——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11)乔大侠降临,【但】辅杨林。 11)窍大侠降临,【胆】辅阳陵。(胆——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12)拿大盾,行山间,【敢】冲锋,去泉边。 12)拿大敦,行山间,【肝】冲封,曲泉边。(肝——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五腧穴

五腧穴 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简称五腧。《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用水的源流来比喻各经脉运行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特点。其临床应用,《难经·六十八难》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阴经五腧穴表 经脉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手三阴 手太阴肺经(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君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手少阴心经(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足三阴 足太阴脾经(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足厥阴肝经(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足少阴肾经(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阳经五腧穴表 经脉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手三阳 手阳明大肠经(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足三阳 足阳明胃经(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五腧穴的歌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十二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骨会大杼血膈俞,脉会太渊气膻中。 十六郄穴歌 郄犹孔隙义,本是气血聚,病证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逼,胃经是梁丘,脾经地机切, 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觅, 心包郄门寻,三焦会宗列,胆经在外丘,肝经中都立,

论五输穴的主治主特点与临床发挥

论五输穴的主治主特点与临床发挥 摘要: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由于五输穴的主治规律较明显、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治疗范围广,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关键词:五输穴;主治特点;临床应用 五输穴的相关记载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而各经五输穴的名称和位置则在《灵枢·本输》才得到具体阐述。五输穴的分布是根据标本根结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单向、向心排列。 五输穴的诊治方法是通过先选其经,次选其穴,后行补泻的系列程序,形成的一套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专病、专经、专穴”的诊治方法[1]。 1 主治特点五输穴的临床运用最早记载见于《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高度精辟地概括了五输穴中每个穴位不同的主治特点。 五输穴在单独使用时,每个穴的作用侧重点不同,即具有特异性。如井穴具有宣通阴阳、促进行气化血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某经的气血壅盛或闭阻。荥穴可清热、养阴。所谓“荥主身热”指治疗伤寒、热病但不出汗的身热以及阴虚所致的潮热。输穴可益气化湿。所谓“俞主体重节痛”指治疗经气不足,湿邪留滞引起的倦怠、肿满、咳喘、肢体关节疼痛的一类证候。经穴温经通络,疏风散寒,用于因风寒客于经脉引起的身寒、经血不通、诸节作痛。合穴调理脏腑,补益经气,用治逆气、胀满、泄泻等[2]。 而现代则明确将五输穴的主治作用按其五行属性进行归类,如杨甲三主编的《针灸学》中,认为井穴具有疏肝熄风、理气解郁的作用;荥穴可清心安神、泄热凉血;输穴可健脾和胃、运化水湿;经穴有宣肺解表、止咳降气的作用;而取合穴以补肾育阴等[3]。根据五行学说,人体的五脏归属五行,“五行互藏”即是“五脏互藏”,意思是五脏中的每一脏又蕴含着五脏。由于五输穴也可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因而五输穴中的井、荥、输、经、合也可根据各自的五行属性用于治疗所属脏腑的五脏病证。 五输穴位于不同的经脉上,为什么却有相似的主治作用?翻阅各类文献资料,其中较合理的解释是,阴阳各经的五输穴分布于四肢末端的部位相似,经脉

第十七讲 再论五腧穴的实际应用

第十七讲再论五腧穴的实际应用 都是以前的内容,做一个复习。每一个病,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好几种治疗方法,用哪一种方法,哪一个思路都可以,只要靶心准,做到位,灸到位,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和作用。 这就跟我们从广东去北京一样的,有好多个交道可以选择,飞机,火车,大巴,自驾开车。摩托车。骑行族,徒步一样的道理。 用哪一个方法,有个人的习惯和根据自身的体力和经济状况,时间各方面来。那我们治病当然就是根据当事人气血状况来选择方法。今天不说别的,就谈谈五俞穴的运用。学习期间一样的,请大家不要打断。 最近新手朋友比较多,如果你听不懂也没有关系。最起码的你先准备一套新手艾灸必备的工具。先开始做,要不然你不开始,永远都不懂大家在说什么,艾灸中的各种经历和变化,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关于艾条和艾灸工具方面,我一直是一样的态度,七年来未曾变过,你有信任你在哪里买都可以。如果你没有,你可以拿我家的作个参考,要不然好多朋友灸了很久没有反应,甚至有的朋友灸出问题了,再来找我,我没有办法帮你,因为要帮你,第一就要把你用的不陈的甚至假的艾条换掉,如此而已,艾条是我们艾灸效果的第一道屏障,,请不要打断,感谢大家的理解和配合。 这五俞(或腧或输)穴,就是指十二正经中,古代中医对四肢肘膝以下每条经络中按穴位的特性各取其五个穴位归类,成井\荥\输\经\合,五俞穴各有其特性,一条经包括五行的特性,象我们提到的阴经的五俞穴,井荥输经合这五穴分别属性为木火土金水,阳经的五俞穴分别属于金水木火土.这五行的特性主要应用就在于我们利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根据不同的病症,根据母实泄其子,子虚补其母,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的基本法则来配穴。 五行的相生:金-水-木-火-土。依次相生。 五行的相克:金-木-土-水-火。依次相克 如果你学会了,最终的身体不管大病小病,都会回归到五行,因

浅谈五腧穴(五)

医师简介:申永寿(作者)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硕士) 现任职务: 延边中医医院主治中医师 益源健康培训机构——特约讲师 医师履历: 吉林省中医院注册医师 吉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针灸康复师 延吉市现通医院骨伤科住院医师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主治中医师 龙井市医院康复科主治中医师 主治: 擅长徒手手法及中医正骨手法配合针灸、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西医康复理念及中医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及内科病

五腧穴房大海老师专研《黄帝内经-灵枢》,悟出人迎寸口脉与针法融为一体的针道,从而整理出千年古针法《太极脉针》系统,太极脉针易学易用取穴精简但效果宏大且立竿见影,适用于疼痛,内科,妇科等病症,其治疗篇中五腧穴占重要部分,五腧穴:顾名思义则是五个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腧” 上期我们按着房老师的讲课思路,讲解了五腧穴的阴阳五行 属性。这期我们讲解五腧穴的子母补泻法。根据上期的讲解

和下面的表格,我们知道五腧穴归经及每个穴位都有其相应 的属性,那么我们在临床应用中该如何发挥其经性及穴性(经络与穴位的五行属性)呢? 其实这些治疗方法已经在灵枢经里说的非常非常清楚了,而且针刺法和补泻及针刺禁忌等说的非常详细,但后人多关注在外在华丽的内容上,很少回到古经典中。在此小编仅仅推荐给大家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比如补母泻子法中最重要的实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原则。先举个例子,肺脏的实证:肺实要泄其子,肺经本经上的尺泽穴属水,金生水,属子穴,按原则泻尺泽穴,这是本经的补母泻子法。还有异经的:其子经为肾经及膀胱经,肾经的本穴为阴谷,本穴的意思就是该穴的属性和该经的属性相同,如肾经属水,阴谷穴也属水,所以可泄阴谷。泻法参考灵枢经的针法,比如迎随补泻等等。五腧穴力量强大,必须重视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五腧穴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远部选穴的主要穴位。五输穴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 5 类腧穴的简称,这些腧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其分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十二经脉中每经有5 个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 个。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规律进行配。附:十二经脉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属性表,根据古代文献和临床实际,五腧穴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按五输穴的主病特点选用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指出了荥穴和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这是与下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特点相对而言。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其后《难经六十八难》又做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 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综合近代临床的饿应用情况,井穴多用于急救,如点刺十二井穴可抢救昏迷;荥穴主要用于质量热证,如胃火牙痛选胃经的荥穴内体庭可清泻胃火。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的母子关 系。因而,《难经六十九难》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选取适当的五输穴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一取穴法亦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它包括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取穴法。 例如,肺在五行中属金,肺经的实证可取输穴中属水的合穴(尺泽)以泻之。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取尺泽合“实则泻其子”之义。若肺的虚证,刚按“虚者补其母”的方法取穴,“土”生“金”,“土”为“金”之母,故选取肺经五输穴中属土的腧穴(大渊)以补之,这即是本经子母补泻取穴。 除本经子母补泻取穴外,还有他经子母补泻取穴。如肺经实证,可取肾经的阴谷穴, 肺属“金”肾,属“水”取,肾经是取其子经,再取其子经上属“水”的子穴阴谷;若肺经的虚证,可取脾经的太白穴。肺属“金”,脾属“土”,取脾经是取其母经,再取其母经上属“土”的母穴太白。这即是他经子母补泻取穴。 附:子母补泻取穴表,见表3。 3.按时选用 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内容,经脉的气血运行和流注也与季节和每日时辰的变化密切相关。《难经七十四难》云: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这实质上是根据手足三阴经的五输穴均以井木为始,与一年的季节顺序相应而提出的季节选穴法。 另外,子午流注针法则是根据一日之中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而选用不同的五输穴。

五腧穴五

浅谈五腧穴(五)

————————————————————————————————作者:————————————————————————————————日期:

医师简介:申永寿(作者)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硕士) 现任职务: 延边中医医院主治中医师 益源健康培训机构——特约讲师 医师履历: 吉林省中医院注册医师 吉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针灸康复师 延吉市现通医院骨伤科住院医师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主治中医师 龙井市医院康复科主治中医师 主治: 擅长徒手手法及中医正骨手法配合针灸、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西医康复理念及中医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及内科病

五腧穴房大海老师专研《黄帝内经-灵枢》,悟出人迎寸口脉与针法融为一体的针道,从而整理出千年古针法《太极脉针》系统,太极脉针易学易用取穴精简但效果宏大且立竿见影,适用于疼痛,内科,妇科等病症,其治疗篇中五腧穴占重要部分,五腧穴:顾名思义则是五个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腧” 上期我们按着房老师的讲课思路,讲解了五腧穴的阴阳五行属性。这期我们讲解五腧穴的子母补泻法。根据上期的讲解

和下面的表格,我们知道五腧穴归经及每个穴位都有其相应 的属性,那么我们在临床应用中该如何发挥其经性及穴性(经络与穴位的五行属性)呢? 其实这些治疗方法已经在灵枢经里说的非常非常清楚了,而且针刺法和补泻及针刺禁忌等说的非常详细,但后人多关注在外在华丽的内容上,很少回到古经典中。在此小编仅仅推荐给大家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比如补母泻子法中最重要的实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原则。先举个例子,肺脏的实证:肺实要泄其子,肺经本经上的尺泽穴属水,金生水,属子穴,按原则泻尺泽穴,这是本经的补母泻子法。还有异经的:其子经为肾经及膀胱经,肾经的本穴为阴谷,本穴的意思就是该穴的属性和该经的属性相同,如肾经属水,阴谷穴也属水,所以可泄阴谷。泻法参考灵枢经的针法,比如迎随补泻等等。五腧穴力量强大,必须重视

浅谈五腧穴(二)

浅谈五腧穴(二) 医师简介:申永寿 主治中医师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硕士) 现任职务: 延边中医医院主治中医师 益源健康培训机构——培训讲师 医师履历 吉林省中医药针灸科医师 延吉市现通医院骨伤科住院医师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主治中医师 龙井市医院康复科主治中医师 擅长徒手手法及中医正骨手法配合针灸、针刀治疗颈腰椎病等骨关节运动系统疾病。西医康复理念及中医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及内科病。 房大海老师专研《黄帝内经-灵枢》,悟出人迎寸口脉与针法融为一体的针道,从而整理出千年古针法《太极脉针》系统,太极脉针易学易用取穴精简但效果宏大且立竿见影,适用于疼痛,内科,妇科等病症,其治疗篇中五腧穴占重要部分,五腧穴:顾名思义则是五个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腧”。 上期我们讲了五腧穴的井、荥、输、经、合的概念,这期我们接着讲五腧穴的特点和与临床的关系。由于五腧穴取穴简便,操作安全,疗效宏大,在临床中使用次数最多的取穴方法之一。《难经·六十八难》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仅寥寥数语,却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和启迪。历代医家在研究和应用五输穴时,多从这一主治作用入手,这是五腧穴的重要特点,也是临床中应用的重要根据。上述经典语句在简单解释是如

下: 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整脊术中的摸法详情点击上方 五输穴的效用非常广泛,这里只是简单地略述其皮毛,让大家有一个简单的印象。知道了穴位的临床特点,就可以试着用在日常保健上了。如白天倦怠嗜卧,无精打采,可选脾经俞穴“太白”,肾经俞穴“太溪”。若是感冒引起的肢体酸痛,可选膀胱经的俞穴“束骨”,这就是所谓的” 输主体重节痛”的具体治疗法。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

五输穴应用详解

五输穴应用 第一节五输穴之意义 五输(输同腧)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以下五个特点输穴,简称五输穴,就是井、荥、输、经、合五个穴,因五输穴各其有特定五行属性,所以又有人将之称为五行穴,它是古人用做气血运行盛衰的比喻,因此每个穴位也就是其不同的作用。 关于五输穴的意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五输,五五二十五输;六腑六输,六六三十六输;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灵枢本输篇还有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这是说五脏(同臓)即肝、心、脾、肺、肾,每经各有五个输穴(井、荥、输、经、合)合计二十五输穴(此外还应包括心包手厥阴经亦有五输,实际六腑应有三十输穴)。六府(同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每经各有六个输穴(即井、荥、输、原、经、合),合计三十六穴(六脏没有原穴,以输代原,但因原穴与输穴在五行中为同一属性,所以虽有人另立章说明,但仍有人将之列入五行穴述说)。 至于“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它的意思是说:经气所出,如地所出,水的源头,故称井,形容脉气浅小,其穴位位于四肢爪甲之侧;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溜即流也),故称荥,脉气稍大,其穴位于指(趾)、掌(跖);经气所灌注之处(输有输注之意),如水流由浅入深,故称输,脉气较盛,其穴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经气所行部位(经有流行经过之意),像水在通畅的河道中流过,故称经,脉气流注,其穴多位于腕踝附近及经部;经气最后汇集,如百川的汇合入海(合有汇合注入之意,故称合,脉气深大,其穴位于周膝关节附近。但不超过肘膝关节而言,其穴位“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取穴方便安全,而且实用有效。 第二节五输穴属性与原理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其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最大,必须熟记,难经六十六难说:“阴井木,阳井金,阴荧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就是阴经井木、荧火、输土、经金、合水;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这样的配合有什么理由吗?据难经六十四难解释说:“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金,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井金也,余皆类此。”这是将庚金与乙木就五行与天干融合说明(天干之五行系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属阳干,乙丁己辛癸属阴干),阴与阳相对,刚与柔相对,阳刚阴柔,金刚木柔,刚柔相济,其余四输依次类推。这样的配置,阴阳本身是自生,但彼此之间则相克,虽为相克,但实际则克中有生,这其中含有控制论的意义。

十二经脉五腧穴位置图

十二经脉的五腧穴位置图 对于手三阴经,位于上肢内侧,刮痧方向为从肩肘到指尖,手三阳经,位于上肢外侧,刮拭方向为从指尖到肩肘。对于足三阴经,位于下肢内侧,刮拭方向为从踝尖向膝方向,足三阳经位于下肢外侧及后侧,从大腿向膝向脚刮。 操作顺序一般是先刮后颈部,次刮背部,再胸部,最后四肢。刮痧板与皮肤保持大于45度小于90度的方向,用力均匀,速度均匀,保持一个方向,不要来回刮。 患有糖尿病、心脏病、血友病者禁刮。孕妇、体弱者及受伤部位宜轻刮。饭前饭后半小时禁刮。 手太阴肺经病证是指手太阳肺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肺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肺主气,司呼吸、连喉系,属于太阴经,多气多血,每日寅时周身气血仅注于肺。 【临床表现】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盒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气,洒淅寒热,自汗出,濡或臂内前廉痛,常中热,小便频数或色变等。 【证候分析】肺者生气之源,其脉循胃口上膈属肺。肺合皮毛,肌表受邪,内传于肺,失其宣降,致胸闷胀满,咳喘气逆;缺盆为十二经通络,与肺接近,肺气不畅,故见疼痛;肺经行于时臂间,其经气不利,则肩背及濡、臂内侧前缘疼痛,掌中热;邪客于肌表,卫气郁闭,故是恶寒发热;腠理不固,则汗出;外邪入里化热,或肺经有热,则可见烦渴、咽干;肺为肾母,邪伤其气,故小便频数或色变。 手阳是大肠经病是指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大肠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大肠禀燥化之气,主津液所生的疾病,属手阳明经,每日卯时周身气血惧注人大肠。 【临床表现】齿痛、颈肿;咽喉肿痛,鼻衄,目黄口干;肩臂前侧疼痛;拇、食指疼痛、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手阳明大肠经的支脉,从缺盆上顿贯颊人齿,故病则齿痛、颈肿、咽喉肿痛,大肠经之别络达目,邪热炽盛,则目黄口干;热盛迫血妄行,故鼻衄;病邪阻滞经脉,气血不畅,则肩臂前例疼痛;拇、食指疼痛及活动障碍,均为本经经脉所及的病变。 【临床表现】壮热、汗出、头痛、颈肿、咽喉肿痛、齿痛,或口角歪斜,鼻流浊涕;或鼻衄;惊惕狂躁;或消谷善饥,脘腹胀满,胃皖痛,呕吐,消谷善饥,腹胀满;或膝腹肿痛,胸乳部、腹股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足中肢活动受限。 病机分析:阳明之经行于身前,阳明气盛故发热身前为甚;阳明经脉起于耳之交钕中,循鼻外,还出挟口环唇,其支者循喉咙,入缺盆,下隔,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由股下足入中趾,胃火循经上炎则咽喉肿痛,鼻衄,齿痛;风邪中于经脉则口眼歪斜冲h邪侵袭,经脉不利,则经脉循行部位胸腹及下肢外侧疼痛,足背痛,足中趾麻木,活动不利。外邪侵袭胃腑则胃院痛;气机郁滞,胃气上逆则呕吐;胃热亢盛则消谷善饥;胃与牌为表里,胃病及脾,健运失司,水气泛滥测腹胀满,水肿;胃热熏心,心神不宁,则惊惕,发狂。 足太阴脾经病证是指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脾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脾为胃行其津液,为十二经脉的根本,属足太阴经,主血少气旺,每日已时周身气血注于脾。 【临床表现】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泻、症瘕、泄、水团、黄疸,不能卧,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 【证候分析】脾经血少气旺,如果经气发生变动,因其脉连舌本,所以发生舌根强硬现象。脾病失运,所以食则呕,胃脘痛,腹胀。若阴盛而上走阳明,故气滞而为嗳气;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为脾气得以输转而气通,所以矢气或大便后腹胀和嗳气就得以衰减或暂时消除。脾主肌肉,湿邪内困,故身体皆重。碑不健运,筋脉失养,则舌本痛,肢体关节不能动摇。足太阴的脉,上膈注心中,故为烦心,心下急痛。脾经有寒,则为溏泄;脾经有郁滞则为症瘕。脾病不能制水则为泄,为水闭,为黄疸,不能卧。足太阳脾经起于大趾。上膝股内前廉,故为肿为厥,为大趾不用等病。 手少阴心经病证,是指手少阴心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心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手少阴心经少血多,十二经之气皆感而应心,十二经之精皆贡而养心,故为生之本,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每日午时,周身气血仅注于心。

五腧穴辨证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临床疗效研究

五腧穴辨证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8-03-06T14:58:17.38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29期作者:梁红 [导读] 五腧穴辨证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 422000) 摘要:目的观察五腧穴辩证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示法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主穴配合五腧穴辩证取穴法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按主穴治疗。治疗10天,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结果两组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主穴配合五腧穴辩证取穴组疗效优于单纯主穴取穴组。结论五腧穴辨证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五腧穴;辩证取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ive acupoints dialectical acu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5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digital representation,the treatment group of 25 cases,using the main points with five acupoints dialectic method of acupoint therapy,2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only according to the main points for treatment. For 10 days,according to the JOA scoring system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ow back and leg pain,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rate of n(score after treatment score before treatment)÷(a score out before 29- treatment)] x 100%. Results:the two groups achieved better clinical effect,but the main points with five points of dialectical acupoints group is better than the simple main acupuncture point group. Conclusion:five acupoints differentiation acu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has higher clinical value. [keyword] five dialectical acupoints;acupoint;lumbar disc herniation;clinical effect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4~5,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腰椎间盘突出症以青壮年为最多,男性较女性多,20岁以内占6%左右,老年人发病率低。笔者在申慧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联同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全体同仁,自2012年1月-2012年11月,采用五腧穴辨证取穴治疗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进行了25例对照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50例患者经CT或MRI结合临床表现确诊,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最高年龄66岁,最低年龄32岁,平均年龄41.5岁;CT或MRI示左后型10例,右后型8例,中央型7例(其中脱出型2例);对照组25例,男17例,女8例,最高年龄65岁,最低年龄30岁,平均年龄40.2岁;CT或MRI示左后型9例,右后型10例,中央型6例(其中脱出型1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突出部位及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治疗组治疗组选穴主穴选阿是穴、大肠俞、委中[2-3],配穴以五腧穴辩证取穴为主,如患者疼痛或麻木以腰部及小腿背侧为主,则考虑足太阳膀胱经病变,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4],在局部取穴的同时,虚证加“至阴”,行毫针补法;实证加“束骨”,行毫针泻法。如患者疼痛或麻木以小腿外侧为主,则考虑足少阳胆经病变,在局部取穴的同时,虚证加“侠溪”,行毫针补法;实证加“阳辅”,行毫针泻法。具体选穴见附表: 1.2.2对照组对照组选穴主穴与治疗组相同,选大肠俞、委中,配穴以局部取穴为主,如局部阿是穴,痛点附近的经络腧穴。 1.3疗效观察 1.3.1 临床疗效评定: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ZY/T001.9一94)》

杨维杰五输穴应用经验

杨维杰五输穴应用经验 五输穴为针灸临床既广泛又特效之穴道,此固为针灸医师所熟悉并乐用,但有关之系统性专门著作及全面之经验论述,却不多见。在此特就我个人综合时间关、空间关、象数关、同气相求等观念与理论,并融入古法经验,在临床应用验证后之心得及体会,对五输穴之应用经验作一提要说明,希望能有助于针灸医师之临床及中医之发扬。 一、肺经 1. 尺泽(合水穴)(LU.5) 本穴是肺经合水穴,为常用要穴。此穴「合主逆气而泄」, 理气作用甚好, 因此对肺经之气逆病如气喘、咳嗽等疗效颇佳。本穴为金之水穴, 能肺肾双治, 肺:金:主肃降,肾:水:主受纳,治疗咳喘当然有效。临床治疗胸口苦闷,呼吸困难,气喘、发热等症与并发的肺、支气管、心脏等病效验显著。治哮喘针感麻到手掌,疗效尤佳。亦为治疗扁桃腺炎常用之卓效要穴。 本穴自古即为刺血要穴及常用穴。点刺出血治疗胸闷、胸痛、心脏病变及肩 痹痛 ( 五十肩 ) ,气喘皆极有疗效。善于治上焦之病,如实证性的眼病鼻病等,以及其他由血压亢进而发生的各种病变等均常取用。余治一例口腔癌在此处及太阳穴放血数次而愈。临床经验以尺泽治疗胸闷、呼吸困难、气喘,病例甚多效果极佳,治疗心脏病变,肩周痛及不举亦有极大功效。当狭心症发作之时,在尺泽泻血,去除肺中之瘀血,可以使其缓和舒适。心痛以三棱针刺尺泽出血甚效,这是因为尺泽泻血能泻除上焦瘀血及郁热。本穴刺 血治急性胃炎之吐泻,腹痛亦甚效。古人常配委中治霍乱:急性吐泻:。刺血 还能治狂躁型精神病、降血压。在此刺血还可治阳霍乱,肝霍乱,心脏麻痹。

古代文献,诸如《甲乙经》、《肘后歌》、《玉龙歌》都记载本穴能治手臂拘 挛筋急,肘臂疼痛,手臂不能上举等。针本穴尤其是泻法甚为有效,盖本穴为金之水穴为子穴,泻金当泻本穴,使其不能克木,木不受克,则筋紧可松而挛急可舒, 治运动系统病甚效。《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也说肺为肝之主。尺泽穴在大筋旁,根据《灵枢〃官针篇》及《素问〃刺齐论》,所言,刺入筋中,或贴筋而刺,治疗筋病甚效,对于肢体之拘挛,牵扯,弛缓,强直等均有疗效。如能配合时辰则疗效更为显著。又手三阴之经筋都结于肘窝,此外肝经之一条支脉从肝脏横过膈膜,注于肺,肝肺接经相连,肝主筋与半身不遂关系密切。 我用此穴治疗五十肩:肩关节周围炎:极为有效,以本穴采取呼吸补泻法,不论病情如何严重,皆能有相当进展,轻者往往一次即愈,在多处演讲时示范皆曾使病人一次即抬至平常高度。此外本穴透痛点可治网球肘。 尺泽为肺之子水穴, 本穴可治肺经一切实症。善于清火, 能治肺之火 ( 发 炎 ) 病,治疗扁桃腺炎、肺炎、咽喉炎皆有效。还能治鼻衄、牙痛、痿症、荨麻疹等。肺主开,膀胱经亦主开,皮肤病变由外在引起者最常表现于此两经,治疗亦以此两经为主。有内在原因者则常基于「诸疮痛痒皆属于心」,加入心胆经之穴位尤佳。 本穴配合肾经的复溜穴并用,为五输穴运用同气相求之相通法。尺泽为金(肺)经水穴,复溜为水(肾)经金穴,如此两穴各具金水之性,两行相关相生,互用之则增强其相生作用。针之能使金水之气更强,合用则能达金水相通之效, 治疗肺不肃降,肾不受纳之病,极具疗效。个人即常以此组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而迭收卓效。 肺(金)经为水之母,金水相通。尺泽穴亦能补肾治肾虚症、遗尿、尿意频数( 配肾关 ) 、癃闭、闪腰岔气(配复溜穴并用效果更佳 ) , 半身不遂,咳嗽 ( 配水金 ) 等病。

五输穴

五输穴:井、荥、俞、经、合 有朋友问:你总是说这个穴属火,那个穴属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属水属火的究竟是怎么规定的?“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医的五行学说。有不少人反对该学说,或言之为封建糟粕,故弄玄虚;或说其牵强附会,不符科学。对我而言,五行学说是祖先留给后人的思维工具,用来学习中医,方便顺手,就像我们吃面条用筷子好使,何必非要换成叉子呢。 按照五行学说,肺、大肠属金,心、小肠属火,肝、胆属木,脾、胃属土,肾、膀胱属水,心包、三焦也属火。某条经络上的穴位,一方面同属于这条经络的属性,如肺经的穴都有肺经的“金性”;另一方面,每条经还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构成五个特定穴(井、荥、俞、经、合),叫“五输穴”。输就是“传导”的意思,古人最善比喻,把经络的传导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下面简单说一下“五输穴”各自的含义。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的少商穴和脾经的隐白穴。“井”就是水的源头,“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 “荥”(xing)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脚掌)趾关节上,如肺经的鱼际穴和脾经的大都穴。“荥”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 “俞”(shu)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肺经的太渊穴和脾经的太白穴。“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泉的瀑布,倾泻而下。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肺经的经渠穴和脾经的商丘穴。“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肺经的尺泽和脾经的阴陵泉。“合”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少商穴和隐白穴;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上,如鱼际穴和的大都穴。俞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太渊穴和太白穴;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经渠穴和商丘穴;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尺泽和阴陵泉。 五输穴以“井、荥、俞、经、合”来说明经气由四肢末端向心脏方向流注于肘膝关节,经气由微至盛,由浅入深,汇入脏腑的过程。五脏(心、肝、脾、肺、肾)所主的经络叫“阴经”,六腑(小肠、大肠、膀胱、胆、胃、三焦)所主的经络叫“阳经”。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其各自的五输穴,各自的属性也完全不同。阴经的“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合”属水。而阳经的“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合”属土。对于这些属性,其实大家可以不必强记。“五输穴”在一条经络中的功能,就像是一个公司里不同部门主管的作用,中医经典《难经》上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主“心下满”,是指胃脘部痞满,郁闷之症。五脏六腑皆有可能成为“心下满”的原因,如果因脾胃不和引起,可刺激脾的井穴“隐白”,胃的井穴“厉兑”。若因肝气郁结引起,可刺激肝经的井穴“大敦”。若因大便不通引起,可刺激大肠经的井穴“商阳”。 荥主“身热”,身热可理解为“上火了”,如发烧,咽喉肿痛,可选肺经荥穴“鱼际”。口疮,小便短赤,可选小肠经荥穴“前谷”。口臭,大便燥结,可选胃经荥穴“内庭”。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选心经荥穴“少海”。牙龈肿痛,眼红赤,可选三焦经的荥穴“液门”。各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