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的定义

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的定义

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的定义

商品名称和通用名称的定义如下:

通用名称是国家规定的或世界通用的名称,一种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商品名称则是不同的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给自己的药品注册的名字,具有专用权。含同一种成分的药品,因生产企业不同,商品名称也不同,但通用名称必须是一样的。

如对乙酰氨基酚为通用名称,而必理通、泰诺林、百服宁等则是该药的不同商品名称。通用名称标示在药品说明书的首位,商品名称多位于其下。患者在购买和使用药品前,除了要知道其商品名称外,一定要了解其通用名称,以避免重复用药而导致对身体的伤害。

药品基础知识大全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 ,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 是指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剂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毒性中药管理的品种有 27 种按卫生部规定,它们是: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子、红娘子、生甘遂、生狼毒、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粉、白降丹、蟾酥、轻粉、雄黄、洋金花。 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产品生产注册制度。有效期是 4 年。

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产品不是药品,其外包装、说明书、标签上不应出现或暗示对疾病有治疗效果。 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 (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 ,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 保健食品与药品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保健食品没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不能用作与治疗疾病,只是具有保健功能,既不可宣传治疗功效。对某些保健食品利用非法广告进行夸大宣传,号称“包治百病”,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以免受到广告的欺骗耽误正常的治疗、加重病情。

药品基础知识大全

药品基础知识大全 药品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中药饮片 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 毒性药品 是指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剂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医疗器械 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产品生产注册制度。有效期是4年。 如: 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无菌用品) 国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3661059号 消毒产品 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产品不是药品,其外包装、说明书、标签上不应出现或暗示对疾病有治疗效果。 如:酒精(乙醇皮肤消毒液)(冀卫消证字(2004)第0134号) 84消毒液(Ⅱ型)(卫消字(1999)第0004号) 保健食品 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虫草氨基酸口服液 v粤卫食健证字[2003]第5281A00198号

化妆品 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巧茜妮激白补水洁面乳 卫妆准字29-XK-2211号 特殊用途化妆品 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 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 如:曼秀雷敦特柔润唇膏(卫妆特字(2002)第0075号) 迪豆痘速消(健肤组合)(闽卫妆字(2003)0003号) 2药品的特殊性 药品本身的特殊性 (1)专属性 ----对症治疗,患什么病用什么药,特殊的商品 (2)两重性 ----防病治病,不良反应 (3)质量的重要性----符合法定质量标准的合格药品才能保证疗效。 (4)限时性-----先储备,药等病,不能病等药,有效期,宁报废要储备。 3药品的两重性 治疗效应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改善疾病的症状对因治疗比对症治疗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不良反应 主要是指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国家实行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药品通用名称:药品标准中收载的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是药品的法定 名称。在我国,药品的通用名称,是根据国际通用药品名称、卫生部 药典委员会《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命名的。药品使用通用名称,即 同一处方或同一品种的药品使用相同的名称,有利于国家对药品的监 督治理,有利于医生选用药品,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有利 于制药企业之间展开公平竞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八 条规定,药品通用名称不得作为商标注册;根据《药品广告审查标准》第十二条规定,通用名称是药品广告中必须进行宣传的内容。 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1. 本命名原则中的“药品”一词包括中药、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放 射性药品以及诊断药品等。 2. 按本命名原则制订的药品名称为中国药品通用名称( China Appro ved Drug Names 简称: CADN )。 CADN 由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 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3. 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词干己确定的译名应尽量采用,使 同类药品能体现系统性。 4. 药品的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 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中药和生 物药品中无 INN 命名的酌情处理。 5. 药品的英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 I 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1 Substanc es ,简称 INN ); INN 没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英文名称。

6. 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如必须改动,可列出其曾用名作为过渡。 7. 药名后附注的类别,是根据主要药理作用或药物的作用机理或学科划分的,或者直接从 INN 划分的类别翻译的,仅供参考。 8. 药品通用名不采用药品的商品名(包括外文名和中文名)。药品的通用名(包括 INN )及其专用词干的英文及中文译名也均不得做为商品名或用以组成商品名,用于商标注册。

药品通用名称和药品商品名的区别

药品通用名称和药品商品名的区别 药品通用名称和药品商品名的区别 药品通用名称和药品商品名的区别 为什么药品已经有了通用名称,还要一个商品名呢?为什么西药会有商品名,而中药一般没有商品名呢? 药品需要商品名,一个最为堂皇的理由是为了便于消费者识别与记忆。特别是西药,由于大量是化学药品(无机或有机),虽然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制定了《西药(原料药)命名原那么》,要求西药的中文名尽量与外文名相对应、外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INN(国际非专利药名);在翻译化学名称时要求采用常用、简单、简短的化学名,如有惯用的通俗名,要尽量采用;对于沿用已久的药名,一般不得轻易变动——这些都有助于中国消费者能够较好地区别和认识西药,有些西药译名也确实很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如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安定(地西泮)、胃舒平片(复方氢氧化铝片)、心痛定(硝苯地平)等等,但大多数西药按照外文名翻译过来的中文名无疑是令中国人望而生畏的,如上述酚麻美敏片、复方盐酸苯丙醇胺缓释胶囊等感冒药远没有泰诺、康泰克等叫起来顺口。但这绝对不是问题的全部。药品需要商品名对于消费者仅仅是个易记与否的问题,而对于生产者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这意味着他的产品能否在市场上有效地被消费者识别和接受。假如消费者连药品的名字都叫不出来,怎么可能使这种药品畅销呢?有了一个响亮而顺口的商品名,再加上现代化媒介的宣传,无疑会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实中,通过对药品商品名的突出宣传,以致于消费者只知道该商品名,而不知道该药品究竟是什么了。 中药那么不同。多数中药名称本来就是非常贴近中国人的语言传统,而且经过长期的使用已经为消费者所熟识,如逍遥丸、定坤丹、七厘散、八珍丸等等。所以一般无须再取一个商品名来称呼。再加上原来中国的药品生产企业市场意识较为薄弱,不注重药品的品牌效应,中药一般总是以一个企业商标作为多种药品的商标,在药品包装上连企业的商标都很少有突出地标示的。这虽然不利于消费者对药品来源的区分,更不利于不同企业的同种药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但这样的标示对患者来说也有一个好处:一般不可能出现同种药重复吃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药品对于人的生命健康重要性,也清楚药品标准的重要性。而药品标准的首要内容就是药品名称。为了避免同一品种或同一处方药品的标准及药品名 药品通用名称和药品商品名的区别 称不一致,给患者乃至医生带来混淆,必须首先要有统一的药品名称。所以国家有了专门的药典委员会、制定了专门的药品命名原那么,规定了一致的药品通用名称,这种通用名称一旦被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

国际贸易合同的品名条款

国际贸易合同的品名条款 国际贸易合同的品名条款 1. 品名的定义 品名是国际贸易合同中对商品进行准确描述的名称。合同双方 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商品的品名,以确保双方对交易商品的理解 一致。 2. 品名的要求 合同中的品名应当具备以下要求: 准确性:品名应当准确地描述商品的特征和属性,以避免任何 歧义或误导。 易辨识性:品名应当能够清晰地标识出商品,便于辨认和识别。 通用性:品名应当使用通用的行业术语或普遍被接受的商品名称,以便于各方都能理解和接受。 3. 品名的具体内容 品名中应当包含以下具体内容: 商品的通用名称:品名应当包含商品的常用通用名称,以便于 对商品进行准确的识别。例如,对于电子产品,品名应当包含电子 产品的通用名称,如方式、电视等。

商品的品牌名称:如果商品有特定的品牌名称,品名中应当包含该品牌名称,以进一步明确商品的特征和属性。 具体规格和型号:如果商品存在特定的规格和型号,品名中应当包含这些具体信息,以确保对商品的描述准确无误。 4. 品名的修改和变更 如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需要修改或变更品名,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在书面形式上进行确认。双方应当保证对修改或变更的品名进行记录,并在必要时与相关的商品描述、数量和价格等条款进行相应的调整。 5. 品名的风险与责任 合同中的品名是确认商品的重要依据之一,双方应当对自身提供的品名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如果品名存在错误或虚假,可能导致交易纠纷和法律责任。双方在提供品名时应当谨慎核实,确保准确性。 6. 品名与产地的关系 品名描述的是商品本身的特征和属性,而产地描述的是商品的制造或产出地点。在合同中,品名和产地可以出现,以提供更多的商品信息。双方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品名和产地的关系,避免产生混淆或冲突。

论文中商用名称和通用名称

论文中商用名称和通用名称 虽然商标法没有对商品通用名称进行专门规定,但商品通用名称的认定往往关系到商标纠纷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商标不同,商品通用名称是相关公众约定俗成的,是用于指示商品或服务种类的商品名称,是不能被任何人垄断使用的公共资源。商标的注册、异议、撤销及商标侵权抗辩都与商品通用名称的认定息息相关。商品通用名称不能被注册为商标,商标如果退化为通用名称应当被撤销注册。企业在经营中需要依靠商标引导消费者识别商品来源,依靠商品通用名称指代商品种类,因此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商标战略意识,谨防商标退化为本商品的通用名称。 由于行政机关和各地法院掌握的商品通用名称认定标准不一致,实践中往往出现相互矛盾的司法裁判,这些矛盾一般集中在商品通用名称的认知主体,认定时间、认定地域及法定标准等问题上。本文认为,没有把握商品通用名称的本质特征是认定机关在认定标准上出现分歧的根本原因。和关公众约定俗成的商品通用名称是商品通用名称的普遍存在形式,“约定俗成”是商品通用名称木质属性,在判断“约定俗成”的认知主体时,应当以消费者为主。其实,实践中有关商品通用名称认定的一些分歧可在消费者认知上归于统一。

例如,空谈是以全国范围还是地区范围认定商品通用名称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任何商品都有特定的消费群体,消费者的分布范围才是认定商品通用名称地区范围的唯一标准。再比如,商品通用名称具有广泛性,虽然纳入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商品名称具有规范性,是法定的商品通用名称,但国家及行业标准却无法涵盖所有的商品通用名称。此外,实务界有时会参照公开出版物认定商品通用名称,也是因为公开出版物的记载是消费者认知的反映。另外,由于消费者的认知会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因此不应一概以商标申请日作为商品通用名称的认定时间,一般情况下应当允许以商标评审时的事实状态为准。 从“解百纳”商标纠纷案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商品通用名称的认定程序繁琐、效率低下,一个案件在经过了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及法院的两审程序后,很有可能被拖8到10 年,直接影响有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我国有权认定商品通用名称的主体包括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及人民法院,行政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在认定商品通用名称时应当遵循统一的认定标准,各尽其责,相互配合,避免采用不同的认定标准作出相互矛盾的司法裁判,给当事人增加讼累。 这里所说的商品通用名称,包括商品通用名称和服务通用名称

通用名称的定义

通用名称的定义 商品通用名称的认定问题研究 【摘要】商品通用名称是一类商品的名称,它区分的是商品而不是经 营者。商品通用名称认定的背后,体现的是个体与群体利益的博弈。通用 名称的认定结果直接关系到商标权人的诉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然而我 国商标法目前尚未建立起认定通用名称的系统的法律制度,这一制度仍有 很大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通用名称;商标;认定 商品通用名称关系到公共利益,尤其是那些已广泛为公众所熟知的通 用名称不可以也不应该成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虽然商标法赋予权利人以 商标专用权,但是权利人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公共利益。通用名称的认定 关系到商标权的存续和范围,将直接影响当事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本文 将全面介绍通用名称认定的有关问题。 一、通用名称认定的法律地位 根据我国《商标审查及审理标准》中关于通用名称的规定,商标法中 的通用名称是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或者约定俗成的商品的名称, 包括全称、简称、缩写、俗称。而商标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为了将自己 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提供的同种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而使用的标记。[1]商品的通用名称和商标就好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从功能上来比较 两者,通用名称是用来区别市场上不同种类的商品或服务,而商标则是用 来区分同种商品或服务的不同提供者。对于一个名称到底是通用名称还是 注册商标,从普通消费群体的角度来说,可能意味着其是否所购买到了自 己想要的那个商品;而对相关企业而言,则可能关系到重大商业利益的得

失,甚至影响到行业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态势。由此可以看出,商品通用名称的认定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更直接关系到商标所有人和名称使用者的切实利益。因而明确特定符号的 权利归属问题是研究商品通用名称的主要目的,即明确一个名称到底应当 归入私权范围,为权利人专有,还是应当归入公共领域范围,使所有公众 可以自由使用。因此,商品通用名称认定的背后,体现的是个体和群体利 益的博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近年来有关商标纠纷的案件 很多都是关于某标识是商标还是通用名称的争论,法院在判决时也往往先 认定是否属于通用名称。在当今这个品牌经济时代,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 中越来越重视商标的品牌价值,商标甚至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一旦一个 商标退化为通用名称,成为社会的公共资源,其他公司可以自由使用的话,此时该商标的品牌价值将面临降低乃至消失的危险,最后有可能失去商标 法的保护,这对于企业来说有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因而准确合理地认定某 标识是否是通用名称是至关重要的。总体来说,通用名称的认定通常发生 在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在商标申请过程中的认定,这种情况往往针对的是 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词汇;二是在商标诉讼过程中的认定,此种情形往往是 针对注册商标在实际使用中发生了退化的现象。

药品说明书包含的内容

药品说明书包含的内容 药品说明书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药品的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说明药品的名称,包括通用名称和商标名称。 2. 药品的适应症:解释药品用于治疗什么疾病或症状。 3. 药品的成分和剂量:列出药品的成分和相应的剂量,以及其他可能的添加剂。 4. 药理学作用:说明药物如何在体内产生作用,以及对目标病理过程的干预方法。 5. 用法和用量:详细解释药品的正确用法和用量,包括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服用时间和频率等。 6. 禁忌症:列出一些疾病、症状或患者群体,对其禁止使用该药。 7. 药品的作用机制:描述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如通过调节受体活性、增强或抑制生化过程等。 8. 药品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列出可能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包括常见的和严重的,以及建议的应对措施。 9. 药物相互作用:警示与其他药物、食物或饮料可能产生的相

互作用,以及建议避免或监测的情况。 10. 药物存储条件:提供正确的药物存储条件和环境要求,以 确保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11. 药品的包装和外观:描述药品的包装形式、颜色和形状等 特征。 12. 药物批准信息和持有人:说明药物的批准信息和持有人, 包括批准的日期、批准号码和公司名称。 13. 药物的有效期和使用期限:提供药品的有效期和使用期限,以及过期后应如何处置。 14. 药物的生产和质量保证信息:解释药品的生产流程、质量 控制标准和认证资料。 15. 药物的剂量调整和特殊人群的使用:说明对于某些特殊人 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以及给出相应的建议。 16. 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引导患者报告任何可能与药品使用 相关的不良事件。 以上内容会根据不同药品的适应症、特点和监管机构的要求有所差异,但通常药品说明书会尽可能提供全面、准确、易读的信息,以供患者和医务人员参考。

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

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 药品质量标准是指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药品质量的技术规范,是药品生产、管理和使用的重要依据。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药品的命名、规格、质量控制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签、说明书等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 一、药品的命名 药品的命名是指对于一种药品的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的规定。通用名称是指药品的国际通用名称或者国家药典规定的名称,例如阿司匹林、头孢克肟等;商品名称是指药品生产企业或经营者根据自己的要求在通用名称的基础上起的名称,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头孢克肟片等。药品的命名应符合国家药品命名规定,便于人们使用和管理。 二、药品的规格 药品的规格是指药品的剂型、规格、包装、标志等参数。药品的剂型是指药品的制剂形式,例如片剂、注射剂、口服液等;规格是指药品的重量、体积、含量、浓度、剂量等参数;包装是指药品的包装形式,例如瓶、盒、袋等;标志是指药品的标志性特征,例如药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等。药品的规格应符合国家药品规格规定,便于人们使用和管理。 三、药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药品的质量控制要求是指药品在生产、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应满足的质量要求,包括药品的纯度、含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限度等方面。药品的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规定,以

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药品的检验方法 药品的检验方法是指对药品质量的检验和测试方法。药品的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药品检验规定,便于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进行药品质量检验和监管。 五、药品的包装 药品的包装是指药品的外包装和内包装。外包装是指药品的主要包装,通常为纸盒、塑料瓶等;内包装是指药品的次要包装,通常为铝箔袋、玻璃瓶等。药品的包装应符合国家药品包装规定,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药品的标签 药品的标签是指药品外包装上的标签,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用法用量等信息,以及药品的警示语、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药品的标签应符合国家药品标签规定,以确保药品使用者的安全和有效用药。 七、药品的说明书 药品的说明书是指药品内包装中的说明书,包括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信息。药品的说明书应符合国家药品说明书规定,以确保药品使用者的安全和有效用药。 总之,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药品的命名、规格、质量控制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签、说明书等方面,这些内容对于药品生产、管理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

购买药品的类别和药品标识详解

购买药品的类别和药品标识详解

购买药品的类别和药品标识详解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简称《药品目录》)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西药和中成药)分甲、乙类。 工伤保险药品不分甲、乙类。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管理上的界定。 非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 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应在药师指导下购买使用甲类非处方药,可自行选择购买和使用乙类非处方药。 上市的中西药品中哪些作为处方,哪些作为非处方,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审核批准的。 药品需经相应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务院的直属部门)批准方可销售。

外用药品红色甲类非处方药白色乙类非处方药 红色甲类非处方药绿色乙类非处方药 产品包装上的(R)和(TM)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TM是TRADEMARK的缩写,美国的商标通常加注TM,并不一定是指已注册商标。而R是REGISTER的缩写,用在商标上是指注册商标的意思. 注册标记包括(注外加○)和(R外加○)。使用注册标记,应当标注在商标的右上角或者右下角。因此,TM与R是不同国家的商标标记,没有特别的关系. 几种药品标识的含义 1、药品通用名称(药品通用名):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

2、药品商品名称(药品商品名):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药品注册证》“商品名称”栏中列示的名称。 3、药品注册商标: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受《商标法》保护的药品标识。 4、药品未注册商标:企业未经注册、自行使用,国家不禁止(《商标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除外,以下同),也不受法律保护的药品标识。 易引起混淆的两个概念 如上所述,药品商品名称(药品商品名),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药品注册证》“商品名称”栏中列示的名称。药品未注册商标,是企业未经注册、自行使用,国家不禁止,也不受法律保护的药品标识,在药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上通常在其标识的右上角用“TM”标示,如“××××丸™”。 常见有人把“药品未注册商标”称为“药品商品名”,有的涉药企业在药品标价签或发票和有关单据上把“药品未注册商标”作为“药品商品名”标示,严格地说,都是混淆了这两个名词的概念。 只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在《药品注册证》“商品名称”栏中列示的名称才能叫做“商品名”,其他的所有名称均不能叫做“商品名”。

医药销售专业术语“大全”

学习! 医药销售专业术语“大全” 1、走票:是指一些没有药品经营资质,但掌握较固定的销售渠道和药品来源的自然人,通过挂靠合法药品经营企业,在支付一定额度的税款或管理费之后,将自身药品经营行为“正当”化的活动,其本质是无证经营者使用有证企业的票据进行药品经营活动。 2、医院纯销:是指医院实际销售出去的销量,即上月库存量+本月进货—本月库存=纯销 3、RX-处方 OTC—非处方 处方药:必须执行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行医师或执行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4、终端:药品到患者手中使用的终级端口(医药、OTC药店) 5、VIP医生:对在终端推广处方上量快而大的医生的尊称 6、枪手医生:对在终端推广处方上量快而大的医生的俗称 7、蹿货:由于不同代理商的销售额不同,药厂给不同代理商的供货价也不相同。这种情况下,销量大、能拿到较低供货价的代理商就有可能将药品销到另一家代理商的“地盘",这就是“蹿货”。换就话说是同一公司的产品从某区域A销售到不归此区域的另一个区域B,A区域的负责人从而获得额外的利益,表面上看总公司的利益没有损失,但却影响了B区域负责人的积极性,扰乱了市场价格 8、冲货:是大用的蹿货,数量更巨大 9、统方:医生的处方被药房收下后,是要被统计、保留几年的,你的品种根据药房人员对处方的统计得到每个月、每个医生实际开出多少,然后你按照这些数据,给医生临床费. 10、跑方:医生开了处方药,但病人没有去取药,但医生按开的处方量统计,这就叫跑方。 11、虚数:医生开了处方药,但医生可能虚报处方数量,或者因病人没有取药,导致处方统计数比实际纯销量大。 12、限方:医院对医生所开的每一张处方进行最高限量,最高不超过多少金额,其中规定检查费占多少比例?药品占多少比例? 13、药品分通用名(也叫化学名)和商品名: 通用名:是国家规定的统一名称,同种药品的通用名一定是相同的、商品名则是由不同生产药厂对自已产品所起的名字并经过注册,具有专用权,所以同一种药物由不同药厂生产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商品名。 14、招标采购:是由采购方发出招标公告或通知,邀请投标人前来投标,最后由招标人通过对投标人提出的价格、质量、交期、技术生产能力及公司实力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合适的投标人作为中标人并对其签订供货合同的整个过程。 15、招标挂网:所谓挂网就是把药品采购的信息挂在由政府部门为药品交易搭建的一个专门用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网络交易平台”,挂网本质是属于网上竞价采购,就是你的产品价格定期公布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医院根据价格决定是否采购,招标挂网与招标区别:招标不是家家都能中标,而挂网是只要你同意挂网限价就能中,另外招标的价格不时统一的,而挂网的价格原则是同一质量层次、同一规格的药品价格是一样的扣率 16、“扣率": 扣率是指批发价的百分比. 即药品批发价的折扣,如60扣就是批发价的60%。你进医院的一种药品批发价是15元,如扣率是70扣,则迸院价:15*70%=10.5元.药品进院当然是扣率越高越好了。同样的药品如90扣,则进院价就变成:15*90%=13.5元了.比70扣的进院价整整多出3元.这样你这个品种的利润空间就多了3元。扣率=底价/批发价 ,批发价=零售价/1。15 批发价*扣率=医院回款价,零售价-医院回款价=医院利润 17、医院处方量:医生看病开出去的处方数量

药品通用名【推行药品通用名管理的临床效果及意义】

《药品通用名【推行药品通用名管理的临床效果及意义】》 摘要:药品名称有化学名、通用名、商品名、别名,药品通用名是药品国际非专利名称(INN)的简称,由国家医药管理局核准,与国际通用的药品名称、中国药典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药品标准的名称一致,具有唯一性和通用性,不同的药品有不同的药品通用名,同一种成分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通用名相同,规范新药审批、医院处方和药品通用名管理,严格按照药品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控制药品审批、生产、流通、使用各个领域的制度化、标准化、技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杜绝药品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不正之风,促进整体廉政建设, 4.1 编制医院药品通用名目录 【摘要】目的:临床一药多名现象较为普遍,探索药品通用名管理的方法及策略,加强医院 药品名称规范化管理,促进合理使用和用药安全。方法:积极推行药品通用名管理,克服一药多名导致的药品使用混乱局面,规范临床正确开具处方。结果:药品通用名管理可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避免用药差错,极大地减少药品费用。结论:使用药品通用名,具有深远的临床效果和意义,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合理使用,应积极推行。【关键词】药品通用名;合 理用药;处方药品名称有化学名、通用名、商品名、别名,药品通用名是药品国际 非专利名称(INN)的简称,由国家医药管理局核准,与国际通用的药品名称、中国药典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药品标准的名称一致,具有唯一性和通用性,不同的药品有不同的药品通用名,同一种成分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通用名相同。药品商品名是指一家企业生产的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同一产品,并经过注册的法定标志名称,具有专有性,是生产企业形象和对商品名称专属权的体现,但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有商品名。2005年国家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国家卫生部在相关文件中规定:“除新的化学结构、新的活性成分的药物,以及特有化合物专利名称外,其他品种一律不得使用药品商名名称”。各级医院机构普遍存在使用药品商品名的现象,“一药多名”是一种药品通用名,而由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不同商品名所导致。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和医药工业的发展,大批的新药上市,为防病治病提供了更多、更安全的治疗手段,但同时,种类繁多、名称繁多的药品名称也给临床用药造成极大不便,同物异名、同名异物、一药多名以及药品名称与治疗作用关系引起的误导,严重影响了临床药品使用安全,给药品合理使用造成不便。针对临床因药品名称而导致的的各种不良现象,规范药品名称管理,正确使用药品通用名称,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1 “一药多名”对临床和药品管理的危害 及后果 1.1 使用药品商品名不能真实地反映药物的成分。商品名易给临床医师和审方药师得不到客观的病情及药品信息,在开具处方和审核处方时,对药品的作用机理出现错误辩断,导致开错药或发错药的现象。比如:单硝酸异山梨酯商品名有伊贝特、德明、艾司莫、异乐定、依母多、晋新泰、莫诺美地等;头孢呋辛商品名有西力欣、达力新、司佩定等;阿莫西林商品

药品知识培训资料

药品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一.基本概念 1)药品的概念: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2)麻醉药品 :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的药品。分为: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另外还有一些合成制剂用于临床。 3)精神药品:系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又能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 可分为:一类精神药品和二类精神药品 4)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剂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一般多在中药材: 5)药材:一般是指未经加工的中药原料药。 6)中药: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用物质。其主要来源: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发酵制品。 7)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 毒性中药管理的品种有27种 按卫生部规定,它们是: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子、红娘子、生甘遂、生狼毒、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粉、白降丹、蟾酥、轻粉、雄黄、洋金花。 8)消毒产品的定义: 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产品不是药品,其外包装、说明书、标签上不应出现或暗示对疾病有治疗效果。

如:酒精(乙醇皮肤消毒液)(冀卫消证字(2004)第0134号) 84消毒液(Ⅱ型)(卫消字(1999)第0004号) 9)化妆品的定义: 化妆品: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例如::补水洁面乳卫妆准字29-XK-2211号 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 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 如:曼秀雷敦特柔润唇膏(卫妆特字(2002)第0075号) 迪豆痘速消(健肤组合)(闽卫妆字(2003)0003号) 药品和保健品的区别: 保健食品与药品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保健食品没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不能用作与治疗疾病,只是具有保健功能,既不可宣传治疗功效。 对某些保健食品利用非法广告进行夸大宣传,号称“包治百病”,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以免受到广告的欺骗耽误正常的治疗、加重病情。 二、药品的特殊性: 1、药品本身的特殊性: (1)专属性 ----对症治疗,患什么病用什么药,特殊的商品 (2)两重性 ----防病治病,不良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