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铀矿地质勘查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技术

铀矿地质勘查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技术

铀矿地质勘查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技术
铀矿地质勘查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技术

 第16卷 第5期铀 矿 地 质Vol.16 No.5 2000年 9月Uranium G eology Sep. 2000 

铀矿地质勘查: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技术

戴杰敏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 成都 610021)

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面临世纪之交,铀矿地质勘查的走向如

何?未来的铀矿地质勘查依赖于新思维的启迪,新理论的指导和新技术、新方法的支撑。即,要建

立铀矿地质勘查的创新体系。

关键词 铀矿勘查 新思维 新理论 新技术

文章编号 100020658(2000)0520257209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标识码 A

铀矿地质勘查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不仅找到了一大批铀资源,满足了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的需要,而且铀矿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也获得长足的发展。面临世纪之交,铀矿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实现了重大改革,勘查的战略重心无论在地域抑或类型方面均发生了转移。

世纪之交铀矿地质勘查的走向如何?

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大市场,融入地质科学发展的新潮流,站在地球科学前沿的高度,总结历史,规划未来。未来的铀矿地质勘查依赖于新思维的启迪,新理论的指导和新技术、新方法的支撑。即建立我国铀矿地质勘查的创新体系。

1 新思维的启迪

科学史告诉我们,近、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是从自然哲学中脱胎出来的。自然哲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自然界的存在、发展和演化的哲学。笛卡尔表述惯性原理的著作是《哲学原理》,伽利略有《两个世界体系对话》问世,而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巨著就名为《自然哲学和宇宙体系的数学原理》,他在第一版序言中写道:“我讨论的是哲学,而不是技艺”。“前现代”自然科学自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的伟大哲学传统,经哥白尼、牛顿、达尔文、麦克斯韦、薛定谔、海森伯、马

戴杰敏 男,58岁,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196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收稿日期2000年4月23日

赫、彭加勒、奥斯特瓦尔德、波尔兹曼、玻尔,一直到20世纪科学革命的主将爱因斯坦,每个人都有新颖的哲学创造。无怪乎有人评论说19和20世纪之交的自然科学家都是哲学家[1]。

笔者的意思是,我们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思维,对铀矿地质勘查进行哲学思考。

从当今地质科学的发展来看,有哪些新思维值得我们借鉴呢?

111 系统性

系统科学在20世纪下半叶获得了飞速发展。1945年美国理论生物学家Bertalanffy L.

V.创立了“一般系统论”

(G eneral System Theory )以后,1948年美国数学家Shannon C. E.提出“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 ),比利时物理化学家Prigogine I.于1969年提出“耗散结构理

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Haken H.倡导“协同论”

(Synerge 2tics ),G eorgescu 2Roegen N.开始了“熵理论”

(Entropy Theory )的研究,1972年法国数学家Thom R.提出了“突变理论”

(Catastrophe Theory ),美国物理学家Feigenbaum M.J.于1974年开始研究“混沌理论”(Chaos Theory ),物理化学家Eigen M.于1977年创立“超循环论”

(Hy 2percycle ),等等。

这些理论虽然名称不同,其研究对象及立论依据也不相同,但就其理论基础和应用来说,有着共同点,即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上来研究系统的复杂性及其演化,且已经突破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界限。

上述理论大量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决不是偶然的,其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潮流。在这一时期,地球科学中出现了板块构造理论。

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知识和技术基础,将是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的主要目标[2]。

系统观给我们的启迪: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例如,壳2幔系统多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成矿系统演化的根本原因,是决定成矿系统时空结构及各类矿床有序组合的主要因素。换言之,成矿系统中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是大陆壳2幔多层圈相互作用的浅部响应。这就将成矿作用与深部过程联系起来,特别是物质和能量交换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从壳2幔系统演化控制地质环境的时空演化阐明成矿的时空规律[3]。

112 整体性

系统的整体性质、规律和功能存在于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整体功能并不等于部分功能之和(非迭加性),它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增益),也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在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研究中,我们常常会“地层+岩石(岩性、岩相)+构造+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随着观测手段的发展,这个求和式会变成

∑n

i =1C i 。这种方法是受牛顿以来经

典物理学“还原论”方法的影响。但成矿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充分条件又是什么?我们常常讲的“组合”、“匹配”究竟是什么?我们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成矿过程?

翟裕生等认为,构造结点和界面提供了成矿流体的通道和堆积场所,而成矿的充足条件是成矿物质的大量供应和含矿流体的聚矿能力[4]。马东升等认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长期稳定的流体对流循环系统是大规模成矿的必要条件(马东升,1998;王龙生等,1998)。毛景文等提出高热场含矿花岗岩的多期次迭加是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1995)。季克俭等提出了

“三源”(物源、水源、热源)成矿理论[5]。

?852?铀 矿 地 质 第16卷

113 非线性

成矿过程具有非线性[6-8],这也是复杂系统的共同特点。一切复杂过程需要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

非线性系统由于存在自反馈(自催化)机制,因此成矿作用是一个迭代过程,具有增殖效应。在地质历史上存在某个矿种集中的成矿时代,区域上有矿化集中的地区,矿床类型中有矿量集中的富、大类型,一个矿床中常常有储量集中的少数几个富、大矿体,一个矿体中常常会有几个高品位甚至特高品位的样品。这些都是自反馈机制的作用。

非线性系统的第二个特点是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由于涨落,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会驱动系统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俗话说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地质条件相似的地区并不一定都有矿,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非线性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有序性。从区域地球化学场(背景)到矿床的形成是系统由无序结构转化为有序结构的过程。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具有随机性;但系统的演化又是与其自身结构(成矿条件组合)确定的稳定态有关。

非线性系统还有一个特点是突变性。成矿作用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非平衡相变。非线性系统的状态常常依赖于某些控制变量,而系统的状态可以用状态变量来描述。例如矿化品位可以作为成矿系统的状态变量。当控制变量演化至某个临界点,系统原来的状态将变得不稳定,形成分岔和突变,系统将演化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

2 新理论的指导

矿产勘查是在理论指导下解决在何地、用何方法、找什么等问题,理论的突破必然会带来勘查技术的突破,从而实现找矿成果的突破。

近年来,地球科学新理论发展很快,现择要叙述。

211 壳2幔层圈相互作用成矿理论

壳2幔层相互作用是大陆地球动力学的核心。从壳2幔层圈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成矿规律,是发展新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以指导大型、超大型矿床和隐伏矿床预测与勘查的关键。也就是说,以地球系统科学和大陆动力学等新理论为指导,将成矿作用与深部过程联系起来,从大陆壳2幔多层圈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角度探讨成矿作用机理,用壳2幔系统演化过程所控制的成矿地质环境的时空演化规律来阐明成矿时空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壳幔成矿学理论和新一代的找矿模型。

例如,中国东部燕山期华南和华北、东北的壳幔结构是不同的。华南主要是壳幔为主的岩浆活动,而北方发育完整的幔源2壳幔混合源2壳源岩浆谱系;华南W ,Sn ,Sb ,Nb ,Ta ,REE ,U 等亲壳元素大量富集,而北方则为Au ,Ag ,Mo ,Fe ,Pb ,Zn 的成矿作用;华南在早白垩世才出现造山后A 型花岗岩,而北方在印支末期和燕山末期均产出A 型花岗岩;华南新生代玄武岩以钾质为主,华北则以钠质为主。中国东部大部分中新生代形成的矿床其成矿流体均属壳幔混合源,它们的成因与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3]。

岩石圈壳2幔组合结构以及地球多层圈相互作用和运动是一种“超板块构造”理论。杜杨松研究了大陆地壳厚度(C )、上地幔顶盖层(岩石圈地幔)厚度(D )和岩石圈厚度(L )以及三者的组合关系:R =C/L =C/(C +D ),C 与L 并非线性相关,R 值高,标志着壳2幔间物质相互作用和能量交换程度高[9]。

?952?第5期 戴杰敏:铀矿地质勘查: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技术

70年代中至80年代末,美国Meyerhoff 父子提出“软流圈涌动构造”假说[9],其要点是:①软流圈之下的刚性地幔(固结圈,streosphere )冷却收缩,上覆的软流圈和岩石圈滞后调整。②岩浆从冷却收缩的刚性地幔中分异出来并加入到软流圈,使软流圈体积增加,温度上升,强度降低。③当岩石圈压力超过软流圈支撑能力时,岩石圈根将发生拆沉作用(delamination ),使软流圈岩浆进一步活化,向上涌动,在岩石圈中形成涌动通道,并反过来促使岩石圈根拆沉。④当涌动通道中充满软流圈的岩浆时,将诱发通道上方岩石圈地壳拉伸,从而形成平行通道轴的裂谷、断裂等。⑤由此引起地球深部能量和物质向浅部大规模传输,为大规模成矿作用提供了必需的热、流体、挥发组份和成矿元素。

例如,邓晋福认为中国东部在印支期拼合形成统一大陆后,由于发生了岩石圈根的拆沉2去根作用,使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以东的岩石圈减薄了50km 以上,这些大于50km 厚的岩石圈物质被软流圈物质取代所产生的化学不平衡和物理不稳定可能成为本区燕山期强烈岩浆构造事件的深部因素,使构造环境由挤压向伸展的转折,造成大规模成矿作用独特的地质背景[10]。

对于产出在沉积岩中的矿床,例如砂岩型铀矿,其成矿作用与深部过程的关系如何?壳2幔层圈相互作用对铀成矿是否有控制作用?这是值得研究的。

212 成矿系统理论

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动力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7,11]。

①成矿系统是地球物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②成矿系统是在一定的地质构造环境中的开放系统,它与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③成矿系统具有非线性自反馈机制和自组织能力,使富者益富,贫者仍贫;

④成矿系统具有一定的时空属性:成矿系统有着发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并占据一定的地球空间位置,成矿系统在时空分布中是不均匀的,演化是不可逆的。

成矿系统包括控矿因素、成矿作用过程、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以及成矿后的变化和保存。

所谓“控矿因素”,换一种语言来表达就是“控制变量”。从协同学的观点来看,控制变量有“快变量”和“慢变量”之分。而系统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慢变量”。因此,不能把控制成矿的因素“等量齐观”。各种因素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我们研究区域成矿学采用的是“构造环境2划分成矿类型2圈定成矿区(带)”的静态研究方法。在成矿要素研究中虽也探究“源2运2积2保”,但没有从“物质2能量2流体2空间2时间”的角度去研究成矿机理。尤其是对成矿作用如何发生、持续和终结缺乏研究,好象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成矿系统产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属于开放系统。开放系统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非平衡定态———耗散结构。

成矿作用的实质是流体2岩石的相互作用,或称水/岩反应。成矿流体是成矿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功能是萃取、溶解、搬运和沉淀、聚集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有多种来源,不同的流体其聚矿功能有大小之别。

成矿作用是成矿系统功能的表现。成矿系统的功能存在于成矿系统的结构之中,存在于结构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

?062?铀 矿 地 质 第16卷

成矿作用的发生需要从环境中汲取能量———动力,这种力是广义的,例如各种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梯度。不同的能量其启动成矿作用发生的能力也不相同。

只有从成矿系统结构制约下成矿物质的动力学状态入手,才能深刻理解结构对聚矿功能的影响。例如,水平展开的成矿系统呈二维延伸,重力是主要能源,物质在温压变化小的开放空间相对快速移动,成矿物质与介质呈“一过式”接触,不利于成矿质点的有效接触,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能力偏低,物质重组能力弱化,因而聚矿效能偏低。而三维延伸的成矿系统主要为由深部向上的运动,动力组合复杂,物理化学条件变化频繁,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机会多,化学反应速率大,成矿流体反复环流,形成迭代过程,具有较高的聚矿能力[6]。

213 大规模成矿作用(爆发成矿作用)

自然界的“爆发”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宇宙是在大约180G a 前的一次大爆炸中创生的;云南澄江寒武纪动物群被称为“生命大爆发”。

大规模成矿,亦称大爆发成矿,是指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短时期内,某些洲际性或区域性地质构造单元部分成矿元素大面积、高强度、超常聚集成矿[12-14]。

超大型矿床是如何形成的?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是一种大规模的成矿事件,包括矿源物质的巨量供给、巨大的能量供给、成矿流体大规模输运和罕见的卸载及储存环境。可以概括为物质2能量2流体2构造(M EL T )。

例如,湘南东坡柿竹园矿床有W80万t ,Bi20万t ,Sn40万t ,再加上新探明的玛瑙山Sn20万t ,红旗岭Sn15万t ,以及枞树板和南风坳一批大中型铅锌矿,Pb ,Zn 超过100万t ,Be 和F 也达到大型和超大型规模。在不足20km 2面积的范围内为何堆积了如此巨量的成矿元素(各种金属275万t )?有人认为源自花岗岩和周围地层(王昌烈等,1987;王书凤等,1988;季克俭等,1989;毛景文等,1997,1998;刘义茂等,1998);赵振华等(1998)发现湘南燕山期的玄武岩中地幔包体的W ,Sb ,Bi ,Pb ,U ,Cu 等元素比原始地幔平均成分高出73-218倍[12]。

持续的能量供给———湘南地区高热场花岗岩的多期次迭加(毛景文等,1995),有利于岩体的分异和成矿,而且有助于在岩体上部形成对流循环系统,不断地萃取2卸载成矿[12]。

流体的大规模运移。K ola 半岛超深钻在12km 深处发现有富含金属元素的流体在运动;有人认为流体活动深度可达20km ;现代盆地研究发现流体通常可以大规模运动,其范围可达几百至上千公里[12]。不少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地幔流体有密切关系。地幔流体存在的部位出现广泛的交代作用,杜乐天(1996)称之为“地幔溃疡”。深部物质的参与是成矿的重要因素。

杜乐天(1989)较早提出了“幔汁”

(HACONS )的概念,强调了地幔去气作用与成矿的关系。经研究,四川盆地北部砂岩铀矿床中大量碳酸盐(方解石)的碳来自地幔,其他一些物质(包括铀)也有来自深部的证据[15]。

成矿流体不仅是各种热液(岩浆的,变质的)和地下水,也包括深源流体、地幔流体和超临界流体,以及地热流体[16]。

大规模的构造2岩浆热事件是巨量金属的成矿“引擎”,并与表壳构造控矿样式耦合,发生“引潮共振”,形成超大型矿床[13]。

由于构造环境的急剧演变,激发强烈的地幔去气作用,出现“氧大气变态”和“还原大气变态”等重大全球热事件,促发全球成矿作用异常,形成一系列超大型矿床。地质时代的大气变态与成矿和现代发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引发异常天气是类似的。最近又提出厄尔尼诺的成因与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引发太平洋东部赤道地区的卡内基和加拉帕斯断裂带活化而发生全球热

?162?第5期 戴杰敏:铀矿地质勘查: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技术

事件的论述,从而印证了全球大气变态可能与地球整个层圈的不同步运动密切相关[13]。3 新技术的支撑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一定的生产工具(技术)相联系。铁器的广泛运用使农业社会大发展,蒸汽机的发明和机器的推广应用使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迎来了信息社会。

铀矿地质勘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新技术的支撑。

地质勘查是从“三大件”(铁锤、罗盘、放大镜)发展起来的,至90年代末发展成为“5S ”技术

(通讯卫星(C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 )和地质三维可视化(VS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演讲中说:“我相信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表示。”4个月之后,江泽民主席在1998年6月1日接见两院院士时说:“前几年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随后又提出知识经济,最近美国副总统戈尔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真是日新月异啊!”311 地质异常矿体预测

我们过去的成矿预测基本上遵循“相似类比”原则,根据已知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研究建立矿床模型,依据这个模型选择评价变量,建立评价标准(准则),再依据标准评价预测区的资源潜力。这种预测方法可以称为“求同”,它存在下列缺陷:①预测区往往缺乏与“模型区”“诊断性”信息;②只能预测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矿床,不能预测新类型或超大型矿床;③对于大比例尺预测由于缺乏已知矿床而难以建立模型;④由于上述原因,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地质条件类似的地区,一个地区有矿而另一个地区则无矿[17];⑤这种预测方法是线性的,而成矿作用存在大量非线性因素。

早在80年代初,前苏联G orelov D. A.提出了“非相似类比”方法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新途径。Harris D.P.等提出“相对例外”原理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方法。我国学者赵鹏大等在80年代提出矿产统计预测,90年代又倡导以“求异”原理为基础的地质异常找矿新思路,提出了地质异常矿体定位预测方法。

地质异常是在结构、构造或成因序次上与周围环境具有明显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体组合。它具有如下的复杂性特征:①不连续性和突变性;②不均一性和多样性;③随机性和不确定性;④等级性和相对性;⑤不规则性和自相似性[18]。

地质异常找矿就是基于“地质异常致矿”原理,运用多种信息,以非线性科学和高新技术处理技术为手段,以研究和圈定不同尺度和不同类型的地质异常(综合致矿信息区)为基本途径,逐渐逼近工业矿体的定量预测方法[18]。

不同尺度水平地质异常与不同等级矿产资源的对应关系是地质异常矿体定位的前提[18]。312 成矿信息的提取和综合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21世纪初可能对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有直接贡献的技术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加工和处理技术[19]。相应地,铀矿地质勘查也将进入现代信息找矿阶段。

成矿信息是指指示和识别某种矿床的成矿条件和赋存方式的地质信息的总和。可分为描述性、事实性成矿信息和通过深加工才能获取的加工型数据。成矿信息的提取和综合就是在全面研究和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和控矿因

?262?铀 矿 地 质 第16卷

素,从中提取指示矿床存在、赋存规模及质量的评价信息,为矿床预测评价服务[20]。

成矿信息的提取和综合的重要性:①目的性和探索性;②物探、化探、遥感信息的多解性,异常强者不一定与矿床有关,弱者与矿床不一定无关;③隐含信息的捕捉与强化,识别成矿信息,压缩或排除干扰信息,突出隐蔽信息,尤其是一种信息只有在另一种信息出现时才有意义;④信息需要浓缩与综合[20]。

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决定了成矿信息的复杂性。

地球物理勘查资料发挥深源性探测优势,挖掘反映深部构造的信息。如地震CT 信息技术能反映深部地质精细结构;通过重磁资料不同层次的空间滤波分析来反映地质构造的深部变化规律;可视化地质构造三维反演系统,以及小波分析、分形理论等全新的数据处理模型。

地球化学成矿信息提取主要涉及区域化探异常的圈定和识别,传统的数学地质方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因子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等。当前的发展方向是研究地球化学场的时2空结构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动力学分析[21,22]。

地质信息的提取以往较多的是成矿信息统计分析。运用GIS 技术,可以进行地质信息的统计规律认识,构造反映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熵分析模型。

当然,成矿信息的提取并非越复杂越好。美国学者坎农在研究MV T 铅锌矿时,通过几十个同位素分析结果,总结出矿石中207Pb/206Pb =1148的为大矿,对该类型矿床预测具有指导性意义[21]。

将非线性科学中的分形理论应用于提取化探数据中的隐蔽信息可以给出区域背景和局部背景,圈定地球化学异常[23-25]。

成矿信息的综合主要包括多元信息的地质理论综合、成矿信息的定量综合和基于GIS 的成矿信息综合。

地学数据是典型的多源数据,它们有不同的数量级、不同的物理量纲,有些数据又是描述性、经验性的,难以定量描述。然而,只要我们选取合适的参量,这些数据源就能反映同一目标地质体。这就是所谓的地学数据融合技术[26]。

也有人用条件概率计算各个信息标志的找矿信息量,选择有利标志,进行靶区预测[27]。313 数字地球

自从“数字地球”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人们的积极反响。科技界包括地学界正在进行广泛的讨论[28,29]。

笔者以为有两件事要尽快做:

(1)建立铀矿地质勘查数据库。这种数据库应包括地面各种勘查数据、地下各类勘探数据等。也就是说,涵盖所有数据,为资料整理、研究及预测服务。

(2)研究成矿预测的数学模型。我们的成矿预测要跳出单纯地质模式和经验模式的圈子。引进和研究适用于铀矿地质勘查的数学模型,并设计相应的人机对话的计算机程序。

有了数据库和数学模型,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成矿预测就可以经常进行了。

只要我们从新的视角思考,铀矿地质勘查在新世纪突飞猛进,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核电发展再创辉煌就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李醒民.哲人科学家:站在时代哲学思想的峰巅.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6):2-3.

?362?第5期 戴杰敏:铀矿地质勘查: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技术

2 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地球科学进展,1999.14(2):105-109.

3 杜杨松.壳幔成矿学初探.矿床地质,1999.18(4):323-346.

4 翟裕生,邓军,彭润民.中国区域成矿若干问题探讨.矿床地质,1999.18(4):341-332.

5 季克俭,吴学汉,张国柄.热液矿床的矿源,水源和热源及矿床的分布规律.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6 李人澍,朱华平.成矿系统的结构与聚矿功能.地学前缘,1999.(1):103-114.

7 翟裕生.论成矿系统.地学前缘,1999.(1):13-28.

8 戴杰敏.非线性铀成矿作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19(2):119-126.

9 毛桐恩,刘新美,赵明等.地球内部层2圈耦合作用研究进展.科技导报,1999.(6):28-30.

10邓晋福等.中国大陆根2柱构造———大陆动力学的钥匙.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11翟裕生.关于矿床学研究前景的探讨.矿床地质,1999.18(2):146-152.

12毛景文,华仁民,李晓波.浅议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矿床地质,1999.18(4):291-299.

13裴荣富,邱小平,尹冰川等.成矿作用爆发异常及巨量金属堆积.矿床地质,1999.18(4):333-340.

14裴荣富,熊群尧,吴良士.特大型矿床成矿偏在性研究———成矿物质巨量堆积动力学系统.中国学术期刊文摘,1998.(1).

15戴杰敏,巫声扬,王德生等.中国四川盆地北部陆相砂岩热水沉积铀矿.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献给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第九届学术讨论会.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99-101.

16张术根.地热流体成矿作用分析.矿床地质,1998.17(1):91-95.

17赵鹏大,陈永清.基于地质异常单元金矿找矿有利地段圈定与评价.地球科学,1999.24(5):443-448.

18赵鹏大,陈永清.地质异常矿体定位的基本途径.地球科学,1998.23(2):111-114.

19陈运泰,孙枢,吴忠良.跨世纪的中国地球科学.地球科学进展,1999.14(2):110-117.

20肖克炎,朱裕生,张晓华等.矿产资源评价中成矿信息提取与综合技术.矿床地质,1999.18(4):379-384.

21鲍征宇,李方林,贾先巧等.地球化学场时2空结构分析的方法体系.地球科学,1999.(3)282-286.

22蔡新平,徐兴旺,张宝林等.滇西墨江金厂金矿床时空四维结构模型.矿床地质,1999.(3):55-62.

23陈建国,王仁铎,陈永清.利用分形统计学提取化探数据中的隐蔽信息并圈定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科学,1998.23(2):175-178.

24金友渔.定性地质变量分维数估计与显微地质异常.地球科学,1998.23(2):153-157.

25金友渔.多变量分形体数学模型及海底喷流沉积时空演化.地球科学,1999.24(5):489-492.

26马洪超,胡光道.地学数据融合技术综述.地质科技情报,1999.(1):97-101.

27李长庆.找矿信息量在铜山矿田成矿预测中的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9.23(3):288-292.

28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关于“中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建议.地球科学进展,1999.14(3):215-217.

29赵永平,承继成.数字地球的研究及其应用.科技导报,1999.(3):45-47.

URANIUM EXPLORATION :NEW THINKING S ,

NEW THEORIES AN D NEW TECHNOLOGIES

Dai Jiemin

(Sichuan N uclear Indut ry Geology B ureau ,Chengdu ,Sichuan Provice ,610021)

(下转279页,Contiunde on page 279)

?462?铀 矿 地 质 第16卷

AGE AN D SEQUENCE STRATIGRAPH Y CHARACTERISTICS OF ORE 2H OSTING ROCK SERIES OF SAN DSTONE 2TYPE URANIUM DEPOSIT IN SOUTHWESTERN PART OF TURPAN 2HAMI BASIN

Xiang Weidong Chen Zhaobo Chen Zuyi

(Beiji ng Research Instit ute of U rani um Geology ,Beiji ng ,100029)

Abstract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drilling evaluation in recent years show that there are very large potential resources of sandstone 2type uranium deposit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urpan 2Hami basin.For finding out the age of ore 2hosting rock series of sandstone 2type uranium deposit ,the sporomorph in rocks is identified and studied.The study shows that it is an assemblage of Pi 2nuspollenites 2Piceaepollenites 2Callialasporites ,corresponding to the Badaowan Formation of Lower J urassic ,and the paleoclimate was warm and mois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equence strati 2graghy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numerous drilling cores ,well logging information ,and outcrop observation ,this paper sets up a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in ore 2hosting rock series.All the above mentioned has lai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urani 2um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K ey w ords Sandstone 2type uranium deposit ,Sporopollen assemblages ,Age of strata ,Se 2

quence stratigraghy

(上接264页,Continued from page 264)

Abstract

Uranium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in China have almost past a course of a half century.At the baundary of two centries ,how is the trend of uranium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The com 2ing uranium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will be dependent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new thin 2kings ,the guidance of new theories and the suppor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In a word ,we must set up a creation system for uranium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The above 2mentioned idea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 ey w ords Uranium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New thinking ,New theory ,New tech 2

nology ?972?第5期 向伟东等:吐哈盆地西南部砂岩型铀矿含矿岩系地层时代与层序地层特征

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的环境影响

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的环境影响 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5-23 10:55:23 点击:0 我国60余年来的铀矿地质勘探成果为核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当时只注重找矿的地质效果,未全面考虑到对周围环境的放射性影响[1]。遗留地表未经治理的坑口、浅(竖)井、废石堆、剥土、探槽、工业场地等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向环境释放放射性物质,对周围公众产生内、外照射[2],未封闭的坑口、浅(竖) 井等还存在人畜误入或坠入等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自1990年以来我国核工业地质系统全面开展了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工作[3]。实施后较好地改善了当地辐射环境质量,消除了环境安全隐患,获得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产生环境影响,需要妥善处理若干环境影响问题。 1铀矿地质勘探设施主要特点我国铀矿床成因类型的多样性和矿床分布的广泛性决定了勘探设施有如下特点。 1.1数量多分布广由于铀矿地质勘探工作的特殊性,凡普查勘探过的地方几乎都有废(矿)石产生[4],都留有露天的坑口、浅(竖)井、探槽等。 从全国范围来看,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分布于20余个省区市;就单一矿床(点)而言,从普查到勘探过程会有多个勘探设施。 1.2位置隐蔽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多位于丘陵、山地,所处的相对位置基本一致。绝大多数工程及其产生的废石堆放于山腰、山坡、山沟或类似地段[3]。由于高度差,放射性核素在水流作用下易于向临近环境土壤、水体迁移扩散。 铀矿地质勘探具有区域性、间断性、流动性特征。某个地区勘探结束后,工作单位会转移到其他地区继续新的勘探工作并带走原有资料,使得原地区地表遗留污染源项的种类、数量、分布、污染程度以及探矿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信息不易为公众所知。甚至,有些勘探地点位于深山、荒漠,交通不便,人迹罕至[4]。 1.3场所开放铀矿地质勘探设施绝大多数属于开放型工作场所[3],特别是处于停闭状态或退役治理完毕后,附近居民及相关人员可随意接近该区域。部分治理工程(废石堆等)会因自然及人为因素受到损坏或侵扰。 1.4环境影响双重性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放射性和非放射性两方面。 1.4.1放射性影响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属于开放场所,人员可以自由出入。无论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工作结束后,地表勘探设施都会释放放射性物质,对相关人员产生照射。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副产矿石等对人体产生γ外照射,坑口、浅(竖)井、废石堆等释放氡及其子体产生内照射,此外,部分坑口流出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超标,对受纳水体产生一定影响。以列入“十一五”退役治理工程的某矿床(点)为例,废石堆表面222Rn析出率平均值为0.89Bq·(m2·s)-1,超过0.74Bq·(m2·s)-1的管理限值;γ外照射吸收剂量率平均值为106.75×10-8Gy·h-1,超过当地本底水平(8.03~21.14)×10-8Gy·h-1[5]。 1.4.2非放射性影响铀矿地质勘探设施的非放射性影响主要包括一般安全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景观影响等[3]。 未封闭的坑口、浅井、竖井、露天的探槽等存在人畜误入或坠入的安全隐患;堆积的废石对原有地形地貌、植被造成破坏;降雨、洪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对土地的正常使用功能产生影响。

【报告】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关键字】报告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篇一: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3908-XX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0033-XX 固体矿产勘查/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ZBD10001-199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3 铀矿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目的 铀矿勘查最终目的是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或矿业权流转提供铀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任务 3.2.1 预查 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铀矿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2 普查 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物探、化探异常区,进行地表野外工作和施工少量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2.3 详查 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对详查区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 3.2.4 勘探 是对勘探区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并通过可行性研究,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4 铀矿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工作 4.1.1 预查阶段 收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在预查区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选择一至数条路线进行的综合铀矿地质路线踏勘。 4.1.2 普查阶段 收集各种地质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铀矿成矿远景,在普查区采用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前言 本规程包括了岩心钻探工程设计得编制、钻探方法与设备选择、通用得工艺方法、冲洗介质及施工守则、钻孔质量保证、钻探施工得人身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与生产管理等方面得内容,就是不同领域岩心钻探工程及各种专项钻探工艺技术方法得基础性规程。 本规程就是地质岩心钻探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与检查验收等各项工作得重要依据与准则。对于不同得勘查对象、勘查阶段、勘查目得而有所变更得一些特殊要求与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得规程、规范或通过协议、合同做出明确规定。 本规程就是遵循GB/T 1.1—2009得起草规则,首次以技术标准形式发布。 本规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达、赵国隆、肖亚民、陈星庆、汤松然、孙建华、张林霞、刘秀美、戴智长。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钻探施工过程所有工序得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 本规程中对“岩心”得界定就是广义得,指能采集到得各类岩石样品,即除圆柱状得岩心外,也包括各种岩块、岩样与岩屑,故各种反循环连续取心也被纳入岩心钻探得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工程勘察、工程施工、水文水井钻探与油气井钻探得小口径钻孔施工,可参照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孔深3000 m以内得钻孔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得应用就是必不可少得。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得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有得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得结构与编写 GB/T 3787手持武电动工具得管理、使用、检查与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 5005钻井液材料规范 GB 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 9151钻探工程名词术语 GB 15848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规定 GB/T 16950金刚石岩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6951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8376、2硬质合金牌号第二部分:地质、矿山工具用硬质合金牌号GB 50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AQ 2004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DZ/T 0032--199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DZ/T 0053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技术规程 DZ/T 0054定向钻进技术规范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88地质钻探用钻塔系列 3 基本规定 3、1 钻孔口径系列 地质岩心钻探口径系列就是钻探工程最基础得规定,依照国际通用得标准采用R、E、A、B、N、H、P、S作为代号,规格代号及对应得公称口径见表1。 表1 规格代号及对应得公称口径规格代号 单位为毫米 公称口径只代表理论钻孔口径尺寸,以便于统一钻具得规格系列,实际得钻头、扩孔器外径尺寸可根据不同得钻进方法与地层情况在合理范围内确定。3、2 钻孔深度

国外设备管理历史

国外设备管理研究历史 设备管理是在设备维修工程学和综合其他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包括设备维修,还包括前期管理、现场管理、润滑管理、故障管理、精度管理、备件管理、技术改造管理以及其他各种专业管理。国外设备管理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事后维修阶段(1950年以前) 事后维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才进行的维修,他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充分利用了零部件或系统的部件的寿命,但是由于是非计划性维修,一旦出现重大设备故障,就会对正常的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一阶段没有形成清晰的设备管理概念,设备维修代替了设备管理。 二、预防维修阶段(1950-60年代)(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M) 自二十世纪50年代始,人们对设备的磨损机理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设备磨损规律见图1) 为了使每个机件都达到安全可靠,维修工作就必须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从而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这种维修体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非计划停工,将潜在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其局限性体现在维修工作量大、针对性差、好耗时多、费用高,而且可能因为拆装埋下一些新的故障隐患,降低力机械设备的可靠性。这一阶段形成了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修体制(包括中国)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体制两大设备管理体系。 三、生产维修阶段( Product Maintain简称PM) (60—70年) 六十年代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采用此种体制,它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他有时候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四部分组成。他的优点就是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更贴近企业的实际,也更经济。另外为了提高设备性能,在修理中队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随时引进新工艺、新技术,这也就是改善维修。生产维修体制的提出区别了设备维修与设备管理,丰富和发展了设备管理的内涵。 四、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1970后至今)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英国设备工程学思想和日本全员生产维修体制(Total Product Maintain简称TPM )的提出,其他国家也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设备管理模式。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美国的后期学、由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和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 a.美国的后勤学美国的后勤学起源于军事部门,它的主要思想是:第一、可靠性和可靠性 维修;第二、一个系统应包括基本设备和相应的后勤支援两部分。后勤支援包括测试和

铀矿勘查和辐射防护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铀矿勘查和辐射防护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一、基本物理单位 1、电流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 国际单位:安培(A)、毫安培(mA)、微安培(μA)、皮安培(PA) 1A=1000mA=106μA=1012PA 2、电量单位:若导线中载有1的,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积的电量为1。库仑不是国际标准单位,而是国际标准。1库仑相当于×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荷总量(e=×10-19库仑,e指)。 单位:库伦(C)、纳库伦(nC)、皮安培·秒(PA·S) 1C=1A·S 1C=1·109(nC)=1·1012(PA·S) 二、放射性测量单位 1、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单位 岩石、矿物或其他固体物质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用每克物质中含有多少克放射性物质的百分数或百万分数表示,如%(10-2)、ppm(10-6)、ppb(10-9),也称“质量分数”。 铀品位:%。 平米铀量:kg/m2 铀、钍含量:10-6 镭含量:10-12 钾含量:% 水中铀:Bq/L 土壤氡:Bq/L 大气氡:Bq/m3 辐射环境评价时也可用比活度或活度浓度来表示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单位为:Bq/g、Bq/kg 或Bq/cm3、Bq/m3、Bq/L。 2、放射性强度:又称,指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记作A,A=dN/dt,表示放射性核的放射性强度。根据指数衰变规律可得放射性活度等于衰变常数乘以衰变以后剩余原子核核的数目,即A=dN/dt=λN。放射性强度亦遵从指数衰变规律。 放射性强度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是贝可勒尔(Bq),采用每秒钟内的核衰变数, 1 Bq=1次衰变/秒=1S-1 常用单位:居里(Ci)、毫居里(mCi)、微居里(μCi)、皮居里(pCi) 1Ci=×1010Bq=37GBq 1mCi=×107Bq=37MBq 1μCi=×104Bq=37KBq 1Bq=×10-11Ci =×10-8 mCi =×10-5μCi = pCi 比活度:对于固体放射源或者放射性物质,其单位质量的活度称为比活度,单位为Bq/g 或Bq/kg;比活度=活度/含量。 常见放射性物质的比活度: 铀238=×104 Bq/g 镭226=×1010 Bq/g 钍232=×103Bq/g 活度浓度:对于液态或者气态的放射源或者放射性物质,其单位体积的放射性活度,称为活度浓度,单位:Bq/cm3、Bq/m3或Bq/L;曾用单位:爱曼em , 1em=L =1×10-10 Ci/L 爱曼用来表示液体或气体中的射气(Rn、Tn等)浓度,经常用于射气测量,俗称“爱曼测量” 比活度或者活度浓度,表征了放射源或者放射性物质的纯度。如果一个放射源的纯度为100%,其活度有一个极大值Am: Am=λ××1023/A =××1023/(A×T1/2) A为放射性原子核的质量数。 放射性浓度:表示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物质的放射性强度。 常用单位:克镭当量/克,即在一克岩石中含有相当于一克镭的放射性物质,则定义为一克镭当量/克(1molRa/g)。所以“克镭当量/克”单位就等于每克物质的放射性强度为一居里。浓度单位也可用百分数(%)表示。 3、照射量(照射剂量): 照射量是以X射线或γ射线辐射产生电离的本领而做出的一种度量,用来表示X射线或γ射线辐射源在空气中形成的辐射场。是描述X射线或γ射线使空气产生电离能力的物理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在X射线或γ射线辐射后产生电离的电量。 国际单位为:库伦/千克(C/kg) 专用单位:伦琴(R) 1伦琴γ射线的照射量,指通过(体积为1cm3)的空气时,在正常温度(0℃)和气压(760mmHg)条件下能产生一个静电单位电量的正负离子对,它相当于在空气中产生×109离子对/cm3,或者×1015离子对/g。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

第18卷 第1期铀 矿 地 质Vol.18 No.1 2002年 1月 Uranium Geology Jan. 2002 [收稿日期]2001-10-12 [作者简介]王正邦(193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1981)1983年在美国地质调查局进修。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与展望 王正邦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29) [摘要]本文首先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分4个阶段概要回顾了世界铀矿勘查和科研工作发展 的历史,总结了基本的历史经验。其次,全面阐述了当前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的现状,对砂岩型铀矿在世界铀资源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矿床分类、时空展布特点和规律及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剖析,重点从构造条件、古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相古地理和岩性条件及铀源条件等5个方面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3类表生后生渗入型砂岩型铀矿的评价准则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以美国和中亚两个砂岩型铀矿主产区为代表,概述了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最后,在展望世界铀资源供需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明确指出我国铀矿地质战线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我们应采取4个方面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历史回顾;发展现状;展望和对策 [文章编号] 1000-0658(2002)01-0009-13 [中图分类号] P598 [文献标识码]C 为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对铀资源的需求,加速铀矿找矿勘查和科技工作,寻找新的铀资源基地,是我国铀矿地质战线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由于地浸砂岩型铀矿具有开采成本低、矿量大和有利于环保等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铀矿找矿领域的主攻类型之一。鉴于我国特定的地质背景条件,该类型已成为我国铀矿勘查工作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铀矿地质科技工作的重点。因此,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简要回顾铀矿找矿和铀矿地质科技发展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展望其发展的趋势,对把握时代的脉搏,明确我们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抓住 关键性科技前沿问题,正确制定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研究中国问题,将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才能取得全面认识,有利于借鉴国外经验,正确进行决策。本文的目的就是重点对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概要分析,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并针对我们面临的挑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 1 历史回顾 自1850年捷克首先把铀矿石作为主要产品开采以来,铀矿勘查和铀矿地质科技发展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历程 [1] 。这一历史

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和勘查技术研发重大进展与创新分析

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和勘查技术研发重大进展与创新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5T10:09:30.9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康露 [导读] 摘要:在我国铀矿地质技术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已经研发了先进的勘察技术方式,树立了正确的技术观念,能够加大勘察技术力度,创建多元化的教育管理体系。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一大队广东佛山 528100 摘要:在我国铀矿地质技术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已经研发了先进的勘察技术方式,树立了正确的技术观念,能够加大勘察技术力度,创建多元化的教育管理体系。下文主要针对铀矿地质基础进行了合理的研究,能够通过勘察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升管理工作效果,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勘察技术研发 在新时期发展的过程中,铀矿地质基础勘察技术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可通过勘察技术的创新研究,建立多元化的管理与控制机制,提升铀矿地质勘察技术的研发质量与效果,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 一、铀矿基础地质与成矿理论创新分析 (一)铀矿基础地质分析 在铀矿基础地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需根据成矿类型与区域带的情况进行划分,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创新铀矿基础地质的分析机制,提升整体勘察技术方式的工作效果。在此期间,应明确典型铀矿床成矿模式,创建合理的预测评价模型,在建立模型的情况下,增强整体勘察技术的应用效果,全面提升整体研究工作效果,充分发挥先进勘察技术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实际研究中需创建典型的铀矿床成矿模式,总结丰富的经验,创建思维空间的概括与总结分析体系,研究控矿与成矿地质因素,创建科学的分析机制。为了更好的进行研究,需建立专业化的铀矿基础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系统的支持下,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合理使用先进的GIS技术方式创建数据平台,更好的针对成果数据库进行评价语研究,提升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效果。为了更好的开展勘察工作,需开展全国铀矿的潜力评价工作,明确各方面评价要求与特点,更好的进行潜力评价,提升整体铀矿资源的调查效果。另外,在研究工作中,需开展铀矿床的研究与评价工作,明确具体的工作目的,总结丰富的工业类型铀矿成矿规律,建立专门的找矿与预测模型,更好的开展矿产资源的论证工作,提升指导工作效果。在此期间,应当根据具体的工作特点与要求,创建铀矿地质基础的分析与研究,开展勘察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升工作效果,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对于花岗岩类型与火山岩类型的铀矿而言,应针对勘察技术进行合理的研发与创新,加大铀矿地质基础的研究力度,提升整体勘察技术的应用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对于砂岩类型的铀矿而言,在实际建设与研究的过程中,需创新管理内容与形式,加大管理工作力度,更好的开展研究工作。在铀矿成矿实验的过程中,需创建合成无机[U(CO3)3(H2O2)]进行合理的研究,在科学开发勘察技术的过程中,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创建有机化的管理体系。 (二)铀矿成矿理论的创新 在针对铀矿成矿理论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树立正确观念,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协调各方面铀矿成矿工作之间的关系,利用合理的方式开展热点铀矿与深源铀矿等理论研究与创新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更好的针对铀矿核心因素进行合理的创新,提升管理工作效果。 二、铀矿资源预测评价技术创新研究 在铀矿资源预测评价的过程中,需开展评价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工作,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加大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提升评价技术的应用效果。 (一)铀矿资源预测评价集成技术 在应用集成技术的过程中,需开展大型层间氧化带的砂岩类型铀矿预测评价工作,建立现代化的勘察技术体系,提升整体技术方式的应用效果。在此期间,可以应用分量化探技术开展工作,创新技术体系,合理配置多项技术,提升集成技术的应用效果。且在技术管理的过程中,需创建先进的管控体系,明确各方面要求与目的,提升整体工作效果,优化管理工作模式与体系,提升整体技术的应用效果。 (二)开展地质评价与预测工作 在地质评价的过程中,需合理使用管理方式与技术方式创新管理内容,提升铀矿地质基础的勘察技术研究效果,创新技术内容与形式,全面提升勘察技术的应用效率与质量,创新勘察技术形式。为了更好的对铀矿进行测定,在实际工作中需创新管理内容与形式,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增强勘察技术的创新效果,在合理开发勘察技术的情况下,更好的总结勘察技术资源[1]。 (三)建立全国铀矿资源的潜力测定技术系统 在全国铀矿资源潜力测定的过程中,需创建专业化的定量预测评价技术系统,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针对技术进行合理的创新与研发,提升技术的创新效果,增强整体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满足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在全国铀矿资源潜力测定的过程中,需创新技术内容,加强管理工作力度,提升整体技术的应用效果,更好的完成铀矿资源的测定与研发任务,以此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2]。 结语 在铀矿地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需合理开发与创新勘察技术,制定完善的勘察技术方案与模式,在研究技术方式的过程中,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加大技术开发与管理力度,全面提升我国铀矿地质勘查技术的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子颖,秦明宽,蔡煜琦, 等.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和勘查技术研发重大进展与创新[J].铀矿地质,2015(z1):141-155. [2]李子颖,秦明宽,蔡煜琦, 等.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和勘查技术研发重大进展与创新[C].//《铀矿地质》2015增刊12015.

勘查行业技术标准汇编

一、固体矿产调查勘查行业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6-200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10)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 27、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出量规模划分标准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3-1994)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和1∶200000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6-1994)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DZ0130.13-1994)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层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规范(DZ/T0249-2010)

矿产勘查规范解读论文

矿产勘查规范解读 魏继生 核工业二八○研究所,四川广汉618300 摘要:本文通过对矿产勘查规范的解读,从矿产勘查五项基本原则、四个工作程序、四个工作阶段、工作内容、控制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七个方面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为地质工作者从事矿产勘查提供了一个框架性的、基础的知识。 关键词:矿产勘查、规范、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工作阶段、勘查内容、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前言 矿产勘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地质、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发现、探明矿产资源,基本任务是寻找或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矿产勘查工作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生产劳动,是一种具有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双重性质的一项科研—生产性的工作。它是基础产业的基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 矿产勘查规范是从事矿产勘查工作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在全国或在本行业从事该项工作的指南。它分国标(GB/T)和部标(DZ/T)。国标如: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等。部标如:铀矿地质勘查规范;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等。 1矿产勘查五项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这是矿产勘查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这是由矿床复杂多变的地质特点和勘查工作性质决定的。 循序渐进原则。这反映了人们对矿床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认识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随着勘查工作的逐步开展而不断深化,故矿产勘查应本着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这一循序渐进原则。 全面研究原则。这是由矿产勘查的目的决定的,反映在对矿床进行地质、技术和经济全面的研究评价,克服矿产勘查的片面性,实现全面阐述矿床的工业价值。 综合评价原则。自然界的矿床几乎没有单矿物矿石存在,它们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有益组分,因此涉及矿产的综合利用,它对矿床的价值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使矿床由单一矿产变为综合矿产,使无意义的贫矿变为可供开发利用的工业矿床。 经济合理原则。这是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中非常重要的原则。矿产勘查本身就是一项经济活动,它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在矿产勘查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重视经济合理的原则。在保证矿产勘查程度的前提下,用最合理的方法,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地质成果和最大的经济效果。 2矿产勘查四个工作程序 勘查项目的确立和论证(立项论证)。矿产勘查工作在实际上总是以勘查项目为基本的工作对象的。所谓勘查项目是指:凡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纳入计划的,或接受委托的,在指定地区,以客观地质体或矿体为研究对象,完成特定的勘查任务,独立编制设计,进行地质作业,并提交勘查报告的矿产地或工作地区。 勘查设计的编制和审批(设计编审)。矿产勘查项目确定之后就要制定勘查工作的活动方案

关于加强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若干意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关于加强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2008]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工委(办),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精神,全面实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和《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发展新思路,进一步促进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高铀资源对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的保障能力,现就加强铀矿地质勘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健全完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体系根据铀矿地质勘查工作新形势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建立以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质勘查队伍、属地化地质勘查队伍、企业和社会地质勘查队伍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勘查工作体系。加强铀矿地质勘查队伍的建设。地质勘查充分发挥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在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强其所属地质勘查队伍科研手段和装备能力建设,提高铀矿地质勘查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以满足承担重大任务的需求。支持各类地质勘查队伍积极开展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地方有能力的地质勘查单位,可以承担国家财政投入的铀矿地质勘查项目,可以作为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的外协单位,共同完成所承担的铀矿地质勘查项目。建立找矿成果激励机制,设立财政奖励基金。对取得铀矿找矿重大突破以及取得重要铀矿地质勘查科研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鼓励铀矿开发企业开展补充勘探及矿床详查、勘探等工作,扩大后备资源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社会其它地质勘查力量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时,对伴生、共生铀矿进行同步勘查和评价,提高综合勘查效率。二、构建铀矿地质勘查工

我国铀资源潜力概略分析与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第20卷 2004年  第5期9月铀 矿 地 质 Uranium Geology Vol .20Sep . No .52004 我国铀资源潜力概略分析与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① 张金带 (核工业地质局,北京 100013)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和铀资源潜力的概略分析,提出铀矿地质勘查的战略是:政府应对铀矿地质勘查进行长远规划,坚持“立足国内、增加储备”的基本方针(“增加储备”应包括积极利用国外铀资源),以“主攻地浸砂岩型铀矿与积极探索其它经济型铀矿相结合”为基本勘查战略,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先进的勘查方法技术体系、G IS 预测方法体系和数字化地质图件系列进行铀矿地质勘查为基本技术思路,加快摸清和查明我国潜在铀矿资源,为核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关键词]铀资源潜力;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文章编号]1000-0658(2004)05-0260-06 [中图分类号]P621;P619.14 [文献标识码]A ①本文为中国核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收稿日期]2004-06-12 [作者简介]张金带(195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化学专业。 1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及近期铀矿地质勘查的主要成果 1.1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 我国铀矿地质勘查从1955年开始,到明年正是我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也是核地质事业创建50周年。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开 展了较大规模的铀矿地质工作,已完成相当面积的航空放射性测量及地面放射性地质、物探、放射性水化学、遥感地质等专业性区域调查,并通过重点勘查查明了一批铀矿产地,提交和控制了一定规模的铀矿资源储量,为几十年来的国防建设和近期核电建设所需的铀资源提供了保障。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1)已查明的铀矿资源分布很不均衡。现已查明的铀矿资源主要分布于23个省、市、 自治区。其中,中东部12个省、自治区(赣、 粤、湘、桂、浙、闽、皖、冀、豫、鄂、琼、苏)占总资源储量的72%;西部(含东北三省,下同)11个省、自治区(新、内蒙、陕、辽、甘、滇、川、黔、青、黑、晋)占总资源储量的28%。 (2)已探明的铀资源储量占主要比例的是著名的四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其中,可供地浸开采的所占比例较低)。可供常规开采的(俗称硬岩型)铀矿资源储量相对集中分布于南方赣、粤、湘、桂等省、自治区,可供地浸开采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及滇西地区。 (3)东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西部工作程度很低。东部铀矿地质工作以赣、粤、湘、桂、浙西、闽西北、皖中南、冀北等省、区为主,并重点集中对各铀成矿区带和大中型

铀矿地质行业标准

核地质标准一览表(地质、物化探部分) 2005年9月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GB/T10630—97放射性矿产地质术语分类与代码 2EJ/T276—1998铀矿水化学找矿规范 3EJ/T299—1998铀矿床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4EJ/T353—881:20万铀矿遥感地质技术规定 5EJ/T363—1998地面Y能谱测量规范 6EJ/T366—89铀矿地质采集格式 7EJ/T551—91铀矿资源评价规范 8EJ/T605—91氡及其子体测量规范 9EJ/T611—2005 γ测井规范 10EJ/T701—92铀矿水化学编图规范(1:200000) 11EJ/T702—92铀矿地质普查规范 12EJ/T703—92铀矿地质详查规范 13EJ/T749—93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 14EJ/T864—94铀矿地质勘探规范 15EJ/T830—94铀矿普查测量规范 16EJ/T831—94地面Y总量测量规范 17EJ/T832—94碳硅泥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18EJ/T865—94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19EJ/T866—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2000) 20EJ/T867—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10000) 2l EJ/T847—94放射性矿产资源探矿工程综合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 22EJ/T909.1—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主观概率法 23EJ/T909.2—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规模频率法 24EJ/T909.3—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成矿成功树法 25EJ/T909.4—1996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模型法 26EJ/T909.5—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专家系统法 27EJ/T909.6—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丰度估计法 28EJ/T909.7—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体积估计法 29EJ/T920—95陆相沉积盆地铀矿找矿指南 30EJ/T956—95水的放射性组份检测取样规程 31EJ/T969—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00000) 32EJ/T974—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33EJ/T975—95铀矿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通则 34EJ/T976—95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35EJ/T980—95车载Y能谱测量规范 36EJ/T983—95铀矿取样规程 37EJ/T995—1996放射性矿产资源坑探规程 38EJ/T996—1996火山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2011(代替DZ/T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tegrated Compilation and Study on Geological Data about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 (征求意见稿) 2011-×-×发布201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多年来矿产勘查、开发实践及相关研究成果,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试行)》(地矿字〔1980〕290号)、《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的基础上,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

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2017-2郭万良学会--地质学会培训授课内容分析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工作相关要求 一、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工作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3月19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决定》修正)第十三条:国务院矿产储量审批机构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矿产储量审批机构负责审查批准供矿山建设设计使用的勘探报告,并在规定的期限批复报送单位。勘探报告未经批准,不得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年3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2号发布) 第十九条:矿产资源勘查报告按照下列规定审批: ⑴供矿山建设使用的重要大型矿床勘查报告和供大型水源地建设使用的地下水勘查报告,由国务院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 ⑵供矿山建设使用的一般大型、中型、小型矿床勘查报告和供中型、小型水源地建设使用的地下水勘查报告,由是、自治区、直辖市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 第二十三条:矿山企业关闭矿山,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⑴开采活动结束的前一年,向原批准开办矿山的主管部门提出关闭矿山申请,并提交闭坑地质报告; ⑵闭坑地质报告经原批准开办矿山的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矿产储量审批机构批准。 3、《关于调整矿业权价款确认(备案)和储量评审备案管理权限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66号)对储量评审备案权限作出如下调整: 国土资源部负责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的,矿产储量评审备案工作由部负责,其余由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评审机构的评审范围做相应的调整。 4、《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1998年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第三章 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技术经济分析

第三章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技术经济分析 地质科学技术是在近代大工业生产和其它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本世纪20年代以来,地质技术手段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发民。地质科学从描述性科学向定向化方向前进了一大小。采用先进的地质技术胜仗和方法,对获得地质成果和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1铀矿资源勘查技术手段的经济分析 一.铀矿勘查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所采用的技术胜仗和方法主要有;放射性地质填图(或称为放射性地质测量)、探矿工程、地球物理探矿(简称普通物探)、放射性地球物理探矿(放射性物探)、地球化学探矿(简称化探)岩矿测试、遥感地质、数学地质。 1.放射性地质填图 这是铀矿地质工作的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方法,同矿勘探的各阶段以及地质科学研究都要用定它。放射性地质填图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比例尺的要求,布置观测路线,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实际观察和测量,通过综合整理,运用地质理论和其它科学知识系统地研究地层、岩石构造、太产的客观规律,并标示在各种地质图件上,以达到找矿和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的目的。地质填图是一项知识密集性的工作,只要有一定的地质科学技术人材,配备相应的野外技术生产者国,而不需要很大的投资,就能够开展此项工作,所以其经济效益很。例如填制。 2.探矿工程 包括槽探、井探、硐探和钻探四项工程。前三类统称为坑探工作,其特点是多用于地表和浅部地质体笥地质现象的揭露,供地质人员直接观察和研究,取得第一性地质资料。除机掘坑探工程(如平硐、竖井、斜井等)需要机械设备和投资较多外。其余工程(探柄、浅井、手掘坑道等)成本都较低,技术也不复杂,因而是在质质工作中经常使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械化程度低,体力劳动强度大,这是坑探工程今后技术改革的主要方向。 钻探工程,铀矿地质勘探工作主要采用机械岩心钻(包括钢粒钻,硬合金钻和金刚石钻等),钻探工程的特点是机械设备多,高效大,成本高,工艺要求严,技术比较复杂。目前,钻探工程是深部探矿的最可靠手段,它既可以取得岩心,矿心,岩屑,岩粉等实物资料,又可供开展各项物探测井工作(如伽玛测井、测斜、电测井、井下透视等)钻探工程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主要是提高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的能力,打深孔,打大口径孔(如某些采样孔),打定向扎等;提高岩矿心采取率;提高工艺和操作水平确保钻孔的质量,提高钻井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机械设备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轻便化程度、拆装搬运方便,转移迅速,适应各种地形和交通条件的能力强。以达轻便、快速、高效、保质。经济的目的。探矿工程是地质工作经费开支的重要项目,约占60%以上的地勘费用,因此必须提高这项工作的经济效益。 3.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主要指岩石和矿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的显微镜鉴定和测定,放射性物理分析,化学分析以及机械物理加工和化学加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