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发行机制

货币发行机制

货币发行机制
货币发行机制

一、前言

二、美国货币发行机制(国债和货币发行的关系)

三、国债(长短期)、财政赤字、利率、美元指数、国债收益率关系

四、美国的宏观战略

五、图例(比较多)

一、前言

研究宏观经济提纲挈领的东西是什么?

很多人都在研究宏观经济,但是在宏观经济方面真正理解美国长期国债、短期国债、财政赤字、货币发行机制和美元指数和美国宏观战略的关系的人并不多,所以看一个人真正是否理解宏观经济,只要问他如何理解上面这个问题的,假如他能够给出合适的分析,那这个人就是真正理解了。这个也是我为何说时寒冰的理论功底不是很扎实的原因,他大部分的分析都是基于新闻的解读和一些短期数据的分析,但是对于美国和全球的这种宏观战略的理解还是不够,这个方面

他就和刘军洛相差比较大。听时寒冰的讲座或者看他的博客,大部分是在讲述一些结论和公布一些数据,缺乏思路的分析,特别是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因为研究宏观经济,特别是期货和汇市还有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的长期走势,这个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是提纲挈领的东西,这方面刘就做得很好,虽然比较晦涩难懂,但是指明了大的方向和思路。

以下大部分是我原来通过网络搜索学习货币知识积累的,很多都是摘录自网络,然后组织汇总的。

二、美国货币发行机制(国债和货币发行的关系)

美国的基础货币体系基本由美联储来发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由各商业会员银行认缴,并以利差收入、政府债券承销收入作为收益来源,美联储从成立之时起就代理着政府国库财务收支的功能,同时还履行着代理政府证券发行管理、政府贷款人等职能。虽然宋鸿兵说美联储是私人的,但是美联储货币发行是依据购买的财政部国债额度来发行,而假如需要增加额度需要国会批准,因此美联储还是和美国的财政部和国会有一定制约关系在里面。

美联储主要通过买卖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方式来实现美元基础货币的投放,并通过各类利率工具调控流通中的广义货币数量(再贴

现贷款(RP & TAC)和持有的黄金及特别提款权是另外2种基础货币投放模式,但是占的比例相对较小)。美国财政部以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向美联储融资用于财政支出,美联储以这些政府债券作为基础投放货币,只要作为基础货币的美元在现实中流通,美国财政部就可以永远占用同等数额的债券融资额度,享有货币发行的铸币税。

谈到货币,就要讲到利率,联邦基金利率、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美国3大利率调控手段,来调控货币供应量。

1、联邦基金利率是最常用的利率调控工具,其主要指美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隔夜拆借利率,也是我们通常讲的美国基准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一般美联储先设定目标基准利率,然后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进行市场调控,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与货币持有量。

2、贴现利率是商业银行以持有的合格有价证券到美联储进行再贴现或进行抵押贷款融资时所适用的贴现比率,该比例越低则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越低。

3、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向美联储缴存的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提高该比例可以减少在市场中流通的基础货币。

三、国债(长短期)、财政赤字、利率、美元指数、国债收益率关系

美国国债发行,是按照一定利率来发行的,一般是固定利率,

但是并不是每次发行的利率都一样,然后根据价格和利率可以得出一个国债收益率(就是别人所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说标注的),然后国债发行又分成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中国主要是短期国债和中期国债,没有长期国债),假如大量发行短期国债,会面临集中偿付的风险,因此长期国债一般是一个国家的主要发债模式(一般长期国债是固定利率发行的,但是这个固定利率每次发行不一定一样,这个固定的意思就是每批次发行的国债的利率一直不变,但是收益率按照国债的价格变动在变动),长期国债就是自身货币一个参考体系,作为金融产品定价的基准。下面来介绍各个之间的关系。

1、利率,国债收益率,国债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国债价格与国债收益率是负相关,价格越高收益率越低;反之,价格越低收益率越高;例如1张国债面值是100元,到期赎回也是100元,还有2元的利息,即2就%是他的收益率(2/100*100%=2%);如果买的人多了,价格上升变成102元,但到期赎回却只能有100元,以及利息2元,那么你以102元买入的成本减去利息收入就为零,收益率就为零了;到期本金赎回100元+2元利息-102元成本=0。通常银行利率上调,高于国债平均收益率的话,投资者倾向抛弃国债转存银行存款,抛售国债越多,国债价格就会下跌,从而推升其国债收益率。反之,银行降息,投资者会涌入高收益率的债市,从而推高国债价格,降低其收益率。但以上,并不是绝对,因为市场受多种因数影响。而利率有很多种,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利率、零售利率等。

国债收益率和同期TIPS(通货膨胀保值国债)的关系:国债和

同期TIPS的利差常被用来衡量市场通胀预期的宽泛指标,利差加大暗示着市场预计美国通胀率将有所“起色”

3、国债价格升高,新发行的国债的发行利率就要降低,原因:国债价格升高,对美国财政部来说就是国债好卖了,国债就可以不给投资者付那么高的利率了,当然利率水平会走低了, 所以说,假如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能够推高国债价格,压低收益率,印钱买国债就是债务货币化,对美元是利空。反之,如果美国债卖不掉(价格下跌),就要提高发行利率。

4、长期国债利率走高,世界就要萧条。作为金融产品定价的基准,长期国债利率的快速上升,美国的银行信贷、企业债券和房地产融资等各项中长期金融工具的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的空间等于被封杀,投资和消费难以回暖,企业盈利难以回升,美国股市的估值也就到了顶。

5、一般情况下长期国债比短期国债利率会更高,因为国债作为一种债务(虽然是国家作担保人的债务),期限越长理论上违约风险越大,所以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利率回报。但也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即短期国债比长期国债有更高的利率,因为短期国债有一个较短时限到期的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短期国债短时限到期后,他需要再重新购买新的国债,但在未来时期因为对经济状况的预期不明朗,为了避免未来的风险(风险就是未来的利率可以会更低),主权国家可能出于安全考虑可能会更偏向于购买长期国债,于是出现了长短期国债利率倒挂的情况。但国债会存在贬值的

可能性,因为当你持有某种国债后,一段时期后,又发行了另一批国债,而后面发行的这批国债利率更高,如果你这时想卖掉你之前买入的国债的话,可能你卖不出你的买入价,你就亏本了,而中国目前的美国国债投资应有这种风险。反之,如果未来,美国国债利率长期走低的话,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应付升值,这是可以用公式计算的,财务管理会计上有实例。国债是以一国的力量作担保,;国家越强大违约可能性越小。一般来说,一国利率走高,则其国债利率也会走高,因为这是由社会无风险资金成本利率决定的,国债利率一般只比无风险利率稍高,美联储基本利率可视为无风险资金成本利率

6、美国加息,一般情况则新发行的国债价格升高但是原有的国债价格降低,因为加息后,当你持有某种国债,现在又发行了另一批国债,而后面发行的这批国债发行利率更高,如果你这时想卖掉你之前买入的国债的话,可能你卖不出你的买入价,你就亏本了,而中国目前的美国国债投资应有这种风险,反之,如果未来,美国国债利率长期走低的话,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应付升值,这是可以用公式计算的,财务管理会计上有实例,假设之前你持有100美元美国国债,利率10%,年限10年,现在,发行新国债,利率为20%,则如果此时你买入的是新国债的话, 你持有新国债到期的话你会得到更多的本金与利息,相对来说,你之前买入的10%利率的国债是不是贬值了?中国买的80%都是10年20年的长期债。

7、拆借利率和国债利率利差越大,资金越紧张,比如:TED spread,即三个月期的美元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三个

月期的美国国债利率之间的利差,主要用来反映市场中的总体信贷状况。泰德利差越大,市场中的资金状况就越紧张。如下图:

8、货币乘数如何来的: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比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而影响我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管理两个特殊因素。

9、M2的理解:M。、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实践中,各国对M。、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

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10、通货膨胀的理解:在商品社会,一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看物价,但是现在是个资本社会,所以不能用原来的那种体系去理解,通货膨胀就是流动性泛滥,通货紧缩就是流动性赤字,但是会产生结构性通胀和结构性通缩,比如07-08年,实体经济通货紧缩(看通货紧缩比较容易的指标就是看苏南的民间借贷利率,当时是3-4分,也就是年利率在36%-48%),但是物价上涨(和老百姓相关的日用品和食品价格猛涨),这个就是结构性通胀和结构性通缩,也可以理解为滞胀。现在和后面基本也要出现这种情况。然后我们怎么来看CPI,真实的看CPI年率=M2年率-GDP年率,但是有时会有些差异,比如中国前面几年,M2年率-GDP年率其实很高,但是真实CPI没有这么高,原因在于有房市作为蓄水池,有股市消灭资金,这个就是二次分配方案的问题,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其实是掩盖了真实CPI,但是房价是有边际效应的。下面看几张图:

11、财政赤字和国债的问题,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债券低(比如公司债)。报告显示,2010财年,美国联邦财政收入为2.162万亿美元,支出为3.456万亿美元,财政赤字

为1.294万亿美元,赤字额比上一财年的1.416万亿美元下降8.6%。2010财年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8.9%,低于2009财年的10%。美国财政赤字现在的主要来源是战争费用和国债的还本付息。美元要进入真正的上升通道,减少财政赤字是一个根本性原因,就像克林顿那时一样,因此后面美国将全球军事收缩,然后债务重置。如下图:

12、长期国债收益率和短期国债收益率关系:一般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要高于短期国债收益率,假如之间利差收窄甚至倒挂,证明:人们更愿意借出长期贷款而非短期贷款,证明短期风险加大,证明短期经济形势不好。

13、美国假如发行短期国债来筹钱购买长期国债,基本就意味着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后面会升高,也就是说后面长期国债利率会升高(价格会下降),也就意味着后面全球将会进入通缩。明白这点很重要。

14、总结下来:美国的国债是以美国的预期税收作为质压(美国财政部发行),发行的国债一部分卖到国外(比如中国等国买的),一部分卖到美国国内(其中一部分美联储购买,然后据此发行基础货币),发行的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所以一般来说假如美国财政赤字减少,就会减少发行国债数额,基本就是基础货币也同时减少,就会形成通缩,然后美元指数就会回升,长期国债收益率升高,长期国债价格降低。所以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情况下):美元指数和美国长期国债价格成负相关,和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成正相关,和美国的基础

利率成正相关,和美国财政盈余成正相关。美联储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上具有决定性影响地位。至2007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债券总余额为8.95万亿美元,占美国当年美国GDP的65.5%.其中,公开发行并在市场流通的联邦政府债券有5.19万亿美元,境内与境外持有人各占一半。美联储作为美国境内公开流通政府债券市场上最大的单一持有人,所占所有公开流通政府债券比重达到了14%.这表明,美联储有足够能力影响市场。

四、美国的宏观战略:

美国的国债并不都是美国人持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和日本持有。假如要让美元指数上涨,打压美债不是目的,是为了加大美债收益率。比如面值100元的5年期债券的贴现后价格是86元的话,其债券收益率是3%。如果债券风险加大,好像希腊的情况,比如说市场要求债券收益率达到10%的风险收益率水平,才会有投资者购买。那么复利计算下的100元5年期的债券价格就是62元。这还不考虑由于头寸不足而产生的额外费用。持有美债的中国就已经面临了接近30%的损失。另外,如果再加上债券的保险CDS的杠杆放大,投资的损失将是惊人的。有人说对赌盘在哪里。看看表外债务,看看中航油对赌,希腊债务问题没暴露之前没人知道。最可怕的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有多少人做了人民币升值的套期谁也不知道。所以美国加强监管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风险暴露出来,从而通过自己做空自己国债价格实现美元的回流和获利。如果美国做空自己国债能让美元国债收益率达到10%的话,大家会发了疯的抢美债的,而买美债又是需要美

元的,大家抢美债就意味着抢美元。所以美元的疯涨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世界经济二次探底是美国的战略目标。我这里再大胆预测一下:当石油突破100左右的时候,世界就会迎来二次探底。这一天真的越来越近了。届时人民币将会被晾在高高的山岗上,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崩盘就会到来。

现在美债价格高收益率低,因此美国大量发行债券,甚至美联储要印钱买美债(大量增加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会基本赶到新兴国家,然后吹大新兴国家的泡沫和大宗物品的泡沫),导致美元指数下跌,然后等到后面美债价格下跌收益率升高,美元指数上涨的时候,中国会被迫低价割肉卖掉美债,完成美国10年一次轮回的债务重置。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2012-01-17 17:46:06| 分类:百家争鸣!|举报|字号订阅 rmb外汇占款问题。 1、外汇占款是可以调控进出口政策控制的。 2、近几年每年新增外汇占款不过2万亿,相对10万亿左右的新增M2,影响有限。如果政府想使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于GDP增长率+平减指数,应该是能做到的。 我想是货币供应量只是盯住CPI,只要CPI不涨,货币量就无所谓,政府愿意发的越多越好。CPI 结构只反映人最基本需求,其价格又被行政手段控制,不能正确反应市场供求情况。所以货币大发,不属CPI的资产价格疯长,中国经济体量够大,引发不受中国政府控制的国际资源价格上涨,过很久再传递到CPI,才引发货币调控。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抛开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后,不解决货币发行机制这个最紧要的问题,货币政策几乎是无效的。拿到一美元,就可以发行相应的人民币,这个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义,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了我们自己的货币发行 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是绝对的保证。 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思路,我相信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提前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想法如果真能落实,那当然再好不过,可惜,货币政策并非总如那么如教科书中的图形那样有效。当学者们所建议的货币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他们总是提出货币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加大力度,再观察一段时间;等到实在没有办法交代了,学者们又会说这是由于市场非理性因素造成的。 暂且把我与经济学家们的分歧搁置起来。我想起祖父周谷城曾经对我说过,如果你的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让你听不懂,那只能说明他自己对讲课的内容没有理解透彻。我觉得祖父说得对,我听那些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老教授们上课时,觉得金融学无比清晰,甚至是无比快乐的。他们讲着新奇好玩的故事,渐渐引导着学生进入新的思维方式,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据此,我揣测国内有些经济学家可能自己并不真的明白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只是凭着书本造就的感觉在预测未来。但货币政策既不是占星术,也不是某些学者的读后感,应该是围绕着本国经济运行的实践操作。 若把当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分分类,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货币政策基础完

基础货币投放机制

基础货币投放机制 占潇潇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基础货币也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利于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达到调节经济走向的目的。我国基础货币的定义和统计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基础货币统计。当时对基础货币的统计定义为:基础货币=金融机构库存现金+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金融机构特种存款+邮政储蓄转存款+机关团体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其中,金融机构库存现金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城乡信用社、财务公司所持有的现金;金融机构特种存款是人民银行为了吸收农村信用社多余的流动性设立的特别账户,通常账户余额很小,并且不活跃。基础货币这一概念可分别从基础货币的来源和运用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从基础货币的来源来看,它是指货币当局的负债,即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它只是整个货币供给量的一部分;从基础货币的运用来看,它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二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谓的"通货"。

各国对基础货币的定义及统计不尽相同,即使是在一个国家之内,根据基础货币的分析用途不同,可能有几种基础货币的定义。但从本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 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 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如果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 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来源于货币当局的投放。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其中以公开市场业务为最主要的手段)。由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我们可以看出,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 (2)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 (4)财政部发行通货; (5)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 (6)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 (7)政府持有的通货;

货币发行局制度运作报告

(惟12减少至2,175.3 港元汇率 1. 求增加(据报与一些关),港元汇率于6转强至接近7.7988后,部分由于本地利率偏软,汇率自第三周起回软,在报告期结束时收市报7.7996(图1和图2)。 圖 2港 匯 指 數 120 12513013514014501/9707/9701/9807/9801/9907/9901/0007/0001/01 11/83 = 100 120 12513013514014524/0402/0510/0518/0526/0503/0611/0619/06 7.796 7.798 7.800 7.802

利率 2. 报告期内银行同业拆息大致稳定。1个月本港银行同业拆息于6月第二周时上升至3.97厘。其后部分由于市场预期美国联邦储备局会于6月底减息,1个月本港银行同业拆息于报告期结束时下降至3.63厘的低水平。3个月本港银行同业拆息走势跟1个月相若,收市同报3.63厘。部分由于同期美元拆息趋势向下,12个月本港银行同业拆息回软,由 4.19厘下降 3.94厘(图3)。 3. 由于报告期内货币市场相对平静,以1个月本港银行同业拆息标准差计算的利率波幅,由5月的0.13百分点减少至6月(截至6月21日)的0.10百分点(图4)。 4. 报告期内港元银行同业拆息与同期美元利率的负息差收窄。1个月的负息差于6月中一度收窄并回升至正数水平,但之后再度扩阔至收市时的15基点。3个月的负息差由19基点收窄至7基点;12个月的负息差则回复正数水平,在报告期末时报1基点(图5)。 200 300 400500-0.6 -0.4-0.20.00.20.40.6年率 圖 4 1 個月本港銀行同業拆息標準差 0.0 0.10.20.30.40.501/0003/0005/0007/0009/0011/0001/0103/0105/01 百分點0 0.10.20.30.40.53.03.54.04.55.05.524/04 02/05 10/05 18/05 26/05 03/06 11/06 19/06 3.0 3.5 4.0 4.5 5.0 5.5

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方式

根据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就货币发行的机制而言,央行的基础货币发行渠道主要有四条:或在二级帀场上购买国债,这是发行基础货币最赏用的渠道;或问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包括问金融机构再贴现利问货币帀场拆入资金;或购买黄金增加萸金储备;或敷买外汇,增加外汇储备。我国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之前,央行再贷款一直是基础货币发行的主渠道。外汇并轨改革之后,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占当年基础货币净投放储备货币增量的比重大幅上升,从10% 以丕二班血为脸,此后,通过夕卜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帀始终维持较髙比重。尤其是加入WT0之后,随着出口关税的下降和贸易壁垒的消除,外贸岀口和贸易顺差大幅增长,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 相应的,随着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以及央行的“冲销干预”政策,外汇占款增量占央行基础货币的增量比例越来越高。2009年达到了134%,成为货币创造的主渠道。央行为揑制处汇占款对国内货币的冲击,主耍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对冲过度的流动性。 由去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较2011年三季度末净减少206亿美元,开始出现外汇储备季度净减少的现象可知,这种外汇占款成为货币创造 的主渠道的模式正在发生趋势性的改变。 同时,由于国际资木对史国经洗前景的担忧,实际使用处资的金额也在持绥下降。商务部8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同比继续下滑,且降幅有所扩大,同比减少%, 仅为亿美元。虽然部分的原因是当前处于人民币贬值阶段,企业外汇 结算滞后,造成外资出逃的现象。不过,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正在减 退己是必然趋势,我们对此应有充分估计。 伴随着处汇占款壇量趋势性王隆殳央行需要靠隆低存款准备金率 提升复币乘数,货页创造也将更多地依赖信贷和债券的投放。为此, 今年以来央行己在连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两度降息,以提升银行 的贷款能力。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之货币市场的比较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之货币市场的比较: 货币市场是一种短期融资市场,其融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根据交易金融产品的差异,货币市场可划分为票据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国库券市场等子市场。 1.票据市场 1)在票据种类方面,美国票据市场上的交易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汇票。而票据 除了是一种信用支付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融资手段,且是低成本融资手段。信用等级高的大公司利用商业票据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在我国票据市场上,票据的品种比较少,主要是真实票据。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具有商业背景的真实票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虽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某些企业通过签发票据的方式从银行套取现金,但同时也阻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票据市场的效率。 2)在交易主体即票据市场参与者方面,美国票据市场上的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投资公司、 证券公司、各种基金、政府机构以及各国中央银行等。中国票据市场的主体相较美国显得单一,只有部分企业才有资格参与票据市场的交易与活动,各种金融机构对票据市场的参与程度比较小,并且缺乏各种中介机构与专业性的票据公司。在市场监管和法律制度方面,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负责监管票据的发行、贴现和再贴现。我国《票据法》自1996 年1 月1 日实施,至今我国经济金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早期的《票据法》难以解决一些新出现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据市场功能的发挥。 2.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美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一般都通过经纪商作为中介机构来达成的。在联邦基金市场大型金融机构一般通过经纪商进行交易,微小型金融机构一般直接交易。所以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是以经纪商为中介的交易为主,直接交易为辅。直到1996 年我国才建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作为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该市场所实施的是直接交易方式,即自主询价,逐笔成交,风险自担。直接交易方式带来的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使得拆出方风险上升,交易谈判花费时间长,总体交易效率低。美国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就是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的短期基准利率,它可以作为其他利率的参考,是市场化利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贷款还未实现市场化,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并不能作为基准利率,因为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一般贷款利率并未形成顺畅的传导机制,市场决定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3.回购市场 目前,美国的回购协议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回购协议市场。美国回购协议市场的利率略低于联邦储备资金拆借市场的利率。我国的回购市场主要是国债回购市场,存在交易所和银行间两个独立的回购体系,并且以银行间为主。美国通过国债回购市场来公开操作,能够及时调控国债基准利率的变化,引导短期资金的流向。我国国债回购市场停留在初级短期融资阶段,相对而言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较弱。 4.国库券市场 国库券市场的流动性很高,在货币市场中占高比重,表现在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因此美联储公开市场中美国的短期国库券市场成为操作的重要阵地之一。我国到目前为止,典型的短期国库券数量少,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市场。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及答案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实物货币也就是商品货币。 2.()货币史上曾出现过一种用织物充当币材的原始货币即布币。。 3.()土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货币。 4.()商品货币又称实质货币。 5.()称量货币是铸币的形象表述。 6.()金属货币也叫称量货币。 7.()称量货币也叫条块金属货币。 8.()金属货币一般是由国家统一铸造的。 9.()铸币就是熔铸的金属货币。 10.()铸币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11.()铸币是统一国家的重要表征之一。 12.()代用货币的主流形式就是央行发行的纸币。 13.()代用货币的典型形式就是早期的银行券。 14.()代用货币本身的价值虽低,但它系实质货币的要求权。 15.()信用货币本质上是一种债务型货币。 16.()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一般包括钞票、辅币和银行存款。 17.()信用货币实际上是债务凭证,信用货币流通也就是银行债务的转移。 18.()现金货币是商业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 19.()央行发行现金通货意味着对社会公众的负债。

20.()存款货币可看做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 21.()在当今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每个现金通货的持有人实际上均构成了对央行的债权。 22.()信用货币和代用货币其实都是纸质货币,并无本质区别。 23.()具有内在价值是不兑现信用货币的重要特征之一。 24.()央行发行的钞票其本质就是银行本票。 25.()从严格意义上说,银行信用凭证才是真正的信用货币。 26.()从广义的角度说,商业票据其实是最早的信用货币。 27.()随着银行信用的出现,商业票据已不再承担信用货币的职能。 28.()从广义的角度说,一切信用工具都可称之为信用货币。 29.()一切货币都是国家的产物。 30.()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无论现金货币还是存款货币都是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持有者的负债。 31.()从广义的视角说,国家债券也应属信用货币。 32.()股票是广义信用货币的形式之一。 33.()狭义信用货币仅指现钞。 34.()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信用货币不仅有法定含金量的规定,同时还承诺自由兑换。 35.()能否保证自由兑换黄金,是衡量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36.()黄金是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形式之一。 37.()黄金依然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国际清算手段之一。

2014-6-18 央行将创设基础货币投放工具PSL4

谁是谁非:2014-7-11央行准备用短期和中期政策工具来引导利率水平,正准备两个或三个政策工具。他还提到新的工具将会要求抵押品。以新的利率工具让银行间利率取代现在的客户端利率,是中国利率市场化必经的前提,因此PSL和SLF的出现非常关键。 周小川:国家高层改革迫切利率市场化两年可实现 2014年7月10日 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金融改革与跨境监管专题会议吹风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相关金融事宜发表看法。 周小川表示,央行准备用短期和中期政策工具来引导利率水平,正准备两个或三个政策工具。他还提到新的工具将会要求抵押品。此前媒体报道称中国央行正在创设简称PSL(抵押补充贷款)的新型基础货币投放工具,以这种定义和期限类似再贷款的贷款利率更好地确定和引导中期政策利率。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再贷款是一种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央行可能将再贷款工具升级为PSL,未来PSL可能大部分取代再贷款,PSL的所谓引导中期政策利率,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为商业银行提供基建、民生支出领域的低成本资金,也可以降低这部分社会融资成本。 周小川还提到他认为利率市场化在两年内可以实现,他表示“感觉中国的最高层领导对改革有紧迫感,只争朝夕,所以我依然按此准备。” 在讲话中周还提到与美联储就货币政策进行了沟通,此外,对于近期媒体热炒的中行洗钱报道,他表示“昨天刚刚发生,时间不够,需要花点时间弄清楚事情,所以今天做不了太多回答”。 以下是华尔街见闻时事新闻的报道: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中国和美国讨论了金融监管。耶伦就美联储削减量化宽松政策向中国做了简短说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没有详细讨论美联储削减QE的话题。中国没有就美联储削减QE进行广泛调查。耶伦在北京的评论和FOMC声明一致。 周小川:宏观经济角度讲,央行强调整体低通胀的目标,维持总体物价水平稳定同时也调控了房市。但房市有时也有自己的走向。从央行角度讲,通过宏观审慎管理来管理房市方面的需求,也就是通过LTV(抵押贷款和价值比),给予房地产开发商融资一定指导。 周小川:针对中国银行洗钱的指控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调查。 周小川:将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减少外汇市场干扰。 周小川: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中国央行想要让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中国央行正在为短期和中期利率准备两个或三个政策工具。一些国家央行有相似的政策工具。中国的新工具需要抵押品。 周小川:国际市场依旧不太平静,各国货币政策调整会引起一些波动。中国保持谨慎态度,在波动太大市场不太平静时,保持适度干预;如果市场比较平静,中国汇改的步伐会更快的。 周小川:利率自由化需要时间框架。利率市场化时间表当然也还是依靠各种外汇条件、国际国内经济。但我们还是认为两年内应该可以实现。 周小川:中美会谈中未谈及亚洲基建投资银行话题。

货币发行权的解释

准确说政府没有创造货币的功能,一般的国家只有中央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功能,简单说哦央行要以相应的资产作为抵押才可以发型相因的货币。但是要知道政府可以发型如国债之类的债券来作为抵押获得货币,因此政府具有控制货币市场的能力。美国等西方国家需要用国债作低押才能发行货币,这也是货币战争的作者担心中央银行控制在私人手里的原因。在中国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中国人民银行从来不以盈利为目的。首先有权发行人民币的事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掌握本国货币发行权,又称为“发行的银行".人民币的具体发行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置的发行基金保管库(简称发行库)来办理。 人民币的发行程序大致分为四步: (1)提出人民币的发行计划,确定年度货币供应量。每年由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货币发行和回笼计划,报国务院审批后,具体组织实施。包括负责票币设计、印制和储备。 (2)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报批的货币供应量计划。 (3)进行发行基金的调拨。发行基金是中央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它是货币发行的准备基金,不具备货币的性质,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总行统一掌管,发行基金的动用权属于总库。 (4)普通银行业务库日常现金收付。人民币的货币发行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现金收付业务活动来实现的。各商业银行将人民银行发行库的发行基金调入业务库后,再从业务库通过现金出纳支付给各单位和个人,人民币钞票就进入市场。这称为“现金投放”。同时,各商业银行每日都要从市场回收一定的现金,当业务库的库存货币超过规定的限额时,超出部分要送交发行库保管。这称为“现金归行”。货币从发行库到业务库的过程叫“出库”,即货币发行;货币从业务库回到发行库的过程叫“入库”,即货币回笼。 货币发行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没有实际财富抵押,用暴力手段强制大众接受使用的货币称之为强制货币。也叫伪货币 信用货币因为需要提供抵押品,因此需要成本。发行者不能因发行货币获利 强制货币因为不需要提供抵押品,所以不需要成本。发行者能够因发行货币而获巨大利益 下面以实际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裁缝做了一条裤子,这样这个裁缝就可以拿一张纸,上面写着“凭此纸条可到本裁缝处换一条裤子”裁缝用这张纸条到种大米的邻居那里换了20斤大米。种大米的拿到纸条后虽然有权利去裁缝那里换回裤子,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用纸条到卖猪肉的那里换了5斤猪肉。由于该裁缝在乡邻之间有着良好的信誉。,该纸条被卖猪肉的接受了。同样,卖猪肉的也没有去换裤子。而是换了其它生活用品,如床单。这样这张纸条就起了货币的功能在乡邻之间流通。只要在该纸条流通的过程中,裁缝始终保留这条裤子不挪作他用。这个纸条就可称为信用货币。因为有实际财富抵押,且不以暴力手段强迫他人接受。 这时另一个邻居张三,游手好闲,不从事生产劳动。但是论打架斗殴,任何乡邻都不是他的对手。他纠集一帮狐朋狗友。有一天出来对大家说。裁缝写的纸条现在不能用了,要用我写的纸条。他也写了一张纸条上写一条裤子。也到种大米的那里去换大米,实际上他手上没有裤子。种大米的明知道张三没有裤子,但摄于张三等人的淫威,被迫接受纸条将20斤大米换给了他。在张三等人的监督下种大米的用纸条换了猪肉。卖猪肉的又用此纸条换了床单。

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

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 摘要 中美金融体系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差异,也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监管方面上。正因为这些差别,在中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它的特点和考虑的因素,银行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Abstract To some extent,the difference of financial systems of Chian and USA can be esplained in term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Bank-led financial system”and “Market-led financial system”.In other words,it is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direct financing and indirect financing which is displayed in such aspect financial institutions,financial products,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the like. Due to the differences,there are a lot of factors for consideration to develop the milti-layer capital market in China.The best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o combine the bank and the market effectively in China. 关键词:市场主导,银行主导,多层次资本市场

中国基础货币发行机制

中国基础货币发行机制 摘要:虽然中央银行在理论上有无限信用扩张能力,但从逻辑上讲,中央银行必须先有资产业务,然后才能开展基础货币发行这一负债业务,即政府不能把中央银行当作“第二财政”任意透支。本文从两类货币发行机构这个新的视角出发,重点讨论了我国基础货币发行的特点和历史沿革、广义货币的决定、同业市场、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缺陷及改革方向。 =================================================================== (中经评论·北京)在现代信用货币体制下,任何经济体都存在两类法定的货币发行机构。一类是货币当局 又称中央银行(在我国是人民银行),一类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特指能开立存款账户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在我国包括商业银行、信用杜和财务公司)。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统称“基础货币” (或高能货币),或者说,基础货币特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而由存款类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统称为“存款货币”。在我国,存款货币包括企业活期和定期存款、城乡储蓄存款、机关团体和部队存款、农业存款、信托存款、信用卡存款、单位自筹基建存款、外币存款和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等。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多数不进入实际流通领域,而存款类金融机构发行的存款货币多数都要进入流通领域。 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 基础货币特指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它有两种基本存在形态。一种是实物现金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库存备付现金两部分。以现金形态存在的基础货币对应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中的“货币发行”科目。另一种是央行存款货币。严格讲,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存款负债,都应归入以央行存款形态存在的基础货币的统计范畴。它们包括商业银行、信用社和财务公司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其他金融性公司、非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存款,以及政府在央行的国库存款等。因此,经济体中的基础货币总量等于央行发行的所有现金货币和央行存款货币之和。 与基础货币的两种存在形态相对应,基础货币发行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向发行对象(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支付现金,例如,央行用现金向企业或个人购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提取现金等;另一种是在发行对象(通常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央行存款账户中记入一笔存款,例如,央行与金融机构签订再贷款合同后,会在其存款准备金账户记入一笔与再贷款数量相同的存款。 基础货币的两种存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如果金融机构持有的现金过多,那么它们可以将多余的现金“存入”中央银行,变成它们在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账户中的存款;反之,如果现金出现短缺,它们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提现,这时它们在央行的存款相应减少, 基础货币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广义货币M2,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俗讲,广义货币是指现实生活中流通的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两部分,其中,流通中的现金属于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约占基础货币存量的20%),而银行存款则属于存款类金融机构发行的存款货币.从比重看,由央行发行的货币仅占广义货币的很小一部分(目前大约占M2的5.4%左右),而由存款类金融机构发行的存款货币则占M2的绝大多数。 基础货币的发行机制 虽然中央银行在理论上有无限信用扩张能力,但在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发行基础货币必须有合法的“理由”:从逻辑上讲,中央银行必须先有资产业务,然后才能开展基础货币发行这一负债业务,即政府不能把中央银行当作“第二财政”任意透支。这些合法的“理由”(资产业务)共同构成基础货币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附答案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一) 一、填空题 1.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发展阶段,直到当前最现代化的电子货币。2.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4.现代不兑换信用货币主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 5.金银复本位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也叫格雷欣法则。 6. 铸币是国家权力进人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7.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8.纸币是国家依靠国家权力发行,强制进人流通的货币符号,它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9.法律规定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10.格雷欣法则中,市场上流通的是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 1l.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 12.我国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人民币是纸制的信用货币,是货币的符号或代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13.为保持本位币地位,国家规定其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称为无限法偿。 14. 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 的货币形态。

15.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按国家是否规定金、银币之间的交换比价,货币制度划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总额增加l倍.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将会 B 。 A、增加2倍; B、增加1倍; C、减少1倍; D、不变。2.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用另一种商品来表现的价值形式,称为 A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等价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货币形态的总的演进趋势是 D 。 A、实物货币——信用货币——金属货币——电子货币; B、信用货币——电子货币——金属货币——实物货币; C、金属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实物货币; D、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4.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是 D 。 A、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 B、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 C、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5.货币在执行 A ,最早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6.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大体 是 D 。

中美货币政策与货币传导机制对比

中美经济结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对通 货膨胀的影响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中美两国则是处于这个漩涡的影响下。中美两个大国的经济贸易交流将影响它们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走向。本文主要揭示中美两国的经济结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别及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了解当代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新方向。 关键字: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合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物价影响 正文: 一、经济结构分析 (一)中国经济结构概况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农业基础薄弱,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失衡。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优先发展轻工业,扩大高档消费品进口,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趋于协调,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中国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第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二、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的增长构成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整体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各产业内部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纯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林牧渔业比重上升;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结构正逐步由偏重“消费补偿”的轻型结构,向“投资导向”的重型结构升级;在第三产业内部,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传统产业比重下降,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电信业等迅速发展。 (二)美国经济结构概况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工农业生产门类齐全,集约化程度高,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首位。美国工业发达,部类齐全,生产集中,垄断程度高,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美国的工业主要由制造业、采矿业和公用事业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制造业分为耐用品工业和非耐用品工业。汽车和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美国经济的两大支柱。当前美国工业结构

货币发行局制度运作报告

货币发行局制度运作报告 (2000年6月27日至7月31日) 报告期内,港元的市场汇率由7.7940略为回软至7.7983,大致上与总结余兑换保证汇率的走势一致。兑换保证交易曾于7月7日进行,总结余因而降至负数水平,导致本地利率一度上升。在报告期结束时港元汇率收市报7.7983,较兑换保证汇率强5点子。报告期内,货币基础由2,048.0亿港元升至2,078.2亿港元。货币基础的变动,与用作支持货币基础的外汇储备的变动完全一致,符合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则。 港元汇率 1. 报告期内,港元汇率由 7.7940略为回软至7.7983,走势 大致上与总结余兑换保证汇率的走 势一致。随金管局在6月下旬因应银行要求出售港元,银行同业流动资金增加,港元利率因而下调,汇率亦相应回软。有银行在7月7日于伦敦市场触发兑换保证交易,金管局根据兑换保证买入合共11.7亿港元,总结余遂降至负数水平,港元利率因而回升。其后,因有资金流入,港元汇率在7月13日转强至7.7959的水平。金管局因应银行要求,在7月13日于纽约市场出售合共 3.9亿港元,使总结余回复至正数水平。其后港元汇率略 圖 1 7.790 7.792 7.794 7.796 7.798 7.800 25/0502/0610/0618/0626/0604/0712/0720/0728/07 港元/美元 7.790 7.792 7.794 7.796 7.798 7.800 兌換保證

为回软,但于7月24日再次转强至7.7966。金管局再次因应银行要求出售7.8亿港元。其后汇率回软,在报告期结束时收市报7.7983,较兑换保证汇率强5点子(图1及图2)。 利率 2. 报告期内,银行同业拆息普遍向下,1个月本港银行同业拆息由6月27日的6.06厘,回落至7月31日的 5.88厘。1个月本港银 行同业拆息在6月底时大致保持稳定,在7月11日因总结余降至负1.4亿港元而大幅上升至 6.44厘。其后由于总结余回复至正数水平,1个月本港银行同业拆息于7月17日回软至 6.00厘。随总结余在7月28日进一步增加至11亿港元,1个月本港银行同业拆息因而回落至5.75厘,于报告期结束时收市报5.88厘。3个月银行同业拆息与1个月银行同业拆息的走势相若,由 6.50厘回软至 6.19厘。报告期内,12个月银行同业拆息亦由7.19厘回落至6.81厘(图3)。 圖 3 本港銀行同業拆息 5.0 5.5 6.0 6.5 7.0 7.5 8.0 25/0502/0610/0618/0626/0604/0712/0720/0728/07 年率 (%) 5.0 5.5 6.0 6.5 7.0 7.5 8.0 1 個月 3 個月 12 個月 圖 2 港匯指數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01/9707/9701/9807/9801/9907/9901/0007/00 11/83 = 100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 1 主要特征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整个 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从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 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2 货币公式从用途上看,基础货币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数量上看,基础货币由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等四部分构成。其公式为: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3 计量方法基础货币如前所述,基础货币是由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和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如果把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也视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则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对商

业银行的负债,现金就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大众的负债。因此,通过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导出基础货币方程式。 3.1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对政府债权A1 对商业银行的债权A2 国际储备资产A3 其他资产 A4 通货B1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B2 政府及财政存款L1 对外负债L2 其他负债L3 资本项目L4 由上表可导出基础货币一般方程式基础货币得: A1+A2+A3+A4?L1?L2?L3?L4=B 或者是:(中央银行资产)-(中央银行非货币性负债)=(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政府债权资产净额+对外金融资产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其他资产净额B=(A1?L1)+(A3?L2)+A2+(A4?L3?L4) 根据复式记帐原理,任何时候资产负债双方都是相等的。一般说来,中央银行的资产总额增加,基础货币量必然增加;相反,基础货币量减少,反映出中央银行资产总额减少。如果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有的项目增加,有的项目减少,则基础货币是否增加或减少,要视各项资产负债变动相互抵销的净结果而定。 3.2 计算基础货币量计算基础货币量的多少,通常所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基础货币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二者加总求出;二是根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用基础货币方程式进行计算。 4 影响因素 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管理制度(试行)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管理制度(试行) 【法规类别】银行业务 【失效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0)第2号――废止《汇兑结算会计核算手续》、《关于追回银行被抢、被盗、被骗、贪污、丢失库款和金银处理的规定》等规范性文件 【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日期】1988.03.30 【实施日期】1988.07.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E0303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管理制度(试行) (1988年3月30日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货币发行集中统一原则,保证国家货币发行计划的组织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专业银行(包括其他金融机构,下同)与人民银行发生货币发行业务往来,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货币。严禁任何其他部门发行任何货币、变相货币。 第四条货币发行管理是为调节货币流通,稳定货币,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所有经办现金业务的专业银行,均应按人民银行货币发行管理的要求提出报告和提供数据资料。 第二章基本任务 第五条货币发行管理是人民银行的一个重要职责。其基本任务是: (一)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货币发行计划,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二)研究货币发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为调节货币流通和制订货币发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货币发行计划,编制货币需要量计划; (四)根据国务院的决定,组织办理新版人民币的发行和旧版人民币的回收工作;(五)根据市场货币流通状况,编制、执行、调整发行基金调拨计划和损伤货币销毁计划,调节市场流通货币的面额结构,组织专业银行办理货币兑换和挑剔业务; (六)制定货币发行业务有关的规章规定; (七)宣传国家货币发行政策,组织反假人民币工作; (八)办理人民币发行基金的保管、调运、销毁及核算业务; (九)办理专业银行存取现金业务; (十)监督、检查、协调专业银行的现金出纳业务。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美两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其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三个方面,来浅析中美市场的对比研究。 关键字中美金融背景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法律 目录 第一章成立的背景…………………………………………1页 1.1中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1页 1.2美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1页 第二章法律的维持……………………………………………5页 2.1中国金融法律体系………………………………………5页 2.2美国金融法律体系………………………………………6页 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7页 3.1中国金融机构体系………………………………………7页 3.2美国金融机构体系………………………………………11页 第四章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20页 附录A……………………………………………………………24页 附录B……………………………………………………………25页

第一章成立的背景 要对中美金融市场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我们来看各自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 中国 就理论而言,中国金融市场从有借贷关系的那天起已近存在了,尽管是不完全和不规范的!时至今日,中国银行信贷市场在金融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的说:中国金融市场萌芽于建国初期。1950年我国就发行了人民胜利拆实公债,出现了一级市场,开创了中国融资的先河。 完全意义上的金融市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强烈的资金需求。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体系。 美国 155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资者是喜欢探险的伦敦商人。 但西方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所最早却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在较早时候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较晚建立起来的美国股票市场却是对现代意义上的证券投

中国货币发行制度演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货币发行制度演变 篇一:中国货币发行制度探讨 中国货币发行制度探讨 作者: 学校: 年级: 学号: 院系: 专业: 中国货币发行制度探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货币原本是以物易物的等价物,所以货币发行机制也不应逃离这个范畴,把其作为基本准绳来制定。 货币发行制度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银行券的发行权限、发行额度及其他发行条件用法律形式加以限制的一种制度。又称银行券发行制度、银行券保证制度或银行券发行准备制

度。 一、中国早期货币发行制度演变 原本世界用黄金、白银等稳定的金属作为货币,然而,随着生产和生活物资的不断丰富金属货币已经承担不了交 换需求,也因此,以契约的方式形成了纸币,代换金属货币。为此,各国的央行都以发行纸币的方式,进行货币发行。中国的纸币产生于宋代,而法定纸币的发行起于清末。 (一)清代 1897年5月27日成立中国通商银行,清政府授予发行纸币特权。1905年8月在北京成立户部银行,制订章程32条,授予户部银行铸造货币、代理国库、发行纸币之特权。这是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实为银两兑换券。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发行的纸币同户部银行相差无几。但是既未规定发行限额,也未建立发行准备制度。1909年6月清政府颁布《兑换纸币则例》19条,明确规定纸币发行权属于清政府,一切发行兑换事务统归大清银行办理,所有官商钱行号,一概不准擅自发行纸币。但当时币制混乱,银、钱、纸币混合流通, 未能形成真正的纸币发行制度。 (二)革命根据地时期 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的货币发行制度起始于1928年2月。各革命根据地都曾发行过自己的货币,以纸币为最多。发行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 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2把石斧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2把石斧 50斤米 20尺布 黄金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这种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欧洲,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2把石斧= 50斤米= 1只绵羊 20尺布= 0.5克黄金= 虽然从等式来看,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两边的移位,其实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等价物实际上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了。 (四)货币形式 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例如,在欧洲,最早的一般等价

物是绵羊,在我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贝壳。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不便于携带、难以保存等。人们要选择一种价值含量高、价值统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作为财富储藏。 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了,货币也就产生了。 二、货币的形态的发展 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总体趋势上看,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阶段。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他是货币形态发展最原始的形式。实物货币有两个共同特点:1、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性质。2、是足值货币,即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在人类经济史上,很多种商品,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我国古代,贝壳、蚌珠、皮革、猎器、布帛、农具、牲畜等都充当过交易媒介。 (二)、金属货币 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因为其价值较低,用于交易比较笨重,而且易锈蚀,不便保存。 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属货币有很多优点,但是它的流通仍然有很多问题:1、日常磨损十分严重,造成巨大浪费。2、不法之徒对铸币的刮削现象无法避免。3、大量货币的携带和运送仍十分麻烦。4、金银等贵金属全世界产量有限,且在各国之间分布不平衡,古常发生币材恐慌现象。因此人们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时候,便开始了寻找其代用品的过程。这种代用品的通常形式便是纸币。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用品后,货币制度便进入了纸币和金属货币并行流通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纸币可兑换阶段和纸币不可兑换阶段。纸币可兑换阶段又是代用货币阶段,纸币不兑换阶段又是信用货币阶段。 (三)、信用货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