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弹塑性力学第5章—塑性本构关系及应用

弹塑性力学第5章—塑性本构关系及应用

弹塑性力学简答题

弹塑性力学简答题 第一章 应力 1、 什么是偏应力状态?什么是静水压力状态?举例说明? 静水压力状态时指微六面体的每个面只有正应力作用,偏应力状态是从应力状态中扣除静水压力后剩下的部分。 2、应力边界条件所描述的物理本质是什么? 物体边界点的平衡条件。 3、对照应力张量ij δ与偏应力张量ij S ,试问: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主方向之间的关系? 相同。110220330 S S S σσσσσσ=+=+=+。 4、为什么定义物体内部应力状态的时候要采取在一点的领域取极限的方法? 不规则,内部受力不一样。 5、解释应力空间中为什么应力状态不能位于加载面之外? 保证位移单值连续。连续体的形变分量x ε、y ε、xy τ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关,否则导致位移不单值,不连续。 6、Pie 平面上的点所代表的应力状态有何特点? 该平面上任意一点的所代表值的应力状态1+2+3=0,为偏应力状态,且该平面上任一法线所代表的应力状态其应力解不唯一。 固体力学解答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可否忽略其中一个? 第二章 应变 1、从数学和物理的不同角度,阐述相容方程的意义。 从数学角度看,由于几何方程是6个,而待求的位移分量是3个,方程数目多于未知函数的数目,求解出的位移不单值。从物理角度看,物体各点可以想象成微小六面体,微单元体之间就会出现“裂缝”或者相互“嵌入”,即产生不连续。 2、两个材料不同、但几何形状、边界条件及体积力(且体积力为常数)等都完全相同的线弹性平面问题,它们的应力分布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应力分布受到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及力边界条件,未涉及本构方程,与材料性质无关。 3、应力状态是否可以位于加载面外?为什么? 不可以。保证位移单值连续。连续体的形变分量x ε、y ε、xy τ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关,否则导致位移不单值,不连续。 4、给定单值连续的位移函数,通过几何方程可求出应变分量,问这些应变分量是否满足变形协调方程?为什么? 满足。根据几何方程求出各应变分量,则变形协调方程自然满足,因为变形协调方程本身是从几何方程中推导出来的。 5、应变协调方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对于单连通体,协调方程是保证由几何方程积分出单值连续的充分条件。多于多连通体,除满足协调方程方程外,还应补充保证切口处位移单值连续的附加条件。 6、已知物体内一组单值连续的位移,试问通过几何方程给出的应变一定满足变形协调方程吗?为什么?

弹塑性力学理论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弹塑性力学理论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摘要:弹塑性力学理论在工程中应用十分的广泛,是工程中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首先是对弹塑性力学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讨论了它在工程上面的应用。 关键词:弹塑性力学;工程;应用 第一章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一)应力理论 1、 应力和应力张量 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产生应力和变形,即物体中诸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由于这种变化,便产生了企图恢复其初始状态的附加相互作用力。用以描述物体在受力后任何部位的内力和变形的力学量是应力和应变。本章将讨论应力矢量和某一点处的应力状态。 为了说明应力的概念,假想把受—组平衡力系作 用的物体用一平面A 分成A 和B 两部分(图1.1)。如 将B 部分移去,则B 对A 的作用应代之以B 部分对A 部分的作用力。这种力在B 移去以前是物体内A 与B 之间在截面C 的内力,且为分布力。如从C 面上点P 处取出一包括P 点在内的微小面积元素S ?,而S ?上 的内力矢量为F ?,则内力的平均集度为F ?/S ?, 如令S ?无限缩小而趋于点P ,则在内力连续分布的条件下F ?/S ?趋于一定的极限σo ,即 σ=??→?S F S 0lim 2、二维应力状态与平面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式 上节中讨论应力概念时,是从三维受力物体出发的,其中点P 是从一个三维空间中取出来约点。为简单起见,首先讨论平面问题。掌提了平面问题以后.再讨论空间问题就比较容易了。

当受载物体所受的面力和体力以及其应力都与某—个坐标轴(例如z 轴)无 关。平面问题又分为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 (1) 平面应力问题 如果考虑如图所示物体是一个很薄的 平板,荷载只作用在板边,且平行于板面,即 xy 平面,z 方向的体力分量Z 及面力分量z F 均 为零,则板面上(2/δ±=z 处)应力分量为 0) (2=±=δσz z 0)()(22==±=±=δ δ ττz zy z zx 图2.2平面应力问题 因板的厚度很小,外荷载又沿厚度均匀分布, 所以可以近似地认为应力沿厚度均匀分布。由此, 在垂直于z 轴的任一微小面积上均有 0=z σ, 0==zy zx ττ 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即应力张量的对称性,必然有0==xz yx ττ。因而对于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张量为 ???? ??????=00000y yx xy x ij σττσσ 如果z 方向的尺寸为有限量,仍假设0=z σ,0==zy zx ττ,且认为x σ,y σ和xy τ(yx τ)为沿厚度的平均值,则这类问题称为广义平面应力问题。 (2)平面应变问题 如果物体纵轴方向(oz 坐标方向)的尺寸很长,外荷载及体力为沿z 轴均匀分 布地作用在垂直于oz 方向,如图1.4所示的水坝是这类问题的典型例子。忽略端部效应,则因外载沿z 轴方向为一常数,因而可以认为,沿纵轴方向各点的位

《工程弹塑性力学》习题

《工程弹塑性力学》习题 1、(1)试分析下列应力函数可解什么样的平面应力问题: 2232 343y q c xy xy c F +???? ??-=? (2)为使函数φ(r ,z)=C(r 2十z 2)n 能够作为轴对称情况下的应力函数,式中n 应为何值? 2、已知下列应力状态: Pa ij 5101138303835????? ??????=σ 试求八面体正应力与剪应力。 3、已知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为:B T =σ? n 或 m T c εσ=,试证: n e m --=1 4、试证: ()dV u dS u n dV u u i V j ij i j s ij i j j i ij V ???????-=+,,,21σσσ 5、试证图示悬臂梁的应变能公式及泛函ΠP 为: ()dx w EJ U l 20 ''21?= 及 () ()()l Fw l Mw Pw dx w EJ l l P +--=∏??0'20''21 并说明其附加条件 6、试求图示斜坡的最大承载能力。 7、对Mises 屈服条件,证明 8、已知理想弹塑性材料的悬臂梁,一端受集中力P 作用,如此杆的截面ij ij ij s J f =σ??=σ??2

为矩形,其尺寸为h b 2?,弹性模量E ,屈服极限为s σ,试求作用点的挠度值。 9、试证明虚位移与虚应力原理是下列高斯散度定理的特殊情况: dS u T dS u T dV u F dV i S i i S i i V i ij V ij u T ????????++=εσ 10、名词解释 1、主平面、主应力、应力主方向 2、李兹法 3、工程应变 4、滑移线 5、Drucker 公设 6、伽辽金法 7、壳体、壳体的厚度、中曲面 8、屈服面、屈服函数 9、增量理论 10、完全解 11、简答题 1、什么是八面体及其特点? 2、阐述弹性力学的平面问题的基本假设? 3、矩形、圆形薄板弯曲的三类边界条件的区别? 4、在大应变问题中,为什么只有用自由应变才能得出合理的结果? 5、Tresca 和Mises 的屈服条件的比较? 6、论述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的基本假定? 7、各向均匀受压对金属材料体积的影响及写出Bridgman 提出p 与单位体积的关系式。 8、阐述弹性本构理论的特点? 9、阐述滑移线的性质? 12、(1)矩形薄板其边界条件见图,不受 横向载荷(q =0),但在两个简支边上受有均 布弯矩M ,在两个自由边上受均布弯矩 μM ,证明:ω=f(x)能满足一切条件,并求 出挠度、弯矩和反力。

我所认识的弹塑性力学知识交流

我所认识的弹塑性力学 弹塑性力学作为固体力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其理论与方法的体系基本完善,并在建筑工程、机械工程、水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诸多技术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一绪论 1、弹塑性力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弹塑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载荷(包括外力、温度变化或外界约束变动等)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变形和承载能力,包括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分别用来研究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力学问题。弹性变形指卸载后可以恢复和消失的变形,塑性变形时指卸载后不能恢复而残留下的变形。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各种固体,特别是各种结构,包括建筑结构、车身骨架、飞机机身、船舶结构等,也研究量的弯曲、住的扭转等问题。其基本任务在于针对实际问题构建力学模型和微分方程并设法求解它们,以获得结构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应力分布及结构强度等。 2、弹塑性简化模型及基本假定 在弹性理论中,实际固体的简化模型为理想弹性体,它的特征是:一定温度下,应力应变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与加载过程以及时间无关。在塑性理论中,常用的简化模型为:理想塑性模型和强化模型。理想塑性模型又分为理想弹塑性模型和理想刚塑性模型;强化模型包括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线性强化刚塑性模型和幂次强化模型。弹塑性力学有五个最基本的力学假定,分别为:连续性假定、均匀性

假定、各向同性假定、小变形假定和无初应力假定。 3、研究方法及其与初等力学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一般来说,弹塑性力学的求解方法有:经典方法、数值方法、试验方法和实验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经典方法是采用数学分析方法求解,一般采用近似解法,例如,基于能量原理的Ritz法和伽辽金法;数值法常用的有差分法、有限元法及边界条件法;实验法是采用机电方法、光学方法、声学方法等来测定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如光弹性法和云纹法。 弹塑性力学与初等理论力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下表所示:表1、弹塑性力学与初等力学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教材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目录 第二章习题答案 (2) 第三章习题答案 (6) 第四章习题答案 (9) 第五章习题答案 (26) 第六章习题答案 (37) 第七章习题答案 (49) 第八章习题答案 (54) 第九章习题答案 (57) 第十章习题答案 (59) 第十一章习题答案 (62)

第二章习题答案 2.6设某点应力张量的分量值已知,求作用在过此点平面上的应力矢量,并求该应力矢量的法向分量。 解该平面的法线方向的方向余弦为 而应力矢量的三个分量满足关系 而法向分量满足关系最后结果为 2.7利用上题结果求应力分量为时,过平面处的应力矢量,及该矢量的法向分量及切向分量。 解求出后,可求出及,再利用关系 可求得。 最终的结果为

2.8已知应力分量为,其特征方程为 三次多项式,求。如设法作变换,把该方程变为形式 ,求以及与的关系。 解求主方向的应力特征方程为 式中:是三个应力不变量,并有公式 代入已知量得 为了使方程变为形式,可令代入,正好项被抵消,并可得关系 代入数据得,, 2.9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 解在时容易求得三个应力不变量为, ,特征方程变为 求出三个根,如记,则三个主应力为 记

2.10已知应力分量 ,是材料的屈服极限,求及主应力。 解先求平均应力,再求应力偏张量,, ,,,。由此求得 然后求得,,解出 然后按大小次序排列得到 ,, 2.11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以及每个主应力所对应的方向余弦。 解特征方程为记,则其解为, ,。对应于的方向余弦,,应满足下列关系 (a) (b) (c) 由(a),(b)式,得,,代入(c)式,得 ,由此求得

【6A文】塑性力学增量和全量本构关系讨论

塑性力学中本构关系的讨论 摘要:本构方程是塑性力学解决问题不同于弹性力学的一大不同点,本文从主要描述塑性变形问题的两个本构理论出发,借鉴现有理论和实验结果,对比增量理论和全量理论的优缺及各自在工程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塑性力学;增量理论;全量理论;有限元法 引言 塑性力学和弹性力学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弹性力学是以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的广义胡克定律为基础的。而塑性力学研究范畴中,应力与应变一般成非线性关系,而这种非线性的特征又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具有不同的规律。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结果简化抽象出塑性状态下应力与应变关系的特征。 与弹性力学比较,主要影响塑性力学本构方程的有以下几点: 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其比例系数不仅与材料有关而且与塑性应变有关; 由于塑性变形的出现,弹塑性材料在卸载时,体元的应力-应变状态不能沿原来的加载路径返回,应力与应变之间不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与加载历史有关; 变形体中可分为弹性区和塑性区,在弹性区,加载与卸载都服从广义胡克定律,在塑性区,加载过程服从塑性规律而卸载过程服从广义胡克定律。 因此在塑性力学发展初期,最初提出的是以增量方法来讨论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之间的关系,它不受加载条件的限制,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需要按加载过程中的变形路径进行积分,计算比较复杂。Hencky于1924年提出的全量理论在实践中使用方便很多,但全量本构关系仅能应用于特定情况,及体元应力-应变过程为单调过程,不能描述弹塑性变形规律全貌。 1.增量理论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重要特点是非线性和非简单对应,非线性及应力与应变关系不是线性关系,非简单对应及应变不能由应力唯一确定。在材料变形的塑性阶段,

工程弹塑性力学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弹塑性力学基础 1.1什么是偏应力状态?什么是静水压力状态?举例说明? 解:静水压力状态时指微六面体的每个面只有正应力作用,偏应力状态是从应力状态中扣除静水压力后剩下的部分。 1.2对照应力张量与偏应力张量,试问: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主方向之间的关系? 解:两者主方向相同。。 1.3 简述应力和应变Lode参数定义及物理意义: 解:μσ的定义、物理意义:; 1) 表征S ij的形式;2) μσ相等,应力莫尔圆相似,S ij形式相同;3) 由μσ可确定S1:S2:S3。 1.4设某点应力张量的分量值已知,求作用在过此点平面上的应 力矢量,并求该应力矢量的法向分量。 解:该平面的法线方向的方向余弦为 而应力矢量的三个分量满足关系 而法向分量满足关系最后结果为:

1.5利用上题结果求应力分量为时,过平面处的应力矢量,及该矢量的法向分量及切向分量。 解:求出后,可求出及,再利用关系 可求得。 最终的结果为, 1.6 已知应力分量为,其特征方程为 三次多项式,求。如设法作变换,把该方程变为形式 ,求以及与的关系。 解:求主方向的应力特征方程为 式中:是三个应力不变量,并有公式 代入已知量得 为了使方程变为形式,可令代入,正好项被抵消,并可得关系

代入数据得,, 1.7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 解:在时容易求得三个应力不变量为, ,特征方程变为 求出三个根,如记,则三个主应力为 记 1.8已知应力分量 ,是材料的屈服极限,求及主应力。 解:先求平均应力,再求应力偏张量,, ,,,。 由此求得: 然后求得:,,解出 然后按大小次序排列得到 ,, 1.9 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以及每个

(完整版)弹塑性力学习题题库加答案

第二章 应力理论和应变理论 2—15.如图所示三角形截面水坝材料的比重为γ,水的比重为γ1。己求得应力解为: σx =ax+by ,σy =cx+dy-γy , τxy =-dx-ay ; 试根据直边及斜边上的边界条件,确定常数a 、b 、c 、d 。 解:首先列出OA 、OB 两边的应力边界条件: OA 边:l 1=-1 ;l 2=0 ;T x = γ1y ; T y =0 则σx =-γ1y ; τxy =0 代入:σx =ax+by ;τxy =-dx-ay 并注意此时:x =0 得:b=-γ1;a =0; OB 边:l 1=cos β;l 2=-sin β,T x =T y =0 则:cos sin 0 cos sin 0x xy yx y σβτβτβσβ+=??+=?……………………………… (a ) 将己知条件:σx= -γ1y ;τxy =-dx ; σy =cx+dy-γy 代入(a )式得: ()()()1cos sin 0cos sin 0y dx b dx cx dy y c γβββγβ-+=?? ? --+-=??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化简(b )式得:d =γ1ctg 2β; 化简(c )式得:c =γctg β-2γ1 ctg 3β 2—17.己知一点处的应力张量为3 1260610010000Pa ??????????? 试求该点的最大主应力及其主方向。 解:由题意知该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且知:σx =12× 103 σy =10×103 τxy =6×103,且该点的主应力可由下式求得: (()() 3 1.2333 3 121010 2217.0831******* 6.082810 4.9172410x y Pa σσσ?++?=±=????=?=±?=? 则显然: 3312317.08310 4.917100Pa Pa σσσ=?=?= σ1 与x 轴正向的夹角为:(按材力公式计算) ()22612 sin 226 12102 cos 2xy x y tg τθθσσθ--?-++ = = ==+=--+ 显然2θ为第Ⅰ象限角:2θ=arctg (+6)=+80.5376° 题图 1-3

弹塑性力学(工学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复习题

复习题 一、选择题 01.受力物体内一点处于空间应力状态(根据oxyz 坐标系),一般确定一点应力状态需( )独 立的应力分量。 A .18个; B .9个; C .6个; D .2个; 02.一点应力状态的最大(最小)剪应力作用截面上的正应力,其大小( )。 A .一般不等于零; B .等于极大值; C .等于极小值; D .必定等于零 ; 03.一点应力状态主应力作用截面和主剪应力作用截面间的夹角为( )。 A .π/2; B .π/4; C .π/6; D .π; 04.正八面体单元微截面上的正应力σ8为:( )。 A .零; B .任意值; C .平均应力; D .极值; 05.从应力的基本概念上讲,应力本质上是( )。 A .集中力; B .分布力; C .外力; D .内力; 06.若研究物体的变形,必须分析物体内各点的( )。 A .线位移; B .角位移; C .刚性位移; D .变形位移; 07.若物体内有位移u 、v 、w (u 、v 、w 分别为物体内一点位置坐标的函数),则该物体( )。 A .一定产生变形; B .不一定产生变形; C .不可能产生变形; D .一定有平动位移; 08.弹塑性力学中的几何方程一般是指联系( )的关系式。 A .应力分量与应变分量; B .面力分量与应力分量; C .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 D .位移分量和体力分量; 09.当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变状态确定后,一般情况下该点必有且只有三个主应变。求解主应变的方程可得出三个根。这三个根一定是( )。 A .实数根; B .实根或虚根; C .大于零的根; D .小于零的根; 10.固体材料受力产生了塑性变形。此变形过程( )。 A .必定要消耗能量; B .必定是可逆的过程; C .不一定要消耗能量; D .材料必定会强化; 11.理想弹塑性模型, 这一力学模型抓住了( )的主要特征。 A .脆性材料; B .金属材料; C .岩土材料; D .韧性材料; 12.幂强化力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σ=A εn ,当指数n=1时,该力学模型即为( )。 A .理想弹塑性力学模型; B .理想线性强化弹塑性力学模型; C .理想弹性模型; D .理想刚塑性力学模型; 13.固体材料的弹性模E 和波桑比ν(即横向变形系数)的取值区间分别是:( )。 14.应力分量等于弹性势函数对相应的应变分量的一阶偏导数(0ij ij U σε?=?)此式是用于( )。 A .刚体; B .弹性体; C .弹塑性体; D .刚塑性体 ; 15.主应力空间π 平面上各点的( )为零。 A .球应力状态m ij σδ; B .偏斜应力状态ij s ; C .应力状态ij σ; D .应变状态ij ε; 16.在π 平面上屈服曲线具有的重要性质之一是( )。 A .坐标原点被包围在内的一条封闭曲线; B .一条封闭曲线; C .坐标原点被包围在内一条开口曲线; D .一条封闭折线; 17.Tresca 屈服条件表达式中的k 为表征材料屈服特征的参数,其确定方法为:若用简单拉伸试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 解答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目录 第二章习题答案 设某点应力张量的分量值已知,求作用在过此点平面上的应力矢量,并求该应力矢量的法向分量。 解该平面的法线方向的方向余弦为 而应力矢量的三个分量满足关系 而法向分量满足关系最后结果为 利用上题结果求应力分量为时,过平面处的应力矢量,及该矢量的法向分量及切向分量。

解求出后,可求出及,再利用关系 可求得。 最终的结果为 已知应力分量为,其特征方程为三次多项式,求。如设法作变换,把该方程变为形式,求以及与的关系。 解求主方向的应力特征方程为 式中:是三个应力不变量,并有公式 代入已知量得 为了使方程变为形式,可令代入,正好项被抵消,并可得关系 代入数据得,, 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 解在时容易求得三个应力不变量为, ,特征方程变为 求出三个根,如记,则三个主应力为 记 已知应力分量 ,是材料的屈服极限,求及主应力。 解先求平均应力,再求应力偏张量,,

,,,。由此求得 然后求得,,解出 然后按大小次序排列得到 ,, 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以及每个主应力所对应的方向余弦。 解特征方程为记,则其解为,,。对应于的方向余弦,,应满足下列关系 (a) (b) (c) 由(a),(b)式,得,,代入(c)式,得 ,由此求得 对,,代入得 对,,代入得 对,,代入得 当时,证明成立。 解 由,移项之得 证得

第三章习题答案 取为弹性常数,,是用应变不变量表示应力不变量。 解:由,可得, 由,得 物体内部的位移场由坐标的函数给出,为, ,,求点处微单元的应变张量、转动张量和转动矢量。 解:首先求出点的位移梯度张量 将它分解成对称张量和反对称张量之和 转动矢量的分量为 ,, 该点处微单元体的转动角度为 电阻应变计是一种量测物体表面一点沿一定方向相对伸长的装置,同常利用它可以量测得到一点的平面应变状态。如图所示,在一点的3个方向分别粘贴应变片,若测得这3个应变片的相对伸长为,, ,,求该点的主应变和主方向。 解:根据式先求出剪应变。考察方向线元的线应变,将,,,,,代入其中,可得 则主应变有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 答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目录 第二章习题答案 设某点应力张量的分量值已知,求作用在过此点平面上的应力矢量,并求该应力矢量的法向分量。 解该平面的法线方向的方向余弦为 而应力矢量的三个分量满足关系 而法向分量满足关系最后结果为 利用上题结果求应力分量为时,过平面处的应力矢量,及该矢量的法向分量及切向分量。

解求出后,可求出及,再利用关系 可求得。 最终的结果为 已知应力分量为,其特征方程为三次多项式,求。如设法作变换,把该方程变为形式,求以及与的关系。 解求主方向的应力特征方程为 式中:是三个应力不变量,并有公式 代入已知量得 为了使方程变为形式,可令代入,正好项被抵消,并可得关系 代入数据得,, 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 解在时容易求得三个应力不变量为, ,特征方程变为 求出三个根,如记,则三个主应力为 记 已知应力分量 ,是材料的屈服极限,求及主应力。 解先求平均应力,再求应力偏张量,,

,,,。由此求得 然后求得,,解出 然后按大小次序排列得到 ,, 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以及每个主应力所对应的方向余弦。 解特征方程为记,则其解为,,。对应于的方向余弦,,应满足下列关系 (a) (b) (c) 由(a),(b)式,得,,代入(c)式,得 ,由此求得 对,,代入得 对,,代入得 对,,代入得 当时,证明成立。 解 由,移项之得 证得

第三章习题答案 取为弹性常数,,是用应变不变量表示应力不变量。 解:由,可得, 由,得 物体内部的位移场由坐标的函数给出,为, ,,求点处微单元的应变张量、转动张量和转动矢量。 解:首先求出点的位移梯度张量 将它分解成对称张量和反对称张量之和 转动矢量的分量为 ,, 该点处微单元体的转动角度为 电阻应变计是一种量测物体表面一点沿一定方向相对伸长的装置,同常利用它可以量测得到一点的平面应变状态。如图所示,在一点的3个方向分别粘贴应变片,若测得这3个应变片的相对伸长为,, ,,求该点的主应变和主方向。 解:根据式先求出剪应变。考察方向线元的线应变,将,,,,,代入其中,可得 则主应变有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岩土类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岩土类材料的特性,开展研究其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弹性及塑性变形的特点,描述简化的力学模型特征及对应的适用条件,同时在分析研究其弹塑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关于岩土类介质材料的各种本构模型,如M-C、D-P、Cam、D-C、L-D及节理材料模型等,分析对应使用条件,特点及公式,从而推广到不同的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为弹塑性理论更好的延伸发展做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本构方程 不同的固体材料,力学性质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种固体材料,在不同的物理环境和受力状态中,所测得的反映其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也各不相同。尽管材料力学性质复杂多变,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可将各种反映材料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归类并加以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变形体力学模型。 第一章岩土类材料 地质工程或采掘工程中的岩土、煤炭、土壤,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石料,以及工业陶瓷等,将这些材料统称为岩土材料。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岩土类材料是颗粒组成的多相体,而金属材料是人工形成的晶体材料。正是由于不同的材料特性决定了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不同性质。归纳起来,岩土材料有3点基本特性:1.摩擦特性。2.多相特性。3.双强度特性。另外岩土还有其特殊的力学性质:1.岩土的压硬性,2.岩土材料的等压屈服特性与剪胀性,3.岩土材料的硬化与软化特性。4.土体的塑性变形依赖于应力路径。 对于岩土类等固体材料往往在受力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及塑性变形具备相应的特点,物体本身的结构以及所加外力的荷载、环境和温度等因素作用,常使得固体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具备如下的特点。 固体材料弹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变形是可逆的。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以能量(应变能)的形式贮存在物体内,当卸载时,弹性应变能将全部释放出来,物体的变形得以完全恢复; (2)无论材料是处于单向应力状态,还是复杂应力状态,在线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成线性比例关系;(3)对材料加载或卸载,其应力应变曲线路径相同。因此,应力与应变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固体材料的塑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 (l)塑性变形不可恢复,所以外力功不可逆。塑性变形的产生过程,必定要消耗能量(称耗散能或形变功); (2)在塑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关系是非线性的。因此,不能应用叠加原理。又因为加载与卸载的规律不同,应力与应变也不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即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不能唯一地确定,而应当考虑到加载的路径(即加载历史); (3)当受力固体产生塑性变形时,将同时存在有产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区域和产生塑性变形的塑性区域。并且随着载荷的变化,两区域的分界面也会产生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