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交车调度数学建模

公交车调度数学建模

公交车调度数学建模
公交车调度数学建模

公交车调度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给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数据按18个时段、两个行驶方向进行处理,计算出各个时段各个站点以及两个方向的流通量,从而将远问题转化为对流通量的处理。首先,利用各时段小时断面最高流通量计算出各时段各方向的最小发车次数,进行适当的调整,确定了各时段两个方向的发车次数。假定采用均匀发车的方式。继而求出各时段两个方向发车间隔,经部分调整后,列出0A 站和13A 站的发车时刻表,并给出了时刻表的合理性证明,从而制定调度方案。根据调度方案采用逐步累加各时段新调用的车辆数算法,求出公交车的发配车辆数为57辆。其次,建立乘客平均待车时间和公交车辆实际利用率与期望利用率的差值这两个量化指标,并用这两个指标来评价调度方案以如何的程度照顾到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利益。前者为4.2分钟,后者为13.88%。最后,我们以上述两个指标为优化目标,以乘客的等车时间数学期望值和公交车辆的满载率的数学期望为约束指标,建立了一个双目标的优化模型。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求解方法,特别指出的是,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求解的进程控制图。通过了对模型的分析,提出了采集数据的 采集数据方法的建议。

注释:

第i 站乘客流通量:

=i

k 1(第k 站的上车的人数与第k 站的下车人数的差值);

总的乘客等车时间:

∑=m

i 1

=n

j 1

(第i 时段第j 站等车乘客数)?(第I 时段第j 站等待时间);

乘客平均等车时间:总的乘客等车时间与总乘客数的比值;

实际利用率:总实际乘客流通量与公司车辆总最大客运量的比值; 期望利用率:总期望乘客流通量与公司车辆总最大客运量的比值

一、问题的提出

一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功13站,给定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该线路用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是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与100%,一般也不要地狱50%。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考虑一条线路上公交车的调度问题。

(1) 为该路线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

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2)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

型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二、问题的假设

1、乘客上下车的时间计算在公交车的运行时间内;

2、假设交通秩序良好,公交车路上不会出现意外的交通事故、零件损坏或

者公交车不受交通阻塞等;

3、公交车辆之间不超车、也不赶车;

4、假设在各时段内各站点的候车人数服从泊松分布;

5、不考虑季节性;

6、对上一时段运行未到终点站的车辆进入下一时段时,期望满载率突变为

下一时段的期望满载率。

三、符号说明

表示第i时段内的配车数(车次);

i

C :车辆的标准容量;

E(x):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

第i时段内的上行方向的小时最高断面通过量;

i

h第i时段内的下行方向的小时最高断面通过量;

i

L上行方向的线路长度;

l :下行方向的线路长度;

上行方向第i-1站到第i站的距离;

i

d下行方向第i-1站到第i站的距离;

i

Q : 上行方向的第i时段第j 站的流通量;

ij

ij q : 下方向的第i 时段第j 站的流通量;

Tij 第i 时段上行方向的第j 站的单位乘客平均等待时间(单位:小时);

ij t : 第i 时段下行方向的第j 站的单位乘客平均等待时间

(单位:小时);

ij A 第i 时段上行方向的第j 站的上车人数; :

ij B 第i 时段上行方向的第j 站的下车人数; :

ij a 第i 时段下行方向的第j 站的上车人数; :

ij b 第i 时段下行方向的第j 站的下车人数; U : 公司车辆营运平均利用率;

W : 单位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 S : 总的乘客流通量;

i P : 第i 时段车辆的期望满载率;

P :车辆最大的满载率;

: 高峰时段乘客待车的最大的期望等车时间;

2T : 一般时段乘客待车的最大的期望等车时间; 1E : 公交公司最小的车辆期望满载率。

四、 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一) 调度方案问题的分析

制定调度方案是一个统筹问题,其核心是编制站点发车时刻表。关键是如何确定各时段的发车次数和发车间隔。前者可用各时段最高断面通过量来确定,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要求采用均匀间隔和不均匀间隔的发车方式发车,从而确定各时段具体的发车间隔,确定发车时间。然后编制0A 站和13A 站的发车时刻表,根据发车时刻表计算公交公司的配车数。最后,采用乘客平均待车时间和公司车辆的实际利用率与公司车辆的期望利用率的差这两个指标来评价调度方案对乘客利益和公司利益的满意程度。

(二) 调度方案问题的解答

1、数据的初步处理

将数据分成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18个时段进行处理,考虑i 时段内第j 站流通量=入站人数+上车人数-下车人数

=

ij Q )(1

ik j

k ik

B A

-∑= ij q =

)(1

ik j

k ik

b a

-∑=

数据结果如下: 上行

371423466496552594597599652660681701627570199022672495258729372943271625382641260926172636178311683626405543564531501848284254341935223312321730351263-196206422802462252827052620227017851784169616321458386-373118613101401142815281425118695997691887480365-41892310221087111411931108947717740710680625119-26695710841183123213551298114297510399949739374339387396810591096120011411014857914868837801339677988194395710401004910824860841836817456193625693762797881872786632663632610575212-27635723782807871842726572593562540515182-47149317121867193121332087185615531608157115241470719162201122802473253227722557228019092027191418711752585-20869177082983889782570251355752148344034-30235039242443646443337526727325223621724-115304338364376410405361295296284276266115-220923225025527525221814013011610490-32-12419

191916130-14-36-43

-49

-55

-62-93-114

下行

i y 总流量=489390(人次)

其中下划线所标数据为各时段小时最高断面通过量 表中数据出现负数是表示在上一个时段上车,但在这个时段内下车的人数多于这个时段上车的人。因为此时段或者。。。。。

2、 确定发车次数和发车间隔

2.1

确定各时段的最少发车次数

C P H M i i i ?=

C

P h m i i

i ?= 计算结果如下:(采用原数据结果加1再取整的处理方式处理数据)

上行方向:6 25 42 23 13 10 12 11 9 8 8 18 24 8 6 6 6 6 下行方向:2

9 23 27 16 10 9 7 8 9 11 19 31 21

10 7 7 6

为了达到乘客的一般要求,对某些站点进行调整。调整结果见发车时刻表

2.2 根据各时段的发车情况,确定各时段的具体发车时间间隔(单

位:分钟)

计算结果如下:

上行方向:

810.,2.4,1.42857,2.6087,4.61538,6.,5.,

5.45455,

6.66667,

7.5,7.5,3.33333,2.5,7.5,15.,15.,20.,60.

<

下行方向:

8

60.,6.66667,2.6087,2.22222,3.75,6.,6.66667,8.57143,7.5,

6.66667,5.45455,3.15789,1.93548,2.85714,6.,8.57143,8.57143,20.<

3、 编制发车时刻表,制定调度方案

根据调度方案。采取累加新增发车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公交公司一共需要6+22+29=57辆客车。

A站发车的车为55辆

13

A站发出的车为2辆

4、调度方案时刻表的合理性证明

最高峰的时候数学期望84人对泊松分布来说是很大,由于泊松分布数学特征即数学期望越大,他的图象越对称。所以高峰时段的车流通量最大,但是由于在整

A站,但是在点开出的车会很好的满足车供应量,那是因为在该时段的高峰时间是在

9

整点发出到达站的时间是11。49分钟。从而有12 84=1008人需要车8辆,由时刻表知,已经有9辆车到达此站。完全可以载完人数。其他时间发的车更能满足要求。所以我们认为它是比较合理的时刻表。

5、调度方案的评价

对乘客来说,等车时间越短越好;对公交公司来说,车辆的利用率

越高越接近期望利用率越好;因此,考虑一般情况,建立单位乘客平均待车时间W和车辆实际利用率和车辆期望利用率与车辆期望利用率的差U这两个指标的来评价调度方案。前者反映了调度方案对乘客利益的照顾程度,后者反映了调度方案对公交公司利益的照顾程度。

W=

∑∑∑∑∑∑∑∑========+??+?=

181113

1

18

1141

18113

1

18114

1i j ij

ij i j ij

ij

i j ij i ij j ij

a T A t a T A

总的乘客数

总的乘客待车时间

=5710151295898.37711102.3893++=07.0108396

7605

≈小时=4.2分钟

不难看出乘客的利益得到了相当好的照顾。

U=

公司车辆总的最大客运总的实际乘客流通量

量公司车辆总的最大客运总的期望乘客流通量-

∑∑∑∑====???+???-???+???18

1

181

18

1

18

1

i i i i

i i i i i i

k

C P m K C P M S

k C P m K C P M

=0.8328-0.694=0.1388

所以,公司实际发车次与期望发车次很接近,我们认为公司的利益也得到很好照顾。

(三) 调度模型问题的分析

要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关键是建立优化指标和约束指标。我们采用单位乘客平均待车时间和公司车辆实际利用率与公司车辆的期望利用率的差值为优化指标,以乘客等车时间的期望值和公司车辆的期望满载率为约束指标,建立一个双目标的优化模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法及典型数据或者获得经验公式。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个模型的求解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并给出模拟流程图。

(四) 调度问题的抽象模型

1、 根据统计数据获得ij A 的典型数据和T ,PIJ 的分布并求出TIJ,PIJ 的数学期望表达式。

2、 建立模型

MIN U =

∑∑∑∑====??????-m

i i

m

i i i m i n

j ij

n

U

C P n

U C P Q

1

1

11

MIN W =

∑∑∑∑====?m

i n

j ij

m i n

j ij

ij

A

T A

11

11

s.t.

E(ij T ) < 1T j 为高峰时段

* 1T 为高峰时期乘客等车时间的期望值 *

E(ij T ) < 2T j 为其它时段

* 2T 为其它时段等车时间期望值 *

1)(E P E i < * 1E 为车辆满载率的最低期望值 * P P i < * P 为车辆满载率的最高期望值 *

}

{}....1{min

1ij i T n j M ∈=

4、 关于模型的解法

3.1

简化为单目标规划

(1) 确定公司车辆实际利用率与期望利用率的差值不小于G

求解

min W s.t.

U ≤ G

E(ij T ) < 1T i 为高峰时段 E(ij T ) < 2T i 为一般时段

1)(E P E i ≥

P P i < i = 1、、、、、、m

(2) 确定单位乘客平均待车时间不高于0T

求解

min U s.t

W ≤ 0T

E(ij T ) < 1T i 为高峰时段 E(ij T ) < 2T i 为一般时段

1)(E P E i ≥

P P i < i = 1、、、、、、m

3.2

计算机模拟方法求解

原理: ij A 可以通过数据统计估计,而发车次数以及ij T ,i P 可以认为控制

的。我们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比较,选出较优的调度方案。故我们根据时间步

长法的思路,(取单位时间为步长,初始状态为每辆车均在各自的发车站停靠,各个车站没有乘客等车。)可以根据图1到图6的模拟流程图进行仿真。

图1 图2

图3图4

图5图6

(五)采集数据的方法

1、缩短时段长度;

2、调查停车时间,各站个车次乘客上下车后的空位;

3、调查数据应在普通日子进行;

4、调查车辆到达车站的车次数;

5、有条件可以参考交通部门的统计数据;

6、调查每时段各车站上下车人数及其时间。

五、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1、经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将问题转化为对流通量的考虑,这样很好地简化了问题;

2、建立了评价调度方案对乘客利益和公交公司利益的照顾程度的量化指标,乘客平均等车时间和公交车辆实际利用率与期望利用

率的差值;

3、将调度方案抽象成了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建立了优化指标能极好地定量反映调度方案优劣,很容易推广到有m个时段、

n个站点,若干个行驶方向的调度问题。而且很好地定量评价乘

客利益和公交公司利益的满意程度;

4、对建立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具体的解法,特别给出了用计算机模拟求解的进程流程图;

5、值得注意的是满载率的期望表达式由统计数据确定,对调度方案的调整方式一般有提前发车或者提高发车频率,特别是在高峰时

期要调整;

6、由于在假设中没有考虑如站停时间、乘客上下车时间等因素。建议增加部分备用车辆,以处理意外因素的影响。

六、参考文献

1、〈〈公交调度中发车间隔的确定方法的探讨〉〉孙芙灵〈〈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7.6第17卷2B期2、〈〈数学建模实验〉〉周义仓赫孝良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3、〈〈运筹学〉〉(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4、〈〈单目标、多目标与整数规划〉〉卢开澄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论文点评:

(待写)

本篇论文获得2001年数学建模的全国一等奖。

数学建模论文-物资调度问题

物资调度问题 摘要 “运输调度”数学模型是通过运输车运输路线的确定以及运输车调配方案的确定来使运输的花费最小。本文首先分析了物资调度中运费、载重量及各站点需求量间相互关系。而后,紧抓住总运营费用最小这个目标,找出最短路径,最后完成了每辆运输车的最优调度具体方案。 问题一:根据题目及实际经验得出运输车运输物资与其载重量及其行驶的路程成正比例关系,又运输的价格一定,再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运输车重载运费2元/吨公里”,其重载运费的单位“元/吨公里”给我们的启发。于是结合题目给定的表,我们将两个决策变量(载重量,路程)化零为整为一个花费因素来考虑,即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同理我们将多辆车也化零为整,即用一辆“超大运输车”来运输物资。根据这样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于是我们将需求点的需求量乘入需求点的坐标得到一个新的表,即花费经济表,我们再运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 作出一个新的坐标,这样可以得到一个花费坐标。于是按照从经济花费最少的角度,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最短路径及Dijkstra 算法再结合数学软件Mathematic ,可求得经济花费坐标上的最短路径。具体求法上,采用了 Dijkstra 算法结合“最优化原理” ,先保证每个站点的运营费用最小,从而找出所有站点的总运营费用最小,即找出了一条总费用最低的最短路径。用我们的“超大运输车”走这条最小花费的路线,我们发现时间这个因素不能满足且计算结果与实际的经验偏差较大。于是我们重新分配路线,并且同时满足运输车工作时间这个因素的限制,重新对该方案综合考虑,作出了合理的调整.此处我们运用了“化整为零”的思想,将该路线分为八条路径。同时也将超大车进行分解,于是派八辆运输车向29个需求点运送物资。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将运输车运送物资从经济的角度看,即将运量乘以其速度,又因运输的价格一定,因此便可以将运输车在整体上从经济考虑。于是便可以将整体从经济上来考虑。将运输最小花费转化从经济方面来考虑比较合理。由此可求解出运输车全程的最低费用: 结合各约束条件求得最低费用为1980.16元。 问题二:由题目知运输车的载重量不同,但由于我们从整体的经济上来考虑运输物资的花费最少问题,因此花费坐标的最短路径仍然不变。因此结合运输车工作时间的这个因素,我们仍用问题一的思路,运用“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的思想来考虑第二问。按照这样的的思路我们制定了八条路线,派了七辆运输车来运送物资。同样在整体上对问题从经济上来考虑比较合理。 29 1 1234302+0.5527213420+34+18+242+0.5527213420341824i i T T T T T T ='??'''''=?+++++?+++++++∑(++++) ()() 结合各约束条件求得最低费用为1969.66元,需要7辆车 关键词:物资调度 最短路线 最优化原理 Dijkstra 算法 0-1规划 一、问题重述 29 ij 1231Min Min Min 0.5()S S d n ij i S c c c c μ==+=?+?++++∑总去返

公交车调度数学建模

公交车调度数学建模

公交车调度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给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数据按18个时段、两个行驶方向进行处理,计算出各个时段各个站点以及两个方向的流通量,从而将远问题转化为对流通量的处理。首先,利用各时段小时断面最高流通量计算出各时段各方向的最小发车次数,进行适当的调整,确定了各时段两个方向的发车次数。假定采用均匀发车的方式。继而求出各时段两个方向发车间隔,经部分调整后,列出0A 站和13A 站的发车时刻表,并给出了时刻表的合理性证明,从而制定调度方案。根据调度方案采用逐步累加各时段新调用的车辆数算法,求出公交车的发配车辆数为57辆。其次,建立乘客平均待车时间和公交车辆实际利用率与期望利用率的差值这两个量化指标,并用这两个指标来评价调度方案以如何的程度照顾到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利益。前者为4.2分钟,后者为13.88%。最后,我们以上述两个指标为优化目标,以乘客的等车时间数学期望值和公交车辆的满载率的数学期望为约束指标,建立了一个双目标的优化模型。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求解方法,特别指出的是,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求解的进程控制图。通过了对模型的分析,提出了采集数据的 采集数据方法的建议。 注释: 第i 站乘客流通量:∑=i k 1 (第k 站的上车的人数与 第k 站的下车人数的差值); 总的乘客等车时间:∑=m i 1 ∑=n j 1 (第i 时段第j 站等车 乘客数)?(第I 时段第j 站等待时间); 乘客平均等车时间:总的乘客等车时间与总乘客数的比值; 实际利用率:总实际乘客流通量与公司车辆总最大客运量的比值;

期望利用率:总期望乘客流通量与公司车辆总最大客运量的比值

公交车调度问题的数学模型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赵惠平 2. 李敏 3. 赵俊海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对公交车调度问题的研究 摘要 公交车调度问题是现代城市交通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所给的一条公交线路上下行方向各时间段,各站点的客流量,根据一些合理假设,并在优先考虑将乘客拉完同时兼顾公交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利用最优化思想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然后根据所给资料,利用数学软件编程检验。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并且考虑到方案的可操作性,将一天划分为高峰时间段和一般时间段,。首先给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和车辆数。通过分析发现满足高峰时间段所需的车辆数便可满足一整天其他时间所需车辆数,所以对于车辆数,是通过对各路段个时间端上车人数净增量来确定的。算出时间段内每分钟车上的净增人数,根据每小时发车的时间间隔算出每小时的车辆数,进而得到了全天的车辆数。我们通过假设乘客均匀到站,并且乘客候车时间包括在车辆运行中,即认为公交车到站后乘客上车不费时间,建立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 最后我们对题目所给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出了车辆具体的运行方案,并用所建模型对结果作检验。并用Matlab编写了所需程序。 关键字:公交车调度线性规划净增量均匀到站

数学建模电梯调度问题

电梯调度问题

电梯调度问题 摘要: 本题为一个电梯调度的优化问题,在一栋特定的写字楼内,利用现有的电梯资源,如何使用电梯能提高它的最大运输量,在人流密度十分大的情况下,如何更快的疏通人流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评价一个电梯群系统的运作效率,及运载能力,在第一问中,我们用层次分析发,从效益、成本两大方面给出了六个分立的小指标,一同构成电梯群运载效率的指标体系。对第二问,本文根据题目情况的特殊性,定义忙期作为目标函数,对该电梯调度问题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最后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第三问中,本文将模型回归实际,分析假设对模型结果的影响,给出改进方案。 对于问题一,本文用评价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对电梯群系统的运作效率及运载能力进行分析。经分析,本文最终确定平均候梯时间、最长候车时间、平均行程时间、平均运营人数(服务强度)、平均服务时间及停站次数这六个指标作为电梯调度的指标体系。在这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本文细化评价过程,给出完整的评价方案:首先,采用极差变换法对评价指标做无量纲化处理。然后,采用综合评价法对模型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本文采用受人主观影响较小的夹角余弦法来确定权重系数。 对于第二问,本文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借鉴排队论的思想,本文定义忙期,构造了针对本题中特定情形的简单数学表达式,作为目标函数。利用matlab软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多次运行可得到多个结果,然后用第一问中的评价模型进行评价,最终选出较优方案。最得到如下方案: 第一个电梯可停层数为:1,2,3,4,5,6,7,10,14,15,16,19,20,22 第二个电梯可停层数:1,4,5,7,10,13,16,18,19,20,21 第三个电梯可停层数:1,2,3,4,6,8,10,11,12,15,16,20,22 第四个电梯可停层数:1,2,3,4,7,10,11,17,18,19,21,22 第五个电梯可停层数:1,2,4,7,8,9,17,18,19,20,21 第六个电梯可停层数:1,4,5,6,7,8,9,11,13,18,19,20 此方案平均忙期为:15.3分钟。 对于第三问,本文是从每分钟到达人群数的分布角度改进模型的。第二问中

数学建模-2001年地公交车调度问题

第三篇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2001年 B题公交车调度Array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 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 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 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表3-1 给出的是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型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 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摘要:本文建立了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使公交公司在满足一定的社会效益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给出了理想发车时刻表和最少车辆数。并提供了关于采集运营数据的较好建议。 在模型Ⅰ中,对问题1建立了求最大客容量、车次数、发车时间间隔等模型,运用决策方法给出了各时段最大客容量数,再与车辆最大载客量比较,得出载完该时组乘客的最少车次数462次,从便于操作和发车密度考虑,给出了整分发车时刻表和需要的最少车辆数61辆。模型Ⅱ建立模糊分析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求得模型Ⅰ带给公司和乘客双方日满意度为(0.941,0.811)根据双方满意度围和程度,找出同时达到双方最优日满意度(0.8807,0.8807),且此时结果为474次50辆;从日共需车辆最少考虑,结果为484次45辆。对问题2,建立了综合效益目标模型及线性规划法求解。对问题3,数据采集方法是遵照前门进中门出的规律,运用两个自动记录机对上下车乘客数记录和自动报站机(加报时间信息)作录音结合,给出准确的各项数据,返站后结合日期储存到公司总调度室。 关键词:公交调度;模糊优化法;层次分析;满意度 *本文获2001年全国一等奖。队员:叶云,周迎春,齐欢,指导教师:朱家明等。

数学建模的公交车调度问题

数学建模的公交车调度问 题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第三篇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2001年 B题公交车调度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 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 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 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表3-1 给出的是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型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摘要:本文建立了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使公交公司在满足一定的社会效益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给出了理想发车时刻表和最少车辆数。并提供了关于采集运营数据的较好建议。 在模型Ⅰ中,对问题1建立了求最大客容量、车次数、发车时间间隔等模型,运用决策方法给出了各时段最大客容量数,再与车辆最大载客量比较,得出载完该时组乘客的最少车次数462次,从便于操作和发车密度考虑,给出了整分发车时刻表和需要的最少车辆数61辆。模型Ⅱ建立模糊分析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求得模型Ⅰ带给公司和乘客双方日满意度为(,)根据双方满意度范围和程度,找出同时达到双方最优日满意度,,且此时结果为474次50辆;从日共需车辆最少考虑,结果为484次45辆。对问题2,建立了综合效益目标模型及线性规划法求解。对问题3,数据采集方法是遵照前门进中门出的规律,运用两个自动记录机对上下车乘客数记录和自动报站机(加报时间信息)作录音结合,给出准确的各项数据,返站后结合日期储存到公司总调度室。 关键词:公交调度;模糊优化法;层次分析;满意度 §1 问题的重述 一、问题的基本背景 公交公司制定公交车调度方案,要考虑公交车、车站和乘客三方面因素。我国某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情况,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营方向各个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见表3-1。 二、运营及调度要求 1.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 2.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营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低于50%; 3.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 三、要求的具体问题 1.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2.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并指出求解方法; *本文获2001年全国一等奖。队员:叶云,周迎春,齐欢,指导教师:朱家明等。

数学建模-公交车调度问题

第三篇公交车调度方案得优化模型 2001年 B题公交车调度Array公共交通就是城市交通得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得调度 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得经 济与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 得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得客流 调查与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表3—1 给出得就是典型得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得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得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得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与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得全天(工作日)得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得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得程度照顾到了乘客与公交公司双方得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得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型得方法;根据实际问题 得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得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公交车调度方案得优化模型* 摘要:本文建立了公交车调度方案得优化模型,使公交公司在满足一定得社会效益与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得前提下,给出了理想发车时刻表与最少车辆数。并提供了关于采集运营数据得较好建议。 在模型Ⅰ中,对问题1建立了求最大客容量、车次数、发车时间间隔等模型,运用决策方法给出了各时段最大客容量数,再与车辆最大载客量比较,得出载完该时组乘客得最少车次数462次,从便于操作与发车密度考虑,给出了整分发车时刻表与需要得最少车辆数61辆。模型Ⅱ建立模糊分析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求得模型Ⅰ带给公司与乘客双方日满意度为(0、941,0、811)根据双方满意度范围与程度,找出同时达到双方最优日满意度(0、8807,0、8807),且此时结果为474次50辆;从日共需车辆最少考虑,结果为484次45辆。对问题2,建立了综合效益目标模型及线性规划法求解.对问题3,数据采集方法就是遵照前门进中门出得规律,运用两个自动记录机对上下车乘客数记录与自动报站机(加报时间信息)作录音结合,给出准确得各项数据,返站后结合日期储存到公司总调度室。 关键词:公交调度;模糊优化法;层次分析;满意度 §1 问题得重述 一、问题得基本背景 公交公司制定公交车调度方案,要考虑公交车、车站与乘客三方面因素。我国某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情况,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营方向各个站上下车得乘客数量统计见表3-1. 二、运营及调度要求 1.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 2.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得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营得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低于50%; 3.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 三、要求得具体问题 1.试根据这些资料与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得全天(工作日)得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得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得程度照顾到了乘客与公交公司双方得利益,等等; 2.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得数学模型,并指出求解方法; 3.据实际问题得要求,如果要设计好更好得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3、2问题得分析 本问题得难点就是同时考虑到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得经济与*本文获2001年全国一等奖。队员:叶云,周迎春,齐欢,指导教师:朱家明等。

公交车调度问题数学建模论文设计

2011年数学建模论文 ——对公交车调度问题的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所给的客流量及运营情况排出公交车调度时刻表,以及反映客运公司和乘客的利益有多个指标,建立了乘客的利益及公司利益两个目标函数的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基于多目标规划分析法,进行数值计算,从而得到原问题的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并在模型扩展中运用已建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对所得的结果和我们对于调度方案的想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通过数据的分析,并考虑到方案的可操作性,将一天划为;引入乘客的利益、公司利益作为两个目标函数,建立了两目标优化模型。通过运客能力与运输需求(实际客运量) 达到最优匹配、满载率高低体现乘客利益;通过总车辆数较少、发车次数最少表示公司利益建立两个目标函数。应用matlab中的fgoalattain进行多目标规划求出发车数,以及时间步长法估计发车间隔和车辆数。 关键字:公交车调度;多目标规划;数据分析;数学模型;时间步长法,matlab

一问题的重述: 1、路公交线路上下行方向各24站,总共有L 辆汽车在运行,开始时段线路两端的停车场中各停放汽车m辆,每两车可乘坐S人。这些汽车将按照发车时刻表及到达次序次发车,循环往返地运行来完成运送乘客的任务。建立数学模型,根据乘客人数大小,配多少辆车、多长时间发一班车使得公交公司的盈利最高,乘客的抱怨程度最小。假设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是匀速的速度为v。 1路公交车站点客流量见下表

1 已知数据及问题的提出 我们要考虑的是市的一路公交线路上的车辆调度问题。现已知该线路上行的车站总数N1 ( = 24 ),下行的车站总数N2 ( = 24 ),并且给出每一个站点上下车的人数。公交线路总路程L(=L);公交行驶的速度V=20km/ h;运营调度要求,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r= 120 % ,一般也不要底于r= 50 %。 现要我们根据以上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公交公司发车

关于公交车调度的数学模型

关于公交车调度的数学模型

公交车调度 关于公交车调度的数学模型 摘要:本文根据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首先探讨了如何利用平滑法来确定一个有价值并且效率高的车辆运行时刻表,使其满足乘客的舒适性和公交公司低成本的服务;接着,又利用最优化的基本思想,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得到了最小配车辆的数量,然后针对满意度的评价水平问题,建立了几个良好刻画公司以及乘客满意度的满意度函数并求出了乘客与公交公司双方的满意度。最后,我们对新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模型的评价和模型改进方向的讨论,并对如何采集公交车客运量的数据,提出了几个中肯的建议,完成了对关于公交车调度问题的较为详细而合理的讨论。 (一)问题重述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第3-4页给出的是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

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 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型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二)定义与符号说明 1、T( I )------ 第I个时段 ( I=1、2……18 ) 2、A( J )------ 第J个公交车站 (J=1、2……15 ) 3、P( I )------ 在第I个时段内的配车量 4、L( I )------ 在第I个时段内的客流量 5、G( I )------ 在第I个时段内的满载率 6、S( I )------ 在第I个时段内的乘客候车时间期望值 7、V--------- 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 8、ΔL(J)---第J-1个公交车站到第J个公交车站之间的距离

数学建模电梯的调度问题

高峰模式下高层办公楼电梯调度改善方案 摘要 电梯调度方案是指在特定的交通状况下,电梯系统应遵循的一组确定控制策略的规则。对于配有多台电梯的现代高层办公楼,如何建立合适的电梯运行方式至关重要。本文的目的就是建立合理的调度方案,主要运用概率,运筹学等理论对问题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用matlab 等软件对问题进行求解,最终得出最合理的安排及优化方案,已解决高层办公楼电梯拥挤的情况。 本题的评价指标有三个,一是排队等待时间,二是电梯运行时乘客在电梯等待的时间,三是6部电梯将全部员工运送到指定楼层所用的时间,三个评价指标中,排队等待时间与电梯运行时乘客在电梯等待的时间可以综合为乘客的满意度。 对于问题一,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形建立模型一,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不考虑乘客到来的随机性,不考虑乘客的等待时间,在规定的时间,电梯每次都是满载的,且运送的都是同一层的员工。这样得到一个简化模型,此模型运送完员工所花费的时间是最短的,同时求解出在确定的电梯数量确定的办公人数分布前提下电梯调度的最大运载能力。将所有的人都运到的最短的时间为:1955.5秒。 接着对于理想模型实际化建立模型二,以“最后被运送的乘客的等待时间最短”为评价标准,以“电梯运行周期与运行总时间之比等于电梯在一个周期运送的乘客数与乘客总数之比”的“比例”云则为依据,对几种常见电梯运行方案建立数学模型,比较其运行效率,得出分段运行方案是符合要求的最优方案。 在极端假设条件下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模型三,对所有的楼层进行分段,每个电梯负责特定的楼层,以概率的方法,得出非线性规划方程组,求得最优的分段数,并求出一些表征参数如:总运行时间及运载能力。

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 公交线路

11701 B 本科 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答卷 (全国一等奖) 学员:叶云周迎春齐欢指导老师:朱家明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摘要 本文建立了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使公交公司在满足一定的社会效益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给出了理想发车时刻表和最少车辆数。 并提供了关于采集运营数据的较好建议。 在模型Ⅰ中,对问题1建立了求最大客容量、车次数、发车时间间隔等模型,运用决策方法给出了各时段最大客容量数,再与车辆最大载客量比较, 得出载完该时组乘客的最少车次数462次,从便于操作和发车密度考虑,给 出了整分发车时刻表和需要的最少车辆数61辆。模型Ⅱ建立模糊分析模型, 结合层次分析求得模型Ⅰ带给公司和乘客双方日满意度为(0.941,0.811) 根据双方满意度范围和程度,找出同时达到双方最优日满意度 (0.8807,0.8807),且此时结果为474次50辆;从日共需车辆最少考虑,结果 为484次45辆。对问题2,交待了综合效益目标模型及线性规划法求解。对 问题3,采集方法是遵照前门进中门出的规律,运用两个自动记录机对上下 车乘客数记录和自动报站机(加报时间信息)作录音结合,给出准确的各项数 据,返站后结合日期储存到公司总调度室。 关键词:公交调度模糊优化法层次分析满意度

一、问题的提出 公交公司制定公交车调度方案,要考虑公交车、车站和乘客三方面因素。我国某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情况,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营方向各个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见表1。已知运营情况及调度要求如下: 1、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 2、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营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低于50%; 3、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 现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2、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并指出求解方法。 3、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好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二、符号约定 a:上或下行第j时段第k站上车人数 ijk b:上或下行第j时段第k站下车人数 ijk l上或下行第j时段最大客容量 ij k上或下行时第j时段平均载客量 ij C日所需总车次 c上或下行第j时段的车次 ij s上或下行第j时段平均发车时差 ij p上或下行第j时段平均载客量 ij t上或下行的平均发车时间间隔 ij

数学建模_电梯调度问题

写字楼电梯调度问题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电梯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合理地调控使用现有电梯,提高电梯的服务效率。 针对该写字楼在工作日里每天早晚高峰时期均是非常拥挤,而且等待电梯的时间明显增加的现象,分别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建立了优化的电梯调运模型。 本文采用侧重于乘客等待电梯时间的优化的“时间最小/最大”群控方法,依据“电梯运行周期与运行总时间之比等于电梯在一个周期内运送的乘客数与乘客总数之比”的“比例”原则,先对电梯常见的几种运行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得到最优的运行模式——某部电梯直达某高层以上(分段运行方案)。然后对高层写字楼电梯运行管理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求解。 由于电梯数目固定,为使电梯能尽可能地把各层楼的人流快速送到,减少候梯时间,故只能通过优化电梯的调度方案,减少每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停靠次数来缩短电梯平均往返运行时间,以达到提高电梯运行效率的目的。 通过计算机仿真电梯运行情况,我们得到分区越多,电梯平均往返时间越短,电梯运行越高效。因此对楼层进行分区,每部电梯分别服务特定楼层,我们将整个楼层分为六个服务区,每区分配一部电梯。通过对各区域电梯平均往返时间的计算,得出每一区域运送完所有人员所需时间,将各个区域作为动态规划的各个阶段,每个区域的最高楼层作为各阶段的状态变量,以时间作为权值,建立了两个模型。 在模型一中,以各电梯运完所负责楼层人员所需时间 TM的和最小为目标 i 建模,建模过程中,先给出一个可行解,在此基础上,通过限制条件:各电梯完 成运送所用时间 TM不应相差太大;来简化模型筛选数据,最终,建立动态规划 i 中最短路问题的模型,利用matlab与lingo,得出运送完所有人员所需时间最短条件下的最优路径,“无地下部分”下,即得到楼层最优分配方案为: 服务区i 1 2 3 4 5 6 服务楼层2-5 6-9 10-13 14-16 17-19 20-22 所需时间3096 4620 6300 5835 4686 5393 总时间29930 平均时间4988.3 TM的最大值最小为目标建模,通过不断地筛选数据,简在模型二中,以使 i 化模型,最终得到9种方案,接着采用枚举法选出其中的最优解,最优解为:服务区i 1 2 3 4 5 6 服务楼层2-6 7-10 11-13 14-16 17-19 20-22 所需时间4585 4647 4966 5835 4686 5393 总时间30112 平均时间5018.7

6公交车调度的数学模型讲解

6公交车调度的数学模型讲解

公交车调度的数学模型 摘要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除了提倡错峰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之外,对公共交通设施进行合理的调度也特别重要。本文正是通过已知的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调查和运营资料,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以解决该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的调度问题。 公交车的运营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种效益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当乘客人数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的经济效益越高,即同一时段公交车的数量越少、发车次数越少,社会效益就越低;同理,产生的社会效益越高,经济效益就越低。故在制定公交车调度方案时,我们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公交车产生的经济效益由公交车的满载率、运营所需的公交车总数、运营时间内总发车次数所决定,而社会效益则由乘客的等待抱怨度以及拥挤抱怨度所决定。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要使公交车的运营产生最大的效益,既要使公交车的满载率最大、所需公交车总数和发车次数越小、乘客等待抱怨度和拥挤抱怨度最低,同时,我们发现在某段时间内乘客人数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决定因素本质上都是由某段时间内的发车次数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可通过建立多目标的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用Lingo软件编程进行求解。最后,我们得出要使乘客与公交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全天需要公交52辆,共需发车445次,并绘制出上、下行起始点发车时刻表。

3、数据分析 根据问题分析,我们对已知数据进行简要分析。 对于公交公司,当满载120人时公交公司最满意,人数越少,满意度越来越低。对于乘客,可设当等车时间不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超过100%时,乘客满意度为1,随着等待时间增加和车载率的上升,乘客满意度会逐渐下降。我们取当公交车平均载客人数分别为120人,100人,50人试作分析。 考虑上行方向,当j ik p →120人时,第18段无需考虑,120j ik ij p mg =,则公交公司满意度171 171 jk ij j jk j p mg mg p ==?=∑∑=0.9722 。乘客的满意度由发车车次数j n 和发车 时间间隔jk t ?,算出乘客的满意度mc =0.7334。 当j ik p →100人时,公交公司满意度mg =0.8116,乘客的满意度为mc =0.9218 。 当j ik p →50人时 ,此时公交公司的利益达到最小,相应的乘客满意度会变大,公交公司满意度mg =0.4207, 乘客满意度mc =0.9800 首先考虑上行问题:根据公交公司的满意度和乘客的满意度的对应关系,(0.9722,7334)、( 0.8116,0.9218)、( 0.4207,0.9800),可以利用二次拟合得出公交公司和乘客的函数f(mg 1): 21.8737 2.16940.3953mc mg mg =-++(9722.0m g 4270.01≤≤) 拟合曲线如图1(相关程序见附录二): 0.20.30.40.50.6 0.70.80.910.7 0.8 0.9 11.1 上行时(mg,mc)的拟合曲线 mg m c

数学建模2001年的公交车调度问题

第三篇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2001年 B题公交车调度Array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 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 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 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表3- 1给出的是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型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的 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21 / 14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 摘要:本文建立了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模型,使公交公司在满足一定的社会效益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给出了理想发车时刻表和最少车辆数。并提供了关于采集运营数据的较好建议。 在模型Ⅰ中,对问题1建立了求最大客容量、车次数、发车时间间隔等模型,运用决策方法给出了各时段最大客容量数,再与车辆最大载客量比较,得出载完该时组乘客的最少车次数462次,从便于操作和发车密度考虑,给出了整分发车时刻表和需要的最少车辆数61辆。模型Ⅱ建立模糊分析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求得模型Ⅰ带给公司和乘客双方日满意度为(0.941,0.811)根据双方满意度范围和程度,找出同时达到双方最优日满意度(0.8807,0。8807),且此时结果为474次50辆;从日共需车辆最少考虑,结果为484次45辆。对问题2,建立了综合效益目标模型及线性规划法求解。对问题3,数据采集方法是遵照前门进中门出的规律,运用两个自动记录机对上下车乘客数记录和自动报站机(加报时间信息)作录音结合,给出准确的各项数据,返站后结合日期储存到公司总调度室。 关键词:公交调度;模糊优化法;层次分析;满意度 *本文获2001年全国一等奖。队员:叶云,周迎春,齐欢,指导教师:朱家明等。

生产过程调度的数学模型

生产过程调度的数学模型 1 问题的提出 ?k A j 图1-1是某企业的生产示意图,A0是出厂产品,A1,A2,…,A6是中间产品,A i?→ 表示生产一个单位A j产品需要消费k单位A i,其余类似. 图1-1 生产结构示意图 表1-1给出了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资源(工人,设备)和时间,注意表中所给数据是基本的,即既不能通过增加工人和设备来缩短时间,也不能通过加长时间而节省工人和设备. 表1-1 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资源和时间 问题 1 无资源浪费、连续均衡生产的最小生产规模是多大?相应的最短周期是多少?其中“无资源浪费”指在整个生产周期中没有闲置的设备和闲散人员.“连续”指整个周期中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会停顿.“均衡”指所有中间产品A1,…,A6的库存与上一周期结束时的库存相同.“生产规模”指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所需各种资源的总和. 问题2 如果考虑相同的资源可以通用,那么问题1得到的最小生产规模在无资源浪费、均衡生产中能否减少?请写出你得到的生产规模,相应的周期和生产过程的调度方案.问题3 如果该企业的资源限制为:I类工人120名,II类工人80名,技术工人25名,甲种设备8台,乙种设备10台及周期限制(一星期,共24?5.5=132h),请作出生产过程的调度方案,使在均衡生产条件下资源的浪费最小.[1] 2 基本假设

假设生产开始的瞬间,马上有产品出产. 忽略各中间产品的输送时间. 资源(包括工人和设备)的效率是持续而且均衡的,即忽略工人的生理因素、设备的老化损耗以及原材料的利用率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数据是基本的”意思是一条生产线上安排操作的人员数经已经固定,如果人员减少 了,流水线就无法生产,但如果人员多了,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因此不能加快生产的进度.[1] “均衡生产”是指经过一个周期的生产,中间产品供求平衡,其库存增加量完全转化组装成为最终产品A 0 ,其数值表示为零. “无资源浪费”是指各种设备和各类人员的拥有量与使用量相等,在整个生产周期中没有闲置的设备和闲散的人员. “连续”是指在整个周期中,不仅资源的总使用量不变,而且用于各种产品的资源使用量也不变,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会停顿. 3 问题的解决 3.1最小生产规模与最短生产周期 在生产各产品的资源均独立运作、不能通用的情况下,设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资源量为1组,x i ,i=0,…,6,是生产各产品的组数,T 为一个生产周期.由于生产是均衡的,在T 时间内生产的中间产品将全部组装成最终产品A 0 .也就是说,周期时间内各中间产品的库存增加量均为零,即中间产品的生产量与消耗量相等.现在要求最小的生产规模,也即要求各产品的生产组数之和的最小值.由条件可以得出以下的线性规划模型[2] : ∑==6 min i i x z ???? ???????? ?????=>∈?=?? =??+?=??+?=?? =??=?6 ,...,1,0,0,6 122612632665656643..06055042030201i x Z x T x T x T x T x T x T x T x T x T x T x T x T x T x T x t s i i (3.1) 整理得:

公交车调度问题

公交车调度问题 关于公交车的调度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是研究公交车调度的最优策略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个以公交车 的利益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同时保证等车时间超过10 分钟(或者超过 5 分 钟)的乘客人数在总的等车乘客数所占的比重小于一个事先给定的较小值。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各站上(下)车人数的非参数分布函数,求解时 先用一种简单方法估算出最小配车数43 辆。然后依此为参照值,利用Maple 优化工具得到一个整体最优解:最小配车数为48 辆,并给出了在公交车载客量不同条件下的最优车辆调度方案,使得公司的收益得到最大,并且乘客等车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后对整个模型进行了推广和评价,指出了有效改进方向。 关键词:公交车调度;优化模型;最小二乘法 问题的重述: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于完 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 站,下行方向共13 站,第3-4 页给出的是典型 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 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

速度为20 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 分钟,早 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 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 指出求解模型的方 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基本假设 1)该公交路线不存在堵塞现象,且公共汽车之间依次行进,不存在超车现象。 2)公共汽车满载后,乘客不能再上,只得等待下一辆车的到来。 3)上行、下行方向的头班车同时从起始站出发。 4)该公交路线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 5)公交车均为同一型号,每辆标准载客100 名,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 一般也不要低于50% 。 6)客车在该路线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 公里/小时,不考虑乘客上下车时间。 7)乘客侯车时间一般不超过10 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超过 5 分钟。 8)一开始从 A 13出发的车辆,与一开始从A 0出发的车辆不发生交替,两循环 独立。 9)题目所给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做为各种计算的依据。 符号说明 N a:从总站A13 始发出的公交车的总次数(上行方向) N b :从总站 A 0 始发出的公交车的总次数(下行方向) T1 :上行方向早高峰发车间隔时间 T 2 :上行方向平时发车间隔时间 T 3 :上行方向晚高峰发车间隔时间

数学建模车间任务调度问题

数学建模车间任务调度问题 2008-08-11 15:10:53| 分类:|字号 数学建模培训讲座 数学建模历年赛题的分析与思考 主要内容: 1、CUMCM的历年赛题分析; 2、数学建模竞赛的发展趋势; 3、对数学建模的几点想法和思考; 4、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技巧; 5、近年竞赛题的简要分析与评述。 一、CUMCM历年赛题的分析 数学建模竞赛的规模越来越大, 水平越来越高;竞赛的水平主要体现在赛题水平的提高; 赛题的水平主要体现: (1)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即时性等;

(2)多种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灵活性、开放性等; (3)给参赛者留有很大的发挥创造的想象空间。 纵览15年的本科组30个题目(专科组还有11个题目),可以从问题的实际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题型三个方面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CUMCM历年赛题的分析 1. CUMCM 的历年赛题浏览: 1992年:(A)作物生长的施肥效果问题(北理工:叶其孝) (B)化学试验室的实验数据分解问题(复旦:谭永基) 1993年:(A)通讯中非线性交调的频率设计问题(北大:谢衷洁) (B)足球甲级联赛排名问题(清华:蔡大用) 1994年:(A)山区修建公路的设计造价问题(西电大:何大可) (B)锁具的制造、销售和装箱问题(复旦:谭永基等) 1995年:(A)飞机的安全飞行管理调度问题(复旦:谭永基等) (B)天车与冶炼炉的作业调度问题(浙大:刘祥官等) 1996年:(A)最优捕鱼策略问题(北师大:刘来福)

(B)节水洗衣机的程序设计问题(重大:付鹂)1997年:(A)零件参数优化设计问题(清华:姜启源) (B)金刚石截断切割问题(复旦:谭永基等) 1998年:(A)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问题(浙大:陈淑平) (B)灾情的巡视路线问题(上海海运学院:丁颂康)1999年:(A)自动化机床控制管理问题(北大:孙山泽) (B)地质堪探钻井布局问题(郑州大学:林诒勋) (C)煤矸石堆积问题(太原理工大学:贾晓峰) 2000年:(A)DNA序列的分类问题(北工大:孟大志) (B)钢管的订购和运输问题(武大:费甫生) (C)飞越北极问题(复旦:谭永基) (D)空洞探测问题(东北电力学院:关信) 2001年:(A)三维血管的重建问题(浙大:汪国昭) (B)公交车的优化调度问题(清华:谭泽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