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课内古诗赏析

(一)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词句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

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名词作状语,向后。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诗歌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请自己翻译在下面)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当堂背诵,默写。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注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4、凌:跃上。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赏析

杜甫“望岳”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自缘:自然是因为。缘:因为

请默写本诗。

文学赏析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

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小练习

1、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塔之(),为下文作铺垫。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与杜甫的哪两句诗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简要说说本诗中这两句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3. 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4、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箫鼓:吹箫打鼓。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

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思考讨论: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己亥杂诗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

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课外赏析

其一:九州(1)生气(2)恃(3)风雷,万马齐喑(4)究(5)可哀。

我劝天公(6)重(7)抖擞(8),不拘一格降(9)人才

1九州:中国。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3恃(shì):依靠。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5究: 终究,毕竟. 6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7重:重新。8抖擞: 振作精神. 9降:降生。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词出处和写作背景

“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的代称。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后来,人们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精简成“不拘一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拘泥于一种规格、办法。诗里还引申出“万马齐喑”这个成语,比喻空气沉闷的局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含答案解析)

20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3~4题。 台城① 韦庄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③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鸡鸣山南,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韦庄(约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③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3.这首诗主要采用__ __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颇具江南风味的图景:__ __,江岸小草细长,鸟在清亮鸣叫,__ __,营造了一种__ __的意境氛围。 4.结合三、四句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妙处。 6.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①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②迥:渺远的样子。③下榻:指留宿处。④行杯:浮杯,流觞。⑤回:回荡,摆动。 7.诗中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做简要的分析。

部编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部编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习题及答案 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20.古代诗歌五首 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二、望岳/杜甫 三、登飞来峰/王安石 四、游山西村/陆游 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习题及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 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简答题: 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 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人生感慨。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0 古代诗歌五首 学案及答案【新版】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唐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开耀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击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死于狱中。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课文赏析: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问题探究: 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3、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 4、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课堂练习:一、按要求填写。 1、诗歌中抒发诗人对明君的渴望之情的诗句是:,。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C、第四句用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D、后两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是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营造出一种苍茫孤独的意境。 《登幽州台歌》导学案参考答案: 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阅读赏析要点汇总检测(含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阅读赏析重点题汇总检测 一、阅读《望岳》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 2.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4.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5.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6.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二、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古人”“来者”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三、阅读《登飞来峰》回答下列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古代诗歌五首》综合能力测试题

古代诗歌五首 ?综合能力测试题 、选择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1. 行不足( ) A .脚 B .够 C .充分 2. 没马蹄( ) A .没过B.没有C.淹没 3. 昏鸦( )A.黑色B.昏迷C.黄昏 4. 星汉灿烂( )A .银河B.星星C.星和月 5. 次北固山下( ) A .一次B .停泊C.游 三、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 D .明月别/枝惊鹊 四、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下列问题。 1. 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五、默写原文。 1. _____________ ,风正一帆悬。 __________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 2.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月别枝惊鹊,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阳西下, 。 六、 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 篇名 作者 出处 体裁 《观沧海》 白居易 《全元散曲》 元曲 《西江月》 马致远 《乐府诗集》 古体诗 《天净沙 秋思》 王湾 《稼轩长短句》 五律 《钱塘湖春行》 曹操 《白氏长庆集》 词 《次北固山下》 辛弃疾 《全唐诗》 七、 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 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 .《西江月》这首词的上阕最后两句倒装,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下 阕最后两句也是倒装句,突出了茅店的意外出现和作者的惊喜。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 美丽的秋景衬托着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D .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八、阅读。 (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A .沧海(cmg h d ) B .竦峙(scng ch 1) C.潮平 (zh do p mg ) D .茅店 (m co di cn ) 二、为下列诗句中加粗字 碣石(ji e sh i ) 灿烂( c c n l c n ) 归雁(gu i yen ) 沙堤(sh a d i ) 绿水(l u shu i) 浅草( qi d n c d o) 鸣蝉(m m g ch dn) 忽见(h u xi cn )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 《古代诗歌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是那样 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否理解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 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前两句是说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诗人却无缘相见。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后两句天地之“悠悠”与人之“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可见,面对茫茫的天宇和原野,诗人“怆然而涕下”,思绪进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正是这种思考,赢得后人广泛的共鸣。 二、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与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时, 也许就会心气清朗,油然产生类似《望岳》与《登飞来峰》所写的那种感觉。反复诵读这两首诗,体会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 《望岳》:结尾两句写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会当”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诗句表现出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登飞来峰》:结尾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表面看是即景说理:“我” 登上峰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的。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曾被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联系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坚决斗争等行为,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三、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下列 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一)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然而涕下! 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武则天采纳,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的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诗之取胜,途径非一。有以词藻胜的,有以神韵胜的,有以意境胜的,有以气势胜的,……取胜之途不同,欣赏的角度也就不一样。《登幽州台歌》纯以气势取胜,诗里有一股郁勃回荡之气,这股气挟着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博大的历史情怀,以不可阻遏之势喷放出来,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我们如能反复涵咏、反复吟诵,自然能感受到它的磅礴气势,得到艺术的享受。

古代诗歌五首 课后练习题

课后巩固训练 登幽州台歌 1.抒发诗人对明君渴望之情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独怆然而涕下。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C、第四句用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D、后两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是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营造出一种苍茫孤独的意境。 《望岳》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特点。 3.理解性默写。 (1)《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3)《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登飞来峰》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诗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异曲同工。 (2)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

人教部编七下《20古代诗歌五首》专题练习(答案)

人教部编七下《20古代诗歌五首》专题练习(答案) (一)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译文】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诗歌赏析】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阅读理解】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二)望岳 杜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1.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 2.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 3.(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分)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4.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6.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9.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___________? 的爱国情感。? 10.“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的感情基调。? 《望岳》 1、《望岳》远望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果然名不虚传: 2、《望岳》写诗人凝神细望,蕴藏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句子: 3、诗中有象征意义,表明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群山的气概和雄心的句子(被后人誉为“绝唱”的诗句,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4、杜甫的《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是:?。

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古诗鉴赏题汇总(答案)

诗歌鉴赏汇总参考答案 《望岳》参考答案 1.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2.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强调不是简单的翻译句子,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3.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4.B 5.D 6.B 《登幽州台歌》答案: 1、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2、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分) 3、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4、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登飞来峰》答案: 1既指奸邪小人和当时的保守力量;也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3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5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6千寻(见日升)铺垫 7.D 《游山西村》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课内古诗赏析 (一)登幽州台歌⑴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⑵,后不见来者⑶。 念天地之悠悠⑷,独怆然而涕下⑸。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词句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 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名词作状语,向前。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名词作状语,向后。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诗歌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请自己翻译在下面)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当堂背诵,默写。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最新整理)

古代诗歌五首姓名: 《登幽州台歌》 3.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4.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 分) (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 分) (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3.(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 分) 4(3 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2、“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⑴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的爱国情感。 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⑵“古人”“来者”指的是。“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的感情基调。 答案:②礼贤下士的明君;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望岳》 1、《望岳》远望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果然名不虚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望岳》写诗人凝神细望,蕴藏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句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3、诗中有象征意义,表明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群山的气概和雄心的句子(被后人誉为“绝唱”的诗句,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杜甫的《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5、《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6、《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7、《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 2、“阴阳割昏晓”中“阴阳”是指山北和山南。“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4、“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6、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7、本诗运用对偶表现出五律诗工整的特点的诗句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6.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3 分) 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7.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1.词语积累: 千寻:缘:眼:最高层: 1.古以八尺为一寻,极言塔高。因为。视线。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 指。 现在一般用来比喻。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 指。 2.奸佞的小人,当时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 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畏艰险、不屈服于旧势力的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5.这是一首哲理诗,其表达特点是。第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暗写自己 之高,为下文。

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古诗鉴赏题汇总

古诗鉴赏题汇总 一、阅读《望岳》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 2.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4.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5.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6.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二、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古人”“来者”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三、阅读《登飞来峰》回答下列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考题练习】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考题

1.下列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独怆(chuàng)然而涕(dì)下 决眦(zì)入归鸟 B.齐鲁青未了(le) 拄杖无时夜叩(kòu)门 C.会当凌(líng)绝顶 自缘(yán)身在最高层 D.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吟(yín)鞭东指即天涯 2.下列诗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覆疑无路,榴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下列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B.齐鲁青未了。(不尽) C.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 D.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时间) 4.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 B.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 C.“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 D.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全诗笼罩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 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乡之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7.下列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是远望之景,以设问统领下文,诗人借齐鲁两地的美好山色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B.颔联中“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之态,突出了泰山山势绵延不尽的特点。 C.尾联写企盼登山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从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本诗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8.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登上泰山后俯视群山的豪迈气概。 C.《游山西村》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D.“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9.下列对诗句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20古代诗歌五首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 二、教学新课 登幽州台歌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2.初读古诗。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②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③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明确: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楚辞体,注意朗读停顿,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 1.学生再读,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明确: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最新部编版七下语文20课-《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登幽州台歌》 1.写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4.请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登楼远眺,凭今吊古书写怀才不遇,理想破灭的感慨,抒发了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9.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10.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 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的思想感 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11. “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明君。“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 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版)同步练习AB卷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第 A卷基础篇 1.直接默写。 (1)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后不见来者 (2)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答案:念天地之悠悠 (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阴阳割昏晓 (4)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答案:荡胸生曾云 (5)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 答案:飞来山上千寻塔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缘身在最高层 (7)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丰年留客足鸡豚 (8)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 (9)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吟鞭东指即天涯 (10)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 2.理解默写 (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而又有一定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登飞来峰》诗中用比喻表现诗人敢于斗争,立志实现远大抱负,相信改革必胜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