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5篇)-计算机应用论文-计算机论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5篇)-计算机应用论文-计算机论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5篇)-计算机应用论文-计算机论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5篇)-计算机应用论文-计算机论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5篇)-计算机应用论文-计算机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也在不断进行革新,项目化教学方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其教学效率。先阐述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项目化教学的意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0引言

在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新课程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项目式教学方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在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项目式教学主要是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进行学习,通过让学生体验一定的工作状态和相应的氛围,并能够在实际的操作中得到相应的提升,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1.1注重实践教学

项目化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项目进行设计,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这就需要在师生共同合作下来完成。通过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中不仅可以应用到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相应的实践操作中,在这个过程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思维以及能力的提升。

1.2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在项目化教学中主要是以实践行动为主,

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提前了解到计算机专业本身的就业情况和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更明确的目的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丰富教学内容

项目化教学本身是对较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项目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打破计算机当前学习的局限性,可以很好的拓展学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技巧。此外,项目式教学模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更好的投入到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系统有待完善

在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中,学校在教学内容方面还不够完善,很多教学内容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计算课程相对比较枯燥,计算机教材一般是概念和公式,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也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从而也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最终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计算机的信心。此外,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模式也出现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在一些学校甚至依然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本身专业性就比较强,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其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就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2.2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本身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当前在学校发展中在硬件设施方面还有待完善,教师的教学也都是在公共环境中进行教学,学生人数比较多,这样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此外,计算机的硬件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教学效果。高职学生在就业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就业压力,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3.1根据实际岗位情况选择项目教学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首先要选择相应的内容,在项目式教学中应该包含课程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实际岗位中遇到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项目。为此,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企业来寻找与计算机相关的项目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创新性,在讲解具体项目时要能够从学生的发展实际进行出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辅助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3.2制定科学的项目方案

为了更好地进行项目化教学,需要根据项目内容制定相应的方案,并要提升教师的素质。项目化教学方法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其教学目标。项目方案是计算机项目的指导方针,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们的集体智慧,制定出科学的项目方案。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意识到自身角色,要保证学生在项目中的核心和主体地位。教师要能够不断提升其自身素质,遇到问题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这样才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3做好监控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要成立相应的开发小组,在小组中要能够体现出互补的原理。教师要能够平衡各个小组的能力,并选择相应的小组负责人,以便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此外,教师要能够做好监督工作,以便更好地保证教学项目的顺利完成。

4结语

项目化教学方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学习中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喜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究[J].知音励志,2016(12):153.

[2]管莹.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5):60.

[3]卞玉静.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8):113-114+116.

[4]马进毅,李新治.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4):254-255.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二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摘要: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并和其他的专业技术共同的进行融合渗透,社会逐步走向了信息化,电子商务、数字化图书馆、电子政务以及数字化校园等被广泛应用,国家也制定了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计算机成为思想、体育以及英语之后的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这一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大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其起了启蒙、奠基的作用。本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条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促进其各方面素质水平的提高[1]。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通常情况下都是在第一线进行具体的工作,而社会上的许多行业和计算机的联系也愈发紧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成为必备。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让每个人逐步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和简单维护,还让其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和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分析出了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经过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过程,首先进行实践的是少数理工科专业,然而逐步在所有高校内的非计算机专业中都设立了有关课程,计算机教育发展[2]。计算机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计算机的专业教育,一种是计算机基础教育,这种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让全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获得了知识、素质以及能力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熟悉掌握了计算机以

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计算机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以后工作中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技术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偏重应试教育

现今,仍然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衡量采用的是学生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成绩以及通过率等。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教师面对学校下达的关于等级考试合格率的方面的要求,只能对考试合格率过于重视,而忽视了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有的学生为了能够拿到证书,在考试技巧以及试题练习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使得很多学生毕业之时还不知计算机如何运用,例如不懂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论文写作以及设计求职书等[3]。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

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内容设置方面知识性、理论性以及系统性较强,学生认知未能和行动进行有机统一,未能学以致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2、教学内容和实际

计算机知识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性,从这一点来看,其他课程是无法进行比较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还具有实用性、基础性以及时代性等。计算机相关知识点以及新技术等更新速度很快,教学内容也应该随着计算机的更新而发生变化。然而许多高职院校所用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师传授个学生的知识不是最新的知识,教学内容跟不上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也跟不上实际的发展需要。

3、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分配不合理,知和行不能做到有机统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把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好的结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理论是基础,而实践则是一种手段,应用则是教学根本目的[4]。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时数较少,实践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的现象。理论课的课时和实践课的课时未能平均分配,学生缺乏实践,知和行不能做到有机统一。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革的有关措施

1、促进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目的应明确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促进学生应用技能水平的提高,以此让学生符合社会需求[5]。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改革十分重要的一点是促进教学理念的改革,并需要明确教学目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例如教师

为主导,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其使用计算机来职业办公的优良习惯,以此增强对计算机知识理解度,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2、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需创新

计算机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英爱主义方法的改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做出指导,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将所学知识、技能在学习计算机新知识时进行应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水平的提高,增强其可持续发展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可以进行情景式教学,把现实生活中情况类似或者一致的的情况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应提供相关线索,以此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共同交流探讨,加深记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增强其知识储备,并促进其分析、解决

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质量、特色。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偏重应试教育,教学内容和实际,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分配不合理,知和行不能做到有机统一等问题,然而我们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革例如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观念,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等,以此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钱翠.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知与行[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5):72-73.

[2]刘任熊.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福建电脑,2008,24(9):208-209.

[3]王清政.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8):21-21.

[4]吴洪艳.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2):130-131.

[5]杨丽英.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8-99.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三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分析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深入进行,实践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文章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管理机制

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考试方式主要采用课程考核与计算机考证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不断深入的前提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并且随着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传统的计算机考证,已经满足不了实际的工作需要,对学生以后工作的意义不大。就目前的全国计算机一级B证考试来说,题库更新速度较慢,很多考题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不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进行全面的考核,影响到实际考核的效果,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真实的水平。另外,随着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应用,在考核过程中,主要以客观题为主,无法真正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检验。在现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运行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目标规划不合理,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专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且在实际专业教学过程中,实际职场的实际工作环境,不能实现行业之间的接轨,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就业。因此,为了满足实际需要,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专业课程设计特点,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2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探索

为了满足实际教学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程考核过程中,需要不断借鉴国外经验,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总结,建立完善指标评价体系,从而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考核提供借鉴和帮助。下面就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进行探索。

2.1借鉴国外考核模式

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国外积累了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德国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双元制的考教分离的制度,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职业教育考试主要由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承担,考试方法主要采用口试、笔试以及上机操作。在考试完成以后,分为通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8个 B.16个 C.128个 D.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磁盘 B.硬盘 C.内存 D.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102 B.210 C.103 D.28 7、RAM代表的是(C)。 A.只读存储器 B.高速缓存器 C.随机存储器 D.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B.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D.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D)。 A.1011 B.1100 C.10111 D.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computer essential) 课程类别:必修课 授课对象:一年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 课程开设的目的: 为了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使学生具备必需的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能力和internet应用能力,并使之与本专业相结合,以适用于实际工作需要。 教学对象(特点): (1)中职生源: 中职学生100%开设本门课程,学时数为40至100之间;中职各校本门课程内容讲授Windows系统、Word、Excel和Powerpoint占54%,只讲授Windows、word占33%,讲授Windows的占13%。由于本门课程在高考时是笔试,中职各校教学以高考为目标,绝大多数采用理论授课为主,学生上机练习较少;打字练习占了较大比重。 (2)高中生源: 高中学生学习了本门课程占67%,没有学习本门课程的占33%。学时数在10至20之间。课程内容开设Windows系统、Word、Excel的占41%,只讲授Windows、word占8%,只讲授Windows的占47%。不讲授Powerpoint。在教学中,教师讲得很少,基本上是让学生自由练习。 (3)共性: 体现在教学内容上: 在Word部分,高中只讲授简单格式设置内容;中职讲授内容较多,但体现办公自动化并实际应用较多的长文档编辑和邮件合并等内容高中和中职均未列入教学内容。 在Excel部分,高中只讲授简单的表格格式设置;中职在此基础上讲授了图表、数据处理。但对于实用函数使用、合并计算、数据有效性等内容高中和中职均未列入内容。 在Powerpoint部分,高中没有讲授,中职只讲授了简单的幻灯片制作,对于体现个性化的制作没有讲授。 体现在教学方式方法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论文范文2篇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论文范文2篇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论文范文一:计算机基础分组教学研究当前科技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应用遍布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得到了广泛运用。因此,学好计算机技术是大势所趋,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这项基本技能。许多学生在初中时就开始接触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初中生要备战中考,学校往往不会为计算机课设置很多学时,往往只是一周一节,甚至两周一节。 一、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而临的问题 由于新信息时代的来临,职业学校在每个专业都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这是一门公共课,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教学面临的问题也不断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刚入学,对职业学校学习以及生活方式难以适应,他们仍然沉浸在初中的学习模式中。中职学校教学进度快、信息量大,更自由、民主,而学生往往自觉性不高,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快速适应这种方式。其次,职业学校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计算机基础,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接受知识课后作业时对因为学生的差异也难以做到统一。再次,公共课一般在大的多媒体教室进行,空间大,学生多,老师通过计算机加大屏幕投影,主要以讲授为主,师生之间没有多少互动,课堂积极性难以调动,学生注意力也很难得到集中,课堂效率大打折扣。最后,因为计算机课程有理论课也

有实际上机操练课,两个课时之间往往隔离很长时间,学生理论学习后难以及时进行实际操作,在下次上机操作时往往已经忘记了一些理论知识,而老师也没有太多时间再逐一进行辅导。此外,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很快,每个学生对计算机需求度及兴趣度也存在差异,教师难以做到统一教学。由此看来,当前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很多不足之处,学校应作出一些改革,在多方面进行整改,例如实施分组教学、添加资源设备、合理安排课时等等,以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发展。 二、分组教学的意义所在 所谓的分组教学,就是改变当前大班整体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不同分组,从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他们的能力发展。每个小组的学生之间是互相合作关系,小组之间则是竞争关系。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小组教学相对于大班授课而言,更轻松,更利于老师掌握每位学生的情况,老师不再是主体,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密切,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其次,小组间的学生互相合作,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奋斗,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团结性,提升他们互相合作的能力。好的榜样还能起到模范作用,带领其他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同时,还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再次,小组教学可以让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有利于提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浅谈

技术体系使用基础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浅谈 摘要:计算机的普及是时代变革中的一个伟大创新,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熟知其教学技巧,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特点,选好教学切入点;以操作技术为教学核心,让学生做到熟能生巧。 关键词:技术体系使用基础;基础应用;操作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意义重大,认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是教学的关键所在,这涉及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高科技的产品中,理论原理和技术原理是计算机的教学核心,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基础,以计算机运用为目的。 一、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的特点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 操作基础:鼠标、主机开关、打印机、扫描仪、键盘、输出设备、音响。 使用基础:使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窗口软件的基本操作等。 基础应用:电子表格的设计、网络浏览、文字处理、演示文稿powerpoint、绘图、电子邮件的收发、多媒体的实际

应用。 在这种层次划分的基础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网状结构主要体现在“使用基础”和“基础应用”两个层次上。 (二)迁移性是基础应用技术的特点 一般地,应用软件是以windows为平台制作而成,所以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中,基本技术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教学中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顺利展开教学。 二、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掌握基本操作要领 (一)了解计算机是成功的第一步 第一步是“认识计算机”,此外要从“windows基本操作”入手,突破“零起点”,进入“基础应用”的学习。 (二)选好切入点,为应用服务 切入点的选取原则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扫除技术障碍,掌握所需的技术技能,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技术训练。 (三)切入点围绕基础应用 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采用分散、渗透的方法,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枯燥之感,要增强教材的可读性的作用。 (四)明确教学核心,以操作技术为主 应用是驱动,学习就为了使用。让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中。 1、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总称为( ) A)CPU B)MPU C)主机D)RAM 2、(188)10转化为十六进制数应该是( ) A)(DB)H B)(CB)H C)(BD)H D)(BC)H 3、完成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管理的系统软件是 ( ) A)操作系统B)CPU C)主机D)语言处理程序 4、下列属于易失性存储器的是( ) A)ROM B)RAM C)磁盘存储器D)闪存 5、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小的一个是( ) A)8 B)Y C)a D)A 6、配置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为了解决( ) A)内存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B) CPU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C) CPU与内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D)主机与外设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7、1MB等于( ) A)1000KB B)1024KB C)1024B D)1000B 8、计算机软件系统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和( ) A)实用软件B)数据库软件C)应用软件D)编辑软件 9、GB18030-2000采用单/双/四字节混合编码,收录的汉字和藏、蒙、维吾尔等主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总数有( ) A)1.6万个B)2.7万个C)7445个D)3755个

10、能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的是( ) A)编译程序B)解释程序C)编辑程序D)应用程序 11、Flash的元件包括图形、影片剪辑和( ) A)图层B)时间轴C)按钮D)声音 12、下列不属于多媒体静态图像文件格式的是( ) A)GIF B)AVI C)BMP D)PCX 13、下列IP地址中属于B类地址的是( ) A) 98.62.53.6 B) 130.53.42.10 C) 200.245.20.11 D) 221.121.16.12 14、以下正确的E-mail地址是( ) A)用户名+@+域名B)用户名+域名C)主机名+@+域名D)主机名+域名 15、下列属于我国教育科研网的是( ) A)CERNET B)ChinaNet C)CASNet D)ChinaDDN 16、在缺省情况下,下列属于C类网络的掩码是( ) A)255.225.255.255 B)255.255.0.0 C)255.0.0.0 D)255.255.255.0 17、WWW是Internet提供的一项服务,通常采用的传输协议是( ) A)SMTP B)FTP C)SNMP D)HTTP 18、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 ) A)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量B)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C)数据在计算机中的顺序存储方式D)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 19、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先进先出B)都是先进后出 C)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D)没有共同点 20、数据流图用于抽象描述一个软件的逻辑模型,由一些特定的图符构成。下列图符名不属于数据流图合法图符名的是( ) A) 文件B) 处理C) 数据存储D) 控制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教案资料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1.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高职高专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将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并作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有力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网络及信息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计算机在各专业中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和基本组成、熟悉文件的概念、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中文输入方法。 2.了解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熟练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掌握IE的使用。熟悉电子邮件的用途,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3.了解Word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熟练地处理实际问题。 4.了解Excel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功能,熟练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熟练地处理实际问题。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有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3.教学基本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要求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在计算机多媒体机房进行。采用某种播放软件,教师在一台计算机上演示讲解,学生在其他计算机上同步观看。教师演示讲解完一个问题后,学生马上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每章上机练习题要求在计算机机房完成。 二、教学设计 1.总体设计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讲授学时为30学时,上机实习28学时,职业资格证考试培训14学时。具体分配学时如下: 2.教学资源 主教材选用: 吉林大学出版社“十一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易著梁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一书。 参考教材选用: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黄国兴、周南岳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书。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期末考试题

1、在Windows启动后,要执行某个应用程序,下列方法中,___ D __是错误的。 A.在资源管理器中,用鼠标双击应用程序名 B.利用“开始”菜单的“运行”命令 C. 在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应用程序,击Enter键 D.把应用程序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程序”--“启动”组中 2、在Word中,系统默认的中文字体是(B)。 (A)黑体 (B)宋体 (C)仿宋体 (D)楷体 3、在Excel中,使用“保存”命令得到的文件格式为___ D ____。 A、.doc B、.exe C、.txt D、.xls 4、在PowerPoint中,可对母版进行编辑和修改的状态是(C)。 (A)幻灯片视图状态 (B)备注页视图状态 (C)母版状态 (D)大纲视图状态 5、IP地址是由一组长度为(C)的二进制数字组成。 A.8位 B.16位 C.32位 D.20位 6、下列IP地址中,不正确的是(C)。 (A)192.42.34.212 (B)202.116.37.228 (C)202.116.38.256 (D)222.200.132.253 7、下面不属于局域网络硬件组成部分的是(D)。 A.网络服务器 B.个人计算机工作站 C.网络接口卡 D.调制解调器 8、网络传输的速率为8Mbit/s,其含义为(B)。 A.每秒传输8兆个字节 B.每秒传输8兆个二进制位 C.每秒传输8000千个二进制位 D.每秒传输800000个二进制位

9、在一座办公楼内各室计算机连成网络属于(B)。 A.WAN B.LAN C.MAN D.GAN 10、PC机的(C)一般由静态RAM组成。 (A)外存 (B)CMOS系统参数存储器 (C)Cache (D)主存 11、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本质上就是(A)的过程。 A.读指令、解释、执行指令 B.进行科学计算 C.进行信息交换 D.主机控制外设 12、微型计算机常用的针式打印机属于(A)。 (A)击打式点阵打印机 (B)击打式字模打印机 (C)非击打式点阵打印机 (D)激光打印机 13、操作系统是(A)。 (A)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B)主机与外设之间的接口 (C)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 (D)高级语言与汇编语言之间的接口 14、“32位微机”中的32指的是(B)。 (A)微机型号 (B)机器字长 (C)内存容量 (D)存储单位 15、要表示从0到99999的所有的数,至少需要用(D)位二进制数。 (A)14 (B)15 (C)16 (D)17 1、在Windows中的“任务栏”上显示的是(A)。 (A)系统正在运行的所有程序 (B)系统后台运行的程序 (C)系统禁止运行的程序 (D)系统前台运行的程序 2、在Word中,要将页面大小规格由默认的A4改为B5,则应该选择“页面设置”命令中的(D)选项卡。 (A)页边距 (B)纸张来源

(完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课程 教学设计 目录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0 1.1管理信息0 1.2基本信息1 1.3课程性质和地位1 1.4课程设计1 1.4.1课程目标设计1 1.4.3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4 1.4.4教学进度表8 1.4.5课程的整体导入设计(第一堂课设计)14 1.5考核方案设计(建议,目前学院实行考证)14 1.5.1过程性考核(60分)14 1.5.2终结性考核(40分)15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1.1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制定时间:20XX年8月 课程代码:所属分院:电子与信息技术系 制定人:钟艳花批准人:

1.2基本信息 学分:3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程 学时:54 授课对象:大一非计算机类学生 后续课:《办公自动化》、《程序设计》、《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等 1.3课程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教学是普及计算机教育和培养计算机文化与素养的重要基础课,属于高职教育非计算机类各专业学生必修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Windows 2000和Ms Office 2003为工作平台,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办公软件的水平。具体包括:第一,通过Windows 2000的学习,掌握利用计算机对文件进行操作的基本方法;第二,通过Word2003的学习,掌握文字与图文排版的基本技术;第三,能利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第四,能利用PowerPoint 2003制作艺术性较高的专业演示文稿;第五,达到全国计算机认证一级MS考试标准。 该课程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4课程设计 1.4.1课程目标设计 本课程的一个核心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在计算机综合应用方面的职业技能。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力目标

2016高职成人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业题及答案

题型、分值及题数 一、名词解释:4个,AB各选3个,每个4分,共12分。 二、填空题:共27题,AB各选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选择题:共38题,AB各选30题,每题1分,共30分。 四、判断题:共15题,AB各选10题,每题1分,共10分。 五、简答题:共4题,AB各选2题,每题5分,共10分。 六、论述题:共1题,AB同用,共8分。 章节分值: 基础30分,操作系统15分,WORD 25分,EXCEL10分,PPT 5分,网络基础15分。 一、名词解释 1、字节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计量存储容量和传输容量的一种计量单位,一个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数,在UTF-8编码中,一个英文字符等于一个字节。 2、BIOS 即微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个ROM芯片,其中保存有微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信息设置、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 3、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4、总线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按照计算机所传输的信息种类,计算机的总线可以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来传输数据、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二、填空题 1.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和()。程序存储程序控制 2. cache的中文译名是( ) 高速缓冲存储器 3.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关键技术是()技术。压缩 4.目前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网络 5. 在WINDOWS系统中,中西文输入法的快速切换按键是()CTRL+空格 6.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可按住()键,再依次单击要选取的文件。CTRL 7.录入排版的打印WORD文档之前,应首先进行()。页面设置 8.“回收站”用来暂时存放()上被删除的文件。硬盘 9.若想将整个屏幕显示保存成图片,可以按键盘上()键,将屏幕取图到剪切板中,再保存。PrtScn 10.在Excel中,被选准的单元格称为(),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时,必须以()开头。 当前单元格、等号“=” 11.在Excel公式计算中,单元格引用有()、()、()三种。相对引用、混合引用、绝对引用 12.多媒体视频文件格式很多,常用的有()、()、()MPG、RM、WMV、DAT、MKV 13.在幻灯片放映是,按()键可以终止放映。ESC 14.要编辑打印一篇Word文档,应在()视图模式下编辑排版。页面视图 15.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和无线传输。双绞线、光纤 16.支持局域网与方域网互联的设备称为()路由器 17.数据无价,在计算机硬件可能造成的损坏中,损失最大的部件是()硬盘 18.在WORD中输入一些特殊符号,除了通过“插入”菜单外,还可以打开输入法工具栏中的()进行快速选择输入。软键盘 19.在系统启动时,按()键可进行安全模式。F8 20.要使系统启动时从光盘引导,可以在系统启动时按DEL进入()进行设置。CMOS 三、选择题 1.下列设备中,微型计算机系统必须具备的是 A.扫描仪 B. 触摸屏 C.显示器 D. 打印机 2.操作系统是一种 A.系统软件 B. 应用软件 C. 字处理软件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论文-计算机论文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论文-计算机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成为各个领域服务人员的必备技能。为更好地适应行业对就业人员的要求,高校的教育机制中也将计算机教学作为了一项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求,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了规定和规范。各个高校根据自身教学情况及生源情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限制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将对现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教学目标 高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并且能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高校计算机课程是针对所有高校学生开展的,但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就业方向都有所不同,在符合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不同院校还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补充和修改。

针对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高校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调整。 2.教学对象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对象是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一范围十分广泛,因此也给教学内容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相同的教学内容下,教学效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设置上,必须在充分掌握和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的计算机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近年来,我国的高校计算机教师正在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参与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制定中。为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应当加强与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指导。 3.教学内容 国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实践教学等

大一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2篇

大一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 2 篇 大一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 教学研究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来处理日常事务,因此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各项基本操作,运用各种办公软件成为对高校毕业生的一项基本要求。但是随着社会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不能综合运用各种办公软件,因此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探索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差异大大一新生入学时,高职院校会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进行摸底考试,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对word、excel 、 powerpoint 等常用办公软件有的同学只会打字录入,而有的同学排版、美化、函数调用能熟练综合运用。一方面是高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地区间中学教育理念,教育水平差异导致; 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有单招, 统招,对口等不同种类入学方式,基础相对薄弱,接受吸收新知识能

力也相对薄弱。如果教师还按传统教学模式统一授课,教学内容统一,那基础弱的学生会感觉吃力,基础好的学生会感觉无趣,没有新鲜感,同时高职院校一些学生上学主要就是为了拿毕业证,这样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和专业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基础内容更新速度加快,而教材从编写到印刷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根据教材授课,到学生学到的知识落后于时代发展,缺乏时代性。此外,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但是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所有学生的教学内容却是相同的,没有设置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各个专业的特 色,不利于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发展。 1.3 教学资源受限制计算机基础是公共基础课,大一新生都要上,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专职教师少,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所以就有很多兼课兼职教师,有的教学目标理解不够透彻,教学经验也各不相同,因此对教师不方便统一管理。加之各院校公共基础课一般都是在大教室合班上课,学生多,注意力容易分散,师生互动有所欠缺,影响学习效果。学生上完理论后再去上机实践时,一名老师要同时指导近百名学生,有一定难度,无法保证上课质量。 1.4 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合理,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考核方式是期末出几道操作题考试,非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考核是直接拿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来作为这门课程的考核成绩。这两种考核方式都缺乏实践过程的监督,只注重结果,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表现,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从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全部)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全部)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B.键盘C.鼠标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B.线形结构C.层次结构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B.“我的文档”中C.内存中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A.有下级子菜单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 C )。 A.控制总线B.地址总线C.传输总线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 D )三个层次。 A.数据层B.逻辑层C.用户层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 A )。 A.外码B.内码C.ASCII码D.标准码 18.Windows的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信息的( C )。 A.一个窗口B.一个文件夹C.一块内存区间D.一块磁盘区间

新形势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

新形势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思考摘要:本文就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开始谈起,随后就新形势下根据新课标,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教学提出了观点。院校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形势;计算机;教学;思考;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2-0000-02 the think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teach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ang zhife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chool,jilin 13210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eaching computer applications began to talk about,then the new situation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teaching practice with the school made a point of view.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institutions,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computer. keywords:new situation;computer;teaching;thinking;project teaching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各行业的应用得以迅速普及,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及其操作技能已成为人们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卷)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 学院: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中。 1. 计算机的发展通常认为经历了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 ) A)电子管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189)10转化为十六进制数应该是( ) A)(CF)H B)(BC)H C)(DF)H D)(BD)H 3. HTTP是( ) A)文件传输协议B)一种邮件传输协议 C)超文本传输协议D)超文本标记语言 4. P4 1.4G/256MB DDR/40GB/DVD×16/声卡/1.44/15〞LCD,表示该计算机的CPU时钟频率是( ) A)256MB B)40GB C)1.4G D)16 5. 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大的一个是( ) A)y B)Y C)a D)A 6. 在40×40点阵字库中,存储一个汉字的字模信息需要的字节数为( ) A)40Byte B)200Byte C)1600Byte D)2Byte 7. 111000∨000111的运算结果是( ) A)000000 B)111111 C)000111 D)111000 8. GB18030-2000采用单/双/四字节混合编码,共收录了的汉字数有( ) A)16384个B)2.7万个C)7445个D)3755个 9. 能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的是( ) A)编译程序B)解释程序C)编辑程序D)应用程序 10. 能从采样信号中重构原始信号,采样频率应高于输入信号中最高频率的几倍( ) A)二 B)三 C)四 D)一 11. 计算机病毒是指( ) A)设计不完善的计算机程序 B)已被破坏的计算机程序 C)编制有误的计算机程序D)以危害系统为目的的特殊计算机程序 12. 根据域名代码规定,域名为https://www.doczj.com/doc/b61291905.html,表示的网站类别应是( ) A)国际组织B)政府部门C)商业组织D)教育机构 13. 对局域网来说,网络控制的核心是( ) A)工作站 B)网卡C)网络服务器 D)网络互连设备 14. 60台计算机组成的星型结构局域网中,连接服务器与工作站的最佳设备是( )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器 C)路由器 D)集线器 15. TCP/IP协议集中,网络层的核心协议是( ) A)ARP B)ICMP C)IGMP D)IP 16. 下列属于算法设计方法的是( ) A)数据流程图 B)列举法 C)判定树 D)数据字典 17. 测试的目的是( ) A)发现错误位置并改正 B)暴露错误,评价程序可靠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层次不分,教学模式单一,评价方法传统等问题。我们应该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能力标准,采用有效的数字话学习手段,因材施教,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方法 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已经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数量的多少,质量如何,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前途和国家的安危。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是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计算机教育普及和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校计算机教育是我国计算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国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作为新世纪的必备工具,在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各个领域起重大作用。计算机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计算机技术也成为了当今社会上竞争的重要手段。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做课因材施教,改革教育方法等大量工作,使得大学计算机教育有了很的提升。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教学内容混杂。随着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个大学加大了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视程度。然而,在诸多计算机基础教学教改课题的研究中,很少有专门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这一群体本身的研究内容,也很少有针对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与大学生自身专业的相关性问题以及大学计算机 基础课教师本身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和在高校的工作状况的研究。现在的计算机教育不分难以程度,所教授的课程知识混杂。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冗余度太大;计算机高级语言多杂,没有一个国标来作为参考标准。同时也没有中国各地均有计算机培训,很多的所教知识不系统,没有一个总体的模式。在很多的大学教育教学内容太浅或太深,活着乎浅乎深,没有递变的过程。学生教育也是混杂不堪,所有学生都是同一进度,同一评判标准,扼杀很多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专业基础。 其次,教育模式单一。高等教育就是放幻灯片,看看视屏,简单的上级操作。师生讨论的时间基本没有,这个重要的环节被忽略。采取单一的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模式。种种原因,课后实践不能更好的完成,课上也没有什么大的大的突破,学生的很多学习受到了限制。教育模式急需改变。 最后是教学评价传统。教学评价只是期末考试,简单的课程考核。学生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全部)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B.键盘C.鼠标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B.线形结构C.层次结构D.网状结构

成人专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习题1解答

1946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的名字叫( )。 A. ADVAC B. EDSAC C. ENIAC D. UNIVAC-I 满分:2.50 分 得分:2.5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第三代计算机称为( )计算机。 A. 电子管 B. 晶体管 C.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满分:2.50 分 得分:2.5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通常一台计算机系统的存储介质包含有Cache、内存、磁带和硬盘,其中访问速度最慢的是( )。 A. Cacbe B. 内存 C. 磁带 D. 硬盘 满分:2.50 分 得分:2.5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把二进制数10101. 101O1(B)转化成八进制数是( )。 A. 25.25 B. 25.52 C. 25.42 D. 52.52 满分:2.5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由( )组成的。 A. CPU、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C. 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D. CPU、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满分:2.50 分 得分:2.5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CPU是构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在微型机中,它一般被称为( )。 A. 中央处理器

单片机 C. 单板机 D. 微处理器 满分:2.50 分 得分:2.5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 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现代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有( )。 A. ROM B.

大一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2篇

大一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2篇 大一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来处理日常事务,因此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各项基本操作,运用各种办公软件成为对高校毕业生的一项基本要求。但是随着社会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不能综合运用各种办公软件,因此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探索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基础差异大 大一新生入学时,高职院校会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进行摸底考试,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对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办公软件有的同学只会打字录入,而有的同学排版、美化、函数调用能熟练综合运用。一方面是高职学生来自

全国各地,地区间中学教育理念,教育水平差异导致;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有单招,统招,对口等不同种类入学方式,基础相对薄弱,接受吸收新知识能力也相对薄弱。如果教师还按传统教学模式统一授课,教学内容统一,那基础弱的学生会感觉吃力,基础好的学生会感觉无趣,没有新鲜感,同时高职院校一些学生上学主要就是为了拿毕业证,这样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1.2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和专业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基础内容更新速度加快,而教材从编写到印刷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根据教材授课,到学生学到的知识落后于时代发展,缺乏时代性。此外,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但是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所有学生的教学内容却是相同的,没有设置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各个专业的特色,不利于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发展。 1.3教学资源受限制 计算机基础是公共基础课,大一新生都要上,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专职教师少,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所以就有很多兼课兼职教师,有的教学目标理解不够透彻,教学经验也各不相同,因此对教师不方便统一管理。加之各院校公共基础课一般都是在大教室合班上课,学生多,注意力容易分散,师生互动有所欠缺,影响学习效果。学生上完理论后再去上机实践时,一名老师要同时指导近百名学生,有一定难度,无法保证上课质量。 1.4考核方式不合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