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人权法案例分析

国际人权法案例分析

国际人权法案例分析
国际人权法案例分析

1、分析案件中所涉及到的权利。

2、看该权利在核心国际工作中是否有规定,若有规定,是哪几条?

3、形成你自己对于这些权利的看法,为什么要保护这些权利?以及该如何对其进行保

护?

案例分析1

Zoro(男)和Nami(女)是位于中亚的A国一个解放激进运动组织的成员。在一次发生在该国首都的、由该组织发起的带有暴力性质的示威运动后,该国的国家安全人员在没有任何预先通知的情况下进入Zoro的家中并将其拘捕,Zoro随后被拘禁在一个高度戒备的地方,其家人仅仅被告知,对Zoro实施的拘捕是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而Nami在Zoro被捕后的第二天就神秘的失踪了,并从此以后音信全无。她的住所存在着很明显的遭到暴力侵入和扭打过的痕迹,而且其所有的生活日用品都没有缺少,其银行账户从此以后也未曾有过任何资金流动,但是对于这种失踪,她的家人和朋友却没有得到任何警方调查此事件的消息。

三周以后,Zoro没有被指控任何罪名,并且被释放回到了家中。Zoro声称自己在拘禁所内遭到了经常性的讯问;经常被关在完全漆黑的房间之中,处于被剥夺光线的状态;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被捆绑住双手、悬吊在房顶上被讯问,所有的这些随后都被医生的诊断所证实。此后,Zoro被政府勒令不许离开自己的住所,其住所四周有国家安全保卫部队进行着严密的监控,他的电话、电子邮件、网络的使用都遭到了监控,他甚至都无法联系自己的律师启动司法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三个月之后,该国的一份国家控制的报纸公布,Nami由于卷入了一起谋划刺杀总统的事件,经过某法庭的审判,已经被执行了死刑。但是,没有人知道究竟是在哪个法庭经过的审判,而且也没有人见到过这份法院的判决书。更奇怪的是,官方拒绝向Nami的家人移交其尸体。该国家的法律规定,任何经由国家执行死刑的罪犯都应该进行尸体检验,尽管官方宣称他们已经进行了这项程序,但是却没有公布任何相关的检验结果。一个国际人权监督小组收到了一封匿名的报告,宣称Nami仍然活着并被拘禁在一个军事基地中。

此后,Zoro被押送至法院,由一个政府指定的律师代理辩护,以叛国罪被起诉并在一个周内被判决罪名成立,最后被判处30年软禁。

1、分析案件中所涉及到的权利。

2、看该权利在核心国际工作中是否有规定,若有规定,是哪几条?

3、形成你自己对于这些权利的看法,为什么要保护这些权利?以及该如何对其进行保

护?

案例分析2

非洲中部有一个名为Arabasta的国家,其总统Tegar是该国少数民族Blabla族人。Tegar 的前任总统Aslar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一方面,经过该国一个独立的调查委员会调查后发现,Aslar在任职期间曾经犯下严重的贪污罪;另一方面,有传言称,Aslar经常对自己的妻子实施家庭暴力,但从未被相关机构所证实。

Orange是该国一份报纸,以激进的改革呼声和尖锐地揭露社会问题而著称。根据该独立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Orange刊登了一系列的文章来公开谴责前总统Aslar的行为。其中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是:《虐妻总统终遭法律制裁》,虽然这篇文章通篇都只是在谈论Aslar 的贪污事实。现任总统Tegar随后发布了一条命令,禁止Orange再发表Aslar虐待妻子的相关文章并要求其在随后的报道中更正之前关于Aslar虐妻的报道。Orange拒不服从该法令,随后Orang的编辑被政府以诽谤罪判处5个月的监禁。

最近,该国的中部发现了丰富的钻石矿藏。Tegar发布命令批准了一家公司对该地区的开发,此项开发将能够给该政府带来一亿美元的收入。但是,这片开发区域却包括了Blabla 族人的传统墓葬地以及一座被该族人认为是“圣地”的山,如果按照已有的项目开发,这篇区域将会被完全摧毁。为了缓和当地的民族矛盾,有人提出了另外一套解决方案,按照新的方案,“圣山”能够被保留下来,传统的墓葬地也只会被开发一半,但是该方案会使该政府的收入减少100万美元,因此该提案遭到了政府的否决。

Orange再次迅速关注了此事件,并用5个版面来报道了这件事情。在Orange的报道中,披露出Tegar总统的女儿是该国此项工程的总负责人,而在听证会上,也只有她的儿子(总统的外孙)作为“当地土族居民”的代表被咨询。更甚者,该采矿工地雇佣了大量的儿童来充当矿工,这些儿童有的是为了挣取“相对丰厚”的工资而被家长送到该矿场上来的,有的是政府直接从大街上强制收留的流浪儿童,作为回报,该矿场给这些流浪儿童提供食物、住所和医疗。Orange的记者采访了大量当地Blabla族的土著居民(其中包括两名当地部族的长老),他们都表示出强烈的不满,认为该地区的开发从未征求过他们的意见。同时他们也采访了大量在工地上进行工作的儿童。

随后,Tegar总统发布命令,将Orange永久关闭,冻结了其所有资金并注销了其网站。

1、分析案件中所涉及到的权利。

2、看该权利在核心国际工作中是否有规定,若有规定,是哪几条?

3、形成你自己对于这些权利的看法,为什么要保护这些权利?以及该如何对其进行保

护?

案例分析3

Ennis Lobby是一个中东地区的国家,ORZ是一家跨国大型能源公司,其很重要的一项业务是核能的开发和利用。Ennis Lobby政府为了解决其国内的电力紧张情况,由政府出面邀请ORZ在该国建立了一个核电站,该核电站输出的电力主要用于首都的供电和照明。

在该核电站选址的问题上,最终决定将其修建在了距离首都较远、该国一个比较偏僻的平原地带,该地区是该国家少数民族Naruto族的主要聚居地。在修建该核电站的问题上,Ennis Lobby政府没有同当地少数着居民进行任何讨论,当地居民根本就没有得到在此处修建核电站的任何通知,而且对于核电站有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也一无所知。

该核电站建成以后,有一些环保NGO发布的报告显示,该核电站的建造标准不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并且在核电站周围检测到了轻微的辐射污染,然而公布这些材料的NGO立刻遭到政府的警告,其发布信息的网站也被关闭。另外一家国际NGO组织在进行大量调查之后,向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递交了来文,该来文的调查报告显示:首先,ORZ在当地雇佣工人的时候,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明确表示不招收任何女工;其次,对于该公司内部的员工,Ennis Lobby国家的雇员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收到的辐射要远远超过外籍雇员所从事的工作;再者,该核电站经过独立的专家小组进行的测评,确实不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很容易发生核泄漏事件。这些材料该NGO都曾经以内部报告的形式发送给Ennis Lobby政府,但该政府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该核电站还是继续运营。

作为对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的回答,该政府声称自己正在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此期间,该核电站一名工人被查出因为过多接触放射物而患上了癌症,该工人在此后的14月内死亡,其妻子和4个儿子仅领到了相当于其24个月工资的补偿金,而在治疗期间该公司仅承担了其50%的治疗费用,Ennis Lobby政府因为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因此并未对该工人提供有效的救济。

1、分析案件中所涉及到的权利。

2、看该权利在核心国际工作中是否有规定,若有规定,是哪几条?

3、形成你自己对于这些权利的看法,为什么要保护这些权利?以及该如何对其进行保

护?

案例分析4

Water seven是南亚的一个群岛国家,其法定的国教是Silla教,该族人口占该国总人口的64%,但该国家的民族构成却非常复杂,其它各少数民族又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信仰。某一年,该国爆发了全国性的经济危机,危机中,该国Silla教的激进分子煽动该国的民众,对于移民至该国的Kawaii国的侨民(已经加入Water seven国国籍)系统性的实施令人发指的抢劫、杀害、强奸等行为,Water seven政府出于国内外政治、经济上的考虑,默许了这一行径,导致了上千名Kawaii国的侨民在此期间被杀害,所有的凶手都没有遭到Water seven 政府的任何惩罚。

Water seven国一名叫jackal的无业游民也参加了这次暴动,并且在这次暴动中抢到了一些财物,待挥霍一空之后,jackal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就来到该国的首都寻找工作。Water seven作为一个宗教国家,存在着严重的种姓制度,而jackal本身恰恰是最低的种姓,因此在很多单位碰壁,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受他成为职员。在衣食没有着落的情况下,jackal开始去一户有钱人家的厨房去偷东西吃,未料到被守卫发现,打断了两条肋骨和一条腿,并留下了后遗症。Jackal不平,即向当地法院起诉,希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赔偿,先混口饭吃。但是法院对于Water seven的最低种姓根本不屑一顾,以各种理由不予立案。Jackal没有办法,就只好苟延残喘于大街一角,靠乞讨为生。一日,路遇该国司法部长的车队经过,就斗胆上前请命,希望该官员能够替他主持公道,却不料未曾近身,就被保卫人员以非法上访的罪名拖至一个临时的关押场所,每日审讯暴打不断,生活环境极为恶劣,2周后被从该国首都遣返至其发轫之老家。

3个月后,伤势已好,回望生平,唏嘘不已,忆及暴乱中自己的所作所为,痛心疾首,大有悔过自新之意。于是,在该城市政府市容管理局下属的保洁队任掏粪工人一职,专门在Kawaii国侨民的聚居地从事掏粪行业,为自己对Kawaii国侨民犯下的暴行赎罪。在工作期间,发现当地政府市容管理局对于他们的工资克扣十分严重,而且连社会保险等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于是就去同公司理论,不料又被打将出来,于是意识到,工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权益。此后就广泛动员周围一样受压迫的同事,号召大家一起去同公司争取自己的权益。由小到大,身边支持他的同事越来越多,渐渐已经有上千人的规模,于是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CP9工会,在同企业的谈判中渐渐有了话语权。

但是,该国的法律规定,该国所有的非政府组织都只有在经过政府的批准后才能建立。该国工人都享有加入工会的权利,但是这些工会都是由政府来组织并统一领导的机构,是该国政府的一部分,工人不享有自己建立工会的权利,所有自行建立的工会均为非法。因此,CP9工会很快就被政府取缔。

附件:

1、缩略用语表

ICED--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All Persons from Enforced Disappearance

CERD--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ICCPR--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ICESCR--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CEDAW--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CAT--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CRC--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CMW--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All Migrant Workers and Members of Their Families

2、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权利还存在大量的一般性意见和结论性建议,本分析没有一一涉及。

国际人权法论文

国际人权法论文中国人权发展与法治保障 学生姓名: 学号:

论中国人权发展与法治保障 摘要:人权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热议的话题。人权,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在我国,人权事业刚刚起步,党和人民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11年9月8日,中国发表了首部人权蓝皮书然而由于诸多原因使我们在保障人权的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人权保障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价值、目标,它指引着法治建设的发展趋向,同时,法治建设又为人权保障创造条件并提供保证。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人权的法治建设十分必要。 关键词:人权人权发展人权与法治 引言 人权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人权的主要含义是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合乎人权的对待。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没有自由、平等作保证,人类就不能作为人来生存和发展,就谈不上符合人的尊严、本性的生存和发展,也就谈不上人权。自由、平等是为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服务的。自由、平等的目的是使人摆脱一切压迫、剥削和歧视,获得有尊严的生存和全面自由的发展。因此,所谓人权,就其完整的意义而言,就是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人权的范围非常广泛。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人权问题。既然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基于其本质应该享有的权利也就必然涉及一切社会领域。人权是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全面、有机的权利体系,是人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权利的总称。它既是个人的权利,也是集体的权利。按享受权利的主体分,人权包括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两种。按照权利的内容分,人权包括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两大类。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关系中一个非常深刻、敏感而又极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使人民享有充分的人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崇高目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争取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享有充分的人权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另一方面,一些明显有悖公民权利的事件也是不断被曝光。中国人权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建国以来我国的人权现状

确立国际人权的主要条约

国家人权条约体系 目前,国际人权法主要是由一系列条约构成的,这些条约主要包括: (一)1966年联合国两个人权公约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开放给各国签署和加入。这两个公约汲取了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并加以完善和发展。两个公约的内容涉及了法律上人权的基本内容和国际人权保护的主要方面,被认为是基本的关于人权的国际法律文件。两个公约都首先规定f自决权和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其中《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主要涉及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权利,包括工作权,社会保障权、家庭权、健康权、受教育权等。它要求缔约国尽最大能力采取措施,以便使这些权利逐渐得到实现。《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涉及了广泛的公民权利,包括生命权、免于酷刑、人身自由、公正审判、信仰自由、和平集会、选举权和桩选举权等,要求缔约国尊重和保证这些权利,并为达到此目的采取必要的立法或其他措施,以实现公约所涉及的各项权利。两个公约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履约机制。 (二)专门领域或区域的人权条约1、专门领域主要包括: (1)消除各种歧视方面一是《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行公约》; 二是《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 三是《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公约》; 四是《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 五是《反对体育领域种族隔离公约》等。 (2)妇女儿童权利保护方面一是《妇女政治权利公约》; 二是《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三是《儿童权利公约》等。 (3)禁止奴隶制和强迫劳动方面一是《废止奴隶制蛆隶贩卖及类似奴隶制之制度与习俗补充公约》; 二是《废止强制劳动公约》等; (4)保护被拘禁者权利方面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主要是《禁止酷刑和其他不入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等。

国际法经典案例.pdf

国际公法案例 第一章导论 A国宪法规定,条约非经将其纳入本国法律的立法或行政行为,不约束国内机关和个人。A国与B国签订了一项通航航海条约,其中第3条规定,双方承诺各依本国宪法程序,采取必要立法或其他措施,以实施本条约的规定;第5条规定,双方从事邮件运输的船舶 享有豁免权。条约生效后,第三年,B国一艘邮船在A国领海内与A国一艘渔船相撞,导 致渔船沉没和一名船员死亡。邮船达到A国A1港口后,该港口地方法院扣留了邮船,并 对船长提起刑事诉讼。B国指责A国违反通商航海条约,侵犯了邮船的豁免权,要求立即 释放及其船长。A国法院坚持管辖权,认为通商航海条约不能适用,因为国会或联邦政府 没有颁布实施该条约的法令。A国政府则称,该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政府不能干预法院 的独立审判活动。 根据以上案情,分析A国扣留B国邮船邮船和起诉船长的做法是否合符国际法? 1、因涉案的船舶不属于A国“国内机关和个人”,所以,本案不适用“A国宪法规定,条约非经将其纳入本国法律的立法或行政行为,不约束国内机关和个人”的规定。 2、由于两国有通航航海条约,且其中第3条规定,双方承诺各依本国宪法程序,采取必要立法或其他措施,以实施本条约的规定,本案是适用此通航航海条约的。 3、既然该通航航海条约第5条规定,“双方从事邮件运输的船舶享有豁免权”,那么,此涉案船舶属于B国的邮船,则应当享有豁免权,因此,A国扣留B国邮船和起诉船长的 做法是不合法的。 4、A国的“三权分”立属于该国国内法律制度,不能对抗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国际条约。 第二章国家法的基本原则 A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该国由于军事政变而陷入内战。B国以保卫边境安全为由出兵支持A国反政府武装,在B国支持和直接参与下,反政府武装控制了A国领土一半的地区,并宣布成立临时中央政府。B国还在A国的几个重要港口布设水雷,出动飞机袭击A国港 口和石油设施。 根据以上案情,分析B国违反了哪些国家法原则? (美国侵犯尼加拉瓜的军事行动案) 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不干涉原则。尊重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原则。 A国出兵支持B国反政府武装,直接攻击B国的港口、石油设施等.在B国港口布设水雷,以及上述判决中认定的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干涉行动.不仅违反了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亦违反了尊重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原则。 第三章欧盟经济国际法上的国家 甲出生在香港,其父母是中国人。1997年7月1日前,他取得“英国属土公民护照” 。7月1日后,他经常持此护照到A国进行商业活动,在那里建立了商业活动中心。 2003年,A国政府向甲订购军服30万套,约定:交货2个月后第三个工作日以美元结清货款,甲放弃外交保护。甲交货后,A国发生金融危机。到付款之日,A国政府以不可抗力的理由拒绝付款。甲要求与它达成付款和补偿协议,也被拒绝。于是,中国政府驻A国使馆 向A国外交部过问此事,但被指责为干涉内政。其理由是,中国物权介入此事,因为甲不 是中国人,而且他放弃了外交保护。 A国的主张能否成立,为什么?

浅论国际人权法对国际刑法的影响论文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论国际人权法对国际刑法的影响论文 冷战结束后,国际人权法获得了较为广阔的生长空间,国际刑法也进入复兴和快速发展的阶段。以下就是由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提供的浅论国际人权法对国际刑法的影响。 国际人权法对国际刑法各个领域的影响都十分明显,从基本原则到具体规则,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刑罚制度设计到刑罚的执行,并努力在保护被害人与保障被告人权利两者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然而,透过国际人权法推动国际刑法发展的帷幔,不难发现其背后人权和主权之间的紧张博弈:为保护人权,国际人权法引领着国际刑法试图突破国家领土的藩篱进而穿透国家主权的坚硬铠甲国家则奋力祭起主权大旗并诉诸司法独立的坚固盾牌,抵御某些外部政治实体利用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干涉其内政、侵蚀其司法独立,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虽然通过国际刑事审判来惩治国际罪行的设想由来已久,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进行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一般被视为国际刑法的真正起点,其基本文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已经成为国际刑法的具体渊源。{1}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国际刑法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开始勃兴,数量增加,地位上升,国际刑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成为国际法领域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从迄今为止近20年的特设及常设国际刑事司法机构的理论与实践来看,至少已经呈现出这样一种明显的趋势:国际人权法借助国际刑法的长矛利刃,企图刺穿国家主权的坚硬铠甲,突破传统意义上国家领土的界限,消解特权与豁免的庇护,以实现保护人权的宗旨;另一方面则是主权国家力图以维护国家主权之名,借助于现行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这其间的矛盾与冲突共同成就了国际刑法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彰显了其遭遇挫折和反复时的无奈与彷徨。 在国际人权法与国际刑法的关系问题上,多年来中外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发表了一大批专着和论文[1]。国内有学者认为尊重基本人权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2}还有的学者认为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极大地强化了国际人权监督机制,使得人权的国际保护制度带有强制力,这是国际社会在通向普遍的人权和法制进程中迈出的巨大一步。{3}从总体上看,在研究视角和思路方面,国外学者更倾向于从具体问题入手,研究国际人权法与国际刑法基础及原则之间的关系问题[2],例如国际法是如何与国际人权法一道共同推进国际刑法具体规则变化发展的,这三者之间是如何形成互相补充关系的,等等。{4}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从人权与主权关系视角对国际人权法影响国际刑法的方式和结果进行专门研究的着述并不多见。为了厘清讨论的对象与范围,划定讨论问题的合理边界,在本文中,国际人权法指国际社会促成其成员保障基本人权和自由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5}而国际刑法则指国际社会中调整国际刑事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2}是包含国际刑事实体法、国际刑事程序法、国家间刑事合作和国际刑法实施机制的一个综合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学科。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浅论国际人权法对国际刑法的影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严重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受害人获得补救和赔偿的权利基本原则和导则

联 合 国A/RES/60/147 大 会Distr.: General 21 March 2006 第六十届会议 议程项目 71(a) 05-49641 大会决议 [根据第三委员会的报告(A/60/509/Add.l)通过] 60/147. 严重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 受害人获得补救和赔偿的权利基本原则和导则 大会, 遵循《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1 国际人权公约、2 其他相关人权文书及《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3 申明必须在国家和国际一级有系统地彻底处理严重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受害人获得补救和赔偿的问题, 确认国际社会通过尊重受害人享有补救和赔偿的权利,信守其对受害人、幸存者及子孙后代的承诺,并重申这方面的国际法, 回顾人权委员会2005年4月19日第2005/35号决议和经济及社会理事会2005年7月25日第2005/30号决议通过的《严重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受害人获得补救和赔偿的权利基本原则和导则》,4 经社理事会在该项决议中建议大会通过《基本原则和导则》, 1. 通过本决议所附《严重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受害人享有补救和赔偿的权利基本原则和导则》; 2. 建议各国考虑《基本原则和导则》,促进对《基本原则和导则》的尊重,并提请本国政府行政机关人员,尤其是执法官员及军队和安全部队注意,以及提 1 第217 A(III)号决议。 2 第2200 A(XXI)号决议,附件。 3 A/CONF.157/24(Part I)和Corr.1,第三章。 4 见《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正式记录,2005年,补编第3号》(E/2005/23),第二章,A节。

人权法

1、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人权性质中最重要的一对范畴。自人权概念产生之始,普遍性就内涵于其中。人权的普遍性这一范畴,一般认为包含了三个向度:主体的普遍性、内容的普遍性以及价值的普遍性。人权的特殊性一般被理解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传统、文化、宗教、价值观念、资源和经济等因素的差别,在追求人权的充分实现的过程中其具体的方法手段和模式的多样性。承认人权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对于人权普遍性原则的否认,而是在人权普遍性的前提下,认为人权理论、人权观念与人权制度的多样性是必要的。 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从人权概念的本质和人权提出的过程看,人权具有普遍性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人权的普遍性,而是发展了普遍人权的要求,并将其奠立于科学历史观的基础上。不应离开而应联系人权的特殊性来理解其普遍性。普遍人权存在于具体的人权中,其内容随着现实人权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中国认为,人权具有普遍性。人权的普遍性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指人权主体的普遍性,即人权是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国籍、社会出身、财产状况、文化水平等,都应当享有的权利;从国际上说,则是所有民族和国家都应当享有的自由和平等权利。第二是指人权原则和人权内容的普遍性。人权的普遍性要求一切人在权利和尊严上的平等。人权所表达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是人类的普遍追求,反映了人类的共同理想。因此,人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和目标适用于一切个人,是所有国家和人民都应当努力追求实现的。 在当今世界,人权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联合国的人权文件和国际人权公约中。我国一贯承认和尊重《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和国际人权公约所确认的人权基本原则,签署和加入了一系列国际人权公约,支持联合国采取行动制裁大规模践踏人权的行为。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对人权普遍性原则的肯定。 人权的普遍性不是抽象的,它要通过人权的特殊性表现出来。人权的特殊性是指人权的实现不仅与国际社会的现状相联系,而且与各国所处的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因而从其现实性而言总是不完全的和不完美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可以自封完美无缺。人权的实现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人权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各个国家由于其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同一个国家由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的不同,在人权价值的排列以及人权实现的方式上势必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个性。 2、一人权的普遍性 (一)人权普遍性的具体内涵 1993年6月14—25...... 首先,人权的内容是普遍的...... 其次,人权的权利主体是普遍的,即人人都应当...... 再次,人权的义务主体也是普遍的,即任何国家毫...... (二)人权普遍性的理论依据 首先,人权源自人的本性和人所固有的人...... 其次,全人类有着共同的利益。人的“权利”是受一...... 再次,全人类有着共同的道德。人权是受一定...... (三)中国政府的立场与观点 在1993年《维也纳宣言和行......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依据人权普遍......

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受害者享有补救

2. 通过议程和其他组织事项。 3. 联合国森林论坛第五届会议第5/2号决定的执行情况。 4. 论坛第七届会议的日期和地点。 5. 论坛第七届会议的临时议程。 6. 通过论坛第六届会议的报告。 8. 呼吁有关捐助者向联森论坛信托基金提供自愿捐助,特别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期国家代表的旅行提供便利,同时考虑到大会2003年12月23日第58/554号决定。 2005年7月22日 第36次全体会议 2005/30 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受害者享有补救和赔偿权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注意到人权委员会2005年4月19日第2005/35号决议,其中委员会通过了《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受害者享有补救和赔偿权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1. 表示赞赏委员会通过《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受害者享有补救和赔偿权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2. 通过本决议附件中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3. 建议大会通过《基本原则和准则》。 2005年7月25日 第38次全体会议附件 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受害者得到补救和赔偿的权利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序言 人权委员会,

回顾许多国际文书中关于违反国际人权法行为的受害者有权得到补救的规定,尤其是《世界人权宣言》102 第八条、《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03 第二条、《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104 第六条、《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105 第14条、《儿童权利公约》106 第39条,并回顾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受害者有权得到补救的规定,诸如1907年10月18日《关于陆战法规和惯例的海牙公约》(1907年海牙第四公约)107 第3条、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一议定书)108 第91条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109 第68条和第75条, 回顾各区域公约中关于违反国际人权行为受害者有权得到补救的规定,尤其是《非洲人权和人民权利宪章》第7条、《美洲人权公约》第25条和《欧洲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第13条, 回顾第七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审议通过的《为罪行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以及联合国大会1985年11月29日第40/34号决议,联合国大会在该项决议中通过了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建议的案文, 重申《为罪行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所载的各项原则,其中包括应同情受害者并尊重其尊严,应充分尊重其诉诸法律和补救机制的权利,应鼓励设立、加强和扩大各国的受害者补偿基金,并迅速拟订受害者的适当权利和补救措施, 注意到《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109要求制定“关于以恢复原状、补偿和康复等方式赔偿被害人的原则”,要求缔约国大会设立一个信托基金,用于援助该法院管辖范围内各种罪行的被害人及其家属,授权该法院“保护被害人……的安全、身心健康、尊严和隐私”,并准许被害人参与“本法院认为适当的”所有“诉讼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 102大会第217 A (III)号决议。 103见大会第2200 A(XXI)号决议,附件。 104大会第2106 A (XX)号决议,附件。 105联合国,《条约汇编》,第1465卷,第24841号。 106同上,第1577卷,第27531号。 107见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1899年和1907年海牙公约和宣言》(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15年)。 108联合国,《条约汇编》,第1125卷,第17512号。 109《联合国设立国际刑事法院全权代表外交会议正式记录,1998年6月15日至7月17日,第二卷:最后文件》(联合国出版物,出售品编号:C.02.I.5),A节。

谈谈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区别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谈谈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区别国际人权法与国际人道法这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共同之处在于, 他们的主要作用和根本宗旨都是在努力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与尊严。这是一篇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区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区别,在于法律渊源、内容、保护对象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不同。 国际人道法与国际人权法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国际公法的两个分支。国际人道法是一套由条约或习惯确立的国际规则,专门解决在国际性武装冲突或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直接产生的人道问题。它保护那些受到或可能受到武装冲突影响的人员和财产,限制武装冲突各方自行选择作战方法和手段的权利。国际人权法即人权的国际保护,一般是指促进和保证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得到普遍尊重和实现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1】关于国际人道主义法和国际人权法的关系,在国际上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从广义的国际人道主义法看,它包括人权法,人权法只是代表一般人道主义法的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另一种观点正相反,认为人道主义法是派生于战争法的法律。而人权法是构成和平法重要部分的法律,优先于国际人道主义法。【2】但是从这两种法律逐渐发展的过程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且这种联系和作用还在发展。 国际人权法与国际人道法这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主要作用和根本宗旨都是在努力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与尊严。其主要区别在于: 一、在历史和法律构成方面的渊源不同 国际人道法先于国际人权法而产生,如若以国际条约或公约作为国际人权法的标志的话,则和平时期的人权要从《世界人权宣言》开始,也就是说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而国际人道法的历史则要长得多,因为从历史上看,战争法是国际法中最为悠久的部分。国际人道法适用于国际性武装冲突的主要条约渊源是1949年的《日内瓦公约》及其1977年的《第一附加议定书》。它适用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主要条约渊源是《日内瓦公约》之共同第3条和1977年的《第二附加议定书》。而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条约渊源是《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盟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灭种公约》(1948年),《消除种族歧视公约》(1965年),《消除对妇女歧视公约》(1979年),《禁止酷刑公约》(1984年)以及《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主要的地区性条约包括:《欧洲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公约》(1950年)、《美洲人的权利和义务宣言》(1948年)、《美洲人权公约》(1969年)以及《非洲人权和人民权利宪章》(1981年)。【3】 二、具有不同的内容 国际人权法的含义更为广泛,它包括公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所应享有的权利与应承担的义务,而国际人道法则一般限于战争或武装冲突时交战国、中立国、参战人员以及平民的权利与义务,因此也被称为战争法或武装冲突法,如有关国际人道法的日内瓦公约所规定的内容,包括战斗人员一旦由于生病、负伤、沉般或主动放下武器,就必须被给予战俘地位,受到人道主义待遇,不得使用生物、化学、细菌武器及某些类型的枪弹,占领国在占领领土内必须保障平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等。国际人道法不仅涉及到人权内容,而且包括海牙公约等一系列战

人权法概论期末论文

人权的概念和内容: 人权(基本人权或自然权利)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它主要的含义: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合乎人权的对待。人权的这种普适性和道义性,是它的两种基本特征。在当今的国际社会,维护和保障人权是一项基本道义原则。是否合乎保障人权的要求已成为评判一个集体(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优劣的重要标准。但是,在具体实践的层面上,对于人权的具体定义,以及保障人权的具体方式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甚至引发了很严重的冲突。人权在抽象理解方面的共识和在具体实践中的分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没有自由、平等作保证,人类就不能作为人来生存和发展,就谈不上符合人的尊严、本性的生存和发展,也就谈不上人权。另一方面,自由、平等是为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服务的。自由、平等的目的是人,是使人摆脱一切压迫、剥削和歧视,获得有尊严的生存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一旦脱离人的生存和发展,自由和平等就必然会流于形式,变得空洞无物、失去意义。因此,所谓人权,就其完整的意义而言,就是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或者说,就是人人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权利。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基于其本质应该享有的权利涉及一切社会领域。按享受权利的主体分,人权包括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两种。前者是指个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权利;后者是指作为个人的社会存在方式的集体应该享有的权利,如种族平等权、民族自决权、发展权、环境权、和平权等。按照权利的内容分,人权包括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两大类。前者是指一些涉及个人的生命、财产、人身自由的权利以及个人作为国家成员自由、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后者是指个人作为社会劳动者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权利,如就业、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权利。总之,人权是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全面、有机的权利体系,是人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权利的总称。它既是个人的权利,也是集体的权利。 人权通常是指普遍的人类权利,不论其管辖范围内或其他因素,诸如种族、国籍或宗教。被多数国家认同的人权立法包含如下:

国际人权法 外文版

The notion of collective human right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 issues and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law Jide James-EluyodeSJD (Univ. of Arizona); LLM (John Marshall Law School-Chicago); LLB (Lagos St. U.); BL (NLS); IPLP Fellow, University of Arizona Rogers College of Law. The author is grateful to Mary E. Guss, Staff Attorney at the Indigenous Peoples Law & Policy Program, University of Arizona Rogers College of Law, for reviewing early drafts of this article, and to Prof. James Hopkins for his helpful comments. This article is a revised adaptation of the author’s paper title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Collective Human Rights Paradigm: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Beyond,” which was presented at the John Marshall Law School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Law’s CLE Lunch and Learn Conference, held in Chicago-Illinois on March 7, 2012. ? 2013 Sweet & Maxwell and its Contributors Subject: Human rights. Other Related Subject: Company law. International law Keywo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uman rights; Indigenous peoples; International law;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Legislation cited: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2007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169 on Indigenous and Tribal Peoples 1989 Cases cited: Mayagna (Sumo) Awas Tingni Community v Nicaragua (2003) 10 I.H.R.R. 758 (IACHR) Maya Indigenous Community of the Toledo District v Belize Unreported 2004 (IACHR)Case SU-039/97 Unreported February 3, 1997 (Colombia) *209 Introduction Certain sets of recognised collective human rights of “peoples” have newly emerged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and have created significant complexities. In view of this development, 以及安

人权的法学研究范式

人权的法学研究范式 人权的法学研究范式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事研究,手段、方法断不可缺,用之得当,事半功倍,否则徒劳耗神,而事与愿违。 2002年,正值人权研究鼎盛期,法律的人权保障手段在国际和国内早已得到一致认同。法学的人权研究正在此前提下更加规范地运作。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政府学系教授迈克?弗里曼《人权:跨学科的探究》一书一出,便重新省视了所谓的人权法学主流研究热潮,着重强调需要在人权研究中加入政治学、社会学视角,认为二者是人权研究的重要维度,从而事实上重新评估了法学人权研究的价值。由此带来笔者对法律人权保障、法学人权研究价值及方法的再度思索。 笔者以为,法律的人权保护方法要予以根本确立和维护,法律人权保障方面所存局限需要依赖法学研究予以弥补。法学研究在人权研究中应起着中心和最后的集大成功用,政治学、社会学的成果要汇集到法学之中,体现到法律当下。法学的人权研究利用其他学科成果、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不等同摈弃法律本身特性,法律的研究方法始终是法学人权研究的主要方法,法律的人权保障目的也始终为法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一、历史的巧合抑或现实的尴尬——人权的法律化 法律只是人权保护与运作的机制之一,如若反观历史,可以发现,最早的国际性人权法律文件乃缔结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值人类两度身经战火,屠戮将人性的弱点抖露无遗,个人在弹口与炮火面前形

同草芥。当身家性命尚岌岌可危,基本和正常的生活断无保障时,人权提供了一种反思人权事件的方式,一项反对残酷、不人道处遇的理由。借助这一概念,人的基本需求与尊严被重新予以考虑,国际社会积极于国际人权文件的缔结与确认,仰仗法律文本的明确性与规范性,以求人权保护的现实可行性。 然法律本身难逃一定局限性,法律的人权保护机制在现实中也遭遇一些尴尬与非议。结合迈克、弗里曼《人权:跨学科的探究》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一书,对法律人权保障机制的局限性大致可以从以下层面证成: (一)法律解决不了人权的起源问题 人权的起源显现着人权之本来面貌,作为思想概念的人权与作为法律概念的人权都不足以代表事实当中或最初始意义上的人权。对人权本身的探究,人权面目的复原,皆需依赖已有的人权资源,这些资源固然包括法律上的材料,只是唯法律本身并不能对人权的起源作一充足说明。法律解决和阐述的多为人权的当下,是人权一个时间层面的反映,且法律某种程度上还是官方意识形态的体现,其客观性势必要受到一定损抑,故并不足以全观展现真正意义上以及原始形态中的人权。毕业论文 (二)法律解决不了人权的正当性问题 人权的正当性问题直指人权的内容。如果把人权定位为人之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哪些权利才称得上“应当”,是需要论证的问题。法律对人权大部分做的是一个法律化、权威化的处理,

国际人权条约的形式分析 孙世彦

国际人权条约的形式分析 孙世彦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收稿日期:2000-10-02 作者简介:孙世彦(1969-),男,吉林人,法学博士,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 摘 要:国际人权条约是国际人权法最重要的渊源。本文从形式角度研究了国际人权条约,介绍了国际人权条约的名称,区分了国际人权条约的类别,总结了国际人权条约的形式特点,并分析了国际人权条约的结构。关键词:人权;国际人权法;国际人权条约中图分类号:DF 971 文献标识码:A 和国际法的其它领域一样,国际人权法主要的渊源也 是条约和习惯。自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和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以后,国际社会通过了大量的国际人权条约,其中的大部分已经生效,成为国际人权法最重要的渊源。国际人权条约是在国际层次上确立国家在人权方面之权利与义务的最基本法律依据,它们不仅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国际人权法律规范,而且构筑了国际人权法律体系的 基本框架,成为对人权进行国际保护的最有效方法。〔1〕 条约成为国际人权法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渊源,主要是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必须对人权进行国际层次的保护时,在这方面只有极少的既存条约或习惯法规则,因此,国际社会———以联合国为代表———在规划和创建国际人权法律体系时,“他们欲使国际人权法主要是,可能甚至专门 地是协议法。”〔2〕 美国国际法学家享金也称:“(国际)人权法大部分是由条约建立的———《联合国宪章》以及国际人 权盟约和公约,而没有任何习惯的基础或背景。”〔3〕 1977年,国际法委员会也断言国际人权法律义务几乎完全来自条约:“并非盲目地不考虑在此问题上一些习惯国际规则的存在,也并非排除这样的规则数量增长的可能性———甚至是极大可能性,但我们必须总结说,在今天,国家在对待其本国公民之方面的国际义务几乎完全是协议性的 ……” ①。与其它国际条约相比,人权条约的内容即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其实施和执行方式有相当的特殊性,②在形式上也有一些特点。本文仅对国际人权条约的形式进行简要的分析,而不触及人权条约的极为复杂的实质内容。 一、国际人权条约的名称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条第1款(甲)项的定义,“条约”是指“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国际条约可以有包括“条约”在内的各种名称,③ 但很少有国际人权条约直接以“条约” (treaty )为标题,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国际人权条约都以“盟约/公约” (covenant ,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或“公约” (convention ,如《儿童权利公约》 )为标题;另外,国际人权条约采用的名称还有“宪章”(charter ,如《非洲人权和人民权利宪章》),“议定书”(protocol ,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 )等。在国际人权领域,有一种“国际人权宪章” (International Bill of Human Rights 或International Bill of Rights )的提法。严格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国际法律术语———它没有出现在任何国际法律文件中,因此对于其中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国际人权文书(但肯定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文件)各种提法不一,并没有权威的界定。中国学者一般把《世界人权宣言》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 权利国际公约》(后两者统称“联合国人权两公约” )作为“国际人权宪章”的组成部分。〔4〕 国际上则通常认为《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公民和政治权利公约》及其任择议定书(第一议定书或两个议定书均包 括在内)构成了“国际人权宪章”。〔5〕 还有人认为其外延要更大一些,如中国人权学者信春鹰认为通称为“国际人权宪章”的人权公约包括:联合国人权两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禁止酷刑和其它残忍、 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6〕 和其它大多数提法不同的是,该提法排除了《世界人权宣言》这一极为重要的国际人权之文件(尽管其本身没有法律拘束力),而只包括了正式法律文件即条约。至于将两公约之外的其它 ①②③条约的名称,见,李浩培.条约法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 社.1987.24-32. 例如,有人认为国际人权条约与“通常”的国际条约有很大 不同,因此“期望人权条约以和其它国际条约完全一样的方式动作是不现实的。”见,Bruno S imma ,and Philip Alston ,“The S ources of Human Rights Law :Custom ,Jus C ongens ,and G eneral Principles ”,12Australian Y.B.Int ’l.L.82,at 83-84(1992). 2Y earbook of Int ’l ,L.C ommission 1977(part 2),at 46,UN D oc. A/CN.4/Ser.A/1997/Add.1(Part 2).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习惯 也已经成为国际人权法不可忽视的渊源。因此梅隆对国际法委员会的这一论断并不赞同,见,Theodor M eoron ,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 2 an N orms as Customary Law ,at 92(1989).另参见,孙世彦.论习惯国际 人权法的重要性.法制与社会发展[J ],2000.2. 2001年2月第23卷第1期 现 代 法 学 M odern Law Science V ol.23,N o.1 Feb.,2001 文章编号:1001-2397(2001)01-0091-04?专题研究?

人道主义的国际法阐述

人道主义的国际法阐述 一、《联合国宪章》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相关规定 其实,《联合国宪章》并没与明确禁止人道主义干涉,而是为成员国 使用武力设立了实际标准。不过,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必须要考虑到 第2条第4款(这款反映了禁止使用武力原则),它申明:各会员国 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 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只有在两 种例外的情况下,《联合国宪章》允许成员国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而人道主义干涉是否可以被列入这两种情形,是非常值得怀疑的。首先,成员国有自卫的权利,第51条规定,联合国任何会员国受到武力 攻击时,在安全理事会采取必要办法,以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前, 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 其次,是第七章的集体安全机制,表现在“安全理事会如认第四十一 条所规定之办法为不足或已经证明为不足时,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 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此项行动得包括联合国会员国 之空海陆军示威、封锁及其他军事举动”。不过,古典的人道主义干 涉似乎既不是自卫情况,也没有依据第七章的规定。有些学者声称, 基于自卫的人道主义干涉是合法的,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国家以保 护被干涉国公民的人权为由,进行的人道主义干涉的案例时,却发觉 事实并非如此。 第2条第4款的另一个例外即第七章的集体安全机制,它也没有被称 为古典人道主义干涉。宪章第39条指出,“安全理事会应断定任何和 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或侵略行为之是否存有,并应作成建议或抉择 依第四十一条及第四十二条规定之办法,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即未经安理会的同意不得使用武力,包括以人道主义干涉的名 义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侵犯公民人权通常不会构成第七章的对国 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但却推动着一个国家或国际集团采取单方面军 事行动。不过,非法的单方面行动如果经安理会集体决策就有可能被

国际法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

国际法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 一、论文题目 儿童权利保护的国际法研究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有爱护儿童的优良传统。在立法方面,各国也都不同程度地对儿童加以了特殊的保护,我国早期的成文法典《周礼》中就有“三赦”的规定。“三赦”:一曰 幼弱,二曰老毫,三曰蠢愚。中国古代法律之集大成者《唐律》也规定:凡年在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反逆”杀人等死罪,可以上请减免,而“九十以上,十以下,虽有死 罪不加刑。”古罗马帝国的《十二铜表法》也要求对儿童给予特殊的待遇,该法中,儿童 犯法与成年人的处罚不一样。但是,古代社会对儿童保护的思想或者立法,并不表明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地位已经获得了承认,实际上,儿童只是作为被保护的对象或者权利客体而存在。 儿童权利观的形成只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严格来说只是20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国 际人权法在国际社会逐渐获得承认并迅速发展起来的结果。即便如此,在儿童权利逐渐获得各国立法的承认之后,各国对儿童权利的认识仍然纠缠不清,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看法。笔者以为,这其实体现出了人们在儿童权利观念方面仍然存在模糊甚至是怀疑的态度。因而,加强和改善儿童权利的保护是必需的。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国际儿童立法基本上出现了相对迅速的发展趋势,国际 儿童权利法得以形成。当然,国际儿童权利法的形成也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国际儿童权利法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承认儿童是国际社会 的一分子,是国际法保护的主体;第二阶段是授予儿童实体法上的权利;第三阶段在承认儿 童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承认他们拥有行使及要求这些权利和自由所必需的程序法上的能力。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儿童权利保护问题虽然历经艰难,但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儿童权利公约》的通过并生效,凸显了对其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国在实施公约的过程中,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也提出了各种反馈意见。相比较而言,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力度明显不够,故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已批准《儿童权利公约》,是其成员国之一。在国际合作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及时深入地进行儿童权利保护的国际法研究,理应成为国内外每一位国际法学者不可推卸的学术使命和责任。 就理论意义而言,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一是能够拓宽儿童权利保护的研究范围,本文从全球化视野和国际法框架下,对儿童权利的保护进行研究,极大地扩大了儿童权利保

国际公法形考3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题目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使馆人员在接受国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d)。 选择一项: A. 服务人员 B. 领事 C. 行政人员 D. 使馆的外交人员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使馆馆舍可用于(a) 选择一项: A. 开展使馆职务工作 B. 关押犯罪的侨民 C. 保护政治犯 D. 关押本国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3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1969年条约法公约和1986年条约法公约,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 间以书面缔结并受(d)支配的国际协议。 选择一项: A. 缔约国国内法 B. 国际私法 C. 缔约国国家元首个人意志 D. 国际法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全面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文件是(b)。 选择一项: A. 《禁止和惩治种族隔离罪公约》 B. 《世界人权宣言》 C. 《禁止和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D.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迄今共颁布过(a)部国籍法。 选择一项: A. 4 B. 2

C. 1 D. 3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6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当某一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发生冲突时,通常的原则是(b)。 选择一项: A. 联合国宪章优先 B. 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联合国宪章优先 C. 该条约优先 D. 视情况而定,由当事国协商解决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