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图如何制作

控制图如何制作

控制图如何制作
控制图如何制作

质量控制图制作

利用EXCEL制作质量控制图 董瑞(淮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淮南232001) 摘要:本文在利用EXCEL制作控制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以该方法制作控制图快速、准确、易于推广,是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质量控制图;EXCEL Use EXCEL to Make the Quality Control Picture. DONG Rui(Huainan EMS, Huainan 232001) Abstract:This paper study the aspect that use EXCEL make the enviroment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picture.This kind of method making quality control picture is quick and accurate,and easy to populazing, it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of enviroment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picture; EXCEL 质量控制图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质控图制作是以手工方式计算大量的繁杂数据,再手工绘制在坐标纸或控制图专用纸上,稍一出错便前功尽弃。这是控制图这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不能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各级监测站拥有的电脑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一高效手段使制作质量控制图快速、准确、易推广。在软件方面,EXCEL是常见、易获得的应用软件,其强大的计算和图表功能非常适合制作控制图。本文在利用EXCEL2000制作控制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1.制作控制图 1.1 确定控制图组成 控制图的类型有许多种,本文选用NH3-N的空白值来制作平均值—极差控制图(x—R 图)。x—R图的基本图形组成见表一。 表一x—R图控制界限线计算公式 空白值的获得方法一般为每天测定一次平行样,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积累20组以上的 =1.880,D3=0,D4=3.267。数据。在本例中,我们选用20组空白平行测定值,则表一中的A 2 1.2 制作步骤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教学内容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2,5,7] 根据误差为正态分布的原理,在统计学上X±1S占正态曲线下面积的68.26%,以此作为上辅助限和下辅助限;X±2S占总面积的95.45%,以此作为上警戒限和下警戒限;X±3S占总面积的99.73%,以此作为控制图的上控制限和下控制限(图21.2);超过3倍S的概率总共只占0.27%,以乃属于小概率事件,亦即同一总体中出现如此大偏差的概率极小,可以认为它不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随机样品,这个结论具有99.73%的把握是正确的。既然不能作为同一总体中的一个随机组成者,而在分析测试中是用同一分析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所测得的同一个样品(例如空白试验)的检测值,则必然发生了某种影响较大因素的作用,从而有根据否定这一测定值。 图21.2 质量控制图 图21.2中质量控制图的形式与正态曲线形式完全相同,即将正态曲线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以正态曲线的中心m被X所代替,作为理想的预期测定值;将68.26%概率保证的置信区间作为目标值(即上、下辅助限之间的区域);以95.45%概率保证的置信区间作为可接受范围(即上、下警戒限之间的区域);将上、下警戒限至上、下控制限的区间作为可能存在“失控”倾向,应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在上、下控制限以外,则表示测定过程已失去控制,应立即停止检测,待查明原因加以纠正后对该批样品全部重新测定。 对于质量控制检查样品和实验室控制样品的控制图,是把算术平均值作为中心值统计。最初控制限制是用平均值的百分数表示,通常系列测定算术平均值±10%。然而,最少进行7个测定值后才能建立统计控制限度。警戒限度设在来自平均数(X)±2Sx (标准误,来自质量控制样品的95%);控制限度设在离平均数(X)±3 Sx应包含质量控制样品的99.7%)。 质量控制样品数据的5%将落在警戒限外面,如果两个连续测定值落在警戒限外面被认为是“失控”状态(Taylor, 1987)。由于99.7%的数据应该落在X±3Sx以内,控制限外面的点是最可能失控的,矫正活动是有根据的。例如,如果失控值是标准参考物质或其它质量控制样品,即这一批完整的分析样应重新测定。这可能需要对新的校正标准再分析、或要求通过完整的

计划管理流程图模板

计划管理流程图

计划管理流程图

计划管理行为准则 1.协调供需、综合平衡 2.一手保障供货, 一手控制库存 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4.前瞻性是计划人员的重要特征 5.快速响应需求变化, 灵活处理计划变更 6.在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杜绝越权签批计划; 所有签批的计划必须符合计划管理办法, 并经过审批; 7. 经常到基层单位、库房、等相关部门走动, 了解基层相关信息, 了解基层对计划的需求。

计划管理办法 1.1.1 总则 1.1.1.1 计划管理的作用、目的、意义 计划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工作。切实加强计划管理, 将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纳入计划当中, 统筹谋划, 超前管理, 有利于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有利于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1.1.2 计划管理的内容 按计划期限划分: 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 按计划内容划分: 日常计划、补充( 专项) 计划。 1.1.2 计划管理流程 1.1. 2.1 计划管理按照”统一领导, 归口管理”的原则, 分矿、科队、班组三级进行管理。经营科是全矿计划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 各职能部室是专业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 各部室、区队( 车间) 、班组是计划执行单位。

1.1. 2.2 为保证全矿计划工作的正常开展, 各区队、车间和专业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计划管理人员。 1.1. 2.3 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综合平衡, 坚持”积极平衡, 留有余地”的原则。 1.1. 2.4 补充( 专项) 计划是矿生产经营计划的组成部分, 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计划一经下达, 各部门、各区队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保证计划的全面完成。 1.1.3 计划的编制、下达 1.1.3.1 年度计划是本年度各项工作的的行动纲领, 是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的主要依据。 年度计划的制定采取”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综合平衡”的方法进行编制, 即: 由矿长总负责, 分管领导分工负责, 按照”管什么业务, 测什么指标, 制定什么措施”的原则, 各部门负责编制各自的指标计划, 经营科负责汇编。 1.1.3.2 年度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 1) 三年战略规划; ( 2) 矿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方针、目标; ( 3) 矿井生产能力和市场预测资料; ( 4) 前期预计完成数字; ( 5) 经审定过的各项技术经济定额。 ( 6) 编制计划所需的基础资料由各部室、各区队提供。各单位必须按照职能部门的要求, 按期、及时提供真实资料。

计划管理流程图

计划管理流程图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计划管理流程图 1.协调供需、综合平衡 2.一手保障供货,一手控制库存 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4.前瞻性是计划人员的重要特征 5.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灵活处理计划变更 6.在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杜绝越权签批计划;所有签批的计划必须符合计划管理办法,并经过审批; 7. 经常到基层单位、库房、等相关部门走动,了解基层相关信息,了解基层对计划的需求。 计划管理办法 1.1.1 总则 1.1.1.1 计划管理的作用、目的、意义 计划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工作。切实加强计划管理,将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纳入计划当中,统筹谋划,超前管理,有利于

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1.1.2 计划管理的内容 按计划期限划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 按计划内容划分:日常计划、补充(专项)计划。 1.1.2 计划管理流程 1.1. 2.1 计划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分矿、科队、班组三级进行管理。经营科是全矿计划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各职能部室是专业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各部室、区队(车间)、班组是计划执行单位。 1.1. 2.2 为保证全矿计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区队、车间和专业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计划管理人员。 1.1. 2.3 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综合平衡,坚持“积极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 1.1. 2.4 补充(专项)计划是矿生产经营计划的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计划一经下达,各部门、各区队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计划的全面完成。 1.1.3 计划的编制、下达

X-R控制图制作方法

厦门市XXX 有限公司 质 量 环 境 管 理 体 系 Quality&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X -R 图制作方法 (依据GB/T19001-2016 idt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标准而制定) (依据GB/T24001-2016 idt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而制定) YY-QG-06 (第A/0版) 拟编: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二0一八年六月八日 实施日期:二0一八年六月八日 地址:中国. 福建. 厦门XXX 电话:++86-592-XXX 传真:++86-592-XXXX 受 控 状 态 发 放 编 号

邮政编码:361000 X-R控制图制作规定 1.0目的; 控制图系用统计方法将收集的资料计算出两控制界限,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如发现有超出界限外或异常现象时,立即自行设法改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2.0范围: 2.1 公司内重要保证件及图纸所示重要度。 2.2指定供应商应用SPC以提高质量水平。 3.0定义: 3.1 计量值控制图重要控制项目,如尺寸、重要、强度等。 3.2计数值控制图,如不良数、不良率、缺点等。 4.0规定: 4.1 使用时机 4.1.1 先期质量规划阶段 4.1.2过程控制中使用 4.2统计控制流程

4.2.1先期质量策划 4.2.1.1公司内重要保证件及图纸所示重要度(C.C) 4.2.1.2中心公司指示PPK值事项(S.C) 4.2.2过程在非控制状态 一般若有下列现象 *尚未使用控制图 *不良率持续下降 *不良现象重复出现 *无法提早预知不良会发生 当此在过程中时常出现时,即可研判公司过程尚未进入控制状态。 4.3过程解析 按照统计学中常态分配法则,控制图上的各个点数据一定呈现上下跳动之机率性出现的现象,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既是造成过程引起变异的原因。 原因可分为两种: a)偶然原因--不可避免的原因 b)异常原因--可以避免的原因 过程控制既是要控制可以避免的异常原因,因此要作过程分析,利用5W1H方法,将过程各个作业单元(人、机、地、物、原因、方法)的异常加以掌握。 由过程解析可得知公司过程现在所处的状态。 c)过程的两种状态 1.控制状态 过程虽变动,但可预测,可控制 ° ° ° °

项目流程图

项目流程图

部门职责 我单位把本项目做为重点组织施工,组建一支强有力的专业施工队伍和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必要的施工管理规章制度。本工程拟成立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专职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财务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组成管理班子,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技术、安全、物资供应、成本核算等全面负责。项目经理部下设经理室、总工室、工程科、质安科、物供科、计财科、办公室。生产层下设:开挖填筑施工队、基础施工队、混凝土施工队、砌筑施工队、电工组、修配组、劳务队等,实行岗位职责分工负责制。 一、项目经理部职责 (1)工程在项目经理部的领导下,对该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有关规定、规范、工程合同的要求组织施工。 (2)项目经理每周举行一次工程施工协调会,传达业主及监理指令,协调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项目经理部配备足够的管理力量。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各岗位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对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好各道工序的施工进度与配合关系。

(4)项目经理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治安保卫、防台防汛等工作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有关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促进工程顺利进行。 (5)在工程总进度目标指导下,合理安排各分项和各月的施工进度。调配好材料、机具,协调各工序的施工力量,促进工程均衡进展。 (6)认真协调好各道工序之间的先后施工顺序,做到流水作业。并协调好业主、设计、监理等各方关系,同时协调好各施工工序及各专业工种的配合关系。 (7)抓工程计划管理,在总进度计划的控制下,编制旬、月工程进度计划、报经业主、监理审批后,严格执行,并将执行结果与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 (8)认真做好工程图纸的自、会审工作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做到在开工之前将有关设计、施工工艺等问题逐一消化、解决、确保工程顺利进展。 二、分工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1)项目经理:由富有施工经验持有贰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的工程师任项目经理,其主要职责为:全权指挥工地施工,协调各种关系,组织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为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环保的第一责任人,是工程项目经理部的最高决策者。 (2)项目副经理:是项目经理的助手,负责项目施工中的各项生产工作,对进度、质量、安全负责直接责任,分管工程科和物供科。

控制图如何制作

控制图如何制作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控制图如何制作 控制图,是制造业实施品质管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最早 是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休华特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它通过设置 合理的控制界限,对引起品质异常的原因进行判定和分析,使工序处 于正常、稳定的状态。 控制图是按照3 Sigma 原理来设置控制限的,它将控制限设在X±3 Sigma 的位置上。在过程正常的情况下,大约有%的数据会落在 上下限之内。所以观察控制图的数据位置,就能了解过程情况有无变 化。 ?电脑 ?待解决问题 ?制作Xbar--R控制图,需要明确记录抽样数据的基本条件(机种、项目、生产线、规格标准、控制界限、抽样时间及日期、抽样频次等),在控制图的上方可开辟“基本条件记录区”以记录上述条件;另外抽样的数据及计算出的X和R值记录在控制图的下方区域,形成“抽样数据区”,最下方可作为“不良原因对策区”,这样就可形成一份完整的Xbar--R控制图。 二、控制图的轮廓线 控制图是画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图表。如图 5-4所示。通过它可以看出质量变动的情况及趋势 , 以便找出影响质量变动的原因 , 然后予以解决。 图 5-4控制图 我们已经知道 :在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中 , 质量特性数据落在[μ±3]范围内的概率为 99. 73%, 落在界外的概率只有 0. 27%, 超过一侧的概率只有 0. 135%, 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这个结论非常重要 , 控制图正是基于这个结论而产生出来的。

现在把带有μ±3线的正态分布曲线旋转到一定的位置 (即正态 分布曲线向右旋转 9,再翻 转 ) ,即得到了控制图的基本形式 , 再去掉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 , 就得到了控制图的轮廓线 , 其演变过程如图 5-5所示。 图 5— 5控制图轮廓线的演变过程 通常 , 我们把上临界线 (图中的μ+3线 ) 称为控制上界 , 记为 U C L (U p p e r C o n t r o l L i m i t ) , 平均数 (图中的μ线 ) 称为中心线 , 记为 C L (C e n t r a l L i n e ) , 下临界线 (图中μ-3线 ) 称为控制下界 , 记为 L C L (L o w e r C o n t r o l L i m i t ) 。控制上界与控制下界统称为控 制界限。按规定抽取的样本值用点子按时间或批号顺序标在控制图中 , 称为描点或打点。各个点子之间用实线段连接起来 , 以便看出生产过程的变化趋势。若点子超出控制界限 , 我们认为生产过程有变化 , 就要告警。 三、两种错误和 3方式 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知 , 如果产品质量波动服从正态分布 , 那么产品质量特性值落在μ土 3控制界限外的可能性是 0. 27%, 而落在一侧界限外的概率仅为 0. 135%。根据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不会发生的原理 ,若点子出界就可以判断生产有异常。可是 0. 27%这个概率数值虽然很小 , 但这类事件总还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当生产过程正常时 , 在纯粹出于偶然原因使点子出界的场合 , 我们根据点子出界而判断生产过程异常 , 就犯了错发警报的错误 , 或 称第一种错误。这种错误将造成虚惊一场、停机检查劳而无功、延误生产等损失。 为了减少第一种错误 , 可以把控制图的界限扩大。如果把控制界限扩大到μ±4, 则第一种错误发生的概率为 0. 006%, 这就可使由错发警报错误造成的损失减小。可是 , 由于把控制界限扩大 , 会增大另一种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 即生产过程已经有了异常 , 产品质量分布偏离了原有的典型分布 , 但是总还有一部分产品的质量特性值在上下控制界限之内 , 参见图 5-6。 如果我们抽取到这样的产品进行检查 ,那么这时由于点子未出界而判断生产过程正常 , 就犯了漏发警报的错误 , 或称第二种错误。这种错误将造成不良品增加等损失。 图 5-6控制图的两种错误 要完全避免这两种错误是不可能的 , 一种错误减小 , 另一种错误就要增大 , 但是可以设法把两种错误造成的总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也就是说 , 将两项损失之和是最小的地方 , 取为控制界限之所在。以μ±3为控制界限 , 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时 , 两种错误造成的 第7页 共7页 <上一页 预览: 总损失为最小。如图 5-7所示。这就是大多数控制图的控制界限都采用μ±3方式的理由。 图 5— 7两种错误总损失最小点 X—R控制图的操作步骤及应用示例

对于SPC控制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的教程

SPC控制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一、控制图法的涵义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有静态因素也有动态因素,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即时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时发现质量隐患,以便改善生产过程, 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出?控制图法就是这样一种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方 法,它利用现场收集到的质量特征值,绘制成控制图,通过观察图形来判断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控制图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控制图又叫管理图,它是一种带控制界限的质量管理图表。运用控制图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观察控制图上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况,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发生了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消除,使生产过程恢复稳定状态。也可以应用控制图来使生产过程达到统计控制的状态。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是一种统计分布.因此,绘制控制图需要应用概率论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控制图是对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记录图形,图上有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并有反映按时间顺序抽取的各样本统计量的数值点。中心线是所控制的统计量的平均值,上下控制界限与中心线相距数倍标准差。多数的制造 业应用三倍标准差控制界限,如果有充分的证据也可以使用其它控制界限。常用的控制图有计量值和记数值两大类,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每类又可细分为具体的控制图, 如计量值控制图可具体分为均值——极差控制图、单值一移动极差控制图等。 二、控制图的绘制 控制图的基本式样如图所示,制作控制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①按规定的抽样间隔和样本大小抽取样本; ②测量样本的质量特性值,计算其统计量数值; ③在控制图上描点; ④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有并行。 控制图为管理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生产过程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根据工序的质量情况,合理地选择管理点。管理点一般是指关键部位、关健尺寸、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 对下工存有影响的关键点,如可以选质量不稳定、出现不良品较多的部位为管理点; ②根据管理点上的质量问题,合理选择控制图的种类: ③使用控制图做工序管理时,应首先确定合理的控制界限: ④控制图上的点有异常状态,应立即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后再进行生产,这是控制图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 ⑤控制线不等于公差线,

用EXCEL 绘制控制图

绘制控制图 lenovo 动力制造 2012/12/18

用EXCEL绘制控制图 目录 一、准备参数表: (3) 二、计算样件组数 (4) 1. 一般分为每组5个数值, (4) 三、控制图生成过程: (6) 1.制作数据如下: (6) 2. 点插入“拆线图” (6) 3. 弹出基础拆线图 (7) 4. 双击弹出的基础拆线图,菜单栏“设计”有对话框,点"选择数据": (7) 5. 再点:“图表数据区域” (7) 6. 选择数据(1.步中制件的数据) (8) 7. 得到数据拆线图(控制图) (8) 8. 修改上面的控制图: (9) (1):点中间红线; (9) (2),右键:点设置数据系列格式 (9) (3),点:数据标记选项,数据标记类型中,选点:无,————其它两个拆线也一样这样设置 (9) (4).得到:以下控制图; (10) (5).设置:Y轴数值,右键:点:设置坐标轴格式 (10) (6)最小值:点固定:修改为:30 最大值:修改为:50 主要刻度单位,与次要刻度单位可以不用修改; (11) (7)得到想要的控制图; (11)

一、准备参数表:

二、计算样件组数 1.一般分为每组5个数值,

第 25组46 44 41 41 39 42.2 46 39 7 2.48 合计:平均值40.2640 5.4800 X R 平均值: X=40.264 中线值CL:CL=X = 40.264 上限值UCL:UCL=X*A2R= 40.264+0.577*5.48=43.4259 下限值LCL:UCL=X*A2R =40.264-0.577*5.48=37.10204

控制图如何制作修订稿

控制图如何制作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控制图如何制作 控制图,是制造业实施品质管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最早 是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休华特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它通过设置合理的控制界限,对引起品质异常的原因进行判定和分析,使工序处于正常、稳定的状态。 控制图是按照3 Sigma 原理来设置控制限的,它将控制限设在X±3 Sigma 的位置上。在过程正常的情况下,大约有%的数据会落在 上下限之内。所以观察控制图的数据位置,就能了解过程情况有无变化。

工具/原料 电脑 待解决问题 方法/步骤 1.1 确定抽样数目,平均值—极差控制图的抽样数目通常为每组2~6个。确定抽样次数,通常惯例是每班次20~25次数,最少20组,一般25组较合适,但要确保样本总数不少于50个单位。

2.2 确定级差、均值及均值、级差控制界限(通过公式计算)。 3.3 制作Xbar--R控制图。

4.4 分析控制图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调查及对策;继续对生产过程进行下一生产日的抽样并绘制控制图,以实现对工程质量的连续监控。

END 注意事项 制作Xbar--R控制图,需要明确记录抽样数据的基本条件(机种、项目、生产线、规格标准、控制界限、抽样时间及日期、抽样频次等),在控制图的上方可开辟“基本条件记录区”以记录上述条件;另外抽样的数据及计算出的X和R值记录在控制图的下方区域,形成“抽样数据区”,最下方可作为“不良原因对策区”,这样就可形成一份完整的Xbar--R控制图。 二、控制图的轮廓线 第3页/(共6页)

实验四---控制图的制作和应用复习课程

实验四---控制图的制作和应用

实验四控制图的制作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Minitab软件用于绘制控制图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环境 硬件: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软件:Minitab16、Microsoft Word 2003 三、实验内容 您在汽车发动机组厂工作。部件之一的凸轮轴的长度必须为600mm+2mm 以满足工程规格。凸轮轴长度不符合规格是一个长期以来的问题,它引起装配时配合不良,导致废品率和返工率都居高不下。您的主管要求绘制Xbar-R控制图以监控此特征,于是您在一个月中从工厂使用的所有凸轮轴收集共100个观测值(20个样本,每个样本中5个凸轮轴),并从每个供应商处收集100个测量值。其中一家供应商A的数据见下表所示,请绘制Xbar-R控制图。 2、若该特性值质量控制限为[5,15],特性均值标准为10,分析该过程的过程能力。(选作,素质较高学生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完成) 四、实验步骤 1、将上述按照表格形式数据输入到Minitab表格中,如下图所示。

2、选择菜单“数据>堆叠列>列”,对数据堆叠成一列。 3、按照上述内容进行设置,则可将所有的样本组数据堆叠成一列。 4、由于Xbar-R是计量型控制图,为保证结论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对数据的正态性进行检验。 5、选择菜单“统计>基本统计量>正态性检验”。 将“c22样本数据”选中“变量”后面的文本框中;正态性检验规则。选中“Anderson-Darling”。

6、点击“确定”按钮后,弹出概率图,如下所示。 软件会生成正太概率图并进行假设检验,以检查观测值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对于正态性检验,假设为: HO:数据服从正太分布与H1:数据不服从正太分布

控制图如何制作

控制图如何制作 控制图,是制造业实施品质管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最早 是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休华特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它通过设置 合理的控制界限,对引起品质异常的原因进行判定和分析,使工序处 于正常、稳定的状态。 控制图是按照3 Sigma 原理来设置控制限的,它将控制限设在X±3 Sigma 的位置上。在过程正常的情况下,大约有99.73%的数据会落在上下限之内。所以观察控制图的数据位置,就能了解过程情况有无变化。

工具/原料 ?电脑 ?待解决问题 方法/步骤 1. 1 确定抽样数目,平均值—极差控制图的抽样数目通常为每组2~6个。 确定抽样次数,通常惯例是每班次20~25次数,最少20组,一般25 组较合适,但要确保样本总数不少于50个单位。 2. 2 确定级差、均值及均值、级差控制界限(通过公式计算)。 3. 3 制作Xbar--R控制图。

4. 4 分析控制图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调查及对策;继续对生产过程进行下一生产日的抽样并绘制控制图,以实现对工程质量的连续监控。

END 注意事项 制作Xbar--R控制图,需要明确记录抽样数据的基本条件(机种、项目、生产线、规格标准、控制界限、抽样时间及日期、抽样频次等),在控制图的上方可开辟“基本条件记录区”以记录上述条件;另外抽样的数据及计算出的X和R值记录在控制图的下方区域,形成“抽样数据区”,最下方可作为“不良原因对策区”,这样就可形成一份完整的Xbar--R控制图。 二、控制图的轮廓线 第3页 /(共6页)

控制图是画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图表。如图5-4所示。通过它可以看出质量变动的情况及趋势, 以便找出影响质量变动的原因, 然后予以解决。 图5-4控制图 我们已经知道:在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中, 质量特性数据落在[μ±3]范围内的概率为99. 73%, 落在 界外的概率只有0. 27%, 超过一侧的概率只有0. 135%, 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这个结论非常重要, 控制图正是基于这个结论而产生出来的。 现在把带有μ±3线的正态分布曲线旋转到一定的位置(即正态 分布曲线向右旋转 9,再翻 转) ,即得到了控制图的基本形式, 再去掉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 就得到了控制图的轮廓线, 其演变过程如图5-5所示。 第4页 /(共6页) 图5— 5控制图轮廓线的演变过程 通常, 我们把上临界线(图中的μ+3线) 称为控制上界, 记为U C L (U p p e r C o n t r o l L i m i t ) , 平均数(图中的μ线) 称为中心线, 记为C L (C e n t r a l L i n e ) , 下临界线(图中μ-3线) 称为控制下界, 记为L C L (L o w e r C o n t r o l L i m i t ) 。控制上界与控制下界统称为控制界限。按规定抽取的样本值用点子按时

QC七大手法之控制图

品管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 五、散布图 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描绘在X-Y轴坐标系上,以掌握两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的程度如何,这种图形叫做散布图”,也称为相关图”。 1、分类 1 )正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丫也增大; 2)负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丫却减小; 3)不相关:变量X (或丫)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并不改变; 4)曲线相关:变量X开始增大时,丫也随着增大,但达到某一值后,则当X值增大时,丫反而减小。 2、实施步骤 1 )确定要调查的两个变量,收集相关的最新数据,至少30组以上; 2)找出两个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两个变量描入X轴与丫轴; 3)将相应的两个变量,以点的形式标上坐标系; 4)计入图名、制作者、制作时间等项目; 5)判读散布图的相关性与相关程度。 3、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1)两组变量的对应数至少在30组以上,最好50组至100组,数据太少时,容易造成误判; 2)通常横坐标用来表示原因或自变量,纵坐标表示效果或因变量; 3)由于数据的获得常常因为5M1E的变化,导致数据的相关性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数据获得的条件进行层别,否则散布图不能真实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当有异常点出现时,应立即查找原因,而不能把异常点删除; 5)当散布图的相关性与技术经验不符时,应进一步检讨是否有什么原因造成假象。 1、控制图法的涵义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有静态因素也有动态因素,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即时

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时发现质量隐患,以便改善生产过程,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出?控制图法就是这样一种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它利用现场收集到的质量特征值,绘制成控制图,通过观察图形来判断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控制图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控制图又叫管理图,它是一种带控制界限的质量管理图表。运用控制图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观察控制图上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况,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发生了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消除,使生产过程恢复稳定状态。也可以应用控制图来使生产过程达到统计控制的状态。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是一种统计分布.因此,绘制控制图需要应用概率论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控制图是对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记录图形,图上有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并有反映按时间顺序抽取的各样本统计量的数值点。中心线是所控制的统计量的平均值,上下控制界限与中心线相距数倍标准差。多数的制造业应用三倍标准差控制界限,如果有充分的证据也可以使用其它控制界限。 常用的控制图有计量值和记数值两大类,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每类又可细分为具体的控制图,如计量值控制图可具体分为均值——极差控制图、单值一移动极差控制图等。 2、控制图的绘制 控制图的基本式样如图所示,制作控制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规定的抽样间隔和样本大小抽取样本; ②测量样本的质量特性值,计算其统计量数值; ③在控制图上描点; ④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有并行。控制图为管理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生产过程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根据工序的质量情况,合理地选择管理点。管理点一般是指关键部位、关健尺寸、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对下工存有影响的关键点,如可以选质量不稳定、出现不良品较多的部位为管理点; ②根据管理点上的质量问题,合理选择控制图的种类: ③使用控制图做工序管理时,应首先确定合理的控制界限: ④控制图上的点有异常状态,应立即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后再进行生产,这是控制图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

计划管理流程图

计划管理流程图 1.协调供需、综合平衡 2.一手保障供货,一手控制库存 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4.前瞻性是计划人员的重要特征 5.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灵活处理计划变更 6.在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杜绝越权签批计划;所有签批的计划必须符合计划管理办法,并经过审批; 7. 经常到基层单位、库房、等相关部门走动,了解基层相关信息,了解基层对计划的需求。 计划管理办法 1.1.1 总则 1.1.1.1 计划管理的作用、目的、意义 计划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工作。切实加强计划管理,将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纳入计划当中,统筹谋划,超前管理,有利于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经

济效益的目的。 1.1.1.2 计划管理的内容 按计划期限划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 按计划内容划分:日常计划、补充(专项)计划。 1.1.2 计划管理流程 1.1. 2.1 计划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分矿、科队、班组三级进行管理。经营科是全矿计划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各职能部室是专业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各部室、区队(车间)、班组是计划执行单位。 1.1. 2.2 为保证全矿计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区队、车间和专业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计划管理人员。 1.1. 2.3 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综合平衡,坚持“积极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 1.1. 2.4 补充(专项)计划是矿生产经营计划的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计划一经下达,各部门、各区队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计划的全面完成。 1.1.3 计划的编制、下达 1.1.3.1 年度计划是本年度各项工作的的行动纲领,是季度计划、月度

《控制图及Cpk制作与使用指导书》

控制图及Cpk制作与使用指导书 1. 目的 为考察产品在生产中的品质稳定性及过程能力,以便能及时发现不良或不良趋势,作出相应的改善或预防措施来减少变差,提高生产率。 2.范围 用于来料、制程和最终的产品。 3.职责 3.1 质量工程师负责根据客户要求或内部品质控制需要,确定需制作的控制图,计算Cpk 的产品特性参数,负责产品初期能力研究。 3.2 IQC负责来料的SPC的收集和数据验证 3.2 生产部操作员IPQC和FQC负责产品过程控制中的控制图使用。 4.定义 4.1 Pp 性能指数,定义为不考虑过程有无偏移时,容差范围除以过程性能。 4.2 Ppk 说明过程有无偏倚的能力指数,定义为: σ3X USL- 及 σ?3LSL X- 中较小的值。 4.3 Cp 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定义为容差宽度除以过程能力,不考虑过程有无偏移。 4.4 Cpk 稳定过程有无偏移的能力指数,定义为 σ3X USL- 及 σ?3LSL X- 中较小的值。 4.5 X 平均数 4.6 R 全距 4.7 UCL 控制上限 4.8 LCL 控制下限 4.9 CL 控制中心 4.10 δ或δ标准偏差 5.程序 5.1 过程分析的尺寸为客户指定或过程检验指导书中注明特殊符号的尺寸. 5.2 在下列情况下须进行过程分析. 5.2.1 客户要求 5.2.2 内部品质控制要求,对特定尺寸进行过程分析.

5.2.3 过程工具设备或控制方法发生变化,需重新进行Cpk分析和制作控制图. 5.2.4 其它特别要求的 5.3 控制图制作方法,参见QS9000-SPC手册 5.3.1 建立控制图的时机:确定测量系统后,产品试生产阶段进行过程的初期研究 5.3.2 收集数据 5.3.2.1 选择子组大小,频率和数据 选择子组大小:子组一般由4到5件连续生产的产品的组合 数据收集频率:依实际情况确定 数组的分组:最小25组数据 5.3.2.2 建立控制图及记录原始数据(见表一) 5.3.2.3 计算每个子组的均值(X-bar)和极差(R) 每个子组计算:X =(X1+X2+…Xn)/n , R=X最大-X最小值 式中:X1,X2…..为子组内每个测量值;n 为子组的样本容量。 5.3.2.4 选择控制图的刻度 对于X图,坐标上刻度值的最大与最小值之差至少为子组值(X)的最大与最 小值差的2倍。 对于R图,刻度值应从最低值为0开始到最大值之间的差值为初始阶段所遇 到的最大极差(R)的2倍。 5.3.2.5 将均值和极差画到控制图上 将均值和极差分别画在其各自的图上,将各点用直线联接起来从而得到可见 的图形程趋势。可直接将原始数据输入电脑,由电脑完成5.3.2.3-5.3.2.5 步骤。 5.3.3 计算控制限 5.3.3.1 计算平均极差及过程平均值 全距:R=(R1+R2+…+Rn)/K 平均管理图:X-bar=(X1+X2+…+Xn)/K K为子组数量,R1和X1为第一个子组的极差和均值。 计算控制限 平均值管制图:中值:CLx=X 控制上限:UCL x=X+A2R 控制下限:LCL x=X-A2R 全距管理图:中值:CLx=R 控制上限:UCLr=D4R 控制下限:LCLx=D3R D4,D3,A2为常数,它们随样本容量的不同而不同,可由下表查得:

SPC控制图的基本做法及步骤

一、SPC控制图对异常现象的揭示能力,将根据数据分组时各组数据的多少、样本的收集方法、层别的划分不同而不同。不应仅仅满足于对一份控制图的使用,而应变换各种各样的数据收取方法和使用方法,制作出各种类型的图表,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SPC控制图为管理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生产过程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根据工序的质量情况,合理地选择管理点。管理点一般是指关键部位、关健尺寸、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对下工存有影响的关键点,如可以选质量不稳定、出现不良品较多的部位为管理点; ②根据管理点上的质量问题,合理选择控制图的种类: ③使用控制图做工序管理时,应首先确定合理的控制界限: ④控制图上的点有异常状态,应立即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后再进行生产,这是控制图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 ⑤控制线不等于公差线,公差线是用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而控制线是用来判断工序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 ⑥控制图发生异常,要明确责任,及时解决或上报。 三、怎样利用控制图判断异常现象 用控制图识别生产过程的状态,主要是根据样本数据形成的样本点位置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失控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样本点超出控制界限; ②样本点在控制界限内,但排列异常。当数据点超越管理界限时,一般认为生产过程存在异常现象,此时就应该追究原因,并采取对策。排列异常主要指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③连续七个以上的点全部偏离中心线上方或下方,这时应查看生产条件是否出现了变化。 ④连续三个点中的两个点进入管理界限的附近区域(指从中心线开始到管理界限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域),这时应注意生产的波动度是否过大。 ⑤点相继出现向上或向下的趋势,表明工序特性在向上或向下发生着变化。 ⑥点的排列状态呈周期性变化,这时可对作业时间进行层次处理,重新制作控制图,以便找出问题的原因。 四、制作控制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①按规定的抽样间隔和样本大小抽取样本; ②测量样本的质量特性值,计算其统计量数值; ③在控制图上描点; ④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有并行。 五、制作控制图时并不是每一次都计算控制界限,那么最初控制线是怎样确定的呢?如果现在的生产条件和过去的差不多,可以遵循以往的经验数据,即延用以往稳定生产的控制界限。下面介绍一种确定控制界限的方法,即现场抽样法,其步骤如下: ①随机抽取样品50件以上,测出样品的数据,计算控制界限,做控制图;

计划控制流程

备料计划控制流程 1.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了适应业务迅速增长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制造中心的产品生产能够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尽可能减少由于物料准备不足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特制定本流程。 本流程适用于制造中心开展产品生产的前期物料准备工作,包含《备料计划申请表》被批准后,编制并下达备料计划的全过程,主要侧重于对MRPII系统外的计划工作进行定义与描述。 2.引用标准 无 3.名词定义 营销中心预测计划:营销中心通过收集市场信息并加以分析后,整理出来的未来 一段时间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 制造中心备料计划: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制造中心针对预测计划或未来一 段时间的实际生产需求做出的物料准备计划。 安全库存:为了及时满足生产需求,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制造中心对部 分关键物料设置的最小库存量。 预测计划:根据客户提供的市场预测信息或由生产计划部提报并经厂 部主管领导批准的产品备料方案,最后由生产计划部录入 到《主生产计划表》中的计划,主要用于指导采购部及时 备料。

4.工作流程图

5.工作流程描述 5.1 制造中心备料计划的信息来源 5.1.1 营销中心每年分两次汇总各销售部和技术支持部的市场信息,并结合市场预 测来编制营销中心半年度销售/服务配件预测计划(简称营销半年度预测计 划),作为制造中心备料和进行技术准备的依据。 5.1.2 营销中心在每月的第一周周三和制造中心、安全装备事业部等单位一起召开 生产协调会,在会上营销中心通报当月收集到的市场预测信息,安全装备事 业部通报当月收集到的监控产品路局市场预测信息,会议达成的市场预测信 息以正式文件下发,以此作为制造中心备料和进行技术准备的依据。 5.1.3 技术中心每年初汇总技术中心各科室的研制开发项目,编制技术中心年度科 研计划,作为制造中心备料和进行技术准备的依据。 5.1.4 时代电气其它业务单元在市场上的投标信息。 5.1.5 与制造中心相关的科研生产项目的信息。 5.1.6 其它信息。 5.2 制造中心的生产周期信息通报 生产计划部负责编制《制造中心常规产品生产周期表》,每年更新一次,并将最新结果及时通报给营销中心和安全装备事业部等部门,供以上单位在收集市场信息和承接客户订单时参考。 5.3 《备料计划申请表》初稿的编制 5.3.1 制造中心生产计划部需密切关注与制造中心相关的科研项目进展情况及时 代电气其它业务单元在市场上的投标情况,生产计划部要及时制订《专项计 划跟踪表》,跟踪确认相关信息。待科研专项确定或项目中标后,由生产计 划部牵头,对项目的前期生产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主要包括生产总量、生 产周期和技术进度确认等信息,依据相关信息形成专项备料计划。 5.3.2 制造中心生产计划部在接到营销中心半年度预测计划、技术中心年度科研计 划及其它业务单元的年度生产计划后,应结合主要产品关键物料采购周期, 制订主要产品关键物料的年度备料计划。 5.3.3 制造中心生产计划部在营销中心每月召开生产协调会后,根据会上通报的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